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共12篇)
解码 篇1
摘要:现实生活中受众对电视新闻话语的解码, 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 会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 形成多种不同属性、不同特征的解码类型。其中“零度解码”和“深度解码”就是两种相对特殊的解码类型。它们的形成、特性和作用, 深刻反映了受众解读实践中媒体、社会、文化、心理等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及传受双方的互动共生关系。
关键词:电视新闻话语,零度解码,深度解码
20世纪70年代以来, 西方文化和传播研究从消极走向积极, “把受众建构为主动的文本解码者、媒介使用者, 并且置于社会语境中来研究”, (1) 其主要转折点是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 即“霍尔模式”的提出。霍尔模式首次将受众解码表现概括为“支配”、“协商”、“对立”三种解码类型。其意义表明:文本意义不是传送者“传递”的, 而是接受者“生产的”;意识形态的被传送不等于被接受。 (2) 霍尔批判了美国传媒学派对传媒过程经验与行为的经典解释, 提出传播不仅仅是一个从传播者到接受者的直线行为;信息的发出不能保证它的到达, 在传播的过程中, 从信息的原始创作即制码, 到被解读和理解即解码, 每一个过程都有其自身的决定因素与存在条件。 (3) 随后出现了一批如戴维·莫利、洪美恩的民族志受众研究、约翰·菲斯科的“颠覆”阅读理论等引起重要反响的受众研究成果。然而在解码类型研究上却并没有突破“霍尔模式”。早在20世纪20年代李普曼就曾指出:对于所有的听众来说, 完全相同的报道听起来也不会是同样的。由于没有相同的经验, 每一个人的领会也就有所不同, 每个人都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它, 并且渗入他自己的感情。 (4) 因此仅仅以霍尔的三种解码类型难以全面描绘、解释现实社会和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极其复杂、活跃的解码形态。
由于受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媒介因素、个体因素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受众对电视新闻文本的解码就会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然而, 尽管受众解码方式复杂多样, 但是千差万别的解码方式却可以在各种不同的解码类型中找到各自共同的属性和特征。而各种解码类型的属性、特征正是各种主客观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交叉点和集中表现。因此对受众的解码方式进行深入系统的分类研究不仅是深入探讨受众的“行为选择、反映模式、地位作用以及和媒体、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5) 的必要途径, 也是考察传受双方的“共生”关系不可缺少的核心环节。
笔者认为, 在现实生活中, 受众对电视新闻话语的解码, 除霍尔的三种类型外, 还存在着伪解码、零度解码、深度解码等多种类型。伪解码已在笔者《电视新闻话语的伪解码》 (6) 一文中做了专门论述。本文就零度解码和深度解码进行分析探讨。
电视新闻话语的零度解码
零度解码是受众对收视过的电视新闻文本没有任何反应、不受任何影响的解读方式。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特殊解读实践, 是主要表现在受众的态度和行为上不发生任何改变的解码现象。鲍德里亚认为, 人们每天生活在大量的符号意义的支配下, 在信息臃肿的社会, 人们获得的有用信息远远少于垃圾信息。大众每天被来自媒体的信息流所淹没, “被活埋在信息地底下”, 这些非互惠意义上的繁冗信息让大众疲惫不堪, 感到厌倦、产生不满。于是受众对整天喋喋不休的媒介便采取这样一种消极的对抗策略:冷漠与拒绝。 (7) 因此, 零度解码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冷漠与拒绝的具体表现。
零度解码可根据影响机制的不同分为绝对零度解码和相对零度解码。
绝对零度解码:是受众对收视过的电视新闻文本没有留下任何印象, 在认知结构中没有任何痕迹, 不存在任何影响和反应的解读方式。人类大脑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 即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的过程。艾宾浩斯的记忆遗忘规律表明, 短时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减弱, 直至遗忘。最先遗忘的是没有重要意义、不感兴趣、不需要的材料。在信息爆炸的当今时代, 特别是电视新闻稍纵即逝的传播特性, 造成绝对零度解码现象相当普遍, 几乎每一个人都会有这种经验。因为人们不可能把看过的所有电视新闻都保存在脑子里, 留在记忆中。特别是对那些和自己毫无关系或关系不大、自己不感兴趣甚至厌恶的套路式、说教式、模式化的报道, 包括西方电视媒体不厌其烦的凶杀、暴力、色情、“娱讯”等刺激感官的报道, 一旦在受众心理上产生麻醉效果、“免疫”效果或厌恶感, 便往往会被排除在“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之外, 看过就忘, 不留痕迹。
传播心理学认为, 传播的信息流不能直接产生社会效益, 必须通过心理系统把信息能转换成人的心理能, 心理能外化为人的言行, 言行作用于社会, 才能产生社会效益。 (8) 因此, 绝对零度解码使电视新闻话语不可能在受众心里形成任何心理能, 更不可能产生任何社会效益。相反, 在“繁冗信息让大众疲惫不堪”的媒介社会, 绝对零度解码可以是受众应付信息“轰炸”的最基本、最普遍, 也是最无奈的对抗策略。
相对零度解码:是受众对选择收视过的电视新闻文本在一定时空场合不作任何反应的解读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1.非正常解码。文本没有引起重视, 或是在非专注状态下进行的解读, 文本解读不完整, 不能全面准确把握文本信息内容, 难以产生完整清晰的记忆效果。2.不能够解码。由于受文化水平和解读能力的限制, 不能完整理解文本内容及其所指。这在文盲半文盲地区或其他文化水平偏低的人群中是普遍存在的。另外, 当文本意义表述不清, 受众不能够即时作出明确判断时, 也会做出相对零度解码表现。3.拒绝解码。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受众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对电视新闻持怀疑态度, 主观上与电视保持距离, 甚至有排斥心理。因此对文本意义的解读保持沉默状态。二是由于长期在意识形态管制下, 社会环境、人文环境不允许言行的自由表达, 在没有人身、言论自由的极权社会、宗教社会、特殊团体或机构, 解码行为有可能威胁其生命和精神安全时, 受众往往会采取拒绝解码方式, 以沉默来维护自身安全。
零度解码是受众对部分电视新闻文本的特殊解读方式, 是受众“自行解码”的表现之一, 同时也是电视新闻话语无效传播的重要标志。
零度解码是媒体、社会、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通过它可以了解、把握受众与媒体、社会的相互作用、冲突、制衡、影响, 以及相互之间的共生关系。霍尔认为:“话语一旦完成, 接着就必须转译———改造成社会实践, 如果流通既圆满又有效果的话。不赋予‘意义’, 就不会有‘消费’。如果在实践中没有讲清楚意义, 就不会有任何作用。” (9) 那么零度解码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电视新闻话语的流通既不圆满也无效果的“意义”“消费”。它是受众对电视话语权力的有意无意的拒绝、抵制和消解, 也是受众主体在大众传播实践中一种制衡力量的特殊体现。零度解码现象的存在, 表明传受双方是平等的:编码者传播什么、怎样传播, 是编码者的权力;受传者解读什么, 如何解读, 是受传者的权力;表明传受双方是互动的:受众的零度解码表现会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电视媒体的编码、传播的策略和行为, 甚至影响其生存状态。一个不断生产无效话语、制造“沉默的多数”的电视媒体, 其收视率、影响力及生存处境是不难想象的。
电视新闻话语的深度解码
深度解码是受众对电视新闻文本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伪存真的深刻解读方式。这是学术界和电视新闻专业领域一些具有特殊身份、地位的受众的解读方式, 他们能够对电视新闻话语的意指系统进行多级解读, 超越普通受众对文本的一般性解读层面, 甚至达到一般编码者不曾预料的程度。根据受众身份、地位和解码方式的不同, 深度解码可分为学术深度解码和专业深度解码。
学术深度解码:是以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学者为主体的深度解码。它主要集中在文化批评研究、受众研究、媒介—文化研究等与电视文化相关的研究领域。特别是近几十年来, 随着电视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 电视媒体影响力的急剧扩大, 以大众文化为标志的电视文化现象成为众多社会、文化学者不得不关注的热点问题, 因此解读电视现象、解读电视话语等学术研究成为后现代社会一个十分耀眼的文化景观。如罗兰·巴特的意指第二序列的神话解读、J·费斯克与J·哈特利的意指第三序列的意识形态解读、法兰克福学派的欺骗性的意识形态解读、伯明翰学派的文化支配权解读、布尔迪厄的“参与性对象化”解读、约翰·菲斯克的符号学解读、洪美恩的“审美”解读、让·鲍德里亚的“拟象”解读等。这些解读方式已经远远超出普通受众对电视话语的一般性解读层面, 无法用霍尔的解码模式来简单分析、解释和对位。学者的深度解码常常以研究成果的形式公之于世, 以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媒体、受众和整个社会。他们往往以传播学、社会学、文化学、符号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种理论与方法, 通过电视话语, 对电视现象、电视文化、电视受众, 以及电视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的关系等进行广泛深入的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 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他们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深厚的文化功底和宽广的学术视野来解读电视话语, 通过从宏观到微观的深度解码, 探寻隐藏在话语背后的意义。因此他们的解码大多具有较强的文化批判性、思辨性, 充满了理性色彩, 不乏对当代媒体与消费文化的精辟见解, 可以为人们理解当代新传播形式对社会的影响, 以及媒体、社会、受众之间的相互关系, 提供全新的视野与前瞻性的思维方式。
专业深度解码:是电视新闻话语的控制者和编码者通过专业方式进行的深度解码。为了提高收视率、影响力、竞争力, 电视媒体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也会经常关注、研究本台和同行的电视节目。但是他们对电视新闻话语的解读方式与普通受众和学者的解读有很大不同。他们完全熟悉电视新闻话语编码的机制、意图、技巧和过程。他们既要理解主导意识形态的“注入”意图、商业逻辑与利润的支配作用, 以及如何恪守收视率这条生命线的必要性, 又要考虑目标受众的需要、社会影响、媒体形象、传播效果等, 因此他们对文本的解读具有得天独厚的专业深度。这种身处媒体内部的自我解读, 虽然没有学术深度解码那样全面、客观、深刻, 但通过这种经验性解读, 能够获得专业思想、专业理念和专业实践上的启发和思考, 并可以通过解读者的思想、行为对电视新闻话语的编码操作产生直接有效的影响。这也是媒体自我调整、修正和完善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
与零度解码相比, 深度解码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相对一致性的特点。如果说零度解码更多体现在对具体文本的解读上, 那么深度解码则更注重对一定时期、一定类型话语的整体把握。深度解码能够从宏观上揭示媒体与社会、媒体与文化、媒体与受众的互动关系, 把握电视话语体系的整体形态与走向;从微观上透视话语符号意义, 解读编码意图, 考察受众对电视新闻话语的接受、使用、需要和满足状态。因此, 深度解码是电视新闻话语解码的权威类型。特别是学术深度解码, 是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学术思想对新闻实践、受众对媒体的深度影响和作用方式的集中体现。它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左右电视新闻话语的运作规则、传播走向和整个话语体系的调整与重建, 往往成为推动媒体、社会和文化进步的精神动力。
总之, 无论是零度解码还是深度解码, 它们的形成、特性和作用, 都集中反映了媒体、社会、文化、心理等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及传受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互动共生关系。
参考文献
①蔡骐、谢莹:《英国文化研究学派与受众研究》, 《新闻大学》, 2004 (2) 。
②③陆扬、王毅:《文化研究导论》,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第159页, 第158页。
④李普曼:《舆论学》, 华夏出版社, 1989年版, 第114页。
⑤曹越:《试论21世纪我国受众研究的创新》,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4 (1) 。
⑥张培成:《电视新闻话语的伪解码》, 《传媒观察》, 2007 (10) 。
⑦刘燕:《法国的麦克卢汉:让·鲍德里亚及其后现代传媒观》, 《中国传媒报告》, 2004 (6) 。
⑧林之达:《传播心理学新探》,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第9页。
⑨斯图亚特·霍尔:《编码, 解码》, 载《文化研究读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年版, 第346页。
解码 篇2
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下午好!今天下午大家做的这个拓展项目与我们手中的扑克牌有关。大家知道一副扑克牌有多少张吗?对,是54张。一副牌共有几种颜色呢?对的,有2种颜色,分别是红色和黑色。红色包括红桃和方片,黑色包括黑桃和梅花。现在我手上有26张扑克牌,分别是红A~K13张,黑A~K13张。
我们的任务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这些散放在桌面上的正面朝下的扑克牌按照一定的顺序翻过来。
规则是: 1.先红后黑,从小到大;即先翻红A再翻黑A,红2黑2一直翻到红K黑K为止。(并问学员第5张翻的是什么,第9张翻的是什么,判断学院有无听懂你的规则)2.翻牌时以队为单位,每队每次只允许1个人上前翻牌。3.翻牌的队员每次只允许翻开或翻看1张牌。(并跟学员举例如果我第一次翻到的牌是黑A,我该怎么做?继续扣回去,换下一个学员再继续翻,直到某个学员红A为止,再继续,直到黑A。。)如在上述过程中出现违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如某个队同时有2名及以上学员进入翻牌区进行翻牌; 2.某名队员连续翻开或翻看不止一张牌;
3.没有按照规定的先红后黑,从小到大的原则; 4.在扑克牌上做标记或者损坏扑克牌等现象。将打乱其中任意3张牌所在的位置。对于以上规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如无疑问,下面我说下积分规则: 每个队进行3轮比赛;
积分原则:1)相同时间看翻牌张数;2)相同的翻牌张数(这26张牌)看哪队用时最短。
第一轮比赛成绩最好的队将得3分,第二名得2分,最后一名得1分; 第二轮比赛积分会乘以一个系数,这个系数我在第二轮比赛之前宣布,如系统是5,第二轮中得第一名的队将3x5=15分,最后一名将得5分; 第三轮积分规则同第二轮;
三轮比赛结束后,将三轮比赛积分累加,看哪组得分最多 大家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
如果没有,给大家5分钟游戏讨论时间,计时开始。
乔红娇
西藏石窟解码 篇3
与内地几大著名的古代佛教石窟寺相比,西藏石窟一直默默无闻。事实上,西藏石窟作为世界屋脊上的明珠,分外耀眼。其分布之密集,隐藏之深远,造像之生动,壁画之精美,风格之独特,现存规模之庞大,即使与传统的中国“四大名窟”相比,也毫不逊色。
随着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西藏石窟逐一被专家学者们挖掘出来。这些散落在高原之上的璀璨之星,连缀成一道绵延不绝的历史文化长廊,展现着西藏古代佛教石窟寺的辉煌艺术成就及丰富精神内涵。
西藏石窟的学术研究由于其复杂性和困难程度,现在尚有很多观点、意见未形成统一,本刊约请各专家学者对各石窟的探讨,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表明结论性立场,我们仅是撷其精华,以便大家更加继续深入地开展学术探讨与争鸣。
西藏石窟
崖壁上的千年佛光
石窟寺是开凿建造在崖石当中的寺院,故称为石窟寺。石窟寺是宗教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起源于南亚次大陆的古代印度,然后再传播到东亚各地。印度现存的宗教石窟总数约1200多座,按照开凿年代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2世纪,晚期从公元5世纪至8世纪,其中大约有3/4的石窟属于佛教石窟,还有一些耆那教、印度教的石窟 。石窟寺艺术随着佛教的传播大约在公元3世纪前后沿着“丝绸之路”传入到中国,盛行于公元5至8世纪,最晚者可晚至16世纪 。
长期以来,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一直存在着一个认识误区,一提到石窟寺艺术,都自然地联想到新疆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等丝绸之路沿线和内地一些著名的石窟,而往往忽略了西藏高原佛教石窟的存在。直到20世纪的1993年,在具有相当权威性的由国家文物局教育处组织编写的《佛教石窟考古概要》一书中,也是这样来描写西藏高原的石窟寺遗存的:“西藏地区石窟多不具造像的僧房窟和禅窟。摩崖龛像分布较广,题材多释迦、弥勒、千佛、十一面观音和各种护法形象,并多附刻六字真言。以上窟像的雕凿时间,大都在10世纪以后,即藏传佛教所谓的后弘期。拉萨药王山是西藏窟龛较集中的一处,山南侧密布摩崖造像;东麓的查拉路甫石窟,是现知唯一的一座吐蕃时期开凿的塔庙窟 。”
经过考古学家、艺术家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20世纪后半叶以来,西藏佛教石窟艺术遗存的田野调查工作不断涌现出新的成果,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种传统观念,使世人不得不以新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这片被视为荒芜之地的雪域高原,惊喜地面对河谷崖壁之上那满壁丹青的千年佛光。
西藏石窟的地域分布
从学术意义而言,通常所说的佛教石窟艺术包括两种主要的艺术形式:一是开凿在山崖当中的洞穴类石窟;二是凿刻在崖壁上的龛像类造像。前者的特点是在崖面有纵深的空间,形成如同地面房屋一样的洞窟,而后者则仅仅是在崖面上凿刻相对表浅的龛像。在讨论介绍西藏古代佛教石窟寺(以下简称为“西藏石窟”)时,主要是指前者。
从目前考古调查所获知的信息来看,西藏石窟的分布地域主要在藏南谷地和藏西高原一带,藏东地区和藏北高原目前尚无石窟发现的信息。按照石窟分布的地域,主要考古发现分为藏南和藏西两个地区。
藏南地区
拉萨市药王山查拉路甫石窟 这是迄今为止西藏发现的唯一一座年代可能早到吐蕃时期的石窟。它的形制特点是凿崖造像,石窟中间留有中心柱,在柱体四周和各壁造像。这种式样的石窟形制来源于印度的支提式佛教寺院,所以有学者也将其称之为“支提式窟”或“塔庙窟”。窟内共有造像71尊,除两尊为泥塑外,其余均为石像,分布在中心柱四面的转经廊的南、西、北壁。这座石窟在藏文文献《西藏王统记》当中有记载,主从五尊像与石窟中心柱正面龛像的组像完全相同,《松赞干布遗训》记载此寺的创建者可能为松赞干布的弥药王妃——茹雍妃,弥药即汉文文献《隋书》、新旧《唐书》中所载的党项羌,在公元6、7世纪活动于今甘肃、青海、四川等地。根据这些文献记载的线索,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宿白教授推测查拉路甫石窟的形制渊源有可能来自甘青地区。而从造像风格特点上看,则又受到印度·尼婆罗“波罗艺术风格”的影响 。
岗巴县乃甲切木石窟 这处石窟在1990年文物普查工作中被发现,次年正式公布。这处石窟共由5座石窟组成,但第1、2、5号石窟因长年自然破坏,均只遗存残窟,窟内无壁画和雕塑。第3号石窟窟顶残存有壁画,石窟外有一处石龛造像。主要的遗迹保存在第4号窟中,石窟的平面为圆角方形,窟顶为平顶,在东、南、西、北四壁上均残存有石刻造像,造像的方法是在窟壁上凿出大体轮廓,然后再泥塑成形,其上涂以彩绘。这种造像方式与甘肃天水麦积山、拉萨查拉路甫石窟均有相似之处。造像的题材主要是五尊主佛,与密教大日如来的“金刚界五佛”可作比定。调查者认为这座石窟的年代“很可能早至吐蕃王朝时期”,但笔者认为其当为西藏佛教“后弘期”早期的作品,大约在11~13世纪前后。
曲松县洛村及拉日石窟 这两处石窟地点也是在1990年西藏文物普查工作中被调查发现,两年后正式公布。洛村石窟具有一定规模,初步统计共有石窟约40余座。其中一座石窟(编号为A区第1号石窟,AQ1)平面略呈马蹄形,窟中保存有中心柱(故当地俗称其为“牛鼻子”),窟顶、四壁和中心柱上都保存有泥塑和彩绘,有佛、飞天等形象和大量背光、装饰性纹饰等。从石窟形制和壁画、造像的风格上推测,年代可能也是“后弘期”早期,约11~14世纪。拉日石窟共有洞窟约20余个,其中编号为4号窟(LQ4)的石窟内残存有彩绘壁画,有的尊像头戴三花宝冠,身有璎珞等装饰品,绘画风格与洛村石窟1号窟相似,年代也应为同一时期。
定结县“恰姆”石窟 此处石窟未正式公布资料,据透露系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调查发现,并被评选为2011年度中国六大考古发现。石窟内残存有彩绘壁画,对其年代争议较大,发现者认为可以早到吐蕃时期,而也有学者认为可能系“后弘期”早期的遗存。
就石窟的功能与类型而言,藏南谷地发现的石窟中除上述保存有造像和绘画的“礼佛窟”之外,还有一些只有生活痕迹而无造像绘画的“修行窟”。如洛村和拉日石窟群都发现一些石窟体量很小,窟内设有烟道,烟道上有浓重的黑色烟炱遗迹,窟壁上有小龛可供放置生活用品,明显是供佛教僧侣和信徒生活起居、静修之用 。
藏西地区
藏西地区石窟的发现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叶。以意大利藏学家G.杜齐(G.Tucci,也有汉译译为图齐)为代表的一批西方学者曾在西藏西部及其毗邻地区开展了调查工作,其中也包括石窟遗址的发现。但可能由于专业所限,还没有从石窟寺艺术与考古的角度将这些资料加以剥离。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一系列重要的考古发现公布于世,西藏西部石窟艺术才重新被提起并引起世人的关注。
藏西地区是近年来发现石窟较为密集的地点之一,先后已有二十余座绘制有精美壁画的石窟被考古调查发现,其中比较重要的列举如下:
丁穹拉康石窟 丁穹拉康石窟分布在阿里地区最北端的日土县境内。石窟平面呈方形,顶部为穹隆顶,顶部中央绘以莲花纹,石窟洞口两侧和各个壁面上遗留有壁画,内容有曼荼罗(坛城)、礼佛听法图、歌舞、地狱变等。这座石窟最初是由西藏自治区文化厅的一批艺术家们发现的,尽管在石窟的年代、性质、壁画内容等方面他们做出的判断与实际情况之间有较大的差距,但其首发之功却不可磨灭。在阿里文物普查工作中,考古学者再次对石窟进行了确认,认为这是迄今为止西藏自治区境内最北端发现的一座石窟,但为何这座石窟孤立存在于这个地点,在其周围尚未发现其他佛教遗址,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nlc202309030839
东嘎·皮央石窟 东嘎·皮央石窟是20世纪西藏考古的一个重大收获,这处石窟是迄今为止西藏高原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情况最好的一处石窟群,石窟总数达千余座,其中在东嘎第1、2、3号石窟、皮央第90号、79号、351号等窟中均发现壁画或塑像的遗存,年代跨度从公元11世纪直至16世纪。初步观察石窟的类型包括礼佛窟、禅窟与修行窟(僧房窟)、仓库窟与厨房窟等多种类型。
吉日地点石窟 继东嘎·皮央石窟之后,在阿里札达县象泉河流域内又相继调查发现了多处佛教石窟遗存,吉日地点是其中一处。吉日地点石窟位于象泉河南岸。其中两座石窟为礼佛窟,窟内残存有壁画。石窟形制为方形单室,一座主要绘制佛教曼荼罗(坛城),一座残存有佛、菩萨绘像,从装饰风格和绘画技法等因素分析其年代可能为11至13世纪。石窟周围发现多处修行窟和一座佛寺的遗址,应为同时代的考古遗存。
帕尔嘎尔布石窟 帕尔嘎尔布石窟位于札达县卡孜乡境内,这处石窟共发现石窟十余座,大多为修行窟,仅在其中一座石窟内发现壁画和塑像,可以肯定其性质为礼佛窟。石窟壁画特点十分鲜明,与东嘎·皮央石窟早期石窟是浓烈的克什米尔绘画风格相比较已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印度“波罗艺术风格”的特点十分显著,被认为代表着西藏西部石窟壁画艺术风格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
帕尔宗遗址坛城窟 也位于札达县卡孜乡境内。石窟与地面建筑共存,平面呈方形,窟内有佛塔,各壁绘制有密教曼荼罗(坛城)以及古格王国贵族礼佛供养图、上师像等题材,从绘画风格上观察其年代较晚,约为15~16世纪。
白东波“千佛洞”石窟 此窟调查发现于1994年。石窟带有甬道,形制为平面方形,窟顶成覆斗形,窟内中心设有圆形的坛。此窟因地属札达乡东嘎乡白东波村境内,最初在调查简报中命名为“东嘎乡第二号地点第1号石窟”。后来根据洞窟中残存的藏文题记得知此窟历史上曾称为“千佛洞”,与现存壁画内容相吻合。在此窟的甬道内还绘有六道轮回图、古格贵族生活图等。
白东波增撒地点石窟 白东波村内另一处新发现的石窟地点——增撒地点是一处由石窟、佛寺、塔林等构成的佛教遗址群,其功能包括礼佛、修行等宗教活动在内。其中一座石窟内残存有壁画,编号为增撒地点第1号石窟,石窟开设有狭长的甬道,平面呈长方形,平顶,壁画绘制有男女供养人像、千佛、菩萨像等。白东波村的这两处石窟题材相似,绘画风格相同,两者的年代推测也应基本一致,大体上判定在11~13世纪或14世纪。
卡俄普与西林衮石窟 卡俄普石窟位于象泉河流域香孜乡香孜村境内。此处石窟共有二十余座,大部为修行窟,仅有一座为礼佛窟。此窟平面呈方形,四壁绘制有壁画,主要题材为曼荼罗图,所以也是一座坛城窟。此外还发现一幅反映世俗古格贵族与僧侣集会听法礼佛的场景图,对于认识这一时期古格贵族供养人开凿造像习俗的流行具有重要价值。从壁画风格上推测,其年代约为11至13世纪前后。这个地点还另发现一座灵塔窟,窟内供奉一座灵塔。
西林衮石窟位于香孜乡香巴村境内,由四座紧密相连的石窟构成,其中两座绘制有壁画,主要题材为藏传佛教的各类本尊、护法神像、空行母等,从绘画风格来看年代较晚,可能系15~17世纪的作品。
聂拉康与查宗贡巴石窟 这两处石窟均发现于札达县卡孜河谷内。聂拉康石窟平面略呈长方形,利用天然洞穴改造加工而成。窟内残存有长方形的小殿堂,石窟的四面均绘制有壁画,题材有金刚界曼荼罗、高僧说法图、护法神像等,从残存的泥塑背光推测,原来窟内还有塑像。聂拉康石窟是迄今为止西藏西部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一座石窟,可以基本上比定在公元11世纪初叶。查宗贡巴石窟与聂拉康相距约2公里,平面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壁画绘制在四壁之上,主要题材有上师尊像、佛像、大成就者像、女神像等,从绘画风格上看明显有别于聂拉康,可能晚到15~16世纪。
桑达石窟 位于札达县达巴乡境内。石窟总数约在120~130座左右,在其中一座石窟内绘有壁画,内容有八大药师佛、般若波罗蜜佛母、药师如来、文殊菩萨、佛顶尊胜母、仁钦桑布、阿閦如来、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无量光如来(阿弥陀佛)、不空成就如来、四臂金刚手菩萨等,资料尚未正式公布。
阿钦沟石窟 位于札达县达巴乡境内。石窟总数不详,在其中一座石窟内发现绘有壁画,发现者命名为“供佛窟”,据推测石窟寺的建造年代为11世纪前后,供佛窟内壁画绘制年代约为13~14世纪,内容有释迦牟尼、十一面观音、莲花手观音、八曼荼罗、高僧大德、佛传故事等。与石窟遗址并存的还有僧舍窟、修行窟、佛塔等遗迹,资料尚未正式公布。
西藏石窟的艺术之光
西藏石窟造像与壁画艺术均是在接受外来佛教文化艺术的基础上、融合藏民族本身的艺术风格之后最终形成的。但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融合也有所不同。仅以西藏西部地区发现的石窟壁画与塑像而论,至少可以从中观察到五种主要的艺术风格的影响。
克什米尔艺术风格
这种艺术风格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是受到中亚细密画的强烈影响,线条刚健有力,施线细密明确,色彩鲜丽丰富,并且喜爱在壁画上施以金、银等加以装饰。由于与克什米尔相邻近,古格王国时期的佛教大师仁钦桑布其及后继者们所创立的古格托林寺、斯丕提地区的塔波寺(Ta-bo)、拉科寺(Na-ko)以及拉达克境内属于仁钦桑布系统的诸藏传佛教寺院中,都流行这种具有浓厚克什米尔风格的美术式样,被称之为“古格式样”或者“克什米尔—古格式样”。西藏西部的部分石窟壁画均表现出克什米尔风格的影响,如东嘎第1、2号窟和白东布“千佛洞”窟、日土县丁穹拉康石窟、皮央第79号窟、第90号窟等。具体的技法风格表现在:
在绘画技法上,具有线条流畅圆润,设色淡雅的特点,并且流行一种单线平涂结合晕染法的技法,以明显的凸凹与层次感来体现所塑造形象的立体感,尤其是在面部、腹部、四肢等体位上的晕染方法特别讲究,以逐层晕染的手法来突出五官和肌体的立体关系,这在后来的“卫孜”、“藏孜”等风格中是不多见的,后者设色浓艳饱满,一般多用单线平涂而少见晕染法。典型的例证可举出东嘎第1号窟、皮央第79号窟、聂拉康石窟等处壁画,这些石窟中的尊像均采用了这种绘画技法,具有强烈的凸凹感和立体感。
从整体的布局配置上来看,壁画的布置方式上均为分层排列,上层多配置以主尊大像,在其四周或两侧排列相关的众小像,在下层则以横列分格的方式绘制小幅的壁画,表现供养人、礼佛、听法等宗教活动场面;壁画的基本题材一致,均以佛教密宗系统的诸佛、诸尊占据主要地位。
在佛像的背光中,多用彩色的线条绘出一种状如蝌蚪的光芒线,具有克什米尔佛画艺术的风格。几乎不见绘出各教派高僧、上师、教派传承等内容的壁画,反映出当时藏传佛教各教派尚在形成过程当中的客观实际,这是西藏西部早期佛教石窟壁画共同的特点。
印度—尼泊尔风格
这种风格主要以印度波罗王朝艺术风格为主,以波罗王朝时期流行的梵本插图中常见的那种体态丰满、富于肉感的形象为代表。与之同时,反映在壁画艺术中,还多见源于印度耆那教神灵系统的诸神形象。这种影响对于西藏西部而言,既有直接来源于印度的因素,也有通过尼泊尔间接传来、并经过尼泊尔佛教杂揉改容后的因素,所以可以称其为“印度—尼泊尔风格”。在西藏西部石窟壁画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石窟可举出帕尔嘎尔布石窟为例,帕尔嘎尔布石窟壁画所代表的艺术风格,极有可能是受11至13世纪波罗风格——亦即所谓的“印度—尼泊尔风格”影响而形成的艺术风格,也有学者将这种风格称之为“波罗藏式风格”。
nlc202309030839
这种风格的传入并影响到古格王国的佛教艺术,与阿底峡到古格的传教活动应当有着密切的关系。过去曾推测这种波罗藏式风格形成的途径之一是在阿里古格,但却一直缺乏足够的实物证据来加以具体的分析研究,帕尔嘎尔布石窟壁画的考古发现,弥补了这一缺环。同时也暗示着在这一地区克什米尔风格朝着印度—尼泊尔风格的转化过渡,这处石窟所代表的画风或许可以说是一个明显的分界线。
中亚艺术风格
所谓中亚艺术风格,是指在西藏西部壁画中出现的诸如连珠纹、狩猎纹等具有中亚艺术风格的因素,这种因素极有可能系通过传统的“丝绸之路”传入到中国西域,再由西域作为中转站(如于阗等地)传入西藏西部。这种风格相对波罗王朝时期佛教艺术的影响而言,更多地是来自于中亚伊朗和波斯一带艺术风格的影响。
首先,是作为装饰纹样当中的某些动物纹及联珠纹,有可能系来自中亚的影响。例如,在东嘎1号窟窟顶所绘的装饰纹样中,流行一种动物纹饰,这种动物纹饰有的是对鸡、对鸭,有的则更为复杂一些,或为四龙、四凤相环绕,或为五鹿、八凤相环绕。在一些动物纹饰的外圈,绘有联珠纹样;八凤相环图案中凤鸟的口中,也衔有联珠纹样绶带。这种纹饰与中亚地区常见的所谓“萨珊式联珠纹”有某些相似性。后者常见的主题纹饰有对鸭、孔雀、猪头等,其中的联珠双鸭纹相背而立,回头相对,共衔一联珠纹的彩绶,其中一鸭居于中心位置。
其次,西藏西部早期石窟壁画中供养人像的服饰特点为一种三角形大翻领大衣,腰间系以腰带。这种式样的大衣,与新疆古龟兹国贵族服装的式样相同,同时也见于中亚佛教石窟壁画中,如巴米扬石窟东大窟西侧壁(始侧壁)东侧壁(末侧壁)上所绘的两幅礼佛图上,其王族成员中也多穿这种三角形大翻领的大衣。从石窟年代上来看,这种服饰可能最早起源于中亚,属于游牧民族的一种服装式样,后来随着佛教文化的东渐,才传入到我国西域新疆一带。西藏西部石窟壁画中的这种服饰,也可能是经过西域新疆一带传入到阿里高原,成为早期古格王国贵族的一种常服。同时,还有学者注意到,一些王族或王室成员服饰上带有联珠纹式样,头上佩有联珠小圈,并认为这种式样也是源于中亚一带 。
另外,西藏西部石窟中的塑像,从残存的遗迹观察,其做法是先在岩体上凿出小孔,然后再将木桩打入孔中,木桩外绕以细绳,并依次连接到下一个相邻的木桩上,最后在绳和木桩上面再涂以泥灰,塑成佛像。这种做法,使我们很容易联想到中亚巴米扬石窟中东、西两大佛衣纹凸棱的塑造方法,两者所使用的技术手段与主要材料,都显得十分相近,其间是否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虽不能断言,却是值得加以考虑的。
内地汉式风格
这种风格多见于西藏西部年代比较晚近的一些佛教寺院或石窟当中,表现出中原文化对西藏所具有的强烈影响。其重要的因素如用汉字组成的图案、牡丹花草、山水图案之外,在构图形式上也采用了中国画常见的留出大幅空白的作法,壁画题材中的十八罗汉、十象图、六长寿轮等,均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典型的例子可举出装饰纹样中的龙凤图案等。如皮央第351号窟的窟顶部藻井,中央绘有梵文字母组成的图案,四周则绘有团花、祥云和升腾于祥云之中的龙、凤图案。龙全身披以鳞甲,头上生角,身躯展开,腭部向前伸出,与汉地唐宋以迄明清时代的龙图案别无二致。类似的龙图案也见于帕尔宗石窟顶部藻井壁画。壁画中团花与祥云的绘法,也具有浓厚的汉地风格。这些图案很有可能是通过西藏中部或东部,传播影响到阿里高原的,随着格鲁派(黄教)势力在这一地区的逐渐扩张,将“藏孜”画派的风格带入到西藏西部之后形成的一种艺术风格。
除此之外,个别石窟中还可见到十六或十八罗汉、四大天王等题材的壁画,时代都较晚近,应当也是通过西藏本土卫藏地区间接地受到中国内地式样的影响所致。
西藏本地风格
所谓西藏本地式样,主要是指西藏本土卫、藏、康等地区的佛教艺术风格,如“卫孜”、“藏孜”和“康孜”等画风。与上述几种风格相比较,西藏本地传统的艺术风格也一直存在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除了从早期西藏艺术如古代岩画、苯教造型艺术中传统因素的沿袭与继承之外,在15世纪前后,由西藏中部卫藏地区形成的各种艺术风格也影响到西藏西部石窟壁画的绘画制作,其中尤其是以拉萨为中心的“卫孜”代表着最为典型的西藏本地风格。
就西藏西部而言,这些艺术风格的传入,已是在古格画风早已形成之后。一些线索表明,西藏本地形成比较统一的本土艺术风格,有可能是在14—15世纪以后。自13世纪以来,西藏结束了吐蕃王朝崩溃后各教派和政治集团各据一方的分裂局面,卫藏地区萨迦派势力在元朝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之下迅速发展,成为西藏地方政教合一的首领,在各教派中占据统治地位。其后,明代的帕竹噶举教派也是当时乌斯藏势力最大的政教合一的统治集团,受到明政府的大力支持。明永乐六年(1408年)和永乐十二年(1414年),明廷先后两次遣使招格鲁派(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进京,宗喀巴虽未能亲自前往,而是派他的弟子释迦也失代表他到南京受封,但新兴的格鲁派势力也开始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统治势力。相对统一的政治局面,对于佛教及其艺术的发展必然也会产生相应的影响。
与早期受到克什米尔、印度和中亚壁画绘画艺术浓厚影响的古格艺术相比较,西藏本地式样的主要特点主要反映在:单线平涂取代了早期以晕染为主的设色方式;用色由早期喜用冷色调转为多用饱和、浓艳的暖色调,人物的形体饱满,追求曲线变化;晚期还新出现了卫藏和康区多用的“沥粉堆金”技法等等。如果我们将古格故城中所谓“供佛洞”(实际上当为石窟中的礼佛窟)壁画、帕尔宗石窟壁画、查宗贡巴石窟壁画等与早期的东嘎·皮央石窟壁画作一个比较的话,这种变化可以观察得非常清楚。
西藏石窟的独有特性
西藏石窟具有自身鲜明的地域与宗教特色。这些特色对于考察中国石窟艺术的整体状况也是极有意义的。从总体上看,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石窟寺与地面的佛寺、佛塔等建筑往往共存一处,彼此之间互有关联。以西藏西部为例,在上述各个地点发现的石窟遗迹附近,通常在地表都或近或远的分布有佛寺、佛塔遗址,形成“山崖上开窟、山顶上建寺、地面上建塔”的三位一体分布格局——我称这种现象为佛教遗迹的“垂直分布现象”。按照佛教伽蓝配置仪轨,这种景观或许在我国其他石窟寺当中也曾经有过,只是由于年代久远,地面建筑早已毁坏不存,至今仅存石窟可见。但在西藏西部地区则由于特殊的自然与人文地理条件,这种现象十分普遍。
第二,与其他地区石窟寺不同之处还在于,西藏西部石窟往往在一群石窟当中,仅有一座或几座石窟内发现壁画或雕塑,其性质为礼佛窟,而其他石窟则多为供僧人修行、起居之用的生活用窟,尚未发现类似新疆和内地石窟那样成群连片的礼佛窟群。这种情况在西藏中部地区同样可见,如拉萨查那路甫石窟、岗巴县乃甲切木石窟、曲松县洛村石窟等处石窟均亦如此。究其原因,笔者推测或可能与西藏佛教信众与僧侣供养、修习方式的不同有关,也可能与上面提到的石窟与地面佛寺相互组合所发挥的综合功能有关。
基于这两个特点,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应当更加注意石窟寺遗迹同与之共存的佛寺、佛塔等遗存之间、礼佛窟与其他石窟之间的关系,尽可能搞清楚它们在同一时期的平面布局与组群关系,从中寻找可供断定年代的线索,从整体上考虑其年代关系,从而也才有可能为其中作为礼佛窟的石窟壁画的年代提供较为可靠的断代依据。
解码“最佳雇主” 篇4
不久前, 美国《财富》中文版发布了“2011年中国最适宜工作的公司”榜单。通过对部分上榜企业的调研发现, 虽然上榜的这20家公司来自不同行业, 但这些企业存在共同的特质——管理制度透明、员工归属感和认同感强。
雇主品牌概念最早是由英国资深管理专家赛蒙·巴洛与伦敦商学院的提姆·安博拉教授提出来的, 雇主品牌体现了这样一种管理理念:服务好员工, 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就等于创造利润。“最佳雇主”的评选一方面树立了榜样和典型;另外一方面也为求职者提供了一个供以参考的“参照物”。
人是企业的主要财富, 要创造企业的价值, 首先要使人的价值形成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企业成功的关键之一就在于谁能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吸引并留住人才, 使他们在愉快的环境下工作。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 争当最佳雇主, 这应该是企业高层管理者、HR经理人乃至营销部门接下来一段时期需要关注的重点。
创业解码另类人生 篇5
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面对创业道路上必然出现的种种不确定因素,与其自己花心血交学费一点点克服,何不找一个创业咨询师请教一二呢。他们的解答未必全部正确,他们的帮助未必能保证创业必然成功,但有了他们,你的知识会更加完备,你的步子会迈得更稳,路子会走得更宽。
“眼睛朝下”的创业咨询师
欧阳振成 39岁 资深创业咨询师
用欧阳振成的话说,他“一直就有比较强烈的创业冲动”。作为暨南大学第二届MBA毕业生,他曾在大学里面工作了近十年,后来在企业和**里都工作过。欧阳振成毕业之后也在企业里做过高级白领,待遇还不错。,他毅然跳槽来到了广州市劳动局就业训练中心,因为那里有一个创业研究所吸引着他。
现在欧阳振成主要负责就业训练中心的SIYB项目。至今,广州已经有上万人接受了这项培训。欧阳振成解释说,“培训以生存性创业为主,主要面向平民,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是下岗失业人员,后者可以免费读这个班 。”当然,创业培训班的学员也在不断变化,以前是以下岗工人为主,现在逐渐拓展到残疾人、妇女和大学生。
“眼睛朝下”是创业培训班的宗旨,也是欧阳振成对自己的要求。现在社会上工作不好找,很多人希望通过创业改善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同人创业的结果却不尽相同,有人成功了,成了殷实的商人,有人失败了,到处‘伤人’。一次投资失误可能连累你的家人、亲戚和朋友。”在他看来,许多人不是在创业,而是在“闯业”,不懂财务,不熟悉工商税务,甚至不了解政策法律,单凭一股热情,盲目上项目,结果赔得很惨。广东省要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工程”,会有更多的人投入到创业中来,而接受创业培训也成了这些人的当务之急
面向平民,但不局限于平民。在欧阳振成的学生里可谓藏龙卧虎。有一个老板,年营业额1000多万元,还来接受创业培训。有的人已经五十多岁了,有很丰富的社会阅历,依然认真地来听创业培训课。大学生也是创业培训班里的新群体。“其实创业的培训和大学学到的专业知识是两码事,专业知识是讲原理,创业培训是讲实战。”在欧阳振成看来,大学目前重视就业率,而忽视创业率,其实创业就是很好的就业。“大学里面有就业指导中心,但在指导里没有融入创业指导的内容,就业工作也会很被动,我们也在思索如何去大学校园拓展创业培训,引导有潜质有热情的大学生去理性地创业。”
欧阳振成坦言自己的工作要做到动脑、动手、动嘴、动脚和动心。“但这是一项积德的工作,创业者那种求助的目光、积极的行动,可以激发你的职业责任感。”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欧阳振成正尝试着探索一种模式以帮助更多的人。富民(广州)信息化创业孵化园是欧阳振成正在积极推进的一种模式。“现在有留学生创业园,有高科技创业园,而我们的`定位是平民创业园。”欧阳振成介绍说,在这个创业园里有系统的创业培训,有小老板经营管理培训,有创业专题讲座,有创业项目说明会,有模拟公司创业实训,有信息化管理、推广平台。它提供了一种模式,为你解决创业前、创业中和创业后遇到的各种问题。
失败是一剂良药
盛文辉 32岁 创赢企管培训总监
盛文辉的办公室位于天河一带的繁华商业区,远眺窗外是这座日新月异的城市,俯瞰下去是熙熙攘攘的人流。他说,打拼到今天不容易,能选择一个既能帮助别人,又能成就自己的职业很幸运。
出生在湖南农村的盛文辉从小就很懂事,把改变家族的贫穷作为自己的使命。他来到广州,先应聘去了一家五金厂,日常工作是用铁锤把旧铁丝锤直,一角钱一根,没干几天他的手已经满是水泡,一个月下来只能挣三四百元钱。“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盛文辉回忆道,“一个月不到我就辞职出来了。”
盛文辉决定去做销售。“我选择做销售的时候,很多人都反对,认为很辛苦而且没有保障。但我觉得它起码可以提升我个人的能力。”当时他的性格很内向,还没跟客户开口脸就红了。最大的挑战就是最好的培训,他不断努力去提高自己,后来他去云南开发市场,干了整整四年时间,才回到广州。当时他已经做到了比较高的职位,也赚了一笔钱,于是回长沙投资三十多万元办了一间公司。可由于盲目开办,缺乏评估,与别人的合作也不是很好,一年不到就亏掉了。
回顾自己的创业经历,现在的盛文辉显得很理性,“做生意的人,几起几落很正常,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把失败当作一种良药。”那次失败后,盛文辉深刻感受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于是他努力让自己沉静下来,去读书、去思考。通过学习,他明白了自己以前为什么会遇到挫折,明白了创业和经营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两年的时间,他跟很多国际知名的培训管理大师都学习过,自己也在慢慢改变,后来他也决定投身到咨询培训中去。
“现在创业失败的人很多,即使前期创业成功了,后期经营也面临很多困难。”盛文辉说。“中国的企业平均寿命只有不到3年。即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很少接受过相关的创业培训,刚进入社会时会对自己的定位不清,盲目创业。”盛文辉常常告诫创业中的年轻人,要“拜对老师,选对伙伴,选对配偶,交对朋友,跟对老板,做对决定”。“一个人为金钱工作很累,为使命工作就很快乐,这句话适用于每一个人。”盛文辉说。
后悔当初没咨询
万晓刚 26岁 广州某大学在读硕士
虽然还在学校里读书,但小万是同学们公认的技术牛人。从大学四年级开始,他就一直在外面干自己的事情。“我那时候也算是创业吧,虽然最后没能成功。”
由于父母都在家乡的中学教书,小万的教育环境比一般人要好,他一直没有放松计算机的学习。在他上大学的时候,由于编程技术好,学校的一些部门曾委托他制作网站。“我并不是计算机专业的,但我做的网站不错,校医院、校团委等部门都通过老师来找我,让我帮他们制作网站。他们有时候会给我发一些勤工助学补贴,有时候会给我个‘优秀团员’的奖励。”小万回忆说。
小万在大学的时候正赶上网络热,社会上很多企业开始重视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为什么不能出去接一些业务呢?小万当时这样想。但由于平常很少和社会上的公司接触,他的想法一直没有付诸实践,直到一次有个老师找到他,请他帮助自己朋友的公司制作一个简易的网站。小万用两个礼拜的时间做好了,对方很满意,给了他1500元钱做报酬。
这次成功对小万的激励作用不小,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他通过网络论坛发布广告,希望能找到一些客户。有些企业和他取得了联系,双方就价格和内容等进行了交流,但最后能落实的业务并不多。“那时候我只是个在校学生,人家并不太信任我。”小万说。“比如公司的支出是要有发票的,可我哪有发票啊,最后客户宁愿花多点钱请正规的网络公司做。”小万一年下来只做成了两单生意,赚了两千多元钱。
解码代言人 篇6
如何选择形象健康且气质适合的品牌代言人?如何保证品牌的正面形象?选择品牌代言人到底该坚持哪些原则和策略?本期,《纺织服装周刊》记者将与服装品牌商、专家、学者一起探讨关于“品牌代言人”的利与弊,解开品牌代言人的商业密码。
起底品牌代言人
企业聘请代言人用意在于增加品牌关注度,以获得消费者的认知。在这场增强品牌认知度的战役中,品牌代言人的出现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企业需怎样发挥品牌代言人的最大效用,规避代言期间的隐性风险?
柯震东涉毒事件曝光之后,演艺工作停摆,代言也都喊停。有微博博主评论说:“其实最伤悲的应该是选择柯震东为代言人的品牌商。他们的后悔与懊恼根本停不下来。”
据统计,柯震东先后为多达19家企业做广告代言,服装方面包括Levi s服饰、阿迪达斯、以纯等多家品牌。近日,有相关被代言的企业快速更换广告,以降低柯震东负面形象对品牌造成的影响,还有企业欲递交诉状追回高昂的代言费用。近日更爆出代言商品海报应商家要求被撕掉。
企业聘请代言人用意在于增加品牌关注度,以获得消费者的认知。在这场增强品牌认知度的战役中,品牌代言人的出现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企业需怎样发挥品牌代言人的最大效用,规避代言期间的隐性风险?
一瓶可乐开启代言人先河
代言人,一个“代”字就突出了这类人群的基本属性——代替他人或组织传递价值与理念。
中国代言人时代的开端要从1979年3月上海电视台转播的一场国家队女子篮球赛实况开始,我国著名男子篮球运动员张大维与其同伴畅饮“幸福可乐”的画面,首开中国广告之先河。此后,中国快速进入了品牌代言人时代。
1998年,报喜鸟签下被评为香港十大杰出衣着男士的任达华为代言人,一句“我爱报喜鸟”为品牌打响了知名度;1999年,安踏以160万元签下孔令辉,晋江鞋服产业“造牌运动”也由此开始……同样因代言打响知名度的品牌还包括美特斯邦威,2003年美邦选择周杰伦代替郭富城为品牌代言人,其广告语“不走寻常路”可谓是为周杰伦量身定做,一举俘获众多杰迷芳心。
此后,国内服装市场的兴起为代言人的发展提供了土壤。从萌芽向代言人国籍、地域、领域、代言方式多元化方向发展,品牌代言人形式逐步走向成熟。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服装协会曾提出在中国服装行业实施名师名牌战略。当时男装行业的佼佼者罗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行业内率先聘请知名演员濮存昕为品牌代言人,时间正是1996年,之后,罗蒙又先后聘请刘德华、林志颖作为品牌代言人。
罗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盛静生曾表示,罗蒙品牌及代言人都希望给人以精神积极、健康、向上的形象。利用代言人为品牌集聚人气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丰富罗蒙品牌的内涵。罗蒙不仅仅意味着西服,更是有历史积淀、有文化内涵的品牌。
“我为自己代言”
人们对于品牌代言人的认识总是局限在文体明星身上,其实品牌代言人的可选范围很广,其身份也具有多样性。
“花高薪聘请明星做代言,还不如自己为品牌代言。”格力空调当家人董明珠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企业家代言的号召力。无独有偶,聚美优品的掌舵人陈欧用励志版代言,成功将品牌知名度打开,并掀起了“我为自己代言”热潮。
企业家变身品牌代言人的案例不在少数。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王石为户外品牌探路者代言事件,开启了服装领域企业家跨界代言的先例。身为企业家的王石,其睿智形象和探险家的健康面貌,与探路者的品牌理念高度契合,两者的合作成为行业内的经典案例。
“从消费者心理角度分析,企业家独特的个人魅力、本身的成功对公众具有极大的感召力,他们以成功者姿态传递着‘值得信赖、实在可靠’的符号信息。”北京服装学院商学院副教授白玉苓表示。
著名品牌策划人叶茂中曾谈到,好的品牌代言人与品牌应该是一体的。代言人的形象气质要符合产品的定位,代言人的影响范围也要和产品的目标消费群相吻合。
服装与其他消费品最大的区别是,服装不只是服装,更是消费者的一种自我表达,是个性的展现和社会地位的象征。而品牌代言人的个性和社会形象,恰恰就是品牌形象和个性的最好诠释。大部分消费者通过品牌代言人开始或加深了对品牌的认知。因而,在服装领域中,亲自出马为服装代言的企业家尚属少数,更多的企业乐于借由明星效应发挥代言作用。
风险与机遇并存
聘请代言人也是把双刃剑。企业聘请代言人多半是考虑到人们对明星爱屋及乌的心理。但事物都具有双面性,明星若做出与平日给公众的形象不一致的行为,很容易发生粉丝转路人的情况,这对于被代言的品牌也是一种无形的伤害。
在关乎品牌声誉的决策上,品牌方不容半点儿马虎。近期柯震东吸毒事件引起的轩然大波,可算是代言人产生负面影响的典型案例了。由于代言人的行为不当,众多被代言的商家不得不为这位“小天王”的堕落买单。
企业无法把控明星人气的“晴雨表”,而明星老化问题也将影响到代言品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能预测选择的代言人是一颗“闪亮恒星”,还是“短暂流星”?因而,企业选择其为代言人期间,还要承担明星人气下滑的风险。
当年唱红了“一把火”的大众情人费翔可谓是20世纪80年代炙手可热的明星,其与男装品牌雅戈尔的合作也持续多年。但是这位大众情人鲜少参与宣传活动,曝光度逐年降低,代言效果收效甚微。
与明星关注度下滑相比,明星的道德品质问题对于企业形象的影响更为恶劣。极品“小男人”文章曾携手妻子马伊为新锐户外品牌HASKI产品代言。二人年轻、时尚的夫妻形象与品牌享受户外运动、回归自然的理念相契合。然而,文章出轨事件曝光后,彻底击碎了之前树立的顾家好男人形象。HASKI无辜躺枪,品牌宣传活动搁浅。
品牌代言人选择攻略
整合营销时代,单纯的广告宣传显得势单力薄。借助品牌代言人,整合企业资源、宣传品牌成了众多商家的选择,尤其是服装行业更是将品牌代言人的选择作为品牌建设的必修课。
如何做到让形象代言人真正为品牌服务,让品牌投资真正产生价值?还是先看一看其他企业的代言人选择策略。
定位相符才是完美结合
“企业在选择品牌代言人时,并非一定要选择人气高的明星。代言人的气质与品牌高度契合,而且要适合品牌与产品的定位,二者关系自然融洽才是最好的选择。”真维斯国际(香港)有限公司推广部助理总监陈文嘉说道。
近两年,真维斯的营销策略向“大电影娱乐营销”方向转变,并提出了“青春系列代言人”的概念。先后于2013年聘请电影《致青春》的主角郑恺、杨子珊,2014年《小时代3.0》主角郭采洁,以及《小时代》电视剧版男主角乔任梁担任品牌青春系列代言人。
“尽管我们选择的代言人不是一线大牌,但是他们所带有的个人形象和气质与真维斯年轻、健康、向上的服饰理念相一致,这很重要。”陈文嘉说道。
希努尔男装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雪峰也向《纺织服装周刊》记者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认为,人气高、号召力强的明星的确可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但一个真正成功的代言,光看明星的人气还不够,要看明星与品牌的匹配程度,强调明星与品牌的形象、个性相匹配。
2013年3月,希努尔男装聘请韩国影星张东健出任品牌代言人。赵雪峰介绍说,公司经过综合考量认为,曾出演《绅士的品格》等剧的张东健,其优雅内敛、成熟稳重的绅士形象与品牌追求经典、尊贵、品质的内在不谋而合。希望借由其将“传承经典,演绎非凡”的品牌理念传递给消费者。
品牌与代言人的定位相符,呈现给消费者的才是完美结合。回想一下,郭德刚频繁穿上纪梵希曾产生了多么欢乐的效果。
热情互动胜过高冷代言
“代言人与品牌之间要有互动,这种紧密的联动关系能让品牌代言人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代言人参与到企业对品牌营销活动中,与品牌潜在消费者形成互动,而非简单的拍拍宣传照、出席几次活动。”陈文嘉说道,利用微博、微信平台,代言人主动参加品牌宣传活动的转发。比如微访谈等,为粉丝与明星对话创造机会,增强与粉丝间的联系,品牌也能达到宣传目的。
此外,真维斯还接连赞助青春类型的电影,以及主题微电影进行品牌推广。去年郑恺、杨子珊参演微电影《我在记忆里等你》,累积创造了1000多万的点播量。
“电影可以吸引消费者的持续关注,从开机发布到电影上映的宣传,整个过程的话题和关注度都很多。品牌参与到电影的宣传互动之中,给消费者的认知是潜移默化的。”陈文嘉分析说,“现任品牌代言人郭采洁、乔任梁与粉丝在线下线上的互动,不仅让品牌收获关注度,也能让明星涨粉,达到代言双赢的理想效果。”
真维斯品牌代言人与粉丝的互动并非个例,越来越多的企业把互动作为拉近品牌与消费者关系的手段,移动端的发展也为互动创造了平台。
赵雪峰向记者透露了气质男神张东健的代言规划,希努尔除了利用电视、平面媒体、户外广告以及专卖店推广等传统宣传方式外,还邀请张东健参与品牌季度新品拍摄和发布活动,而且还会添加更多张东健与粉丝的互动环节。
近日,张东健亲临希努尔2015年春夏新品发布会现场,亮相剪彩仪式赢得广泛关注。男神亮相不仅让新品发布现场人气爆棚,更为媒体报道制造宣传热点。
参考大数据更换代言人
企业聘请的品牌代言人并非一成不变,更换代言人有两方面原因。其一,代言人本身年龄、外形的变化不再符合品牌的定位;其二,企业在品牌发展过程中,策略的变动会引发代言人的重新选择。
以NIKE为例,在不同时代NIKE会选择不同的偶像为品牌代言。从乔丹、艾弗森到“小皇帝”詹姆斯,再到90后超模卡莉·克劳斯,NIKE的代言人一直在变。
尽管品牌代言人一直在变,但NIKE品牌始终如一。作为运动行业的佼佼者,耐克在代言人策略上准确把握住了时间节点。因为没有人能够永远站在历史舞台上,这些偶像拥有不同时代的崇拜者。选择不同时代的偶像就意味着把握住了他们身后的追随者,NIKE正是利用了这种品牌策略。
2009年,国内淑女装品牌诺曼琦也曾牵手当红影星孙俪,以代替原品牌代言人徐静蕾。广州铭瑜服饰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闫建华谈及公司旗下诺曼琦品牌代言人更换问题时曾表示,由于品牌的风格变动,受众年龄段缩小,当红影星孙俪更符合新品定位。
当企业有意更换代言人时,又该如何在众星云集中做出最适合的选择?近日,百度推出最新产品“代言人选择工具”,直接针对企业对明星代言的困惑。
百度商业市场部总经理陈志峰表示,代言人选择工具依托的是大数据分析,可为企业选择代言人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解决方案。
据悉,百度代言人数据模型从数字内容量、好感度、关注度、参与度、成长率五个指标衡量明星的影响力。依托大数据和社交媒体数据分析,企业可以快速选择出吻合品牌调性的代言人。
衡量品牌代言人的标尺
颜控时代,品牌森马砸下重金力邀李敏镐、金秀贤、李钟硕三大颜值爆表的韩星代言,此举俘获了一众少男少女的心。然而,并非每个服装企业都能像森马般大手笔,企业在选择品牌代言人时,可考虑品牌营销的战略目标,实现既经济又实惠的品牌代言。在品牌代言人策略上,企业需要坚守哪些原则,使用什么样的宣传策略?对此,记者与品牌营销专家李光斗和北京服装学院商学院副教授白玉苓进行了对话。
增强代言信任感
TAweekly:选择品牌代言人时,企业应该坚守的原则是什么?
李光斗:代言人和品牌要“门当户对”,他/她的气质和品行要符合品牌精神。只有代言人和品牌达到外表与内在的高度统一,才能在目标受众的心智中建立代言人与品牌的联想。这就意味着,代言人与产品嫁接起来的联系是可信的,满足这个基本原则,企业的代言人运作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白玉苓:企业要遵守的原则是“不请贵的,只请对的”。有的企业认为知名度越高,宣传效果越好。实际上,选择知名度高的明星,企业需要负担高昂的代言费用。另外,由于这类明星往往代言多个品牌被过度消费,容易造成品牌稀释的问题。
根据研究表明,当一个明星所代言的品牌超过4个,就会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喜爱度和信任度。另外,当明星知名度过高时,企业的宣传似乎是为明星代言做嫁衣,被明星的光环所掩盖,反而降低了代言的效果。
深度挖掘明星价值
TAweekly:在代言期间,企业需要把控哪些要素?
李光斗:企业要注意对于品牌代言人的风险把控。因为明星本身就蕴含风险,知名度越高是非越多。如果明星的心态不好,总想靠搏出位提升人气,那么找他/她的风险会更大。所以企业需规避明星代言风险,实现广告代言人的价值最大化。
当然,想完全准确地预测明星的系统风险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企业应该学会止损,以增加品牌价值为核心,一旦启用的代言人出了问题,为了品牌价值的长久积累,要舍得付出代价,及时割肉、清仓,及时更换形象代言人,规避更大的风险。
白玉苓:代言不仅是1+1+1的简单标配(1个电视广告片、1次平面拍摄、1个活动出席),企业要深度挖掘明星的价值,时刻关注该代言人的工作、生活,把品牌、产品和代言人的生活与工作联系起来,这样可以产生更多的新闻价值与品牌传播效应。
另外,明星代言后,企业的后续保障工作也很重要。生产、管理、销售能力都要跟上品牌营销的节奏。以免代言广告发布后,由于铺货不足使消费者无处购买。尤其重要的是,时刻强调产品的质量,如果产品质量出现问题,代言人的出现反倒会更强化公众对产品的负面认知。
利用新媒体提升黏度
TAweekly:近些年,随着网络和新兴媒介的发达,品牌代言人在推介品牌的方式上也有变化,硬广告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与消费者心灵的沟通,或是感情牌。您是否也感受到这样的变化?您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李光斗: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对于品牌宣传方式也产生了影响。我认为分享、互动、趣味、透明是品牌传播在依托新媒体技术上的关键点。企业可以借助新媒体形式宣传品牌。
早期,明星接任品牌代言后可以做到自我管理,他们会因为代言品牌做到自我约束。但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代言人的信息很容易被曝光。所以企业需要以把关人的态度,及时关注品牌代言人的信息,一旦有代言人与品牌宣传理念不符的情况,企业要快速反应,并利用公关等手段化解危机。
白玉苓: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的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对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带来不小的冲击。品牌代言的形式也发生了改变,传统的“你说我听”沟通方式向“平等互动式”方向发展。
原因在于,其一,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广告推广的多样化提供了可能性,广告信息的覆盖面针对性强;其二,消费者自身文化素质提高的结果。有个性、有品位、有内涵的软广告更受欢迎,而被迫式的传播受到排斥;其三,代言人出现在微电影或微博中,将广告变成了消费者熟悉的生活中具有实质性的内容,率真坦诚的表达方式更容易打动消费者的心,提高品牌和消费者的黏合度。
记者手记
代言有亮点才是极好的
地铁站、咖啡店、商超、礼品店,“都教授”出现在大街小巷的每一个角落。自从《来自星星的你》火爆荧屏,金秀贤火速晋升为品牌代言花美男。拥有35家代言的“都教授”,这是让人看醉了的节奏。
虽说记者爱男神,但是这么高频度的代言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男神到底是在为哪个品牌宣传,全然是不知道、不想要、不明了。这样的反馈若传到了品牌商耳朵里,那真是狠狠的补刀啊。想要借高人气明星吸粉,品牌商的算盘还需打得更精明些。否则,真心是白花花银子撒出去,惨淡淡关注收回来。
借用美国营销学者Rita Gunther Mc Grath的“属性地图”理论,以前形象代言人是品牌形象中的积极点和兴奋点,是能够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的“刺激因素”;但是当前品牌形象代言人更多趋向于“中性属性”和“基本因素”,难以对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起到强烈的刺激作用。显然,市场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管理代言人的能力不断提高。
提高只意味着认准高人气的明星代言吗?非也。有亮点的品牌代言才是最抓人眼球的。何谓亮点?亮点不仅仅在代言人身上,品牌可以透过代言人载体,激发出更多话题,引发消费者的关注。例如韩寒、王珞丹、李宇春、黄晓明等引领的红极一时的“凡客体”,其文案就是亮点,而明星们也都只是品牌整个宣传的载体。
另外,企业亦可利用品牌代言人出现在公共场合的机会,让品牌与代言人的形象联系起来,增加品牌曝光度。比如,曾聘请周杰伦担任品牌代言人的美特斯邦威,就应用明星资源进行大量的品牌宣传活动,如赞助周杰伦北京首场个唱、总冠名上海个人演唱等方式,让大众媒体更有兴趣为品牌做宣传报道。
启迪人生解码心灵 篇7
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人们在同一年龄对同一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 有早晚之分, 也有快慢之分, 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曲线, 一个人如果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 并不是件难事, 但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 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则是难上加难, 所以在我们对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 在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 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并且方方面面、时时刻刻地贯穿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德育工作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让我们的孩子迈好人生第一步, 让未来的社会多一份安定和谐。
一、教师——从我做起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广阔的天空, 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教师要做好学生灵魂的工程师, 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才能以德治教, 以德育人。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 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 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工作中, 老师不仅要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也要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纳入自己的条例, 因为在老师的眼睛监督同学行为的同时, 还有几十双眼睛注视着自己, 老师们做事严谨的态度, 一丝不苟的精神, 说到做到的品质对学生其实更是一本可以研读的书。记得我当班主任的时候, 我们班级的晨读一直纪律不好, 教室里总是不静, 干什么的都有, 我便试着用各种方法让学生把早晨的宝贵时间利用好, 可是虽然纪律好, 学习效率不高, 仍然有同学桌面空空的发呆、哪怕一块橡皮也能默默地玩一个早晨,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长时间, 一天我在办公桌前学习业务, 突然眼前一亮, 我可以把我的讲桌变成我的学习桌, 从此开始, 讲台上多了我的笔记, 我的教育理论书籍, 每天早晨, 我不再站在讲台上监督同学, 索性自己专心看书、学习, 不出两天, 同学们也知道拿出书来学习了, 渐渐的, 孩子们已经养成了习惯, 不管我在不在教室, 他们都会“自习”了。我突然想起一句话:身教胜于言传。看着孩子们一个个认真的小脸, 心里真的是——幸福。
教师还要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自己犯错误也能勇敢的承认。记得由于新学期换教室, 班级只有我一套钥匙, 开学第一天, 我便让学生吃了闭门羹, 当我急匆匆地来到教室的时候, 已经有将近一半的同学在门口等着了, 我有些歉疚, 犹豫了好几分钟, 我在晨会时间于全班同学面前道歉, 同学们对我的行为都非常惊讶, 尴尬了几秒钟之后, 从同学的表情中, 我读到了大家对我的谅解, 我想收获不仅于此吧。
二、德育——时时处处
课堂中的德育。其实, 所有的学科都应与思想品德课进行学科整合, 每一个学习内容都有德育教育的体现。比如说, 英语课上一句礼貌的问候, 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在平时一定要使用礼貌用语, 做个讲文明的好孩子;在学习《董存瑞》一课, 要向学生渗透我们要热爱祖国。珍惜生活。体育课, 我们可以学习奥运健儿刻苦训练的拼搏精神, 忍着伤痛为国争光的伟大;学习自然课, 我们要提升环保意识;团队中让学生体味集体的力量和集体荣誉感……
生活中的德育。在小学生中, 真正有效的德育应该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 而且这种道德行为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 为使学生具有一个良好的品质, 老师必须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耐心细致, 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也不可忽视家庭对学生的影响, 所以老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反馈信息, 并利用《素质报告手册》和家长及时联系, 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学校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也是学生参与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惩罚——责任教育
知心姐姐卢琴教授在书中写到的对学生自信心和责任感的培养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也对我的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对于我的学生, 我不仅意识到:作为学生, 学习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更应该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刚刚在我们班级发生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 课堂上, 由于一名同学身在课堂心在课外, 以至于老师叫他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 三遍之后他才回过神来, 老师批评了他几句, 他又顶撞了几句。听了这个消息我非常惊讶, 这个孩子在四年级还是个非常调皮的孩子, 可是上了五年级用“痛改前非”一词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无论是道德品质还是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进步, 班级的综合进步奖刚花落他家, 他还被学生推荐为小组长, 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我决定第二天找他谈, 先给他一天的时间去冷静。第二天一早, 当我找到他时, 他很快向我承认了错误, 但我告诉他, 事情并没有发生在我们两个人身上, 你要向当事老师道歉, 他拒绝了。虽然生气, 我还是很平静地告诉他:你已经长大了, 你要对你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你要有胆量承担自己的错误。这样才是个好孩子,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过错都没有勇气面对, 还能干什么?老师知道你是一时冲动, 你的本质很好, 我相信你能处理得很好。老师只能帮你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必须靠你自己。也许正是我对他的信任, 和他自己意识到的责任, 他主动找那位老师道歉了, 事后, 我们只有一个会心的微笑, 让我打心里开心。
一个学生——一个家庭——一个社会, 记得在“小手拉大手, 革除陋习”的活动中我认识了这个关联图, 我明白图的根本是学生, 学生的基础教育在于我, 面对如此大任, 岂能儿戏?教育的真谛是爱,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最优化发展, 作为一线教师, 让我们都伸出双手, 拿出全部的爱, 扶好我们的孩子们走出人生第一步, 把基础教育的德育理念升华, 教是为了不教, 让我们和同学们一起去享受成长的幸福、快乐吧。
摘要:教师——从我做起;德育——时时处处;惩罚——责任教育。一个学生——一个家庭——一个社会, 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一个社会, 教育的真谛是爱,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最优化发展, 作为一线班主任, 让我们都伸出双手, 拿出全部的爱, 扶好我们的孩子们走出人生第一步, 把基础教育的德育理念升华。
过去完成时用法“全解码” 篇8
一、掌握过去完成时的确切含义
过去完成时由“助动词 (had) +过去分词”构成,表示在过去某一时间或动作之前已经发生或完成了的动作。动作发生的时间是“过去的过去”。如下图所示:
二、掌握过去完成时的常见考查方式
仔细研读有关过去完成时的试题可以发现,其常见的命题手法主要有三种:典型时间状语型、时间状语从句型和语境型。
1. 典型时间状语型
◆主语+过去完成时+by短语。
[经典例题]Wefour thousand new words by the end of last year.
A.had learned B.have learned C.learned D.will have learned
[简析]根据by短语中的last year得知,正确选项为A。
◆主语+过去完成时+by the time引导的从句 (从句谓语动词为过去式) 。例如:
He had already built his own lab by the time he was ten.
到十岁时,他已经建起了自己的实验室。
2. 时间状语从句型
◆主语+过去完成时+when引导的从句 (从句谓语动词为过去式) 。
[经典例题]Simon was surprised that most of the guests___when he____at the party.
A.left;had arrived B.left;arrived
C.had left;had arrived D.had left;arrived
[简析]正确答案为D。guests先“离开”,Simon后“到达”。
◆主语+过去完成时+before引导的从句 (从句谓语动词为过去式) 。例如:
He had studied English for five years before he came here.
来这儿之前,他已经学过五年英语了。
3. 语境型
◆根据上下文的时间关系来确定。
[经典例题1]The pen I___I___is on my desk, right under mynose.
A.think;lost B.thought;had lost
C.think;had lost D.thought;have lost
[简析]正确答案为B。根据上下文的时间关系,可知“丢笔”是在“认为”之前发生的动作。
[经典例题2]Helen____her keys in the office so she had to waituntil her husband ____home.
A.has left;comes B.left;had come
C.had left;came D.had left;would come
[简析]正确答案为C。had to wait说明事情发生在过去,而“忘带钥匙”的动作发生在“等丈夫回家”之前。
◆表示过去未曾实现的愿望、打算或意图,用过去完成时。常用动词有:hope, think, expect, intend, mean, suppose, want等。例如:
They had wanted to help us but couldn’t get here in time.
他们本来是要来给我们帮忙的,但未能及时赶到。
三、掌握过去完成时与一般过去时的区别
一般过去时表示“现在”以前的某一时间内发生的动作或情况;过去完成时则表示过去某一时间或某一动作以前发生的动作或情况。试比较:
1. 上个月他们看了五部英文电影。
[误]They had seen five English films last month.
[正]They saw five English films last month.
2. 到去年年底他们村建造了多少房屋?
[误]How many houses did they build in their village by the end of last year?
[正]How many houses had they built in their village by the end of last year?
[简析]last month说明动作在过去时间内完成,因此句1应当使用一般过去时;by the end of last year表示动作在过去时间以前完成,因此句2用过去完成时。
四、掌握不用过去完成时的情况
◆句中如有yesterday, last year, in 1996, three years ago等表示很确定的过去时间的状语,谓语动词必须用一般过去时。例如:
They came to China ten years ago.
他们是十年前来的中国。
◆汉语中虽然有“了”“曾”“过”等字眼表示动作完成,但没有说明动作是过去某一时间以前完成的,译成英语时要用一般过去时,不可用过去完成时。例如:
He taught English for three years.
他教过三年英语。
◆叙述在过去连续发生的两件以上的事,虽然时间有先后之别,仍用一般过去时。例如:
They decided to stay there, so they built their homes and made their farms.
他们决定留在那儿,所以他们建了自己的家,也开垦了属于自己的农田。
专项练习
单项选择,选择最佳答案。
1.—Did you see Mr Smith when you were in France?
—No, when I___ France, he___ to China.
A.had arrived, had gone B.arrived to, went
C.got to, had gone D.had got to, would go
2.The students___ their classroom when the visitors arrived.
A.have cleaned B.were clearned
C.were cleaning D.had cleaned
3.Mr Smith ___fifteen country by the end of last year.
A.had visited B.have visited
C.visited D.will have visited
4.Catherine ____writing the letter before her mother came into her bedroom.
A.has finished B.was finishing
C.had finished D.is finishing
5.—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Simon phoned you?
—I____ my homework and was starting to take a shower.
A.was finishing B.have just finished
C.finished D.had just finished
解码特色文化“DNA” 篇9
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也是一个国家大文化的缩影, 企业应该在自身发展经验基础上, 根据企业多年来形成的文化与经营特点, 借鉴或者综合先进的文化模式, 有选择性的建设适合企业自身发展模式的企业文化, 而不是简单的去嫁接或者移植一种外来的企业文化。
建设企业文化并不是颁布一个“高屋建瓴”的上纲上线的口号与理论, 也不是搞出很多花里胡哨的花架子或者怪异的行为艺术, 而是要有实践精神, 要通过N多年的积累, 形成特有的文化气质, 要知道通过企业文化的渗透让文化表现在员工的行为上, 铭记在员工的心里, 才能把企业文化的事业盘活, 纵观这些企业也许我们可以看出一些文化门道来。
解码“李克强经济学” 篇10
“李克强经济学”一词是巴克莱资本公司给李克强推行的政策取的绰号, 这一新词正在成为全球解读中国新一轮经济政策中的热词。其核心内容包括:政府不推出刺激经济的措施、在结构性改革中实行去杠杆化和以短痛换取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中国经济发展放缓趋势
7月15日, 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成绩单”出炉。数据显示, 今年第二季度我国经济增速为7.5%, 既低于上季度的7.7%, 也较去年同期放缓。7月10日, 中国海关公布的进出口数据超乎预期, 呈现出罕见的“双降”趋势。路透社援引中国海关总署报道称, 境外需求疲软、劳资上涨和人民币继续走强让企业失去信心。国务院发展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说, “经济减速中央政府有压力, 地方政府有压力, 企业有压力, 市场有压力, 银行也有压力, 但有压力才能转型, 没有压力是不可能转型的”。
稳增长还是调结构为先
“能容忍经济增速下滑到什么地步, 这个很难说。毕竟国家的经济没有发展, 那就没有前进的动力。我们没有必要给国家经济一个劲地泼冷水, 但是也需要客观和冷静地对待经济的发展。”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表示, “从媒体舆论上看, 注重稳定。然而中央的政策很明显是注重结构调整。但是这两个是相辅相成的, 没有稳定政策的扶持, 产业结构调整也不会有太大的成效。当然, 中国政府日后会以盘活存量为主要政策目标。”
“李克强经济学”的“上下限”
解码黄鹤楼 篇11
行业空前的大整合,使各个烟草集团都把拥有、巩固高端品牌纳入了自己的战略目标,而基于国家的整体人文取向,高档烟草的确也承载了太多的内容。考察这种努力迄今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高价位的烟草产品层出不穷,而真正确立了为市场认同的高端品牌地位的,仍然屈指可数;至于能够以高端品牌的身份走出自家“大本营”,叫响全国市场的,就更加寥寥无几了。
这样的努力以及这样的成果, “怎样成就一个高端品牌”,当然也就是值得我们同样努力去品味的问题。而最直接的途径,无疑是解码那些为数不多的成功者的晋阶之路。
锁定样本
5年前,说到中国的高端烟草品牌,有“华溪楼王,四大天王”的说法,把“中华、玉溪、黄鹤楼、芙蓉王”归为高端烟草品牌的第一阵营。不过从四个品牌的经济总量对比来讲,当时对这种说法是存在争议的,黄鹤楼品牌只是陪列末座,或者说更多只是一种预期。毕竟,高端品牌不同于奢侈品牌,加之烟草消费的特殊性,市场覆盖影响和销量仍是重要的考量标准。
到了今天,黄鹤楼已经确立了中国市场高端烟草代表性品牌的地位:
从品牌总体成长上看,黄鹤楼已从2003年销售5万箱发展到2007年预计销售25万箱,按商业口径计算经济规模可达到1[)()亿元的水平,其中2007年预计较去年净增销量10万箱,增长幅度达到66.6%。
从品牌增长质量上看,它的增长首先表现在市场领域的扩大,其几个规格的产品均已具备了全国市场的流通能力,2007年省外销量将突破7万箱,比例达到28%,实现了“从依赖省内市场向全国统一大市场跨越”的突破,从一个地方性品牌成长为全国性主流高端品牌。而且,它先后推出的黄鹤楼1916、黄鹤楼·漫天游、黄鹤楼·论道、黄鹤楼·雅香相继获得成功,品牌的高端价值得以不断夯实。这样一个品牌,应该值得我们一探究竟。
奠基之作:1916
黄鹤楼1916,对于黄鹤楼整体品牌高端地位的确立,可以说功莫大焉。虽然在其出现之前,黄鹤楼在湖北省内高端市场已经占有了领先位置,但那不过像许多区域品牌一样,地缘优势起着重要作用,而所谓高端影响基本是“地方名流”,局限于“大本营”内。直到2004年“1916”上市成功,黄鹤楼品牌真正具有了可以在全国称尊的基础。这个超高端的、标志性的产品,不仅与时代版熊猫、钻石芙蓉王被并称为中国超高端卷烟的“三驾马车”,更重要的是,它为黄鹤楼品牌注入了“经典、尊崇”的形象资产,打上了高端血统的标签,从而奠定了中式卷烟高端品牌“华溪楼王”四大天王的格局。
事实上,在2004~2005年,全国各主要烟草企业集团纷纷在开发自己的高端产品,如上海的时代版熊猫、云南的红河V8与云烟印象、湖南的钻石芙蓉王等。超高端产品开发如能取得成功,其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的市场影响,无疑对全线产品提升有积极作用,甚至能给品牌发展提供充足能量。
作为一个期待建立全国影响的新晋品牌,黄鹤楼在形象价值的建设上还需要积聚更大能量,因此通过一支超高端产品拉提全线产品,建立起品牌的形象价值标杆,成为“1916”开发的使命。为此,黄鹤楼品牌设定了9项策略原则:
·在开发概念上要有全新的突破,即仅凭产品本身就足以承载高价值、高价格;
·产品的突破必须是显性可见的,从烟支到外包装都必须承载价值感;
·营销上要把减法做到极致,基本没有任何线上传播,只凭借自身的产品力来行销;
·产品必须塑造出黄鹤楼经典的品牌基因;
·在口味上要具备黄鹤楼烟香淡雅的风格;
·高标准开发,包括工艺、生产各方面,甚至要形成一批独特的专利;
·对比同期其他高端产品,要有非常强的差异化,以彰显道具价值,但不应过分奢华;
·产品要有典雅的文化气息,张弛有度,要有国际通用的艺术品味,东情西韵。
武烟集团汇集原料、配方、工艺、生产、营销各部门的骨干,组成黄鹤楼1916项目团队,由企业主要领导担任项目主管,使营销一线与后台支持整合成为一个随时呼应市场变化的紧密组织。为了打造具备足够说服力的产品,企业三次发出公告推迟产品上市时间,这不仅确保了产品质量,也充分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力。在“1916”正式面市时,武汉市8个指定销售点被持币待购的消费者拥堵,因为限量销售,往往不到两小时就销售一空,尽管其价格高达1000元.条,而行业内更将“1916”视为“2004年最值得关注的新品”。
从热销到长销,需要持续积累产品价值,武烟制定了严格的销控策略,确保“1916”按销控节奏进行投放,保持了价格的稳定性。在产品推广上采取的防伪式行销,进一步建立起超高端产品的行销风格和价值感受。贯彻“在营销上把减法做到极致,凭借自身的产品力来行销”这个原则,黄鹤楼1916从上市至今很少进行线上传播,而是由产品自身的价值带动销售。
“1916”的价值,体现在把握消费规律基础上的创新:产品的风格低调而庄重,与同期其他超高端产品相比,外观上初看并没有更多奢华和闪耀的地方,而是着力表现了外表中和谦逊,内里高贵睿智的特质;70mm烟支的独特外在形式,竞争对手难以跟进仿冒;内在的金嘴,既是一个功能性的炫耀因素,也是集合了数项专利的独创;与质朴的产品风格相对应的,是从条装到单包的多重防伪技术,这同样是价值体现的显性符号;而黄鹤楼1916的命名,更反映了其历史渊源和自豪感。这一切,赋予了“1916”充足的消费理由。
从成功产品到成功平台
翻检中外营销史,曾经有众多的企业因为一个产品的成功而获得品牌的辉煌,但其中的大多数,也因为不能持续推出成功的产品而湮灭了光芒。
从这个角度来看,“1916”的全国成功对武烟集团最大的贡献,还不在于使黄鹤楼品牌有了持续提升的空间和动力,而是在于通过“1916”的开发,使企业在包装、烟支设计、辅料应用、配方及工艺等方面,建立起了系统的创新平台,培养了敢于创新、敢于突破的企业基因,从而为品牌价值的积淀形成了可持续的保障。
这种贡献,首先是形成了一个有效率的创新机制。武烟在黄鹤楼1916的开发过程中获得了8项专利,并且探索实践了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集中进行突破的模式。这种机制在其后一系列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创造了效益,比如黄鹤楼·漫天游集武烟产品研发之大成,拥有11项技术专利成果。
这种贡献,还体现在带动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转化。目前“1916”的专用
制丝生产线全部为自主知识产权设备,可在生产过程中根据控制点的精细化参数,即时进行模块化、功能化、柔性化调整,确保制丝质量的稳定,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小锅小炒”量身订做。在国内,仅武汉、常德两家烟厂拥有类似生产线。
“思想力·行动力”是武烟集团倡导的企业理念,也是它界定的企业价值观。这个理念,并不仅仅是企业对外沟通传播时,企图以之打动消费者的一种品牌诉求。实际上,与许多企业只是把品牌诉求作为一种俘获消费者的传播手段不同,在武烟内部,这个理念以各种形式被贯彻在了企业行为的各个层面。
比如,仪式往往令人感到庄重,黄鹤楼开辟了具有仪式感的全新沟通方式,通过仪式化的种种细节将品牌的优势资源——传递给大众。而为了实现对产品品质保证的承诺,它在生产线上也形成了仪式化的固定流程:量身定制的黄鹤楼制丝生产专线、黄鹤楼1916专用的贮存木桶……与武烟集团核心管理团队的干部们一起工作过的人都知道,干部们每天的工作是从清晨6点半的工作会议开始的,无论周末还是节假日,无论前一天是否加班,6点半的工作会议已成为武烟一个不可缺失的仪式。这些仪式,正体现出了企业对倡导理念的贯彻如一。
传承品牌基因
从一个产品的成功,到一系列产品的成功,乃至品牌的成功,一定有一些最根本的元素被坚守并在持续发生作用,我们可以称之为品牌基因。黄鹤楼从“1916”到“漫天游”,再到“论道”、“雅香”,其间被不断传承的是怎样的品牌基因呢?
历史传奇,并不源于企业制定的战略,但它作为一种不可多得的先天资源,能够为现代企业的品牌发展提供可说可道、有趣有味的历史背景,由“源远流长”中发掘出品牌独特醇厚的底蕴。
武汉黄鹤楼被称作“千古江山第一楼”,列四大名楼之首,千百年来历经岁月洗练,倍受华夏人文传统的润泽,黄鹤楼品牌以千古名楼为名,本身就为品牌文化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调。然而,仅靠名称来支撑品牌文化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不断的挖掘、创新,才能嫁接、传承自己特有的历史渊源。
黄鹤楼1916的开发是最好的体现。黄鹤楼品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6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汉口分公司的成立,1916在这里不是一个普通的年份标记,而是一个视觉符号和文化符号,向人们讲述一段历史回忆:黄鹤楼1916采用的“南洋烟魁壹号”配方,出自中国商人礼聘的玻利维亚籍首席烟草配方师,当时因生产成本过高而未能实现,落下一个“奢华的黄金梦想”。如今黄鹤楼1916终于成功解决了技术瓶颈,再现且升华了这一珍贵配方的精髓。而“1916”的烟支与包装对历史也有着细致入微的演绎:烟支的长度回归无滤嘴时期的70mm,设计采用的是极富反差效果的金嘴+白色盘纸,透现出一种低调的奢华;包装以当年南洋兄弟的设计为借鉴,汲取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精华,取材丰富的传统纹饰,从而传达出经典的基调。黄鹤楼1916将历史传奇注入了品牌基因,其价值于是得到提升,品牌风格也因此奠定了基础。
黄鹤楼·漫天游的开发也是遵循这种开发模式,并有进一步突破。“漫天游”产品的命名源于黄鹤楼的故事,古诗词对此就有动人的描写:“干杯恩,十年舞,此去漫天游。”“漫天游”在产品设计上既因袭历史又不拘囿于历史,同时借鉴西方华贵富丽的设计风格,展现产品金碧辉煌的品位,让人们在体味传统文化的同时感受到现代气息。包装上的纹样古朴优雅,纹样主体采用汉代艺术品装饰中的经典纹饰缠枝纹;在烟包造型方面,软盒采用74mm创新设计,玲珑雅致,硬盒采用“双翼”独特造型,卓尔不凡。这种将中国古典雕饰删繁就简,再与西方表现相结合的手法,是对历史的一种创新演绎。
黄鹤楼·论道的开发,则是基于对历史的一种“颠覆”。产品命名从悠久的道教文化中汲取灵感,致力于表达一种通达脱俗、随心所欲的智慧心境。产品设计颠覆了传统烟包设计对产品的认知:采用漆器宝盒风格的外观设计,将所有的产品备注信息集中在盒体背面(传统设计则是分布于烟包的两侧),盒体四周则饰以草书文字“天赐淡雅香”,形成简约、唯美而富有传统文化气息的整体风格。“论道”的开发,在形式上对烟包传统外型进行了颠覆,但在产品开发理念和设计语言上,却依然是张扬传统文化的优雅和经典。
就这样,黄鹤楼用一个个贯穿同一血脉的产品,向人们阐释了品牌的历史和文化渊源,让人们知道了它是谁,它从哪里来,为品牌注入了高端定位的“贵族”基因。
符号,是构建品牌、认知品牌的有效工具,就像耐克的那一道飞驰的闪电符号、Burberry的那红色、驼色、黑色和白色组成的大小格子,这些符号一旦被人接触,整个品牌的形象便顿时凸现出来,它向人们传递着一种感觉,揭示品牌的精髓所在。
黄鹤楼在品牌传播中,同样需要一个能够承载其历史积淀与人文传统的平台,而“千古江山第一楼”的黄鹤楼古建筑,自然是黄鹤楼品牌所具内涵的最佳体现。同时,在黄鹤楼品牌构成中也始终保持着历史传承,以南洋兄弟头像为符号,展现其民族烟草工业血统的象征。
作为旗舰产品,黄鹤楼1916在演绎历史的同时,也构建了黄鹤楼产品自身特有的象征符号:金色水松纸、短装烟支、质朴色彩。从“1916”开始,金色注入了黄鹤楼的品牌风格之中,从金色滤嘴到金色产品包装,再到金色的品牌主视觉。“1916”、“漫天游”、“论道”和“雅香”形成的黄鹤楼经典系列,把金色发展成为品牌的象征色,确立了品牌风格,也使品牌内涵得以符号化。“中华红,常德蓝,武汉金”的说法,表明了行业对这种风格和品牌的肯定。
中国卷烟的香型过去仅有三种风格:浓香型,以中华为代表品牌;清香型,以玉溪为代表品牌;中间香型,以芙蓉王为代表品牌。
黄鹤楼基于自己对传统的理解和对创新的认识,将既有的卷烟香型融汇贯通而自成一派,名为“雅香”。它创造性地将中医原理融于其间,巧妙运用本草香料,形成“香气飘逸,透发性好,明显改善喉部舒适性”的特征。黄鹤楼倾力打造出“雅香”新品类,产品秉承雅香风格,而作为雅香型的代表品牌,黄鹤楼也以此在林林总总的高端卷烟产品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差异化特征,进而与其他三种风格的代表品牌被并称为中国高档卷烟的“四大天王”。
所有成功品牌的传播都会有一套专门的话语体系,以创造有利新的传播内容或标准,而人一旦融入这种体系,便进入到一个群体,正如只要你在星巴克喝过咖啡,就一定知道“高杯”和“大杯”的区别一样。而黄鹤楼,也为消费者传播建立了一个独特的交流内容。
目前在终端,黄鹤楼已经形成了“不伤喉”的良好口碑。它将“人本”理念融入产品,通过技术创新,逐渐形成舒喉、低害的产品特色。黄鹤楼在研制时借鉴了中医的香熏原理及养生理论,又通过多种新技术手段降低焦油类黏性物质的含量,使烟气对咽喉的刺激性降到最低程度,缓解了咽喉的不适;同时通过添加天然的本草提取物,使产品获得了润嗓生津的功能。正是这种良好的产品感官体验,使消费者在相互沟通、评价中产生了新的交流内容和偏好——“不伤喉”。
黄鹤楼品牌传承自1916年南洋兄弟开创的中式卷烟传统,在传承既有技术基础上,结合当前市场需求不断创新,推动了黄鹤楼一个个产品的不断成功。将烟草的配料、工艺科学量化的“韩式三角理论”,增加烟香醇厚感、使产品风格更稳定的“木桶理论”,以及“分类加工,量身定制”的“小锅小炒”制丝理论,都是这种传承创新的成果。
传承基础上的不断创新,使烟草这种形式单一的产品,在设计上也体现出了更多的人性化。黄鹤楼1916首创了根据人体生理变化而区分的盒体包装,一盒卷烟中分别放置不同烟支,满足早晚不同的需求;黄鹤楼·漫天游则开创了“双翼”式对开盒型,避免放置、取烟时的二次污染;而黄鹤楼创立的短支卷烟国际新标准,更为中式卷烟建立了新的技术标杆。
而这些成果,让黄鹤楼具备了自己独特的生产理论体系,在竞争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产品与品牌特色。
“解码”视频:人工智能走向智能 篇12
而数字视频, 从跃跃欲试到竞相追逐, 从布局到深耕, 似乎从来就没离开过人工智能, 那么, 这背后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行业专家如何“解码”视频?
3·25, 由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和数字视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 《中国传媒科技》杂志社承办, 繁星戏剧村、EMC (易安信) 公司、上海星红桉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主题沙龙——当视频遇见人工智能, 邀请到了业内专家探讨视频行业人工智能应用的现状, 问题、机遇与前景, “解码”视频。
人工智能到真正智能的路途依然遥远
针对人工智能与视频的碰撞黄铁军有自己的看法, 他说, 智能和视频从来都是不可分的。智能来自于感觉, 而人类的感觉有2/3来自于视觉, 人类获取的信息70%是通过眼睛获得的, 我们想问题的时候, 经常有空间感、抽象感, 这些词的用法最终都能够在视觉里找到它的来源, 因此没有视觉就不可能产生感觉, 智能也无从谈起。
他还提到, 人类的视皮层占大脑皮层的约1/5, 视觉作为生物体最基本的功能对计算机来说却是弱项, 但是机器视觉一直是广义人工智能的重要部分, 因此, 视觉绝不仅仅是智能的一部分, 而是智能的来源。人工智能这个概念被提出的时候, 大家所关心的都是计算机能够做到人不能做到的, 例如计算、推理和记忆, 但黄铁军则认为这些只是一些高级的功能, 跟人的本能还相差甚远, 不能算作智能。
“比如大家说阿尔法狗有布局的能力很厉害, 其实背后的模型并不复杂, 我们把今天人工智能叫做智能模型驱动, 模型是人设定的, 知识则来源于大量的数据, 作为技术人员, 我们设计模型, 在模型上装载数据然后让机器学习。但我们看一个棋局, 很快就知道这样的布局是否合理, 所以今天的人工智能跟生物的智能相比还差很远。”对此, 他做了进一步解释:“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和人的进化过程正好是相反的, 人工智能一开始就在做所谓的高级计算、数据分析、记忆等功能, 其实这些功能都是比较容易形式化的, 但是自我、认知、情绪等功能都是很难形式化的, 也是难以模拟的。目前的机器不具备这种条件, 因此也不可能产生类人类的智能。”
尽管如此, 黄铁军也认为人工智能不会永远受制于此, 而是会往类人方向发展, 到了一定阶段机器人也会有自我、认知以及创造。他认为, 在人工智能发展的过程中, 除了像阿尔法狗那样的棋局的数据输入以外, 传感网络、物联网、环境的刺激等, 能够让一个机器人在环境里探索, 并获得类似于生物进化一样的条件, 产生新的本能。他预言第一代具有自我意识的机器将会是仿照人脑结构的。
视频将很快超越人眼标准
“骗过人眼是视频技术所追求的目标。”黄铁军坦言道。最早照相需要8个小时, 发展到现在脱离了胶卷, 相片即拍即成;最早的电影是12帧/秒, 而人眼对运动感知程度要到20几轮才能显现, 现在的电影已经是符合人眼感知的高帧率电影, 所以, 这些技术都在逐渐接近人的眼睛。
黄铁军提到, 电视视频技术的发展也在欺骗我们的眼睛。首先电视视频的清晰度在不断提高, 因为人类眼睛中有500万个色彩感知细胞, 亮度有1亿多像素, 所以人眼是高度清晰的, 而现在的显示技术已经超过人眼标准。其次是刷新速度, 目前生产出的4K电视, 刷新速度在50帧/秒, 比以前的25帧/秒提高了一倍。但是, 100帧/秒左右的速度才能让人眼将事物判断为真实事物, 因此, 我们也可以推测将来的8K电视有可能到120帧/秒。
对于视频技术的发展, 黄铁军表示非常看好, 但是他也提到, 在视频传播方面, 视频的压缩是一个难题。目前人们通过高清电视播放视频, 高清电视如果纯粹采集完之后, 是每秒1.5Gbps, 需要对视频进行编码, 将1.5Gbps的数据压缩为几兆, 方便大家通过网络或广播电视等方法传播视频。
黄铁军提到, 压缩视频的技术纯粹作为数字视频技术已经做了60多年, 标准也已经做了30余年。只有技术是不够的, 没有标准会产生许多问题, 没有自己的标准, 就要花钱去买别人的标准。比如视频, 如果用最新的标准, 封顶费要交2500万美元。而且这只是单专利权的标准, 所以编码视频表面是一个技术, 但是背后也存在着经济问题。所以中国从2002年就开始组织做自己的标准, 2006年发布了第一代标准, 现在中国2/3的高清频道已经切换成中国标准在传输, 中国视频体系已经切换成中国标准, 节约了大量专利费用。
黄铁军还提到, 视频不仅是电视, 还包括视频监控。在视频监控方面, 中国标准比国际标准的效率还要高一倍, 这一点全世界只有中国能够做到。他表明, 2020年中国将完成高清视频监控从标清到高清的切换, 而且将不会存在技术难点。从这一角度, 黄铁军非常看好视频技术的发展。
机器真正实现智能需要找对方向
黄铁军提到一组数据, 现在视频占互联网流量的90%, 推动了全球数据总量的高速增长, 在十年之内, 全球数据量将增长50倍, 视频将占比最多。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规划, 到2020年, 视频将全部高清化、连网化, 那么视频所需占用的存储空间是巨大的, 所以对于挖掘视频内容的需求也是巨大的。在中国, 每个省的摄像头约有100万个, 到2020年还将持续增长, 但每个省全部警种的视频分析人员不超过10万个, 所以未来视频的处理分析一定是机器来完成, 而非人类。
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技术成果不断呈现, 但是这是大数据训练出来的结果, 需要人来设计模型, 基于大量的数据, 才具有检测识别对象的功能, 比人眼还要差很多。赋予机器真正的智能需要避免被常规概念错误引导, 回归人类生物功能的方向。
对此他解释道:“现在人们对视频的理解只是为满足媒体产业发展需要所定义的概念。比如‘帧’这个概念, 是利用了人眼对频率的识别, 使人50毫秒之内保留对视频画面的印象。但是从生物视觉上讲, 我们的大脑之所以能够从复杂的环境里分辨人的动作, 是因为视网膜接收连续的光子撞击, 神经节细胞接收到足够刺激后发放脉冲, 脉冲序列传送给大脑, 使得大脑产生连续的印象, 而非每秒30帧、50帧。所以传统视频输入的方法, 不一定适用于人工智能。”
所以, 机器如果想要真正实现智能, 还需要从仿生物的方向研究, 人们应该弄清楚眼睛发放脉冲是如何将信息编码传送给大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