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肠效果

2024-07-02

灌肠效果(精选10篇)

灌肠效果 篇1

摘要:[目的]对比传统大量不保留灌肠和改良小量不保留灌肠治疗老年便秘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需清洁灌肠治疗的老年便秘病人按就诊序列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用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肛管行滴注式小量不保留灌肠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大量不保留灌肠, 比较两组病人的灌肠效果。[结果]观察组灌肠效果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一次性吸痰管改良小量不保留灌肠法可明显提高灌肠效果, 易被病人接受。

关键词:便秘,小量不保留灌肠,吸痰管,护理

老年人由于腹部肌张力降低和结肠平滑肌松弛, 使肠蠕动减弱, 易发生便秘, 老年病人因排便困难又可以诱发或促进原有疾病发展, 为了更好地解除病人的痛苦, 常使用清洁灌肠的方法来进行辅助治疗, 但传统的灌肠法因灌肠效果不佳, 灌肠液不易保留, 保留时间短等不足而影响灌肠效果。鉴此, 2009年开始, 我科采用改良的小量不保留灌肠治疗便秘病人, 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5月—2011年5月住院发生排便困难者, 经局部肛塞开塞露及服用缓泻剂无效的病人100例, 男82例, 女18例, 年龄78岁~97岁, 平均85.5岁。将100例病人就诊序列编号, 单号为观察组, 双号为对照组, 每组50例, 两组病人年龄、疾病轻重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灌肠法

用塑料瓶装生理盐水250 mL (1瓶) , 50 mL注射器1副, 抽弃瓶内注射液100 mL, 抽吸开塞露100 mL加入瓶内, 消毒瓶口, 插入一次性输液管, 分离头皮针, 连接一次性吸痰管, 把灌肠液挂于距离床缘40 cm~60 cm高处, 排气后关紧调节器, 用液状石蜡润滑吸痰管前端15 mL~20 mL, 分开臀部暴露肛门, 将吸痰管轻轻插入17 cm~20 cm而达乙状结肠处[1], 打开调节器至灌肠液全部注入, 用卫生纸包住管端拔出, 帮助病人取舒适卧位, 嘱病人尽量保留溶液20 min~30 min再排便。

1.2.2 对照组灌肠法

采取传统大量不保留灌肠方法, 病人取左侧屈膝卧位, 灌肠器距肛门40 cm~60 cm, 肛管插入7 cm~10 cm, 灌入溶液量800 mL~1 000 mL, 观察灌肠过程中病人反应与排便情况。

1.2.3 疗效判定

有效:大便充分软化, 完全排出, 便秘解除, 病人感觉舒服;无效:用药后未排便或仅排出少量大便, 多为灌肠液, 便秘未解决。

1.2.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1.5版本统计软件行秩和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注:经秩和检验, P<0.01。

3 讨论

老年病人由于进食量少, 活动量小, 结肠平滑肌松弛, 肠蠕动减弱, 亦出现便秘。有文献报道, 由于老年人肛门括约肌松弛, 结肠内容纳灌肠液的能力较低, 传统灌肠法应用的肛管短而粗, 插入时刺激大, 增加病人痛苦, 经常边灌边流[2]。改良的小量不保留灌肠与传统灌肠相比:①操作简单易行、均采用一次性材料、价格低廉、经济实用、安全可靠。②减少了消毒灭菌程序、降低了医疗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③一次性吸痰管较肛管管径小且相对柔软, 对肛门刺激小。输液调节器可控制灌注速度, 对肠黏膜刺激小, 可减轻病人不适, 使灌肠液在肠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④灌肠液保留充分, 无液体外渗, 插管15 cm~20 cm到达乙状结肠处, 防止灌肠液外渗, 避免了灌肠液边进边往外流的现象。⑤软化粪便充分, 排便及时。

综上所述, 改良的小量不保留灌肠法安全、舒适, 消除了病人紧张、畏惧心理, 乐于配合, 达到有效灌肠目的[3]。此方法取材方便, 操作简单, 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方.人体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4.

[2]朱平华, 林萍.甘露醇加开塞露保留灌肠治疗便秘[J].护理学杂志, 2002, 17 (5) :367.

[3]刘玉玲.采用一次性输液器行清洁灌肠的护理体会[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2006, 12 (16) :2204.

灌肠效果 篇2

方法:抽取82例患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1例。分别采用柳氮磺胺吡啶和柳氮磺胺吡啶与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进行治疗。

结果:B组患者治疗后的结肠炎症状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A组;症状开始缓解的时间明显早于A组;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接受临床治疗的实际时间明显短于A组;治疗结束后结肠炎症状的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

结论:应用中药保留灌肠方式对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的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中药保留灌肠溃疡性结肠炎治疗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88-01

溃疡性结肠炎(英文:UC)是局限于直肠、结肠黏膜或黏膜下层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1]。患有该病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2]。本次研究过程中对应用中藥保留灌肠方式对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帮助临床拓宽对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以便临床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症状表现在短时间内进行控制,使患者的临床治疗的复发率进一步降低。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科学实验研究过程中普遍应用的随机抽样分组方法,抽取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82例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在A组中包含23例男性研究对象和18例女性研究对象;该组研究对象的年龄主要分布在20岁至71岁之间,平均年龄46.3岁;该组研究对象的患病时间主要分布在8个月至12年之间,平均患病时间3.6年;在B组中包含22例男性研究对象和19例女性研究对象;该组研究对象的年龄主要分布在21岁至68岁之间,平均年龄45.7岁;该组研究对象的患病时间主要分布在9个月至13年之间,平均患病时间3.1年。所抽取的研究对象的自然资料,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可以在分析研究过程中进行比较。在接受治疗前,所有患者都经过了相关的临床检查之后予以确诊。

1.2方法。将82例研究对象的资料,经过进一步整理后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1例。A组患者采用柳氮磺胺吡啶(口服,每次1g,每天四次)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柳氮磺胺吡啶与中药保留灌肠(每晚睡前灌肠100mL)联合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结肠炎症状改善效果、临床症状的开始改善的时间、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接受临床治疗的实际时间、治疗结束后结肠炎症状再次复发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3治疗效果评价方法。痊愈:症状消失,大便常规检查连续3次均正常,结肠镜检查结果显示肠黏膜已经恢复正常,停药后没有复发。显效:症状已经基本消失,大便常规检查结果已经恢复正常,结肠镜检查结果显示肠黏膜存在轻度炎症反应和假息肉。有效:临床症状、结肠镜检查结果均有所好转,大便常规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无效:临床症状、结肠镜检查结果没有任何改善[3]。

1.4数据处理。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得到相关数据,均采用常用的SPSS14.0数据处理系统予以处理,当P<0.05时,可以认为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2结果

经过临床对比实验研究后证明,B组患者治疗后的结肠炎症状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且差异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患者的症状开始缓解的时间明显早于A组患者,且差异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且差异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患者接受临床治疗的实际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且差异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结肠炎症状的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且差异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次研究过程中用于灌肠治疗的中药方剂组成为:大青叶,板蓝根,苦参,薏苡仁,海螵蛸,白芨,黄芩,大小蓟[4]。大青叶主要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治疗功效;板蓝根主要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的治疗功效,还可以使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得到显著提高,与大青叶合用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苦参主要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杀虫的治疗功效,临床主要将其用于对湿热泻痢、肠风便血的患者进行治疗;薏苡仁主要具有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的治疗功效;海螵蛸主要具有收敛止血、收湿敛疮的治疗功效;白芨主要具有止血生肌的作用;黄芩主要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的作用;大小蓟主要具有凉血、止血、消痈肿的治疗功效[5]。诸药合用,可以起到清热燥湿、凉血解毒、止泻的作用。

总而言之,应用中药保留灌肠方式对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的效果非常明显,可以使患者的结肠炎症状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有效控制,防止患者在治疗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的安全性和彻底性非常高。

参考文献

[1]吴眉平,舒洪权,赵琼.直肠栓剂的进展[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8,20(17):332-333

[2]陈宝坤,刘艳芳,郑爱萍.中西药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65例[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9,21(17):128-129

[3]金岚,金若敏.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363-364

[4]宋良,张进峰,郜艳丽.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131例[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12(17):247-248

灌肠效果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月-12月在本院治疗的符合诊断肠梗阻、术肠道准备的患者共100例,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观察组采用一次性使用肠道灌肠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灌肠。两组均无肠梗阻, 术前肠道准备的患者均为结肠和直肠癌。其中观察组男31例, 女19例, 年龄48~76岁, 平均56岁, 病程最短半个月, 最长半年;对照组男28例, 女22例, 年龄45~78岁, 平均59岁, 病程最短1个月, 最长9个月,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变范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材料

对照组采用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无菌灌肠器, 灌肠剂为生理盐水及0.1%~0.2%的肥皂水。观察组采用成都普什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的肠道灌肠器。它包括球囊、带有穿刺针的球囊盖、导流管、冲洗头、保护帽、不锈钢珠。灌肠剂由甘油和纯化水配制而成。

1.2.2 方法

对照组对照《基础护理学》第1版的操作规程操作[2], 护士解释操作的目的及注意事项。观察组的使用方法: (1) 将灌肠器的小包装拆除, 在使用前, 灌肠剂密封保存在瓶内, 要使用时旋盖旋进第二段螺纹, 使得旋盖内的穿刺针刺破瓶体顶部, 灌肠剂从瓶体流向导流管。将冲洗头插入肛门内 (成人6~10 cm) 至冲洗部位, 轻轻、反复挤压球囊, 将灌肠剂慢慢注入直肠内, 冲洗肠道。拔出导管, 压住肛门口, 5~10 min即可排便。 (2) 手术前清肠一次60 ml, 重复2~3次。 (3) 各种检查及便秘时灌肠, 一次使用30~60 ml。

1.3 质量控制

为了降低误差, 注意了以下问题;操作方法均衡, 一次性使用肠道灌肠器的护士均统一操作方法。均为禁食患者, 且灌肠前均嘱患者解大小便。操作前对患者作出解释也是必需的, 患者排便后护士应对灌肠效果进行评估, 以判断是否需要重复灌肠[3]。

1.4 观察指标

灌肠期间注意观察两组患者的主要感受 (腹痛腹胀、肛门疼痛) 并观察床单元及灌肠液溢出的情况并记录。观察两组护理人员灌肠全过程的时间, 从插管开始计时到最后拔管进行比较。

1.5 评价标准

满意:大便完全排出, 便后无不适感;较满意:大便少量排出, 排便后有不尽感, 不满意:大便未排出。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见表1。

由表1可见, 观察组患者灌肠后肛门疼痛、床单污染、灌肠液溢出和腹痛腹胀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肠道清洁满意度情况比较, 见表2。

由表2可见,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两组清洁肠道的时间情况比较, 观察组清洁肠道所用时间为 (10±5) h,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20±10) 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0.707, P<0.01) 。

3 讨论

肥皂水灌肠要求必须掌握溶液温度、压力等以及患者的一般情况。有时因溶液温度不适、痔疮、高龄及体质差等原因致操作困难而失败[4]。根据表1比较观察组灌肠量少, 药液不易外渗。故在舒适度、生理上都优于对照组。得到患者及家属的好评。而手术对肠道清洁度要求高, 清洁灌肠效果直接关系到患者手术效果和手术当日是否排便及感染等[5], 根据表2观察组能彻底清洁肠道, 因灌肠液是由50%的甘油能加促粪便软化溶解的速度, 利于清洁肠道, 能够轻松地达到预期目标, 可减轻患者痛苦, 并极大地减轻护士工作, 有文献报道, 用传统方法灌肠, 灌入少量液体时, 患者已不能忍受, 肠腔内未能达到一定压力, 对远端肠腔黏膜刺激微弱, 故每次排便量相对较少, 难以排出远端肠腔内粪便, 甚至增加灌肠次数仍难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6]。且传统的灌肠法在每次灌肠后需等患者排便, 灌肠次数最多达8次, 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7]。观察组每次灌肠的液体量60 ml, 虽反复灌肠, 但患者依从性高, 容易接受、不增加患者的痛苦, 使用材料少且操作简便, 效果满意工作时间能够有效的缩短, 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观察组是由甘油灌肠剂, 能润滑并刺激肠壁, 软化大便, 使易出排出, 作用温和, 既有润滑作用, 又可刺激直肠肠壁, 反射性地引起排便。适用于便秘的治疗, 尤其适应于儿童及年老体弱者。对照组是由0.1%~0.2%的肥皂水灌入直肠量达150~200 ml时, 直肠壁感受器发生强烈兴奋, 通过神经反射产生便意, 立即排便, 常常边灌边流, 保留时间短, 不能软化结肠内粪便, 导致灌肠次数增加, 容易引起肠道黏膜充血水肿, 也增加了肛周皮肤和肠黏膜损伤的几率[8]。

灌肠是胃肠科护士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操作不当, 也会带来不良后果, 甚至严重并发症, 如肛直肠损伤等[9]。而对于老年, 肛门括约肌松弛、大小便失禁的患者, 有时反复灌肠仍大不到满意的疗效[10]。经文献综合分析并结合临床经验, 认为在一次性使用肠道灌肠器创伤小、安全可靠, 肠梗阻及术前肠道准备患者一种即安全有效又可以减轻痛苦并可节省治疗费用的首选, 也充分考虑到患者的感受。一次性灌肠器灌肠质量、方法、清洁灌肠的体位、肛管插管的深度及灌肠的压力对灌肠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采用一次性肠道灌肠器, 取材方便、副反应小、排便效果好, 因此使用肠道灌肠器在临床上的应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得到医务人员的好评。国内护理工作者虽然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但目前灌肠方法, 应进一步研究、总结, 对传统灌肠法进行补充修改, 以改善和提高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灌肠器对肠梗阻及术前肠道准备的患者肠道的清洁及刺激大肠的效果。方法:将本科室2011年3月-12月肠梗阻及术前肠道准备的患者100例, 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观察组采用一次性使用肠道灌肠器, 对照组采用一次性肥皂水灌肠, 对两组患者灌肠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排便排气和清洁肠道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一次性使用肠道灌肠器在治疗肠梗阻、术前肠道准备的患者疗效是肯定的, 同时可节约时间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一次性肠道灌肠器,肠梗阻,术前肠道准备

参考文献

[1]黄文娟, 郑燕丹, 郑银芳.改良灌肠袋的制作与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02, 17 (9) :704.

[2]李晓松.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7.

[3]唐晓燕, 刘惠玲, 周俊辉.洁达甘油灌肠剂用于骨科术前灌肠的临床观察[J].现代护理学, 2002, 8 (8) :612.

[4]胡庆玲.口服甘露醇注射液代替肥皂水灌肠的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 (6) :671-672.

[5]柴彩风.清洁灌肠操作护理技术进展[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8, 3 (14) :140.

[6]石玉兰, 武玉娟, 赵翠芬, 等.肛肠疾病患者清洁灌肠方法的改进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 (23) :2837.

[7]潘爱兰.一次性灌肠器的改良与临床应用[J].现代护理, 2007, 13 (21) :2034-2035.

[8]温春良.经气囊导尿管缓注法灌肠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 2005, 20 (6) ;52-53

[9]郑彬彬, 林海珍, 王丹亮, 等.老年患者清洁灌肠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 23 (11) :92-93.

灌肠效果 篇4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灌肠;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194-01

先天性巨结肠(HD)是小儿外科常见的肠道畸形疾病,发生率约0.2%,手术方式切除病变肠段是唯一根治HD的有效方法。小肠结肠炎是引起HD患儿术后便秘复发和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回流灌肠可有效减轻术后肠道粪便堆积,预防小肠结肠炎发生[1]。常规的回流灌肠方法仍存在患者住院时间长、易复发等缺点。为探究先天性巨结肠术后有效的护理方法,我院通过增加灌肠次数、延长灌肠时间等方法为术后患儿实施灌肠护理,治疗效果明显,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行巨结肠根治术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64例,其中男45例,女19例;手术年龄14-32天,平均年龄(20.7±8.4)岁;患儿入院时均有胎粪延迟、腹胀、呕吐、发热等症状,直肠指检有恶臭、水样粪便;经钡灌肠及直肠活检术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普通型),行经剖腹行巨结肠根治术,切除病变结肠,术后病理证实为HD。

1.2治疗方法患儿入院后即给予抗感染治疗,采用生理盐水灌洗肠道直至术前日晚,术晨常规禁食并清洁灌肠,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扩肛治疗和回流灌肠;术后由每4小时灌肠一次循序减少至一日一次;患儿恢复出院后,仍坚持每日排便后灌肠一次,直至食欲恢复正常;定期随访。

1.3护理措施

1.3.1灌肠护理常规术后灌肠多是每日1次或每日2次,直至肠炎治愈;本组患儿均采用增加灌肠次数和延长灌肠时间的灌肠护理方法:实施低压灌肠法,即缓慢灌注20mL温热生理盐水,反复多次直至灌出液清亮无粪汁;患儿术后每6小时灌肠一次,直至体温恢复正常、腹胀及呕吐症状缓解,根据患儿恢复状况灌肠次数由最初的每日4次循序渐减至每日1次,坚持灌肠护理4-8周,直至食欲恢复正常。适当增加灌肠次数有助于肠道积粪的及时排出,从而有效减轻肠道毒素的吸收,抑制细菌大量滋生;同时多次灌肠冲洗对结肠起到了一定的透析作用,可加速肠道毒素排出,增强肠道吸收功能,有利于纠正机体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加速患儿康复[2]。插管时注意润滑肛管头端,灌肠的插管深度需以X线片显示的病变位置为准,动作轻柔缓慢,避免暴力操作造成肠穿孔。

1.3.2康复指导巨结肠患儿术后肠功能恢复较慢,护理不当极易引起术后肠炎反复发作,因此系统全面的家庭康复护理是巨结肠患儿术后恢复的重要保证[3]。自患儿入院起,即从护理注意事项、灌肠及扩肛操作等方面对患儿家属进行教育指导和操作考核,符合要求后方可自行实施康复护理。患儿出院后于每日排便后灌肠,坚持4-8周,直至肠功能恢复正常;扩肛治疗可有效预防手术吻合口狭窄,一般于术后2周开始,每日扩肛治疗一次,持续6-12个月。术后患儿肠功能弱、抵抗力低,需注意饮食卫生,少量多次进食,以好消化易吸收食物为主。按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及随诊。

1.3.3常规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予以患儿常规抗感染治疗、切口护理、高热及飲食护理。小肠结肠炎患儿晚期突发严重中毒症状时,病情急剧恶化危及生命,患儿一旦出现面色苍白、体温骤降、呼吸微弱、心率减慢等症状时,需及时通知医生,予以心肺复苏抢救。

1.3.4心理护理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龄偏早,患儿易恐惧、哭闹,治疗配合度低;患儿家长对疾病本身认识不足,先天性疾病易加重家长的内疚、焦虑情绪[4];因此,要做好对患儿,尤其是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与患者家长加强沟通,带领家长熟悉环境,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讲解疾病发生原因以及此类手术的优点、注意事项,消除家长的焦虑、恐惧情绪;主动与患儿沟通,给予患儿关怀和耐心细致的照顾,使患儿最大程度的配合治疗。

2结果

通过增加灌肠次数和延长灌肠时间,结合全面的护理干预3天后,47例患儿结肠炎症状迅速缓解(73.43%),平均住院(6.7±2.8)天;术后随诊3-10个月,患儿肠功能恢复良好,无肠炎复发、吻合口狭窄、便秘等并发症发生。

3小结

巨结肠患儿术后肠功能恢复慢,易出现肠梗阻、便秘、肠炎复发等多种并发症,因而术后早期护理对于患儿健康恢复至关重要。增加灌肠次数、延长灌肠时间有利于增强肠道排毒与吸收功能,有效缓解腹胀、预防肠炎复发,加速患儿康复。另外,系统全面的家庭康复护理指导不仅能够提高患儿生活质量,而且节省了不必要的医疗开支,减轻医疗负担。

参考文献

[1]李育梅,蔡丹凤,许晓娜.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后并发小肠结肠炎患儿的护理[J].护理学报,2008,15(1):50-51.

[2]朱丹,郭先娥,胡露红.结肠回流灌洗联合药物保留灌肠用于巨结肠根治术后患儿[J].护理学杂志,2011,26(4):28-29.

[3]施诚仁.先天性巨结肠并发症小肠结肠炎病因学研究[J].临床外科杂志,2004,12(5):265-266.

灌肠效果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产后尿潴留患者, 初产妇26例, 经产妇14例, 年龄20~40岁;其中会阴完整12例, 会阴侧切16例, 产钳 (会阴侧切) 6例, 软产道损伤6例;产后尿潴留最短时间为6h, 产后尿潴留最长时间为4d。随机将本组的全部患者为对两组, 实验组 (20例) 和对照组 (20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分娩方式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0.05)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 实验组患者给予甘油灌肠剂灌肠进行治疗。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是产后6h未能自行排尿并未经过其他物理方法 (如:热敷下腹部、听水声等) 处理无效者。实验组全部患者均取侧卧位, 然后将甘油灌肠剂1支20mL, 插入肛门内, 然后用力挤压容器, 然后将药液缓慢注入直肠内, 注完后, 再将注入管缓缓拔出, 用卫生纸按住肛门或嘱咐患者紧缩肛门, 一般10~20min后可以排便排尿。如无排尿者可重复使用1次;对照组采用热敷、按摩下腹部、听流水声, 同时肌注新斯的明等方法。

1.3 疗效评定

排尿顺利:患者自行排尿畅, 无残余尿;排尿比较顺利:患者自行排尿, 但有残余尿;排尿不顺利:患者不能自行排尿。有效=顺利+较顺利。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不良反应

实验组阴道出血>300mL者2例, 恶心呕吐1例, 再次出现尿潴留1例, 对照组阴道出血>300mL者5例, 恶心呕吐4例, 再次出现尿潴留3例。

3 讨论

3.1 产妇产后发生尿潴留的原因

发生尿潴留或排尿困难的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分娩时先露部对尿道及膀胱三角区的压迫, 从而使得局部充血水肿, 特别是在产妇第二产程延长时表现的更为显著;二是患者产后腹壁肌肉松弛, 膀胱张力比较差, 对内部压力增加不敏感;三是会阴切口撕裂伤处疼痛性反射, 从而会使得患者的尿道括约肌痉挛, 从而增加了患者排尿的难度, 另外加上患者伴有紧张、怕疼的心理, 从而不敢排尿, 另外还有一部分的患者对平卧排尿不习惯等。

3.2 常规方法与甘油灌肠剂疗效比较

常规诱导排尿法如热敷、按摩、听水声等诱导法的原理是通过按摩推压, 达到反射性刺激膀胱逼尿肌收缩引起排尿, 但效果欠佳, 并有造成膀胱破裂的可能, 针灸治疗、指压利尿穴等方法, 较麻烦且花费精力, 不如开塞露纳肛简便。甘油灌肠剂主要是通过刺激直肠黏膜, 使肠蠕动增加, 引起排便的紧迫感;使患者克服怕痛的心理, 正确使用腹压;另外增强肠蠕动后反射性地刺激膀胱肌壁, 促进膀胱逼尿肌收缩而引起排尿。排便与排尿都是人体的反射过程, 其反射弧都有盆神经的参与, 反射的初级中枢都在脊髓的腰骶段, 因此排便一定伴有排尿。此方法有效率为95%, 产妇排尿后不再惧怕下次排尿, 不需要物理方法, 如热敷外阴、水声诱导等, 并明显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

3.3 护理人员应采取人性化护理措施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首先要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 首先要了解产妇的心理状况, 对其进行疏导, 缓解产妇的紧张和焦虑的心理,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其次要对产妇进行健康指导, 并且要积极的开展产褥期健康教育, 强调早排尿的重要性及其早期排尿的意义。第三, 要为产妇创造良好、温馨的住院环境。保持病房内干净、安静、舒适, 尽量的较少探视, 在患者进行排尿时, 排除外面的干扰因素, 并且要适当的对其采取一定的保护隐蔽措施。第四, 要改变患者原来的卧床排尿或者是蹲式排尿的方式, 改为坐式排尿, 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对患者采取诱导排尿措施。第五, 对患者要做到早督促鼓励排尿, 早发现膀胱充盈, 早处理排尿困难等问题, 避免患者由于长时间的尿潴留, 从而导致患者产生恶性循环。另外, 对于产后尿潴留的高危患者, 护理人员还及时的进行督促, 并且要对产妇的膀胱储尿量进行正确的评估, 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给患者。

摘要:目的 探讨了甘油灌肠剂灌肠治疗产后尿潴留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产后尿潴留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别采取了甘油灌肠剂灌肠治疗与常规治疗, 并对其实施了护理。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不良反应也低于对照组。结论 甘油灌肠剂灌肠治疗尿潴留, 操作简便, 易被产妇接受。

关键词:甘油灌肠剂灌肠,产后尿潴留,疗效,护理

参考文献

[1]杨玉秋, 金菊英.甘油灌肠剂与新斯的明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疗效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 (z1) :29-30.

[2]魏明华, 章鸣, 卢爱金, 等.开塞露纳肛治疗产后尿潴留的护理[J].安徽医学, 2004, 9 (2) :96-97.

[3]吕金雀.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尿潴留的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4 (27) :860-870.

灌肠效果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选择我科2014 年9 月至2015 年9 月行经尿道腔镜术患者351 例。所有患者神志清醒, 能配合操作, 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肛门括约肌松弛、严重痔瘘、肛裂、有灌肠禁忌证, 以及术前有肠梗阻、穿孔肠炎、腹泻、肝性脑病及水钠潴留者。其中男231 例, 女120例;年龄25~66 岁, 平均 (41.2 ± 5.4) 岁;经皮肾镜碎石手术198 例 (56.4%) , 输尿管镜下碎石手术153 例 (43.6%)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组和C组三组各117 例。三组患者基本情况大体一致。

1.2 方法所有患者术前饮食均无差别, 手术前1 日晚及术前3 小时分别灌肠。患者取左侧卧位, 灌肠液温度均为39 ~4 1 ℃, 灌肠液平面高于肛门4 0~60cm , 肛管插入深度7~10cm, A组采用生理盐水, B组采用0.1%~0.2%肥皂水, C组采用温开水, 液体用量均为500~1000ml, 按患者耐受程度调整。灌肠后嘱患者保持左侧卧位5~10分钟后再排便。

1.3 观察指标比较三组的肠道清洁率及不良反应。清洁:术中肠管瘪平, 肛门无排泄物或仅少量澄清液溢出;不清洁:术中肠管鼓胀, 肛门排出含粪便样的浑浊样液体, 甚至大量粪便排出。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 SS 20.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肠道清洁率比较A组肠道清洁率为92.3% (108/117 ) , B组肠道清洁率为98.3 % (115 /117 ) , C组肠道清洁率为83.8% (98/117) 。A组、B组肠道清洁率均明显高于C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4.06、15.12, P < 0.05 ) 。B组肠道清洁率明显高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67 , P < 0. 05 ) 。

2.2 三组不良反应比较A组出现腹部胀痛1 例 (0.9%) ;B组出现不良反应8 例 (6 . 8 %) , 其中腹部胀痛、脱水各3 例, 心慌气短2 例;C组出现不良反应18 例 (15.4%) , 其中腹部胀痛8 例, 烦躁不安6 例, 抽搐4 例。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16.56、4.33, P < 0.05) ;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16, P < 0.05) 。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时, 立即停止灌肠, 嘱平卧休息, 必要时给予葡萄糖、电解质溶液或吸氧。本组患者症状经对症处理均得到缓解。

3 讨论

术前灌肠可保障手术安全, 减少手术后感染, 还可帮助患者术前排空大便, 有利于术后肠蠕动恢复和肛门排气。理想的肠道准备是结肠完全空虚, 肠腔内细菌数量减少, 水电解质平衡。

0.1 %~0. 2% 肥皂水为碱性, 可降低水表面张力, 从而稀释、软化粪便, 并刺激肠蠕动, 促进粪便排出。但其进入肠腔后, 由于细胞内外渗透压不同导致细胞脱水或水肿, 导致排便异常增多, 造成水、电解质紊乱。此外, 肥皂水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使肠道内蛋白质和磷脂从黏膜内释放, 损伤肠黏膜, 易引起腹部胀痛、脱水等不良反应[3]。生理盐水为中性等渗液体, 通过增加肠内容物刺激肠壁引起排便反射, 由于其接近机体生理浓度, 对肠管刺激小, 可保护肠黏膜, 舒适感较高, 还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尤其适用于体弱老年患者和电解质紊乱的患者[4]。温开水清洁灌肠的原理与生理盐水相似, 其为中性溶液, 与组织相容性较好, 可延长灌肠液在肠内的停留时间, 充分软化粪便, 达到清洁灌肠的目的[5]。但其渗透压低, 大量液体经肠黏膜吸收可能导致水中毒, 使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嗜睡、抽搐甚至昏迷等不良反应。本文结果显示, B组肠道清洁率最高, A组次之, C组最差;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 B组次之, A组最低。

综上所述, 经尿道腔镜术前采用肥皂水灌肠清洁效果较好, 生理盐水灌肠不良反应最少, 均优于温开水。操作时要注意记录液体出入量, 发生异常情况及时停止灌肠, 并给予对症治疗。

参考文献

[1]刘发丽, 孙玉红, 齐燕秋, 等.清洁灌肠的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1) :72.

[2]李玲珠, 牟素芬, 卢兰琴.清洁灌肠方法的改进与应用[J].护理与康复2007, 6 (1) :44.

[3]胡玉霞.3种肠道准备方法对肠道清洁度影响的比较[J].当代护士 (学术版) , 2006, 14 (7) :76.

[4]桓中雪, 张丽.妇科手术前口服甘露醇与肥皂水灌肠效果的比较[J].大理学院学报, 2008, 7 (12) :56.

灌肠效果 篇7

1 临床资料

本组420例患者均为我科住院患者,其中,男240例,女180例;年龄5~85岁,平均48.5岁;胃癌患者手术前85例,巨结肠手术前5例,直肠脱垂手术前17例,直肠癌手术前40例,肝胆疾病手术前120例,结肠癌手术前68例,不全性肠梗阻35例,粪便梗阻堵塞5例,术后排便困难及便秘45例。所有患者采用的灌肠液为0.1%~0.2%肥皂水、生理盐水或温开水。

2 影响清洁灌肠效果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2.1 应用肛管插入时困难

2.1.1 原因总结分析

本组病例中有68例患者出现肛管插入时困难。主要由于灌肠前对肛管进行润滑不够,灌肠时肛管插入肛门方式不正确,灌肠前护士心理护理措施和解释工作做得不到位,患者对清洁灌肠,肛门插入肛管存在恐惧心理,反射性引起肛门括约肌不自主地收缩。患者既往患有肠道息肉、痔疮,造成肠腔、肛门变窄变细。

2.1.2 护理对策

首先护理人员在操作前进行详细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根据现在患者疾病情况,选择合适软硬粗细适宜的肛管,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心理护理,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细致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向患者说明清洁灌肠的操作方法和清洁灌肠重要性,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使心情放松,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插管。操作前用石蜡油棉球进行充分润滑肛管,减少插管时肛管对肛门造成的摩擦力。同时插管时要叮嘱患者做深呼吸。对有痔疮患者操作时动作一定要轻柔,不能够强行插入,以免造成直肠黏膜损伤。可进行边插管边同时注入准备好的灌肠液,以防止肛管孔被粪便堵塞。对于直肠癌患者,应避免插入肛管对肠腔内的癌组织的损伤,避免造成癌组织的脱落及出血[1]。

2.2 灌肠液外溢

2.2.1 灌肠液外溢原因分析

(1) 采用灌肠液温度过低,由于肠道受灌肠液温度过低冷刺激发生肠道紧张性收缩,引起患者腹痛甚至肠痉挛;如灌肠液温度过高,可以使肠道充血,肠腔过度渗出,能刺激肠道平滑肌收缩,引起患者肠蠕动加快,严重者可引起肠黏膜脱落。以上因素可能使灌肠不成功。 (2) 当灌肠液快速大量进入肠腔时,刺激肠道黏膜,引起排便感觉,导致灌肠液不能于肠道存留。

2.2.2 护理对策

(1) 灌液时要保持适当体位、相应的压力和灌肠流速。灌肠时采取屈膝仰卧位,灌肠液面高于肛门45~60 cm,灌肠开始时以40 ml/min速度进行灌入。如果出现便意时可适当调整灌入灌肠液速度。 (2) 选择灌肠液温度控制在38~42℃,可以避免由于温度过低引起肠道痉挛。 (3) 根据患者的体型,年龄大小,病情决定灌入液体量。防止因灌入液量过多,造成刺激患者排便影响灌肠效果。 (4) 灌肠前尽量排空膀胱以达到尽可能减轻腹压[2]。

2.3 灌肠患者不合理饮食

2.3.1 不合理原因分析

灌肠前,患者进食一些难消化的食品,可影响灌肠效果。

2.3.2 对策

对要采用清洁灌肠患者进行早期教育,灌肠前1~2 d,进少渣、清淡、低脂饮食,灌肠前日进流质饮食,灌肠当日禁食,以配合灌肠,提高清洁灌肠成功率。

2.4 护理人员因素

2.4.1 原因分析

护理人员反复多次进行灌肠,工作量大,工作压力大,护理人员抵触情绪,简化和省略灌肠操作程序,从而影响灌肠效果。

2.4.2 对策

应积极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教育,教育护理人员不怕脏、不怕累的高尚的白衣天使精神,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多进行对护理人员关心,以充分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顺应性。使其能够积极完成灌肠操作,圆满完成工作任务,消除消极怠工,确保灌肠效果。

3 小结

清洁灌肠是外科临床上最常用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灌肠前护理人员应全面评估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做好心理护理,严格掌握技术操作,并及时正确处理灌肠时出现的问题,保障灌肠顺利进行,圆满完成灌肠操作任务,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清洁灌肠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20例患者清洁灌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总结影响清洁灌肠的原因是以下方面:患者原发疾病造成的影响、灌肠操作前没有向患者做充分心理护理和相应的解释、灌肠准备工作不充分、灌肠操作不规范等引起。结论:灌肠前护理人员进行全面评估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特点, 做好心理护理, 严格掌握操作技术, 并及时正确处理灌肠时出现问题, 保障灌肠的顺利进行, 圆满完成灌肠操作任务。

关键词:清洁灌肠,影响因素,护理

参考文献

[1]邓小婵.老年人清洁灌肠问题分析及处理[J].现代临床护理, 2003, 2 (3) :67.

[2]康俊凤, 林陶玉, 韩瑞.影响清洁灌肠效果因素的探讨[J].农垦医学, 2007, 29 (4) :319-320.

[3]李洪丽.清洁灌肠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4 (3) 83-84.

[4]王庆荣, 张玉娥.术前清洁肠道方法的观察和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11) :96.

灌肠效果 篇8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2例,其中治疗组31例,男16例,女15例,年龄16~61岁,平均37.1岁,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17~62岁,平均36.2岁,未出现不良反应。62例患者在分组的年龄和性别以及药品不良反应方面,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入选标准:入选患者均按照中华医学会2000年出台的《对炎症性肠炎诊断治疗规范建议》,患者出现长时间的持续、反复的腹泻,大便伴有黏液或脓血等症状,并结合结肠镜检查而确诊。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用60 mL的0.9%的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治疗组采用美沙拉秦灌肠剂60 mL(浓度6.67%)保留灌肠,两组均每晚进行1次灌肠,灌肠7 d。同时两组均给予美沙拉秦肠溶片作口服药物,进行基础治疗,口服剂量0.5 g/次,2次/d,连续给予口服治疗3周。研究观察期3周,分别在开始治疗后第1周末和第3周末进行随访记录。

疗效评定:根据《成人炎症性肠病处理指南》进行效果评定[1]。①显效:大便恢复正常,肠镜与组织学检查均为0级,且没有相关临床症状的再次出现;②有效:大便常规检查,白细胞、红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肠镜与组织学检查为1级,相关临床症状减轻;③无效:镜检与组织学检查未发生变化,相关临床症状未出现改善。

统计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

结果

肠镜和组织学评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肠镜积分,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组织学分级评分方面,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疗效对比:经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不良反应: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各有1例患者在服用美沙拉秦肠溶片后出现轻度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症状,2例患者均未对治疗,该症状自行消失。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简称UC,是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疾病的一类,该类疾病由于发病机理不明确,一般累及到患者的直肠或结肠的黏膜下层,患者一般会出现腹痛、腹泻、久利等症状[2]。临床治疗效果不确定,救治不好,会引起患者的脱水,进而引起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困扰着患者的身体健康。近十几年来,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如何及时、有效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是目前临床治疗的一个难点。

美沙拉嗪灌肠液的有效化学成分是5-氨基水杨酸,该有效成分在机体内,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起到消炎的作用[3]。目前作为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一线用药,效果比较好。目前,美沙拉灌肠液嗪通过直肠给药,将会有效提高药品的生物利用度,减少临床上不良反应的发生美沙拉嗪灌肠液作为一种缓释制剂,持续性地释放药物,更符合人体对药品的利用,使药物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血药浓度,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本院通过研究显示,在美沙拉嗪灌肠液在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能够有效改善肠镜、组织学两方面的评分,同时治疗后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低,安全、有效,因此,美沙拉嗪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在临床方面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及治疗标准[S].中华消化杂志,1993,(13):354-355.

[2]吴泉,李青采.黄芪栓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5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3):40.

清洁灌肠法体位的改进 篇9

关键词:清洁灌肠 护理 体位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204-01

灌肠法是用导管自肛门经直肠插入结肠灌注液体,以达到通便排气的治疗方法。能刺激肠蠕动,软化、清除粪便,并有降温、催产、稀释肠内毒物、减少吸收的作用。此外,亦可达到供给药物、营养、水分等治疗目的。清洁灌肠目的:彻底清除滞留在结肠中的粪便,常用于直肠、结肠X线摄片和手术前的肠道准备。

1 资料方法

检查前常规进食,下午行清洁灌肠,检查前半小时结束,最后一次排除液无粪渣。

1.1 传统清洁灌肠方法。病人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脱裤至膝部,使臀部移近床沿,分开臀裂,显露肛门,嘱病人深呼吸,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7—10厘米,使溶液缓缓流入,并尽可能保留5—10分钟。

灌肠效果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某院住院治疗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措施的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其诊断均符合《内科疾病诊断标准》[2]。其中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22~72岁,病程3个月~14年。病变部位多累及直肠、乙状结肠和降结肠。纳入病例属轻、中度。

1.2 方法

1.2.1 分组

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及病变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2 药物配制

两组均使用菊花散水煎液200m L,中药组方:野菊花、秦皮、白头翁、茜草、仙鹤草、白芨。中药由专业药剂师煎煮,药液温度标准在38~42℃[3],装入保温瓶中备用。

1.2.3 操作方法

对照组、观察组均采用扬州华东医疗器械公司制造的一次性14Fr肛管,其余用物按《基础护理学》[4]中规定的准备。

两组保留灌肠时间均安排在晚上9~10点钟患者睡前进行,操作前护士向患者作好解释工作,让患者了解灌肠的目的、药物作用、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使其积极配合操作。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做好准备;护士灌肠前应了解患者的病变部位,根据病变部位掌握插管深度,本研究两组患者插管深度均为15~20cm,插管时动作轻柔,药物流入速度适宜,压力宜低,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观察组患者采取膝胸卧位,药液灌入后嘱患者继续保持膝胸卧位30min后取仰卧位。对照组患者取左侧卧位,臀部抬高10cm,药液灌入后嘱其取仰卧位休息,尽量保留足够长的时间。两组灌肠完毕均给患者戴上随身听播放轻音乐30min,护士应尽量在旁陪伴。然后记录灌肠后第1次排便时间(即药物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5])。1次/d,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根据临床症状或结肠镜检查结果判断疗效。

操作注意事项:操作时若患者感觉腹胀或有便意,嘱其张口呼吸,放松腹肌,降低腹腔内压,解除肠道痉挛,拔管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掐住臀部至肛门挤压,压迫肛门括约肌3~5min,注意观察灌肠后不良反应。观察组操作时,对年老体弱保持膝胸卧位有困难的患者,可采取头低臀高位,臀部抬高30cm。

1.2.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或结肠镜结果判定[6]:(1)治愈:大便成形(1次/d),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结肠镜复查示肠黏膜恢复正常。(2)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成形(2~3次/d)结肠镜复查示溃疡缩小及炎症减轻者。(3)无效:临床症状轻微改善或无改善,结肠镜复查示肠黏膜糜烂,溃疡面积无变化或增大。以治愈加显效计算总有效率。

1.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3.1软件包对两组资料进行检验,其中两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80例患者均在治疗2周后评定治疗效果。根据临床症状或结肠镜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5%,P<0.0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药物肠道保留时间(h)比较,见表1。

观察组药物在肠道保留时间明显延长,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注:P<0.01

2.2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注:P<0.01,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治疗人数

3 讨论

本组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药物在肠道保留时间分别为(9.68±1.57)和(2.31±1.19)h,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52.5%,P均<0.0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采取膝胸卧位保留灌肠法能延长药物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明显提高治疗效果。考虑此结果与人体的生理解剖特点有关系。排便反射是由于压力刺激作用于肠壁内的感受器而产生的;而肠道是一种肌性器官,对压力反应敏感,直肠长度为12~15cm,结肠长度为100~150cm,结肠较直肠长,且容量较大.,当药液在直肠内积聚150~200m L,直肠内压力>7.3k Pa时,直肠壁感受器即产生强烈兴奋,通过神经反射支配肛门内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产生便意,引起排便反应。临床证明,给药后肠内存留时间长短与疗效有一定关系,保留时间越长疗效越佳[7]。观察组灌肠时采用的膝胸卧位,增加了直肠与结肠间的水平距离,其间压力差也增大,可使药液顺利进入乙状结肠。由于重力作用,在药液的灌注过程中,结肠内压力升高较慢,不容易使直肠压力立刻达到7.3k Pa;灌肠后继续保持膝胸卧位30min,能使药液最大限度保持在结肠内,减少对耻骨直肠肌的刺激。而且由于结肠对水分的吸收作用,乙状结肠容量较大,能充分接受灌入的药液,不容易立刻产生排便反应,使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延长,从而有利于药物与病灶部位充分接触,提高肠黏膜对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进而提高了治疗效果。对照组灌肠时采用左侧卧位,臀部仅垫高10cm,直肠与结肠间的水平距离不大,压力差小,灌注完毕即采取仰卧位,此时药液难以进入乙状结肠而潴留在直肠内引起便意,使药液还未完全流入乙状结肠以上就随同排便一起排泻,从而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较短,影响疗效。膝胸卧位保留灌肠法与传统的左侧卧位保留灌肠法相比,前者能将药液直接送入结肠内,一方面能减轻药液对直肠的压力刺激;另一方面使药液能与结肠黏膜充分接触,从而延长药液在结肠内的保留时间,提高了药物疗效。

参考文献

[1]刘燕燕.体位对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影响[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3,23(2):15.

[2]贝政平.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76.

[3]张勇.影响保留灌肠治疗效果因素的探讨[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1,21(7):24.

[4]陈维英.基础护理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49.

[5]高惠珍.云南白药灌肠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22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5):46.

[6]尹红,鲁桂鸣,李春香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保留灌肠法的临床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499.

上一篇:城市给排水系统下一篇:旅游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