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尿嘧啶:尖锐湿疣(精选3篇)
氟尿嘧啶:尖锐湿疣 篇1
尖锐湿疣 (Condyloma Accuminatum, CA) 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 治疗方面去除疣体以及伤口愈合比较容易, 而复发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有文献显示如果采用单纯去除疣体的方法治疗, 其复发率达30%[1], 所以目前多采取两种或多种方法联合治疗, 许多文献认为两种方法联合治疗复发率远比单纯去除疣体要低。而联合治疗方法比较多, 操作起来比较繁杂, 治疗费用比较高, 为此我们选用一种简单而低费用联合方案治疗与单一方案对比效果差别。
1 资料与方法
我院皮肤科自2008年3月至2012年7月共收治非妊娠的、符合卫生部CA诊断标准的病例162例分成两组, 其中A组98例, 其中男性56例, 女性43例, 用联合方案治疗, 先用2%利多卡因适量局部麻醉, 使用CD-4高频电离子机 (南京大学生产) 单纯灼除疣体;, 术后创面每天3~5次用0.5%碘伏外涂消毒, 直至创面愈合, 在创面愈合后给予5-氟尿嘧啶 (5-FU, 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外涂或湿敷原疣体位置及其周围皮肤, 每天1次, 如出现局部糜烂暂停涂药, 数天后糜烂面愈合再开始涂药, 如此反复多次, 疗程1个月。B组64例, 其中男性26例, 女性38例, 在用2%利多卡因适量局部麻醉后单纯予高频电离子灼除疣体, 术后创面每天3~5次用0.5%碘伏外涂消毒, 直至创面愈合。治疗后分别在第1个月及第3个月复诊或电话随访。用卡方检验统计对比两种治疗方案伤口局部情况及复发情况差别
2 结果
A、B两组部分患者在灼除疣体第二天伤口及周围出现局部肿胀, 4d后逐渐消退, 在治疗后10d伤口愈合;A组患者在后续外涂5-FU过程中45例出现局部表皮糜烂。两组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伤口局部情况复发情况见表1。卡方检验可见A组术后局部肿胀率高于B组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复发率对比, 治疗1个月后A组复发率对低于B组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3个月后A组复发率低于B组 (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
注:*与B组比较卡方值18.85, P值<0.01;**与B组比较卡方值3.91, P值<0.05;***与B组比较卡方值24.83, P值<0.01
3 讨论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感染所致在生殖器官发生的良性上皮增生性病变称为尖锐湿疣, 又称生殖器疣, 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性传播疾病。目前尚未有特效药物杀灭HPV, 单纯去除疣体治疗, 有些亚临床型疣体周围皮肤有HPV, 灼除疣体后其周围的病毒可继续繁殖长出新的疣体导致复发, 复发率明显高于联合治方案, 所以目前多采取两种或多种方法联合治疗, 联合干扰素 (Interferon, IFN) 治疗尖锐湿疣[2], 理论上防复发有一定效果, 但经我们短期试用, 效果不理想, 且费用较高, 副作用也较大, 有寒战、发热、脱发等, 故认为该方案不宜推广。有作者用电离子机烧灼疣体后再中药反复浸泡一段时间, 治愈率明显高于单纯灼除疣体组[3], 这种方法我们也实践过一段时间, 但患者需做的操作繁多, 疗程比较长, 需反复煎煮中草药, 对于住集体宿舍无煎药条件的患者有一定的困难, 患者不易坚持, 还有较高的复发率。
5-氟尿嘧啶是嘧啶类抗代谢药, 能抑制脱氧胸苷酸合成酶, 从而阻止脱氧尿苷酸转变成脱氧胸苷酸, 影响病毒DNA的合成, 导致HPV细胞的损伤和死亡, 有效地抑制病毒、防止尖锐湿疣复发。但5-FU也不易在短时间内清除HPV, 需要用药较长时间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本文在治疗后1个月后复发7例, 复发率7.14%, 到第3个月还有3例复发, 复发率3.06%, 所以应嘱咐患者外用5-FU要足够长时间, 如涂擦药液效果不好可用纱布湿敷原疣体位置及其周围皮肤。我们认为高频电离子灼除疣体, 在创面愈合后每天给予外用氟尿嘧啶是治疗尖锐湿疣效果较好的方案。但这方案也有个不足之处, 因5-FU其对细胞的作用特异性差, 对正常皮肤细胞有较大的损伤, 主要表现为涂药容易出现局部表皮糜烂, 本组有接近一半 (45.92%) 病例出现局部表皮糜烂, 所以用药需要间断, 一些素质较低的患者可能不容易控制得当, 要嘱咐患者在涂药过程中密切观察皮肤情况, 一发现有轻微糜烂即暂停用药, 必要时还要口服些抗菌素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陈庆忠, 刘增艳.尖锐湿疣治疗及复发因素 (附419例临床报告) [J].右江医学, 2004, 30 (4) :320-320.
[2]杨玉梅.电离子手术和干扰素联合治疗尖锐湿疣效果观察[J].中国医校, 2004, 18 (5) :465-465.
[3]唐帮伦.电离子机烧灼加中药浸泡治疗尖锐湿疣89例[J].皮肤病与性病, 2002, (24) :49-50.
氟尿嘧啶:尖锐湿疣 篇2
关键词:5-氟尿嘧啶注射液,贞芪扶正胶囊,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是性病门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 近年来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病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 (HPV) 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 由于传染性强, 发病率较高, 治疗后易复发, 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近年来我院皮肤科采用5-氟尿嘧啶注射液联合贞芪扶正胶囊治疗该病, 获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符合尖锐湿疣的诊断标准;年龄16~65岁;治疗前2周未用过与本病相关的内服药, 1周内未用过与本病相关的外用药。
1.2 排除标准
对本药或药物成分过敏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及严重并发症者;不能坚持治疗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病情持续恶化者;未按时来院复诊及未能随访者。
1.3 一般资料
2009年8月—2011年8月奉贤中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患者, 共92例, 将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5-的氟尿嘧啶注射液联合贞芪扶正胶囊组) 47例, 对照组 (5-氟尿嘧啶注射液组) 45例。治疗组47例, 男35例, 女12例;年龄18~60岁, 平均 (31.41±9.08) 岁;初次发病者35例, 病程2周~3月, 平均6周, 本次复发者12例, 病程3~6月, 平均3.5月;发病部位:阴茎体、包皮、龟头及冠状沟25例, 尿道口10例, 肛周10例, 外阴及阴道8例;单个皮损直径<0.5cm 30例, >0.5cm 17例。对照组45例, 男30例, 女15例;年龄16~65岁, 平均 (30.34±11.21) 岁;初次发病者36例, 病程2周~3月, 平均6周, 本次复发者9例, 病程3~5.5月, 平均3月。发病部位:阴茎体、包皮、龟头及冠状沟23例, 尿道口9例, 肛周7例, 外阴及阴道8例;单个皮损直径<0.5cm 33例, >0.5cm 12例。两组患者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初发人次、复发人次、发病部位、皮损大小经统计学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使用5-氟尿嘧啶注射液, 对于丘疹样、乳头样、菜花样皮损, 采用局部点涂压迫, 每晚1次, 一次涂10余遍;对于融合成片状者、女性阴道内或男性尿道内皮损, 用5-氟尿嘧啶注射液将大小适中的纱布浸湿局部湿敷, 每晚1次, 每次30min;每个疗程连续3~5d, 然后停止使用, 观察3~5d后, 若皮损没有完全脱落, 酌情进行第2或第3个疗程。治疗组同时口服贞芪扶正胶囊, 每次6例, 2次/d, 连续服用3个月。
1.5 观察指标
1.5.1 效应指标
近期疗效:两组有效率的比较;皮疹消退时间。远期疗效:治疗结束后随访6月, 观察复发次数。
1.5.2 安全性指标
体温、心率、血压等。
1.5.3 不良反应
外用药物造成局部皮肤的糜烂、红肿、疼痛、瘙痒等不适;口服药物造成的头晕、恶心、呕吐、皮疹等。
1.6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临床痊愈:皮损全部消退, 临床症状消失;显效:皮损消退70%以上, 症状明显减轻;有效:皮损消退30%~70%, 症状减轻;无效:皮损消退在30%以下, 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者。
1.7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观察结果
2.1.1 两组疗效比较
用药7d后,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9%, 对照组总有效率均为100%,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1) 。
2.1.2 两组疗效比较
用药14d后,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 对照组总有效率均为100%, 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2) 。
2.1.3 不同皮损大小疗效比较
单个疣体直径<0.5cm的有效率为98.3%, 单个疣体直径>0.5cm的有效率为48.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3) 。
2.1.4 两组治疗后复发率比较
随访共6个月, 治疗组复发6例, 复发率为12.8%;对照组复发16例, 复发率为35.6%。两组复发率比较, 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4) 。
2.2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出现轻度局部皮肤的糜烂、红肿、疼痛, 予以对症处理, 数日后症状消失。有一例患者因未遵医嘱, 操作不当导致局部糜烂、红肿较为严重, 后终止治疗, 转外科处理。两组患者均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尖锐湿疣又称生殖器疣或性病疣, 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 (HPV) 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1]。该病传染性强, 发病率较高, 是我国最主要的性病之一, 在有些地区发病数占全部性病患者的20%~31%, 好发于16~35岁之间的人群。目前治疗多采用局部药物治疗, 如三氯醋酸、鬼臼毒素、5-氟尿嘧啶等, 或应用物理治疗, 如二氧化碳激光、冷冻、电灼等, 均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 都无法阻止该病的复发, 反复发作给患者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巨大的精神负担。
5-氟尿嘧啶是目前应用较广的一种嘧啶类抗代谢药物, 主要用于各种肿瘤的治疗。由于可以竞争性地抑制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合成酶, 阻断尿嘧啶脱氧核苷转化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 从而阻断病毒DNA的生物合成, 抑制病毒复制, 因此在皮肤科外用可用于各种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尖锐湿疣等皮肤疣[2]。尖锐湿疣多发于黏膜或黏膜与皮肤交界部位, 角质层少, 5-氟尿嘧啶药液渗入疣体及周围组织, 有效阻断乳头瘤病毒的合成与复制, 从而发挥较好的疗效。而且药液使用面积小, 不会出现全身性毒副作用。我们临床观察发现, 5-氟尿嘧啶液对于发生于龟头、冠状沟、包皮内侧、尿道口、阴道内壁的尖锐湿疣, 疣体直径<0.5cm, 病程<4周的疗效较好, 患者在1~2个疗程均可完全脱落;对发生于包皮外侧, 阴茎体及阴茎根部、女性外阴, 肛周的皮损, 疣体直径>0.5cm, 病程长者则疗效较差, 建议可以增加疗程治疗或选择其他治疗方法。
贞芪扶正胶囊主要由黄芪、女贞子等中药组成。黄芪中的主要成分为黄芪多糖, 女贞子的主要成分为齐墩果酸,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二者均具有免疫增强的作用, 可促进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并有削弱或者消除抑制性淋巴细胞 (Ts) 活性, 增强T淋巴细胞活性。其作用机制为: (1) 促进免疫功能, 黄芪和女贞子的有效成分能增强人体淋巴细胞引起的局部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使巨噬细胞吞噬力增高, E-玫瑰花环形成率提高, 从而起到增强免疫的作用。 (2) 促进干扰素产生, 黄芪可作用于人体干扰素系统, 可促进病毒诱生的干扰素产量。 (3) 保护骨髓、肾上腺皮质和肝脏功能。另外齐墩果酸对多种微生物有抑制作用[3]。
5-氟尿嘧啶注射液与贞芪扶正胶囊联合使用, 既可以快速去除疣体, 又可以有效防止疾病复发, 且二药价格低廉, 方便易得, 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535-538.
[2]朱灵, 罗汉超.5-氟尿嘧啶在皮肤科的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989, 9 (1) :16-18.
氟尿嘧啶:尖锐湿疣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5年5月至2007年4月, 我院门诊确诊尖锐湿疣病例120例,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 其中男43例, 女17例, 年龄最小17岁, 最大67岁, 平均33岁。合并淋病27例, 梅毒11例, 非淋菌性尿道炎2例。对照组60例, 其中男44例, 女16例, 年龄最小15岁, 最大59岁, 平均32.2岁, 合并淋病39例, 梅毒7例。这些病人均有明确的不洁性生活史或者配偶感染尖锐湿疣。
1.2 病例及病变部位
1 2 0例均符合《皮肤性病学》第6版有关尖锐湿疣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以阴茎龟头、冠状沟、包皮、阴茎系带等处为多见, 女性多以大小阴唇、阴蒂、阴道口、肛门为多见, 其中3例合并外阴皮肤感染。
1.3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治疗前均用清水洗净患处擦干后, 用棉签蘸取5%氟尿嘧啶软膏涂在疣体表面及其根部, 均匀涂抹一薄层后, 轻轻按摩直到药物完全吸收, 保留3~4h, 后用清水冲洗, 每日4次;治疗组60例, 同时肌注重组重组人干扰素a1b干扰素2mL, 每日1次;共4周, 合并感染者适当应用抗生素, 治疗期间创面可涂雷佛奴尔液, 促进创面愈合。
1.4 疗效判断标准
观察疣体大小、数量、厚度、痂壳及疣体脱落数量和脱落时间。疗效指数= (治疗前症状总积分-治疗后症状总积分) /治疗前症状总积分×1 0 0%。疗效判定标准按治愈、显效、有效及无效四级标准评价。治愈:停药7天内疣体全部脱落, 疗效指数100%;显效:停药7d内疣体大部分脱落100%>疗效指数>60%;有效:停药7天内疣体部分脱落60%>疗效指数>3 0%;无效:停药7 d内疣体较治疗前脱落<3 0%或有所增加。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 P S 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治疗结果
2.1 两组治愈率x2=10.2, P<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随访3个月, 治疗组治愈率为96.7%;对照组, 治愈率为80.0%, 两组病例治疗效果见表。
2.2 不良反应和安全性评价
治疗组治疗期间1例发生不良反应, 发生率为2.0%, 均发生在给药部位, 表现为疼痛, 灼热, 糜烂, 停药后消失, 未予特殊处理。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 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2.3
对实验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在实验前后组间和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尖锐湿疣由感染H P V引起, 发病率仅次于淋病, 临床诊断不难, 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如激光, 手术, 冷冻, 微波, 抗病毒药物 (聚肌胞、白细胞介素-2、阿昔洛韦) 等, 但复发率都比较高, 其原因可能与亚临床感染或潜伏感染再活动, 病人全身免疫功能降低, 免疫细胞杀伤功能下降有关。复发危险因素与性行为、免疫功能、饮酒等有关, 大量研究表明免疫力低下的个体, 如患有糖尿病、艾滋病、肺结核患者复发率明显增高, 所以治疗尖锐湿疣应该采用综合疗法, 即局部治疗与全身免疫治疗相结合, 同时减少复发的危险因素。氟尿嘧啶在体内先转变为5-氟-2-脱氧尿嘧啶核苷酸, 后者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 阻断脱氧尿嘧啶核苷酸转变为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 从而抑制DNA的生物合成。此外, 还能掺入RNA, 通过阻止尿嘧啶和乳清酸掺入RNA而达到抑制R N A合成的作用。重组人干扰素a1b (北京三元基因工程有限公司) 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抑制细胞的增殖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 其药理作用是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 诱导细胞产生多种抗病毒蛋白, 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 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繁殖, 还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具有调节特异性免疫, 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增强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细胞毒性和天然杀伤性细胞的功能, 诱导内源性干扰素的产生, 并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增强或发动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反应, 清除早期恶变细胞。这种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相配合的方法疗效显著, 而且治疗条件要求不高, 很适合在医院开展、推广。
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a1b联合5%氟尿嘧啶乳膏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尖锐湿疣病例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 治疗组采用5%氟尿嘧啶联合干扰素治疗, 对照组单纯采用5%氟尿嘧啶治疗。结果以随访3个月为限, 治疗组治愈率为96.7%, 高于对照组的80.0%, P<0.01。结论重组人干扰素a1b联合5%氟尿嘧啶乳膏治疗尖锐湿疣能明显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尖锐湿疣,重组人干扰素,氟尿嘧啶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2]罗新所.微波治疗女性外阴尖锐湿疣45例疗效观察[J].新医学, 1999, (6) :324.
[3]吴伊旋.二氧化碳联合白细胞介素-2治疗女性尖锐湿疣[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2, 12 (3) :714.
[4]张林祥, 李金凤, 苏立军, 等.CO2激光联合白细胞介素-2治疗肛周尖锐湿疣59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 13 (3) :298.
[5]乐杰.妇产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