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喷射通气

2025-01-30

高频喷射通气(共3篇)

高频喷射通气 篇1

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住的265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均在全麻下采用国产HDP-B高频通气呼吸机, 行异物取出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65例患者, 男153例, 女112例。气管异物83例, 支气管异物182例。年龄8个月~1岁20例, 1~2岁169例, 2~4岁61例, 4岁以上15例。手术时间最短为5min, 最长为50min。

1.2 麻醉方法

术前建立静脉通道, 静注阿托品0.015~0.02mg/kg、丙泊酚1.5~2.0mg/kg、芬太尼0.002~0.004mg/kg、氯化琥珀胆碱1.5~2mg/kg, 同时给予面罩供氧, 提高氧储备。肌肉松弛满意后, 小儿直达喉镜下暴露声门, 插入金属支气管镜, 连接高频喷射呼吸机。

1.3 高频通气装置与方法

采用国产HDP-B型呼吸机, 将16号喷射针头固定在平支气管镜近端开口旁开1.5cm针座处, 电控气动进行喷射通气给氧, 气源驱动压0.6~1.2 kg/cm2。通气频率根据缺氧程度120~200次/min。

1.4 手术方法

手术整个过程中应在明视下准确、轻柔进行, 以免损伤喉、气管、支气管黏膜出血, 影响术野, 增加异物取出的难度, 并能有效地防止喉水肿及喉梗阻的发生。异物尽可能完整带镜一次取出, 在通过声门时, 如异物滑脱, 应马上再次下镜, 建立气道, 并将异物下推, 再次抓取。

2 结果

本组265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 在全麻下用高频喷射通气均能在不同时间内顺利取出。其中声门下异物58例、左支气管异物65例、右支气管异物122例、双侧支气管异物20例。异物种类:花生米144例, 瓜子类72例, 豆类23例, 塑料笔帽9例, 鱼骨、鸡骨8例, 苹果、梨块共5例, 塑料发音管4例。患儿缺氧与肺部感染程度、个体差异、异物种类、误吸时间相关。本组病例中9例因误吸时间较长, 肺部感染支气管黏膜水肿、增生, 肉芽包埋异物致异物取出困难, 手术时间延长追加麻醉用药, 退镜至主支气管通过支气管镜喷射给予0.1%盐酸肾上腺素0.5m L, 充分止血、吸引清除分泌物, 待供氧改善后再次取出异物。

3 讨论

气管、支气管异物多发于小儿, 造成气道阻塞, 发生通气障碍。小儿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最早在无麻、清醒状态下手术, 往往患儿不能合作, 对呼吸道强烈刺激, 引起剧烈呛咳、憋气、挣扎躁动, 加重呼吸功能的紊乱。另一方面由于小儿耐受缺氧能力差, 易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增加手术的危险性, 病死率较高。鉴于上述, 采用静脉复合麻醉, 肌肉松弛, 咽喉咳嗽反射抑制, 声门开放, 插入支气管镜容易, 供氧充分, 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在麻醉状态下, 呼吸中枢易受抑制, 加之下呼吸道阻塞, 易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虽然在不妨碍手术进行的情况下, 给予一定量 (1.5~2L/min) 纯氧吸入, 但由于小儿呼吸浅弱, 手术刺激, 时而会出现憋气, 发绀症状, 为保证小儿安全, 不得不中断手术, 以面罩加压吸氧, 待缺氧症状改善后再手术。这样延长了手术时间, 给患儿带来痛苦和并发症, 乃至异物取出困难, 这是临床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

但自从采用全麻下高频喷射通气的方法, 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高频喷射通气给氧具有十分显著的优点[1], 全麻高频喷射呼吸机的应用, 使肌松满意, 声门暴露良好, 有效地防止了喉、气管痉挛的发生率[2]。265例患儿中, 术前血氧饱和度仅为80%~87%, 最低为62%, 高频喷射通气建立后, 血氧饱和度均保持在90%~95%。有效地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降低了手术风险, 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治愈率。高频喷射通气是1967年Sander首先在支气管镜检过程中应用, 后来, 国内外相继报道, 证实气管导管进行高频喷射通气的效果可靠, 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是在气道开放的状态下进行操作, 经支气管镜高频喷射通气既可以保证充分的气体交换, 又可以同时对分泌物连续吸引, 这个优点是其他类型的呼吸机所不能比拟的。由此可见, 全麻下用HDP-B型呼吸机行高频喷射通气在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的应用效果是确切的。

摘要:目的观察全麻下高频喷射通气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患儿进手术室建立静脉通道后缓慢注射丙泊酚等静脉复合麻醉药物, 术中采用国产HDP-B高频通气呼吸机, 电控气动进行喷射通气, 频率根据缺氧程度选用120~200次/min, 气源驱动压0.6~1.2kg/cm2。结果术中麻醉平稳、缺氧状况明显改善, 265例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患儿在静脉复合全麻下行高频喷射通气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全麻下行高频喷射通气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安全、有效, 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频喷射通气,小儿,气管异物取出

参考文献

[1]盛卓人.实用临床麻醉学[M].3版.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440.

[2]乔晓明, 何朝政.小儿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并发症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0, 14 (3) :135-136.

高频喷射通气 篇2

关键词:高频喷射通气,俯卧位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气道管理,应用效果

椎体成形手术 (PVP) 或经内镜逆行胆管照影 (ERCP) 术是临床上常见的手术, 而患者手术过程中传统的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麻弊端相对较多, 气管插管全麻对机体产生的刺激较大, 心血管反应发生率也比较高, 部分患者需要肌松剂打断自主呼吸, 麻醉药用量大, 在临床上患者和医师难以接受[1]。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 高频喷射通气在临床广泛使用, 但是该通气方法更多的运用于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麻醉, 该方法对气道损伤较小, 更加有利于氧的弥散。近年来, 高频喷射通气在俯卧位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气道管理中广为使用, 且效果理想[2]。为了探讨高频喷射通气在俯卧位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10月收治的100例椎体成形手术 (PVP) 或经内镜逆行胆管照影 (ERCP) 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10月收治的100例椎体成形手术 (PVP) 或经内镜逆行胆管照影 (ERCP) 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根据不同通气类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试验组50例, 平均年龄 (65.7±3.1) 岁;对照组50例, 平均年龄 (67.4±1.3) 岁。患者治疗方案、气道管理措施等有知情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经鼻导管吸氧, 方法如下:所有患者禁饮4 h、禁食6~8 h, 麻醉前30 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01 mg/kg, 采用迈瑞多功能监测仪动态监测患者ECG、HR以及Sp O2指标, 患者一次静脉注射丙泊酚1~2 mg/kg, 芬太尼1μg/kg进行麻醉诱导, 术中丙泊酚以4 mg/ (kg·h) 的速度微泵持续静脉注入。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 mg。患者采用经鼻导管吸氧, 调节氧流量为5~10 L/min[3]。

1.2.2 试验组

试验组采用高频喷射通气, 方法如下:采用高频喷射呼吸机 (TKR-300B) 多参数监护仪 (深圳迈瑞) , 多功能麻醉机 (深圳迈瑞) , 患者手术前常规禁食水6~8 h。术前采用呋嘛滴鼻液滴鼻后保持俯卧姿势, 进行常规鼻导管吸氧,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术前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g, 麻醉诱导静脉缓慢推注芬太尼1μg/kg, 继用丙泊酚1~1.5 mg/kg缓慢推注, 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 置入一次性鼻导管接高频喷射通气呼吸机, 设置呼吸机频率为60次/min、I∶E在1∶1, 10 L/min以上的喷射气量。术中丙泊酚以4 mg/ (kg·h) 的速度微泵持续静脉注入, 术毕, 停用丙泊酚, 改为鼻导管给氧, Sp O2>96%送病房监护室续观[4]。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Sp O2、Pa O2、Pa CO2比较

试验组气道压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两组手术前Sp O2、Pa O2及Pa 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手术后Sp O2、Pa 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试验组Pa CO2显著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3 讨论

椎体成形手术 (PVP) 或经内镜逆行胆管照影 (ERCP) 术均为临床上常见的手术, 这些手术对麻醉要求相对较高, 传统麻醉手术虽然能够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 但是不良反应较多, 弊端也相对比较多[5]。同时, 由于患者年龄相对较多, 手术过程中选择俯卧位时术中低氧血症发生率较高, 难以维持可靠安全的气道管理。近年来, 高频喷射通气在俯卧位手术患者气道管理者广为使用, 且效果理想, 其工作原理是将氧气从高压气源中有控制地通过小口径导管间断高速地向气道喷射[6]。通气频率可达60~120次/min, 气流为涡流, 气道损伤小, 有利于氧的弥散。由于气道开放, 气道压较低 (98.063 k Pa) , 对回心血流干扰小, 有利于心排血量的增加。高频通气不打断自主呼吸, 是在自主呼吸基础之上的一种强化、辅助和协同呼吸, 对患者呼吸保障是双保险[7]。该通气方法的使用使得患者术毕1~5 min自主呼吸及意识恢复, 手术期间均无知觉, 部分患者甚至感觉很舒适。手术医生和患者家属满意度高。再加上, 高频喷射通气呼吸机体积小, 重量轻, 操作容易, 使用方便, 耗氧量小, 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8,9,10]。本次研究中,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 。

综上所述, 在俯卧位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中采用高频喷射通气进行气道管理效果理想, 有助于保证气道的安全和预防低氧血症的发生,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胡有洋, 刘英超, 骆宏, 等.俯卧位下硬膜外麻醉改全身麻醉插入喉罩一例[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1, 27 (3) :298.

[2]曹江北, 王鹏, 冯雪辛, 等.低套囊压力下Pro Seal或Supreme喉罩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气道管理的效果[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0, 30 (10) :1236-1238.

[3]王鹏, 曹江北, 米卫东, 等.全麻手术患者LMAS喉罩和SLIPA喉罩气道管理的效果[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0, 30 (7) :802-804.

[4]张丽伟, 沙俊峰, 吴振宇, 等.喉罩通气下依托咪酯用于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的临床观察[J].疑难病杂志, 2013, 12 (8) :634-635.

[5]印武, 黄启文, 熊桂林, 等.探讨鼻咽通气道在小儿眼科手术麻醉中的可行性[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12, 20 (4) :183-184, 186.

[6]王燕, 吴裕超, 孔繁丽, 等.压力控制通气与高频喷射通气在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中通气效果的比较[J].临床急诊杂志, 2014, 15 (2) :108-110.

[7]曹江北, 时文珠, 米卫东, 等.腰椎手术患者俯卧位应用Pro Seal喉罩进行气道管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 (6) :44-47.

[8]何荷番, 刘炜烽, 徐爱真, 等.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不同途径高频喷射通气效果的比较[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1, 45 (2) :152-153.

[9]古春梅.俯卧位通气气管插管的管理[J].现代医药卫生, 2015, 31 (Suppl 1) :85-87.

高频喷射通气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收集我院儿科2012 年2 月至2015 年1 月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患者120 例, 其中男74 例、女46 例, 年龄0 月~ 5 岁, 平均年龄2. 75 岁。新生儿吸入性肺炎2 例, 感染性肺炎30 例, 发绀25 例, 呼吸困难36 例, 意识障碍6 例, 呼吸衰竭3 例, 合并心功能衰竭14 例。纳入标准: ( 1) 患者均符合小儿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3], 具有相应的临床表现; ( 2) 患者符合高频通气的治疗条件, 没有其他严重合并症或者并发症; ( 3) 符合伦理道德, 家属或者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等。排除标准: ( 1) 患有严重的肝、肾、心等器官功能障碍性基本疾病; ( 2) 先天性心脏病或者遗传性疾病者; ( 3) 家属不依从、不配合、容易失访以及拒绝参加试验者; ( 4) 不按照规定进行检查治疗或者转院治疗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0 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疾病类型等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方法治疗, 应用消炎药物, 杀灭病原菌。根据不同的病原菌选用敏感的药物, 早期治疗、足疗程, 同时还应及时采取对症治疗, 发热时应用退热剂, 咳嗽咳痰应给予化痰止咳药物等 ( 重症肺炎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应的住院治疗) 。抗生素治疗主要用于敏感的细菌性肺炎。对症治疗: 镇咳、化痰等,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频通气, 对照组给予常频通气治疗。高频通气: TKR - 300B电脑喷射呼吸机, 经过鼻导管喷射供氧, 频率100 ~ 400 次/min ( 1. 8 Hz) , 高频通气后2 h检测血气指标, 直至动脉血氧分压 (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y, Pa O2) 维持在8. 00 ~10. 67 KPa之间, 血氧饱和度在85 % 左右。

1. 3研究指标治疗效果评价: ( 1) 治愈: 治疗12 h后患者缺氧状态改变, 呼吸规律。 ( 2) 有效: 治疗24 h后缺氧状态改变, 呼吸基本规则。 ( 3) 无效: 治疗24 h后无改善, 病情加重或者发生并发症死亡。有效率= ( 治愈例数+ 有效例数) / 总例数 × 100 % 。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artery, Pa CO2) 、住院时间。

1. 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3. 0 统计软件进行, 计量资料以均值 ± 标准差表示, 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以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 7 % ,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 0 % ,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 P < 0. 05) , 见表1。

a为与对照组比较P<0.05

2. 2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和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Pa CO2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 Pa O2升高 ( P < 0. 05) , 且治疗后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Pa CO2低于对照组, Pa O2高于对照组 ( P < 0. 05) , 见表2。观察组住院时间 ( 7. 12 ± 0. 89) d, 对照组住院时间为 ( 13. 57 ± 1. 23) d, 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 P< 0. 05) 。

a为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b为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小儿肺炎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 四季均易发生, 发病率较高, < 3 岁婴幼儿在冬、春季节患肺炎较多, 如果治疗不彻底, 易反复发作, 会引起多种重症并发症, 影响孩子发育。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细湿啰音, 也有不发热而咳喘重者, 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肺炎最为多见[4]。临床治疗肺炎原则是应用消炎药物, 杀灭病原菌。根据不同的病原菌选用敏感的药物, 早期治疗、足疗程, 可根据病情选择治疗方案, 同时还应采取对症治疗, 如发热时服用退热剂, 咳嗽应给予化痰止咳药物, 对重症肺炎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应的住院治疗。但是对于小儿重症肺炎治疗关键是及时纠正患儿的缺氧状态, 恢复自主正常呼吸。高频通气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临床护理内科、儿科辅助呼吸等疾病救治和手术配合中[5]。

本文选择我院120 例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 对比分析高频通气辅助治疗效果, 结果显示, 高频通气辅助治疗有效率为96. 7 % , 常规频率通气有效率为85. 0 % , 且高频通气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Pa O2、Pa CO2等均恢复正常, 并且效果优于常规频率通气。

综上所述, 高频通气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临床效果好, 可以改善患者缺氧状态, 改善血气指标等, 值得临床上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金国信, 林宗泽, 吴亮, 等.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 2014, 12 (5) :773-776.

[2]陈日金.小剂量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联合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 (1) :71-74.

[3]曹菊玉.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2013, 6 (7) :123-127.

[4]胡洪涛.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效果及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山东医药, 2011, 51 (3) :97-99.

上一篇:农村数学课程改革下一篇:消防信息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