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意义(共4篇)
名字意义 篇1
1引言
黛西是20世纪美国梦的绝唱——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女主人公, 生活在爵士时代 (1) 的她尽管外表美丽纯洁、举止优雅, 但其实是一个缺乏道德精神实质、势利自私, 具有寄生性并且金钱至上的女性形象。作家笔下的人物姓名是赋予人物在社会群体中的具体代号, 它与作品中其他特设语言现象一样, 同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作品内容和主题表达都有着复杂而深刻的联系。而女主人公的名字Daisy的原意是雏菊, 雏菊有着自己丰富的花语和特殊的含义, 而作者正是巧妙地借助雏菊来向读者揭示黛西的复杂性格和悲剧命运。
2雏菊般的外貌——外表纯洁美丽
在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中, 富家女黛西是一位外表纯洁美丽, 举止优雅得体的女性。“她的面容忧伤而可爱, 流露出睿智, 眼睛明亮而有神, 迷人的嘴唇带着激情。” (菲茨杰拉德, 2001:9) 她常常身着白衣, “像花朵一样绽开了笑靥” (菲茨杰拉德, 2001:18) , 就如一朵纯洁美丽的雏菊花, 无时无刻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吸引着周围的众多男性。不仅是杰伊·盖茨比、汤姆·布坎南, 就连她的表亲尼克·卡拉韦也不禁为她的一颦一笑而心动神摇。她拥有傲人的外表, 举手投足也极具优雅气质, 能让她在每个接触过她的男人心中像雏菊花一样开放。汤姆·布坎南为其外貌气质俘获与其成婚, 盖茨比被黛西纯洁美丽的外表和高贵优雅的气质所深深吸引, 不惜为她挥金如土甚至最终付出生命的代价。
3雏菊般的内在
(1) 雏菊花语一:永远的快乐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经济空前繁荣, 传统的理想、道德、宗教信仰却趋于瓦解。“所有的神明都已统统死光, 所有的仗都已统统打完, 所有的信念都已统统完蛋。”及时行乐、追求享受成了一种生活时尚。黛西生活在那样的一个时代, 她的爱情观、价值观、世界观无不深受当时社会潮流文化的影响。
黛西的生活目标是追求永远的快乐, 只是她偏执地认为这种永远的快乐是金钱可以带给她的。于是她盲目地追求寄居生活、追逐金钱, 为了金钱不惜抛弃彼此深爱却贫穷的盖茨比而和富有的花花公子汤姆结婚。“黛西浮华的‘天性’使她不断追逐新的欢乐, 有时每天都要与5、6个男人约会。她坚信自己的终身大事必须要有某种力量——金钱和真正实用的东西才能促成。” (傅景川, 1996:215) 她不过是一个以享乐为人生终极目的的资产阶级小姐, 外表纯洁美丽, 内心却庸俗不堪。在黛西的心目中, 金钱高于一切。她对爱情的认识肤浅、势利, 对她来说, 英俊的外表、潇洒的气质固然重要, 但没有金钱做基石, 她就会毅然离去。在小说中可以看出, 黛西的“声音里充满了金钱” (菲茨杰拉德, 2001:93) , “那是她抑扬顿挫的魅力源泉, 里面有叮叮当当的声音, 像铙钹奏出的音乐……像公主在高高的白色宫殿里, 金发姑娘” (菲茨杰拉德, 2001:100) 。黛西金钱至上的本质决定了她以钱为本的爱情观, 也决定了她绝不会为了盖茨比的梦想去牺牲自己的利益, 她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出卖对自己痴情无比的盖茨比。
这种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的人生观是不可取的。在和汤姆结婚后, 黛西的婚姻生活是不幸福的。汤姆同黛西作了三个月的新婚旅行, 一回来就和饭店女佣人发生了不正当关系, 到了纽约又将车辆修理行老板威尔逊的妻子变成情人。末了发现自己的妻子与盖茨比有染, 却极力做出家庭卫道士的姿态说:“哈, 如今人们开始不顾家庭生活和家庭结构, 再往后, 人们要把一切都抛在脑后, 黑人白人都要异族通婚了。” (菲茨杰拉德, 2001:100) 指责得多么振振有词!“一个花花公子竟然变成了道学先生, 转变竟然如此彻底。” (菲茨杰拉德, 2001:101) 黛西被汤姆当做花瓶闲置在家里, 女儿的事他也很少过问。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他既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 也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 缺乏社会道德, 只图享乐。黛西为了追求金钱和寄居生活而被汤姆的花言巧语所迷惑, 嫁给了他, 也就远离了真正意义上的幸福。
(2) 雏菊花语二:隐藏在心中的爱
雏菊花因为有了这层花语, 所以一般作为暗恋者送出的花, 表达“你爱不爱我?”之意。它反映的其实是送花者对自己这份爱的不确定性。就像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 黛西也不确定自己的爱到底要给汤姆还是盖茨比, 想要在验证谁更能满足自己对金钱和享乐的追逐之后再下定论。
在和汤姆结婚之前, 黛西收到来自盖茨比的一封信, 便让人将汤姆送给她的估价35万美元的珍珠还给汤姆, 改变主意, 意欲悔婚。但最终她在驾车误杀汤姆的情人莫特尔以后, 还是为了一己私利, 为了今后的金钱保障和寄居生活, 失去了人格与情感, 良心也为金钱与地位所泯灭。她最终嫁祸于盖茨比, 自己恬不知耻地落荒而逃。这反映了黛西自私势利、缺乏道德实质的特点, 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物欲横行、拜金享乐的普遍社会风气。
(3) 雏菊花语三:离别
雏菊花语离别的含义主要作用在于暗示读者故事的情节。黛西缺乏道德、势利自私、寄居性强、见利忘义、金钱至上的卑劣性格决定了其最终的悲剧命运, 黛西最终还是与本该与之过上物质爱情共享的幸福生活的盖茨比分离了。这种分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 而是阴阳相隔、人鬼殊途, 并且这种悲剧结局还是黛西自己一手造成的, 她对盖茨比的一再背叛, 也是对自己的仅存的纯真和善念的完全背离, 她在间接杀死了盖茨比的同时也枪杀了那个曾经纯洁的自我, 让雏菊染血, 丧失掉其纯洁和美丽, 终成血色雏菊。
从本质上来讲, 以雏菊花来命名女主人公就表明了作者也认为她只不过是一朵虚有其表、华而不实的花, 反映出作者菲茨杰拉德对她的蔑视与不满。事实上黛西和处于爵士时代的大多数女子一样贪图富贵、追求享乐, 虽然她身上曾经有过许多她们所没有的美好品德, 如纯真、善良、痴情、专一等。可后来黛西被金钱所俘虏, 一味追求物质生活, 强调享乐主义, 以自我为中心、丧失了真情与道德责任感, 成为金钱社会的牺牲品, 变成了一朵沾染荤腥的血色雏菊。菲茨杰拉德以精妙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黛西缺乏道德实质、势利自私、寄居性强、见利忘义、金钱至上的个人主义形象, 也深刻有力地批判了潜藏在美丽表象之下的女人们的精神上的空虚和品格上的败坏, 他凭着一个伟大作家的敏锐看到了当时美国繁华社会的表象之下隐藏着的人格丧失与道德沦丧, 也将理想的幻灭和信仰的丧失刻画得很到位。
参考文献
[1]Pells, Richard.H.卢允中、严撷芸、吕佩英译.激进的理想与美国之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2.
[2]傅景川.二十世纪美国小说史[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6.
[3]菲茨杰拉德.贾文浩、贾文渊译.了不起的盖茨比、夜色温柔[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1.
[4]何小颜.花的档案[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2001.
[5]来安方.英美概况[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
[6]吴淑芬.花的奇妙世界——四季花语录160则[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7]谢爱娟.金钱至上的虚伪人性——对《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角色的解读[M].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论文, 2008.
[8]张伯香.英美文学选读[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1999.
名字意义 篇2
陈柯嘉的“陈”,是因为要和爸爸姓的。大家应该都是和爸爸姓吧?虽然我不太清楚这是什么原因,但我觉得这样也很不错,我挺喜欢的,我的姓就是“耳、东”的陈啦!
而我名字里的第二个字“柯”,从字典上查证来看,是代表树枝、树杆的意思。爸爸妈妈应该是希望我从一棵小小树开始,不断地吸取大地的养分,补充自己的知识、能量;不怕风吹雨打,经受得住挫折和困难;享受阳光沐浴,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一棵苍天大树吧!我自己也希望我能更加结实、强壮!更加的知识丰富!嘻嘻……还有一点小秘密哦,据爸爸妈妈说我好像是五行里缺“木”,所以这个“柯”字刚好可以在名字里弥补。我不知道这个“五行”是什么,但我喜欢“柯”字给我带来的意义!
“陈柯嘉”这个名字里的最后一个字“嘉”,可能会有点复杂、有点难写,但是他真的是一个很美好的字!因为这是不管什么方面,只要跟你自己比,一次比一次更加优秀的一个嘉奖!所以爸爸妈妈也是希望我自己会变得越来越好!现在的我比以前的我要好!以后的我比现在的我会更好!所以即使“嘉”字笔划真的很多,写起来也很麻烦,但我还是喜欢这个字!我是要越来越好的,不是吗!
名字意义 篇3
关键词:名字,结构,主题,性格,婚姻观
《远离尘嚣》是托马斯·哈代的第四部作品, 自出版以来, 评论家对其做出了诸如生态批评、结构主义批评、空间批评等方位的解读。尚没有研究对波德伍德这个人物做过细致研究。
1 名字的多重含义
人名是文学中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法。“具有特殊意义的人名对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预示人物命运以及故事情节安排、主题的表达都有积极作用。”[1] (92) 。哈代将小说中的一位农场主取名为“波德伍德”, 塑造了一个痴于求婚且性格木讷的农场主形象。
1.1 一个勇敢的求婚者
Boldwood (波德伍德) 是一个由bold (勇敢的) 和woo (e) d (求偶, 求婚) 二词组合而成的复合词, 此处的wood是woo (求偶) 的过去式, 不过是把字母e去掉了以遵循为人物起名的艺术。小说中, 这位农场主多次大胆地向巴斯谢芭求婚, 这一名字可谓恰到好处地反映了这一点。
他的第一次求婚时在他收到来自芭思希芭的情书之后。在没有任何了解和沟通的基础上, 他就上前去表白“艾弗汀小姐, 自从我仔细地端详过你之后, 我的生命就不是我自己的了。我是来向你求婚的”[2](111)。即使巴斯谢芭一开始就以“恐怕我不能嫁给你”[2](111)拒绝了他, 他还是希望芭思希芭能随时给他一个肯定的答案。他的第二次求婚发生在一年以后, 得知芭思希芭的丈夫特洛伊·弗兰克可能已溺水身亡, 他频繁出现在芭思希芭左右, 并趁机再次求婚, “巴斯谢芭, 要是你真有了确凿的证据, 证明你事实上就处在你现在的情况下——成了寡妇, 你愿不愿意嫁给我, 来弥补你过去的错误?”[2](293)。尽管巴斯谢芭坚持认为特洛伊之死尚不确定, 也再次拒绝了他的求婚, 但是他逼迫她在圣诞节时就是否能在六年内成为他的妻子这一问题给出肯定的答案.
正如傅修年提出, 专名有助于让读者对这一人物形象留下深刻印象并将这一人物与整个故事情节联系起来。[3]波德伍德向芭思希芭勇敢求婚的举动在哈代给其取这一“专名”时就已设定好, 他求婚失败的命运也在他求婚的行动发生之前就已设定好。
1.2 一个疯狂且木讷的人
Boldwood也是一个由“bold”和“wood”二词组合而成的复合词。哈代在文本中细致形容了一个有着疯狂和木讷心性的农场主。作为一个四十岁的人, 他本该聪慧大度。然而, 他的行为却与此背道而驰。
他是固执、狭隘和好斗的。“他的这种平静, 却完全有可能是内心相互撞击着的两股巨大力量实现平衡的结果, 只是将正力和反力调节到了最为和谐的地步。这种平衡一旦打破, 他便会立刻走上极端”[2](104)。他不懂变通, 对任何他坚持的事情不允许有任何改变, 还会不计一切代价达到目标。在收到芭思希芭给他的情书之前, 他是与世隔绝的, 从他对芭思希芭这样一个美人的反应就可以看出来, 所有的人都为她美丽所倾倒, 唯独丝毫不察。随后在向巴斯谢芭求婚时, 他则一心要得到她, 丝毫不能容忍她的拒绝, 并且总认为芭思希芭迟早会对他的求婚给出积极的回应, 在眼看无望的情况下, 他甚至不顾男人的面子而祈求芭思希芭能因为可怜他而答应他的求婚, “就请你以人类对一个孤独者的怜悯, 别抛弃我。”[2](172)
此外, 他十分疯狂, 容易对小事起疑。一件小事都能在他心中掀起轩然大波。例如, 在听到莉迪以只言片语道出芭思希芭可能结婚后, 他就“精神大振, 神魂颠倒”[2](280), 他异常兴奋, 认为芭思希芭会和他结婚而自己正是最好的选择。对于自己的想法他十分坚持, 而不能听进去任何其他人的想法和建议, 从他丝毫不关注芭思希芭拒绝他的求婚这一事件就能看出。正是由于自我封闭, 他也很容易受到其他事情的影响。因此, 在得知芭思希芭和特洛伊结婚之后, 他几乎崩溃。“人们能看见波德伍德黑黑的身影在威瑟伯里的山坡和洼地上游荡, 就像溟河边伤心的幽灵”[2](199)。而在看到特洛伊竟然还活着并且出现在面前打乱了他向芭思希芭求婚的计划时, 他怒发冲冠, 做出了极其疯狂的举动, 一枪打死了特洛伊。
2 结构意义
结构主义认为, 每一人物都按其在叙事上的作用行事[4](209)。因为农场主波耳伍在情节上属于一个在所有其他主要人物构思完成之后再添加上的, “突然增加的人物可以改变情节走向。”[5](28)波德伍德作为一个求婚次数最多却从未成功的人, 区别于另外两位追求者, 具有重要的结构意义。
2.1 小说的第二层
芭思希芭是小说叙事的中心。三个男人, 包括葛布瑞耳·鄂克、波尔伍和弗兰克·特洛伊都是依次出现并与芭西芭形成了不同的关系。依小说编者西蒙·加特莱尔所言:“哈代在小说的前半部分建立了三层结构。”[6] (XIV) 而第二层结构围绕波德伍德对芭思希芭的追去展开。
根据普罗普的理论, 人物可根据他们在情节中所起的作用划分为七种类型, “1.坏人, 2.捐赠者, 3.帮助者, 4.王子 (受欢迎的人) , 5.调度员, 6.英雄, 7.错误的英雄”。在故事中真正重要的不是这些人物是谁, 而是他们属于哪一种类型。此外, 人物的作用又受他们性格的影响。该小说中的波德伍德就属于芭思希芭生活中的坏人形象, 因为自从波尔伍第一次向他求婚以后, 她的生活就一直被笼罩在他的阴影之下。对于这样一个人物的安排, 托马斯·哈代在揭开小说的第二层面纱时就已经道破了情节的未来走向:木讷固执的波德伍德与独立的芭西芭之间的相识一定会产生让人始料未及的后果。“芭思希芭做梦也没有想到, 她如此漫不经意地把一颗种子扔于其上的那片阴暗而沉寂的地方, 竟是一块热带温床。她要是知道波德伍德的心性, 她准会因做下这样的事而害怕得发抖。”[2](211)芭思希芭给他送情书不过是出于骄傲、好奇和开玩笑的态度, 却引发巨大的威胁。自此她糟糕的生活揭开了序幕。小说前半部分的三个人物各具特色。波德伍德只是一味利用传统的社会标准如财富、地位等劝说甚至要求芭思希芭答应他的求婚。小说的第一层伽百列性格温和。在芭思希芭拒绝了他的求婚后, 他渐渐成了芭思希芭信赖的好朋友。小说的第三层结构即弗兰克·特洛伊则是一个浪漫的人, 懂得称赞女人, 出现得总是恰到好处。
2.2 推动情节的发展
分析人物需要对人物与情节的关系进行研究, 亚里士多德提出:最重要的是情节, 即事件的安排;因为悲剧所模仿的不是人, 而是人幸福〉与不幸系于行动;悲剧的目的不在于模仿人的品质, 而在于模仿某个行动, 剧中人物的品质由他们的“性格”决定。而他们的幸福与不幸都取决于他们的行动……悲剧艺术的目的在于组织情节 (如布局) 。这一目的比什么都重要。[7](38)
人物是行动者, 应为情节发展服务。要全面研究人物就必须研究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即这一人物与情节发展的关系。“人物的作用可以理解为人的行为, 该定义由行为本身的意义所决定”[8](20)。应从具体行为与该行为对故事所产生的意义之间的关系来研究者一人物。在小说的第二部分, 波德伍德的行为造成了巨大影响, 推动了情节的急速发展。在此我们要分析的是波德伍德的两次求婚行为, 他的每一次求婚都推动情节达到一个高潮, 两次高潮也都成为中心人物芭思希芭命运的转折点。
首先, 波德伍德的冲动促使芭思希芭落入与军士特洛伊的婚姻陷阱之中。芭思希芭遇上了特洛伊并与他相爱, 于是拒绝了波德伍德的求婚。波德伍德在得知这一消息时他突然失控了并威胁要杀死特洛伊, “我要去见他……用马鞭子把这个不合时宜的年轻人狠狠揍一顿”[2](175)。看到波德伍德变得几乎“不可理喻和令人害怕”的时候, 芭思希芭非常害怕, “她心烦意乱, 顾不得继续往前赶路, 只在原地走来走去, 手指在空中乱划, 狠劲按着自己的眉毛、痛苦地呜咽起来”[2](176)。出于保护弗兰克的强烈想法, 她被迫骑上马连夜赶去巴斯。正是在这次出行后她与弗兰克结了婚。相反, 如果波德伍德生性平和, 便不会在被拒绝后扬言要杀死特洛伊, 那么芭思希芭也不会急于与弗兰克成婚。二人的婚姻里掺杂了偷情和困苦。特洛伊的背叛对她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如果波德伍德没有威胁她, 芭思希芭与弗兰克的这桩悲剧婚姻或许可以避免。波德伍德的第二次求婚终结了芭思希芭与弗兰克的婚姻, 并给了伽百列机会。弗兰克死亡的消息给波德伍德带来了希望, 他再次向芭思希芭求婚。他从一个情感勒索的人变成一个希望马上被接受的人, 在克洛伊的死亡尚不确定的情况下, 他仍要求芭思希芭必须在圣诞节时答复是否答应与他在六年内结婚这一请求。也是他的冲动导致自己开枪杀死了克洛伊而自己也锒铛入狱。这一枪对芭思希芭更是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压灭了她心中年轻人应有的活力”[2](266)。她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甚至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
中心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都是由波德伍德导致的。没有这样一个人物, 故事会因缺少高潮而平淡得多。这一人物的作用于此已十分清晰。
3 人物的主题意义
在此作品中, 哈代让波德伍德成为有地位有财富的男性的代表, 但是地位和财富并不能成为他获得芭思希芭的理由, 哈代因此而解构了社会上盛行的男尊女卑思想。
3.1 高贵和富裕
波德伍德是卡斯特桥的一个有钱有势的农场主。经济实力是他像芭思希芭表白的王牌, 也是他与情敌竞争的王牌。首先, 他告诉芭思希芭自己可以完全保护她, 是她生活的后盾。此外, 他企图通过钱来让竞争对手退出从而在占据制高点。特洛伊是他的第一个目标, 因为他恰好出现在波德伍德与芭思希芭将要订婚的时间内。他与特洛伊达成的“交易”是特洛伊和范尼结婚, 波德伍德向特洛伊提供一大笔钱来保证二人婚后的富庶生活。“我给你很多钱。我要为她出一笔钱, 还要保证你将来不会受穷……你太穷, 配不上她”[2](195)。婚姻已经成为他眼里的一项交易, 他确信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能够为他轻松地扫除所有障碍, 帮助他获得芭思希芭。第二个对象则是伽百列·奥克。波德伍德利用钱来显示他的感恩之情和优越感。此前伽百列一直是他农场的经理人, 享受一小部分分红。在芭思希芭考虑是否答应波德伍德的第二次求婚时, 为避免伽百列节外生枝, 他告知伽百列“要给 (你) 增加作为合伙人应得的份额”, 因为他早就注意到“你 (奥克) 对她 (芭思希芭) 的兴趣可不仅仅是当一个雇主的管家……我则是一个成功的对手……我应该对你的友谊做一点表示”[2](303)。
波德伍德的高尚地位和雄厚的经济实力本应该是众多女孩理想的丈夫形象。波德伍德自己也这么认为。他利用自己的地位和财富在向芭思希芭求婚的方向上大步向前, 既用财富获取芳心又以财富利诱情敌, 可惜无人上钩。
3.2 芭思希芭的欲望
芭思希芭所要的不是地位和金钱。反而, 这些是她拒绝求婚的理由。伽百列·奥克在向她求婚时也是一位农场主, 尽管当时的芭思希芭只是一个一文不名的女孩, 她也任性地拒绝了奥克的求婚。由此可见, 芭思希芭的想法与众多女孩不同。哈代将这一女性放置在叙述的中心位置, 意在树立一个独立的新女性形象。在经济地位方面, 她拥有富庶的物质基础, 在地位方面, 她是当地唯一一位女农场主。此外, 她拥有区别于其他女性的性格特点。她独自管理农场, 而不需要经理人帮忙。“芭思希芭决定亲自照看农场而不再招人代理, 在公开场合的第一个表现就是, 她在卡斯特桥谷物集市的下有一个集日露面了”[2](81)尽管波德伍德为自己能为芭思希芭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而自豪, 并认为芭思希芭肯定会像其他女孩一样因为他的财富而爱上他, 但是芭思希芭是个例外, 这一套在她这里行不通。
在叙事者看来, 大多数妇女都以婚姻作为获得物质安全和社会地位的途径, 她们因此也愿意忍受一个男人和两性关系。而男人和女性结婚是想要在性方面得到满足。波德伍德恰好就属于这一类男人, 这也是社会的常态。可芭思希芭并不是企图以婚姻来获得物质和地位, 她的想法与波德伍德是一致的, 她需要的也是富有激情的爱甚至说就是要找一个能让她爱上并能满足自身性欲的人。对她而言, 爱情是不能以金钱来衡量的。她不爱波德伍德, 但是军士特洛伊是她爱的。他不仅帅, 而且用西蒙·加特莱尔小说在引言部分的话来说, 他“知道女性也有性欲, 需要以赞美和谄媚之词来刺激芭思希芭的欲望”[6] (XVI) 。相反, 波德伍德对芭思希芭真正想要的一无所知。他一心所想的是以婚姻来获得她满足自己的愿望, 从未考虑过芭思希芭的感受。
3.3 挑战传统
波德伍德是一个传统的男性形象, 但是芭思希芭超越了传统、看到了自己的欲望。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冲击, 具有极强的主题意义。
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地位较为低下。唐纳·德根教授在《西方历史》中谈到, 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在经济上依赖男性, 无论阶层高低都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9](865)。此外, 封建婚姻观束缚着女性, 要求她们保持处女之身。因此, 所有的女性都生活在十分压抑的环境之下。男性操控着她们的生活, 她们是男性的财产而不是独立的个体。哈代密切关注女性的地位, 将女性的爱情故事和命运置于小说的中心位置。“小说中的所有女性都打破传统, 具有独立的女性意识, 这一意识充分反映在她们的自尊、性格和价值判断之上。”[10](59)《远离尘嚣》中的芭思希芭就是这类女主角中的一个。哈代创造一个像波德伍德这样的人物作为芭思希芭的追求者, 成功地营造了一个男女经济和社会地位平等的婚姻环境, 以多次的求婚失败强烈讽刺了真实的社会环境, 启发女性:具有独立意识、获得独立地位意义重大。女性不应该落入像波德伍德这样的人物所设的陷阱中去, 相反, 她们应该更仔细地观察自己以深刻认识自身的需求。哈代挑战了传统的婚姻观, 倡导女性的解放。
波德伍德是小说情节中后添加的人物。托马斯·哈代以“波德伍德”这一专名隐含了性格木讷和疯狂求婚的特点。在结构上, 这一人物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促进高潮产生的作用。在主题上, 该人物与中心人物芭思希芭在婚姻观上的对峙突出了哈代挑战传统婚姻观、倡导女性解放的主题。通过指出这一人物所具有的破坏性力量, 哈代明确指出女性应该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与周围的世界。
参考文献
[1]陈珍.托马斯·哈代长篇小说中的人名意蕴[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2012 (2) :92-95.
[2]托马斯·哈代.远离尘嚣[M].北京:译林世界文学出版社, 2001
[3]傅修年.讲故事的奥秘——文学叙述论[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993:226-227.
[4]Tyson, Lois.Critical Theory Today:A User-friendly Guide[M]London:Routledge, 2006:209.
[5]常小鸣.试论小说中人物与情节的关系[J].芒种, 2012 (11) :26-28.
[6]Gatrell, Simon.Introduction[A].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 Thomas Hardy.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Re search Press.1995.[I-XXI]
[7]Aristotle.“Poetics”[M].The Norton Anthology of World Mas terpieces.Vol, 1.Ed.Mac K Maynard.New York:W W Norto&Co Inc.1973:38-59.
[8]Halliwell, Stephen.The Poetics of Aristotle:Translation and Commentary.Chapel Hill: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1987:20.
[9]Kagan, Donald, Steven Ozment and Frank Turner.eds.Th Western History[M].London:Palgrave Macmillan, 1979:865.
名字的意义小学生作文 篇4
我叫陈子煊,今年11岁。说到我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长着长长的睫毛,脸蛋像水蜜桃似的光鲜红润。今天,不是介绍我,而是介绍我的一位老朋友---名字大哥。大家肯定觉得很奇怪吧,如果想知道的话,那就跟我走进“名字学堂”吧!
从我呱呱落地到现在的玉树临风,我的名字可伴了我,这名字来之不易,是全家一起取的。
的一天临晨,穿来一阵清脆的啼哭声,一个新的生命已经诞生了,那就是我,当一岁不到时,家人准备给我取一个名字。妈妈把我轻轻地抱在怀里,小心翼翼地摇动着。我睁开眼睛,只见三个“陌生人”站在我面前,不时害怕起来,奶奶把我全身扫描了一番,我从奶奶眼里看出了高兴。爷爷一直迈着沉重的步伐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嘴里不时唠叨着:“该取什么名字?”他苍老的脸上露出了无可奈何的表情,再把镜头转向爸爸,他的动作更好笑,逗得我咯咯直笑,老爸用嘴咬着笔,手托着下巴,两眉微微翘起,一边盘算着,一边给我取名字,妈妈也犯难了,该怎么取呢?不停用着好奇的目光打量着我。这时奶奶提意见了:“要不先取小名。”“好”大家异口同声地说着。妈妈说:“取怡儿这个名字不错。”爸爸、爷爷、奶奶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怡儿代表健康快乐每一天,大家都同意,我的小名是定了下来。可又到了最难的一关—取大名的时侯了,大家绞尽脑汁地想着,一下子,整个房间都静了下来,原本聪明的老爸这下犯难了,我仿佛听见了他的一个一个脑细胞破裂的声响,爷爷把一个个字全试过了都不适合我,大家保持沉默,突然,妈妈一拍脑门喊到:“有了!”安静的气氛被打破了,妈妈得意洋洋地说:“不如叫“陈子煊”吧,大家说:“什么意思呀?”“‘子’的意思是子夜,因为她是在临晨出生的,‘煊’的意思是虽然在夜晚出生,但还是‘发出’温暖的光芒。”妈妈慢条斯理地说道。大伙儿都被说服了。把“陈子煊”定为我的名字。后来,许多人说我的名字好听,这我要多谢老妈给我取了个好名字。
【名字意义】推荐阅读:
小学生的优秀作文:名字的意义05-21
名字的故事-描写名字的作文300字10-09
2019年猪年宝宝取名字好听的名字12-02
作文名字08-27
学生名字12-04
英文名字12-13
名字符号07-01
好看名字07-21
电影名字08-30
西方名字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