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大数据(共12篇)
制造大数据 篇1
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景气和人力成本的上升,制造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大数据被当作制造业连接互联网的命脉,大数据为制造业带来的价值,正在逐渐被认可。
2016年7月初,在腾讯“云+未来”峰会上,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表示,传统的制造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变化,传统制造业企业必须跟上大数据和云平台的步伐,必须深刻理解什么是基于互联网应用的智能制造。方洪波说,大数据和云平台对传统制造业来说是一场淘汰赛,跟不上步伐就会被淘汰。
降低成本、优化产品结构、创新商业模式、延伸产业链,迈入大数据时代的制造企业正在借助数据的力量涅槃重生。
不仅是精细化运营
早在多年前四川长虹就开启了智能战略转型,其新商业模式—“终端+数据+内容+服务”已日渐清晰,其中大数据应用对构建长虹的新商业模式至关重要。在产品设计层面,四川长虹会对消费者行为进行分析,如果数据显示80%的消费者不需要某一个功能接口,那么就可以在之后的产品设计上去掉这个接口,节省成本。
同时,四川长虹还计划通过大数据选择个性化电视广告植入。比如根据收视节目,就可以分析得出收视行为是男性主导还是女性主导,或者是老年人主导,这个家庭有没有小孩等信息,使未来的电视广告可以做到个性化精准投放。如果能够再与三网融合的数据进行结合,则会产生更大的商业价值。
百分点数据科学总监杜晓梦认为对于制造业来说,由于经济环境影响,供给大于需求,经营压力让智能制造和精细化运营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制造业很多环节都可以应用到大数据分析,包括物联网数据采集,成本节约、智造设计、物流调配、库存优化、营销等方面,运营渠道管理、经销商定价分析、精细化生产、个性组装、个性化服务等也离不开大数据。大数据不仅能保证企业的精细化运营,还能为制造业带来新的业务模式。以近年来热门的定制化生产为例,在德国某些企业已经可以实现消费者上午在网站上定制,工厂流水线提取数据后马上就可以组配,消费者下午就可以去厂家取货。
大数据增加了一双眼睛
星期六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鞋业品牌运营商,具有很强的产品开发和制造能力。据星期六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海金介绍说,在公司刚成立的20多年前,商业模式以批发为主。只要有工厂,生产出产品就能够有很好的销路。当零售商兴起后,竞争环境变化,公司开始注重在百货公司开设专卖店,而随着互联网的兴起,90后已经成为主要购物人群,如何了解客户的购物习惯和心理就成为星期六的新挑战。
星期六的大数据战略非常明确,目标客户都有谁?不同城市的客户情况有何不同?为了赢得市场竞争应该采取单品牌战略还是多品牌战略?随着互联网的火热,如何在传统渠道和新兴渠道之间获得平衡?这些目标明确后,就可以将企业信息化战略贯穿到企业运营和组织架构搭建中。
因此,星期六与IBM合作实施了IBM Predictive Customer Intelligence——预测性客户洞察解决方案。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星期六的客户在一线城市以26岁到30岁为主,而在三线城市则以35岁以上的客户为主。有了这些数据后,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营销和产品布局。通过对目标客户进行维度分析,有针对性地对客户进行后续营销活动。
此外,星期六发现在产品评论中经常会出现妈妈、同学、朋友等对鞋子的看法,借助这些数据可以调整产品组合吸引增大顾客范围。
刘海金还举了一个例子,根据数据显示,逛百货公司的人群以26岁到35岁顾客为主,而在大型购物中心,人群则呈现哑铃型的状态。以35岁以上和28岁以下的人群为主。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全家去购物中心吃饭、看电影,之后顺便购物。之前购物中心门店销售的产品没有规划,有什么产品就上架什么。经过数据分析后,星期六发现针对28岁以下的顾客可以推荐轻奢品牌,同时也要有成熟的舒适型产品,优化产品结构。同时,增加一些在购物中心里适合购买的配件,包括眼镜、化妆品等,并在定价和货品开发方面都做了针对性调整。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最重要的是我们取得了战略性的优势,这是其他品牌一直在摸索的。我们成为购物中心招商引资非常重要的合作对象,大数据缩短了我们摸索的过程。”
刘海金说,“总的来说,大数据项目给我们增加了一双眼睛,可以让我们更加快速的看到市场经营当中发生的变化,更清楚的认识我们的客户,从而有针对性的组织货品,有针对性开展营销活动。同时也通过大数据更好地完善和规划公司未来几年的战略规划。”
大数据的更多价值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苏丹有一个地方,很多国际巨头想在那里开发油井都没有成功,中国石油经过勘测,发现该地区的地质情况与塔里木盆地非常相似,中国石油利用之前在塔里木的数据成功开发了油井,且每桶油的成本远远低于其他公司的成本。讲述这个故事的是壳牌石油中国区首席信息官徐斌,在他看来,大数据的价值还体现在更多方面。
以壳牌自身为例,在帮助门店选址上,传统考察客流量的方式是记录车辆经过的数量,而现在可以结合运营商的数据,不仅可以得到客流量,还可以分析客流停留频率。
在实施精准营销方面,可以利用车联网数据,收集车况、车主的驾驶习惯、油耗等。在车辆出现在加油站十公里的范围内就可以明确客户和车辆信息,直接短信建议车主去对应的加油站加油,短信还会包含走哪条路线可以避免拥堵,目前有哪些促销活动,甚至进一步分析油耗,推断出使用壳牌加油站的油,可以降低油耗,一年为车主节省多少费用等。
除了在生产阶段和营销阶段使用大数据,大数据还可以应用到延伸生态链达成共赢。通过相关性分析,得知壳牌和奥特莱斯的客户有38%的相关度重合,与沃尔玛有36%的客户重合度,与京东有33%的客户重合度,说明和他们共同促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通过异业合作伙伴,产生延伸消费也是大数据为企业带来的优势。
尽管国内很多企业还没有踏上精细化管理之路,但未来利用数据做决策会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对于转型需求迫切的制造业企业来说,大数据也许会是帮助他们在互联网时代重构的最佳方案。
制造大数据 篇2
2.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3.教育学的三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教育措施)。
4.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手段,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纽带,包括教学内容,教育措施。
5.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A 中国古代《学记》是我国最早体现古代教育的作品;B 1623年的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C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D赫尔巴特在1806年的《普通教育学》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6.全民教育的内涵: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普及化。
7.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 “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1904年颁布了 “癸卯学制”,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1922年“壬戌学制”,是美国学制蓝本。
8.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统一体
9.课程教学内容核心表现方式: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计划。
10.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1.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12.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师生关系在教育上是授受关系,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13.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14.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
15.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16.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全面了解学生)。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7.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
18.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的学说。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19.广义的教育制度即国民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有关规章制度。
20.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整个教育制度的核心。指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包括学前教育机关,小学、中学大学及各级各类专业学校、业余学校和特殊学校,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学习年限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1.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途径:自主、合作、探究。
22.教师的劳动特点是:复杂性、创造性;连续性、广延性;长期性、间接性;主体性、示范性。
23.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4.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
25.教学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施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
2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27.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2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
29.课外校外教育特点是自愿、灵活、实践。
30.教育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成萌芽、独立形态、科学化、现代化四个阶段。
31.广义的教育是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32.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35.我国目前主要的教学原则及其运用:(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直观性原则
36.教学活动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3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1986年)。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1951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1985年)。
38.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活动),是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39.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40.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
41.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及其进程安排,它包括教学科目(简称学科)和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课外活动
4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43.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
44.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沟通)
45.培养目标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教育机构的具体化。
46.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是会需要的人总的要求,它规定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过个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
47.我国最先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新教育大纲》)
48.文化对课程的影响:内容的丰富、课程结构的更新。
49.现代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
50.课外校外教育特点是自愿、灵活、实践。
51.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是(启发式)和(注入式)。
52.教学的辅助形式有(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现场教学)。
53.教育目的的功能有: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
54教育目的指明了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发展结果
55.教学的三大任务:传授知识、发展能力,促进品德。
56.备课的三种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57.教师备课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58.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的规律提出的,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59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指导教学过程的一般原理,是对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60.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十四大)
61.教育策略的主要类型:综合性,灵活性,可操作性。
62.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63.制约课程改革的三大因素:社会,知识,儿童。
64.讲授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
65.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66.教育国际化即教育要面向世界是说现代教育从教育目标,教育制度, 教育内容到教育管理都要面向世界。
67.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68.教师应具有职业道德修养:(1)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对教育事业有献身精神。(2)热爱学生。(3)有集体协作精神。(4)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
69.普通学校应贯彻的德育原则:(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3)知行统一的原则。(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原则。
1.教育学的意义:(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2)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3)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4)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2.社会主义教育的特点:(1)教育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2)共产党统一领导,创办。(3)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反对宗教迷信,提倡唯物主义。(4)实施平等的民族教育,(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把它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强有利手段。
3.教育与生产力相互制约:①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对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学校结构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的制约);②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
4.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制约:①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性质、目的、领导权、爱教育权等方面的制约);②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5.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1)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使教学过程能高效率进行的保证,学生的主动探索是学习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两者不可偏废,大学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通过引导,点拨等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要通过独立的,自主的及带有探索性的学习得以实现。(2)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要善于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的事业心和进取心,不断激 发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6.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关系:①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和教学的基本规律提出的,进行教学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② 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联系是:教学原则的规定必须依据教学规律,是教学规律的体现。③ 区别是:教学规律是教学过程中各因素间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结果;教学原则是人们主观制定的,是反映人们对教学工作的要求。
教学必须遵循主要的教学原则:根据我国教育目的和马克思主义对教学过程原理的认识,并吸取古今中外教学实践经验,我国教学工作必须遵循下列主要教学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7.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这一原则是教师在教学中,既注意学生的共同特点,又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从实际出发,有的放失的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这一原则既考虑学生年龄特征的稳定性、普遍性,可顾及到可变性、特殊性,又有利于大多数学生达到培养目标,有利于选拔特殊人才,他要求:(1)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教学,把主要精力用于全班集体教学,同时兼顾个别;(2)面向学生大多数,使学习深度、速度是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所能接受的;(3)正确对待个别差异,善于发现和培养具有特殊人才的学生;(4)针对学生的个别特点,提出不同要求。
8.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1)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2)德育过程的社会性,影响的多角性、多层次性决定了一个人思想品德的提高会出现反应。(3)青少年具有可塑性和发展双向性特点,好的、坏的都易接受。因此,德育工作者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要抓德育过程中出现的“反复”要反复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教育,使学生在每一次教育中逐步提高思想品德。
9.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在发挥学校教育占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必须争取家庭及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协助配合,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股教育合力,达到对学生教育的统一认识,统一要求、统一行动。必须做到:
(1)学校教育占主导作用,在协调家庭、社会和学校对儿童的教育工作时,学校应起主导作用(2)家庭社会和学校相互支持、目标一致。家庭社会和学校对青少年、儿童的影响和教育各有自己特点和优势,只有三者协调、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3)增强学校与家庭的间的相互联系,学校通过采取互相访问、举行家长会、建立通讯联系等方式,加强与家庭间的联系争取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支持,并取得一致意见,教育影响学生,(4)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间的相互联系,学校可通过多种宣传渠道让社会上更多的人了解和支持学校教育,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为教育服务。
10.教学实质和任务答:①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② 教学的实质:教学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所组成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习的主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教学是以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③ 教学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品德,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11.班级授课的优缺点:① 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上课的一种集体教学形式。②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是:能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能够系统地传授知识,以课为单位教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③ 班级授课制的缺点是:由于使用统一的教材,面向全班学生教学,不能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了限制。
12.执行教学大纲的意义答:① 教学大纲是对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以纲要的形式规定各学科的目的、任务、内容、范围、体系、教学进度、时间和教学法上的要求。② 执行教学大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教学大纲是国家对学校教学领导的重要文件。这是国家对某门学科的教学所提出的统一要求和具体规格,是国家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直接领导的主要工具。有了统一的教学大纲,就能统一各学校各门课程的教学水平,加强教学的计划性,保证教学质量。③ 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学大纲为教材规划了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以及编排的顺序,也为教师指明所都课程的目的、要求以及教学的进度和方法等。因此教师要深刻地理解教材,使教学的难度、进度以及方法等符
合国家统一要求,必须先全面透彻地领会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精神实质。
1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起主导作用:教师能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第一:教师受党和国家的委托教育学生,对党和国家规定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能够把握教学的正确方面;第二:教师在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方面,总是比学生知之在先,知之较深,能够引导学生认识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第三:教师受过专门的教育训练,懂得教育科学和教育艺术,能够采用较好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4.在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①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②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加强基础知识教学。联系实际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概念、原理。教学中必须首先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性联系实际。联系实际的内容相当广泛,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有选择地、有针对性地联系实际,切忌随意发挥。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内容的需要,引导学生参加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15.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③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16.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是: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对他所从事的事,对他服务的对象,以及对待同事的正确的关系。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是:
1、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是每一个教师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品质。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工作的动力。它不仅可以激发工作中的责任感,表现出对事业的忠诚,而且可以使教师产生对教育工作的执着的兴趣和深厚的情感。
2、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没有真诚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
3、正确处理个人与教师集体的关系,要正确认识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集体性的关系,不能过高地评价自己对工作的贡献,而应把自己的工作成效和别人的劳动联系起来,尊重别的教师的劳动,关心别人的工作。
4、不断加强教师自我修养。教师的自我修养,包括教师的思想政治修养、业务学习以及其它方面的锻炼。在业务方面,教师要以“学而不厌”的精神去提高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内容。在政治思想品德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各方面的思想和道德修养,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制造大数据 篇3
近年来,大数据的应用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11年,中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是30.6%,但目前的制造业仍然没有完全改变粗放式发展模式,使用大数据能够更好的帮助制造业保持生产优势、提升市场占有率。实际研究中,制造业的大数据应用方面的文献相对较少,所以这篇文章整理分类了若干案例,并对大数据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二、大数据的界定与发展概况
维基百科对大数据是这样定义的,所涉及的数据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人工,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截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人类所能解读的信息。IBM将大数据定义为无法使用传统流程或工具进行处理或分析的信息,体现了对新流程和工具的重视。麦肯锡强调,不应以一个确定的量来判断数据的大小,因为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能够处理的内容会越来越多;另外,每个行业的应用深度不同,数据规模也会不一样。大数据的来源非常广泛,可能有文字、语音等多种信息,分为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信息;此外,处理大数据必须要有专门的软件。
三、大数据与传统制造业
近年来,大数据在营销、媒体、天文得到了广泛应用,销售部门、公关部门通过分析用户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获得消费者或者公众的习惯、态度,制定合适的营销、公关计划。
传统工业方面,德国率先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由传统制造的5M向智能制造时代6C的改进,根据《smart manu in china-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中国智能制造与应用企业调查-德勤研究报告》,虽然中国制造业在2010年就超越美国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但是高投入、高消费、高排放的三高粗放式发展模式仍然存在,并且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化生产方式。由于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近30年来中国制造业一直依托低端劳动力数量正在不断减少,导致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涨;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产品技术含量低和质量不高,并且面临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使依赖出口的中国制造企业生存更加艰难,迫切的需要需要转型、升级。
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些以前没有的新“知识”对各大传统行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四、大数据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
在案例应用前企业的各个生产流程或者生产制造与消费者之间都经历一定程度的隔离,或对数据整合有更高的要求。通过收集各个阶段的数据,利用企业自身研发或者购买的辅助系统,使用相应的算法,将抽象的顾客需求或者没有深层含义的检测数据反馈给制造方、工厂,实现信息互联,例如西门子的案例;另外,尚品宅配、海尔则是更好的实现了定制化的需求;能源行业的案例则是利用大数据帮助获得稳定的生产资料的来源。
其实大数据对生产制造的帮助我们还可以像更多,到未来智能制造技术成熟时,只要获得相应的专门生产材料材料,再通过捕捉到的大数据需求,工厂就可以像打印机一样随时、直接的生产出零件,甚至产品。到时生产厂房会变成一个拥有不同型号的“打印机”厂房,生产可能变成一件十分简单的事,而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可能来源于品牌、原料和对大数据的捕捉、分析、应用。
五、大数据应用的基本保障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工业业务领域对“工业4.0”时代构想的描述是:“未来的制造将是基于大数据、互联网、人,结合各种信息技术进行柔性制造,去实现定制化生产,甚至可以当月定制车,下个月就可以生产出来。”对于传统的制造企业来说,需要充分利用数据的力量,早日实现智能化、现代化的发展之路。对于大数据的基本保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建立完善电子商务平台,有效监督采购活动,加强对供应商的培养,了解客户生态;2、重视大数据的作用,培养大数据人才;3、使用专业的大数据平台;4、加大智能设备的使用力度;5、企业应有成熟的工业IT系统和法务知识,保证数据安全、合法。
工业大数据是数字化的,他们可能跨越企业边界,甚至跨越国界,因此要考虑数据的安全、开放、共享等政策问题。工业互联网时代需要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特别是在网络传输方面,因此企业有相应的IT安全系统。另外,数据的获得或者使用是否有关规定,是否尊崇知识产权的保护等法务问题也应该给予重视。
六、结论
大数据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大数据在电子商务中的运用极大的方面了人民的生活,如今,传统的制造企业如何运用大数据转型来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解释的大数据的相关概念和大数据对于制造业的意义,分析了传统制造企业如何运用大数据改进生产制造,并辅以国内外较为成功的企业应用案例作为说明。除此之外,还总结了目前制造企业在大数据应用方面需要的平台、人才、IT技术和智能设备方面的保障。作者认为,大数据对制造业和制造业的传统概念的改变可能是颠覆性的,但是未来发展的前景是广阔的。
参考文献
[1]Grobelnik M.,“Big-data computing:Creating revolutionary breakthroughs in commerce, science, and society”. http://videolectures.net./eswc2012_grobelink_big_data/, date: March,10th,2015.
[2]IBM,“What is big data?”, http://www-01.ibm.com/software/data/bigdata/, date: March,10th,2015
[3]Valentina De Marchi, Eleonora Di Maria1 and Stefano Micelli. “Business Strategy & the Environment ”(John Wiley & Sons, Inc). Jan2013, Vol. 22 Issue 1, p62-72. 11p
制造大数据 篇4
1.研究背景
伴随着云计算的不断成熟与发展, 与之密不可分的大数据 (Big Data) 这个术语已然成为了海量的、形式多样的、非结构化的数据的代名词, 是信息化、网络化快速发展下要经历的必然过程[1]。继2012年3月29日, 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启动大数据研究与开发计划 (Big Dat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itiative) 以来, 各国家与地区对于大数据也日益重视起来。在我国, 从2014两会期间, 人大代表雷军提交的《关于加快实施大数据国家战略的建议》的提案, 到2015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大数据建设行动计划”, 明确标志着大数据在我国正式进入国家政策层面的华丽转身。
2.研究意义
区别于传统企业信息服务, 大数据环境对于企业的信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更具挑战性的要求。传统环境下的信息服务设备、模式、理念都受到了大数据的挑战, 惟有变革才能谋得企业的更好发展。目前, 综合对于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分析:对于大数据和制造企业信息服务模式方面的理论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大数据对于制造企业信息模式影响以及新环境下的信息服务模式的构建方面尚属较空白的区域。因此, 对于大数据环境下制造企业信息服务模式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
二、大数据和制造企业信息服务理论内涵
目前, 对“大数据”这个炙手可热的概念还没有权威的定义。根据Gartner公司的观点: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2]。结合大数据的4个特点:规模、快速、多样、价值, 可以简单概括为大数据是一种多元的, 大规模的数据集, 而不仅仅是海量数据的累加。同时, 作为非结构化数据资源的代名词, 也表现出了在数据的处理过程中对于软件和硬件的更高层次的要求。而海量规模的特点, 也预示着对新的处理模式和处理技术要求新高度。
制造企业信息服务的核心在于提高企业的信息能力, 进而减少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3]。对于大中型传统制造企业而言, 企业信息服务主要是依托在计算机网络的前提下, 以及制造资源计划 (MRP II) 、企业资源计划 (ERP) 、办公自动化系统 (OA) 等基础性管理系统之上, 实现对企业生产中人、财、物等要素和产、供、销等管理活动的组织[4]。借助新的硬件技术和管理理念, 提高企业信息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三、大数据对制造企业信息服务模式的影响分析
传统制造企业的信息服务是在企业内部的结构化数据和少量外部非结构化数据的基础上,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 实现对企业的生产制造、销售、配送、财务等业务流程的合理决策, 以及协助企业高层管理者, 实现对企业的战略管理。这些数据, 来源于系统内部, 数量也在当前软硬件的处理能力之下, 并且都是一些结构化的存储在数据库中的资源。当前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可以解决、处理这些数据, 实现对企业业务及战略的管理。
然而, 大数据环境下的海量的、非结构化的数据的处理是传统以处理器为中心的处理方法无法解决的。首先, 海量的数据处理是对硬件设施的挑战。其次, 大数据要求企业在管理理念上的革新与进步, 并且, 大数据的处理对于人员技术的要求上更加苛刻。因此, 如果不革新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 企业将无法利用大数据的巨大价值, 无法推进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实现企业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展。
四、大数据环境下制造企业信息服务模式的构建
1.大数据环境下制造企业信息服务模式构建原则和流程
制造企业信息服务归根结底是指企业通过利用数据, 实现企业的内部优化和外部发展。而大数据对于企业信息基础设施、人员素质等的要求不是企业一日可实现的。因此, 为满足信息化为企业带来的可观利益, 当前大数据环境下的制造企业信息服务模式的构建原则是“审慎论证、内外结合、分部建设、逐步完善”。在企业领导层的谨慎论证、探讨下, 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 分阶段地推进新形势下企业信息服务模式的完善。其中, 奇瑞公司的SAP/ERP实施与信息化建设就是一个内外结合, 逐步完善的成功典范。
在建设原则的规范下, 审慎论证要求企业首先要提高决策管理层的企业信息化意识和信息服务理念。其次, 制定推进企业信息服务建设的基本路线, 并通过组织变革、业务流程重组等加速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再次, 在企业可实现的情况下, 优化企业信息服务基础设施, 提高软硬件水平。最后, 进入实施、反馈与方案修正的阶段。
2.大数据环境下制造企业信息服务模式构建要素
综合对于部分制造企业信息服务模式, 以及成熟的研究成果分析, 信息用户、信息服务者、信息服务内容、信息服务策略[5]是制造企业信息服务模式的构建要素。此4个部分分别回答了由谁提供服务、为谁提供服务、提供什么服务、如何提供服务的问题。根据四要素之间的不同联系方式, 从而确定企业信息服务模式的层次。下面, 分别来阐述构建制造企业信息服务模式的要素。
(1) 信息用户:制造企业的信息服务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企业的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占据市场份额。那么, 显然企业的信息服务的用户即为企业自身, 以及战略合作企业。企业自身通过企业的信息服务来指导生产, 辅助决策。战略合作企业借此服务来跟踪自身产品的研发和服务, 满足双方的发展需求。
(2) 信息服务者:由上文对于企业信息服务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 制造企业信息服务模式的第一服务者即企业自身。除此之外, 包括政府、科研机构和高校、营利组织或机构在内的组织机构也是制造企业的信息服务力量。
(3) 信息服务内容:制造企业的信息服务利用的主要资源是信息, 即数据。对于信息服务的资源内容, 即信息, 我们分为企业内部信息和企业外部信息。企业外部信息指包括政策、经济信息在内的宏观社会信息;包括用户购买力、竞争对手信息在内的市场信息等。企业内部信息则指包括企业生产、销售、财务、客户、技术信息等在内的由企业自身产生和拥有的数据信息。制造企业的核心业务涵盖了采购原材料、生产制造、销售、物流配送等模块。制造企业的信息服务内容是通过对海量分布式数据的处理与挖掘, 为制造企业的核心业务模块提供支持。
(4) 服务策略:充分借助外界力量, 发挥各方优势, 以最低的成本实现大数据为制造企业带来的巨大价值。
3.大数据环境下制造企业信息服务模式的构建
大数据的特有属性使得以企业为单一主体的信息服务模式, 在资金、人力、技术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困境。因此, 基于大数据的特点, 以及目前制造企业信息服务现状, 当前大数据环境下的制造企业信息服务模式是要构建以政府、科研机构、高校、营利机构和企业自身组成的多元的信息服务体系, 实现以用户需求为依据的使用模式和以用户存在问题为依据的解决问题模式的互补。
在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引导与技术支持下, 充分发挥各方优势, 实现企业的更好发展。充分利用营利机构的硬件设施与技术资源, 实现对外部非结构化数据的深度挖掘与高效处理;利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学化、专业化服务, 实现对于数据处理结果的合理分析与预测;利用企业自身的信息服务基础设施, 实现对于企业内部结构化数据的处理。在对数据资源的充分挖掘与利用的基础上, 优化企业包括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市场、生产制造等在内的各个流程, 辅助企业决策, 实现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目标。
五、优化大数据环境下制造企业信息服务的对策
大数据为各行各业带来机遇的同时, 也带来了挑战。对于制造企业而言, 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优化对策主要为以下几点:
1.企业要把大数据环境下企业的信息化提到战略性的高度, 给予足够的认识与重视。只有战略层的信息化意识和重视, 才能促进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2.重视企业软硬件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提高企业内部信息处理和组织能力。
3.大数据不是传统意义上大量数据的集合体, 大数据环境下的企业信息服务更不仅仅是软硬件的无限累加, 更要求新的数据处理方式和新的管理理念。因此, 企业管理决策层理念的提升是关键。
4.健全信息组织与信息制度[6]。企业的信息组织与信息制度是实现企业内部业务规划、部门设置等的重要依据, 也是保证企业流程优化的基础。
5.强化地区和行业信息资源的联盟建设, 开拓并完善集“资源、服务、人才、技术、用户”五位一体的信息服务模式[7]。大数据环境下的制造企业信息服务非单一企业为主体的传统服务模式可以完成, 各方的联盟建设, 以及优势互补是发展建设的重要方向。
摘要:本文主要从大数据及制造企业信息服务基本理论入手, 利用对比分析法, 从大数据对制造企业的信息服务的影响进行分析。结合当前制造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构建利于企业发展的大数据环境下制造企业信息服务模式。并在当前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优化大数据环境下制造企业信息服务的对策。
参考文献
[1]刘明, 李娜.大数据趋势与专业图书馆[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3, (02) :1~6.
[2]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及相关问题[A].中国电子商务企业发展报告2013[C].2013:10.
[3]付睿臣, 毕克新.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内涵与建设模式研究——以海尔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9, (06) :140~144.
[4]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39.
[5]陈建龙.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03) :124~132.
[6]程刚, 李敏.企业大数据能力培育机制研究[J].现代情报, 2014, (03) :7~11.
制造大数据 篇5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收集整理!更多机器人及自动化设备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中国制造2025》是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批,由国务院于2015年5月印发的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文件,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1.经济背景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中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中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新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这场变革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建立在物联网和务(服务)联网基础上,同时叠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突破而引发的新一轮变革,将给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带来深刻影响。
这一变革,恰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制造强国形成历史性交汇,这对中国是极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极大的机遇。
到2012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08万亿美元,占全球制造业20%,与美国相当,但却大而不强。主要制约因素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受制于人;产品质量问题突出;资源利用效率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大多数产业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
2.概念提出
《中国制造2025》由百余名院士专家着手制定,为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设计顶层规划和路线图,通过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3.建设目标
2025年前,大力支持对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休戚相关的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与船舶、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必争产业优先发展;选择与国际先进水平已较为接近的航天装备、通信网络装备、发电与输变电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优势产业,进行重点突破。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三步走”: 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
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4.主要内容
“中国制造2025”是升级版的中国制造,体现为四大转变、一条主线和八大对策。四大转变
一是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二是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
三是由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
四是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一条主线
以体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主线。九项战略
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明确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 一是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 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 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五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六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 七是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
八是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 九是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5.核心要素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我国要打造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创新是关键,质量是根基。坚持以质取胜战略是打造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要素。
一、以质量铸就中国制造的灵魂。
二、以标准引领中国制造质量的提升。
三、以品牌打造中国制造的名片。
四、以质量秩序保障中国制造的健康繁荣。
6.发展方向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在这一过程中,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也是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根本路径。
《中国制造2025》明确,通过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项重大工程,实现长期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为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健全组织实施机制等8个方面的战略支撑和保障。
7.发展领域
2015年3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会议强调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10大领域。会议还决定,推出中国制造重点领域升级方向绿皮书目录指引,动态调整、滚动推进。
多数业内人士表示,提出10大重点发展领域,意味着“中国制造2025”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有了具体的实施路线图。
2015年10月4日,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彼此结合起来进行工业创新,将会催生一场‘新工业革命’。”他说:“在消费领域,中国‘互联网+’创新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今后在工业和制造业领域,也要把‘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和‘双创’紧密结合起来。这将会催生一场‘新工业革命’。”
8.实践范例
作为“中国制造2025”唯一的地方样板和实践范例,泉州已完成《泉州制造2025》。具体包括:《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以及三项行动计划——《智能制造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提升质量品牌专项行动计划》、《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计划》。
《泉州制造2025》作为泉州市制造业发展的十年战略性规划,其目标敲定为:到2025年,泉州将建成国内外知名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品牌之都、民营经济创新发展之城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典范,跻身中国制造业综合水平10强城市(不包括直辖市)之列。
为了这一目标,方案提出了“产业共生、协同创新、智能制造、品牌拓展、服务增值”五条
发展思路。这是泉州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也是《泉州制造2025》“重大战略任务”的主要内容。通过产业共生,加强各产业集群之间的关联,提升资源的配置效率,提升产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协同创新和实施三大行动,重塑泉州制造业的竞争优势。
比如,《智能制造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就重点从产品数字化与智能化、设计过程数字化、制造过程数字化与智能化、生产管理过程信息化、制造装备数字化与智能化、定制式柔性制造车间/企业等六个方面,规划智能制造发展的行动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泉州还提出建设“泉州云制造平台”。这个平台将融合数字化网络化制造技术,以及云计算、物联网、信息服务等技术,将各类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虚拟化和服务化,把资金流、信息化、物流、服务流统一构成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池,通过大数据分析快速调整供应链,开展有客户参与设计的定制化生产。
红河制造:大智慧有大格局 篇6
然而,要通过市场竞争发展为导向来进行新一轮的重组,绝非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里最为关键的是,整合后如何保持企业健康发展,使整合后的效应变大,真正实现“两个至上”(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
问题是整合后的中国烟草企业的发展,该走一个什么样的发展路径7有没有标杆经验可以借鉴?
在中国烟草业,红河是唯一一家发展单品牌战略的企业,在新中国烟草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红河品牌以它特立独行、直奔事物本源的经营策略,为中国当今烟草业提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模式和范本,研究红河贡献给中国烟草业的运营模式,可以很好的为中国烟草企业落实“双十”发展战略提供有益的借鉴。2007年5月18日,红河卷烟总厂即将改制为红河集团, 红河也将在中国烟草整合进程中,迈出一大步。
在探讨红河模式之前,我们不妨先与红河一起,重新踏上它的奔腾征程。
红河奔腾之路
红河卷烟厂于1985年起建,1987年试产,1988年投产,同年年底上划云南省烟草公司,开始了企业艰难的创业发展历程。到1990年,红河三年连续亏损,亏损额累计达到1300万元。而在1989年国家烟草专卖局的一次设备检查评比中,红河烟厂名列全行业180多家烟厂的最后一名。可以说,当时的红河卷烟厂是一个各方面基础都很差、哪个银行都不愿贷款、处在自生自灭状态的企业。但是,谁也没想到的是,1992-1993年仅仅两年时间,红河就扭亏为盈、实现利润128.6万元。
我们不禁要问,红河在自身投资不足、人才欠缺、管理薄弱、效益低下、产品繁杂等恶劣情况下,是什么力量,创造出单品年销售140万大箱的奇迹呢?
经验一:共同扛起“云烟品类”的大旗
对红河卷烟的迅速崛起,很多人都只看到了显性原因:单一品牌战略和企业文化;而看不到红河崛起的隐性原因:云南烟大品类的崛起。其实,红河卷烟驰骋大江南北的过程,就是云南烟大品类在全国跑马圈地的过程。
一向善于从事物本质入手,要求整个企业必须抓本质、抓机理的邱建康,在1992年,正是透过表象,从“历史、文化、战略”的层面入手,找到了当时烟草业发展的本源——云南烟大品类的崛起,提出了“集中发展红河卷烟品牌,打出裂缝来生存”的发展战略。
云南烟草为什么能够在全国翻云覆雨7红河卷烟为什么能够在短短10年内就迈过百万大箱的门槛? “你对过去看得越深,就对未来看得越远!”所有的一切,都得从云南烟大品类的历史说开去。
1,云烟品类的前世今生
抗战中期,京、津、沪、杭相继陷落,各地厂矿、金融贸易机构纷纷撤往中国中西部。昆明成为了整个中国唯一的国际通道。当时的昆明香烟市场,被外烟垄断。由于当时物价波动,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昆明的一些商贾名流,鉴于香烟销路旺盛,贸易前景广阔以及云南气候温和,非常适合种植烟草,于是建议自己动手,试种烟草,生产卷烟。在政府的支持下,云南烟草引种和推广工作大规模开展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间美国弗吉尼亚优质烟种“大金元”大面积引种推广成功,使长期困扰云南烟草业发展的优良烟种问题彻底解决。这为后来云南成为全国烟草大省和烟叶基地奠定了基础。
从中国烟草发展历史和消费者的认知来看,云南烟草以其“气候适宜,盛产优质烟叶”的资源优势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已经形成了一个品类市场。云烟,是唯一一个在中国消费者心智中形成了成熟品类的烟草品牌舰队。
品类是什么?品类是消费者心智中对多个品牌的某种共同属性的集中认同。云烟品类的共同属性是原料资源——云南盛产优质烟叶。云烟品类属性其实也是市场自发地对云烟品牌舰队背后潜在资源的一种整合。
2,红塔山,首先扛起云烟品类大旗
1995年-2001年,红塔集团连续7年荣登我国最具价值品牌榜首。2001年红塔品牌价值高达460亿元。随着红塔的崛起,云南卷烟品牌随之开始了全国的攻城略地,云烟、红河、阿诗玛、红梅等品牌都踏上了快速成长的顺风车。然而好景不长,1997年,正当红塔山假烟泛滥成灾的时候,褚时健事件爆发。与此同时,地方抵制红塔的运动开始了。在此后的两年里,在全国范围内开创了10元高档价位的红塔山,年销量从90万箱锐减到30万箱。云烟大品类遭受到重大打击,作为红塔山侧翼的云烟、阿诗玛等也受到牵连,省外市场份额纷纷下滑。全国烟草市场10元档价位卷烟迅猛放量。
10元档价位仿佛是云烟诸多品牌共同构筑的一个屋顶,它的倒塌不仅腾出了10元档价位上的需求,也给后来的品牌腾出了进一步提价的空间。这正是芙蓉王、大红鹰、利群等省级区域品牌苦苦等待的机会,这些品牌就此崛起。
3,红河,共同扛起云烟品类大旗
1997年云烟大品类所遭到的重创,并没有伤及其品类属性——资源,反而促进了云烟品类内部各个品牌的盘整。如果说,1997年以前的云烟品类是红塔山一枝独秀、独领风骚的话,那么,2000年以后的云烟品类,则是以集团军方式向前推进的。在这个过程中,红河、红塔山、云烟、红梅这四个品牌,无疑是云烟品类集团军的领军品牌。仅以红河为例,红河当年在云南、山西、贵州和新疆等地的渗透率达到50%以上,在湖北省内其渗透率也达到了43%之高。
目前,恐怕没有哪个烟草品牌不感到云烟品牌舰队的强大压力——这也是符合市场规律的,极少有品牌能与一个成熟品类相抗衡。云烟大品类各个品牌在全国市场的布局,很符合市场自身——也就是消费者对云烟品类属性认知的规律。
云烟品类的第一竞争对手,是东烟的沪系和湘系。云烟东扩的战线之长、速度之快历史罕见,由西南直插华北,在其余威压制中部、南部、东部的时候,转而直扑东北,视西北诸省如囊中之物,战略上倾向于通过控制华北、东北,压制东烟,短期获取最有价值的市场布局。但白沙在西北的活跃表现则进一步提示我们,西北诸省已经成为快速东扩的云烟品类丢下来的一个重要战略侧翼。
云烟东扩路径总体呈右上抛物线状,显示其意在从华北和东北形成对东烟的合围,以攻为守。尤其是在产销逆差较大的东北,云烟集团军形成强大的竞争压力。
迄今为止,纵横驰骋的云烟品类已经基本控制了西南、华北、东北和西北大部分市场,并初步形成对东部烟草品牌的合围。在此过程中,红河香烟借云烟品类扩张的大趋势,
直上青云,完成了全国的市场布局,也完成了100万大箱的销量突破。
我们知道,面对市场机会有两个方法:创造和利用。一个企业如果有能力去创造机会,当然最好,但不会创造,并不等于就没有成功的机会。借一下别人的光,也是一种有效的策略。无疑,红河就是搭顺风车的高手——搭上了云烟品类这趟高速飞驰的列车。
经验二:坚持“单一品牌战略模式”
红河起步时,红塔集团独霸中国烟草半壁江山,昆明烟厂雄踞一方,曲靖烟厂也是全国烟草十强之一。而红河自身投资不足、人才欠缺、管理薄弱、效益低下,产品繁杂等因素导致了其在市场上几乎无立锥之地。把自身做大是任何一个企业的愿望,但红河当时既小又弱,求大的做法不会使红河强大,只会使红河更为虚弱,只有求好,才是最佳出路。
做营销就跟锥子一样,一定要打造自己的锥尖,在锥尖上单点突破,只做点,不做面,单点用力,不及其余。红河领导人深刻地认识到集中兵力与单点突破的威力,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红河只有以局部优势达成全局优势,以战役战术主动赢得战略主动,这就是红河现实方向的选择。
在这样的战略思想指导下,红河烟厂结合自身既小又弱的实际,从1992年起,毅然淘汰了野草、铁马、锡都等品牌,集中力量发展“红河”这一单一品牌卷烟。集中发展红河单一品牌,给红河带来几个显而易见的好处:实施单一产品生产,可以使企业的管理变得相对容易,工作绩效也可以得到保证;市场占有率可以变得相对集中,从而加速资金周转,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工艺技术相对简单,便于生产组织,有利于集中广告资源,扩大广告效果,提升产品形象;最大限度地增强了企业员工的危机感和质量意识,促使员工把各方面的工作都做好,干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这种发展策略,与毛泽东引领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发展路径极其相似;在今天看来,这种策略并非有多么深奥。
1,产品力至上
大凡持续成功的品牌,都在始终如一地践行着4P当中第-P—产品力的打造是总发展方向。在世界卷烟品牌里,万宝路的产品力是其品牌成功的基础。自上世纪50年代重新改换包装推出以后,其产品技术被行业内公认为是领导者,它的包装和品质达到了产品技术的最高标准,尤其是其独特的口味特点(如独特的烟香和口腔刺激)深受欢迎,并且不容易被竞争对手复制;在随后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万宝路在保证产品基本特征不变的前提下,产品不断升级。虽然万宝路在全球延续一个基本的、统一的口味,但是在进入一些区域市场时,仍然考虑到了地方的差异化而对产品口味进行了一些小的调整;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增加消费者口味转换的可能性,同时也可以引导消费者逐步转向美国标准的口味,以增加品牌的规模效应。而在产品包装上,万宝路产品自推出之日,其翻盖盒的包装是一种颠覆性的创新;包装上的一些特征也已成为品牌形象的基本组成部分,如简洁、大胆的、独特的设计风格、V型标志、长时间的在不同市场保持着包装一致性等,其V型标志已经成为品牌的识别符号:当消费者手持一盒万宝路香烟时,它很容易被识别,而且已经成为了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重视产品力本身就是企业决策层如何从战略角度看待营销4P的组合问题。烟草产品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广告限制、推广限制、法规限制的前提下,产品力本身就是最大的生产力,它是吸引消费者购买并保持忠诚的关键;通过严格的开发体系创立出来的优良的产品,能够获得消费者的认同,产生消费者良好的口碑效应和规模效应,并且可以在更广阔的市场进行复制。
而现实中国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功能性产品,物质层面的利益最有销售力。这就意味着,产品品质,是品牌的核心,是销售的保证。产品品质是品牌的理性因素,品牌追求的无非两个字:品与质。品,即气质,格调;质,产品实体的质量。
与万宝路品牌的发展思路一样,红河多少年来,始终坚持将产品力作为红河品牌发展的第一位,不断在研发上投入资源。红河一直把“做最好的产品,做最好的品牌,真诚与客户合作”作为自己的营销理念。
红河认为,产品是品牌之躯,品质是产品之本,没有品质的产品和品牌都将不会存在。红河总是投入很大的精力和财力,从技术上来不断改进和完善生产设备和工艺,以求红烟的产品在最佳的设备和工艺线上产生。在红河,这不仅是技术部门的事,也是企业高层的重要工作内容。经过多年的努力,红河形成和不断完善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化卷烟制造平台。红河能在夹缝中生存及发展,从现象上看是红河卷烟能够拓展市场,而本质上是红河不断建设和发展了一个能够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的卷烟生产企业、并将品牌理念融入到生产制造环节中的缘故。
红河创造性地提出了把产品生产变为品牌生产。产品生产主要重视生产过程,品牌生产内涵扩大到了从原辅材料预备到产品制成及营销的全过程。在单一品牌战略模式下,经营的风险全部集中在一个品牌上,风险相应加大,这促使红河全体员工必须把各方面的工作做得最好,否则,一旦砸牌后果不堪设想。这就是红河提出的“饭碗问题”。红河较早确立了三个阶段的技术发展战略:
第一阶段为拿来主义。此阶段力求尽可能多地学习借鉴他人的成熟技术。为有利于快而多地应用成熟的技术,红河甚至反对自己研究创新。拿来主义,使红河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并能运用他人几十年形成的不少技术成果,使红河较快地接近了行业的较好水平。
1995-1997年的三年间,红河在设备、车间、仓库、原料、环境等投入了大额的资金。现有固定资产的近七成在此期间形成。装备配套能力达到了50万箱。企业由此结束了低水平生产的历史。
第二阶段,是从拿来中渗入创新。红河的第二条打叶复烤线,虽然已经获得了进口的批文,在充分论证分析之后,最终选择了与昆明船舶公司联合开发。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把生产线技术水准设计得更高,但与进口相比投入反而可以降低。复烤项目成功之后,红河又与昆船公司联合开发了物流自动化系统。这两个项目与同等国外引进相比,节约投资近1.5亿元。
到第三阶段,红河人主体进入创新性的工作。2004年,红河具有首创性的“三级配方”工艺技术得到了全面实施,这既极大提升了品质稳定性,又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也为产品的研究、设计和产品品质的提升创造了更大空间。红河推出的高端产品“红河V8”’和“红河V6”’就是采用了这一工艺技术,使其品质更趋完美。
事实上,红河将独创的“三级配方”工艺运用到其高档产品,将卷烟配方延伸到了烟叶生产过程,排除了原料品质不均衡性及不确定性对卷烟产品品质的制约,保证每一片烟叶发挥出最佳品质。因此,红河品牌从创牌以来,其品质一直是业内公认的第一竞争力,这一竞争力主要来自于红河多年来对于产品研发的执着。
这就是红河提升产品品质的发展道路。在提升产品品质的基础上,遵循发展单一品牌的思路, 红河不断丰富产
品线:1994年后相继推出了“红河”甲级软、硬两个规格的产品:2000年10月,又成功推出“红河精品88”、“红河精品99”硬、软四个规格的产品;2004年,推出红河V8硬包装、软包装;2006年,推出精品扁盒硬包装、红河66硬包装、红河V6硬包装。
红河成功的另一面是其定价策略。国内烟草企业在进行产品营销时,总是认为高品质产品除本身高额的研发及生产成本外,还要附加更多的品牌价值在其中,因此,也必然是高价格产品。红河的想法却有所不同,他们认为再好的产品,如果不卖出去也只是占用库房、压滞资金的一堆废品而已,与其待价而沽,不如赶紧产生现金,促成二次生产。
中国的香烟消费,一直以来就呈现着“两极化”的发展趋势,一极是奢侈品消费方兴未艾,另一极则是平价产品的流行。但是,消费奢侈品的人毕竟是少数,成为不了主流;只有那些平价的消费品,才适合中国13亿的普通人群,才可能成为市场的主流趋势。红河由此确定了“以最好的价格,提供高品质香烟”的策略,确实为公司的成功再打了一剂强心针,在价格的制定上,充分考虑企业的生产条件和消费者的接受能力,以占领一部分中档卷烟市场为突破口,合理定价,凭借质量优势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依据消费水平来看,5元/盒的三类烟在北方市场似乎成为卷烟消费的最主要类别,从总体的市场表现来说几乎也是供不应求,市场上经常处于吃紧状态的卷烟也以5元价位表现得异常明显。红河在5元区间的市场控制率的良好表现,也为其“平价高品质”策略做了最好的注脚。
2,坚持“高举高打,10年造符”
中国市场上还有很多行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市场的最大特征,就是具备品牌知名度和渠道数量的企业会获胜。烟草行业是专卖渠道,所以各个品牌在这方面的差距不大。能够快速拉开品牌之间差距的,唯有品牌知名度。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在品牌知名度上的单点突破,往往能够确立企业在短期内的竞争优势,即使只占了一方面的优势,都有可能取得明显的成功。
毋庸置疑的是,红河肯定是最先懂得这个道理的品牌之一。红河的营销战略是:高举高打,用品质、广告拉动消费,继而冲开渠道的大门。
1994年,红烟发展步入良性状态之后,立即开始加大品牌广告。坚定不移地把广告资金纳入品牌投资轨道,并依产品增速逐年加大广告投资。在投资份额之中,特别注重广告形象的设计和统一,这也是红河营销的主环节。十余年来,红河广告始终保持规模运作与投入,多年来持续以“红河奔牛形象”为主题画面,不遗余力地通过户外、电视、体育等立体式宣传,塑造红河品牌,其“万流奔腾,红河雄风”的品牌形象在全国具有了较高的知名度。依赖于品牌强大的支撑力,2004年“红河”产销过百万箱,大品牌雏形已现。
而另一方面,红河对于品牌形象的把握,也能够从本质入手。在打造品牌形象的路程中,红河一上来,就能抓住品牌形象的精髓,打造自己品牌的符号——奔牛。
在一个广告信息泛滥的时代,最快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方法就是简化认知。品牌符号化最大的贡献就是能帮助消费者简化他们对品牌的判断。这对于企业而言是最节省沟通成本的做法。品牌符号化,是品牌传播的最快途径。红河十多年的品牌塑造,正是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专。
中国没有哪一家企业(包括蒙牛在内),像红河卷烟厂这样,如此充分地运用“牛”这个整合营销传播点,而且整整运用了十多年,并且一直在延续。
或许红河的广告投资在行业中不是最大的,但却产生了最大的营销效应。在强大的广告效应之下,红河品牌声誉由区域快速向全国延伸,并不断得到正面强化,由此使红河的消费群体得到不断的巩固和发展。在这个品牌打造的过程中,红河不但贡献给了中国烟草业打造品牌符号的这一思路,更贡献了10年如一日地坚持这个符号的倔强和韧劲。这就是红河的“品牌操守”。之所以说“操守”,这是因为这种品牌符号的坚持现象,无论是从中国的烟草品牌还是从其他行业的品牌来看,都是非常少见的。
3,坚持“专一化”
红河一直以来,始终坚持“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的经营战略和“主业不精不求多产”。在企业处于困境时,要坚持这个战略不难,但企业处于顺境时,要再坚持这个战略,那就难上加难。
1996年,红河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此时,很容易发生头脑过热,以为红河大发展的时机到了,可以大举扩张了。但红河没有这样,而是清醒地审视瞬息万变的市场及企业自身实力的弱点,尤其是在人才及软件方面的薄弱,意识到仍应坚持走内生性发展的路径。“主业不精,不求多产”,成为他们的信条。在前几年,整个烟草行业“三产”、“多种经营”很热的时候,红河仍然不为所动,坚持把资金和精力都集中投入在主业上面。
企业由此得益不小:一是有利于企业实力的快速增强,使红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成长为烟草业的大型企业之一;二是避免了投入的低效、无效。
经验三:企业文化
不求最大,但求最好
红河发展的短暂历程中,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一个重要方面是“不求最大,但求最好”,使红烟逐步形成了一个不断探寻、不断自我否定、不断创新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
“不求最大”让红烟得以找准自身的发展方向、路径及目标,得以集中力量形成拳头,开辟企业发展的突破口。“但求最好”使红烟必须不断建立更新的工作及发展目标。“但求最好”意味着永不自满的不断自我超越,意味着不断地自我创新。
责任为怀,积极投身公益事业
“看商是商,看商不是商、看商还是商。”邱建康的境界发人深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提供者,商品生产单位,生产经营自然要以赢利为目的,从这点看,企业就是企业;但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出发点和落脚点并非为赢利而赢利,而是要为国家作更多的贡献,向社会作更多的回报,这个意义上来说,企业又不仅是企业,然而,企业要对国家作更多的贡献,回报社会,就必须赢利,赚更多的钱,这样看来,企业还是企业。烟草企业特殊,其发展成果凝结着包括农民在内的社会各方的劳动,企业在对国家作贡献的同时,尽其所能支持社会各项公益事业的发展,更好地赢得社会各界对自己的理解与支持。
红河以几乎一步可以跨越的栅栏代替围墙,使自己的办公楼、车间厂房优美的外环境与驻地县城融为一体。
红河厂门口的庆来公园,厂内的亚热带景观堪称一流,都弥勒当地人的免费公园,成为了大家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为提升县城的生活品质,红河主动请缨,投入巨额资金,兴建湖泉生态区公园不收门票,任由游人进出。同时红河多年投入巨资参与市政建设,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也大大提升了城市品位。
制造大数据 篇7
我们从内涵角度定义工业大数据比较困难,因为它涉及到很多各种各样的数据。但是从外延角度来看工业大数据比较容易,大体上是“3+3”。第一个“3”是指3个层面:企业,企业上面的供应链、产业链和生态链,以及在这上面的行业管理和宏观经济。第二个“3”是指每个企业都有3个过程:生产,使用以及发展中的经营效益,所以,“3+3”基本上把工业大数据的脉络圈起来了。
从企业的角度看,工业大数据是在一个企业的设计、创新、生产、经营和管理决策过程产生、使用和转型升级过程需要的信息之和。所以最小的圈是企业,一个企业从开始到生产线到设计、到工艺过程、到人,一直到管理、决策、市场、服务,像这样的环节都在使用。
从供应链、产业链和生态链的角度来看,工业大数据是供应链、产业链和生态链产生、使用和需求的各类信息之和,这三个链之间很难一刀断开。所以制造业、工业生产整个过程是一个链环周。这个链环不仅指的是一个企业,企业只是这个链环中的一个环节,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政府机构、研究机构,需要把控和研究如何追求产业制造业前两环的优化。所以我们看到了超越一个企业的生存、使用和发展需求的新工业大数据。
从行业管理和宏观调控的角度来看,工业大数据是工业行业管理和宏观调控产生、使用和需求的各类信息之和。每一个行业的管理都需要工业大数据,在工业行业又包括很多企业,做好工业数据管理需要这样一个链条,所以“3+3”构成了工业大数据的外延,每一个环节,使用的和需求的中间形成交集,这样才对工业大数据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对此我有四点主要的结论:首先,“3+3”加起来的组合就是工业大数据;第二,产生、使用和进一步发展需求的工业大数据是不同的交集;第三,进一步发展需求的大数据最大;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工业大数据中,工业是主体。
二、工业大数据的作用和意义
同样是从三个层面,加上一个需求,我们来看一下工业大数据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从最小的层面——企业来看,工业大数据为企业全过程设计、创新、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服务,为企业实现计划的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实现服务。
第二个层面,工业大数据服务于供应链的优化、产业链的完善、生态链的形成和优化。从供应链、产业链、生态链来看,不管是CSM的生产圈,还是一个特定产品制造过程的供应链,或是一个完整生产过程的分析,工业大数据都是为了它的形成和优化。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很少来决定一个供应链,更不能决定一个产业链的完善、优化。所以当我们讲供应链产业和生态链的时候,在这个链条下更需要政府管理部门的协调。
第三个层面,工业大数据要满足行业和宏观决策调控的实际需求,提高行业和宏观经济管理决策质量、能力。政府的行业管理对于供应链、产业链、生态链、商业链、价值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政府的宏观调控超越了这样的链环本身,我们要对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作出回应,甚至回答制造业如何来应对这样的问题。所以从这个行业来看重要的是行业发展战略,而到宏观调控的时候,不但要从行业的发展战略,还要从整个经济发展趋势去看这些问题怎么解决?这就需要信息。
第四,从工业转型升级的需求看,工业大数据是为了一个个企业、行业、装备、工艺、生产线、供应链的转型升级服务。先进制造业、工业4.0、智能制造、以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为重点的中国制造2025,都是工业转型升级模式的未来方向。原来我们的工业3.0,是以装备和生产线为核心的自动化,而4.0的智能化是把这两个过程自动化和数据自动化结合在一起。
总结一下,工业大数据的研究和实践要服务于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工业竞争力;这个目标要落实到企业创新、设计、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每一个具体环节;这个目标要落实到供应链全局优化、产业链和生态链的形成和优化的每一个具体环节;这个目标要落实到工业行业管理和宏观经济调控决策的每一个实际需求。
三、工业大数据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首先要知道存在着哪些主要问题:在数据生成环节,主要存在跑冒滴漏和非标准化的问题;在数据利用环节,主要存在数据不足、质量不高、各个环节协同存在制度、核算、标准等大量障碍;在发展需求环节,主要存在缺乏预见性、缺乏有效的模型和工具、缺乏制度和标准规范等问题。
要想建设好、应用好大数据,先要解决三个问题。首先是建设好大数据,什么是建设?把大数据看作探矿、采矿、炼矿、用矿,实际上探矿和采矿就是建设好信息,可以从三个纬度四个方面来建设好信息。三个纬度首先是发现,然后才可以按照应用需求结合起来。其次要有制度,要有标准,要实现系统之间的互操作。同时我们还要发现、收集、组织,来提升系统性、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而利用好大数据有若干个关键环节。这是建设好、运用好大数据。
最后,大数据发展要特别注重取得实效、最佳实践和理论研究。
第一,要特别注重实效。因为今天的大数据,每一个环节的形成都有其实效,这件事情从开始到做完以后,效果究竟是什么?企业家在用大数据对其企业各个环节进行改善提升的时候,首先第一条要把提高效率放在首位,这是关键,而且对于制造业来说,要永远把利润率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当然,工业大数据不能直接用钱来算,有的环节是企业老板在管理上、服务上提效,但是这个效果必须是可测量的,不管是定性的还是定量的。
第二,要特别注重最佳实践。i5数控机床,从开始研发到今天位列智能数控机床试点领先的行列,花了十年的时间。为什么前面几年没有成功?就是因为数据缺失。缺什么数据?高端数控机床为什么长期被国外控制?数控机床的技术为什么那么长时间没有克服?因为不管是材料的发展,还是装备的发展,都没有数据,没有实践过程中的数据,是发展不起来的。而如何建立模型,也需要数据来支撑,但是原来由于高端数控机床都由国外来控制,我们没有数据。另外,在这个过程里面还倡导商业模式,机床是按服务模式收费的。所以它又变成了今天最新最热门的制造行业分享经济。这显然是一个最佳实践,这里面工业数据是极其重要的。
第三,要注重理论的研究,注重方法、制度创新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制造业发展的趋势、特征,工业大数据的内涵外延,工业大数据建设和利用的系统方法,工业大数据质量保证、协同发展、制度创新等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
制造大数据 篇8
一、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分析
商业模式的核心要素包括价值主张、客户细分、分销渠道、客户关系、核心资源及能力、关键业务、重要伙伴、收入来源、成本结构九个方面。商业模式九个要素之间具有如下三点关系:
(1)明确企业经营所依赖的价值主张,现在普遍认可的价值主张是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定位价值主张细分客户,打通与相关客户建立联系的分销渠道,进而建立客户关系;
(2)价值创造过程需要依赖于基础设施的建立,通过有效提升企业核心资源及能力,针对企业自身特点和客户需求设计关键业务,寻找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并与之合作,从而为企业自身创造良好基础设施条件;
(3)基础设施构建过程中需要考虑成本因素,以高昂的运营费用运转的企业,即使能获得理想的销售业绩,也未必拥有合理的盈利模式。收入来源是销售业绩与营销成本的差额,企业运转过程中财务层面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部分,只有运用合理的财务管理模式,才能获得高收益。
综合对商业模式九个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阐述,并结合国内外商业模式构成的分析,本文将商业模式九要素归结为四个方面,如图1所示,即价值主张、客户层面、设施层面、财务层面,后文将分别阐述大数据对商业模式四个方面产生的影响。
二、大数据对商业模式的影响
(一)大数据提升企业价值主张
大数据背景下产品和技术的改变对商业模式的价值主张产生影响。在产品方面,大数据背景下,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将走向数字化、智能化,产品属性的升级将为企业带来更高的价值;随着生产环节上的竞争愈发激烈,在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愈发成熟的基础上,企业在生产环节上走向趋同,因此产业链中的高价值环节将从生产制造转向提供服务。在技术方面,数字化制造和增材制造将对整个行业的运作产生影响,伴随着生产成本的降低,大批量定制得以实现,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盈利的价值需求,而且更加满足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是内外价值共同提升的重要契机。
企业在产品价值提升过程中不仅要使用自己的销售数据,而且还要结合企业外部的市场数据,及时的发现企业内部与外部市场的变化,顺应市场转变产品生产策略、增加产品研发力度,推进企业产生新的战略创新。
(二)大数据改善客户层面
大数据背景下市场的改变对商业模式的客户层面产生影响。客户层面包括客户细分、分销渠道和客户关系。
(1)客户细分。大数据时代是更加关注客户需求的时代,能对客户需求的变化快速做出反应,大数据技术将客户细分做到极致,可以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这同时也有利于客户关系的维护,降低不确定性。传统营销模式通过公司市场调查以人口统计学特性来概括目标消费群体,如按地域划分消费人群,分为沿海城市、内陆城市、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等;按年龄划分消费人群,分为婴幼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按照性别划分消费群体,分为男士、女士。大数据技术使得目标消费群体细分更加接近于人的市场属性,而不仅仅是诸如性别的自然属性,例如按照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购物经历、消费习惯、心理特征等进行划分。一些创新型互联网公司认识到大数据在公司市场运营中的重要性,以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市场分析数据作为自己的盈利模式,为企业创造了巨大效益。
(2)分销渠道。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融合,使得企业分销渠道由线下转至线上,网络分销渠道的发展使得互联网销售呈现爆发式增长,一些装备制造行业也逐渐意识到互联网大数据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巨大作用,开始涉足互联网销售模式。2014年2月,世界三大汽车制造企业福特、通用、克莱斯勒宣布携手合资建立世界最大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用于零部件采购和产品销售,同时交易平台中的大量数据也会同时向汽车零件制造商和供应商开放共享,通过这个交易平台达成的采购金额每年高达2400亿美元,使得汽车零部件的价格平均下降10%以上,同时也为世界其他制造企业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市场分析数据。
(3)客户关系。应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整理客户信息,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对客户的管理效率。企业客户经理通过客户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客户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客户管理效率,降低由于业务人员的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损失,防止客户流失;通过客户信息管理系统汇总客户信息,可以实现客户信息的集中、统一管理,通过数据共享,各行业、各部门之间都可以全方位了解客户情况;同时,企业可以通过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和风险评估,使企业快速预测有风险的客户,及时调整客户关系,规避风险客户为企业带来的危害。
(三)大数据转变设施层面
大数据背景下市场的改变对商业模式的设施层面产生影响。设施层面包括核心资源及能力、关键业务和重要伙伴。
(1)核心资源及能力。大数据背景下,数据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在企业运营中做好数据的收集、存储、挖掘和分析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能力。由于数据作为资源与传统资源差异很大,这就需要企业在人员、资金、技术以及管理上特别重视;通过基于大数据的数据挖掘技术,领导者的决策过程从先前的凭经验、主观的推断转变为有客观事实作依据的精准决策,从而大大降低了环境的不确定性,为领导者的战略制定和业务规划提供有力支持;对环境控制能力强的企业不仅拥有企业内部日常运营的各项数据,还要具有所处产业链的数据,这就需要产业链中各企业进行合作,进而提高整个行业的效率。将企业内部的行政职能、财务计划、人力资源、销售计划等数据资源以大数据方式进行分析处理,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拆分、优化,将有效提升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
(2)关键业务。传统企业是在发现业务运营过程中的问题之后分析问题,找出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方案,这是一种被动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在大数据背景下的业务流程注重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主动收集相关数据,量化分析找出数据间隐含的内部关系,进而提出优化方案,这是主动优化业务模式的正向思维。这种决策方式的转变,将基于大数据分析企业内部潜在问题,而不是凭借个人直觉。IBM公司董事长兼CEO罗睿兰认为,伴随市场信息的爆发式增长,如果能有效收集数据,并从中分析出有价值的数据,及时发现企业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将使得企业的业务决策更加客观。
(3)重要伙伴。企业运营中的重要伙伴即能够为企业生存提供有用价值而形成的关系网络,大数据将促进企业之间的重要伙伴关系更加紧密、高效。通过大数据实现企业之前的互利共赢,不是哪一家企业能够做到的,需要全产业链上的企业共同努力来实现。借助大数据可以为企业搭建资源共享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鼓励合作伙伴之间共同开发有针对性的业务解决方案,供有需求的用户选择;同时,大数据也是企业之间交流互助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提高企业共同抵御风险,迎接外部竞争的能力。
(四)大数据丰富财务层面
大数据背景下市场的改变对商业模式的财务层面产生影响。财务层面包括收入来源和成本结构。
(1)收入来源。对于如何基于大数据为公司盈利,各行各业对大数据的定义和应用各有不同。但其中不乏共性:越是服务型公司、平台型公司,越会客观地运用数据分析公司的财务与运营情况。而制造行业对市场定位、客户需求等数据的分析能力则相对较弱。收入来源的转变主要依赖于企业营销模式的转变,基于互联网创新而出现的新型营销方式与传统营销方式最显著的区别是使营销无处不在。通过数据分析用户的上网时间段、主要浏览页、点击次数、用户评价等,通过分析这些数据获取用户对网上消费的品牌关注度,迎合用户需求,进而发掘和创造潜在客户群,为企业创造新的收入来源。
(2)成本结构。大数据时代高端装备制造业将走向服务化,制造方式的转变将带来成本的大幅降低,从提供产品到提供服务的转变不仅扩展了商业领域,而且也是更为经济的盈利模式。客户由传统意义上购买产品到购买服务的转变是促使企业转变盈利模式的主要原因,制造业不仅要关注产品自身性能,同时还要将用户体验做到极致,体现出企业服务的深度个性化,更加专注于客户对解决问题的实际需求。通过数据收集与客户建立深入互动,形成针对特定客户的跟踪服务,形成二次消费,甚至循环消费。这种盈利模式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改变企业运营结构,将会形成一种全新的经营理念。
三基于大数据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
(一)通过大数据实现制造业服务化
大数据的实时性、个性化特征,使得多来源、多格式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响应在瞬间即可完成,这使得企业可以随时掌握用户需求,实时满足用户需求。利用客户上网浏览时时数据,精确进行商品推介,是在线零售业中较为普遍的做法。零售业基于用户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服务,是典型的数据驱动定制化行业。他们通过互联网点击流量跟踪消费行为,时时更新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然后批量推荐相关商品,促进商品交易的完成。高端装备制造业同样可以利用在线零售业中普遍采用的这一网络营销模式,通过大数据收集客户需求信息,进而转变企业经营理念,促进制造业走向服务化。
国内著名液压扳手生产企业杭州雷恩液压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原本是一家以向建筑行业提供液压扳手的装备制造企业,但液压扳手生产流程简单,标准化在市场中较为常见,销售利润逐年下降。雷恩通过收集客户咨询、采购、售后过程中的数据并加以分析整理发现,客户真正需要的不是购买液压扳手,他们更希望企业提供一套完整的螺栓紧固或拆除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对于一些由于长期使用而锈蚀无法顺利拆下的大型螺栓,客户希望企业为他们提供相关服务,而不是单纯希望购买雷恩的液压扳手。为此,雷恩公司变革商业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客户真实需求,创新收入来源的新方式,从产品制造企业变为服务提供商,并将产品制造过程向第三方转移,进而促成了企业盈利模式的创新。
(二)建立大数据收集共享平台
政府、行业、企业甚至企业管理者个人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建立大数据共享平台的重要性,只有各方面都充分认识到大数据平台的重要价值,才能建立一套自上而下、全面开放的大数据收集共享平台。为顺应企业基于大数据的市场分析需求,各级政府部门利用自身行政管理职能上的优势逐渐向企业开放了交通、旅游、商务、政务、食品安全、工业和环保等多个领域的统计数据,这些数据有助于企业分析市场需求,转变盈利模式。我国政府、行业、企业之间缺少统一的信息化分享、服务平台,各方所拥有的信息缺乏统一标准,这些信息沟通的缺失极易引发行业垄断。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基础上,推进国家、行业、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将有利于企业运用大数据建立创新机制。
制造业内部更应该运用大数据降低内部运营成本,一方面,利用日益完善的互联互通技术收集制造过程中的活动信息,其中包括原材料供应量、日均产量、物流信息、库存信息等,进而通过数据分析,优化原料采购、降低库存成本。统计数据显示,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中,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日益完善已经使企业产品开发成本降低30%、产品装配成本降低20%、运营成本降低40%以上;另一方面,大数据资源共享可以有效增加信息透明度,减少由于行业之间、行业内部、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各部门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交易成本上升、运营效率下降。
(三)运用大数据分析预测市场走向
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应该能够运用大数据及时洞悉市场变化并根据市场变化转换生产策略、经营策略。统计表明,销售人员寻找潜在市场需求以及信息查找时间占据了全部工作时间的一半以上。这些时间成本和精力所能产生的潜在财富价值大约等同于一个中等企业半年的盈利收入。由此可见,制造业对大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整理,进而优化企业市场策略是做到低成本、高效率市场营销的有效手段。高端装备制造业应该通过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及时洞悉市场变化,这种方式既节约成本,同时也可以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抢占先机。
高端装备制造业还应该将大数据平台下分析整理所得数据应用于企业决策,制造业建立大数据平台将对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架构产生影响,进而使决策结构产生一定的变化。传统管理模式下,管理层拥有决策权并负责制定企业发展策略,一线员工执行决策这一单一架构将被打破。大数据将对企业管理层架构和决策权分配产生影响,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下,建立分权状态下的决策架构显得尤为重要,而大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将成为保证这一架构得到有效运行的基础。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决策层结构将发生两方面的变化,首先,数据处理能力将体现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分析问题、预测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企业决策权将受到知识在企业中的层次分布、知识转化为利润、分散成本能力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未来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将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企业决策权的变化应该更具有实时性。打破自上而下的决策模式,建立分散式的授权决策机制,将成为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决策模式的重要转变。基于此种决策方式的转变,如果企业决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将归因于企业没有根据大数据分析产生正确的决策权分配,而不是归因于管理层制定决策过程的失误,这种决策方式的转变进一步减小了管理层人为因素对企业决策权分配和制定的影响。
四结论
本文分析大数据对商业模式四个层面的影响,并结合高端装备制造业行业提出三个基于大数据实现的商业模式创新方式:一是通过大数据实现制造业服务化;二是建立大数据收集共享平台;三是运用大数据分析预测市场走向。大数据已经被应用到医疗、零售、电信等各个领域,对高端装备制造业也是一个竞争优势之源。理解并且合理利用大数据才能实现持续性的创新、保持敏捷性并且持久改善盈利状况,但是对于高端装备制造业来说,应用大数据还面临很多挑战,如数据的存储问题、数据的管理、数据的挖掘和应用等。因此,对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来说要制定大数据战略规划,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建立数字化模型,并搭建数字利用、整合、分析和处理的系统平台,对于整个行业来说,企业和政府都要推进建立行业内大数据共享数据库。所以要加强各项硬件软件设施的建设,还要大力培养复合型数据人才。
参考文献
[1]唐顺梅,冯俊莲.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2):25-27.
[2]佚名.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J].模具制造,2012(1).
[3]方志远.我国商业模式构成要素探析[J].中山大学学报,2012(52):207-214.
[4]张惠娟.浅谈企业管理中的个性化[J].商场现代化,2007(20):16.
[5]金珺,陈俊滢,张郑熠.现有制造型企业基于大数据的商业模式创新--以中易和为例[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
[6]和金生,李英.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研究[J].管理现代化,2002(3):21-24.
[7]黄春笋.SGMW客户关系管理及其应用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4(20):43-46.
[8]陈文清.面向企业级的烟草企业业务流程整合信息化建设探索[J].数字化用户,2014(1):71.
制造大数据 篇9
关键词:苏南,制造业,大数据
自21世纪以来, 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的制造业在生产上对数据信息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特别是在德国提出了工业4.0概念后, 将数据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对比我国制造业, 长久以来, 更多的资金和精力往往投在了硬件提升这一看得见摸得着的方面。曾有媒体调查发现, 我国制造业在利用信息化来提高产业附加值方面, 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负。与此同时, 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分析和管理上, 步伐也远落后于欧美。针对上述情况, 2014年6-9月, 笔者对苏南地区制造业信息化现状和大数据的使用情况展开了一系列调研, 得到了很多第一手的资料。
1 大数据的概念和特点
研究机构Gartner如此定义“大数据”, 它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是全面、混杂的并且具有数据量大、输入和处理速度快、数据多样性、价值密度低等特点的数据。
大数据具有4V特点, 分别是:Volume、Velocity、Variety、Veracity。这四个特点的含义是:第一, 数据体量巨大。从TB级别, 跃升到PB级别;第二, 数据类型繁多。网络日志、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统统包括。第三, 价值密度低, 商业价值高。以视频为例, 连续不间断监控过程中, 可能有用的数据仅仅有一两秒。第四, 处理速度快。1秒定律。最后这一点也是和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有着本质的不同。从某种程度上说, 大数据是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简言之, 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 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 就是大数据技术。正是这一点促使该技术具备走向众多企业的潜力。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车联网、手机、平板电脑、PC以及遍布地球各个角落的各种各样的传感器, 无一不是数据来源或者承载的方式。
2 苏南制造企业大数据应用现状
自从世界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在2011年6月发布关于“大数据”的报告之后, 大数据这一概念逐渐受到了各行各业的关注。苏南制造业中, 对数据的利用也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调查发现28%的企业每月有约500GB的新增数据, 11%的企业每月新增数据量在100GB到500GB之间。虽然数据量未达到PB级别, 但和十年前刚开始信息化时期相比, 数据量已经大增。在技术架构上, 采用的是在Hadoop框架上采取Mapreduce和HDFS模式处理海量数据。调查发现, 已经采用包括即将采用此技术的苏南制造企业在分别达到了74%和69%, 这意味着苏南制造业在数据集成分析方面开始出现规模化运用并且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准。
3 大数据对苏南制造企业的引领作用
3.1 大数据是与对手竞争的利器
苏州佳仕达有限公司认为, 他们正处在大数据发展的关键时期——企业持续成长的有力保障就是数据源源不断的传输。对使用大数据的公司而言, 要实现大数据上的突破, 企业就得舍得投入人力和财力。如果项目不能做到精确的数据分析, 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任何企业都有可能丧失先机。
笔者在2014年7、8月份, 通过对苏南多个制造类企业的调查发现, 使用大数据的企业拥有诸多竞争优势, 具体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3.1.1 大数据能够实时洞察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市场的风云变幻让人难以捉摸。为了避免“计划赶不上变化”这种窘况的发生, 大数据的运用是最佳的解决方案。经过专业程序分析统计, 企业的数据库中会自动生成客户的各种有效数据, 在确保客户的隐私不受威胁的情况下, 数据库中收集的客户数据可以为企业提供针对每个客户的个性化的方案, 从而进一步优化客户价值, 实时满足客户需求, 提高服务水平。
3.1.2 大数据为降低企业风险提供工具
风险预期是今天企业管理方面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对于公司发展的诸多预期, 例如产品销量预期、利润额预期、客户满意度预期, 都是通过“数据”这个核心来反应的。利用大数据, 个体客户或供应商的实时数据经过专业分析, 可以有针对性的归入不同类目, 这样, “由于对顾客一知半解”带来的成本风险将会大大降低。
3.1.3 大数据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竞争对手, 先发制人
所谓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大数据在整个行业中同样扮演着“情报来源”的身份。通过获取、分析同行们的定价策略、产品策略等一系列数据指标, 可以实时监测竞争对手的行为, 自动跟踪对手的新产品, 及时改进自己的营销方案。
3.1.4 通过利用自己企业的数据和公共数据寻找新的市场和商机
大数据还可以帮助企业更加深入的挖出顾客的潜在需求。顾客尚未提出的需求就是潜在需求, 顾客有时并不清楚他们自己潜在的需求和愿望。而利用大数据的交叉组合可以发现新的市场需求, 企业可以在大数据的帮助下确定该在市场推出何种产品才能反响最佳, 或者该在哪里投放产品需求最旺。
3.2 大数据的应用实现了企业自身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
3.2.1 大数据能使企业通过更有效地自我组织以节省资金
随着技术的发展, 制造业的进入门槛不断下降。通过代工、贴牌等方式, 个体经营者也能参与到制造过程中。许多企业已经开始通过使用大数据来提供个性化的在线服务, 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实现销售利润的增长。
以橱柜行业为例, 个性定制与规模生产两种生产模式的冲突一直桎梏着行业发展。传统橱柜企业通常秉承“先设计销售、再生产”的商业模式。高设计人力、时间成本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更有效地组织企业以节省资金, 橱柜企业可以通过与消费者的沟通, 收集消费者对橱柜风格的喜好倾向, 录入信息库。再通过分析消费者在购买行为上的数据, 获得更加精准的定位, 生产受大众欢迎的橱柜, 避免了一些过时、设计不合理的橱柜造成的市场闲置和资源浪费。在此模式下, 橱柜企业的生产效率、材料利用率得到大大提升, 出错率大幅降低, 顾客的青睐值也会随之上涨。
3.2.2 企业共同创建、实时改进和创新产品
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企业的产品和顾客的需求之间更加“对味儿”。即使遇到不合市场口味的产品, 企业仍然可以通过大数据提供的线索, 对症下药, 有针对性的改进产品尚存的缺陷。这样产品既获得了良好的收益, 还能够收集到不同人群、地域的消费者对于某款产品的评价。大数据还可以通过实时模拟, 对新产品或改进后的数字化产品进行测试, 利用仿真算法, 在同一时间测试运行成千上万不同的变化。设计上一个微小的调整, 也许就能实现一款产品巨大的的改进。
3.3 大数据的应用有利于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3.3.1 大数据的应用使供应链中的物流业变得更高效
随着企业垂直一体化的加快, 物流成本成为效益增长的一个阻碍。通过大数据的应用, 优化物流, 将大大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例如如果每辆货车装载的货物都发挥着最大价值, 那么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的大大缩减将会减少不必要的社会资源消耗。
3.3.2 大数据提高了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精准匹配度
顾客需要什么样的产品, 企业就生产什么, 那些不受欢迎的产品与其上市之后被大众淘汰不如直接扼杀在摇篮里, 企业节省出更多的资源生产消费者青睐的产品, 才是实现企业价值的关键。
3.3.3 大数据的使用还增强了行业的整体实力
通过美国、德国等先进制造国家的成功案例可知, 在企业和企业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合作竞争关系。如果企业信息得到实时共享, 企业之间便能够及时互通, 同步改善, 从而实现制造业由单纯的产品输出发展为技术营销和精准营销, 行业整体的实力将大大提升。
4 结语
综上可见, 要实现制造业质的突破, 加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是关键。“信息化是大数据的基础, 而大数据是信息化的更高层级的延伸和发展。”所以, 企业要做出完整的与公司相匹配的规划, 在系统建设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流程管控方面必须逐步加强, 综合提高。
通过对苏南制造企业的分析发现, 鼓励制造业企业进行信息化创新, 转变传统“制造”观念, 促使企业生产经营实现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打造一批具有旺盛生命力和竞争力的新型制造业企业是制造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比约·布劳卿, 拉斯·拉克, 托马斯·拉姆什.大数据变革:让客户数据驱动利润奔跑[D].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
[2]麦德奇 (Dimitri Maex) , 保罗B.布朗 (Paul B.Brown) .大数据营销:定位客户[D].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
[3]吴晓波, 齐羽, 高钰.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D].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制造大数据 篇10
一、大数据的概念和特征
(一) 大数据的概念
大数据是近几年来新生成的热门词, 数据是时下最火热的IT行业的词汇。关于大数据, 目前尚未有一个统一的定义。John R.Masey, SGI的首席科学家, 1998年首次提出了大数据的概念, 指出大数据是存储增长更快。著名科研机构Gartner定义大数据是需要通过创新处理才能具有科学的决策、洞察和流程优化的海量、高增长性和差异化的数字化信息资产。从数据的类别上看, 大数据是无法使用传统工具处理或按照传统流程传递的信息, 主要指那些超出正常处理范围的数据量、要求用户采用非传统处理方法的数据集合。涂子沛的对大数据的定义是大数据是大价值及大容量。Weiberger认为大数据并不是单纯的指数据的数量巨大, 还包含了其从交易信息到交互信息, 从结构化到非结构化的各种新类型数据、分析方法、新思维认知等内容, 其复杂程度、巨大容量和运算速度等都是传统的数据库所无法完全实现的能力。很多企业开始意识到数据正在成为组织最重要的资产, 数据的分析挖掘能力正在成为组织日益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二) 大数据的特征
大数据跟海量数据有一定的区别, 其基本特征可以用4个V来总结, 即海量数据 (volume) 、数据结构类型多 (variety) 、价值巨大但关联度低 (value) 、采集运算速度快 (velocity) 。
第一, 海量数据。能够迅速从TB扩大到PB的级别。
第二, 数据的结构类型多, 如地理位置信息、图片、视频等非结构化类型的数据等。
第三, 价值极大但关联度低。很多数据难以关联, 有价值的数据只是海量数据的很短的一段。
第四, 采集运算速度快。来自各种设备数据及各种采集终端, 丰富了数据来源, 扩大了数据承载的方式。
在工业大数据中产生了2个V:可见性 (visibility) 与价值 (value) 。可见性是指通过大数据等相关技术的分析, 将看不到的重要信息变得看得见。价值是指通过大数据等相关技术的分析, 把其中有用的信息转变为价值。
目前已有的大数据技术如:云平台, 数据库SQL, 批处理和流处理等都被各行业所普及。
二、大数据时代制造业创新发展模式探讨——沈阳机床案例
(一) 沈阳机床现状
沈阳机床是制造业发展的先驱。其在创新方面处于国内的领先地位。沈阳机床的业务有数控机床、普通车床、普通钻床、普通镗床、备件等。由表1可知沈阳机床在数控机床方面较有优势, 沈阳机床更加集中于在数控机床的投入。由表2可知近五年来, 沈阳机床年销售量较多, 其生产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
数据来源:沈阳机床年报
近年来, 沈阳机床在巩固原有的传统业务的基础上, 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核心, 开展了新的现代化升级服务等新型业务, 不但采取了传统销售还加入了新的设备租赁、智能工厂等多种模式发展。沈阳机床在原有的商业模式上又建立了新的商业模式, 相对于众多产业都是B to B或者B to C的模式, 沈阳机床提出了U2U (unis to user) 的新模式, 并提出了世界领先的“i5”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再制造联合的新经济战略发展方向。沈阳机床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
(二) 沈阳机床创新发展模式分析
大数据时代下产生的工业4.0实际就是互联网和制造的结合。工业4.0是互联, 是数据, 是集成, 是创新, 是转型。工业的生产模式成了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结合。大数据和云制造融合发展, 同时产生了现在的工业互联网, 现在的智能制造。智能制造带来了劳动力结构性改变。智能制造具体包括了五个方面, 有生产智能化, 生产方式智能化, 服务智能化, 管理智能化, 装备智能化。智能制造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两个提升, 三个降低, 提升生产效率及资源综合利用率, 降低的是研发周期, 运营成本, 产品不良品率。目前的制造业存在三大需求, 包括提高生产效率, 缩短产品上市时间, 增加制造灵活性。智能制造的实现满足了制造业的三大需求。沈阳机床正式利用这些开启了全新的创新发展模式。
(一) “i5”战略
“i5”战略代表了数控系统这一个数控机床的核心技术, 是结合互联网的数字化管理功能的平台, 在该平台可以实现再制造, 租赁, 金融等及时服务, 其充分体现了智能制造。不但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 也能够同时满足用户个性化定制的需求, 使得工业效率提升20%, 原来70分钟的数控机床加工准备时间被缩短到5分钟。管理人员在平板电脑或手机上轻轻点滑, 就可以向机床下达指令, 实现了远距离的管理。利用互联网及大数据的优势, 就是提高企业的效率, 企业一旦在效率上有了优势就可以节约其成本, 实现成本的领先。“i5”战略体现了大数据的时代下信息化, 工业化, 集成化, 智能化, 网络化的有效集成。
(二) 智能工厂
随着大数据等众多新一轮信息技术的发展, 产生新的工业革命。德国的工业4.0, 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 及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 都是为了实现信息和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制造, 利于建立真正的智慧工厂。智能工厂可以说是一个有智能设备组成的网络。通过网络是产品、设备信息互联, 可以基于互联网实时提供语义服务。由沈阳机床已经建设的全国首批智能工厂, 分别在湖北十堰圣伟屹公司和襄阳轴承厂相继建成投产。
由生产型制造转为服务型制造
在大数据的时代下, 沈阳机床利用“i5”的大数据平台, 来整合社会闲置制造资源。也就是说沈阳机床打造了一个云制造“i平台”, 可以进行实时监控管理。形成的大数据, 可以用来判断用户群体的机床使用效率, 将闲置的生产力配置给需要的客户。目前其机床生产的数控机床在社会上已经有10多万台。沈阳机床利用“i5”的智能数控系统为基础, 以智能机床为载体, 全面启动“i5”战略, 向工业服务转型。由此沈阳机床未来将会不单单是以生产机床、销售机床为主业的制造业企业, 也成为了工业的服务型企业。
从沈阳机床等创新模式的分析, 可以得出要做到创新驱动发展需要从核心技术、商业模式创新即让核心技术迅速转化为市场订单、创造新需求市场进行突破。核心技术方面其实就是传统企业需要减少其过剩的供给能力, 适应消费升级的新市场, 或是建立了数据的管理系统, 把产业金融引入销售体系之中, 减少用户采购设备的资金紧张问题。这种核心技术例如智能工厂的设立。其次商业模式上, 例如向服务商的转型, 提供现代化的及时升级服务, 利用数据平台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满足用户的需求, 才能获得更多盈利。
(三) 发展趋势
从2014年沈阳机床首发的智能机床, 到2016年全国首建的智能工厂, 沈阳机床正在依托其独有的“i5”智能终端制造能力、再制造和U2U (unis to user) 等全新的商业模式, 实现真正的创新驱动发展。2016年6月2日, 辽宁的沈阳市政府发布了《关于支持沈阳机床集团i5战略计划的实施意见》, 在其中提出用机床“i5”战略平台, 实现辽宁沈阳城市的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的前进。沈阳机床未来将通过“i平台”延伸推出金融, 再制造等创新服务模式, 创造出空间巨大的多种商业模式。中国目前在各国制造业的产业链中还处于中端的地位。在未来工业大数据可能战胜消费大数据, 成为横向集成的爆破点, 并成为未来制造生态的粘合剂。互联网+制造领域中很多公司可能将会集中在智能工厂, 解决方案公司, 技术供应商三个领域中。相关专家预测未来可能所有的企业都会转型成智能工厂。在大数据时代, 实现的是由原来的要素驱动转型为创新驱动, 为了实现创新驱动, 未来将会实行国际的科技合作, 省部联动, 科技金融产业融合, 产学研合作等, 从政策环境, 体制等方面对创新发展战略进行深入的研究, 未来将会使制造业更加快速发展。
三、大数据时代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大数据时代需要充分的利用数据, 用数据来进行预测, 将数据作为企业的一种竞争优势, 传统企业可以创建相应的数据平台, 结合互联网, 对数据进行技术的更新与了解, 才能充分发现目前的现状和问题。
大数据时代传统制造业, 从传统的生产商到服务型制造商方面前进, 在顾客服务方面, 大数据使得传统制造产业可以彻底改变传统的服务观念。通过整合数据仓库, 可以及时了解问题, 提供顾客的需求。利用数据改变产品的定义, 从功能的描述扩展到用户的体验。进行民主化的数据访问。可以为用户建立起新的消费渠道。运用数据来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例如提供金融服务。
利用数据, 要尽可能地利用所有数据, 主要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在生产方面, 先进的技术与降低成本是关键。在大数据时代产生了智能的机器, 智能工厂等, 利用智能机器里的数据, 建立全新的经济模型, 同时也方便了数据的收集。可以改变产品, 从商品自然的交易属性转变为某种文化或标志。利用大数据提高运营的效率, 进行库存优化, 物流的优化, 缓解供需之间的矛盾, 供应商协同等工作。将大数据与互联网络相结合, 达到快速获取准确信息的作用。
企业利用大数据来进行决策, 要做到准确的运用数据。首先要理解数据资产, 包括现有数据, 新的数据, 数据缺失情况及收集数据。然后探索数据, 用相关模型或方法去分析。根据分析情况, 设计企业的未来计划, 包括文化, 技能, 竞争优势等由外而内的制定。在设计企业未来计划中, 要设计出数据可推动的商业模式, 用大数据的关联分析, 掌握消费者的使用行为, 挖掘出新的商业模式。设计销售规划, 通过数据的比较, 合理定制产品价格。设计安全方面的策略, 利用数据进行实时监控。设计出管理策略, 如激励策略, 准确的预测人员的配置情况, 减少人员成本。企业可以通过改变传统的业务流程, 来适应数据时代, 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Ritu Sinha.Reverse Innovation:A Gift from Developing Economy to Developed Economy[J].Business Perspectives and Research, 2013
[2]迈克尔.E.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4 (01) :33-34.
[3]朱志军, 闫蕾.转型时代丛书:大数据时代的企业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
[4]李国杰, 程学旗.大数据研究:未来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领域-大数据的研究现状与科学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3 (06) :647-657.
[5]孟小峰, 慈祥.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4, 50 (01) :146-169.
[6]覃雄派, 王辉举, 杜小勇, 王珊.大数据分析-RODBMS与Map Reduce的竞争与共存[J].软件学报, 2015, 23 (01) :32-45.
[7]陈雪琴.国际制造业转移新趋势下的中国产业价值链升级路径[J].经济研究参考, 2014 (46) :39-43.
[8]陈佳贵.管理学百年与中国管理学创新发展[J].经济管理, 2013 (03) :195-199.
[9]吴利华, 闫焱.钢铁企业的战略导向与产业的发展模式:基于战略群组的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 2011 (04)
大清制造为何大衰退 篇11
与大多数后人的想法当然不同,即便是两次鸦片战争,也没有击垮中国商人在诸如茶叶、丝绸等大宗商品上的定价权。根本原因十分简单:中国的茶叶、丝绸是西方的生活必需品,其需求相当刚性,是典型的卖方市场;而西方的商品,主要是毛皮、钟表等奢侈品,并非中国的必需品,其需求弹性很大,是典型的买方市场。
鸦片战争之后,“行商”制度被取消,但是,一个名为“买办”的群体取代了“行商”的地位,它虽然远比“行商”松散,缺乏公权力的保驾护航,但也因此获得了更为坚韧的生命力。西方的坚船利炮,固然能令天朝政府屈服,但商业本身却不是靠大炮能够完全左右的。中国内地相当原始而复杂的商业环境、强大而顽固的“行会”,以及极度匮乏“国际惯例”的金融体系与法制体系,令外商望而生畏。种种制约之下,外商们只能雇请“买办”深入内地,这种被称为“内地采购制度”的体系,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中国外贸的主流模式。
导致中国定价权丧失的是中国商人自身。鸦片战争之前,中英双方就围绕茶叶质量问题发生多次贸易冲突,这一方面因为中国商人相当普遍的以次充好,另一方面亦是英国人通过压低茶叶等级,试图对华商的定价权发起挑战。1819年11月,英国人对23.1万箱茶叶进行质检,退回了其中的7.6万箱,高达32.9%。而在所接受的15.5万箱中,只有2.3万箱被列为“普通上至仅达中等”,不到10%;其余都是“普通上”或者“勉强达到普通上”。
“大清制造”的质量问题,一直是外贸冲突的焦点。1872年,英国《整治假货法案》经修订后实施,对食品安全实行更严格的标准,中国茶叶的质量问题是其中的重点之一。但是英国的茶叶安全问题,主要是其本土的不法商人造就。因为“大清制造”的茶叶相对昂贵,英国本土商人发明了一种“替代产品”,其原料均为从伦敦各宾馆饭店收集的茶叶渣,加入绿矾(硫酸亚铁)和羊的粪便(根据官方文件的确如此),重新烹煮,然后再涂上普鲁士蓝(亚铁氰化物)、炭黑等。有的制假者甚至连茶叶渣都舍不得投入,直接拿树叶进行加工生产。但这并不妨碍英国人以这张“绿色牌”挑战中国茶叶,那些在茶叶短缺年代被有意无意忽视了的质量问题,此时都被一一挑选出来,作为商战的武器。
质量之外,交通与通讯革命带来的新常态,也令大清商人无法适应,加剧了定价权的流失。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并且规定只准蒸汽轮船通行。大量的蒸汽轮船迅速地取代飞剪船,投入东西方的航运。在中国出口额中占了70%—80%比重的英国,从伦敦直航上海的航程由120天以上缩短到55天—60天。中国茶叶经由蒸汽轮船的快速运送,更能保鲜,因此伦敦市场已不再需要维持6—12个月的茶叶库存,茶叶的国际需求状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1872年,伦敦市场茶价下跌,外商的进价依然接受华商的控制,因此遭受重大损失,深深刺激了外商。也就是在這一年里,英国《整治假货法案》经修订后实施,英国商人们对中国茶的品质担忧迅速上升。经过中英双方的大量博弈,1872年的当年绿茶报价,只相当于过去2年的半价水平,这标志着中国商人的茶叶定价权正在迅速失去。
交通之外,通讯变革也在发生。1871年开通的中国(上海和香港)和英国(伦敦)之间的越洋电报,不仅令行情能够迅速传递,外商可以根据电报开始经营买空卖空的“期货”,而且也令越洋调查生意伙伴的资信成为可能。
导致中国对大宗外贸商品失去定价权的,不是军事上的失败和政治上的腐败,是技术性的产能过剩、金融落后、质量低劣。更为严峻的是,当外交军事的惨败推动大清国财政成为“赔款财政”时,丧失定价权所带来的经济衰退,既影响了经济层面的造血功能,更在政治层面上有着致命的伤害。
“中国制造”大阅兵 篇12
60年的发展建设中,凝聚了太多这样的民族品牌,如果把所有值得骄傲的民族品牌进行梳理,显然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不过,忍痛割爱,有时也是一种好事。
厚积薄发型:
“和尚”出身的朱元璋在南京接受谋士谏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十年磨一剑,十年成一事,最终问鼎华夏,书写了百年“明朝那些事儿”。60年的中国工业也不乏“朱元璋”式的品牌。
海尔: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如果做一项调查,在建国60年里,留给世界最深刻的中国品牌是哪个?毫无疑问,海尔是最中国的品牌。海尔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现在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5年,美国《福布斯》杂志中文版发布的“中国最具前景品牌榜”中,海尔位居首位。
联想:让世界一起联想
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从1996年以来,联想连续多年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一,连续12个季度获得亚太市场 (除日本外) 第一,联想台式电脑销量首次进入全球前五,其中消费电脑世界排名第三。
学习实践型:
人之有学者,犹木之有枝叶。木有枝叶犹庇荫人,而况君子之学乎?学习的精神,古人已经给出了我们答案,何况我们的民族品牌创建者呢?“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60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品牌建设中,正是有这样的胸怀大志,才有了能够鞭策我们的建设者们一代接一代的动力。
奇瑞: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奇瑞汽车被誉为我国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目前,奇瑞已经累计申请专利344件,其中发明专利43件,并在多个国家申请了专利,至今奇瑞获得授权的专利已经达到201件,居国内汽车行业前三名。
华谊兄弟:中国的“华纳兄弟”
华谊兄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的电影连续创下多个年度的中国内地票房冠军,2003年度的影片《手机》创下5300万元的票房奇迹;2004年度《天下无贼》创造票房1.2亿的惊人纪录,《集结号》则突破2亿,《功夫之王》也在内地突破2亿;2009年《非诚勿扰》票房更是突破3.6亿元……华谊兄弟是中国娱乐业最早学习国外管理经验的民营公司之一,短短几年间,已经实现了从编剧、导演、制作到市场推广、院线发行等基本完整的生产体系,这为日后的竞争储备了强大的实力,同时也在国内业界迅速风生水起,声名显赫,成为最成功的民营影视公司之一。
苦尽甘来型: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经过多年的奋斗,直接把吴王夫差收拾得干净利落。韬光养晦不是懦弱,而是高明的策略。
同仁堂:老字号的春天
从最初的同仁堂药室、同仁堂药店到现在的北京同仁堂集团,经历了清王朝由强盛到衰弱、几次外敌入侵、军阀混战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沧桑,其所有制形式、企业性质、管理方式也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同仁堂经历数代而不衰,在海内外信誉卓著,树起了一块金字招牌,真可谓药业史上的一个奇迹。
红塔山:山高人为峰
1953年,新中国在河南许昌召开了有国际著名烟草专家参加的全国烤烟工作会议,会上评比全国各地的烟叶质量,玉溪烤叶以高出早已名满天下的“豫烟”8分,达到108分的最高分,摘取了中国烤烟的桂冠。1959年,“红塔山”商标卷烟应运而生。除致力于烟草主业之外,如今的红塔集团还成功涉足能源交通、金融保险、医药以及轻化工行业,独资、控股、参股69家企业,累计对外投资达147.9亿元人民币。
一鸣惊人型:
“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是金子总有发光的时候,而品质优越的品牌,往往出人意料地给市场和消费者惊讶。一鸣惊人型的潜力品牌,除了成长的势头迅猛,对其所在的行业分支市场也同样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力。
红都:国货“世家”
红都是谁?红都,是有着5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品牌,也是北京市著名商标。红都作为民族品牌的代表,一直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全国人大、政协“两会”代表和委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提供制装服务。由红都设计制作的“毛式中山装”曾被英国《独立报》评为影响世界的十大套装之首。
华旗:不寻常的“爱国者”
爱国者没有人不知道的,一个普通的名字不仅仅是科技的进步,更是一个民族企业的表率。爱国者MP3随身听入市仅一年即实现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并已连续3年销量遥遥领先,将垄断此领域长达四、五年之久的众多韩国品牌远远甩在后头。
君临天下型:
“王者,高也,道者,德也。”以德取天下,以德服天下。“王者天下”之意,一是发展的起点比较高,二是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动力依然强劲。
方正: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
在中国企业界,北大方正是为数不多的坚持“技工贸”道路而获成功的企业。历经20年的沧桑坎坷,方正在中国高科技企业演进史上留下了深刻而坚实的烙印。王选教授自主创新的激光照排技术,开创了中国新闻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第一次革命。
新希望:民生之本
从事农业有希望吗?农业经济有资本吗?看看新希望的“王者之路”吧。今天,新希望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饲料企业之一,中国西部最大的乳制品、肉食品企业,同时在房地产开发和化工产业也有相当的规模。在国内和东南亚共拥有170家各种类型企业,聘有3.5万余名员工。
重获新生型:
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一个企业一个品牌,如果能够懂得其中内涵,它就是市场的宠儿。尽管,有些民族品牌被人遗忘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它的新生更是一个重新构筑品牌市场的财富之路。
永久牌:曾经的“奢侈”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自行车是高档代步工具。上海永久股份有限公司从事自行车生产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40年,它是中国最早的自行车整车制造厂家之一。作为中国自行车行业最早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企业,1993年开始整体改制成中国上市公司。
健力宝:中国的魔水
作为中国第一个添加碱性电解质的饮料,健力宝率先为国人引入运动饮料的概念。当年国产饮料中健力宝是唯一的罐装品,品牌形象与体育运动天然有关,而且口感、色泽和质量均无可挑剔。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后,含有“健康、活力”的健力宝一炮走红。
幸好,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时的一句“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创造出我们中国自己的名牌,否则就要受人欺负”,到近几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品牌战略”,我国企业的民族自主品牌发展的方向和思路才渐渐明朗。
【制造大数据】推荐阅读:
大数据推荐数据模型08-27
大数据与数据挖掘10-15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观05-14
大数据大财务10-22
大数据和数据化思考05-21
大数据时代数据库技术09-10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挖掘09-26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管理11-09
大数据05-09
数据分析师和大数据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