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探测仪(共7篇)
超声探测仪 篇1
动脉硬化闭塞症 (Arteriosclerosis obliteans, A-SO) 是外周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 它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断扩大并继发血栓形成, 可引起动脉管腔狭窄、闭塞, 使机体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1]。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 下肢ASO的发病也逐年增多。踝肱指数的测定作为无创检查中的常用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初筛、病变严重程度的判断、病变进展的监测、预后的判断等[2]。现将我科采用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测量踝肱指数的方法与护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科自2015 年1-3 月共收治150例下肢AS0 患者, 其中男性93 例, 女性57 例, 年龄45~85 岁, 合并高血脂51 例, 合并糖尿病74 例, 临床表现均有下肢发凉、麻木、间歇性跛行症状, 其中静息痛42 例, 肢体远端缺血或坏疽24 例, 均已完善下肢CT血管造影或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诊断。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测量踝肱指数 (ankle brachial index, ABI) , ABI是通过测量踝部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以及肱动脉的收缩压, 得到踝部动脉压与肱动脉压之间的比值。测量时, 患者平静状态, 取仰卧位, 尽量同时测量同侧上下肢血压。测量上臂压力区方法:检测者将袖带缠于一侧上臂肘横纹上方2 cm处, 听诊器放于肱动脉中点听诊到动脉搏动后, 充气加压测得上肢收缩压, 另一侧用同样的方法测得收缩压, 取两者最高值作为最终的肱动脉收缩压。测量踝部压力区方法:先将袖带缠在踝关节上方2~3 cm处, 然后在第一、二足趾间区域涂抹耦合剂, 用多普勒血流仪探头沿血管走向寻找足背动脉最强血流信号点即动脉搏动声最明显处, 此时为袖带充气加压直到听不到动脉搏动声后再加压充气20 mm Hg, 然后以2 mm Hg/s速度缓慢放气, 到又能听到动脉搏动声, 记录足背动脉压, 此数值与肱动脉收缩压数值之比算出足背动脉ABI, 同法将探头固定于踝部跟腱区域测得胫后动脉的ABI。
2 结果
通过测量, ABI值0.83 ~0.75 ±0.12 有10 例, 0.54±0.22 有40 例, 0.35±0.20 有25 例, 0.22±0.18 有75 例。医师根据ABI测量结果结合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和CTA结果以及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的心理预期进行分析, 制订治疗方案。55 例采取非手术治疗, 其余采取腔内成型术及人工血管搭桥术手术治疗, 都达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多数患者在治疗前有紧张恐惧的心理, 在治疗前为其讲解多普勒血流听诊的目的和方法, 取得配合。告知患者坚持治疗, 可以延缓病情发展速度, 减轻患肢疼痛。
3.2 注意事项测量踝肱指数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血压计:检测水银柱是否有泄露。 (2) 袖带:袖带的长度与宽度对测量结果有影响, 应选择12 cm×40cm长的袖带。缠绕位置在肘窝上方2~3 横指处, 要松紧适宜, 以容纳一指为宜。 (3) 体位:要选仰卧位, 测量前应先休息30 min。 (4) 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要确保电量充足, 探头连接口紧密, 探头无破损。 (5) 耦合剂:在听诊部位涂抹均匀足量的耦合剂, 防止空气阻断超声。 (6) 检测者:有较好的手眼耳协调能力, 测量时注意力集中。 (7) 听诊时:探头轻放在动脉走形区域, 确定血管方位后探头与血流方向45°角相向, 像手握钢笔一样手持探头, 平稳匀速的在皮肤上滑动, 勿用力按压血管, 否则会影响听诊效果。
3.3 健康教育禁食牛羊肉、无鳞鱼、海鲜、生姜、葱、蒜、辛辣刺激性食物, 宜高营养、高蛋白质、低脂肪饮食,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戒烟酒, 减轻尼古丁及酒精对血管内皮的刺激, 注意患肢的保暖, 避免冷热刺激, 可以穿棉袜套, 洗脚泡脚时用温水, 38℃为宜, 勿用热水及暖水袋烫脚。穿宽松的鞋袜, 避免对患肢足部的摩擦与挤压。在进行步行锻炼时, 不宜走的时间太长, 步行距离以不感觉到劳累为宜。日常生活中注意感觉脚的皮温, 颜色有变化要及时就医。
3.4 用药护理150 例患者入院后医师给予血管扩张剂、抗血小板聚集类、改善血管循环类、抗生素类、溶栓类、镇静止痛类药物治疗。合并高血脂的给降脂类药物, 合并糖尿病的给降糖类药物治疗。应用降糖类药物的患者, 告知其要按时按量严格遵医嘱用药, 不可随意增减药量, 以免发生血糖控制不良情况。应用抗生素的患者要严格控制滴速, 告知患者不可随意调滴速, 并对其加强巡视, 第一时间发现过敏反应即通知医师, 对症处理。应用口服止痛药的患者, 指导其应在饭后服药, 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进行扩血管、抗凝、祛聚、溶栓治疗期间, 要密切观察有无便血、鼻衄、牙龈出血情况, 指导其用软毛牙刷刷牙, 液体输注完毕, 适当延长按压时间。150 例患者有1 例发生伤口出血, 观察到出血时, 通知医师, 遵医嘱停止抗凝、祛聚、溶栓类药物, 抽取血常规、血小板聚集ADP诱导、血凝四项, 伤口加压包扎, 护士1 次/30min巡视病房, 观察出血停止72 h后, 根据复查血结果, 继续给予相应治疗。
3.5 术后护理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不仅适用于早期疾病的诊断, 而且对于术后的患者也至关重要。术后应用多普勒听诊足背、胫后动脉搏动简单方便, 结合患者下肢皮肤颜色及温度的改变, 可以评价手术的治疗效果。听诊时闻及均匀有力的动脉搏动声, 说明闭塞血管已有血流通过;若未闻及动脉搏动声, 且肢体发凉, 皮肤颜色苍白, 可能是下肢动脉已被血栓堵塞, 应立即通知医师, 结合血凝APTT及PT值给予加大肝素剂量, 并给予尿激酶经超微导管间断冲洗。在此期间Q6H多普勒血流听诊足背胫后动脉搏动, 若有改善继续观察治疗, 仍未闻及动脉搏动, 应再次手术行动脉探查取栓术, 以免耽误病情。
3.6 患肢护理及时观察患肢皮肤的温度、颜色, 足趾有无破溃, 破溃者每日用Ⅲ型无醇安尔碘消毒, 足趾间填塞棉球防止粘连。患肢锻炼:取平卧位, 患肢抬高45°, 保持2~3 min, 后将患肢沿床边下垂3~5min, 再平放患肢2~3 min, 每日数次, 每次5~6 回, 促进患肢机能恢复[3]。合并糖尿病卧床患者, 因远端末梢感觉较差, 为防止压疮, 踝部足跟部贴水胶体敷料, 小腿下垫软枕, 抬高足跟部, 减少与床的摩擦力, 74 例合并者均未发生压疮。
4 小结
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 是检测患肢缺血程度和动脉闭塞部位以及随诊血管重建术中、术后疗效的一种无损伤、简单可靠的方法。我科护士熟练掌握听诊方法, 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 配合ASO患者各个阶段的治疗。150例患者经过我们的细致治疗和护理, 满意出院。
参考文献
[1]王爱玲, 牛萍, 王晓燕, 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23) :753.
[2]王明海, 李琳琳, 张曙光, 等.踝肱指数测定在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及周围动脉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3, 28 (6) :437.
[3]孙彤.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59例治疗和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6 (9) :114.
超声波接近探测器的设计 篇2
这种超声波接近探测器, 可以应用在多种场合, 例如应用在产品的展台上, 当有参展者对产品感兴趣而接近展台时, 可自动播放相关产品的音频或视频介绍, 以助于参展者更详细的了解产品信息。此探测器也可以用在防止闲人接近的安防或安全场所。另外, 此探测器还可以安装在各种宠物的身上, 当宠物冲撞陌生人时, 接近探测器能够发出声光报警, 以提醒宠物主人做出快速反应。
探测器硬件电路总体设计
探测器电路总体设计
本设计的探测器硬件电路框图如图1所示。
本设计采用了STC12C5A系列单片机的STC12C5A80S2, 该单片机具有高速、低功耗、超强抗干扰的特点, 指令代码与8051完全兼容, 但速度要快8~12倍。
探测器硬件电路包括晶振电路、复位电路、状态指示电路。电路板采用单+5V供电。报警电路包括声报警电路和光报警电路。声报警电路由单片机IO口经三极管驱动一个直流蜂鸣器组成, 光报警电路由单片机IO口经三极管驱动一个直径为φ10的红色发光二极管构成。采用四位一体数码管显示距离值。采用P0口作为数码管的段驱动, 并使用74HC245增强驱动能力;使用P2口的4个引脚作为每个数码管的COM, 并使用三极管增强驱动能力。在显示时, 四个数码管轮流显示, 只要帧刷新频率不低于50Hz, 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 看起来就好像是显示了一帧完整的数据。RS232串口电路采用MAX232芯片把单片机的UART口转换为RS232串口电路。超声波传感器的回波信号接到单片机的P13管脚, 该管脚具有捕获功能, 在软件设计中采用捕获的方式得到回波信号的宽度, 并计算出距离。
超声波采集模块
超声波传感器是利用超声波的特性研制而成的传感器。超声波是一种振动频率高于声波的机械波, 它具有碰到杂质或分界面会产生反射回波的特点。
本设计采用的超声波传感器是HC-SR04超声波测距模块, 该模块能够测量非接触式的距离, 测量的距离范围为2cm~400cm, 测量精度为3mm。该模块包括超声波发射器、接收器与控制电路, 模块供电电压为+5V, 采用4针引脚的接口端子。该模块引脚VCC引脚、GND引脚、触发信号输入引脚和回响信号输出引脚。
HC-SR04超声波测距模块的工作时序如图2所示。
根据工作时序图, 通过在触发信号输入引脚接入超过10µs的高电平信号, 从而引起模块内部CPU循环发出8个40KHz的脉冲信号, 该脉冲信号驱动超声波发射传感器发出超声波信号;发出的超声波信号被反射物体反射回来, 超声波接收传感器接收反射回来的回波信号, 但是该回波信号非常微弱, 因此要通过放大、滤波;模块在发出超声波信号和检测到回波信号的这段时间内, 回响信号输出引脚输出高电平, 高电平持续的时间与检测距离成正比, 因此可以根据高电平持续的时间长度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计算出与被测物体到模块之间的距离。
探测器的使用
超声探测仪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资料保存完整的43例畸胎瘤患者的CT及超声影像图片, 均为我院2003年3月-2008年3月门诊及住院患者, 其中男10例, 女33例, 本组病例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年龄3岁~52岁, 平均年龄23.5岁, 3岁~25岁占71.8%。CT检查22例, 超声检查16例, 5例同时行CT及超声检查。CT误诊1例, 超声漏诊1例, 全部病例均在我院或上级医院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
1.2 使用仪器
PHILIPS MX荣耀4000型螺旋CT扫描仪。NEUSOFT CT-C2000型全身CT扫描仪。PHILIPS飞凡彩色超声诊断仪。Voluson730型超声诊断仪。MINDRAY DP-1100Plus型超声诊断仪。
1.3 方法
CT扫描, 检查前空腹, 扫描前30 min口服浓度约1.5%的泛影葡胺400~500 ml左右, 30 min后追服同浓度的泛影葡胺约350 ml (儿童酌减) 让胃及部分肠道充盈, 盆腔检查需适度充盈膀胱, 必要时灌肠, 其他部位检查无需做任何准备。仰卧位, 必要时采用俯卧位, 选择层厚10 mm, 层距10 mm, 以及层厚5 mm, 层距5 mm, 常规轴位平扫或重叠扫描, 必要时增强扫描。螺旋扫描时, 螺距 (Pitch值) 选择≤1.0, 一般选择等于1.0时图像质量最好。超声探测, 检查前亦空腹, 平卧位并随时变换体位。盆腔检查需适度充盈膀胱, 在检查部位体表连续移动探头, 切忌跳跃式检查, 当发现病变后, 对病变进行纵切、横切和斜切, 且随时侧动探头, 对病变进行多切面、多角度、多方位扫查, 观察了解病变内部特征。肠气较多时可适当加压探头, 或取半侧卧位, 让气体移开而获得清晰图像, 从而尽量降低或避免漏诊和误诊。当获得满意图像后冻结图像并打印图片, 存盘记录存档。
2 结果
2.1 肿瘤形态、大小
21例 (48.8%) 轮廓规则, 8例 (18.6%) 为分叶状, 14例 (32.6%) 表现为不规则形。肿瘤最大直径140 mm, 最小直径20 mm。
2.2 脂肪与钙化成分
单独行CT检查的22例, 12例可检测到脂肪密度, 出现典型脂液分层征5例 (见图1) 。15例可检测到高密度, 为钙化、牙齿及骨骼等 (见图2) , 呈斑点状、结节状及马鞍状。单独行超声检查的16例, 12例可探测到脂肪, 9例可探测到强回声光团、光斑并带后方声影。同时行CT及超声检查的5例, 3例可见脂肪及钙化成分, 1例可见脂肪成分, 但未见钙化, 1例可见钙化而未见到脂肪成分。
2.3 肿瘤来源及手术前判断
来源于卵巢29例 (67.4%) , 睾丸6例 (14.0%) , 腹膜后3例 (7.0%) , 纵隔3例 (7.0%) , 2例发生于婴幼儿骶尾部, 占4.7%。术前判断与术后对照相一致的, CT检查20例, 占74.1 (20/27) , 超声检查16例, 占76.2 (16/21) 。
2.4 肿瘤良恶性判断
本组病例中, 良性41例, 恶性2例, 占4.7%, CT及超声各检出1例, 均与手术后病理结果相一致。畸胎瘤良恶性鉴别见表1。
3 讨论
3.1 畸胎瘤的流行病学及病理学基础
畸胎瘤属于发育障碍性肿瘤, 具有真性肿瘤的一般特点, 来源于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生殖细胞, 由来自3个胚层的多种组织成分混杂构成。发生于人体中线各个部位, 以性腺为最多, 常见于卵巢、睾丸, 其次为骶尾部、纵隔和腹膜后, 也可发生于颅内及咽部。原发颅内畸胎瘤较少见, 仅占颅内肿瘤的0.6%[2], 且常误诊为颅咽管瘤、生殖细胞瘤等。而发生于其他部位的CT及超声确诊率较高。本病好发于小儿及青年人, 约占70%[3]。本组病例小儿及青年人占71.8%, 略高于国内文献报道。畸胎瘤分为良性及恶性两类, 良性以卵巢发病率最高, 少数可发生恶性变, 主要原因是病程较长, 肿瘤中部分组织分化差或未分化所致, 故该肿瘤应早期诊断, 早期手术切除, 预防发生恶性变。原发恶性畸胎瘤为未成熟型, 多为实性, 以睾丸发病率最高, 主要由分化不成熟的胚胎样组织构成, 超微病理常发现大量不成熟的神经组织, 特别是神经母细胞和原始神经管的出现, 往往提示肿瘤恶性程度较高[4], 值得临床上注意, 易远处转移, 预后较差。
3.2 临床表现
其临床症状取决于所发生的部位及肿瘤的大小, 主要表现为挤压相邻器官及组织所发生的一系列压迫症状, 但一般不具特征性。按其所发生部位而言, 当肿瘤发生于颅内时其临床症状常较重, 表现为颅内压增高, 内分泌紊乱[5], 松果体区畸胎瘤突出的临床症状是性早熟, 位于鞍上累及下视丘者可出现烦渴、贪食、嗜睡及尿崩, 位于基底节区时常出现三偏症状[6]。发生于纵隔者若肿瘤较小, 一般无明显症状, 当肿瘤长大后压迫周围器官可出现胸痛、咳嗽、气短, 当肿瘤破入肺或继发感染时可伴有发热。肾前间隙及腹主动脉前方是腹膜后畸胎瘤的好发部位, 若肿瘤较大时, 常压迫肾脏及腹主动脉。发生于盆腔内的畸胎瘤, 若肿瘤较小, 一般亦无明显症状, 若较大, 可压迫膀胱致憋尿困难, 甚至体外可触及。畸胎瘤由于其组织成分较多, 实质内密度分布差异较大, 盆腔内肿瘤较大时在重力作用下容易扭转而出现急腹症的症状及体征, 继发感染时出现发热、腹痛等一系列感染症状, 甚至休克。
3.3 畸胎瘤的CT表现及声像图特征
张武等[7]将囊性畸胎瘤声像图表现分为特征性征象与非特征性征象。笔者认为根据畸胎瘤的组织病理特点, 将畸胎瘤的CT与声像图表现均分为特征性与非特征性, 对诊断与鉴别诊断比较适用, 也由此将畸胎瘤分为典型性与非典型性。
从CT表现, 典型性畸胎瘤由于含有各种胚层组织, CT平扫可见到其内的脂肪、软组织、牙齿以及钙化成分, 此种多样性表现为畸胎瘤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特有价值的依据, 表现为混杂密度, 最具特征性的表现是以脂肪密度为主的肿块内含有钙化的实体结节以及牙齿 (见图2) , 或肿块内的脂肪与液体形成的脂-液分层征象, 脂肪密度位于液体密度的上方, 两者之间形成明显的分界 (见图1) , CT扫描对该型的确诊率较高。非特征性表现为单纯囊性而无脂肪或钙化组织 (见图3) , 有的表现为单纯软组织肿块, 或软组织肿块内仅嵌有少量脂肪密度而形成地图样改变 (见图4) 。恶性畸胎瘤侵及周围邻近组织, CT表现为肿块密度不均匀, 轮廓不规则, 与周围组织器官分界消失, 可在其他部位发现转移病灶。
从声像图表现, 囊性成熟性畸胎瘤大多数为混合回声, 而且最能反映其组织病理学特点, 比较有代表性地反映该肿瘤的内在结构为典型性, 超声确诊率亦较高。类囊肿型的壁立结节征 (见图5) 、囊内面团征 (见图6) 及囊内脂液分层征最具特异性, 可作为定性诊断畸胎瘤的特征性声像图表现。除上述以外, 为非典型性, 不具特征性表现, 一般表现为单纯囊性或全为实质性不均质回声。恶性者表现为肿块轮廓大多不规则, 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楚, 内部回声粗且分布不均匀 (见图7) 。
3.4 漏诊与误诊原因分析
对CT扫描而言, 当肿瘤较小或扫描层间距过大, 容易造成漏诊。发生于颅内的畸胎瘤, 如其CT表现不具特征性 (比如无脂质等) , 与颅咽管瘤、神经鞘瘤相似, 容易误诊。纵隔内的畸胎瘤, 当仅表现为软组织密度时, 易误诊为胸腺瘤。对于超声检查而言, 当腹腔内肠气较多, 膀胱充盈不良时, 或由钙化组织占绝对优势构成的畸胎瘤或腹膜后畸胎瘤, 表现为边界模糊的强回声团, 易与肠气混淆, 超声探测容易漏诊, 本组病例超声探测漏诊1例, 检出率为95.2%, 其漏诊原因为肿瘤较小, 仅20 mm, 发生于左侧卵巢, 当时患者无明显不适, 检查时膀胱充盈较差, 双侧附件区探查不清, 当时患者正逢月经期, 未做阴道超声检查, 后行输尿管结扎术时发现并手术切除。由较稀薄的脂质和黏液构成的畸胎瘤, 若脂液分层不明显或无脂液分层而混合时, 与巧克力囊肿或液化的脓肿容易混淆, 声像图上表现为肿瘤内呈密集的点状回声, 容易误诊。对于骶尾部及腹膜后畸胎瘤, 与骶椎及上段腰椎结核形成的椎旁脓肿相似, 因为脓肿内的死骨或钙化组织、纤维素等形成了条状、斑点状强回声。
通过综合分析总结, 笔者认为在检查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胃肠道准备要充分; (2) 膀胱要充盈良好或必要时经阴道检查; (3) CT扫描或超声检查时要仔细, 必要时薄层扫描和加压探查, 以及扩宽检查范围、改变体位等; (4) 密切结合临床表现, 从而尽量减少以至避免漏诊和误诊的发生, 为临床制订手术方案提供重要而合理的依据。
摘要:目的探讨CT扫描及超声探测对畸胎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3例畸胎瘤患者的CT表现及声像图特征。结果43例畸胎瘤患者, CT检查22例, 超声检查16例, 5例同时行CT及超声检查。CT误诊1例, 确诊率为96.3% (26/27) , 超声漏诊1例, 检出率为95.2% (20/21) 。41例为良性, 2例为恶性, 恶性率占本组病例的4.7%。结论畸胎瘤的CT及声像图表现均具有特征性, 且CT及超声检查具有无创伤、无痛苦、检查方便、快捷以及检出率及定性诊断率高等优点, 目前均可作为影像学首选检查方法。
关键词:畸胎瘤,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超声显像
参考文献
[1]朱明旺, 戴建平, 尚京, 等.颅内恶性畸胎瘤的影像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1, 35 (8) :592~594
[2]黄文青.神经肿瘤病理学[M].第2版.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 641~646
[3]刑海芳, 戴建平.原发颅内畸胎瘤的CT、MRI影像诊断[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3, 7 (14) :2
[4]武忠弼.超微病理诊断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47~348
[5]张玉林.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病理[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2, 10 (2) :212
[6]曹丹庆, 蔡祖龙.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 79
一种超声波无损活塞镶圈检测仪 篇4
关键词:镶圈活塞,超声波,无损检测
0 引言
随着发动机技术、特别是增压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和提高, 对发动机中活塞的耐磨性、寿命、密闭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活塞基体通常使用铝合金材料, 而镶圈则是采用特种铸铁, 在铸造过程中, 如果粘合不良出现气泡, 将大大降低活塞整体强度和导热性, 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导致铸铁镶圈从活塞基体上脱落, 无法正常使用, 严重时可能会损坏发动机[1]。因此, 为了保证成品活塞的质量, 除了在铸造加工工艺上有较高要求外, 还需要对活塞镶圈的内部缺陷进行无损检测[2]。本文介绍的超声波无损检测仪由工控机自动对活塞镶圈进行批量无损检测和粘结质量判断, 并打印出检测结果, 具有重复精度高、操作方便等优点。
1 镶圈活塞无损检测原理及结构设计
1.1 镶圈活塞结构及缺陷情况
在活塞制造过程中, 将特种铸铁圈熔合在铝合金材质的活塞基体上, 但是在铸造粘合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气泡、裂纹等缺陷, 严重时难以达到使用时所需的耐磨性、密封性和强度要求。一般而言, 活塞镶圈粘合质量标准包括单侧面总缺陷率、单侧面最大缺陷率, 双侧面重合最大缺陷率等相关指标。由于镶圈活塞缺陷较小, 且常常在活塞内部, 无法直接观察和检测, 需要一种合适的无损检测仪对铸铁镶圈粘结面进行检测。
1.2 无损检测原理
国内活塞无损检测主要采用两种方法, 一种是X射线检测法, 通过X射线透视发现粘结面的缺陷位置和大小, 其特点是准确便捷, 缺点也很明显, 因为X射线的强辐射性, 对环境防护的要求很高, 不宜普及。另一种就是超声波无损检测。此种方法是通过超声波与被测器件的相互作用, 产生的反射、透射和散射波进行研究, 对被测器件进行宏观缺陷检测。
1.3 镶圈活塞无损检测结构设计
目前市面的超声波探伤仪是通用产品, 没有针对活塞镶圈检测进行定制, 检测不便, 也较为容易代入操作员主管因素。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 针对活塞镶圈检测项目特点和需求, 研制出本文所介绍的检测仪器, 可实现对活塞镶圈的粘合情况自动检测、分析并计算出缺陷状况, 项目设计的镶圈活塞无损检测结构如图1所示。
将待检测活塞放入耦合剂之中, 超声波发射探头位于镶圈凹槽中, 两个侧面的接收探头分别位于第二凹槽中和活塞下部。将活塞固定在基台上后, 工控机控制电机匀速转动, 超声波发射探头发出超声波脉冲, 两侧接收探头接收通过镶圈粘合面的透射波并将数据储存, 活塞转动一周后, 基台停止转动, 工控机处理接收到的透射波信号信息, 计算两侧面的缺陷大小并依据相关标准判断活塞镶圈粘合是否达到标准。
2 控制系统设计及实现
项目控制系统整体设计如图2所示, 工控机及采集装置采集穿过被测镶圈活塞的透射信号, 同时采集直接来自超声波震源的对比信号;工控机通过运动控制器控制运动部件, 使被测镶圈活塞转动;同时运动控制器将运动部件的运动状态实时反馈给工控机, 用以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判断和筛选。
3 结束语
项目采用超声波无损检测方法、由工控机整体控制采集装置、PLC、运动部件联合工作而研制的无损活塞镶圈质量检测仪能够智能高效地完成镶圈活塞粘结面缺陷自动检测, 具有准确度高、对操作员要求低、能进行流水线检测等优点, 目前已完成样机试制并投入使用, 效果良好, 样机如图3所示。
参考文献
[1]雷毅, 于京阁.新型镶圈活塞超声波自动检测系统[J].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8, 22 (05) :73-75.
超声探测仪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1997年1月—2014年1月这7年间, 以该医院收治的1209例术前超声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伴钙化以及术后病理确诊为甲状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甲状腺癌患者745例, 结节性甲状腺肿伴钙化患者464例, 年龄15~77岁 (平均46岁) ;其中女性845例, 男性364例, 男女比例1.00:2.32。
1.2 使用方法
手术前, 使用探头频率15MHz的GE Vivid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常规超声检查, 包括病人病灶部位、形态、大小、包膜、内部回声、边界以及肿瘤内部和周边血液循环情况, 而重点观察的是患者钙化病灶的形态以及分布情况。钙化可分为微小钙化和非微小钙化, 直径≤2 mm的呈点状、沙砾样的钙化回声点, 后方是否伴有声影属于微小钙化;直径>2mm的轮状、块状以及不规则状的钙化回声点, 伴有声影的属于非微小钙化。在术中对患者实施冰冻切片, 在术后进行病理诊断。
1.3 统计方法
数据统计分析使用SPSS 16.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讨论
2.1 恶性病变占比例及相关因素分析
1 209例中甲状腺癌的患者共745例, 恶性伴钙化者共659例, 占所有恶性结节的88.5% (659/745) 。与恶性相关因素包括:年龄、钙化种类 (微小钙化与非微小钙化) 以及结节数量 (单发与多发) , 与性别无关, 见表1。男女患者的恶性钙化结节比例为59.5% (198/333) 和58.4% (461/790)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值=0.118, P=0.731>0.05) ;不同年龄组 (≥45岁和<45岁) 的恶性钙化结节比例为38.7% (235/607) 和72.5% (374/516)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1.281, P=0.021<0.05) ;单发结节与多发结节的恶性钙化结节比例为61.2% (403/658) 和42.4% (197/46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46.763, P=0.029<0.05) , 微小钙化和非微小钙化的恶性钙化结节比例为81.7% (374/458) 和42.9% (285/66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1.684, P=0.001<0.01) 。
2.2 甲状腺癌的病理及超声检查结果
745例甲状腺癌中伴钙化的有659例 (88.5%) , 乳头状癌742例, 其中53例为微小乳头状癌, 其中39例 (78%) 为微小钙化;另发现滤泡状癌1例, 髓样癌2例, 均为微小钙化, 见表2。
3 讨论
目前因为价格便宜、快捷以及准确度高的特点, 针吸细胞学 (Fine Needle Aspiration) 被广泛地运用在临床上。有报道显示, 被认为诊断甲状腺疾病的金标准[3]包括有充足的可以抽吸的组织 (含重复细针抽吸法) 、有96%的特异性、有71%~93%对恶性疾病的敏感度等方面。但是, 甲状腺癌有85%以上属于分化型, 用来抽吸的组织不充足的情况下, 要得到血管侵袭以及囊状的信息是很难的。有关文献资料表示[4], 细针抽吸法的假阴性率在11%~25%之内, 还有5%~30%的误诊或者不确定性。此外, 滤泡组织的良恶性还不能通过细针抽吸加以区分。高分辨超声可在早期发现甲状腺结节, 因此, 很多医院仍将超声作为研究甲状腺疾病的首选检查。将其他诊断方法与超声检查相结合, 能够使甲状腺癌诊断更为准确, 诸如其他灵敏度感的措施或者针吸细胞学检查等。如果结节是实质性的, 月晕症缺乏, 内部没有强的回声或者是不均匀的回声结构, 边缘模糊且没有微小钙化, 那么检查时可使用针吸细胞学, 这样能使甲状腺癌的术前诊断率得到提高[5];若发现有淋巴结肿大或钙化的情况, 建议行CT检查, 对甲状腺癌是否转移及手术方式有一定指导作用。
钙化与甲状腺癌具有密切的关联性, 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荀小青[6]等研究发现54%的甲状腺结节的钙化为恶性病变, 与师明莉[7]等的观点一致。该组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患者的检查结果中均存在钙化, 但甲状腺癌钙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中微小钙化的阳性率为50.2%, 特异性为81.7%, 而结节性甲状腺肿中微小钙化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仅为18.3%。因此, 对甲状腺结节内出现微小钙化的患者, 应进行进一步检查, 诊断其是否为恶性病变。年龄是与恶性相关的因素, 该组患者依据甲状腺癌的分歧标准, 将其分为两组 (≥45岁和<45岁) , 对两组间钙化结节的良恶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 钙化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8.7%和72.5%, P<0.05) , 钙化在年轻组患者中诊断甲状腺癌的可靠性高于老年组。与恶性相关的因素还包括结节数量, 该组研究患者中, 恶性发生率以单发结节钙化的偏高, 分别有38.8%和61.2%良恶性疾病的患病率;而多发结节中分别有57.6%和42.4%的良恶性疾病的患病率, 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该研究数据中, 微小钙化和非微小钙化在微小乳头状甲状腺癌中发生率分别为71.4%和28.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因此, 可将微小钙化作为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特异性指标[8]。此外, 虽然该组患者大多数是乳头状癌 (99.6%) , 其他类型的甲状腺癌很少, 但超声探查钙化仍然被认为是预示滤泡状癌的诊断标准之一。
综上所述, 微小钙化对诊断甲状腺癌具有重要价值, 超声探测可作为甲状腺疾病的首要选择, 必要时, 超声检查应和其他诊断措施联合, 以便术前准确诊断。
参考文献
[1]刘统成, 朱国献.结节性甲状腺肿并存甲状腺癌的诊断与治疗 (附236例临床报告) [J].医药前沿, 2014, 4 (15) :13-14.
[2]郭世伟, 王伟军, 蒋小琴, 等.超声探测甲状腺结节内钙化与甲状腺癌的相关性[J].肿瘤学杂志, 2012, 17 (8) :592-594.
[3]胡杨志, 潘运龙, 赵晓旭,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2, 28 (8) :1493-1495.
[4]石臣磊, 秦华东, 石铁锋, 等.乳腺癌并发甲状腺癌的超生诊断价值[J].医学临床研究, 2010, 27 (7) :1216-1218.
[5]Wang N, Xu Y, Ge C, et al.Association of sonngraphicaiiy deteeted calcification with thyroid carcinoma[J].Head Neck, 2006, 28 (12) :1077-1083.
[6]荀小青, 赵鑫, 张红, 等.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2, 21 (8) :628-629.
[7]师明莉, 程澍洁.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微小癌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3, 15 (6) :432-433.
超声探测仪 篇6
1 混凝土超声波检测仪主机
1.1 主机工作原理
超声波混凝土检测仪的电路是由:主控信号发生器、置零电路、发射延时电路及开门延时电路、时钟信号发生器、发射电路、放大及整形电路、选通电路、门控电路这八各部分构建的。
(1) 方波震荡器与分频器构成主控信号发生器。当方波信号分频以后, 能有可供一个周期使用的信号。这个信号起着对整机电路进行控制的作用。
(2) 置零电路
置零电路是微分电路组成。置零电路可以让主控方波改变为尖脉冲。这样就可以使得计数器的内部直接归零。
(3) 发射延时电路及开门延时电路
发射延时电路及开门延时电路通常是由单稳态的电路所构成的。主控信号下降并延时后可以分别发射电路, 这样就可以使得超声波能够发射并且计时器开始工作。我们延时是出于让计时器可以归零的考量, 这样操作可以达成电路工作稳定且准确。
(4) 时钟信号发生器
多采用石英晶体构成的振荡器。这种振荡器能较好地保证时钟周期的准确与稳定。一一般采用石英晶体的频率多为10m Hz和1m Hz, 其周期正好为0.1μs和1μs, 这样时钟的令数正好能转化成整数时间单位。
(5) 发射电路
主要由一个简单的DC~DC转换电路构成。
(6) 放大及整形电路
其功能是将换能器接收到的微弱声波信号放大, 最后整形成方波信号, 送往门控电路, 完成门控电路对计数器的“关门”控制, 使计数器停止计数。
(7) 选通电路
选通电路的功能主要在于换能器即将开展工作却不能接收到声波信号的空挡的时间把门控电路关闭。这样就可以防止发射换能器被激发的时候信号错误的进入放大器导致电路产生错误。
(8) 门控电路
门控电路是由触发器和其他电路组成, 在接收到开门信号的同时转出高电平这样就可以让计数器开始顺畅的工作。在接受到关门信号的时候转出低电平, 这样也就可以使得计数器停止。
总之, 这些电路中最为关键的是门控电路。因为信号都是门控电路来完成最终的控制的。像计数器以及译码器都是由门控电路所控制的。
1.2 工作过程
主控振荡器发出周期71的主控方波信号, 方波的下降沿直接触发由单稳电路组成的扫描延时电路, 该信号一方面作为外触发信号, 完成外接示波器的同步扫描;一方面又经游标延时电路延时后送到示波器y轴作为游标指示, 该信号同时又送往门控电路作为计数器关门信号, 使计数器停止计数。主控方波的下降沿同时还触发发射延时电路, 这个信号被延时后直接触发发射电路产生高压脉冲, 此时, 发射换能器便发出一组超声波这组声波经介质被接收换能器接收, 通过衰减器被放大器放大后送到示波器y轴与游标信号一起显示在荧光屏上。
另外, 主控信号经分频器分频后 (方波周期大约ls) 输出一个下沿, 这个下沿通过置零电路使计数器置零。同时又触发开门延时电路, 这个信号被开门延时电路延时后触发计数器“开门”, 这时, 计数器便开始记录时钟振荡器发出的频率为10m Hz的脉冲数。当旋转扫描延迟和延迟电位光标时光标会改变示波器波形和被接受的相对位置, 这样就修正了开关门信号的间隙。假定开门的信号和发射的信号时间上是相同的。如果将脉冲换算为时间, 计数器所记录的就是时间间隙。超声波检测仪在这个时候就将时间间隙记录下来并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
2 混凝土超声波检测仪的应用实例
接下来, 我们就以裂缝灌浆的检测作为例子, 针对超声波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
2.1 工作原理
在具有相互平行的表面上使用双面斜测。体积较大的混凝土且有深缝时我们可以考虑使用钻孔对测。相较于以上者两个做法, 当被检测的混凝土能够有一个表面提供的时候就需要使用单面平测的做法。
2.2 试验试件的制备
预制混凝土试件尺寸为1000mm×500m m×250ml Tl, 采用C30素混凝土, 制作成型后采用人工方法使之产生一道裂缝。从试件侧面观察, 裂缝深度120mm左右, 试件其它部位未发现裂缝。沿裂缝走向等距离 (100mm) 做直线, 其中一条直线位于裂缝位置, 等距离 (1 00mm) 做平行于试件长度方向的直线若干条, 超声波发射及接收的换能器即放在各交叉点上。
2.3 实验结果
任意两点超声声时,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 两点间不跨裂缝超声波波形完整, 首波清楚, 声时与测距线性关系明显, 跨裂缝两点间超声波随着测距增大, 声日寸显著增大, 相同两点问跨裂缝超声波相比于化学灌浆之前, 声时有明显的减小, 与测距线性关系明显。灌浆以后的波形更为完整, 首波更易判断。从同一对测点灌浆前后超声声时的变化上看, 由于灌浆后超声波传播路线的改变, 灌浆后声时值比灌浆前有了明显的减小, 测距较近的情况尤为明显。从灌浆后裂缝两侧超声波实际传播速度与完好混凝土理论波速之间的差别大部分在5%以内。
参考文献
[1]张治泰.邱平.超声波在混凝土质量检测中的应用[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超声探测仪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10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设为观察组;另以同时期150例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为参照对象, 设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45例, 女65例, 年龄10~85岁, 平均 (50±3.4) 岁, 其中乳头状癌53例, 髓样癌30例, 滤泡癌6例, 未分化癌、低分化癌、肉瘤样癌各7例。对照组中男60例, 女90例, 年龄11~84岁, 平均 (50±2.8) 岁。两组性别比例、年龄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德国西门子ACUSON ANTARES超声诊断仪进行探测甲状腺结节钙化情况。分析两组总钙化情况、不同类型钙化的分布情况、不同年龄段患者钙化情况以及不同年龄患者簇状钙化分布情况。其中, 钙化类型分为簇状钙化、粗大钙化、边缘环状钙化三类;如果超声影像可见直径1 mm左右呈点状、颗粒样、针尖样或砂砾样的钙化点, 伴或不伴有声影的强回声, 则为簇状钙化;如果超声影像可见直径>1 mm呈弧形、斑片斑点状或形状不规则的钙化点, 并伴有声影的强回声区, 则为粗大钙化;如果超声影像可见蛋壳样钙化或外周曲线型钙化, 则为边缘环状钙化[2]。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率 (%) 表示, 行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钙化情况
据统计, 观察组110例患者中, 有95例患者甲状腺钙化, 占86.36%;对照组150例患者中, 有70例患者甲状腺钙化, 占46.67%;两组总钙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甲状腺钙化患者均以多发结节伴钙化居多, 其中观察组95例甲状腺钙化患者有60例患者为多发结节伴钙化, 其余35例为单发结节伴钙化, 多发、单发结节伴钙化的比重分别为63.16%、36.84%;对照组70例甲状腺钙化患者有59例为多发结节伴钙化, 其余11例为单发结节伴钙化, 多发、单发结节伴钙化的比重分别为84.29%、15.71%。两组多发、单发结节伴钙化所占比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不同钙化类型的分布
两组患者的甲状腺钙化类型均表现为簇状钙化、粗大钙化、边缘环状钙化, 但观察组以簇状钙化为主, 对照组以粗大钙化为主。两组不同的病理类型的钙化大小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a表示与本组簇状钙化、边缘环状钙化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表示与本组粗大钙化、边缘环状钙化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3 不同年龄段患者的钙化情况
根据年龄分布将两组患者分为20岁以下、20~45岁 (不含45岁) 、45~70岁、70岁以上4组。统计数据显示, 观察组以20~45岁年龄段的患者为主要钙化对象, 对照组以45~70岁年龄段的患者为主要钙化对象, 两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a表示与组内其他年龄段患者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4 不同年龄患者簇状钙化分布情况
根据统计数据, 观察组簇状钙化患者主要集中于20~45岁 (不含45岁) 、45~70岁两个年龄段, 且20~45岁 (不含45岁) 的患者所占比重更大;对照组主要集中于45~70岁年龄段。两组不同年龄患者簇状钙化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注:a表示与组内其他年龄段患者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甲状腺结节钙化目前尚未有明确定义, 发病原因尚未不明确。有研究指出, 甲状腺恶性结节钙化的原因可能与癌细胞生长、组织增生导致钙盐沉淀有关, 也可能与肿瘤分泌黏多糖、糖蛋白等钙化物质有关, 而甲状腺良性结节钙化则可能与甲状腺内纤维组织增生妨碍甲状腺滤泡血运从而导致结节囊性变有关。甲状腺结节钙化的诊断目前以超声检查为主, 在高志立等[3]研究中, 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钙化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3.78%、63.29%, 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1.67%、89.29%;而对甲状腺结节微钙化的检查敏感度和特异性则分别达59.5%、89.87%, 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3%、82.59%。而程素萍等[4]研究中, 超声诊断的灵敏度为83.78%, 特异度为95.39%, 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4.58%、88.32%。本研究发现, 如果采用高频探头扫查, 超声诊断的特异性可达92%~95%。由此可见超声在诊断甲状腺结节上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甲状腺结节钙化既可在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中, 也可见于甲状腺癌中[5]。姚世英等[6]在相关研究中发现甲状腺结节钙化性状与甲状腺癌具有一定相关性, 且不同病理分型的甲状腺癌疾病结节钙化程度不一, 如乳头状癌、隐灶癌以簇状钙化为主, 而滤泡状癌以非簇状钙化为主。可见, 对甲状腺疾病的结节钙化情况进行探查分析, 有助于临床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疾病。本研究比较甲状腺癌患者和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的总钙化情况、钙化大小情况、不同年龄段患者钙化情况及不同年龄患者簇状钙化的分布情况, 发现前者甲状腺结节钙化率为86.36%, 显著高于后者的46.67%, 且以簇状钙化为主, 占比54.74%, 以20~45岁年龄段的患者为主要钙化对象, 占比52.63%, 簇状钙化患者主要集中于20~45岁年龄段, 占比63.46%;而后者以粗大钙化为主, 占71.86%, 钙化对象集中于45~70岁年龄段, 占72.86%, 且该年龄段中, 簇状钙化患者占64.28%。综上所述, 甲状腺结节钙化尤其是簇状钙化是甲状腺癌的高危因素, 采用超声探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甲状腺结节钙化情况对诊断甲状腺疾病的良、恶性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陶承颜, 冉素真.超声检测甲状腺结节钙化对其良恶性的诊断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2, 14 (7) :483.
[2]黄献兰.超声检测甲状腺结节内钙化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工程, 2011, (11) :80.
[3]高志立, 郑景晨, 杜晓红.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钙化及微钙化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师杂志, 2010, 12 (8) :1111-1112.
[4]程素萍.甲状腺结节钙化模式诊断甲状腺癌的价值[J].医学综述, 2013, 19 (9) :1725.
[5]杨德荣, 吕道玲, 张定萍.超声检测甲状腺结节钙化及血流异常对其良恶性的诊断价值[J].医学信息 (下旬刊) , 2013, 26 (7)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