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脱石散灌肠

2024-08-13

蒙脱石散灌肠(共8篇)

蒙脱石散灌肠 篇1

在我国常见的小儿腹泻可以导致营养不良和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 同时它也是一种困扰家长的小儿疾病, 临床上治疗该病方法比较多。小儿腹泻常规治疗方法为补液、抗病毒治疗和控制感染等。历经多年研究国际上对腹泻病的治疗又有了新的进展, 其中包括改用低渗口服补液盐及采用补锌治疗, 而临床应做到合理用药则可加快腹泻治愈[1]。为了解比较常见的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相关研究作者撰写此文供参考。

1 小儿腹泻的病因

学者研究认为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腹泻为我国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毒病原, 而全国轮状病毒高峰季节基本一致, 有医院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为37.53%, 而儿童感染性腹泻中细菌与轮状病毒混合感染的比例也明显增高[2]。也有报道显示婴幼儿腹泻以喂养不当、食量过多、食物过敏、消化道分泌功能紊乱、气候变化剧烈等功能性腹泻为主, 感染性腹泻以细菌性为主, 其次是A群轮状病毒感染[3]。本病国内研究显示每年有2个发病季节高峰, 一个高峰为6~8月, 称为夏季腹泻, 主要病原是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痢疾杆菌;另一高峰为10~12月, 主要为轮状病毒导致的秋季腹泻[4]。人群中部分人的躯体活动障碍、心理状态与腹痛有关, 而且, 父母的心理和主观压抑、生活质量差均与功能性腹痛有一定关系, 也与引起小儿腹泻有一定联系[5]。

2 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

一般意义上的灌肠治疗是用导管插入直肠、结肠灌注适量液体而通便排气, 临床上灌肠能导致肠蠕动、软化和清除粪便作用, 稀释清除肠腔内毒物。临床上高热患者灌肠也可有降温效果。一些肠道疾病的治疗中保留灌肠是直接向肠腔内注入药液, 这样可以直接对病菌起到抑制和消除的目的, 这种治疗方法成人和儿童都可以使用。目前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所用的灌肠药液种类比较多, 包括了中药和西药, 而疗效也似乎都比较理想。在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中, 比较有代表性的也是疗效比较确定的就是蒙脱石散。蒙脱石散具有非均匀的电荷分布, 对人体肠道内的病菌、病毒及有害物质极强的固定效果而失去致病作用;此外还具有很强保护肠道黏膜功能, 也可以平衡肠道正常菌群和发挥止痛的作用。有医生在采用补液支持抗病毒的基础上使用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总有效率为91.4%, 高于对照组口服的总有效率, 显示出蒙脱石散在保留灌肠上的作用优于口服, 且保留灌肠简便易行, 故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6]。蒙脱石散灌肠直接作用于病灶较口服对肠内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和气体的固定抑制作用会更强, 所以减少腹泻次数并缩短病程, 同时, 灌肠还可以直接达到物理降温的作用, 充分发挥药物的局部抗菌作用[7]。也有研究认为, 蒙脱石散保留灌肠可减慢肠道上皮细胞转变速度, 促进肠细胞的吸收功能, 减少其分泌, 避免水电解质丢失, 减轻腹泻。灌肠所用的生理盐水为等渗液, 有利于肠黏膜对药物的吸收, 同时起到补充电解质作用[8]。也有学者研究认为黄连素联合蒙脱石散 (思密达) 保留灌肠, 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并将病原体吸附并固定, 有利于黄连素发挥作用, 增强疗效, 缩短病程, 能迅速控制腹泻症状, 抑制清除肠道病毒, 缩短了病程而且患儿痛苦比较少[9]。锌制剂口服联合蒙脱石散保留灌肠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较好, 短时间可以控制腹泻, 大便频率以及性状明显改善[10]。

3 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治疗注意事项

患儿大便后实行保留灌肠, 能确保药物吸收率。药液的温度要尽量与直肠温度相同, 通常控制范围为39~41℃。推注药液时要缓慢, 利于保留药液, 更能够达到治疗效果[11]。也有文献介绍灌肠后抬高臀部10 cm, 有利于药物吸收, 保留30 min以上使药物能吸收充分, 拔管后用卫生纸在肛周轻轻按摩, 较小患儿可教家长用手捏住肛门两侧皮肤, 尽量延长保留时间, 以达到治疗效果[12]。灌肠肛管插入肛管前端若达乙状结肠中段, 因结肠容量大, 不易引起便意, 使药液可最大限度地被吸收发挥, 说明蒙脱石散保留灌肠肛管插人深者效果好[13]。

4 蒙脱石散对抗菌药物的吸附作用

在小儿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并未发现类似实验动物的骨骼发育障碍, 目前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喹诺酮类药物在儿科应用是安全的[1]。治疗小儿腹泻有时离不开抗菌药物, 而一些小儿腹泻患者可能会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有研究显示盐酸环丙沙星、甲磺酸培氟沙星、盐酸洛美沙星已与酸成盐, 无论在水溶液还是在人工胃液中, 蒙脱石对其的吸附率达99%以上, 表明蒙脱石对常用剂量的喹诺酮类药物有强大的吸附作用, 蒙脱石散吸附诺氟沙星虽然降低了后者的抗菌作用;但是蒙脱石散既吸附诺氟沙星又吸附病菌, 有利于杀灭吸附于蒙脱石散内的病菌, 对侵袭性细菌性腹泻的治疗仍具有协同作用[14,15]。孙保华[16]研究认为被蒙脱石散吸附的诺氟沙星对大肠杆菌仍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为同浓度诺氟沙星抑菌强度的 (58±9) %但抗菌活性并不与未被吸附的诺氟沙星呈比例, 被吸附的诺氟沙星仍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一些研究表明蒙脱石对黄连片中巴马汀、小檗碱的吸附率达95%以上, 对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吸附率达80%左右, 对阿昔洛韦、利巴韦林吸附率比较小, 对法莫替丁和雷尼替丁的吸附率随着p H值的增加而降低[17]。

蒙脱石散灌肠 篇2

【关键词】小儿急性腹泻;蒙脱石散;金双歧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164-02

小儿腹泻是一种较为多见的儿科消化道疾病,引起此病的主要因素为轮状病毒。小儿一旦发生急性腹泻,不但其大便性状、次数会发生变化,同时还可能引起脱水、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情况,继而威胁到患儿的身体健康[1]。因此,及时采取有效手段对小儿急性腹泻进行治疗,是有必要的。鉴于此,笔者对我院所收治的41例小儿急性腹泻患者予以蒙脱石散+金双歧治疗,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2014年4月到2015年4月我院所收治的82例小儿急性腹泻患者作为观察的对象,按就诊前后顺序,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分别是常规组与联合组。常规组41例,男24例,女17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年龄为(1.9±0.5)岁;病程最长4d,最短1d,平均病程为(2.2±0.8)d。联合组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4个月~4岁,平均年龄为(2.1±0.7)岁;病程最长5d,最短1d,平均病程为(2.4±0.7)d。在临床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症状等)方面,2组患儿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即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证酸碱平衡,且予以抗感染治疗[2]。在此基础之上,对联合组患者采取蒙脱石散+金双歧治疗,其中蒙脱石散(先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90307)的用法为:5个月以下者,一天半包,分三次服用;6个月~1岁者,一天一包,分三次服用;1~2岁者,一天一至两包,分三次服用;大于2岁者,一天两至三包,分三次服用。同时再予以金双歧(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19980004)治疗,用法为:小于1岁者,一天三次,一次一片;1~3岁者,一天三次,一次两片;大于3岁者,一天三次,一次三片。

1.3疗效判定标准[3]

治疗三天后,患儿的全身症状完全消退,且大便性状、次数均恢复到正常状态,为显效;治疗三天后,患者的全身症状有所缓解,且大便性状、次数皆有所改善,为进步;治疗三天后,患儿的全身症状并未缓解,大便性状、次数也并未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等于显效率与进步率之和。

1.4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其主要指标有:退热时间、大便恢复正常时间、腹痛与呕吐消失时间等。

1.5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展开分析;计量资料用( ±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临床疗效分析: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等于92.7%,常规组总有效率等于70.7%,组间总有效率相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析:见下表2所示,有表可知:联合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大便恢复正常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等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小儿在发生急性腹泻后,将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不小的影响,且是导致其出现营养不良的一个重要因素。严重腹泻可诱发脱水,甚至是休克,因而,临床上应对小儿急性腹泻予以高度的关注,且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小儿急性腹泻。

有研究指出[4]:对小儿腹泻患者采取蒙脱石散联合金双歧药物治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其中,患儿在服用蒙脱石散后,可被完全吸收,且作用于黏膜层,将消化道黏膜予以覆盖,之后与患儿黏液蛋白结合在一起,形成黏液屏障,如此一来即可缓解有关的腹泻症状。而金双歧能够显著增加患儿体内的双歧因子,促进肠道菌群恢复到正常状态;此外,该药物还具有抑制肠道有毒菌类的效果[5]。所以,联合上述两种药物治疗小儿急性腹泻,可提升疾病治疗的效果。

经本次研究发现,实施蒙脱石散+金双歧治疗的联合组患者,其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即92.7%vs70.7%,且在退热时间、大便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等方面,联合组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明显。由此可见,对小儿急性腹泻患者采取蒙脱石散与金双歧联合治疗,疗效良好,值得大力推行。

参考文献:

[1]邓艳.应用蒙脱石散联合金双歧片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153-155.

[2]王文辉,王庆华.蒙脱石散联合金双歧片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9):45-46.

[3]陈志勇.蒙脱石散联合金双歧片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疗效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4,19(3):15-16.

[4]戴礼忠,付小云.蒙脱石散联合金双歧片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3,12(1):31-32.

蒙脱石散灌肠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9月-2010年6 月我院收治的腹泻患儿62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的有关诊断标准。男39例,女23例,年龄4个月~2 岁。急性起病, 病程3d以内, 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腹泻、呕吐、腹胀或伴轻度脱水, 腹泻次数每天>4次, 大便性状呈蛋花汤样或稀水便, 可带少量黏液, 无脓血便。便常规检查有脂肪球或少许白细胞, 无红细胞、脓球、寄生虫等, 伴或不伴上呼吸道感染。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2组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合理选用抗生素,补液以维持酸碱与水、电解质平衡,伴发热、呕吐时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注意保暖,采取平卧位,精心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患儿年龄、体质量给予不同剂量蒙脱石散灌肠:<1岁1/2包,1~3岁2/3包,>3岁1包,加入0.85%氯化钠注射液20ml保留灌肠,每天1次。对于腹泻次数多、脱水症状明显的患儿可给予每天2次保留灌肠。

1.3 观察指标

观察退热、脱水纠正、大便成形时间及临床疗效。

1.4 判断标准

显效:治疗后腹泻 1~2d内停止,大便性状由稀转为成团或成条;有效:3~5d内腹泻次数减少或停止,大便性状由稀变为稠;无效: 5d后大便次数及性状无明显改变。以显效+有效计算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高于对照组的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症状改善时间

治疗组退热、脱水纠正、大便成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护理措施

3.1 做好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沟通工作

耐心向患儿及家长讲解灌肠治疗的意义,以免患儿产生恐惧心理,难以配合治疗。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也可减少患儿哭闹,以免引起腹压增加,不利于药物在体内的保留。

3.2 病情观察

在灌肠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神志、面色等情况,若出现面色苍白、哭闹不止,应停止灌肠,查找原因,并酌情处理。对于轻、中度脱水及无呕吐或呕吐不剧烈且能口服的患儿,鼓励其少量多次服用口服补液盐;对于脱水严重的患儿尽快建立静脉通路,按照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见尿补钾原则,纠正脱水,以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要注意补钾浓度应<0.3%,每天补钾时静脉滴注时间应≥6~8h,严禁直接静脉注射[1]。

3.3 饮食护理

调整饮食是腹泻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尽量少吃油腻食物,多饮水。腹泻期间暂停辅助食品,待病情好转、大便成形后,再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2]。腹泻患儿一般都伴有纳差及不同程度的脱水症状,故应及时补充营养及水分,一般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食物,以保障患儿的康复及身体发育需要。

3.4 发热护理

对于发热的患儿,应仔细观察患儿体温的变化,并给予相应退热措施,对于中、低度发热的患儿一般不建议给予药物退热,可采取单纯物理降温,一般可以使温度降到正常水平,而对于高热和持续发热不退的患儿可同时采取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急性期每30分钟测体温1次,体温正常后每2小时测量1次,稳定后每天测量3次,并做好测量记录。

3.5 臀部护理

腹泻患儿大便次数明显增多,臀部皮肤经常处于被大便腐蚀的状态,容易发生肛门周围皮肤糜烂,需勤换尿布,尿布最好用柔软细布,每次便后用温水冲洗臀部,局部涂5%鞣酸软膏或护臀霜保护皮肤。红臀明显者除上述护理外加用红外线灯臀部照射,每天2次。

3.6 口腔护理

由于婴幼儿口腔黏膜比较娇嫩,特别是当机体免疫力低下以及应用大量抗生素后,细菌容易在口腔内繁殖,再者重症患儿常给予喂食含糖液体,口腔内的细菌可使糖易于发酵,从而为细菌的繁殖提供培养基[3]。因此要经常保持口腔清洁,临床上可选用3%碳酸氢钠溶液进行擦洗口腔,每天2次。

3.7 防止交叉感染

由传染性病菌引起的腹泻,要注意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患病期间减少或避免与其他健康儿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衣物要及时换洗、消毒,以免引起交叉和重复感染。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1)严格无菌操作;(2)每天用2%甲酚皂消毒液喷洒、擦洗病室、洗涤间等;(3)对于感染性腹泻患儿,其食具、衣物、玩具、尿布等应专用,将污染的尿布清洗干净后再用沸水泡烫,并在固定的地方让阳光直接曝晒,利用紫外线再次消毒。

4讨论

小儿因消化系统发育不良、机体防御功能较差或其他原因易患肠道感染而发生腹泻,给患儿及家长造成痛苦和不便。患儿腹泻次数多、脱水严重时,可导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所以必须尽早纠正腹泻。单独应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虽可使腹泻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但疗效较慢。蒙脱石散为蒙脱石散剂,是胃肠道清洗剂,其对肠道的药理作用主要是保护胃肠道黏膜,促进上皮修复,清除肠道病毒。本研究显示,使用蒙脱石散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疗效确切,可缩短症状改善时间,但需注意:(1)使用蒙脱石散灌肠治疗的同时,应予对症、营养支持和补液治疗;(2)对于已确诊为细菌性痢疾的患儿,即使大便次数多,也不宜灌肠,因为灌肠后脓血便被稀释,易滴于床单位及地板上,引起播散;(3)在治疗中要做好相应护理措施,以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

[1]戚新玲,张丽.蒙脱石散灌肠治疗小儿腹泻临床观察及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0):1314.

[2]刘娜.蒙脱石散灌肠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2):5.

蒙脱石散灌肠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我院儿科2009年5月至2011年3月间住院治疗的150例秋季腹泻患儿, 其中男82例, 女68例, 年龄5个月~6岁, 平均 (3.6±1.2) 岁, 发病时间1~3d, 平均 (1.54±0.62) d。大便均不成形为稀水便、蛋花汤样, 5~12次/日, 大便镜检提示有脂肪球或阴性, 无脓血, 轮状病毒检测阳性。轻度脱水96例, 中度脱水54例, 发热84例。将患儿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 (n=75例) 和对照组 (n=75例) ,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提示两组基线均衡,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一般治疗和常规护理, 包括抗病毒、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基础上给予蒙脱石散保留灌肠, 半岁以下患儿给予半包/每次, 半岁以上1包/每次, 加入0.9%的氯化钠20mL混合后给予保留灌肠, 1~2次/d。观察组给予全面综合护理干预, 观察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临床效果。

1.3 疗效判定

根据《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1]进行疗效判定。显效:治疗72h内大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 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h大便性状、次数明显好转, 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h大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 甚至恶化。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录入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检验水平。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变化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时间、每日排便次数、退热时间及纠正脱水时间均小于对照组, 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护理

3.1 一般护理

为患儿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 病房保持清洁、干燥、通风充分, 阳光充足, 温度在24~26℃, 湿度55%~60%[2]。由于秋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引起, 传染性较强, 患儿入院后要严格按照肠道传染病进行隔离, 同时做好床边隔离措施, 治疗和护理时要认真洗手, 以防交叉感染。病房每天至少用紫外线照射进行消毒。

3.2 心理护理

患儿年龄小, 表达能力差, 发病突然, 家属既担心预后又担心治疗中的痛苦, 常表现为焦虑、恐惧、易怒等情绪变化。护士应根据由于不同层次的家属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 针对性地进行不同的心理护理[3]。患儿对灌肠不是很配合, 我们要调节患儿的心理活动, 取得他们的信任, 使之适应环境。可采取听音乐或用语言、手势等暗示、诱导方法, 使患儿情绪安静、心理稳定、思想放松, 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

3.3 饮食护理

母乳喂养的患儿继续母乳喂养, 指导母亲应尽量少吃油腻的食物, 多饮水以稀释奶液, 缩短每次喂奶的时间, 减轻婴幼儿胃肠道的负担。严重呕吐者可暂禁食4~6h, 不禁饮, 可少量多次喂糖盐水或小米汤补液, 以预防或纠正脱水。患儿由于腹泻和呕吐, 大量微量元素从体内流失, 在饮食中要注意添加微量元素, 尤其是锌, 可防治胃肠道功能紊乱, 促进腹泻恢复。恢复饮食时要循序渐进, 要注意少食多餐, 防止增加胃肠道负担而引起消化不良, 腹胀等。

3.4 保持臀部皮肤清洁干燥

由于腹泻频繁, 臀部皮肤经常处于被大便腐蚀的状态, 容易发生肛门周围皮肤糜烂。指导家长如何用温水擦洗臀部, 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使用透气性较好的纯棉尿布, 再涂以油类药膏。平时减少臀部受压, 以免引起局部循环不良, 若出现糜烂、渗液, 使皮肤干燥后涂氧化锌油。

3.5 保留灌肠护理

操作前耐心向患儿家属说明药物灌肠的成分、目的、步骤、效果及要求, 使其配合治疗。灌肠液温度为39~41℃, 若低于34℃, 易引起肠蠕动增强, 加速排便反射, 温度过高, 易加重肠管的充血和渗出。灌肠时患儿取左侧卧位, 臀部垫高10~20℃避免药液溢出, 尽量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可在患儿排便后灌肠, 以增加药液与肠粘膜的接触面积, 使药物能充分被肠粘膜吸收, 以增加治疗效果。护士操作时动作应轻柔, 正确掌握插管深度, 尽量减少对肠粘膜的刺激, 使患儿无便意保留药液。

3.6 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向家长讲解秋季腹泻的健康知识, 一旦发现及时就诊, 不要滥用抗生素。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 指导合理喂养及饮食;鼓励患儿加强体育锻炼, 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保持患儿臀部洁净, 减少尿布疹红臀或臀部糜烂的发生。

4 讨论

由于患儿消化道尚未发育完全, 其消化道正常菌群尚未形成, 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腹泻, 其中以秋季腹泻最为常见。秋季腹泻多有轮状病毒感染所致, 轮状病毒可使小肠绒毛缩短, 破坏粘膜的细胞结构, 使双糖酶失活, 造成肠道内水及电解质失调, 对葡萄糖吸收能力下降, 最终导致腹泻。蒙脱石散具有层纹状结构, 对消化道内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固定、吸附和抑制作用, 对消化道粘膜有覆盖能力, 并通过与黏液糖蛋白相互结合, 从质和量两方面修复、提高粘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 具有很强的保护作用, 能阻止轮状病毒的复制, 同时还具有抑菌能力, 具有平衡菌群和局部止痛作用[4]。

采用蒙脱石散保留灌肠2h便可覆盖整个肠腔, 并可维持6h, 能吸附病原体, 并对其毒素起固定作用, 然后随肠蠕动排出体外, 从而避免肠黏膜屏障被病原体损伤, 减轻或防止黏膜组织病变, 防止病原体入侵并抑制其繁殖[5]。因本病病程中常有呕吐, 蒙脱石散保留灌肠避免了患儿服药的困难, 且操作简单、无痛苦, 安全有效, 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 无副作用,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 并总结其护理体会。方法 纳入我院儿科2009年5月至2011年3月间住院治疗的150例秋季腹泻患儿, 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7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蒙脱石散保留灌肠, 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 观察组治疗时间、每日排便次数、退热时间及纠正脱水时间均小于对照组, 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蒙脱石散保留灌肠辅助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显著, 且护理操作安全简单易行。

关键词:秋季腹泻,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护理

参考文献

[1]陈旺青.思密达联合山莨菪碱保留观察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观察与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 (32) :5083-5084.

[2]徐素贞, 方筱君.蒙脱石散治疗秋季腹泻患者的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 (11) :1579-1580.

[3]吴慧.护理干预在婴幼儿秋季腹泻病人中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 33 (1) :108-109.

[4]李玉肖, 周玉凤, 徐贤翠, 等.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效果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 5 (5) :12-13.

蒙脱石散灌肠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本院门诊收治的腹泻患儿86例。入选标准: (1) 排便次数增多, 每日在5次以上; (2) 粪便性状明显改变, 呈黄色稀便, 无腥臭或脓血; (3) 粪便常规白细胞检查阳性; (4) 病程在2周以内, 有明显腹胀、腹泻、发热、轻中度脱水表现; (5) 排除严重营养不良、伤寒、霍乱等肠道传染性疾病。

1.2 分组

依据双盲原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男23例, 女20例;年龄3个月至2岁, 平均1.2岁;伴发热3 1例 (7 2.1%) , 脱水1 4例 (3 2.6%) 。对照组男24例, 女19例;年龄4个月至3岁, 平均1.3岁;伴发热32例 (74.4%) , 脱水12例 (27.9%) 。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与临床表现等基本情况接近。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先予纠正水电解质平衡、补液以及纠正酸中毒等常规治疗, 依据实验室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抗生素, 同时予饮食指导及肠道微生态制剂。观察组加用黄连素 (杭州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 0.1g/片) 联合思密达[博福-益普生 (天津) 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0.3g/包]保留灌肠。具体剂量:1岁以下, 黄连素1/3片, 思密达1/3包;1~2岁患儿, 黄连素2/3片, 思密达2/3片;2岁以上, 黄连素1片, 思密达1包。将上述药物研磨至粉末后加入到15ml生理盐水中, 加热, 使温度保持在38℃左右。先予生理盐水清洁肠道, 然后再予药物保留灌肠, 保留时间15~20分钟, 每日2次, 连续3天后改用黄连素联合思密达口服, 用量及服药次数同对照组。对照组加用黄连素联合思密达口服治疗, 黄连素10mg/kg, 思密达10mg/kg, 每日3次。

1.4 疗效评定标准[1]

显效:用药3天后小儿排便次数与粪便形状恢复至正常, 症状全部消失, 粪便常规白细胞检查转为阴性;有效:用药3天后小儿排便次数明显减少, 粪便形状显著改善, 症状好转;无效:用药3天后症状体征均未见改善, 粪便常规白细胞检查结果为阳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 P S S 1 8.0软件。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表1)

观察组患儿腹泻、脱水、发热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疗效比较 (表2)

观察组患儿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3 6, P<0.01) 。

3 讨论

小儿腹泻的主要发病原因为小肠黏膜上皮受到轮状病毒的侵袭, 进而出现结构性变化, 并且抑制双糖酶活力, 使肠道内发生水电解质紊乱, 肠道内环境发生改变, 导致腹泻。小儿的机体组织与器官均处于发育阶段, 肠道功能并未完全成熟, 外界环境刺激或饮食不当时会加重消化不良, 发生肠道功能紊乱, 增加腹泻发生率。

以往抗生素长期应用是临床治疗中的一大弊病, 单纯应用抗生素无法起到有效治疗效果, 小儿自身原因也使抗生素的应用受到限制。多数腹泻患儿存在R质粒介导耐药菌株感染情况, 肠道内革兰阴性杆菌是R耐药质粒的主要存在位置, 当与痢疾杆菌接触后便会出现耐药性传递作用, 进一步增加了治疗的难度[2]。

黄连素与思密达治疗腹泻一直具有较高的认可度。Vinh等[3]的研究显示, 黄连素对R质粒耐药传递功能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针对多种腹泻疾病存在明确的治疗效果。思密达的主要成分为美硅酸盐与天然铝, 具有较为特殊的结构状态和较好的药物定位效果, 能够有效清除细菌、毒素以及病毒等损伤因子[4]。保留灌肠将药液直接作用于直肠黏膜, 通过直肠静脉与肛管静脉传输至血液中, 保证了药效。黄连素具有广谱抗菌性, 保留灌肠可避免口服引起的恶心、呕吐等肠胃不良反应。思密达可与消化道黏蛋白结合, 不仅能增加黏膜黏液量, 还能明显增加黏液层的内聚力弹性和存在时间, 使黏膜屏障的抗攻击力增强, 促进消化道上皮细胞的分泌与吸收功能。思密达在消化道发挥作用后并不会被吸收, 有效避免了药物的副作用。

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保留灌肠后, 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 疗效优于对照组, 证实了黄连素联合思密达保留灌肠能够迅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提高疗效。

摘要:目的 观察黄连素联合蒙脱石散 (思密达) 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 两组均予常规治疗, 观察组加用黄连素联合思密达保留灌肠, 3天后改口服, 对照组加用黄连素联合思密达口服。结果 观察组腹泻、发热及脱水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 显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黄连素联合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 可迅速改善症状, 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提高疗效。

关键词:小儿腹泻,黄连素,思密达,保留灌肠

参考文献

[1]方鹤松, 段恕诚, 董宗祈, 等.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98, 13 (6) :381.

[2]王海青, 王海霞, 郭秀梅, 等.黄连素与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 (32) :7852.

[3]Vinh H, Wain J, Chinh MT, et a1.Treatment of bacillary dysentery in Vietnamese children:two doses of ofloxacin versus 5-days nalidixic acid[J].Trans R Soc Trop Med Hyg, 2000, 94 (3) :323.

蒙脱石散灌肠 篇6

关键词:腹泻,蒙脱石散,灌肠,治疗结果

小儿病毒性腹泻是一种儿科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致病因素较多。主要病因为轮状病毒感染, 多发于夏秋两季, 婴幼儿多发, 主要表现为腹痛、发热、恶心、呕吐, 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性状改变[1]。蒙脱石散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本研究旨在探讨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法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高安市人民医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20例小儿病毒性腹泻患儿, 均符合小儿病毒性腹泻的诊断标准[2], 按数字抽取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60例。研究组中男32例, 女28例;年龄2个月~3岁, 平均 (2.4±1.1) 岁;病程2~5d, 平均 (3.0±1.2) d。对照组中男32例, 女28例;年龄2个月~3岁, 平均 (2.5±1.3) 岁;病程2~6d, 平均 (3.4±1.2) d。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予以常规治疗, 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病毒、退热、合理饮食等。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蒙脱石散 (天津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00690) 治疗, <1岁患儿, 3g/d, 3次/d;1~2岁患儿, 3~6g/d, 3次/d;3岁患儿, 6~9g/d, 3次/d, 温开水冲服;首次剂量为20ml, 然后逐渐减少剂量, 一直到10ml/次, 3次/d, 饭前口服。研究组予以蒙脱石散保留灌肠, 剂量也根据年龄区分, 0.5~1.0岁患儿1g/次, 1~2岁患儿2.0g/次, 3岁患儿3g/次, 分别将之与0.9%氯化钠溶液20、30、50ml混合均匀, 应用灌肠器操作。完成灌肠后尽量使患儿静卧, 增加药物保留时间, 治疗3d后观察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观察患儿临床症状变化情况, 依据患儿病情调整药物剂量。

1.3 疗效判定标准[3]

显效:患儿治疗72h内粪便性状及腹泻消失, 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h内粪便性状及腹泻次数减少50%, 粪质增多, 全身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无效:治疗72h粪便性状、次数和全身症状均未好转或有恶化趋势。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 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65, P<0.05, 见表1) 。

2.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研究组发热改善时间、腹泻改善时间、呕吐消失时间、临床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对照组患儿1例出现便秘症状, 研究组患儿1例因疼痛导致灌肠失败, 在疼痛缓解后经加强护理重复操作成功完成治疗。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小儿病毒性腹泻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传统治疗方法为抗病毒、退热等, 具有一定疗效, 但治疗所需时间过长, 且患儿极有可能发生其他类型炎症或疾病。有研究显示, 蒙脱石散在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中得到患儿家长普遍认可, 具有明显优势, 推广价值较高[4]。

蒙脱石散主要药物成分为双八面体蒙脱石, 具有抑制病毒作用。蒙脱石散不易被肠细胞吸收, 因此不会进入血液循环, 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5]。蒙脱石散口服时味道不佳, 家长及患儿接受性差, 采取保留灌肠则能解决这一问题。蒙脱石散可对肠黏膜形成直接覆盖且对其具有良好保护作用, 治疗小儿腹泻效果良好。蒙脱石散存在层纹状结构及非均匀性电荷分布和颗粒与颗粒间黏附性, 可以加强并有效修复消化道黏膜屏障, 有效清除病原体及毒素, 有效覆盖消化道黏膜。口服2h后则可均匀覆盖消化道黏膜, 持续6h, 使病毒及其毒素、胆盐得到明显吸附固定, 增加肠腔黏膜凝胶厚度、增长肠细胞生存时间, 提高黏膜屏障作用, 对于肠细胞顶端和细胞间桥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防止其继续受到损害, 已受损伤细胞可以得到有效修复[6]。此药物不会对正常吸收造成干扰, 可以有效吸附轮状病毒, 与黏液蛋白相结合, 在肠腔表面广泛分布, 使肠黏膜屏障功能明显增强, 避免上皮细胞损伤, 而且能够避免病毒复制及传播, 防止小肠黏膜组织出现异常改变, 对于肠道具有良好修复作用。

应用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法治疗时, 灌肠液的选择具有重要作用。注意灌肠液温度, 其过高过低均不利于药物吸收。有资料显示, 灌肠液在38℃时与肠腔温度保持较高一致性, 能够明显降低药液对肠道的刺激,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加快吸收速度[7]。当温度低于34℃时, 易导致肠蠕动加强, 排便反射增加;若温度过高, 易导致肠管充血及渗出。若需要降温时, 灌肠液温度可保持在28~32℃。当患儿体温超过38.5℃时, 需应用低于体温4℃灌肠液进行灌肠降温处理。有研究显示, 根据患儿直肠温度增加1~2℃用作中药灌肠液所需温度, 中药灌肠液在患儿肠道中留存时间相较传统方法显著增加[8]。保持合理灌肠速度, 若速度过快, 肠腔会快速充盈, 导致直肠压力明显上升, 极易引发排便反射[9]。灌肠液速度基本保持在20ml/3~5min, 患儿出现腹泻症状时, 按照20ml/5min的速度进行注入灌肠, 确保单位时间灌肠液流入直肠总量明显降低, 进至乙状结肠中灌肠液持续保留时间明显增加, 由此提高临床治疗效果[10]。注意灌肠液总量变化情况。由于肠道属于肌性器官, 对压力反应敏感。直肠壁内的感受器对压力刺激感存在一定阈值。腹泻患儿保留灌肠液量通常需少于10ml[11]。因发生腹泻的患儿消化道功能紊乱, 肠蠕动速度增加, 肠黏膜受到一定损伤, 吸收功能降低, 肠道极易被激惹, 若灌肠液量增加会导致肠内压力上升, 由此使得直肠排便刺激性增强。灌肠液量减少可以降低肠道压力, 增加灌肠液保留时间, 提高治疗效果。

蒙脱石散灌肠 篇7

关键词:奥沙拉嗪,联合,蒙脱石散灌肠,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 (UC) 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炎症性肠病之一, 目前临床治疗该病仍缺乏特异性, 患者病情常反复, 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及治疗药物对降低其复发率至关重要。2011年1月—2014年1月, 该院应奥沙拉嗪联合蒙脱石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2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治疗过程及效果总结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该科住院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4例进行观察, 其中男50例, 女42例。全部符合2000年成都会议UC的诊断标准[1]。排除重度UC、对水杨酸过敏、肠道手术史、有出血倾向、伴其他严重疾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将全部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在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 每组各42例。对照组男22例, 女20例, 年龄18~62岁, 平均年龄为 (41.8±6.1) 岁, 病程1个月~12年, 平均 (6.1±2.1) 年;治疗组男24例, 女18例, 年龄平均为 (42.8±5.2) 岁, 病程2个月~13年, 平均 (6.4±3.0) 年;两组间的男女比例、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显著性差异,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奥沙拉嗪2.0 g (帕斯坦) 灌肠, 患者开始剂量为l g·d-1, 分次口服, 以后逐渐增至3 g·d-1, 分3~4次服用。批号:H201016050。3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蒙脱石散 (思密达) 口服, 成人1袋/次 (3 g) , 溶解于100 m L37℃温生理盐水中, 每晚睡觉前保留灌肠给药, 3次/d, 批号:H20053263, 3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参阅文献[2]主要包括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复发:溃疡痊愈后又复发。

1.4 观察指标

两组的疗效;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3]:<2分表示症状缓解;3~5分表明病情处于轻度活动期;6~1O分表明病情处于中度活动期;11~12分表明病情处于重度活动期。

1.5 统计方法

数据通过SPSS12.0软件进行分析, 以均数±标准差 (x±s) 描述计量资料, 应用t检验描述组间差异, 计数资料用%表示,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疗效、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以及肠镜变化如表1、2、3所示。治疗组治疗8周末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治疗组的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较对照组治疗8周末改善更明显, 且经肠镜复查治疗组患者肠粘膜充血水肿、溃疡、糜烂等表现治疗后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两组上述指标分别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细见表1。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以浅表性和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为主的肠道疾病, 病变主要累及直肠、乙状结肠, 也可累及其他部分或全部结肠。其发病原因主要与免疫、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4]。

注:和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χ2=4.61) 。

注:和治疗前相比, *P<0.01 (t=1.22, 0.23) ;和对照组相比, ★P<0.0 (t=20.24) 。

注:*和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奥沙拉嗪钠胶囊作用于结肠炎症黏膜, 抑制前列腺素及白三烯的合成, 降低肠壁细胞膜的通透性, 减轻肠黏膜水肿, 从而发挥抗炎的作用。蒙脱石散由双四面氧化硅单八面体氧化铝组成的多层结构, 其粉末粒度达一3 um, 具有极高的粘附能力, 可吸附多种病原体, 其固定在肠腔表面, 而后随肠蠕动排出体外[5,6]。蒙脱石散将奥沙拉嗪粘附于肠道表面, 保护粘膜并延长药物作用时间。

调查显示氨基水杨酸类药物一种被公认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药物, 可以减少患者不典型增生及结肠肿瘤发生, 而且在大型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上述结果, 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口服在部分患者出现腹泻、腹部痉挛疼痛、头痛、恶心等明显副作用, 部分患者不能耐受而影响服药依从性[7,8]。该组资料中将二者联用, 结果显示, 治疗组治疗8周末的总有效率 (80.95%) 明显高于对照组 (59.52%) , 治疗组治疗前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 (7.8±2.2) , 对照组 (7.3±1.5) , 治疗后治疗组 (3.7±0.6) , 对照组 (1.8±0.1) , 且经肠镜复查治疗组患者肠粘膜充血水肿、溃疡、糜烂等表现治疗后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两组上述指标分别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以上说明, 二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说明蒙脱石散将奥沙拉嗪粘附于肠道表面, 具有保护粘膜并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的特点。

综上, 奥沙拉嗪联合蒙脱石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协同作用, 且疗效确切, 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肠粘膜充血水肿、溃疡、糜烂等表现, 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24-136.

[2]王晶晶.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蒙脱石散剂和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 2013, 19 (20) :86-87.

[3]张勤生.奥沙拉秦联合微生态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J].当代医学, 2012, 18 (23) :133-134.

[4]滕敬华, 童强, 刘晓波, 等.奥沙拉嗪联合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2, 20 (6) :260-263.

[5]李智民.奥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 2012, 33 (12) :110-111.

[6]牛武学.奥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探讨[J].中国处方药, 2013 (6) :59-60.

[7]蒲泽锦, 李国平, 吴灵飞, 等.奥沙拉嗪联合蒙脱石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 2010, 16 (5) :529-530.

蒙脱石散灌肠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病毒性肠炎患儿,与《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2]中小儿病毒性肠炎诊断标准相符;男52例,女28例;年龄6个月~5岁,平均年龄(2.5±0.6)岁;病程2~4 d,平均病程(3.1±0.5)d;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及病程等资料无明显差异,可参与对比(P>0.05)。

1.2 纳入标准:

患儿均符合病毒性肠炎诊断标准;无药物过敏史情况;大便次数增多,呈水样或蛋花样;身体状况良好,未合并严重脏器疾病障碍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水平,给予必要营养支持。对照组以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取0.8~1.0 mL/(kg·d)热毒宁注射液(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50217)添加100~250 mL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5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蒙脱石散灌肠治疗。根据患儿年龄,<1岁患儿每次取1/2包蒙脱石散[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90]添加10 mL生理盐水,超过1岁患儿取1包蒙脱石散添加20 mL生理盐水,保留灌肠,药液保留时间超过30 min,每天1~2次,疗程3 d。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不良反应及住院时间。

1.5 疗效判定标准[3]。

显效:患儿治疗3 d内发热呕吐等症状消失,大便次数恢复正常,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有效:患儿治疗3 d内发热呕吐等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次数减少,性状明显改善;无效:患儿治疗3内发热呕吐等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未改善或加重,大便次数及性状未改善。

1.6 统计学处理:

在处理分析本次研究中所得出来的数据时可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表示时使用(±s),用t检验,计数资料在检验时使用χ2,当P<0.05时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分析: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5%、85%,两组治疗效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止泻时间对比:

治疗组止泻时间(3.0±1.0)d,对照组止泻时间(6.2±1.6)d,两组间数据对比(t=3.3256,P<0.05)。

2.3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分析:

治疗组住院时间(4.2±1.0)d,对照组住院时间(7.8±1.5)d,数据差异明显(t=4.1368,P<0.05)。

2.4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小儿病毒性肠炎是小儿常见疾病,主要是轮状病毒侵入人体,进入小肠绒毛,侵袭柱状上皮细胞并不断繁殖,致细胞正常结构破坏,使细胞坏死脱落,绒毛长度改变,绒毛功能无法吸收水电解质,以此诱发小儿腹泻。临床无特效治疗措施,多采取对症治疗,给予必要营养支持,稳定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调节菌群等[4],对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具有显著效果。但常规治疗无法清除致病因子,无法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在中医学方面,病毒性肠炎属“泄泻”范畴,临床多以健脾益气、温中运脾、化湿止泻。热毒宁注射液由中药组成,包括:金银花、青蒿及栀子。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宣散风热的功效;栀子起到泻火降燥、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作用。在现代医学研究中,金银花和栀子合用,具有抗感染及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青蒿芳香化湿、解表清热,可抑制内毒素,解毒抗病毒,促进细胞免疫功能。通过热毒宁注射液的静脉滴注,能够直接杀死轮状病毒,退热,增强机体免疫。同时可修复受损的小肠上皮细胞,促进黏膜修复,松弛平滑肌,减少肠蠕动,以此更好吸收水电解质,效果显著。蒙脱石散是天然的铝及镁硅盐酸,起到收敛止泻作用,可抑制致病菌,促进双歧杆菌生长,提高黏膜防御功能。通过蒙脱石散灌肠治疗,能够加强消化道黏膜屏障作用,通过紧密结合黏液,提高黏液凝胶的内聚力,同时也增强了黏液的黏附性,保护肠黏膜,以此提高黏液功能,促进消化道上皮细胞的再生和修复[5]。而且通过蒙脱石散灌肠,能够对肠道内正常菌群进行有效调节,促进肠道内IgA的分泌,使患者的免疫能力能够得到明显增强。另外,蒙脱石散灌肠治疗,能够减慢肠道上皮细胞转变速度,使肠细胞能够具有较高的吸收功能,降低分泌,以免水电解质大部分丢失,以此改善患儿腹泻。同时在灌肠时,主要是利用生理盐水作为渗液,促进肠黏膜能够有效吸收药物,从而更好的补充电解质。通过灌肠治疗,婴幼儿有良好的肠黏膜发育,富有血管及淋巴液,促进肠绒毛发育,使药物能够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和淋巴液,以此促进肠黏膜的吸收,充分发挥药物作用。而热毒宁注射液联合蒙脱石散灌肠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通过本次研究,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5%、85%,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止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由此可见,热毒宁注射液联合蒙脱石散灌肠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安全有效,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分析热毒宁注射液联合蒙脱石散灌肠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小儿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以热毒宁注射液联合蒙脱石散灌肠治疗,对照组以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5%、85.0%,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止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联合蒙脱石散灌肠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安全有效,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热毒宁注射液,蒙脱石散,小儿病毒性肠炎

参考文献

[1]秦欣,覃军,胡荆江.热毒宁注射液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疗效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l3,10(36):31-32.

[2]程霞.热毒宁注射液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57-58.

[3]龚海蓉.热毒宁注射液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中的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0):1429-1430.

[4]薛松,皇甫占.热毒宁联合蒙脱石散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328例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25):141.

上一篇:法律调整下一篇:曲面零件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