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观赏石(精选12篇)
中国观赏石 篇1
1 观赏石的鉴赏以及历史渊源
鉴赏就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是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 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后的和感情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集体感受出发, 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飞跃, 都受到艺术形象的内容, 根据你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生活经验, 艺术观点和兴趣来补充和丰富的形象_使用你的视觉感知, 过去有一些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的艺术感觉, 体验、联想、分析和利断, 获得审羌享受.并理解美术活动和艺术现象。中国观赏石文化最早起源于商代, 后来被应用于园林建设中, 既丰富了中国传统建筑形式, 又使观赏石的形态更加多样化。秦汉之后, 观赏石已经成为上层社会交际、建筑及收藏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代, 我国关于藏石文化的书籍和理论研究能也更加完善。目前, 无论是在港台地区还是中国大陆, 藏石文化已经作为优秀的文化遗产受到政府的重视和藏石爱好者的广泛关注。由于观赏石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目前我国逐步与世界各国进行观赏石文化、理论、学术活动的交流等, 通过不断的对外交流和文化融合, 观赏石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其他各国的关注和喜爱。中国观赏石文化是世界赏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奇石研究者和爱好者要重视中国赏石文化, 不断丰富其文化内涵。
2 中国观赏石的文化价值
观赏石是美丽、质朴、天然的工艺品, 是大自然的馈赠。寻找和捡拾奇石能使人的性格乐观、豁达、坚韧, 同时也锻炼体魄, 陶冶情操, 健康身体。现代人赏石是“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意识表示, 更是“保护资源、爱护环境”的意愿表达。现代人为了更好的生存, 其思想行为应遵循“道法自然”, 就是要善待地球, 保护资源, 爱护环境, 这是赏石人追求的崇高境界和精神寄托, 也是珍贵稀缺的观赏石赏玩的真谛和魅力所在。
2.1 赏石文化中的国学文化
《易》之“厚德载物”、儒家之“比德”、道家之《道德经》……, 中国传统文化对道德观的看重, 虽有区别但大同小异, 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许是受更古就产生的比德观直接启发,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用以比德之物:如较早的管仲有玉具“九德”之说42;孔子有玉“十一德”之说, 还有比德于山水之论。比德观历代都有生发, 许多的自然物, 梅兰竹菊松石等等, 逐渐都成为落实道德观的载体。我们可以在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找到赏石文化的痕迹或烙印。因为, 中国古代以文人士大夫为主流的赏石文化, 其思想根源离不开以道儒释哲学为主体的背景, 其审美理念起源于自然山水崇拜的情怀。特别是中国的“文人石”时代:①赏石“人格化”是典型的文化风格, 例如:“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义心若石屹不转, 死节名流确不移”、“独有伤心石, 埋轮月宇间”、“主人得幽石, 日觉公堂清”“我具衣冠为瞻拜, 爽气入抱痊沉蠿”等等;②赏石“艺术化”是独到的文化造就, 例如:“三山五岳, 百洞千壑, 视缕簇缩, 尽在其中”、“五岭莫愁千嶂外, 九华今在一壶中”等等赞美大好河山、寄情胸怀志向的诗句太多。在林林总总的赏石诗画大观中, 我们可以找到一条主线, 那就是以中华传统的核心哲理“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为内容的思想。赏石是一门艺术, 属于文化范畴。赏石知识所涉及的文化知识领域是很广泛的, 上至天文、下达地理, 纵观历史、横听哲学, 粗分实用、细缕美术。中国赏石文化的集大成在于“东方式”园林建筑, 园林建筑中的点睛之笔在于孤峰磊石景观, 孤峰磊石景观的审美机要在于“瘦漏透皱”。造园艺术所要求的科学文化知识是既广又深的。中国明末造园家计成, 在亲自营造假山工程基础上, 写成了中国最早和最系统的造园著作《园冶》, 享誉至今名传世界。中国的皇家园林更是了不得, 其中天工的名峰和人工的景山, 是我国能工巧匠的智慧结晶, 是我国赏石文化的艺术精髓, 例如:颐和园、避暑山庄、圆明园、海晏河清、河园和泰富长安城。走进中国的园林, 北方皇家的大气恢宏, 南方私家的小巧精致, 放眼是满目山水秀丽, 静心是细听柳拂莺鸣, 抒怀是一腔诗情画意, 这就是师法国学的赏石文化的精妙绝伦。
2.2 赏石文化中的自我修养的文化
赏石文化不仅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对于人们自身的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人们奔忙于城市之间, 很难欣赏到自然之美以及山石鸟兽带给人们心灵的宁静。人们普遍在书房和家中放置博古架对奇石进行收藏, 或者在房屋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让奇石成为庭院布局的一部分, 以期回归自然, 达到心灵的宁静。奇石是大自然的产物, 奇石收藏代表着人们内心返璞归真的期待。由于大自然创造的客观性, 奇石的形态多种多样, 既能够激发起人们的浪漫情怀, 又能够揭示人们审美上的无限情趣。在以奇石布局的宁静院落里执棋落子或者在放置奇石博古架的书房里蘸墨挥毫是很多具有文化修养的现代人的期许。
3 中国观赏石的收藏价值分析
3.1 观赏石的鉴赏方式
①目鉴。通过目鉴主要是鉴赏观赏石的造形、颜色、纹理、体量。品其瘦漏透皱之秀、五彩缤纷之色、变幻无穷之纹、大小雄奇之体、点线面之协调。通过目鉴, 观赏石的主要特征一目了然。目鉴能见到石的画境美。如玲珑峻峭、溶洞奇观、人物山水等等。目鉴还能直接观赏感知美, 即印象美或画境美。②手鉴。手鉴即“把玩”, 就是拿在手上欣赏。观赏石和宝石、玉器、鼻烟壶、紫砂壶、小型古董等其他收藏品一样, 可以被收藏者反复长久地摩挲。观赏石的湿润或枯涩、粗糙或致密、坚硬或脆碎、石体轻或重等石质特点, 通过触摸可以了解得更加清楚。③耳鉴。耳鉴就是用耳朵去听, 用耳朵对观赏石的声音进行辨别。能够悦耳的观赏石毕竟很少, 但我们绝不会放过对每一块观赏石弹奏的机会。四大名石和新出现的各种名石中, 各种不同的石头有不同的声音。④鼻鉴。鼻鉴就是用鼻子闻, 从而品评不同观赏石的特殊气味。当然, 不是所有的石头都有明显的气味。只有对那些味道明显的观赏石, 鼻鉴才有特殊的功效。丰富的自然界无奇不有, 因此能散发气味的石头并不罕见。有些矿物晶体即拥有自身特殊的气味。偶然间寻得一块沁人心脾之石, 其特异的价值必将非同小可。
3.2 观赏石的收藏投资收益
观赏石文化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 随着近年来人们经济理念的更新和投资意识的觉醒, 观赏石收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但是, 由于很多人对观赏石的内在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不移了解, 一导致观赏石收藏的盲目性以投资收益为基拙的观赏石收藏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观赏石的天然性观赏石是自然的产物, 观赏石收藏过程中要注重观赏石返瑛归真的特性有人工雕凿浪迹的观赏石是没有收藏价值的。观赏石是自然形成的, 所以它具有唯一性, 观赏石收藏过程中要注重它的古老性和稀缺性越是立代久远的观赏石, 越具有市场价值和收藏价值同时, 由于目前人们对自然生态的破坏, 导致观赏石越来越稀缺, 收藏者在收藏过程中也要注重它的稀缺性。在观赏石的收藏投资过程中, 也要考虑观赏石在市场上的大众认知度, 司时要注重传统藏石品质, 以确保观赏石具备最佳收藏价值。
4 结束语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观赏石的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不断彰显。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快速发展。
摘要:观赏石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渊远流长。近年来, 人们对藏石文化有了新的理解和定义,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观赏石的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与其他传统文化一样, 观赏石文化也有其自身的文化渊源、文化魅力及文化韵味等, 它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 又是人们日常审美情趣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观赏石,文化价值,收藏价值
参考文献
[1]贺林.从鉴评标准看文化含量在观赏石鉴评中的重要性[J].宝藏, 2015, 11:38~41.
[2]孙晓立.从标准看观赏石那些事儿[J].标准生活, 2015, 09:76~83.
中国观赏石 篇2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统一体,五十六个民族都创造了辉煌的民族服饰文化。由于每个民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性格和审美情趣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文化。
按民族名称拼音顺序排列 阿昌族
阿昌族聚居于云南。男子穿对襟上衣,黑色长裤,未婚男子缠白色包头,已婚青壮年男子缠
藏青色包头。妇女穿窄长袖对襟衫,下着裙。未婚女子梳辨盘于头顶,已婚妇女束髻,缠高耸的包头。妇女喜戴各种银饰。
--白族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大理,那里苍山洱海风景秀丽,民族文化较为发达。白族男女均上着衣、外套领褂,下着裤。服装颜色的搭配简单鲜明,对比协调。白族人民崇尚白色。男子的包头、女子的帽箍,男女上衣,甚至裤子都喜用白色或接近白色的浅绿、浅蓝等色。
--保安族
保安族居住在甘肃省内大河家地区。保安族男子,穿白布衫,外套青布坎肩,下穿深色长裤,头戴白或黑色圆顶帽,在节日里穿长袍。女子穿色彩艳丽的衣裤,上衣为刚过双膝的有花边的大襟袄,外套坎肩,戴头盖,也戴礼帽。
--布朗族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西部和西南部。布朗族男子上穿青布圆领长袖对襟或大襟衣,下着宽脚裤。妇女上着紧身短衫,下着筒裙,也有着长裤的。名地妇女均喜欢戴银饰
--布依族
布依族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盘江、红水河流域。布依族男子常穿短衣长裤,盛装时着长衫,戴瓜皮帽。(右图)--朝鲜族
中国的朝鲜族是明末清初从朝鲜半岛移居东北形成的。其文化与朝鲜半岛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朝鲜族男子的上衣为斜襟、宽袖,前襟有飘带,他们还喜欢穿“背褂”(坎肩)和灯笼裤,这种裤子很肥大,便于在炕上盘腿而坐。妇女多穿短衣长裙,上衣与男子相似,只是更加短小。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嫩江两岸,在东北诸民族中,是社会发展水平较高、与外界经济文化接触和交流较多的民族之一。达斡尔族的服装式样以袍式为主,为便于骑马,袍前后两面开衩。男装以皮质为主,女装以棉布居多。--傣族
傣族多居住在我为云南的亚热带地区,擅长农耕和水稻种植。傣族人在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融合了中原和印度及中南半岛诸国文化。傣族男子多穿圆领大襟或对襟小衫,下着长裤,白布或蓝布包头。妇女穿长筒裙和短衫,梳各种发式。傣族人民崇拜孔雀和大象,常将孔雀和大象的图案编织在衣物上。
--德昂族
德昂族散居于云南省西南部,其服饰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德昂族男子多穿蓝、黑色上衣和宽而短的裤子,裹黑、白头巾,巾的两端饰以彩色绒球;青年男子戴银项圈等饰物。--东乡族
东乡族居住于甘肃省临夏东北部。东乡族服饰与当地的汉族和回族相近,妇女一般穿藏青色和黑蓝色布衣,外加一件齐膝的布坎肩;男子穿短衣、肥裤和坎肩,也有穿长袍的。
--侗族
侗族居住在湘、黔、桂三省毗临地区。侗族服饰分为南北两种类型。生活在北部地区的侗族男子服饰与汉族基本相同;妇女上着无领衣,银珠大扣,下着裤。南部的男子多穿对襟衣,裹绑腿,头缠亮布;女子上着紧身衣,下着百 5 褶裙,或上着短衣,下着长裤,盛装时着鸡毛裙。
--独龙族
独龙族世代聚居于云南的独龙河两岸。独龙族喜欢在衣外披覆条纹线毯,既有古朴的山林风韵,又有现代时装魅力。独龙族男女均喜欢用染色红藤作为手镯和腰环饰物,妇女头披大花毛巾。--俄罗斯族
我国的俄罗斯族是俄罗斯的移民和苏联归国华侨的后裔,其服饰较多地保留着俄罗斯人的传统特色。男子多穿长及膝盖的套头衬衫和细腿裤,头戴呢帽或皮帽。妇女上穿粗布衬衣,外罩一件无袖、高腰身的对襟长袍,下着长裙.--鄂伦春族
鄂伦春人世世代代游猎于大小兴安岭的茫茫林海之中,创造了适合森林游猎的狍皮服饰文化。鄂伦春族服装以袍式为主,有皮袍、皮裤、皮坎肩、皮帽、皮手套等。冬季男子普遍穿前后开衩的长袍,妇女也穿长袍,但女袍比男袍长,不是前后开衩,而是两侧开衩。春秋和夏季多穿去毛的光板袍皮短袄和皮裤。
--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世居于额尔古纳河以南的广阔地区,由于各地生存环境的差异,各地鄂温克人有着不同的服饰文化特点。鄂温克人对服饰的制作和穿着比较讲究,无论男女衣服,其衣边、衣 领等处都用布或羔皮等镶边装饰。男子一般都要束上带,否则会被视为不礼貌行为;妇女平时可以不束腰带,但劳动时也要束上。鄂温克人喜爱蓝色的衣服。
--高山族
高山族生活在中国的台湾、福建、湖北等地。高山族服饰色彩绚丽,华丽精美。男子上穿短衣,束腰裙。妇女上着短衣,下穿长裙或短裤。
--仡佬族
仡佬族多数居住在贵州西部,主要从事农业。仡佬族男子多穿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大襟短衣、长裤,青年妇女喜穿褶裙,衬衣外套坎肩,头顶一方块头巾,额顶用一绸带束住。--哈尼族
哈尼族主要居住在云南南部。哈尼族男子上穿对襟衣、下着长裤,用黑布或白布包头。妇女服饰主要为棉布的衣裙和长、短裤。哈尼族无论男女老幼都喜欢穿青色衣服,有的地方甚至每洗一次衣服都要用蓝靛将衣服再染一次
--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是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哈萨克族男子穿套头式衬衣,喜欢在衬衣外套穿坎肩,冬季穿不带布面的羊皮大氅或大皮袄,下穿皮裤。妇女着名色连衣裙,夏季,外穿坎肩或短上衣,冬季则罩棉衣。--赫哲族
赫哲族世居东北的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下游沿岸。三江流域的丰富野生动物资源造就了赫哲人独特的渔猎文化,其众多的鱼皮服饰构成了鲜明的民族色。赫哲族人将鱼皮熟制后,用来缝制上衣、套裤、革兀 革拉(一种鞋)、腰带等,上衣较长,式样类似旗袍,主要是妇女穿用。赫哲族妇女的鱼皮服装,赫哲族妇女比较注重发型和首饰,喜欢戴金、银、铜、玉的耳环和手镯等。
--回族
回族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之一,人口较多,分布在全国几乎三分之二的县。回族衣饰简单,老年男性一般穿黑色或灰色长衫,或低领对襟衬衫;中年人穿对襟白衬衫,外套黑色坎肩,着白裤子;妇女穿大襟右衽衣服;年青人除参加宗教仪式外,大都穿与汉族相同的服装。回族男子普遍戴白色或黑色的小圆帽,称礼拜帽,或用白毛巾和白布裹头。妇女一般戴白色圆撮口帽,或戴盖头。盖头的颜色依年龄而有别,老年用白色,中年用黑色,少女用绿色。在服饰的颜色上,回族人崇尚白色,视白色为洁净之色。
由于回族分布广泛,受当地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在服饰上表现出不同特点。
--基诺族
基诺族聚居于云南的基诺山一带。基诺族男子一般穿白色圆领无扣对襟衣,下着及膝宽腿裤,裹绑腿,喜用长布包头,戴耳环。妇女穿圆领无扣、镶七色纹饰的短上衣,内衬紧身衣或盘三角形刺绣胸兜,下穿前开合短裙,头戴披风式尖顶帽。
--京族
京族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从事渔业为主。京族的传统服饰以衣裤型短装为主,即简洁美观,又适宜涉水乘船的水上生活。妇女上身内挂一块菱形遮胸布,外穿紧身、窄袖短上衣,下穿肥大的黑色或褐色长裤,节日时喜穿旗袍式淡色长外衣。--景颇族
景颇族居住在云南境内的亚热带山区。景颇族男子大都穿对襟衣和制服裤,头缠两端缀有红绒线球的白色头巾
妇女都穿黑色圆领大襟或对襟短上衣,衣领周围和前胸处缀满银泡银链,下围右侧开合的红色筒裙,束腰带。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聚居于新疆西部,是个传统的畜牧民族。柯尔克孜族男子的典型衣着,是上穿白色套头衬衫,外穿交领长衣(“袷袢”),下穿长裤。女子着连衣裙,外套紧身坎肩,下着灯笼裤,外出时穿“袷袢”。--拉祜族
拉祜族聚居于云南。拉祜族男子多穿圆领对襟短衣,宽腿长裤,包头或戴青布便帽。妇女服装有两种类型:一是黑布长衫,两 边开衩齐腰部,衣襟上嵌有银泡或银牌,下着长裤;另一种是小开襟、圆领、齐腰短上衣,下着筒裙。拉祜族喜欢黑色,服装大都以黑布为底,用彩线和色布缀上各种花边图案。拉祜族男女均喜戴银饰。
--黎族
黎族生活在中国的海南岛。由于地处亚热带和热带,长夏无冬,黎族服装亦无季节之分。男子多穿无领对襟上衣和长裤,缠头巾插雉翎。妇女穿圆领对襟的上衣,下着筒裙。--傈僳族
傈僳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北部山区,多居于半山以上。傈僳族男子穿大襟麻布长衫,长过膝,后开衩,无扣,袖加黑边,下着裤。
傈僳族女子穿右衽麻布上衣,外罩黑绒褂,下身为多褶麻布长裙。有的地区的妇女,头戴缀满珠饰的布套头,项垂珠链。
--珞巴族
珞巴族居住在西藏东南部。在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由于交通不便,很少与外部接触,社会处于封闭状态。门巴族男子穿藏式氆氇长袍,外穿长及腹部的黑色贯头坎肩,背一块野牛皮。妇女穿麻布圆领对襟窄袖上衣,外披一长方形披肩。珞巴族男女都蓄长发,前额头发剪齐至眉,余发披于两肩和头后。妇女们喜戴多串五颜六色的项链。
--满族 满族服饰高雅华丽,历史上曾对我国的服饰发展有过很大影响。满族服饰的基本式样为袍式、立领、窄袖、右开大襟、钉扣袢、两侧开叉。男子服装以长袍马褂为主,妇女衣装也以袍褂为主,褂有别于男装的短马褂,是与袍齐长的长褂。努尔哈赤推行八旗制度以后,满族人均在旗,故满族人所穿的袍服被称为“旗袍”。除了旗袍和马褂外,满足人还有独具特色的坎肩,满族的坎肩镶有花边,绣有花卉图案,做工精致。满族妇女的鞋为木质底,底高达15至20厘米,其底上宽下圆,形似化盆,俗称“花盆鞋”。
--毛南族
毛南族主要分布在广西的山区,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民族。毛南族服饰简洁朴素,男女都喜欢青色和蓝色的右襟上衣和宽管长裤,女装有花边装饰,成年妇女还喜戴围裙。
--门巴族 门巴族居住在西藏的门隅地区和墨脱县,由于山河阻隔,外人难涉,历史上曾将门巴族的居住地称为“隐藏地”,至今流传着许多神秘的传说。
--蒙古族
蒙古族游牧在南起长城、北抵大漠、东达兴安岭、西越贺兰山的广袤大地上,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草原文化,其服饰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蒙古族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穿长袍,俗称蒙古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袍,冬季穿皮袍、棉袍。男袍一般比较肥大,女袍则比较紧身,以显示出女子身材的苗条和健美。蒙古袍的特点是袖长而宽大,高领、右衽,多数地区下摆不开衩。袍子的边缘、袖口、领口多以绸缎花边,“盘肠”、“云卷” 图案或虎、豹、水獭、貂鼠等皮毛装饰。蒙古族男子多喜欢穿兰色、棕色,女子则喜欢穿红、粉、绿、天蓝色。蒙古人认为,象乳汁一样洁白的颜色,是最为圣洁的,多在盛典、年节吉日时穿用。
--苗族 苗族生活在中国的西南地区。苗族男子着对襟或大襟上衣,下着大裆裤,盛装时则穿绣大花彩色“百鸟衣”。
苗族妇女多穿短上衣、百褶裙或宽脚裤,衣料多为蜡染。
--仫佬族
仫佬族族生活在中国的西南地区。仫佬族服饰简朴,尚青色。男子多穿对襟上衣、长裤,头戴六片三角形合成的碗形青布帽;妇女穿大襟上衣、长裤,姑娘梳辨,婚后结髻。
--纳西族 纳西族居住于云南。纳西族男子服装与汉族基本相同,而女子服饰则具有本民族 的特色。有些地区女子上穿彩色布镶边的上衣,下着双层百褶裙,用牦牛尾毛掺在头发内,梳成粗大的假发辨;有些地区的妇女则上穿大褂,外套坎肩,下着长裤,梳发髻戴帽或包头。
--怒族
怒族主要分布在云南怒江两岸。怒族男子穿麻布长衫,束腰带,下着及膝长裤,裹绑腿,蓄发包头
怒族妇女穿右开襟上衣,外加黑色或红色坎肩,下着长裙,梳辨,以青布或花布包头。
--普米族 普米族居住于云南西北和四川部分地区。普米族男子穿麻布短衣和宽裤,披白羊皮坎肩。妇女着白色短衣,套黑褐色绣花坎肩,穿长裤或百褶裙,包头。男女均喜戴各种饰物。
--羌族
羌族居住于岷江上游,务农兼事畜牧。羌族男女皆穿麻布长衫,外套羊皮坎肩,包头帕,束腰带,裹绑腿。男衫长过膝盖,女衫更长一些。羊皮坎肩,晴天毛
中国观赏石 篇3
摘 要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观赏植物具有更高的要求,并逐渐重视观赏植物的生态功能和美化功能。基于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带分布较为复杂,因此为野生植物的生长提供便利条件。针对中国野生观赏植物具体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将其同园林应用结合在一起,充分分析野生观赏植物园林应用前景。同时,对出现的相应问题进行处理,便于野生观赏植物健康成长。
关键词 野生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1--02
伴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高要求,传统观赏植物资源已经不能满足人们需求。尤其是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设计等环境科学的快速发展后,人们对室内外植物的美化作用更加重视。基于传统观赏植物资源的不足,人们逐渐引进大量外来品种,便于改变资源不足现状,此时人们会漠视乡土资源,最终出现观赏植物千篇一律现象,出现生物多样性减少的现象。针对该种现象的出现,人们逐渐将视觉转向本土的野生观赏植物,充分发挥野生植物资源作用,便于满足人们精神文明需求[1]。本文对中国野生观赏植物进行研究分析,将其充分应用到城市绿化中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1 中国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现状
基于中国具有广阔的土地资源,因此,野生观赏植物也相对较为丰富。例如,在北方,根据园林用途可将野生观植物分为花坛类、地被类、岩生类、花境类、干花类、垂直绿化类和切花类等;根据野生观赏植物的植物学分为蔷薇科、石竹科、菊科、唇形科、十字花科和禾本科等;根据野生植物观赏部位不同将其分为观花类、观果类、观叶类和观姿类等。从19世纪开始,大量中国野生观赏植物流失国外,相关学者研究显示,在美国观赏植物中超过1/2的品种来源于中国。但中国近代野生观赏植物研究同美国相比较为落后,同时,还大量引进观赏植物。针对该种现象的出现,中国相关学者对野生观赏植物进行大规模的研究,并清晰了解土地状况。
1.1 重点省份调查
基于中国地域广阔,其跨温度带较多,因此,气候类型多种多样,为野生观赏植物的生长提供便利条件;同时,促使不同类型的野生观赏植物生长。伴随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较多学者从野生观赏植物的分布、种类、生活环境和观赏特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对野生观赏植物展开全面的了解[2]。
部分学者研究显示,中国湖南省中出现2 000多种野生观赏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分别为150、39、1 800种。其中,湖南西部出现的珙桐为落叶乔木,该种植物只有一属2种,且2种较为相似,其中一种为叶面光滑,另外一种叶面有毛。其已经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中国特有单属植物;同时,为世界著名观赏植物。之前,学者对中国野生观赏植物了解不均匀,主要侧重于了解南方野生植物,很少有学者研究西部植物,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学者对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全面清晰的了解,加强对野生观赏植物丰富的地方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
1.2 重点风景区调查
通过学者研究显示,中国记载在册的高等植物有3万多种,其中多数为观赏植物。在风景名胜区或是自然保护区中分布着大量野生观赏植物,其被列为重点研究对象。目前,人们熟知的旅游自然保护区也逐渐被列为研究对象,伴随着人们对野生观赏植物的全面研究,较多人员对各地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特色地域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
1.3 重点科属种调查
相关学者对野生观赏植物进行多方面的研究,一部分学者研究木本和草本野生观赏植物,其着力于调查木本植物物种、草本观赏植物资源和野生乔灌木资源等,根据研究结果推荐多种富含潜力的野生观赏植物;另外一部分学者具体研究野生观赏植物的属种,但基于野生观赏植物对生长环境具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其在不同地域中的属种也不相同。
2 野生观赏植物的园林应用
2.1 引种驯化
中国野生观赏植物种类丰富加上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求,相关人员在开发野生观赏植物时加深广度,引种训化标准也不相同。多数学者主要从植物生态学方面研究,筛选野生观赏植物的标准为生态习性、生态学特征和观赏价值等,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筛选出野生植物,并进行综合评价,建立综合评价模式,选出合适引种训化材料,方便园林应用。
2.2 园林应用形式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应用形式逐渐多样化。水景园、岩石园、花境、花坛室外绿化及干花、鲜切花、盆栽观赏等花卉装饰为城市园林主要应用形式。在生态园林中野生观赏植物具有独特作用,其能很好地体现生态性、优越性和地域性等,部分野生观赏植物甚至能很好的体现地域文化价值。因此,野生观赏植物备受城镇密集区园林青睐。
2.3 园林设计元素
园林设计元素包含空间和色彩2个方面。一是空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居民拥有空间变小,此时园林设计更加重要。多数设计者主要着眼于高度与立面层次、平面设计、空间层次、盖度与围合感等空间具体应用结构上。部分设计者将生态价值同艺术美相结合,例如观赏植物根叶枝条同二氧化碳排放吸收相结合等,为园林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部分设计者更加详细的将时间、空间和空间意境三个组织景观空间作为研究方面,更深入的研究设计空间。二是色彩。园林设计中色彩最为引人注目,花卉为园林色彩中的重要材料。園林色彩中,常见的颜色为白、粉、红和黄,紫色和蓝色较为罕见,但在野生观赏植物中较为常见。园林设计者科学合理的搭配野生观赏植物能有效的设计出色彩纷呈的景观。
3 野生观赏植物的园林应用前景
目前,中国学者逐渐重视本土野生观赏植物,在各地园林开发中逐渐成熟;同时,野生观赏植物也被充分的开发利用。但在开发野生观赏植物同园林应用之间出现一定问题,开发后野生观赏植物没有充分体现在园林应用中,没有充分调查野生观赏植物,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撑等,导致野生观赏植物没有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例如,部分设计者没有充分调查研究珙桐,直接将其挖掘出来搬移到园林应用中,该种举措导致珙桐死亡或是降低其降价等。针对该种现象的出现,应根据不同地方的具体状况,将成功引种的野生观赏植物应用到园林应用中,进而有效美化城市环境,还能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同时,应保护重点野生观赏植物,在对珍贵品种进行开发和驯化时应高度重视,便于成功引种。
4 总结
野生观赏植物开发应用为长期工作,需通过长期有目的开发,利用不同手段驯化、培育成适合市场的新型花卉品种,满足人们需求。因此,在开发野生观赏植物时应充足投入、扎实工作,同时加上科学的态度,进而开发出野生观赏植物的潜在价值。
参考文献
[1]袁燕波,郝丽红,于晓南.贝母属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及其园林应用价值[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3(5):32-37.
[2]肖楠,陈建伟,樊宏弛,等.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园林应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5(8):195-199.
中国观赏园艺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篇4
1 观赏园艺产业现状
1.1 观赏园艺品种资源丰富
中国从南到北跨越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等几个气候带, 东部和南部地区降水量丰沛, 土壤类型多种多样, 具有良好的观赏园艺作物生长的土壤条件, 加上地形、降雨、光照等多变的自然条件, 形成了多种农业生态类型, 适合各种类型的观赏园艺作物生长, 品种资源丰富。
1.2 观赏园艺产业迅猛发展
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全面展开, 我国观赏园艺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 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人均占有量均有很大提高, 观赏园艺产业已成为中国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成为农业结构中最为活跃的主导产业。观赏园艺产业正在向产业化经营推进, 其中涌现了大批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企业发展注入的资金形式趋于多样化, 包括外资、民资、工商资本等形式资本。观赏园艺业的发展方向更趋合理、细致, 产业的生产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合理的区域化布局。比如中国部分地区观赏园艺业已逐渐形成基地化和集约化生产体系、科技开发支撑体系、市场营销体系、配套物资生产和供应体系, 观赏园艺业正朝着集生产、花卉文化、旅游娱乐于一体的方向发展。观赏园艺的迅速发展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不仅观赏园艺产品出口创汇额大幅度增加, 同时在许多地区还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如运输业、旅游业, 以及为观赏园艺产业服务的科技产业。
1.3 生产技术亟待改进
尽管我国观赏园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但是毕竟我国观赏园艺产业的发展仅处于初期, 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如产品质量不高、农药残留污染严重、单位面积产量较低、采后贮藏加工技术落后、产业结构和品种结构不合理等。近几年来, 我国观赏园艺业虽然使用温室、塑料薄膜和地膜覆盖技术已有相当大的面积, 但总体上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 其生产能力和水平还很低, 观赏园艺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低, 虽然近年来中国观赏园艺出口占世界的比例也呈稳步提高的趋势, 但是中国观赏园艺产品出口占世界总出口量的比例与产量占世界的高比例仍然极不协调。现代观赏园艺业的发展急需要先进的园艺科技作为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1.4 观赏园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中国观赏园艺产业生产和销售是由多水平体系构成, 观赏园艺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低, 国内与国际市场发展亟待平衡。多水平体系构成的国内需求层面较多, 国内少数富裕城市已逐渐应用了现代栽培技术、无土栽培系统和减少使用土壤消毒剂、农药等技术, 此类城市生产的观赏园艺产品已达到出口标准, 逐渐取代了昂贵的进口产品, 这样的产品在国内有市场。另外, 由于大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可支配的收入差距相当大, 技术含量较低的企业生产的一些品质较低或质量规格不理想的产品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也有一定的市场空间。各需求层面的需求容量已趋饱和, 已出现供过于求的趋势, 但是在国际市场, 中国观赏园艺产品占有率低, 目前我国观赏园艺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 这是制约我国成为世界观赏园艺贸易强国的重要因素。
为了实现观赏园艺产品增产增收, 必须从根本上突破国内观赏园艺产品市场供过于求的“瓶颈”, 对当前观赏园艺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 使观赏园艺产业转向外向型产业。观赏园艺产品结构调整的着力点要转向国际市场, 要在巩固亚洲市场份额的前提下, 积极开拓北美洲、欧洲、南美洲、非洲等市场, 做到观赏园艺产品出口市场的多元化, 做大国外市场这块“蛋糕”。只有我国观赏园艺产品在国外获得一块新的市场“蛋糕”, 我国观赏园艺产品才能避免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性, 走出国内过度竞争的“怪圈”。同时这样的结构调整还能降低观赏园艺产品的经营风险, 实现结构调整的整体效益提高, 提高观赏园艺产品生产与贸易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 从观赏园艺产业国际化的趋势来看, 更是迫切需要加快观赏园艺产业的结构调整, 使我国观赏园艺产业尽快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从根本上提高我国观赏园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 发展趋势
2.1 观赏园艺品种结构不断调整, 产业布局更加合理
中国观赏园艺业首先按照区域比较优势原则, 调整观赏园艺产品的区域布局, 以市场为导向, 观赏园艺产品种植向最适应生态区、适宜生态区集中。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 名特优新品种和具有特色应时小水艺类产品生产基地、加工原料供应基地和出口加工基地得到快速发展。在目前市场竞争压力日益严峻的形势下, 观赏园艺企业决策者时刻要把握市场, 对于经营环境产生的冲击因素要进行灵敏的调整。
2.2 观赏园艺产业向质量型和效益型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的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已由长期供不应求转变为阶段性供大于求, 包括园艺生产在内已经进入初期过剩阶段。因此, 在实行观赏园艺产业化经营过程中要从过去追求产量增长, 迅速转向突出质量和效益, 向多样化和高品质的方向发展。观赏园艺产业化经营不仅要以消费者的需求为生产导向, 追求产品质量更是首要的, 只有生产出优质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才能在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因此, 实行质量型战略不仅要在最终产品上把握质量, 而且要实行全程质量控制。这就需要从事观赏园艺产品生产加工和经营的企业或个人在所有环节都要自觉和严格按企业的质量标准要求进行生产和经营, 树立品牌和维护品牌的形象。
2.3 现代物流方式得到广泛应用
观赏园艺产品大多具有鲜活、易腐以及商品率高等特点, 在主产区建立一批产地批发市场、专业性服务组织和市场中介组织成为观赏园艺业快速发展的必备条件。专业信息网站的建立将为准确地收集、分析、预测、发布观赏园艺产品的生产、加工和进出口贸易信息提供快速通道。配送、连锁等多种业态的现代物流方式也将得到广泛应用, 现代交易手段将会多种多样, 包括电子商务、拍卖等。观赏园艺产品集散、配送、储藏、拍卖及营销信息系统将会得到完善。
2.4 产品比较优势得到逐步实现
为了使我国观赏园艺产品的比较优势得到逐步实现, 一方面要提高我国观赏园艺产品的科技含量, 大力实施“科教兴园”战略, 推进我国观赏园艺产业的科技创新。一些改革将会对我国未来观赏园艺产业科技含量的提高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一是观赏园艺产业科技体制改革将全面实施, 科技体制进一步创新。二是观赏园艺产业人才培养加快, 从业人员科学文化素质全面得到提高。三是科研机构及科研人员将会投身观赏园艺产业发展的主战场, 走科研、生产、开发一体化之路, 观赏园艺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四是观赏园艺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进, 观赏园艺产品标准化体系和生产技术体系将会逐步完善, 科技成果逐步实现量化、标准化和产业化, 观赏园艺产品质量、品质不断提高, 园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得到增强。另一方面, 观赏园艺产业化经营将更加重视产业文化、企业形象和名牌培养, 树立中国名优园艺产品形象。今后我国观赏园艺产业将凭借品质优势, 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不断扩大, 产品比较优势将得到逐步实现。
2.5 观赏园艺产业逐步迈向外向型观赏园艺产业
在将来, 中国观赏园艺生产过程中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将会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者的素质不断提高, 良种繁育、标准与监测、市场信息服务不断完善;质量认证和标识制度, 建立双边和多边质量互认机制, 将会逐步推行;中国特有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园艺产品, 要立法加强保护。所有这些将会推动未来的观赏园艺业快速迈向外向型观赏园艺业。
参考文献
[1]刘汉成.我国园艺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中国果业信息, 2005, 22 (8) :5-8.
[2]EDWARD BENT.一个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观赏园艺业[J].中国花卉园艺, 2003 (17) :20.
观赏石申请书 篇5
宜春市国土资源局:
宜春市境内武功山脉、九岭山脉矿产丰富,河流众多,盛产精美观赏石。袁州袁河出产的黄蜡石、木纹石;靖安、奉新出产潦河石;宜丰县天宝镇出产天宝蜡石;上高县锦江河出产锦江石;万载县双桥镇出产紫金石。这些奇石鬼斧神工,异常精美,观赏价值极高,尤其是袁州袁河出产的黄蜡石、靖安潦河出产的潦河石,深受全国各地石友喜爱,广为收藏,近年频频在国家级的奇石评比中获奖,取得良好的成绩。为了更好地组织宜春广大石友开展交流活动,普及、推广奇石鉴赏知识,打造宜春观赏石品牌,宣传宜春观赏石文化,提高宜春市的知名度,促进宜春经济和文化发展,拟筹备成立宜春市观赏石协会。协会的经费收入有会员缴纳的会费、社会单位或个人的捐助、协会提供有偿展示的服务性收入、其它合法收入。
江西省观赏石协会名誉会长季崇武、常务副会长姜如仕、秘书长张铁军等领导对宜春观赏石协会的筹备工作给予明确的支持。现在预先登记的会员有52人,主要分布在宜春中心城区,计划吸纳全市范围遵纪守法、有一定收藏实力与鉴赏水平的石友加入。
协会成立后,计划在宜春城区建一个约600—1000平方米的观赏石展示馆,做为宜春观赏石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
宜春市赏石协会主要发起人员名单如下:
罗志刚:宜春市袁州区建筑安全监督站,站长
陈勇:宜春学院医学院,党总支书记
晏云翔:宜春市商务局,副局长
彭志勇:宜春市交通局,副局长
赵东宇:宜春市公安巡警支队三大队队长
王强:宜春市鸿宇嘉晨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增:宜春市袁州区建筑安全监督站,副站长
敬请领导批准!
宜春市观赏石协会筹备发起人代表:
内蒙古自治区观赏石资源分布概述 篇6
1. 前言
1.1自然地理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部边疆,位于北纬37°24′至53° 23′、东经97°12′至126°04′之间,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东西直线距离为2400千米,南北跨度约1700千米,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东南西与八省、自治区毗邻,北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土地总面积约118.3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2.3%。优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内蒙古种类繁多、丰厚的观赏石资源。
1.2观赏石文化沿革
内蒙古观赏石文化溯其源头,约在距今近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址记录了内蒙古石文化的发展历程。大窑、河套人、兴隆洼、红山、呼和额热格、巴丹吉林、苏鸿图等文化遗址的相继发现,表明石文化的历史与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是相伴随的。而赤峰翁牛特旗三星塔拉村出土的“中华第一玉雕龙”(红山玉龙)则表明从新石器时期开始,石头之于人类,不仅仅具有实用性,也具有了可观赏性,更有丰富的内涵。在其后漫长的历史年代中,随着文化的发展,人们的鉴赏水平不断提高,新的石种不断涌现,观赏石的评价标准也从传统的“瘦、皱、漏、透、丑”,发展到“质、色、纹、形、韵”,巴林石、戈壁石逐渐成为内蒙古观赏石中名贵的品种,并名扬赏石界。
1.3观赏石发展状况
观赏石市场的主要形式是石展及石馆。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区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国内、国际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人民群众对观赏石的鉴赏水平不断提高,充分认识到了观赏石的价值,对观赏石的需求不断增加。自1997年以来相继举办了全区石展、巴林石展、奇石博览会、全国石展等不同级别的石展。各种观赏石城、奇石展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全区各个主要城市。内蒙古博物院、大漠奇石馆、通灵大漠奇石馆、阿拉善奇石馆、巴林奇石馆以及遍布自治区各地的“奇石一条街”、“奇石古玩市场”等奇石交易市场数个,商户达数千家,商家云集,奇石年交易额达数亿元。此外,还有家庭奇石经营户经营自拣观赏石。目前,阿拉善已形成了上千家观赏石经营户,年观赏石成交金额达到数亿元,逐步形成了蓬勃发展的奇石产业。
中国观赏石协会(简称中石协)于2005年8月25日正式成立,我区政府或部门领导、观赏石界专家学者、石商被选为副会长的有8名,理事名,参与完成了《观赏石鉴评标准》、全国观赏石资源调查和编图两项基础工作,《观赏石鉴评标准》作为国土资源部部颁标准,为观赏石勘查、评价、遴选、交易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使得中国观赏石文化建立在一个更为科学的审美基础之上。
2. 观赏石资源分布状况综述
2.1区域地质概况
根据内蒙古地质构造发展演化特点和现代中国大地构造研究成果,按照板块构造学理论,以三条大的缝合带:石板井—小黄山缝合带、恩格尔乌苏缝合带、二连—贺根山缝合带为界将内蒙古自治区古生代大地构造划分为四个一级构造单元,即哈萨克斯坦板块、塔里木板块、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各板块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沉积作用、岩浆改造作用、火山喷发作用,中生代又在华北板块及西伯利亚板块东部叠加了北东向大兴安岭岩浆岩带。地质构造的复杂多样,形成了不同时代、不同成因、不同种类的矿物、矿床,为内蒙古自治区各类观赏石的形成创造了独特的地质条件。
2.2内蒙古观赏石资源主要类型及分布状况
内蒙古地域辽阔、地史漫长、地质作用多样、地质构造复杂的特殊地理环境造就了丰富的观赏石资源,观赏石类型较为齐全,造型石类、图纹石类、矿物晶体类及古生物化石类均有产出。造形石类及图纹石类表现出了鲜明的地域特色,这两类观赏石主要产于中生代火山岩中,经火山热液作用、风化淋滤、地表流水搬运及风蚀作用,形成造型奇特的形态及图纹。矿物晶体则产于不同年代、不同成因的矿床中。古生物化石赋存于古生代及中、新生代沉积地层中,是古生命体在沉积物中迅速掩埋、石化的产物,是推断古地理、古气候环境的变迁及人类认识地球、研究生物演化最为直接的证据。
3. 观赏石类型及石种
3.1造型石类观赏石及主要石种
内蒙古自治区的造型石以戈壁石最为珍贵。戈壁石,因其产出的地域不同有的冠名为大漠石,有的因其成因冠名为风砺石、风凌石,主要产于阿拉善地区腾格里、巴丹吉林、乌兰布和三大沙漠中的戈壁滩及滩间山坳里,涵盖了产于戈壁中的玛瑙、千层石、碧玉、集(鸡)骨石、硅化木、菊花石、蜂巢石、水晶等各种类型。
3.1.1玛瑙
区内玛瑙多是中生代火山活动过程中晚期热液充填早期洞穴后生成的矿物,由硅酸盐胶体凝聚而成,具有纹理,主要成分为SiO2,质地细腻、坚硬、莫氏硬度7左右。其类型既有造型石,又有图纹石。根据形态特征,可细分为葡萄玛瑙、水胆玛瑙、响石玛瑙、夹胎玛瑙、柏枝玛瑙、紫晶玛瑙和缠丝玛瑙。色彩丰富,具有纹理。既是宝石原料,又是精美的观赏石,也是戈壁石的主要品种。
3.1.2碧玉
由含杂质的二氧化硅胶体溶液充填于玄武岩气孔中凝固而成,后经淋滤风化、剥离而成的色彩斑斓的岩石。由于其中所含的粘土物质对色素离子有极强的吸附能力,因此碧玉的颜色极其多样,以红色、紫红色最为常见,亦有蓝、红、紫红、青、绿、褐、灰黑等色,以绿碧玉、红碧玉较为常见。岩石成分以二氧化硅为主,石质坚硬,摩氏硬度为6-7,石肤光滑,造型圆润,以造型和颜色绚丽多彩而著称,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尤其是七彩碧玉,多色分布在同一石中,艳丽夺目,极为珍稀。
3.1.3沙漠漆
内蒙古戈壁石经历了年复一年的风沙搬运、磨砺、阳光的照射、雨水的冲刷、风沙的侵蚀和抛光,以及地下水不断的上升、蒸发,使岩石内的铁锰质逐渐溶解溢出,在石体的表层形成一层红棕色氧化铁或黑褐色氧化锰薄膜或其他颜色的薄膜,就似涂抹了一层油漆一样异常美丽,又像是古董文物表面所覆有的包浆一样,幽幽发亮。这层靠自然形成的厚约1-2毫米的坚实外膜被通称为沙漠漆。
3.1.4千层石
该石种为典型的造型石,其赋存状态为戈壁石,质地一般,但造型变化万千,可形成千层山、瀑布等景观。其原岩多为纹层状硅质岩、燧石条带灰岩及纹层状硅泥质粉砂岩,风化后,凸凹不平,再经风沙磨蚀,具有较强的观赏性。
3.1.5集(鸡)骨石
集骨石是一种呈放射状硅质框架构造石。以白色居多,亦有红色,黑色,黄色以及数种颜色混杂而成。石头框架中的软质矿物在漫长的自然风化过程中渐渐销蚀,遗留下硬度相对大的放射状框架,形如盛开的花朵。集骨石框架有玛瑙质,硅质,玉髓质等等。一般是观赏其瘦骨嶙峋,参差有致的天然造型。
3.1.6阴山雪玉
阴山雪玉产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境内的阴山山脉,是地质界、珠宝界知名专家确定的硬玉中的瑰宝,可与和田玉相媲美。颜色有青白、瓷白、奶油白、黑白花、纯黑色、紫罗兰、红色等多种颜色,摩氏硬度6.5—7.5,密度2.65—2.95g/cm,质地细腻、油润、半透明、不透明。
阴山雪玉形成于16亿~24亿年前,由于火山喷发大量的二氧化硅熔岩进入不规则的溶洞形成了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阴山雪玉籽料,像各种动物、人物、景物等,惟妙惟肖,无需雕琢,可做造型石;也可雕制为手把件、摆件、手镯、项链等雕件产品。
3.2图纹石类观赏石及主要石种
3.2.1巴林石
巴林石于1979年由轻工业部在辽宁岫岩召开的宝玉石会议上正式命名,与福建寿山石、浙江青田石和昌化鸡血石统称为我国“三大彩石”和“四大印石”。被誉为“四大名石”之一。
巴林石产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开发历史悠久,其发展先后经历了距今七八千年前的兴隆洼文化、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红山诸文化、契丹辽文化和蒙元文化等几个较为重要的历史时期。早在兴隆洼文化遗址和红山诸文化遗址墓葬中,发现有诸多巴林石质器物,如现藏于博物馆的鸟形玉玦、猪龙、勾云形牌饰等;在商周至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也都发现有巴林石制品。
巴林石是天然珠宝玉石,属含水的铝硅酸盐类。是以高岭石、地开石为主的多种矿物组成的粘土岩。主要化学成分为Al2O3和SiO2,其次含微量铁、锰、钛等氧化物及汞的硫化物。摩氏硬度为2—4,密度为 2.4g/cm3—2.7g/cm3。按其颜色、质地、结构的不同分为巴林鸡血石、巴林福黄石、巴林冻石、巴林彩石、巴林图案石等五大类几百个品种。
3.2.2佘太玉
佘太玉主要分布于乌拉特前旗大佘太乡及包头市固阳县西斗铺镇。为产于中元古界渣尔泰群下部书记沟组中的蛇纹石化石英岩,主要物质组成为变质重结晶的石英碎屑颗粒,二氧化硅含量大于95%。呈灰白、淡青色,微透明至半透明。由于岩石中含少量铬等微量元素,使岩石呈翠绿、淡绿或灰绿色。主要可作为雕刻原料,冲沟中经流水冲刷磨蚀后的佘太石,白色中隐含数绺翠绿,很醒目,可作为观赏石。
3.2.3清河石(黄河石)
清河石分布内蒙古自治区黄河、额尔古纳河等各主要河流两岸。
黄河、额尔古纳河两岸河床狭窄,陡壁林立,水流湍急,不同种类岩石在河床中经流水搬运、冲刷及磨蚀,后呈现各种各样的图案、色彩、形象及景观。
3.2.4模树石
模树石主要分布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及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等地。
模树石距今1至4亿年,又称树枝石、松石、松屏石、醒酒石、婆娑石等,是由沉积岩变质形成的板岩构成。在漫长的地质活动中,含氧化铁、氧化锰的溶液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沿着岩石的节理、裂隙及层理等空隙处渗透、扩散,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经沉淀固结后,形成在岩石表面的岩画,多呈现松树形、柏菱形或树与草密集成群状。千姿百态的形象图案,有“龙骨化石”之称。由于它的“叶脉”平和,“树叶”变化万千,色泽有微妙的金属光泽,画面古朴、典雅清逸、妙造天成,被称为远古天然彩墨石画的岩石。
3.3矿物类观赏石及主要石种
内蒙古自治区为全国矿产资源大省,已知矿种达151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85%以上。内蒙古已发现的矿物类观赏石品种繁多,达65种。主要品种萤石、水晶、石榴石、海蓝宝石、电气石、绿柱石、橄榄石、刚玉、锆石、紫晶,黄铁矿、黄玉、拉长石、天青石、石膏、玛瑙、冰洲石,以及金、银、石墨等矿物晶体或其组合晶簇形成的观赏石。
3.3.1金、银、铜、铁、铂、晶质石墨
具有观赏性的金属矿物晶体主要分布在乌拉特后旗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金矿矿产地遍布全区,犹以呼伦贝尔大兴安岭地区、内蒙中部乌兰察布市金盆金矿著名。晶质石墨主要分布于乌兰察布市黄土窑和呼和浩特市什报气。
分布于自治区东北部的金属矿床,其成因为中生代滨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下,侏罗纪发育强烈的陆相火山岩浆活动,因而形成了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矿床;乌拉特后旗及附近的金属矿床位于狼山成矿带上,为中元古代与海相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浆活动有关的成矿作用的结果,多为金属硫化物矿床,矿物成分为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等。金属晶体多表现为单质晶体的多晶集合体,在地质作用中出现的机会比较低,是十分罕见的珍贵观赏石。
3.3.2萤石
我区是萤石的主要产区,探明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二位,全区各盟市均有分布。萤石晶体呈立方体、八面体和菱形十二面体,颜色有黄、绿、蓝、紫、白、黄、黑等。玻璃光泽。硬度4,比重3.18。呈瘤状、葡萄状、钟乳状和球状产出的萤石具有观赏价值。
全区年产萤石15万吨左右,绝大部分为工业用,工艺级萤石约为200-300t。单晶、双晶和球状、肾状、葡萄状萤石均有观赏价值。
3.3.3沙漠玫瑰石
主要分布于阿拉善盟额济纳旗,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朱日和等地第三系或第四系更新统湖相沉积物中,为花瓣状或燕尾状硬石膏晶体的矿物集合体,为砂泥质胶结后,经风化淋滤而形成的一种造型石。摩氏硬度为1.5-2。该石种颜色一般为无色或浅黄褐色,造型千奇百怪,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缺点是硬度较低,性脆,怕磕碰。
3.3.4石英、水晶、紫晶、黄晶、发晶:统称为石英簇矿物
石英簇矿物区内分布极其广泛,主要产于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盟、阿拉善盟、赤峰市等地。
石英簇矿物类颜色多样,乳白色的为乳石英,无色透明的为水晶,浅玫瑰色的为蔷薇石英,浅粉红色的称为芙蓉石,紫色的为紫水晶,烟黄色的为烟水晶,黄色的为黄水晶,黑色的为墨晶。蔷薇石英或芙蓉石产于乌拉山花岗伟晶岩中。黄水晶见于大青山花岗伟晶岩中。白水晶、烟水晶和墨晶见于阿布古敖包和角力格太花岗伟晶岩中。紫水晶有花岗伟晶岩型、热液脉型和玛瑙型。
3.4化石类观赏石及主要石种
内蒙古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及中新生代地层出露齐全,其中,在中晚元古代、古生代及中新生代地层中都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得以保存。
3.4.1筵、珊瑚、腕足、瓣鳃、甲壳、头足、三叶虫等古生物化石类
筵类化石不具备单独观赏价值,但密集成群,嵌布于灰岩中,颜色呈灰黑褐色,风化后突出寄主岩,经流水冲刷或风蚀后有观赏价值;珊瑚化石珊瑚虫顶部具有许多中空的触手,外形似花,故有花状动物之美称,个体多呈椎形、柱形、杯形和喇叭形等,风化出的个体可单独鉴赏,群体横截面似蜂巢或圆柱,纵切面似礼花怒放。经人工打磨可供观赏;腕足类贝体较大,其壳的形状、生长纹、放射纹和弯曲的喙部都具有观赏价值;瓣鳃类有两壳,壳分左右,中型个体有独立观赏价值,群体经风蚀或流水磨蚀,亦具观赏价值;甲壳类属节肢动物门,身体分为头、胸和腹三部分,体外有一硬壳,故称甲壳,主要赋存于中新生代地层中,叶肢介个体小,群体经天然磨蚀或人工打磨后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头足类属海生软体动物门,壳体两侧对称,壳形态复杂,有直形、弯曲霰、包卷形和盘卷形,少数为锥形、短粗形及螺旋形,旋转程度不一,可分为外卷、半外卷、半内卷和内卷四类。本区筵类化石种类有菊石、鄂尔多斯多泡角石、巴特敖包内蒙古角石和大民山散菊石。该类化石个体较大,一般在几厘米至几十厘米之间,形态多变,特别是群体呈现,造型优美;三叶虫类属节肢动物门,现已灭绝,身体分节,分为头部、胸部及尾部,左右对称。个体一般长数厘米,最大可达70厘米。背部覆有几丁质背壳,背壳一般呈椭圆形,被两条纵向背沟分为三部分,中轴及其两侧的肋部,故名三叶虫,是有价值的化石观赏石。
3.4.2昆虫类化石
中国观赏石 篇7
关键词:少数民族,服饰,色彩,饰品,工笔绘画
一、服装造型的艺术性
人物造型在少数民族题材工笔绘画中可谓创作表现的核心部分, 造型的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整幅作品的品质。由于不同民族的服饰在自身整体造型上各有特点, 或质朴粗犷, 或轻舞飞扬, 加之画家运用艺术的手法并在画面中揉入自己的审美感受, 使得画面更加唯美装饰。少数民族服装的造型使画家的创作具有源源不断的激情和灵感。
在少数民族中, 由于自然地理的差异和民族习惯、审美传统的不同, 少数民族服饰分别在北方和南方、山区和草原等地域方面呈现出了很大的差别, 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另外, 在同一民族中因地域不同, 在服饰特点上也有不同之处;还有一些民族自身又具有多个支系, 如苗族分为白苗、黑苗、白苗、花苗、青苗五大类, 其中的花苗又包括了独角苗、大头苗、蒙纱苗等, 皆为不同的服饰划分。北方服饰厚重与南方服饰轻盈的不同特点为少数民族题材工笔人物画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创作思路。
(一) 北方寒冷多风雪, 森林草原宽阔, 生活在北方的少数民族多靠狩猎畜牧为生;
生活在高原草场并从事畜牧业的蒙古、藏、哈萨克、塔吉克等少数民族, 由于天气寒冷和养殖畜牧, 大多穿着牲畜的皮毛来抵御严寒, 衣着厚实庄重。因此, 很多画家善于以北方民族为创作对象, 比如对藏族生活的描绘就受到很多画家们的喜爱。因为藏族历史悠久, 文化独特。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和云南等地。藏族服饰基本结构为肥腰、长袖、大襟长袍。穿用这种结构肥大的服装夜间和衣而眠可以当被。袍袖宽敞, 臂膀伸缩自如, 既防寒保暖又便于起居、旅行, 白天气温上升可露出一个臂膀, 方便散热, 调节体温, 适应于高原的天气, 具有浓厚的高原民族特点。因此, 藏族服装在整体造型上就给人肥腰大袖大气厚重的感觉, 也是此类画作中体现出的主要特点及鲜明的民族风格。
(二) 南方温暖湿润, 山清水秀, 不同的自然环境, 造成
了不同的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 同时也产生了不同的服饰风格和服饰特点。南方的少数民族大多从事农耕。其地区适合种植棉麻;自织麻布和土布是其服装的主要用料。所用工具相对简陋, 但织物精美, 图案奇丽。由于天气湿热, 所以衣裙也就偏短窄、轻薄, 其风格多生动活泼, 式样繁多。所以, 当地人身着此装之后, 仍能体现出清晰的身姿轮廓, 尤其是女性的优美线条更能一览无余。因此, 在这一题材工笔绘画当中, 对傣族的刻画更容易以清新艳丽的色彩、淡雅的线条来增强画面的艺术性。
二、服装色彩的丰富性
少数民族服饰的魅力, 主要体现在丰富的色彩运用方面。各民族, 其服饰色彩各不相同, 所反映出来的色彩感也极为丰富。从服饰色彩的总体效果来看, 我国少数民族服饰中所反映出来的色彩感基本可以分为三类:
参考文献:
[1]丁义;关于民族音乐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4年01期.
[2]洛秦;音乐人类学的历史与发展纲要[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宋瑾;在保护与发展的交织中探索—2008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一) 明快淡雅, 清丽和谐
在少数民族服饰所表现出来的色彩之中, 有一类可以用“明快淡雅、清丽和谐”来形容。衣服的色彩既鲜亮明朗, 又不显得色彩繁杂、令人眩晕, 这些服装大多以浅色为主调。每个色块之间和整体服饰搭配协调, 给人以赏心悦目的审美体验, 而且能表现出一种优柔的秀美之感。这种色彩搭配的类型可以以东北的朝鲜族和西南的白族、傣族妇女的服饰为典型代表。
朝鲜族一向喜欢穿素白衣服, 典型地反映了朝鲜族喜爱洁净的特点。朝鲜族妇女们一身雪白衣裙, 暗含着丰富的美的韵律, 大有飘飘欲仙之势。所以, 朝鲜族妇女服饰的色彩更有利于对绘画中画面色调的调节和控制, 而且画面色彩既柔和统一又能保持其原来风貌, 不失为少数民族题材工笔人物画创作的绝佳之选。
(二) 鲜艳斑斓, 对比强烈
还有一部分少数民族服装以红、紫、绿、蓝为特点, 色调和层次十分丰富, 色块之间形成较大的对比和反差。由于此类色彩感觉和现代人们的审美角度有着一定差别, 故而此类色彩大多保留于农区、牧区和山区。也正因为如此, 这一类色彩的服饰民族韵味非常突出。在我国少数民族中, 可以蒙古族、土族、苗族等的服装作为代表。蒙古族服饰的色调, 既反映在蒙古袍的颜色之中, 也反映在腰带和包头的颜色中。他们日常生活里多以穿布料衣服, 适逢节喜之日, 一般都穿织锦镶边的绸缎衣服。他们喜欢用对比度强烈的、鲜艳夺目的红、绿、蓝等颜色。蒙古袍的颜色通常是大红、黄、深蓝, 颜色非常鲜艳。蒙古袍的腰间, 同样不分男女, 都扎着红色或者绿色的带子, 既对蒙古袍起到了固定的作用, 又使服装的装饰色彩更为美丽丰富。蒙古族衣饰色彩鲜艳, 充分现了蒙族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特点。
(三) 朴实庄严, 沉着凝重
在我国众多民族中, 一些民族崇尚黑色和蓝色, 服饰上自然以黑、蓝为主调, 给人朴实庄严、沉着凝重之感。另外, 在以黑蓝为主调的基础上, 又装饰上一些色彩鲜艳的花边或头巾、围腰之类, 增添了几分活泼的情趣。以黑、蓝色基调服装为主有基诺、壮、德昂、布依、佤、侗、水、布朗等民族。比如壮族男女服饰均以黑蓝为特点。妇女一般穿黑色衣裤, 蓝布滚黑边, 黑布滚蓝边;用黑布、蓝布或白布包头, 整体上朴素美观。
这三种色彩感基本概括了我国少数民族服装在色彩运用方面的倾向。当然, 在各个类型里, 又可分为多种风格和特点, 充分反映了各民族人民在审美追求上的不同偏爱。既可以在原有色彩上强化突显其民族特征的韵味, 也可以按照画家主观意图来对色彩进行归纳调整。
三、饰品的装饰作用
少数民族服饰的精华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他们各具特色的饰品上, 从中我们更能体会到一个民族的服饰中所包含的审美思想以及民族的历史性与文化性。同样, 在这一题材工笔人物绘画中, 饰品更能在画面中体现出精彩之处, 并能增加画面的装饰性,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谓饰品, 是指除服装以外附加在人物身上的装饰品与装饰, 如头饰、发饰、耳饰、项饰、胸饰、臂饰、腕饰、指饰、扣饰、腰饰、脚饰、及、扇、包、佩刀等佩饰。由此可见, 少数民族服饰中的饰品在画面中会起到很强的装饰性。
护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8 (3) .
[4]胡小军;女声合唱训练教学刍议[J];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版) ;2008年08期.
作者简介:
韦亦珺,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观赏石的文化史志 篇8
1 赏石的历史由来
我国观赏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初期。早在距今7000年前的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和浙江河姆渡文化层中, 就出土有石珠、白玉和玛瑙, 这可以说是观赏石的鼻祖了。春秋时代, 已有了刻意玩石、藏石的主人。从两汉到两晋, 再到南北朝, 玩石之风逐渐兴盛。到了唐代, 由于政治昌明、经济繁荣, 各行各业都得到长足的发展, 玩石之风也盛行于朝野, 寄情山水、钟情美石之人不胜枚举。当时的名臣李德裕、牛僧孺, 政治上相互对立, 形成“牛李党争”, 但爱石的雅趣却相似, 都是出了名的“石痴”、“石迷”。
到了宋代, 玩石之风更盛, 观赏石艺术也被推上一个高峰。随着观赏石品种的不断增加和人们鉴赏能力的提高, 有关观赏石品种、产地、形态及评价的理论著作渐次问世。
从元到明, 再从明到清, 继承了宋玩石、赏石之遗风, 观赏石热潮有增无减。明万历进士米万钟, 爱石成癖, 其担任六合县令时曾钟情于雨花石。就连清高宗乾隆, 巡游江南时也不忘把号称“青芝岫”的精美巨石拖运至清漪园, 供自己赏玩。
如今, 观赏石已从“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变成了广大人民群众养情怡性、陶冶情操的佳品。我国的观赏石资源极为丰富, 从东到西, 从南至北, 各式各样的观赏石琳琅满目。
2 形形色色的观赏石
观赏石的分类一直以来都是困惑专家们的难题。目前业内普遍接受的方案是将观赏石分为七大类, 即造型石、纹理石、矿物晶体观赏石、化石观赏石、砚石、印石、事件纪念石。
造型石。造型石是观赏石中最常见的类型, 也是中国传统石文化中研究水平最高、理论体系最完善的一类观赏石。古人赏石有“瘦、皱、漏、透”的口诀, 目的就是描述、赞美造型石或玲珑剔透、灵秀飘逸, 或浑穆古朴、凝重深沉的感觉。诸如太湖石、灵壁石、英德石、风棱石、姜石与菊花石, 等等, 都是造型石的著名品种。
造型石的形成, 主要是岩石在各种地质作用 (机械搬运、磨蚀、溶蚀、风蚀、淋滤、冰川活动及构造运动等) 下, 形成了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形貌, 因而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青睐。例如, 南方多雨潮湿, 造型石多为水蚀作用形成的碳酸盐, 如灵壁石等;北方少雨多风砂, 造型石多为风蚀作用形成的硅酸盐, 如风棱石等。
纹理石。纹理石以具有清晰、美丽的纹理或层理、裂理、平面图案为特色, 它的观赏性在于石上的自然图案。人们对纹理石的器重和钟爱, 常在于它的美在“似”与“不似”之间, 以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内涵和意境。
纹理石常见的品种有三峡石、红河石、锦文石、丹麻石、汉江石、雨花石等, 还有一些不常见到的品种, 如颜神石、彩霞石、五彩石、模树石、黄河石、滦河石、青海石、国画石、蓝纹石等。
纹理石上的纹理通常是在成岩时期原生的, 或岩石受矿液浸染形成的;其次是岩石后期风化形成的各种花纹。如我国太行山地区, 有一种纹理石本身是砂岩, 后期受铁矿液的浸染使其形成波浪式的红色花纹和星星点点的圆斑, 使岩石上既有红色花纹图案又有灰白色圆斑, 看似日落日出之景。而一些文字石通常是岩石中热液交代了方解石或石英等细脉构成的。
值得指出的是, 一些赏石原本已有很好的花纹, 但在自然界没有显露出来, 或只是显露了一部分, 但通过简单抛光便可显露出来, 如山东颜神石、广西彩霞石、青海丹麻石、河南牡丹石、甘肃冰花石等, 也被归为纹理石的范畴。
化石观赏石。化石观赏石算得上是观赏石中的长者了。化石是保存在各地史时期岩层中的生物遗体和遗迹, 它必须反映出一定的生物特征, 如形状、大小、结构、纹饰等。因此, 具有一定观赏或收藏价值的古生物化石也可作为观赏石。
化石本身的内在条件和地质环境的外界因素是形成化石观赏石的两大因素。首先, 内在条件要有有利于保存的生物体结构, 主要是生物体中的硬体;其次, 外界环境必须有掩盖物质可以将遗体迅速掩埋起来, 使其免遭生物、机械和化学破坏;最后, 必须经过一段或长或短的地史时期, 才能变成坚硬如石可以保存下来的化石。作为观赏石, 化石至少能体现出“真、稀、奇、形、神、色、质、量”八字方针。
化石观赏石的保存类型可分为实体化石观赏石和遗迹化石观赏石两种;石质类型包括硅质岩型、灰岩型、白云岩型与泥灰岩型。常见化石观赏石的生物类型有珊瑚类、腕足类、头足类、三叶虫类、昆虫类、棘皮动物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植物类与遗迹化石等。
事件、纪念石。事件石是指外星物质坠落, 火山、地震等重大历史事件遗留下来的实体, 或某种历史事件中有特殊意义的石体;主要包括陨石和火山弹。
陨石, 又称“天外来客”, 是指地球之外, 宇宙中的流星脱离轨道或破碎成碎块散落到地球上的石体。根据化学成分可以将其分为石陨石、铁陨石与石铁陨石三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陨石的国家之一。早在石器时代就已发现有陨石, 古时称陨石为“陨星”, “陨铁”、“落星石”等。《史记·天官书》中记载有:“星坠至地, 陨石也”。说明我国古代对天空中落下的陨石已有初步的科学认识。有趣的是, 由于天上落下的石头会掉在不同的地方或形成不同的地貌, 所以在江苏、广东等地, 古代曾有“落星岗”、“落星山”、“落星湖”、“落星湾”等地名。
我国是一个有悠久爱石传统的国家。历史上曾遗留下来许多纪念石, 有国有的、也有个人收藏的, 如“败国石”、“聊斋三石”等。
此外, 制作石砚的砚石、用作印章的各种材质的印石 (如福建寿山石、昌化鸡血石等) , 以及由矿物晶体形成的观赏石等也是观赏石大家族的成员之一。
3 观赏石的鉴赏
石头是客观存在的, 它的美与生俱来。伟大的艺术家罗丹曾说过:“世间的美无处不在, 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国也有句古话, 叫“慧眼识珠”。这个“慧眼”, 自然就是指一个人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眼光。只有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去发现, 才能从千千万万块普通石头中挑选出具有艺术魅力的观赏石来。
美是观赏石的灵魂。根据一些学者和广大观赏石爱好者的意见, 当前大体上可以从造型、色泽、质地、纹理和意境等方面去评价和鉴赏观赏石。
观赏石的鉴赏与收藏 篇9
1 鉴赏的含义
鉴赏就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是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和感情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集体感受出发, 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飞跃, 都是感观的艺术形象, 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兴趣来补充和丰富的形象。使视觉感知、过去的一些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的艺术感觉, 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 获得审美享受, 并理解美术活动和艺术现象。观赏石的鉴赏, 按照“观赏石鉴评”标准, 可分为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自然要素, 是观赏石自身反映出的物理、化学方面的属性, 具体表现为形态、质地、色泽和纹理四个方面。人文要素, 是主要体现人们对观赏石的认知、感悟及艺术创作, 包括观赏石的韵意、命题、配座与传承。
2 观赏石的收藏
万事万物不能只看表像, 以貌定论。有些东西初见也许没有收藏价值, 但是, 当达到一定的程度, 或经历一段较长时间后, 却又显示出了极大的收藏价值。因此只要确有兴趣, 什么藏品均可收藏不仅是一门艺术, 更是下一门学问, “爱而藏之, 藏而玩之, 玩而研之”。是收藏的最高境界, 我们不仅是单单的搞收藏, 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它。学会去欣赏与品味。在欣赏中让我们感受美, 理解美, 并去创造美, 收藏稀有的融艺术性和科学性为一体的观赏石已成为一种高稚的时尚和一种高层次的享受, 观赏石的开发和发展程度已成为一个国家文化和文明程度的标志。现今收藏热浪是一浪高过一浪、如火如荼, 在林林总总、琳琅满目的收藏品中, 观赏石正以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渊远的历史传承, 成为了收藏苑中的一株奇葩, 让人钟爱有加、不惜追求。如梦如痴赏石、玩石、藏石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南齐书。文惠太子传》就有:“多聚异石、妙极山水”一说。战国后期的《山海经》云:“独山其下并美石。”唐.郑帷忠《古石赋》称:“博望候周游天下, 历览山川, 寻长河于异域, 得美石而献汉武帝”。可见当时已将“美石”作为珍贵贡品。宋代美石家苏东坡在其《怪石供》云:“今齐安江上往往得美石, 与玉无辩, 并红黄白色, 其纹如人指之螺, 精明可爱。”如今, 正值国泰民安太平盛世, 赏石藏石之风日盛, 势不可挡。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和完善, 赏石、藏石已完全走出了深闺, 越来越显现其投资增值的巨大潜力。
3 观赏石的收藏价值
3.1 观赏石收藏能够体现收藏者的文化内涵和人格修养
收藏爱好者在收集观赏石的过程中, 要考虑文化信息承载的数量。观赏石是一种天然的艺术品, 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同时, 文化价值是集合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因此, 如果值得收藏, 就必须考虑观赏石的文化内涵。观赏石因为其自身的独特性, 投资增值, 空间非常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收藏观念的更新, 具有文化底蕴的观赏石收藏价值非常之大。
3.2 观赏石的收藏价值体现在它的投资收益方面
观赏石文化是我国独特的传统文化。近年来, 随着人们经济观念的更新和投资意识的觉醒, 观赏石收藏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然而, 由于很多人对观赏石的内在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还不够了解, 导致观赏石收藏的盲目性。基于投资收益的观赏石的收集应在多方面考虑。观赏石的自然特征, 决定了观赏石是一种天然的艺术品, 观赏石收藏过程中应注意观赏石的特点有人工雕凿的痕迹, 人工的观赏石是没有收藏价值的。观赏石是自然形成的, 所以它们是独一无二的。观赏石收集过程中应注意自然性和古老性。观赏石的古老性决定了其稀缺性, 更具市场价值和收藏价值。同时, 由于人们对生态的破坏, 造成观赏石越来越稀缺, 在收藏过程中应注意其稀缺性。在收集观赏石投资的过程中, 也要考虑市场的公众意识, 必须注意传统的藏石的质量, 以确保观赏石具有最佳的收藏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文化观念和投资观念的不断更新, 人们越来越重视石材文化、观赏石的收藏, 以及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评鉴。观赏石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 国家越来越重视观赏石的开发和收藏, 以及对中国传统石器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中国观赏石的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将不断凸现出来, 这种价值的体现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 对促进和谐社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4 观赏石鉴赏标准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 观赏石鉴赏标准也不断得到发展提高, 在传统的“皱、漏、瘦、透”的赏石标准基础上提升为“质、形、纹、色、韵”, 人们的欣赏水平大大提高, 对观赏石意境的发挥越来越予以重视。质, 就是质地, 包括硬度、润度、和细度三个方面。形, 就是形态, 包括体量、外形与石面 (石肤) 。纹, 就是纹理, 从成因上分为色彩纹、凹凸纹和裂隙纹三种;从形状上分为点纹、线纹和斑纹三种。它们也可以成为复合纹。
5 结论
观赏石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代表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观赏石不仅关系到中国石文化的起源, 而且还象征着独特的审美情趣。通过对文化价值和在中国观赏石的收藏价值的分析, 作者对赏石文化中的鉴赏和收藏结合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和体验作出了理论基础分析。
摘要:中国赏石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它的形成与发展贯穿于中华民族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渗透在文学、诗歌、书法、绘画、建筑、居室、文玩等多种文化艺术形态之中, 又从中脱颖而出, 成为了既有历史传承、又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无论是在人浮心躁的社会, 还是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 我们都要以石为师、以石为友, 学习它质优志坚、表里如一, 不随波逐流的品格, 以赏石来陶冶情操、寄情怡神、清净心灵。观赏石国家标准的制定、施行和观赏石鉴评师队伍的组建, 使中国的观赏石文化不断规范、完善, 全民赏石水平不断提升, 一个全新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赏石文化品牌将不断发展壮大, 中国观赏石文化事业将会更加辉煌。
关键词:观赏石,鉴赏,收藏
参考文献
[1]贾利亚.观赏石的鉴赏与收藏[J].西部资源, 2012, 02:155~156.
观赏石人文审美取向漫谈 篇10
1.1 观赏石对于天然石材的向往
在当前观赏石的审美中, 纯天然成为一种赏石趋势, 当代赏石贵在天然, 认为最具收藏价值的是未经过人为加工的天然原石。赏石的意趣, 在于人工之外, 想象之中的天然审美意象。譬之如美人容貌:清水出芙蓉者肯定为倾国倾城的上品, 此为原石魅力所在。略施粉彩也可闭月羞花, 这属于表皮涂油上蜡修饰的作品,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而人工打磨抛光的石头, 常有贼光闪烁, 庸脂俗粉之气渐生, 好比整容美女, 貌似丽质芳泽, 难入方家法眼。所以, 原石最受推崇, 上油皮质略逊, 打磨则暴露天然缺陷, 虽可赏但价值降低, 而以打磨冒充原石则为造假。
1.2 观赏石对于石材本身的之低要求更为严格
古人的赏石标准常被锁定为“瘦、漏、透、皱、丑”几个源自唐宋的观念, 只能代表太湖石、灵壁石等造型石的形态特色。当代石种辈出, 人们审美情趣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所以在古人基础上, 提出了“质形色纹韵”的标准, 这个标准主要源起于柳州赏石的巨大影响, 由于柳州红水河流域石种的资源特色, 造就其皮质润细, 色泽丰富, 光彩夺目者居多, 加之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 台湾赏石界携传统观念与前瞻意识在柳州市场的着意打造, 使得重皮色与质地的观念成为了当代赏石的主流。质地好的石头, 水洗度高, 皮色光润, 表皮的质感等同于藏界所乐道的包浆之美。所谓包浆, 也称皮壳或宝光, 常用来指那些经年深日久的器物, 经过岁月洗礼和人为摩挲, 在其表面所形成的一层氧化膜, 带有一种暗暗的光泽, 在玉石陶瓷、木器家具等表面都会有包浆, 构成了年代的标志与审美要素。赏石的皮色虽然源于自然地质变迁, 从形成年代的角度说却不亚于人工器物的包浆。对这种美感追求的文化根源可以追溯到传统的道家思想, 所谓“光而不耀”, 是道德经中对圣人之道的描述。当代人追求赏石包浆之美, 除了源于对古玩审美标准的比附, 更重要的是契合了当代社会追求稳定、圆融、和谐的精神气质。
1.3 观赏石上升到一种意境灵魂的陶冶
这里的意韵美可以理解为赏石的文化内涵或审美意象的象征意义。岩石矿物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 其存量可谓恒河沙数不可计数, 但大部分都无法成为赏石的审美对象, 因为赏石审美必须能引起人的审美共鸣和愉悦感, 因此只有那些有象征美的奇石才能进入人的审美视野。由于新石种的不断涌现与当代人审美趣味的变化, 古代传统的文人赏石观念, 正在被当今大众化的审美所取代。传统供石, 包括砚山与山子造型, 因为失去了书斋清供的背景, 除了大型园林景观石仍大量应用外, 赏石收藏中仅仅作为一个品类得以保留, 其抽象、冷峻、峭拔、简约、怪异的文人审美风格, 从主流演变成了传统符号的代名词, 成为少数高端藏家的追求。而大众审美乐于接受的是具象、艳丽、具有富贵吉祥等象征意蕴的赏石作品。
2 观赏石人文审美取向
2.1 观赏石的自然美
在中国美学史上, “自然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审美范畴, 它是以中国人对自然景观的理解为基础, 体验升华为一种理想的审美形式。自然美一般有两个方面的意义, 一是没有人的劳动创造所谓的纯粹的自然美, 是指通过人类劳动改造后的自然景观, 它直接击中了人类精神的印记, 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和力量。欣赏它是肯定人类的智慧和力量, 并通过它, 给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并超越和超越。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环境, 也是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的基本源泉。生活在自然中的人们, 宇宙, 到处都有一种颜色的骚动, 在不同的姿势和不同的表情, 美国的节奏。山谷群峰壁立, 峰峦重叠的山, 烟波浩渺, 水天一色的大海, 泉水潺潺, 鸟语花香, 复杂多变, 历经数千年, 对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的古建筑融合, 反映了中国的人文景观, 风景名胜区古老的风俗花园, 都是那么的动人, 让人如醉如痴, 流连忘返, 这是自然的美。
2.2 观赏石意境美
意境, 作为一个美学概念, 受到历代艺术家的重视。对于“意境”的解释, 一般将其定义为“情与景的交融”, 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统一, 是一种审美的理想境界。例如中国古典园林在进行观赏石的设计时, 对于叠山设计, 和造园者的审美观不无关系, 和造园者的叠石手法不无关系, 和造园者对中国传统山水画之“意在笔先”不无关系。“意在笔先”和“未山先麓”是在中国水墨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叠山中艺术创造相同的手法。掇山艺术和山水画有着很深的渊源。叠山匠人, 往往会借鉴山水画中对景物的处理办法和对山石的皴法, 从而进行艺术的提炼和加工, 构成园林景色中的峰、峦、岩、壁。
2.3 观赏石的自我悟道美
从读石起, 便将思想情感与赏石结合。所谓“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石头皆为造化, 禅乃是心源。赏石之思不失为一种体会禅意的与石交流。诚然, 赏石不必非得抬出宇宙观那样的大道理, 而是体会与石相亲的禅趣。也就是天人合一, 以石养心。面对心爱美石, 无论具象或非具象, 首先有种知音难觅的亲近感, 如临挚友。面对这位无言的受众, 可以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 不必心生挂碍, 也可以参想妙德, 以自身的见识去体味石的象征意义, 安然、厚重、刚正、淡泊, 不一而足, 心有多远就可以走多远。所谓提高人生境界, 只是以石为鉴, 相由心生, 自己的镜像, 只有自己能描摹。与石独处, 无思无虑, 也是妙趣, 目光游移其上, 双手摩挲其表, 间或把弄提举, 擦养盘玩, 时间久了, 作为审美主体的我和审美客体的石都融入到一个整体的空间氛围中, 而密不可分, 隔绝了身外的繁杂喧嚣, 忘却了内心的诸多烦恼, 仿佛这其间只有石与我的存在, 又好像什么都不曾存在, 所谓物我两忘的状态, 这种境界体会久了, 内心自然就清净了。
3 结论
在观赏石鉴赏中能实现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不仅可实现雅俗共赏, 而且也可收到赏心悦目的审美效果。因为对奇石美的理性认识是根据丰富的感性材料综合分析, 推理判定的。感性材料可以悦目, 推理判定可以震撼心灵。
参考文献
[1]方志舜.观赏石人文审美取向漫谈[J].轻工科技, 2012, 04:143~144.
中国观赏石 篇11
关键词:波斯菊;观赏向日葵;播种期;生物学性状
中图分类号: S344.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11-0260-03
收稿日期:2014-11-03
基金项目: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科技项目(编号:苏农林2013kj017)。
作者简介:杨宝林(1965—)男,江苏句容人,硕士,教授、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教学和农业推广工作。E-mail:ybl65@163.com。波斯菊别称秋英、秋樱、大波斯菊,原产墨西哥,喜光,耐贫瘠土壤,忌肥,忌炎热,忌积水,对夏季高温不适应,不耐寒,需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壤土,是国外常用景观花草种类之一[1]。近几年,波斯菊已成为我国一些城市秋季的主要景观植物,并逐步往长江流域扩展。由于波斯菊品种群中既有较长日照条件下开花的类型,也有短日条件下开花的类型,花期有长有短,株型有高有矮,所以在景观培养时可根据不同目的灵活选择。波斯菊花朵轻盈艳丽,开花繁茂自然,有较强自播能力,成片栽植有野生自然情趣,可成片配置于路边、草坪及林缘或作花境、花篱、花丛,也可作为地被、切花。因此,近年来波斯菊广泛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绿化、花化的重要园林材料之一。
观赏向日葵,原产于北美,因其既可作为鲜切花,也可用于园林布置而在欧美花卉市场久负盛名,目前作为一种新兴的观赏植物,在我国已经实现本土化栽培[2-4]。此外,向日葵还具有很强的CO2吸收能力,对城市环境净化也有非常好的作用[5]。因其花朵鲜艳夺目、鲜切花保花时间长而倍受消费者的青睐,现已成为一种时尚、高雅的观赏花卉。至今,观赏向日葵新品种不断引进,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已广泛应用于景点和环境布置中,并取得了较理想的景观效果[6]。
在我国,虽然波斯菊和观赏向日葵的栽培技术及单花种植观赏价值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二者的轮作栽培技术及该技术所能够产生的特色美化、彩化空间环境立体观赏价值方面的研究仍是空白[7]。因此,本研究着眼于波斯菊和观赏向日葵轮作栽培,通过不同的播种时间来调配2种观赏植物的生长时期,以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和最长的观赏时间,为今后景区的花卉轮作栽培技术提供实践支持。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试验用波斯菊品种为目前栽培较多的121-E,早期从日本引进[7],是波斯菊众多品种之中比较早熟的品种,花色为桃红色单色花,试验用种子由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学园艺系保存。
试验用观赏向日葵品种为金色莫妮卡,是金黄色的大花品种,是一种新颖的切花材料,也是目前国内常用的观赏向日葵品种,种子由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学园艺系保存。
1.2试验方法
1.2.1试验地点基本情况本试验在江苏茶博园试验基地(江苏句容)进行,试验地的土壤是黄壤土,土壤的肥力中等,适合波斯菊和观赏向日葵生长。
1.2.2播种与栽培管理波斯菊播种:本试验采用直接播种的方法,播种之前将地进行深翻,整地,波斯菊根系较浅,整地深度一般控制在20~30 cm。波斯菊的种子比较小,可采用撒播法与条播法相结合,先以20 cm沟距挖环沟,为防出苗过密,可以按10 ∶1比例掺入细沙与种子搅拌后一起播入。种子播后覆盖一层细土,可保护种子,不易被水冲走,又可保水保温利于种子萌发[8-10],覆土的厚度,以见不到种子为宜。在4月15日至7月30日,每15 d播种1次,共7个播种期。齐苗后如果苗太密,要进行间苗,确保株行距适宜。波斯菊喜光,种植时尽量选择阳光充足处,2 d浇水1次。生长期间进行整枝、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
观赏向日葵播种:向日葵播种时间为春季3次,夏季3次。春季从3月10日播种每隔20 d播种1次,共播种3次。夏季从6月20日播种,每隔20 d播种1次,一共播种3次。播种方式采用大田直接播种,矮生品种播种间距为12 cm×12 cm,大花型、大株型要适当加大株行距,苗期土壤不宜太湿,子叶长出后每周用百菌清或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喷施,连续2~3次,防猝倒病。期间根据植株的生长势,追施肥料,及时除去过密枝、弱枝、底叶及小花蕾,保留1花1蕾,使花朵发育大而丰满。
1.2.3田间数据记录波斯菊和观赏向日葵定植后分别观察记载以下数据:(1)观察记载不同的播种时期对波斯菊和观赏向日葵观赏性的影响。分别记录初花至盛花天数、单株分枝数、单株开花总数、可观赏天数、不开花单株比例、平均株高、平均单株产量、平均叶面积。(2)观察记载不同播种期对波斯菊和观赏向日葵的生育特征的影响。分别记录出苗期、初花期、盛花期、凋谢期、全生育期、花期等生育特征相关数据。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播种时期对波斯菊和观赏向日葵观赏性的影响
不同的播种时期对波斯菊和观赏向日葵的观赏性有很大的影响,对二者的生长性状也有很大影响。通过观察记录可以发现,对于波斯菊而言,播种期在5月15日左右,观赏性最佳。5月15日播种的波斯菊初花期至盛花期只有11 d,明显比其他时期播种的天数短;而花的观赏天数达到45 d(图1),明显长于其他时期播种的观赏天数。也就是说在5月15日左右播种波斯菊,既能够缩短初花期至盛花期天数,又能够延长花的观赏期。从开花和生长情况(表1)来看,5月15日播种的波斯菊单株分枝数以及单株开花总数也均高于其他时期,而且此时播种开花率达到100%,植株也不会出现徒长现象,植株长势正常。因此,对于波斯菊而言,在5月15日播种可以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
nlc202309020107
观赏向日葵播种一般分为春播和夏播,将春播和夏播分别设了3个不同的时间点,结果表明不同的播种时间对观赏向日葵的生长特性以及观赏性都有较大的影响。从数据表现结果来看,观赏向日葵在4月20日播种效果较好。初花期至播种期时间较其他播种期短,而可观赏天数在所有播种期中最长,达到27 d(图2)。从开花和生长情况(表2)来看,4月20日播种后,单株分枝数以及单株开花总数也均高于其他时期,而且此时播种开花率达到100%,植株长势适中,不会出现徒长现象。因此,对于观赏向日葵而言,在4月20日播种可以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
2.2不同播种时期对波斯菊和观赏向日葵观品平均单株产量的影响
种植波斯菊和观赏向日葵时,不仅要有最佳的观赏效果,而且要有最大的种子产量。考虑到未来的种子需求,还要看种子产量是否达到要求,本研究分别取了不同播种期的10株波斯菊和观赏向日葵的种子称质量,得到平均单株产量。
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时期对波斯菊种子的产量影响比较大。其中5月15日播种的波斯菊种子的平均产量最高,可以达到1.6 g(图3),明显高于其他几个时期。而播种期越晚、种子产量越低,可能是由于播种期晚,花期和种子形成期正好处于夏季高温时期,而高温不利于波斯菊种子发育和形成,因此,播种期越晚,种子产量越低。
不同播种时期对观赏向日葵种子的产量影响也比较大。其中4月20日播种的观赏向日葵种子的平均产量最高,可以达到25 g(图4),明显高于其他几个播种时期的种子产量。与波斯菊相同的是,观赏向日葵也表现出播种期越晚,种子产量越低的现象,但是相比波斯菊,观赏向日葵播种期晚虽然种子产量有一定的减少,但是减少的程度没有波斯菊大,可能是因为观赏向日葵比较耐高温。因此,从种子产量来看,可以发现观赏向日葵在高温下种子的发育和形成虽然受一定的影响,但是观赏向日葵耐高温的能力是优于波斯菊的。
2.3不同播种时期对波斯菊和观赏向日葵生育期的影响
不同播种期对波斯菊和观赏向日葵的的生育特性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播种时期不仅影响开花时间,而且对花期长短也有较大影响(表3、表4)。通过播种后的观察记录可以发现,波斯菊在5月15号左右播种,观赏向日葵在4月20号左右播种都是比较合适的播种时间。在这2个时期播种的波斯菊和观赏向日葵的全生育期以及花期都比较长,花的观赏期也最长,而且二者的盛花期可以交替出现,能够营造出最佳的观赏效果,选择这2个时间播种,可以将波斯菊和观赏向日葵进行轮作栽培。因此,在栽培波斯菊和观赏向日葵时,可以选择5月15号左右播种波斯菊,4月20号左右播种观赏向日葵,这样就可以延长景观的观赏时间,打造出最佳观赏效果(图5)。
3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结合目前国内波斯菊和观赏向日葵的栽培现状,对不同播种时期的波斯菊和观赏向日葵的生长特性和观赏性
进行了观察记录。结果表明,不同的播种时期对波斯菊和观赏向日葵的开花时间以及生长性状都有很大的影响,本试验结果和之前许多研究者的研究结果[9-10]是相一致的。但是具体的播种时间有所区别,可能是由于所选品种不同以及试验的具体地点环境气候有所差异所致。本试验结果表明,在江苏茶博园区4月20号左右播种观赏向日葵,5月15号左右播种波斯菊,2种花卉均能够有最佳的观赏效果。
通过对波斯菊和观赏向日葵全生育期的统计还能够确定,能够在江苏茶博园内进行波斯菊和观赏向日葵的轮作栽培,通过波斯菊合观赏向日葵不同播种时间的搭配,可以提高二者的观赏效果和观赏价值,也能够延长观赏时期,为提升“茶叶福地、科技洞天”江苏茶博园的旅游休闲功能,在茶博园进行波斯菊栽培技术及适应性研究,并探索选择合适的观赏向日葵品种与波斯菊轮作,建立茶博园波斯菊-观赏向日葵轮作观赏体系,对园区旅游业的发展及花卉栽培观赏价值的提升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江苏茶博园既是江苏省名优茶产地、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也是一个独具魅力的旅游胜地。为提升茶博园的旅游休闲功能,在园内进行波斯菊栽培技术及适应性研究,并探索选择合适的观赏向日葵品种与波斯菊轮作,建立茶博园波斯菊-观赏向日葵轮作观赏体系,为园区旅游业的发展及花卉栽培观赏价值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1]刘燕. 园林花卉学[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122-123.
[2]张剑亮,潘大仁,周以飞,等. 不同播期观赏向日葵生育期与生物学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6):948-952.
[3]张剑亮,周以飞,潘大仁,等. 观赏向日葵的适应性研究[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4):419-422.
[4]杨志玉. 观赏向日葵的栽培要点[J]. 西南园艺,2004,32(2):34,44.
[5]林丽平. 浅谈波斯菊的露地栽培与管理[J]. 福建热作科技,2013,38(2):53-54,52.
[6]亢福仁,彭克敬,崔 渊,等. 北京市区观赏用向日葵大面积种植试验初报[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255-256,344.
[7]华夏. 波斯菊花木盆景[J]. 花卉园艺,2003(5):18.
[8]景艺风. 波斯菊景观的培养和管理技术[J]. 花卉园艺,2001(3):16-17.
[9]姚悦梅,潘跃平,毛忠良,等. 播种期和光照时间对波斯菊生长发育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08(1):123-125.
[10]潘耀平,毛忠良,吴国平,等. 播种期对波斯菊开花结实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1996(3):57-58.李诗佳,王崑,么迪,等. 一种新的审美方式——“量化留白”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1:263-267.
中国观赏石 篇12
关键词:观赏蕨类植物,资源,生态类型,观赏用途,浙江遂昌,九龙山自然保护区
蕨类植物是植物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分布最多。蕨类植物又称羊齿植物, 是高等植物中比较低等而又不开花的一个群。在发达国家, 观赏蕨类植物已成为观赏植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 我国在大力发展花卉业的同时, 已开始重视对观赏蕨类植物的开发。
1 自然概况
九龙山位于浙、闽、赣三省毗邻地带的遂昌县西南部, 地形复杂, 森林生态系统保存较为完整, 2003年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面积2 000 hm2, 是浙江省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一个代表类型;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 日照充足, 雨量充沛, 年均气温16.2℃, 年降雨量1 855.6 mm, 相对湿度80%;土壤为中亚热带山地红黄壤, 土壤成土时间长, 人为影响较少, 土层深厚, 黏质粗松, 有机质及氮、钾等元素丰富, 适宜蕨类植物生长, 观赏蕨类植物资源丰富。
2 九龙山观赏蕨类生态类型及观赏用途
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 九龙山有观赏蕨类植物29科41属57种。主要观赏蕨类植物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和金星蕨科等, 属主要有鳞毛蕨属、铁角蕨属、复叶耳蕨属、卷柏属和里白属等。根据观赏蕨类植物生长环境和习性不同, 可以将其划分为陆生、附生、藤本、水生4种生态类型, 观赏用途分为园林绿化、盆栽观赏、盆景配置和切花配叶[1,2,3]。
2.1 陆生观赏蕨类植物及观赏用途
九龙山观赏蕨类植物主要生态类型为陆生, 共计38种, 隶属于16科25属, 分别占九龙山观赏蕨类植物29科41属57种的55.2%、61.0%、66.7% (表1) 。
2.2 附生观赏蕨类植物及观赏用途
九龙山观赏蕨类植物生态类型为附生, 共计14种, 隶属于8科11属, 分别占九龙山有观赏蕨类植物29科41属57种的27.6%, 26.8%、24.7% (表2) 。
2.3 藤本观赏蕨类植物及观赏用途
九龙山观赏蕨类植物生态类型为藤本, 共计2种, 隶属于2科2属, 分别占九龙山有观赏蕨类植物29科41属57种的6.9%、4.9%、3.5% (表3) 。
2.4 水生观赏蕨类植物及观赏用途
九龙山观赏蕨类植物生态类型为水生, 共计3种, 隶属于3科3属, 分别占九龙山有观赏蕨类植物29科41属57种的10.3%、7.3%、5.3% (表4) 。
3 九龙山观赏蕨类植物应用及开发
蕨类植物在园林绿化一般布置在林下、建筑物北侧或者城市高架下较荫蔽的环境中, 可采用成片种植、点缀、镶边等方式布局[4,5]。如金星蕨、贯众、鳞毛蕨可成片种植形成地被。紫箕、鳞毛蕨等可种在石景旁点缀;肾蕨、毛轴碎米蕨等适宜于花坛和花境四周镶边;卷柏、铁角蕨、石韦、庐山瓦韦石蕨等适合装饰假山。蕨类植物在盆栽观赏中具有明显优势, 蕨类植物的茎不明显, 而叶古朴、雅致、形式多样是蕨类植物重要的观赏特性。如乌蕨、凤尾蕨、庐山石韦、金星蕨、贯众、两色鳞毛蕨、金鸡脚、盾蕨、槲蕨等适合盆栽观赏。此外, 开发蕨类植物盆景装饰和切花衬叶方面, 主要以石生和附生为主, 如九龙山有凤尾蕨、金星蕨、贯众、鳞毛蕨、石松、紫萁、乌蕨、水龙骨植物的营养叶均是优良的切花衬叶用材料。
参考文献
[1]浙江植物志编委会.浙江植物志 (第1卷) [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2]朱圣潮.丽水市观赏蕨类植物资源[J].浙江林业科技, 2003, 23 (3) :35-41.
[3]黄水文, 胡献明.浙江衢州蕨类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6, 23 (2) :169-173.
[4]邓坦.岩下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10) :13-15, 18.
【中国观赏石】推荐阅读:
浙江省观赏石资源优势分析11-10
在观赏石协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11-17
观赏树木07-14
观赏菊花05-18
观赏效果06-29
观赏荷花07-13
观赏凤梨08-15
观赏果树09-10
观赏园艺植物07-06
观赏植物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