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组织

2024-08-19

团学组织(精选12篇)

团学组织 篇1

一、创新能力简述

创新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 不断拓展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认知与行为的过程和结果的活动。或具体地讲, 创新是指人为了一定的目的, 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 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中的某些部分进行变革, 使其得以更新与发展的活动。创新能力是在创新意识和观念基础上提升的一种综合能力。

遗传素质是形成人类创新能力的生理基础和必要的物质前提。它潜在决定着个体创新能力未来发展的类型、速度和水平。环境是人的创新能力形成和提高的重要条件。环境优劣影响着个体创新能力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实践是人创新能力形成的最基本途径。实践也是检验创新能力水平和创新活动成果的尺度标准。创新思维是人的创新能力形成的核心与关键。创新思维的一般规律是:先发散而后集中, 最后解决问题。

创新思维者需要具备下列基本素养:具有健康的心理, 对客观事物有正确的认知和良好的心态;具有对自己的能力与水平的恰当认同与相信, 自信是创新成功者的第一要素, 自信是创新成功者的力量源泉;具有灵活的思维, 在追求目标过程中不受思考角度的影响, 思维是创新成功者的核心关键要素;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即思想系统中弥散浸润着思新求变的意向与冲动, 这些意向和冲动有价值性、社会性、取向性;具有明确的目标即对未来自我有清楚的设计与追求, 并且理想目标要清晰、可行、有价值;具有恒久的耐心, 创新者在追求目标创新过程中, 始终保持对目标实现的高度期待;具有坚强的意志, 为达目标而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状态, 意志是人成功的必备品质、核心要素;具有坦诚的合作意识即为实现目标能与他人真诚合作的心态与理念。合作是成就大业的关键要素, 是创新者的良好品德, 是人的文明的表现。

二、团学干部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

(一) 团学干部缺乏自主获取新知的热情。

团学干部本身是学生, 具有当代大学生的共性。目前, 娱乐方式的极大丰富, 网络的普遍、充分覆盖, 电子产品的高速发展使当代大学生信息、知识获取途径, 知识性学习与休闲娱乐时间分配比例与十年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代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 而能够在课外时间进行知识性学习的人数很少, 更多学生的时间是被各种各样的休闲娱乐所占用, 大学生缺乏主动获取新知识的热情。此外, 网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新知识的主要途径, 甚至是部分同学获取新知的唯一途径。对于学生, 网络新知获取后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参考、模仿对象, 用于启发创新的极少。团学干部在新知识的获取、使用方面也同样存在上述情况。

(二) 团学干部在创造能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知”、“行”反差。

目前, 团学干部已经认识到“创造力是每个大学生都有的一种潜在的自然属性”并赞同“创新是大学生应具备的重要能力”。虽然团学干部能意识到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具有主动培养创新能力的行动倾向, 但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贯彻实施较少。团学干部在团学工作中的行动是上传下达, 组织活动等工作中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探索精神不足, 普遍存在求稳怕错心理。学习、生活中, 团学干部对创新科技类竞赛参与度较低。综合团学干部对创新的看法和行动表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团学干部对创新的崇尚意识与参与行动之间存在很大差距。表现为一方面在认识上追求创新, 体现出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 另一方面, 由于知识积累有限, 创新视角较窄, 在行动上存在着创新目标可行性较差、执行力不强, 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充分, 投身实践的勇气和能力欠缺等消极现象。

(三) 团学干部培训工作中创新能力培养比重不足, 缺乏实效。

团学组织的学干培训工作中, 学干选拔、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工作已比较成熟。而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停留在理论和意识的说教水平, 尚未开拓可行、有效的培养形式, 也未形成切实、有效的培养机制。同时, 创新能力培养未受到足够重视, 在团学干部培养中所占比重不足。组织工作模式基本是下达工作通知, 团学干部围绕工作任务开展工作, 对责任心、传达准确度及无失误要求较高。在上述工作模式下, 学生干部行动上更注重任务传达、监督、循序工作, 创新实践空间较小。因此, 创新能力培养缺乏实效。

三、培养团学组织学生干部创新能力的途径

(一) 团学组织指导团学干部拓展思维视角。

视角就是思考问题的角度、层面、线路和立场。团学干部要真正实现创新能力提升, 应该尽量多地增加头脑中的思维视角, 学会从多种角度观察同一个问题。思维视角可以从以下三个方向拓展:

1. 判断视角要具有肯定、否定、存疑的全面性。

思维的肯定视角是指当头脑思考一种具体事物或者观念时先认定它是正确的、好的、有价值的。然后沿着这种视角寻找这种事物的优点和价值。思维中的“否定视角”就是从反面或对立面来思考一个事物。寻找这个事物或观念的错误、危害、失败、缺少之类的负面价值。存疑视角就是对于某些事物、观念和问题, 也许难以判断, 就不应该勉强地肯定或否定, 不妨放下问题, 让头脑冷却一下, 过一段时间再进行判断。

2. 对象视角要具有自我、他人、群体视角。

观察外界事物总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 用我的目的、我的需要、我的态度、我的价值观、情感偏好、审美情趣等, 作为“标准尺度”去衡量外来的观念和事物。“他人视角”要求在思维过程中尽量摆脱“自我”的狭小天地, 走出围城, 从别人的角度、站在城外, 对同一事物和观点进行一番思索, 发现创意的苗头。任何群体总是由各个人组成, 但对于同一个事物, 从个人的视角和从群体的视角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3. 过程视角要具有无序、有序、可行视角。

无序视角通常在创意思维的初期阶段, 应该尽可能打破头脑中的条条框框, 包括那些法则、规律、定理、守则、常识之类, 进行一番混沌型的无序思考。有序视角是指头脑在思考事物和观点的时候, 按严格的逻辑来进行, 通过现象看到本质, 排除偶然性, 认识必然性。可行性视角是指必须实事求是地对观点和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 从而保证头脑中的新创意能够在实践中获得成功, 创意的生命在于实施。

(二) 团学组织为团学干部培养创新能力搭建平台。

校园文化具有潜在的教育功能, 团学组织打造符合学校特色的富含创新元素的校园文化活动, 可为学生干部培养创新能力创造校内机遇。此外, 注重校外竞争和社会实践, 为团学干部搭建、发掘创新实践平台。例如, 公益领袖计划、挑战杯科技竞赛等活动, 指导教师坚持带领学生参加竞赛, 促进学生从各类竞赛中脱颖而出, 带领学生参与多样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为培养学生干部创新能力创造了机遇。

团学活动的组织、开展是团学干部锻炼、实践的主要阵地, 也是他们展现、实践创业精神的舞台。在团学活动开展中要提供条件鼓励创新, 是团学干部有一定的空间实践创新精神。例如, 开展竞赛类活动时, 鼓励团学干部在比赛形式、互动环节等方面推陈出新。丰富多彩的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的实践平台。

(三) 团学组织建立、健全创新奖励机制。

团学组织需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奖励机制既要能调动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积极性, 又要鼓励团学干部连结社会, 实践创新。例如, 可以在“五四”表彰中加入“工作方法创新奖”等创新类奖项。在日常工作中进行创新方案PK活动, 对具有可行性的创新活动方案予以充分支持。实施奖励是可以将物质奖励作为辅助手段。适当的奖励可以激励团学干部的创新意识和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曲福海.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0

[2] .郭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制度的建立[J].全国商情 (理论研究) , 2013

团学组织 篇2

活动主题:团学组织生活会 活动时间:十一长假后一个星期 活动地点:待定 活动背景:

新学期开始,随着招新活动的结束,学生会各部门又出现了一批新面孔,为学生会注入了新的血液。各部正式组成后,接踵而至的便是各种活动,各种工作的开展必须要靠团队合作,然而大家彼此之间还不了解,在工作时还不能配合的十分默契。为此,组织部开展了主题为团学组织生活会的活动,来帮助各部成员来相互认识,相互了解。这样不仅能使大家更好的了解彼此,增进友谊,而且能给大家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强自信心,表现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展示自己的能力,为校园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活动目的:

大学活动的进行最重要的就是团队合作,只有一个配合默契的团队才能顺利的完成各种工作。组织部通过开展团学组织生活会活动,目的是增强各部成员之间互相交流,使各部门更好的认识彼此,了解彼此,发展友谊,同时也为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铺设道路,为学院团结友爱风气的形成做出贡献。活动流程:

1、活动开始,主持人致开幕词

2、各部长进行三分钟自我介绍

3、各部门轮流进行文艺表演,由评委进行评分

4、部长之间进行游戏,与观众互动交流

5、主持人宣布评分结果

6、由评委为获奖者颁发奖品

7、由组织部部长进行活动总结

8、主持人致闭幕词,活动结束

9、有关人员进行会场清理工作 活动准备: 1.会场布置

①时间:活动前两个小时开始布置

②参与人员:组织部全体干事负责,其他部门协助 ③道具:多媒体,音响,麦克风,气球彩带等装饰物

④场地安排:第一排设为评委席,第二三排为部长座位,主持人座位,后面几排划分为各部干事位置 ⑤板报设计:由组织部主要负责 2.活动初期由宣传部进行宣传,制作展板 3.由组织部提供场地 4.节目由各部门出

5.各部表演所需配乐由相关人员统一拷到多媒体上 6.宣传部负责拍照记录 7.主持人编写台词

8.活动前三天各部门将所要表演的节目通知组织部有关人员,提前做好准备,以便活动顺利进行

9.活动经费由外联部提供 10.奖项设置

高中语文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 合作学习 教学组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40013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教学的意义重大。由于教学组织形式趋于多样性,为了落实有效的教学方式,需要尽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合作教学过程中要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价值,学生要具备独立思考和团结一致的能力,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教师要起到引导性的作用,落实合作教学形式,发挥教学组织的最大化作用。

一、建立沟通平台

高中语文教学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为了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教师必须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理论教学成果,结合当前学生的学习现状,为学生提供讨论交流的平台。例如,自习课可以为学生提供交流实践的机会,学生先进行自学,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和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之后,为了避免出现学习局限性的情况,组织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写作专题《你的生活很重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上半节课学生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单独写作,后半节课则对所写文章进行讨论,讨论重点围绕生活中的琐碎事情,结合自身的亲身体验,对案例进行分析。切实有效的讨论和分析形式能突破个体的限制,让学生对组织形式有充分的了解。

二、创设教学情境

高中语文知识比较繁杂,涉及的语法句型比较多,学生会出现混淆的情况,为了强化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要合理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角色扮演是重要的教学形式。例如,教学苏教版高中语文《鸿门宴》,为了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可以提前安排他们进行合作朗读,在教学中选取片段,具体如下:“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让学生对文章有大致的理解后,再进行课文的讲解。在讲解阶段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提前划分好学生需要朗读的范围,让学生对自己朗读的段落有深入的了解。这种形式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对文章结构、基本内容及本文中心思想有全面的认识。只有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增加学生的关注度,让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三、成立学习小组

小组学习形式是合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为了发挥现有教学形式的最大化作用,必须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动和交流。小组成员在4-6人之间,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了解,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其进行分组,必须保证小组成员能力的平衡性,避免出现差异性大的现象。苏教版高中语文《我与地坛》,史铁生饱含沧桑地进行了关系自己未来的人生思索,其中涉及三个重要的哲学问题,分别为:1.关于死的事情。2.我为什么要出生?3.我将要怎样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开展之前,学生要对知识体系进行有效的评估,结合文章要表达的意思,根据自身实际学习能力,对问题进行论述。高中生的心智发展得比较快,可以让学生对深奥的知识进行分析,探究自己未来人生的思索。讨论结束后,组员对意见进行审核,最终选择最切合实际的意见,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表。此类情境教学形式,能让学生理清思路,按照教师的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要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结束后,对结论进行总结。此类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强化了学生的团体荣誉感。

四、制定组织审核机制

小组活动的教学形式要兼顾每一个学生,在后续审核阶段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组织审核形式分为学生互审和教师评价两个方面。例如,在作文评价过程中,采用匿名批改的形式,将学生的作文发给学生,打乱顺序,学生将看到其他同学的文章。在审核阶段,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叙述,结合自身的见解,对文章进行批改。此类教学形式能让学生对其他学生的写作形式和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取长补短,将其灵活应用到自身学习中。在批改过程中,学生可以和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分析,在互动交流中提升自身写作水平。

基于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教师起到主导性的作用,组织开展多样的活动形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改和调整,创新教学方式,灵活应用情境教学,促进学生终身学习,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团学组织 篇4

关键词:高校,团学组织,团队凝聚力

高校团学组织是指在学校党委、团委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性组织,是党的得力助手和后备军,担负着团结教育和引导广大团员青年的重要任务。是学校学生思想管理和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是学校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高校学生团学组织主要包括校团委、院系分团委、团总支、班级团支部和校学生会、院学生会、班委会;以及其他各级各类学生自主组建,由共青团战线指导、管理的学生社团。

团学组织的团队凝聚力是指团学组织这个团队对其成员的吸引力,成员对团学组织的向心力,以及团学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社会学理论认为,团队凝聚力就是团队成员的吸引力,是团队成员在团队内积极活动和拒绝脱离团队的感召力。当这种感召力达到一定程度,而且团队成员资格具有一定价值时,团队就具有相对的凝聚力。团队凝聚力的大小,对团队目标任务的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团学组织的团队凝聚力不仅是维持团学组织存在的必要条件,而且对团学组织在团结教育和引导广大团员青年的潜能的发挥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一个学校的团学组织如果失去了凝聚力,就不可能完成校党委、团委赋予的任务,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

1 高校团学组织团队凝聚力建设的意义

(1)有助于广大学生干部更好的认同学校的办学目标,校党委、校团委的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对学校重大事件与原则性问题,建立起共同的认识与评价,因而能更好的践行学校的办学目标。(2)可以更好的倡导和组织同学进行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一个有凝聚力的团学组织遵循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组织有益于同学们成长成才的学习、科研、文体、公益等活动,努力为全校同学服务,搭建平台,促进同学们全面发展。(3)促进团队工作效率获得提高。一个有凝聚力的团学组织,其成员都有强烈的归属感,都乐于在组织内工作。个体行为由于得到团队的支持而进一步强化,工作动机得以激发,工作效率因而提升。(4)对学生干部个人能力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一个凝聚力高的团体,能使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不断得到加强与提高,进一步促进每个成员个人能力的成长与发展。

2 高校团学组织团队凝聚力建设面临的问题

(1)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矛盾与冲突。高校团学组织成员基本为在校学生,当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发生冲突不能合理协调时,学生干部容易面对来自自身、同学甚至专业课教师的各种压力,学生干部对于团学组织会产生负面情绪,这种情绪一旦扩散,团学组织的团队凝聚力便逐渐涣散。(2)制度建设不够科学,责任划分不够明确,容易造成制度难以落实形同虚设,各部门各成员互相推卸责任的局面,从而导致团学工作难以推进,团队凝聚力下降的恶性循环。(3)高校普遍存在的工作成绩导向的选拔和评价制度,对团学组织工作氛围带来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团队凝聚力。强烈的成就动机使给学生们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一旦成绩不显著,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也会挫伤组织凝聚力。(4)经费短缺局限了团队凝聚力建设方案的实施。许多高校在团学组织的团队凝聚力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引入了一些企业管理的建设方案和激励机制,但由于经费的局限往往难以落实。

3 高校团学组织团队凝聚力建设的策略

3.1 确立团学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并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广大成员接纳和认同之

一个高校以其校训为中心,围绕办学宗旨会衍生出一系列的价值观。团学组织的管理者,应该结合本组织的特点,围绕学校的核心价值观,确立属于该组织的价值体系,并积极弘扬与宣传,使其深入人心。可以通过学生干部入职培训,专题学习,网络宣传等渠道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此外,通过与核心价值观一致的徽标、旗帜、会歌、工作服等具体文化符号将其外化,也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3.2 确定共同的工作目标,增强团队凝聚力

组织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高校团学组织的目标应围绕其核心价值观产生,团学组织的领导队伍与成员建立共同的目标,融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于一体,使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高度一致,可以大大提高团学组织的工作效率和凝聚力。

3.3 树立良好的领导队伍形象,充分发挥领导队伍对团队凝聚力的积极作用

团学组织的领导者在决策、沟通、授权、激励等方面的能力产生着强烈的影响。组织凝聚力与团学组织领导队伍的能力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团学组织领导队伍是整个团学组织及广大师生的典范,是凝聚力的启动者、合力的创造者、团结的维护者。因此,领导队伍要随时注意自身形象,以形成无形而有力的人格力量。具体而言,应做到以下几点:(1)团学组织的领导队伍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2)团学组织的领导队伍必须带头树立“为学校及广大同学服务”的思想。(3)领导队伍须互相激励、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协同一致开展工作。(4)实施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

3.4 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制度,并积极保障制度的充分落实

一般来说,团学组织的制度制定应包含考勤制度、档案资料管理及总结制度、人员奖惩及晋升制度、财务制度等。一套科学有效的制度,应该是广大学生干部工作的依据,为学生干部工作提供具体方法和指引。责任划分明确,保障组织运行流畅,避免成员之间出现推诿责任的现象,这样能够对团队凝聚力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3.5 促进有效沟通

沟通不畅易导致工作不能正常有效完成、团学组织人员流失、内部人员矛盾等问题,将严重影响团学组织的团队凝聚力建设,因此,有效的沟通机制是保证团学组织凝聚力的软性条件。对于团学组织工作中的沟通有以下几点建议:

(1)保证足够的沟通时间。根据工作需要,安排固定时间或适合时间进行工作分配,定期汇报任务进展情况及新想法、新问题,以便能及时调整,避免人力物力浪费。如定期召开团学工作会议、学生会例会、班长团支书例会及各班班会团会,经过一系列沟通对近期工作进行安排和汇报,保证工作及时有效的进行,上情下达、下情上知及时到位,会大大增强团队合作和凝聚力。

(2)团学组织成员沟通应有适宜的空间或渠道。各大高校应在资源许可的前提下,为团学组织成员沟通提供适宜的场所和条件,如办公室、会议室、教室等,渠道可以有面对面交流、电话交流、网络交流等,场所与渠道的多样性与优质性可以方便团学组织成员间进行快捷、有效的沟通,保证信息在内部的畅通以及知识和信息的共享。

(3)团学组织内部应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氛围。良好的沟通氛围就是要让各成员敢于表达、愿意表达、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集思广益。营造良好沟通氛围应注意成员之间应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彼此的想法、把交流的中心集中在任务上,对事不对人,避免伤及他人感情。团学组织领导队伍对成员发言进行评价时要慎重,避免伤害发言者或欲发言者的积极性,为了让成员打开思路,可以对其发言进行追问,不要急于评定其想法的优劣。在积极的表率与带领下,在团学组织内部建立起一个成员间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的良好沟通氛围。

3.6 满足成员的发展需要

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动力源泉,一个人只要有某种需要,他就会有追求满足这种需要的行动动力。清楚地了团学组织队伍成员的需要,并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创设相关条件,有针对性地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满足,就能有效地增强成员归属感,从而加强凝聚力建设。

(1)满足成员的精神发展需要。在日常工作与沟通中,应使团学组织成员在得到尊重、赏识和激励的氛围中不断发展,进而增强团队凝聚力。尊重首先体现在“诚”上。应以诚相处,以理服人。而赏识即要肯定每个人的工作成果及长处,特别是要通过职务晋升等制度、给予荣誉、表扬、奖励等方式,使工作作出成绩的学生干部得到被赏识的幸福感,并从中获得满足。最后是发展,要能满足成员发展自身各方面素质的需要。在日常工作与一个个活动的进行中,努力创造条件、合理分配工作,使成员通过学习、工作与实践等多种形式,提高自身素质,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此外,通过定期开展户外拓展训练、工作之外组织一些文体交流活动等也能起到放松成员身心,加强团学组织内部成员沟通,培养成员间的感情并不断增强凝聚力的作用。

(2)满足成员的物质需要。物质需要是一个人生活、工作的基础,任何人都有这方面的需要。作为团学组织的成员,其本质是为服务广大同学,所以在工作环境、设施配置等方面要体现以应用为本,在工作环境上以固定、方便为主,这样便有利于团学组织队伍工作氛围的培养。

4 结语

团学组织的团队凝聚力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团学组织的工作成效,各高校都应不断加强团学组织建设特别是团学组织的团队凝聚力建设,以更好的贯彻党中央、团中央的教育方针,做好广大团员青年的思想引导和教育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期彪.试论高校团学组织管理效率影响因素及对策.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8:187-188.

[2]胡君辰,杨永康.组织行为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7.

团学组织 篇5

2010——2011学年工作计划

本学年,经管一系团学组织在系老师和院学生会团委的正确指导下,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积极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紧紧围绕学校创建“和谐校园”的要求开展工作,进一步完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能,突出加强思想理论教育,繁荣活跃校园文化,努力强化服务职能,不断完善团队建设,为更好的为服务同学打下基础。机构编制已经日趋完善,相关制度日益健全,在大二这一年中,我们将实施以下计划,并针对上学年活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做相关解决。

一、思想观念创新

端正工作心态,创新工作思路。切实将系团学组织做实做大。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秉承创建“和谐校园”的精神,坚持有创新才会有进步,在吸收前几个学年的团学组织取得的优秀成果,使不足之处得到完善的同时,不断丰富,创新。

2、加强团队精神,提高合作意识。在新学年加强部门团结,提高合作意识是团学组织个部门的工作重点。

3、扩大活动广度,挖掘思想深度。在活动中,要求努力扩大活动广度,挖掘思想深度,将高雅、健康的内容与喜闻乐见的形式相结合;自娱性、欣赏性与示范性、竞技性相结合;思想性、学术性与艺术性、娱乐性相结合,提高活动的参与性,积极调动广大学生活动参与热情,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4、把握整体性,鼓励多样性。顾

及全体,从整体着眼,把团学组织凝聚成一个强而有力的团体,建立起一个合作、有效的战斗型队伍。但同时也要鼓励各部根据自身角色的位置发挥自身特色,打造自己的特色活动。

二、继续完善并落实团学组织各项制度,加强学生干部的管理为使团学组织组织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团学组织工作正常运行,我们在总结前一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团学组织的各项工作制度、考核制度和运行机制,特别是考核制度、文件管理制度、会议制度以及办公室值班制度等等,加强内部建设。在前一学年实施的过程中,已经显露出这些制度仍然存在不适应和待加强落实的地方,因此我们会广泛听取各部门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完善相关制度,并加强执行力度。

广泛听取同学们对团学组织的意见,及时了解同学们所需,集思广益,加强团学组织与同学的联系,我们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调研工作,制定详细的调研工作计划,注重于调研的实效性、广泛性和深刻性,尽量调动整个团学组织系统的力量,聆听多方面的声音。并结合的到我们相关工作中去,有目的、有方向、有质量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真正让经管一系团学组织成为为学生服务的部门。

紧密结合我系学生实际,为系同学提供活动平台,满足广大同学的需求,这是我系团学组织为学生工作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加强了团学组织、班级和同学之间的联系,使团学组织有效的和班级联系在一起共同努力,打造有经管一系特色的团学组织体制,更好的服务同学,真正的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

切”!

三、立足学生,开展高品位、深层次的活动营造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作为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活跃校园文化,提升校园的文化艺术品位,发挥广大学生的个性特长,拓展综合素质,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和文化环境,推动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学生联合会将打造异彩纷呈、健康向上的多元校园文化作为本学年的重要工作,本学年将重点放在对系里面各个班级的考核出勤率。

本学年即将开展各类课外活动的形式进行思想素质教育, 促进校风学风的建设,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体活动计划如下:9月份将举行一次针对10月份的自考本科的学习活动,为我们经管系学生服务,迎接自考本科的到来。

(1)国庆放假返校时,我们将尽快开展“经管系第九届篮球联赛”以及“第二届羽毛球联赛”、等一系列为增强我系学生的体育精神活动。篮球赛是为了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增强我们的体制。

(2)将于11月配合好学院作好各项的运动会工作,保证运动会正常有序地进行。

(3)在年末“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将热烈响应学校的号召,协作校团委作好“元旦”晚会工作并保质保量地完成本次工作。

(4)3月份开始团员青年修身大行动,此活动以多种形式开展,从全方位给团员青年的思想来个大转变,且修身大行动将会贯穿于整学期。

(5)协助院团委开展党性教育、团意识教育。认真开展“爱党、爱国、爱校”教育和“我与学院共奋进”活动。3月份至4月份的学雷锋、祭先烈活动,加强同学们弘扬雷锋精神和学习革命先烈甘于奉献的精神。

我们相信,在系老师和院学生会团委的指导下以及广大同学的支持下,团学组织全体成员会努力务实的做好每件事,团学组织工作将会越做越好,在新的学年里争创辉煌,更好的为同学服务。喷发我们的激情,四射我们的热情,大家携手把系团学组织建设成一个一流的团学组织而努力。

团学组织 篇6

关键词: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现状分析思考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它是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主,融面授、函授、自学等教学方式于一体,多种媒体优化组合的教育方式。现代远程教育可以有效地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可以为各类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力支持,可以为各种社会成员的学习提供方便、广泛的教育服务。

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形式下,如何组织教学,保证教学质量和提高办学效益,以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如何利用各种现代化手段有效地进行教学,以满足学习者个别化学习的需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探索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非常有意义。

一、我校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现状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分类及其各自特征

(1)个别教学。个别教学就是教师在同一时间以特定内容面向一个或几个学生进行教学。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办学规模小、速度慢、效率低,但却能较好地适应个别差异。

(2)班级授课。即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授课的制度。

(3)分组教学。是为了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对班级上课制实行改良或改革的实践。分组教学又分为:①能力分组。学生学习的课程相同,学习的年限不同;②作业分组。学生的学习年限相同,学习的程度不同。分组教学能照顾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差异,但同时也给各类学生在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

(4)协作教学。由教师、实验教学人员、视听教学人员和图书资料人员组成教学小组,共同研究拟订教学计划,然后分工合作完成教学计划。协作教学能同时发挥教师的集体力量和个人专长,并能充分利用图书、仪器等教学设备。

(5)现场教学。我校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在实践过程中较广泛地采用了现场教学这种教学辅助形式。它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直接经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而且,实际操作能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同时它为师生接近工农、接触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创造了条件。

(二)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现状

远程开放教育是指在师生分离的情况下,主要采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的一种教育形式,其本质是区别于传统面授的,教的行为和学的行为在时空上处于分离状态。我校1999年秋开始开办远程开放教育,在现有的条件下,采用什么教学形式组织教学,是我们一直在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问题。远程教育的教学形式分为三种:一是以文字技术为基础的函授教育;二是以模拟技术为特征的广播电视教育;三是以数字技术为特征的多媒体网络教育。目前我国的远程教育是三种形式并存,以第二阶段广播电视教育为主,正在向第三阶段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育转变。我国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也正在由以广播电视网络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育为主要内容与手段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具有办学的开放性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两大基本特点,它借助信息高速之路,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合理利用。它低成本、高效率地培养人才,能够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目前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中最大的问题为:

(1)学习辅助材料太少,网上资源少,交给学生使用的、能实现自主交互式学习的课件不多;

(2)成人休息时间的不确定性导致统一教学难以组织;

(3)教学内容实用性不够。

对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的建议为:

(1)教学方式应多样化,以便于学生选择。尽量多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网上直播,使有条件的学生能在家中学习;

(2)利用有限的时间讲解重点、难点;

(3)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因为学校学习应优于自学;

(4)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尤其是中央电大提供的资源课件;

(5)对统设课程应加强与中央电大老师的沟通,加强直播课堂的学习,掌握主讲教师的侧重点;

(6)少安排教师授课时间,多安排学生个人学习时间;

(7)应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充分利用成人的优势;

(8)教学手段应灵活,以适应开放教育,要做到按需分配,由学生决定学习方式。

二、我校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现状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及走访学生,笔者认为,我校目前所采取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个别化教学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

(1)学习资源不足

适合自学的导学式教材或辅助学习材料太少;适合自学的交互式课件很少,专业课程缺乏一体化教学设计,不能满足众多学习者的学习需要;教学中的动态资源也很少。

(2)学生方面的问题

许多学生尚未建立现代化教育观念和自主学习的观念——他们习惯于接受式的学习,而且大多数学生还不善于利用各种方式进行个别化学习。一些学生基础相对较差,自学出现困难;部分学生现在所学专业与原来所学专业不同;部分学生认为学习中最大的困难是所学课程原来未接触过;部分学生认为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无关。

(3)教与学的双向信息反馈渠道联系不足

虽然学生能以不同的方式上网,但在学校网站上主要是下载学习资料。网站无教师的在线教学服务,也没有系统指导学生学习的手段供采用。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远程联系教师的习惯,教与学的信息基本没有远程的反馈——这也是学生愿意到校参加面授的重要原因。到校学习,除上课外,还可满足人际交流的需要,并能得到其他方面的学习。

2.集体面授教学尚不能适应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需要

老师对课程重点、难点进行的讲解,必须在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学习基础上进行。而许多学生工作、学习矛盾突出,有的学生不愿意或不习惯自学,结果是课堂内容难以接受和消化。

(二)对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思考

(1)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以媒体教育为主的教育形式,应以个别化教学形式为主,因此教学资源建设属当务之急。逐步完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构建适合个别化学习需要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以学生为中心做好个别化学习的各项服务。帮助学生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搞好媒体和网络应用技术的培训,以使学生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各种媒体和网上资源进行学习。

(2)在远程开放教育中,以课程为单位的集体面授仍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学形式,它对授教学质量的要求比传统教学更高。为达到此目村,应做到:①要聘请高水平的教师。这些教师,既要熟悉学科内容、有教学经验,又要了解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和学生的特点。②要求教师对讲授的课程进行总体教学设计,精心准备每次教学的内容,并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指导学生课后的自学。

(3)每种教学形式都有优势和不足,应当根据课程特点、教学资源、教学设备和学生情况,将几种形式进行优化组合,扬长避短,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宗旨是以学生为中心,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为那些自愿学习的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使每一位学习者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应当在抓好远程开放教育的同时,逐步完善客观条件,改善教育的各个环节,用我们积极的努力,推进远程开放教育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谢新观.远距离开放教育词典[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8.

团学组织 篇7

一、团学组织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日常管理的中坚力量

我校始终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首要任务,立足学院实际,适应时代需要,满足学生诉求,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感染性。在当前形势下应发挥团学组织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校园稳定和构建和谐校园中的重要作用。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成型期,思想活跃,自我意识突出,但社会适应能力差,知识面相对狭隘,高消费,爱攀比等现象的存在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因此要大力提高高校团学组织的执行力,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氛围,增强大学生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团学组织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团学组织在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的概念也是十分宽泛的,那么团学组织如何助推学校文化建设?

首先,团学组织可以通过各种具体的活动增强影响力,进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团学活动对同学们的影响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团学组织所举办的各种活动要使人有所感触,在无形当中感化人,润物细无声,这样才会有现实意义。

其次,在我看来,团学组织除了筹办各种活动外还需要搭建一个营造良好风气的平台,这个平台就是主题班会。可以定期根据同学们关心的热点话题或是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确定班会的主题。让同学们畅所欲言,思想的碰撞不仅能擦出闪亮的智慧火花,还能加强同学们之间的感情沟通,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文化氛围,也可以起到推动学校的文化建设的作用。

古语云:“不破不立”,就目前学校而言,无论团学组织助推的是文化建设,还是精神建设,它大部分是一小部分人去完成,这样大大影响了活动参与者的积极性。打破这种固有形式,就需要努力调动活动参与者的积极性,比如组织某项活动,可以由喜欢并热衷于此的同学去组织并号召大家参与进来。因此,团学组织可以突破现有的活动组织形式,积极创新,让团学活动真正成为同学们的活动,这样也更加有助于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要想让团学组织能够长期有效地为学校文化建设出力,就要让其自身强大起来,而这也不可避免地要求它的成员有比较高的素质和思想觉悟。作为团学组织的成员,首先要有奉献精神,乐于为同学们服务,且能保持公平公正的立场。校园里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就拿一场普通的辩论赛来说,它的准备过程是十分繁琐而辛苦的,活动开展起来也需要组织者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没有热心奉献、服务同学的精神,活动也就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在各种团学组织里,我认为志愿者协会的同学们是最可爱的,他们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服务他人,不仅为校园的环境文明努力着,还常常走向社会,让更多人感受到当代大学生的蓬勃朝气和积极的心态,扩大我们学校的影响。

校园文化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一种反映,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我们独立良好的人格,激励我们在各种活动中不断进步、不断超越。作为在校的大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应当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的各种活动中,拓展视野,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参加征文、书画之类的比赛可以提高我们自身的内在修养;参加各种大型晚会可以锻炼我们在舞台上沉着冷静的能力;双学、党课的培训可以让我们对党的历史更加了解。我们在通过这些活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这些活动也可以在校园里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让校园充满活力,团学组织的对校园文化的贡献其实也在于此。

三、团学组织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平台

短暂的大学生活结束后,大学生直接面临的就是就业,所以学校多次要求进行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提倡和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的锻炼培养都有重要意义。而培养这些能力,需要高校团学组织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依照学校特色,开展具有开创性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参与热情,提高综合素质和水平。

团学组织可以通过开展一些积极向上的团学活动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比如不善于表达的同学可以通过演讲、辩论等活动锻炼口才和临场应变能力;还可以锻炼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主题班会、各种文艺活动加强与别人的沟通和了解,进而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更好地融入集体,享受属于我们的大学生活;更进一步来讲,参与各类团学活动还能实现自我展现的心理需求,比如在某项活动中获奖或得到大家的认可,心里的满足感一定会比较强,也会更加自信。所以综合来看,各种团学活动对于个体学生最大的作用是提升自我素质,而如果同学们都在这些活动中得到提升的话,校园文化氛围自然也会更好。

团学组织作为学生当中的主干队伍,要积极开展学校文化的宣传活动,并以身作则,从组织内部规范良好的道德精神风尚从而推动学校的文化建设。首先,作为团学组织的成员应自觉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并起到感染和带头作用,带动周围同学注意自身的修养,从而提高整个学校的精神层次;其次,团学组织应积极组织文化宣传,有计划的组织学习。对同学们进行文化建设方面的宣传,使大家意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从而自我规范,提高自身的精神文化素质,推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最后,学校文化建设需要每个人共同参与,让整个校园形成一种团结向上的气氛,从而更好的推动学校文化建设。

对于一个优秀的团队,除了团队成员默契的配合外,好的管理者也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对于高校的团学组织,打造强有力的执行团队,首先是打造好核心团队,尤其是具有决策权的主要学生干部。高校团学组织为培养“领袖型”学生干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通过主旋律和形势政策的教育,塑造学生干部崇高的道德品质;参加三下乡活动,去养老院做义工等志愿活动,培养良好的责任意识;参加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与人交流和工作能力。

四、结语

高校团学组织担负着增强团员青年责任意识,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繁荣校园文化的重任。打造高校学习型的团学组织,在组织内部建立完善的自我学习机制,有助于将成员的学习和工作有机结合,有效改善目前成员流动性大,低年级学生居多,工作能力不强的现状,使个人、团队和整个组织共同发展。我们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充分发挥团学组织的优势,积极引导大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不断探索共青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切实在引导大学生成长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日益蓬勃发展的高校团学组织在学生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日常管理的中坚力量,又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还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平台。总之,高校团学组织建设与创新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对学生工作整体发展意义深远。

团学组织 篇8

一、高校研究生团学组织发展的重要意义

1.研究生团学组织的发展有助于高校研究生工作的开展。经历了本科阶段的学习后, 研究生基本都已经适应了高校的生活规律, 熟悉了学校的组织纪律及相关要求。并且经过本科阶段的教育学习, 研究生大都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本素养。但世界上的事情往往都是双刃剑, 过于熟悉的学校生活也会使研究生对学校的相关工作采取漠视的态度。不反对, 但也不主动配合。而学校作为研究生培养的负责人, 不但要培养出有知识的同学, 还要开展德育教育等活动。作为联系学校和同学的桥梁, 研究生干部来自学生群体, 便于贯彻落实学校的方针、政策。

2.研究生团学组织的发展有助于广大研究生的全面发展。研究生团学组织作为高校研究生文体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和参与者, 在同学中广泛开展一些有助于研究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特色活动。研究生阶段, 同学们科研任务较重①, 形式各样的研究生活动能够很大程度上丰富研究生同学的课余生活, 使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放松自己。同时, 特色鲜明的文体活动也为广大研究生锻炼自我、展示自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有助于广大研究生养成快乐科研、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的良好心态, 促进同学们的全面发展。

3.研究生团学组织的发展有助于研究生干部的成长和发展。研究生干部的培养是高校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之一, 研究生团学组织的发展给研究生干部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方面, 在团学组织中, 广大研究生干部通过开展高质量的研究生活动, 充分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为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 在组织活动、服务同学的过程中, 广大研究生干部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奉献的快乐, 有助于自身健全人格的完善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高校研究生团学组织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高校研究生团学组织发展过程中职业化程度较低。当下高校研究生团学组织名目繁多, 但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却缺乏一定的章法, 工作系统性不强, 内部制度的松散化。很大一部分团学组织没有一个明确的规章制度, 对组织内学生干部的要求也相对较为随意, 同时缺乏完善的奖罚机制②。很多情况下团学组织中做工作的总是固定的几个人, 其他成员则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团学活动中来。对于没有积极工作的研究生干部, 并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这种情况容易造成“干与不干一个样, 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导向, 打消了研究生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不利于研究生团学组织的发展③。

2.高校研究生团学组织发展过程中组织文化建设意识薄弱。从研究生团学自身而言, 大部分高校研究生团学组织采取“呼之即来, 挥之即去”的管理方式。平日里研究生干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 只有组织学生工作时, 大家才会聚到一起, 工作结束后就又各自回到自己的岗位。这样的发展模式, 虽然不会妨碍团学组织正常运转, 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不利于研究生团学组织的健康发展。缺乏组织文化, 研究生干部会找不到归属感, 久而久之会对研究生团学组织产生消极看法④。工作过程中也会逐步由主动转为被动, 工作热情消减。从研究生团学指导老师而言, 存在着过分干预团学发展的问题, 出于不完全信任研究生干部的心理, 一部分指导老师事必躬亲, 为研究生团学的发展排兵布阵。虽然提高了研究生团学工作的质量, 但却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研究生干部的独立思考能力, 使研究生干部变成简单的执行者, 破坏了研究生团学组织文化建设的自然土壤。

3.高校研究生团学组织发展过程中研究生干部深入到同学中去的意识不强。研究生干部开展工作过程中存在做法简单、缺乏广泛听取普通同学意见的问题。生活中, 缺乏主动联系、关心周围同学的意识, 开展工作往往是以完成任务为目的, 没有深入到同学中了解活动的目的、意义及效果是否达到预期要求。缺乏研究生干部应有的主人翁意识, 将研究生干部的作用简单归结为组织研究生活动和执行学校的相关任务, 对身边同学的不恰当行为没有及时起到积极作用。存在一定的官僚作风, 生活中不愿意深入广大同学和大家打成一片, 特立独行, 在同学们心目中群众基础相对薄弱。

三、高校研究生团学组织发展面临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1.完善高校研究生团学组织规章制度, 加强研究生干部培养的职业化。研究生干部培养是高校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研究生具有学制较短、学业任务较重等特点, 面对这种实际情况, 对研究生干部的培训应该借鉴企业的职业化培训。首先应该结合研究生团学组织成立的宗旨, 经过严格的论证和深入的讨论确定研究生团学组织下设的各部门。并对各部门的任务进行明确分工, 确保组织结构的脉络清晰。其次建立起完善的研究生干部管理考核机制。制定规章制度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标准, 既不能过分苛刻, 又不能形同虚设。此外, 要将研究生干部的培训工作纳入到研究生团学组织的日常管理中去。“活到老, 学到老”, 一个人的发展离不开不断地学习。作为研究生活动的主要实施者, 研究生干部的自身能力对研究生团学组织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生干部培训, 提高研究生干部的工作技能、处世哲学和接人待物的方法;引导研究生干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激发广大研究生干部为同学们服务的热情。同时, 要充分挖掘优秀研究生干部的先进事迹, 树立典型。润物无声, 带动更多的学生干部向他们学习。

2.建设团学组织文化, 提升研究生干部归属感。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由此可见, 人是关系中的人, 是文化中的人, 甚而言之, 人是组织中的人。作为服务于广大研究生的自治团体, 研究生团学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深厚的组织文化。

研究生是一个学术层次水平相对较高的群体, 研究生团学组织的工作重心也是要提倡科研的重要性。鉴于研究生的自身特点, 首先要引导建立学习型研究生团学组织。共青团十七大报告中对各级青年团干部有了明确的要求, 要求组织和推动各级团干部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国梦的信心。教育各级团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历史, 深刻理解党的根本宗旨、优良传统、历史使命, 紧跟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由此可见, 培养研究生干部的学习兴趣尤其重要。可以定期开展研究生团学组织内部读书交流会、党团知识竞答赛、我心目中的一本好书心得分享等活动。另一方面鼓励研究生干部进行科研创新, 争当工作中的先锋官, 学术上的带头人。

其次, 建立以人为本的研究生团学组织。这种以人为本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研究生社团的直接教育者和管理者在管理上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原则, 管理者要重视换位思考, 从研究生干部的角度出发, 引导研究生社团在工作中成长, 在工作中进步。管理者要充当大局的把关人, 而不是团学组织的“大当家”, 放开权利, 鼓励研究生干部自主、高效完成任务。给研究生干部个人空间, 表现机会, 以包容的心态面对研究生干部工作中的不足。指导研究生社团的过程中, 引导的作用要大于指导。另一方面是对研究生团学组织而言, 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研究生活动中来。研究生干部要放低自身姿态, 摒弃官僚作风, 一切以普通同学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以务实的态度、朴实的作风服务好广大研究生。

3.建立研究生干部联络员制度, 强化研究生干部深入同学的意识。建立研究生干部联络员制度, 将工作落实到每个研究生具体培养单位。与辅导员相比, 研究生干部来自于广大同学当中, 在协助学校开展学生工作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研究生干部应该关注周围同学的思想、生活、学习动态, 采取早发现、早汇报、早解决的方式, 在第一时间里与学校老师沟通出现的问题。这个过程中, 一方面将高校研究生工作进一步落实到了实处, 提高研究生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未雨绸缪将隐患消除在萌芽期。另一方面, 进一步增强广大研究生干部的工作能力, 为日后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提供启示。同时, 通过切身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 增强研究生干部的自我心理认知感。研究生干部联络员制度使学生干部以学校管理者的角度参与到学校对研究生的管理和服务中去, 在服务同学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 找准问题切入点, 主动调整研究生团学组织工作的方法, 完善工作思路, 在校园里开展一些符合研究生实际情况的科研、文化、体育活动。可见开展研究生干部联络员制度一举三得, 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老师而言, 充分调动研究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使研究生干部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服务学生的日常工作中来, 加强了辅导员对学生真实动态的了解, 有助于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高效进行。对研究生干部而言, 借助联络员机制的平台, 提升了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广大研究生而言, 由于和研究生干部在生活、学习中接触较多, 同学们可以随时将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如寝室供暖、座椅损坏、饮食卫生等问题反馈给研究生干部, 增强了普通同学与学校的沟通交流。

摘要:研究生团学组织在高校的学生组织中占有重要位置, 研究生团学组织的发展对高校的研究生管理工作起着推动作用。但研究生阶段学生重心逐步偏向科学研究、课余时间相对不足, 使研究生团学组织的发展面临着一定的先天劣势。文章介绍了当前高校研究生团学组织发展的重要意义, 分析了研究生团学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探讨了促进高校研究生团学组织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高校,研究生,团学组织,发展,问题,对策

注释

11 何文浩, 张桂荣.论创新型研究生团学组织的构建[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2)

22 黎岱宗, 赵鹏, 刘洋, 万宝方.文化管理模式下高校团组织建设探索[J].中国市场., 2012 (13)

33 杜振财.新时期高校团学组织建设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高教 (下旬) , 2013 (8)

团学组织 篇9

一、化学实验教学的一般流程

化学实验教学常根据其内容、目标的不同, 采用不同的形式, 但其流程大体相同。其过程常为:

1.提出阶段——组织、预习

为了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必须对实验作好充分准备:目的、要求制定预习提纲, 使学生明确探索的方向, 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出实验的最佳方案。如为使学生从本质上去理解和掌握电解食盐水的原理, 则在讲述之前, 我们常常采用先做实验, 以此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 然后组织学生复习电解质。

2.理论探讨阶段——思考、置疑

当学生明确了实验目的和要求后, 再组织学生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 依照课标要求精心设计与实验有关的问题, 如:

(1) 食盐水溶液中存在着哪些离子?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2) 当接通直流电源后溶液中离子怎样运动?

(3) 在阴阳两极各是什么离子最先放电?其电极反应如何?

(4) 为什么阴极的酚酞试剂变红色?

(5) 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

(6) 如何实验:仪器、组装、实验步骤, 此类题目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解难或置疑。

3.学生实验阶段——探索、思考

实验阶段学生是以探索为主, 学生带着以上的问题进行实验, 因为学生的实验有确定的探索方向, 但是对实验结论性的现象并没有确定的目的认识, 所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处在积极思维之中, 这样学生操作认真观察、记录详尽, 既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又使他们学到了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操作本领。

4.总结阶段——讨论、解疑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已获得了大量的信息, 教师认真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能对实验操作、现象进行充分分析、比较、归纳、推理从而形成正确的结论。

二、化学实验方法的选择

1.现代教学论的选择原则

美国学者布鲁纳曾提出教学四原则:动机、结构、程序和反馈原则。

动机原则有其生理学、心理学和信息理论的科学基础, 它强调主动学习比被动学习效果更佳。

结构原则和程序原则, 要求选择的教学方法:按照认识发展规律能使学习者理解和掌握教学、实验内容的基本结构, 其认识过程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反馈原则, 要求选择的教学方法, 能通过各种渠道捕捉学习者的学习情况, 以利于找出最适合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方法和途径。

2.学科教育“四要素”作为选择的基础

学科教育“四要素”即情感态度、过程、知识、技能。这四大要素在教学中起不同的作用 (见下表) 。

3.以学生的年龄、个性特征, 实验技术及认识水平作为选择依据

对于不同年龄、不同个性、不同水平的学生, 由于他们知识结构和能力高低的差异, 教学所采用的方法也应有差异, 选择的实验方法必须与其接受能力协调, 必须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高实验技能技艺。

4.根据能级交错原理要考虑多因素的有利配合, 实验方法要灵活运用

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教学, 可使学习者的知觉特别富有成效。我们知道, 每种教学方法或多或少地能为解决教学任务带来一定成就。而在其他条件下也许是低效或无效, 每一种教学手段的运用, 都要适量恰当。如果超出了这个“度”都将走向反面。

三、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两种教学组织模式

学生实验教学常见有两种教学组织模式——齐性程序操作和自由操作模式。

1.齐性程序操作模式

所谓齐性程序操作模式是指全班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分组实验时, 由教师统一指挥, 将学生实验分成若干个具体的程序, 按教师的指令, 学生同步整齐地完成各个程序。

例如“粗盐的提纯”实验, 将步骤一粗盐的溶解可分成12个程序:①调整天平零点;②天平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③用镊子取5克砝码放在右盘;④用药匙取粗盐渐渐加入到左盘……,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个程序后, 教师指令中止这一程序, 根据反馈信息讲评后再指令进入下一个程序, 这一模式可用图式表示:

当然, 齐性程序操作中的程序可以合并减少, 但仍然保持各分组实验程序的同步, 不得超前。

2.自由操作模式

自由操作模式是先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预习好实验报告, 将操作步骤、程序、可能发生的问题、注意事项等预先进行一些了解, 然后各组按自己的进度与发生的现象、问题独自解决, 各自处理, 直到最后完成实验。

3.两种操作模式的分析比较

实际教学中, 两种模式同时存在, 教师也各有所爱, 看法也有分歧, 其实仔细分析, 这两种模式各有其特点。

第一, 齐性程序操作模式强调程序以按部就班的方式进行实验, 提倡严谨、认真、规范的学习态度, 老师循循善诱, 学生亦步亦趋、步步为营, 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 训练技能, 掌握操作要领, 打下扎实的基础。我国传统教学习惯于这种模式, 但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缺少创新意识, 缺少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自由操作模式提倡渗透教育, 即在学生尚未完全清楚的情况下就去实践, 在实践中, 在不太清楚的过程中已经渐渐学到了东西, 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艺, 实际上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方法。通过自由操作、独立解决问题, 有利于独立思考, 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 西方国家常采用这种模式, 但不如齐性程序操作模式能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

第二, 齐性程序操作模式比较重视演绎法, 强调理论指导实验, 强调规范;而自由操作模式比较强调归纳, 即从实践中总结出规律性, 它比较接近实际, 比较灵活。

第三, 齐性程序操作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组织, 又由于操作的齐性, 信息反馈快, 教师易发现问题, 纠正与解决问题及时, 有利于规范化, 但学生比较被动, 即教师一指令, 学生动一动, 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有的学生为了抢时间完成这个程序而“草草收兵”, 还有的学生动作缓慢未完成一个程序而被迫中止实验, 造成实际上的不齐性;而自由操作模式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学习完全主动, 教师也便于个别指导, 允许学生在速度与能力上的差异, 是一种高效率的培养方法, 但课堂教学不易组织, 纪律容易紊乱, 甚至容易发生事故。

4.两种模式的综合运用

通过对两种学生实验教学组织模式的分析, 每种实验教学组织模式都有它独特的优点, 也有各自的不足之处, 因此寻求这两种模式的有机结合、优化综合, 乃是提高学生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1) 教师思维上必须明确两种教学模式各有利弊, 哪一种模式都不能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代替另一种模式, 必须有机结合, 综合运用。

(2) 为培养中学生规范操作与扎实的基础, 在学生初次开始实验操作时 (如初三化学启蒙阶段) 可从齐性程序操作开始, 随着实验技能、技巧的渐渐学会, 基础的逐渐巩固, 及时地、有步骤地从齐性程序操作模式向自由操作模式过渡。

(3) 过渡的方式可先采取合并与减少程序, 使较多的子程序合并为几个大程序, 并根据学生基础掌握的进程, 过渡到自由操作模式。

(4) 学生实验有难易不同, 这两种模式要有机结合, 也可交叉进行。当遇到较难的、初次操作的或易出事故的实验操作时, 仍然可采用齐性程序操作模式, 当遇到学生一般可以独立解决的实验与问题时, 尽可能采取学生自由操作模式。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组织的几个方面 篇10

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是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 理论知识的源泉是生产实践, 反过来又为生产实践服务。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结合, 既使学生理解掌握科学知识, 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数学理论来源于现实世界, 它的抽象性、严密性和系统性, 都是为了更精确、更广泛、更有效地刻画世界, 更好地为改造客观世界服务, 而决不意味着可脱离实际。因此,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数学理论知识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 可以使他们看到理论知识的用处, 适用范围和用法, 在教学中穿插一些实践性较强的题目,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 教师要联系学生和教材的特点, 尽可能启发学生联系实

际去阐明概念和规律, 学生从实践活动中概括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例如, 在上“垂线”这一课时, 要学生测量运动员的跳远成绩, 如何测量?通过一些类似的例子, 学生就从实践中, 体会到“垂线”的存在和作用。

2. 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让学

生在实际应用中去发现、探索数学命题, 例如, 有时需要把弯曲的河道改直, 根据什么公理可以说明这样做能缩短航程?这种联系实际的习题, 可以作为课外活动的内容, 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灵活地思考问题。

3. 数学思想方法是在具体的数学认知过程中提炼出来的,

在后继学习中被反复运用和证实其正确性的、带有普遍意义的和相对稳定性的认知特征。通过数学思想方法, 使数学科学成果同现实世界联系起来, 深深植根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土壤之中, 从而能为各行各业的人所理解和应用。因此, 数学教材的内容体系应当用数学思想方法把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外界现实的生产、生活实际等联系起来, 为学生形成所谓的“数学头脑”去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三、把握数学教材特点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蓝本,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 教材内容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为了充分发挥教材的优点, 教师首先要认真把握教材, 这样才能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科学施教, 达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具体表现为:数学语言抽象度加深, 离学生的感性认识有距离。如集合、函数、映射等概念和定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再是机械的、按部就班地解题, 不能用统一的思维模式去分析知识, 学习变得更加灵活, 对学生的要求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 最后还需初步形成辩证思维。并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材知识的量增加, 单位时间内学习的信息就增多, 课上消化的时间减少了, 课后要做大量的辅助练习来巩固和理解;教材各个章节内容有内在联系, 往往一个例题会涉及不同的知识点, 新旧知识都会用到。

四、指导学生做好复习阶段的学习

复习是学生重要的学习环节, 直接关系到考试的效果。通过复习, 学生能加深对知识记忆和深化理解, 训练自己的学习技能, 从中查漏补缺。复习是教师教学要重视的方面, 要多对学生进行督促和指导。因为教师平常讲的内容都是零散的, 针对单一章节的, 而复习起到了真正地考评学生整体学习的作用, 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学生在复习中要做好以下方面: (1) 抓牢基础知识, 认真读书。从最基础的概念入手, 要弄懂, 不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动脑思考为什么。 (2) 对零散知识的复习效果不好, 因此每隔一段时间, 我们就要进行一次总结。每一节、每一章、每一个单元、每一门学科学完后都要进行不同层次的总结。要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 形成板块结构, 并熟记教材前面的章节、目录, 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练习, 建立纵横框架, 以便答题时与教材对应起来, 快速迁移, 应用教材知识。如表格化, 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类化, 由一例到一类, 由一类到多类, 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同构于同一知识方法。 (3) 找出重点和难点, 这些往往就是考试的内容。 (4) 对自己的学习有全面的认识。复习前, 要清楚自己哪些知识掌握得不好, 哪些是已经掌握的, 最有希望通过复习可以掌握更好, 成为提高分数增长点的是哪一部分?自己把复习的重点放在什么地方 (重视哪些类型的问题) , 才能提高总分等等, 做到灵活复习, 有的放矢。 (5) 备个错题本, 把你做错的题目摘抄到本子上, 先改错, 再进行分类整理, 找到自己的不足, 针对题目的错因对症下药。千万不要认为订正麻烦, 要养成习惯, 学习成绩优秀稳定的同学, 往往很重视订正和收集错题。如果针对错题一定能很好地做到查漏补缺, 那复习的效果会更好。 (6) 加强对学困生的复习指导和激励。学困生表现在知识匮乏和知识运用能力弱, 教者对他们不仅要补知识, 同时要转化他们的思维方式, 要让学困生开口讲述知识和解题思路, 从中看出他们知识的盲点和思路的误区, 从而对症下药, 另外, 学困生学习不好, 思想压抑, 缺乏自信心, 他们更需要教师的激励。所以学困生回答问题即使是错的, 教师也不要全盘否定, 而要发现他们身上的一些亮点, 进行激励, 启发他们攻正错误。当学困生心灰意冷时, 教师要从思想上对他们进行疏导, 激励他们重拾信心, 勇敢面对困难。

五、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品质的优良与否是国民素质的重要决定因素。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 必须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规律, 研究思维的有关类型和功能、结构、内在联系及其在数学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在教学中, 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使学生的思维既有明确的目的方向, 又有自己的见解;既有广阔的思路, 又有发现问题的能力;既敢于创新, 又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从这个角度讲, 数学本身就是一种锻炼思维的手段。我们应充分利用数学的这种功能, 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以上, 是我对数学教学组织的几个看法, 每个教师都是教学的组织者, 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万变不离其宗, 不论什么样的组织手段、组织角度、组织方式等都是为了让学生学到知识。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积极学习新的教育理论, 进行创新, 以达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团学组织 篇11

【关键词】合作学习 语文教学 组织策略

合作学习作为西方当代重要的教育理论,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它是近十几年来最成功和最重要的教学改革。它能够有效地改善我国教学模式下死板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以及课业成绩;并且对学生的社交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有极大的提升。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合作学习已成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而对于合作学习组织策略的探究也成为当下的必然课题。

一、将合作学习引入高中语文课堂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2011年的新课改中,强调了我国现在的教育模式过于死板,更多的注重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不是让学生自己去主动探索、用自己的力量去收集信息、获取新的知识。这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信息交流能力以及社交能力和分享意识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新的课程改革将合作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模式改革引进新课改,并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相互学习。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课程的教材选定,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特点制定,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更好地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讨论学习,树立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态度,并且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如何与人沟通、获取知识、分享心得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高中语文教学的合作学习适应策略的概述

1.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符合高中生的身心特点。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的心理相对更加成熟,他们的心理正逐步向成年人的心态发展,可以去完成一些相对复杂及难度较大的学习任务,并且自己组织语言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与合作。

2.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须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和目标。高中阶段的学习强调较高的阅读能力以及对文章的领悟能力,要求学生在自主完成大篇幅的阅读内容之余能够对文章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能将自己的见解准确清晰的表达或者与人探讨。当然,这一目标的实现也依赖于相对应的教学组织策略。

3.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对学生学习能力形成的影响将是终身的。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态度,并且可以有助于学生形成较强的反思能力和探索发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则必须依靠专门系统的合作学习组织策略的应用。

三、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和方法

调查显示,合作型的小组学习无论在哪个学科,都可以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同时他们获得的知识更多更丰富,效果更好且持续记忆时间较长,也让学生们对课堂感到更加满意。

(一)合作型学习的基本策略

明确向学生讲明组织小组合作的原则,并清楚地交代合作型学习如何进行以及最终的评价方法,协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教授合作学习的基本技巧。在制定合作小组计划时,要考虑到小组合作的原则,小组成员的安排可由学生自主制定,也可由教师根据性别、个性、长项制定分组。教师也应帮助学生学习合作学习的基本技巧,让学生通过一定渠道和时间段及时反馈信息。

(二)合作小组的课堂活动设计

课堂合作小组:教师应抓住学生的特点比如性格,男女生比例,学成绩的高低等因素,设计好合作小组、监督小组,对学习内容以及学习量的分配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在学习内容的分配方面,应当兼顾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特点,防止学习内容太难导致学生有挫败感而丧失兴趣,或者太简单而没有兴趣继续学习。适当地展开小组之间的评比活动,选派小组代表或者全体组员一同参与评比,让学生在评比中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以及不足之处,从而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小组间的竞争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及小组内部的凝聚力。教师也应及时地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分。

(三)合作小组的评价方法以及策略

在小组活动过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对每次活动进行评价。首先需对自己的表现作出评价,除了写出自己的优点也要写出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其次对小组每个组员的表现作出评价;最后对本次活动作出评价:写出对活动设计,小组分配,学习内容以及教师的帮助是否到位等。

四、升级的教学评价的方式

高中课堂上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而以往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对学生的评价皆来自单一的教师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形成自信心以及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极为不利,对促进学生合作学习也没有益处。但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运用许多新的评价方法,如自评、他评、组评等方式,则能够提升对学生评价的真实性与合理性,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以及提高合作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是当下每个语文教师所必须要研究的课题,结合当前的教育环境,不断更新的教育理念以及不同的学生,来制定不同的合作学习组织策略,最终以改变教学方式、课堂气氛、丰富课堂内容、改善师生关系等作为终极目标。

结语

团学组织 篇12

一、科学建组,保证合作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田忌赛马”说明了在排列组合形式不同的情况下可获得差异较大的结果,因此在组织合作学习教学时应注重根据学生特质做到科学建组,以便可以优化学习效果。为了实现科学建组,则应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合作学习小组人数以4人~6人为宜,保证组内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同时使小组成员的语文学习能力、知识能够形成互补,进而使学习能力较好的同学能够巩固知识与进一步提升能力,同时确保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可以在合作学习中发现自身的不足。总之,在建组时遵循组间同质与组内异质的原则不但可以为互助合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同时可创造组间公平竞争的条件。另一方面,在建组时应考虑合作学习的具体任务,以保证学习效果的理想化。例如,进行期末复习的过程中,可以组建同质性较强的合作学习小组,以便让学生在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检查知识掌握情况、高效回顾所学知识及强化知识积累。再如,在学习《雷雨》及《鸿门宴》等情节较为集中与故事性较强的文本时,可以采用排练剧本的方法组织合作学习,在建组时则将宿舍作为划分小组的依据,以便让学生可以利用课后的零碎时间排练剧本。

二、合理分配学习任务,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在组织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型教学模式时不但要做好建组工作,在建组后还应注重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分配,避免部分学生唱“独角戏”,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是“滥竽充数”,从而有效提升合作学习效率。在建组后,可以让同组学生选举出一名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对合作学习的任务进行分工,同时指定三席发言人、次席发言人、首席发言人及记录员等,确保合作学习小组中的每一位学生都需要承担任务,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合作学习任务让组内成员轮换角色。如此一来,便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合作的激情,并营造出良好合作学习氛围。例如,在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对《荷塘月色》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将以下任务交给学生:(1)在文章的第四段落中描绘的景物有哪些?描绘景物的过程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有哪几种?同时说明景物特点与修辞手法的作用。(2)让学生赏析“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布置好任务之后,教师可指导各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将任务分配给组内成员,让组员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查找信息与完成任务。在任务完成后由小组长向全班同学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则针对学习成果予以点评。

三、运用文学圈式组织策略,培养文学素养

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应用文学圈式教学模式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对于文字的感悟能力,同时可以培养文学素养,这对于语文应用能力与审美能力的提高有非常大的帮助。在应用文学圈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中指定教材文本范围,随后让学生针对文本范围主动与其他同学开展合作,并在合作学习中培养文学素养。例如,可以将《兰亭集序》作为合作学习的文本范围,并在课堂中组织文学圈讨论活动,让学生将词人或诗人的性格特点作为讨论重点。确定讨论重点后,便可以限定好讨论范围,要求学生将《离骚》——屈原、《鸿门宴》——司马迁、《短歌行》——曹操、《赤壁赋》——苏轼作为文学圈讨论的对象。限定范围后,可以让合作学习小组完成相应的讨论活动任务,将一个小组作为一个文学圈,由圈内成员负责完成相应的任务,包括挖掘文本段落含义,讲解文本中的生僻字,调查与分析文学作品写作背景等。在各个小组成员完成相应的任务后,教师可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在文学圈中交流相应的探究结果,同时要求学生定期汇报调查研究进展,以便确保整个文学圈内的交流得以持续进行。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组织学生参与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与交流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学会如何猎取知识,在课堂中不断进行思考领悟。并在此基础上有效提升对于高中语文的自主学习能力,积极深入研究高中语文知识,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文思维模式。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确保教学组织模式能够与教学环境、教学技术及教学内容相适应,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是一种适应高中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方法,同时能满足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本文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的相关策略,包括科学建组、合理分配学习任务及运用文学圈式组织策略。

上一篇:科学的价值取向新视角下一篇: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防制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