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人肉搜索

2024-07-10

微博人肉搜索(精选5篇)

微博人肉搜索 篇1

“人肉搜索”现在在网上很常见, “人肉搜索”很多时候能唤醒那些不道德的人的思想觉悟。作为越来越流行的热门词汇, “人肉搜索”成了很多人关注的焦点, 其实所谓“人肉搜索”就是由人工来参与解答的一种搜索方式。遇到困难的人会在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社区和论坛上提出问题, 有这方面知识或者经验的人会对其进行解答、分析。

现在, “人肉搜索”用的最广泛的、最能体现巨大威力的还当属“网侦”们对网络热门事件当事人的“扒皮”行动。对于每一次的网络热门事件, “网侦”们几乎都会兴致高昂地参与“侦破”。从网络虐猫事件到海艺学生虐师事件, 从女白领的“死亡博客”到“赤裸特工”事件, 每一次都能把当事人的真实个人资料“扒”得一览无余。

“人肉营销”, 就是帮助网店销售产品, 参与“人肉营销”的人, 通过在各大网站发帖吸引网民到网店消费, 从而从中获利。怎样参与“人肉营销”, 人肉营销进入门槛不高, 只要熟悉电脑操作即可。

雨萌在深圳大学读研, 他透露自己也是“人肉营销”一族。热衷在网上购物的他, 在去年11月看到一个帮网店店主赚钱的公告, 于是尝试着注册了账号。之后, 他按照网上攻略到各大论坛发帖子, 给店主们推广产品。令他没有想到的是, 11月份结束时, 账户里竟然有6000多元收入, 这是在扣除个人所得税900多元及平台费800多元之后的纯收入。

他介绍, “人肉营销”赚钱方式, 一般有如下两种方式:在自己网站、博客里做导购, 或者在论坛里发帖和回帖。“人肉营销”工作内容:“人肉营销”的工作就是在各处论坛、博客发帖子, 帮网店店主推广产品, 把客户带到网店里成交。只要交易成功, 他就能从成交量里提取返点。在这个过程中, 也很有技巧, 所以有营销人员月入上万, 有些只有几百。他就属于有窍门的那类。

可能很多人认为“人肉营销”就是“人肉搜索”, 其实两者意义完全不同。“人肉营销”可能真的会成为一个极其有发展潜力的新职业, 对于需要找工作的人来说, 可能, 它就是下一个值得你挖掘的“金矿”。

微博人肉搜索 篇2

针对搜索引擎的Link Farm和Spam也许永远不会停止,因为他们能够从他们的作恶中得到利益。我们知道得到利益不是作恶的唯一原因,然而大规模的工业化的作恶唯一的原因当然是那样可以得到利益。

所以,这是一场永远无法结束的战争,只要搜索引擎还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互联网应用,只要搜索引擎还是用户用户找到合适服务的最主要手段,这就是一场永远无法结束的战争。很多人把问题归结于PageRank技术,历史是何其相似啊,当年人们也是这样地抱怨META关键字和描述技术。也许Google或者其他的公司能够研究出来更加伟大的技术(注一)来取代PageRank,但是谁知道这新的技术什么时候又会变成明日黄花。

搜索引擎是利用机器自动化的收集网络信息并有序化的一种技术。搜索引擎高效快速,然而因为现在人工智能并不完善,搜索引擎还很难甄别刻意的修饰过的信息,所以SEO Spam才会那么猖獗。所以,有些人想从搜索引擎的反面来解决问题,那就是更多的利用人工把搜索引擎得到的信息进一步萃取,进一步有序化,我们称之为人肉搜索引擎。

很多人知道的中国有一个叫做猫扑的论坛,人气非常旺。Tiny在到期间是这个论坛的忠实用户。在我的印象中,人肉搜索引擎的概念应该出自于猫扑。

跟很多论坛一样,猫扑上面也经常有人问这个问题那个问题。同时猫扑有种虚拟货币叫做Mp,问问题的人往往会用Mp来奖励可以帮助他们的人。虽然Mp不能吃不能喝,但是还是很多人醉心于挣取更多的Mp(注二)。那些惯于通过回答问题挣取Mp的人在猫扑一般叫做赏金猎人。

于是很有趣味的一幕出现了,某人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就在猫扑发贴并许与一定数量的Mp作为酬谢。很快,就会有赏金猎人看到这个贴子,他们就会去用搜索引擎来寻找问题的答案,然后争先恐后地把找到的答案回在帖子里面邀功。最后,提问题的人得到了答案,赏金猎人得到了Mp,皆大欢喜。这也就形成了所谓的人肉搜索引擎的机制。有趣的是,我们可以发现人肉搜索引擎的搜索流程和搜索引擎在不同服务器之间的分布式搜索流程看起来是那么的相似,区别仅仅在于发动和执行流程的是人,还是机器。

人肉搜索引擎的质量怎样保证呢?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从刚才的流程上大家可以发现,如果有足够多的赏金猎人,他们之间就会产生竞争,寻找资料速度的竞争,资料准确性的竞争。竞争的结果是,一个速度又快资料又准确全面的赏金猎人会有越来越多的Mp,这会给他带来更多的成就感(注三),同时他也会更加的醉心于赏金猎人的工作。甚至,据我所知很多赏金猎人会形成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这样可以给他们更大的自我实现,同时提高了用户的满意程度,

这就形成可一个正反馈,一个良性循环,前提是有足够的激励(Mp)投入和足够产生竞争的参与者(赏金猎人)。

同时很多人也为自己是一个人肉搜索引擎的用户感到自豪,因为这确实太好用了,不需要担心分词不准确,不用担心电脑错误的理解了你的话,不用担心搜索引擎收录范围不同造成的风险(注四),甚至不需要学习搜索引擎怎么用(注五),而且答案也不会仅仅局限于搜索引擎能找到的信息,虽然绝大部分问题是通过搜索引擎就可以找到的。

然而,人肉搜索引擎几年来仅仅是一个概念,没有成为一种产品,在猫扑,人肉搜索引擎只能帮助猫扑提升人气,并不能成为一个产品给猫扑带来效益,同时也给更多的人服务。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可能有4点原因:

1、猫扑人肉搜索引擎和论坛的差异不够明显。或者说在猫扑里,人肉搜索引擎只是论坛的一种应用而已,任何需要人肉搜索引擎服务的人必须是论坛的用户,这降低了用户普及度(注六)。

2、Mp过于游戏化。Mp是虚拟货币,是游戏化的货币,这也给猫扑的人肉搜索引擎加上了游戏性的标签。做赏金猎人的人仅仅是喜欢这个游戏化氛围的人,或者说是能被Mp这样的虚拟货币激励的人,这影响了赏金猎人队伍的扩大,从而影响了人肉搜索引擎的扩大。

3、人肉搜索引擎的反映比较慢。Google可以在0.00001秒内给你一个答案,然而人肉搜索引擎需要等待有人看到你的帖子,并找出结果才会有所反应。

4、猫扑人肉搜索引擎不能保留历史纪录,每次有一个问题出现,就会引发一次分布式搜索。即使问题是重复的,也会同样引发这个流程,而且相同的问题在不同的时间问,答案可能迥异(注七),不能对相同答案给予一致性的结果。

或者说,我觉得以上4点如果能够解决,人肉搜索引擎将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找到有用的信息。

-------------------

注一:按照某些人的猜测,新的搜索引擎页面估值革命性技术也许是利用Google加速器记录的用户访问行为来评估网站的流量,这个方案可以解决 PageRank的动态性不足问题。然而这个方案和Alexa何其的类似,一旦出台新一轮的作弊风潮一定出现,可以想象每个商业网站都会要求员工安装 Google加速器了,就像他们现在要求员工安装Alexa一样。当然Google的技术实力远非Alexa可比,一切也还仅仅是某些人的猜测。题外话,如果Google真的有一天声称会用Google加速器的访问记录来评估网站,那么Google加速器在中国安装量一定会非常的惊人,看起来这倒可以作为一个不错的推广方法。

注二:这实际上就是Mp机制带来的游戏性造成的,在分析猫扑的时候,Mp是一个关键,它造成了猫扑的游戏性,而猫扑的游戏性应该是它一直以来人气旺盛的主要原因。有人甚至说猫扑就是最好玩的网游,这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失控的人肉搜索? 篇3

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使人肉搜索成了众矢之的。当因被追踪、恐吓的王菲不得不通过法律为自己维权;当因在汶川地震中发表了不当言论而受到网友“人肉”攻击的大三女生最终被迫选择休学,人们对于人肉搜索由最初的惊叹,终于转向了怀疑、恐惧直至愤怒与思考。

人肉搜索的威力令人折服,但有关它的争议却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一直未有间断,而在如潮水般汹涌的反对声音中,更多的人将人肉搜索看做是一种“网络暴力”,因为它未经授权公开资料是对隐私权赤裸裸的侵犯;而参与其中的网民则是“网络暴民”,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已经到了触犯法律甚至令人发指的地步。

然而,面对人肉搜索这个已不再新鲜却正为众多网民所狂热追捧的独特现象,一味指责显然有失公允。

我本善良

早在2001年,猫扑网就出现了人肉搜索的雏形。有网友发帖问一些问题,知道答案的网友在回答完问题后会得到网站奖赏的虚拟货币。在你问我答的过程中,人肉搜索引擎的机制形成了。对于猫扑这样的网站来说,人肉搜索无非是提高人气的一种做法;对于网友来说,发问的一方得到了答案,而回答的一方得到了奖赏,皆大欢喜。“陈自瑶事件”发生后,人肉搜索渐渐在网络流行了起来。

在没有发生从“死亡博客”到大三女生被迫休学等一连串广有争议的案例之前,人们并不认为人肉搜索是可怕的。且看一下网上对人肉搜索的定义:人肉搜索就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声呼唤惊醒万颗真心”的人性化搜索体验。

人肉搜索本身不带任何色彩,它只是一种工具,一种搜索的形式,至于造成的后果好坏与否,在于人们自己的掌握。在抗震救灾中,它曾一度显示出其积极的一面。比如Google(www.g.cn)的“寻亲人,报平安,专项搜索紧急启动”就是这样一个广受欢迎的人肉搜索工具。

谁该让步

谈到人肉搜索,无法跳跃饱受争议的两个权利之争的问题。一个是被“人肉”者的隐私权,一个是参与搜索的网民的知情权。因为在其现实生活中遭遇到网民攻击的王菲,将发起人肉搜索的“大旗网”、“天涯社区”(www.tianya.cn)和“北飞的候鸟”网站管理员张乐奕状告至法庭之后,人们对这个问题的争论开始升级。

对此,笔者认为,像前面提过的,人肉搜索本身只是一个中性的搜索工具和形式,至于后果如何,除了其本身存在的不完善外,更多的是在于网民的操控。但是即便在发生了如此之多引发争议的事件之后,笔者仍然主张要维护网民的知情权。

在人肉搜索中,被搜索的对象在将其行为或是言论暴露(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在网络上以后,他们事实上已经成为了公众人物,而他们的所作所为也已经构成了公众事件。对于网民来说,通过合法途径,了解公众人物的某些隐私和公众事件背后的信息,都在法律保护的知情权之内。

我们知道,所谓的公众人物(亦称公共人物),是指一定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为人们所广泛知晓和关注,并与社会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人物。在这里,公众人物特性的构成要件为社会知名度以及其与社会公共利益的相关性。从理论上说,公众人物可以分为自愿性公共人物和非自愿性公众人物。自愿性公众人物是指在主观上追求或放任自己成为公众人物并在客观上成为公众人物的人。无论是华南虎事件主人公周正龙,还是被网友称为“脑残”的“辽宁女”,显然属于这一类。非自愿性公众人物,往往是指没有追求出名或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结果的主观意图,而是由于具有新闻价值的重大事件的发生,经过新闻媒介的传播而成为公众熟知的与此事件有联系或牵连的人。在人肉搜索引发的诸多事件中,“虐猫女”和王菲等人应该算做非自愿性公众人物。

无论是周正龙还是王菲,当他们成为公众人物的时候,就意味着要放弃一部分隐私。而同时,网民参与搜索的范围大小是与他们的共识程度成正比的,也就是说,网民进行人肉搜索时往往是针对某一个公共性的主题,而这个主题的核心人物的隐私权在公众知情权面前则需要受到一定的限制。

一般来说,公民的知情权是指公民知悉、获取信息的自由和权利。按其内容划分为知政权、社会知情权、公众知情权和个人知情权。其中公众知情权是指对公众人物的知情权,而个人信息知情权是指公民有了解与自己有关的他人的情况和资料的权利。与重在保护个人信息,具有保守、封闭和自控特点的隐私权相比,公民的知情权重在了解社会各种信息,具有公开、开放和外向的特点,二者具有天然的对抗性。

不过,在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侵权认定原则中有一条满足公众合理兴趣原则。当多数人对某个人或某件事产生了知情的愿望时,即产生了公众兴趣。为了满足公众合理兴趣,公众人物的某一些相关信息也就失去了保护意义。

想当初,华南虎照一出,举国哗然。在以网民为主要力量的打虎派和以地方政府官员为代表的挺虎派的斗争中,这场华南虎闹剧的主人公周正龙已经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而是成为了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公众人物,并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兴趣。同时,由于周正龙的隐私权与社会公共利益发生了冲突,法律的天平则要向公共利益倾斜。因此,那些在人肉搜索中无论主动还是被动成为公众人物的人,理应放弃自己的部分隐私权,向网民的知情权做出适当的让步。

笔者强调“适当的让步”,是因为目前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界定问题,始终没有确定的标准(事实上也很难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主流意见认为,在“可以开发甚至商用”和“绝对不能触及”两个观点之间,比较合理的做法是居中选择界限。同时,在遭遇人肉搜索后,如果被搜索对象认为自己的隐私受到了侵害,可以立即表明自己的态度。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认为:“表明自己不同意,可得到更多的隐私权保护。”

必须指出,在搜索对象成为公众人物后,其隐私权应该向网民的知情权让步的论断,是建立在这些人确实符合公众人物的界定标准,而网民在行使自己的知情权的过程中,又确实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使用了人肉搜索基础上的。

道德底线

尽管人肉搜索的发起,源于公众对道德的捍卫、对知情权获得满足的诉求,并且事实上也的确使一些公共事件的真相得以迅速而有力地揭示。然而,当人肉搜索被大力推崇甚至滥用的时候,也的确出现了很多不规范甚至违法的现象。我们看到,当被搜索对象的个人隐私被毫无保留地公布,他(她)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人们在网络上的口诛笔伐,甚至在现实生活中也遭受到了人身攻击和伤害。提到伤害,我们会很快想到那个因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说了一句“很黄很暴力”而被人肉搜索的十三岁小女孩。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只因说了一句自己的真实感受,而被网民通过人肉搜索将其姓名及个人情况公布出来,甚至被“恶搞”成色情漫画。在这里,参与人肉搜索的网民的后续行为显然已经跌破了道德的底线。

有一种黑客行为,或许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窃取他人的私人信息,或许只是为了证明自己黑客手段的高明,他们攻击他人IP,破解博客密码,炸开邮箱,盗窃即时通讯工具。这些侵犯与公共性无关的人和事的行为,则已经触犯了法律。

其实不光是在网络,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隐私权和知情权矛盾冲突的现象。比如以追踪明星八卦隐私为业的“狗仔队”,这些记者对公众人物隐私的曝光是合法的,而且也是民众十分感兴趣的,但这往往会伤害到公众人物;再比如私家侦探,事实上如今许多私家侦探因触及到人们的隐私问题,而游走在法律边缘,从而也造成了这个行业的良莠不齐和极不规范。

有一个问题需要指出,尽管人们不当的使用人肉搜索给被搜索人带来了很多实际的伤害,但我们要分辨出哪些是由人肉搜索行为本身直接造成的,哪些是网民在人肉搜索之外的其他行为造成的。比如,王菲所在的公司因不堪网民的骚扰而将其辞退。网民通过人肉搜索了解到王菲所在公司的有关信息之后,对该公司做出了一些不理智的行为,这些行为显然已经脱离了人肉搜索。前面说过,人肉搜索只是一个中性的搜索工具或形式,它所带来的一切影响,除了自身的不够完善,更多的是在于人们对它的操控。因此,关于“度”的问题,我们更应该关注网民的其他行为,而不应该让人肉搜索来背负所有的骂名。

松开拳头

不论是人肉搜索自身的缺陷,还是网民行为的不规范,总之因人肉搜索带来的关于隐私权与知情权冲突的问题,以及对被搜索者带来的一系列伤害,却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国家立法当然不可或缺。尽快制定针对人肉搜索的行为规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已然是当务之急。姜奇平认为,对于人肉搜索行为,首要的是保证相关原则的确立,否则,作为技术手段的互联网可能导致的混乱和负面效应会相应放大。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明确人肉搜索的使用规则和应用范围,并针对人肉搜索侵犯个人隐私、人格攻击等问题,加快相关立法,明确互联网上个人隐私的界定范围和标准。

但姜奇平同时指出,我国现在已经有60多部规范互联网的法律,虽然有待进一步完善,但也可以说初具规模。现在最突出的一个薄弱环节其实是一种自律,包括企业、社区和组织的一种自律。

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同样存在隐私权与知情权争议的“狗仔队”现象,或许会为解决人肉搜索问题提供一种思路。“狗仔队”是新闻自由发展下的必然产物,它的存在不免会触犯到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但我们看到,当被侵犯的公众人物企图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时,他们的隐私会更容易彻底暴露在公众面前,因而所承担的额外损失将会更大,此时他们往往会因诉讼成本和收益不平衡而放弃诉讼。当然这里也不排除他们有故意炒作的可能。在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与社会大众的知情权的博弈中,“狗仔队”现象是博弈结果的最佳选择,如果采用法律手段强行限制狗仔队,社会付出的代价或许会更大。

人肉搜索也是同样道理。国家法律的威慑力自然不可否认,但这种威慑力并不能时时刻刻起到应有的作用,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因此,国家松开拳头,让网络媒体和网民通过自律来解决问题,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人肉搜索”的载体,网络媒体必须保持客观、公平的立场,加强对互联网内容的管理和正面引导,约束网民的不当言论和行为。比如,对于那些对未成年人进行人肉搜索的网民,网站可以吊销他们的IP地址。同时网民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规范使用人肉搜索,使其真正成为服务于自己正当目的工具。

对于由人肉搜索行为进一步引发的辱骂、骚扰等现象,有专家认为没必要为此大惊小怪。在青年学者李扁看来,人肉搜索存在着环节不透明,缺乏程序正义,甚至是侵犯他人隐私权等问题,这在发展的初期不可避免。经历这个网民自组织的过程之后,人肉搜索会逐渐走向完善,并最终发展成有效的舆论监督工具。

人肉搜索之所以最终扩引出如此多的问题,其本质原因在于网民权利与义务的剥离。人们往往更加注重强调自由与隐私,却忽视了应尽的责任与义务,这样的结果,造成了权利的泛化,并将最终导致网络参与的失度和无序。对此,很多人将希望寄托在了网络实名制身上。

“人肉搜索”现状分析 篇4

摘 要 “人肉搜索”成为网络上的热点话题,本文首先分析了“人肉搜索”的现状,然后从引出言论自由与隐私权的冲突,最后再说明言论自由与隐私权都是要保护的对象,二者要达到一定的平衡。

关键词 人肉搜索 言论自由 隐私权

一、人肉搜索的现状

“人肉搜索”一词最早出自猫扑论坛,其基本的含义是一种人工参与的信息搜索机制。“人肉搜索”是一种新型的搜索方式,指更多的利用人工参与来提纯搜索引擎提供的信息的一种机制,其往往表现为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机器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①。它是传统的人工调查与网络搜索引擎相结合的产物。人肉搜索是一把双刃剑②。追寻真相与正义,是人肉搜索最原始的动力。但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带来了信息量的增大和信息流的加快,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人们受到网上不法言行侵害的概率和机会,也使得网上网下个人和群体的信息随时有被采集、分析和使用的危险,从而也使个人和群体的名誉权和隐私权极易受到侵害。人肉搜索依仗道德制高点,淹没私人空间和个体权利,甚至具有了私刑的表征。异化了的“人肉搜索”就是在道德正义的名义下实施的群体性非正义行为。运用侵犯别人隐私、触犯社会道德底线的方式来捍卫道德正义,“人肉搜索”就会偏离方向走上网络暴力之路。在其背后则是法律意识的淡薄和社会道德的扭曲。这就需要道德与法律的双重规范。

二、言论自由与“隐私权”的冲突

不可否认,正是网络言论的迅捷性、隐蔽性和广泛性的特点,使得人们的言论自由能力得以迅速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人们通过互联网更好地形式表达自由的权利。但是,在网络里的非议中人也享有法律规定的公民隐私权、名誉权等基本权利。在强大的“人肉搜索”下,人人都自居为“道德的审判官”,人人都为“正义”而大声自由地呼喊。然而,那些被搜的对象,却正承受着自身隐私权、名誉权甚至人身权的侵害,承受那些本不该承受的责难。

网络言论的网络言论的迅捷性、隐蔽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决定了网络言论导致侵权发生的可能性增大、发生率增高,尤其是名誉权和隐私权更容易遭受威胁。网络的开放性不仅为大量包括私人信息在内的信息汇聚提供了条件,而且也为大量搜集、存储、传播个人信息和以个人信息为对象的数据库开发、利用提供了方便。人肉搜索引擎正是这样搜集和公开个人信息的网络系统,其是以网络为平台,以网民为资源,逐渐获取某个人或某些人的信息,然后整理分析这些信息,最后找出这个人并确认某个人信息的过程。所谓隐私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等的一种人格权③。由此定义来看,法律所保护的隐私权显然包括了私人信息保密不受他人非法搜集、刺探和公开的内容。而“人肉搜索”中,未经授权公开他人的私人信息,显然是对隐私权赤裸裸的侵犯。

三、言论自由与“隐私权”的平衡

为保护网络言论自由而弃他人的权利而不顾,为维护公民其他权利不受侵犯而压制言论自由,这些都不是一个民主法治国家可取的做法。所谓言论自由并非想说什么就可以说什么,想怎么说就能怎样说。言论自由是与法律的保障与限制不可分割的,即法律对言论自由予以规定和保障,同时给予限制和约束。言论自由不可能超越法律。言论自由本身就是有限的,言论自由永远伴随着责任。从言论自由的内涵和原则来看,它实际上包括了三方面的要素:首先,公民有通过语言及相关方式表达其思想和见解的权利;其次,公民有在公开或者特定场合保持沉默亦即“不言论”的自由;第三,公民有对其言论承担责任的能力和义务④。言论自由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具有不受侵犯的特点,但在肯定公民基本权利不受侵犯的同时也应当承认基本权利的受制约性。

隐私权是公民的重要权利,理应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但隐私权不是一种绝对权利。除了隐私权外,公民同样还享有基于信息共享的网络自由权。当这两者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如何协调二者呢? 应当遵循权利协调原则、权利克减原则和知情同意原则⑤。权利协调原则是指一种权利在某个保护范围内或某种程度上做出让步,而使另一种权利得到基本满足。当网站服务商在处理两种不同性质的权利之间发生矛盾时,必须采取谨慎的态度,不能一味地强调某个权利。权利协调原则之所以具有合理性,在于隐私权和自由知悉权都是可克减的权利而不是绝对的权利。就隐私权而言,尊重他人隐私权的义务是一个自明的义务,但这不是不允许有例外的绝对义务。为了公共利益或国家安全等正当事由,需要隐私权做出必要的让步,同样的理由,自由知悉权也要做出某种让步,这便是权利克减原则。知情同意原则是指隐私权主体在充分知晓自己个人信息被利用的范围、方式和后果之后,自主做出如何处理个人信息的决定。它分为明示的知情同意原则和暗含的知情同意原则,明示的知情同意原则要求收集和使用他人个人信息必须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当事人能够对这些个人信息可能的用途和被使用的方式等情况有充分的了解,然后明确做出授权的同意表示或否定表示。暗含的知情同意原则是指媒体应通知有关他们个人信息的所有用途,如果当事人拒绝同意使用,媒体就不得使用其信息;如果没有收到当事人的回音,则推定当事人默认同意,直到当事人做出否定同意时,媒体就不能使用其信息。

四、公民隐私权的保护与“人肉搜索”行为的规制

(一)确认隐私权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在我国,关于隐私权的保护已经有了法律规定。有学者认为,法官无法直接找出保护公民隐私权的条款,这体现出我国民事立法之不足。其实,对于隐私权的保护,我国法律经历了一个从通过名誉权间接保护隐私权到直接承认隐私权的过程⑥。1993 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7 条和1998 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 条规定了隐私利益的名誉权保护防护方式,但是,我国《妇女权益保接护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已经明确将隐私从名誉当中脱离出来,实现了对隐私权的直接保护。对于网络隐私,《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第18条也对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做出了规定。

(二)健全和完善网络行为的规范立法

“人肉搜索”行为属于网络行为的一种,虽然隐私权保护法律制度的健全与完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人肉搜索”侵权的发生,但是规制“人肉搜索”最基本的还是需要加强对网络行为的法律规范。目前,网络行为实际上是拥有一些原则性或指导性的行为规范的,如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民法通则已有规定的人格权和现有的网络规制法体系中的“九不准”等。但从“人肉搜索”在实践中时常出现侵犯公民合法权利的现实来看,网络行为规范问题的解决至少还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方面就是内容清晰具体且可操作的网民行为规范体系化立法,另一方面就是责任明确、内容细化的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行为规范立法,即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对网民的网络行为承担较为严格审查义务、承担采取适当技术措施的义务,等等。

五、结语

人肉搜索:抵制,还是招安? 篇5

他们为什么要人肉搜索?

“猫扑”论坛最先对人肉搜索采取了“招安政策”,而“猫扑”又恰恰是人肉搜索在中国的发源之地。准备回答问题的人,可以得到提问者“悬赏”的虚拟货币——“猫扑币”。“猫扑”论坛也希望通过此手段来净化人肉搜索的“队伍”,引导人肉搜索的“道德”取向,不再发生侵犯他人隐私权的问题。

“锁骨”是“猫扑赏金猎人工会”的一位新“猎人”,擅长音乐、电影类的信息搜寻。他有自己的工作,每天上班一打开电脑,就会进入“猫扑人肉搜索”栏目,看有没有自己能帮上忙的。他基本代表了现今人肉搜索客们的身份:上班族或是学生,搜索,完全是出于兴趣甚至是好奇,并没有任何商业利益,也无专业背景。

在“die豹事件”之后,一位曾参加人肉搜索的网友说:“无论后果如何,请你相信,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这是内疚的表现吗?

“猫扑”人肉搜索招聘“赏金猎人”的志愿者在两三周内就达到500多人,他们有各自擅长的领域和关系网,可能遍布中国任何一个角落,却为同一个目标聚集在一起——人肉搜索。

但是,处于游离状态的“人肉搜索”者很难做到有组织、有纪律,他们以大多数网民的好恶来判断是否发出“通缉令”。而竞争激烈的“人肉搜索引擎”网站,为了吸引眼球和提高点击率,则大多会抱着“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心态,无法真正杜绝侵权甚至网络暴力的出现。

惹不起,只能躲

《中国青年报》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在2491名调查对象中,79.9%的人认为人肉搜索应该受到规范,65.5%的人认为,人肉搜索可能成为一个新的发泄渠道和报复窗口;而64.6%的人认为侵犯了个人隐私;而20.1%的人担心自己会成为搜索目标。

北师大副教授夏扬建议在搜索过程中施行网络实名制。他指出,人肉搜索在中国也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在某种情况下,人肉搜索还可以成为监控社会的机制,比如‘周老虎’事件。”他说。

社会学家于海则认为,执行“人肉搜索”的“网络侦探”们往往是借着“行善、寻找真相”的名义去追究别人的过错,却在这一过程中越过了道德界限,其性质类似于“执行一种私刑”,从而违反了另一种更大的正义。

在把网民选为年度风云人物时,《时代》周刊意味深长地在封面上放了一面如镜的屏幕。不言而喻,在网络中,任何人都会现出真身,无法隐藏。如果不想被人肉搜索,就要在网络中谨慎言行,莫留下把柄。人肉搜索的出现,宣告了网络是不负责任的发泄筒的时代或将宣告终结。

追寻真相与正义,是人肉搜索最原始和强大的动力。正是这一质朴的诉求,在无数网民日以继夜的努力下,一些公共事件的真相被迅速而有力地揭开,因此我们见证了“周老虎”的倒下。可惜,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人肉搜索”突破公众利益和公共道德的领域,愤怒的群情以道德高地之优势扑向私人空间和现实生活。“贞节牌坊”、“公审游街”、“私刑”等古老而野蛮的道德审判,披上高科技的数字外衣复活且壮大。

【微博人肉搜索】推荐阅读:

人肉专家初中作文05-11

搜索算法07-19

主题搜索07-20

搜索方法07-20

搜索技术05-17

搜索优化05-18

搜索工具08-07

资源搜索08-08

语义搜索08-21

搜索日志09-04

上一篇:零售创新的特征下一篇:历史教学理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