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离婚

2024-06-08

协议离婚(共9篇)

协议离婚 篇1

“各位记者朋友听好, 我在这里声明, 这个事我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 不要给我拍照, 也不要录像……”2011年10月20日上午9时, 在 (杭州) 江干区法院九堡法庭, 贾兵当着众多媒体记者的面, 宣读完事先打印好的声明后, 拿起自己的手机对到庭旁听的媒体记者逐一拍照。他说要保留证据, 哪位记者要是违反声明, 将来法庭上见。

贾兵是一起离婚后财产纠纷的被告, 将他告到江干区法院九堡法庭的是他的前妻李琳。

李琳要求贾兵兑现协议离婚中的书面承诺, 包括将车过户到她名下, 支付她余下的10万元生活费等。

贾兵挺郁闷, 当初的假离婚, 怎么就变成了如今的真离婚呢?

“离婚协议是假的”

贾兵和李琳都不年轻, 贾兵出生于1971年, 李琳小他6岁。两人2006年之前在四季青卖服装, 2007年9月25日登记结婚, 婚后没有孩子。

李琳10月20日没有亲自到庭, 而是委托律师全权处理与贾兵的离婚后财产分割纠纷;贾兵坐在旁听席上, 父亲替他出庭。

两人离婚协议是2010年12月13日签字的, 与另一份财产分割协议一起在民政局备案。

离婚协议大意如下:双方因性格不合, 感情破裂, 经充分协商, 自愿离婚。江干区左邻右舍公寓房产归男方所有, 其银行按揭由男方偿还。双方各自名下的银行存款归各自所有。现代悦动轿车归女方所有。男方支付女方人民币30万元用于生活, 并于离婚之日后半个月内一次性付清。

“离婚协议是假的!”替儿子出庭的贾兵父亲说, 2010年11月李琳和贾兵看中了中海紫藤苑一套房产, 并于2010年11月26日预付5万元订金。2011年12月12日中海紫藤苑开盘, 两人成功买到房子并办理了相关手续。但到办理按揭贷款时才发现李琳有两次购房记录, 属于限贷对象, 无法办理按揭。

“当时有人出主意说, 如果夫妻二人离婚, 李琳就不属于限贷对象了。”贾兵父亲说, 在敲定房子的第二天, 也就是2010年12月13日, 二人到民政局办理了协议离婚手续, “这完全是为了规避限贷政策的假离婚。”

离婚后仍住在一起

贾兵父亲说, 李琳在起诉状中说夫妻二人感情破裂, 于情于理解释不通。因为离婚后双方还在一起生活, 包括过年走访亲友, 双方生日庆祝和踏青游玩等, 其间拍摄的许多生活照可以作证。

对于儿子儿媳由假离婚发展到真离婚的原因, 贾兵父亲分析说, 在办理假离婚之后, 贾兵觉得做服装生意太辛苦, 于是在杭州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但李琳一直不同意, 双方经常吵架, 最后李琳把家里的东西全搬走, 假离婚最后成了真离婚。

庭审过程中, 双方互不相让, 法官在庭审结束前组织双方进行分头调解, 最后确定一个调解方案:李琳车不要了, 但贾兵要支付李琳10万元生活费, 至于具体支付日期和方法由双方商量后确定。

协议离婚 篇2

女方:_____________,汉族,______年____月____日生,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男方与女方经人介绍,于______年____月相识,并于______年____月____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登记结婚。因双方夫妻性格不和,致使夫妻双方感情破裂,且已无任何和好可能,现经双方自愿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订立离婚协议如下:

一、男女双方均自愿离婚;

二、双方现有一子,无固定房屋,不涉及任何财产纠纷。

三、离婚后,双方生活互不相干,不得干涉对方今后的生活。

四、孩子由方抚养,方每月支付生活费元,在不影响孩子学习、生活的情况下,方可随时探望孩子。

五、本协议一式两份,男、女双方各执一份,签字后立即生效。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六、如本协议生效后在执行中发生争议的,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男方(签名):

女方(签名):

百万离婚协议 篇3

吴晓月在一次给丈夫沈振洗衣服的时候,无意间闻到沈振衣服上有别的女人用的香水味道,而且还在衣服上发现了别的女人头发。对此吴晓月感到心里不踏实,就借中午给丈夫送饭的名义去了沈振的公司。

吴晓月到了沈振的公司,沈振当时并不在办公室,昊晓月等得无聊就打开沈振的笔记本电脑上网浏览网页。吴晓月到公司的事情被沈振的情人刘红看在眼里,刘红不仅和沈振有情人关系,而且还怀上了沈振的孩子,并以此要挟沈振,让他赶紧离婚。沈振因为担心昊晓月知道自己婚内出轨而多得财产,所以一直拖着。刘红感到机会来了,于是故意把自己和沈振暖昧的照片通过电子邮件发到了沈振的电子邮箱里。当昊晓月发现有新邮件的时候,随即打开一看才明白沈振确实出轨。就在昊晓月看到照片的时候,在吴晓月身边刚巧站着沈振公司的员工丽丽,丽丽见此还想帮沈振打掩护,于是把水洒在了电脑上。电脑黑屏了,昊晓月拔下电源抱走了电脑并声称她会以此为证据和沈振离婚。

丈母娘兴师问罪却已经于事无补

吴晓月回到家里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闻听此事,晓月的母亲安抚了女儿之后就找到沈振的公司去兴师问罪。在她到达公司的时候,沈振正在和刘红商议下一步怎么办。沈振的态度让刘红越来越不满,于是刘红打定主意,一不做二不休,借着沈振岳母找上门的机会让沈振无法回头。沈振匆忙中让刘红先躲一躲,说罢就赶去迎接岳母。见到岳母之后,他好像没事人一样,而且对那些暖昧照片的解释是同事開玩笑,用电脑合成的照片。可是没想到,他刚说到这里,刘红就假意说公司里有老鼠从躲避的房间窜了出来,而且大声喊叫,说自己肚子痛,可能沈振的孩子要保不住了。晓月的母亲见此情景勃然大怒,指着沈振的鼻子声称一定耍让晓月和他离婚,说罢拂袖而去。

找寻丈夫出轨的证据却巧遇前夫

虽然吴晓月修好了电脑,但是沈振母亲在得知事情的真相后,帮着儿子把这些照片销毁了。吴晓月没有了沈振的出轨证据。此时沈振不再担心吴晓月多分财产,他甩给昊晓月10万元补偿费后将她扫地出门。不甘心的吴晓月一心想要找到沈振婚内出轨的证据,要把属于自己的财产夺回来。然而她却根本不加道沈振和刘红的踪迹。没办法,她只好找到沈振公司的职员丽丽帮忙,丽丽哨悄告诉吴晓月刘红产前检查的医院是哪家,于是昊晓月就到这家医院蹲守刘红。一天她终于发现刘红出现在了视线当中,就这样,昊晓月开始偷偷跟踌刘红。吴晓月跟着刘红到了医院,就在刘红去产科检查的时候,突然有人从身后拍了一把昊晓月,回头一看竟然是她的前夫林枫。原来,昊晓月和沈振结婚前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她也没想到会在医院和前夫遇到。

吴晓月见前夫林枫是这家医院的大夫,就让林枫帮她搞到沈振出轨的证据,她想通过DNA检测来得到这个证据。林枫明确告诉她这是违法犯罪的行为,自己不可能这样帮她。虽然不能以这种方式帮昊晓月,但是林枫想到租下刘红隔壁房子的办法监视她的一举一动,如果能够找到沈振和刘红暖昧的证据,也算帮了昊晓月。

丈夫出轨却反污妻子伙同前夫谋财

功夫不负有心人,昊晓月和林枫乔装成物业工作人员进入了刘红的房子,并在房间里碰到从刘红卧室出来的沈振。林枫拿出相机拍了照片,并将现场对话录了音。在现场,林枫声称自己是昊晓月的代理律师,这一来还真把沈振给镇住了。沈振婚内出轨的证据总算是被昊晓月拿到了。拿着这些证据,昊晓月要求离婚协议必须约定,沈振拿出300万元给自己。沈振无奈之下只好答应了昊晓月的要求,并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

事后沈振怎么都觉得事情不太对,吴晓月的律师怎么看都不太像个律师。于是他派人调查昊晓月和林枫的关系。经调查,沈振知道了吴晓月和林枫竟然是前夫妻关系,于是他认为这一切都是昊晓月和林枫设计好的圈套,就是想谋取他的财产。就这样,沈振不认同之前的离婚协议,而他的反悔得到了法院的支持。所以他们只好重新协商离婚协议。最终,吴晓月在得到150万财产后和沈振离婚。

律师说法:本来离婚协议当中约定好的300万,但是到最后昊晓月却没有拿到这么多,在法律上,我们对于离婚协议应该如何理解和认定?在协议离婚当中,离婚之前夫妻双方往往就子女抚养、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达成一纸协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离婚协议。离婚协议—经签订就产生了法律效力。但是,它有一个前提就在于要以夫妻双方解除婚姻关系作为一个基本的条件,在没有办理离婚登记之前,这个协议虽然成立,但是还没有生效。也就是说,离婚是这一纸协议生效的条件,没有离婚,条件就没有成就,按照法律规定,协议就没有生效。但是呢,这一纸协议可以作为将来在主张夫妻共同财产的时候作为一个最基本的证据。也就是夫妻双方对于财产的数额、种类有个基本的认定,但是不能作为夫妻双方要求按照协议分割共同财产的依据。所以沈振事后反悔,不接协议来履行是可以的。那么夫妻双方就子女抚养或者财产分割在离婚期间没有达成一致协议的,可以通过法院诉讼来确认这些相应的财产分割或子女抚养。

离婚协议中赠与条款能否撤销探析 篇4

离婚协议在我国婚姻法中主要是一种双方当事人以自己的自由意志而达成的有关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问题的一种协议。婚姻法调整婚姻家庭成员的人身关系,在某些情况下也调整一定的财产关系,但是婚姻法对这类财产关系的调整毕竟是有限的,在涉及到复杂的财产关系时婚姻法可能不能调整。在婚姻法对某些财产关系不能调整时,我们只能依据民事主体的特性适用其他法律加以调整,例如对于离婚协议中的赠与条款是否可以撤销,我国婚姻法没有对此进行规定,涉及离婚协议中的财产分割问题,我们只规定了对于财产分割的协议如果存在欺诈、胁迫可以再离婚后一年内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因此婚姻法没有规定明确的我们可以把其当成一种协议适用合同法对此进行调整。离婚协议中关于赠与条款的性质认定,适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

2 离婚协议中的赠与条款的性质

一般情况下,我们对于离婚协议中的赠与条款认定为是一种赠与合同。那么从民法理论来看,赠与合同是一种诺称合同,也就是说这种赠与没有欺诈、胁迫等内容,一经赠与人的意思表示做出合同即生效。并不要求通过一定的要式的方式才成立赠与行为。那么对于离婚协议中的赠与条款,我们一般看成是赠与合同的一种,与赠与合同有着密切的联系。赠与条款有关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还是适用赠与合同的有关规定。

3 离婚协议中的房产赠与条款能否撤销

赠与合同是合同法中一种常见的合同类型,合同法对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赠与合同只是对财产领域的赠与问题作出了规定,对于出现在离婚协议这一特殊的赠与合同的类型,我们就不能只是简单的运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解决问题。实践中,面对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对于离婚协议中的赠与条款问题,是否可以撤销?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离婚协议中的赠与条款是离婚协议的一部分,它与处理身份关系的离婚协议构成了一个整体,不能因为某种原因而单独撤销。另一种观点认为离婚协议是有关夫妻双方基于共同的意思表示对于子女抚养问题、财产分割问题以及共同的债务进行的一种共识,离婚协议中人身关系的处理和财产关系的处理应该分开来看,两者应该分别进行适用不同的法律进行处理。因此,对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赠与,我们可以适用合同法中有关赠与合同的规定。我认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与身份是否有密切的关联可以做出以下两种区分:

3.1 离婚协议中的与身份关系有关的财产赠与

这类财产赠与主要是指这样一种情况,夫妻双方当事人之间就财产问题达成协议约定将共同财产的一部分赠与给自己的子女,一方当事人基于此种原因签署离婚协议,此种赠与我们一般认定为是与人身有着密切关系的赠与,可以看成是一种附条件的赠与,那么在离婚后当事人一方是否又可以赠与呢? 我认为对于这种赠与条款,当事人是不能够撤销的。首先,此种赠与并不是一种纯粹意义上的赠与,它在一定意义上与人身关系的解除有关,也就是说它和婚姻关系的解除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离婚协议中不出现这种赠与可能不会形成双方都同意的离婚协议。再次从保护弱者的角度来说,如果任意撤销,准许这种赠与的撤销,将会产生许多恶意离婚的现象,想要通过这种途径离婚的一方当事人,既达到了离婚的目的又没有损失财产,这与我国民法规定的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是相违背的。

3.2 离婚协议中与身份无关的赠与条款

此种赠与主要是指这种只是单纯的赠与,不附加离婚目的的赠与,也就是说即使不离婚也会发生这种赠与,那么这种赠与与普通的赠与合同的性质是完全一样的,可以适用合同法中有关赠与合同的规定。根据我国赠与合同的有关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离婚协议中的赠与人在赠与财产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据此行使撤销权,只要此种赠与不是社会公益性质的赠与、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就可以行使撤销权。离婚协议中与人身性质无关的赠与合同与普通赠与合同在满足一定的条件的情况下是适用此有关规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协议离婚要求婚姻的双方当事人在意思自治的情况下就财产和子女抚养问题达离婚协议,这仅仅是为离婚做了准备,并不是离婚的必备要件。离婚只要满足感情破裂的要件就可以。因此,与财产有关的纠纷并不去必然对离婚形成影响。其次,如果离婚协议中涉及到对子女的房产赠与问题,从充分保护未成年子女的利益来看,即使赠与撤销,也不去当然损害未成年子女的利益,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父母有义务抚养未成年子女直至成年,对于离婚协议中赠与即使撤销,并不影响父母与未成年子女的关系,父母仍有义务对未成年子女进行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父母双方依据约定履行抚养义务,因客观情况的变化,子女可以请求增加抚养费,那么既然未成年子女有这个权利,那么父母在离婚协议中对赠与财产的撤销并不当然会损害子女的利益。这种赠与合同是可以撤销的。

4 实践中对离婚协议的赠与条款请求撤销的处理情况

实践中,有关离婚协议中的赠与条款引发的纠纷很多,但是法院一般并不支持撤销,除非协议中确实存在欺诈、胁迫等可能导致赠与条款的撤销,否则,基于私法自治的原因,法院会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对于这种赠与是不能够撤销的,只要不违法法律的规定,当事人是必须承担自己的这种赠与行为产生的后果的。

5 小结

对于离婚协议中所涉及到的赠与条款,笔者认为,由于离婚协议的达成是为了解除夫妻双方的婚姻关系,协议中额条款所涉及到的内容是以解除婚姻关系为目的的,它简单来说是一种赠与,但是这种赠与是具有一定的道德性质,是不能任意的撤销的。一方当事人基于赠与达成了离婚的目的,我们可以认定是一种目的性的赠与行为,既然已经通过签署离婚协议解除了婚姻关系,那么赠与的目的已经实现,为了实现当事人之间的这种利益的均衡,不应该支持撤销这种赠与条款。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外开放趋势的加强,人们的观念在逐渐发生着变化。离婚在某种意义上说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离婚率在逐年升高。目前,我国对与离婚主要有两种方式,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而由于房价的不断攀升,离婚协议中的房产问题就成为了引起纷争的源头,学界对于离婚协议中的赠与条款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也成为了我们婚姻法领域探讨的重点。

北京离婚协议书,离婚协议书 篇5

北京离婚协议书样本【1】

黄丽,女,1981年4月*日出生,满族,住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南大街**胡同*号院*号楼*单元*层*号,身份证件号:1101051981040*15**。

黄平军,男,1977年4月**日出生,汉族,住址同上,身份证件号:空字第**号。

黄丽和黄平军于6月**日在北京市朝阳区民政局办理的结婚登记。

婚后无子女。

因夫妻感情已完全破裂,现双方就离婚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 黄丽和黄平军自愿离婚。

二、 夫妻婚后所购基金三万元归黄平军所有。

三、 双方于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胡同*号院的住房系公房, 归黄平军居住使用。

离婚后女方一月内搬出此房。

此房内家具和家用电器等凡是女方陪嫁之物,均属女方黄丽所有。

四、 双方无共同债权债务。

五、 双方无其他争议。

六、 本协议一式三份,双方各执一份,婚姻登记机关存档一份。

协议人:

女方(签名): 男方(签名):

我国协议离婚制度的完善 篇6

摘要:协议离婚制度是离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离婚方式,协议离婚被众多国家的立法所认可。然而在实践中也引发了诸多问题,对此,我国未来的协议离婚制度立法应当考虑法律的适当介入和干预,以促成一个严谨的离婚机制。

关键词:协议离婚;离婚协议;形式审查;实质审查

协议离婚是指具有合法婚姻关系的夫妻双方自愿离异,并通过协商对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问题达成一致,由特定的机关经特定程序予以认可,从而使婚姻关系归于消灭的一种法律制度,又称合意离婚或两愿离婚。[1]夫妻关系的解除往往牵涉了双方财产及子女的处理,因此合理设计离婚制度,使其应有的功能得到正常发挥,对婚姻稳定和社会和谐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我国协议离婚制度的有关规定及存在的缺陷

现行《婚姻法》第31条的规定是:“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双方必须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并对子女和财产问题已有适当处理时,发给离婚证。”这一条法规对协议离婚的条件、程序和法律效力进行了规定,然而这条规定却有瑕疵。

(一)当事人意思表示是否真实未予审查

现代社会草率离婚率激增、虚假离婚、骗离婚等现象层出不穷,这与我国的协议离婚制度注重强调的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有密切的联系。我国现行《婚姻法》规定的协议离婚最主要的条件为自愿离婚,只要双方达成离婚的合意,就可以办理离婚登记,而对当事人的离婚意思表示是否真实自愿,登记机关只进行口头询问,不予追究是否存在欺诈、胁迫或通谋等情形。因此,许多夫妻利用法律的漏洞合谋假离婚来获取一些个人私利,甚至通过骗离婚从而达到离婚的目的。虽然,离婚协议书在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当事人自愿离婚的意思,但不一定就能证明当事人的离婚想法是真实的,恶意串通离婚并且以假离婚的方式就能骗取婚姻登记机关从而办理离婚手续。总而言之,这都是犹豫登记机关对当事人的意思的真实性未进行审查、核实的结果,从而被当事人钻了法律的空子。

(二)婚姻登记机关对离婚协议仅进行形式审查

当事人办理协议离婚,登记人员仅进行形式上的审查,如审查当事人提交的证件和证明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签署了离婚协议,对当事人是否自愿离婚进行口头询问。若当事人双方口头确认自愿离婚,并协商好子女抚养的问题、财产分割的问题等等,就应当为双方办理离婚登记。由此可以得出,我国婚姻登记机关仅仅形式上审查协议离婚,对当事人的离婚意思表示是否存在瑕疵,且离婚协议的内容是否公平、公正均不予实质审查,如此方便快捷的办理程序虽然尊重了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但却给恶意离婚者通过逃避法律规定和谋取不当利益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未考虑弱势方及子女的利益

面对协议离婚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一方及未成年子女的利益,法律应当有所顾及。然而,我国的协议离婚制度却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对未成年人以及婚姻弱势一方的保护不足。依据我国婚姻立法的相关规定,协议离婚的婚姻当事人只需要对子女的抚养作出适当处理和协商达成一致,并有规定具体的操作标准,婚姻登记机关也仅对有离婚协议及有关子女抚养的协议进行形式性审查,对弱势方及未成年子女的利益没有充分保护。因而,对于当事人有关离婚后子女抚养的协议是否符合婚姻法的有关规定,是否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实际上是没有任何评估和监督的。而且对登记离婚所达成的协议是否必须考虑到未成年子女的愿望未作规定。[2]

二、协议离婚制度制度的完善建议

(一)修改协议离婚的条件

在《婚姻法》第31条的规定中的“男女双方自愿离婚”,添加“真实”这两个字,从字面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变化,但是依据民法学的法学原理,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之一即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指行为人的内心意思与外部的表示行为相一致的状态,二是当事人在意思自由的前提下,进行意思表示的状态即自愿。[3]因此,这样规定可以使得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缝隙连接上了,实务上的操作也更加的准确方便,更可以避免假离婚、骗离婚等不良现象是出现,将协议离婚制度的条件规定的更加严谨和完善。

(二)对协议离婚申请予以一定期限的限制

协议离婚立法应当对夫妻双方的结婚年限做出限制性规定,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当事人离婚自由权利的滥用。婚姻期间,夫妻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争吵、矛盾,若不动就要求离婚,对婚姻的严肃性是极大的损害,也会对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带来负面影响。若对协议离婚设置一定的结婚年限,有利于维护婚姻的稳定,增强人们对婚姻对家庭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婚姻关系的建立不仅意味着夫妻身份关系的建立,而且更重要的在于当事人之间及其近亲属之间在人身和财产上建立起法律权利义务关系,组成婚姻家庭的当事人要承担起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责任。

(三)赋予婚姻机构的实质审查

在离婚协议中,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很容易被滥用,以致于损害当事人弱势一方(特别是妇女的利益)和未成年子女的利益。因而,法律对离婚协议予以必要的介入很审查是必要的,赋予婚姻登记机关享有实质审查权是确保协议离婚真实有效的重要措施和方法。第一,婚姻登记机关除了审查当事人提交的证件和证明材料是否齐全外,还应当配备专业的技术手段查明当事人提供的证件和证明材料是否真实合法;第二,婚姻登记机关有权利和义务审查夫妻双方离婚的意思表示是否自主真实,是否虚假或受到欺诈、胁迫,若审查发现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存有瑕疵,应对其离婚申请予以驳回;第三,除了审查当事人是否对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等离婚后果协商达成一致外,婚姻登记机关还需审查离婚协议的内容是否符合公序良俗原则,是否公平合理,是否损害了子女或弱势一方的利益以及第三人和整个社会的利益。若查明离婚协议的内容不符合要求,应当要求当事人改正或补正,当事人拒绝的,不予离婚登记。

(四)给予婚姻登记机关一定的审查期

1994年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中有这样一条规定,“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对当事人的离婚申请进行审查,审查期为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一个月”。然而在2003年的《婚姻登记条例》中却对离婚审查期的期限取消了,参考外国立法和各国的实践,在协议离婚制度中设立一定审查期限具有重要作用。[4]首先,一定的离婚审查期限给予了当事人双方充分的时间思考和冷静,防止冲動离婚率的上升。其次,婚姻登记机关有了宽裕的时间去核实、审查、调解。再次,有利于我国离婚来的下降,更加照顾了面临离婚中的未成年子女的利益,防止更多家庭的破裂与解体。

结语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协议离婚制度的分析,系统地梳理了该制度存在的缺陷,从对离婚自由进行限制、法律适度介入和干预的角度出发,任何自由都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自由。因此,对离婚自由进行适度限制是完善协议离婚制度的必然要求。(作者单位:广州大学)

参考文献:

[1]夏吟兰:《离婚自由与限制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5页。

[2]夏吟兰:《对中国登记离婚制度的评价与反思》[J],法学杂志,2008年第2期。

[3]何群:《论我国协议离婚制度的完善》[J],求索,2003年第2期。

协议离婚 篇7

我与刘某于2010年7月登记结婚, 由于性格不合, 双方都想解除婚约。今年5月, 我俩签订了离婚协议并到当地公证处进行了公证。听说公证后的法律文书更具有法律效力, 那么离婚协议经公证, 婚姻关系是否就自然解除呢?

读者李某

李某同志:

协议离婚 篇8

关键词:离婚协议,赠与,撤销

1 离婚协议中房产“赠与”的性质

离婚协议是一项一致的意思表示,记录了夫妻双方对于婚姻关系解除及伴生事项的合意,是登记离婚的前提。明晓离婚协议中房产“赠与”性质的前提是对离婚协议性质和效力的认定。学界对于离婚协议性质的争论,可简要概括为以下几种:(1)单一的涉及身份关系的协议。这种观点认为,离婚协议的本质是为了解除夫妻关系,其中所协议的诸如财产分割或子女抚养等事项,仅作为附属条款,附随于婚姻关系的解除。(2)混合型的民事合同。离婚协议本质上是一种混合合同,集夫妻人身关系、共同财产关系及子女抚养关系等为一体的综合书面约定。(3)附条件的民事行为。有学者认为,若在离婚协议中提出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必须以“离婚”为前提。离婚协议自在离婚条件成就时生效,是一种附生效条件的协议。

笔者认为,认定离婚协议性质和效力,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离婚行为并非一项单一的行为,其中混合了数个法律行为。其次,离婚协议中所囊括的数个行为,在性质上均可视为身份行为,在效力上具有关联性。因此,离婚协议是一个复合协议,其包含但不限于解除婚姻关系、分割共同财产和确定子女抚养等内容。附随行为的效力与形成行为的效力密切相关,在这里,因婚姻关系的解除需以办理离婚登记为生效要件,因此,财产的分割和子女的抚养皆依赖于该登记行为。

2 离婚协议中“赠与”条款的性质

理论界和实务界对离婚协议中财产“赠与”条款性质的认定莫衷一是,究其原因,主要是由婚姻关系的伦理性特征决定的。具体来说,这种争论和分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种情形中。

2.1 夫妻双方间的“赠与”

学界对于夫妻间财产“赠与”条款性质的问题存在较大分歧:(1)“夫妻财产约定”说。该说的支持者认为,夫妻之间的赠与协议是夫妻双方对其财产进行约定的行为。即便在解除婚姻关系的情境下,也是夫妻双方自由行使财产处分权的行为。这主要是基于夫妻间的“身份关系”。(2)“赠与合同”说。赞成者认为,这主要基于对赠与合同的特征的把握。(3)区分说。持有该观点的学者,又将此学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约定夫妻一方的财产为夫妻共有财产时,该协议为夫妻财产约定;另一种是一方将其个人所有的财产约定为对方所有时,该协议则属于赠与合同。

2.2 夫妻双方将房产“赠与”子女条款的性质

明确子女在此“赠与”中的法律地位,是确定夫妻双方将房产“赠与”子女行为的性质的前提。生活中,夫妻双方在离婚协议中除就子女抚养费问题达成协议外,还会将其共同财产“赠与”其子女,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约定将其所共有的房产过户给子女。这里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子女在其间是否是合格的受赠人?关于这个问题,学界存在肯定说与否定说的交锋。肯定说认为此种情形与夫妻间房产赠与并无二致,是一种附随行为,附属于婚姻关系的解除。而否定说则将该情况归属于为第三人利益,认为这种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赠与的特征,因此不能适用赠与规则。

笔者认为,将该种约定与普通赠与合同比较分析,是确定夫妻间房产“赠与”条款及夫妻双方约定将房产“赠与”子女的性质的最为有效的方法。对比发现,第一种情形下的“赠与”条款与《合同法》中赠与的约定相类似,但此二者又相互区别,因此,将其认定为《合同法》中普通的赠与合同不甚可取,相反应将之视为一种目的性的赠与行为。而对于夫妻双方离婚约定将房产“赠与”子女的行为,不论其子女是否表示接受这份“赠与”,该行为的性质都是一种附随于离婚行为的“经由指令而为给付”的合同,故而不能将之简单的认定为普通的赠与合同。

3 离婚协议中的房产“赠与”条款撤销问题

实践中,关于离婚协议中房产“赠与”条款能否撤销问题的争议层出不穷。这里笔者需要再次申明,离婚协议中有关房产“赠与”的条款,是尚未实际履行的“赠与”,即仅有约定的书面形式,还未办理房产过户手续,完成房产登记的条款。若是完成了相关房产的登记过户手续,且一切程序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则便不存在“赠与”撤销的问题。

笔者认为,在选择适用离婚协议中“赠与”条款能否撤销的请求权基础(法律规范)时,应当结合“赠与”条款的法律性质来确定。上文已述,夫妻间的房产“赠与”条款是一种类似于《合同法》中赠与的约定,但因其二者具有明显的区别,故不能将其认定为普通的赠与合同,而应视为一种目的性的赠与行为。夫妻双方离婚时房产“赠与”子女的行为,不论其子女是否表示接受这份“赠与”,该行为的性质都是一种附随于离婚行为的“经由指令而为给付”的合同。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认为,在解决离婚财产问题的法律适用选择上,应当优先选择适用特别法即《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在其规定存在漏洞或空白的情况下,可以准用《合同法》中的相关规定。

3.1 夫妻双方间的房产“赠与”的撤销问题

夫妻双方解除其婚姻关系,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在诉讼离婚中,因人民法院针对离婚案件所制作的民事调解书具有强制效力,原则上不予以撤销。因此,该问题仅存在于协议离婚之中。有观点认为,在离婚协议的“赠与”条款能否撤销的问题上,配偶双方或一方不能任意撤销。这是因为,离婚协议所记载的夫妻间房产“赠与”,是一种为实现离婚目的而为的行为。夫妻双方办理离婚登记后,赠与目的即实现,基于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即使暂时尚未办理有关房产的变更登记,也不允许赠与方任意撤销赠与。

笔者赞同这一观点。主要是因为:第一,从性质方面来说,该类条款为一种附随身份的法律行为。当婚姻关系解除时,附随的财产协议同时生效,并对双方当事人产生拘束力,当事人不得单方面变更或撤销。第二,根据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法律原则,应当优先适用《婚姻法》的相关规定。第三,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平原则,维护法律的权威和社会的稳定,故而赠与人不能享有任意撤销权。

3.2 夫妻双方将房产“赠与”子女条款的撤销

如前文所述,离婚协议约定夫妻一方或双方房产归属子女,属于“经由指令而为给付”的合同,是债务履行的一种常见的特殊形式。该约定并非合同法上的赠与行为,因此,任意撤销权的行使在此受到限制。不过,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9条的规定,若夫妻双方协议离婚后,在一年之内如果能证明在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有欺诈、胁迫等事由,即可请求变更或者撤销之。此外,夫妻双方办理离婚登记、解除婚姻关系后,尚未进行房产变更登记前,如果协商变更了此前所订立的离婚协议,则适用合同变更的相关规定,且不受子女的限制。这是因为,子女在其间仅可受领给付,而无其他独立的权利。

参考文献

[1]杨晓林.诉前离婚协议的性质和效力的探讨[M].贾明军主编:婚姻家庭纠纷案件律师业务,法律出版社,2008.

[2]范李琪.夫妻财产约定的性质及法律适用[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64.

[3]吴晓芳.《婚姻法》司法解释(三)适用中的疑难问题探析[J].法律适用,2014(1).

[4]李静.离婚协议中的赠与能否撤销[J].人民司法(案例),2010(22).

丈夫精神失常,协议离婚走不通 篇9

[案情] 杨芳与李平1998年结婚,婚后生育一女。2006年10月,李平渐渐出现了很多反常行為。杨芳和家人曾多次带李平去医院治疗,医院确诊李平患了精神病。 2007年底,李平因无法坚持正常工作,只能从单位办了病退。失去工作的李平性情变得更加暴躁,经常对杨芳拳打脚踢,还经常一个人自言自语,经常在街上拉住别人说他遭迫害了。每天生活在恐惧阴影里,杨芳很绝望。2010年4月,杨芳拉着李平到婚姻登记部门要求离婚,但是婚姻登记部门对杨芳的离婚申请不予受理,告知要到法院诉讼离婚。法院受理杨芳的离婚起诉后,建议杨芳先通过法定程序对李平的民事行为能力进行认定。2010年6月,杨芳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认定并宣告李平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法院接受杨芳的申请后,委托了司法鉴定机构对李平做了民事行为能力鉴定。司法鉴定结论为:李平精神失常,无民事行能力。2010年7月,法院依据鉴定结论判决李平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此后,法院恢复了杨芳诉李平离婚一案的审理,并通知李平父母作为监护人参与诉讼。杨芳与李平父母达成一致协议:杨芳与李平离婚;女儿由杨芳抚养,李平不承担抚养费;夫妻共同所有的存款及股票债券归李平所有,共同所有的房子归杨芳所有。法院根据杨芳和李平父母的协议内容,下达了调解书。

[评析] 精神失常在法律上属于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与精神病人离婚只能通过法院提起诉讼离婚。因为夫妻一方无民事行为能力,就不可以通过协议离婚。在这种情况下,向婚姻登记部门提出离婚登记申请的,婚姻登记部门将不予受理。在诉讼中,精神病人须由利害关系人向法院申请宣告精神病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确定法定代理人代其诉讼。法定代理人的范围: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如果没有上述范围的法定代理人,可根据民法、民诉法规定的方式确定法定代理人。这种离婚诉讼,可以协议结案。无民事行为能力一方的法定代理人可以与对方就离婚、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问题达成协议,如不能达成协议,可由法院直接判决结案。

上一篇:地面资料查询系统研究下一篇:大理古城的佛教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