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笔马良》

2024-05-14

《神笔马良》(共7篇)

《神笔马良》 篇1

《神笔马良》是人教版三年级一篇选学课文。笔者从2010年开始对这篇课文的教学几经改进。回眸审视这个过程, 看似仅是教学设计的修改, 实质却是教学理念的提升, 展现了一个教育者从师本走向生本的心路历程。

第一次研究《神笔马良》的教法是在2010年宁波市的优质课评比活动上, 我精心研制了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如下:

1援通过读文, 整体把握故事大意。借助学生间的信息交流、关键词语的提示, 使学生能大致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援通过读、找、画, 感受神笔之“神”, 帮助学生明辨马良和大官在神笔使用上的不同态度。

3援引导学生发现“马良惩治大官”部分的叙述特点。利用关键语句的理解、媒体手段的运用, 引导学生感悟马良的机智、善良以及大官的贪婪、自私, 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4援通过读文、体会、交流、朗读等手段,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神话的兴趣。

回顾当时的课堂, 虽然学生对《神笔马良》的故事很熟悉, 但我仍然以学生零起点的情况进行教学, 以“了解故事主要内容、感受神笔之‘神’、感悟马良的形象”几个板块进行教学。虽然学生在教师的牵引下, 课堂气氛热烈, 感受到了人物的生动形象。但热闹过后, 我在反思:

1.面对学生对故事内容基本都了解这样的学情, 我们不应该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内容的理解上。那么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什么?

2.教学目标更为关注的是教师的教, 且目标过多, 能否让目标更加集中一些、精简一些, 让学生学得从容?

鉴于以上的思考, 笔者进行了教学的二次设计。首先对原教学的目标进行了精简, 使之更为集中:

1.读故事, 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初步学习概括。

2.能抓住故事主要情节和关键词句复述故事。

3.感受童话的魅力, 喜欢读童话故事。

以上教学目标的改变首先是课堂主体从教师转变为了学生。从内容看, 将原来众多的目标删繁就简, 简化为“概括”和“复述”这两大第二学段的阅读能力目标。并且两个目标互有联系, 即“概括”为“复述”做了铺垫。

为达成目标, 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板块:

一、读故事,学概括

指名分三部分读故事, 其他同学仔细听, 给每部分故事起个小题目。

二、学负数

(一) 讨论复述要点:要想把故事复述得生动、具体, 要注意什么?师生讨论方法。

(二) 以第一部分故事为例。

1.仔细默读第一部分故事, 讨论:站在听众的角度想, 听众想知道哪些内容?可以用上课文中哪些好词佳句?

预设听众想了解的问题是:

马良一开始喜欢画画吗?

马良想得到画笔, 遇到了什么事?

后来马良得到画笔了吗?……

2.可以用上哪些好词佳句?

学生在课文中画出, 并说明理由。

3.练习复述。

指名练说, 评价。

4.听录音故事示范:你觉得要把故事说得吸引人, 还应该怎么做?

(三) 分组复述其他两部分故事。

当我沾沾自喜地将设计好的教学方案提交给教研组时, 却被冷酷地“枪毙”了。理由如下:

1.读课文之后, 马上让学生给三部分故事写小标题, 对于刚刚学习概括的三年级学生来说, 难度太大。

2.指导学生复述故事部分, 要求学生针对故事的情节设计问题本身就很有难度, 以“从听众的角度”设计问题为复述故事的把手, 更是个美好的“神话”。

3.最后一个环节, 让学生分组复述后两部分故事,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完成“设计问题, 画好词佳句, 讲好故事”, 三项任务一起布置, 看似使教学更为开放, 让学生学会方法自主学习, 但对于刚从二年级升上来的学生来说, 尚有难度。

根据教研组的意见, 我重新审度学生的实际需求, 又一次进行了教学调整。

一、指导概括, 有方法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 “学习概括”刚刚起步, 一定要有具体方法辅助, 为此我做了这样的努力:

(一) 将原来给段落写小标

题的设计改为“找出文中的一句话或者用自己的话说每部分故事内容”, 从写到找 (说) , 降低了概括的要求。且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对学生引导。如下面的教学片段:

师:请一位同学读第一部分故事, 其他同学思考:这部分故事讲了什么?能不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或自己的一句话来概括呢?

生:有个孩子叫马良, 家里穷, 连一枝笔也没有。

(师板书:家里穷没有笔)

生:马良喜欢画画。

(师板书:爱画画)

生:马良很想有一枝笔。

(师板书:盼望有笔)

师:马良爱画画、家穷、没有笔, 都是他盼望有笔的原因, 所以这段故事主要讲的是———

生:马良盼望有笔。

师:再精练一些。

生:盼望有笔。

这个引导环节教师尊重了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 呈现了学生慢慢成长的学习过程。

(二) 从概括段意到概括全文大意, 进行有层次教学。

学生通过找能概括段意的句子, 教师帮助概括成小标题:盼望有笔、得到神笔、为民画画。然后让学生默读第三部分, 根据马良画画的目的不同, 将第三部分划分为“为民造福”和“为民除害”两个层次。最后让学生根据每段大意, 把故事的主要内容用几句话讲出来。从概括段落到概括整篇课文, 降低了难度。

二、指导复述, 有抓手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和口语交际教学目标中都有“复述”的要求, 但面对刚刚踏上第二学段的学生, 我们要宽容, 并予以扶持:

(一) 主要内容是故事的“主干”。我将学生对每段主要意思的概括, 画成下图:

根据三年级学生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将其设计为一棵树, 这实际是“思维导图”, 对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很有好处, 也为后面复述故事打下了伏笔。

在此环节, 我和学生展开了这样的对话:

师:我们把长长的故事读成了“一棵树”, 请你看着这棵树用三两句话讲讲故事的主要内容。

(生说, 略。)

师:真了不起, 这么长的故事, 你用几句话就讲清楚了!但是如果这样复述故事给别人听, 大家愿意听吗?

生:不愿意听。故事太简单了, 不吸引人。

师:是呀,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树的枝干, 有了它, 树才有生命。但要把故事复述生动, 这样还不够。

(师生讨论复述故事的方法)

师: (小结) 关键词语是讲好故事的“枝叶”, 有了枝叶, 树才会枝繁叶茂。

(二) 关键词语是故事的“枝叶”。

为了有效地指导学生借助关键词语复述故事, 我在课堂上安排了这样几个学习步骤:一是学习找能帮助把故事复述生动的关键词语;二是师生串词复述故事情节;三是以“画摇钱树”这个故事情节为语例, 示范如何用好关键词来帮助复述故事;最后是小组合作复述故事片段。

第三次教学设计修改后, 我作了一次教学展示, 获得了观课教师的好评。亲历《神笔马良》教学的磨课过程, 让我深刻体会到:从“以师为本”转向“以生为本”并非一日之功, 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者放下自己, 心中真正拥有学生。

《神笔马良》 篇2

马良年纪虽小,却生来是个硬性子。他看透这财主的坏心肠,任凭财主怎样哄他、吓他,要他画金元宝,他就是不肯画。

财主将他关在马厩里,也不给他饭吃,非要他画金元宝不可。

夜晚,雪纷纷扬扬地落着,地上已经积起了厚厚一层。财主想,马良这一下一定受不了啦。他走到马厩去看看,只见里面透出红红的亮光,远远闻到一股香喷喷的味道。他觉得奇怪,悄悄走近,往里一看,啊!马良烧起了一堆木柴,一面烤着火,一面正吃着热烘烘的饼子呢!

财主知道,这柴火和饼子,是马良用神笔画的,就气呼呼地去叫家了来,要他们夺过马良手上那支神笔。

好几个凶猛的家丁,冲进马厩,却不见马良,只见后面墙壁上,靠着一架梯子。马良趁着天黑,攀上这梯子,翻墙走了。

财主急忙叫家丁攀上梯子去追。家丁们没爬上三步,就摔下来了。原来,这梯子是马良用神笔画的。

马良出了恶财主的庄园。他知道在村子里是不能住了,他向自己的村落挥了挥手,默默地说了一句:

“伙伴们,我会回来的。”

马良用神笔画了一匹大骏马,跳上马背,向大路上奔去。

没有走出多少路,只听见后面一阵喧哗,回头一看,火把照得通明,财主骑着匹快马,手执一把明晃晃的钢刀,带着一群家丁,追上来了。

眼看就要追着了,马良不慌不忙,用神笔画了一张弓,一支箭。箭一上弦,“嗖”的一声,射中财主的马,马一颤动,财主翻身跌下马去了。马良拍拍大骏马,大骏马像飞一样地向前驰去了。

马良连日带夜地在路上跑了好几天,到了一个市镇里,看看离家乡已经很远,就在这儿暂住下来。

他画了许多画,拿到街坊去卖。因为他怕人知道,便不让画活起来,画成的东西,不是少嘴便是断腿的。

一天,他画了一只没有眼睛的白鹤,一不小心,在它脸上溅上一滴墨水,白鹤便眼睛一睁,扇起双翼,飞上天去了。

这一来,整个市镇都轰动了。当地的官员,将这件事奏给了皇帝。皇帝下一道圣旨,派人来带马良到京城去,给皇帝画画。

文采欠佳 借你马良神笔 篇3

宝典在手 语义联想不愁

记得学生时代为了查找一个意义相似、但更为生动的词语,抽屉里会放置成语词典、歇后语大全之类的资料,查找起来非常费时。现在可以用“词林宝典”来扩大自己的选词范围。该宝典提供了词语、联想、语句、成语、歇后语等词条供我们引用,这里并非单纯的查询,而是根据用户输入的字词的语义,自动寻找与此语义相近的、更为贴切的词语、成语、歇后语等。

以“联想”输入为例。单击工具条中的“联想”按钮,在“联想词语”框中输入需要联想的字或词,比如输入“高兴”,单击“开始联想”(如图1),就会看到与“高兴”同义的词语、成语多达几百个,从中选择恰当的成语自然会使语句生色。

写文章的朋友可能对事物的描述感到无句可写,此时可以单击“词语”按钮。这里提供了写人、写景、写物、写事等常见的词语,词语贫乏的话可以从这里得到一些启示;也可以单击“语句”,然后输入语句中的关键词,比如输入“春天”,然后单击“分类查找”,则会展示与“春天”有关的名句、诗词(如图2),在文章中做适当的引用,你的文采自然高人一等。

另外,在“其它”一项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需要,查找歇后语、谚语等,这些都会使文章增色许多。

最懒人的写作方式

也许你是个懒得连词语输入都不愿做的人,也许你对某种特定格式的文体一无所知,但即使如此,要写出动人的文章也非难事,可以请出“我爱写作”这款软件来代劳,下面以写作令人头疼的“情书”为例。

软件运行后,依次单击“写作方式/电脑自动”,在“文章体裁”中选择“常用文体”,“详细分类”中选择“情书范文”,然后单击“开始自动写文章”(如图3)。在“供选写作素材”中,提供了倾诉爱情的语句,你只需双击自己需要的语句加入到“写作素材简介”中,最后单击“完成”,选中的所有语句即可组合成一篇优美动人的情书了。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其它的范文,比如各类论文、演讲、贺词等。

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名句的引用,“我爱写作”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库,包括成语、唐诗宋词、名人名言、歇后语、寄语赠言、 楹联等,我们只需打开相应的分类,就可查找、引用。

专为论坛微博打造的神笔

在论坛、微博上留言,几乎是“灌水族”的每日一练,软件“妙笔生辉”就是专门为这些灌水族量身定做的“神笔”。

《神笔马良》 篇4

梅开一度——千朵万朵压枝低

第一次研究《神笔马良》的教法是在2010年宁波市的优质课评比活动上, 我和徒弟一起精心研制了一堂自以为能引起会场良好效应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如下:

1. 通过读文, 整体把握故事大意。借助学生间的信息交流、教师对关键词语的提示, 使学生能大致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通过读、找、画, 感受神笔之神, 帮助学生明辨马良和大官在神笔使用上的不同态度。

3.引导学生发现“马良惩治大官”部分的叙述特点。利用对关键语句的理解、通过多媒体手段的运用, 引导学生感悟马良的机智、善良以及大官的贪婪、自私, 激发学生乐于助人的美好愿望。

4.通过读文, 运用体会、交流、朗读等手段,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神话的兴趣。

对以上教学目标进行分析, 显然过于繁杂了。在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堂上, 要落实这么多的目标, 如同“千朵万朵压枝低”, 看似繁花似锦, 却难以一一达成。

回顾当时的课堂现场, 教师以“了解故事主要内容—感受神笔之‘神’—读懂马良智勇双全”几个板块进行教学。虽然学生在教师的牵引下, 感受到了人物的生动形象, 读得有滋有味, 课堂气氛热烈, 但热闹的课堂教学之后, 我们在反思:

首先, 这是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 学生对故事内容基本了解, 面对这样的学情, 我们不应该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有关内容的了解上。那么我们应该给予学生什么?

其次, 教学过程过于缜密, 每个教学环节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 学生受到牵制, 能否让教学更开放一些?

再次, 教学目标过多, 能否让目标更加集中一些, 让学生学得从容一些?

介于以上思考, 笔者进行了教学的二度设计。

梅开二度——枝头花落未成荫

首先对原来的教学目标进行了精简, 使之更为集中。

1.读故事, 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初步学习概括。

2.指导学生抓住主要故事情节和关键词句复述故事。

3.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 喜欢民间故事。

“概括”和“复述”是第二学段的阅读能力目标, 我将原来众多的目标删繁就简为两大语文本位目标, 同时两个目标互有联系, “概括”是第二学段开始训练的阅读能力, 同时概括内容也为帮助学生厘清故事情节、为复述故事作好了铺垫。

为达成目标, 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板块:

一、读故事, 学概括

指名分三部分读故事, 其他同学仔细听, 试着给每部分故事起个小题目。

预设的答案是:盼望得笔、得到神笔、帮助穷人。

二、学复述

1.讨论复述要点:

要把故事讲得生动、具体, 得注意什么?师生讨论方法。

2. 以第一部分故事为例。

(1) 仔细默读第一部分故事, 讨论:站在听众的角度思考, 他们想了解哪些问题?

预设提出“听众”想了解的问题是:马良一开始喜欢画画吗?马良想得到画笔, 遇到什么事?后来马良得到画笔了吗?……

(2) 可以用上课文中的哪些好词佳句?

学生说, 并在课文中画出, 说明理由。

(3) 练习复述。指名练说, 评价。

(4) 听录音讲故事示范:你觉得要把故事讲得吸引人, 还应该怎么做?

预设答案:要注意人物的语气, 加上动作。

3. 分组复述其他两部分故事。

当笔者沾沾自喜地将设计好的教学方案提交给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三年级语文教师讨论时, 却被他们冷酷地“枪毙”了, 理由如下:

首先, 读课文之后, 马上让学生给三部分故事写小标题, 对于刚刚学习概括的三年级学生来说, 难度太大。

其次, 指导学生复述故事部分, 要求学生针对故事的情节设计问题本身就很有难度, 要借以“从听众的角度”设计问题为复述故事的把手, 更是个美好的“神话”。

再次, 最后环节, 让学生分组复述后两部分故事,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完成“设计问题—画好词佳句—讲好故事”的任务, 三项任务一起布置, 看似使教学更为开放, 让学生学会方法自主学习, 但面对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 实际上很难按照教师的美好愿望去实施。

面对“残酷”的现实, 笔者只能重新审度三上年级学生的实际需求, 再作教学调整。

梅开三度——喜看儿童捉柳花

一、指导概括, 有方法

对于三上年级学生来说, “学习概括”刚刚起步, 一定要有具体方法辅助, 为此笔者作了这样的努力:

1.将原来给段落写小标题改为“找出文中的一句话或者用自己的话说说每部分故事内容”, 从写到找 (说) , 降低了概括的要求。

2.降低要求, 允许学生出错。这篇文章篇幅长达28个自然段, 主要段落有十几个, 要学生一下子就找准能概括整个段落主要意思的句子 (或者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 难度相当大。由于笔者在心理上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 所以在实际教学中遇到学生没有马上找准句子时, 就能耐心地引导学生一步步从偏差走向正确。教学片段如下:

师:请一位同学读第一部分故事, 其他同学思考:这部分故事讲了什么?能不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或自己的一句话来概括呢?

生:有个孩子叫马良, 家里穷, 连一支笔也没有。

(师板书:家里穷没有笔)

生:马良喜欢画画。 (师板书:爱画画)

生:马良很想有一支笔。 (师板书:盼望有笔)

师 (指着板书) :马良爱画画、家里穷、没有笔, 都是他盼望有笔的原因, 所以这段故事主要讲的是——

生 (齐声) :马良盼望有笔。

师:看来一段话中讲的内容很多, 我们要比较一下哪句话最能说明整段话的意思。 (教师擦去前面写的板书, 留下“盼望有笔”)

在教学现场, 根据学生的多种答案, 笔者引导学生比较发现哪句话最能概括第一部分故事 (8个自然段) 的意思成为教学的亮点, 给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个教学环节取得成功的原因就是教师尊重了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 呈现了学生慢慢成长的学习过程。

3. 从概括段意到概括文意, 有层次。学生找能概括段意的句子, 教师帮助其概括成小标题:盼望有笔、得到神笔、为民画画。然后让学生默读第三部分“为民画画”部分, 根据马良画画的目的不同, 将第三部分划分为“为民造福”和“为民除害”两个层次。最后让学生根据每段大意, 把故事的主要内容用几句话讲出来。从概括段落大意到概括整篇课文内容, 为学生降低了难度。

二、指导讲故事, 有抓手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和口语交际教学目标中都有“复述”的要求, 但面对刚刚进入第二学段的三上年级学生, 我们要学会宽容, 并予以扶持。

首先, 要多一些宽容。

纵观许多公开教学的课堂, 很少有将“复述故事”列为教学内容的, 因为很多教师认为“复述故事”的教学环节, 精彩与否教师很难掌控, 决定权在学生, 如果学生说得精彩则给课堂教学气氛争光添彩, 否则会使课堂处于低潮。有这种观念, 究其根本还是因为教师对学生要求过高, 心理定位过高。如能正视学生的学习状态, 就会欣然接受学生起步时的“踉跄”和“笨拙”, 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学生从不会讲到会讲就是精彩!在《神笔马良》的第三次教学中, 笔者根据三上学生的实际情况降低“复述”要求, 设定的目标是:能说清楚故事情节, 能用一些课文中的关键词语讲述, 语言连贯, 没有错误。而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绘声绘色地把故事说精彩”。目标降低了, 教师才会有更多的宽容, 才会真正做到“静听花开的声音”。

其次, 要多一些“扶持”。

要让学生掌握“行走”的技能, 必须先“搀扶着起步”, 习得方法。在本课教学中, 笔者重在教给学生“复述故事”的方法, 展现学生学的过程。

1.概括主要内容是讲好故事的“主干”。

笔者将学生对每段主要意思的概括, 画成如下图:

这实际是“思维导图”, 对帮助学生厘清文章的脉络很有好处。根据三上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将其设计为一棵树, 为后面讲故事埋下了伏笔。

在此环节, 笔者和学生展开这样的对话:

师:我们把长长的故事读成了这样一幅图, 看看, 像什么?

生:这是一棵树。

师:一棵怎样的树?

生:没有树叶的树。

师:请你看着“这棵树”用三两句话讲讲故事的主要内容。 (生答, 略)

师:真了不起, 这么长的故事, 你用几句话就讲清楚了。但是如果今天我们在班级里开故事会, 这样讲故事, 大家愿意听吗?

生:不愿意听。故事太简单了, 不吸引人。

师:是呀,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树的枝干, 有了它, 树才有生命。但要把故事讲生动, 这样还不够。

(师生讨论复述故事的方法)

小结:关键词语是讲好故事的“枝叶”, 有了枝叶, 树才会枝繁叶茂。

2.借助关键词语、展开合理想象是讲好故事的“枝叶”。

在原教学设计中, 笔者设定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借助关键词语复述故事”, 但在教学中从找“关键词语”到“学生借助关键词讲故事”缺乏指导, 课堂上学生故事讲得好坏, 取决于学生语言的“原生态”, 与本节课的学习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为了让学生学有所得, 笔者修改了原教学设计, 在课堂上安排了这样几个学习步骤:一是找出能帮助把故事讲生动的关键词语;二是师生串词讲故事情节;三是以“画摇钱树”这个故事情节为语例, 示范如何用好关键词来帮助讲故事;最后小组合作讲好故事片段。

第三次教学设计修改后, 在浙江省师训中心组织的“小语高端培训班”上作了展示, 获得了一致好评。如果说这次的课堂教学实践是成功的, 那是因为做到了真正从学生的角度考虑, 设计了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学习目标和方案。在这次教学过程中, 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氛围中, 学会如何找关键词, 学会如何借助关键词把故事讲生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了收获的喜悦。而笔者从原来以教师演绎自身的教学艺术为本, 转变为观察、指引学生自主学习为本, 最终体会到了“喜 (细) 看儿童捉柳花”教育的幸福感。

读《神笔马良》有感 篇5

我兴冲冲打开百度,果然找到了这篇文章,我认真读了起来,故事好感人啊。它讲的是马良从小爱画画,可是家里穷,没有钱买画笔,他的事情感动了一位老爷爷,老爷爷给了他一枝神笔,他用这枝神笔帮助了许多穷人,后来还借着这枝神笔惩治了一个大坏官的故事。我多么希望这些能够变成现实啊。

因为我要是有了这样一枝神笔,我会用来帮助身边很多上不了学的孩子,比如山区的孩子,他们那里交通不便,上学很困难。我就用神笔画一所小房子,小房子里面有一张兰色书桌和一把黄色小凳子,墙角有一箱无损伤定时炸弹,桌子里放着一个小型轻便追踪器,房子两侧有一对机翼大小的滑翔翼,只要打开追踪器,按一下定时炸弹按钮,10秒后,只听轰的一声,房子就被炸上了天,靠追踪器掌握方向,最后,靠滑翔翼平稳着落在小朋友的家门口。这样,小朋友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在小房子里上课了,打开电脑,就可以看见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还可以跟着中国最高级棒的教师学习,还可以跟着与刘翔一样的体育教练来锻炼身体……一下课,还可以有许多有意思的游戏在等着你去玩呢!上完课后,房子轰的一声飞向另一个孩子的家。你说不有趣吗?你不想体验一下这样的上课方式吗?

如何做一个优秀的神笔马良 篇6

得到平面与立体相依相存的图片并不难,如果图片素材选择恰当,空间阴影效果处理科学,那么得到一副以假乱真的超空间图片也只是通过Photoshop中的滤镜、蒙版等功能即可完成的。此类图片效果操作并不复杂,却难在创意,怎样出新出奇才是真正值得考虑的事情。

选择图片素材

图片实体的部分,尽量选择照片做原型,图片背景元素应简单,便于处理。在图片的编辑过程中,注意透视关系、素描效果、合成痕迹等细节。

步骤

1、选择画板图像

在Photoshop中加载图像,“图像|画布大小”选项将画布放大并建立新图层,填充与素材底色相同的颜色,做好后的图片作为3D效果图的画板图像。

2、选择画板图像外的3D图像部分

选择真实的3D图像部分(最好是真实的照片),利用磁性套索工具将图像从原始素材中“抠”出来。

3、选择画板图像外的3D图像与画板图像合成

将“抠好”的画板图像外的3D图像拖入画板图像素材中,再复制若干图层。一层用蒙版工具加黑白渐变效果,遮住图像下半部分。

4、将复制图层进行变形扭曲、去色处理

将复制的第二个图层进行Ctrl+T变形扭曲,扭曲过程注意画面中的透视关系,如果画板图像中的画纸不平整,则建议用变形网格突出图像的起伏感。

在这一部分中,难点就在于将Ctrl+T变形扭曲后的图层变成真实的素描效果。首先,“滤镜|风格化|查找边缘”操作将彩色素描的大概效果做出。

其次,调整图层色阶并执行去色处理,“图像|调整|色阶”使图层黑白对比明显;“图像|调整|去色”去掉图层颜色。

5、制作投影

第三个复制图层做投影,用矩形选框工具选中选区,填充黑色,羽化为10,设置图层50%透明度,最后进行“滤镜|模糊|光圈模糊”处理。

6、最后润色

艺术生:没有神笔,也能成为马良 篇7

如果说小时候只是兴趣使然,到了高三,画画便赋予了我人生新的意义。还记得高三开学前那次家长会后,妈妈兴奋地把全家人召集在一起,传达老师对我的评价——成绩中等,缺乏后劲,有绘画特长,可以考虑走艺术生这条路冲一冲名牌大学。老师的意见给了我们全家眼前一亮的感觉,原本准备挤破脑袋和大家一起奋斗在传统高考的路上,这下豁然开朗了——我要好好学画!

为了实现这个梦,我进入了专门的培训班学习,爸爸还给我请了一位辅导老师。我每天除了跟训练班里其他同学一样上满7节专业课外,课后的时间几乎全部待在画室里。从睁开眼睛,一直画到半夜三更。没有固定的时间,有时候画累了就拿几个凳子拼成一张床,直接睡在画室里。

那年,要顺利通过12月底举行的北京市美术类专业统考,就要在考试中出色地完成一张速写、一张素描和一张色彩画,而色彩是我的弱项。色彩不是简单地“上色”,而要考虑各种颜色之间的搭配、协调、感染力。为了尽快弥补我这一方面的缺陷,我每天在画室里,拿一只画笔,在颜料盒里蘸一蘸,在涮笔桶里沾沾水,再在调色板上刷一刷,粉色的桌布、红色的苹果、蓝色的花瓶……我的七彩梦想就这样在画板上舒展开来。最后统计了一下,考前那三个月,我比其他同学要多画近100张画,一张画需花3个小时,100张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我在培训班里脱颖而出,排到了第一名,后来成功地通过了美院的专业测试。

接下来又是突击文化考试,一开始还是非常吃力,毕竟已经快半年没有摸书本了。美术专业考试的成功让我信心大增,在老师的鼓励以及同学们的帮助下,我花了2个月时间,成功进入学习状态,最后考取了名牌大学。

上一篇:企业信用工商企业管理下一篇: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监理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