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业数据采集

2024-05-25

外业数据采集(精选9篇)

外业数据采集 篇1

摘要:林权信息管理是推进林地、林权流转的基础, 是深刻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土地流转的基础性工作, 利用空间数据源的地形图、航空图片底图和林权属性数据进行林地所有权边界权属的确认, 并通过内业数据数字化处理, 形成计算机网络系统, 建立林权信息管理系统。从准备工作、现场勘界、制作边界确认汇集图、边界确认程序等环节总结出林权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外业数据采集操作技术。

关键词:林权信息管理系统,外业数据采集,操作技术

1 准备工作

1.1 基础材料准备

林权空间数据航空图片 (县土管局1995年土地勘查、2005年核查) ;林权空间数据地形图 (2008年版1∶10 000地形图) ;林权属性数据 (2006年山林延包集体林权清册) ;乡 (镇) 林权管理更正章1枚。

1.2 勘界前工作准备

全乡各权属单位在电脑中建立文件夹, 输入“林地所有权勘界记载表”;编制乡级各权属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组织机构代码同2008年“二类”森林资源调查相一致;由12位数字组成, 如 (331024仙居县) (1地块所有权) (01安岭乡) (001村) ;根据航片的区域边界描绘权属单位范围的基本区块图。

2 权属勘界

2.1 制作草图

根据2006年山林延包集体林权清册在权属单位范围的基本区块图, 进行实地勘界、逐块勾绘。连在一起的, 以整块定为1个小班;单独的山场按照林权证清册划定1个小班;外村或外乡的插花山也单独勾为1个小班, 并标明外村或外乡的权属单位。

2.2 完善草图

根据外业所勾绘的地块草图逐块进行重新勾绘, 边界线保持清晰不能涂改, 边界线有纠纷不能解决的, 用虚线勾绘。

2.3 填写林地勘界记载表

(1) 林地所有权权利人:某村某组。

(2) 林权证号:暂时不填, 等待外业完成后发放林权证时统一编号。

(3) 地块编号:由20位数字组成, 前6位为行政代码, 代表县;第7位表示地块性质, “1”表示所有权, “5”表示国有山;第8~9位为乡代码;第10~12位为村代码;第13~14位为组代码, 若没有组用00表示;第15~17位为农户编号, 没有农户用000表示;第18~20位为地块编号。

(4) 坐落:坐落在自己村范围的填写自己村的村名, 若为插花山地, 填写山场插花在那个村的村名。

(5) 小地名:原山林权证中由多块山多个小地名组成1个小班的, 填写具有代表性的1~4个地名;单块的小班山场, 按照林权证清册的地名填写。

(6) 面积:地形图用扫描仪扫描入电脑进行计算。

(7) 四至:多块山组成1个较大的小班, 其四至以较为固定的地物、地貌填写;单独的山场小班, 按照林权证清册四至不变填写。

(8) 注记:记载插花山村名、山场是否为集体统管山、自留山、责任山等。

2.4 图纸粘贴

若小班面积比较小, 采用A4纸张, 图纸直接粘贴在A4纸的下方方格中;若小班面积比较大, 采用A3纸张粘贴, 在A4纸的下方方格中填写四至林地权属边界接边村村名。

2.5 图纸粘贴处边界线注析

图纸粘贴后, 若边界线同毗邻村有连接, 标明毗邻村的边界线长度, 注明毗邻村的村名, 若毗邻村是同乡的只注明毗邻村的村名;若毗邻村是同县外乡的注明毗邻村的乡、村名称;若毗邻村是外县的注明毗邻村的县、乡、村名称;以便毗邻村边界线的确认。

3 制作边界确认汇集图

根据权属单位组织机构代码的顺序从上到下、再从左到右排列制作边界确认汇集图。从边界确认汇集图上看, 从上到下是确认给毗邻村单位的印章, 从左到右看是毗邻村单位确认给该村的印章。边界确认汇集图的制作给确认对象带来很大方便。

4 边界确认程序

(1) 根据作边界确认汇集图找出相对应的确认单位, 采用ACD打开2005年土管航片图给予审阅, 并对地形图四至、地形、地貌等内容认真地加以确认范围。

(2) 林地所有权勘界记载表中“林地所有权权利人:某村某组”处盖上村民委员会的公章;若采用A3纸张粘贴的, 在A3粘贴纸张左上角上盖上村民委员会的公章。

(3) 山块坐落在某村范围内, 边界线同毗邻村没有接边的, 在图纸粘贴骑缝处盖上该村村民委员会的公章;山块插花在其他村的, 边界线同其他毗邻村没有接边的, 在图纸粘贴骑缝处由插花在那个村的村民主任确认、签字后, 盖上该村村民委员会的公章。

(4) 山块边界线同毗邻村有接边的, 由在图纸粘贴处注明的毗邻村的村民主任确认、签字, 并盖上该村的村民委员会公章。

(5) 山块边界线同毗邻村有接边的, 若采用A3纸张粘贴, 由在A4纸的下方方格四至中标明的边界接边村的村民主任确认、签字, 盖上该村的村民委员会公章, 同时在A3粘贴纸张上相对应注明边界接边村处由该村的村民主任确认、签字, 并盖上该村的村民委员会公章。

5 核发林权证

填写核发林权证的申请书;建立集体林权证清册;填写林权证并予以发放。

6 制作林权图

根据已经确认的林地山块, 描绘全乡集体林地权属全图。

7 内业数据处理

(1) 经确认后权属单位的“林地所有权勘界记载表”采用扫描仪扫描进入计算机系统, 作为原始依据保存。

(2) 根据乡属范围内的权属图、地图边界线进行数字化, 并对林权属性数据与地图数据进行配对输入计算机系统, 制作林权信息管理系统。

8 注意事项

(1) 政策宣传要内紧外松, 宣传必须到位, 讲明国家林改政策;林权实行网上管理, 必须建设林权信息管理系统。

(2) 权属边界线若有修改, 必须盖有“乡 (镇) 林权管理更正章”。

(3) 权属单位在“2008年山林延包”林权证清册中的山块必须逐块填写“林地所有权勘界记载表”。

(4) 权属单位的插花山块, 对方没有确认、签字、盖章的, 作为纠纷山处理, 对山块不能编号, 不能发放林权证。

(5) 权属单位集体山场对毗邻的国有山场边界线能确认的给予确认, 不能确认的就不需确认, 但国有山场对毗邻的权属单位集体山场的边界线必须确认。

外业数据采集 篇2

介绍了基于车载的笔记本电脑/ArcGIS9.2/GPS技术外业数据采集的.方法,探讨了外业数据采集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作 者:邓财 陈蜀江 DENG Cai CHEN Shu-jiang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 年,卷(期):2009 19(7) 分类号:P209 关键词:外业数据采集   笔记本电脑   ArcGIS9.2   GPS  

★ IT业最底层如何提高自己?

★ 外业工作员工个人总结范文

★ 如何提高GPS导航仪的终端产出率?

★ 提高血压方法

★ 提高机械加工精度技术与措施论文

★ 提高高中语文成绩方法

★ 提高团队执行力方法

★ 提高肺功能方法

★ 提高记忆力有什么方法

外业数据采集 篇3

快速、准确地采集和获取相关信息是实现青山工程动态监测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近年来, 移动G IS技术已经成为野外数据采集的重要手段, 在一类清查、二类调查、荒漠化普查和营林调查等林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可以有效的提高外业数据采集的精度和效率。

1 移动外业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1.1 系统总体架构

本系统基于M ap Zone移动G IS平台进行开发。系统采用组件式设计思想进行设计, 共分四层:

第一层:基础设施层, 是实现系统应用的基础, 为系统应用提供基础硬件和软件平台。

第二层:数据资源层, 是实现业务应用的数据依据和来源, 经过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整合改造和开发利用, 建设建立青山工程外业采集综合数据库。

第三层:平台层, 面向应用系统提供与之对应的业务应用功能组件, 包括数表模型、基础组件、上传下发、业务流程管理、基础框架、应用管理等。

第四层:应用层, 是支撑业务运行的核心系统, 即基于移动G IS技术的外业采集系统。

1.2 系统功能设计

该系统依据青山工程工作需求, 采用亚米级G IS (阿什泰克M M 100) 数据采集器进行准确定位, 采集现地三维地理坐标数据, 并依据青山工程调查需求对青山工程所需各种因子进行现场采集、分析、计算与整理, 及时算出垂直投影面积及坡面面积, 避免了外业手工记录、计算的繁琐, 解决了以前无法快速、准确计算坡面面积的难题;同时实现对图面的修改、备注、整合、添加、删除和分色排版等功能, 达到获得矢量化图型等需要, 简化了从前先在纸图上区划记录, 再使用电脑矢量化操作的步骤。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工程管理、航迹管理、视图浏览、数据采集、图层管理、基础编辑、高级编辑、数据同步、补充调查、实地核查和系统设置等 (如图2) 。

1) 数据同步。在进行外业调查前, 将PC端相关的项目信息 (青山工程治理项目数据或者青山工程稽查案件数据) 同步到移动设备中, 在外业数据采集结束后, 将移动设备中的成果数据同步到PC端, 以达到内外业一体化数据采集。系统提供在线和离线两种数据同步方式:离线方式通过存储设备或者移动设备直接连接到PC进行数据同步;在线同步方式采用“增量包”方式将采集的更新内容通过移动网络回传到后台, 实现数据同步。系统采取了多项技术措施来减少提交的数据量, 便于数据传输。2) 航迹管理。记录外业人员在外业调查和监测过程中的航迹, 实现对于航迹数据的历史管理、回放等。3)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分为图形数据采集和属性数据采集两部分。其在那和包括图形数据的创建、删除、复制、节点编辑、图形分割、选择、撤销、重做等功能。后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属性采集录入工具, 用于实现对相关属性信息的采集。4) 地图工具。系统提供了大量一键式地图工具用于辅助完成外业采集工作。如分割面积, 当采集的面跨了多个小班, 可以分别显示被小班分割后的各个地块面积;再如坡面面积, 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坡度值计算采集面的坡面面积;等。

2 系统在青山工程中的应用

辽宁省青山工程移动G IS手持机外业数据采集系统采用单后台多前端的工作模式进行青山数据外业采编, 统一管理, 分布作业, 外业集成多种数据采集与数据检查方式, 可有效控制提交的青山数据质量。

动态监测对于辽宁省青山工程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动态监测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开展数据调查, 传统的手动数据调查方式, 已经远远不满足于青山工程动态监测的需求, 通过基于移动G IS技术的外业采集系统的使用, 实现了外业调查工作成果数字化, 确保了与青山保护动态监测系统平台对接的要求, 达到外业采集数据与内业操作平台的无缝对接, 避免数据丢失及繁重的录入工作, 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保证青山工程的监测工作有效开展。

另一方面, 基于移动G IS技术的外业采集系统具有快速采集现场图片、音视频及相关文字等信息能力, 具备G PS定位和跟踪功能, 在对举报案件进行稽查的过程中能够实现空间导航、自动记录稽查路线以及稽查里程、现场信息处理分析等功能, 能够通过公众网络 (G PR S/C D M A等) 与有关监测平台连通, 第一时间将稽查现场的信息上传给监测中心, 供指挥人员进行分析和决策, 同时接收监测中心的分析结果和决策信息。这对青山工程案件稽查工作具有革命性意义。

3 结语

移动G IS手持机外业数据采集系统的建设给全省青山工程的动态监测以及外业调查等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效率提升, 为辽宁青山保护事业快速、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外业实习报告 篇4

一、实习意义及目的毕业实习是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从事社会实践工作的初步尝试,其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应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实习是为从学生向职场人士转变做准备人们常说,大学是个象牙塔。确实,学校与职场、学习与工作、学生与员工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角色的转化过程中,人们的观点、行为方式、心理等方面都要做适当的调整。而实习提供了一个机会,让大家接触到真实的职场。有了实习的经验,以后毕业工作时就可以更快、更好地融入新的环境,完成学生向职场人士的转换。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加深对职业与行业的了解,确认喜欢或擅长的职业,了解职业行业有很多方法,譬如阅读相关的文章,请教业内人士,但最直接的方法还是亲自做这份工作。在做的过程中,你可以确定自己是否喜欢这份工作,自己能否胜任。如果喜欢又胜任,以后毕业找工作,就可以把它作为目标职业;反之,就要寻找新的工作方向。实习增强了我们找工作时的竞争优势如果你们在大学期间有相关的实习经验,在找工作时会有很大的优势。而且不少公司会挑选实习中的优秀者留下来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这样的招募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使用,并成为其挖掘“早期人才”的战略之一。

二、实习时间

2013年9月至2014年4月,共计34周三、实习单位及岗位简绍

(一)实习单位简介自己找

(二)岗位简绍:

我从事的岗位是测绘外业,外业工作主要是运用全站仪,RTK,GPS等仪器在野外进行打点测量等工作,并将数据导入到南方cass中以便内业人员使用,在南方cass中将野外测量回来的点绘制成图形,并且辅助内业人员信息录入工作,在农村土地调查中负责测量,绘图并确立土地归属,将数据填入到数据库中并将数据库信息输出整理,提交成果给国土局。在土地测量验收工作中,负责测量并出具复核报告。

四、实习内容及过程

2013年6月至7

主要工作内容运用supermap超图农村建库系统软件将土地信息录入到数据库中,在这其间我运用到了学校学习的sql语句使得数据录入方便快捷。

2013年8月至9月晋源区做控制点以及矫正测点。

主要工作内容是运用全站仪,RTK等工具在晋源区进行打点测量工作,并将测量回来的点进行校正工作,在这期间我运用到南方cass软件,在学校学习的cad制图为我使用南方cass打下了基础。

2013年9月至12质资料

主要工作内容是supermap超图农村建库系统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将信息录入。期间我用到了学校学习的SQL Server 2005软件,这使得数据录入更快捷。

2014年1月至2野外测点

工作主要内容是运用全站仪,RTK进行野外测点工作,并将仪器中的数据导入到南方cass,将点连成线并检查补充耕地的面积。

2014年3

word办公软件。

2014年4点,出复核报告。

工作主要内容是运用全站仪,RTK进行野外测点工作,并将仪器中的数据导入到南方cass,将数据对比校正,验收,并出具复核报告。

五、实习总结及体会

二类调查外业工作探讨 篇5

关键词:二类调查,外业,探讨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简称二类调查) 是林业生产经营的基础工作。它是为了满足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和森林资源管理而进行的森林调查。其成果是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和合理经营森林资源的基础, 也是指导林业生产建设、科学经营森林的重要依据。

1 二类调查的小班与区划的界定及原则

在二类调查的外业调查工作中, 调查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熟练掌握二类调查操作细则;用合理的调查方法;深入现场;选择适当的地块。才能取得准确、有效、全面、客观的外业调查基础材料。而其中的小班调查与区划, 是重中之重。

1.1 小班调查与区划的界定

(1) 权属不同; (2) 森林类别及林种不同; (3) 生态公益林的事权与保护等级不同; (4) 林业工程类别不同; (5) 地类不同; (6) 起源不同; (7) 优势树种 (组) 比例相差二成以上; (8) Ⅳ龄级以下相差一个龄级, Ⅶ龄级以上相差二个龄级; (9) 公益林相差一个郁闭度级、灌木林相差一个覆盖度级; (10) 立地类型 (或林型) 不同。

1.2 原则

(1) 尽量利用明显的地形、地物等自然界线作为小班界线; (2) 本次调查时, 应尽量沿用原有的小班界线。对上期划分明显不合理、因经营活动等原因造成界线发生变化的小班, 根据小班划分条件重新划分; (3) 小班面积一般3~20hm2。最小小班面积以能在基本图上反映出来为准 (不小于图上面积4mm2) 。对于面积在0.067hm2以上而不满足最小小班面积要求的, 仍按小班调查、记载, 在图上并入相邻小班。小班面积一般不超过25hm2;无林地、非林地小班面积不限。 (4) 国家重点公益林小班, 应尽量利用明显的地形、地物等自然界线作为小班界线, 并应与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成果一致。 (5) 苗圃、村庄等地图上无法表示轮廓时, 按林业图式规定的符号在相应位置上标示。 (6) 小班以林班为单位, 由北向南从西向东的用阿拉伯数字编号。编号不得出现重号、漏号、角号。

2 调查样地的选择

小班区划与调查的方法, 二类调查操作细则上已经有详细的说明, 而对于在设置样地过程中, 样地设置前的工作只有“充分踏查的基础上”等寥寥几字。其实, 在外业调查中, 到达现场后至样地设置前的工作却是外业调查基础工作的基础, 是调查的根本, 也就是“踏查”。踏查是指, 在小班调查前, 对调查区域进行全面、详细的普查, 了解拟调查区域的基本概况, 并根据普查结果, 在拟调查区域, 选择能代表该区域特点的一块或多块地块, 作为该调查区域普遍性的代表而设置样地 (带、点) 进行调查。踏查主要分两步, 一是深入现场, 也就是对调查地块有个全面、充分地认识。但是由于林业调查的季节性较强, 而外业调查工作往往是在一年中植被生长最旺盛茂密的5~10月份进行, 因此调查者很难在调查区域内一览调查区域的全貌, “对坡调查”就成为最有力而又最简捷的调查方法。无论是小班实测中的样地设置还是非林地的目测调查, 在“对坡调查”中, 根据两个坡面的植被情况, 选择盖度较高的坡面作为对坡调查的对象, 在对坡观望调查 (踏查) 的同时, 本坡面的调查 (实测) 可同时进行, 具体调查方法与二类调查操作细则中的机械调查方法相同, 调查线路呈“之”字形或沿小班下界线任意一起点, 与小班顶部呈45度角的基线作为调查线路, 沿此调查路线, 依据二类调查操作细则中机械调查的具体要求布设样地或角控点。

3 传统调查与新技术的结合

传统调查在现阶段的林业调查中依然实用, 而现代林业调查的新技术中, 以“3s”的技术最为成熟, 可是在林区, 由于地形地貌、植被盖度等客观因子的影响, 新技术的应用却都是有局限性, 它们只能适用于局部地块, 并要通过实践进行部分结合。如“GPS”, 可以在大沟大梁或明显的地物地貌处等空间信号较通畅的地段准确快捷的运用, 而进入林区尤其是林下, 则会失去其绝大部分功能。再如“对坡调查”中, 卫片的应用, 其只适合于较大的林中空地、林隙与农田或差异较大的林地 (地类为有林地与宜林地或苗圃地或非林地的地块, 卫片盘判读较容易且准确, 而幼林与灌木林却无法准确判读, 只能在现在用传统方法调查) 。因此, 调查方法的合理运用与丰富的调查经验在现代林业调查中, 不但没有因为有了新技术的参与而其重要性被冲淡, 而且更显重要, 因为正是由于有了新技术, 所以在成果材料的精度和完成的时间上, 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充分结合与合理的运用传统调查方法与新技术就成为又一项新的课题, 现在的外业调查, “GPS”和卫片判读更多的运用于非林区与非林地及人工林调查当中, 而传统调查在中龄以上的乔木林中目前依然是最好的调查方法, 尤其对于天然林的调查, 在将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 卫片判读可能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调查方法。因此, 掌握精湛的外业调查理论, 积累丰富的外业调查经验, 依然是现阶段林业外业工作者的必须技能。

4 完成全面充分的外业材料

外业调查结果是内业材料统计、汇总、分析的最重要依据, 一份好的外业调查材料, 经内业整理、统计、汇总后, 数据的结果能直接反映客观现实, 可是在调查员开展外业调查工作的初期阶段, 在外业调查中往往会出现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调查精度低。主要原因是缺乏调查经验, 没有充分利用好第一手资料 (全面踏查的基础) , 选择的样地 (带、点) 代表性不强, 又没有即时地进行调整 (调查经验丰富的调查员, 在样地设置后如果发现与自己目测结果有较大出入, 会即时调整地块或移动边线或增减样地边长, 这样可以即时调整样地数据, 而不必等到内业计算时才发现材料的问题) ;二是出现缺漏项。这是调查员初期调查出现的最普遍也最常见的问题, 不熟悉工作程序, 没有对操作细则熟读、严读, 同时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没有充分的解决能力, 在外业调查和内业汇总的衔接上没有很好的贯通融合, 使部分工作脱节, 造成顾此失彼;三是调查结果出现逻辑错误。由于问题二的原因, 加之对外业后期工作 (外业结束前的回头看, 也就是修正完善环节) 没有足够的重视, 没有对外业工作进行充分的小结和总结, 个人主观思想禁锢了客观现实存在, 因而造成调查材料前后矛盾。因此, 要避免以上三个问题的发生, 完成一份良好的外业成果材料, 就必须具有实事求是的职业道德, 业精于勤的业务内涵, 举一反三的工作能力。

5 结束语

勘察工程外业工作方案设计 篇6

1 勘察依据及原则

接到工程后, 应详细了解拟建工程的特点, 并收集相关资料:场地区域地质资料;场地气象、水位地质资料;周围环境及场地周边相近工程地勘资料等, 在第一时间弄清勘察关键问题所在。

1.1 梳理勘察技术要求

一切勘察成果都服务于施工图纸设计, 即提供满足设计要求的各项参数、指标, 为工程设计、施工提出合理的建议。要仔细阅读勘察技术要求, 在设计不详之处或存在疑问处需积极与设计人沟通, 做到勘察工作要点心中有数。

1.2 核实勘察依据

勘察依据主要包括:签订的《建设工程勘察合同》, 设计提出的地质勘察要求, 相关的国家和地方规范、规程及文件等, 做到勘察工作要有根有据。

1.3 质量目标

坚定做好新形势下的质量工作, 精心勘察、精益求精, 出优质工程, 让客户满意。

2 勘察方案设计

勘察方案的设计要着眼全局, 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组织施工技术人员熟悉现场

由项目负责人负责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到现场实地踏勘, 考察建设场地施工环境 (三通即通水、电、路及征地赔偿是否解决好, 场地内管线、建构筑物是否有影响, 机台作业条件等) , 要为工程顺利开展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2.2 工程地质测绘

工程地质测绘包括:地貌形态与成因类型的研究;地层分布、岩性岩相的变化及其工程地质特性;构造形迹的分布、规模和有无近期构造活动;地下水类型、补给与排泄条件及与地表水体的关系和水化学特征和有关环境地质问题等等。从而宏观上了解整个工程场地地质环境概况, 要做到在勘察工作中, 重点突出, 有的放矢。

2.3 布置勘察工作量

根据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建构筑物特点, 及设计要求、相关规范、规程等规定, 布置钻探孔 (区分技术孔、控制孔、普通孔) , 设计孔深, 取样 (水、土、岩) 数量及探沟、探槽、探井数量和野外试验工作事宜等。勘察工作量要布置得科学合理。

2.4 测量放样

根据建设方提供的控制点进行放样时, 控制点可能保护不当移位, 因而最好在场地外有永久的控制点进行复测, 另外因场地施工条件限制, 部分钻孔可能不在原孔位施工, 对移出较远、高程相差较大的勘探孔要再次引测坐标高程。

2.5 质量、进度控制措施

针对具体的工程先制定施工进度控制图表, 分班分组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钻探时的取芯、取样、各项原位测试要严格按技术要求执行, 对勘探挖沟、槽、井及钻孔等进行最终质量验收并严格把关, 以确保收集的资料准确, 同时保证工程按期完工。

2.6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创建文明工地、推行文明施工和文明作业是确保安全生产、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基础性工作, 实践证明:安全得文明, 文明导致安全, 必须把创建文明工地, 推行文明施工和文明作业的工作做好。

2.7 异常情况的处理措施

施工中难免会遇到异常情况需要处理, 比如钻探时遇到地下管线需移位、遇到孤石需查明其大小、遇到基岩起伏大时需加密勘探孔、遇到地层严重漏水时需止漏及遇到恶劣天气时的保护措施等等, 要机动灵活处理好。

2.8 工地例会

对某些大型工程, 勘察施工中要定期组织工地例会, 各相关负责人员必须参加, 工地例会主要内容包括:1) 检查上期会议工作计划的落实情况, 分析未完成的事项原因;2) 汇报各钻探班组的工作质量及进度情况;3) 对在施工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答复落实;4) 由项目负责人对下一步的工作事宜做出明确指示;5) 强调安全文明施工, 对表现突出班组要进行表扬并与适当奖励;6) 其他一些需要协商的事宜等。

2.9 勘察方案的可行性

经过对施工方案的比选 (主要考虑施工成本、工期、质量等) , 最终由项目负责人及工程部门领导审批后方可实施。进行可行性论证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审查方案工作内容与设计要求的符合程度;2) 审查方案的勘察手段和安全措施与相关法律法规的符合程度;3) 审查方案的操作方法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与符合程度;4) 审查方案的组织管理和进度安排与招标文件、合同的符合程度;5) 审查方案对重点问题采取的措施是否满足相关技术要求;6) 审查方案对外业作业中的异常问题的处理措施的合理性;7) 对抽、注水试验方案的审查 (地质水文概况、布井设计、抽水孔结构及试验细则计划等) ;8) 审查对钻探作业班组的技术交底工作、质量验收细则及文明施工控制措施等等。

2.1 0 勘探设备的组织

外业勘察设备一般包括工程钻机全套, 岩、土体原位测试设备及抽、注水试验设备全套, 以及地球物理勘探设备等要根据需要调派。在勘探设备进场后, 工程项目负责人、现场技术负责人要同时到场, 验收设备是否齐全完好、并对外业工作进行详实的技术交底及安全文明施工事宜, 要做到每一项工作技术交底均简单、明确、有效, 确保工作的落实。

3 结语

从事工程勘察必须本着严谨负责的态度, 认真做好每一环节, 确保收集的地质资料准确无误, 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和合理的参数。

摘要:勘察是一门多学科交叉, 涉及知识面广, 非常复杂的工程, 往往地质环境因素直接关系着人类工程活动的成败与否, 要准确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需要很高的专业水平、职业素养。勘察作业前, 事先拟定好勘察外业工作方案是外业工作得以顺利优质高效完工的保障。

关键词:勘察,外业工作

参考文献

[1]简明工程地质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宝成线大修设计外业测量方案 篇7

宝成线广元至竹园坝区段, 铁路等级为双线Ⅰ级, 正线数目为双线, 最小曲线半径为300m, 限速地段采用相应的曲线半径, 限制坡度为12‰。铁路设计时速Vmax≤75km/h, 海拔高度约为450m。

2工程特点

本区段包括隧道、桥梁、路基等工程, 隧道、桥梁较多, 曲线半径小且多, 列车间隔时间短, 作业量大, 作业难度较大。

本区段线路采用有碴轨道, 测量要求精度主要按《改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TB 10105-2009) 铁建设[2009]197号执行。

3测量组组织分工及仪器配置 (表1)

华测 (90X系列) GPS一套, 索佳 (SET230RK系列) 全站仪三台, 索佳 (C32Ⅱ系列) 水准三台。所使用的测量仪器及其它工具在使用前均应送专门检定机构进行检定, 仪器精度均应满足测量规范的要求。

4施工测量原则

4.1测量执行依据、标准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

《改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TB 10105-2009)

4.2水准测量精度及观测要求 (表2)

4.3里程测量

量程测量应从永久性建筑物中心 (如桥梁、隧道及车站) 或尖轨点、曲线起止点的既有里程引出, 按原有里程递增方向丈量;钢卷尺测距取位到毫米。

采用钢卷尺丈量中线里程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方法:沿线路左轨轨面丈量, 曲线地段需按钢轨中心相对于中线的伸长、缩短量进行改正。

(2) 丈量里程与既有里程的相对误差在1/2000以内时可采用。

(3) 在设有轨道电路的地段丈量时, 应采取绝缘措施。

(4) 里程测量时, 将丈量里程用白油漆标注在左轨外侧腹部, 公里标有半公里标应写全量程。

4.4中线测量

(1) 中线测量采用偏角法测角, 置镜点之间的距离应小于300m。曲线测量时沿线路左侧钢轨中心测量。

(2) 曲线上加标的偏角均应盘左盘右各测一次, 两次较差在30"以内取平均值。

4.5总体测量规划

正式测量作业前组织测量人员对计划作业区段竣工资料中的三等水准点进行复测, 复测结果在限差范围内采用设计值。

5测量部署

5.1测量及报检程序

准备工作→测量作业→自检→报验→合格→进入下道工序。

5.2测量作业组织工作

根据竣工资料的水准点资料进行复核, 经室主任 (高工) 签认后用作本测段测量作业的控制依据。对各测量组全体测量人员进行细致的图纸交底及方案交底, 明确分工。提前安排好防护人员, 确保作业安全。

6施测原则

严格执行测量规范, 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测量方法要简单明了, 仪器使用要熟练, 作业时要专注, 在满足作业需要的前提下, 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7测量作业控制关键

原始数据一定要复核, 否则造成设计中的错误将是灾难性的。资料整理一定要及时、准确, 以便指导下步施工。

8坚决执行测量复核制及注意事项

执行测量复核制, 计算时可采用电算和手工分别计算, 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比对, 复核无误后报室主任, 经室主任核对签字后方可使用。

测量记录应采用专用记录薄逐项记录测量数据。测量记录不得涂改、撕毁, 如有误可用明显的记号标识。记录中各个事项应记录完备、清楚并签字齐全。

现代测量技术在公路外业的运用 篇8

关键词:公路测量技术,全站仪,GPS,RTK

0 引言

测量使用的经纬仪在现代测量技术中已经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了,全站仪的具体操作,作为新一代测量技术人员基本都会使用,本文就不详细介绍了,本文主要讨论我从事测量17年来全站仪在公路测量施工中综合运用的一些简便快捷的测设方法,以及全站仪与GPS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

1)全站仪快速放中桩心得。我们在测中桩时一般棱镜手会根据测量员的要求,前后挪动,直至达到精确位置,但由于部分棱镜手对距离和方向估计不是很准,往往相差很大,浪费时间,怎样解决,方法如下:一般测量人员有3人(立棱镜、打桩和写桩号),我们可以叫打桩和写桩号的人拿一根皮尺,根据测量的测设距离事先将待测点(和已测点的差距,如K1+100和K1+120,差距就是20 m)量好,立棱镜的人根据已打的桩的线型估计好桩的位置(左右方向),立好棱镜,测量员根据仪器所示的方向指挥棱镜手左右移动(一般不会相差很远),测量距离,告诉棱镜手前进或后退多少打桩即可。

2)利用参照法放桩在一个二级公路改建工程上(一共为10km)的应用,我们在放中桩的时候大部分中桩都是为了控制中线位置,使之不至于左右偏移,对桩的前后方向在施工中的偏差要求不是很高,了解了这个特点,就可以按以下方法进行:

a.在路肩位置(可以是路中线位置)打一桩(可任意打),利用全站仪测出其三维坐标,编号登记;

b.利用CAD将路中线平面图按坐标精确画在图上;

c.将测出来的点的坐标标在路中线平面图上;

d.利用CAD点到线的关系捕捉其垂直距离,可以将距离标注在CAD图上,桩号也可用此方法在CAD上求出,打印出图;

e.将此图交给施工员或测工用皮尺根据图示距离将中桩打在相应的位置(垂直路线方向,可目估,精度是能满足要求的);

f.如果需要确定其标高,同样可以利用CAD或相关测量软件即可,因高程已测出来,就可确定其填挖高度。总之按上述方法是可行的,因此全站仪测点坐标的精度还是相当高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GPS技术已经广泛步入了公路施工行业,经过三年对GPS测量的使用情况作以下解析。

1 GPS测量简介

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研制并投入使用的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不仅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而且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的精密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单点导航定位与相对测地定位是GPS应用的两个方面,对常规测量而言相对测地定位是主要的应用方式,在测量领域,GPS系统已广泛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以及地形测量等各个方面,尤其是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在公路测量中蕴含着巨大的技术潜力。

2 GPS技术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前景

目前公路勘测中虽已采用电子全站仪等先进仪器设备,但常规测量方法受横向通视和作业条件的限制,作业强度大,且效率低,大大延长了设计周期。利用GPS测量能克服上述列举的缺陷,并提高作业的效率,减轻劳动强度,保证了各级公路测设质量。相对于以往测量来说,GPS测量主要有以下特点:

1)测站之间无需通视。

2)定位精度高。一般双频GPS接收机基线解精度为5 mm+1 ppm,而红外仪标称精度为5 mm+5 ppm,GPS测量精度与红外仪相当,但随着距离的增长,GPS测量优越性愈加突出。

3)观测时间短。在小于20 km的短基线上,快速相对定位一般只需5 min观测时间即可。

4)提供三维坐标。

5)操作简便。GPS测量的自动化程度很高,在观测中测量员的主要任务是安装并开关仪器、量取仪器高和监视仪器的工作状态,而其他观测工作如卫星的捕获、跟踪观测等均由仪器自动完成。

当前,公路测量的技术潜力蕴于RTK(实时动态定位)技术的应用之中,RTK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

3 RTK技术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

3.1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简介

实时动态定位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值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RTK)技术,它是GPS测量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突破。众所周知,无论静态定位,还是动态定位等定位模式,由于数据处理滞后,所以无法实时解算出定位结果,而且也无法对观测数据进行检核,这就难以保证观测数据的质量。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需要返工来重测由于粗差造成的不合格观测成果。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就是延长观测时间来保证测量数据的可靠性,这样一来就降低了GPS测量的工作效率。实时动态定位(RTK)系统由基准站和流动站组成,建立无线数据通讯是实时动态测量的保证。实时动态(RTK)定位有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两种测量模式,两种定位模式相结合,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可以覆盖公路勘测、施工放样、监理和GIS(地理信息系统)前端数据采集。

3.2应用

最新的RTK技术在公路测设中具备以下几个功能和作用:

1)绘制大比例尺地形图。高等级公路选线多是在大比例尺(1∶1 000或1∶2 000)带状地形图上进行。用实时GPS动态测量只需在沿线每个碎部点上停留一两分钟,即可获得每点的坐标高程。结合输入的点特征编码及属性信息,构成带状所有碎部点的数据,在室内即可用绘图软件成图。

2)道路中线放样。设计人员在大比例尺带状地形图上定线后,需将公路中线在地面上标定出来。采用实时GPS测量,只需将中桩点坐标输入到GPS电子手簿中,系统软件就会自动定出放样点的点位。由于每个点测量都是独立完成的,不会产生累计误差,各点放样精度趋于一致。

3)道路的横、纵断放样和土石方量计算。纵断放样时,先把需要放样的数据输入到电子手簿中,生成一个施工测设放样点文件,并储存起来,随时可以到现场放样测设;横断放样时,先确定出横断面形式(填、挖、半填半挖),然后把横断面设计数据输入到电子手簿中(如边坡坡度、路肩宽度、路幅宽度、超高、加宽、设计高),生成一个施工测设放样点文件,储存起来,并随时可以到现场放样测设。同时软件可以自动与地面线衔接进行“戴帽”工作,并利用“断面法”进行土方量计算。通过绘图软件,可绘出沿线的纵断面和各点的横断面图。因为所用数据都是测绘地形图时采集而来的,不需要到现场进行纵、横断面测量,大大减少了外业工作。而且必要时,可用动态GPS到现场检测复合,这与传统方法相比,既经济又实用。

4结语

不管是全站仪还是GPS都是公路测量的一种工具,测量技术越先进,人的解放程度就越高。这篇论文主要是向新学者浅介当代测量公路施工技术未来发展方向,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在GPS领域也已经占有一席之地。知识是无止境的,只有掌握了深刻的理论知识才会在测量技术领域有所突破,愿广大测量爱好者一起努力,推动我国的测量事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绍铨.GPS测量原理及应用[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2]高德慈,文孔越.测量学[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

高速公路改扩建桥涵外业勘察要点 篇9

关键词:沈铁高速,改扩建,桥涵外业勘察

1 引言

沈阳至铁岭高速公路地处我国东北区域的南部,位于辽宁省的中北部,分布于辽宁省的沈阳市、铁岭市辖区内。沈铁高速是东北地区公路交通运输的大动脉,是辽宁省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三省相互联系的重要路段。

沈铁高速全线的建设历时五个年头。沈铁高速公路南起沈阳辉山街道,与沈阳绕城高速公路相连,向北经沈阳市、铁岭市至毛家店镇(辽吉界),与吉林省长春至四平高速公路相连,路线全长159.988km。自1998年8月沈铁高速全线开通至今,交通量的快速增长以及货车比重的大幅提升导致沈铁高速路面、桥涵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不仅降低了高速公路的服务水平,也影响到行车安全。不失时机地对沈铁高速公路进行改扩建,对于减轻交通压力,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原沈铁高速设计时速为120km/h,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26.0m。沈铁高速公路改扩建后总体维持现有线位不变,采用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全线设计速度为120km/h,路基宽度42m。

高速公路的改扩建外业勘察是一项重要且繁琐的工作,它对改扩建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是改扩建设计的重要依据。沈铁高速全线开通至今,路面、路基、桥涵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本文仅针对桥涵的外业勘察内容及调查重点进行着重介绍。

2 桥涵外业勘察

2.1 准备工作

外业勘测前应首先搜集原设计文件、变更文件及竣工文件等图纸资料,通过查阅文件资料,对老路的设计标准与思路、施工方法与工艺有所认识,对全线桥涵有了初步掌握。对已查阅到设计文件的桥涵,在现场也必须要对孔径、角度等基础信息进行复测,以确保加宽改造设计资料的准确性。

2.2 桥梁勘察

改扩建工程桥涵外业勘测调查时应针对拟定的桥涵加宽设计方案测量设计所需各部尺寸数据,现场描述上下部、基础、附属工程的类型与现状,对其使用功能效果作出评价。对于有设计文件和竣工文件的桥涵只需现场核对,如有与文件不符之处则需详细调查并记录;对于没有设计文件和竣工资料的桥涵则需作为重点在现场仔细测量设计所需各种数据。

外业勘察前还了解到由于当时施工管理的不规范及施工经验的不足,有些桥梁在施工时因种种原因进行了现场修改,没有任何变更记录,个别桥梁左、右幅结构形式不同,有的桥梁存在各孔跨径不等(多数为曲线桥)、板宽不一致等问题,因此在调查现场应分左、右幅分别调查和测量。

沈铁高速通车后进行过路面中修,中修过程中维修过的梁板和桥面铺装的维修加铺情况要与原设计文件对照。对于跨越铁路的桥梁加强调查深度,着重测量原桥墩柱距离铁轨的或路基坡脚的垂直净距,加宽后是否侵占铁路建筑限界。斜交正做的桥梁要现场核实加宽后对原桥下路的影响,原桥是否需拆除新建。路基单侧加宽、双侧加宽对应的段落注意测量范围满足加宽宽度的要求。

2.2.1 上部结构的调查内容

上部结构调查内容:桥梁跨径、交角、梁板型式、梁板高度、梁板片数、桥面现状、伸缩缝所在墩台位置等。除此之外仔细观察梁板外观有无裂缝、露筋、渗水等,记录其所在位置,对于已经维修过或维修过又有新的破坏的梁板应明确登记。

对桥面铺装、防撞墙、搭板现状应予记录,如桥面有无裂缝、车辙、坑槽;搭板有无破损、空洞、断裂;防撞墙外观有无裂缝、破损、露筋等。

2.2.2 下部结构的调查内容

下部结构调查内容:墩台结构型式、各部尺寸。主要包括墩台盖梁(台帽)、墩台身、墩柱(肋板)间距、承台、系梁、挡块、基础、锥坡、挡墙等。其中盖梁(台帽)、重力式墩台身、薄壁式和石砌墩台身、墩系梁(承台)等需加长部位为调查与测量的重点,要测量系梁顶面到盖梁底面的距离。在测量圆墩柱间距时,为了提高精度,采取用皮(钢)尺测量墩柱周长求得其直径,再将单幅的墩柱捆绑在一起绕一圈测量的方法,这样很容易地就求得了较精确的墩柱间距。应观察记录墩台身、墩柱等各下部的外观,有无裂缝、露筋、蜂窝等,并分析形成的原因,初步判断是否加固。

2.2.3 使用功能效果的调查

对于桥下过水桥梁的勘测尚应注意调查加宽后的桥梁对桥下河道或沟渠是否侵占而发生阻水,应结合现场地形初步提出解决方案;桥下有河道、沟渠改移的桥梁,应现场确定路基加宽后河道、沟渠是否需继续改移。还应调查原河道上的调治构造物、防护工程等,现场判断桥梁加宽后对其有无影响,是否要拆除、延伸、重建,并应测量其尺寸,以备计算拆除工程量用。除此之外应向当地群众了解桥梁建成后行洪能力是否满足要求,观察冲刷情况,承台、系梁是否无外露,有否破损。

对于具有通行功能的桥梁,应测量现状左、右幅洞口处桥下净高,按原设计文件复核原净高是否满足,若不满足则应结合现场情况提出初步解决方案,诸如下挖桥下地面、加宽段桥下纵坡取零等,应向群众了解桥梁建成后桥下通行情况,如净高是否满足需要,桥下是否积水等。还应测量加宽位置处桥下地面高程,以计算加宽后的净高,现场应调查原桥下道路是否有改移,桥梁加宽后路基是否占压桥下道路,是否需继续改移。现有道路进行测量时一定要测量道路路基标准断面,不能以桥下断面作为现有道路的调查成果。

对桥梁的附属工程:锥坡、挡墙、桥下铺砌等,应观察并记录其型式,有无破损等。搭板处路面进行调查,根据路缘石是否倾斜下沉判断搭板下可能存在脱空,台后路面是否存在明显裂缝、塌陷判断搭板是否可能断裂。

2.2.4 跨线桥的调查

由于路基宽度由26m加宽至42m,原跨线桥的跨径都不满足要求,除近期新建的已预留出跨径外,其它旧跨线桥均考虑拆除新建。调查跨线桥时着重统计数量和拆除工程量,同时注意调查跨线桥引线情况,如路基、路面宽度,现场判断主线下穿改上跨的可能性。

2.3 涵洞勘察

新建项目的涵洞技术难度不大,所引起的工程造价相对较小,施工工艺也相对简单。但在改扩建工程中,由于其数量较多,结构形式繁杂,地形条件变化较快,涉及现场变更较多等原因,涵洞的勘测调查工作也相当重要。

沈铁高速涵洞类型包括:圆管涵、盖板涵、箱涵、拱涵。盖板涵又分为明盖板涵、暗盖板涵、护涵,其中护涵需要与管线所属产权单位协调解决其改扩建方案。

2.3.1 涵洞的调查内容

外业前收集原有设计文件和竣工文件,对有文件的涵洞洞身进行现场核对尺寸,发现与文件存在差异的涵洞将和没有查到文件的涵洞进行同等深度的测量和调查,这些构造物的测量和调查内容应满足设计所需,包括孔径、角度、涵长、洞口高程、洞口建筑型式以及洞口尺寸等。孔径可在现场用皮(钢)尺测得,而角度需要用实测坐标来确定,以保证精度。同时,有了坐标还有利于复核涵洞的桩号、净跨径和原涵长。

各类涵洞实测坐标所选位置:圆管涵为两侧洞口处、盖板涵为两侧洞口台帽前缘、拱涵为两侧洞口拱脚、箱涵则为两侧洞口底板倒脚处共计四点标高。对改扩建工程的涵洞来说,洞口高程是十分重要的,将直接影响到新旧涵洞的对接与加宽。洞口建筑是涵洞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原涵的洞口形式主要有八字墙、一字墙、直墙式、跌水井、集水井、急流坡等。通过对原涵两侧洞口地形和原洞口形式的调查,应现场确定加宽后的洞口型式。对于现状填土高度小于1.0m的涵洞要重点调查,测量端部的实际填土高度。

根据外业勘察前初步拟定的改扩建方案,除圆管涵需拆除端管节外,其余各类涵洞将洞口建筑(包括隔水墙)拆除,然后接长涵身,重做洞口即可。

2.3.2 使用功能效果的调查

涵洞根据其使用功能可以分为三大类:通行、排水或排水兼通行。对于通行的涵洞而言,为了加宽后仍能满足现在的通行要求,需要根据填土高度实测加宽后两侧洞口位置处的地面标高。原涵底坡需要实测,在满足通行净空的情况下涵底坡可以作成折线形,但要注意涵下不能积水。排水为主的涵洞两侧洞口以外的坡度,将直接影响到涵底铺砌的高度,当山区出口河沟坡度大于5%时,涵洞基础就需要做成台阶,防止滑移。对桥下(涵底)铺砌的破损情况进行记录,支撑梁有外露或破损情况进行调查。确定改造维修方案,估算工程量。

3 结语

本文结合沈铁高速公路的特点,着重介绍了沈铁高速改扩建工程桥涵外业勘察的工程实践,由于笔者水平有限,提出相关观点较为浅显,欢迎同业界人士交流和探讨。

参考文献

上一篇:精彩的篮球赛下一篇:工作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