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的美国人(精选10篇)
地道的美国人 篇1
2012年,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作了一个调查研究, 发现25岁到34岁的年轻人, 约有三分之一居住在父母家中, 原因多种。比如, 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原先买了房子, 但因金融危机, 供不起房子了。父母给他们提供了财务支持, 又提供了情感支持, 父母孩子, 其乐融融。对这些家庭来说, 不存在“看望父母”的问题。
独立成家的孩子, 通常会定期看望父母。车程数小时的, 好比上海到南京, 北京到大连, 多数自驾车。路程远的, 好比北京到广州, 就得乘飞机了。感恩节和圣诞节是外出的孩子看望父母最集中的时间, 类似中国的春运。
除了感恩节、圣诞节外, 美国有许多长周末, 美国大多数联邦假日放在星期一, 不像中国那样规定一个死板的数字, 所以就有许多连续3天的长周末。数小时车程的距离, 孩子就会利用这些长周末去看望父母。
有正式工作的, 公司都给至少两星期的年假, 除了度假外, 也可用来跟父母团聚。
此外, 美国有个1993年通过的《家庭医疗休假法》。此法规规定:凡家庭成员 (如父母) 有医疗和相关的照顾的需要, 都可以请假, 每年可长达12周;虽然此请假是无薪水的, 但是, 法律规定老板不可借机解聘员工。
地道的美国人 篇2
1.What are you up to? 你正在做什么?
假设你在办公室想跟同事沟通下工作情况,又怕耽误对方的工作,就可以先问同事“In the middle of something?”(你在忙吗?)如果对方回答“Kind of.”(算是吧。)这时你就可以继续你的谈话了,比如可以做一下谈话前的“热身”,问对方:“What are you up to?”(你最近在忙什么啊?),然后再展开你想沟通的话题。
另外美国人见面时常用的问候语“What’s up?”就与“What are you up to?”在意思方面很接近,都是问“你最近在做什么啊?”但是需要注意一点:语气的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不相同,比如你发现在未经你允许的情况下,别人正在你的办公桌上乱翻,就可以过去责问他“What are you up to?”(你正在搞什鬼?)。除此以外“What are you up to?”还有其他意思,比如你的同事正在完成某个项目,你就可以说“What are you up to?”(目前进展如何?)当然“What are you up to?”与“What are you doing?”意思基本相同,可相互取代,但是多变的表达方式会令你在工作期间的交流中显得更加出彩。
2.In the middle of something? 你正在忙吗?
在上面已经提到了In the middle of something?(你正在忙吗?)这句话,惯用的说法是“Are you busy?”,但是死啃一种说法显然过于单一化,把眼界放广一点,对于同一个概念要有不同的变化。如果你经常用“Are you busy?”,不妨换成“In the middle of something?”,因为这句话的意思更为准确,比较接近于“Are you busy right now?”(现在是不是正在忙?)而“Are you busy?”的含意不仅可以解释为“现在是不是正在忙?”也可指“最近忙不忙?”。如果你除了“Are you busy?”之外,还懂得用“In the middle of something?”相信别人一定不会小看你的英文能力。
3.Maybe I’m going out on a limb, but I think we still have to invest it。
或许这么作有点冒险, 但我想我们还是要投资它。
提到冒险,一般人会想到用 “It’s risky” 或 “It’s dangerous.” 但是囗语上美国人喜欢说 “I’m going out on alimb.” 来表示这件事需要冒险。“limb”原意是指树枝,想象当你爬树时爬到小树枝上去了,你是不是不知小树枝什么时候会断掉?这种不确定的危机感,就是为什么美国人要用 “Go out on a limb.” 来表示冒险的原因了。
4.“Please give us your comments。”请多提宝贵意见。
通常在会议或商务洽谈结束时,中方的人出于客套或者希望让对方提出自己的建议,总是爱把“请多提宝贵意见”挂在嘴边,但是如果只按词面意思进行翻译,麻烦很容易就会来了。比如直译为:“Please give us your valuable comments。”,那么很可能对方会认为你在暗示他:你的意见应该是valuable的,否则就请“免开尊口”。正确的译法应该是:“Please give us your comments。”或“We welcome your comments.”这样对方才会把想提的建议痛快地说出来。
5.Probably.It’s still up in the air。大概吧。不是太确定。
在工作中也许你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但是项目仍没有太大进展,或是上司迟迟不给予支持。这时或许有人会出于关心问你“项目有起色没?”但面对自己不能掌握的事情,显然没法回答这个问题,只能听天由命。这时你就可以回答“It’s still up in the air
另一种情况就是与别人约会时被熟人撞上,私下里别人问起是否在谈恋爱时,你也可以小小地卖下关子说: “It’s up in the air.”(八字还没一撇呢!)其他的同义句还有: “I haven’t decided yet.”及“I haven’t made my mind yet.”等。
6.That’s OK。不用了。
不要小看这个简单句子的用途,因为很多人把“That’s OK.” 和 “OK.”误认为意思相同,但实际上这两个句子的意思完全不同。如果有人问你需不需要某物或做某事,你回答 “That’s OK.” 就是“不要”的意思,而答 “OK.” 是“要”的意思。当别人说 “That’s OK.”时,就有“I’m fine.”(我很好,你不用操心)的意思,言下之意就是“你不用麻烦了,我会照顾我自己”。所以要记住, “That’s OK.” 其实有
“没关系,无所谓”的意思,所以如果你想很坚定地拒绝别人准备递过来的饮料,可以说 “That’s OK.I don’t need anything to drink.”
7.He’s out for lunch.他出去吃午餐了。
在同事出去吃饭的时候,他办公桌上的电话刚好响起,这时你该跟对方说什么?如果按照中文的词面意思翻译成“He went out for lunch.”是不符合美国人的沟通习惯的,通常他们都会说“be out for something”,套用一下就是“He is on lunch.” 如果别人要找的人不在工位上,但是你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还可以用try again/ call again或call back/ try back 的说法。还可以建议别人“Why don’t you call back in 10 minutes?“(你为什么10分钟后再打来呢?)或者请对方留言“May I take your message?(你可以留言吗?)
8.“You’re in the pink!”你的气色真好!
如果同事或上司近来工作格外顺利,往往人逢喜事精神爽,气色也会跟着变好,这时如果夸赞一下对方,会给人留下不错的印象。要想说人“气色好”。“you look fine!”当然不错,可如果你说”you’re in the pink!”就更妙了。在英语口语中,表示颜色的词用起来非常形象生动形象。
9.Just right place, right time。只不过是“天时地利”而已。
如果意外得到了一个令人羡慕的美差,大多数的人都会直接反应出lucky这个词.但其实关于幸运的表达方式还有很多,比如“Just right place, right time.” 里面就有中文中“天时地利人和”的意思。如果你没费什么力气就得到了某样东西,也可以很潇洒地说“Just right place, right time, no big deal.”(只不过时间地点刚好对了而已, 没什么大不了
10.Same here。我也是。
十大指标像个地道温哥华人 篇3
温哥华曾被MSN旅游杂志评为世界上穿着第三差的城市,罪魁祸首就是满街的瑜伽裤,直指这是裸露赘肉的服装,温哥华人太不懂得藏拙。
可是,怕什么呢?温哥华人穿着这么“健美”满大街逛,不正是说明了她们自信、崇尚健康么?身为Lululemon的基地,温哥华自然与瑜伽裤有不解之缘。
此外,爱瑜伽也是温哥华人的特色。冬季天寒,滑雪太激烈,做个瑜伽正好可以拉扯一下在办公室坐出的僵硬筋肌。夏季阳光明媚,在海滩做个瑜伽,连垫子都省了。练出好身材,穿上紧绷绷的瑜伽裤上街一走,完美曲线呈现,哪里还会是丑呢?
2.手持咖啡杯
早上出门,先溜到附近的Tim Hortons或星巴克买杯咖啡带走。温哥华人,这才算真正开始一天!
仅温哥华市,星巴克85家,Blenz和Tim Hortons各26家,还有诸如Waves、JJ Bean等其他品牌,布满城市的大街小巷。爱喝咖啡导致咖啡店星罗棋布,太容易买到也促使越来越多的人从第一杯开始,逐渐让咖啡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3.下雨不打伞
刚来温哥华时,我一见出太阳了,撑把小花伞出门晃,招来无数讶异的眼光。后来才发现,温哥华人,不只出太阳不打伞,连下雨也不爱打伞,经常是帽子一翻在雨里走来走去,步子还很从容。
这说明了一点:温哥华的雨实在太多太平凡,温哥华人见惯不怪,包里要多放一把伞实在碍事,不如一件带帽子、又带点防水效果的衣服实在。
4.成为Canucks球迷
来温哥华已经8年的陈同学表示,虽然并不迷冰球,但一到史丹利杯开打,也会超级兴奋,跟着本地人一块瞎乐,为肯队(Canucks)嘶声吶喊。
是的,不管是真喜欢还是凑热闹,要像个地道的温哥华人,就张口跟别人聊聊昨晚的冰球赛,然后将蓝色队服穿在身上、小旗子插在车上、大旗帜挂在家里阳台上。让世界知道你是温哥华人。
那个V字里面有Vancouver字样标志,是百年前温哥华首支专业冰球队,也是首个获得史丹利杯的百万富翁队(Vancouver Millionaires)的队徽。肯队后来也在队服上加印这个标志参加比赛,以表纪念。
5.有一双UGG
寒冷天气,一双毛茸茸的UGG最适合不过。以至于在温哥华,几乎走哪都可以看到这种笨笨的雪地靴。不过,穿的人觉得舒服,见的人也开始有怨言了。有人吐槽:“温哥华人应该有的新年愿望?别再买UGG了!”不过,这头刚刚吐槽完,那头有人在网上发帖表示Costco有UGG出售,随后,该店的UGG神速售罄。
对许多人而言,有时候买它不只是因为它穿着舒服,而是当你周围的朋友人脚一双的时候,你能够控制自己不“败”一双吗?
6.A&F和Aritzia
温哥华人对这两个品牌的喜爱到了什么程度呢?
主打女装的Aritzia年度清仓大甩卖时,6时不到门外就是如龙长队了。从十几岁的小姑娘到45岁的女性都在队伍之列。该品牌的休闲品牌TNA也为广大温哥华女性所喜爱。A&F麋鹿牌虽然营销手段比较偏激,经常请一些赤裸上身的肌肉帅哥站在店门口“招摇”,但服装的材质的确深得人心。因此许多并不赶潮流的男生也会喜欢他们家衣服。
7.Legging配单鞋
除了瑜伽裤,Legging(打底裤)也是温哥华女士们的大爱,再配上一双单鞋,你就轻易成了温哥华的“邻家小姑娘”。
8深色大衣配深色靴子
温哥华人偏爱深色,强调个性与独立的北美文化使得女生打扮起来也更具成熟气息,北美风更简洁成熟。当亚洲的女生希望自己“永远21”(forever21)时,许多北美女中学生已经开始刻意把自己打扮得如职场女性。尤其是冬秋季节,街上都是穿着黑色大衣的男男女女,其中八成的人还会穿一双深色的靴子
9.墨镜魔镜
不要以为墨镜只能在出太阳的时候戴。也不要认为墨镜的作用就是遮太阳。哪怕此时正天阴下雨,但绝对可以时不时戴上一副酷酷的墨镜,你可以不是明星,你一定要知道,稳重里带着一丝神秘。
10.买房生活
当然,拥有温哥华的一处(或多处)物业,才能更理直气壮地说:“我就是个温哥华人!”温哥华的房价也让很多有置业想法的人垂头丧气,愿意“曲线救国”的可以放眼大温哥华地区,再配合一面加拿大国旗,价格应该不会涨到天上去。
美国人的爱鸟故事 篇4
儿子两岁那年,我暂居在加利福尼亚州。与我家相邻的,是一位六十多岁的美国老爷爷。在我家屋子后面的草坪上,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成群的鸭子,因为儿子特别喜欢它们,所以我也乐于带孩子去亲近这些小动物。
一次,老爷爷见我儿子喜欢看鸭子吃东西,就进屋拿来了半袋面包片,然后把它们撕成小块儿,扔给鸭子吃,然后和我儿子一起欣赏鸭子们奔过来吃面包时的样子。
见我儿子看得很入神,老爷爷就问我儿子,想不想亲自喂鸭子。我儿子一听,高兴极了,欢跳着从老爷爷手里接过一片面包,乐得忘乎所以,非但没把面包扔给鸭子,而是自己大口大口吃进了肚里。这一下把老爷爷乐得合不拢嘴,和我儿子开玩笑地说:“面包是给野鸭吃的,你怎么给吃了?你吃了这片面包,会变成鸭子的。”说着学着鸭子的样子“嘎嘎”叫起来,我们都开心地笑了。
老爷爷并没有就此“剥夺”我儿子对鸭子的饲养权,而是又给了我儿子一片面包,这回孩子一口也没吃,整片地扔给了围在脚边的二三十只鸭子。细心的老爷爷笑着对我儿子直摇手,他对我儿子说,最好把面包片撕成小块儿,太大了会噎着鸭子的。然后,他示范给我儿子看,我儿子呢,就学他的样子,撕小了以后再喂给周围的鸭子们。我当时就想,老爷爷对他的鸭子呵护得真细心。但是后来才知道,这一大群鸭子是野鸭,因为他经常来喂,时间长了,野鸭们知道路了,就天天光顾这里。听人这么说,我对老爷爷肃然起敬。我曾问老爷爷,天天这么喂,你得花多少钱,他说不知道,反正每天至少要喂一袋面包。他说,天天看野鸭开心地吃他喂的东西,是一种快乐,花点儿钱来喂小生灵,太值了。
因为当时我们刚搬到这里,老爷爷提醒我们娘俩,鸭子们的巢就在草坪后面那条河上的小桥附近。现在是野鸭孵卵季节,在河边走时要小心,别踩到野鸭蛋。听着老爷爷对我们的忠告,不禁心头产生一种暖暖的感觉。当我看到这些大大小小的鸭子们吃完面包后,穿过浓密的树林,欢快地张着翅膀,跳进潺潺流淌的小河里游泳、洗澡时,我想这就是它们最美、最舒适、最安全的天堂了。
大汽车谦让“霸道”小鸟
大多数美国人认为,伤害鸟儿是极不道德的行为。美国有关法律也规定,凡伤害鸟类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那年,我随夫迁居佛罗里达州。这个州是美国两个气候较佳、环境优美的地方之一。所以许多美国富商、政府官员都在这个州有豪宅。
然而每到七八月份,都会出现一段酷热难当的天气。一次大暴雨后,停车场的水泥路或柏油马路的坑洼处,出现了“小水塘”,不知哪来的鸟儿们,三五成群,呼啦啦地落在“小水塘”中。有的喝水,有的洗澡。它们抖动身上的水珠,让过往行人也感到丝丝凉意。这时,一辆轿车朝小鸟嬉戏的方向驶来,距离大约10米远时,车子开始减速,就像人走路那样,慢慢地往前“爬”。鸟儿们,就像没看见一样,照常洗澡。
我观察司机的一举一动,只见他双手紧握方向盘,身子探向挡风玻璃,身子几乎贴到了方向盘上。我想,他是在看鸟儿离他的车究竟还有多远。司机开着车,慢慢地往前蹭着,好像生怕哪只不懂事的小鸟会钻到轮子下面。车离鸟还有一米多远了,鸟儿还是不愿离去。他就把车停下来,摇下车窗,双肩一耸,两手摊开,无奈地笑着对我说,看来它们还没洗够。他看了小鸟几秒钟后,见后面又来车了,他才又往前开了一点儿。快到离鸟一尺左右时,这些鸟好像才看见有车,慢悠悠地飞走了。有几只鸟甚至还踱着悠闲的步子,走进了旁边的树林里。
美国地道俚语 篇5
. lucky dog是“幸运儿”,而不是“幸运狗”。
. You dirty dog是“你这卑鄙的家伙”,而不是“脏狗”。。
. eat dirt是“忍辱”,而不是“吃土”。
. touch-me-not是“凤仙花”,而不是“别碰我”。
. friendly camera是“傻瓜照相机”.而不是“友好摄影机”。
. funny bone是“麻骨”,指神经,而不是“骨”。
从美国起源看美国人个性 篇6
关键词:美国起源,美国人个性
美国人是一个自由、开放、主动、包容、勤奋、务实、开拓进取、有冒险精神等性格特点的的民族, 而这些特质, 从美国起源、美国的独立史中就明显可见, 也是他的特殊历史进程的必然产物。
我们都知道, 美国是一个多民族、多移民国家, 白、黑、黄、棕色人种都有, 有几乎来自世界各国的移民。从五月花号登上美洲之时, 美洲这块陆地上就已经有或来过英国、法国、西班牙、荷兰、葡萄牙人, 土著民印第安人据说是几千年或上万年之前到达的多国亚洲人, 这也许就是造就今天美国人开放、包容的历史原因。而这些先驱者敢于探索未知领域, 本身就是一批不安现状或不甘贫穷、追求自由、具有开拓、创新和冒险精神的探路者、探索先锋。下面从美国历史的几件主要事件来探究:
一、五月花号
五月花号本身就是一批追求信仰、宗教自由 , 不堪忍受英国国教排挤、迫害, 追求新的幸福、生活的探险者, 他们是一批敢闯、敢拼、敢于经受艰难困苦、富有冒险精神的勇士。从他们登上五月花号的那一刻, 他们就准备好了迎接最糟糕的命运, 五月花号的移民史更加磨砺了他们这种追求自由、独立、勤劳、坚韧的品格和冒险精神。
五月花号在1620年9月启航, 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找回失去的权利和自由的梦想。由于是在险恶、寒冷的冬季, 海上风急浪高, 五月花在行进中与狂风暴雨搏斗, 艰难地向前漂泊着。经过六十多天的颠沛流离, 11月19日, 移民们终于到达北美洲东海岸的科德角 (Cape Cod) , 他们准备继续航行到原目的地哈德逊河 (当时那里是英国的弗吉尼亚殖民地) , 但由于遭遇风大浪急, 风向改变, 再加上携带的食物与淡水即将用尽, 他们只得中途折返科德角。两天后, 在普利茅斯湾登上了美洲新大陆的土地。幸运的是在这次充满危险的远征中, 全船只有一人死亡, 再加上中途产下一婴儿, 五月花号原数到达美洲。而在以前的探险船只, 有的在到达美洲后, 有一半的人都因海上恶劣的天气、寒冷、疾病、饥饿而死亡。
他们上岸后, 发现一小村庄, 沉寂、荒凉, 看不到一个人影, 一缕炊烟, 异常荒凉, 后来才知道, 原为印第安村落, 几年前天花流行, 全村人无一幸免。他们还发现了一些残破小屋, 虽然破旧, 却能遮风避雨, 帮助他们度过寒冬, 它成了这群异国漂泊者的最初避难所。尽管这样, 由于正值隆冬季节, 不适合农耕。没过一年就有一半的人死于严寒与疾病, 等熬到第二年春天时, 幸存下来的不超过50人, 但存活下来的移民并没被困难所吓倒, 他们学会了捕鱼与打猎, 学会了如何种植玉米和怎样饲养火鸡, 他们建立起了坚固的房子。尽管生活很艰苦, 但当1622年有船只路过答应带他们回英国时, 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提出回去。而早期的殖民者, 有些因移民团体内矛盾、分歧, 有些因实在不堪忍受此处的原始、荒蛮, 纷纷打道回府, 重回英国。而这些存活于这片土地的移民, 一定是自由、独立, 能吃苦耐劳, 勇于开拓和冒险的一个群体。这些和狂风暴雨搏斗, 与疾病匮乏抗争的千难万苦的经历, 使他们更加坚定和顽强, 这也许就是今天美国人直接、务实的真正原因。
二、印花税法
殖民地人民即美利坚民族的苦难没有结束, 1756年, 英国与法国为争夺北美大陆的领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英法的“七年战争”胜利后, 英国为转嫁战争军费负担, 1765年3月22日, 出台了《印花税法》, 规定:“殖民地的报纸、年历、小册子、证书、商业单据、债券、广告、租约、法律文件以至结婚证书等, 都必须贴上票面为半便士至20先令的印花税票 (须用硬币购买) , 违者将被送到不设陪审团的海事法庭受审。”对于这项《印花税法》, 殖民地居民怨声载道, 为反对《印花税法》的实行, 许多殖民地居民主动、自发组织起来, 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和利益而展开了斗争。提出如果不废除《印花税法》, 就抵制英国的货物。殖民地的妇女们也自己纺纱织布, 不穿从英国进口的纺织品, 参与到反《印花税法》的运动中。一些思想比较激进的移民为阻止《印花税法》生效, 举行游行示威, 高喊口号, 捣毁税局, 放火烧毁成堆税票, 逼迫税吏辞职, 有些地方甚至发生了暴乱。《印花税法》在殖民地居民的强烈反对下彻底流产。他们不坐以待毙, 他们以主动、积极有效的方法, 成功地争取到自己的权利。
三、波士顿惨案
《印花税法》废除后, 波士顿惨案事件又起, 1770年3月5日, 驻扎在波士顿的英军以保护执行税法的英国官员为由, 向抗议《唐森德税法》 (对进口到殖民地的一些物品征税) 的一群游行民众开枪, 结果打死四人, 伤六人, 这就是美国著名的“波士顿惨案”。惨案的发生再次激起了殖民地人民反英情绪的高涨, 5万人参加了葬礼游行。在群众的压力下, 总督下令从波士顿撤军, 并审讯了枪杀居民的士兵。发生惨案的同一天, 英国政府为缓和抵制英货的经济压力, 废除了《唐森德税法》, 但保留对茶叶征收进口税, 以维护英国议会有权向殖民地征税的原则。殖民地人民通过努力, 甚至流血牺牲, 取得又一次胜利。
四、“波士顿倾茶事件和莱克星顿的枪声
“波士顿倾茶事件”成了美洲要求独立于英国的导火索, 殖民地人民认为英国为保护英国本土工业和贸易, 出台了一系列不公正甚至盘剥殖民地人民的政策, 这样的政府已经不值得信任和忠诚, 因此多数殖民地萌生出独立的想法。为解自己于火热之中, 此时, 各殖民地选举了通讯委员, 所有通讯委员会建立联系。。他们传递信函, 扩大宣传和互通情报, 统一反英认识和活动。为第一次大陆会议作了重要组织准备。第一次大陆会议讨论的政治方案中有英国政府无权对殖民地颁布任何法规和命令, 呼吁殖民地人民武装起来对抗英国暴政。从此, 由“莱克星顿的枪声”拉开了美国独立战争序幕。
五、独立战争
1776年7月4日, 《独立宣言》正式获得议会通过, 《独立宣言》的通过与发表, 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正式诞生。这份划时代的文献宣布:“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 ……, 这些联合殖民地应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国家, 解除它和英国的一切政治联系, 及一切对英王的隶属关系。”, 自此, 7月4日成为美国独立日, 现今的国庆节日。美国独立战争历经八年, 在法国和西班牙的援助下, 官兵顽强奋战, 1783年获得全面胜利, 他是世界上以弱小战胜强大宗主国, 获得独立的典范。究其原因, 同样有殖民地人民坚忍不拔和顽强不屈, 为追求集体和个人利益, 不惜一切的斗争精神。这种主动、积极争取自由与独立的自救传统传承今天, 我们知道, 如今美国人仍直率、坦言, 勇于表达个人观点, 也善于争取个人利益与权利。
六、西进运动
西进运动将美国人的开拓和冒险精神彰显极致。早在美国独立之初, 一些具有冒险精神的人士就开始踏上西进的征途, 他们越过森林密布、野草丛生的高山峡谷, 不断寻找着新的机会。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 近西部地区已经被早到的农场主与种植园主瓜分殆尽, 越来越多的拓荒者到远西部寻找机会, 拓荒者一踏上旅途便要经受艰苦的磨炼, 移民们除了要忍受旅行的危险而单调外, 还要承受疾病和死亡的打击。在20世纪40年代的淘金热的一段路上, 至少死亡了2000人。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有些人动摇了, 返回, 有些人继续西进。在一大片令人望而生畏的荒原上, 移民们为了追求独立与财富, 与大自然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他们靠辛勤劳动赢得了机会与财富, 过上了较稳定的生活, 勤劳勇敢、不断进取的新一代美国人也随之成长起来。
美国的起源、独立和发展史就是一部美国人追求独立和自由、勇敢、进取、勤劳、苦难、抗争、开拓的斗争史。由于在独立初期, 他是一个“百荒待兴”的新兴国家, 没有现成的良好环境, 美国人必须开拓、创新, 由于建国初不太健全的政治体制和管理体制, 使得美国人无论是在生活或经济、商业活动中都有着更大的自由度, 这或许就是美国人自由、独立、个性化的又一根源。在经历了这“九九八十一”磨难之后, 美国、美国人民逐渐成熟, 他们经济发展了, 生活稳定了, 法制更健全了。
他们的这种追求自由、独立, 个性化、勤劳、求变、冒险等精神一方面会通过遗传, 血脉相承 (因为, 他们的祖辈, 血液中流淌着这样的特质) , 另一方面, 会通过他们本人或美国文化、历史教育, 代代相传, 影响至今, 是美国人民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成就了今天美国人的特性。今日的美国人像他们的祖辈一样, 也一直处于抗争中, 他们不安于现状, 不甘于平淡、平庸, 喜欢与众不同, 争强好胜, 喜欢竞争, 好战, 这些特质, 注定他们喜欢追求自由和个性化, 不爱人云亦云, 不喜欢盲从, 喜欢创新、挑战和冒险。当然, 成就美国人个性因素很多 , 本文从美国的起源历史方面探究一二。
折磨人的美国中学家庭作业 篇7
我一听,哈哈大笑:“拿你叔叔开玩笑呢吧!你是大学毕业生,有啥题能难住你?”
侄子一本正经地告诉我,美国学校对学生家庭作业的要求很严格,平时作业的分数都要纳入学期总分的评定。他说,昨天女儿从大洋彼岸打来长途电话,为一份课外作业向他求助。作业的要求是这样的:完整地制作你的家谱,准确写出从你的高祖父母至你现在的家人等每位亲属的姓名和生卒年月。
天哪!这哪里是什么学生作业,分明是在难为学生!我一时无语。
侄子一看我犯难的样子,就鼓励我说,这是在培养学生的“寻根”意识,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并记住“你从哪里来”,从大的方面说,社会是由一个个家庭构成的,只有继承了家庭的传统美德,才能更好地传承华夏文明的精华啊!
我一听,有道理。于是我翻箱倒柜,翻出家谱,开始做作业。这时我才发现,我们的家谱上只记男不记女,女性一嫁出去就从家谱上“消失”了,而嫁进我们家的女性只记载了一个姓氏,没有名字。更麻烦的是,男性的生卒年月是以皇帝年号记载的,至于女性,连生卒时间都没有记载。
无奈,我只好请来本家辈分最高的90岁高龄的老爷爷。幸亏他的记忆还算清晰,于是,我们结合家谱和老爷爷的回忆,开始推算:道光多少年、咸丰多少年、光绪多少年、民国多少年……我再逐一对照,查出公元年月,由侄子来记录。
费尽周折,这份作业终于完成了,我这才松了一口气。
侄子走后,我查阅了美国的历史资料,竟惊奇地发现,美国在对名人的介绍中,总是以大篇幅介绍他们的家族史及其从小生活和受教育的环境。而在中国,大多只是简洁地介绍名人的出生时间和籍贯。这也许是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一种表现吧。
我完成这份家庭作业的第三天,侄子打来电话说,他女儿交出的这份作业引起了全校师生的兴趣,大家追问,我们的家谱上为什么只记男不记女,女性为什么只有姓氏没有名字……我几乎晕倒在地。
美国人的商务谈判风格 篇8
关键词:美国人,商务谈判,风格特征
商务谈判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现代信息社会促进了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世界就是一张诺大的谈判桌。谈判风格一般指在习惯化的谈判方式中所表现出的一些稳定的谈判行为特征, 它反映了谈判人员的态度、价值观和人格。
一、热情坦率, 讲究效率, 珍惜时间, 直入主题
美国人属于性格外向的民族。他们的喜怒哀乐大多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直接了当是尊重对方的表现, 与美国人谈判表示意见要直接, “是”与“否”必须表达清楚。美国人希望谈判对手的态度认真诚恳, 即使双方争得面红耳赤他们也不会介意, 即便是己方的责任也不可使用“你看着办吧”或“一切好商量”之类的语言。美国人珍惜时间, 生活节奏比较快。他们认为高效、出色地完成任务是一个人有能力的表现。而完成任务的时间长短与事情重不重要无关。他们在谈判时会直入主题, 开门见山, 报价及提出的具体条件也比较客观, 水分较少。美国人对于中国人在谈判中用微妙的暗示来提出实质性的要求感到十分不习惯。他们常常惋惜, 不少美国厂商因不善于品味中国人的暗示, 失去了不少极好的交易机会。东方人所推崇的谦虚、有耐性、涵养, 可能会被美国人认为是虚伪、客套、耍花招。
二、重合同, 法律观念强, 讲究实际, 注重利益
美国是一个高度法制的国家, 美国人的法律意识根深蒂固。平均450名美国人就有一名律师, 这与美国人解决矛盾纠纷习惯于诉诸法律有直接的关系。美国人认为, 交易最重要的是经济利益, 往往以获取经济利益作为最终目标。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 最公正、最妥善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法律, 依靠合同。一旦双方在执行合同条款中出现意外情况, 就按双方事先同意的责任条款处理。他们认为商业合同就是商业合同, 朋友归朋友, 两者之间不能混淆起来。私交再好, 甚至是父子关系, 在经济利益上也是绝对分明的。美国人做生意时更多考虑的是做生意所能带来的实际利益, 而不是生意人之间的私人交情。美国人从不掩饰自己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在商务谈判中也表现出“快人快语”, 甚至直奔物质利益这一实质性问题。他们善于长谈, 锋芒外露并且不断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追求物质上的实际利益。尽管他们注重实际利益, 但他们一般不漫天要价。他们还认为, 做买卖要双方都获利, 不管哪一方提出的方案都要公平合理。
三、自信心强, 不轻易让步;全盘平衡, 一揽子交易
美国人有一种优越感, 自认为自己什么都好什么都正确。美国人喜欢的谈判方式是在双方接触的初始就阐明自己的立场、观点, 推出自己的方案, 以争取主动。美国人的自信表现在对本国产品的品质优越、技术先进方面毫不掩饰地称赞, 他们会积极采用各种方式进行宣传, 使消费者或买方代表知道他们的商品好在什么地方并且心甘情愿出高价买下。他们认为, “大酬宾”“打折”“买二送一”是对自己的商品缺乏信心的表现, 是自己的商品不过硬或根本不懂经商赚钱的无能做法。美国人的谈判方式往往让人觉得美国人傲慢、自信。他们喜欢别人按他们的意愿行事, 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美国人的自信与傲慢还表现在他们喜欢批评别人, 指责别人。当谈判不能按照他们的意愿进展时, 他们常常直率地批评或抱怨。当他们认为十分有理的时候, 他们不喜欢听到别人否定的回答, 他们不仅希望别人同意而且是当场同意。当然他们也不是坐等别人让步, 而是积极施展各种手段, 突出自己的优势从而使对手心甘情愿地接受他们的种种条件, 取得谈判的最大成功。美国由于经济大国的地位非常突出, 因而在谈判方案上也会使用大手笔, 表现出财大气粗。谈判手较注重大局, 善于通盘运筹, 喜欢搞全盘平衡进行一揽子交易。所谓“一揽子交易”主要是指美国商人在谈判某一项目时不是孤立地谈他的生产或销售, 而是将该项目从设计、开发、生产、工程甚至还要介绍销售该项目涉及的产品等一系列办法, 该企业的形象信誉、素质、实力和公共关系状况等, 最终达成一揽子交易。
总之, 只有了解了美国人在谈判时的谈判风格, 才能使中美在谈判中, 互相理解, 达到共赢。
参考文献
[1]马克太.商务谈判-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4年2月.
糖尿病厨师:教美国人真正的烹饪 篇9
这本书的作者是以“实用烹饪”为风格的“糖尿病厨师”克里斯·史密斯。10多年前,他27岁时得知自己患有1型糖尿病,而如今,他正在尽最大可能地教美国人再次学会如何烹饪,以诠释自己对糖尿病的理解。
史密斯解释“实用烹饪”的概念元素之一就是在营养方面要多元化、适度搭配并控制好量。他说:“我想让读者知道最关键的是食品质量——取材方便、适合家用菜谱且味道鲜美。这些食谱真正的价值在于对餐桌旁的每个人都有益,就连我的孩子和妻子也很喜欢。”
噩梦般的选择
回到1993年,当史密斯还是著名的美国纽约海德公园烹饪学院的一名大学生时,他突然感到胃严重绞痛、口渴难耐,并在浴室跌倒。
史密斯说:“我当时是按胃溃疡治疗的,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同时我每天因为口渴要喝3~4加仑饮料。”
之后的6个月中,这个5英尺10英寸的厨师体重减轻了35磅,直至最后只剩105磅。在找不到原因的情况下,他去拜访医生,45秒的测试后就被确诊患有1型糖尿病。他的医生开始忧虑:糖尿病是否能允许他继续做厨师?
史密斯回忆:医生让我结束厨师生涯,因为那时我一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12小时,这对于我来讲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但我已经选择这个职业了,结束它意味着对我的后半生判死刑。
一场报告的顿悟
史密斯从来没有想过把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纽约大学内分泌学糖尿病组要求他做一场报告,使他开始考虑将厨师职业和糖尿病结合起来会对二者分别产生什么影响。
“那天人们接踵而至直到全场爆满,我站在讲台上向门口望去,那里也是人头攒动,”他开始怀疑,“难道大家挤成这样真的都是为了来看我吗?”
史密斯感到他从未受到如此的重视。“那一刻,我感到有必要把自己数年来的糖尿病患病经历和厨师生涯结合起来,总结出经验,然后告诉世人。于是,他开始在各地巡回演讲,从听众那里,他发现人们都渴望有一些很可口同时也有益健康的食物。”
低脂、低钠、运动和血糖监测
尽管史密斯在美国威克森林大学浸会医疗中心做厨师经理,也公开演讲,但他还是喜欢在家中烹饪。
他自己解释说:“这是本能。我患有糖尿病且喜欢健康的饮食,而这种饮食风格对我的孩子们也很好。我教他们感受各种味道,包括钠和脂肪,让他们知道哪种口味过重,应该如何防止摄入过量的钠和脂肪。每个人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和心脏病患者都应该意识到钠和脂肪的危害。”
美国人商务谈判风格的成因及策略 篇10
一、美国人商务谈判风格的成因
(一) 历史文化因素
美国是一个新的移民国家, 是一个充满现代意识的开放国家。人们崇尚自由, 不受权威与传统观念的束缚。拓荒者顽强的毅力加上乐观自信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形成了美国文化。而这种文化注重自我奋斗竞争观念、个人主义和独立自主。一般美国人的世界观认为一切事物非“黑”即“白”, 很少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灰”。在美国商人的价值体系中, 他们将获取金钱对物质的占有放在最后, 并认为责任感是这些品质和价值观的核心, 尽快地作出决策——迅速执行实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二) 经济文化因素
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美国人对自己的国家深感自豪, 对自己的民族具有强烈的自豪感和荣誉感。美国人的性格是外向的, 表现出直率、开朗、自信、果断、诙谐幽默、追求物质生活、富有强烈的冒险精神和竞争意识等特点。激烈的竞争势必会引起他们对时间的珍惜。“时间就是金钱”的这种时间观念导致了在美国进行一些交易一般都较快地达成。而且在很多情况下, 美国人只要认为产品品质上乘, 双方共赢, 他们习惯上会爽快地按照对方的要价进行支付, 而不是进行没完没了的讨价还价。在这个意义上, 美国人在谈判过程中是不善砍价的。针对美国的谈判风格有其积极的一面, 同时也有难以对付的一面, 必须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美国人进行商务谈判的策略
(一) 思维对策
利用性格优点和心理特征:美国对手的坦率热情对谈判十分有利。美国谈判手爱表现自己的心态, 可用于了解情况, 调查研究与谈判有用的信息;其自信心易于被激将使其改善条件, 但要注意其自信造成的过强的自尊心, 不要激怒对手, 否则, 为了消气还要付出无谓的代价。美国商人在商务活动中总有一种富国强国的自信和自豪, 处处流露出优越感, 谈吐较直率大方, 显得轻松和好打交道。应对策略应为:从分析入手, 不争高位, 从细中求利。首先, 谈判的项目不同, 决定权不同, 若为中央项目, 由中央政府代表发言可以一揽子交易, 而对地方项目, 涉及行政管理复杂, 只有先与美方协调后方, 才可以进行一揽子交易。应对这种情况时, 说法可以灵活, 以协调各部门为借口推掉一些不适合进行一揽子交易的项目;其次, 美国谈判手一揽子交易是一种策略, 大而化之可以争取更大利益, 所以, 不应被其唬住, 可以局部思维之和等于一揽子的思路去感受它。这样将大化小容易看透其中计谋。同时要与本方的上司形成一条阵线, 防止上司进行一揽子交易的谈判。我们要在谈判时, 在不知不觉中转换美国人的思维方式, 把“先谈细节, 避免讨论原则”的美式思维转到“先谈原则, 后谈细节”。这种思维转换在多数情况下可打乱美方计划, 用原则问题制约后面的细节讨论, 使我方在以后的讨价还价中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
(二) 谈判对策
在与美国人谈判的时候, 注意和掌握一些谈判的要点。
第一, 要有一支过硬的专家型团队组合, 特别是法律方面的专家。第二, 要营造很好的谈判气氛。美国谈判者喜欢直入主题, 中方谈判者可以先顺应美国习惯, 为营造好的谈判氛围作出努力。第三, 要学会倾听。美国谈判者一般会充分准备谈判资料, 并且人员在技术方面有很强的专业性。中方谈判人员在谈判过程中可以先保持沉默, 通过多听多思, 在倾听的过程中获取对方更多的信息。第四, 要有多方案的准备, 并要掌握谈判节奏。针对美国谈判人员自信和注重实际利益的特点, 在谈判遇到僵局时提出来讨论, 可以为谈判提供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实在不行, 可以运用拖延策略获得主动权。美国销售商经常使用“逼问”的战术, 比如问购买者:是买还是不买?此时, 中方就要运用忍耐优势, 拖延谈判时间来化被动为主动, 掌握谈判节奏。这样还可以使美方产生要尽早完成谈判, 进行下一环节的心理压迫感, 从而促使其尽早签署合约。第五, 要十分注重合同的内容。美国商人有很强的法律意识, 他们会严格按合同履约。在合同履行阶段, 一旦出现问题, 美方就要按合同办事。所以中方要有专业人员来参加合同内容的审定, 将未来合同期内可以预见的多种情况及各自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考虑周全, 都写入合同。第六, 多了解中美文化差异, 避免在语言、礼仪、行为、服饰和接待上产生误解。
总之, 本文对美国人商务谈判风格和策略的论述为今后企业和个人的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将起到一定帮助。
摘要:本文针对美国商人谈判的风格, 分析了成因。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解决文化冲突的谈判对策。
关键词:商务谈判,成因,策略
参考文献
【地道的美国人】推荐阅读:
地道美国流行语11-30
流利地道的口语06-17
英语地道的说法08-25
最地道的用法英语05-17
与食物有关的地道俚语09-07
地道的中式婚礼主持台词10-26
一些地道的英语口语说法09-06
地道战的观后感12-17
有关地道战的读书笔记12-18
《冀中的地道战》的教案设计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