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性(共12篇)
简洁性 篇1
一、界面设计简洁性的设计依据
什么是多媒体教材界面设计的简洁性呢?它是指界面的清晰度、复杂度以及教学内容含量等应该与学习者的能力相当。即针对不同知识结构层次的学习者, 可以设计复杂程度相当的界面, 使学习者把注意力完全放在界面的内容上, 而不是被吸引到界面的形式上。
(一) 依据学习者的视觉心理, 设计简洁流畅的界面
首先, 从视觉心理的角度来分析, 学习者在通过多媒体教材进行学习时, 其对界面内的诸多构成的注意程度是不同的。在一个长方形界面中心线上划出三条等距离的平等线, 便在中心线上出现三个等距离的“焦点”, 当学习者在这三个焦点上来回移动视线时, 便会发现第一个焦点 (中心线上部分处) 最为引人注目。这就是界面中最佳的“焦点”方位, 即视觉中心。而围绕这个最佳焦点, 人的注意力将呈放射状由中心向外围平缓递减, 这就是界面的最佳视域区。
其次, 在界面的色彩使用上, 要正确运用视觉心理对视觉进行导向的作用, 恰当处理最佳视觉区对学习者视觉心理的影响, 组织好自然流畅的视觉导向, 对不同性质的教学信息的有序、简洁的设计, 从而引导学习者准确有效地接受教学信息。这不仅有助于学习者获取教学信息, 还可以减轻学习者的心理压力。
(二) 依据多媒体教材的美学特点, 设计简约明快的界面
多媒体教材具有科学美、艺术美和形式美。其科学美首要的一点就是简明。优秀的界面设计, 虽然界面的形式简单, 但内容深遂、丰富, 可以引起学习者丰富的联想, 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
(三) 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 设计清晰明智的界面
我们设计与制作的多媒体教材主要是辅助教学、学习者自学或用于网上远程教学。一方面, 多媒体教材所展示的内容应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 避免将多媒体教材制作成教科书, 面面俱到, 冗长枯燥, 应交互友好方便, 界面文字内容准确、精练。另一方面, 教学内容是具有系统性的, 界面的层级是有逻辑关系的, 这要求在界面的设计中, 根据知识体系的划分, 设计出封页、主页、各级子页等, 一个子页面内的教学内容一般应是同一个层级的内容。设计中, 还要依据多媒体教材的不同类型 (演示型、汇报型、训练型、模拟实验型等) 设计出清晰、明智、易于操作的多媒体教材的界面。
二、界面设计简洁性的主要体现
(一) 界面整体设计样式上的简洁
我们常见的界面设计的样式有:"L"型、反"L"型、"D"型、上下型、左右型、拼图型、混合型等。如何选择合适的界面样式, 关键是将教学中心内容 (重点知识信息) 摆放在界面的视觉最佳区, 符合学习者的视觉心理;合理划分知识内容呈现区域和交互、帮助信息呈现区域, 以达到界面整体设计上的简洁。
(二) 界面元素排列布局上的简洁
在多媒体教材中, 界面的初始元素一般有:窗口、菜单、图标、按钮、对话框、热字 (热键、热区) 等。
窗口:界线清晰, 应尽量充满屏幕;菜单:可采用菜单串、下拉式菜单、扩展式菜单等, 但同一类项目最好采用同一种形式的菜单。图标:整体图标选择一致, 图标应醒目、形象, 但不可过大。按钮:有单选按钮、复选按钮、多选按钮和隐含按钮等。相同或同类按钮在大小、形状、色彩及字体的使用上应基本一致, 以免混淆。隐含的按钮具有神秘感, 容易激发学习者的兴趣, 也有利于画面设计的简洁。对话框:结构、大小、背景、位置应尽量一致, 主题内容、选择路径清楚明了。热字 (热键、热区) 同一级的链接方式, 热字的字体颜色、热键的大小、热区的大小及位置的设计应基本保持一致。界面的诸元素在排列布局上, 一般情况是:窗口占屏幕的大部分或充满屏幕;菜单位于界面的上部;按钮位于界面下部或右边;对话框常为新开窗口, 多位于界面中央。
(三) 教学内容层级上的简洁
多媒体教材的界面主要分为三类:封页、主页和各级子页。教学内容层级上的简洁也可以说是封页、主页以及各级子页的教学内容的量上的清晰、层次分明。封页是应主题明确, 美观大方, 具有典型的特点;主页是整个多媒体教材的总纲和中心, 应力求结构清晰、严谨;各级子页作为树状结构的各级分支, 不仅各层级界面要保持相对一致, 而且尽可能使层级内的知识点划分也要清楚。
三、界面设计简洁性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力避浅白。在多媒体教材的界面设计时, 如一味的强调界面的简洁性, 就易使其失去美学风格, 失去其所呈现给学习者的视觉美感和读解多媒体教材时产生的心理上的愉悦。
二是“简洁”不等于“简单”。避免违背教学规律和学习者的认知规律, 盲目或错误地更改、删减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 造成界面层级之间纷乱复杂;或者在媒体选用上过于单一, 影响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对知识信息的有效获取。
三是权衡“简洁”和“豪华”。片面的追求界面和显示内容的“豪华”, 势必会增大多媒体教材的存储空间, 还容易提供不必要的“废信息”, 这种“豪华”将以牺牲交互速率为代价。另外色彩选择过多或界面元素布局不合理, 界面设计无视觉中心也容易造成学习者的视觉疲劳。
摘要:多媒体教材不仅要有好的内容, 它的界面设计还应该有好的表现形式。本文对多媒体简洁的界面设计对其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重要作用做了深入分析。
简洁性 篇2
教学语言是教师基本素质的浓缩,组织课堂教学互动、活动,所使用的词语、句式、语调、神情和语气都对教学效率产生很大影响。
但在教学实际或者习惯用语中,很多教学语言繁琐、表达不到位,补充语言密度很大,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问题模糊。造成大部分学生没有听懂老师表达的意思,学生只能恍惚的进行回忆,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受阻。
提高的办法:
1、思想上重视地理语言的重要性,有效性。重视知识体系、专业知识的逻辑性。
2、博取众长,向课堂用语精确、表达规范的老师学习,有目的观看优秀节目主持人的主持活动,从中汲取规范性的、明确的表达方法、方式。尤其要善于注意从地理教学效果的角度揣测知识的表达方法,勤于反省自己课堂中的语言,以便在随后教学中改进。
3、在教师组织课堂用语时应当考虑自己表达的语序、语法,用词准确度,思考成熟后再表达,不急躁、随意。
4、表达的语言浅显易懂,专业语言更应让学生明确含义。做到简洁、明了。可以适当配有肢体语言、表情、图片、课件、物品,以及学生熟知的知识相联系进行阐述。设身处地的考虑学生的感受及理解。
论中医药术语英译简洁性原则 篇3
(1.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 330004;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 100700)
论中医药术语英译简洁性原则
刘 成1洪 梅2王小芳1朱建平2
(1.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 330004;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 100700)
“简洁性”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之重要定名原则。中医药术语的突出特点是语言高度凝练、简明扼要,因此在其英译的过程中更应坚持简洁性原则。建议中医药术语英译的简洁性可通过省略虚词、使用名词性定语、采用连字符及避免赘译等手段来实现。
中医药术语,英译规范,简洁性原则
一 直面新形势 增强紧迫感
在两千多年的世界翻译史及中国翻译史长河中,有史可稽的中医药对外翻译活动仅有300余年,而中医药术语的规范化研究则不过半个世纪,仍处于起步摸索阶段。然而,掌握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主导权的形势日益紧迫——近年来,日本、韩国及一些欧美国家已开展传统医药标准的制定,以期争取对针灸、中药、中医基础和临床术语等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权。中国已取得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合法席位并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常任理事国。中医药研究者当从术语规范等基础性研究工作做起,把握国际新形势,共谋大计,坚守中医药术语研究的国际阵地。
二 立足旧成果 把握新契机
中医药术语英译亟须进一步规范。首先,影响力较大的几家中医机构,包括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世界中联)及世界卫生组织,先后在《中医药学名词》(2005年)、《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2006年)及《WHO西太区传统医学术语国际标准》(2007年)中制定了各自英译通则及方法,推出了自己的规范译文,但彼此尚未达成共识。此外,著名中医翻译学者魏迺杰(Nigel Wiseman)英译的中医药术语在海外拥有良好的接受度。美国著名中医书籍出版社Paradigm Publications和Blue Poppy Press将魏迺杰的译文确定为其出版物的英文标准词汇[1]。其次,即便采用同一机构或个人的通则与方法,由于规范条例不够具体,通则与方法之间缺乏直接关联,因此不同译者所出译文亦是众说纷纭。数家中医英译机构并存,加之译者的术语翻译活动大部分都在分散状态下进行,且只遵循各自的通则与方法。这种状况一方面使得译文质量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导致一个术语常常对应若干英译名称,产生了“一词多译”的流弊。在新的形势下,译者在翻译中医药术语时应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简洁,以便学习者能快速掌握术语的核心概念,加快推进中医药国际化。
在对应性、系统性、简洁性、同一性、回译性、民族性、约定俗成七条中医药名词英译原则中,对应性居首位,其他原则排序视具体情况而定[2]。简洁性原则是中医药术语英译的重要原则之一。术语的简洁性,对于知识传播来说,更为简捷经济,显然有利于降低传播成本,提高传播效率。本团队抓住新契机,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术语英语规范化。
三 简洁性之解读
简洁性原则是指术语译者在保证意义传达的前提下应实现译语的术语形式的简明扼要。“术语不是特殊的词,而只是用于特殊功能的词”[3],称名性是术语最主要的功能。术语是称名单位,形式简明对术语执行称名功能意义重大[4]。
简洁性原则是中医药术语英译的重要原则,国内外的机构和学者在进行中医药术语英译时,均把简洁性作为其主要原则之一。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制定的英译规范原则包括了简洁性,它指的是在不影响清晰度的前提下“译名要简洁,不是辞典释义,用词不能太长”[5]。2006年3月31日至4月2日,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及人民卫生出版社联合召开“中医基本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国际研讨会”,邀请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以色列、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30余位专家,对该标准草案进行了讨论和修订。草案的翻译原则包括了对应性、简洁性、同一性和约定俗成。
术语翻译的简洁性原则要求在保证信息传递不失真的前提下,每条术语翻译后的对应词应尽量减少,因为只有保持较高的对应率,才能保证所译术语的实用性和可推广性。一方面,简洁性原则是针对解释性翻译的译语而提出。解释性翻译的最大弊病就是译语冗长,它可以用来阐释术语的内涵,但并不适合翻译术语;另一方面,简洁性也强调在使用仿译法时,译者可通过语法上的调整,达到减少译名所含词数目的目的。为了保持中医理论和用语的传统特色,中医药术语的英译应该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做到简洁明了,以便于促进中西医学的交流。
四 简洁性之实施
通过10多年的实践,中医药术语英译的简洁性可采用省略虚词、名词性定语、连字符,以及避免赘译等手段来实现。
1.省略虚词
为了实现中医药术语英译的简洁性,有时可省略介词而使用名词修饰名词的结构替代介词结构。譬如“脾虚”译为spleen deficiency,替代deficiency of the spleen;“胃痛”译为stomach pain,替代pain in the stomach。至于何时使用of表示所属关系,何时可以省略of,何时使用in表示处所,何时可以省略in,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总的原则是不能使译名过于生硬。如“外感风寒”的英文规范术语为external contraction of wind-cold,而未采用wind-cold external contraction,就是为了避免译名拗口;又如“肝胆湿热”“肺经伏热”“胆腑郁热”等证候都表示病邪客于某一部位,翻译时即涉及介词的使用。以往译者通常将介词译出,译文分别为dampness-heat in liver and gallbladder、wind-heat in lung channel、latent heat in lung channel、heat stagnation in gallbladder。但近年来,随着西方人对中医药英文术语熟悉程度的提高,为了更有效地保证译文的简练,有译者大胆提出将介词去掉,改译为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lung channel wind-heat、lung channel latent heat及gallbladder heat stagnation。此种类型的证候较多,除上述例子外,还有“脾胃湿热”“肺经郁火”“寒湿凝筋”等。因此新译文需认真商榷,既要考虑译文整体风格的统一,即表示病邪客于脏腑部位时都不用in或都使用in,又要兼顾译文的可读性,还要考虑某一类型译文的过渡性与译文使用的周期性等因素。
为了实现中医药术语英译的简洁性,必要时也可省略定冠词the。譬如“理血”译为regulating blood,而不用regulating the blood;“外犯”译为invading exterior,而不用invading the exterior;“胆经郁热”译为stagnated heat of gallbladder channel,而不用stagnated heat of the gallbladder channel等。应当注意的是,省略冠词并非常规用法,因此需在前言中予以说明。此外,还可以省略连词and,譬如“针灸”的英译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可以简译为acumoxi[6]。
2.名词性定语
省略虚词之后往往出现很多名词修饰名词的结构。作为修饰语的名词,其作用同与之相应的同根形容词相似。从英语文体学角度来看,术语多属于正式用语,内容结构比通用语更严谨,而名词的文体色彩则较形容词更正式。因此,以名词修饰名词逐渐成为科技术语文体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医药术语英文规范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采用名词修饰名词的结构。名词修饰名词,譬如“肾虚”译为kidney deficiency、“胃津”译为stomach fluid。以“热郁”为例,heat stagnation与stagnated heat二者均可。但在确定英文规范用语时,选用以名词做定语的heat stagnation译文,而摒弃了stagnated heat,这样就使译文的文体色彩更符合科技术语的规范。
3.采用连字符
采用连字符“-”替代and或as well as等并列连词,或连接结构上密切关联的名词,能够提高译文的简洁性。连字符可用于脏腑之间,如“肝肾”在“肝肾同源”——liver-kidney homogeny中译为liver-kidney,而不用liver and kidney;可用于病因之间,如“痰热”在“痰热壅肺”——phlegm-heat obstructing lung中译为phlegm-heat,而不用phlegm and heat;也可用于脏腑和病因之间,如“肾阳”在“肾阳虚”——kidney-yang deficiency中译为kidney-yang,而不用yang of kidney。
使用连字符“-”连接结构上密切关联的词汇,能突出被连接的各成分在特定语境下、语义上及结构上的整体性。譬如:“秋燥·邪犯肺卫证”中“肺卫”译为lung-defense phase来表示“肺所主之卫气”;又如“阴清之气”yin-cool qi中的yin-cool从英文角度看语义不甚明了,使用连字符有释义的作用,表明两词共同表示一个整体概念,可避免产生歧义。
4.避免赘译
中医药术语英译时可通过避免赘译使译文简洁。翻译时处理冗余信息要把握好两方面:一是中文术语,总体来说中医药语言简明扼要,但有时也会出现冗词赘语。譬如“肝,其华在爪”中的“其”就是“肝”的重现,“汗而发之”就是“发汗”之意;二是译者担心译文不够清晰达意常常重复或累加信息。为保持中医药名词译语的简洁性,译者应在充分理解源语的基础上避免赘译。 譬如将“牙痛·虚火牙痛”译为toothache with deficiency-fire pattern,即能传达“虚火型牙痛”的语义,而无须在证候中重复使用toothache;“胃主受纳”英译时省去“主”译为stomach receiving food and drink。又如,将“食滞不化”译为food retention,因“不化”之义已含在“食滞”之中,故无须赘译。再如,“苦温燥湿”应译为dispelling dampness with bitter and warm drugs。但凡稍有中医基础的人都知道中药具有“味”和“性”,故“苦温”大可不必译为drugs bitter in taste and warm in nature或bitter-tasted and warm-natured drugs。
五 简洁性与合理性之协调
要实现中医药术语英译的简洁性,需要在翻译前对源语做透彻理解,翻译时对词语精挑细选和翻译后对译语精心地修剪和调整。理解是准确翻译的前提,修剪和调整是实现简洁性的必然要求。简洁性原则要求术语英译言简意赅,文风简洁明快。但当行文涉及语法问题时,译者还需要兼顾语法上的合理性。因此在遵循简洁性的同时,也不宜排斥增益法的使用。如表示某证所在生理部位的时候,在名词前酌情添加at、in等介词,构成介词短语以充当状语。“胆经郁热”中的“胆经”二字含有“于胆经”之意,故在翻译时以in gallbladder将“于”译出;“血瘀鼻窍”中含有“血瘀于鼻窍”之意,故在翻译时也以at nasal orifice将“于”译出,以符合英文的行文习惯。另外,在某些情况下,为了表明有实物在实在之处的含义,也会酌情使用增益法,如“肝经火旺”译为effulgent fire in liver channel,而没有使用fire effulgence,即是此意。
六 结 语
中医药术语如何进行规范化翻译,直接决定了中医药在全世界范围传播与交流的效率。简洁性原则一方面是针对解释性翻译译语冗长的弊病而提出,另一方面也强调在使用仿译法时,译者可通过语法上的调整,达到减少译名所包含词汇数目的目的。中医药术语的简洁性可通过省略虚词、采用连字符、避免赘译、使用名词性定语等手段来实现。但与此同时,中医药术语英译不能因追求简洁性而牺牲了准确性,否则会影响中医的国际传播,在行文时如果涉及语法问题,译者还要兼顾语法上的合理性。
[1] 吉哲,施蕴中. Nigel Wiseman与李照国学术思想对比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6,24(11):2027-2028.
[2] 洪梅,朱建平. 中医药名词英文翻译与规范原则关系的探讨[J]. 中国科技术语,2013,15(2):46-51.
[3] 信娜. 术语翻译原则探析[J]. 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2013,40(2):59.
[4] Винокур Г О. О некоторых явлениях словообразова ния в русской терминологии[C]//Татаринов В А. Истори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го терминоведения. Москва: Московский Лицей,1994:221.
[5]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原则及方法[M]. 2012:4.
[6] 李照国. 汉英中医药大辞典[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1203.
动态
生物工程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召开成立大会
2014年9月21日,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生物工程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召开成立大会。生物工程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胜利院士、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刘青等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秘书长马树恒先生主持。
生物工程技术这一领域,涵盖的学科领域众多,从分子、基因、细胞,到医学、农业、环境、资源,跨度大、交叉多,因此前期的梳理分工和框架体系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期间,生物工程学会着重就生物工程技术名词的框架体系进行征求意见和深入讨论,并在会上与全国科技名词委刘青主任、邬江编审和高素婷编审进行了热烈探讨,基本明确了生物工程技术名词的框架体系。
会上,主任委员杨胜利院士和秘书马树恒先生多次提到,虽然生物工程技术名词的审定工作会遇到重重困难,但全体委员都有信心在最短时间内把这项工作做好,并以此为契机,把生物工程技术这个新兴领域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度。
(王小辉)
Conciseness Principle for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erm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U Cheng HONG Mei WANG Xiaofang ZHU Jianping
“Concisenes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rinciples in determining terminology put forward by China National Committee for Terms in Sciences and Technologies. The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s of TCM terms are highly concise and to the point in wording. So,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CM terms should adhere the conciseness principle. We suggest that the conciseness of TCM term translation can be achieved by omitting function words, applying nouns as modifiers,using hyphens, and avoiding redundant translation.
TCM terms, English translation standardization, conciseness principle
2014-07-24
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2012FY130100),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项目(2012RW019)
刘成(1980—),男,湖北麻城人,江西中医药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名词英文术语规范、中医药翻译等。通讯作者:朱建平(1958—),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史、中医药学名词术语规范研究。通信方式:zhujp1958@163.com。
N04;H059;R2
A
简洁性 篇4
关键词:党的纯洁性,理论探索,新概括,路径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的纯洁性思想的论述
党的纯洁与否关乎党的肌体健康, 影响党员干部思想作风, 关乎立党之基、执政之本。因此,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从不同角度对党的纯洁性思想作过系统论述。这些阐述是对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斗争中体现出的纯洁性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 对当前在中国共产党内开展的纯洁性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 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党的纯洁性的理论探索
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在思想上进行严格把关是马克思恩格斯党的纯洁性理论的重要方面。为保持无产阶级政党队伍的纯洁性, 必须从党员入手, 狠抓党员的思想动机。为此,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党员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要对无产阶级运动有益处, 这些人必须带来真正的教育者”[1]。二是这种人参加无产阶级运动, “那么首先就要要求他们不要把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等等的偏见的任何残余带进来, 而要无条件地掌握无产阶级世界观。”[1]
对党内出现或可能出现的腐化分子坚决抵制, 不能采取妥协、调和的政策。恩格斯认为:“当各种腐朽分子和好虚荣的分子可以毫无阻碍地大出风头的时候, 就该抛弃掩饰和调和的政策, 只要有必要, 即使发生争论和吵闹也不怕。一个政党宁愿容忍任何一个蠢货在党内肆意地作威作福, 而不敢公开拒绝承认他, 这样的党是没有前途的。”[2]这体现了恩格斯对腐化分子的深恶痛绝和对党的纯洁性的高度重视。
(二) 列宁有关党的纯洁性的理论探索
提高党员质量, 严把党员入口关, 严格党员标准。列宁坚决抵制投机分子和具有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分子混进党内, 确保党的纯洁性。他强调, “徒有其名的党员, 就是白给, 我们也不要。世界上只有我们这样的执政党, 即革命工人阶级的党, 才不追求党员数量的增加, 而注意党员质量的提高和清洗 ‘混进党里来的人’”, “只让有觉悟的真正忠于共产主义的人留在党内”[3]。在这里, 列宁为了保证无产阶级政党的纯洁性, 不盲目追求党员数量, 而是狠抓党员质量。
(三) 毛泽东党的纯洁性理论探索
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思想建党”的重要原则, 强调共产党员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 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中提道:“有许多党员, 在组织上入了党, 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 甚至完全没有入党。这种思想上没有入党的人, 头脑里还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脏东西, 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 什么是社会主义, 什么是党。”[4]
(四) 邓小平党的纯洁性理论探索
邓小平高度重视党风建设, 提出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整党、从严治党的要求。邓小平指出:“我们这个党要恢复优良的传统和作风, 有一个党员要合格的问题。合不合乎党员的资格, 合不合乎党员的条件, 这个问题不只是提到新党员面前, 也提到一部分老党员面前了。”[5]邓小平提出了综合治理, 从严治党的要求, 强调一手抓改革开放, 一手抓惩治腐败, 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二、党的十八大关于党的纯洁性的新认识、新定位、新意义
(一) 党的十八大关于党的纯洁性建设的新认识与新定位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 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6]。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只提出了“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 而在十八大中则新增了纯洁性这条主线。党的十八大把党的纯洁性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的三条主线之一, 是新形势下党对纯洁性建设的新认识、新定位。
(二) 党的十八大对党的纯洁性建设新定位下新意义
党的十八大把纯洁性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新主线意义重大。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 将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 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才能赢得人民信赖和拥护, 不断巩固执政基础、执政地位, 实现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长治久安。
党的十八大将党的纯洁性作为党的建设三条主线之一, 在新的形势下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 这是中国共产党公开地向全党、全国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 以纯洁性作为公开的口号严格要求自己, 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决心和敢于接受监督的勇气。首先, 随着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的逐年增加, 为了党组织的机体健康和党的执政需要必须对党员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提出党的纯洁性不仅可以作为考量新党员的一个重要标准, 同时也对老党员起到鞭策警示作用。其次,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 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如何长期执政的严峻考验。因此, 党必须要极端重视和强化自身建设。再次, 党员干部贪污腐败现象非但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反而在一些领域呈现愈演愈烈之势, 一批高官纷纷落马, 这给党的纯洁性建设涂上了污点, 在群众中造成了恶劣影响, 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党的长期执政带来考验。党的十八大适时地将党的纯洁性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新主线, 是党中央发出的进一步反腐的信号和实现党建目标的新举措。
另一方面, 将纯洁性纳入党建主线是对党的建设总体新布局的有力补充, 使政党先进本质的体现与纯洁面貌的呈现有机结合起来, 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一大创新。党的纯洁性建设与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党的建设架构紧密相关, 把握住党的纯洁性建设, 对于保持党的思想纯洁、队伍纯洁、作风纯洁无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党的十八大将党的纯洁性建设提到新的高度, 细化了党的建设具体内容, 表明党对自身执政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新形势下建设纯洁性政党的路径、对策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要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党的建设。新时期, 在十八大构建的党的建设总体框架下,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才能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因此, 要突出党的纯洁性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切实加强党的纯洁性各项建设。
(一) 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首位, 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十八大报告指出,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邓小平曾经说过:“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 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 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7]要抓好党性这个核心, 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狠抓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党性修养, 建立锤炼党员干部思想修养的长效机制。
(二) 打好反腐倡廉持久战, 保持党员干部清正廉洁
贪污腐败是影响党的机体健康的一颗毒瘤, 与党的纯洁性建设水火不容。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反腐倡廉建设, 尤其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更是表现出了对腐败现象“零容忍”的坚定决心, 提出有贪必反、有贪必肃和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口号。因此, 必须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从严惩治腐败, 端正党风。具体应做到: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廉洁从政教育, 从严查处、惩办党内腐败分子, 同时加大教育宣传力度, 震慑有贪腐苗头的党员干部, 纯洁党组织。
(三)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密切党群关系
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光荣的历史传统, 党正是凭借这一法宝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保持党和人民的 “鱼水情”, 因为只有“接地气”, 即通过深入群众、联系群众、 服务群众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仅仅是一种执政理念, 更重要的是抓好落实, 赢的人民群众的真正拥护和支持。要加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自觉倾听群众呼声。要主动关心百姓疾苦, 更加积极主动地解决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真正做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切实把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落到实处。
党的纯洁性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 这根主线必须紧抓不放。全党应该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对党的建设规划的总体布局以及提出的新期望、新要求, 真抓实干, 做好党的自身建设, 把党的纯洁性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 不断增强党的机体健康, 增强党执政的生机活力,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从而为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的执政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684-68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90.
[3]列宁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215.
[4]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42年5月) [G]//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875.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269.
[6]胡锦涛.党的十八大报告[N].人民日报, 2012-11-09 (3) .
自述简历简洁版 篇5
兴趣是成功的源动力,这是我始终坚信的话语,也是我的人生格言。然而当自己在职业规划的迷茫的同时,自己的专业与兴趣的结合点就成我要找的的首要任务了,也就是我想求职的职位:营销策划。它将成为我想要带动农村发展这一梦想的首要条件。
专业:天津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修科目有造型基础、图案设计、字体设计、摄影、编排、插画、动漫造型,VIS设计、印刷设计、广告与策划、书籍装帧、包装设计···软件技能:Ps、Ai、Pr、Fl、3D max、Vray、Dr···
兴趣:市场营销
结合点:用创意去营销(营销策划)。
梦想:农产品营销、带动农业发展
红薯叶、芝麻叶诸如此类,这些遗忘,并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发展空间的农产品打开销售渠道,为农民打开富裕之门成为了我的终极梦想。
营销策划的自我优势分析:
潜在内部优势:
营销兴趣:兴趣是成功的源动力
梦想:改变农村面貌(农村出身)
视觉传达专业(创意,深知品牌的重要性、广告、消费者心里、宣传、推广····· 软件、美术的专业知识对网络营销的重要性)
年轻对于网路、新事物的关注
潜在外部机会:
绿色、新鲜、有机,营养、保健食品市场整体持续扩大了解政府给予多方面支持
营销农产品人员的市场需求
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我来说,求职营销策划这样的职位,资历也许不够,但我从基本的实习开始,凭借我对职业的热爱,努力虚心的学习,如果有幸进入贵公司,我相信很快就会有丰富经验,为贵公司创造更多的财富价。
在简洁上下功夫 篇6
写作,要文字洗练,尽力挤去水分。“不要故意铺张——像那些没有道德的商人,在一磅牛奶里冲进一磅开水。”(艾青《诗论·技术》)
老舍曾在谈写作时讲过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他还以自己的经验忠告爱好写作的少年朋友:“我有个意见:就是少用‘然而’‘所以’‘但是’,不要老用这些字转来转去。你要一会儿‘然而’,一会儿‘但是’,一会儿‘所以’,老那样绕弯子,不但减弱了文章的力量,读者还要问你:‘你到底要怎么样?你能不能直截了当说话?’”这番精彩的议论其实道出了指导我们写作的金玉良言——要想写出精彩的文章,就必须在简洁上下功夫。
语文课堂因简洁而精彩 篇7
一、精简教学环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教师是主角, 学生成了配角。教师按照自己设计的教案滔滔不绝地在课堂上讲, 乐在其中, 学生在课堂上则昏昏欲睡, 索然无味。这样的教学, 环节设计再精密, 问题设计再巧妙, 由于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 课堂教学成了“满堂灌”, 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作为语文教师花很多的时间与精力来设计教学环节和问题, 这无可非议, 但有一点需要牢记, 那就是教案应力求简洁, 对于一些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要大胆删除, 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留出足够的时间与学生互动, 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
下面是江苏省的一位特级教师在《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的课堂设计, 教学环节虽然很少, 但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先让学生默读课文, 熟悉课文的内容, 然后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批注。在批注环节, 教师让学生充分利用课文的空白处, 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感受写上去, 理解或深或浅, 评价可以是好是坏。在这个环节, 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俨然成了学习的主角, 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 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上来了。
教学的第二环节是学生与教师交流“批注”, 师生之间形成一种互动。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布道者, 而是学生的朋友, 是他们可以交流的对象。在这种环境下, 学生当然愿意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以及感受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的第三个环节是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 是的, 是自主选择作业, 而不像以前一样硬性规定哪些作业必须完成。教师设计一系列的作业, 让学生自主选择。这样的一种方式, 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 他们会更有积极性去完成他们的作业, 结果也表明, 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要比硬性规定时好很多。
这位教师的教学设计简洁而不简单, 教学环节毫无冗余, 课堂上, 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教师也有充分的时间与学生交流, 学生在思考时感觉到学习的乐趣, 在交流中提升对知识的理解。
二、留出弹性空间
课堂教学的大环节可以设计, 但教学的细节处却无需设计。在一个以学生为主体, 开放的充满创造性的教学环境下, 课堂教学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这就像一次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 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随时可能被发现。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 一定要留出弹性空间, 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时间, 如果课堂的环节设计得太细, 整堂课都充满教师设计的环节而毫无弹性空间, 学生的积极性就很难调动起来。
在课文《七色花》中, 有一部分是介绍七色花用处的, 有一位教师在讲解到这一部分的时候, 有一位学生就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他说:“老师, 假如只有一个花瓣, 他会怎么做?”这个问题, 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显然没有设计到。但如果预留了弹性时间, 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就这个问题继续探讨下去, 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 使学生们的思维活跃起来, 这样不仅拓展了教学的内容, 而且对学生积极提问也是一个鼓励;如果在课堂上不留有弹性时间, 对学生的突然提问, 就只能一言了之, 甚至有些老师会因为学生的突然提问打断了自己的教学进度而变得不高兴, 如果是这样, 学生就不愿, 也不敢再提问, 这样的课堂教学, 效果可想而知。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在实施教学方案时, 当学生的活动游离了教学“预设”时, 教学环节的推进必须纳入这些变化的学情。将各种不确定因素纳入教学中, 才能再把一些突然事件因势利导地纳入教学中, 为教学添加新的活力。
三、实行框架板块设计
框架板块设计是相对传统的线形设计而言的。在传统的线形教学中, 教学内容和各个知识点仿佛是一条线上的若干个点, 将知识点顺利讲解完是线形教学设计的目的所在。在这种教学设计中, 教师按照线上的各个知识点一步一步往下讲解, 在这个过程中, 容不得课堂出现“意外”, 否则课堂教学就无法进行下去, 这种教学设计显然没有考虑到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学生的创造性与预设的线形课堂设计是矛盾的。框架教学设计则很好地适合了这一点, 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 倡导框架设计, 即教师根据学生的现状作出多种假设, 拟定一个大致的框架、轮廓或是学习的最佳路径, 以供学生选择, 并在运用中随时得到调整。框架设计所带来的教学过程, 更能体现现代课堂的开放性、生成性特点。
新闻版面设计应追求简洁 篇8
近年来随着报业竞争的不断加剧, 越来越多的报纸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读者快节奏生活的需求, 在版面编排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这些报纸的版面抛弃繁文缛节, 一切为简洁、方便、醒目让路, 大胆采用大照片、大标题、粗线条、模块式的表现手法, 与传统版面形成鲜明对比。因此, 新闻版面设计应崇尚简洁, 追求简洁, 让读者最直接地获得最大的信息量。简洁, 是指版面在编排设计上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方便阅读。
一、新闻版面的简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是满足读者获取信息的需求。让读者用最少时间获得最多的新闻。随着社会信息的日益丰富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 人们阅读心理和接受习惯也在悄然改变, 读者更希望能够用更少的时间, 更便捷地获取信息。一个面目凌乱的版面, 令人望而生厌, 即使内容不错也会与读者失之交臂。这就要求报纸的编排设计尽可能为读者提供方便, 要让读者一接触版面就一目了然, 而不能题文异处、头尾不明, 造成视觉不畅和寻找困难。
二是适应读者审美时尚的需求。简洁即是美, 是自然和谐的形式美。社会在发展, 时代在前进, 读者的审美情趣和欣赏时尚也在不断提高, 对报纸版面的审美需求也越来越高。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五彩缤纷的世界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也是对人们思维观念的更新和发展。进入新世纪, 人们更趋于接受返朴归真的自然美与简洁美。这不仅体现在建筑、艺术以及服装设计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且在报纸新闻版面上也体现得日益明显。综观国内外报纸新闻版面的变化, 绝大多数都是朝着简洁、明了的趋势迈进。尤其近年来中国新闻奖获奖版面更集中体现出这一特点。
三是迎接挑战的应对措施。报纸行业内部的竞争以及来自广播、电视和新兴媒体—————网络的挑战, 从来没有今天这样激烈。如何争取和拥有更为广泛的读者群, 决定一张报纸在竞争中处于什么地位, 甚至关系到她的生死存亡。因此, 适应现代发展进程, 主动迎接挑战已成为各个纸质媒体的共同发展趋势, 并反映在版面上。一方面, 各报通过加大信息含量、苦心经营各具特色的专副刊、不断贴近读者来提高报纸质量以及实现套色彩印之外, 另一方面, 均采用了简洁的版式设计。因为这种简洁设计, 不仅方便读者阅读, 而且排版简单有利于换稿, 如果遇到重大新闻需要停机换稿, 简单的版面就能缩短换稿的时间。
二、新闻版面的简洁要遵循“少即是多”原则
版面设计离不开版面元素 (如标题、线条、色彩等) 的运用, 但就新闻版面的简洁要求而言, 版面元素的运用必须遵循“少即是多”原则。也就是说, 要尽可能少而精地使用版面元素, 以保证所使用的每一种元素都能更为突出和更为强烈地表达编辑意图, 从而达到以少胜多、画龙点睛的效果。正如高超的白描大师, 能够用最精练的三两笔, 勾勒出活灵活现的传神人物。否则, 版面元素过多过滥使用, 容易造成版面零乱、视觉不畅, 使得重点不突出, 冲消和弱化应有的效果。
一是版式要规整。版面布局结构必须规范整洁、层次清晰、井然有序, 是各版面元素间的有机组合, 而不是随心所欲、杂乱无章地简单拼合。尽管现代报纸的版面设计已不再有忌通栏、通线、碰题等那么多清规戒律的束缚, 越来越强调构图和对比、个性与创意以及对读者的视觉冲击力, 但着眼于整个版面全局, 按照人们的视觉原理, 方便读者的阅读是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是标题要简洁。标题要高度凝练, 字数少。字数越少, 在相同版区内标题字就能够越大越醒目, 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了最重要的消息, 也充分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如1997年11月20日香港回归, 一家报纸在一版所使用的主标题只有六个字:香港今天回家。其事实交待简洁明了、表达出的喜悦之情更是跃然纸上, 瞬间即扣住了读者的心弦。同时, 标题要避免多变, 字体少。一个版面上标题字体的选用不宜超过四种。而且, 消息的标题应绝对杜绝选用花哨的字体。变体字、装饰字亦是能少用尽量少用。
三是线条要流畅。线条是版面设计最常用的手段, 具有分割和美化版面, 突出重点和增加强势, 对稿件进行有效组合的功能。但一个简洁的新闻版面, 线条的运用必须少而精。否则, 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甚至会成为累赘, 造成版面的臃肿或是散乱, 让读者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注意力分散。只有本着少即是多的原则, 才能保持新闻版面上线条的流畅。要使线条流畅, 就应当减少线条的数量, 让少量的线条有适当的长度, 达到协调、舒展、流畅的视觉效果。
四是色彩要和谐。与副刊专版的色彩绚丽、活泼轻巧相比, 新闻版则应该是严肃端庄、简洁大方。新闻版应突出为读者提供新闻的主导功能, 而不能舍本逐末, 过分强调色彩的美化作用。新闻标题除喜庆节日、特殊纪念日及重大新闻事件外, 原则上新闻标题不宜套彩。这是为了突出新闻的严肃性和可信度。“白纸黑字”仍是人们阅读和接受新闻的心理和习惯。同时, 黑色是版面色彩的灵魂。在所有的色彩中黑色有最强的视觉冲击力, 给人以厚重、肃穆、庄严的感觉, 是力量和坚毅的象征。在强调版面视觉冲击力的要求下, 标题以黑色最佳。
三、新闻版面的简洁是版面创新的前提
首先, 简洁不同于单调。简洁的新闻版面, 应巧夺天工、藏巧于拙, 是经过版面编辑最为合理、最大效率地使用版面语言, 对各类稿件进行有机组合和精心策划的艺术精品, 是心血与智慧的结晶。简洁的版面组合, 绝不等同于漫不经心、随心所欲的简单拼合。
其次, 简洁不拒绝创新。新闻版面需要简洁, 也需要创新。“创新, 应是党报版面规律的应有内容。”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报业间竞争的日益激烈, 报纸版面的改革与创新的力度也在与日俱增。简洁和创新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 二者并不矛盾。
论译文简洁与归化的关系 篇9
文字简洁受到中外作家和文学理论家的推崇。美国散文家怀特 (E. B. White) 认为:“有力的文章是简洁的。一个句子不能有不必要的字词, 一个段落不能有不必要的句子。” (刘士聪, 2013:111) 杨绛说:“西方语言多复句, 可以很长;汉文多单句, 往往很短。” (杨全红, 2009:82) 英译汉译文是否简洁, 需要有一个具体的量化尺度。据对41篇中、小学课文的统计, 汉语停顿间的平均长度为7.21字, 其中文言文5.11字, 白话文为8.38字, 白话译文8.15字。高慧勤则指出:“地道的汉语没有外文那么长的句子, 越是优美的文章, 越是简单流畅。中文句的容量小, 超过二十个字, 就会读不连贯。” (同上:82-83) 然而, 当前英译汉大都长句连篇, 二三十个字的句子比比皆是, 译文丧失可读性。
《国富论》是经济学的圣经, 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著作, 被译为多种语言。对《国富论》中文译本的研究, 主要关注严复、郭大力和王亚楠, 以及杨敬年三个版本。大多学者只关注前三个版本中某个译本, 很少有人提到其不足之处。严复的《原富》是最早的译本, 译文精简, 但现代读者理解困难。王亚南和郭大力用鲁迅等主张的直译、硬译, 结果出现大量欧化长句, 信而不达, 有时甚至佶屈聱牙。现在重译国富论, 应通俗易懂、简洁流畅。然而, 杨敬年上世纪90年代的译本和高格2012年的译本也还有不少长句, 无视时代需求。
归化翻译顺应读者语言思维习惯, 体现了“读者中心论”这一翻译思想。学界大都从文化层面研究归化, 基于《国富论》第一卷第八、九章翻译实践和四个中文译本的对比研究, 本文认为翻译首先是语言活动, 归化的研究也应重语言层面。英译汉中, 归化应以汉语为导向, 具体体现为两个层面:用词、句式。
二、用词层面的归化与简洁
首先, 古汉语单音节词为主, 而现代汉语多用双音节词。古汉语继承汉语几千年的传统, 一定程度上, 白话文受印欧语影响, 是新文化运动以来中西交流的产物。就翻译而言, 使用文言意味着归化程度较高, 同时, 单音节词的使用, 也实现了译文简洁。比如:
We have no acts of parliament against combining tolower the price of work;but many against combining toraise it. In all such disputes the masters can hold outmuch longer.
译文一:有许多议会的法会取缔为提高劳动价格而结合的团体, 但没有一个法令取缔为减低劳动价格而结合的组织。况且, 在争议当中, 雇主总比劳动者较能持久。 (王亚楠、郭大力译)
译文二:禁纠合众佣求增工价, 议院有专条, 主者公议减给工资, 议院无专条, 三矣。且相持之顷, 主与佣固皆失业, 然主之持久势易, 佣之持久势难。 (严复译)
译文一为白话文, 其中, “取缔”、“提高”、“劳动”、“价格”、“足够”、“况且”、“雇主”为双音节词。译文二为文言文, 对应词均为单音节词, 分别为“禁”、“增”、“工”、“价”、“然”、“主”、“佣”, 从而实现译文简洁。
其次, 汉语为意合语, 语法柔性, 常省略虚词, 英译汉时冠词等倾向于不译。
A landlord, a farmer, a master manufacturer, a mer-chant, though they did not employ a single workman, could generally live a year or two upon the stocks whichthey have already acquired.
译文一:一个地主、一个农场主、一个制造业者或商人, 即使不雇用一个工人, 普通也能靠已经拥有的资本生活一两年。 (杨敬年译)
译文二:田主、农头、厂东、巨商例有积蓄, 歇业虽一二年, 不必病也。 (严复译)
名词前使用冠词是英语常态, 而汉语没有冠词。译文一把表示类别的冠词依次译成“一个”、“一个”、“一个”, 译文二顺应汉语习惯, 省译三个不定冠词。结果, 译文一不如译文二简炼。
再次, 汉语倾向于抽象综合, 而英语倾向于细节具体。王菊全说:“要是上下文允许, 不致影响理解, 则干脆采取省略或隐含的手段 (王菊全, 2012:40) 。”因此, 英译汉中, 在意思表达清楚的前提下, 可适当把解释性、细节描述的部分概念化、模糊化, 以便言简意赅。例如:
A landlord, a farmer, a master manufacturer, a mer-chant, though they did not employ a single workman, could generally live a year or two upon the stocks whichthey have already acquired.
译文一:一个地主、一个农场主、一个制造业者或商人, 即使不雇用一个工人, 普通也能靠已经拥有的资本生活一两年。 (杨敬年译)
译文二:田主、农头、厂东、巨商例有积蓄, 歇业虽一二年, 不必病也。 (严复译)
该案例中, 译文一的“不雇用一个工人”和“已经拥有的资本”分别被抽象为“歇业”和“积蓄”, 从而从另一个侧面实现了译文简洁。
三、句法层面的归化与简洁
句法方面, 汉语句法容量有限, 不如英语大。王菊全说:“受到‘左分支结构’的限制, 汉语的‘定名结构’的容量有限。” (王菊全2012:P40) 汉语的无主句、动词句可以把英语长句分述为若干小句, 实现句式简洁。试看下例:
…and the wages of labour are everywhere understoodto be, what they usually are, when the labourer is one per-son, and the owner of the stock which employs him anoth-er.
译文一:而劳动的工资在到处都被理解为当劳动者是一个人而雇用他的资本所有人是另一个人时所说的工资。 (杨敬年译)
译文二:即身为兼, 其自计庸, 亦以常法。市然身然, 馀则赢利, 不因兼而庸辄多也。 (严复译)
译文一包含27字的长定语“当劳动者是一个人而雇用他的资本所有人是另一个人时所说的”, 修饰中心词“工资”。而译文二里的对应部分的“即身为兼”、“亦以常法”、“馀则赢利”等均为汉语特有的无主句, 翻译策略倾向于归化, 实现了译文简洁。
英语的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太长时, 汉译则独立成句, 并据形合语“因果律”、“大小律” (周志培, 2003:143-7) 调整语序, 实现思维简洁。例如:
Every year the demand for servants and labourerswould, in all the different classes of employments, be lessthan it had been the year before. Many who had beenbred in the superior classes, not being able to find em-ployment in their own business, would be glad to seek itin the lowest.
译文一:每年各层次的职业对劳动者的需要量都少于前一年, 许多在自己原本的上层职业中谋不到出路的人不得不在下层的职业中找工作。 (高格译)
译文二:所有行业里, 劳力需求量逐年下滑。许多出身高贵者, 因找不到对口行业就业, 只得委身下层。 (作者试译)
译文一把原文的“in all the different classes of em-ployments”译为定语, 修饰中心词“需要量”;“把定语从句按原文结构译为“在自己原本的上层职业中谋不到出路的”, 修饰中心词“人”。译文二则把上述两个部分都独立成状语小句, 并按照汉语因果律, 把第一个置于句首做引入铺垫, 第二个放在结果前表原因, 从而实现句法归化和译文简洁。译文一共55字, 停顿间平均长度27.5字;译文二共37字, 停顿均长7.4字。
四、结语
总之, 归化可用于各种翻译中, 分语言和文化两层面, 本文所关注的是前者。就英译汉语言层面的归化而言, 存在者一种趋势, 即归化程度高的译文较为简洁。
参考文献
[1]高格.国富论[M].北京:中国华侨版社, 2012.
[2]郭大力, 王亚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8.
[3]刘士聪.修改—为了译文的准确与简洁[J].中国翻译, 2013, (1) .
[4]严复.原富[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1.
[5]杨全红.高级翻译十二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简洁性 篇10
HDBase T联盟为了更好地推广宣传, 在多个领域促进和推动HDBase T技术成为长距离传输超高清多媒体内容的行业标准, 2016年4月再次在北京参展Info Comm China展会, HDBase T联盟为人们带来了现场展示, 参观者可以看到HDBase T 2.0标准提供的诸多新功能。
HDBase T联盟旨在推动和促进HDBase T技术的普及, 使之成为超高清数字连接的全球化标准。2010年由LG电子、三星电子、索尼娱乐公司和Valens半导体公司等多个跨行业领军企业发起创立, HDBase T联盟现已汇聚了消费电子和专业影视领域的众多领导品牌。
HDBase T技术通过单根100米/328英尺Cat6线缆, 使得超高清视频来源与远程显示器之间即插即用的数字连接得以实现, 通过单根电缆实现五大功能。该技术的核心是5PlayTM, 它是通过单根线缆覆盖未经压缩的超高清数字视频、高质量音频、100Base T以太网、高达100W的电源以及各种控制信号和USB。
HDBase T技术现已成为家庭和专业网络的新标准, 它提供丰富的功能集, 与现有解决方案相比, 范围更广、性能更佳。HDBase T是超高清视频源和远程显示器之间极佳的数字连接解决方案。HDBase T为专业影视市场带来了一场变革, 已在全球多个商业及住宅项目中安装, 施工便捷, 简洁美观, 大大降低了成本。
经过多年的推广, HDBase T联盟成员已引入了多种产品, 以满足Pro-AV和住宅市场的需求, 创建了完整的产品生态系统, 包括:投影仪、扩展器和适配器、矩阵和交换机、AV接收器、显示器以及4K设备。通过最近发布的HDBase T 2.0规范, HDBase T联盟目前正支持开发消费电子设备, 以便更好地满足智能数字家庭的需求。HDBase T 2.0将高质量的Pro-AV引入注重成本节省的消费电子市场, 以实现无与伦比的用户体验。从简单的点对点应用到最先进的多媒体家庭解决方案, HDBase T 2.0使用一个简单的控制应用程序便能将5PlayTM功能集从任何源设备传输到室内的任何显示屏。
HDBase T联盟积极地推广其先进技术并使之标准化, 以解决全球及中国市场对HDBase T技术不断增长的需求。至今, HDBase T联盟在全球已拥有近160个会员和数百种产品, 中国是HDBase T联盟的重要市场之一,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专业视听和显示设备生产商采用HDBase T技术, 显示了HDBase T联盟在中国市场的蓬勃发展, 目前中国已有36家国内企业加入, 他们对HDBase T技术的推广与支持以及为消费电子、专业影音和相关内容提供产业的未来数字连接, 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都是本地知名的消费类电子产品生产商、商用视听产品生产商和专业视听品牌。
简洁指人心 篇11
8月7日晚,笔者在北京解放军歌剧院观看了新版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这也是该剧在进入2006-2007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30台初选剧目之后冲击最后“十大精品剧目”,接受评委会验收的一场关键演出。与笔者此前在上海“第四届全国歌剧、舞剧、音乐剧优秀剧目展演”上观看的版本相比,经过总政歌剧团一年多的精心打造,新版作了许多有益的改进,艺术质量又有明显提高,令人欣喜。
新版最明显的改进是增加了第十场“关敬陶家”和第十一场“牢房”两场戏。
“关敬陶家”一场分为两个部分,从中可以看出主创者加强杨晓东形象塑造的良苦用心。第一部分通过杨晓东冒险到关敬陶家做关的思想工作并制定周密的起义计划,以强化杨晓东在整个戏剧行动中的主动性;后一部分是关敬陶将杨母被捕的消息告诉杨晓东并劝其暂时放弃起义计划,但杨强忍悲痛,决定计划不变,刻画了杨晓东以革命事业为重、民族大义为先的高尚情操。这场戏的音乐处理方式是不用唱段而代之以音乐衬托下的对白:前一部分的伴奏音乐采用主题曲《乡谣》的音乐素材,后一部分的伴奏则采用第十三场“日军司令部”中杨晓东的唱段《不能尽孝愧对娘》的音乐素材,为这个唱段在十三场的出现,预先埋下了伏笔。这种对白加音乐衬托的处理方式,不仅使得歌剧的情节展开更加简洁流畅,加快舞台节奏,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歌剧音乐的连贯性。这种处理方式在其它场景中也有运用,如第三场“地下室”高自萍向银环表达爱慕之情却遭到拒绝这一片断,就是采用对白加音乐伴奏的方式,也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牢房”一场,在关敬陶的安排下,银环到监狱探望杨母,杨母将玉镯交到银环的手上,希望她做自己的儿媳与杨晓东一起并肩作战。戏剧发展是以玉镯作为发展主线,这既与第五场“杨母家”相呼应,又为第十二场“天主教堂”中银环唱段《心追风雨》相呼应。在这场戏中作曲家巧妙地将第五场中杨母与银环的唱段《玉镯》引入到这里做变化再现,增加银环的音乐描写,使得人物内心的情感起伏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新版另一个显著的修改是增加了女大学生陈瑶的戏份。不仅出场次数明显增加,而且还在第十二场“天主教堂”中增加了她一场戏。上一版中,叛徒高自萍独自坐在教堂里对上帝祈祷,通过《信仰是什么》这一唱段表现其内心的迷茫和失落。而在新版中,女大学生陈瑶在这一场中出现,在高自萍演唱《信仰是什么》中加入了她自己关于“生命意义”与“信仰”的思索的独白——两个处于不同时空的人物在舞台上同时出现,将对于“生命意义”跨越时空的追寻以正面与反面、肯定与否定的感性形式直接对置起来并形成强烈对比,不仅有效地沟通了历史与现实,而且也把本剧立意的当代性更加鲜明地凸显出来。
就整个舞台呈现而言,新版的场景转换显得流畅自然、不落痕迹,也使舞台节奏更为明快,导演对群众演员的舞台调度和表演处理及其与剧情发展的融合也更为有机而生动。据说为了使得该剧能更加广泛地传播,剧组还特地准备了精装版、简装版、音乐会版以及剧场版四个版本以适应各种演出条件。
如何创设简洁的数学教学情境 篇12
下面就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简洁的数学教学情境.
案例一“正弦定理”
“正弦定理”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 数学第一册 (下) 的教学内容之一, 既是初中“解直角三角形”内容的直接延伸, 也是三角函数一般知识和平面向量知识在三角形中的具体运用, 是解决可转化为三角形计算问题的其他数学问题及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所以我就创设了一个现实问题情境.
利用投影展示:如图1, 一条河的两岸平行, 河宽d=1 km, 因上游突发洪水, 在洪峰到来之前, 急需将码头A处囤积的重要物资及人员用船转运到正对岸的码头B处或其下游1 km的码头C处.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vl∣=5 km∕h, 水流速度∣v2∣=3 km∕h.
同时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为了确定转运方案, 请学生设身处地地考虑一下有关的问题, 将各自的问题经小组 (前后4人为一小组) 汇总整理后交给我.
待各小组将题纸交给教师后, 教师筛选几张有代表性的题纸通过投影向全班展示, 经大家归纳整理后得到如下的5个问题:
(l) 船应开往B处还是C处?
(2) 船从A开到B、C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3) 船从A到B、C的距离分别是多少?
(4) 船从A到B、C时的速度大小分别是多少?
(5) 船应向什么方向开, 才能保证沿直线到达B、C?
师:大家讨论一下, 应该怎样解决上述问题?
在本课的教学中, 我立足于所创设的情境,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亲身经历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应用反思的过程, 学生成为正弦定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切身感受了创造的苦和乐,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均得到了较好的实现.
案例二“基本不等式”
基本不等式中出现了这两个式子, 怎样比较这两个式子的大小呢?此时, 学生还没有学习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所以很难想到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用天平分别称出四组物体的重量, 每组两个, 得到四组数据, 分别计算出它们的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 找出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的大小关系.然后加以证明.
在创设教学情境时, 不能只凭教师的眼光来设计, 而应该在充分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 以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做“根”, 对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结构进行分析, 寻找学习内容与学生认知规律的结合点, 用最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外部情境去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从而完成新知的建构.用天平称东西学生都会, 这个情境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案例三“可能性大小”
春节快到了, 小兔、小羊和小猴三家书店为了招生意, 各自推出了节日摸奖活动.三家店门口都写着:凡是到本店购书的小朋友都有一次摸奖的机会, 摸中红球的奖励一支铅笔.
你喜欢到哪家书店去购书并摸奖呢?你们认为在春节哪家书店的生意会最差呢?反思:在我班试教时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所有学生都认为小朋友们喜欢到小兔家购书, 因为在小兔家摸奖中奖的可能性最大.然而在另外一个班正式上课时, 问题出现了, 一个学生站起来问:“教师, 我觉得有问题, 球都在箱子里, 摸球的人怎么知道哪个店盒子里的红球最多呢?”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问题, 我愣了一会儿说:“是啊, 商家就是为了告诉大家盒子里装了什么球, 他们将不同颜色的球都画到盒子上了.”“啊!那么小猴子不是太笨了?”虽然教师化解了这个尴尬的局面, 但这个情境是与生活实际相悖的, 对于事件的真实性, 学生仍是采取怀疑态度的.所以, 我们平时在创设情境时为了使教学引人入胜而生拉硬拽, 绞尽脑汁设计一些脱离生活实际的情境.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 这种不符合生活逻辑的情境不但没有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反而激起了学生的疑惑, 这不是我们教师所想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