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开塞露灌肠

2024-07-06

改良开塞露灌肠(精选7篇)

改良开塞露灌肠 篇1

初产妇宫口扩张<4cm、经产妇<2cm时, 可行灌肠, 既能清除粪便、避免分娩时的污染, 又能通过反射作用刺激宫缩加速产程进展[1]。进行灌肠时严格掌握指征, 若出现胎膜早破、阴道流血、胎头未衔接、胎位异常、有剖宫产史、宫缩强、估计1小时内分娩及患严重心脏病等不宜灌肠。临床中常使用开塞露灌肠或温肥皂水灌肠。开塞露灌肠, 因管颈硬、且相对短, 药液量挤入不彻底, 灌肠不彻底, 接产中粪便污染几率高。经肛管温肥皂水灌肠, 需要灌肠液量较多, 待产妇里急后重感强烈, 配合度差, 影响灌肠效果, 且护理人员操作繁琐。我科采用一次性呼吸道用吸引导管连接注射器抽吸开塞露灌肠法灌肠, 灌肠液量少, 待产妇均能有效配合, 灌肠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月-8月收治符合条件待产妇60名, 年龄24~34岁, 平均28.6岁, 孕周38~40周。将60例待产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两组孕妇在临床表现、文化程度、年龄、孕次及孕周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使用材料:60ml注射器1支, 一次性呼吸道用吸引导管14号1根, 开塞露3支 (60ml) , 河南省恒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灌肠包1套, B1型常规型号。

操作方法:两组待产妇灌肠时均采用左侧卧位, 协助待产妇取左侧卧位, 双腿屈曲, 褪裤至其膝处, 臀部移至床沿, 臀下垫臀巾。 (1) 观察组:戴手套后, 将弯盘置于患者臀边, 注射器抽吸开塞露60ml, 连接一次性呼吸道用吸引导管, 润滑管前段, 排气。左手协助分开臀裂, 暴露肛门, 嘱孕妇深呼吸, 右手将一次性呼吸道吸引导管轻轻插入直肠17~20cm[2]。固定好一次性呼吸道吸引导管, 缓缓注入开塞露60ml。推注过程中, 应注意控制压力不要过大, 避免速度过快, 遇有阻力时, 转动一次性呼吸道用吸引导管, 改变方向与位置, 同时询问观察待产妇有无不适, 保证顺利注入[3]。灌肠后, 保留10分钟。 (2) 对照组:灌肠液0.1%~0.2%的肥皂水500~1 000ml, 温度39℃~41℃, 一次性灌肠管连接灌肠袋, 关闭引流管上的开关, 灌肠袋挂于输液架上, 液面高于肛门40~60cm。润滑肛管前端, 排尽管内气体, 关闭开关。轻轻将肛管插入直肠7~10cm。保证顺利注入。

统计学方法: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当P<0.05时, 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效果比较,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讨论

排便活动受大脑皮层控制。当肠蠕动将粪便推入直肠刺激肠壁内的感受器, 感受器兴奋冲动经盆神经和腹下神经传至脊髓腰骶段, 同时上传大脑皮层, 引起便意与排便反射。大脑皮层发出冲动, 使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收缩, 肛门内括约肌不自主舒张。同时阴部神经冲动减少, 提肛肌收缩, 肛门外括约肌舒张。此外, 支配腹肌、膈肌神经兴奋, 肌肉收缩, 腹腔内压力增加, 共同促进粪便排出体外[4]。孕期分泌大量的黄体酮, 使子宫平滑肌松弛, 同时也使肠蠕动减弱。由于增大子宫的压迫, 造成局部血液循环不良。

本研究中, 观察组使用传统灌肠法灌肠后待产妇便意明显, 灌肠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短, 灌肠时边灌边排现象时有发生, 污染床铺、衣裤和地面, 同时增加待产妇尴尬和不适, 增加其心理压力。对照组采用一次性呼吸道用吸引导管连接注射器抽吸开塞露灌肠法, 减少灌肠液外流的污染, 灌肠液量少、插管深, 无刺激, 减轻孕妇在短时间内出现的强烈排便感, 使灌肠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相对延长, 充分润滑肠道, 保证良好的灌肠效果, 避免接产中粪便污染机会, 减少产时、产褥期感染。另外, 其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的优点。

灌肠中应加强待产妇心理护理。临产前阵发性的宫缩痛让待产妇恐惧, 疲惫, 产前充分应告知灌肠的目的、意义, 取得待产妇的积极配合。操作中动作轻柔, 充分润滑导管前段, 插管如遇阻力, 轻轻转动导管, 避免损伤肠黏膜。推注灌肠液速度不要过快。同时密切观察、询问待产妇有无不适。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70.

[2] 陈广秀.老年人清洁灌肠不同插管深度的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 1993, 28 (4) :199.

[3] 李小寒, 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38.

[4] 张秀芬.清洁灌肠方法的观察与探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6, 25 (3) :171-173.

改良开塞露灌肠 篇2

关键词:开塞露,灌肠,便秘,神经内科

便秘是神经内科病人常见的护理问题。便秘发生时, 昏迷病人有躁动不安、消化不良、粪积食形成等表现;清醒病人可出现腹胀、嗳气、食欲减退、排便困难等不适;如用力排便可导致颅内压升高, 加重病情, 甚至造成再出血或诱发脑疝而危及生命。临床上常通过灌肠解除便秘病人的痛苦, 但传统的灌肠法不仅容易造成灌肠液外露, 而且排便效果也不理想。为解决这一问题, 2006年6月—2009年6月我科对住院便秘病人采用开塞露改良灌肠, 并与传统灌肠法比较,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6月—2009年6月我科住院便秘病人100例, 男62例, 女38例;年龄46岁~86岁, 平均60岁;脑血管疾病致瘫痪及智力障碍82例, 脊髓病变6例, 蛛网膜下隙出血10例, 帕金森氏病2例;昏迷35例, 清醒65例;便秘时间为3 d~7 d, 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肠鸣音减弱、食欲不振、烦躁等;均无灌肠禁忌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 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灌肠法, 观察组采用开塞露改良灌肠法灌肠。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灌肠效果, 包括疼痛不适、灌肠液外溢发生情况、排便成功率及满意度。

1.2.1 灌肠方法

①对照组采用传统灌肠法。选择普通肛管, 灌肠液为39 ℃~41 ℃的0.1%~0.2%的肥皂水500 mL~1 000 mL;按《护理学基础》中不保留灌肠方法进行[1], 灌肠完毕嘱病人5 min~10 min后有明显便意才排便。②观察组采用开塞露改良灌肠法灌肠。选择16号单腔硅胶导尿管, 灌肠液为100 mL开塞露;将剪好的开塞露以2具50 mL注射器抽取开塞露100 mL后, 将针头去掉, 注射器乳头与16号单腔硅胶导尿管连接, 以10 mL液状石蜡润滑肛管前端后, 插入肛管深度为18 cm~22 cm, 缓慢推注射器边灌边将肛管轻柔往外退出至肛门10 cm, 配合手法逆时针按摩肠道, 嘱病人5 min~10 min后有明显便意才排便。灌肠过程均密切观察病人面色, 有无大汗淋漓及烦躁等其他不适。

1.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神经内科病人造成便秘的原因很多, 一般有以下几种:长期卧床、长期禁食、脊髓病变、智力障碍、药物、习惯性便秘。而大多数便秘病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开塞露改良灌肠法用大小适中、硬度适宜的16号硅胶导尿管替代粗硬的肛管, 减少了机械刺激, 减轻病人插管时的不适;插入管道长度较传统法深1倍多, 是考虑乙状结肠以上降结肠段的粪便需软化, 配合逆大肠走向手法加速开塞露渗透到粪便中使之软化松解, 灌入液量少且缓慢推注, 所以灌注过程无不适感觉, 而传统法插入肛管深度为7 cm~10 cm, 插管较浅, 灌入液体多停留在乙状结肠, 积聚在上段肠腔的硬便未能得到充分润滑松解, 而造成排便失败, 且经常是边灌边漏, 容易污染床单而使满意度下降。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病人灌肠液外溢低于对照组, 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开塞露是一种临床常用的通便药物, 主要成分是52.8%~59.3%甘油, 辅料为纯化水, 其作用机制是药物进入直肠后机械刺激直肠平滑肌, 反射性地引起直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的收缩、肛门括约肌舒张、腹肌和膈肌收缩、增加腹压促进排便, 其作用较和缓[3]。神经内科便秘病人中以老年人居多, 而老年人由于肛门括约肌松弛, 开塞露尤适用于该类病人。而肥皂水灌肠作用机制是肥皂水进入直肠后由于化学刺激与压力刺激出现排便反射, 其刺激程度较大且强, 再加灌入量比较多, 而老年病人结肠内容纳灌肠液的能力较低, 故病人忍耐时间受限, 排便急而费力造成排便不彻底, 降低排便成功率。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病人排便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在灌肠操作前要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 根据病情备各种抢救用物并要有家属陪伴, 做好解释工作, 并且要求病人及家属在护理记录单上签名, 操作过程中动作应轻柔, 注意保护病人。仔细观察病人反应, 如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气促、腹痛, 甚至意识及瞳孔改变, 应立即停止灌肠, 报告医生。

参考文献

[1]段垒.护理学基础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327.

[2]庄小显, 温卫锋, 龙金海.排便器官及粪便性质对排便活动的作用及影响[J].护理研究, 2004, 18 (5) :85.

开塞露灌肠促进产程的作用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2年7月收治的98例即将分娩患者, 患者年龄22~35 (28.34±1.24) 岁, 孕周38~43 (40.21±1.34) w。按患者住院尾号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孕周等基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性, 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 , 在此基础上对比两组患者的生产产程以及感染状况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处理, 让患者选择常规分娩方式, 护理人员指引其姿势。观察组患者在进入潜伏期时, 护理人员叮嘱患者选择左侧卧位, 抬高臀部, 将2支40ml的开塞露缓慢从肛门插入直肠, 深度为4cm[2]。之后用力将全部开塞露甘油挤入患者肛内, 将开塞露皮囊拔出, 用纸垫按注肛门20min, 以免开塞露甘油流出, 同时协助患者排便, 观察产程进展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本组采取SPSS 18.0统计学软件研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 检验结果P<0.05, 证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产程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产程为8.28±0.12h, 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产程为12.07±0.13h, 对比两组患者的产程, 观察组患者的产程显著短于对照组, 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产后会阴感染及裂伤状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生产之后会阴感染率为2.04%, 会阴完整率为30.61%, 对照组患者生产之后会阴感染率为8.16%, 会阴完整率为18.37%, 对比两组患者生产之后会阴感染以及裂伤状况, 观察组患者生产之后会阴感染以及裂伤状况同对照组的存在显著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3 讨论

产力、产道以及胎儿这三个要素决定孕妇是否可以顺利分娩, 且关系到母婴的生命安全。开塞露灌肠为一种较为有效的、促进患者产程的辅助治疗方法。开塞露可以让患者提前排便, 这样在对患者静脉滴注催产素时, 不会出现患者下床的状况[3]。甚至, 有的孕妇在婴儿的头部分娩出来时, 还有大便排出, 这样不仅将无菌生台污染了, 还会延长患者分娩时间。产程延长导致患者体力不支, 进而使胎儿出现缺氧现象, 同时还会增加患者会阴感染率。通过本次研究表明, 开塞露灌肠方式可以有效的缩短患者产程, 降低患者会阴感染率, 值得在分娩的临床上推广应用。

摘要: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2年7月收治的98例即将分娩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 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其中,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处理, 观察组患者采用开塞露灌肠进行处理。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产程, 观察组患者显著短于对照组, 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 ;对比两组患者生产之后会阴感染以及裂伤状况, 存在显著差异, 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 。开塞露灌肠在促进产程中, 可以显著的减少甚至避免患者阴道出现感染现象, 同时还可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因此, 开塞露灌肠值得在产程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开塞露灌肠,促进产程,疗效分析

参考文献

[1]李丽荣, 王绍玲.剖宫产术后提前拔尿管加塞露灌肠对母婴健康的影响[J].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 24 (21) :501-502.

[2]马霞娇, 张帆, 叶建红, 王飞燕.塞露灌肠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11, 17 (2) :101-102.

改良开塞露灌肠 篇4

1方法

准备氟雷氏尿管一条, 各种型号均可, 开塞露3支加生理盐水30ml 混合后备用, 将尿管用无菌石蜡油润滑后, 缓慢插入肛门约30cm, 仅露尿管末端, 将备制的混合液用空针经尿管缓慢注入, 边注入边将尿管外拔, 注完后正好拔出, 让病人卧床0.5h后排便。

2小结

农村老年病人因受生活条件、饮食结构、胃肠功能等诸多因素影响, 便秘发生率很高, 且多数合并有痔疮、肛裂、肛周感染、直肠黏膜糜烂等情况, 以往常用的灌肠方法易导致病人疼痛, 增加痛苦, 氟雷氏尿管为硅胶材料, 前端光滑, 柔软而有一定韧性, 不对肛周及直肠黏膜产生刺激, 可尽量深入到直肠以上。开塞露是常用药, 价廉效好, 主要成分是山梨醇、硫酸镁和甘油, 无明显毒副作用, 但以往应用只能进入肛门边缘内, 不能发挥最大效用, 且病人易产生下坠感, 如经尿管注入到直肠及直肠以上, 可进一步软化大便, 促进肠蠕动, 刺激肠液分泌, 达到治疗效果。值得推广的是, 上述方法可自行在家中应用, 符合老年女性病人的心理要求。

改良开塞露灌肠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7月—2008年7月共观察120例病人, 分为两组。套管组60例:男43例, 女17例;内外痔35例, 环状痔8例, 肛瘘4例, 直肠癌13例。开塞露组60例:男45例, 女15例;内外痔40例, 环状痔6例, 肛瘘3例, 直肠癌11例。

1.2 材料

开塞露组:开塞露1个。套管组:开塞露3个或4个, 一次性套管1条。一次性套管为硅胶制成品, 由江苏扬州市华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制造。该管具有一定的伸展性和柔韧性, 外壁光滑, 管径为0.6 cm, 长度15 cm, 前端圆滑有小孔用于注药, 后端为一次定型的喇叭开口, 用于连接开塞露。经环氧乙烷灭菌, 密封包装, 一次性使用。

1.3 方法

开塞露组:取开塞露1个, 剪去前端封口, 按常规方法插入肛门后挤入开塞露液, 5 min~10 min观察排便效果。套管组:灌肠时病人取左侧卧位, 向病人展示灌肠器, 说明灌肠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将方法及优点向病人作简单说明, 以消除病人的紧张和恐惧心理, 用无菌剪刀将开塞露前端的封口剪去, 与一次性套管的尾端相连接, 并在套管前端涂少许液状石蜡, 将灌肠器前端缓缓地自病人肛门插入, 当套管插入至一定深度时 (一般10 cm~12 cm) , 再挤入开塞露液体, 一次共挤入开塞露3个或4个, 5 min~10 min后观察排便效果[2,3]。

2 结果 (见表1)

由表1可见, 套管组引起伤口疼痛及伤口出血明显少于开塞露组, 通便效果明显优于开塞露组,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3 讨论

应用开塞露套管式灌肠治疗肛肠术后排便困难与单纯使用开塞露相比, 具有下列优点:应用范围较广, 可用于多种肛门直肠疾病术后初期排便困难的病人;减轻了灌肠过程中伤口疼痛, 减少了灌肠时可能引起的伤口出血, 有利于伤口愈合;插入深度较深, 通便效果好;套管一次插入后可连续使用几只开塞露, 减少了插入次数, 确保了治疗效果。

关键词:肛肠术后,灌肠,排便困难,护理

参考文献

[1]曹圣芹.置管深度对解除便秘的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 1999, 5 (6) :71-72.

[2]陈维英.基础护理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145-150.

改良开塞露灌肠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8例便秘病人均为我科住院病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实验组39例, 男12例, 女27例;年龄65岁~78岁, 平均70岁;对照组39例, 男15例, 女24例;年龄68岁~81岁, 平均72.5岁;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方面经统计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实验组

采用改良式开塞露灌肠法, 即用剪刀将开塞露瓶颈部全部剪去, 根据药液用量选择合适的一次性注射器抽取开塞露药液。使用一次性硅橡胶吸痰管, 取用下段约25 cm, 剪去剩余部分, 尾端连接一次性注射器乳头端, 戴好手套。一次性中单垫于臀下, 病人平卧位, 健侧下肢屈膝外展, 弯盘置于臀边, 暴露会阴部。将一次性硅橡胶管管腔内气体排尽, 利用少许开塞露润滑硅橡胶管顶端, 左手暴露肛门, 自病人肛门缓慢插入, 如遇阻力可旋转硅橡胶管继续插入至15 cm~20 cm后, 左手固定硅橡胶管, 右手缓慢推注射器将药液全部注入肠道, 注射过程中注意询问病人感觉, 如有无腹部胀痛, 注射要完成时向病人提示注射完毕。最后将硅橡胶管反折, 用卫生纸包住硅橡胶管轻轻拔出置于弯盘内。擦净肛门, 嘱病人保留10 min~15 min后排便, 以使开塞露保留较长时间而充分润滑肠道。

1.2.2 对照组

采用常规开塞露灌肠法。即剪刀剪去开塞露排药管头端, 左手暴露肛门, 右手持开塞露球端将排药管轻轻插入肛管4 cm左右, 用拇指、食指、中指将药物一次性捏入后退出。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

2 结果

3 讨论

便秘是骨科病人常见的并发症,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且这种综合征要求完全的医学干预[1]。便秘一旦发生, 就需要积极处理, 在饮食及物理疗法无效的情况下, 就应该积极采取治疗措施。开塞露是一种常用通便药, 主要成分是50%甘油和小量山梨醇, 其作用原理是通过软化粪便, 润滑肠壁, 刺激肠蠕动而促进排便[2]。 直肠全长12 cm~15 cm, 乙状结肠呈“乙”字型弯曲[3]。常规开塞露给药法中, 开塞露使用时需用剪刀剪开前端, 而剪开后的管口坚硬粗糙有棱角, 易损伤肛肠黏膜, 引起疼痛出血, 并且开塞露前端导管长仅4 cm, 直接插入法开塞露仅达到肛管内, 药液在注射过程中, 由于暴露不清及老年病人肛门括约肌松弛, 常发生药液漏出, 因此仅靠常规开塞露给药法, 插入深度不够, 实际灌入药量少, 药液刺激直肠的作用小, 从而临床效果不明显。

一次性硅橡胶管光滑、柔软, 管腔细, 富有弹性, 在插管时对肛门无刺激, 有利于减轻对直肠壁的机械刺激, 减轻了病人不必要的痛苦。开塞露灌肠法由注射器通过一次性硅橡胶管推入肛门内, 插入深15 cm~20 cm, 直接到达结肠;使药液不易漏出, 长时间保留在肠道内, 使药液能更多地与粪便接触, 促使药液与干结的粪便溶合, 充分发挥开塞露润滑肠壁, 软化大便, 刺激蠕动的作用。达到促进病人排出粪便的目的。

采用改良法的开塞露灌肠法, 一方面药液可以较大面积、较长时间地接触粪便, 使粪便充分软化, 另一方面药液能更有效地刺激肠蠕动, 因而病人在开塞露使用后初次排便的时间延后, 排便较彻底, 便后还有便意的病例明显减少[4]。

实验组有1例不适情况, 考虑与病人过度紧张, 肛管润滑不充分, 操作手法不正确有关。因此, 在操作前应做好解释工作, 注意遮挡病人, 保护病人隐私, 消除紧张情绪, 争取病人积极配合。 实验组有1例渗漏情况, 经分析考虑, 为肛管插入深度不够, 推注速度过快所致。实验组中4例未排便情况, 1例为药液发生渗漏, 另3例考虑为不习惯床上排便所致。

4 体会

改良式开塞露灌肠法是利用圆滑柔软, 富有弹性的硅橡胶管插入法代替传统的开塞露灌肠法。硅橡胶管对肛门无刺激性, 使药液从侧孔流出, 遇有坚硬粪块导管也不易打折或堵塞。并可根据年龄选择导管型号和药量, 视病人的感受随意调节推药速度, 导管插入深, 有利于药物在肠道内的保留, 减少药液露出, 促进肠蠕动的恢复, 尤其适用于老年肛门括约肌松弛病人。帮助老年牵引便秘病人更好地解决排便困难的问题。

改良式开塞露灌肠法用于行牵引治疗的老年便秘病人, 解决了病人因不能采取有效的侧卧体位配合而造成的操作困难, 并且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开塞露灌肠法的排便效果, 既提高了工作效率, 减少了皮肤和床铺的污染, 也减轻病人痛苦, 使病人感到舒适乐于接受。

参考文献

[1]李蓉梅, 冯先琼, 杨蓉等.改良开塞露肛注治疗便秘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10) :12.

[2]黎艳鲜.改良开塞露肛注法治疗住院精神病人便秘效果观察[J].广西医学, 2005, 27 (4) :583.

[3]于频.系统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125.

改良开塞露灌肠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2例妇科术后排便难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年龄18~67 (42.5±2.5) 岁。排除因械性梗阻造成的排便困难。两组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开塞露挤入法治疗。先对盛药液的容器顶端进行消毒, 然后剪开, 并涂上少量的油脂, 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 双腿屈曲, 然后将容器分2次塞入肛门3~3.5cm, 并缓慢挤入药液, 指导患者控制排便10~15min, 以将粪便软化。试验组给予开塞露不保留灌肠治疗。采用注射器吸取80ml的开塞露, 与橡胶导尿管链接, 制作肛管, 然后置于消毒的弯盘中备用。同时, 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 双腿屈曲, 然后采用消毒石蜡油对患者的肛管前端后进行润滑, 将肛管轻轻插入肛门20~25cm, 将药液缓慢灌注后拔出, 灌注完成后协助患者闭拢臀部, 并将肛门加紧, 避免药液流出。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于治疗15~30min后的粪便排出情况。患者于15~30min内顺利排便的为显效;否则视为无效。

2 结果

试验组显效40例 (97.56%) , 无效1例 (2.44%) ;对照组显效26例 (63.41%) , 无效15例 (36.59%) 。试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明显,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妇科患者术后排便困难主要是由于动力性梗阻因素引起的, 主要包括饮食不当、活动时间过少、术后创伤疼痛等, 造成粪便与大肠内的停留时间过长, 水分被吸收过多变得干硬, 最终导致排便困难。

开塞露作为临床通便的常用药物, 其主要成分为甘油52.8%~58.3%, 辅料为纯化水, 该药物在进入肠腔后能有效软化大便, 并润滑与机械性刺激肠道平滑肌, 以致降结肠、乙状结肠与直肠产生收缩, 肛门括约肌扩张, 且腹肌与膈肌收缩, 从而增加腹压, 促使粪便排出[2]。在临床中, 对妇科术后排便困难患者多采用传统的开塞露挤入法进行治疗, 但由于开塞露进入肛门只有3~3.5cm, 使药液只能停留在直肠部位, 再加上肠腔阻力大, 引起能进入的药量不断减少, 从而难以充分发挥药液的作用, 因此临床治疗效果并不显著[3]。而采用开塞露不保留灌肠治疗, 不仅剂量大于开塞露挤入法的计量, 且进入肛门比较深, 使药物在到达乙状结肠之后才注药, 能使药液与大便进行充分的混合, 从而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作用, 以有利于患者的排便[4]。而且, 开塞露不保留灌肠法的操作比较简单, 且安全易行, 容易被患者所接受, 且不会引发不良反应;而且还能有效促进肠蠕动, 减轻腹胀症状, 不仅有利于促进术后患者机体的恢复, 还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李平等[5]报道术后排便困难分别采用开塞露挤入法与开塞露不保留灌肠治疗发现, 不保留灌肠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挤入组, 认可不保留灌肠法临床效果显著, 且无副作用。

在本次研究中, 通过给予试验组患者开塞露不保留灌肠治疗, 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6%, 与李平等[5]报道相符, 且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率。综上所述, 对妇科术后排便困难患者采用开塞露不保留灌肠治疗, 疗效显著, 起效较快, 值得推广。

摘要: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2例妇科术后排便难患者,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开塞露挤入法治疗, 试验组给予开塞露不保留灌肠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于治疗1530min的粪便排出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6%,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41%, 差异明显,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妇科术后排便难患者采用开塞露不保留灌肠法治疗, 疗效显著, 起效较快, 安全可靠。

关键词:开塞露,不保留灌肠,妇科术后,排便困难,疗效

参考文献

[1]陈晓红, 倪红梅.开塞露不保留灌肠治疗便秘临床疗效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 5 (9) :10-11.

[2]李珍梅.开塞露不保留灌肠治疗便秘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 2011, 20 (6) :467-468.

[3]刘仕鸿.中药高位灌肠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川北医学院, 2013.

[4]罗晓璇, 罗春晓, 欧肇兰, 等.“1、2、3”溶液小量不保留灌肠在脊髓损伤便秘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 2013, 20 (11) :1421-1422.

上一篇:企业思想政治文化建设下一篇:建设工程类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