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氟尿嘧啶缓释剂

2024-10-22

5-氟尿嘧啶缓释剂(共8篇)

5-氟尿嘧啶缓释剂 篇1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早期症状不明显, 往往未引起重视, 确诊时大多已处于进展期, 术后面临着较高的复发率, 从而影响患者预后, 5年生存率仍不是很理想。术后局部复发率高是影响本病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何避免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 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腹腔化疗药缓释剂置入具有持久保持给药区药物高浓度、减轻全身不良反应等优点, 是术后防止癌细胞局部沉积的有效方法[1]。5-氟尿嘧啶是一种传统化疗药物, 效果肯定, 但常规给药作用时间较短, 局部浓度较低, 有时难以获得所需效果。本研究探讨了直肠癌术中腹腔置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旨在评估这种直肠癌综合治疗新途径的临床价值,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近2年来的12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术前均经肠镜病理活检确诊, 拟行Dixon手术切除。均为Ⅱ~Ⅲb期患者, 其中Ⅱ期23例, Ⅲa期33例, Ⅲb期64例。所有患者均未于术前行化疗, 年龄30~75岁, 能耐受手术治疗, 无手术禁忌证, 肝肾功能、免疫功能、血常规等检查均正常, 体力状况ECOG评分0~2分, 无其他脏器实质性病变, 对本项研究均知情同意。观察组男性患者43例, 女17例, 平均年龄 (58.8±10.2) 岁;对照组男性患者40例, 女20例, 平均年龄 (59.4±10.4) 岁。两组间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严格按照肿瘤根治原则, 行Dixon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并淋巴结清扫。观察组术毕关腹前腹腔均匀置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900 mg于肿瘤病灶及淋巴血管回流区域, 表面喷洒生物蛋白胶固定。对照组仅给予根治手术而不置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1~2年局部复发率、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指标、白细胞计数、NK细胞活性及T细胞亚群水平、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l7.0统计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t检验, 计数资料作卡方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观察组 (15.2±2.4) d、对照组 (14.7±2.2) d, 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1;观察组术后1、2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 (3/60) 、11.7% (7/60) , 对照组术后1、2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0% (12/60) 、33.3% (20/60) , 两组患者1~2年局部复发率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肾功能、白细胞计数、NK细胞活性及T细胞亚群水平、术后并发症等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3~5。

3 讨论

注:与术前比较, (1) P<0.05;与对照组术后7 d比较, (2) P>0.05

注:与术前比较, (1) P<0.05;与对照组术后7d比较, (2) P>0.05

注:χ2=0.8333, P>0.05

化疗药5-氟尿嘧啶在血浆中存在着半衰期短、作用时间短的缺点, 而且传统静脉给药法可产生强烈的全身不良反应, 而术中置入腹腔化疗泵的方法容易引起腹腔感染, 而且化疗泵周围可形成窦道而影响治疗效果。据文献报道[2], 局部置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可使局部药物浓度达到静脉给药时的10倍之多, 且有效药物浓度能持续10 d以上。此外还有文献报道[3], 采取5-氟尿嘧啶缓释剂置入法, 不仅局部有效药物浓度能长时间维持, 而且外周血循环中也可维持较长时间的有效药物浓度, 因此不仅可防止局部复发, 还可起到防止及治疗肿瘤远处转移的作用, 且认为这种给药方式比较安全, 不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病死率。在本研究中, 观察组住院时间 (15.2±2.4) d、对照组 (14.7±2.2) d, 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P>0.05) ;观察组术后1、2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 (3/60) 、11.7% (7/60) , 对照组术后1、2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0% (12/60) 、33.3% (20/60) , 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肾功能、白细胞计数、NK细胞活性及T细胞亚群水平、术后并发症等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与文献大体报道相符, 这证明直肠癌术中腹腔内置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可降低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 且不增加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不增加对肝肾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摘要: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中腹腔置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近2年来的12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两组均给予标准根治手术, 观察组术毕关腹前腹腔置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900 mg于肿瘤病灶及淋巴血管回流区域;对照组仅给予根治手术而不置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12年局部复发率、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指标、白细胞计数、NK细胞活性及T细胞亚群水平、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观察组 (15.2±2.4) d、对照组 (14.7±2.2) d, 无统计学差异 (P>0.05) ;观察组术后1、2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 (3/60) 、11.7% (7/60) , 对照组术后1、2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0% (12/60) 、33.3% (20/60) , 两组患者12年局部复发率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肾功能、白细胞计数、NK细胞活性及T细胞亚群水平、术后并发症等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 直肠癌术中腹腔内置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可降低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 且不增加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不增加对肝肾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关键词:直肠癌,5-氟尿嘧啶,根治术,复发率,并发症

参考文献

[1]李昌立.氟尿嘧啶植入剂用于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 2012, 52 (35) :59-60.

[2]Punt CJ.New options and old dilemmas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J].Ann Oncol, 2004, 15 (10) :1453-1459.

[3]王琦, 尹东, 王海江.进展期胃癌术中区域性缓释化疗临床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 2012, 52 (7) :79-80.

5-氟尿嘧啶缓释剂 篇2

[关键词] 一次性输注泵;持续输注;5-氟尿嘧啶;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5-134-02

目前化疗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治疗时对抗肿瘤药物的浓度、速度、时间有较高的要求。化疗药物尤其是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的应用方法,目前采用小剂量持续给药为最好的给药方式[1]。根据5-Fu在血浆中半衰期短(10~20 min),持续静脉滴注可取得更好疗效[2]。笔者所在科室从2010年11月~2011年10月对消化道肿瘤患者,通过外周静脉留置针及PICC管配合一次性输注泵持续输注化疗药物5-Fu顺利完成化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一次性输注泵是一种轻便、可随身携带的安全的输注装置,可用于持续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受到患者的认可和临床护士的青睐,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4例癌症患者均来自笔者所在医院肿瘤内科且为病理确诊病例,其中男61例,女33例,年龄16~79岁;其中胃癌11例,直肠癌29例,结肠癌51例,肝癌3例,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或PICC导管配合一次性输注泵持续静脉输注5-Fu 44~48 h。

1.2 材料

采用尼普洛的一次性输注泵,规格:最大容量250 mL,流速5 mL/h。BD公司的安全留置针、PICC导管。

1.3 操作方法

从有效期内的灭菌袋中取出输注泵,检查泵有无破损。护士遵医嘱先用注射器抽吸0.9%生理盐水,排出注射器内的空气后,拧下输注泵接口上的盖子,取下注射器针头,将注射器乳头与泵的接口相接,注射器的尾部固定于操作平面上,输注泵置于注射器上方并保持垂直,缓慢下压注射器将药液注入贮药囊内。再抽取一定量的5-Fu,同样,排净空气后将药液注入贮药囊内。下压注药时不能用力过猛,以免注射器乳头折断于泵的接口内。加药完毕,手持输注泵使接口垂直朝上、让空气集中到接口处,可用手指轻弹外壳排出空气。拆开输注管路包装袋,用管路止流夹夹住管路,把管路接头与泵接口相接,使连接患者的一侧接口朝上,松开止流夹,药液流入管路,经过过滤器流入流控器,从患者接口流出,关闭止流夹。在泵体上贴上标有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持续时间的标签,即可与准备好的静脉通路连接。连接好后,打开止流夹,并用3M透明敷料将流控器固定在患者皮肤上,泵用专用袋子装好,告知患者起床时挂于胸前或装于口袋内。

1.4 护理方法

1.4.1 心理护理 患者对疾病有不同程度的绝望心理和恐惧感,大多数患者对新疗法缺乏了解再加上对持续化疗和长时间输液的担忧,常出现焦虑、悲观、消极等心理反应[3]。因此化疗的整个护理过程首先要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通过向其详细的介绍化疗用药的安全性、携带输液泵的必要性及安全优越性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提示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需要注意哪些事项,让患者明确整个化疗过程的基本思路,知己知彼,有助于保持稳定的情绪,对治疗的恐惧感也相对较轻,从而对治疗充满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医务人员,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

1.4.2 静脉选择及留置针的护理 选择前臂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进行穿刺,避免在下肢静脉进行穿刺,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胶布卷边、脱落,减少肢体的剧烈活动,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免造成回血堵塞导管[4]。倾听患者主诉,观察穿刺局部有无疼痛,皮肤有无红肿,嘱患者勿牵拉,以免留置针与输注泵分离。

1.4.3 PICC管的护理 每次药物输注前后要用20 mL的注射器,抽足量生理盐水以脉冲方式冲洗导管,并正压封管。每7天为患者更换一次贴膜,如贴膜有卷曲、松动、贴膜下有汗液时随时更换,更换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观察并记录导管的外露刻度,且注意观察针眼周围有无发红、疼痛、肿胀、有无渗出等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1.4.4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由于输注泵内的化疗药物剂量大、浓度高、对周围静脉的刺激大,因此在使用留置针进行泵入化疗药物时,在穿刺点上方用康惠尔透明贴敷在皮肤上2~3 d,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其使用方法简单、方便,实用、不易脱落,容易被患者接受。

1.4.5 常见不良反应的护理 护理过程中,通过严密细心的观察患者病情,积极采用预防措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帮助患者顺利渡过化疗期。

2 结果

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的心理情绪均比较稳定,均能配合治疗;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3例、腹痛腹泻2例、口腔炎2例。

胃肠道的反应可能与大剂量5-Fu输注有关,患者输入大剂量的5-Fu容易引发恶心、呕吐及迟发性腹泻,通过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补充大量新鲜水果、蔬菜及维生素,大量饮水后不良反应症状减轻。对于腹泻患者适量使用解痉剂、止泻剂,症状缓解。5-Fu持续化疗对口腔黏膜的损害较大,化疗期间可指导患者使用软毛牙刷刷牙,进餐前后漱口,避免进食过热、冷、硬、辣、和酸等对口腔黏膜有刺激的食物。

3 讨论

一次性输注泵的应用为5-Fu化疗提供了合理的给药方式,可减轻5-Fu的毒性。一次性输注泵能把5-Fu精确、均匀、微量、安全地泵入体内,保证氟尿嘧啶的有效的血药浓度。维持输液速度并保持输液速度的均衡,是有效减少患者恶心、呕吐的重要原因[5]。因此容量应准确,加药前根据容量250 mL、流速5 mL/h、维持时间、10 mL余量计算注入贮药囊的液体量,准确注入贮液囊内的5-Fu药液及稀释液。将输注泵垂直,接口朝上,轻弹泵体,弹出空气。输注泵与静脉通路相连接时不可使用头皮针连接,因头皮针的硅胶较软容易反折影响流速,输注泵的管路较细长,应注意观察有无打折或扭曲,保持管路通畅。

护理过程中,各班护士在床边严格交接班,查看化疗泵的运行情况、输注泵球囊的体积是否缩小、管路是否通畅、余量、起止时间等,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和交班本上。患者在使用一次性输注泵时,可以进行日常活动,但流控器必须固定在皮肤上,否则影响流速,在穿脱衣服时注意避免管道脱出,交待患者在使用输注泵化疗期间不要洗澡。指导患者保持输注泵不低于留置针水平,建议将泵体置于专用袋内挂在身上,或放在患者上衣口袋内,静脉穿刺侧上肢尽量不要弯曲,当药液快泵完时穿刺侧肢体不宜下垂过久,泵体要适当挂高,以免影响流速。化疗泵流速的快慢受温度、药物粘性及流速控制器相对位置的影响,为保证恒速输注,一定要把流控器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

整个治疗过程的不良反应主要与胃肠道反应和口腔炎为主,胃肠道不良反应是化疗药物常见的毒副反应。患者输入大剂量的5-Fu容易引发恶心、呕吐及迟发性腹泻,可在化疗前和化疗中按医嘱给予止吐药托烷司琼6 mg静脉滴注,以减轻胃肠道反应,同时给予饮食指导,避免刺激性食物,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每天饮水量要在1 500 mL以上,即可排毒也可减轻药物对消化道黏膜的刺激。密切观察大便的颜色、性质、次数,出现腹痛、腹泻时适量使用解痉剂、止泻剂,腹泻明显者,给予肠道调理药如蒙脱石散等口服。5-Fu持续化疗对口腔黏膜的损害较大,因此保持口腔清洁对预防口腔炎的发生极为重要。化疗期间可指导患者使用软毛牙刷刷牙,进餐前后漱口,避免进食过热、冷、硬、辣、和酸等对口腔黏膜有刺激的食物,同时多饮水以减轻药物对黏膜的刺激,并密切观察口腔内黏膜情况。

一次性输注泵不仅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很大程度上方便患者使用。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只要每天观测注泵贮药囊大小就可了解灌注量多少,无需反复配药、换瓶,更有利于检查输注泵是否妥善固定、连接是否紧密、是否通畅,穿刺点有无红肿等,便于随时调整输液滴数及排除输液泵电脑故障的时间,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对于患者来说,一次性输注泵安全可靠,方便患者在衣物袋、背包中携带,患者的日常生活基本不受影响,减少卧床时间,能够适当并充分的活动,对消除患者的精神压力有很大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通过对94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使用一次性输注泵持续静脉输注5-Fu的护理,化疗的不良反应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提高,故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l] 张惠兰,陈荣秀.肿瘤护理学[M].天津:天津科技技术出版社,2000:167.

[2] 周建明,龚枕夏,谭清和,等.不同方法输注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临床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3,8(6):436-438.

[3] 董惠娟,胡佳娜.使用便携式化疗泵持续化疗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11):57-58.

[4] 王建荣,蔡虻.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93.

[5] 陈利君.输液泵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9):715-716.

5-氟尿嘧啶缓释剂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行Dixon术的老年直肠癌患者共78例,其中男51例,女27例,年龄60~89岁,平均68.3岁。植入标准:①术前经相应检查如B超、结直肠镜、盆腔磁共振或CT,术中经快速病理检查确诊为直肠癌;②术前未进行相关化疗;③Dukes分期B、C期患者;④能耐受手术及术中治疗,患者本人及家属同意术中植入。按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实验组43例,术中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对照组35例,予单纯根治术,两组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药品

5-氟尿嘧啶植入剂(商品名:中人氟安,安徽中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20121001)为圆柱形白色缓释药物颗粒,置于不锈钢毛细管中,每管中人氟安植入剂含5-氟尿嘧啶100 mg。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标准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实验组术中局部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对照组盆腔应用蒸馏水浸泡。关腹前实验组将5-氟尿嘧啶缓释剂植入或播散于有淋巴结转移的区域和亚临床肿瘤病灶区域,共使用800 mg 5-氟尿嘧啶缓释剂,其中300 mg植于肠系膜血管根部,300 mg植于肿瘤剥离面,200 mg播散于盆腔邻近器官表面,所有药物表面喷洒生物蛋白胶固定。每一植入点植药不超过150 mg,两个植入点之间距离≥3 cm,植入范围距吻合口4 cm以上以避免药物对吻合口产生影响,穿刺点应避免重要血管。

1.4 观察指标

术后14 d所有患者连续严密观察是否出现吻合口的愈合不良及瘘的形成,切口的液化及感染,腹、盆腔内积液及脓肿形成,腹、盆腔出血,粘连性肠梗阻,发热、呕吐、腹泻等情况。于术前1 d和术后第7天清晨采集静脉空腹血,检验血常规和肝、肾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肌酐(Cr),血尿素氮(BUN)],营养状态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 A、Ig G、Ig M)。记录术后患者排气时间、腹腔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取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作χ2或精确概率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5-氟尿嘧啶缓释剂对老年患者术后白细胞、肝肾功能的影响

两组患者术前白细胞计数(WBC)、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7 d与术前1 d比较白细胞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白细胞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7 d ALT、AST、Cr、BUN较术前1 d均有上升,其中实验组ALT、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WBC、ALT、Cr较对照组指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5-氟尿嘧啶缓释剂对老年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免疫功能的影响

两组患者术前营养指标、免疫球蛋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实验组TP、P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实验组Ig 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免疫球蛋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7 d与术前1 d比较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免疫球蛋白A(Ig A)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与术前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5-氟尿嘧啶缓释剂对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结果显示,两组吻合口愈合不良及瘘、切口感染、肠梗阻、腹膜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热、腹泻发生率较高且腹腔引流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注:与术前1 d比较,*P<0.05;ALT:丙氨酸转氨酶;AST:天冬氨酸转氨酶;Cr:血清肌酐;BUN:血尿素氮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TP:总蛋白;ALB:白蛋白;TF:转铁蛋白;PA:前白蛋白;Ig A:免疫球蛋白A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近年来全球直肠癌发病率逐年增加[5]。Ⅱ~Ⅲ期直肠癌根治性手术中有30%~40%复发,且多发生在首次手术后6~24个月[5,6,7]。患者的病程、病灶部位等因素都会导致老年患者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局部复发,但最重要的原因仍是肿瘤细胞的脱落种植和微小转移灶残留[7]。一般来说,残余癌细胞在原发灶切除后24 h内就开始增殖,5~10 d就能够形成可见病灶。因此利用这段时间进行腹腔内辅助性化疗,可以增加残余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更加针对性地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降低局部复发率,显著改善患者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率[8]。氟尿嘧啶通过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酶合成酶的活性而产生抗肿瘤作用,至今仍是直肠癌术后经典一线化疗药物,静脉给药是氟尿嘧啶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但本品连续使用可出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骨髓抑制和严重胃肠道反应等毒副作用,即使使用本品时持续缓慢滴注,静脉炎或动脉内膜炎发生率仍较高[9]。据统计51%以上老年患者术后很难接受规范化的化疗,或无法从化疗中受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根治性手术的疗效[10]。

为了减少5-氟尿嘧啶的毒副作用,近年来将其制成缓释剂型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5-氟尿嘧啶缓释剂通过缓慢非恒速释放药物,延长了与肿瘤细胞的作用时间,提高了肿瘤部位的局部药物浓度,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提高了患者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11]。

临床工作中化疗疗效取决于选择适宜的药物、恰当的给药时间和合理的给药途径。5-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肿瘤组织作用靶点的植入避免了药物的肝脏代谢,减少进入血液循环的药物剂量,降低了对人体正常组织的损伤,对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生理功能影响较小,有利于患者及时恢复。实验组术后7 d与术前1 d比较白细胞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研究中实验组术后白细胞相对增高,但这可能由术后细胞坏死被组织吸收造成,与骨髓抑制无关。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7 d ALT、AST、Cr、BUN较术前1 d均有上升,其中实验组ALT、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肝肾代偿能力下降,5-氟尿嘧啶缓释剂术中植入对老年患者组织器官仍会造成一定影响,但术后应激状态也可造成相关指标增高。总体而言,5-氟尿嘧啶缓释剂术中植入并不会造成肝肾功能损害。

由于机体组织、器官退行性病变,生理储备功能和代偿功能逐步减退,老年患者普遍存在机体免疫调控失衡或免疫功能下降,特别是对于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营养不良风险大大增加[12,13]。研究中也发现两组老年直肠癌患者行低位前切除术后TP、ALB、PA、TF较术前明显下降,其中TP、P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老年患者术后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同时由于患者围术期禁食或限制摄入导致的营养不良风险增加。因此对于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植入化疗药物后也应加强术后营养支持,短期的肠外营养支持或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加速患者康复[14]。

虽然仍会影响机体部分免疫功能,但相对于全身静脉化疗引起的严重毒副作用,5-氟尿嘧啶缓释剂术中局部化疗所导致的副作用并不明显。本研究中除Ig A指标外,实验组与对照组免疫球蛋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也可以证明术中较高浓度药物作用于腹腔内肿瘤微转移灶,减少肿瘤负荷,改善了由肿瘤细胞诱导引起的免疫抑制,增进了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善[15]。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实验组发热、腹泻发生率较高且腹腔引流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而吻合口愈合不良及瘘、切口感染、肠梗阻、腹膜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并未显著增多。考虑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5-氟尿嘧啶缓释剂载体为聚乳酸,含有极微量的乳酸或低聚物,在体内存留和降解的过程中都会造成持续的炎性刺激,引发局部炎性细胞活性增强,导致腹膜渗出或造成腹腔引流量增多[16]。化疗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也会导致细胞破裂、液化引起局部炎性反应[17,18]。虽然会出现腹腔引流量增多的现象,但并不延长患者的恢复时间。治疗组患者大多数仅有低热,持续时间5 d左右,体温在37.5℃左右,最高温度不超过38.3℃,最长者持续11 d,一般物理降温后可自行恢复正常。部分老年患者对于5-氟尿嘧啶敏感性较高,出现短暂腹泻,最长者持续5 d,可对症治疗缓解症状,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游离肿瘤细胞多呈现区域转移特点[19],因此术中可根据侵犯部位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集中攻击腹腔内残留的肿瘤组织和游离细胞,同时一部分化疗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后还可以杀灭残存其中的肿瘤细胞[20]。特别是对于免疫功能、营养状态较差的老年患者,较少影响术后恢复,不延长术后住院时间。因此在注意植入范围,加强营养支持和减少伤口并发症发生的前提下,老年直肠癌患者低位前切除术中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可以减少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直肠癌患者行低位前切除术中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行Dixon术老年直肠癌患者78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3例直肠癌患者行标准根治性手术,术中腹腔内植入缓释性5-氟尿嘧啶;对照组35例,予以单纯根治手术而不植入缓释性5-氟尿嘧啶。术前及术后检测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肝肾功能、营养状态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观察患者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白细胞计数(WBC)、肝肾功能、营养与免疫球蛋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7 d与术前1 d比较WB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WBC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肌酐(Cr)、血尿素氮(BUN)较术前升高,其中实验组ALT、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WBC、ALT、Cr较对照组指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7 d与术前1 d比较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免疫球蛋白A(Ig A)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与术前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TP、PA、Ig 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营养状态指标和免疫球蛋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发热、腹泻发生率较高且腹腔引流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直肠癌患者低位前切除术中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对患者免疫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未延长术后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5-氟尿嘧啶缓释剂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2008年5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32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 其中胃癌53例, 结直肠癌79例。术前检查无远处转移, 患者心肝肾功能正常, 无化疗禁忌证。术后证实区域淋巴结均有转移。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术中给不同处理方案。5-FU缓释剂组68例, 男性36例, 女性32例;年龄37~86岁, 中位年龄56岁;胃癌25例, 结直肠癌43例。对照组64例, 男性31例, 女性33例;年龄35~81岁, 中位年龄53岁;胃癌28例, 结直肠癌36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行肿瘤根治术。两组术中均先用约3000ml 43℃的蒸馏水冲洗腹腔, 浸泡约15min后用吸引器吸尽。5-F U缓释剂组:关腹前在腹腔内原病灶周围及可能有淋巴转移的区域和可疑微肿瘤转移病灶区域植入5-F U缓释剂8 0 0 m g, 并可将植入剂均匀撒在无法植入区域的表面。两个药物植入点之间距离≥3cm, 每一植药点<150mg, 要求植入药物区域距吻合口3cm以上。所有患者术后均采用相同化疗方案 (F O L F O X 4化疗方案) :奥沙利铂130mg/m2, 静脉滴注, 第1天;亚叶酸钙 (CF) 2 0 0 m g/ (m2·d) , 在5-F U应用前2h静脉滴注, 第1~2天;5-FU 400mg/ (m2·d) , 静脉注射, 然后再600mg/ (m2·d) , 22h持续静脉滴注;14天后重复治疗, 共12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术后2周评定疗效, 连续观察患者状况, 检查血常规、肿瘤指标、血生化等, 并行腹部B超、CT或M R I检查。监测5-F U缓释剂的化疗全身不良反应包括:呕吐、发热及腹痛;白细胞下降、肝肾受损;以及5-FU缓释剂对手术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 包括腹腔内出血、腹腔感染、吻合口漏、肠穿孔、粘连性肠梗阻等。检测肿瘤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 统计术后2年生存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化疗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均未见肝肾损害及腹痛, 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例 (%) ]

2.2 两组化疗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5-FU缓释剂组术后腹腔内出血1例 (1.5%) , 吻合口漏2例 (2.9%) ;对照组吻合口漏2例 (3.1%) 。两组术后均未发生肠穿孔、腹腔感染、粘连性肠梗阻。

2.3 术后2年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生存情况 (表2)

5-F U缓释剂组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 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例 (%) ]

3 讨论

胃肠道恶性肿瘤较常见。肿瘤侵及浆膜层时, 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同时往往有腹腔内种植转移。胃肠道恶性肿瘤即使行根治术后仍可能有少量癌细胞脱落于手术区或腹腔内残存微小转移癌灶[1]。由于患者术后处于免疫抑制期, 腹腔内脱落少量癌细胞及腹腔内残存微小转移癌灶易增殖, 而致肿瘤复发。术后早期残留癌细胞增殖活跃, 对化疗药物敏感, 因此术后即行腹腔内化疗有较好的治疗效果[2]。

5-F U在体内转变为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 与胸腺嘧啶核苷酸特异性结合, 作用于S期, 影响细胞D N A的合成, 导致细胞死亡。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后常见的复发部位:腹膜表面、盆底、术野、吻合口、腹主动脉旁、卵巢等;血行转移多是肝脏。在腹腔化疗中, 因为5-F U的半衰期较短, 增加其在腹腔内有效药物浓度的时间, 有利于杀死在腹腔内种植的癌细胞。应用5-F U缓释剂可在体内缓慢、恒速释放氟尿嘧啶, 在腹腔内形成较高的药物浓度, 持续15d以上, 有利于杀死微小转移灶及腹腔内脱落癌细胞, 减少术后肿瘤局部复发。同时, 腹腔内90%的5-FU通过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代谢, 很少进入全身血液循环, 其外周血药浓度低, 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低[3]。5-FU静脉给药时, 呕吐、发热、腹痛, 白细胞下降、肝肾功能受损等毒副作用较明显, 但腹腔植入化疗毒副作用非常轻。本组5-FU缓释剂植入腹腔内, 极少出现腹腔内出血、腹腔感染、吻合口漏、肠穿孔、粘连性肠梗阻, 未增加手术并发症。

局部使用5-FU缓释剂进行区域化疗可以提高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 有利于防止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 弥补了全身用药的不足。术中在最有利杀灭残留或微小转移灶以及腹腔内游离癌细胞的“第一时间”使用此药, 可显著提高对残留癌细胞的杀灭或抑制作用, 具有缓释和靶点的双重特性;对防止术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起到很好的效果, 提高生存期。

参考文献

[1]孙益红.胃癌术前和术后化疗的应用及评价[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9, 29 (9) :70-71.

[2]郭花, 朱金水.胃癌腹腔化疗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 2008, 46 (1) :10-11.

5-氟尿嘧啶缓释剂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60例,男4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5岁。均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分为局部化疗+放疗组(A组)30例和顺铂增敏全身化疗+放疗组(B组)30例,所有患者均为Ⅲ、Ⅳ期中晚期鼻咽癌患者。

1.2 材料

采用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剂量0.1 g/瓶(国药准字H20030345)。以及专用植入针。

1.3 治疗方法

A组患者在放疗开始前1 d鼻内镜下作鼻咽部肿瘤局部瘤体注入5-Fu,部位为鼻咽顶及咽隐窝等原发灶处。头颈部有淋巴结转移灶者则于瘤体内及周边注入,剂量20~100 mg/点,不超过100 mg/点。B组患者均采用顺铂增敏全身化疗:剂量20 mg/m2,1次/周,连续5周。两组均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剂量为60~70 GY/7~8周。

1.4 疗效评估

治疗开始后第2周末,第5周末各进行一次评估,以CT为依据,采用“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勾画肿瘤边界,计算肿瘤体积,按WHO肿瘤客观疗效标准评价疗效,计算法则以“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代替二维法精确计算。评估标准:按WHO肿瘤客观疗效评定标准。以CT或MRI为依据,二维法计算肿瘤大小的公式:肿瘤最大横径×最大垂直径;该组以V(eclipse)代替。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评价疗效。

1.5 统计方法

采用SAS9.0统计软件录入数据及进行统计分析,均采用双侧检验,显著性水准取α=0.05,数据描述用均数±标准差及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所用统计学方法有:成组比较的t检验,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

2 结果

A组与B组治疗前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治疗前平均体积(54.523±32.179)cm3,B组治疗前平均体积(49.453±23.831)cm3,P=0.491;治疗2周后及5周后A组肿瘤体积缩小率均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治疗2周后A组与B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4;治疗5周后A组与B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有效率高于B组,P=0.021(见表2)。

3 讨论

化疗疗效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化疗药物在肿瘤组织内的有效药物浓度是否持续足够长的时间[1,2]。植入用氟尿嘧啶以高分子聚合物为缓释骨架,有效成分为5-Fu,该药植入体内后通过渗透-扩散机制使5-Fu向组织间隙扩散,有效药物浓度扩散距离3~7 cm,其所含5-Fu可在1 d内释放20%;5 d释放50%;15 d释放75%[3]。在肿瘤部位的浓度远高于普通氟尿嘧啶注射液,相应地肿瘤细胞内合成代谢的氟尿嘧啶核苷三磷酸及氟尿嘧啶脱氧核苷三磷酸也相应增加,所以局部抗肿瘤活性也远高于普通氟尿嘧啶注射液[4]。5-Fu是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主要作用于S期,抗肿瘤作用呈时间依赖性,作用时间越长,效果越好。5-Fu在肿瘤部位长时间释放有利于提高处于药物敏感期的肿瘤细胞增加对药物敏感的机会,也可等待肿瘤细胞进入敏感期而将其杀灭。

欧美的研究者证实[5],5-Fu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在个体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并且5-Fu的血药浓度与其毒性反应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在常规的辅助化疗中,5-Fu均可引起严重的骨髓抑制,消化道粘膜损伤。因5-氟尿嘧啶有几种作用途径,不同个体在药物代谢方面存在差异,故很难预测个体对5-Fu的治疗敏感性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5-Fu的给药方式有多种,包括静脉输注,滴注,局部注射或涂抹,关键是如何提高治疗部位的药物浓度,延长作用时间,降低外周血药浓度以减轻毒性作用。缓释剂有利于扩散与释放,并可达最大药物浓度,与全身静脉用药相比,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A组中应用5-Fu局部注射就是根据氟尿嘧啶的药代动力学特点,通过改变给药模式增加治疗的效果,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将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控制在最小范围内[6]。A组中患者治疗第2周末,第5周末肿瘤明显缩小,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A组中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病灶为鼻咽顶,咽隐窝等处,我们采用德国Wolf鼻内镜引导下植药,不仅仅提高良好的照明而且十分清晰的显示肿瘤与周边关系,有利于准确的靶点植入[7]。植入后会发生液化,坏死,必要时可在鼻内镜下行吸引术以清理坏死物,该组中无发生感染,出血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将长效抗肿瘤药物植入实体肿瘤内,药物渗透扩散可保持长时间高浓度药物水平,从而有效杀灭癌细胞及控制局部病灶[8]。而正常组织中药物浓度很低,几乎不出现不良反应,化疗药物的增敏不是化疗作用同放疗作用简单累加,而是在药物作用下肿瘤组织对放疗敏感性提高数倍甚至数十倍,最终极大的提高了协同效应。A组中治疗效果明显优于B组,证明5-Fu局部植入配合放疗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5-Fu植入实体肿瘤内配合放疗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提高局部控制率,是一种简便,有效,不良反应小,防止复发的重要治疗途径。对于晚期无法承受系统化疗和放疗的患者,也可以作为一种姑息治疗手段。对于Ⅲ,Ⅳ期鼻咽癌患者可减少复发,从而减少再次放疗的可能性,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身心创伤,为战胜病痛树立治疗信心,减轻社会负担,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摘要:目的 探讨氟尿嘧啶缓释剂(5-Fu)局部化疗配合中晚期鼻咽癌患者放疗的疗效。方法 中晚期鼻咽癌患者共60例,自愿作局部化疗+放疗患者30例为A组,顺铂增敏全身化疗+放疗患者30例为B组,A组患者于放疗开始同时在瘤体内植入5-Fu,B组作顺铂增敏全身化疗+放疗,两组放疗方法及剂量相同。结果 A组与B组治疗前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1;治疗2周后及5周后A组肿瘤体积缩小率均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5-Fu在瘤体内可持久保持较高药物浓度,实现了靶点给药目的。应用于中晚期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中,明显增强了疗效,为临床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的治疗途径。

关键词:植入缓释制剂,肿瘤,药物治疗,放射治疗

参考文献

[1]Wolden Sl,chen WC,pfister DG,et al.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for nasopharyngeal cancer update of the Memorialsloan kettering experi-ence[J].Int J Radiat Oncol Biolphys,2006,64(1):57-62.

[2]Bonner JA,Harari PM,Girelt J,et al.Radiotherapy plus cetuximab for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J].New Englimed,2006,354(6):567-578.

[3]刘会波,王仁友,许健健,等.间质化疗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2005,14(3):174-177.

[4]Garden As.Is there still a role for induction chemothery for head and neck cancer[J].J Clin Oncol,2005,23(6):1059-1060.

[5]SobreroA,ZaniboniA,FrassinetiGL.Scheduie specific biochemical modulation of5-fluorouracil in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a randomized.study,GLSCAD,10R.and coclaborating centers[J].Ann Oncol,2000,11(11):1413-1420.

[6]李河钊.Ⅲ、Ⅳ期鼻咽癌放化疗综合治疗及其毒副反应的临床分析[J].华夏医学,2001(6):211-212.

[7]Lee AW,Tungs,chua D,e tal.Prospective randomize study on the rapeutic gain achieved by addition of chemotherapy for T1-4N2-3M0,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J].procam SOC Clinoncol,2004,23:487.

5-氟尿嘧啶缓释剂 篇6

关键词:缓释氟尿嘧啶,食管癌,切除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项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4月至2012年5月收治88例期食管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并在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同时设空白对照组88例,其中,女性为46例,男性为42例,年龄在36~69岁之间,平均年龄51岁,都是食管癌患者。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接受二切口或三切口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方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手术切除癌肿并行根治性淋巴结清扫后,在实验组患者癌肿周围区域(食管床)植入缓释性氟尿嘧啶300mg,植入范围距吻合口至少4cm以上,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吻合口的愈合产生影响。胃按照食管癌手术操作常规缝合成管状,纳入食管床。

1.3 检测指标

所有患者分别于手术前1d和手术后第7天早晨空腹时静脉采血,查肝肾功能和血常规;用COULTER流式细胞仪检测NK细胞活性及T细胞亚群。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如吻合口瘘、呼吸衰竭、心律失常、切口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包括四格表的精确概率法。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检查食管,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术后用完缓释氟尿嘧啶和未用缓释氟尿嘧啶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病死率的比较。术后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如吻合口瘘、呼吸衰竭、心律失常、切口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实验组无死亡病例及病发,对照组死亡病例1例,术后合并病发症1例。

3 讨论

食管癌是一个局部控制比较困难的疾病,治疗失败的患者中有53%仅存在局部复发而无远处转移[1,2]。对于较广泛的淋巴结、腹膜和肝脏转移,手术无能为力,并且大量临床资料表明,术后常规静脉化疗并不能改善这些患者的预后。如何提高食管癌化疗的疗效是目前临床医师非常关注的问题。提高食管癌化疗疗效的关键在于: (1) 早期应用; (2) 保持局部较高的药物浓度而全身毒副作用低; (3) 维持药物较长的作用时间,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即作用时间越长疗效越好; (4) 提高肉眼可见病灶的化疗效果。因此在早期食管癌化疗中,如何能够维持化疗药物在食管内的有效药物浓度的时间足够长,良反应较小。但其缺陷也很明显: (1) 由于氟尿嘧啶水溶剂在腹腔内有效作用时间太短,仅为5~9h,一次给药难以达到满意的疗效。 (2) 化疗药物在食管内的治疗效果与肿瘤大小有很大的相关性,由于化疗药物从表面渗透入肿瘤的深度有限,因此当肿瘤>0.5cm时,腹腔化疗效果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3) 化疗泵的长期放置容易引起感染,而且由于化疗泵导管周围窦道形成等原因会影响药物扩散,这样就无法起到腹腔化疗的作用。常规的腹腔化疗存在这些缺点的根本原因在于:常规剂型的化疗药物的作用时间不够长,因此无论怎么给药,都很难维持化疗药物较长的作用时间,而且由于化疗药物作用时间短,其向肿瘤内浸润的深度就有限,所以当肿瘤>0.5cm时疗效欠佳。如何有效地提高化疗药物的作用时间就成为腹腔化疗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化疗药物的缓释剂型在腹腔化疗中的应用。化疗药物的缓释剂型可以使化疗药物在腹腔内缓慢地释放,延长了化疗药物的作用时间,而且还可以明显降低一次大剂量腹腔内给药所引起的全身及局部的毒副反应。

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为氟尿嘧啶的固体缓释植入剂,其氟尿嘧啶的缓慢释放可持续15d以上,可以在术中第一时间、方便地将药物给到任一可能有肿瘤细胞残留的部位,能够在给药区域较长时间稳定维持较高的药物浓度,有利于杀死手术中没有切除的亚临床病灶、微小转移灶以及腹腔内的游离癌细胞。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具有缓释和靶点的双重特性,对于肉眼可见病灶,可以用植入针将药物直接植入到肿瘤内部,其在肿瘤内有效药物浓度扩散半径约为3~6cm,是一种理想的局部化疗制剂。

术中即时低渗温热食管化疗联合食管内植入缓释氟尿嘧啶植入剂进行食管癌腹腔化疗,不但具有早期大剂量、高浓度化疗药物的冲击作用,而且可以维持相对较长的药物作用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中晚期病例该方法有明显的疗效,而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我们对消化道反应的统计指征比较宽,将恶心、呕吐、腹泻和食欲不振都统计在内。消化道反应多数在食管化疗结束后可以自行缓解。目前还未发现不可逆的骨髓抑制和肝功能损害。由于这些毒副反应是比较容易处理的,因此不会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和全身静脉化疗的正常进行。我们相信该治疗方法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刘宝东, 董宗俊, 支修益, 等.pT3期胸下段食管鳞癌术后选择性动脉化疗对远期生存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 2005, 32 (3) :148-150.

5-氟尿嘧啶缓释剂 篇7

关键词:1-己胺甲酰基-5-氟尿嘧啶,尿素醇解,异氰酸己酯,5-氟尿嘧啶,化学合成

5-氟尿嘧啶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是抗肿瘤药物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其中,1-己胺甲酰基-5-氟尿嘧啶是20世纪80年代初开发的氟尿嘧啶第三代产品,属于嘧啶类抗代谢口服抗肿瘤药,该药抗瘤范围广、治疗指数高、毒性低等优点,尤以直肠癌的有效率较为突出,是抗瘤医药市场上的一支奇葩[1]。

关于1-己胺甲酰基-5-氟尿嘧啶的合成方法,文献[2]由5-氟尿嘧啶和光气作为起始原料,该方法使用了剧毒的光气作酰化剂,毒性大且易对环境造成危害;文献[3]以庚酸酯与水合肼作为起始原料,该方法使用的水合肼毒性较大,收率也较低(总收率为63.4%);文献[4]中使用了叠氮化钠,碰撞易发生爆炸,危险程度高。这些合成路线使用了大量的溶剂,周期长,操作繁琐,不易大量生产。

本文参考文献[5]进行适当的改进,在氯化锌催化下用尿素、甲醇进行醇解反应,与正己胺取代反应“一锅法”制得中间体2,再与5-氟尿嘧啶反应得到3,总收率为83.4%。合成路线见图1。

1 仪器与试剂

WRR型熔点仪(上海精密仪器仪表有限公司),2400‖元素分析仪(PerkinElmer公司);AVANCE AV-300核磁共振波谱仪(BRUKER公司);Avatar 36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KBr压片,Nicolet公司);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异氰酸己酯(2)的制备

反应釜中加入尿素(1)(12.0 g,0.2 mol)、甲醇(480.0 ml,12.0 mol)、无水氯化锌(16.2 g,0.12 mol)、嘧啶(63.0 ml,0.8 mol),升温至160℃,控制压力为0.3 Mp,保温反应搅拌1.5 h,反应结束后,冷却并减压反应釜,加入正己胺(13.6 g,0.134 mol),温度上升至120℃,恒温反应3 h,抽滤,滤液常压蒸去溶剂后,再减压蒸馏得到15.2 g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异氰酸己酯(2),收率为89.1%(文献值[5]:75.0%)。bp:162℃(文献值[5]:162℃)。IR(KBr),σ/cm-1:2 959.3,2 932.2,2 864.9,2 270.7,1 466.2,1 356.2,729.1。元素分析理论值(%):C 66.10,H10.30,N 11.01;实测值(%):C 66.17,H 10.35,N 10.99。

2.2 1-己胺甲酰基-5-氟尿嘧啶(3)的制备

将5-氟尿嘧啶(7.8 g,0.06 mol)、异氰酸己酯(2)(11.4 g,0.09 mol)、嘧啶30 ml、少量DMAP混合,于95℃下反应2 h。反应结束后,蒸除大部分嘧啶,冷却至20~25℃后往剩余物中加入30 ml乙醇,冰浴降温至0~5℃析出产物,过滤,14.7 g粗品再用62.6 ml 95%乙醇重结晶,得到14.4 g白色晶体1-己胺甲酰基-5-氟尿嘧啶(3),收率为93.6%(文献[4]91.0%);mp 110℃(文献值[4]:110~111℃);IR(KB r)σ/cm-1:3 323,2 925,1 732,1 687,1 665,1 510,1 347,1 272,1 089,770。1H NMR(CDCl3)δ:9.57(b,1H,N3-H);9.08(b,1H,N3-H);8.59(d,J=6.6 Hz,1H,C6-H);3.47(q,2H,C9-H);1.37(m,8H,C10~13-H);0.94(t,3H,C14-H)。元素分析理论值(%):C 51.44,H 6.38,N 16.38;实测值(%):C 51.39,H 6.36,N 16.35。MS(m/z):257[M+]。

2.3 结果

合成(2)时,尿素-甲醇-无水氯化锌-嘧啶的摩尔之比为1∶24∶0.6∶4。尿素的用量为12.0 g,甲醇的用量为480 ml,反应压力为0.3 MPa,温度为160℃,反应时间3 h。

合成(3)时,5-氟尿嘧啶-化合物(2)-嘧啶的摩尔之比为1∶1.5∶6.3。5-氟尿嘧啶的用量是7.8 g,反应温度为95℃,反应时间2 h。总收率为83.4%。

本文对合成的原料配比工艺参数进行摸索,见表1。甲醇的用量对反应收率的影响,以无水氯化锌为催化剂,在上述相同反应条件下改变甲醇用量,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随着甲醇用量的增加,收率有所提高,但其用量达到480 ml,尽管收率还会提高,但提高的幅度较小,且反应量增加的同时,反应容器的负荷也会相应的增加。故选择摩尔比尿素-甲醇=1∶24。

3 讨论

本实验以价格低廉、易得的尿素、甲醇为起始原料。在制备中间体(2)的反应中,甲醇既作为溶剂,又作为反应物参与反应,由于该反应的主要副产物为己基脲和甲醇,故增加甲醇的用量可减少副反应的发生,提高尿素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因为无水氯化锌是路易斯酸,具有亲电性,故使用无水氯化锌做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温度,缩短反应周期;利用嘧啶的亲核性,可以抑制尿素的分解,从而提高中间体(2)的收率;中间体(2)与5-氟尿嘧啶缩合反应,加入适量的DMAP并提高反应温度可使反应时间缩短,反应更趋于完全。

反应中回收了过量的甲醇,回收的甲醇经处理后可循环利用,大大减少了废液的产生,降低了成本,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易于大生产操作。

参考文献

[1]Carter SK,Sakural Y.New Anticancer Drugs[M].New York:Springer-Verlag,1980:125.

[2]张庆伟,叶发青,郭平,等.固体光气“一锅法”合成卡莫氟[J].化学试剂,2009,31(4):301-302.

[3]古凤才,史云梅,王彦广,等.1-己胺甲酰基-5-氟尿嘧啶的新合成路线[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1,18(5):269-271.

[4]王玉民,曹晓群,张昌军,等.抗癌药物卡莫氟合成方法的改进[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5,13(10):11-13.

5-氟尿嘧啶缓释剂 篇8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癌症化疗73例, 男性46例, 女性27例, 大肠癌32例, 胃癌20例, 鼻咽癌12例, 食管癌9例, 73例患者均使用外周浅静脉连接化疗泵, 流速为5mL/h, 持续5-氟尿嘧啶48~72h, 21d为1个周期。

1.2 方法

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 遵医嘱配置所需的氟尿嘧啶和液体 (液体总量不能超过270m L) 加入化疗泵内, 先将液体加入泵内再将所需的氟尿嘧啶药量加入, 排尽空气后, 标明患者姓名、床号、药物名称、剂量及配置时间、配置人工号, 在确认静脉留置针通畅后连接化疗泵。

2 临床护理

2.1 心理护理

肿瘤患者常因病情、化疗的反应不同心理反应也不同, 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忧郁、焦虑、恐惧、悲观、消极, 个别甚至出现角色异常[1], 新疗法大多数患者不了解, 甚至不能接受, 应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化疗药物及携带化疗泵的目的、作用、优越性、安全性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应对措施, 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 积极配合治疗使化疗顺利完成。

2.2 静脉选择及留置针的护理

选择前臂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进行穿刺, 避免在手背、足背、皮下组织少、静脉瓣及肢体关节部位进行穿刺;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 避免胶布卷边、脱落, 减少肢体的剧烈活动, 尽量避免肢体下垂, 以免造成回血堵塞导管[2], 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有无红肿、渗液, 局部有无压痛, 保持导管通畅;嘱患者勿牵拉, 以免穿刺导管脱出, 化疗药物外渗。

2.3 化疗泵的护理

注意化疗泵与留置针是否衔接紧密, 泵要妥善固定, 防止泵重量的牵拉导致留置针脱出, 注意化疗泵储药囊外周缩少情况, 了解灌注量, 检查化疗泵是否妥善固定、连接是否紧密、是否通畅, 准确记录泵入时间。

2.4 消化道反应的护理

大剂量氟尿嘧啶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及迟发性腹泻, 在化疗前30min使用托烷司琼5mg静脉滴注或静脉推注预防性用药, 鼓励患者合理进食, 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高维生素、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饮食, 多食新鲜的水果及黄、绿色蔬菜, 如西红柿、胡萝卜、西瓜等, 少食多餐, 避免煎炸、油腻食品, 每次化疗药输入后, 喝少量牛奶 (约1杯) 有助于改善胃部不适症状[3], 记录患者大便次数及性状, 如每天大便次数超过5次或有血性腹泻的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注意患者水电解质的变化, 作好肛周皮肤护理, 避免肛周皮肤破损。

2.5 静脉炎的护理

由于化疗药物浓度高、刺激性大常引起周围血管的发炎、疼痛, 沿静脉走向出现皮肤色素沉着, 后期变硬, 成条索状, 据文献报道, 输注化疗药后局部静脉炎发生率可达57.6%, 因此在化疗药物泵入期间, 护士应加强巡视, 发现局部红肿、疼痛应及时处理, 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肿瘤内科对持续5-氟尿嘧啶患者接化疗泵时, 在穿刺点上方透明胶布外沿穿刺静脉走行预防性的使用施贵宝的多爱敷超薄敷贴敷在皮肤上, 5~7d, 静脉炎的发生率为12.3%, 因其使用方法简单、方便, 实用、不易脱落避免了各种冷、湿敷的麻烦, 容易被患者接受。

3 结论

便携式化疗泵能使5-氟尿嘧啶精确、微量、均匀、安全的泵入体能, 保证氟尿嘧啶的有效的血药浓度, 以提高治疗效果[4];使用便携式化疗泵携带方便, 可放入衣袋、皮包或腰包内, 化疗期间患者肢体活动自如, 不受影响, 在体能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患者乐于接受。该方法较传统化疗方法住院时间缩短, 减轻患者及家属的负担及压力,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 护士每天只要注意化疗泵储药囊外周缩少情况, 了解灌注量, 检查化疗泵是否妥善固定、连接是否紧密、是否通畅, 穿刺点有无红肿, 避免了护士反复配药, 挂瓶、换瓶及排除输液泵电脑故障的时间, 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惠兰.肿瘤病人护理[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1:61.

[2]王建荣, 蔡虻.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93.

[3]丁晋予, 叶娟.紫杉醇联合卡铂周治疗方案用于晚期肺癌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J].护理学报, 2007, 14 (9) :54-55.

上一篇:中考语文试题下一篇:多媒体与课堂教学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