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架设设计研究

2024-08-16

输电线路架设设计研究(共4篇)

输电线路架设设计研究 篇1

1 概述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城郊和部分农村空闲土地相继发展成为工业区或住宅区, 同时随着大容量输电工程相继出现, 使线路走廊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 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区范围和经济发达地区, 线路走廊常常制约着电网的建设和规划。如何提高单位线路走廊的输电能力, 既充分使用线路走廊通道, 又可以减少输电线路建设投资、节约社会资源, 逐渐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

2 发展现状及趋势

在一些发达国家, 同塔多回路架空线路的应用已比较普遍, 而且回路数较多, 一般均在四回以上, 有的甚至达到八回路。在日本或者欧洲部分发达国家, 对同塔多回线路的利用已经比较成熟, 由于土地资源非常稀缺, 线路走廊的投资占工程总投资的比例很大, 德国政府规定凡新建线路必须同塔架设两回以上, 现已投入应用的最多为同塔六回;日本110kV以上线路多数为同塔四回, 500kV以上均为同塔双回及以上架设方式。

我国采用同塔多回线输电始于1980年, 目前国内220kV输电线路中已较多采用双回或四回输电线。由于城市用电量的增加, 输电线路需满足不断增长的输送容量的要求, 城市进程促使电网建设向着同塔多回输电技术的发展进步, 在现实设计建设中也越来越多的考虑采用同塔多回输电线路。

3 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设计

3.1 设计原则

3.1.1 气象条件选择

根据现行的规程规定, 对气象条件按照线路级别不同而取不同的重现期, 一般500kV的重现期为50年, 330kV及以下线路为30年。设计中须根据回路中的最高电压的等级来确定其重现期, 取值是否要提高, 应根据多回线路在系统中的地位高低来决定。

3.1.2 导、地线安全系数

输电线路导、地线的安全系数不仅对线路的运行安全产生影响, 而且和耐张杆塔荷载的大小有着密切关系, 所以应该结合同塔多回线路工程中实际杆塔的使用情况, 经综合比较, 使导、地线的安全系数既可以满足线路的安全运行, 又可以最大限量地减少工程投资。

3.1.3 绝缘配置

输电线路杆塔和档距中所有可能的放电途径要保证线路在雷电过电压、工频电压、操作过电压等各种情况下安全运行。同塔多回线路导线距离除了应该满足相关规程以外, 根据导线布置形式的不同, 还应该适当增加回路导线间的水平距离。

3.1.4 对地距离

单、双回220kV及以下输电线路导线的对地距离的确定主要考虑绝缘方面, 500kV输电线路导线的对地距离除了考虑到绝缘方面之外, 还要考虑到线路的电磁环境影响, 所以对于500kV同塔多回线路要进行多种导线排列方式下的电磁环境影响研究, 从而确定同塔多回线路的对地距离。

3.1.5 耐雷水平

同塔多回线路的耐雷设计要考虑的因素有:减小地线保护角, 降低绕击率;塔头布置时应尽可能减少横担层数, 降低塔高;采用平衡高绝缘, 降低线路总跳闸次数;采取悬挂耦合地线或增加地线根数、降低接地电阻等综合防雷措施。

3.2 同塔四回垂直排列设计应用

3.2.1 塔型及特点

以垂直排列220/110kV混压同塔四回线路 (如图1) 为例, 其特点是:采用公用塔身, 在公用塔身上自下而上分别设置220kV回路和110kV回路, 同电压等级的两回220kV布置在塔身两侧, 采用垂直排列的方式;在公用塔身两侧各安装有一回110kV回路, 采用倒三角的排列方式。混压同塔四回线路采用这种排列方式, 能够很大程度的弥补采用水平排列的方式的输电线路的不足, 同时110kV回路采用倒三角的排列方式可有效降低铁塔高度;对线路进行检修时, 可以单独检修某一回路, 而其他的所有回路无需停电;这种垂直排列的两条平行双回输电线路需要的走廊宽度相比, 能够节约的土地资源多于40%。

3.2.2 与双回路的比较

同塔四回线路和两个双回线路的导线耗量相同, 金具基本相同, 地线节约两根, 但四回路增加了部分跳线用的绝缘子, 因此电气工程量基本相同;统计结果表明, 当路径状况和其他设计条件相同时, 在单位长度内一个四回路的铁塔及基础的材料耗量略高于两个双回路之和, 综合占地赔偿的因素, 同塔四回路线路更能节约土地, 在路径受限地区更具优势。

3.2.3 支接方式

同塔四回垂直排列的线路支接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把四回路首先分解成两个双回路, 分支T接后再合并成四回路;另一种方式是直接由四回路塔连到双回路塔上, 操作极其简便。

3.2.4 推广应用

同塔多回输电技术已日趋成熟, 但其技术难度比单回输电要大。目前国内外都已经有很多应用成功的例子, 国内在设计和建设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另外新设备和新科研成果的出现也为同塔多回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推广同塔多回输电技术的过程中, 我们应该根据具体规划和实际工程, 紧密结合国内外同塔多回输电技术的实际经验, 详细制定技术章程, 并进行经济分析, 在此基础上结合紧凑型输电、特高压输电、耐热导线和大截面导线技术的综合运用, 实现提高输电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 采用同塔多回线路输电方式的经济价值高、占地资源少, 是解决输电走廊紧张、提高输电容量、节省土地资源、实现电网的建设与地方的发展协调进步的有效手段。该技术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发展空间。

摘要:架空输电线路同塔多回架设可有效节约线路走廊, 尤其适用于人口稠密、土地资源紧张、经济发达的地区。本文首先介绍了输电线路同塔多回架设的设计原则, 并以同塔四回垂直排列的输电线路为例, 详细分析了同塔多回输电线路的设计及应用特点。为积极推广输电线路同塔多回架设技术, 设计了一套同塔多回架设的杆塔系列, 在输电线路基建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同塔多回,输电线路,设计原则,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DL/T5092-1999, 110-500kV, 架空送线路设计技术规程[S].

[2]窦飞, 李树森.500kV同塔四回架空送线路电场分布的研究[J].苏电机工程, 2004, 23 (1) .

[3]孙建龙, 吴锁平.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设计[J].江苏电机工程, 2005 (3) .

输电线路架设设计研究 篇2

目前在国内的输电线网,主要有超高压输电线路、特高压输电线路网、配电线路和高压输电线路几种。我国的电力输电系统基本形成了结构清晰的大电网,超高压输电线架设与它们相比有自身独特的优势:1在输配电设备中,超高压输电线的材料一般都是选择环保节能的设施,减少耗能的损失,提高输电的效率如避雷器、电容器等。2在选择金属和绝缘方面,一般选择防振性高、构造严密、操作简单、高质量的设备。3在架空和线路上,一般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采取多种使用方式和技术,以缓解电力线对于通信线的影响。4在线路杆塔方面,一般选择双回路鼓型塔、悬垂直转角塔、转角塔等12种新型塔,能够减少成本,缩短施工的周期。5在回路设计方面,一般是选择多种回路方式,才能够节省工程的造价。

2线路架设跨越高速公路的技术方法

2.1跨越方法介绍

在最早使用的跨越方法就是简易跨越架(竹竿、木竿等)及封顶网,进行跨越放线。在超高压输电线路架设中,使用的材料一般是根据施工的环境进行取材,不仅节省建设的成本,而且还保障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这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

2.2不停电跨越施工的方法

在我们的实际施工中,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复杂性,尤其是一些山区建设,这使常用的跨越技术受到了阻碍,同时还需要保证被跨线路不能停电,否则无法完成施工。在超高压输电电线架设施工中一般采用的方法有:“无须跨越架不停电跨越”、“地面支撑不停电架线防护系统”,“半悬式玻璃钢帘防护型不停电架线防护系统”,这些方法经过实践证明,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使施工过程的安全性能够得到保障。施工过程中要在跨越两边的杆塔上分别进行装置钢结构吊架,才能实现受力承托系统,然后将位置不同的吊架相结合形成主承力索,在这环节要利用高分子绝缘承受力绳,这是加强施工建设保证性措施中不可缺少的。为了能够形成良好的绝缘防护系统,要对绝缘防护系统进行组合,把承力索当作主要轨道,然后在带电线路的基础上安装多种玻璃钢杆组合成的玻璃钢防护帘,实现绝缘性能。在绝缘防护系统形成的基础上再进行放线,无跨越架不停电跨越架线就能够逐渐地实现。

2.3跨越方法的施工

(1)基础施工。在基础施工中要重视施工设备的质量,选择高质量、高性能的设备才能够延长输电线路的年限使用,因此要加大施工的周期,并且保证相应的财力支持,为后期的施工和使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2)工地运输。工地运输主要包括:大、中、小三种运输方式:1大运输必须要借助大的设备或者是零件加工厂直接运输到材料库;2中运输则是有一般的运输设备或者是中转站运输到现场施工;3小运输就是靠人力以及小型的机械就可以运输到现场。

(3)杆塔施工。杆塔施工部分大约占整个输电线路本体投资的19%~36%,最高不会超过60%,工期约占整个工期的三分之一。

3线路架设跨越高速公路的施工方法

超高压输电线架设是一项复杂而又高要求的项目,它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只借鉴国外的施工方案,而是要结合实际,不断地总结和反思,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超高压输电线路架设施工主要包括展放地线和紧线、拆除跨越架以及跨越架塔设。

(1)跨越施工有关的参数运算。在跨越施工中要进行精准的运算得出相关的数据,避免在施工过程中产生问题,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要对跨越架之间的距离进行运算,当跨越线路和被跨越物体不发生垂线交叉时,架设跨越架的宽度为L,则有:

e指的是施工线路两侧的宽度,β指的是跨越线路与被跨越线路之间的方向角度。跨越度架高度的运算是被跨越物的高度、封顶网悬最低到跨越架封顶网悬挂点的最短距离,以及跨越物与被跨越物的合理距离的综合。

架面压荷载的计算方式,假设荷载为Pn,则有:

架面杆件的投影面积为AS,最大风速为V,风载体形系数为K,除此之外还要对跨越架应承受的垂直载荷进行计算。

(2)拆除跨越架。在拆除跨越架时,必须要在全部的工程都经过检测合格之后才能进行对应地拆除。拆除的过程中要遵守规范的程序,按照一定的顺序,先是封顶网、主承力、循环绳、以及辅助横担的拆除,如果不按照顺序会造成安全问题的发生。

(3)跨越架塔设。在跨越架塔施工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准确地计算出跨越的距离以及角度,需要对高速公路和线路之间相交位置的中心进行实地测量和计算。跨越架的主体立柱一般每隔1.5m实施搭建,为了保障其可靠性,一般埋入地下要超过0.5m,除此之外还要在跨越架的上部选择双杆进行稳固,在施工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每一个环节都要准确地把握,同时要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4)展放导地线与紧线。在超高压输电线路架设跨越高举公路中,为了能够防止线路的脱落以及损害会对高速公路造成不便甚至是经济损失,一般利用张力放线的方法使导线处于架空的状态,这就需要通过展放一根牵引绳来实现,再进行紧线。

4线路架设跨越高速公路的技术

输电线架设跨越高速公路重点是保证施工的安全和质量,在输电线路的建设中,必须要提高员工操作的要求。在跨越架搭设时要严格检查各个环节,让施工人员详细地了解跨越架的技术的要求以及参数值,并加强员工的技术水平。在搭建完成之后需要布置一些提醒的标志,并打拉线进行稳固。在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监督人员都要加强指导,所有的施工人员都得穿反光背心,按照规范操作。

5结束语

超高压输电线路架设跨越高速公路技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在施工中必须要按照规范的工序进行施工,在确保技术科学性的基础上,也保障施工建设的质量,超高压输电线路架设跨越高速公路技术的应用增加了施工的使用年限,促进了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

摘要:文章对超高压输电线架设的特征、跨越技术、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旨在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关键词:超高压,输电线路,高速公路,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沈洋,赵增林.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跨越高速公路施工安全技术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4,(5):332-335.

[2]文求春.输电线路架设跨越高速公路施工技术分析[J].通讯世界,2015,(13):214-215.

输电线路架设设计研究 篇3

关键词:OPPC,防雷,耐雷水平

1 前言

35 k V输电线路同步实现光纤线通信的要求, 通常的技术方案有:架设ADSS方案、架设OPGW、架设普通光缆及架设OPPC等几种方案。上述四种方案中, 普通光缆方案由于一般架设的高度有限, 无法采取较为可靠的防盗措施, 再加上普通光缆不能承受较大的侧压力和拉力, 容易遭受外力破坏, 光缆传输质量不高、可靠性较差, 在大档距、大高差地段, 因使用条件的限制往往需采用其他的通信方案, 因此基本不选择;ADSS光缆常年运行在较强的电场环境内, 其使用寿命一般在15~20年, 使用寿命较短, 承挂ADSS光缆后, 加大了原建线路的杆塔荷载, 部分铁塔无法满足荷载要求, 需进行补强;ADSS光缆的挂点一般位于导线挂点下方, 在对老线路进行改造时, 因障碍物增加等原因, 满足电场强度要求的挂点位置往往无法满足跨越要求, 需新增其它路由, 导致工程量增加和可靠性降低;此外, 由于ADSS承挂高度有限, 也存在防盗困难的问题, 因此一般仅在改造线路上采用。新建工程一般在OPGW或OPPC两种方案中选择, 由于常规35 k V线路绝大部分地段无需架设地线, 如采用OPGW方案则需全线架设双地线, 将导致线路投资增加, OPPC方案则可避免此问题, 但也存在一些技术上的缺陷及运行维护的难点, 以下就两种方案做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

2 两种方案的技术比较

2.1 防雷效果

根据相关统计, 35 k V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约占到所有跳闸事故的70%~80%, 35 k V线路全线架设地线后, 带来的防雷改善有四个方面:

1) 防止雷直击导线;

2) 雷击塔顶时有分流作用, 降低塔顶电位;

3) 与导线有耦合作用, 降低雷击塔顶时的塔头绝缘上的电压;

4) 对导线有屏蔽作用, 降低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因此可以一定幅度上提升线路的耐雷水平, 降低线路的雷击跳闸率。对南网标准设计V1.0中的35 k V塔型作比较计算, 计算结果如表1。

注:计算条件为:1) 有地线及无地线分别取南网标准设计V1.0中的L1D2-Z2D及L1D2-Z2塔型, 呼称高为24 m;2) 导线型号为JL/G1A-150/20-26/7钢芯铝绞线, 地线型号为JLB27-55铝包钢线;3) 绝缘子串取单串, 长度为1.0 m, 绝缘子片数为4片, 海拔按2 000 m考虑, 雷暴日取40 d。4) 上表未考虑雷击地面引起的反击跳闸情况。

从上表的计算可以看出, 35 k V架设地线后, 雷击跳闸率可较大程度的降低, 线路耐雷水平也有改善, 但因35 k V线路本身的外绝缘水平低, 改善的幅度有限, 雷击地线、杆塔或邻近地面时, 均会导致线路反击后跳闸;耐雷水平与铁塔接地电阻密切相关, 如接地电阻值较大, 则其耐雷水平将无法满足规程要求 (根据《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T620-1997) 的相关条文, 有地线的35 k V线路, 耐雷水平不宜低于20~30 k A) 。

2.2 光纤的可靠性

从南网标准设计V1.0的35 k V铁塔规划来看, 为避免地线荷载对整体塔重带来大幅度的增加, 10mm冰区的地线型号取JLB27-55, 最大设计张力17.1 k N。根据此受力条件, OPGW光缆的选型应为OPGW-50或OPGW-60, 由于光缆允许的外径有限 (10 mm左右) , 为保证外层绞线单丝直径不小于3.0 (南网OPGW选型要求) , 可采用的结构形势仅有中心不锈钢管式, 外绞层为一层。这种结构形式的缺点是光缆的抗侧压能力较差, 易在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因外力作用而使光线单元受损。同时, OPGW被雷击后, 如雷电流较大且接地情况不理想, 则很容易造成雷击断股或断芯的事故。

相比而言, OPPC光缆外径与导线基本相当 (JL/G1A-150/25-26/7导线外径17.1 mm) , 结构形式可采用较为可靠的层绞式, 外层绞线对光缆的保护相对较好;在光缆架设时, 一般将OPPC光缆布置在下相, 上相导线对其有一定的屏蔽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OPPC光缆被雷直击的概率, 因此对光单元的保护相对较好。

2.3 重冰区线路的比较

云南滇东北、滇西北地区重冰区线路较多, 覆冰情况复杂, 且重冰区线路有其特殊之处, 有必要进行相应的分析。从国内外及云南省的线路运行资料来看, 重冰区输电线路由地线导致的运行事故占比最高。由于地线处于较高的位置、地线无电流通过、地线线径较小等原因, 地线经常先于导线覆冰且覆冰厚度普遍大于导线, 地线的脱冰又往往滞后于导线脱冰, 事故多为导线脱冰时跳跃与地线相碰, 致使导地线烧伤断股、断线。受此影响, 重冰区线路的事故多为地线断股、断线、地线支架受外力冲击变形断裂及因导地线不均匀脱冰导致的线路舞动、铁塔受损、永久性接地短路故障等。因此, 重冰区35 k V线路如全线加挂地线, 将导致线路运行工况复杂化, 故障率增大且投资也将大幅度增加, 因此不建议全线架设地线。相比而言, OPPC光缆的抗冰效果要好于同一路由的OPGW光缆, 可靠性也相对较高。

2.4 施工及运维护

OPGW光缆已经有成熟的施工及挂网运行经验, 从光缆展放、熔接、测试到后期的运维均已经形成了系统的作业指导体系, 施工及运行部门比较熟悉也乐于接受。施工中常出现的问题是光纤受损、光纤熔接不合格等问题, 运行中发生较多的是雷击地线断股导致的光纤受损及光缆接头盒被人为破坏的问题。

OPPC光缆的展放流程与OPGW基本一致, 难点在于光电分离和光缆熔接。由于光纤接续盒为带电体, 如密封及绝缘工艺不达标, 则往往会成为线路运行的薄弱点;光纤熔接要求在高空完成, 而且由于OPPC无余缆, 对光纤熔接的要求很高, 一般不具备重复熔接的可能 (近年来考虑在接头盒内预留约1 m左右的光纤, 此问题稍有改善) ;此外线路断线后光纤修复比较困难等。总体而言, OPPC光缆的施工及运行维护相对复杂, 无论产品设计、施工工艺及运维手段均还有待改进和提升的地方。

3 两种方案的投资比较

3.1 塔重

南网标准设计V1.0中对35 k V杆塔的设计原则进行了统一规划, 其设计原则基本参考了110k V及以上铁塔的设计标准, 从设计成果来看, 相同使用条件下, 无地线铁塔与架设双地线铁塔塔重相差较大, 架设地线后, 10 mm冰区塔重增加比例在20%以上, 20 mm冰区塔重增加比例在46%以上, 以10 mm冰区单公里塔重6 T, 20 mm冰区单公里塔重15 T计, 则架设地线后, 10 mm冰区单公里塔重增加1.2 T以上, 20 mm冰区塔重增加7.4 T以上, 再考虑基础的增值, 则10mm冰区平均增加投资约1.5万元, 20 mm冰区平均增加投资约8万元。

3.2 设备购置及施工费用

架设双地线 (一根为铝包钢, 一根为OPGW) 后, 比无地线方案将增加两根地线及其附件的购置及施工费用, 参照云网的平均造价情况, 单公里投资需增加约6万元, 扣除OPPC光缆及附件的价差及施工差额每公里约1.2万元, 则架设双地线方案比OPPC方案平均每公里增加约4.8万元。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结合云南电网输电线路的特点, 对新建35 k V输电线路的光缆方案及防雷设计提出如下建议:

1) 对于重冰区35 k V线路, 除变电站两端进出线外, 建议不架设地线, 采用OPPC光缆, 以提高线路的整体运行可靠率, 降低工程投资, 同时解决光纤通信的要求。

2) 由于35 k V线路自身绝缘水平的限制, 架设地线后并不能有效提升线路的耐雷水平, 也无法避免反击跳闸事故, 架设地线对防雷性能的改善非常有限。35 k V线路防雷的重点是解决绝缘子串因反击而发生闪络的问题。全线架设地线后将导致线路投资大幅增加, 同时会带来OPGW光缆的雷击断股问题, 因此, 建议在轻冰区线路, 尤其是线路长度较长的, 也采用OPPC方案, 局部雷电活动剧烈段可架设地线。

3) 35 k V线路改善防雷性能的手段很多, 可采取的措施有:加挂线路避雷器, 线路避雷器的防雷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动作后的钳制电位作用, 防止绝缘子串闪络, 二是利用其动作后向导线分流雷电流的耦合地线作用, 降低塔顶电位, 提高绝缘子串的耐雷水平, 降低跳闸率。避雷器可根据线路情况选择性安装, 避免了盲目性, 对比全线架设地线方案经济性较好, 防雷效果也好很多;降低杆塔接地电阻, 降低杆塔接地电阻对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效果非常明显, 从表一的计算可以看出, 接地电阻从15Ω降至7Ω时, 耐雷水平提升了40%以上, 对改善线路运行工况作用很大, 但对局部土壤电阻率很高或地形条件受限的塔位实施较为困难;加强线路绝缘水平, 从南网标准设计的塔头间隙分析, 该套铁塔间隙设计较为充裕, 可采取加挂1~2片绝缘子的方式来提高线路的防雷性能, 根据计算, 加挂2片绝缘子后, 线路耐雷水平可提升约36%, 雷击跳闸率可降低49%, 效果非常理想, 而投资增加很少, 是经济可行的技术措施;

4) 应尽快针对OPPC光缆施工及运行维护的技术难点开展相关调查研究, 提出改进方案, 并在工程建设中加以实施。

参考文献

[1]黄建成, 等.35 kV无避雷线输电线路的有效防雷措施[J].广西电业, 2005 (12) :82-83.

[2]王建丰.35 kV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概率分析[J].电工技术, 2008 (6) :11-12.

[3]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S].1997.

输电线路架设设计研究 篇4

1 输电线路特点

输电线路具有自身非常独特的特点, 具体来讲其包含以下内容:

首先, 输电线路配配电设备的选择过程中应该尽量选择运行能耗较低的设备, 减少输电线路运行过程中的电能运行阻力, 进而避免输电线路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电能浪费情况。一般输电线路都应该遵循一定的标准, 进而有效的提升输电线路运行过程中的电能输送效率和电能输送品质;其次, 输电线路自身的架设过程中应该选择防震性能良好、安装较为方便及结构相对先进的阻尼式结构, 充分提升输电线路自身架设运行过程中的绝缘性, 防止因为选择金属类型的线路而造成线路架设, 以及线路维修过程中的不安全性上升现象。同时, 在输电线路杆塔设备的选择架设过程中, 应该充分加强对回路鼓型塔、悬垂直转角塔等类型的杆塔的应用。在有效的降低输电线路整体架设成本的前提下更好的提升输电线路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对于输电线路使用寿命也有着较为积极的意义;最后, 由于我国输电线路架设过程中输电线路以及架空地线都非常长的缘故, 输电线路架设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采取多种措施, 加强对架空地线的合理应用, 进而达到减少输电线路使用过程中对通信线路造成的信号影响。

2 输电线路架设跨越技术

具体来讲, 输电线路架设跨越技术的内容如下文所示。

2.1 跨越方法概述

在对跨越方法应用最早的只是简单的运用封顶网及跨越架进行一定的跨越放线, 这就是传统应用中的跨越架线。因为此方法较为简单, 所以在进行跨越架的选择中需要进行一定的架体选择, 所选择的架体要保证具有轻便快捷的特点。同时, 对于所选取的材料一般都是竹竿等。这样还能够有效的保证施工安全性。

2.2 不停电跨越施工的方法

在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 进行跨越的线路要能够保证不会出现断电的现象。因为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经常会造成上述简单的跨路架杆不能有效的进行应用, 此时所选用的跨越施工方法具体有四种, 通过上述跨越架设的设计能够有效的实现被跨电力线路的施工能够安全的进行运行。方案的有效运行能够保证输电线路能够具有良好的绝缘性, 同时还能够有效的防止传统跨线中出现中间收拢及下沉问题。

3 输电线路架设跨越高速公路施工技术

输电线路架设跨越高速公路过程中应用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3.1 准备工作

具体做法是可以将具有丰富经验、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小组的领导工作, 在施工前对施工图纸及施工环境进行充分的研究, 以保证施工过程中所有的工作都能够按照预定的方案进行跨越施工。同时, 还需要准备好相应的跨域所需的材料及配件, 例如钢管、连接件、钢丝绳等。

3.2 施工技术

(1) 跨越架搭设。在对跨越架进行搭设的过程中, 需要保证对高速公路与线路的交叉点的中心有一个较好的测量, 进而保证其能够有效的对跨越的位置进行勾画。对于跨越架主体而言, 其立柱一般所采用的都是1.5m的距离, 这样做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跨越架的稳定性, 通常情况下, 跨越架需要至少埋入地下0.5m。同时, 对于跨越架来说, 还需要在上部进行一定的加固措施, 而加固措施一般采用的都是双杆加固。

(2) 展放导地线。对于输电线路架设跨域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 一般所采用的都是张力放线的方式进行的, 这样能够有效的实现导线处于架空状态。在此过程中, 还需要进行一定的牵引, 而牵引所运用的只需要简单的一根绳子即可, 牵引绳在此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保证高速公路能够正常的工作, 能够有效的防止线路脱落到高速公路上。

(3) 紧线和摘除跨越架。对于跨越架的拆除工作来说, 需要在保证工程验收合格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拆除, 而进行拆除的顺序是自上而下的拆除方式, 严禁上下同拆的方式。同时还需要加强各个部门相互之间的配合, 以保证拆除工作能够快速、有效、安全的完成。

3.3 安全措施

安全措施也是输电线路架设跨越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应该采取的重要技术措施内容, 其对于保证输电线路架设跨越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以及设备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事实上, 输电线路在架设跨越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对安全系数要求是非常高的, 相关施工人员在输电线路架设跨越高速公路的整体施工过程中, 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专注性, 严格按照相关施工流程, 以及施工安全要求规定完成输电线路的架设跨越工作。同时施工单位在工作人员的施工过程中应该保证施工人员、监督人员、指导人员三员齐备的施工安全措施, 保证架空线路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在地面安全监督人员, 以及地面技术指导人员的指导下完成架空线路的跨越施工工作, 要求架空线路的施工人员必须在监督人员以及指导人员同时具备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架空线路的施工工作, 有效的提升输电线路架空跨越过程中的安全以及效率。

4 跨越方法总结

跨越高速公路不单是电力部门的职务。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 高速公路车流量越来越大。在进行跨越施工的注意事项进行封网跨越前, 首先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进行办理手续的申请, 申请的部门一般为公路管理部门及交警部门, 其次才能够进行工程施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 还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标志的设定。对于搭设好的跨越架来说, 还需要进行相关部件的检查工作。同时, 还需要保证施工进行时不会造成占道等问题的出现。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作为一项中的施工工程, 输电线路的架设跨越施工工作想要有效的进行, 就需要施工工程能够从根本出发, 进行相应施工工作, 对于高压线路的架设跨越施工来说, 其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还经常会受到各项施工因素的影响, 所以, 这就需要施工工程能够尽可能的进行工期的缩短, 同时增强施工工程的安全性。这样就能够有效的保证我国电力事业逐步的走向完善。

摘要:为保证不同输电线路适应不同架设环境, 需要对输电线路跨越式架设方法进行改进, 以保证输电线路能够有效的满足对高速公路的跨越施工。本文重点通过对输电线路的阐述, 进而对输电线路哦进行高速公路架设跨越施工技术进行了有效的分析。

关键词:输电线路,跨跃架搭设,高速公路,安全

参考文献

[1]张弓, 孙伟军, 吴尧成, 傅剑鸣, 姚耀明.架空送电线路跨越高速铁路施工技术[J].电力建设, 2011 (09) :133-136.

[2]田雷, 张子引, 刘颢.输电线路跨 (钻) 越高速铁路设计技术[J].电力建设, 2012 (12) :145-146.

上一篇:格雷厄姆下一篇:让学生轻松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