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推法施工的连续梁桥论文(精选4篇)
顶推法施工的连续梁桥论文 篇1
原北江大桥桥型布置为28×20 m (工字梁) + (40+7×50+40) m (连续箱梁) +16×20 m (工字梁) +4×15 m (工字梁) =1 370 m。主桥为430 m长, 9孔连续箱梁, 箱梁宽12 m, 建设时共划分为26段梁段进行预制, 其中首段和末段梁长为14.92 m, 标准梁段为16.67 m (见图1) 。根据工程要求, 北江大桥改扩建工程需先在原桥两侧修建新桥, 待新桥完工后转移交通至新建桥;然后拆除原北江大桥, 在原旧桥位置建设重建桥;最终左右每侧两分幅桥梁合二为一, 形成新北江大桥。
1 导梁设计
北江大桥主桥顶推拆除所用导梁采用工字型钢导梁, 单边导梁总长34.4 m, 分三节制作, 如图2所示。
2 导梁施工流程
导梁施工流程图见图3。
3 导梁拼装方案
3.1 工字型导梁吊装
每幅桥各2片工字型导梁, 对应箱梁的两个腹板, 单边导梁分三节段吊装。吊装设备采用2台汽车吊, 一台位于桥面, 一台位于桥底。吊装到位后, 将工字型导梁的两端分别放置在盖梁和钢管桩支撑的工字钢上, 工字钢底布置32 t千斤顶来调整导梁标高, 并且吊装到位后需要用5 t的手拉葫芦和工字钢斜撑在工字型导梁两侧拉住或顶住, 防止导梁侧倾, 待两片导梁吊装到位拼装完平联和横联后方可卸除手拉葫芦。同时, 手拉葫芦也用来微调工字型导梁的垂直度。
测量方案:导梁连接过程中需提前将标高调整到位, 每片导梁吊装前在导梁顶安装棱镜, 调整时根据棱镜来控制导梁标高, 导梁轴线提前在导梁安装的工字钢上画出导梁定位线, 垂直度通过到两连接处和吊线垂控制。调节工具即5 t手拉葫芦和底千斤顶。
3.2 导梁与箱梁连接
为了便于工字型导梁段底板焊接, 吊装导梁前, 需先将29号墩顶箱梁顶起用水泥垫块垫实, 更换的垫块采用预制的40×40@10 cm的预制块, 然后将支座垫石凿除, 留出仰焊空间, 来进行工字型导梁底板与箱梁底板下预埋钢板焊接作业 (见图4) 。
单幅桥两片工字型导梁吊装到位后, 进行导梁与箱梁的连接。按照导梁连接段图纸, 首先将导梁底板与箱梁预埋钢板连接, 再焊接导梁顶板, 最后进行导梁腹板与预埋板的焊接 (见图5) 。
焊接过程控制:工字型导梁与箱梁连接时, 应严密监控导梁连接段处的标高, 若标高与设计不符时, 用千斤顶调整至设计位置, 直至导梁标高符合设计标高时, 进行导梁焊接;焊接要保证满焊, 焊接电流和焊接速度要控制好, 拼缝时, 定位焊要点牢, 焊条的选择要保证焊接强度不能低于钢板强度;焊接完成后必须进行探伤试验, 出具焊接探伤报告, 保证焊接质量。单幅桥焊接及所有工字梁吊装完成后, 安装工字型导梁平联和横联。平联和横联杆件要编号, 防止各杆件混淆, 影响安装进度。对于工字型导梁翼缘宽度为25.8 cm, 不能供人行走, 因此, 安装平联和横联时, 用吊车吊着安装挂篮进行安装, 施工人员应佩戴好安全三宝, 并且在工字型导梁下方设置安全网, 防止杆件掉落砸伤车辆和行人。
3.3 导梁与箱梁焊接
1) 凿除箱梁端头腹板顶面和底面约80 cm高, 长度为凿除至露出四块与新加工导梁焊接的四块钢板以及一定的混凝土保护距离 (防止高温焊接对混凝土强度的破坏) , 约80 cm, 如图6所示。
2) 将导梁与箱梁凿除的钢板对应进行焊接, 注意全部采用坡口焊, 连接处割开采用钢板塞焊, 外侧贴钢板连接焊牢 (如图7所示) 。焊接采用二氧化碳保护焊, 尽量避免高温焊接破坏预埋钢板与混凝土的连接性能。将工字梁吊装到位并调整好标高后, 开始进行工字梁与箱梁内凿出工字梁的焊接。预埋工字梁和导梁工字梁提前开好坡口, 并提前准备好焊接的钢板 (如图8所示) 。
a.工字梁上、下弦杆焊接:焊接为1 cm×1 cm的V坡口, 如图8所示, 三种钢板共需3块, 焊接时从下往上依次焊接坡口。
b.工字梁腹板焊接:导梁与箱梁连接腹板法兰焊接见图9。
4 导梁试验
导梁安装施工完成后, 需对导梁进行静载试验, 对导梁实际承载能力进行评定, 为安全顺利进行的主桥顶推过程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内力计算结果分两种工况进行导梁试验。
试验时, 准备4台400 t千斤顶对导梁进行加载。两种工况均为向上顶推导梁提供出与实际顶推施工工况下的受力状况:
工况1加载利用28号墩立柱, 在立柱上布置千斤顶进行加载;工况2加载将千斤顶布置在29号墩盖梁上加载。每个千斤顶上下均垫设钢板, 分级施加力并测量, 每个顶施加的力为661 k N, 施加过程分10%, 20%, 60%, 100%四级加载 (见图10, 图11) 。
根据顶推过程中的最大弯矩和剪力值位置贴设应变片, 测量两种工况下的应力值。在顶推过程中随时对这些点进行监控测量。
5 结语
本文通过实例介绍恢复原顶推设施, 新制导梁与原混凝土箱梁的连接技术, 以及导梁试验方法, 来实现类似桥梁的拆除施工, 为以后的工程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沈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谢边至三堡段改扩建工程北江大桥施工图设计及竣工图纸[Z].2009.
[2]周芝林.佛开高速公路旧北江大桥主桥顶推拆除施工方案研究[J].公路, 2012 (7) :55-56.
[3]张晓东.桥梁顶推施工技术[J].公路, 2003 (9) :21-22.
[4]JTG B01-200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
[5]JTG D60-2004,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S].
[6]JTG D62-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S].
[7]JTJ 041-200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S].
[8]GB 50367-2006,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S].
[9]GB 50017-2003, 钢结构设计手册[S].
谈连续梁顶推法施工技术 篇2
顶推法是梁体在桥头逐段浇筑或拼装,采用纵向千斤顶进行纵向移动,通过各墩顶的临时滑动支座面作为支撑的支点的施工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在桥梁的台后设置梁体预制场,将梁体分成节段,每预制一段等强后进行张拉,通过在墩顶或另一端桥台上设置的千斤顶,将桥梁拉移到预设定的位置,然后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将梁体降落在永久支座上的梁体上的施工方法,见图1。
2 施工方法
顶推方式是根据主梁长度、桥墩能承受的水平推力和千斤顶的型号以及桥梁的形式等多方面所决定,而确定梁体的预制长度是施工的关键之点,原因是其决定了施工的工作量以及施工工期和顶推过程中所发生的最大位移和内力,同时在确定预制长度时,确保预制长度相同,在正常的施工阶段,一般考虑阶段的循环周期为7 d~15 d。
梁体的顶推方式有单点顶推、多点顶推等,多点顶推是指在每个桥墩布置牵引桥梁的千斤顶,采用多点同步施加力量,完成梁体的推移,由于千斤顶的行程原因,桥墩顶不断受到千斤顶牵引力的影响,会产生纵向正负方向的位移,对桥墩的变形和安全有一定影响。
目前在工程中出现一种多点连续顶推的方法,多台千斤顶纵向串联,再通过自动控制装置来实现交替牵引,牵引速度连续,不间断,此法优点较多。
而单点顶推的方式采用在桥梁的一端布置千斤顶,利用一端的顶推力完成梁体的纵向移动,由于千斤顶的拉力集中在一端,因此要在千斤顶的位置放置很大的反向推力装置及设施。其主要流程如图2所示。
3 顶推法关键技术
3.1 布置预制场
预制场的位置与制梁的工艺和施工的工期、流程的循环周期密切相关,一般梁体采用从一端向另一端顶推,预制梁考虑从梁体的预制周期、顶推力的大小、预埋件的位置来进行综合考虑,预制场的底面坡度考虑与既有梁体的坡度一致。预制场的宽度考虑梁体操作面的宽度和模板的宽度,特别是考虑梁体模板拆除和横向预应力束张拉的宽度,当采用蒸汽养生时,尚应考虑蒸汽管道的敷设和相应的空间,当模板采用横向整体轨道模板,也应考虑一定的工作面。
制梁台座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台座,当采用重力式台座时,应考虑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当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应考虑换填地基处理,或者采用钻孔桩进行地基加固处理,保证梁体在自重和预应力的作用下,不会发生较大变形,同时由于梁体台座要反复循环使用,因此要求台面坚固变形小,一般采用5 mm钢板作为制梁台座的表面。
3.2顶推设备的配置
3.2.1顶推装置
顶推装置由液压千斤顶、拉杆(束)、锚具等组成,一般采用水平千斤顶安装在桥墩,由高压油泵作为动力装置,一端通过锚具和钢绞线或拉杆束进行锚固,另外一端与预埋在桥梁底面的拉锚器进行连接,通过液压千斤顶的持续工作,达到将梁体进行纵向顶推的目的,拉锚器的间距应能保证桥墩上千斤顶便于更换钢绞线,满足施工方便和安全的要求。
3.2.2顶推用液压千斤顶数量的确定和布置
计算千斤顶的个数和吨位时,首先应考虑梁体的自重,假设采用多点顶推,首先确定出顶推支点处所用的滑板材料的静摩擦系数,可以计算出顶推需要最大的牵引,此力来克服梁体与滑道的摩擦力,即可以确定出千斤顶的个数和吨位。千斤顶一般采用对称布置,安装千斤顶时应考虑千斤顶与桥墩的连接牢固,其抵抗剪切应力大于千斤顶的最大牵引力,同时对于柔性墩,尚应该计算桥墩顶在水平力作用下的变形,确保桥墩顶的变形在允许的变形范围之内,同时还应该考虑由于液压千斤顶的不同步,引起某一个桥墩受力较大,超过了允许的承载力和变形。预防此种问题的措施主要有:
1)采用液压站的方法,将每个桥墩的液压顶都集中在液压控制站进行控制;
2)在顶推过程中,随时对桥墩的变形进行监测,一般采用在桥墩的横轴线方向架设仪器,或者布置全站仪等设备进行变位监测,以防止此种事故的发生。
3.2.3千斤顶支墩
千斤顶支墩为安放水平千斤顶的临时设施,在施工时应考虑在施工完毕拆除此设施的方便,一般采用硫磺砂胶混凝土,施工完后将此设施清除掉,也可以采用预埋型钢的施工方法,施工完后在桥墩顶进行割除,并采用砂浆对桥墩顶进行修面的处理方法(见图3)。
3.3滑移和导向装置
3.3.1滑道安装
在桥墩顶设置滑道,滑道为整个梁体滑移的通道,因此施工的标准较严格,施工必须精心和规范。首先滑道的强度和支撑面积要满足在梁体的自重作用下,不会发生破坏,其次滑道的长度要满足滑块在滑动过程中的压力不大于6 MPa,以保证滑块的变形不大,不易破坏,同时确保滑块变形过大增加摩擦的阻力。混凝土滑道的地面如果遇到支座垫石位置,应在滑道下采取隔离措施,以方便以后滑道拆除的方便。滑道顶面应平整,每个桥墩上的水平控制在1 mm之内,在滑道的顶面铺设1 mm厚度的不锈钢板,为了保证喂送滑块方便,在滑道纵向两端采用抛物线形的坡口,滑块采用聚四氟乙烯的橡胶滑块,喂送时,带有白色聚四氟乙烯的滑块面朝向滑板,滑板表面清洁,必要时涂刷硅脂油,来减小滑动摩擦力,推动过程中保持匀速,不宜过快。
梁体在滑动过程中,由于顶推力和摩擦力随时变化,以及桥梁体本身也存在荷载不均匀以及预应力的影响,梁体会产生横向偏移的现象,对于此种情况,一般采取的措施为加强梁体的监测,在横向位置偏移增大时,采用停止顶推的方法,然后在桥梁段位于偏移一侧的桥墩上,安放水平纠偏千斤顶,千斤顶一端支撑在千斤顶支墩上,一端支撑在梁体的侧面上,在梁体顶推过程中,进行水平千斤顶的持荷,达到水平纠偏的目的。顶推滑道示意图见图4。
3.3.2临时墩和导梁
由于在顶推过程中,梁体结构本身不断的产生交替发生的正负弯矩,特别是梁体在顶推过程中为悬臂梁状况,弯矩随着梁体悬臂的长度呈现阶梯形增大,如果大于连续梁体设计承受的最大弯矩,梁体即发生破坏,同时在第一跨即梁体刚刚进行顶推的第一跨,在开始顶推时还存在梁体的倾覆弯矩大于梁体的自重弯矩等情况,因此要设置临时墩和导梁。临时墩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可以采用钢结构,必须经过受力(抗压、抗拉、抗倾覆)的计算,满足各个工况的顶推情况后,开始施作。导梁采用钢板材料制作,一般为变截面钢板梁,与梁体连接时采用精轧螺纹钢连接,为保证连接牢固,采用预应力进行张拉。
由于导梁的底面和既有梁体在一个水平面上,因此在导梁即将抵达下一个桥墩墩顶时,由于梁体的自重引起梁体前段的竖向变形,以至于前端的导梁梁体的高度变形较大,无法伸入滑道,为此,可以采用在导梁前端设置一个缺口,将竖向千斤顶放入,采用千斤顶进行向上顶升,从而达到导梁梁体顺利进入滑道。
3.4桥梁顶推
按照液压千斤顶的行程方式即可进行桥梁的顶推施工,施工中需注意以下要点。
3.4.1顶推的导向与纠偏
施工观测对于连续梁的顶推施工关系比较密切,需要观测桥墩的纵向和横向位移以及相应的内力变化,需要观测连续梁体的断面挠度以及内力的交替变化情况,为了防止梁体产生过大的横向位置移动,采用楔块法及横向千斤顶纠偏法,需要在墩顶设置纠偏器。
3.4.2顶推精度的控制
1)桥梁中线的控制。
在桥梁的上下边做标记点,在桥梁移动过程中,利用全站仪不断观测位移情况,最后梁体就位后保证梁体的中心偏差在规范允许的2 mm之内。
2)桥梁截面位置的控制。
阶段顶推就位前,设专人观察,在桥梁的顶板及模板上作明显标记,准确控制桥梁纵向就位。
在制梁过程中,经常测量梁长和跨度,必要时进行调整,以保证桥梁截面位置正确以及梁底支座预埋件位置正确。
3.5桥梁起落和支反力调整
桥梁落梁是指将梁体准确的落在支座上(一般为盆式橡胶支座),但由于落梁的高差较大,而将千斤顶同时将梁顶起又受到其个数的限制,一般采用三孔跨梁为一个单元进行梁体落梁,同时在有坡度或者坡度较大的桥梁采用从标高较低的孔跨进行梁体落梁,以防止坡度对落梁的安全的影响。
由于梁体在顶推过程中存在不停变换的正负弯矩,因此梁体内配置临时预应力束,而这些在梁体顶推到既定位置后便失去作用,因此在落梁前要做的一项工作为将临时束采用切割机或者其他的施工方法进行放张,灌注压浆的孔道,在压浆的浆体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落梁的施工。
3.5.1落梁方案
首先计算桥墩处的支座反力,根据反力确定千斤顶的吨位及个数,同时考虑千斤顶的高度,确保梁体降落在支座后,千斤顶可以方便取出,千斤顶应设有自锁装置,以防止千斤顶本身的故障引起梁体降落,造成严重后果。
落梁引起的顶升高度根据梁体的实际构造结构进行计算,梁体纵向一般不超过5 mm,以防止梁体由于变形过大引起梁体受力产生次应力和表面产生裂缝,梁体横向不超过1 mm,以防止横向变形过大引起的梁体发生扭转等多种受力情况,为安全考虑,千斤顶在每顶升5 mm后,应及时检测千斤顶的油缸应力,及时调整,检查自锁,也可以设置保险垛来达到自锁作用。
应保证同一桥墩上的千斤顶顶落高度一致,不因高度变化引起梁体倾斜,发生次应力引起梁体破坏,最好用同一个油泵给同一个桥墩上的千斤顶供油,由于桥墩在距离支座顶面上一定距离处进行,因此保证一定的施工安全距离。
3.5.2落梁施工
起顶时分级调压,保证同一个桥墩千斤顶同步起落,保证相邻墩顶起高度不超过5 mm,顶起高度不超过20 mm。千斤顶顶梁后,下降时必须均匀缓慢,应设置钢板等保险垛,防止事故发生。
当梁体达到一定的高度后,采用人工进行凿除滑道,由于空间较小,施工时应考虑施工安全,在滑道施工完后,清理支座垫石的表面,将支座滑进垫石顶面,确保每个桥墩的支座安装完毕,检查支座的各项要求符合规范及标准后,即可开始落梁施工,落梁时也应考虑千斤顶的降落速度,采用相邻的桥墩循环降落的方式来达到使梁体降落到支座上。
由于调整部分支座的标高后,所有支点的反力值都将产生变化,所以,经过一次调整不一定能达到目的,需要重复进行多次的实测和调整,直到各支点反力均达到或接近理想支反力。
由于梁体和桥墩的弹性变形,调整一个支座的高程必然会影响相邻的桥墩的内力和变形,因此一次调整不可能将支座调整合适,需要进行多次调整,目的是支座的受力尽量接近图纸的理论设计值。
4工法特点
由于此种施工方法施工场地集中便于管理,将桥梁的施工和预制主要集中在预制厂区,因此吸取了预制梁的一些优点,便于施工管理及组织流水作业,对安全因素和质量影响较少,缺点是此法要求桥梁的断面规则,梁体质量不发生较大变化,同时在曲线特别是曲线半径较小的位置进行顶推法施工,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多孔的桥梁由于工作面的影响,势必工期较长,而且跨度受到悬臂的影响不宜太大的缺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慎重选择此种施工方法。
摘要:对连续梁工程中顶推法施工的工艺和技术进行了论述,从布置现场、配置设备、桥梁顶推等方面阐述了连续桥梁顶推法在施工中的具体做法,对类似工程施工有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连续桥梁,顶推法,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刘大洋.顶推法施工工艺的探讨[J].四川建材,2007(3):19-20.
[2]王宪新.论桥梁顶推法施工原理及其施工工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2):31-32.
[3]秦占海.浅谈某大桥主桥连续桥梁顶推施工技术[J].广东建材,2008(1):37-38.
[4]郭胜飚.公路桥梁钢桥梁顶推施工技术探讨[J].中外建筑,2008(7):40-41.
[5]钟启宾.我国连续顶推技术的最新发展情况[J].桥梁建设,1994(2):7-8.
[6]钟启宾.拉杆式多点顶推新工艺的发展概况[J].桥梁建设,1992(2):11-12.
连续梁桥顶推施工控制 篇3
1 顶推过程模拟结构分析
虽然顶推连续梁的结构设计已考虑了顶推过程的影响, 但设计中的分析是在特定的理想状态下进行的, 一旦某个参数有所改变, 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也将发生改变, 所以, 在施工控制中首先要对其施工过程作模拟分析。一方面可对主要设计参数进行校核, 另一方面可根据已掌握的各种实际参数对设计确定的施工方案作模拟分析, 确定是否需要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预测出施工过程中梁体、支墩的内力与变形状态, 指导施工与施工控制。
2 顶推施工监测
2.1 预制平台变形与平整度监测
预制平台刚度及平整度是否满足要求是能否保证梁体预制精度的关键, 一旦预制平台发生变形 (或下沉) , 就可能使梁体高度以及梁底平整度出现偏差, 从而使顶推出现困难, 并可能使梁体在顶推过程中的内力出现较大的 (不利) 改变。通常应在预制平台上设置长期观测点, 随时进行观测, 一旦出现超过允许的变形, 必须进行处理。同时, 在节段浇筑前应对平台顶面平整度进行检查, 保证平整度符合要求。
2.2 临时支墩变形监测
临时支墩是为减少顶推 (悬臂) 长度, 从而减小梁的施工内力而设置的。由于其所具有的临时性, 所以, 临时支墩的刚度 (抗压、抗弯) 一般比永久性桥墩小得多。虽然在顶推前, 一般要对其作处理 (包括压重、施加预应力等) , 以消除非弹性变形, 但其弹性变形以及其他不可预见的变形是无法消除的。如果某一个临时支墩发生超过允许的压缩变形, 就相当于连续梁在该处存在一个强迫位移, 从而在梁内产生较大的附加内力, 对梁的安全不利。所以, 在顶推中必须对其作实时观测, 除了对压缩变形进行观测外, 对支墩顶的水平位移也要进行观测, 因为支墩顶水平位移过大会对支墩本身的受力产生影响, 进而对主梁的受力产生影响。
2.3 温度监测
顶推用临时支墩采用钢结构时, 其对温度的敏感性要比通常的混凝土永久性桥墩强得多, 在温度变化时, 临时支墩将比永久性桥墩产生更大的变形, 此变形可能对主梁受力产生影响, 所以, 要对施工现场温度作实时监测, 判断其是否对施工产生不利影响。若存在较大的影响, 则应对预推时间作必要调整。
2.4 顶推同步性与施力监测
顶推方式主要包括单点和多点两种。对单点顶推, 要求梁的两侧顶推同步;对多点 (间断、连续) 顶推, 除同样要求梁的两侧顶推同步外, 还特别要求各墩上顶推同步, 否则将使梁体发生横向偏位, 前进困难, 桥墩盖梁受扭以及某些顶推力大的墩受力过大等, 施工中必须予以专门监测与控制。为保证顶推同步, 首先要求顶推千斤顶施力分辨率要高, 以保证各顶推点上施力大小一致;其次要对全桥的施顶水平千斤顶进行集中管理与控制, 通过对各墩油泵分级调压, 使其同步运行。条件具备时, 在顶推千斤顶上另外安装压力传感器进行施力监测, 以便通过液压和电测双控, 确保顶推同步。其目标是保证主梁不偏位, 并限制各墩上顶推力与摩阻力的差值在桥墩 (包括临时支墩) 能够承受的水平推力范围内。
2.5 主梁轴线位置监测
在顶推过程中, 包括梁的两侧顶推不同步在内的多种因素可能使梁偏位, 施工中应实时观测, 及时发现和纠偏, 确保梁的轴线位置正确, 控制每段梁尾端横向位置以及与待预制节段的模板正位接头。
2.6 主梁应力监测
顶推连续梁的主梁截面应力是随着顶推的进行不断变化的, 不但应力大小改变, 其应力属性 (抗、压) 也在不断变化。为保证施工中结构的受力始终符合设计要求, 就必须对其进行跟踪监测, 一般采用预埋的应力计进行测试, 一旦出现异常, 则暂停施工, 查找原因。
2.7 导梁端部标高监测
在顶推过程中, 导梁端部标高是不断变化的。一般说来, 导梁端部挠度由于滑块压缩量不一、导梁与梁体连接螺栓松动、梁体混凝土收缩徐变、温度变化等原因, 总是大于预测值。为保证导梁顺利通过支墩, 在导梁端部接近支墩时, 应对其标高进行监测, 确定是否需对导梁端起顶。
3 顶推落梁
控制落梁是在全梁顶推到位并按设计要求完成有关预应力施工后进行, 它是将主梁安置到设计支座上的一个重要步骤。由于此时的梁体已是连续体系, 因落梁需在墩顶施加的竖向顶力的任何不均匀值都将在梁内产生附加内力, 所以, 必须要求墩顶竖向起顶同步均衡, 或将起顶高度差严格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施工时除通过千斤顶读数控制外, 还应同时对梁体标高以及应力进行监测。落梁后的梁体受力状态 (截面弯矩、支座反力) 是否与设计相符也是施工控制的重要内容。梁体在支点处的下落量确定以及永久性支座顶标高是否需要调整, 均应以落梁后梁体内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为依据。针对主梁支座反力与梁底标高对成桥受力状态的影响程度不同, 落梁时应以控制支座反力为主, 适当考虑梁底标高。
参考文献
[1]张晓东.桥梁顶推施工技术[J].公路, 2003, (9) .
顶推法施工的连续梁桥论文 篇4
日前, 西部项目“大跨度斜连续梁桥顶推新技术及施工控制研究”通过鉴定。该项目系统研究了大跨度斜连续梁桥顶推仿真计算与分析方法, 编制的ILMAP程序在依托工程中应用, 计算结果准确可靠且操作方便。提出了钢导梁的优化设计方法, 解决了导梁的长度、刚度和重量与主梁的最优匹配问题;提出了斜、弯桥预应力束的设计方法及减少预应力摩阻损失的措施, 提高了主梁的抗裂性;对斜连续梁桥及桥墩在顶推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得到了优化设计值, 为优化设计、精细化施工及施工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了不同高度的桥墩及不同材料的临时墩在体系温度下的变形差异对主梁附加内力的影响程度, 为大跨高墩斜连续梁桥顶推过程中采取临时防裂措施提供了技术依据;提出了斜连续梁桥落梁的最优方案, 编制了斜连续梁桥顶推施工工艺指南, 对于保证施工质量、提高功效和安全性具有指导意义。
【顶推法施工的连续梁桥论文】推荐阅读:
连续梁桥顶推施工控制09-16
连续梁桥施工09-14
连续梁桥施工控制01-03
顶推法施工09-28
变截面连续梁桥常用施工方法及经典图纸07-19
顶推法施工桥梁01-04
连续梁桥11-21
连续梁桥面09-28
曲线连续梁桥11-23
连续梁桥抗震分析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