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氟尿嘧啶论文

2024-09-27

5氟尿嘧啶论文(共9篇)

5氟尿嘧啶论文 篇1

摘要:目的:探讨1-己胺甲酰基-5-氟尿嘧啶的合成并进行工艺改进。方法:以尿素为起始原料,经过醇解、氨解、热分解、最后缩合得到目标产物,反应过程采用薄层层析进行监控。结果:该反应总收率为83.4%。目标产物经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及元素分析确证了其化学结构。结论:改进后的工艺原材料价廉易得,反应条件温和,溶剂可回收循环利用,环境污染小,适合工业化生产。

关键词:1-己胺甲酰基-5-氟尿嘧啶,尿素醇解,异氰酸己酯,5-氟尿嘧啶,化学合成

5-氟尿嘧啶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是抗肿瘤药物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其中,1-己胺甲酰基-5-氟尿嘧啶是20世纪80年代初开发的氟尿嘧啶第三代产品,属于嘧啶类抗代谢口服抗肿瘤药,该药抗瘤范围广、治疗指数高、毒性低等优点,尤以直肠癌的有效率较为突出,是抗瘤医药市场上的一支奇葩[1]。

关于1-己胺甲酰基-5-氟尿嘧啶的合成方法,文献[2]由5-氟尿嘧啶和光气作为起始原料,该方法使用了剧毒的光气作酰化剂,毒性大且易对环境造成危害;文献[3]以庚酸酯与水合肼作为起始原料,该方法使用的水合肼毒性较大,收率也较低(总收率为63.4%);文献[4]中使用了叠氮化钠,碰撞易发生爆炸,危险程度高。这些合成路线使用了大量的溶剂,周期长,操作繁琐,不易大量生产。

本文参考文献[5]进行适当的改进,在氯化锌催化下用尿素、甲醇进行醇解反应,与正己胺取代反应“一锅法”制得中间体2,再与5-氟尿嘧啶反应得到3,总收率为83.4%。合成路线见图1。

1 仪器与试剂

WRR型熔点仪(上海精密仪器仪表有限公司),2400‖元素分析仪(PerkinElmer公司);AVANCE AV-300核磁共振波谱仪(BRUKER公司);Avatar 36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KBr压片,Nicolet公司);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异氰酸己酯(2)的制备

反应釜中加入尿素(1)(12.0 g,0.2 mol)、甲醇(480.0 ml,12.0 mol)、无水氯化锌(16.2 g,0.12 mol)、嘧啶(63.0 ml,0.8 mol),升温至160℃,控制压力为0.3 Mp,保温反应搅拌1.5 h,反应结束后,冷却并减压反应釜,加入正己胺(13.6 g,0.134 mol),温度上升至120℃,恒温反应3 h,抽滤,滤液常压蒸去溶剂后,再减压蒸馏得到15.2 g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异氰酸己酯(2),收率为89.1%(文献值[5]:75.0%)。bp:162℃(文献值[5]:162℃)。IR(KBr),σ/cm-1:2 959.3,2 932.2,2 864.9,2 270.7,1 466.2,1 356.2,729.1。元素分析理论值(%):C 66.10,H10.30,N 11.01;实测值(%):C 66.17,H 10.35,N 10.99。

2.2 1-己胺甲酰基-5-氟尿嘧啶(3)的制备

将5-氟尿嘧啶(7.8 g,0.06 mol)、异氰酸己酯(2)(11.4 g,0.09 mol)、嘧啶30 ml、少量DMAP混合,于95℃下反应2 h。反应结束后,蒸除大部分嘧啶,冷却至20~25℃后往剩余物中加入30 ml乙醇,冰浴降温至0~5℃析出产物,过滤,14.7 g粗品再用62.6 ml 95%乙醇重结晶,得到14.4 g白色晶体1-己胺甲酰基-5-氟尿嘧啶(3),收率为93.6%(文献[4]91.0%);mp 110℃(文献值[4]:110~111℃);IR(KB r)σ/cm-1:3 323,2 925,1 732,1 687,1 665,1 510,1 347,1 272,1 089,770。1H NMR(CDCl3)δ:9.57(b,1H,N3-H);9.08(b,1H,N3-H);8.59(d,J=6.6 Hz,1H,C6-H);3.47(q,2H,C9-H);1.37(m,8H,C10~13-H);0.94(t,3H,C14-H)。元素分析理论值(%):C 51.44,H 6.38,N 16.38;实测值(%):C 51.39,H 6.36,N 16.35。MS(m/z):257[M+]。

2.3 结果

合成(2)时,尿素-甲醇-无水氯化锌-嘧啶的摩尔之比为1∶24∶0.6∶4。尿素的用量为12.0 g,甲醇的用量为480 ml,反应压力为0.3 MPa,温度为160℃,反应时间3 h。

合成(3)时,5-氟尿嘧啶-化合物(2)-嘧啶的摩尔之比为1∶1.5∶6.3。5-氟尿嘧啶的用量是7.8 g,反应温度为95℃,反应时间2 h。总收率为83.4%。

本文对合成的原料配比工艺参数进行摸索,见表1。甲醇的用量对反应收率的影响,以无水氯化锌为催化剂,在上述相同反应条件下改变甲醇用量,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随着甲醇用量的增加,收率有所提高,但其用量达到480 ml,尽管收率还会提高,但提高的幅度较小,且反应量增加的同时,反应容器的负荷也会相应的增加。故选择摩尔比尿素-甲醇=1∶24。

3 讨论

本实验以价格低廉、易得的尿素、甲醇为起始原料。在制备中间体(2)的反应中,甲醇既作为溶剂,又作为反应物参与反应,由于该反应的主要副产物为己基脲和甲醇,故增加甲醇的用量可减少副反应的发生,提高尿素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因为无水氯化锌是路易斯酸,具有亲电性,故使用无水氯化锌做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温度,缩短反应周期;利用嘧啶的亲核性,可以抑制尿素的分解,从而提高中间体(2)的收率;中间体(2)与5-氟尿嘧啶缩合反应,加入适量的DMAP并提高反应温度可使反应时间缩短,反应更趋于完全。

反应中回收了过量的甲醇,回收的甲醇经处理后可循环利用,大大减少了废液的产生,降低了成本,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易于大生产操作。

参考文献

[1]Carter SK,Sakural Y.New Anticancer Drugs[M].New York:Springer-Verlag,1980:125.

[2]张庆伟,叶发青,郭平,等.固体光气“一锅法”合成卡莫氟[J].化学试剂,2009,31(4):301-302.

[3]古凤才,史云梅,王彦广,等.1-己胺甲酰基-5-氟尿嘧啶的新合成路线[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1,18(5):269-271.

[4]王玉民,曹晓群,张昌军,等.抗癌药物卡莫氟合成方法的改进[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5,13(10):11-13.

[5]Castill MS.Isocyanate production procedure:EP,1160239[P].2003.

5氟尿嘧啶论文 篇2

关键词:进展性胃癌;紫杉醇;5-氟尿嘧啶

中图分类号:R979,1文献标识码:B文献编号:1671-4954(2010)08-567-02

进展期胃癌约占临床胃癌病例80%以上,由于已存在腹腔内播散和/或远处转移,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模式成为其主流治疗方案。文献表明,紫杉醇是一种新型抗微管药物,以其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为进展期胃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观察了紫杉醇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2007年10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紫杉醇联合5-Fu组(实验组),以2005年5月~2006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顺铂联合5-Fu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年龄、性别、病情、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rnofsky评分>60分,TNM分期为Ⅳ期,预计生存≥3个月。

1,2方法

1,2,1化疗方案

化疗前12h口服地塞米松10mg,前3hH服地塞米松10mg,前1h静注西米替丁300mg、肌注苯海拉明40mg。实验组以135-175mg/m2紫杉醇静滴≥3h,第1天;以300mg/m25-Fu持续静滴(或泵入)48h,第1~4天。对照组以75mg/m2顺铂静滴,第1天;以5-Fu 1000mg/m2静滴,第1~5天。每3周为一个周期,至少治疗2个周期后评定疗效。

1,2,2疗效评定标准

将近期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以CR+PR为有效率(RR)。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生存期、生存率为远期疗效指标。毒副反应按WHO(1998年)标准。

1,3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PSS13,0处理,计量资料以t检验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以x2检验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CR 2例,PR 15例,SD 16例,PD 17例,RR为34%;实验组CR 4例,PR 23例,SD 13例,PD 10例,RR为5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TTP、中位生存时间、1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肌肉酸痛、脱发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研究显示,进展期胃癌术后复发率高、生存率低,以联合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胃癌传统化疗方案顺铂联合氟脲嘧啶虽可改善预后,但毒副作用大而限制了临床广泛应用。目前联合化疗用药尚无公认的“金标准”方案,因此寻找高效低毒的药物和新方案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关键。

5氟尿嘧啶论文 篇3

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是临床上常见的抗肿瘤化疗药物。主要为S期特异性抗肿瘤药,抗瘤谱较广:常用于治疗结直肠癌、消化道癌、乳腺癌、绒毛膜上皮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但静脉给药后血中半衰期短,消除极快,需静脉持续给药,并且由于5-Fu静脉给药后对机体正常组织和病理部位无选择性,有严重的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的毒副作用等问题。因此,临床应用受到限制[8]。为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已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并有了很大进展,如5-氟尿嘧啶纳米乳剂、5-氟尿嘧啶脂质体等,但仍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如包封率不高,稳定性差,制备费用高[9,10,11]。本文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囊泡作为5-氟尿嘧啶载体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了包封率及其释放行为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仪器与试剂:TU-1901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RE-52A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pH酸度计(上海康仪仪器有限公司p HS-3C);KQ-500型医用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智能溶出试验仪(天津大学无线电厂ZRS-8G);透析袋(8000~14 000,北京华美生物医药公司);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有限公司)。

司盘(20、40、60、80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胆固醇(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三氯甲烷(分析纯,莱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精细化工厂);无水乙醇(分析纯,莱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精细化工厂),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5-氟尿嘧啶(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00187-200602)。

2 实验方法

2.1 分析方法的建立

波长的选择:称取10.0 mg 5-氟尿嘧啶标准品,在烧杯中溶解后转移入100 m L容量瓶中,定容。量取1.0 m L加入10 m 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在190~500 nm处进行光谱扫描,选定266 nm为最大吸收波长。

2.2 标准曲线的建立

精密称取5-氟尿嘧啶标准品10.0 mg,在烧杯中溶解后转移入100 m L量瓶中,加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分别精密吸取5-氟尿嘧啶标准品溶液5、10、15、20、25 m L置于50 m L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以蒸馏水作空白对照,在266nm处测定其吸光度。结果见图1。

由图1可见,在测定浓度范围内,5-氟尿嘧啶溶液的浓度C(μg/m L)与吸光度A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0.05776C-0.03824,R2=0.9999。

2.3 囊泡制备

向100 m L圆底烧瓶中加入适量司盘和胆固醇,于40~45℃水浴条件下,旋转蒸干有机溶剂,此时在圆底烧瓶的底部形成一层膜,再加入5.0 m L蒸馏水或5.0 m L一定浓度的5-氟尿嘧啶溶液,超声30min后,即制得空白囊泡或载药囊泡。

2.4 包封率的测定

取2 m L上述空白囊泡或载药囊泡溶液于透析袋中:在100 m L pH=7.4的PBS缓冲液中透析24h。取一定量的透析液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在266 nm处测定吸光度,扣除空白囊泡的吸收即可算得包封率:EE%=(C总-C游离)/C总×100%。

2.5 影响包封率的因素

2.5.1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取4.0 m L 0.10 mol/L的司盘溶液(司盘20、40、60、80)和4.0 m L 0.10 mol/L胆固醇溶液,40℃真空蒸干有机溶剂,加入5.0 m L1.00 g/L 5-氟尿嘧啶溶液,45℃超声30 min,考察不同表面活性剂对包封率的影响,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由司盘40和胆固醇构成的囊泡对5-Fu的包封效果较好。我们选用司盘40作为包封5-Fu的膜材,研究其他因素对包封率的影响。

2.5.2 司盘40浓度的影响

取4.0 m L不同浓度的司盘40溶液、4.0 m L 0.10 mol/L胆固醇溶液,40℃真空蒸干有机溶剂,加入5.0 m L 1.0 g/L 5-氟尿嘧啶溶液,对其包封率进行考察。结果见表2。当司盘的浓度为0.10 mol/L时包封率最高。

2.5.3 胆固醇用量的影响

胆固醇(cholesterol,CHOL)是常用的膜添加剂,可增加膜的稳定性,降低渗透性,提高包封率。实验固定0.10 mol/L司盘40用量为4.0 m L,考察胆固醇用量对包封率的影响,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当司盘40∶CHOL=1∶1时,包封效率较高。

2.5.4 药物浓度的影响

固定类脂的用量4.0 m L(0.10 mol/L司盘4.0 m L和0.10 mol/L CHOL 4.0m L),考察药物浓度对囊泡包封率的影响,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当药物浓度较低时,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包封率增大,但药物浓度达到一定值后,继续增加药物浓度,包封率反而下降,说明囊泡的包封容量是有限的。在实验条件下,5-氟尿嘧啶适宜的浓度范围是1.20~1.40 g/L。

2.5.5 超声时间的影响

取4.0 m L 0.10 mol/L司盘40和4.0 m L 0.10 mol/L CHOL,加入5.0 m L 1.0 g/L5-氟尿嘧啶,40℃超声30 min,考察超声时间在10~50 min范围内对5-氟尿嘧啶包封率的影响,结果见图2。由图2可知,超声时间在40 min左右时包封率较高。

2.6 正交实验优化囊泡包封率的各种影响因素

以司盘40浓度、司盘40和胆固醇的比例、药物浓度、超声时间为考察因素,每个因素各取3个水平进行优选,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进行试验,采用L9(34)正交表安排,因素水平见表5。

由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可得出各因素影响包封率的顺序是D>B>C>A,其中超声时间影响最显著,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A2B2C2D2。即当司盘40浓度为0.10 mol/L,司盘40∶CHOL为4∶4,药物浓度为1.20 g/L,超声时间为40 min时,药物的包封率达到最高。

注:P<0.05

取4.0 m L 0.10 mol/L司盘40和4.0 m L 0.10mol/L CHOL加入5.0 m L 1.20 g/L 5-氟尿嘧啶,40℃超声40 min,测得药物的包封率为56.50%,由此可以得出,通过正交实验优选得到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是可行的。

2.7 囊泡的体外释放实验

量取制备好的包裹有药物的囊泡溶液2.0 m L,放入透析袋中,同时另取2.0 m L相同浓度的5-氟尿嘧啶的游离药物溶液放入另一个透析袋中,将装有囊泡或药物的透析袋放入装有模拟胃液或模拟肠液的智能溶出仪中,设定温度为37℃,转速为50r/min,模拟体内环境进行药物缓释性实验。每小时取同体积相同温度的模拟液,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在266 nm处测量吸光度,可算得释药情况。见图3和4。

3 结果与讨论

当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司盘40和胆固醇的比例为1∶1时,当司盘的浓度为0.10 mol/L时包封率最高,达57.50%,原因是在制备囊泡的过程中加入胆固醇一般可增加膜的稳定性,降低渗透性,提高包封率与载药量。当膜的流动性太强时囊泡不能形成,加入胆固醇可使膜的流动性降低,刚性增强,有利于囊泡的形成。多数文献报道当胆固醇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接近1时,才能形成稳定的囊泡[12]。

当5-氟尿嘧啶的浓度为1.2 mg/m L时的包封率最高,达55.70%,浓度较低时包封率随5-氟尿嘧啶浓度增加而上升,当浓度足够高时包封率又开始下降。这是因为在低浓度时,囊泡捕获药物分子的概率较小。因此,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囊泡捕获药物分子的概率也增加,包封率随之增加。但是在同样的条件下产生的囊泡的数目是一定的,它对药物分子的包封能力也是一定的,所以随着药物浓度的继续增加,包封率反而下降。

通过L9(34)正交实验优化影响包封率的各种因素,确定了制备5-氟尿嘧啶囊泡的较优处方。

5-氟尿嘧啶适宜的超声时间为40~50 min。超声有利于药物的包封,但超声时间过长会打碎一些比较大的多室囊泡,使得包容药物的体积减小,同时囊泡打碎的过程中也有一些药物释放出来,造成包封率下降。

在体外释放的研究中,囊泡中包裹的药物远比游离的药物释放速度慢。在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中,在6 h,囊泡包封的5-氟尿嘧啶释放率为25.00%,游离5-氟尿嘧啶的释放率为95.00%,说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囊泡对5-氟尿嘧啶具有明显缓释作用。

4 结论

以司盘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胆固醇为主要原料,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抗癌药物5-氟尿嘧啶类脂囊泡,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确定了较优处方和制备工艺条件,包载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囊泡体系中的5-氟尿嘧啶具有较为缓慢的释放速率,可以明显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适合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SANYOG JAINL,RAKESH KUMAR SHARMAL,VYAS SP.Chitosannanoparticles encap sulated vesicular systems for oral immunization:preparation,in-vitro and in-vivo characterization[J].Journal of Phar-macy&Pharmacology,2006,58(3):303-310.

[2]WO Y,ZHANG Z,ZHANG YX,et al.Preparation of ethosomes anddeformable liposomes encapsulated with 5-Fluorouracil and their in-vestigation ofpermeabilityand retention in hypertrophic scar[J].Journalof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2011,11(9):7840-7847.

[3]ZHAO XY,LI H,ZHANG BX,et al.Preparation and evaluation ofnon-ionic surfactant based vesicle as a new drug delivery syste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2007,34(6):439-441.Chinese

[4]MANCONI M,SINICO C,VALENTI D,et al.Niosomes as carriers fortretinoin III.A study into the in vitro cutaneous delivery of resicletretinoin[J].Int J Pharm,2006,311(1):11-19.

[5]PARDAKHTY A,VARSHOSAZ J,ROUHOLAMINI A,et al.In vitrostudyof polyoxyet Helene alkyl niosomes for deliveryof insulin[J].Int JPharm,2007,328(2):130-132.

[6]VYAS SP,SINGH RP,JAIN S,et al.Non-ionic surfactant based resi-cles(niosomes)for non-invasive topical genetic immunization againsthepatitis B[J].Int J Pharm,2005,296(1/2):80-86.

[7]LU B.Study on polymersome micelles and niosomes as the vehicle ofmedicational system[J].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2008,27(1):1-3.Chinese

[8]YUANY,WANGHX,LIUY,et al.Studyon niosome as drugcarrier of5-flurouracil[J].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2010,26(6):421-423.Chinese

[9]YANGR,WANG SJ.Progress of studyon niosomes[J].Chinese JournalofPharmaceutics,2008,6(3):124-129.Chinese

[10]LANQ,XUXM,HUANGBB,et al.Effect ofcholesterol on the stabil-ity of lecithin vesicle[J].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2009,30(9):1804-1808.Chinese

[11]WANG J,LI ZL.Studies on the preparation of 5-Fu chi-tosan-gum-arabic sustained release microcapsule[J].Natural ProductReserch and Development,2009,21(6):1049-1051.Chinese

5氟尿嘧啶论文 篇4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生率占妊娠总数的32%,其中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占95%,近年来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传统的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我院2008年一年收治异位妊娠113例。55例采用氟尿嘧啶配伍米非司酮治疗,就其临床观察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5例,均根据病史、体征、血HCG和B超等诊断为异位妊娠,平均年龄31岁(17~41岁),经产妇36例,未产妇19例,49例有停经史。平均52天(30~62天),无明显停经史6例,阴道流血45例,无阴道流血10例,B超检查:附件有包块者29例,无包块者16例。血HCG测定最低值198mlu/ml,最高值2092mlu/ml,正常值<25mlu/ml。

2 方法

氟尿嘧啶按25mg/kg,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静脉滴注,每次滴注时间不得少于6~8小时,静滴3日为一疗程。同时配伍米非司酮300mg口服,75mg qd/日或50mg bid/日。

3 临床观察及护理

3.1 用药前的评估及护理:

3.1.1 心理护理:氟尿嘧啶是一种合成的抗代谢药,目前临床上广泛用于消化道癌及其他实体癌,使用此药治疗异位妊娠,许多患者不理解,有思想顾虑、担忧,药物的毒副作用,对身体的不良影响,用药远期能否出现一些不良后果,用药疗程,保守疗法是否能成功等,患者常常情绪紧张、焦虑,导致一些患者不能坚持用药,至使治疗失败。因此,用药前做好心理护理,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消除患者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3.1.2 掌握好药物保守治疗的适应症:①无药物治疗的禁忌症。②输卵管妊娠未发生破裂或流产。③输卵管妊娠包块直径≤4cm。④血HCG<2000mlu/ml。⑤无明显内出血。

3.1.3 检测血象基本正常、尿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作好用药前各项身体评估,准确测量体重并纪录,以正确计算用药量。

3.2 用药期间的观察及护理:

3.2.1 生命体征观察: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期间有出现输卵管妊娠破裂、流产、腹腔内出血的可能,要随时巡视病房,患者要卧床休息,不能自行外出,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腹压,定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值班医师。

3.2.2 腹部症状体征观察:密切观察患者腹痛情况及阴道流血情况,用药3天后B超检查,异位妊娠包块是否缩小或消失,血HCG是否下降,后穹隆积液的变化,复查肝肾功及血常规。

3.2.3 用药时注意事项及血管保护:用药时护理人员要严格掌握三查八对,药物要现配现用,药物配制后给于避光,药瓶及输液管用黑布包裹,氟尿嘧啶对血管有一定刺激,常引起静脉炎,静脉穿刺要从远端小静脉开始,避免多次穿刺,穿刺成功后要先滴入少量葡萄糖注射液,以确保无药物外渗后,再滴入药物,控制好滴速,滴注时间不得少于6~8小时,必要时用输液泵控制滴速。因药物滴入过快患者可出现严重的胃肠道反应。过慢影响疗效,输液时间过长,患者也不能接受,输液过程中如出现漏针要及时停药,外渗严重者给于冷敷或用生理盐水,普鲁卡因局部封闭,药物滴注完毕后,继续滴入少量葡萄糖注射液,以保证输入药物的剂量。

3.2.4 不良反应:保守治疗,55例病例中,21例有轻微胃部不适感,未做处理、自行缓解,5例用药3~5天出现严重消化道反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嘱进食清淡可口食物,多饮水、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必要时给予镇吐剂,1例出现口腔溃疡,嘱饭前、饭后清水漱口,并给予西瓜霜喷剂局部用药。

4 结果

本组55例,25例用药一疗程,19例用药两疗程、5例用药三疗程,临床症状消失,B超提示异位妊娠包块缩小或消失,血HCG下降或降至正常,治愈出院。4例治疗过程中出现腹痛加剧,血HCG不降或上升,B超提示异位妊娠包块增大,改为手术治疗。2例放弃治疗,自行出院,治愈率89%。

5 讨论

5.1氟尿嘧啶是一种抗代谢药,可在细胞内转变为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可抑制脱氧胸苷酸合成酶的活性,阻止了脱氧尿苷酸转变为脱氧胸苷酸,从而抑制NDA的生物合成,使用氟尿嘧啶可抑制妊娠期滋养细胞增生,破坏绒毛,使胚胎组织坏死、脱落、吸收,避免手术治疗,保持了生殖道解剖结构的完整,适用于年轻、迫切要求保留生育的年轻患者。

5.2 治疗方法简单,住院费用低,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及手术治疗的创伤和痛苦,有89%治愈率,疗效可靠。

5.3 氟尿嘧啶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未出现一例肝肾功能损害,用药前要给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是治疗成功关键。

参考文献

[1] 姜晶、邱湘伊、王秀芬、李国华等.腹腔镜下局部注射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全国医学优秀学术成果交流会论文汇编.80-81

[2] 张蓉.甲氨蝶呤肌肉注射治疗异位妊娠53例临床观察.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7.2(04):21-23

5氟尿嘧啶论文 篇5

关键词:5-氟尿嘧啶,肝素,后发性白内障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8月~2010年10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治疗的单纯性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0例60只眼 (性别不限制) , 随机分为2组, 其中A组30只眼, B组30只眼。术前进行眼科常规检查, 以排除其他影响手术效果的眼科疾病的存在。

1.2 实验方法

1.2.1 术前准备术前常规测眼压、人工晶体度数以及进行常规的术前准备。

1.2.2 手术步骤

所有术眼均作角巩膜缘隧道切口及侧切口, 前房内注入粘弹剂, 行中央连续环形撕囊, 直径为4.5~5.5mm, 水分离, 注入粘弹剂, 超声乳化术吸出晶状体核, 注吸残留的晶状体皮质及粘弹剂, 后囊抛光, 植入人工晶状体, BSS液封闭主、侧切口, 其中灌注液A组用BSS液、B组使用浓度为5-Fu0.2mg/ml和肝素20u/ml的BSS作为眼内灌注液, 灌注时间均为5min, 液体流速均为25ml/min。所有手术均有同一个人完成, 人工晶状体均为爱尔康公司生产的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术中所有术眼后囊保持完整。

1.2.3 术后观察

术后第1、3、6月在裂隙灯显微镜和检眼镜下检查后囊混浊的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术后不同时期后囊混浊情况比较, 见表1, 2, 3。

3 讨论

注:P>0.05

注:P<0.05

注:P<0.05

后发性白内障或称后囊混浊是白内障囊外摘除伴或不伴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机制中有许多因素起作用, 其中最主要的是白内障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在囊膜上移行增殖和术后炎症反应两方面[1]。眼内应用抗代谢药物的基本原理是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有丝分裂, 而避免对非有丝分裂细胞的毒性作用。在众多的抗代谢药物中, 5-氟尿嘧啶因其特异性高, 抑制作用强, 眼毒性小而倍受重视。5-氟尿嘧啶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主要是通过对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的抑制作用而干扰细胞DNA的合成, 对DNA合成活跃的S期和G2期细胞最敏感, 抑制作用最强。Pandey[2]、Abdelwahab[3]等分别采用囊袋内灌注或植入持续释放5-Fu的水凝胶环方法进行研究, 发现可明显降低后囊混浊的发生率。眼内应用抑制纤维素生成的药物的基本原理是肝素不仅对晶状体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而且可减少血小板、单核巨噬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在晶状体后囊膜表面黏附和沉着, 降低中性粒细胞活性, 阻止中性粒细胞活化, 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程度, 同时还具有溶解纤维蛋白的作用。孙洁[4]等采用植入肝素缓释系统的方法进行研究, 发现可明显降低后囊混浊的发生率。肝素是一种传统的抑制纤维素生成的药物,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肝素不仅对晶状体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的增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而且可减少血小板、单核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在晶状体后囊表面黏附和沉着, 降低中性粒细胞活性, 阻止中性粒细胞活化, 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程度, 另外还具有溶解纤维蛋白的作用, 减轻虹膜粘连[4]。临床实验用含有肝素 (20u/ml) 和地塞米松 (8ug/ml) 的皮质冲吸液能够抑制后发障且不会增加术后前房出血[5]。

本实验中, 临床观察术后1个月, 对照组中有2眼出现后囊混浊, 实验组中有1眼出现后囊混浊, 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0.05) ;术后3个月, 对照组中有9眼出现后囊混浊, 实验组中有2眼出现后囊混浊, 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0.05) ;术后6个月, 对照组中有12眼出现后囊混浊, 实验组中有4眼出现后囊混浊, 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0.05) 。实验结果显示, 使用含有5-氟尿嘧啶和肝素的眼内灌注液的给药方式操作简洁、方便, 能增加药物在囊袋内的停留时间, 而对角膜内皮细胞影响较小, 从而可有效安全地降低后发障的发生, 可能会成为一种较好的防治后发障的临床应用方案。两组中后囊混浊最重的病例在对照组, 但实验组也有出现后囊混浊的病例, 说明该实验的给药方式及药物剂量也不能完全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而仅起到延缓或减少其发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守志.白内障摘除手术及人工晶状体研究进展[J].中华眼科杂志, 2005, 41 (8) .

[2]Pandey SK, Cochener B, Apple DJ, et al.Intracapsular ring sustained 5-fluorouracil delivery system for the prevention of 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in rabbits:a histological study[J].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02, 28 (1) :139.

[3]Abdelwahab MT, Kuqelberg M, Kuqelberg U, et al.After-cataract evaluationafter using balanced salt solution, distilled deionized water, and 5-fluorouracilwith a sealed-capsule irrigation device in the eyes of 4-week-old rabbits[J].JCataract Refract Surg, 2006, 32 (11) :1955.

[4]孙洁, 谢立信, 姚瞻.肝素缓释系统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实验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 2003, 39 (7) :406.

5氟尿嘧啶论文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2例SAP患者中有男12例, 女20例, 年龄29~79 (平均49.5±5.5) 岁;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 每组16例, 上述两组患者于性别与年龄以及病情方面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方法

两组常规治疗措施相同, 包括禁水禁食, 肠胃减压, 纠正水电解质及酶碱平衡紊乱, 营养支持, 预防感染, 心肺监护, 积极预防和处理脏器功能障碍和衰竭。在以上治疗基础上, A组予肝素50mg深皮下注射q8~12h, 疗程7~14d;5-Fu 500mg静脉滴注, q24h, 疗程7~10d。B组:奥曲肽0.1mg皮下注射, q6~8h, 疗程7~14d。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在7d内腹痛与腹胀均消失, 且血尿淀粉酶也均恢复正常;有效:患者10d内腹痛与腹胀均消失, 且血尿淀粉酶也均恢复正常;无效:患者经药物治疗未出现任何效果, 并且中转手术或者出现严重的临床并发症, 以及死亡。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 17.0 (服务及产品其统计学的解决方案) 对数据予以统计及处理, 以表示数据, 同时选择t检验来进行计量资料的统计, 再将χ2检验用作计数资料的统计, 而于两组间实施相互对比则选择q检验, 以其P值在0.05以下系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A组患者总有效率较B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A组患者体征的消退时间显著低于B组 (P<0.05) ;A组患者的TNF-α与IL-6以及CRP水平均显著降低 (P<0.05)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 均未出现任何严重的不良反应, 详见表1~4。

3 讨论

SAP是由胰腺本身自身消化引起的化学性炎症。临床上分为急性水肿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又称重症型胰腺炎) , 易发生合并症, 死亡率高达40%~70%, 同时应用生长抑素治疗成本高, 对很多家庭造成明显经济压力, 能否应用廉价的药物代替生长抑素的治疗作用, 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越来越受到重视。此方法在国内外已有临床应用[5]。

小剂量肝素联合5-Fu治疗重症胰腺炎是利用肝素的抗凝作用, 防止胰腺微循环中微血栓的形成和缺血, 提高胰腺的血流灌注, 防止各种活性物质和胰酶的激活, 肝素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 起到改善循环作用, 从而降低胰腺外器官的损害, 从而改变SAP的病理过程, 同时, 5-Fu又能抑制胰腺胰酶分泌。本文对SAP患者应用小剂量肝素与5-Fu联合治疗, 安全可靠, 效果显著, 应予临床普遍推广。

摘要:对我科收治的3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 每组各16例, A组予肝素50mg深皮下注射8~12h 1次, 疗程7~14d;5-Fu 500mg静脉滴注, 24h 1次, 疗程7~10d。B组:奥曲肽0.1mg皮下注射, 6~8h1次, 疗程7~14d。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A组患者体征的消退时间显著低于B组 (P<0.05) ;A组患者的TNF-α与IL-6以及CRP水平均显著降低 (P<0.05)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 均未出现任何严重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重症,5-FU,小剂量肝素

参考文献

[1]刘明祥.重症胰腺炎治疗的进展[J].医学信息 (上旬刊) , 2011, 24 (3) :1854-1855.

[2]吴朝阳, 郭磊, 多鲁坤.买买提明, 等.CRP、IL-6、IL-8、TNF-α在重症胰腺炎治疗前后变化的临床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9, 32 (11) :1549-1551.

[3]李华伟, 张英.重症胰腺炎32例内科保守治疗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12) :2953-2954.

[4]王伟, 项和平, 王文斌, 等.30例重症胰腺炎诊治经验探讨[J].科技信息, 2010, (31) :412-413.

5氟尿嘧啶论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42例, 男24例, 女18例;初治患者14例, 复治患者28例;年龄38岁~72岁, 平均年龄 (48.6±6.8) 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证实, 病理分型:黏液腺癌5例, 印戒细胞癌3例, 低分化腺癌26例, 高、中分化腺癌8例。本组患者的TNM国际分期均为Ⅲ~Ⅳ期[2], 转移部位:锁骨上淋巴结10例, 腹腔淋巴结26例, 盆腔转移13例, 肝脏转移15例, 肺转移5例, 复合转移者15例。本组患者中复治患者均未使用过紫杉醇类药物, 且距离前次化疗时间均在1个月以上。KPS评分均≥60分, 化疗前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等辅助检查均未见显著异常。

1.2 治疗方法

多西他赛75 mg/m2, 静脉滴注, d1;顺铂25 mg/ (m2·d) ;静脉滴注, d2~4, 5-氟尿嘧啶750 mg/ (m2·d) , 静脉滴注, d2~4。所有患者行化疗前均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说明书给予地塞米松预防过敏反应, 静脉化疗前均常规给予镇吐和对症支持治疗。21 d为1个周期, 所有患者均行2周期化疗后进行疗效评估。

1.3 疗效评价标准

所有患者均采用CT观察病灶变化, 依据国际抗癌联盟制定的实体瘤疗效标准进行评价, 疗效评价分为进展 (PD) 、稳定 (SD) 、部分缓解 (PR) 、完全缓解 (CR) 、有效率为CR+PR。肿瘤进展时间是指治疗开始到肿瘤病灶出现进展的时间, 生存时间为治疗开始至患者死亡的时间。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抗癌药物毒性反应进行0~Ⅳ度的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本组患者共完成138个周期化疗, 其中1个周期0例, 2个周期12例, 3个周期15例, 4个周期8例, 5个周期5例, 6个周期2例。本组患者均完成至少2个周期化疗, 均可行疗效评估。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35.7%, 进展时间中位数为6.2个月, 生存时间中位数为9.1个月, 1年生存率为19.0%。初治、复治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42.8%, 32.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不良反应

本组患者均无化疗相关性过敏反应、死亡等出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血液系统的粒细胞生成障碍, Ⅲ度+Ⅳ度白细胞减少16例, 占38.1%。见表2。

3 讨论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 具有发病率高、检出时间晚、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等特点, 据统计:我国约有65%~70%的胃癌患者就诊时已属于晚期[3], 难以行手术治疗, 因此, 研究胃癌患者的化疗方案意义深远。2005年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一项针对晚期胃癌的多国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RCT) 研究结果表明:以多西紫杉醇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疗效确切, 而由多西他赛联合顺铂、5-氟尿嘧啶组成的DCF化疗方案已经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监督管理 (FDA) 确定为针对进展期胃癌的一线治疗方案[4]。

多西他赛为M期周期特异性药物, 其作用机制在于促进小管聚合成稳定的微管并解聚, 减少游离小管的数目, 并可破坏微管的网状结构, 最终将分裂增殖的细胞阻滞在G2和M期, 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体外试验证明, 该药对不同类型的胃癌均有效, 且活性程度较紫杉醇增强1.3~2.0倍[5]。顺铂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金属铂类络合物, 具有抗瘤谱广、对乏氧细胞有效的特点, 作用机制是:其靶点主要在脱氧核糖核酸 (DNA) , 能与DNA结合形成交叉链, 最终形成DDP-DNA复合物, 从而破坏DNA的功能不能再复制。5-氟尿嘧啶是抗代谢类抗肿瘤药物, 经体内相关酶转化为5-氟脱氧尿嘧啶核苷酸而具有抗肿瘤活性, 主要机制在于通过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的活性, 抑制DNA的合成, 最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过程。但是5-氟尿嘧啶具有血浆半衰期 (T1/2) 短的特点, 故临床上主要采用持续静脉滴注的形式使该药可以抑制更多的肿瘤细胞。

此化疗方案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 本研究中Ⅲ度~Ⅳ度粒细胞减少高达38.1%, 但通过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均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因此, 笔者认为在化疗结束后第2天即应开始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以改善骨髓抑制带来的不良反应, 增强化疗的耐受性, 但具体剂量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方案其他的不良反应包括脱发、腹泻、恶心、呕吐等, 均可有效耐受, 不影响治疗, 在临床中有发现多西他赛导致静脉炎伴感染的情况发生[6], 需在护理过程中加以注意或最好给予留置中心导管以预防此副作用的发生。综上所述,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具有疗效确切、价格适宜、毒副作用耐受性好等特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Ahmedin J, Freddie BGlobalcancer.statistics[J].CA Cancer Jclin, 2011, 6 (1) :69-90.

[2]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第3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0:729-730.

[3]孙燕.内科肿瘤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546.

[4]Park SR, Chun JH, Kim YW, et al.PhaseⅡstudy of lowdose docetaxel/fluorouacil/cisplatinin metastatic gastric carcinoma[J].Am J Clin Oncol, 2005, 2 (8) :433-438.

[5]路丹, 王文秀, 徐玉清, 等.多西他赛联合顺铂、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09, 40 (5) :400-403.

5氟尿嘧啶论文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7月~2013年8月收治的6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5例, 女27例;年龄30~66岁, 平均 (40.8±5.5) 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及CT的等检查确诊, 其中直肠癌14例, 胃癌16例, 横结肠癌15例, 乙状结肠癌17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中心静脉置管处理。在患者1~4 d内的10:00~22:00时间段内给予50 mg奥沙利铂和15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进行微量泵泵入, 在1~5 d内的22:00~10:00时间段内静脉输注0.1 ml亚叶酸钙+250 ml生理盐水+0.75 ml的5-氟尿嘧啶。在化疗期间要根据患者情况, 适当给予其止吐药、格雷司琼、奥美拉唑等辅助用药。化疗前常规给予患者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 观察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及时给予记录。9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期间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发生消化道反应、神经毒性反应、骨髓抑制反应以及口腔黏膜反应。

1.4 护理措施

1.4.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被诊断出胃肠道肿瘤, 而又不能通过手术进行切除治疗, 只能通过化疗治疗, 患者会出现心理上的恐惧和焦虑不安。因此, 医护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 获取患者的信任, 向患者讲解相关胃肠道肿瘤的疾病知识以及化疗的作用, 向患者介绍相关治疗的注意事项、配合要求以及化疗后会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 使患者心理上有所准备。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以及护理以改善临床症状, 延长生存期, 提高生活质量。

1.4.2 药物护理

在进行药物治疗时, 要保证将奥沙利铂在5%的葡萄糖中溶解, 切忌和其他溶液混用, 也不能和铝制品接触而导致其降解。在给予患者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之前要给予适量亚叶酸钙, 增强机体对5-氟尿嘧啶的吸收度。由于5-氟尿嘧啶是一种依赖性化疗药物, 其半衰期相对较短, 故在应用时要给予患者持续静脉滴注以提高治疗效果。机体自身分泌的二氢嘧啶脱氢酶是5-氟尿嘧啶的限速酶, 在夜间22:00~10:00时间段内分泌量较高, 故在改时间内给药, 产生的毒副作用较小[3]。

1.4.3 不良反应护理

①胃肠道不良反应:常常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便秘以及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以及粗纤维的饮食, 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饮食, 并注意少食多餐。如患者出现便秘症状, 要多给予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以及纤维素的食物;出现腹泻症状的患者, 要尽量减少粗纤维食物的供应;呕吐症状者要及时给予止吐治疗, 并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内的呕吐物, 以防止出现误吸或者不良刺激等情况。②神经毒性不良反应:胃肠道肿瘤患者化疗后, 常常出现以末梢神经炎为主要特征的周围性感觉神经病变, 药物剂量使用不当时会导致患者出现功能障碍或者可逆性感觉异常的症状, 往往会在遇到寒冷刺激以及接触到金属物体时诱发。因此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要尽量避免遭受冷刺激, 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防寒保暖, 避免生冷饮食并要尽量避免接触到金属物体。如有需要可以给予患者使用热开水加以缓解, 症状表现较严重的可以考虑给予维生素等药物治疗, 补充神经营养。提高免疫力。③骨髓抑制不良反应:化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胃肠道肿瘤细胞的繁殖和生长, 在化疗过程中应用5-氟尿嘧啶具有一定的副作用, 其中以骨髓抑制为主要毒副作用, 其临床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以及红细胞和血色素降低等。在用药期间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不同的临床表现, 对餐具等进行严格消毒并限制患者的运动量, 同时要针对出现的症状给予一定量的白细胞以及血小板输注治疗。④口腔黏膜不良反应:口腔黏膜在临床中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在进食后, 要及时给予口腔清洗, 如患者出现口腔溃疡, 要及时给予碘甘油等护理措施, 如有必要, 要暂停化疗, 给予患者注射万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并给予生理盐水漱口。在日常护理中可以适当给予碳酸氢钠、呋喃西林等进行漱口加以预防。

2 结果

62例患者中出现恶心、呕吐的5例, 腹泻8例, 中性粒细胞减少7例, 血小板减少5例, 骨髓抑制6例, 口腔炎15例, 静脉炎11例。经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 均降低了药物毒副作用的影响, 患者均顺利完成了化疗全过程。

3 讨论

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胃肠道肿瘤临床效果较显著, 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毒副作用, 包括消化道不良反应、神经毒性不良反应、骨髓抑制以及口腔黏膜不良反应等。因此, 在治疗过程中要具有针对性制定护理干预方案, 并将之贯彻实施到胃肠道肿瘤的化疗中去。尽早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 尽量避免患者接触冷刺激以及金属物品, 严格遵守药物食用禁忌, 避免药物的交叉使用, 预防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毒副作用, 稳定患者病情,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7月2013年8月收治的6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给予其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 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护理人员针对6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 均降低了药物毒副作用的影响, 顺利完成了化疗全过程。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胃肠道肿瘤临床效果较显著, 在治疗过程中要具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能有效降低毒副作用, 稳定患者病情,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胃肠道肿瘤,护理

参考文献

[1]于翠华.FOLFOX方案在大肠癌患者术后化疗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 2011, 856 (206) :1562.

[2]夏鸳鸯.应用精细过滤避光式输液器预防5-氟尿嘧啶化疗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 52 (22) :18-23.

5氟尿嘧啶论文 篇9

关键词:5-氟尿嘧啶注射液,贞芪扶正胶囊,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是性病门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 近年来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病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 (HPV) 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 由于传染性强, 发病率较高, 治疗后易复发, 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近年来我院皮肤科采用5-氟尿嘧啶注射液联合贞芪扶正胶囊治疗该病, 获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符合尖锐湿疣的诊断标准;年龄16~65岁;治疗前2周未用过与本病相关的内服药, 1周内未用过与本病相关的外用药。

1.2 排除标准

对本药或药物成分过敏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及严重并发症者;不能坚持治疗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病情持续恶化者;未按时来院复诊及未能随访者。

1.3 一般资料

2009年8月—2011年8月奉贤中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患者, 共92例, 将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5-的氟尿嘧啶注射液联合贞芪扶正胶囊组) 47例, 对照组 (5-氟尿嘧啶注射液组) 45例。治疗组47例, 男35例, 女12例;年龄18~60岁, 平均 (31.41±9.08) 岁;初次发病者35例, 病程2周~3月, 平均6周, 本次复发者12例, 病程3~6月, 平均3.5月;发病部位:阴茎体、包皮、龟头及冠状沟25例, 尿道口10例, 肛周10例, 外阴及阴道8例;单个皮损直径<0.5cm 30例, >0.5cm 17例。对照组45例, 男30例, 女15例;年龄16~65岁, 平均 (30.34±11.21) 岁;初次发病者36例, 病程2周~3月, 平均6周, 本次复发者9例, 病程3~5.5月, 平均3月。发病部位:阴茎体、包皮、龟头及冠状沟23例, 尿道口9例, 肛周7例, 外阴及阴道8例;单个皮损直径<0.5cm 33例, >0.5cm 12例。两组患者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初发人次、复发人次、发病部位、皮损大小经统计学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使用5-氟尿嘧啶注射液, 对于丘疹样、乳头样、菜花样皮损, 采用局部点涂压迫, 每晚1次, 一次涂10余遍;对于融合成片状者、女性阴道内或男性尿道内皮损, 用5-氟尿嘧啶注射液将大小适中的纱布浸湿局部湿敷, 每晚1次, 每次30min;每个疗程连续3~5d, 然后停止使用, 观察3~5d后, 若皮损没有完全脱落, 酌情进行第2或第3个疗程。治疗组同时口服贞芪扶正胶囊, 每次6例, 2次/d, 连续服用3个月。

1.5 观察指标

1.5.1 效应指标

近期疗效:两组有效率的比较;皮疹消退时间。远期疗效:治疗结束后随访6月, 观察复发次数。

1.5.2 安全性指标

体温、心率、血压等。

1.5.3 不良反应

外用药物造成局部皮肤的糜烂、红肿、疼痛、瘙痒等不适;口服药物造成的头晕、恶心、呕吐、皮疹等。

1.6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临床痊愈:皮损全部消退, 临床症状消失;显效:皮损消退70%以上, 症状明显减轻;有效:皮损消退30%~70%, 症状减轻;无效:皮损消退在30%以下, 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者。

1.7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观察结果

2.1.1 两组疗效比较

用药7d后,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9%, 对照组总有效率均为100%,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1) 。

2.1.2 两组疗效比较

用药14d后,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 对照组总有效率均为100%, 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2) 。

2.1.3 不同皮损大小疗效比较

单个疣体直径<0.5cm的有效率为98.3%, 单个疣体直径>0.5cm的有效率为48.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3) 。

2.1.4 两组治疗后复发率比较

随访共6个月, 治疗组复发6例, 复发率为12.8%;对照组复发16例, 复发率为35.6%。两组复发率比较, 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4) 。

2.2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出现轻度局部皮肤的糜烂、红肿、疼痛, 予以对症处理, 数日后症状消失。有一例患者因未遵医嘱, 操作不当导致局部糜烂、红肿较为严重, 后终止治疗, 转外科处理。两组患者均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尖锐湿疣又称生殖器疣或性病疣, 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 (HPV) 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1]。该病传染性强, 发病率较高, 是我国最主要的性病之一, 在有些地区发病数占全部性病患者的20%~31%, 好发于16~35岁之间的人群。目前治疗多采用局部药物治疗, 如三氯醋酸、鬼臼毒素、5-氟尿嘧啶等, 或应用物理治疗, 如二氧化碳激光、冷冻、电灼等, 均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 都无法阻止该病的复发, 反复发作给患者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巨大的精神负担。

5-氟尿嘧啶是目前应用较广的一种嘧啶类抗代谢药物, 主要用于各种肿瘤的治疗。由于可以竞争性地抑制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合成酶, 阻断尿嘧啶脱氧核苷转化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 从而阻断病毒DNA的生物合成, 抑制病毒复制, 因此在皮肤科外用可用于各种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尖锐湿疣等皮肤疣[2]。尖锐湿疣多发于黏膜或黏膜与皮肤交界部位, 角质层少, 5-氟尿嘧啶药液渗入疣体及周围组织, 有效阻断乳头瘤病毒的合成与复制, 从而发挥较好的疗效。而且药液使用面积小, 不会出现全身性毒副作用。我们临床观察发现, 5-氟尿嘧啶液对于发生于龟头、冠状沟、包皮内侧、尿道口、阴道内壁的尖锐湿疣, 疣体直径<0.5cm, 病程<4周的疗效较好, 患者在1~2个疗程均可完全脱落;对发生于包皮外侧, 阴茎体及阴茎根部、女性外阴, 肛周的皮损, 疣体直径>0.5cm, 病程长者则疗效较差, 建议可以增加疗程治疗或选择其他治疗方法。

贞芪扶正胶囊主要由黄芪、女贞子等中药组成。黄芪中的主要成分为黄芪多糖, 女贞子的主要成分为齐墩果酸,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二者均具有免疫增强的作用, 可促进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并有削弱或者消除抑制性淋巴细胞 (Ts) 活性, 增强T淋巴细胞活性。其作用机制为: (1) 促进免疫功能, 黄芪和女贞子的有效成分能增强人体淋巴细胞引起的局部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使巨噬细胞吞噬力增高, E-玫瑰花环形成率提高, 从而起到增强免疫的作用。 (2) 促进干扰素产生, 黄芪可作用于人体干扰素系统, 可促进病毒诱生的干扰素产量。 (3) 保护骨髓、肾上腺皮质和肝脏功能。另外齐墩果酸对多种微生物有抑制作用[3]。

5-氟尿嘧啶注射液与贞芪扶正胶囊联合使用, 既可以快速去除疣体, 又可以有效防止疾病复发, 且二药价格低廉, 方便易得, 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535-538.

[2]朱灵, 罗汉超.5-氟尿嘧啶在皮肤科的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989, 9 (1) :16-18.

上一篇:信用评分模型下一篇:高端领域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