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通气的现状与发展

2024-10-05

高频通气的现状与发展(精选8篇)

高频通气的现状与发展 篇1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全球化的发展, 社会各个行业对于高频开关的需求日益加大, 尤其是随着环境的恶化, 能源的枯竭, 人们对于高效、节能减排的产品越来越重视, 高频开关就是一种节能减排的新型产品, 它与传统的电源比起来, 可以节约原材料、减少占地面积, 是现阶段电源行业的热门产品, 高频开关电源是一种适应现代社会形势的一种开关电源, 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1 高频开关电源的技术发展现状

高频电源一经问世就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不断研究和发展下, 其性能也在不断的完善, 越来越多的行业都已经开始普遍应用高频开关电源。在以往的电源行业中, 线性电源占有主要的地位, 随着高频开关电源的开发并应用, 逐渐替代了线性电源成为市场主宰。高频开关电源较之线性电源有很大的优势, 高频电源使用的材料少、体积小、质量轻、可靠性高并且性价比高, 它充分适应当前形势下节能、减排、高效的时代要求。高频开关电源在技术上还极大的提高了开关频率及高频滤波技术, 有效替代了传统的线性电源, 在各个行业中得到了推广。

1.1 小型化发展趋势

现在小型用品受到用户的追捧, 原因是轻便便于携带, 对于电源开关也是一样, 用户也是比较倾向于体积小、性能好的产品, 高频电源开关就是这样的一种产品。高频电源中电源电容、电感、变压器的体积与电源工作频率的平方根成反比, 高频电源的性能越好, 体积越小, 这样一方面比较轻便, 便于携带。另一方面又能节约材料和降低成本, 带来更客观的经济利益, 因此, 高频开关电源也开始朝着小型化的趋势来发展。

1.2 软开关和硬开关技术的结合

传统的电器行业一直应用的是硬开关技术, 随着软开关技术的开发应用, 逐渐替代了硬开关技术, 在理论上软开关对于开关可以达到完全没有线损的要求, 可以充分的节约能源。但是软开关技术的发展并没有完全取代硬开关技术, 而是两者相互融合渗透, 发挥出了更高的性能。在一些产品的设计上既可以利用软开关技术开关损耗小、频率高、效率高的特性, 又可以融合硬开关技术电压、电流定额小和易于滤波的优良性能, 实现两种技术的融合发展。

2 高频开关电源的发展趋势

高频开关电源因为其良好的性能一直受到追捧, 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都开始与高频开关电源得到融合, 其性能进一步加强。

2.1 品质日益增强

新的功率开关器件的研究使用从根本上改善了高频开关电源的品质。在传统的电器中, 一般以硅材料作为半导体的器件, 目前应用的碳化硅半导体材料的通电电阻得到有效的降低, 只有硅材料半导体器件的二百分之一, 碳化硅半导体的研究将对整个行业发生巨大的变化。功率开关器件作为高频开关电源的主要器件之一, 其性能的改变将极大的影响高频开关电源的性能。

2.2 与新型变压器的融合

变压器是高频开关电源上的重要器件, 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之一。目前高频开关电源上普遍使用的高频铁氧体磁芯会带来一定的磁损耗, 影响高频开关电源的使用性能。现在开发研究的新型平面变压器, 可以有效的减少电源的体积, 提高电源效率, 有着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目前, 现阶段的集成数字电路与数字控制芯片技术已经开始摆脱传统的技术不足, 性能、质量与功能也越来越完全, 为此, 可以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来提升高频开关电源的开发效率, 最大限度的减少产品研发周期, 实现新产品的推广与应用。

2.3 高效率和绿色化方向趋势

现阶段, 随着环境的恶化, 能源的日益消耗, 节能减排, 提高产品性能是我们大力提倡的观点。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 高频开关电源必要向高效和绿色产品发展。高频开关电源以其体积小、质量轻节约材料的优势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下一阶段, 我们还要不断加强对高频开关电源性能的研究, 生产出更高效的高频开关电源, 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2.4 智能数字化的研究方向

现在一切技术都朝着智能化的趋势发展, 智能数字化有传统模拟电源无法比拟的优点, 智能数字化电源是由计算机控制, 电路设计更为简单, 调试周期短, 有着易于实现智能化和网络控制的优势。智能数字化也可以实现对高频开关电源的远程监测和控制, 满足人们的操控需求, 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传统的模拟电源中可能会发生信号失真或是受电磁干扰的问题, 而智能数字化完全解决了这一不足。

3 结语

总之, 随着世界低碳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高频开关电源以其优良的性能得到广泛地推广, 尤其是现在一些高新技术的应用, 让高频开关电源有了更大的市场价值。我们要不断的研究开发新型高频开关电源, 让其更好地为我国工业现代化服务。

摘要: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下, 通信、信息、国防、航天、冶金、化工等行业对于高频开关电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如何发展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经济模式备受关注。主要针对高频开关电源的技术优势、应用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频开关电源,发展现状,趋势

参考文献

[1]郑刚, 汪建华, 王淼, 等.基于ATmega16L单片机的大功率微波电源设计[J].软件导刊, 2014 (9) .

[2]马登辉, 程晓雨.大功率电镀高频开关电源的设计探讨[J].民营科技, 2012 (1) .

[3]侯清江, 张黎强, 许栋刚.开关电源的基本原理及发展趋势探析[J].制造业自动化, 2010 (9) .

高频通气的现状与发展 篇2

2005年3月~2006年3月在我院儿科治疗的早产儿共26例,均于出生12小时内入院。诊断标准参照《实用新生儿学》,根据病史、临床表现、X线检查结果,诊断为Ⅱ级以上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以下两组,两组间孕周、出生体重、HMD分期经统计学显示有可比性。

对照组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孕周30~35周,出生体重1250~2450g,入院日龄0.5~10小时。胸部X线诊断HMDⅣ期1例,Ⅲ期5例,Ⅱ期4例。因家属经济困难,不同意用高频喷射通气(HFJV)治疗,故给给予鼻导管(吸氧浓度60%~80%)或面罩吸氧浓度40%~60%,以及其他支持对症治疗。

HFJV组16例,其中男12例,女4例,孕周29~34周,出生体重800~2200g,入院日龄0.5~11小时,胸部X线HMDⅣ期3例,Ⅲ期7例,Ⅱ期6例,入院后经家属同意给予HFJV治疗,同时给予其他支持对症用药。

一般方法:所有患儿入院后均每天监测血气分析,分别于入院当时及治疗后72小时查X线胸片和头颅CT进行比较,严密监护生命体征,同时给予常规营养、支持、预防感染、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保持各脏器功能治疗。

HFJV治疗参数:TKR-400A电脑婴幼儿高频喷射呼吸机,通气频率(VF)30~150次/分,工作压力(△P)0~0.06mPa,给氧浓度(FiO2)40%~60%,吸气时间(I)∶呼气时间(E)=1∶1.5。参数调节据监测血气分析而定。

统计学分析: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两比较均以自身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

结 果

两种不同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血气分析对比:两组患儿经治疗后,HFJV组临床症状缓解明显,呼吸困难、呻吟、发绀等症状很快消失,血SaO2、PaO2、PaO2/FiO2、pH值明显上升,PaCO2明显下降,呼衰得以纠正。而对照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仍有呼吸困难、呻吟、发绀,治疗后72小时血SaO2、PaO2、pH值、PaCO2和治疗前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治疗效果不佳。

两组不同治疗方法胸部X线片的对比:HFJV组治疗后X线分期为正常4例,Ⅰ期4例,Ⅱ期5例,Ⅲ期2例,Ⅳ期1例;对照组治疗后X线分期为:正常1例,Ⅰ期2例,Ⅱ期3例,Ⅲ期3例,Ⅳ期1例。经统计学处理可见HFJV组治疗率高于对照组。

临床转归:两组患儿中,治愈16例(64.1%),死亡5例(17.8%),放弃治疗5例(17.8%);其中HFJV组中治愈12例,死亡2例,放弃2例,治愈率为75%;对照组中,治愈4例死亡3例,放弃3例,治愈率50%。

讨 论

HMD早产儿因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肺泡表面张力增加,呼气末功能残气量(FRC)明显减少,肺泡萎陷,肺顺应性降低,影响肺部气体交换。应用呼吸机治疗,通过高压气流驱动,无论在吸气相或呼气相患儿的气道内均有气流持续流动,防止肺泡萎陷,并迅速将呼出的CO2带走,改善肺部气体交换。目前主张用高频喷射通气,是一种小潮气量通气方法,在气道开放状态下,利用高压气源(氧气),通过电脑的自动控制将混合后的气体有节律地喷入气道使肺泡直接通气,均匀膨胀,肺内气体交换更加迅速、有效,加速促进肺血的氧合,改善缺氧,加速二氧化碳排出,缩短病程,提高患儿生存机会。同时由于HFJV可在较低的氧浓度和压力条件下,增加有效气体交换,避免肺气压伤,避免高浓度氧所致慢性肺损伤,及液晶状体纤维增生。有关资料表明,用HFJV治疗可提高NRDS患儿的治愈率,减少死亡率。本组资料证明,用HFJV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通气换气功能,稳定呼吸,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改善愈后,值得注意的是高频喷射通气治疗HMD,并不能减低肺出血及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因此要求我们恰当选择治疗时机,防止胎龄过小、极低体重儿、出生时窒息等因素。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350-354.

高频通气的现状与发展 篇3

1 HFOV的定义

HFOV是一种以高频活塞或震荡隔膜片前后移动产生气流, 将小量气体 (20%~80%解剖无效腔量) 送入和抽出气道的通气。HFOV是一种不同于常规通气的通气方式, 它能以极高的频率至少在正常呼吸频率4倍上, 极小的潮气量 (接近或低于解剖死腔量) 的喷射气流通过开放气道送入肺内, 借助气体分子的振荡和弥散, 迅速地改善氧合和通气效率。HFOV它采用小潮气量, 高频率, 达到有效气体交换。

2 HFOV的机制

高频通气是目前所有高频通气频率最高的一种。HFOV能加温湿化气体, 吸气和呼气均为主动过程, 潮气量很小, 通气频率很高, 范围在每分钟600次~1 800次 (10 Hz~30 Hz) 。由于呼气是主动的, 呼气的时间可设置较短而不至于引起气道内气体储留。高频通气具有“迪斯科肺”及气体团块效用, 在改善肺泡氧合作用方面具有明显作用。HFOV应用低潮气量通气即能维持气体交换, 同时亦可阻止传统机械通气引起的肺损伤, 与传统的常频通气相比, 高频通气具有工作频率较高, 在潮气量很小的情况下, 也能达到满意的每分通气量, 由于有较高的呼吸频率做每分通气量的保证, 每次通气的潮气量可以调整到很小, 对于新生儿的低氧血症, 传统式呼吸机的使用受到极大的限制, 改用HFOV可能奏效。HFOV时二氧化碳 (CO2) 的清除受震荡幅度的影响, 振幅越大, CO2的清除越多, 其次亦受频率影响, 降低频率可增加CO2的清除。振幅需根据疾病性质、肺顺应性及无效二氧化碳分压 (PCO2) 等决定, 一般需调至可见合适的胸壁振动。频率一般设于8 Hz~12 Hz, 胎龄小的频率可略高, 胎龄大的频率可略低。

3 HFOV的优点

由于其频率高, 每次潮气量接近或小于解剖无效腔, 可以避免肺泡过度充气导致的容量伤;肺泡处于压力一容积曲线的“安全窗”内, 肺泡内的压力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 从而减少压力伤;由于HFOV的基本特征是在整个肺开放过程中保持较高的持续气道压, 避免了肺泡群反复的开放和闭合, 有可能减少剪切伤的发生。使用HFOV时由潮气量造成的气道压的增加可以降到非常小, 加上其工作频率非常高, 气道压的变化微乎其微, 这个特点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患儿的肺脏, 避免气压伤的危险[9]。再者, 在实施HFOV复张的过程中自主呼吸并未受到限制, 在高持续正压通气 (CPAP) 上产生的自主呼吸使胸膜腔或胸腔产生的压力下降, 增加跨肺压有利于肺泡复张, 增加功能残气量, 改善氧合。特别是使肺基底部的跨肺压增大更明显, 有利于肺顺应性最差的基底部肺组织克服静水压而复张。自主呼吸的存在也减少了气道压增加对胸腔内心脏及大血管的压力, 便于静脉回流, 增加心排出量, 从而提高氧输送。早期使用HFOV可以减少肺部的炎症反应[10]。HFOV可使炎症介质的释放减少, 呼吸道内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减少, 从而得出了HFOV在减少“生物伤”[11]应用HFOV通气时和稍后一段时间, 病人呼出气中的一氧化氮 (NO) 浓度显著升高, 随之通气和氧合改善正HFOV有可能是通过复张了曾经不张的部位, 使细支气管的黏膜上皮细胞得以伸展而释放NO, 并加速肺表面活性物质的释放[12], 从而改善了通气—血流比例。

4 HFOV的临床应用策略

应用HFOV常根据临床需要采用两种不同的策略:①高容量策略适合于RDS或其他一些以弥漫性肺不张为主要矛盾的疾病。用HFOV治疗RDS, 采用高容量方法、即维持高于肺泡闭合压力的容量, 有助于减少肺不张, 使肺扩张趋于均匀。加之HFOV在呼气周围中肺容量维持相对恒定。避免巨细胞病毒 (CMV) 在呼吸周期中肺的扩张 (吸气) 和回缩 (呼气) 、使肺顺应性好的肺泡在吸气相时不致过度扩张, 亦阻止了顺应性差的肺泡在呼气相时的萎陷, 从而改善通气血流比例, 减少无效腔通气, 维持气体交换并减少漏气的发生。②低容量策略, 又叫最小压力策略, 主要用于限制性肺部疾患, 尤其是气漏综合征、肺发育不良, 也可用于梗阻性肺部疾患。如胎粪吸入综合征 (MAS) 。两种通气策略均提倡用于阻塞性肺疾病, 如胎粪吸入综合征、混合型疾病 (如感染性肺炎以及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等[6]) 初始通气参数设置和患儿开始接受通气后必须对其进行呼吸力学监测, 并动态观察其变化, 正确评估通气策略的有效性[13]。

5 HFOV的监护和护理

5.1 一般护理

保持中性温度环境, 置于辐射抢救台, 体温维持于36.5 ℃~37 ℃, 保持安静, 一切护理病情许可集中进行, 操作动作宜轻、稳、准, 快, 烦躁者报告医生给予适量镇静剂。

5.2 气道管理

5.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取平卧头侧位, 肩部垫高1 cm~2 cm, 适当约束患儿双上肢.注意观察气道插管有无脱落、扭曲、受压, 呼吸机管道回路是否密闭, 衔接良好。不能频繁脱机脱管。

5.2.2 适当的气道湿化

检查湿化器的液体水平, 湿化温度32 ℃~35 ℃, 及时倾倒回路中积留的液体。管道积水可使阻力增加, 影响通气, 需及时排除。要特别注意湿化要恰当, 如湿化不恰当可引起坏死性气管炎[14]。

5.2.3 合理吸痰

采用密闭式吸痰, 视病情需要时吸痰, 若活动减弱, 提示有阻塞, 应予吸痰。听诊双肺有无痰鸣音, 呼吸机振幅情况, 振幅波形等情况决定吸痰, 吸痰前后高浓度吸氧, 待血氧饱和度 (SaO2) 90%以上再予吸痰。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选择大小适宜的吸痰管, 吸痰管插入深度以患儿出现咳嗽反射即可或不超过气管插管末端0.5 cm。吸痰动作要轻、快。吸引器负压8 kPa~13 kPa。吸痰过程密切观察SaO2、心率、肤色的变化, 并详细记录痰的量、性质、颜色。

5.2.4 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新生儿监护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吸痰操作严格无菌操作, 先吸气管内后吸口鼻腔。防止呼吸机管道回路积水反流, 保持呼吸机管道通畅, 48 h更换消毒。

5.3 病情观察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皮肤颜色、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四肢肌张力、前囟紧张度、意识、尿量、患儿胸廓振幅等情况, 应振动至腹股沟为宜。持续心率、SaO2、血压监测:将监护仪同时置于接受置管前、后2个相应部位, 观察SaO2差值。SaO2差异10%以上, 即存在动脉导管右向左分流。观察心跳频率、节律变化、血压的变化, 每小时记录1次。观察呼吸机参数变化, 每小时记录1次, 动态观察患儿血气分析变化, 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每次调整参数后1 h~2 h需要重复进行血气分析。须待氧合12 h后逐渐降低呼吸机参数, 每降1次参数需观察半小时。无创脉搏氧饱和度 (SpO2) 及经皮二氧化碳 (TCPCO) 测定HFOV时应持续监测SpO2, 早产儿应维持于88%~95%, 超过此值时应降FO2, SpO2下降应立即观察胸壁震荡情况, 并立即摄胸部X线片注意肺野有否过度充气或低充气现象, 有条件时同时作TCPO2监测。HFOV后l h必须摄胸部X线片, 注意肺容量应维持右肺于第8后肋, 当右肺至第9后肋时应降低MAP, 使其恢复至第8后肋, 以后6 h重复胸部X线片检查, 次日起每天摄片1次, 防止肺过度扩张。

5.4 保持静脉输液通畅

多采用两路以上静脉通路, 根据输液量、药物成分, 血精测试结果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 保持体液平衡。

6 HFOV的并发症

6.1 空气陷闭

空气陷闭造成内源性呼吸末正压 (PEEP) 是HFOV常见的并发症, 空气陷闭使肺过度扩张并影响静脉回流和降低心输出量, 需有严密的监护措施, 包括系列胸片部X线和血气分析, 及时诊断, 降低气道压力, 往往可改善。

6.2 气道阻塞

HFOV的特别气管插管较硬, 其斜面可能紧贴气管壁而造成阻塞, 临床表现为胸壁运动减弱, 并出现气道高压报警, 调节插管位置, 使斜面面对气管前壁可获改善。痰液或黏液栓亦可引起气道阻塞, 应充分湿化并及时吸引。

6.3 坏死性气管支气管炎

应用气管插管做CMV或HFOV均可致气管损伤。早期研究指出, 用HFOV 时坏死性气管支气管炎发生率高。近年报道其发生与通气湿化不恰当、Paw过高、感染或气管黏膜缺血有关, 但与CMV类型关系不大。HFOV和常频通气在此并发症发生概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坏死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为:①气道分泌物增加;②气道阻塞 (包括空气陷闭) ;③急性呼吸性酸中毒。症状、体征可突然发生, 早期识别、及时吸引排除阻塞, 必要时用支气管镜取出黏液栓, 可挽救生命。

6.4 肺过度膨胀

在阻塞性肺部疾病中 (如MAS) , 肺过度膨胀是HFOV的主要并发症及失败的原因。尤其在HFOV频率设置过高, 吸呼比不合适时, 大量的空气潴留会发生, 从而导致气胸, 所以有研究认为气胸是HFOV的并发症之一。但另外一些研究[9]认为, HFOV会减少气压伤和气胸的发生。

6.5 颅内出血

目前为止, 各种报道中对颅内出血发生危险性的问题意见仍不一致, 争论仍较多。因此, HFOV作为一种救治的方法应用于临床, 不推荐作为常规应用。

6.6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BPD)

Henderson等[15]认为, 虽然HFOV具有自然独特的通气和氧合机制, 但对所有RDS患儿生后不久即采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时未能显著降低BPD的发生率, 对远期肺功能及神经发育影响的好坏亦无定论, 仍须谨慎应用。

7 HFOV的发展前景

通气技术与其他技术的结合应用。现代急救医学的发展也对呼吸机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要求呼吸机向着综合性治疗仪器的方向发展, 这就使得通气技术要与其他学科和技术进行结合。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 (Ps) 、NO、液体通气 (partial liquid ventilation, PLV) 都是相对较新的通气技术, 高频通气与它们的结合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16]。

HFOV联合Ps治疗MAS, 肺的氧合功能明显改善, 治疗后患儿FiO下降迅速, 提示HFOV和Ps在治疗MAS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其机制是:PS的生理作用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减少肺内液体渗出, 促进萎陷肺泡重新开放;HFOV能维持肺泡处于良好生物力学、氧合功能状态;HFOV的通气特点, 有利于经气管注入的外源性Ps在肺内均匀分布, 有效进入肺部病变区, 提高Ps治疗作用;高频振荡的气流可使呼吸道黏液层附着力降低, 高频振荡与纤毛运动的频率相近, 可加速纤毛的运动, 有利于呼吸道内胎粪、痰液的排出。因此PS和HFOV联合应用, 可使气道保持通畅, 有利于减轻气道梗阻及肺过度充气, 使萎陷肺泡重新张开, 有效改善肺部氧合, 保证肺通气[17]。

吸入一氧化氮具有改善危重呼吸衰竭患儿的通气血流比值, 降低其肺内血液分流和提高血氧等作用。吸入浓度1×106~20×106 的NO可使肺动脉平滑肌松弛。该方法已被用于重度呼吸衰竭的呼吸支持, 并证明有效。被吸入的NO入血后与血红蛋白结合失去活性, 故对全身动脉压无影响。

高频振荡通气可以与其他治疗措施联合应用以改善氧合, 如PLV等[18]。近年来, PLV特别是部分PLV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及吸入性肺损伤已取得重大进展[19]。高频部分液体通气与单纯高频喷射通气相比, 更有利于动脉血氧合, 通气对心率、平均动脉压、肺动脉压以及心排血量等均无不良影响[19], 同时要注意动脉血CO2蓄积现象, 随着高频部分液体通气时间延长, PaCO2也逐渐上升, 有可能发生肺泡通气不足, 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呼吸机驱动压较低, 潮气量小, 液气没有充分混合, 从而影响了CO2排出。因此, 在进一步行高频部分液体通气的研究。

综上所述, HFOV的成功应用拓深了对人体呼吸生理的应用, 高频震荡通气是一种特殊的通气方式, 其具有平均气道压高、肺泡压力低等优点, 可有效提高PaO2, 同时又是肺保护策略的有效形式, 高频通气可避免大压力差变化引起的肺损伤。因此, 在常规机械通气无效及那些易出现气压伤者, 可选择HFOV通气支持。一些研究表明, 高频通气对年幼儿的呼吸支持效果优于常频通气, 尤其是ARDS患儿[20]。高频震荡通气应用的时机和指征仍需深入探讨, 而根据原发病的不同, 选择最佳的通气方式及合适的呼吸机参数仍是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的关键。

高频通气的现状与发展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2月收治的52例呼吸衰竭新生儿, 按照住院尾号的奇偶数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男17例, 女9例, 平均日龄 (35.6±9.3) h, 平均胎龄 (35.63±6.5) 周, 平均体重 (2 721.6±362.7) g;对照组男18例, 女8例, 平均日龄 (30.2±9.5) h, 平均胎龄 (34.8±6.7) 周, 平均体重 (2 802.4±270.9) g。所有患儿均符合新生儿呼吸衰竭诊断标准, 2组患儿的日龄、胎龄以及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1.2 方法

1.2.1 治疗组

治疗组患者采取高频振荡通气治疗, 初调值吸入氧速设置为0.8~1.0 L/min, 频率设置为10~12 Hz, 平均气道压为9~13 cm H2O, 吸气时间约占33%;将偏置气流的振幅设置为15~20 L/min。上机后半小时, 对患者进行胸部X线检查, 膈肌主要位于8~9肋骨后, 使肺脏处于最佳扩张状态, 并对MAP进行调节, 保证将血氧分压 (Pa O2) 控制在60~80 mm Hg, 血氧饱和度 (Sp O2) 保持在95%左右, 血二氧化碳分压 (Pa CO2) 保持在35~55 cm H2O, 稳定其频率。然后撤下机器, 待新生儿病情稳定后, 将吸入氧浓度值设置为0.4 L, 并将MAP调整为6 cm~8 cm, 采取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后, 拔管撤机。

1.2.2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 根据患儿病情对其振荡的频率、压力以及吸入氧浓度对呼吸机参数进行适当调整。

1.3 观察指标

对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机械通气时间、治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观察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对比

对照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为 (118.9±38.1) h, 观察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为 (93.4±26.7) h, 对照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 (t=3.452, P<0.01) 。

2.22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患儿出现10例并发症, 其中,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6例, 气胸3例, 颅内出血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38.5%;观察组患儿出现2例并发症, 气胸1例, 颅内出血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7.7%。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χ2=5.77, P<0.05) 。

3 讨论

在临床中, 新生儿呼吸衰竭是一种重危性的综合病症, 是儿科较为常见的急症, 为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主要受到各种因素影响, 导致患儿的外周性呼吸生理功能与中枢功能出现障碍, 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 mm Hg, 或者动脉二氧化碳分压高于50 mm Hg[2]。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呼吸困难, 小儿常见急性呼吸衰竭。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指的是小儿出生28 d内, 因窒息、肺发育不成熟、缺氧、肺部感染、吸入羊水胎粪以及全身感染等, 导致呼吸系统或者其他系统疾病发生呼吸衰竭;另外, 发育障碍、先天性畸形等因素均会阻塞上下呼吸道。小儿呼吸衰竭病因主要受到三个方面因素影响:呼吸道梗阻、呼吸泵异常以及肺实质病变, 三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传统主要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 虽然疗效较为显著, 但对重症患儿疗效不够明显。近年来, 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中得到广泛运用, 成为其主要治疗手段。相关文献报道, 在美国的三级医院中, 约90%的新生儿监护病房与85%的儿童监护病房主要采用高频振荡通气[3]。其是一种新型的通气方式, 具备的较高频率和较小潮气量, 能够对快速改善氧合, 并提高通气效率;对低潮气量采用高频振荡通气, 能够维持气体交换, 并能够防止对患儿肺部带来损伤, 特别是对运用常频机械通气失败的患儿,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效果更好[4]。与常频机械通气相比, 高频振荡通气具有较高的工作频率, 即使潮气量较小, 也能够保证每分钟通气量;另外, 由于其呼吸频率较高, 并在进行通气时, 能够对潮气量进行随意调整, 将潮气量调整到最小, 对改善新生儿的低氧血症效果较好。此外, 高频振荡通气呼吸机能够实现低潮气量与通气压力环境下气体交换, 不会导致呼吸机和自主呼吸产生对抗或者不同步的现象, 不会对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产生损害, 进而有效避免由于肺过度扩张导致出现慢性肺损伤、再发气压伤等并发症。并且还能够避免由于高浓度吸氧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慢性肺部疾病等后遗症, 对由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新生儿气漏等导致的呼吸衰竭治疗效果较为明显。本文结果显示,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频机械通气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儿采用高频振荡通气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 (P<0.01) , 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综上所述, 对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高频振荡通气进行治疗, 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唐英姿.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护理[J].广西医学, 2011, 33 (12) :1665.

[2]郑国方.HFOV+CM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15例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 2008, 15 (2) :232.

[3]戴怡蘅.高频振荡通气与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 2013, 42 (18) :2146.

高频通气的现状与发展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收集我院儿科2012 年2 月至2015 年1 月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患者120 例, 其中男74 例、女46 例, 年龄0 月~ 5 岁, 平均年龄2. 75 岁。新生儿吸入性肺炎2 例, 感染性肺炎30 例, 发绀25 例, 呼吸困难36 例, 意识障碍6 例, 呼吸衰竭3 例, 合并心功能衰竭14 例。纳入标准: ( 1) 患者均符合小儿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3], 具有相应的临床表现; ( 2) 患者符合高频通气的治疗条件, 没有其他严重合并症或者并发症; ( 3) 符合伦理道德, 家属或者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等。排除标准: ( 1) 患有严重的肝、肾、心等器官功能障碍性基本疾病; ( 2) 先天性心脏病或者遗传性疾病者; ( 3) 家属不依从、不配合、容易失访以及拒绝参加试验者; ( 4) 不按照规定进行检查治疗或者转院治疗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0 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疾病类型等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方法治疗, 应用消炎药物, 杀灭病原菌。根据不同的病原菌选用敏感的药物, 早期治疗、足疗程, 同时还应及时采取对症治疗, 发热时应用退热剂, 咳嗽咳痰应给予化痰止咳药物等 ( 重症肺炎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应的住院治疗) 。抗生素治疗主要用于敏感的细菌性肺炎。对症治疗: 镇咳、化痰等,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频通气, 对照组给予常频通气治疗。高频通气: TKR - 300B电脑喷射呼吸机, 经过鼻导管喷射供氧, 频率100 ~ 400 次/min ( 1. 8 Hz) , 高频通气后2 h检测血气指标, 直至动脉血氧分压 (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y, Pa O2) 维持在8. 00 ~10. 67 KPa之间, 血氧饱和度在85 % 左右。

1. 3研究指标治疗效果评价: ( 1) 治愈: 治疗12 h后患者缺氧状态改变, 呼吸规律。 ( 2) 有效: 治疗24 h后缺氧状态改变, 呼吸基本规则。 ( 3) 无效: 治疗24 h后无改善, 病情加重或者发生并发症死亡。有效率= ( 治愈例数+ 有效例数) / 总例数 × 100 % 。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artery, Pa CO2) 、住院时间。

1. 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3. 0 统计软件进行, 计量资料以均值 ± 标准差表示, 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以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 7 % ,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 0 % ,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 P < 0. 05) , 见表1。

a为与对照组比较P<0.05

2. 2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和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Pa CO2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 Pa O2升高 ( P < 0. 05) , 且治疗后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Pa CO2低于对照组, Pa O2高于对照组 ( P < 0. 05) , 见表2。观察组住院时间 ( 7. 12 ± 0. 89) d, 对照组住院时间为 ( 13. 57 ± 1. 23) d, 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 P< 0. 05) 。

a为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b为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小儿肺炎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 四季均易发生, 发病率较高, < 3 岁婴幼儿在冬、春季节患肺炎较多, 如果治疗不彻底, 易反复发作, 会引起多种重症并发症, 影响孩子发育。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细湿啰音, 也有不发热而咳喘重者, 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肺炎最为多见[4]。临床治疗肺炎原则是应用消炎药物, 杀灭病原菌。根据不同的病原菌选用敏感的药物, 早期治疗、足疗程, 可根据病情选择治疗方案, 同时还应采取对症治疗, 如发热时服用退热剂, 咳嗽应给予化痰止咳药物, 对重症肺炎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应的住院治疗。但是对于小儿重症肺炎治疗关键是及时纠正患儿的缺氧状态, 恢复自主正常呼吸。高频通气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临床护理内科、儿科辅助呼吸等疾病救治和手术配合中[5]。

本文选择我院120 例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 对比分析高频通气辅助治疗效果, 结果显示, 高频通气辅助治疗有效率为96. 7 % , 常规频率通气有效率为85. 0 % , 且高频通气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Pa O2、Pa CO2等均恢复正常, 并且效果优于常规频率通气。

综上所述, 高频通气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临床效果好, 可以改善患者缺氧状态, 改善血气指标等, 值得临床上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金国信, 林宗泽, 吴亮, 等.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 2014, 12 (5) :773-776.

[2]陈日金.小剂量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联合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 (1) :71-74.

[3]曹菊玉.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2013, 6 (7) :123-127.

[4]胡洪涛.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效果及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山东医药, 2011, 51 (3) :97-99.

高频通气的现状与发展 篇6

关键词:高频震荡通气,新生儿,呼吸衰竭,气胸

呼吸衰竭合并气胸是新生儿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随着机械通气技术的发展, 新生儿呼吸衰竭合并气胸的治愈率大大提高。高频震荡通气 (high-frequency oscilatory ventilation, HFOV) 是一种用小于解剖死腔的潮气量, >2Hz的高频率通气, 实现有效气体交换的机械通气方法[1], 近年来已被广泛用于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48例呼吸衰竭合并气胸新生儿的临床资料, 比较HFOV与常规机械通气 (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CMV) 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合并气胸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呼吸衰竭合并气胸新生儿48例, 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新生儿呼吸衰竭诊断标准[2]。按照人为+随机的原则分为观察组 (HFOV治疗) 和对照组 (CMV治疗) 各24例。观察组男13例, 女11例;早产儿12例, 足月儿10例, 过期产儿2例;发病日龄1~24d, 平均 (6.5±1.6) d;体质量1190~3270 g, 平均 (2540±1130) g。对照组男12例, 女12例;早产儿11例, 足月儿9例, 过期产儿4例;发病日龄1~21d, 平均 (6.3±1.7) d;体质量1210~3320g, 平均 (2580±1190) g。两组患儿在性别、发病日龄、体质量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HFOV治疗, 初调参数:氧浓度 (FiO2) 0.5~0.8, 压力振幅 (△P) 30~40cm H2O, 频率 (f) 9~1 2 H z, 平均气道压 (MAP) 10~15 cmH2O。拍摄X线胸片, 使肺下界位于第8、9肋高度, 调节MAP维持PaO2 60~80mmHg, SaO2 90%~95%, PaCO235~55 mmHg。对照组:采用CMV治疗, 参数设定:气体流量 (F) 6~8L/min, 呼吸峰压 (PIP) 15~25 cmH2O, 呼吸末压 (PEEP) 4~5cmH2O, 频率 (RR) 45~50分/min, 呼吸比 (I/E) 1∶1.2。两组均于治疗后2h、4h、8h、24h进行血气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逐渐降低参数直至撤机。

1.3 疗效评价

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平均通气时间和血气指标。疗效评价标准[2]: (1) 治愈:呼吸困难消失, 血气指标恢复正常, 临床症状消失; (2) 好转:呼吸困难改善, 血气指标接近正常, 临床症状好转; (3) 无效:呼吸困难, 血气指标无改善, 临床症状无好转, 甚至病情恶化。总有效率= (治愈+好转) /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观察组治愈18例, 好转5例, 治愈率75%, 总有效率95.83%, 平均通气时间 (72±39) h;对照组治愈11例, 好转7例, 治愈率45.83%, 总有效率75%, 平均通气时间 (74±42) h。两组比较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平均通气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 (P>0.05) 。两组治疗结果、平均通气时间比较见表1。

2.2 两组治疗后血气分析结果比较

治疗24h后两组的血气分析结果见表2。两组比较PaO2、Sa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PaCO2、p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呼吸衰竭合并气胸是一种新生儿危重急症, 只有快速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才能使患儿免于生命危险[3]。HFOV作为一种新的机械通气方法, 在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临床经验发现, 与CMV相比, HFOV具有以下优点[4]: (1) 以低潮气量、高频率通气, 降低气道压力, 减轻机械通气对肺的损伤,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 对心血管功能影响较小, 不存在呼吸机和自主呼吸不同步或对抗的问题; (3) 避免了通气过程中气管吸引或者湿化时需停止通气而导致的血氧分压的下降; (4) 促进肺的氧合功能, 防止肺泡萎缩, 纠正患儿低氧血症。研究发现对于MCV治疗无效的患儿, 使用HFOV治疗可能有效[5]。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HFOV和CM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合并气胸的疗效, 发现HFOV治疗组在治愈率、总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CMV治疗组, 可提高患儿的存活率。治疗24h后HFOV治疗组的PaO2、SaO2明显高于MCV治疗组, 表明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合并气胸疗效更佳。

综上所述, 高频振荡通气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合并气胸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机械通气方法, 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田宝丽, 刘翠青.高频震荡通气在新生儿疾病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 2008, 30 (11) :1777-1778.

[2]金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461-465.

[3]杨丽, 王岳年.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合并气胸的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 2011, 13 (4) :431-432.

[4]胡玉莲, 赵水英.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J].中国社区医师, 2010, 12 (6) :69-70.

高频通气的现状与发展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56例, 诊断标准均符合相关文献[2]的报道。按照数字随机分配原则分成常规机械通气 (对照组) 和高频震荡通气 (观察组) 各28例, 其中对照组中男16例, 女12例;出生时胎龄28~35周, 平均 (32.4±3.6) 周;体重950~2200 g, 平均 (1505±495) g;观察组中男15例, 女13例;出生时胎龄27~36周, 平均 (31.9±4.1) 周;体重980~2250 g, 平均 (1550±515) g在性别、胎龄、体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①常规机械通气组参数:吸入氧浓度:0.5~0.8, 吸气峰压:18~25 cmH20, 呼气末压:4~6 cmH20, 吸气呼气比:1:1.0~1.5, 呼吸频率:40~50次/min。②高频震荡通气组参数:频率:10~15Hz, 吸气时间百分率:33%, 平均气道压:10~15 cmH20, 压力振幅:35~45 cmH20。

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的比较使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的比较使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临床治愈25例, 治愈率为89.3%,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26例, 治愈率为92.9%, 两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患者发生气胸、肺出血、颅内出血等并发症8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8.6%, 观察组患者发生气胸、肺出血、颅内出血等并发症2例、并发症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1%,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患者平均上机时间为 (7.2±1.5) d, 观察组患者平均上机时间为 (3.5±0.7) d,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又称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早产儿和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缺乏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机械通气的使用是该病的死亡率得到了明显的下降, 但是相应的并发症有增高的趋势。文献报道[3], 高频震荡通气的优势在于能够将接近人体平均气道压的呼气末压将高频的、小潮气量的气体送入肺内, 复张萎陷的肺泡, 有利于人体的气体交换, 而容量和压力的变化较小, 产生的心血管系统影响极低。本组研究中, 两种不同的通气方式均能够达到良好的治愈率, 并且两组的治愈率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治疗效果相同。但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上机时间明显的少于对照组, 存在统计学的差异, 表明观察组在治疗效率和安全性优于对照组, 与陈宏香[4]等的研究结论相符合。

综上所述,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肺氧合功能、缩短患儿上机时间、减轻患儿痛苦、降低并发症发生、挽救患儿的生命。

参考文献

[1]刘志军, 李思涛, 郝虎, 等.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安全性分析.临床儿科杂志, 2008, 26 (3) :191-194.

[2]宁岑, 杨杰.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06, 21 (4) :227-229.

[3]王成虎, 翟颖如, 曹移民.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中国医师杂志, 2011, 13 (9) :1200-1202.

高频通气的现状与发展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65例患者, 男153例, 女112例。气管异物83例, 支气管异物182例。年龄8个月~1岁20例, 1~2岁169例, 2~4岁61例, 4岁以上15例。手术时间最短为5min, 最长为50min。

1.2 麻醉方法

术前建立静脉通道, 静注阿托品0.015~0.02mg/kg、丙泊酚1.5~2.0mg/kg、芬太尼0.002~0.004mg/kg、氯化琥珀胆碱1.5~2mg/kg, 同时给予面罩供氧, 提高氧储备。肌肉松弛满意后, 小儿直达喉镜下暴露声门, 插入金属支气管镜, 连接高频喷射呼吸机。

1.3 高频通气装置与方法

采用国产HDP-B型呼吸机, 将16号喷射针头固定在平支气管镜近端开口旁开1.5cm针座处, 电控气动进行喷射通气给氧, 气源驱动压0.6~1.2 kg/cm2。通气频率根据缺氧程度120~200次/min。

1.4 手术方法

手术整个过程中应在明视下准确、轻柔进行, 以免损伤喉、气管、支气管黏膜出血, 影响术野, 增加异物取出的难度, 并能有效地防止喉水肿及喉梗阻的发生。异物尽可能完整带镜一次取出, 在通过声门时, 如异物滑脱, 应马上再次下镜, 建立气道, 并将异物下推, 再次抓取。

2 结果

本组265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 在全麻下用高频喷射通气均能在不同时间内顺利取出。其中声门下异物58例、左支气管异物65例、右支气管异物122例、双侧支气管异物20例。异物种类:花生米144例, 瓜子类72例, 豆类23例, 塑料笔帽9例, 鱼骨、鸡骨8例, 苹果、梨块共5例, 塑料发音管4例。患儿缺氧与肺部感染程度、个体差异、异物种类、误吸时间相关。本组病例中9例因误吸时间较长, 肺部感染支气管黏膜水肿、增生, 肉芽包埋异物致异物取出困难, 手术时间延长追加麻醉用药, 退镜至主支气管通过支气管镜喷射给予0.1%盐酸肾上腺素0.5m L, 充分止血、吸引清除分泌物, 待供氧改善后再次取出异物。

3 讨论

气管、支气管异物多发于小儿, 造成气道阻塞, 发生通气障碍。小儿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最早在无麻、清醒状态下手术, 往往患儿不能合作, 对呼吸道强烈刺激, 引起剧烈呛咳、憋气、挣扎躁动, 加重呼吸功能的紊乱。另一方面由于小儿耐受缺氧能力差, 易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增加手术的危险性, 病死率较高。鉴于上述, 采用静脉复合麻醉, 肌肉松弛, 咽喉咳嗽反射抑制, 声门开放, 插入支气管镜容易, 供氧充分, 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在麻醉状态下, 呼吸中枢易受抑制, 加之下呼吸道阻塞, 易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虽然在不妨碍手术进行的情况下, 给予一定量 (1.5~2L/min) 纯氧吸入, 但由于小儿呼吸浅弱, 手术刺激, 时而会出现憋气, 发绀症状, 为保证小儿安全, 不得不中断手术, 以面罩加压吸氧, 待缺氧症状改善后再手术。这样延长了手术时间, 给患儿带来痛苦和并发症, 乃至异物取出困难, 这是临床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

但自从采用全麻下高频喷射通气的方法, 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高频喷射通气给氧具有十分显著的优点[1], 全麻高频喷射呼吸机的应用, 使肌松满意, 声门暴露良好, 有效地防止了喉、气管痉挛的发生率[2]。265例患儿中, 术前血氧饱和度仅为80%~87%, 最低为62%, 高频喷射通气建立后, 血氧饱和度均保持在90%~95%。有效地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降低了手术风险, 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治愈率。高频喷射通气是1967年Sander首先在支气管镜检过程中应用, 后来, 国内外相继报道, 证实气管导管进行高频喷射通气的效果可靠, 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是在气道开放的状态下进行操作, 经支气管镜高频喷射通气既可以保证充分的气体交换, 又可以同时对分泌物连续吸引, 这个优点是其他类型的呼吸机所不能比拟的。由此可见, 全麻下用HDP-B型呼吸机行高频喷射通气在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的应用效果是确切的。

摘要:目的观察全麻下高频喷射通气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患儿进手术室建立静脉通道后缓慢注射丙泊酚等静脉复合麻醉药物, 术中采用国产HDP-B高频通气呼吸机, 电控气动进行喷射通气, 频率根据缺氧程度选用120~200次/min, 气源驱动压0.6~1.2kg/cm2。结果术中麻醉平稳、缺氧状况明显改善, 265例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患儿在静脉复合全麻下行高频喷射通气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全麻下行高频喷射通气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安全、有效, 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频喷射通气,小儿,气管异物取出

参考文献

[1]盛卓人.实用临床麻醉学[M].3版.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440.

上一篇:实际理念下一篇:形成要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