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梁桥施工(共12篇)
连续梁桥施工 篇1
1 工程概况
新建京沪高速铁路跨独流碱河北大堤60+100+60m连续梁采用悬灌法施工, 桥梁采用双线设计, 线间距5m, 梁体为单箱单室、变截面、变高度结构, 单“T”构共分13个悬臂浇注节段, 梁段最高为0#块处7.85m, 最低为直线段处4.85m, 箱梁顶宽12m, 底板宽6.7m, 顶板厚度40cm, 底板厚度40~120cm, 腹板厚60~100cm。
本桥为标段的控制性工程, 依照施工计划安排, 桥梁从9#块以后需进行冬季保温养护, 以促进混凝土早强, 加快节段施工进度。根据天津地区历年气温资料, 初步判定11、12两月为本桥的冬季施工期, 箱梁在此施工期间, 需采取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安全。
2 拌合站内冬季防护措施
2.1 原材料保温
2.1.1砂子、石子等骨料必须存放在有遮挡冰雪措施的料区, 料区的两侧和背面采用彩钢房板封闭, 前面考虑到装载机进出料的需要而使用悬挂式蓬布封闭, 存料区内骨料不得混有冰雪、冻块及易被冻裂的矿物质, 如生产需要在露天料区直接取料上料, 应去除表面结冻层。
-2.1.2盛装外加剂的容器置于拌合楼内部, 聚羧酸系列外加剂对温度比较敏感, 为防止意外, 需在存储罐子及输送管外包裹保温材料, 外加剂使用温度应达到20℃左右, 注意日常的量测。拌合楼内采用暖气供暖, 保持温度在10℃以上。
2.1.3拌合用水采用锅炉加热, 存储于水箱中, 考虑到主要靠水温提升混凝土温度, 拌合用水温度应不低于60℃, 最高水温应根据气温及混凝土的出仓温度调整。
2.2 设备防护
拌合站 (包括水箱、减水剂箱、混凝土输送泵) 、砂石料斗、称量斗和皮带廊区域采用钢结构框架, 彩钢房板搭棚全封闭保温, 同时安装暖气片供暖提高棚温;对皮带提升机采用封顶保温;对于砂石集料斗则采用封闭至料斗腰部, 并在内部生炉子或通暖气的措施, 从而有效地保证砂石料满足搅拌前的温度要求。砼运输罐车罐体外全部用保温护套包裹, 罐车施工结束后必须用热水清洗。
3 混凝土的拌制和输送
3.1 混凝土搅拌
3.1.1 搅拌混凝土前, 应先经过热工计算, 并经试拌确定水和骨料需
要预热的最高温度, 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低于5℃, 环境负温时,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应低于10℃。混凝土拌和温度的计算可根据《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JGJ 104-97) 附录B中的公式:
式中:
T0-混凝土的拌和温度 (℃) ;
Ts、Tg、TC、TW-砂、石子、水泥、拌和用水的温度 (℃) ;
mw、ms、mg-水泥、扣除含水量的砂及石子的重量 (kg) ;
c1、c2-分别为水的比热容和冰的比热容 (KJ/kg·K) , 当骨料温度大于0℃时, c1=4.2, c2=0, 当骨料温度小于等于0℃时, c1=2.1, c2=335。
根据去年我工区冬季施工经验, 混凝土的拌合温度 (出仓温度) 均能达到20℃以上, 能够满足冬期施工要求。
3.1.2 冬期混凝土宜选用较小的水胶比和较小的坍落度。当采用热水拌和时, 冬季施工混凝土的投料顺序应进行调整, 先投入砂石, 再投水、外加剂, 拌合均匀, 温度一致后, 投入水泥、矿粉、粉煤灰, 充分搅拌。注意外加剂和水一起加入时水温不得高于70℃, 否则易引起外加剂失效。控制拌合物的温度不超过35℃。搅拌时间应比常温搅拌延长50%。
3.1.3 搅拌混凝土前及停止搅拌后, 应用热水冲洗搅拌机鼓筒。
3.2 混凝土输送
根据现场条件, 箱梁悬臂浇注时, 采用2台汽车泵对称进行浇注, 最大不平衡重控制在20吨以内, 泵管需采取适当材料包裹保温。
混凝土运输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 为减小混凝土运输过程温度损失, 采取如下措施: (1) 施工时间应尽量避免交通高峰期, 缩短混凝土运输时间。 (2) 加强现场调度协调, 避免运输车在施工现场等待时间过长。 (3) 混凝土浇筑选择在一天温度较高时段进行。 (4) 箱梁浇注期间拌合站应集中供应, 不得分散供应, 确保以最短的时间完成施工。
4 箱梁冬季现场施工方案
箱梁节段采用暖棚+煤炉的保温养护方法。养护时为减少热量损失, 除外侧模及底模外, 内模采用木模板, 在外侧模及底模外面喷涂一层3cm厚聚氨酯塑料保温层。
4.1 暖棚搭设方案
暖棚的搭设充分利用现场的挂蓝、模板体系, 在相应构件上焊接钢管或钢筋形成暖棚骨架, 外罩一层蓬布+土工布 (如图1、图2) 。
4.1.1 外侧模
利用外侧模桁架形成骨架, 防护材料从翼缘板下垂落至底板外侧, 与外侧操作平台的护栏联结。
4.1.2 顶板
利用顶板穿设拉杆的桁架焊接接长骨架钢管, 利用挂蓝菱形主桁架水平焊接骨架形成顶板位置暖棚骨架, 骨架高度2m, 以保证振捣施工的便利。
4.1.3 梁端
顶板骨架需伸出梁端约1.5m范围, 防护材料从上垂下后与梁端底板处护栏联结形成封闭。
4.1.4 底板
在底板纵梁上焊接钢筋骨架, 做成50cm高的保温空间, 用蓬布包裹, 形成独立的保温防护体系。
4.1.5 其它
为防止热量损失, 影响保温效果, 梁段与上一节段接头处采用竹胶板及方木檩条按照内膜尺寸要求进行全封闭, 并预设过人洞, 方便人员进行炉子的看护及对温度的监测。
各部位的暖棚骨架互不相连, 互相间的缝隙通过“打补丁”的方式封闭, 保证挂蓝走行、模板拆除时互不干扰, 利用施工。
4.2 合拢段保温养护方法同悬臂段, 暖棚搭设方案与悬臂段稍有不同, 如图3所示。
4.2.1 外侧模
利用外侧模桁架形成骨架, 防护材料从翼缘板下垂落至底板外侧, 与外侧操作平台的护栏联结。
4.2.2 顶板
利用顶板穿设拉杆的桁架焊接接长骨架钢管, 利用挂蓝菱形主桁架水平焊接骨架形成顶板位置暖棚骨架, 骨架高度2m, 以保证振捣施工的便利。
4.2.3 底板
在底板纵梁上焊接钢筋骨架, 做成50cm高的保温空间, 用蓬布包裹, 形成独立的保温防护体系。
4.2.4 内膜
合拢段内膜两头采用竹胶板及方木檩条按照内膜尺寸要求进行全封闭, 并预设过人洞, 方便人员进行炉子的看护及对温度的监测。
5 混凝土冬季施工温控措施
为了真实反映暖棚及梁体混凝土内部温度, 每个箱梁节段埋设4个测温点, 分别布置在底板、顶板、两侧腹板。
5.1 测温仪器的选择
芯部温度监控采用电子测温仪, 外部及环境温度采用普通测温计, 并根据混凝土温度和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
5.1.1 测温仪器型号:JDC-2型便携式建筑电子测温仪
5.1.2 仪器主要技术指标:
(1) 测温范围:-30℃~130℃; (2) 测温误差:≤0.5℃ (与测温探头配合) ;≤1.0℃ (与测温线配合) ; (3) 分辨率:0.1℃; (4) 操作环境温度:-20℃~50℃; (5) 显示方式:3.5位宽温型液晶显示屏。
5.2 测温传感器位置安装
混凝土芯部温度根据箱梁部位不同在每节段腹板、底板、顶板安装4个温度传感器在结构部位中部 (测芯部温度) , 悬臂浇注时京侧与沪侧各布置4个测温点。安装图 (如图4) :
5.3 混凝土的测温
派专人对混凝土进行连续测温记录, 箱梁节段施工完成后, 进行第一次检测, 在混凝土温度上升阶段每1小时测温一次, 混凝土恒温阶段每2小时进行一次测温, 降温阶段测温次数不少于6次, 混凝土拆模后可逐渐减少测温次数, 同时测大气温度。混凝土芯部温度以4个测温传感器的平均值为芯部温度值, 混凝土表面温度以测温计的平均值为表面温度值。测温要认真填写测温记录, 测温记录数据要齐全。
5.4 温控要点
混凝土冬季养护的温度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控制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 一般要求不大于60℃; (2) 控制内外温差, 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得大于15℃, 拆模前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得大于15℃。
5.5 其它要求
保温养护结束后, 立即进入自然养护, 并按自然养护工艺办理。自然养护时, 梁体表面用土工布覆盖, 并在其上覆盖塑料薄膜。养护用水与拌制梁体混凝土用水相同, 水温与表面混凝土之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梁体洒水次数以保持混凝土表面充分潮湿为度。当环境气温低于5℃时, 梁体表面喷涂养护剂, 采取保温保湿措施, 禁止对混凝土洒水。
6 结束语
本文对连续梁冬季施工进行全面的阐述, 从拌和站采取冬季措施及现场挂篮模板以及合拢段施工为重点控制, 保证了连续梁的施工质量及安全, 希望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连续梁桥施工 篇2
连续梁桥悬臂施工阶段的应力监测分析
以淮安市天津路大桥为工程背景,对本桥的悬臂施工阶段进行了模拟计算,对施工阶段控制截面的.应力进行了实际监测,并且对比分析了实测应力值和计算应力值,得出了连续梁桥悬臂施工阶段控制截面的应力变化规律.
作 者:薛金山 金晶 XUE Jin-shan JIN Jing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学院,安徽,合肥,230009刊 名:山西建筑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年,卷(期):35(14)分类号:U446.2关键词:连续梁桥 施工阶段 应力 模拟计算 规律
连续梁桥施工 篇3
【关键词】 连续梁桥 监控方案 满堂浇筑
连续梁桥是多次超静定结构,理想的几何线性与合理的内力状态不仅与设计有关,而且还依赖与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而对于分节段悬臂浇筑施工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来说,从开工到成桥同样要经过一个复杂的施工过程,结构要经过多次体系转换,结构内力和变形亦随之不断发生变化,并决定成桥后结构的受力及线形。由于各种因素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使得实际桥梁在施工过程中的每一状态几乎不可能与设计状态完全一致,施工控制就是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监测所得的结构参数真实值进行施工阶段计算,确保桥梁施工的每个阶段安全稳定、合理的进行。同时通过相应监控计算,对施工给出相应的调整建议,保证成桥的顺利进行。
对于分节段悬臂浇筑施工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来说,从开工到成桥同样要经过一个复杂的施工过程,结构要经过多次体系转换,结构内力和变形亦随之不断发生变化,并决定成桥后结构的受力及线形。由于各种因素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使得实际桥梁在施工过程中的每一状态几乎不可能与设计状态完全一致,施工控制就是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监测所得的结构参数真实值进行施工阶段计算,确定出每个悬臂浇筑节段的立模标高,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监测的成果对误差进行分析、预测和对下一立模标高进行调整,以此来保证施工沿着预定轨道(能达到成桥设计目标的施工路径)进行,从而保证主梁合龙段两悬臂端标高的相对偏差不大于规定值。另外预应力作用实际效果、实际环境的影响(包括季节平均温差和日照温差,空气湿度的影响)、测量误差、施工误差、结构模型简化和计算的误差等也会引起设计与实际施工状态的不一致。要使桥梁施工安全,进度顺利,同时也保证成桥符合设计要求,建立一个系统性的监控过程予以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具体考虑施工过程中跟应力相关的各种控制因素:温度,结构应力等测试方法,以及桥跨合拢过程中主梁线性检测与基础沉降的影响因素,以及悬臂梁中各施工阶段预应力张拉与挂篮静力控制,本文认为桥梁监控应当至少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施工方法对比分析
悬臂施工以及挂篮施工是桥梁悬臂施工的两种常规方法,两者有着不同的优势与特点。对于悬臂施工而言,悬臂浇筑目前对于大跨径桥梁施工来说,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一般为首选施工方案。但对于墩部不是很高且不跨越河流的桥梁来说,需考虑悬臂施工的经济,技术指标影响。
满堂支架是在一联或者多跨桥下设置支架,体系转换次数少,周转次数多,利用效率高,可以超前抢搭支架设置模板,施工速度快,多用于多跨现浇施工,既保证工程质量,又能加快施工进度,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不过相对来说,悬臂施工更为流行,技术成熟,对于连接城市之间的高铁项目来说,净空较低,且也易于施工控制;满堂支架现浇方法更具经济效益,对于山地建造的悬臂梁铁路桥来说,施工跟较为安全与高效率。
2. 桥梁温度控制
温度是影响主梁挠度的主要因素,而设计验算中因为温度变化的不规则性与复杂性也很难纳入理想的计算范围。为了考虑温度的影响,我们只能通过对施工过程实施温度监控,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桥梁设计进行校核修改。
温度测点主要是测处梁沿高度的温度梯度,因此我们可以沿梁的高度每个按照一定的间隔布置从而得出温度的分布规律。
严格来讲,桥梁的每个应力测点旁边都应该布置一个温度测点,从而对该区域由于温度引起的无应力长度变化以及导致的应力进行修正。本桥在分别在主梁根部部分,主梁L/4、L/2部分布设6个测点,以及4个测点。而其中最重要的测点为顶板与腹板连接处、腹板与顶板连接处的4个测点。
a)主梁根部断面温度测点布置图
b)主梁L/4断面及L/2断面温度测点布置图
测量方法及测量频率:在主梁施工期间选择有代表性的天气进行24小时连续观测,例如:每个季节选择一个晴天、多云天和阴雨天;在桥梁合龙前某连续3天时间内,每隔2~3小时对各截面测点的温度进行测量,做好记录(必要时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为箱梁温度位移及温度应力计算提供原始温度场数据。以此同时,需与温度测量同时测主梁标高、墩顶偏位。
在每节段挂模和合龙之前,对主梁温度控制截面实施测量,温度测试同样在温度相对稳定的时刻(日出之前)进行。
3. 结构应力控制
在大桥上部结构的控制截面布置应变测点,以观察在施工过程中这些截面的应变变化与应变分布情况。然后把结果及时反馈给分析技术人员,和计算结果相验证,在计入误差和变量调整后由分析计算人员分析以后每阶段乃至竣工后结构的实际状态,同时可以根据当前施工阶段向前计算至竣工,预告今后施工可能出现的状态,并预报下一阶段当前已安装构件或即将安装的构件是否出现不满足强度要求的状态,以确定是否在本施工阶段对可调变量实施调整。要求:经现场测试,各施工阶段被测梁段的应变值和仿真分析的相吻合,应变变化没有出现异常。
具体测点布置参照温度测点布置图。
4. 基础沉降控制
由于土具有压缩性,地基承受建筑物基础荷载之后必然发生沉降。地基基础的沉降,特别是建筑物各个基础之间由于荷载不同或土层压缩性不同而引起的差异沉降,会使建筑物上部结构产生附加应力,影响建筑物结构的安全和正常使用。而對于连续梁桥的超静定性,基础沉降会产生较大的附加应力,也会对桥梁施工控制带来干扰与其它不良影响。
通过对各桥主墩承台进行沉降观测,定量确定其在施工过程中随加载所产生的沉降及不均匀沉降,并通过观测结果可以分析不均匀沉降对桥墩竖直度及水平位移的影响,指导全桥施工控制。
在各主墩承台的4个角点位置,各布设一个永久性观测点,在承台以外设置一固定不变的点作为基准点,采用水准仪测量其相对高差的变化,用以判断墩柱沉降及不均匀沉降;并采用全站仪定期复核基准点的高程变化,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监测频率:沉降观测于桥墩施工前进行一次,墩身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一次,主梁每完成两侧各施工段后进行一次,全桥主梁合龙后和全桥完工后各进行一次。
参考文献:
[1]大阳山沟大桥施工监控实施细则施,谢明志.2011.
[2]菜园坝施工监控检测细则,中铁大桥局集团武汉桥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2004.
大跨PC连续梁桥施工监控 篇4
1 施工监控的目的和内容
为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安全, 以及成形后结构的线形、内力状态能够符合设计要求, 所以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桥梁施工监控。对于悬臂施工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来说, 施工监控就是根据施工监测所得的结构参数真实值进行施工阶段的仿真分析, 确定出每个悬臂浇筑阶段的立模标高, 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监测的结果对误差进行分析、预测和对下一立模标高进行调整, 以此来保证成桥后桥面线形、合龙段两悬臂端标高的相对偏差不大于规定值, 以及结构内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
2 工程概况
石武客专西南下行联络线特大桥 (70 m+120 m+70 m) , 全长261.5 m。该梁为变截面变高度直腹板单箱单室箱梁, 梁底下缘按1.6次抛物线变化;中支点梁高8.2m, 边支点及跨中梁高4.6 m, 全桥箱梁底板箱宽6.1 m, 桥面板宽8.5 m, 腹板厚分别为0.45 m、0.7 m、0.9 m, 底板厚由跨中的0.38 m按抛物线变化至中支点梁根部的1.0 m, 顶板厚0.5 m;箱梁在中支点处设置厚2.5 m的横隔板, 梁端支座处设置厚1.3 m的端横隔板, 跨中设置厚0.6 m的横隔板。
3 建立有限元模型
采用桥梁有限元软件BSAS进行结构建模分析, 每一个桥梁节段划分为一个模型单元。主梁单元号由左至右为1~84, 节点号由左至右为1~85, 共84个梁单元85个节点。全梁共分67个梁段, 中支点0#梁段长13.0 m, 一般梁段长3~4 m, 合龙段长2 m, 边跨现浇直线段长9.75 m。本桥施工阶段划分为56个施工阶段。此桥有限元模型见 (图1) 所示。
4 监控内容
4.1 结构设计参数
结构内力和位移如果采用规范设计参数计算得出, 和实测值相比较将会产生一定偏差, 这些偏差将会对成桥后结构的线形和内力是不是符合设计的要求产生直接影响, 所以施工监控一定不能忽视。各种施工误差将会在结构开始进行悬臂浇筑施工后不断出现, 因此将以下五个基本参数确定为实时控制调整原点:混凝土弹性模量E、混凝土容重γ、截面积A、抗弯惯性矩I、收缩和徐变系数k、φ。通过对参数施工期试验值E、γ及结构变位测量值f进行数据跟踪纠正, 这样可以使结构实际状态更靠近修正后的结构理想控制目标, 并且通过这些数据预测未来状态。结构参数分析如下。 (1) 上施工阶段建成的节段的抗弯惯性矩I, 可以利用测量到的挂篮前工况的挠度增量以及已经建好的结构的实际弹性模量, 来进行修改。 (2) 构件混凝土横截面积A, 可以通过测量得到的浇注混凝土工况的挠度增量以及史册的道德混凝土容量, 在考虑配筋率影响后推算出。 (3) 将预应力张拉力的计算修正为实际值。 (4) 根据实际结构参数重新计算挂篮前移、混凝土浇注及预应力张拉阶段。 (5) 求出 (4) 计算挠度与目前实际挠度的差别, 推算出混凝土徐变、收缩偏差系数, 并修正计算值。
4.2 线形监控
由于分段施工方法和施工顺序对桥梁结构施工阶段和成桥状态的几何线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特别是施工阶段结构体系和荷载形态不断变化直接引起结构内力和变形的不断变化, 所以必须按照设计要求首先确定出成桥状态的理想几何线形, 然后采用倒退分析或逐步逼近方法计算出各个施工阶段的结构变形, 从而确定各个施工状态的结构几何线形。在最后具体实施阶段通过参数修正计算尽量减小设计值和测量值的偏差, 使成桥状态的结构尺寸和几何线形误差降低到施工规范所允许的范围。
4.2.1 挠度计算
在桥梁悬臂施工控制中, 最困难的任务之一就是施工挠度的计算与控制。BSAS系统会根据不同阶段的受力状态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徐变、预加力、温度变化的影响以及支座沉降的影响, 其中混凝土收缩徐变的计算考虑了各阶段混凝土应力变化的影响。通过计算分析发现, 在施工阶段影响结构内力和变形主要有梁的自重、钢绞线的有效预应力、混凝土的收缩与徐变等。根据规范的要求, 桥梁的设计线形是1000d后的线形, 因此施工控制以1000d收缩徐变完成后的线形为目标线形, 所以在施工时各节点要有一定的预拱度, 以抵消施工中产生的各种挠度和运营期间部分活载和收缩徐变度。具体的预拱度计算见 (图2) 。
4.2.2 立模标高确定
确定合理的梁段立模标高关系到在诸梁的悬臂浇筑过程中, 主梁线型是否平顺并且符合设计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如果在确定立模标高时考虑的因素比较符合实际, 而且加以正确控制, 则最终桥面线型较好。否则, 成桥后的线型会与设计线型有较大的偏差。立模标高并不等于设计中桥梁建成后的标高, 总要设置一定的预拱度, 以抵消施工中产生的各种变形。
根据规范可知, 桥梁的预拱度公式为:
所以施工阶段各节点的立模标高为:
其中挂篮的变形值是根据挂篮加载试验, 最后绘制出挂篮荷载-挠度曲线, 根据各梁段重量内插而得。图3是全桥梁底标高设计值与实测值误差的一个比较, 表明线形控制较理想, 误差在规范容许范围内。
4.3 应力监控
随着悬臂长度在悬臂浇筑过程中的不断增加, 悬臂根部受到越来越大的负弯矩, 不完全对称的施工使悬臂根部在悬浇过程中的受大盘更加复杂的力。所以要对箱梁关键断面应力的变化进行及时监测, 将结构的受力状态作为评估结构安全和施工安全的依据。
(1) 测试断面与测点布置。
采用绝对应力法, 此方法简洁、快速、准确。考虑到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实际情况, 沿纵向全桥设置9个测试断面, 其中 (1、4、5、6) 为主测断面, 其余为辅测断面, 每个主测断面布置4~5个应力测点;每个辅测断面布置2个应力测点 (见图4) 。在测量中, 以主测区为主, 用辅测区数据来复核主测区数据, 进行数据的调整或修正.测试仪器采用振弦式智能温控应力传感器, 后端设备采用SS—II频率接收仪和IFZX-300振弦检测仪。振弦式应力传感器, 不但可测出绝对应力, 且可测应力增量。
(2) 应力控制结果。
在大桥施工过程中, 跟踪每个施工环节, 并根据实测数据变化不断修正施工控制参数, 以便精确的模拟实际施工状况。在每段施工过程中, 均对实测应力数据作认真处理, 并参照理论分析结果, 对实测结果作详细分析。 (图5、6) 给出本桥53号墩B1顶板 (小里程) 、B′底板 (大里程) 截面部分施工工序的分析结果。
通过分析比较, 截面应力的实测值与设计值比较接近, 其中绝对误差最大为0.85 MPa, 这主要是因为传感器的分辨率和一些未预料的因素所引起的。浇筑混凝土和张拉阶段引起的应力较大, 相对误差较小, 可控制在20%以下, 一般在10%左右;移动挂蓝引起的应力较小, 鉴于传感器的精度, 引起的相对误差较大。但是累积应力绝对误差较小, 基本可控制在1 MPa以内, 能很好的符合理论计算值。
4.4 温度监测
温度影响一般包括两部分, 年温差影响与局部温差影响。无论是年温差还是日照或混凝土水化热引起的局部温差均能引起较大的应变, 成为不可忽略的因素, 因而在施工过程中须对主桥温度进行长期监测。温度测试在全桥选取几个测试断面布置温度型应力传感器, 以便能反映出主梁的顶、底板温度变化。在施工过程中考虑温度应力的影响。
5 结语
(1) 在施工监控过程中, 使用参数识别法对施工中产生的误差进行调整, 根据现场采集计算参数修正计算模型, 确保计算模型所用参数与实际结构一致。这样做的结果较好, 行之有效, 是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悬臂施工合适的监控方法。
(2) 应力控制截面的布设要以施工阶段应力包络图为依据, 各控制截面应力测点的布置需结合应力变化幅值, 并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等因素, 进行合理安排。在应力测试过程中必须重视混凝土弹性模量、温度的变化、收缩徐变的影响等, 有针对性地对应变的测量值进行修正, 真正体现桥梁的应力分布情况。
摘要:以石武客专西南下行联络线特大桥为例, 介绍了连续梁桥施工监控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论述了在施工监控中线形与应力监测的一些理论与方法, 经工程实践验证作为大跨度连续梁桥的施工监控方法是可行的, 为同类桥梁的施工与监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连续梁桥,线形监控,应力监控
参考文献
[1]侯波, 张永辰.仿真分析技术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施工监控中的应用[J].现代交通技术, 2005, 4:40-45.
[2]周江平, 王卫锋, 任国旭.西江特大桥施工监控[J].中外公路, 2004, 24 (4) :85-88.
[3]黄伟.大跨度连续梁桥施工监测控制技术[J].土工基础, 2009, 23 (3) :92-95.
连续梁桥施工 篇5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设计与施工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是预应力桥梁中的.一种,作为现代公路的主要结构形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结构在现今的公路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总结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特点与基本设计理论,介绍了几种主要的施工方法.
作 者:张武兴 作者单位:江苏连徐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江苏,沛县,221600刊 名: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英文刊名:CHINA HIGH TECHNOLOGY ENTERPRISES年,卷(期):2009“”(14)分类号:U441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 连续梁桥 桥梁设计 桥梁施工
连续梁桥施工 篇6
关键词连续梁桥;施工控制;立模标高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21-0123-01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在我国的应用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段岁月里,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大跨度预应力连续梁桥相继建成,标志着我国国力的提高。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对施工过程缺乏有效的控制,在实际工程中也发生了几起大的事故。事实证明:只有合理的施工控制,才能确保大桥施工期间及成桥后的受力和变形符合设计要求,达到理想效果认。加强施工控制研究和运用,使理论和图纸变为现实的桥梁,就是知行合一,是一项非常有实用价值的研究课题。
一座桥梁必需在施工中克服各种恶劣环境,综合考虑各种确定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同时应该从各种受误差影响而失真的参数中找出相对真实的数值,对施工状态进行实时识别、调整和预测,从而使整个系统处于控制之中,只有这样,桥梁才能最终顺利竣工,我们对其进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正在于此。
1桥梁施工控制方法
根据桥梁结构形式、施工特点及具体控制内容的不同,其采用的施工控制方法也不不尽相同。一般地,桥梁施工控制可分为事后控制法、预测控制法、自适应控制法等。
1)事后调整控制法: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现己成桥跨结构状态与设计状态不符时,可通过定的技术手段对其进行调整,使其达到设计要求。
2)预测控制法:以施工所要达到的目标为前提,全面考虑影响桥梁结构状态的各种因素,对桥梁每一个施工阶段形成前后的状态进行预测,使施工按照既定目标发展。
3)自适应控制法:在桥梁施工过程中,控制系统的某些参数与工程实际参数不完全符合导致了实际结构不能完全符合设计要求,此时,通过对各类参数的分析处理和修正,使桥跨结构各施工阶段可以满足设计要求,整个桥梁施工顺利进行。大跨径桥梁的施工监测控制中,一般采用的就是自适应控制法。
2桥梁施工控制的内容
2.1线形监控
2.1.1支架变形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桥采用移动支架悬臂施工,因支架变形与搭设材料、方法、连接器等因素有关,支架的变形难以控制。为了较为准确地掌握支架变形,在浇注混凝土前对支架进行预加载试验。具体如下:①支架搭设:必须保证支架有足够的支撑能力,钢管连接器要保证连接牢靠;②布置测点:在支架上均匀布置测点,测点数不少于6个;③加载前测量:测试各测点的初始标高;④预加载:用沙袋均匀给支架加载,加载量为浇注梁段和模板重量之和;⑤加载后测量:待加载完毕8小时后开始测量,间隔半小时测量一次,直到数据稳定为止;⑥卸载后测量:卸载后4~6小时后开始测量测点标高,得出卸载后各测点高通过以上测试可得出支架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量,为施工放样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2.1.2箱梁高程控制
1)理论计算。计算内容应考虑温度、收缩徐变、施工荷载和体系转换。高程监控计算与设计中的结构计内容基本一致,但采用的参数不同,监控计算采用的材料容重、弹模、结构上下缘温差及收缩徐变参数都是按实际施工的数值。通过理论数值与实测数据的差异分析,修正计算中的各个参数,力求准确地预测下一节段箱梁的立模标高。
2)施工措施。高程控制中的施工环节同样很重要,若没有一个施工措施作保障,会给实际监控带来很大麻烦。为此,借鉴已建成的连续箱梁的成功经验,把施工措施写进细则中。①每个节段施工周期约为10天,要求尽量缩短浇筑混凝上时间;②根据理论计算和加载试验结果,精确确定各节段梁段混凝土浇筑时的支架变形;③搭设支架要保证牢固可靠,不准有松动;④要求混凝土材料、配合比及外加剂等材料全桥应尽量一致;⑤要求各T的悬臂施工进度尽量保持一致;
3)高程控制方法、精度和工作流程。①高程控制方法:箱梁立模标高的理论计算公式如下:
Hn'=h'+fy'+fn'
式中:
Hn'—第i节点在第n阶段高程(若第n施工阶段为i节点的安装阶段,
则Hn'为i节点的立模标高);
H’一i节点的设计高程;
fy'一i节点的预拱度;
fn'一i节点从n施工阶段到成桥的累计挠度。
②高程控制精度:根据规范以及招标文件,高程控制精度为:箱梁施工完成后,裸梁顶面标高与对应目标标高高差≤2.8cm。各悬浇单T完成后,悬臂端的相对竖向挠度与理论值差值≤2.0cm。挠度变形观测应采用国家工程测量变形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等级要求和观测方法进行施测。按此要求进行能测量到变形量±1级的挠度值。③高程控制实际操作。连续梁桥悬臂浇筑每一个箱梁节段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移动支架阶段、浇筑混凝土阶段、张拉预应力阶段。以上三个阶段作为挠度观测的周期。
第一阶段:张拉预应力之前,测现浇段;
第二阶段:张拉预应力之后,测现浇段;
第三阶段:支架移动后,测现浇段和已浇段;测已浇段主要是分析累计位移线形。
挠度观测,比较关键的是固定观测时间,以减少温度对观测结果的影响和施工对观测工作的干扰。本桥箱梁挠度观测严格控制在夜间n时以后至凌晨日出前这一时间段内进行,同时记录空气温度并且尽量使测量时间相对固定,这更有利于排除环境误差,进行数据分析。
2.2箱梁控制截面应力监控
2.2.1应力监控监测内容及目的
应力监控主要指上部箱梁结构的应力监测。应力监控监测的目的是保证大桥安全施工,并为今后运营阶段的长期健康监测提供基础资料。由于主应力难以测量(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因此,应力测试通常针对截面正应力测试而言。
2.2.2监控截面应力监控方法
l)应变传感器的埋设。传感器埋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对要使用的传感器进行标定,选择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的传感器预埋;②混凝土应变计应与主筋同一位置深度及走向,尽量放置于主筋下方以防震捣时损坏,埋设时选择好合适的初频;③温度传感器应与应变计置于同一位置深度,真实反映应变计埋设位置的混凝土即时温度;④不论何种传感器,引出导线都应编号并制作专门的硬套管与保护盒,以利于保护导线和拆模后能立即找到导线测量;⑤传感器的预埋与安装结合工程实际进度,无论预埋还是表面安装传感器都须有监控技术人员指导。混凝土浇注前与拆模后都须对传感器进行读测,做好原始记录;⑥混凝土拆模后将传感器导线引至便于测量又不会因施工而遭破坏的地方,注意防雨防潮。
2)应变(应力)数据采集。应变测试元件采用丹东市虫[龙传感器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JXH-2型埋入式应变传感器,其特点是数据较稳定,且价格适中,读数仪采用该公司生产的55-n型袖珍式钢弦频率接受仪,在每个梁段施工完成后对该传感器的数据进行采集分析。
3)应力测试流程。监控工作应统一领导,做好与施工的衔接和配合,最大限度的不影响正常施工。操作流程由监控单位实施,施工单位配合。对于应力测点的处理,首先按相关规范限值或设计要求,然后监控单位按实际情况计算实际理论值,最后对比实测值得出结构是否安全。
3结论与展望
连续梁桥是超静定结构,成桥后理想的几何线形和合理的内力状态不仅与设计有关,还依赖于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依赖于施工过程中对高程、应力的正确控制。因此,施工完成后达到理想的成桥线形以及保证施工安全,是施工控制的主要目的。
未来大跨径桥梁施工控制的发展趋势是控制的科学化、自动化和智能化。首先是在监控中引入先进的量测仪器,依靠现代通信手段直接将量测结果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实现对桥梁的动态、实时、远程控制。其次是要将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仿真技术、专家系统等引入施工控制并开发配套的可视化软件。
参考文献
[1]范立础.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连续梁桥顶推施工控制 篇7
1 顶推过程模拟结构分析
虽然顶推连续梁的结构设计已考虑了顶推过程的影响, 但设计中的分析是在特定的理想状态下进行的, 一旦某个参数有所改变, 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也将发生改变, 所以, 在施工控制中首先要对其施工过程作模拟分析。一方面可对主要设计参数进行校核, 另一方面可根据已掌握的各种实际参数对设计确定的施工方案作模拟分析, 确定是否需要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预测出施工过程中梁体、支墩的内力与变形状态, 指导施工与施工控制。
2 顶推施工监测
2.1 预制平台变形与平整度监测
预制平台刚度及平整度是否满足要求是能否保证梁体预制精度的关键, 一旦预制平台发生变形 (或下沉) , 就可能使梁体高度以及梁底平整度出现偏差, 从而使顶推出现困难, 并可能使梁体在顶推过程中的内力出现较大的 (不利) 改变。通常应在预制平台上设置长期观测点, 随时进行观测, 一旦出现超过允许的变形, 必须进行处理。同时, 在节段浇筑前应对平台顶面平整度进行检查, 保证平整度符合要求。
2.2 临时支墩变形监测
临时支墩是为减少顶推 (悬臂) 长度, 从而减小梁的施工内力而设置的。由于其所具有的临时性, 所以, 临时支墩的刚度 (抗压、抗弯) 一般比永久性桥墩小得多。虽然在顶推前, 一般要对其作处理 (包括压重、施加预应力等) , 以消除非弹性变形, 但其弹性变形以及其他不可预见的变形是无法消除的。如果某一个临时支墩发生超过允许的压缩变形, 就相当于连续梁在该处存在一个强迫位移, 从而在梁内产生较大的附加内力, 对梁的安全不利。所以, 在顶推中必须对其作实时观测, 除了对压缩变形进行观测外, 对支墩顶的水平位移也要进行观测, 因为支墩顶水平位移过大会对支墩本身的受力产生影响, 进而对主梁的受力产生影响。
2.3 温度监测
顶推用临时支墩采用钢结构时, 其对温度的敏感性要比通常的混凝土永久性桥墩强得多, 在温度变化时, 临时支墩将比永久性桥墩产生更大的变形, 此变形可能对主梁受力产生影响, 所以, 要对施工现场温度作实时监测, 判断其是否对施工产生不利影响。若存在较大的影响, 则应对预推时间作必要调整。
2.4 顶推同步性与施力监测
顶推方式主要包括单点和多点两种。对单点顶推, 要求梁的两侧顶推同步;对多点 (间断、连续) 顶推, 除同样要求梁的两侧顶推同步外, 还特别要求各墩上顶推同步, 否则将使梁体发生横向偏位, 前进困难, 桥墩盖梁受扭以及某些顶推力大的墩受力过大等, 施工中必须予以专门监测与控制。为保证顶推同步, 首先要求顶推千斤顶施力分辨率要高, 以保证各顶推点上施力大小一致;其次要对全桥的施顶水平千斤顶进行集中管理与控制, 通过对各墩油泵分级调压, 使其同步运行。条件具备时, 在顶推千斤顶上另外安装压力传感器进行施力监测, 以便通过液压和电测双控, 确保顶推同步。其目标是保证主梁不偏位, 并限制各墩上顶推力与摩阻力的差值在桥墩 (包括临时支墩) 能够承受的水平推力范围内。
2.5 主梁轴线位置监测
在顶推过程中, 包括梁的两侧顶推不同步在内的多种因素可能使梁偏位, 施工中应实时观测, 及时发现和纠偏, 确保梁的轴线位置正确, 控制每段梁尾端横向位置以及与待预制节段的模板正位接头。
2.6 主梁应力监测
顶推连续梁的主梁截面应力是随着顶推的进行不断变化的, 不但应力大小改变, 其应力属性 (抗、压) 也在不断变化。为保证施工中结构的受力始终符合设计要求, 就必须对其进行跟踪监测, 一般采用预埋的应力计进行测试, 一旦出现异常, 则暂停施工, 查找原因。
2.7 导梁端部标高监测
在顶推过程中, 导梁端部标高是不断变化的。一般说来, 导梁端部挠度由于滑块压缩量不一、导梁与梁体连接螺栓松动、梁体混凝土收缩徐变、温度变化等原因, 总是大于预测值。为保证导梁顺利通过支墩, 在导梁端部接近支墩时, 应对其标高进行监测, 确定是否需对导梁端起顶。
3 顶推落梁
控制落梁是在全梁顶推到位并按设计要求完成有关预应力施工后进行, 它是将主梁安置到设计支座上的一个重要步骤。由于此时的梁体已是连续体系, 因落梁需在墩顶施加的竖向顶力的任何不均匀值都将在梁内产生附加内力, 所以, 必须要求墩顶竖向起顶同步均衡, 或将起顶高度差严格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施工时除通过千斤顶读数控制外, 还应同时对梁体标高以及应力进行监测。落梁后的梁体受力状态 (截面弯矩、支座反力) 是否与设计相符也是施工控制的重要内容。梁体在支点处的下落量确定以及永久性支座顶标高是否需要调整, 均应以落梁后梁体内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为依据。针对主梁支座反力与梁底标高对成桥受力状态的影响程度不同, 落梁时应以控制支座反力为主, 适当考虑梁底标高。
参考文献
[1]张晓东.桥梁顶推施工技术[J].公路, 2003, (9) .
连续梁桥菱形施工挂篮的设计 篇8
1 工程概况
某公路桥梁上跨越Ⅲ级航道,主桥上部采用(55+90+55)m三跨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单箱单室连续箱梁。桥面全宽17 m,箱梁顶板厚0.28 m;箱底宽8.5 m,底板厚度由跨中0.3 m向箱梁根部沿二次抛物线渐变至0.8 m。箱梁跨中梁高2.3 m,根部梁高5.3 m,期间按二次抛物线变化;腹板厚度0.80 m和0.50 m分段设置;全桥除墩顶位置设置横隔板外,其余部位均未设置。箱梁采用三向预应力,纵、横向均为标准强度1 860 MPa预应力钢绞线,竖向采用Φ32高强精轧螺纹钢筋。由于航道交通繁忙,桥梁施工时不允许搭设支架,经分析与比较采用菱形挂篮悬臂现浇施工。
2 挂篮设计
桥梁下部及上部的“0号块”完成后,就要沿墩顶两侧对称施工1号块、2号块……在这之前必须完成“0号块”两侧所需挂篮的制作与安装。本工程挂篮主桁架采用不对称菱形桁架,挂篮采用人工手拉滑动式结构。
2.1 挂篮各主要构件的选材
本工程施工挂篮主要包括上部和下部两部分,具体为菱形主桁架、上部横梁、底篮、模板和行走系统等几部分。
2.1.1 挂篮主桁架及上部主横梁
挂篮主桁架由25b~32b槽钢焊成钢构件,用16 mm厚扁钢连接板和高强螺栓连接成不对称菱形桁架。前主横梁采用40b工字钢组焊而成,安装在主桁架前端设定的特制托架上,并用Φ32精轧螺纹粗钢筋和主桁架锚固在一起,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吊带承载悬浇施工时1/2施工荷载。后横梁采用36b工字钢组焊而成,安装在主桁架后端设定的特制托架上,并用Φ32高强精轧螺纹粗钢筋和主桁架及箱梁竖向预应力粗钢筋锚固在一起,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后锚系统承载悬浇施工时1/2施工荷载,同时也是挂篮配重支架,通过配重使挂篮行走时保持平衡和稳定。
2.1.2 挂篮下部构造
挂篮下部构造即底篮,由前后主横梁和底模纵梁、底模焊接、拼装而成。前后主横梁由36b槽钢组焊而成,前主横梁通过Φ32高强精轧螺纹粗钢筋和挂篮上部前主横梁锚固在一起,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吊带将悬浇施工时1/2荷载传递到上横梁。后主横梁由36b槽钢组焊而成,并用Φ32高强精轧螺纹粗钢筋通过预留孔和上一节段箱梁底板锚固在一起,其主要作用是由下部后锚系统承载悬浇施工时产生的1/2荷载。
底模纵梁是由17根25b工字钢通过铰座与底篮前后主横梁连接在一起,主要起底模托架的作用。箱梁芯模由14a槽钢组焊而成,侧模由工厂专门加工而成。
挂篮行走轨道采用43号铁路运输专用钢轨,由于桥面有2%的横坡,挂篮行走轨道采用由2 cm厚钢板组焊的钢枕,用于挂篮主桁架调平。
2.2 挂篮的内力计算与校核
根据桥梁施工图要求,悬浇段最大重量为1 500 kN,施工模板及滑道重量约为320 kN,现浇混凝土垂直动荷载约2.0 kN/m2,操作人员及其他设备为30 kN,则总重约为2 088 kN。由于一幅挂篮的上部由左右两片桁架构成(见图1),因此,每片桁架的前端需承受522 kN的荷载,取600 kN。
下面以桁架结点C为单元对桁架的杆件2和3进行受力分析与计算。利用力的平衡原理,分别对B点和D点求矩,可求出轴力N3=-838.53 kN,N2=783.02 kN。同理可求出其他各杆件的轴力,即N1=902.49 kN,N4=-750.00 kN,N5=-725.47 kN。
根据各杆件初步选定的1杆为[20B,2杆为[20B,3杆为[25B,4杆为[32,5杆为[20B的要求进行强度校核,同时查相关技术手册知A3号钢的容许轴向应力[σ]=140 MPa、容许剪应力[τ]=85 MPa,则各杆件的轴向应力计算结果在68.3 MPa~135 MPa之间,均满足容许轴向应力的要求。同时,根据经验和受力分析,桁架中2,3杆件还需剪力及剪应力的计算与校核。
除了对主桁架进行受力计算与校核外,还要对挂篮的上部前(后)横梁、底篮横梁、底篮纵梁等杆件进行受力计算与强度校核;对挂篮的抗倾覆能力分行走与施工两种状态考虑并验算;对桁架各杆件和挂篮纵横数值的变形进行验算。
上述校核与计算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以使计算模式更接近于工程实际的受力情况。首先,底篮纵梁计算时,两腹板位置纵梁按承担1/2顶板重量计。其次,变形验算以各横梁为主,特别是吊带作用较大的横梁跨中。最后,挂篮的上下部是分先后行走的,因此,行走状态的抗倾覆验算以上部菱形部分为主,且应在后横梁加配重;施工状态挂篮尾部以Υ32高强精轧螺纹粗钢筋锚固,其锚固力按75%抗拉强度计。
本挂篮后横梁配重为行走与施工状态的抗倾覆系数分别为2.1和2.63,能满足要求,且稳定性较好。
3 挂篮的拼装和预压
本工程挂篮主桁架的拼装要求在平整坚实的场地进行拼装,这主要是保证主桁架在拼装时保持主桁架平整,不会发生桁架变形。挂篮主桁架拼装完毕后,用25 t汽车吊将主桁架安装到桥面,再将主桁架锚固到桥面后,依次安装挂篮的前后主横梁、配重块、吊带用的Υ32高强精轧螺纹粗钢筋和模板等。
挂篮预压是将挂篮在完成拼装和就位后,对挂篮进行加载,并进行观测记录,以消除挂篮的非弹性变形和计算在不同工况的情况下挂篮主梁的弹性变形值,以便在施工过程中调整节段挠度控制值。
挂篮预压前将挂篮前移到预设的位置,按照施工要求将其上部前后锚和下部前后锚安装和锚固,同时将挂篮模板调整到1号节段的标准标高。确定最重节段施工重量的1.3倍为挂篮的预压加载重量。加载完成后,须待日沉降量达到施工要求方可卸载。同时观测支架的回弹值,计算出挂篮主桁架的弹性变形量。
4 结语
梁式桥挂篮施工从桥墩附近节段开始向跨中逐段进行,该过程的主要特点是利用挂篮的逐段前移,完成每个节段的钢筋安装、混凝土浇筑、预应力的施工。在此之前,挂篮的选材与设计关系到整个过程的成败,作为技术人员应从重量轻、变形小、移动快、操作方便和稳定性好等方面把握悬臂施工挂篮的设计方向,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施工需求。本挂篮设计重420 kN,与最大节段重量比为0.28,属轻型挂篮,以上仅为工程中的体会,供类似工程。
摘要:以三跨连续梁悬臂现浇施工为例,介绍了菱形施工挂篮各部位杆件的选材和强度、刚度及整体稳定的验算,指出了其拼装和预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期很好地把握悬臂施工挂篮的设计方向,从而满足不断变化的施工需求。
关键词:梁式桥,菱形,施工挂篮,设计
参考文献
[1]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S].
[2]毛瑞祥,程翔云.公路桥涵设计手册.基础资料[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连续梁桥施工 篇9
监控桥梁结构的梁体位移变化是判断桥梁结构是否处于安全状态最常用的参数,在桥梁施工过程中,由于梁体自重、施工活载和混凝土自身的收缩徐变和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使得桥梁结构在每个施工阶段都不断发生变形[2,3],这些因素相互影响,使得梁体在成桥阶段的梁体线形符合设计的梁体线形非常困难,严重会导致桥梁结构难以合龙,影响工程施工进度。
连续梁桥在悬臂施工阶段的结构是静定的,施工控制的主要目标是控制梁体线形,对于已经施工完成的梁体块段,除张拉备用预应力钢束外,基本无法调整,而且调整空间也很小。为了保持梁体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桥梁结构的合龙精度和成桥后梁体线形平顺,在施工过程中对桥梁结构的变形进行监控观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很有必要。而监控观测的最主要的就是每个施工阶段和每个块段的立模标高观测,为准确观测节段的立模标高,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观测测量系统[4,5]。
本文通过对连续梁桥建立一个系统的测量过程,对重要部位的测量方法进行选择,对测量数据和精度进行控制,对桥梁几何形状、主梁线形及成桥后桥面的平整度提供有力的支持。
1 连续梁监测控制方案
对连续梁在施工阶段进行精确合理的观测,能够有效控制施工阶段梁体线形的变化,使桥梁结构顺利合龙,控制器变形误差。
1.1 位移测点的布置
位移的观测是控制梁体线形的依据,将控制监测断面设置在每一块段的端部,0#块的控制测点是以后各块段施工的基准点,主要控制顶板高程,由于长度较长,在每个0#块各布置7个监控测点,如图1所示,在中间悬臂浇筑的块段上,每个块段端部布置两个对称的监测点,布置尽量靠近腹板位置,不影响施工及挂篮操作,同时观测对称两点的高程,判断梁体是否出现扭转变形,测点布置如图2所示。
1.2 监测时间及监测项目
为了减少温度对观测结果的影响,位移的监测时间选择在早晨太阳出来之前,每个阶段的变形观测依据施工进度自由确定,梁体施工过程中的主要监测内容如下:
1)每个梁段混凝土浇筑前的高程测量;程测量;
2)每个梁段混凝土浇筑后、预应力张拉前的高程测量;
3)每个梁段预应力张拉后、挂篮行走前的高程测量;
4)挂篮行走后的高程测量;
5)拆除挂篮后、边(中)跨合龙前的高程测量;
6)边、中跨合龙前后的高程测量。
施工控制监测模型图如图3所示。
标高测量仪器选用精密水准仪或者全站仪进行观测。
2 观测方案在实际桥梁线形控制中的应用
以某(48+80+48)m连续梁桥为例,进行施工控制,悬臂施工段共有10个块,主梁为单箱单室变截面直腹板形式梁高纵向按圆弧变化,梁体节段分为4个悬臂施工段,两个边跨合理段,一个中跨合龙段。梁体挠度测点布置如图4所示。
对该桥在施工过程按上述观测测量系统进行施工控制,梁体顺利合龙,且合龙误差都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悬臂段最后一个施工段10#段预应力张拉后梁体线形理论计算和实际测量对比如图5所示。边跨合龙后梁体线形线形理论计算和实际测量对比图如图6所示。
中跨合龙后和全桥预应力张拉梁体线形线形理论计算和实际测量对比图如图7,8所示
按照施观测测量系统对连续梁在悬臂施工阶段进行施工控制,控制梁体变形误差,使得桥梁结构顺利合龙,由合龙阶段梁体线形对比图可知,合龙阶段线形的理论计算值和实际测量值差距较小,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观测控制方案能够有效控制梁体施工阶段的线形,达到了监控控制的目的。
3 结语
本文通过对连续梁桥施工过程中的线形进行控制,建立了一个合理的观测测量系统,对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部位进行监测控制,对桥梁施工阶段的监测时间和监测项目进行探讨分析。
依据本监测方案对一座(48+80+48)m的连续梁桥进行施工控制监测,桥梁结构顺利合龙,且合龙后梁体线形平顺,和理论计算值所差无几,能够有效提高连续梁施工过程中的梁体线形误差,为桥梁结构的施工控制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摘要:为减小连续梁施工过程中梁体位移变化,提供连续梁桥的施工质量,在连续梁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梁体关键部位进行监控控制,本文通过探讨分析连续梁的监测控制方案,建立一个合理的观测测量系统,并以一座连续梁进行实际监控控制为例,进行线形控制分析,监控结果表明,观测测量系统能够使连续梁桥顺利合龙,且合龙误差较小,成桥后梁体线形平顺。
关键词:连续梁桥,监测控制,梁体线形,测量
参考文献
[1]徐桂平.桥梁预制节段测量控制技术[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4(4):87-90.
[2]冯上朝.大跨径桥梁线形监控测量技术[J.西部探矿工程,2011,8:205-206.
[3]经德良.荆州长江公路大桥主桥施工监控[J].施工与控制技术,2011.
[4]张启伟.大型桥梁健康监测概念与监测系统设计[J].同济大学学报,2001(1):65-69.
连续梁桥施工 篇10
沪杭高铁步云特大桥235号~238号墩为(40+64+4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主跨64m和大里程侧边跨跨越沪杭高速公路十八里互通区2条匝道,分2个T构共35个节段,分别为墩顶段2个、悬浇段28个、边跨直线段2个、合龙段3个(2个边跨、1个中跨)。236号,237号墩0号梁段长9m,悬浇梁段长度为1×3.0m+1×3.25m+1×3.5m+3×4.25m+1×4.0m,最大悬臂浇筑梁段(4号)重1 438kN,合龙段长为2.0m,边跨直线段长7.75m。本连续梁梁体为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结构,全长145.5m,顶宽12m,底宽6.7m。梁体中支点处梁高6.05m,跨中10m直线段及边跨13.75m直线段梁高为3.05m,梁底下缘按二次抛物线y=0.004 524 5x2变化。梁体顶板厚度除梁端附近外均为40cm,底板厚度由40cm至80cm,按直线线性变化,腹板厚度由48cm至80cm,按折线变化。梁体采用三向预应力体系:纵向预应力束采用16-15.2钢绞线和17-15.2钢绞线,两端张拉;横向预应力束采用4-15.2钢绞线,单端交替张拉;竖向预应力筋采用25mm的高强精轧螺纹钢筋,梁顶张拉。
2 线形控制原理
在对主梁施工过程中的各阶段实施控制时,可将其简化成平面结构,悬臂施工状态时2个主墩为固定铰接,两边跨端部为活动铰支座,成桥状态时1个主墩为固定铰,其他为活动铰支座。通过连续观测进而计算各施工阶段的预抛高值及立模高程,混凝土浇筑前和浇筑后、预应力张拉前和张拉后的预测高程。
根据施工图中给定的施工阶段挠度值所得到的悬臂施工阶段各节段的理论预拱度如图1所示。
3 立模高程值的确定
3.1 立模高程的理论计算确定[1]
理论立模高程计算公式:
其中,Hli为i梁段理论立模高程;Hsi为i梁段设计梁底高程;∑f1i为已浇各梁段自重在i梁段产生的挠度总和;∑f2i为各节段张拉应力在i梁段产生的挠度总和(负值体现);f3i为混凝土收缩、徐变在i梁段产生的挠度;f4i为施工临时荷载在i梁段引起的挠度;f5i为使用荷载在i梁段引起的挠度;fgl为i梁段施工挂篮的弹性变形值。
3.2 高程计算式中各项取值的确定
1)设计高程Hsi是根据主桥竖曲线和纵断面每节段梁端点梁底设计高程。
2)∑f1i+∑f2i+f3i+f4i+f5i是由测控小组成员结合施工提供的混凝土龄期、强度、弹性模量、施工荷载等诸多因素,通过结构分析确定,该综合值统称为预拱度抛高值。
3)fgl是根据两片菱形主桁架对拉加载试验测试结果所得各悬浇梁段自重下的挂篮变形值。
现场加载方法:将已经拼装好的两片菱形主桁架对称平放在平台上,前支座受力点处对顶,后支座受力点处用4根Υ32mm精轧螺纹钢筋对拉(符合实际应用时的受力情况),前端受力点(即前吊点)用YC 60A型千斤顶通过1根Υ32mm精轧螺纹钢筋对拉两片主桁架,如图2所示。张拉力按照每100kN为一级逐级加载,每加载一级量取变形距离读数,最后一级加载到600kN。张拉和卸载每一级都量取变形读数,反复2次,对采集的变形数据结果的挂篮荷载———挠度值得到回归方程,再按回归方程计算即可得出各悬浇梁段自重下的挂篮变形值。
4 高程和平面测控的布点[1]
4.1 高程布点
在0号块梁面的正中心位置设置高程基准点,采用沉降观测标垂直落到顶板底与顶板的上、下层钢筋点焊牢固。基准点钢筋露出箱梁混凝土面10mm左右,测点磨平并用红油漆标记。采用精密水准仪将绝对高程联测至0号块布设的高程基准点,并每月联测一次。1号~7号每个悬浇梁段顶面设置2个测点DW 1,DN 1(见图3)。顶点测点设置在距离每个悬浇梁段前端10cm处(纵向),沿横向设置在梁面中间位置和翼缘板中间位置,采用Υ10mm光圆短钢筋垂直落到翼缘板底与翼缘板的上、下层钢筋点焊牢固。测点钢筋露出箱梁混凝土面10mm左右,测点磨平并用红油漆标记。根据在每个悬浇梁段翼缘板上布置的2个对称高程观测点,不仅可以测量箱梁的挠度,同时可以观测箱梁是否发生扭转变形。各悬浇梁段的立模高程控制点布置:每个梁段前端的底模上设2个高程控制点(DB 1,DB 2),具体位置见图3。
4.2 平面布点
主梁的中轴线和梁体平面坐标的测量控制在0号块混凝土浇筑前,依据已有的桥梁中心控制点引测至0号块中心梁面上,该点亦是0号块施工时在梁面上设置的高程测控基准点,即该点兼作平面控制导线点,该点顶部十字交点为坐标点。2个0号块上的平面控制导线点与已有的桥梁中轴线控制点组成平面控制网,每月联测一次。
5 线形控制的实施
5.1 实施办法
桥梁施工线形控制是一个预告→施工→量测→识别→修正→预告的循环过程,本工程由成立的测控小组来完成此循环的过程控制,主要负责原始数据的采集、整理、汇总、分析和预控处理,其工作程序为:按设计文件进行主梁的施工结构计算与分析→提出理论立模高程→挂篮变形及施工过程中主梁高程的实测和其他数据采集→控制分析和误差分析→调整计算→确定当前节段梁的立模高程。
5.2 测控工况
1)以悬臂施工的挂篮前移阶段、浇筑混凝土阶段和张拉预应力阶段这三个阶段作为挠度观测的周期,对每一节段梁实施4个工况观测:混凝土浇筑前;混凝土浇筑后(亦在纵向预应力钢束张拉前);纵向预应力钢束张拉后;挂篮前移定位后。
2)主梁平面位置和中轴线控制的主要工况:挂篮调整就位后;每节梁段立模时及立模完成后;混凝土浇筑后进行平面位置或中轴线复核,以便及时调整误差。
3)为防止已浇梁体变形发生突变,3号段以后的块件施工除必要的工况观测外,还需每天进行全梁已完各块体的观测。
4)悬浇节段完成后,对边跨合龙段混凝土浇筑前、后,边跨合龙钢束张拉后,边跨支承体系及临时固结解除后,中跨合龙段混凝土前、后,中跨合龙钢束张拉后,吊架挂篮全部拆除后这8个工况实施观测。
5.3 线形控制标准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悬臂施工阶段过程控制偏差值:立模标高[0mm,+5mm];轴线偏差不大于5mm。
悬臂端合龙口允许偏差:相对高差±20mm;轴线偏差10mm[3]。
5.4实施效果
本连续梁桥的2个T构悬臂施工结束后,3个合龙段高程误差都在8mm以内,中线误差在5mm以内,成桥线形美观流畅。
6 结语
连续梁桥的悬臂施工中,挠度的计算和控制(即线形控制)、稳定性和可靠性控制(即应力控制)是极为重要的两个环节,对施工状态进行实时识别(监测)、调整(纠偏)、预测,这关系到成桥合龙精度和施工线形与设计线形的吻合程度、桥梁的施工安全和最终使用寿命,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监测监控工作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摘要:结合沪杭高铁步云特大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悬臂施工实例,介绍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主梁悬臂浇筑施工阶段线形控制原理、实际立模高程值的计算、测点的布设和监控方法,以指导类似工程施工。
关键词:悬臂梁,线形控制,高程值
参考文献
[1]安维辉.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悬臂施工线形控制[J].山西建筑,2007,33(14):314-315.
[2]雷俊卿.桥梁悬臂施工与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连续梁桥施工 篇11
【关键词】挂篮悬臂施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
1.引言
近年来,我国公路桥梁事业在不断地发展,很大部分要归功于各种现代施工技术的推广应用。与此同时,也对相关施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种新型施工技术的出现,必定需要更高的专业素质来驾驭。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悬臂浇筑施工最主要的施工设备是挂篮,在施工中,它不需要采用大型的运输机具,只需投入少量的支架,而且挂篮受峡谷、深水、宽阔河面之类的地形影响较小,可以重复多次的使用,节约资源,还能充分的利用好有限的空间。另外,使用该技术更有利于控制施工质量,施工工艺便于掌握,能够在施工中不断调整施工误差,使悬浇段施工质量、线型、标高精度等得到保证。
图1 挂篮悬臂施工技术
2.挂篮悬臂施工技术的方法及原理
在我国桥梁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己成为主要桥型之一,悬臂施工法用于建造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它其最大的优点是施工不受季节、河道水位的影响,不影响桥下通航,不需大量的支架和临时设备。与其他的施工技术相比,挂篮悬臂施工技术具有其挂篮能够进行360度地自由运动的优势,能够大大地减少大型吊机械的使用,使得施工任务不那么复杂和繁重。同时,由于挂篮悬臂技术的结构质量较轻以及操作方法简易,再加上操作性能更好,从而使其备受各个大型的桥梁施工项目所青睐。挂篮悬浇施工方法适用于大跨度桥梁和特殊环境条件下的桥梁上部梁体结构现浇施工,挂篮悬臂施工一方面需要利用竖向预应力筋进行墩梁临时锚固,另一方面需要纵向预应力筋将梁段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桥梁采用挂篮悬臂施工技术的前提条件是,在施工过程中,桥墩与梁固结,同时桥墩需承受不对称弯矩。挂篮悬臂施工的步骤包括挂蓝安装、挂篮预压、箱梁的悬浇施工、挂篮的移动和挂篮的拆除。
3.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简介
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作为传统的桥梁结构体系之一,具有刚度大,变形小,抗震能力强,行车平顺舒适,地形适应强、施工技术成熟,伸缩缝少动力性能好、变形小、结构刚度大、受力性能好,其更突出的优点是使用上,能够充分的利用和混凝土的预应力技术料的强度因而被广泛采用,具有行车舒适、主梁变形挠度曲线平缓、桥面伸缩缝小等十分难得的优点。我国的桥型中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在占有主导地位,在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是横跨江河、悬崖山谷的大桥,还是公路桥、城市立交桥或者铁路桥,预应力混凝土梁桥都具有较大跨越能力的优势。 例如我国南京长江北汊桥(主桥跨径165米)、六库怒江大桥(主桥跨径154米)、黄浦江奉浦大桥(主桥跨径125米)、潭州大桥(主桥跨径125米)、惠州大桥(主桥跨径124米)都属于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
4.挂篮悬臂施工技术在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中的应用
在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实际施工过程中,在一般情况下,每一个桥梁分段的实际长度大多是3~4米长。桥梁挂篮悬臂浇筑施工具体指的是在桥墩的两边对称部分用混凝土一段段地开展浇筑施工。当混凝土达到相关规定指定的强度基础后,应该对挂篮进行移动,同时拉伸扩张预应力束,同时完成之后再接着对下一桥梁分段继续地进行浇筑施工。另外,还必须注意的是,由于挂篮是施工中的最主要的机械设备,但是桥墩根部自身重量会影响挂篮质量,造成不佳的施工质量,因此,必须先用托架对第一桥梁分段进行浇筑施工,以保证能够满足拼装挂篮以及支承挂篮要求的实际起步长度。
图2 挂篮悬臂施工技术在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中的施工结构图
4.1 挂蓝安装
首先进行挂篮拼装,挂篮结构拼装主要按以下流程进行。轨道安装、锚固→主桁片安装→后锚杆锚固→主桁前、后横梁桁片安装→主桁上下平联安装→底平台安装→外模系统安装→内模系统安装→悬吊工作平台安装,篮悬浇施工方法综合了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和支架现浇箱梁的特点,挂篮安装详细施工步骤为:吊运轨道就位,用预埋竖向精扎螺纹钢筋锚固挂篮轨道;用塔吊将主桁架吊运至箱梁 0#段进行拼装,并利用塔吊吊装到位,锚固于挂篮轨道;安装前横梁及前吊带,悬吊底模板及工作平台;安装内吊梁,吊杆和内模架,内模板;安装外模吊梁和吊杆悬吊外模;安装其他部件。
4.2 挂篮预压试验
完成挂篮安装之后,接下来需要进行挂篮预压试验,即选择一定的桥位,对其进行静载和预压,观察其性能,从而保障挂篮系统的强度、稳定性以及刚度。预压试验应结合施工现场的环境以及工程本身的实际情况,在预压过程中,逐渐增加载荷直至设计荷载值,并对各杆件的焊缝处进行检查,有效记录其加载的施力大小与相应的位移数据。通常,在预压试验的过程中,主要使用千斤顶张拉钢绞线,以此来减小加载的工作量,进而对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具体的做法如下:首先要借助预埋地锚,用钢绞线将千斤顶以及前底横梁穿起来,进而借助锚具对钢绞线进行锚固处理,然后借助油压千斤顶对该挂篮进行分级加载预压处理。
4.3 浇筑混凝土
大节段挂篮悬臂施工的预应力管道安装及钢筋绑扎与普通悬臂施工基本一致。在完成钢筋与预应力管道的安装并且验收合格后,再进行浇筑悬臂节段混凝土。桥连续梁悬灌浇筑为泵送浇筑,以保证连续梁大节段混凝土浇筑效率及连续性。每个T构两根泵管自地面连接至桥面两个挂篮施工部位,通过软管随时调整浇筑位置。浇筑时使用两台车载泵分别对T构两侧悬灌部位对称浇筑。大节段悬臂浇筑时由于挂篮悬臂长度大,引起的挂篮弹性变形也更大,因此浇筑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浇筑顺序,避免挂篮变形引起混凝土接触面产生裂隙。大节段悬臂浇筑为了抵消挂篮弹性变形,需要先浇筑挂篮前端;再浇筑挂篮后端,充分填补接触面裂隙,即由挂篮外侧向内侧浇筑。在箱梁混凝土施工结束后,需及时借助通孔器对管道进行排查,一旦发现有漏浆等质量问题,应立即解决,以免出现堵管问题。
4.4挂篮的移动和拆除
在进行挂篮的移动和拆除时。用混凝土浇注每一梁段后,需要进行预应力张拉,张拉完毕后,再移动挂篮到下一梁段的位置,进行下一步骤的施工,重复直到施工完毕为止,完成梁段施工后,进行挂篮的拆除,尤其要注意拆除的顺序,先拆除箱内拱顶支架,再拆除侧模系统,然后是底模系统,最后进行主桁架的拆除,可以采用拆零取出的方式拆除箱内拱顶支,主桁架通常采用吊车进行拆零,底模系统和侧模系统可以采用整体吊放。
5.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挂篮悬臂施工时的注意事项
(1)施工前要控制相关参数的测定(2)要保证施工预拱度计算无误(3)悬臂箱梁的施工挠度控制。(4)做好高程监测。
6.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建设工程中应用挂篮悬臂技术,能够将施工的质量大大提高,同时降低施工工作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后期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付玉国.挂篮在连续梁施工中的应用研究—沿溪沟大桥挂篮悬臂施工技术[J].中华民居,2012:(12)
[2]杨家松.桥梁挂篮悬臂施工技术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02)
连续梁桥施工 篇12
1 连续梁桥悬臂浇筑施工技术
连续梁桥悬臂施工控制是指在桥墩两侧设置工作平台, 平衡地逐段向跨中悬臂浇筑水泥混凝土梁体, 并逐段施加预应力的施工方法。这种施工方法, 在施工期间不会对桥下正常的交通运行产生影响, 并且能够够借助于预应力混凝土在负弯矩承受力方面的优势, 巩固整个连续梁桥结构的跨越能力, 但与此同时, 在连续梁桥悬臂浇筑施工期间, 受到多个方面的因素影响, 各个状态参量的实际取值与理论设计参数之间难免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并会对后期的合龙精度产生一定影响。
2 连续梁桥悬臂浇筑施工技术的变形控制
对于悬臂浇筑施工方案下所形成的连续梁桥工程而言, 在施工期间进行变形控制的最主要目的在于:确保整个连续梁桥施工过程当中, 主体结构的安全性, 同时确保施工完成后的结构内力状态能够满足设计标准与要求。结合实践工作经验来看, 认为在连续梁桥悬臂浇筑分段作业的过程当中, 需要结合相关施工监测技术的灵活应用, 根据监测数据评估已完成浇筑梁段所对应的变形情况以及受力情况, 在具体施工中根据计算数据对误差进行分析, 预测下一阶段立模标高的合理取值范围, 并对当前立模标高设计数值进行调整。
3 连续梁桥悬臂浇筑施工变形控制要点分析
3.1 连续梁桥悬臂浇筑施工线性控制。
在连续梁桥悬臂施工作业过程中的线性控制对于保证梁桥的如期完工和保证梁桥的建筑质量尤其重要, 一点连续梁桥悬臂浇筑施工的线性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那么在合龙段的施工精度就会受到影响。
3.1.1 设计和施工问题导致施工方案变化。
由于悬臂浇筑技术的线性控制是一项比较精密的工程设计, 一旦工程设计和施工发生冲突, 发生更改施工方案的情况, 往往会导致原本桥梁设计对建设中的桥梁缺乏有效的指导作用, 从而导致合龙工序出现问题, 对桥梁质量带来直接威胁。
3.1.2 施工中各参数计算不准确。
在梁桥悬臂浇筑施工的过程中, 会设计到许多的影响参数, 一旦这些参数计算不准确, 会大大影响梁桥的线性, 比如说对混凝土弹性模量的计算分析、对整体结构重量和荷载能力的计算分析、桥面临时承载能力计算错误等, 这些精确的计算分析时指导桥梁建设能够按计划进行的基础, 一旦这些参数的计算出现误差, 会给桥梁的结构和线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
3.1.3 变形问题。
在梁桥悬臂施工中, 变形问题主要指的是梁桥混凝土收缩徐变、挂篮变形、预应力影响形变、温差影响材料形变几个方面, 想要从根本上减少这些变形对梁桥施工的影响, 我们首先要明确各个施工项目和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属性, 通过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施工中将变形的因素考虑到桥梁建设中, 从根本上尽量减少或避免这类变形对桥梁线性产生的影响。
3.2 连续梁桥悬臂浇筑施工挠度控制。
挠度控制是混凝土连续梁桥悬臂施工中重要任务之一, 为确保桥梁合龙的精度和在日后使用过程中的线性, 挠度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挠度是指在受力或非均匀温度变化时, 杆件轴线在垂直于轴线方向的线位移或板壳中面在垂直于中面方向的线位移。对挠度的控制, 不仅保证桥梁质量的重要因素, 而且还是桥梁能够有较长的使用寿命的保证。在桥梁的挠度控制中, 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对挂篮变形的控制, 但其他因素对混凝土梁桥悬臂施工的挠度也有明显的影响。
3.2.1 挂篮变形。
挂篮体系的变形对于连续梁桥悬臂浇筑施工结构挠度的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挂篮体系的变形一般可以参考其预压试验的资料, 而具体的预测应根据已建梁体施工时挂篮变形加以分析, 从而可以推测待建梁体挂篮的预抛高。挂篮变形预测的误差将直接导致节段标高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3.2.2 构件尺寸。
构件实际尺寸与其设计理论值可能因模板放样误差、混凝土浇筑引起的模板走样而产生一定的偏差, 而这种偏差将导致结构截面的几何特征、恒载与理论计算值存在偏差。因而一般要求在节段施工完成后进行截面尺寸校核, 以便修正结构截面几何特结构节段实际的混凝土用量可能因混凝土浇筑引起的模板走样而与理论设计用量产生一定的偏差, 而这种偏差将导致结构节段混凝土超重、恒载与理论计算值存在偏差, 这种偏差可以根据结构节段施工的实测反馈数据加以估计。同时也可根据截面的含筋量、混凝土用量来估计结构的超重。
3.2.3 预应力计算与设计。
影响连续梁桥悬臂浇筑施工挠度的预应力计算和设计方面的因素主要有预应力管道的定位、预应力管道的摩擦系数和预应力的张拉。预应力管道摩擦系数和管道定位应该在设计阶段就有正确的计算设计和定位, 并且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工程计划施工, 以减少这些因素给桥梁挠度带来的影响, 另外连续梁桥纵向应力的张拉一般都采用两端同时张拉的程序, 但两端同时张拉在实际施工中比较难做到, 所以实测的预应力引起桥梁的结构变为与理论值有较大的出入, 因此应该改进预应力的张拉工艺。
3.2.4 混凝土收缩徐变。
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因素较多, 故在建立结构模型时应把一些确定性的因素估计正确, 如加载时间、临时荷载、永久荷载等。然后可以根据节段混凝土浇筑后养护期控制点标高变化获得其实际的影响。
4 连续梁桥悬臂浇筑施工变形控制的效果分析
通过对诸多连续梁桥悬臂浇筑施工的案例进行分析, 进行有效变形控制的桥梁不但能够在运营中保持良好的线性和质量, 而且有些梁桥变形控制措施比较先进的施工项目甚至能够缩短工期, 反观在没有得到有效变形控制的桥梁悬臂浇筑施工中, 不但施工桥梁质量不过硬, 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很多多出现了质量问题导致维护和维修成本的加大, 在一些特殊的案例中, 甚至还有因为变形控制做不到位导致桥梁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垮塌造成安全事故的现象。在连续梁桥悬臂浇筑施工中进行了有效变形控制的工程, 对桥梁的线性和挠度基本上都达到了计划的要求, 并且这些桥梁的运营和使用中受到了好评。
综上所述, 连续梁桥悬臂浇筑施工的变形控制作为桥梁悬臂施工中的重要任务, 想要保证桥梁的质量和延长使用寿命, 在施工中对变形控制方面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随着我国桥梁工程技术的发展, 变形控制的方法也逐渐向着计算机化和自动化发展, 我们工程人员一定要在汲取先进经验的同时, 对变形控制的新方法进行学习和吸收, 从而做好桥梁悬臂浇筑施工的变形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丁晖东.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控制[J].甘肃科学学报, 2013, 25 (3) .
【连续梁桥施工】推荐阅读:
连续梁桥顶推施工控制09-16
顶推法施工的连续梁桥论文08-26
变截面连续梁桥常用施工方法及经典图纸07-19
连续梁桥11-21
连续梁桥面09-28
曲线连续梁桥11-23
连续梁桥抗震分析05-21
大跨连续梁桥06-07
高墩连续梁桥07-31
鱼脊连续梁桥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