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喷射器论文

2025-01-15

真空喷射器论文(共6篇)

真空喷射器论文 篇1

某公司330MW空冷热电联产发电机组抽真空系统使用的为同方泵业生产的真空泵, 在机组检修期间对其进行了改造, 加装了大气喷射器。机组启动后真空泵运行正常, 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 可靠性、经济性大大提高。

1 改造前真空泵运行状况

1.1 水环真空泵原理

水环式真空泵在泵体中注入适量的水作为工作液, 水既作为工作液体, 又冷却转子、叶轮。当叶轮如图顺时针旋转时, 水被叶轮抛向四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 水形成了一个决定于泵腔形状的近似于等厚度的封闭圆环。水环的上部分内表面恰好与叶轮轮毂相切, 水环的下部内表面刚好与叶片顶端接触 (实际上叶片在水环内有一定的插入深度) 。此时叶轮轮毂与水环之间形成一个月牙形空间, 而这一空间又被叶轮分成叶片数目相等的若干个小腔。如果以叶轮的上部0°为起点, 那么叶轮在旋转前180°时小腔的容积由小变大, 且与端面上的吸气口相通, 此时气体被吸入, 当吸气终了时小腔则与吸气口隔绝;当叶轮继续旋转时, 小腔由大变小, 使气体被压缩;当小腔与排气口相通时, 气体便被排出泵外[1]。

1.2 真空泵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某机组在运行期间, 真空泵噪音极大, 初步判断为汽蚀引起。某日运行人员对A真空泵做定期启动时, 发现电机在启动后发生过流跳闸。检修人员在检查时发现, 真空泵无法盘动。初步怀疑叶片断裂, 卡在叶轮与泵壳之间, 是真空泵无法转动。此时距离机组检修不足10天, 于是解体真空泵。解体后发现, 叶轮上有几处裂纹, 3个叶片脱落下来, 卡涩在泵体内部。叶片、叶轮之间也存在多处裂纹。如图1。

真空泵转子已损坏, 将其更换。

2 加装大气喷射器后真空泵各项指标分析

加装大气喷射器后, 系统如图3:

2.1 振动情况

A真空泵加装大气喷射器前后振动情况对比 (表1)

由上表可见, 振动的振幅、振速降低, 说明真空泵的振动减小, 有利于泵的长期运行。

2.2 真空泵电流、真空参数

机组在运行中一般为单泵运行, 真空严密性较好。以下数据为真空泵电流、真空等参数在改造前后的数值。

注:当地大气压为89KPa, 循环水量在对比前后相同。

据表2、表3可知, 在大气喷射器投入运行后, 真空泵电机电流夏季、秋季增加了23A;冬季、春季增加了22A。

由功率公式P=1.732UICOSΦη

春季增加的功率为:P1=1.732×380×22×0.88×0.96/1000=12.232KW。

夏季增加的功率为:P2=1.732×380×23×0.88×0.96/1000=12.788KW。

秋季增加的功率为:P3=P2=12.788KW。

冬季增加的功率为:P4=P1=12.232KW。

机组真空有小幅提高, 分别为:春季0.20KPa、夏季0.15KPa、秋季0.19KPa、冬季0.21KPa。

机组噪音明显降低, 泵内部气蚀情况得到明显改观。

2.3 节能效果分析

2.3.1 真空度提高的经济效益

通常情况下, 对于300MW级火力发电机组, 真空每提高1 kPa, 热耗大约降低1%, 相应地煤耗大约降低3g/kwh。

根据近去年的发电量计划, 按年等效可利用小时5000h计, 分配到各个季节。春季等效可利用小时710h;夏季等效可利用小时1320h;秋季等效可利用小时950h;冬季等效可利用小时2020h;

则每年节约标煤量为:B=B1+B2+B3+B4

春季:B1=3×0.20g×300000×710=127800000g=127.8t;

夏季:B2=3×0.15×300000×1320=1782000000g=178.2t;

秋季:B3=3×0.19×300000×950=162450000g=162.45t;

冬季:B4=3×0.21×300000×2020=381760000g=381.76t。

总计B=850.21t。

公司属于坑口电站, 标煤价格为600元。单台机组可得每年节省价格为:

650×850.21=552636 (元)

2.3.2 真空泵电机功率增加的年损耗

按电站自发自用价格, 每度电0.312元计, 则每年增加开支:

12.232× (710+2020) ×0.312+12.788× (1320+950) ×0.312=19476 (元/年)

2.3.3 设备投资价格

真空泵转子85500元, 大于大气喷射器一台146000元。

2.3.4 综合比较结果

根据以上分析数据, 可得:

552636-19476-146000=387160 (元/年)

即每年节省约38万元的开支, 一年即可收回大气喷射器的投资价格。同时真空泵转子使用寿命延长, 既节省了更换转子的费用, 而且真空泵可靠性、经济性大大提高。

另外抽气效率的提高, 在一定程度上空冷风机的电流也相应的减小, 节省了厂用电。

在运行一个周期后, 解体检查真空泵各部件。设备良好, 转子、叶轮等部件未发现裂纹等缺陷。

3 结束语

大气喷射器的作用实际是增大抽气功率来提高真空, 增大抽气功率是在扩压器中进行, 起到一个抽气的缓冲作用, 既提高了真空度又减小了转子的汽蚀。

根据以上分析, 真空泵改造后振动和噪音明显降低, 电流、真空略有增加, 转子使用寿命提高;改造一台真空泵的成本一年即可收回。

根据此真空泵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 改造是十分必要的。建议对其它真空泵进行改造, 以期提高真空泵转子的使用寿命, 减少检修维护费用;同时使机组真空度得到提高。进而提高机组运行的可靠性、经济性。

参考文献

[1]吴季兰.汽轮机设备及系统 (第2分册) [M].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6 (4) .

真空喷射器论文 篇2

关键词:液体喷射器技术,抽真空,气体增压,瓦斯脱硫,节能减排

目前国内炼油厂的大部分减压装置普遍采用蒸汽抽真空系统, 需要消耗大量的蒸汽作为抽真空介质, 同时产生大量酸性水。

液体喷射器技术可以用在抽真空系统中, 用工艺液体作为循环液, 真空系统单级真空度可达5mmHg;噪音小、真空度稳定。和用蒸汽喷射器技术比较, 节省了大量蒸汽, 避免了大量酸水的产生,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石化节能减排的要求。

1 液体喷射器技术概况

1.1 液体喷射器技术原理

液体喷射器作为液体喷射器技术应用工艺的核心设备, 是以文丘里工作原理为基础, 使用液体作为动力媒介, 液体由机械泵驱动在一个闭路内循环流动。抽真空过程的动量转移是动量从高速高分散的流体喷射液中传递给真空气体, 之后的混合减速使动能传化为势能, 产生工艺需要的真空度;增压过程的动量转移是动能从高速高分散的流体喷射液传递给气体, 使气体增压, 循环液采用的脱硫剂如胺液等能达到脱硫效果。反应方程式:R2N CH3+H2S=R2C H3N H++H S-

2 液体喷射器技术在抽真空系统中的应用

2.1 液体喷射器抽真空技术方案

以350万吨/年蒸馏装置减压系统为例分析液体喷射器技术在抽真空系统中的应用。

第一级液体喷射器连接于减压塔顶气体出口, 将塔顶压力降至25mmHg。塔顶气体进入第一级液体喷射器, 在液体喷射器高速喷射出的工作流体夹带下, 进入到喷射器下部连接的三相分离器中。这个工作流体和塔顶气体形成的混合流体, 经三相分离器S-1分离后, 工作流体的油相部分经过换热器冷却, 再经过循环泵增压后被送回到喷射器顶部, 完成一个闭路循环;气相部分进入到第二级液体喷射器中, 在工作流体的夹带下, 增压进入到三相分离器S-2中, 其中气液相组分在设计压力 (780mmHg) 和温度 (60℃) 下分离后, 分别进入后续处理装置。

2.2 液体抽真空在国内的应用情况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塔河分公司沥青车间常减压装置改造减压抽空系统, 按加工塔河原油100万吨/年设计, 采用常减压装置自产的减一线油作为喷射介质, 用一级液体喷射取代了原来的三级蒸汽喷射, 大大简化了装置流程。

2.3 抽真空系统经济效益分析

下表是350万吨/年蒸馏装置的运行费和真空情况表 (表1, 表2) 。

效益分析如下。

(1) 从节能方面的效益:节能效益=节约蒸汽效益+节约空冷电耗+节约酸水处理费-电耗-水4.3×8300×164+30×8300×0.5+4.3×8300×10-335×8300×0.5-36×8300×0.5=480万元。

(2) 从提高真空度带来减四线和渣油分割计算效益:切割效益=蜡油收率增加×加工量×2000;蜡油收率增加:65.49%-65.18%=0.31%;效益:300万×0.31%×2000=930万。

(3) 总效益=节能效益+切割效益:以上表为例总效益=480+930=1410万元。

(4) 投资回收期=投资/总效益:以上表为例投资回收期=1132/1410=0.8年。

3 液体喷射器技术在增压脱硫工艺中的应用

3.1 液体喷射器增压脱硫技术方案

以加工量7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为例, 液体喷射器瓦斯增压脱硫技术方案:初馏塔顶、常压塔顶瓦斯增压后送吸收稳定回收轻烃;减压塔顶、减粘塔顶瓦斯压缩脱硫后送减压炉作燃料。主要工艺参数如表3, 表4。

3.2 液体喷射器增压脱硫技术在国内的应用情况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锦西石化分公司2万吨/年常减压蒸馏装置三顶瓦斯增压脱硫节能技术改造项目, 采用H IJET国际公司的液体喷射器, 对南北蒸馏初常顶, 减顶及减粘的低压瓦斯气进行增压, 以MDEA胺液作为循环液, 整个工艺目标是将低压瓦斯增压到不小于0.5MPa (表压) , 瓦斯气中H2S含量由10000ppm降低到小于20ppm。

4 结语

由于原油性质的劣质化、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等因素, 促使炼厂能耗增加;同时又由于节能技术的创新与进步迫使能耗大幅下降, 实现节能与减排的双重功效。节能减排是炼厂永恒的主题, 而液体喷射器抽真空, 瓦斯增压脱硫技术正是实现节能减排的创新技术, 因而具有很好的研究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水喷射真空泵水箱降温方案 篇3

肼类物质是重要的液体航天发动机推进剂, 西安航天动力试验技术研究所在某种肼类化合物生产线中, 使用减压蒸馏的方式先制得含肼水溶液粗品物质。减压蒸馏是化学品生产中非常常用的一个操作步骤, 是借助真空泵降低系统压力从而降低液体沸点, 在精细化工产品生产中能够节能降耗、提高效率、降低安全隐患、保障工艺稳定。在该肼水溶液减压蒸馏过程中, 真空系统采用4台水喷射真空泵。由于真空抽取的高温工艺气体溶于真空泵的水箱以及水喷射真空泵做功均会造成水箱温度升高, 而水喷射真空泵正常使用温度为25℃以下, 当水箱内水温≥30℃后, 系统真空度明显下降, 由最初的0.09MPa左右降至0.08MPa左右, 当水温继续上升至40℃后, 真空系统中的二级罗茨真空泵无法启动, 系统真空度将不足0.07Mpa, 这时造成产品蒸馏时间显著延长, 生产效率大幅下降。

原水喷射真空泵的水箱降温方法为换水降温, 即通过将水箱内温度较高的废水直接排放, 再向水箱补加自来水。由于排走的水中有少量肼类工艺气体溶解其中, 平均每台泵每天排水5次, 每次1 m�, 4台泵每天共计排放废水20m�, 不仅给废水处理系统增加负担, 毒害性废水处理成本加大, 而且频繁换水导致生产效率降低, 换水过程中生产系统不稳定。

2 设计目的

通过设计一套水箱降温系统, 来使得水喷射真空泵水箱内水温恒定低于20℃, 满足生产系统的真空度要求, 同时减少废水排放量, 将废水不断循环降温, 待废水杂质含量较高时集中处理。

3 设计思路

考虑一般循环用水无法满足真空泵降温需求, 需设计一台冷水机组来提供冷却介质, 同时循环管路上需设计一台列管换热器用于水箱水降温冷却, 整套循环过程利用泵提供输送动力, 在泵前端设计一台过滤器用于过滤杂质。

4 工作原理

图1和图2分别为改造前后的真空系统工艺流程简图。

通过设计合适制冷量的冷水机组来提供冷却介质, 设计足够换热面积的换热器用于水箱热水的热交换设备, 将四台水喷射真空泵水箱内的水通过底部放净阀流出, 先经过篮式过滤器过滤后, 通过离心泵输送, 经换热器冷却降温后, 再返回至水喷射真空泵中继续循环使用。

5 理论计算

5.1 水喷射真空泵水箱水热量恒算和制冷机选型

经实际测量, 冬天里, 水箱进水平均温度约为10℃, 出水平均温度约为30℃, 夏天里, 水箱进水平均温度约为15℃, 出水平均温度约为40℃, 取最大值计算, 根据公式:

其中Q为水温升高过程放出的总热量, qm1为废水流量, Cp1为水的比热容, T1为水箱排水温度, T2为水箱进水温度。

带入数据:

由以上计算可以得出, 理论计算水箱内水温升高过程的总热量约为3.1万大卡, 一般设计裕度为15~25%, 取20%, 则制冷机组至少需选择制冷量为3.1×120%=3.7万大卡。考虑在水喷射机组前端还需增加其他小型换热装置, 则制冷机组还需增加20%的富裕量, 则制冷机组制冷量最终为3.7×120%=4.4万大卡。根据以上计算数据, 选择制冷量为4.5万大卡冷水机组, 机组出水最低温度7℃。

5.2 冷凝器换热面积计算和冷凝器的选型

由于已知总热量Q=1.31×105KJ/h, 则需计算总传热系数K, 以及修正后平均推动力△tm*

5.2.1 总传热系数K的计算

(1) 废水给热系数α1的计算

查阅化工手册及相关工业书籍, 得知:

废水粘度:μ1=1m Pa·s

导热系数:λ1=0.599W/m·℃

密度:ρ1=1000kg/m�

比热容:Cp1=4.2×103J/kg·℃

流速:u1=2m/s

管径:d1=0.02m

带入上述公式计算可知:

(2) 制冷剂 (氟利昂) 给热系数α2的计算

查阅化工手册及相关工业书籍, 得知:

氟利昂粘度:μ2=0.32m Pa·s

导热系数:λ2=0.0727W/m·℃

密度:ρ1=1486kg/m�

比热容:Cp1=1.41×103J/kg·℃

流速:u1=0.27m/s

管径:d1=0.1m

带入上述公式计算可知:

(3) 总传热系数K

由于列管换热器器壁热阻δ/λ一般很小, 可忽略不计, 则总传热系数:

5.2.2 修正后的平均推动力△tm*

5.2.3 换热面积计算

将 (2) 和 (3) 式中的结果带入 (1) 式, 可得出

一般换热面积有15%~25%的设计裕度, 取20%, 则

由于计算中忽略污垢热阻给传热系数A带来的影响, 在长期使用后, 污垢热阻会逐渐增加, 根据经验数据, 预计由于污垢热阻的影响会导致传热系数K下降约30%, 同理换热面积则需增大30%, 则最终换热面积为:

因此选择换热面积20㎡的换热器。

6 使用效果

通过此次设计改造, 降温系统运行后, 水箱内水温基本稳定在15~17℃左右, 达到真空泵正常运行水温需≤25℃的要求, 同时生产系统真空度≥0.09Mpa, 满足生产系统真空度要求。

同时, 此次设计改造之前由于真空泵水箱水温过高, 需对真空泵水箱换水来达到降温目的, 而现在由于将真空泵水箱水通过泵输送至换热器降温后循环使用, 水箱内水不需要排放, 废水排放量由之前的平均20m /天, 降低到5天排放一次 (一次是4台真空泵水箱内废水, 共计约4m ) , 日平均排放量<1m /天, 完全达到设计效果。

7 效率提升及成本节约

(1) 产品减压蒸馏时间随系统真空度增加而降低, 见下表:

从生产过程来看, 提高系统真空度则相应减少减压蒸馏时间, 目前系统真空度基本维持在≥0.09Mpa, 减压蒸馏时间基本在8~10小时, 相比之前减少了4~5小时, 减压蒸馏效率粗算提高近50%。

(2) 自来水用量日均减少量为19m /天, 年节约用水近7000m /年, 同时减少废水排放量, 数据基本同上, 为近7000m /年。

(3) 未改造之前, 一次换水时间为15分钟, 平均2~3小时换水一次, 一天换水平均10次, 日节约时间约150分钟, 同时减少了操作人员换水操作。

8 推广应用前景

化工生产中, 采用减压蒸馏或真空干燥的产品特别多, 使用到水喷射真空泵作为系统的真空时基本均会遇到此类问题, 利用循环降温补水的方式是经济可行且效果良好的解决方案。该方案还可应用于水环真空泵等需要用水来作为必要介质的真空设备, 同样是由于长时间运行过程中造成水温升高, 此时也可利用循环降温原理为水环真空泵补水罐的水进行冷却, 满足使用要求。

参考文献

[1]陈敏恒.化工原理[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

影响蒸汽喷射真空泵的性能因素 篇4

1 蒸汽喷射真空泵基本原理

图1为蒸汽喷射真空泵的抽气机理及工作蒸汽和被抽气体在蒸汽喷射真空泵中的压力、速度变化情况。

从图1可知,蒸汽喷射真空泵工作过程可分为蒸汽绝热膨胀阶段、蒸汽与被抽气体混合阶段和混合气体压缩阶段三个阶段。

蒸汽绝热膨胀阶段:工作蒸汽通过固定在外壳上的蒸汽喷嘴作绝热膨胀,压力蒸汽在蒸汽喷嘴入口处以U1速度进入喷嘴,在蒸汽喷嘴渐缩段流动时,其压力不断减小,速度不断增加。在蒸汽喷嘴喉段,蒸汽速度达到音速,即马赫数等于1。蒸汽在进入蒸汽喷嘴渐扩段,压力继续下降,气流速度继续增加,达到超音速状态,在蒸汽喷嘴出口截面处,蒸汽压力由P1降至P a,速度由U1增至Ua,蒸汽压力能转化为动能。

蒸汽与被抽气体混合阶段:在上图混合室中,蒸汽与被抽气体混合,并进行能量交换,被抽气体速度由U 0增加到U c,压力由P0下降到蒸汽喷嘴出口截面处的压力Pa,蒸汽携带着被抽气进入扩压器。

混合气体压缩阶段:即在扩压器中,蒸汽与被抽气体一边继续进行能量交换,一边逐渐压缩升压。混合气体在扩压器收缩段压力上升,速度下降,流入喉管时,会在喉管内的某一截面(b点)产生激波现象,激波会导致混合气体压力的陡升(从P a升高到Pb)和混合气体速度的陡降(从超音速U b降到亚音速Ud),当混合气体从喉管流入扩压管内后,部分动能转化为压力能,流速进一步降低,使其压力高于泵的出口背压而被排出,从而达到抽气的目的。

2 蒸汽喷射真空泵抽气特性

从蒸汽喷射真空泵各压力间的关系分析可知:1蒸汽喷嘴出口端的蒸汽压力远远高于被抽气体压力时,则不具备抽气功能。2蒸汽喷嘴出口端蒸汽压力远远低于被抽气体压力时,则破坏了蒸汽最大限度的膨胀增速作用,使蒸汽在蒸汽喷嘴内的蒸汽流量小于蒸汽临界流量,从而使被抽气量下降直至停止。3若保持吸入室压力不变,改变泵出口压力,随着出口压力的降低,激波产生的位置向扩压器出口处移动,泵的抽气量逐渐增大。当激波出现在扩压器喉部之后时,抽气量不再增加,引射系数保持不变,此时引射系数为极限引射系数,对应的出口压力为极限反压力或临界反压力,泵工作时扩压器的出口压力应低于极限反压力,当出口压力在低于极限反压力的范围内变动时,激波在扩压器喉部或其后产生,引射系数和入口压力几乎不变,抽气量变化对入口压力影响很小,喷射泵工作时就是处于这种状态之中,因此,当排气压力波动时,只要不高于极限反压力,就可视为对入口压力无影响。

从图2可知,在断开点上部,抽吸流量m0与抽吸压力P 0成正比。在吸入压力不变时,蒸汽压力增高,排气压力同步增加,抽气量也同步增加,可达到的反向压力由蒸汽喷嘴的尺寸或蒸汽压力所决定,改变蒸汽压力时仅对反向压力有影响,而抽吸曲线基本不变,因此抽吸曲线的变化仅在改变扩张器和喷射泵尺寸时才有可能变化。

3 影响蒸汽喷射泵应用主要因素

影响蒸汽喷射泵应用性能因素很多,对于单级水蒸气喷射泵,主要是结构因素,也就是各部尺寸,即蒸汽喷嘴、扩压器收缩段及扩张段的形状变化等相对位置布置及蒸汽喷射泵内壁的表面质量等。对于多级蒸气喷射泵,影响因素主要是泵与泵间的压强衔接、工作条件及操作方法等。喷射泵的工作介质、使用环境等也对多级蒸汽喷射泵抽气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3.1 结构因素

蒸汽喷射泵真空系统的设备结构并不复杂,但其动力学及热力学参数相对复杂。泵喷嘴及扩压器的几何尺寸基本是通过实验和数学模型来计算的,但某些尺寸参数是通过实验和应用经验积累得到的。在结构计算中,有个重要参数——引射系数,引射系数不仅是介质状态参数的函数,也是几何形状参数的函数,喷嘴扩张段和扩压器收缩段锥角恰当配合对提高引射系数是有利的,根据实验数据,通常单级泵的引射系数为0.2~0.35。喷嘴的扩张段因气流完全在超音速范围内工作,故必须考虑实际流动时的摩擦损失和涡流损失。管道过长,摩擦不可逆损失太大;而管道过短,则截面扩张过大,会使气流与管壁分离,产生涡流损失。喷嘴的喉口段是气流从亚音速转变为超音速的临界位置,是整个喷嘴设计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喷嘴喉口直径d0是影响蒸汽喷射泵性能的关键尺寸。扩压器的设计也很重要,若在亚音速段的渐扩管道中减速过急(管道张角过大),会导致边界层分离而形成漩涡,使主流离开壁面。而在超音段的渐缩管道中往往会出现激波,激波使边界层急剧增厚,也常伴随有流动分离。

3.2 蒸汽压力

蒸汽喷射泵工作,蒸汽压力从理论上讲:蒸汽压力越高,喷射器极限反压力也越高,工作特性曲线工作长度有所加长,泵的工作更趋稳定,各抽气量下的真空度有所下降,蒸汽耗量提高,冷凝器负荷加大,则在冷却水量不变情况下出气温度升高。但是实际经验证明,在压力超过1.5MPa后,效率提高已不明显。同时蒸汽压力提高太多,一系列不利因素也相继出现,如:法兰、垫片和阀门的耐压等级需要提高,造成一次性投资成本增大;蒸汽阀门及控制系统的使用寿命降低;蒸汽系统泄漏及危险性增加等。

蒸汽压力高,有利于提高泵的抽气能力,但要考虑蒸汽源的具体情况,主要关注长期运行的经济指标。一般进喷嘴处蒸汽压力在0.4~1.6MPa (表压)范围内选取,根据以往的设计经验,建议在选择蒸汽喷射泵蒸汽压力和温度时要结合真空系统泵级数因素。工作真空度≈0.67mbar时,建议选择方法如下:1六级泵系统:蒸汽压力0.6~0.9 MPa(表压);2五级泵系统:蒸汽压力0.8~1.3 MPa(表压);3四级泵系统:蒸汽压力1.0~1.4 MPa(表压)。

3.3 蒸汽温度

蒸汽的干度对真空泵性能也有较大影响, 其中含水会引起真空波动, 含水过多甚至会抽不起真空, 通常的作法是在汽包前加装汽水分离器以获得干度较高的工作蒸汽,同时对蒸汽管路进行有效保温。为取得最佳的工作效益, 为喷射真空泵提供的工作蒸汽应为过热5~10℃的过热蒸汽。

3.4 冷却水量

进入冷凝器的冷却水量如果逐渐减少,将使其排气温度逐步上升,从而使末级冷凝器的蒸汽量逐渐增多,从而使下一级喷射器被抽的混合物量增加,导致其吸入压强上升。如果这个压强升高未超过前级泵的极限反压强时泵尚能工作,一旦这个升高的压力超过其前级喷射器的极限反压力,将引起前级泵的过载,从而导致整个泵的过载,使已建立起来的真空系统破坏。冷凝器的冷却水有以设计合理值,过分增加水量,非但无益,而且有害,一方面增加了冷却水的放气量,更重要的是导致冷凝器阻力增加,降低喷射器的抽气特性,甚至使前级喷射器过载,冷凝器的正常阻力一般为679-1359Pa.

3.5 真空泵系统的密封

要获得设计的真空度,真空泵系统要保持完好的密封性,通常考虑系统泄漏的是真空泵安装上的原因,如连接法兰的垫片未装、装错或损坏,螺栓未拧紧、法兰面损坏或焊缝有缺陷泄漏,压力表或真空表的旋塞未装好。此外考虑到系统在长期使用后泵体会磨损引起泄漏,特别是泵体混合段、扩压器起始段和出口弯管等,可在设计中在易磨损处考虑用耐磨材料。

3.6 拉瓦尔喷嘴

蒸汽喷嘴是影响真空泵性能的重要部件之一,常见的问题有:喷嘴装错、堵塞、腐蚀和破损。喷嘴装错通常发生在调试时或是备件更换时,而堵塞一方面是由于真空泵安装时异物落入喷嘴或是蒸汽管道中残余的铁屑和焊渣会堵塞喷嘴;另一方面长期间的真空泵系统停用后,蒸汽管道易生锈,在使用中锈斑脱落堵塞喷嘴。喷嘴堵塞时该级真空泵运行会不正常,通常1级泵的喷嘴喉口直径最小,所以也最易堵塞。此外因被抽气体中通常会带有一些腐蚀性的气体,会对喷嘴造成腐蚀,长时间使用后喷嘴易破损甚至脱落,所以喷嘴通常会使用不锈钢等耐磨蚀的材料。

4 总结

真空喷射器论文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09年11月在我室行静脉采血的600例病人,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0例。观察组男162例, 女138例, 年龄16岁~78岁 (52.1岁±12.5岁) ;对照组男171例, 女129例, 年龄18岁~75岁 (54.6岁±11.2岁) 。两组病人均无血液及血管方面疾病, 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静脉采血方法

观察组行真空负压静脉采血;对照组行无菌注射器采血。

1.2.1.1 无菌注射器采血

使用5 mL无菌注射器采血, 一般选用肘正中静脉, 扎止血带, 常规消毒皮肤后嘱病人握拳, 左手拇指压住静脉并固定, 右手持无菌注射器, 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20°由静脉上方刺入皮下, 试采有血后, 抽取所需要血量。抽血完毕后松开止血带, 用棉签压住针眼, 拔出针头, 并将血液沿试管壁注入试管。

1.2.1.2 真空负压静脉采血

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器和一次性真空贮血管, 使用7号针头, 一般选用肘正中静脉, 扎止血带, 常规消毒皮肤后嘱病人握拳, 持一次性采血针 (前针头) 以15°~30°穿刺静脉, 见回血后顺静脉再进针少许, 并将采血针尾端 (后针头) 插入真空管胶塞内, 采集所需血量后, 抽血完毕时松开止血带, 分离真空管及采血针, 用棉签压住针眼, 拔出采血针。采血完毕后, 左右均匀摇动真空贮血管。

1.2.2 观察指标

1.2.2.1 采血时间

无菌注射器采血时间从静脉进针开始至所采血液全部注入试管为止;真空负压静脉采血从静脉进针开始至拔出采血针为止。两种采血方式均用秒表计算。

1.2.2.2 一次成功

静脉采血一次成功, 过程顺利, 所需血量足够。

1.2.2.3 血样符合

所采血样在数量、质量等方面符合相关血液检查要求, 并能得出相关血液检查值。

1.2.2.4 血液污染

包括两方面, 一为采血者及病人的手、申请单、相关护理用品有血液污染;二为所采血样被污染。

1.2.3 统计学方法

两组所得数据用均数、标准差、率描述, 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例 (%)

3 讨论

随着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 医疗设备也在不断更新与完善。使用真空采血器可以说是血标本采集的一大改革。真空采血器采血省去了卸针头、分装等采血后的处理过程, 避免了操作过程中血标本被污染或倒出[3];具有无菌程度高, 密闭性好;自动抽取, 自动计量;一次性注入试管;具有不同色码、分类明确的优点[4]。5 mL无菌注射器抽血速度太快, 易造成红细胞破坏和溶血, 不能有效保证所采血样的原始性状的完整性, 且要自行配制各种添加剂, 费时费力, 还会产生较多的医疗废弃物[5]。同时因采血过程密闭性不强, 易出现采血者及病人的手、申请单或血样被污染的情况。

综上所述, 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方法与无菌注射器采血方法相比, 具有操作简单、取样准确、血样符合率高、干净安全等优点, 减轻了病人采血过程中的痛苦, 提高了采血者的工作效率。

摘要:[目的]比较真空负压静脉采血与无菌注射器采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0例门诊静脉采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 观察组行真空负压静脉采血, 对照组行无菌注射器采血, 比较两组病人的采血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采血时间、一次成功率、血样符合率、血液污染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真空负压静脉采血具有操作简单、取样准确、血样符合率高、干净安全等优点。

关键词: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无菌注射器采血,效果

参考文献

[1]孙艳艳.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护理问题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 (18) :1724-1725.

[2]刘奠忠.真空采血法使用的利弊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02, 17 (4) :59-60.

[3]曾漫瑜.门诊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3, 9 (11) :78.

[4]雷菊华.真空负压静脉采血在临床应用中的体会[J].家庭护士, 2007, 5 (9) :41.

真空喷射器论文 篇6

关键词:真空负压采血器,注射器,采血,比较

对入院患者进行采血化验,是全面了解住院患者身体状况的一个重要辅助检查手段,尤其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国家对孕产妇及婴幼儿健康的重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抽血化验也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采血方法是用一次性注射器与开放式塑料试管进行采血,每例采血所用时间长,易造成操作台及操作者被污染。我科2008年1月—12月共入住患者2 040例,通过对真空采血器和一次性注射器的分组比较,真空采血器采血的方法明显优于一次性注射器采血,现总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8年1月—12月入住我科的妇科和产科患者共计2 040例,年龄在19岁~51岁之间,随机分成真空负压采血器组和注射器采血组各1 020例,化验项目为血常规、凝血四项、乙肝五项、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丙肝抗体的筛查。2组患者年龄、性别、采血项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材料

注射器采用普通一次性5 m L注射器和一次性开放式塑料管,真空采血器由双叶尼龙针头和真空采血管组成。

1.2.2 采血方法

注射器组采用一次性7号针头、5 m L注射器,采血者为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护士,采血部位常在左右肘部浅静脉,抽血后去掉针头根据检验目的分别注入抗凝管和速凝管中;真空采血组采用真空负压采血器,应用特制的一次性双叶采血针,一端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将带有保护罩的针头插入所需的抗凝管和速凝管中。

1.3 观察指标

(1)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采血过程顺利,采血量足够,反之因各种原因需再次穿刺者均为不成功。(2)平均每例采血所需时间:真空采血器从静脉穿刺进针开始至拔出采血针为止,一次性注射器采血时间从静脉穿刺进针开始至注射器内血凝标本全部注入试管为止。(3)标本不合格:因采血量不够,出现溶血、标本翻倒等需重新采血。(4)操作台及操作者污染率:观察采血后,操作台及操作者有无血液污染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 真空负压采血器采血可减轻疼痛

每例在采血过程中对疼痛的感知是综合感觉,真空负压采血器在见回血后可松开止血带,以右手中指固定采血针柄,接负压采血管,避免了注射器抽血过程中的挤压,同时减少了因止血带结扎时间偏长而带来的不适,也提高了标本的质量。再者,真空负压采血器针头是头皮针,斜面短、锐利且容易进针,而注射器采血法采血的针头是连接注射器的锥形针,斜面长,从疼痛角度来比较头皮针较锥形针更易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恐惧,且穿刺成功率比注射器采血要高7%,绝大多数被采血者认为真空采血器采血较注射器采血痛苦小。

3.2 真空采血器采血标本合格率高

真空负压采血器抽血时血液利用真空负压自动匀速注入封闭试管,无气泡、无溶血,能够准确定量采集血样,与抗凝剂的比例准确,减少了溶血现象,使检验结果准确可靠。且真空负压采血管头盖与试管组成封闭系统,便于运送和保存,可防止试管翻倒。本组无标本重新采集现象。而一次性注射器因活塞是人为抽动,在抽血的过程中,如用力过猛,易发生溶血,用力过轻,易凝血堵塞针头,造成化验结果不准确。在采血后分配各试管经过二次挤压,易使血球破坏,同时血量也不容易掌握,影响化验结果。本文对照组采血因溶血、采血量不准确等因素使标本重新采集的有54例,重新采集率为5.29%.

3.3 真空负压采血器采血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

真空负压采血器的采血针是双向针头,锐利,斜面短,护士操作时持针柄进针,能灵活地调整进针时的角度、力度,因而穿刺成功率高。同时在整个采血过程中,无需准备,就能顺利地进行多管采集。而注射器采血针体为7号针头,斜面大,摩擦力大,穿刺时灵活度差,采血过程中血液不能自动回流,操作者需同时完成进针和回抽动作,操作起来较真空采血器复杂,从而影响了穿刺成功率。

3.4

真空负压采血器采血简便省时,真空负压采血针直接与真空试管连接,血液在定量的负压下直接流入试管,节力省时。本组观察显示,真空负压采血器采血比一次性注射器采血平均每例省时6.5 s,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5

真空负压采血器采血不易造成操作台及操作者污染,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采血结束后拔出针头时,血液容易外漏,从而污染操作台及护士的手,也会因操作不小心刺伤护士的手,发生针刺伤及感染。本组注射器采血污染率为10.2%.临床实践证明,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真空采血器是一个负压装置,使用与之相配套的双向采血针及瓶塞,省去了分装等采血后的处理过程,避免了操作过程中血标本的污染和倒出。而且连接负压管的直针上有橡胶套,在卸下负压管时,能达到包裹针头的目的。这样既杜绝了顺着针头滴血污染操作台及操作者,也降低了针刺伤的几率,避免了抽血引起的院内感染。本组真空采血器采血无1例发生污染,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医务人员。

4 小结

上一篇:盆栽月季下一篇:发展学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