城市给排水系统(精选12篇)
城市给排水系统 篇1
0 引言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匮乏的国家, 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列世界第110位, 而且在时空上分布极不均匀, 开发利用难度大, 致使许多地区与城市严重缺水。近年来,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以及城市需水量快速增加和水污染的加剧, 导致我国大部分城市普遍存在着水污染严重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当前, 相当部分城市水资源短缺, 城市缺水范围不断扩大, 缺水程度日趋严重。
如今, 将中水系统纳入城市给排水系统, 统一规划与管理, 已成为城市供水系统建设发展的新内容。这样不仅能合理分配、节省并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 缓解水资源危机, 科学地保护城市水环境, 而且使供水系统布局合理化, 以提高供水系统的功能和效益, 减少投资和运行费用, 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1 自来水、污水、中水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城市自来水、污水、中水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其具体关系示意图如图1所示。
从水源地取得的原水, 经自来水厂按照用户对水质的要求进行处理后通过输配水管道将自来水供给用户, 经用户使用后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形成的污水则通过下水管道进入污水处理厂, 经过处理后, 一部分排入排污河, 另一部分经深度处理后转换为中水, 返回用户再次被利用。因此, 将中水系统纳入城市自来水、排水系统进行综合优化之时, 深入地分析了解城市自来水、污水、中水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摸清其水量水质的供需及转换情况, 从而对水的开发、供给、使用、处理和排放等各环节作出统筹的安排和决策。
2 中水系统纳入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关键步骤
2.1 合理布局
城市中水系统的布局一般是以集中处理回用为主, 分散处理回用为辅。分散处理主要有以下两类:一是指建筑中水, 如城市中的大型建筑物 (办公大楼、高层建筑、宾馆、大型游乐场所等) 生活污水自成系统, 分散独立处理后循环回用于原建筑物作为杂用水使用;二是指小区中水, 在一个范围较小的地区 (居住小区、机关大楼、学校等) 的建筑群内建立分散处理设施, 中水水源取自各建筑物排放的污水, 处理成中水再分配给这个范围内的建筑物使用。
分散处理的优点是就地收集、处理、回用, 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尤其是近年来微滤、纳滤和反渗透等膜技术的不断发展, 成本的持续下降, 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了装置化、小型化, 使污水分散处理回用得以很好的实现从而可以用于冲洗厕所, 浇洒绿化和道路等。与集中回用相比, 分散处理可节省大量输送管道建设费用, 但中水回用量小、范围狭、管理分散, 运行操作难于规范化, 而且也增加了污水处理设施和回用设施的投入。
集中处理一般是指城市污水再生回用, 即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内或附近建设深度处理设施, 利用城市污水厂的二级出水作为中水水源, 经深度处理达到中水标准后, 再供给某个区域的建筑、住宅或工厂。它的优点是集中处理水量大, 回用面广, 特别适合于回用水量大的工业用水。
因此, 从经济与管理角度来说, 集中处理比分散处理更有利于污水处理后回用。但是在有条件的地方, 适当发展一些分散回用的试点是切实可行的。
2.2 水质转换
污水一般包括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两类, 其不但水量大, 水质也较为复杂, 随各种污水的混合比例和工业废水中污染物质的特征不同而异。
当采用分散处理, 即建筑物和小区中水回用时, 其中水的原水水源可以选用建筑物和小区内杂排水和生活污水、附近的市政污水、雨水、海水等等。当采用集中处理, 即城市污水再生回用时, 主要是将城市污水厂的二级出水再经深度处理后回用。
然后, 经深度处理后可以再次被利用, 但回用于不同的目的时, 一定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处理, 使回用水达到相应的水质标准, 如农田灌溉用水水质标准、工业用水水质标准、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等, 并根据不同的水质要求对污水采取相应的处理流程。
从物质角度来看, 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与运用是污水回用的前提。目前全国建设了大量城市污水处理设施, 同时, 我国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已经先后开始实施了三河三湖水环境综合治理, 这从客观上为我国开始实施污水回用的战略提供了可靠的物质条件。
从技术角度来看, 我国为了加强污水再生与回用, 从"六五"期间就开始研究污水回用技术。之后, 污水资源化研究相继列入了国家"七五"、"八五"、"九五"重点科技 (攻关) 计划, 其间有40余个单位的几千名科技工作者投入攻关研究中。经过近20年的技术储备和示范工程引导, 目前我国的污水回用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上, 新的处理技术也不断涌现。
从实践角度来看, 污水回用在北京、大连、天津等城市已经有了成功的案例。
3 中水回用领域
经适当的深度处理后, 可返回到城市水质要求较低的用户上, 替换出等量的自来水, 来减轻城市新鲜水的取用量, 减轻城市供水量的压力负担, 缓解供需矛盾, 其主要可以回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3.1 回用于农业灌溉, 既能减少农业对水资源的用水, 解决缺水问题, 这对缺水地区来说意义颇为重大。
同时又能利用污水的肥效 (城市污水中含氮、磷、有机物等) , 使之成为农业作物的营养物质, 有利于农作物吸收生长;还可以利用土壤-植物系统的自然净化功能减轻污染。此外, 农业用水量比工业和市政大, 易于形成规模效益。
3.2 回用于工业用水, 特别是工业用水中的循环冷却水, 以缓解工业用水的紧缺。
工业用水占城市供水量的80%左右, 而循环冷却水又占工业用水的70~80%甚至更多。一般来说, 城市污水处理后的水质均能达到冷却水水质要求, 因此工业用水中的冷却水是城市污水回用的大户和主要对象, 其回用的特点是水量大又集中。此外, 还可用于工业低质用水, 包括洗涤、冲灰、除尘、产品用水等, 而且其中许多用途如冲灰、除尘等对水质要求较低, 完全可以用回用水代替。
3.3 回用于城市生活杂用水 (指不直接与人体接触的生活用
水) , 主要包括居住小区和公共建筑的厕所便器冲洗、城市绿化、建筑施工、空调、冲洗车清扫及浇洒道路等生活杂用水, 从而可以减少城市生活用水量供应及城市污水排放量, 利于环境保护。
3.4 回用于景观水体, 如城市河道和湖泊用水等, 这样不仅利于环境的保护, 而且也利于保护水生生物的生态平衡。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自来水、污水、中水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深入研究与探讨, 总结的出了将中水系统纳入城市给排水系统的两个关键步骤, 一是中水的合理布局, 二是自来水、污水与中水的水质转换。最后文章又总结归纳出了中水回用的主要领域。S
摘要:通过对自来水、污水、中水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深入分析与探讨, 研究得出了将中水系统纳入城市给排水系统的两个关键步骤, 一是中水的合理布局, 二是自来水、污水与中水的水质转换, 同时又总结归纳出了中水回用的主要领域。
关键词:中水系统,合理布局,水质转换
参考文献
[1]周彤.污水回用决策与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7-9.
[2]尹军, 陈雷, 王鹤立.城市污水的资源再生及热能回收利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3]马志毅, 米晓军.城市污水回用的思考[J].武汉: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1998, 29 (1) :67-70.
[4]赵玲萍, 赵新华.城市中水系统规划的研究[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2003.
城市给排水系统 篇2
城市排水管网监测系统以物联网、云计算、水动力分析等技术为支持,以“物联化排水管网设施、互联化水务时空信息、模型化城市内涝风险、协同化专业管理服务”为特点,为各个城市排水设施普查、设施管理、业务审批、养护管理、在线监控、应急调度、水利分析、规划支持等工作提供信息技术支撑,切实提高各城市排水防涝信息化水平与管控能力,加速了各地海绵城市的建设步伐。
系统组成
城市排水管网监测系统总体架构由感知层、传输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以及标准规范和运行保障体系组成。
解决途径
(1)全面普查摸清排水防涝现状,实现数字化管理。(2)强化动态数据采集,实现实时化监测。(3)建立暴雨内涝模型分析,实现动态化模拟。(4)完善应急预案,实现科学化调度管理。
建立暴雨内涝监测预警体系,制定、完善城市排水与暴雨内涝防范应急预案,明确预警等级、内涵及相应的措施和处置程序,健全应急处置的技防、物防、人防等措施。
1.系统界面
2.系统功能
排水管网调度运行管理:
掌握排水管网的真实运行状况,对重要排水户进行实时监控。重要排水管网运行发生状况时,进行事故分析,高效协调排水运行单位和排水养护单位的协同工作。排水管网养护管理:
有效评估管网的日常养护效果,辅助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网养护计划,减少养护清淤不到位,导致河道环境污染等问题。减少建筑工地乱排建筑垃圾,导致管网堵塞等问题。城市暴雨内涝应急指挥:
及时准确的获取暴雨内涝时管网运行预警信息。为应急防汛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为制定不同等级雨情下科学的应急预案提供数据支持,依据区域全局的管网运行数据,合理指挥局部内涝漫水区域的排水应急工作。
排水管网规划设计与建设的评估:
初探城市排水系统 篇3
关键词:城市 排水系统 体制 分流制 合流制
合理选择排水系统的体制,是城市排水系统规划和设计的重要问题。它不仅从根本上影响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维护管理,而且对城市的规划和环境保护影响深远,同时也影响排水系统工程的投资以及维护管理费用。通常,排水体制的选择应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根据当地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本文简单叙述了排水体制的分类,对不同分类进行了比较,并对选择何种排水体制做出了简要的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合流制排水系统
合流制排水系统是指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在同一个管道内排除的系统。最早出现的合流制排水系统,是指将收集的混合污水不经处理就近排入水体,但由于污水未经无害化处理就排放,往往是接纳水体遭受严重污染,现在常采用的是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这种系统是在河岸边建造一条截留干管,同时在合流干管与截留干管相交前或相交处设置溢流井,并在截留干管下流设置污水厂。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较前一种方式前进了一大步,但仍有部分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成为水体的污染源而使水体遭受污染。国内外在改造老城市的合流制排水系统时,通常采用这种方式。
二、分流制排水系统
分流制排水系统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的系统。由于雨水的排除方式不同,分流制排水系统又分为完全分流制和不完全分流制两种形式,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具有污水排水系统和雨水排水系统,而不完全分流制只具有污水排水系统,雨水沿天然地面、街道边沟、水渠等原有渠道系统排泄,或者为了补充原有渠道系统的不足而修建部分雨水道,等城市进一步发展后再修建雨水排水系统转变成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在工业企业中,一般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然而,往往由于工业废水的成分和性质很复杂。所以,在多数情况下,采用分质分流、清污分流的几种管道系统来分别排除。在一座城市中,有时是混合制排水系统,既有分流制也有合流制。混合制排水系统一般是在具有合流制的城市需要扩建排水系统时出现的,在大城市中,由于各区域的自然条件及修建情况可能相差很大,因地制宜的在各区域采用不同的排水体制也是合理的。
三、排水体制的比较
1.环境保护角度。如果采用合流制将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全部送往污水厂进行处理,然后再排放,从控制和防止水体污染来看是好的,但这样会使得主干管尺寸过大,污水容积也增加很多,建设和运营费用也相应大幅提高;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时,雨天有部分混合污水通过溢流井溢流排入水体,水体仍然遭受污染;分流制是将城市污水全部送往污水厂进行处理,但初降雨水径流之后未加处理的雨水直接排入水体。对城市水体也会造成污染,有时还很严重。理想的分流制的确有许多优点,但在我国各地实施中大多数不理想,管道系统中雨污水混流现象十分普遍,即使在新建城市中亦然,使工程效益降低。
2.造价角度。有些人认为合流制排水管道造价比完全分流制要低大约20%-40%,可是合流制的泵站和污水厂却比分流制的造价要高。从总造价来看,完全分流制比合流制造价可能要高些,但不完全分流制因初期只建污水排水系统,因而可节省初期投资费用,还可缩短施工工期,发挥工程效益相对比较快,而合流制和完全分流制的初期投资均比不完全分流制要大。所以,我国过去很多新建的工业基地和居住区均采用不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
3.维护管理角度。晴天时污水在合流制管道中只是部分流,雨天时才接近满管流,因而晴天时合流制管内流速较低,容易产生沉积,待雨天暴雨水流可以将沉积冲走,使合流管道的维护管理费用降低,但晴天和雨天时流入污水厂的水量变化很大,增加了合流制排水系统污水厂运营管理的复杂性。而分流制系统可以保持管内的流速,不致发生沉淀,流入污水厂的水量和水质变化比合流制小的多,污水厂的运行更易于控制。
四、排水体制的选择
1.新建城区
(1)对于新建城区,当地形有利,在发展初期,可采用不完全分流制。从卫生角度上看,虽然雨水沿着地面流动,会带入一些污染物质进入水体,但由于最肮脏的生活污水已用污水管渠收集并加以处理,因此不致于对环境卫生产生很大影响;从经济上看,由于只建污水管渠,造价可大为降低,这在发展初期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从技术上看,由于已预留雨水管渠的位置,它可随城区发展逐步增设雨水管渠,成为较理想的分流制排水体系。
(2)对于建设水平要求较高且面积较大的地区,应尽量采用分流制,必要时考虑合流制,要因地制宜,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2.旧城改造和扩建。旧城排水系统的改造和扩建,应在原有排水体制的基础上加以考虑。旧城排水系统,一般均为没有污水处理厂的合流制排水系统,污水就近排入水体,没有预留埋设其他管线的地方。因此要将它改造为完全分流制,这在经济上要花费一笔可观的费用,在技术上也十分困难,往往难以实现。且附近水体又缺乏足够的自净能力时,可考虑改建成不完全分流体制。
五、结论
近年来,很多的排水工作者对排水体制的规定和选择,提出了一些有益的看法,最主要的观点归纳起来有两点:一是两种排水体制的污染效应问题,通常认为采用合流制较为合理;二是已有的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否要逐步改造为分流制排水系统。有的认为,将合流制改造为分流,其费用高昂且效果有限,并举出国外排水体制的构成中带有污水处理厂的合流制仍占相当高的比例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只有通过大量研究和调查以及不断的工程实践,才能逐步得出科学的论断。
参考文献:
[1]魏崴.城市排水系统的迷思[J].华东科技.2010(08)
[2]李德晶.关于城市排水系统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01)
[3]温润生.浅谈排水系统[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6)
[4]陶义.关于城市排水系统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0(25)
城市给排水系统 篇4
1 规划城市给排水系统的重要性
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给排水系统设计占有重要地位, 一般来说城市市政给排水系统的质量和工作效率会直接影响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 所以只有不断提高给排水系统质量, 才能进一步平衡城市环境,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在给排水设计和规划过程中不仅仅要处理好生活污水, 还需要通过给排水系统调节城市水源, 满足城市运行和居民生活的用水需要。好的给排水系统不仅可以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还可以促进居民的健康生活, 为居民创造更舒适的城市氛围。因此, 在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给排水系统设计占有重要地位, 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给排水系统在城市市政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
城市市政在规划给排水工程时主要包括排水的收集、输送以及净化、利用和排放等步骤, 要保证各个环节能够协调进行, 从而保证给排水系统的规模, 合理利用水资源, 保障城市环境。所以给排水工程在市政规划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城市发展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
1.2 从宏观角度分析, 给排水系统设计有着重要意义。
从宏观角度来说, 城市给排水系统设计的范围相对较大, 涉及整个城市。所以, 完善给排水系统对于整个城市建设和规划都有着重要意义, 合理规划城市给排水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环境。在设计给排水系统时要结合城市自身发展特点, 进行合理规划。所以, 在城市市政建设过程中给排水系统设计发挥着重要作用, 可以维护城市环境, 防洪、防污染。
1.3 从中观角度分析, 给排水系统设计有着重要意义。
从中观层面分析, 构成给排水系统的主要包括城市污水厂管网、城镇给排水系统以及市区给排水系统, 所以完善市政给排水设计对于联系城镇关系有着重要作用。
1.4 从微观角度分析, 给排水系统设计有着重要意义。
从微观层面分析, 做好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对于城市居民有着重要影响, 比如在城市给排水规划过程中工业区、住宅区的给排水设计是重要组成部分。
2 对给排水进行科学的规划, 解决水资源问题
2.1 有利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完善城市给排水系统可以进一步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 达到城市节水目标。这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一致的, 对城市发展有重要意义。
2.2 可以有效利用优良水资源, 加强开发水资源。
如果在城市水资源利用时仅从径流中获取, 那么就会大大降低水资源利用效率, 还有很多过往水资源被浪费, 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时应该严格遵循:“拦河筑坝、调节径流方向以及兴修水利”的基本原则。在规划城市给排水系统时要结合当地水资源实际状况, 积极主动开发水资源。在设计过程中要重视与水力资源的合作, 重视水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将城市防洪、供水、航运、环保、发电等多项工作与给排水系统设计联系在一起,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保护环境, 实现综合开发目的。
2.3 重视对水资源的保护工作。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 水资源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水污染问题严重, 可以供人们引用的水资源逐渐减少, 这就使得城市用水变得越来越紧张。所以, 在设计给排水系统时必须要关注水资源保护工作, 主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全面分析城市水文现象、水利关系以及相关的环境容量, 合理规划城市给排水系统, 建立水源保护区, 合理保护饮用水源区域;二是要杜绝各类污水、污染物排放, 防止水源污染。当需要排放废水时要与上级部门申请, 并且要做好污水净化工作, 全面保护城市水源, 对水资源要进行综合管理。
3 解决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存在问题的方式
为了在城市市政给排水的工程设计中, 能够很好地避免在目前的市政给排水规划设施中存在的问题, 市政府应考虑如何才能使设计尽量做到经济、合理, 以及如何维护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等相关问题, 经过一些市政规划设计的实例分析, 从而对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编排、规划的执行等环节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针对城市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所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如下所述:
3.1 在规划的前期要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从而使规划的内容更加地符合当地条件。
3.2 城市市政在其给排水规划设计, 应高度重视、采用科学、全面的技术与经济论证的设计方法, 从而避免了某些因素的干扰。
3.3 在市政给排水规划编制过程中, 要高度重视它的严肃性、超前性。
3.4 在执行市政给排水规划的过程中, 政府各部门要执行力度, 从根本上对其城市的环境水平进行改善。
3.5 市政给排水的规划最好是由资深的专业人员或有相关的设计经验的人来进行设计。
3.6 要对现场进行勘察, 要对现场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摸查。
3.7 合理施工量阶段性分配, 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给排水工程包括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和建筑给排水, 其涉及水源的寻找和调度, 取、排水构筑管道设施和建筑的施工, 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大型工程, 因此它的规划设计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是要按照阶段任务需要来制定合理规划, 并且需要预估在每个阶段的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由于规划客体和实施主体的复杂化, 投资方式、建设进度、土地使用和运行管理方式的变动性, 在论证城市的定位与未来发展方向、城市的资源利用与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之上, 结合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进行分期规划, 使规划更具弹性和适应性, 更加符合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要求。
综上所述, 城市的发展就会如同一条曲折坎坷之路, 城市市政给排水的规划工作则要求规划设计人员拥有细心、耐心和强烈的责任心, 并且要持有一颗高尚负责、谦虚谨慎的态度来对待我国城市市政给排水的规划工作, 需要以持之以恒、坚定不移的态度来完善我国的城市规划, 对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以高质量的编制, 为我国城市的生存与发展都带来了利益, 从而完善中国市政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杜铭毅.浅谈城市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2 (18) .
福寿沟对现代城市排水系统的启示 篇5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发展中“重地上,轻地下”的盲目发展,造成许多城市内涝严重,而千年不涝的赣州古城对比鲜明。从赣州古城的地下排水系统谈谈对现代城市排水系统的启示。
关键词 福寿沟 城市内涝
Live ditch enlightenment to modern
urban drainages system
Abstact
Along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urbanization, urban development in the “light weight on the ground, underground” of the blind development, cause a lot of urban waterlogging severity, and one thousand is not the ganzhou city of waterlogging contrast.From the underground drainage system of the ancient city of ganzhou about enlightenment to modern urban drainage system.Key words
live groove
Urban waterlogging
一 背景分析
2014年入夏以来,南方多地遭受暴雨洪涝灾害,6月17日以来,江南、华南、西南等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并伴有雷电、大风、短时强降雨等强对流天气,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其中,福建三明和南平、江西抚州、湖南怀化和衡阳、贵州铜仁、广西桂林等局地降雨量达300-477毫米。期间,南方多地出现1小时雨量为40-90毫米的短时强降雨。6月21日,赣东北地区河流水位暴涨。连日来,江西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雨天气,并引发洪涝等灾害。截至6月21日10时,灾害已造成该省抚州、吉安等地近80万人受灾,5人因灾遇难。当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针对江西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并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查看灾情。
因为突降暴雨,多地积水城区变成河流,城市内涝,车辆被淹水中,人员受困伤亡或紧急转移,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截至6月23日9时统计,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10省(自治区、直辖市)549.8万人受灾,28人因灾死亡、2人失踪,34.3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1.5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9500余间房屋倒塌,7.3万间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48.4亿元。
在这次大暴雨侵袭中,赣州城降雨量超过了上百毫米,赣江章江贡江的河水猛涨水位全部超过了警戒线。此刻赣州古城面临内涝和三江河水倒灌的双重危险,数十万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面临极大的考验。然而,在这危急关头,赣州古城没有一人被转移,人们丝毫没有把凶猛洪水当回事。暴雨落在地面便顷刻间消失,地面少有积水。在城区,儿童甚至在城门口水滩里嬉戏。商户在滔滔洪水边悠然自得的做着生意。
据史料记载,自唐代风水大师杨筠松择址建城以来,赣州水患不绝,直到北宋时期福寿沟和砖石城墙的修筑才使赣州城免受水患之苦。福寿沟为北宋时期一位名叫刘彝的官员修建,他曾担任过北宋都水丞,相当于今天的水利部副部长。嘉佑年间,当地政府把夯土城墙换成砖石城墙并在砖与砖的缝隙间融进铁水。道光版《赣州府志》记载“因贡水直趋东北隅 城屡冲决 甃石当其啮 冶铁锢基”砖石城墙抵挡了洪水灌入城区。城墙承担了防御外敌与洪水的重任。
二 城市内涝原因分析
2.1 气候原因
我国南方地区,河网密布,水资源充足。又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湿热多暴雨,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经济增长的同时造成了环境的恶化,极端天气频发,诸如,暴风雪,寒流、暴雨、热浪等极端天气在全球发生的频率增加,强度加大。一些城市的气象记录纷纷被刷新,很多城市汛期时降雨时间长,强度大,范围集中,甚至发生了超百年一遇的降雨过程,造成城市内涝严重。
2.2 地表硬化面积增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脱离土地,进入城市生活,城市面积不断扩大,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地表硬化面积也就随之增大,混凝土地面代替土地后,使地面摩擦阻力减小,径流系数增大,径流量增加,汇流速度加快。同时,雨水下渗量减少地面和树木的截流作用减弱。
2.3 现有排水系统泄洪能力不足
城市化进程中重视地上工程的建设而忽视地下排水管网的建设。前期规划不足没有充分估计城市发展的速度,导致早期的管道不能满足发展后城市的排水需求。而新建设的排水系统不能和旧管道结合,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导致城市雨水污水管道乱接错接严重,污水管道随雨水流入河流湖泊,污染水源。而雨水排入污水管道,易造成排水不供从而形成城市内涝。
三 赣州不涝原因分析
3.1 地理因素
赣州市地处江西南部,距离南昌市420多千米,赣州古城位于赣州市的章贡区,赣州古城地势低矮,章江和贡江夹城而过汇合成了江西省最大的河流赣江。东部为武夷山脉,南部是九连山脉、大余岭,西部为诸广山脉,北部为天湖山、大鸟山和灵华山。形成中高周低,南高北低的地势,是典型的丘陵盆地地貌。而丘陵盆地因地势低矮、河流狭小,常常是暴雨洪涝的重灾区。
赣州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为此赣州是以暴雨洪水为主要自然灾害的地区,赣州古城是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但章江与贡江在赣州古城区汇合成赣江而赣江于长江相连成为连接内外沟通南北的黄金水道,被誉为南方的水上丝绸之路。赣州就成为水上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是北宋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为宋朝的经济和政治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赣州是江西的南大门,承南起北、呼东应西,南抚百越,北望中州的战略要地。先秦时期就是分界岭南的重要军事要镇。这也是赣州水患频发,却依然繁盛的原因所在。
由于历代水患严重,而其战略经济地位又异常重要,赣州古城的排水系统在历朝历代政府的不断修缮下,走向成熟与完善。
3.2 福寿沟排水系统 3.2.1 福寿沟
福寿沟位于古城古巷地底,古巷建筑大多保留着宋代格局,福寿沟最深处顶部距离地表4到5米。福寿沟主干排水口最大处宽1.09米,高1.6米,最小处宽和深各0.6米,支沟大约40到60公分,福寿沟有两条主沟和无数条支沟组成,主沟与支沟纵横交错,而且这些沟渠与章江贡江相互贯通。由于两条主沟成古篆体字福字和寿字型,成为福寿沟。沟内水流速度达到15米每分钟,利于沟渠快速排水有利于清理沟渠内的淤泥。沟内水流速度快是因为赣州古城四周低,中间高以文清路为界中间高四周低西边的水流入章江,另一边的水流入贡江。为了保证水流畅通每隔40米设计了沉井。流水中的赃物淤泥经过沉井时自然沉积,检修人员需要定期清理沉井中的堆积物即可保证水流畅通。通常情况下,下水道的墙壁会因为水流和湿气侵蚀而受到剥蚀破坏,而福寿沟墙壁未遭破坏是因为下部墙壁为花岗岩条石组成,耐水腐蚀。上部砖墙的砖上都刻有砖名,大多是出于七里古窑的高质量砖块。这也就在工程质量上保证了福寿沟的悠久历史。
3.2.2 水窗
暴雨季节两江洪水不会倒灌城区,是因为福寿沟出水口处有水窗12个,起泄洪阻流的作用。外面水压小时,沟内水流出,洪水上涨后,外面水压大于沟内水压,沟内水无法流出,但江水也不会倒灌。
3.2.3 池塘
当江水的水面淹没水窗水窗自动关闭后,在古城区内,强降雨产生的大量雨水则排向城内池塘108个,当下雨水量比较大时,起收集雨水的作用,当大雨过后,谁回流到福寿沟再排到江里。作用是蓄水,调节雨水流量,减少接到淹没的面积和时间,又可以产生区域性的蒸发降雨调节城市环境的空气湿度,此外这些池塘还可以停集淤泥,减少福寿沟的淤泥,形成养鱼淤泥用来种菜的生态环保循环链系统。
3.2.4小结
福寿沟原理简单但很科学,有福寿沟,池塘,水窗组成设计者把近百口水塘于地下的福寿沟串联起来一旦雨量大增,章江和贡江的江水上涨,12个排水口的水窗自动关闭防止江水倒灌城区,这是城里的大量雨水进入福寿沟里并流进水塘。当暴雨停止,章江和贡江的水位线下降,水窗自动打开福寿沟里和池塘里的雨水排向章江和贡江。
四 青岛排水系统
青岛的排水系统是由100多年前德国人修建。1898年德国殖民军登陆青岛,立志要把这个只有2万人口的渔村,打造成海外殖民地的样板城市。当他们调集了当时德国一流的城市规划专家和建筑设计师来到青岛,按照19世纪末欧洲最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实地勘察设计,形成了青岛的城建规划。17年后,战败的德国人给日本人,留下了一座号称“东方瑞士”的现代化城市。其中,极具现代意识的城市下水管网,让100年后的青岛人依旧受益。当年胶澳总督府组织编写 的《胶澳发展备忘录》中记载了自1898年10月起,直到1914年17年期间,当时德国殖民者建设地下管网的意图、理念及施工进度。德国人还提出雨污分流的概念并在排水系统中实施。
根据青岛市水文局的统计,2012年7月2日10时至3日15时,青岛全市平均降水100.5毫米,市区降水182.5毫米,多个监测点监测到了超过200毫米的特大暴雨。短短8个半小时内,青岛市排水管理处启动的应急机制从准备预案迅速升级为特级预案,暴雨过后,城市安然无恙。青岛之所以能够安然度过雨劫,与自身地理优势有关,但与城市高标准的地下排水系统也密不可分。青岛的丘陵地形以及三面沿海的位置决定了降雨时积得快,排得也快,与位于平原地区的城市相比,有很大优势。而且青岛沿用德国人当时的排水管网,当时铺设下水管道所用的水泥、钢筋均来自德国,而铺设的下水管道尺寸之大甚至被德国人称为“怪物”,主干道甚至宽阔得“可以跑解放牌汽车”。
居于全国领先地位的排水系统,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以及地 理优势,这样的“地利人和”是青岛排水系统的优势所在。
五 福寿沟排水系统对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启示
青岛与赣州都托庇于科学完善且庞大的地下排水管网实现了城市的防洪排水,一个是古代先民的勤劳与智慧的结晶,一个是严谨西方科学与技术的成果,都是现代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很好的示范与借鉴。
福寿沟是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成功典范它综合了城市污水排放雨水疏导河湖调剂池沼串联空气湿度调节等功能甚至形成了池塘养鱼淤泥作为有机肥用来种菜的生态环保循环链,使整个城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同时又具备极高的安全性。
现代城市排水系统应该统一规划,建设完善的排水系统,并积极维护尊重自然,重视生态环保,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浅析城市雨水管网排水系统设计 篇6
关键词:基础设施;城市雨水管网;排水系统;设计参数;流量;方法;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1)27-0111-02
1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雨水管网系统是给排水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防洪的骨干工程。雨水管网的设计合理、科学与否关系到城市未来的良性发展,因此,本文将对城市雨水管网排水系统设计进行探讨,以促进城市雨水管网的建设的进展。
2 城市雨水管网排水系统设计参数
2.1 雨水管道设计流量的计算
雨水管道设计流量是确定雨水管道断面尺寸的重要依据,由于城市雨水管道汇集雨水径流的面积小,所以可采用小汇水面积上其他排水构筑物计算设计流量的方法来计算雨水管道的设计流量,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是推理公式法,其公式为:
Q=ψqF (1)
式中,Q:雨水管道设计流量,L/s;
ψ:径流系数,其数值小于1;
F:汇水面积,104m2;
q:设计暴雨强度,L/(s•104m2)。
该公式用于小流域面积计算雨水设计流量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至今仍被国内外广泛使用。
汇水面积F。各设计管段汇水面积的划分应结合地形坡度汇水面积的大小及雨水管道布置等情况而定,地形较平坦时可按就近排入附近雨水管道的原则划分汇水面积;地形坡度较大时,应按地面雨水径流的水流方向划分汇水面积,然后对每块面积编号计算。
径流系数ψ。径流系数的取值因汇水面积的覆盖情况、地面坡度、地貌、建筑密度、路面铺砌等情况的不同而不同,所以整个汇水面积上的平均径流系数是按各类地面面积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得到的,即:
设计暴雨强度。暴雨强度公式是在大量的具有自记雨量记录的气象站所积累的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编制出来的,其精度取决于这些资料的可靠性及统计方法的合理性。我国的暴雨强度公式采用下列公式:
q= (3)
式中,P:设计重现期,a;
t:降雨历时,min;
A,C,b,n:地方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确定。
2.2 雨水管道水力计算
雨水管道的输水能力按明渠恒定均匀流公式计算,有流量公式与流速公式:
Q=Av; (4)
式中,Q:流量,L/s;
A:过水断面面积,104m2;
v:流速,m/s;
R:水力半径(过水断面面积和湿周的比值),m;
I:水力坡度;
C:流速系数。
C值一般按曼宁公式计算,因为雨水管道中常用的断面形式大多为圆形,即:A=1/4πD 2,推导得:
(5)
在实际应用中,是参照地面坡度i,假定管底坡度I,从水力计算图或表中求得D及v值,并使所求得的D、v、I各值符合规范的有关规定。
3 城市雨水管网排水系统设计方法
城市雨水管网设计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图,按实际情况划分排水流域,然后根据管道的具体位置,设置检查井,管段设计流量的计算和各管段所需的管径、坡度、流速等的确定。
3.1 确定排水分区
在排水区界内,根据地形及城镇和工业区的竖向规划,划分排水流域。在丘陵及地形起伏的地区,可按等高线划出分水线,通常分水线与流域分界线基本一致;在地形平坦无显著分水线的地区,可依据面积的大小划分,使各相邻流域的管道系统能合理分担排水面积,使干管在最大合理埋深情况下,尽量使绝大部分雨水能以自流排水为原则。
3.2 管道定线及雨水管道平面布置
在总体图上确定雨水管道的位置和走向,正确的定线是合理的、经济的设计雨水管道系统的先决条件,是雨水管道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管道定线一般按主干管、干管、支管顺序依次进行。定线应尽可能的在管线较短和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最大区域的雨水能自流排出。定线时通常考虑的几个因素是,地形、竖向规划和路网地块的设计标高等;排水体制和线路数目;雨水渠出水口的位置;水文地质条件;道路宽度等。
3.3 高程控制点确定
雨水管网的控制点标高一方面应根据城市的竖向规划保证排水区域内各点的雨水都能排除,并考虑以后的发展,在埋深上适当留有余地。另一方面,不能因照顾个别控制点而增加整个管道系统的埋深。
4 提高城市雨水管网排水能力的对策
适当提高雨水管网设计的参数标准。目前我国的城市排水设计标准整体偏低,设计重现期和径流系数的选择对城市雨水管网设计的影响较大。城市排水设计的重现期一般是一年一遇。但在实际设计中,不考虑地块的实际情况,千篇一律的按一个标准进行设计,则易造成暴雨时局部地区产生内涝积水。因此,首要的工作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设计重现期。雨水管网的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同一排水系统可采用同一重现期或不同重现期,在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一般采用3~5年,并应与道路设计协调。特别重要地区和次要地区应酌情增减,如火车站、道路交叉口、快速路、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地区等,设计重现期需提高至2年及2年以上。另外,径流系数的选择必须与实际工程情况相结合,必须充分了解设计范围上游及周边的整体情况后再通过加权平均法确定。
4.1 修订暴雨公式
降雨资料的增加,对暴雨强度公式必定产生一定的影响。各城镇应根据已有的暴雨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计算,对暴雨强度公式进行修订、完善,使之符合实际情况,从而使计算的排水流量符合实际。城镇产流、汇流条件的变化,降雨入渗面积和入渗水量均减少,将使排水流量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应根据当前城镇各类建筑、交通、绿化、公共设施及其他有关用地的具体情况,研究降雨与入渗的关系,合理确定径流系数,根据产流、汇流情况合理确定排水区域的设计排水流量。
4.2 工程措施
新建城区的排水规划和排水系统建设必须依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确定城市排水重现期。排水系统规划设计应考虑未来20~25年,把对未来人口和水文状况的预测作为排水工程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修建高起点的排水系统。旧城改造时,将排水系统纳入旧城改造的范畴,对排水流量小、布置不合理、排水不满足要求的排水系统结合旧城改造对其进行改造或重建,提高城区雨水排除能力。对规划不当、设计不合理的雨水管道系统,实施扩建、改建,甚至重建,使其排水能力满足要求。
4.3 雨水下渗设施
雨水下渗设施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增加城市地面的透水性,使得城市雨水径流入渗量增大,起到减小城市地表径流系数和地表洪峰流量的作用。雨水渗透设施是西方发达国家暴雨管理措施的基本内容之一。日本一直在研究和采用透水铺面透水管道、治绿地等雨水下渗措施降低地表径流系数,并取得成效。增加城市绿地,建设生态护坡,采用透水铺面的技术比较简单,在城市市政建设中应大力推广。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雨水管网是保证城市生产活动和人民生活的重要设施,是城市防洪和保护环境的,也是维护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进行雨水管网设计时必须严格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高城市雨水管网排水能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关于城市雨水管网设计的探讨会不断深入。
参考文献
1 李阳.城市雨水管网系统优化设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04
2 汪云霞.宣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04
Analysis of the Drainage System Design for Urban Rain Water Pipe Network
Wen Yifan
Abstract: The drainage system of urban rain water pipe network is an important urban infrastructure, thus whether the rain water pipe network design is reasonable and science i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city. The articl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development, describes the parameters calculation and design methods of drainage system design for urban rain water pipe network, and proposes the measures of drainage capability for urban rain water pipe network, which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设计探讨 篇7
关键词:规划,城市给排水系统,给水规划
1 城市给排水系统的组成及布局分析
1.1给水系统组成。通常包括由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水工程和配水工程四个子系统, 每个子系统都有各独立的功能, 彼此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不可分割, 而且在每个子系统中, 又按其形式、功能的不同, 划分为若干个子项。1.1.1取水工程。取水工程要求从选定的水源 (包括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 取得既定要求的原水, 并输送至水厂。1.1.2净水工程。指将取水构筑物的来水通过必要的处理方法去除水中杂质, 使之符合生活饮用或工业使用所要求的水质, 包括水厂内各种水处理构筑物或设备、将处理后的水输送至用户的二级泵站等。1.1.3输水工程。输水工程是指从水源地一级泵房或集水井把一定水量的原水输送到净水厂或配水厂调节池的管道。1.1.4配水工程。配水工程分为配水厂和配水管网两部分。配水厂是起调节加压作用的设施, 包含泵站、清水池、消毒设备和附属构筑物等。1.2排水系统组成。1.2.1排水管网系统。排水管网系统主要是指为了系统地收集和输送城镇生活或工业企业产生的污水, 并将其从产生处输送至污水厂或出水口, 相应建立的一整套工程设施。1.2.2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是指处理和利用废水的工程设施, 它包括城市和工业企业污水厂 (站) 中的一系列处理构筑物、泵站及附属构筑物等。
2 提高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2.1严格按照给排水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在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城市给排水系统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首先严格控制施工环境下一工序的施工;要对已经安装好的管道进行水压测试。2.2加强给排水施工过程的管理建筑施工过程的管理是决定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质量的关键环节, 做好施工过程的管理对于城市给排水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城市给排水工程中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建立安全责任制度, 明确施工安全责任职权, 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杜绝出现各种不安全的操作。2.3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基于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的重要性质, 施工人员一定要具有质量安全意识, 重视城市给排水工程的质量, 为提高城市给排水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2.4完善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的监理制度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质量的保证除了从规范施工材料、加强施工现场、提高施工人员专业技能方面入手, 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理机制, 通过健全的监理机制。2.5积极构建中水回收系统基于城市水资源的日益紧张, 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要重视中水的作用, 积极构建合理的中水回收系统, 实现中水资源的最大利用。
3 城市水系统规划必须与城市规划相协调
首先要了解城市水利用规划。应加强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水专项规划, 并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按照水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编制城市水利用规划, 内容应包括:a.水量平衡模式, 包括地面水、地下水、雨水、海水等水资源平衡, 供水、排水、污水再生利用等总量平衡;b.供水规划;c.节水规划;d.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规划;e.水的生态循环规划。
4 城市水系统规划的重点是城市水网
从城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和水资源利用设施的空间布局看, 城市水系统的结构就像撒布在城市地域中的一张水网 (见图1) 。
5 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
5.1基础性工作匮乏, 规划的科学依据不足城市水系统规划的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各类基础数据、指标、标准和分析工作, 其中水量预测和水平衡分析是核心工作。5.2排水体制的不合理传统的防洪和排水设施设计中, 强调采用分流制排水体制将雨水。和污水尽快排出城市, 忽视了城市径流面源污染的控制和雨水资源的利用。5.3排水体制规划混乱城市建设发展速度很快, 多采取分区, 分片的建设, 而规划跟不上建设速度, 下水系统建设混乱, 滞后。
6 解决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与设计问题的对策
6.1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水量要进行有规模的预算城市给水排水工程从各规划阶段到具体项目实施, 确定其水量规模是首要内容, 规模预测是否符合发展趋势和实际需要, 将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工程总体布局、实施步骤和工程费用产生重大影响。6.2可持续性发展是城市给排水系统发展的方向目前, 城市生态化的要求也需要城市给排水系统设计的生态化, 而城市给排水系统设计的生态化必须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 与具体的自然系统和特有的城市结构相结合, 从而带来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多样化。6.3注重科学研究, 用现代科学技术为给排水我国进行的大多是水资源短缺情况下的市政给水排水工程规划, 所以应充分利用国际上成熟的先进科研成果和成功经验, 特别是要充分利用最新的现代科学技术。6.4完善各项法规根据我国给排水体制规划混乱的现状, 应用法律手段确保给排水工程建设及管理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确立好国际通用的规则。
7 雨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7.1市政雨水系统的设计以及规划应该进行城市排涝与防洪的规划尽量彼此之间有所联系。城区的内河设计标准应该利用时期大概4年之内不漫溢的原则, 特别是针对地势低洼的城区以及平原区域雨水系统的设计规划更应与城市的纵向发展及防洪排涝规划有效的结合起来。7.2市政污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城市和建筑群的排水系统承载着对废水的收集!输送!处理和处置全部过程“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同一个管渠内排除称为合流制;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称分流制”。7.3防洪排涝的规划。防洪排涝在城市建设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是城市发展与进步的生命力“其包括内洪与外洪两部分, 内洪主要是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排蓄, 外洪则以预防为主”。7.4雨水径流污染问题源于排水体系的不合理。目前我国有很多城市依旧应用传统的给排水系统。传统的城市给排水系统中对雨水的处理方法是通过分流制排水体制将雨水和污水排出城市。此种排水体制忽视雨水径流面污染的控制导致雨水径流污染问题出现。
8 结论
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不合理将会导致水资源浪费污水和雨水排放效果不佳这不仅给城市带来严重的影响。做好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工作意义重大, 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则离不开城市, 而水又是城市的生命线。所以, 开创城市给排水系统的新局面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参考文献
[1]邵益生.我国城市水可持续管理的战略对策, 中国水工业科技与产业[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关于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的思考 篇8
1城市给排水系统当前的状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国民经济的进步, 我国的综合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目前, 我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1]。但是, 在全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排名中, 我国名次非常靠后,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先天水资源缺乏只是导致我国水资源缺乏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 水资源被污染, 也会导致可使用水资源总量减少。相关统计表明, 我国建制市污水产生量在不断的增加, 但是污水处理率反而在降低。针对未处理的污水, 大都是采取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中的措施, 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相关资料表示, 我国城市水源仅仅只有百分之三十达到了卫生标准, 因此, 对城市给排水系统进行合理的规划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2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中的问题
存在于我国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中的问题主要有两个, 其一是城市水资源利用规划不合理, 其三是排水体制的不合理[2]。
2.1城市水系统规划不合理
从古至今, 我国人民一直对水有着很深的感情, 赋予了它丰富的文化含蕴。房地产商针对人们亲水的心理, 盲目的在小区打造出人工水景, 吸引客户购买。但是, 人工水景主要是用于观赏, 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部分地区在处理污染时, 不是针对污染源采取整治措施, 反而采取了引水冲污的策略, 使得本就紧张的水资源更加短缺。针对这类问题, 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城市给排水系统进行合理的规划, 尽量避免人工水景的出现。
2.2排水体制的不合理
在规划城市给排水系统时, 为了尽快的排除降雨水和污水, 通常会采取分流制进行排水, 却未考虑到如何控制城市径流面源污染, 以及利用雨水资源。目前, 流域整体水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随机性暴雨径流和突发排放已经成为导致流域污染的主要原因, 这个问题, 如果是采取分流制排水体制, 是无法得到解决的。因此, 在规划城市给排水系统时, 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理的排水体制。
3解决措施
3.1协调好城市水系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给排水系统的规划主要包括水源、供水和排水的布置规划, 以及污水的处理等等, 通过对给排水系统进行合理的规划, 能够有效的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在规划城市给排水系统时, 必须要掌握水资源的供需关系, 从而设计出合理的运行管理方法。作为城市中一种重要的基础设施, 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规划必须建立在符合城市规划原则的基础上, 同时。在规划小城镇时, 要对水资源的选择进行宏观调控, 避免破坏水资源;在规划进行到城市阶段时, 首先要考虑的人们生活用水的需求, 其次再是生产用水和生态用水, 选择水源之后, 合理的设计供水厂和污水处理厂的位置, 把握总体布局;在城市规划的最后阶段, 必须要明确水系统的规模, 合理的布置管网, 尤其要注意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的协调[3]。
3.2合理规划城市给排水体制
作为城市水循环的载体, 城市给排水系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完成了整个城市水资源的循环。因此, 在设计划城市水网布局时, 应该围绕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规划展开。
为响应城市生态化的要求, 在规划城市给排水系统时, 也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设计出符合生态化要求的给排水系统。一个良好的城市给排水系统, 不仅仅具备基本的排水功能, 同时还应将城市景观水景和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相结合, 避免与其他设施之间的产生冲突。为促使城市给排水系统能够持续发展, 不仅仅要降低取水量, 尽量减少污水排放。而且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减少污染物, 从而保护水资源的质量。除此之外, 还应增加水资源回收设备,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也能节约水资源。
4结语
我国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因此, 必须注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缺乏, 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相关部门必须重视水资源污染问题。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水, 因此, 合理的规划城市给排水系统, 对于城市发展而言,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昌明, 钱易, 邵益生.中国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R]//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报告集 (第5卷) [G].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2.
[2]邵益生.我国城市水可持续管理的战略对策, 中国水工业科技与产业[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城市排水系统建设 篇9
本文就排水系统的功能、规划原则等方面提出一些思路, 以引起社会对排水系统和水健康循环的关注。
1、水污染控制及排水系统发展历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 我国水污染控制经历了由单一污染源的治理、污染物浓度达标排放到区域污染综合防治、以环境容量为依据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两个阶段。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之前, 主要采取的是点源治理策略, 经验证明该策略不足以防止水环境的污染。80年代后开始进入污染综合防治和总量控制阶段。
2、排水系统的功能
传统观念上的排水系统是以防止雨洪内涝、排除和处理污水、保护城市公共水域水质为目的, 认为污水是有害的、应尽快排除到城市下游。这种观念导致的结果往往是保护了局部的生活环境, 危害了广大流域地区。实际上, 良好的水环境不是局部地域的, 它的范围是整个流域的乃至全球的。排水系统起到回收城市污水和净化再生, 畅通城市水循环的作用。现代化的排水系统定位应从以前的防涝减灾、防污减灾逐步转向污水的资源化, 从而恢复健康水循环和良好水环境。事实证明:污水深度处理与再生回用是恢复水环境的必由之路。
3、排水系统的规划
当今, 城市总体规划与给水排水系统规划都应当将污水的再生和回用放到重要位置上来。在进行排水系统规划时, 应对整个城市的功能分区、排水管网及污水处理现状等做周密的调查, 调查现有的和预测潜在的再生水用户的地理位置及水量与水质的需求, 并将这种结果反映到给排水专业规划中。确定排水分区、污水净化厂的位置与个数, 在进行新建和扩建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时, 要近远期结合选择污水深度处理系统。
在进行排水管网的规划时, 要把雨水、污水的收集、处理和综合利用结合起来, 逐步转变目前的雨、污水合流制为完全的分流制系统。雨、污水的分流有利于对不同性质的水采用不同方法处理和控制, 有利于雨水的收集、贮存、处理和利用, 增加城市可用水资源, 减轻城市面源污染。
3.1 污水处理厂的选址与数目
按照传统规划方法, 污水处理厂厂址要根据污染物排放量控制目标、城市布局、水体功能及流量等因素来选择, 一般尽可能地安放在河系下游、城市郊区。但是这种系统布局使污水厂距离再生水用户较远, 需铺设的回用水管网费用相应增加, 不利于污水的资源化。因此, 在确定污水处理厂厂址时, 还应对城市中的自然水面、小河、绿地和工业再生水用户进行调查分析, 并根据回用水的需求, 在城市中适当位置设置污水净化厂, 收集附近区域的城市污水, 加以处理之后就近回用。
根据长期经验, 建设大型污水处理厂可以发挥规模效益, 降低建设费用和日常运行费用, 但这种观点并没有考虑到污水回用的因素, 如果考虑再生水的回用所需铺设的输水管道、提升泵站等费用, 考虑改善城市水环境以及因为污水回用减轻城市排水管网系统的负担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那么可以肯定, 在城市下游建立集中的大型污水处理厂, 在经济上并不是最优的。因为污水厂的数目过少, 势必远离再生水用户, 加大回用水输送管道的距离和投资, 增加回用水成本, 不利于污水回用。
3.2 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
污水处理的方法较多,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工艺流程。因此应该根据污水水质和回用水水质的要求, 对水处理单元进行多种组合,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出经济可行的污水处理流程。这就要求在确定工艺流程的时候增加对该厂附近地区污水再生水需求情况的调查, 以便对处理工艺进行适当的完善, 即可满足污水回用水质的要求。例如:当处理后的污水作为农田灌溉用水时, 选择工艺流程时就可以不考虑或不注重其除磷脱氮效果, 而侧重于其对水中病菌、重金属等的去除, 因此工艺流程的选择不应该采用诸如A2/O法等, 而可以采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等方法。而作为工业循环冷却水回用时, 就需注意去除表面活性剂等容易起泡的物质, 尽量减少引起循环水设备堵塞、腐蚀和结垢现象的物质。污水二级处理是污水再生的基础, 但是一般都还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深度处理, 才能达到再生水用户的水质要求。
3.3 技术经济分析
在进行经济方案比较时, 在满足出水水质各项指标前提下, 除要考虑费用与技术等因素外, 还应考虑该方案是否有利于实现污水资源化--既是在原有技术经济分析的基础上, 增加促进污水资源化和环境质量的改善这两个重要的因数。虽然目前我国投入到污水厂建设的资金较为有限, 要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地实现污水资源化还需要一个过程, 但是必须注意到这是解决我国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4、结束语
城市给排水系统 篇10
依据城市发展规划,各街道办将组团共同发展,随着区域内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街道办间的连接将更加紧密,区域间的道路网络设施建设的落后已逐渐成为制约区域经济高速发展的“瓶颈”,城市隧道的建设就是突破“瓶颈”的关键。
1 工程概况
本次设计道路部分路段以隧道方式穿过山脉、现状菜地,采用城市主干路Ⅰ级标准,计算行车速度60 km/h,道路红线宽度为60 m,隧道左洞长1 240 m,隧道右洞长1 205 m。
2 隧道排水系统
隧道排水系统包括隧道内、隧道洞口排水系统。隧道内主要排除冲洗水、消防水和隧道结构渗漏水,隧道洞口主要考虑拦截雨水及与隧道内外排水系统的对接。
2.1 设计标准
路面排水系统设计流量应不小于一次火灾最大消防水量,Q≥50 L/s。
地下排水系统设计流量结合隧道结构、岩土专业确定。
洞外雨水量计算采用当地暴雨强度公式。
2.2 洞内排水系统
在隧道道路前进方向右侧设置钢筋混凝土结构污水盖板沟,纵坡(2%)与道路纵坡一致,经水力计算(Q=V×A,V=1/n×R2/3×I1/2),采用B×H=50 cm×30 cm规格盖板沟可满足排水流量要求。
在隧道道路前进方向右侧、道路下面设置钢筋混凝土结构清水沟,排除隧道结构渗漏水。
2.3 洞口排水系统
结合道路专业在洞口设计的反坡段,设置道路横向截水沟,将雨水拦截在隧道洞口外,并排入市政雨水系统。
隧道内路面污水排入洞外市政污水系统,隧道结构渗漏水排入洞外市政雨水系统。隧道洞内排水横断图见图1,排水平面图见图2。
3 隧道消防、报警系统
3.1 设计原则
1)隧道消防遵循“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设计原则,本着“立足于自求,扑灭早期火”。
2)隧道按同一时间内发生一次火灾设计。
3)隧道内设置独立的环状消防给水系统。
4)报警系统迅速、准确、可靠,消防救援及时。
3.2 隧道类别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6年),隧道分类见表1。
m
本次设计隧道采用二类隧道设计标准。
3.3 设计标准
1)二类隧道的火灾延续时间不应小于3.0 h。
2)隧道内的消火栓用水量不小于20 L/s,隧道洞口外的消火栓用水量不小于30 L/s,最不利点水枪充实水柱不小于10 m。
3)水成膜泡沫灭火系统设计用水量为4.5 L/s,最不利点所需压力为0.35 MPa。水成膜泡沫系统的喷射时间为21 min,发泡倍数不小于4.5,混合比例2.5%~4%。
3.4 隧道消防给水系统的确定
1)隧道消防给水系统水源。
隧道消防给水系统水源为附近的水厂。
2)隧道消防给水系统组成。
二类隧道设置消火栓消防给水系统、水成膜泡沫系统消防箱及手提灭火器。消火栓、水成膜和灭火器共用一个箱体。
3)隧道消防给水系统方案。
a.隧道消防给水方式的确定。
隧道西侧为山体,具备设置高位水池的条件,结合专项规划资料,北侧隧道口有市政供水管道,且水量、水压可满足隧道洞外消火栓水压要求,因此,可考虑采用市政供水管道与高位水池联合供水。
b.消防给水管道管径的确定。
消防给水管道管径需满足洞内消火栓用水量(20 L/s)及高位水池供水扬程的要求,查给排水设计手册水力计算表,可采用DN150内外壁热镀锌钢管,沟槽式连接件。
c.高位水池容量及高程的确定。
高位水池需储存隧道内一次火灾的消防用水量,即隧道内消火栓及水成膜泡沫灭火系统用水量。
其中,Qv为高位水池需储存消防水量;q内为隧道内消火栓用水量,20 L/s;t1为火灾延续时间,3 h;q膜为水成膜泡沫灭火系统设计用水量,4.5 L/s;t2为水成膜泡沫系统的喷射时间,21 min。
其中,h0为最不利点地面高程;h1为最不利水压;h2为沿程损失(根据设计图纸,L取1 000 m);h3为局部损失,取沿程损失的10%。
隧道洞口配备隧道管理用房,房内设置储水池收集市政供水管供水,通过水泵提升至山上高位消防水池。
d.隧道消防供水管道的布置。
结合隧道结构设计,消防给水管道分别从高位水池、市政供水管道(连接段设防止倒流器,不污染市政供水)引出后,布设在隧道行进车道右侧管沟内,使隧道左洞、右洞形成环状供水。
e.消火栓消防给水系统。
消火栓灭火系统由消火栓、消火栓泵机组、供水管道和报警按钮组成(见图3,图4)。
f.水成膜泡沫灭火系统。
系统主要由泡沫溶液桶、橡胶龙带、比例混合器及泡沫枪等组成,系统利用的高压水由消火栓给水系统供给,只要少量高压水经混合器将泡沫带出即可喷射。在隧道道路前进方向右侧墙内间隔50 m设置水成膜泡沫系统消防箱,箱体嵌入侧墙内。
4)消防补水。
补水系统:取水点取水进入低位消防水池,由水泵加压供水至高位水池。
消防水池设置全自动液压水位控制阀,并设置液位仪,将水位信号送传至监控中心。
图例:室内消火栓、手提灭火器、水成膜泡沫灭火箱室外消火栓水泵接合器蝶阀金属波纹管
4 结语
隧道消防设计需报当地公安局审批。由于水成膜泡沫灭火系统所需水压与消防供水水压不同,给消防供水的运营管理带来不便,结合工程造价,可权衡考虑是否设计水成膜泡沫灭火系统。
参考文献
[1]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2]给排水设计手册[M].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JTG/T D71-2004,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S].
[4]GB50140-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S].
[5]GB50151-92,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S].
城市给排水系统 篇11
关键词:排水系统;结构;施工技术
城市的基础设施体系给城市人民提供了生活和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城市赖以生存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物质基础。而在目前我国城市排水管网的覆盖率和实际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排水设施不够完善,城市道路排水问题时有发生,因此我国城市道路排水设施的使用功能不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而且给环境带了极大的污染。
1、有关城市道路排水系统
1.1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的发展和结构
在我国城市道路排水系统建设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而由于我国长期处在封建统治当中,一直到上个世纪初期,我国才在部分城市开始建设规模较小的现代化给排水系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尤其是在改革开放这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的城市给排水建设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城市道路排水系统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承担着排涝除渍以及污水治理的重要责任,它和城市给水系统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保证。城市的排水系统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排水管道系统、出水口和污水处理系统,而排水管道系统主要承担着城市中的污水和降水,然后按照相关的要求将收集到的水体进行输送,通过污水处理系统化可以实现对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再生回用放到一些重要的位置上。
1.2城市道路排水系统和污水治理系统的重要性
城市道路排水系统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部分,它和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想要保证城市的经济得到稳定快速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就必须保证有完好的排水设施,不断加强城市道路的排水工程建设,更好的处理城市中的污水。由此可见,城市道路排水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1.3排水系统的体制
排水系统体制是城市排水系统结构的一个重点,对排水系统体制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管理以及维护等方面的实施,同时,从长远角度来看,合理选择排水系统体制对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的投资成本、城市总体规划以及环境保护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当前的排水系统体制主要分为分流排水体制与合流排水体制,而城市道路系统结构要想选择经济适用且能满足需要的排水系统体制,就应综合考虑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要求、原有排水条件以及污水利用情况等,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排水需要选择经济合理且满足技术要求的排水系统体制。
2、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的设计原则
第一,在设计时,要因地制宜进行全面的规划,对有利的地形和自然水系要充分进行利用。通常情况下,地面和地下的排水沟渠不宜过长,以避免水流过度集中,还能及时的对水流进行疏散以就近分流;
第二,在设置各种路基的排水沟渠时,要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全面规划并综合设计,让天然水渠与人工设置的排水沟渠结合起来,协调合作并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统结构以保证路面结构的稳定性。同时还能做到使用路基的排水来进行农田的灌溉。通常情况下,农田灌溉的渠道最好不用路基的边沟,如果两者必须要合并时,要尽量增大边沟的断面,进而防止水流给路基带来危害;
第三,进行设计之前,要进行必要的调查和研究,对施工区域的水源和地质条件,一些重点的路段的排水系统要进行全面的规划,对路基排水和地面排水、地下排水以及桥涵布置等要能做到良好的配合。对于一些地质情况不好和排水困难的路段,还要考虑到路基的防护和加固,在设计中要进行特殊的考虑;
第四,在设计中对于立交处的道路路基的排水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在立交的附近有比立交最低路面低的排水管区域时,就要采用城市道路立交通常采用的排水方式也就是自流排水的方式。这种排水方式是最经济和安全的排水方式,如果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无法选用这种排水方式时,可以通过设置排水泵站的方式对低洼区域的地面水进行排除;
3.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的施工方法
3.1过街排水管的施工方法
通常情况下,过街排水管是长度为一米或是两米、管外径为三十六厘米而壁厚为三厘米的混凝土管。沉泥井或是雨水井内的水可以通过过街排水管导入至排入检查井,这是过街排水管的主要作用。过街排水管的最佳安装时间应为二灰土施工完毕而铺三灰碎石之前,这样有利于开挖沟槽的快速成型,而且还可以保证回填质量。
第一,要做好测量放线工作,测量员要根据设计图纸上的雨水井桩号位置,在施工现场确定出雨水井的位置;第二,进行沟槽的开挖,在沟槽的开挖中,测量人员要做好配合工作,对过街管道的安装,在下管时,要从低到高逐一进行,当第一节过街管插入到检查井的孔内后,为防止渗水,应用1:2水泥砂浆将管和管之间的接缝抹严,并按照设计规定,打一层10厘米厚的C15混凝土将安装完毕的过街排水管包封,最后用三灰碎石将沟槽剩余的部分逐一进行回填并夯实;第三,安装过街管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对于插入检查井之内的管头不能过短或者是过长,最好和检查井的内壁保持一致,并用1:2水泥砂浆将其抹平。此外还要注意排水的方向,以免出现倒坡现象。
3.2雨水井的施工方法
第一,要进行测量放样,测量人员要确定雨水井的桩号,并用白灰线画出该处的坑槽边线,然后在边石线选两点钉上铁杆且用白线绳连接铁杆两点的路面高程;第二,进行坑槽的开挖,在该环节,测量人员要控制好开挖的深度,施工人员通过人工开挖的方式进行施工,在施工中,要测量出雨水井框的实际高度,槽底高程要比所测量该处路面高程低雨水井框的实际高度再加十二厘米,同时槽底要平整密实,如果出现超挖的现象,要有应采用砂砾石代替素土进行回填直到符合要求为止;第三,安全和加固雨水井的平篦槽,首先要在槽底打一层厚度为十厘米的灌浆碎石,然后将雨水井的平篦槽放在灌浆碎石垫层上面,平篦槽要比路面低两厘米,同时要摆正方向,保持和边石线三到五厘米的距离,同时要和线绳相平行。在安装完平篦槽之后,要根据施工的要求进行检查确定,在确认无误之后就可以进行加固处理,进行用于加固的钢筋笼子的安装,打下混凝土并且振捣密实,在雨水井打一层厚度大约十厘米的混凝土并且抹平整,然后盖上平篦,用草帘将所有的混凝土盖起来。
3.3沉泥井施工
沉泥井的主要作用就是沉积,对路面雨水冲刷带来的淤泥进行贮存,对于沉泥井里的淤泥可通过沉泥井上的检查孔下到沉泥井内进行清理以防排水管被淤泥堵塞,沉泥井盖在人行道上,和人行道板平且紧靠边石,沉泥井最佳施工时间,应选择在边石安装完成之后且人行道上方基本整平时。
沉泥井的施工方法是:第一,测量人员中确定出雨水井在边石上的桩号,然后使用人工方法进行开挖;第二,安装沉泥井时,首先在坑槽的底部浇筑十厘米的灌浆碎石,在整平之后下框,然后进行安装,井框的安放位置要保证平整和稳定,用比例为二比一的砂浆水泥抹平抹严,在下沉泥井框时,有两个排水管和井框相连,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现场进行钻孔,要保证其连接紧密,对于多出来的管头要钻平,用比例为二比一的砂浆水泥抹平,以防漏水,在第一节井框下完后就可以浇井底十厘米的混凝土了;第三,对于井框和槽壁的空间要及时用三灰碎石和二灰土作为回填材料进行回填,要分层进行夯实;第四,在沉泥井的施工中,相关的注意事项和对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有:①在开槽时,超挖出来的部分要用灌浆碎石来填补;②在安装沉泥井与雨水井之间的连接管时,要防止出现倒坡现象,水应从雨水井的平篦槽注入到沉泥中;③因为灰口厚度不好找而且测量可能存在误差,会导致井盖比边石过高或过低,这时都要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处理。
结束语
总之,城市道路排水系统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市政道路的质量,因此在施工中要一次性做好,避免返工耗费更多的成本,同时还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在施工中,要将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保证施工中所用材料的质量,从根本上提高排水系统的质量,使得城市排水系统能正常的运转,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净净,刘广会.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结构与施工技术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1(6).
[2]王燕滨,苗云龙.城市道路排水系统构成及其施工质量浅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8).
[3]覃立波.试论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的构成及施工质量[J].经营管理者.2009(7).
[4]张辰.排水系统雨污水混接现象浅析与对策[J].上海建设科技.2006(5).
城市给排水系统 篇12
1 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的重要性
1.1 大面积的降水会直接对地面道路产生影响, 如直接冲毁路肩边坡和路基;
进入结构层内的水分可浸湿无机结合料处治的粒料层, 使基层强度下降, 沥青面层出现剥落和松散;渗入路基内部的水会使土基湿软从而引起路基冻胀、翻浆或边坡塌方、泥石流;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接缝多, 从接缝中渗入的水分聚集在路面结构中, 在重载的反复作用下, 产动水压力, 导致接缝附近的细颗粒集料软化, 形成唧泥, 产生错台、断裂等病害。
1.2 含水层的潜水, 距地面较近, 在重力作用会形成水分集中, 造成
路基局部损坏, 影响路基的整体强度和水温稳定性, 重者会引起冻胀、翻浆或边坡滑坍, 甚至整个路基沿倾斜基底滑动, 水还可能造成掺有膨胀土的路基工程毁灭性的破坏。
1.3 如果水长时间作用于道路, 会降低路面材料的强度, 形成各种
各样影响交通的病害, 如果水流进入封闭性不好的道路内部形成松软土层, 容易造成路沉陷;遇到易发洪水季节甚至会冲毁路基及周边的附属工程构造物。
2 道路排水系统设计的原则
2.1 一般来讲, 排水沟无论地上地下, 都不宜过长, 太长的排水沟不利于积水疏散, 较短的排水沟能有助于积水就近分流。
2.2 路基的排水沟渠如果与农业相关, 一定要注意排水沟与农业区水利的冲突问题。
最好的方式是化冲突为配合, 化两路沟渠为一路, 第一, 可以防止路基的排水系统受到农业系统的水道所影响, 第二, 整合后的路基的排水渠道可以利用到农业系统的浇灌上, 做到两全其美。
2.3 在设计排水系统的时候必须进行现场实际调查, 要考虑排水线路对整体布局的影响的同时, 还要注意对道路附近的实际建筑的影响。
如果是居民区线路, 下雨时的积水会导致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 如果附近是商业区, 则会影响到这一地域的经济发展。
2.4 立交桥的排水问题不可忽视。
城市道路排水设计要充分考虑到立交桥的特殊问题, 一般来讲, 采用直接排水方式把积水从立交桥排泄到最低路面上的排水处, 利用高度差自然排水, 是最为快捷方便的排水方式。而当这种方式不成立的时候, 需要用排水泵来施加外力排水。
2.5 为了减少水对路面的破坏作用, 应尽量阻止水进入路面结构,
并提供良好的排水设施, 以便迅速排除路面结构内的水, 亦可修筑具有能够承载荷载和雨水共同作用的路面结构。
3 城市排水管道的施工控制
3.1 测量放线
施工前严格按图纸进行放样, 用全站仪测定出管道中心线, 直线段10m一点, 曲线段5m一点, 并测定出检查井的平面位置及原地面高程。开挖时根据图纸设计高程, 计算出开挖深度, 按规定坡度放坡, 并用石灰撒出开挖坡顶上口两边的边线, 开挖时, 进行跟踪测量。
3.2 沟槽开挖
沟槽开挖一般情况下, 多采用以机械开挖为主, 人工配合铲底修坡的方式开挖。为了不扰动管基下的原状土层, 挖掘机挖除时基底预留20~30cm左右, 用人工铲修。在开挖过程中, 为了保证质量, 需注意以下几点:
3.2.1 防止边坡塌方
施工前要根据土壤类别、土的力学性质确定适当的槽帮坡度。例如沟槽所处的土壤为亚粘土, 放坡系数一般采用1:0.67。对于杂填土地段, 也可视具体情况采用1:0.75或1:1的放坡系数。为了尽量减少土方的开挖数量, 挖槽较深时, 也可采取上部大开槽下部留直坡的施工方法。凡取直坡段, 必须加打密支撑, 以保稳固, 实施支撑的直槽槽帮一般采用1:0.05。堆土原则上两侧堆土, 堆出沟槽边100cm以外, 一侧则需摊平, 以供施工通道之用, 或每隔10~15米留施工通道。
3.2.2 防止槽底泡水、超挖
如果槽底土壤被扰动或受水浸泡, 应先挖除松软土层后和超挖部分用砂或碎石等稳定性好的材料回填密实。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土方时, 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抗槽底部排水降水工作, 确保干槽开挖, 必要时可在槽坑底预留20cm厚土层, 待后续工序施工时随挖随封闭。
3.3 基底处理
管沟开挖完毕, 按规定对基底整平, 并清除沟底杂物, 如遇不良地质情况或承载力不符合设计要求时, 应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用重锤夯实, 换填灰土、填筑碎石、排水、降低水位等方法处理。经检查符合设计及有关规定要求后及时施工基础以封闭基坑。
3.4 管道基础
管道直接敷设在经过夯实的原状土上, 接口仅做混凝土管枕;岩石或多岩石地层中敷设的管道, 采用砂垫层基础;松软土壤、各种潮湿土壤和回填土层中, 以及车行道下面敷设的管道, 做120°混凝土带状基础。如遇不良地基, 另按要求进行地基处理后再做管基施工。
3.5 管道管材及接口
雨水管道采用1:2水泥砂浆抹带, 石棉水泥钳缝。当管径D≥800mm时, 用1:2水泥砂浆在管内沟缝。管道抹带前应将管口周围清理干净并凿毛, 充分湿润。抹接完成后必须湿润麻袋覆盖保养, 并定期淋水, 保养时间不少于3天。
3.6 管道安装
下管前, 要清理管坑内杂物, 基础要清洁干净, 然后在平基上弹放管道中线, 复核平基面标高。下管时应将管道排好, 然后对线校正, 严格控制中线和标高, 对中方法采用中心线法和边线法, 雨水口连接管采用沥青油膏接口。管道稳定后应再复核一次流水位高程, 符合设计标高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管道安装时, 表面必须顺直, 接口平顺, 符合设计流水位高程。管底不得倒流水, 缝宽应均匀, 管道内不得有泥土、砖石、砂浆、木块等杂物。管材不得有裂缝、破损。
3.7 检查井、沉泥井的砌筑
砌筑各种井前必须将基础面先洗涮干净, 并定出中心点, 划上砌筑位置及标出砌筑高度, 便于操作人员掌握。井底、井面的标高要准确, 井身尺寸要符合设计要求, 挂中心线校核井内径及圆度, 砖砌井壁必须灰缝饱满、平整, 抹灰应平顺密实, 不得有空鼓、裂缝等现象。砌砖砂浆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3.8 管沟回填
排水管道管沟的回填, 应从管道两侧平衡进行, 沟内不得有积水, 在土的回填时, 要严格控制回填土土质, 回填土不得使用腐植土, 垃圾土和淤泥等, 不得含有碎砖、石块、混凝土碎块及大于10cm的硬土块;填土含水量以接近最佳含水量为宜。同时, 严格控制回填土压实度。
结束语
为了使城市拥有高质量的道路排水系统, 城市道路排水系统在建设时就要认真精确, 不容一丝马虎。道路排水系统的后期维护也同样重要, 不可松懈。只有这样的道理排水系统, 才能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护城市。
摘要:城市排水系统是保证一个城市市民生活正常运作的重要系统, 城市道路排水系统占城市排水系统中很大比例。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的设计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地形和不同的街道环境而定。排水系统的设定, 既要能保证市民正常生活, 又要起到保护城市的作用。
【城市给排水系统】推荐阅读:
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09-23
城市排水系统选择05-28
城市排水防涝系统10-22
城市排水系统体制12-17
城市排水系统建设09-12
城市排水系统规划论文11-22
城市排水系统规划设计12-11
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的系统设计论文12-23
城市给排水工作10-17
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