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合氯醛灌肠

2024-08-18

水合氯醛灌肠(共4篇)

水合氯醛灌肠 篇1

婴幼儿由于其好动及自我保护意识差极易发生事故, 有些伤口往往需要清创缝合, 然而婴幼儿往往不能配合医生, 这给医疗工作带来很多不便。为了获得满意的, 需要婴幼儿制动使医生顺利完成缝合工作。水合氯醛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的作用, 且起效快, 维持时间长, 通常婴幼儿灌肠后10~20min即可入眠, 持续6~8h, 醒后无不适感, 不易产生蓄积中毒。临床常用对婴幼儿进行水合氯醛灌肠的方法使其在短时间达到镇静催眠的目的, 再结合局部浸润麻醉, 以顺利完成清创缝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外伤婴幼儿100 (男60, 女40) 例, 年龄2岁以内, 均无腹泻及大便失禁。对所有患儿进行水合氯醛灌肠结合局部浸润麻醉的方法行清创缝合术。

1.2 操作方法

1.2.1 水合氯醛灌肠

按照患儿的体重及年龄确定用量, 用法为10%水合氯醛0.5mL/kg。操作前尽量让患儿先解完大便以免直肠内粪便影响药物吸收。药液温度最好在39~41℃, 与结肠内温度一致, 这样有利于药液的保留和吸收。尽量选择患儿安静时操作, 以免哭闹用力致药液外溢。另外注意不要在操作时让患儿吃奶或其它食物以免哭闹引起呛咳。选用细而软的胶管, 插入肛门时刺激轻微, 不易引起排便反射, 用注射器抽取10%水合氯醛, 剂量为0.5mL/kg, 连接胶管, 排尽导管内空气, 患儿取左侧卧位, 双膝屈曲, 暴露肛门, 垫高臀部约10cm, 将导管轻轻插入肛门, 插入深度为15~20 cm, 缓慢推进药液, 灌入后反折导管末端, 用手纸轻揉肛门处, 留置导管3~5min后拔出。嘱家长用软纸堵住患儿肛门, 避免药液流出, 轻拍患儿诱导入睡。

1.2.2 清创缝合

创口皮肤以1%碘伏消毒后, 2%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 待麻醉显效后 (约5min) , 彻底清洁创口, 去除异物, 清理伤口过程中, 应注意完善止血。修整创缘, 以减少愈合瘢痕。将移位的组织准确对位、分层缝合。创缘的皮肤与皮下组织交界处可作潜行分离, 以减少张力, 创缘接触的部分要保持轻度外翻, 张力较大时, 可采用褥式缝合。

2 结果

水合氯醛灌肠镇静的患儿, 有87例顺利的完成清创缝合, 8例中途醒后哭闹, 5例灌肠后不能入睡。

3 讨论

婴幼儿由于哭闹不合作不能配合医生操作, 通常在全麻下进行清创缝合, 这种麻醉方式可以让患儿在一定时间内意识和感觉完全消失, 在接受手术治疗时毫无痛苦, 然而其费用昂贵, 通常需要住院治疗, 使得很多家长因此放弃缝合, 导致伤口感染或瘢痕形成。

水合氯醛直肠给药起效快, 安全性高, 近似生理性睡眠, 治疗量不抑制呼吸, 无明显副作用。给药操作简单易行, 疗效确切可靠。临床上结合局部浸润麻醉, 可以使清创缝合顺利进行, 也易被大多数家长所接受, 越来越普遍的应用于婴幼儿的清创缝合。

水合氯醛灌肠 篇2

关键词:新生儿,水合氯醛,保留灌肠,催眠

水合氯醛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 且起效快, 持续时间长, 通常服药后10 min~20 min患者即可入眠, 持续6 h~8 h, 醒后无不适感, 不易产生蓄积中毒[1]。婴幼儿水合氯醛灌肠效果明显优于口服[2]。新生儿在做某些检查前, 如CT、心脏B超、核磁共振等常需应用镇静药物, 以使其处于睡眠状态, 保证在检查时保持安静。因此, 水合氯醛保留灌肠被广泛用于检查不合作的新生儿。应用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是自患儿肛门灌入药物, 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 通过肠黏膜吸收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发挥催眠作用, 达到预期检查的目的[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2月—2009年8月来我科就诊的新生儿患者363例, 其中男191例, 女168例, 均为足月新生儿, 年龄范围为生后1 d~6 d.

1.2 研究方法

(1) 用物准备:10 m L无菌注射器1个, 一次性头皮针1个, 弯盘、卫生纸、一次性中单、石蜡油棉球、棉签、10%水合氯醛溶液、0.9%生理盐水。

(2) 灌入药物剂量:每公斤体重0.5 m L加等量生理盐水, 如灌入量不足, 达不到催眠效果, 剂量过大可抑制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引起急性中毒。因此应严格按照医嘱掌握灌入药液的剂量。

(3) 患儿的体位:左侧卧位, 右腿弯曲向前, 左腿伸直, 露出肛门。

(4) 灌肠的方法:操作者将一次性中单垫于患儿臀下, 用10 m L无菌注射器连接去针头头皮针[4], 抽吸好10%水合氯醛及等量生理盐水后, 用石蜡油棉球润滑头皮针胶管, 排出管内空气, 左手拇指分开患儿臀裂, 露出肛门。右手持肛管缓缓插入肛门3 cm~5 cm, 缓缓注入溶液, 药物推注完毕注入0.5 m L空气, 以便头皮针胶管内存留的药液能完全注入肠道。灌毕拔出头皮针胶管, 以卫生纸堵住肛门, 将患儿肛周皮肤向肛门处捏紧, 约5 min~10 min患儿有睡意后松手。

(5) 灌肠后体位:患儿应平卧或侧卧, 不能将患儿抱起或松开手指, 以避免灌入药物因压力大溢出, 从而导致操作失败。

(6) 灌肠后护理:在灌肠过程中, 护士应操作轻柔, 不可用力过猛, 尤其在灌入药液后, 应协助患儿取舒适的卧位, 可轻拍其背部, 减少哭闹、挣扎, 助其尽快入睡[5]。

(7) 注意事项:a) 大剂量水合氯醛对心肌有抑制作用, 使血压下降, 亦可抑制呼吸, 对肝肾有损害。因此, 对严重脏器功能衰竭的患儿禁用。b) 如果患儿近日发生腹泻, 应暂时不用, 以免肠道受到刺激后腹泻加重。c) 如遇灌肠后药液立即排出或随灌肠管的拔出而流出者, 禁止再次追加水合氯醛灌肠, 因再次给药不易掌握准确的药物剂量, 使得患儿所用药物剂量不准, 则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6]。d) 灌肠前应准确测量患儿体重, 以便准确计算药量。还应评估患儿排便及腹胀情况, 如患儿腹胀, 应先肛管排气;如患儿进食正常且24 h以上未排便, 则应先排便。e) 灌肠过程中及灌肠后应密切观察患儿反应, 如遇呼吸抑制、过敏反应或其他异常表现, 应立即报告医生并抢救。

2 结果

笔者对全组363例观察对象做保留灌肠后5 min~10 min催眠成功321例, 10 min~15 min催眠成功28例, 灌入后无效14例, 成功率为96.1%.363例观察对象除14例无效外均达到检查目的, 且患儿醒后无嗜睡症状, 未见不良反应, 效果满意。睡眠的持续时间一般为2 h~6 h, 个体差异较大。

3 讨论

在本次临床实践中, 通过对363例观察对象催眠过程的观察与护理, 笔者认为只要操作方法正确, 药量准确, 大多数新生儿在做保留灌肠5 min~10 min即可进入睡眠状态, 比传统文献报道进入睡眠状态的10 min~15 min缩短5 min左右, 为患儿尽快进行检查争取了时间。结果表明, 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可在短时间内发挥其催眠作用, 同时操作简便, 避免了静脉穿刺及肌肉注射用药给患儿带来的痛苦, 且持续时间长, 从而达到预期检查的目的。作为新生儿检查前催眠用药, 水合氯醛保留灌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澄义.最新全科医师医药手册[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37-38.

[2]于秋玲, 王翠珍, 张丽.水合氯醛不同用药途径在婴幼儿MR扫描中镇静作用对比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 2005, 12 (7) :1699.

[3]陈新谦, 金有豫.新编药物学[M].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08.

[4]彭彩丽, 柳进花.婴幼儿药物保留灌肠方法的改进[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 13 (13) :1750.

[5]朱念琼.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57-58.

水合氯醛灌肠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为我院门诊2009—03~2010—08间, 收治的不满1周岁无任何腹部热敷禁忌证的腹泻婴儿。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选择实验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1.2.1 用物准备

治疗盘内备:38~40℃10%水合氯醛适量、10mL注射器一具、去掉头皮针的一次性头皮针胶管代替灌肠管、碗盘一个、石蜡油、棉签、一次性中单、卫生纸、便盆、温度为50℃的热水袋、无菌毛巾套一个。

1.2.2 操作方法

先将套好毛巾套的热水袋放置在患儿脐部 (神阙穴) 10~15min, 遵医嘱用注射器准确抽取10%水合氯醛排尽空气备用, 患儿左侧卧位暴漏臀部, , 头皮针胶管前端涂石蜡油, 将头皮针胶管缓慢插入肛门内刺激排便排气。然后再核对抽取的药液是否准确, 连接头皮针与抽取药液的注射器, 继续插入头皮针胶管20~25cm处, 推注药液少许, 然后停止注药。此时, 药液的刺激及增高的肠内压使肠道内液体和气体排入注射器内。稍等片刻再缓慢推注药液少许。如此反复, 约3~5min将药液全部注入, 拔出胶管轻柔肛门, 怀抱患儿横卧至入睡。对照组用常规保留灌肠法灌肠。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1.4 判定标准

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后15min内入睡为显效, 30min内入睡为有效。灌肠30min后仍未入睡, 需重复注药为无效。

2 结果

两组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效果比较,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10%水合氯醛是门诊婴儿各种物理诊断及体检前常用的快速镇静催眠药。口服可引起呕吐, 常以保留灌肠为给药途径。但因具有刺激性, 对于肠蠕动亢进、肠内压较高、分泌旺盛、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的腹泻婴儿, 常规保留灌肠法, 由于灌肠管插入肛门较浅, 注药时间短, 黏膜受到药物的刺激蠕动加快, 还没能大部分被吸收, 便排出体外, 达不到镇静催眠的目的。本文实验组采用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前, 先给予患儿神阙穴热敷, 运用神阙穴具有温补脾肾, 回阳救逆;调理脾胃, 理肠止泻;息风开窍, 宁心安神;交通心肾, 制约膀胱;温经通络, 祛风散寒;调和气血, 调补冲任等中医学原理, 热敷神阙穴激发全身经络之气。运用热的传导作用, 脐部热敷, 由于此处皮薄凹陷, 无皮下脂肪, 热量易传导至腹腔脏器, 使血管扩张, 血流量增加, 通透性增强, 淋巴液回流增加[2]。因此, 神阙穴热敷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法, 能延长药物在肠道的保留时间, 使药液最大限度的被吸收, 达到镇静催眠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神阙穴,热敷,婴儿腹泻,保留灌肠

参考文献

[1]陈鹏飞, 郑崇勇.热敏化艾灸神阙穴治疗小儿秋季腹泻178例[J].四川中医, 2008, 26 (9) :104

水合氯醛灌肠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需MRI检查的婴幼儿120例,均无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严重疾患等禁忌证,其中男69例、女51例;年龄45 d~3岁,平均年龄(1.5±0.4)岁;头颅检查105例,脊髓检查2例,胸、腹部检查5例,其他部位检查8例;按检查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种及病情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检查前向患儿家属解释用药方法及目的,以取得合作。浓度:10%水合氯醛液,剂量为0.5 ml/kg[1],用一次性头皮静脉输液针导管(去针头)或导尿管代替肛管,石蜡油润滑导管前端,排气后保留灌肠,并嘱家长轻拍患儿背部,诱导其入睡。对照组在睡眠上不给予任何的干预,检查前半小时用药;观察组在剥夺睡眠后于检查前半小时先哄其入睡,在快入睡时或入睡后给予用药,然后继续轻拍其背部诱导其进入深睡眠。剥夺睡眠:MIR检查前都需要预约,如果预约时间在上午,一般要求患儿检查前一夜晚上晚睡,凌晨唤醒,如果预约时间在下午,检查前一夜正常睡眠,中午不让其入睡,人为的造成患儿睡眠不足,检查前半小时哄其入睡。

1.3 观察指标

(1)灌肠操作失败:灌肠后5 min内排出体外需要再次灌肠为操作失败。(2)用药后入睡时间。(3)药物制动效果,显效:患儿入睡快,难以唤醒,顺利完成检查;无效:患儿在用药30 min后仍无睡意,或入睡后轻微刺激即伴有哭闹、躁动,需要辅以其他镇静药物才能完成检查[2]。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灌肠操作失败率、用药后入睡时间及药物制动效果见表1。

3 讨论

MRI检查是一种安全、可靠、无创伤、用途广泛的影像学检查,与CT相比,其图像具有清晰度高,对人体无放射损害,能多方位任意角度成像等优点,明显地提高了阳性病情查出率。为保证检查的顺利进行和图像质量[3],检查的过程中要求患儿保持静止不动。但婴幼儿自制力差,加上躯体疾病、环境改变和对医疗器械的恐惧心理,往往哭闹不止不能顺利完成检查[4]。为顺利完成患儿的MRI检查,要求适当制动,临床多应用10%水合氯醛液保留灌肠,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发挥催眠作用,达到制动的目的[5]。水合氯醛属三氯乙醛水合物,吸收后大部分分布于肝脏和其他组织内,因其脂溶性高,易通过血脑屏障,具有镇静催眠作用,吸收快,起效快,用后10~20 min开始起作用,可维持4~6 h,醒后无不适及后遗效应[6,7],且不宜引起蓄积中毒,可靠安全[8]。患儿清醒状态时,对周围事物较敏感,特别是见到医务人员就产生恐惧感,灌肠时不配合操作,强行灌入后,又表现为哭闹不止、烦躁不安,加上药物对肠粘膜的刺激,很快就将药物排出体外,使操作失败,需再次灌入,即便是全部吸收,也会因为患儿无睡意而影响了水合氯醛液的镇静效果,一直处于浅睡眠状态。MRI检查时间长,噪音大,患儿常躁动不安,常要联合其他如安定注射液、鲁米那钠等相对副作用较大的药物联合镇静,增加不良反应的几率,患儿家属也很难接受。笔者采用剥夺睡眠后灌肠取得了良好效果。剥夺睡眠后,患儿一直处于睡眠不足状态,检查前哄其入睡,会很快进入睡眠状态,患儿快入睡时大脑皮层处于局部抑制状态,此时给予药物灌肠,患儿不会抗拒,使操作顺利完成,药物经直肠黏膜迅速吸收进入血液,在短时内达到效果,使患儿进入深睡眠状态,难以唤醒,顺利完成MRI检查。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儿灌肠操作失败率低,入睡时间快,制动效果好,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临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唐丽君.婴幼儿检查前应用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催眠效果[J].吉林医学, 2007, 28 (6) :758.

[2]李芝满.水合氯醛应用于小儿磁共振检查时的制动效果[J].当代护士:学术版, 2009, (8) :41-42.

[3]张淑凤, 郑淑婷.核磁共振 (MRI) 增强扫描检查发生过敏反应的观察与护理[J].中外医用放射技术, 2001, 11 (2) :1.

[4]寿晓燕.小儿磁共振检查的护理干预[J].临床医学, 2004, 24 (10) :64.

[5]陈新谦, 金有豫.新编药物学[M].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08.

[6]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 等.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208-209.

[7]潘贤.新编药物实用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8:159-160.

上一篇:让学生学好数学的技巧下一篇:企业文件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