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偶像

2024-06-06

体育偶像(精选7篇)

体育偶像 篇1

摘要:本文就当代青少年学生崇拜体育明星的普遍现象作了分析, 提出了学校体育应开展以偶像为榜样的偶像教育的意义及注意点。

关键词:体育偶像崇拜,现象,特征解析,现实意义问题

明星崇拜、偶像崇拜,这在当下青少年的心路成长过程中是极可能经历的正常阶段。虽然不像许多人士所描述的那样具有广泛的普遍性,但青少年崇拜明星、伟人、成功人士甚至历史上的反面人物等新的偶像文化迹象,确实以其特有的方式越来越影响着当前青少年的精神生活和个性发展。笔者就青少年学生的体育明星崇拜现象作一分析,从现代教育的角度研究其偶像行为特征,既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 体育偶像崇拜的昨天与今天

人类以体育明星作为偶像崇拜的现象古今中外均有史料记载。据考证:古代西方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体育竞技是古希腊奥林匹亚举行祭祀宙斯神的庆典。它对竞技优胜者除了纯洁少女给他们献上以橄榄枝编成象征和平的花环外,还举行盛大的游行活动。竞技优胜者每到一处人们都为之欣喜若狂,并将无数的鲜花抛洒在他们身上。为了表彰优胜者,竞赛会还安排盛大的庆祝宴会。宴会上各地著名的诗人争先献上华丽的诗歌来歌颂优胜者。在美妙优雅音乐的伴奏下,那歌颂团结及赞美优胜者的诗歌至今仍被世人传唱。若竞技者在三届奥林匹亚竞赛会上获胜将有资格在宙斯神殿两旁塑像,让世人敬仰和膜拜。著名的米隆掷铁饼者塑像就是历史的见证。由于东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我国虽然没有像西方那样因祭祀而引发出对竞技优胜者的狂热崇拜,但历史的记载和民间也流传下来许多体育人物和他们的传奇故事,如:造父、孔子、庄子、华佗、达摩等。与此同时,古老的东方民族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也悟出和创造出灿烂的民族体育文化,即康健体育。如:阴康氏消肿舞,儒学的射礼、乐舞,道家的养生思想,华佗的五禽戏,近代的太极拳等。这些不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且是全人类都可共享的一份宝贵遗产。

在历史的今天,重现的奥林匹克运动历经百年之后更加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有人认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一个真正的、激动人心的、强有力的、动态的宗教。四年一度的奥运庆典,全世界有多少人为之疯狂和顶礼膜拜,特别是青少年尤甚。对于青少年来说崇拜英雄、崇拜体育明星是很自然的。这是因为青少年同样具有冒险精神、喜欢探索未知世界和向生命的极限挑战。为此,“更高、更快、更强”成为了每位青少年的憧憬和向往。现代奥运会给各国富有体育天赋的青年人一个展现自我的广阔舞台,在拼搏中追求最快的速度、显示最强的力量,并为超越自我向人类的最高限度冲击。运动健儿的精彩表演也深深地吸引着成千上万的青少年。竞技体操、跳水等稳健、准确、优美的动作给人以无穷的回味;球类比赛快速多变的战术、紧张激烈的争夺、熟练而默契的配合,更是高潮迭起、精彩纷呈;跳高、撑杆跳运动员横空飞跃,努力向地球引力的挑战;拳击、跆拳道那惊心动魄的搏击,无不展现着人类的健与美、力量与智慧。而在这个千万个竞技者中脱颖而出的折桂者,人们不禁为之欢呼雀跃,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全世界人民都在为其庆贺。获得荣誉的民族和国家更是为之骄傲,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优胜者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所钟爱的偶像和敬仰的英雄。折桂的运动员们的成功从此也激励着无数青少年,他们成为无数青少学习和模仿的对象,也就是通过这崇拜似的学习和模仿,给青少年带来了健康的体魄,而且竞技体育那无穷的魅力结合现今信息公路的快速传播也给青少年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

2. 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特征解析

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是特定年龄阶段出现的一种可能性和暂时性行为。从性质上讲,更多的表现为一种心理行为,研究和探寻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对指导学校教育以及制订教育策略有着很好的现实意义。分析认为,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1)青少年的偶像行为与时代的文化背景以及心理成熟密切相关,它不但伴随着青少年的成长,而且及时地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时代潮流,因而不同于宗教文化意义上那种反映人类对超自然力的恐惧、敬畏、忍耐与服从的精神文化心态。

(2)偶像崇拜有着相对的固定性,并以强烈的情感色彩支配着青少年的内心世界,他们被崇拜偶像深深地吸引并产生共鸣,整个身心都融入到偶像的精神中去。

(3)青少年偶像崇拜虽然也包含一定的价值内容,但其崇拜偶像的方式往往只是体现在欣赏和模仿上,即使是政治人物或反面人物也仅仅停留在外部的形象特征上,为此其最终的行为表现为对偶像形象的模仿。

(4)偶像崇拜会产生超越于现实和自我情感的体验,它排斥现实生活内容,使青少年迷恋或向往远离现实的人物和生活方式。同时,它还常常消弱青少年的自我约束机制,产生超越于社会行为规范的方式,比如:冲动、破坏、超脱等行。

3. 学校体育开展以体育明星为榜样的偶像教育的现实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只看到青少年偶像行为消极的外部表现行为的一个层面。如果在教育上只把偶像行为看作是一种“纯”品德行为,简单粗暴地加以干涉和否定,这是很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反而会激起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容易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实际上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曾有过成功的榜样作为偶像进行教育的经验。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以英雄为榜样的教育。如保尔·柯察金、刘胡兰、董存瑞、邱少云等英雄人物曾为一代人教育的榜样和崇拜的偶像,也影响了一代人的精神面貌。如今许多共和国的同龄人回忆自己的少年和青年时代,仍为这些曾经引领他们成长的教育榜样感到激动和自豪。教育的榜样包含着强烈的偶像特征,他们不但具有英勇无畏、舍己为人的精神,同时在教育和艺术的塑造下,传统的教育榜样既具有完美的、符合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外部形象特征,又借助于教育榜样的魅力产生超越于偶像自身影响力的教育效果。

1998年共青团中央宣传部文体处进行了一项对中国青年文化生活状况的问卷调查,其中你最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按比例排位:影视剧33.2%、国际新闻33%、国内新闻30.3%、体育节目25.1%、音乐节目21.1%。另外,你最喜欢看哪一类杂志按比例排列:影视类37.7%、生活类33.7%、文摘类30.1%、文学类30%、体育类29%。由此可见,青少年中很大一部分是体育迷。实际上,我国建国以来体育界每次在国际体坛上取得优异成绩,首先反应最强烈的就是青少年。中国女排为国争光,勇夺五连冠。她们的胜利给正在实施改革开放的全国各族人民以极大的鞭策,全国上下掀起学习女排精神的热潮。不久前,复旦大学在上海市的1000名大学生中做了一次“阳光下的青春———我最喜爱的青年形象”,调查评选出了5位“年代之星”。他们依次为50年代的邓稼先、60年代的雷锋、70年代的陈景润、80年代的郎平、90年代的邓亚萍。调查还表示:大学生们认为“两弹元勋”邓稼先,体坛名将郎平、邓亚萍等“年代之星”都为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振奋了民族精神,鼓舞了几代年轻人。

当今青少年学生以体育明星作为偶像还体现在他们热衷于收集明星的相片、图片资料以及各种用品等,他们身穿所崇拜的偶像的服装款式,模仿明星的技艺,是一群忠实的体育明星崇拜者。为此,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要充分重视这一问题,利用青少年学生对体育明星的崇拜的广泛性,展开以偶像为榜样的偶像教育,将体育明星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优良品质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通过学校体育教育使他们热爱祖国,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有理想抱负,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强烈的群体意识、平等观念和团队精神,有艰苦奋斗、承受挫折和战胜困难的顽强毅力,有自律、自强、自立的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创新精神。

4. 有关青少年体育偶像崇拜的教育问题

(1)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以体育明星为偶像进行宣传和教育,这只是为了帮助青少年顺利地度过身心发展的“心理断乳期”。所宣传的偶像并不能等同于教育的榜样,而是借助于偶像来实现道德教育的价值。

(2)进行以偶像为榜样的教育必须对偶像的对象进行慎重的选择。同时应注意补偏救弊,扬长避短,尽可能使偶像的对象指向教育的榜样,促进偶像与榜样的协调统一,使之发挥出更大的教育效果。

(3)青少年体育偶像崇拜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倾向性和趋同性。为此应尽可能的早掌握青少年所崇拜的偶像,以便通过科学的调节,帮助他们及早地改变错误的偶像选择,使偶像选择更指向教育性。

(4)在正确的引导青少年偶像崇拜指向的同时,应当注意避免他们沉迷于偶像的心理世界中,造成过度的偶像崇拜而导致削弱和干扰正常的生活、学习和社会认知。另一方面,体育竞技瞬息万变,要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预防其出现消极或冲动等过激行为。

5. 结论与思考

体育偶像崇拜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独特现象,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反映了当代科技进步和人类自身发展的要求,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当今社会青少年崇拜体育明星的现象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崇拜的偶像不仅局限于国内,崇拜外国体育明星的也大有人在。这种偶像崇拜所产生的行为和情节往往对青少年的精神发育和人格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但长期以来人们仅将之看作为青少年特定年龄阶段心理震颤的一种反映形式,未受到教育部门和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以致成为教育的一个盲点。另外,由于青少年的偶像行为大多又表现在他们的课余和校外生活之中,不易被人们所发现,因而这一实际上需要特别关注的教育和引导问题往往被教育者们给忽略了。所以,笔者提出这一问题,旨在抛砖引玉,望广大体育同仁能更多关注青少年这一特定年龄发展阶段的偶像崇拜心理。

参考文献

[1]周永生.当代青少年英雄崇拜移情倾向探讨[J].青年研究, 1994, (6) :10-15.

[2]封希德等.英雄崇拜与现代青年崇拜现象透析[J].青年研究, 1995, (4) :30-33.

[3]张启明, 愈金英.论奥林匹克主义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现实意义[J].福建体育科技, 1999, (1) :8-10.

[4]刘红兵.刍议体育运动中的偶像崇拜[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4, 1.

[5]李刚等.青少年体育偶像崇拜之浅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 4.

体育偶像 篇2

定义

(1)明星:明星就是通过国内外大量主流媒体以及所获的奖项和取得的成就而受到公众关注的人(2)偶像:被追捧的艺术家、作家、娱乐圈艺人等在某些方面有一技之长的人。含义是仰慕的对象。偶像是被追求、被崇拜的对象,也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

(3)有利于:对某人或某一事物有利处,能起到帮助与促进的作用。

(4)发展:发展是事物从出生开始的一个进步变化的过程,是事物的不断更新。是指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既有量的变化,又有质的变化;有正向的变化,也有负向变化。(5)体育明星偶像化:在其所从事的项目内,在保持极高的竞技水平的情况下,通过各种适当安排的活动,让其在大多数的信息渠道、公众场合有较高的曝光率,使其能够在一定情况下代表该项目的过程。这是体育产业化的产物,首先作为体育产业化,各种体育项目拥有了自己的联赛,而联赛则需要众多的观众来观看比赛。体育明星则作为第一推广对象进行联赛的推广。其次,体育明星一旦拥有较高大的竞技成绩以后,就会深受国人的关注,而作为国家体育部门,也会将体育明星展示出来。

体育明星偶像

(1)宁泽涛:亚运会50米、100米冠军,世锦赛冠军。“穿衣显瘦,脱衣有肉”高颜值,高成就。

(2)姚明:NBA中的中国人,是促进NBA 在中国传播的重要原因,他是唯一一个在美国NBA打球时间最长的中国人,他让更多的中国人爱上了篮球这个运动,他的拼搏精神和不放弃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尊敬!(3)李娜:2014年1月25日,第三次跻身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决赛并最终收获女单冠军。7月31日,李娜通过个人微博,宣布自己将被英国《金融时报》评选出为2014年女性人物。12月23日,李娜入围“2014CCTV体坛风云人物评选”的最佳女运动。退休后拒绝跨界娱乐界

(4)丁俊晖:2014年12月3日,世界台联宣布中国斯诺克球手丁俊晖已确定在新的世界排名榜上跃居世界第一,他也成为台联有史以来第11位世界第一,同时也是首位登上世界第一的亚洲球员。2014年丁俊晖荣登《时尚先生》杂志12月刊封面大片“先生特辑”。[2015年1月30日,世界台联官网公布新的一期世界排名,丁俊晖在世界台联排名重回第一位置。(5)贝克汉姆:卫·贝克汉姆(David Beckham),1975年5月2日出生于伦敦雷顿斯通,英国足球运动员。青少年时期在曼联成名,1999、2001年两次获世界足球先生银球奖,1999年当选欧足联最佳球员,2001年被评为英国最佳运动员,2010年获得BBC终身成就奖。贝克汉姆一共效力过曼联、普雷斯顿、皇马、洛杉矶银河、AC米兰和巴黎圣日耳曼6家俱乐部,拿到1次欧冠、1次丰田杯冠军、6次英超冠军奖杯,2次足总杯、4次慈善盾杯、1次西甲冠军、1次西班牙超级杯、2次美国职业大联盟总决赛冠军、1次法甲冠军。2013年5月16日晚,小贝通过英足总官网发布公告,宣布他将在赛季结束后退出职业足坛。贝克汉姆1996-2009年总共代表英格兰队出场115次,打进17粒进球,其中58次担任三狮军团的队长。他在足球上的荣誉决定他被包装成为偶像。

偶像的利弊

利:偶像是一种信仰,不是盲目崇拜,更像是一种精神寄托,得意失意开心难过偶像溶于你的生活,给你一种无限力量的存在,偶像又像家人朋友甚至比家人朋友陪伴你的时间更长精神与你同生同灭,没有偶像精神大概会是寂寞的,偶像能为个人传递正能量 弊:青少年偶像崇拜是一种正常的文化现象, 从现实来看, 它是人类的一种心理需要和精神支柱, 表明了青少年的一种追求与理想, 如果青少年选择了正确的崇拜对象, 使之成为自己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就会促进青少年的成才与成长。但是,由于青少年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处于不稳定、不成熟的状态, 他们崇拜对象的选择往往片面、盲目、幼稚, 经常表现为一种短视心理、猎奇心理和虚荣心理, 比如明星崇拜就是上述心理的反映。再加上他们的偶像崇拜有那么多来自外界的复杂原因,更容易对中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偶像崇拜有利有弊,随着心理的日益成熟,明星取代了父母等长辈的位置,成为他们空闲时的话题,从某一种程度上来说偶像崇拜实现了“情感自治”。所以针对偶像崇拜我们应该采取引导教育。

好处:体育明星偶像化利于体育发展, 因为偶像化所以大众化,没有明星,就没有明星效应,练习体育的就全凭个人爱好或硬性要求,而因为有了喜欢的体育明星,所以模仿这个明星,由此增加了体育的普及,所以还是有利于体育的发展的。但事物总有对立面的,有好处也一定有坏处,体育明星偶像化的坏处就是在判断竞技水平的时候容易产生偏差,认为明星就一定水平比别人高,失去判断的公正客观,这是不可取的。鼓励大家更多的关注体育运动吧,像是一些女生平时就不爱看体育频道,这样能增加大家对体育的热爱,互联网时代不管什么行业都得参与。

球王贝利将足球带进美国,姚明进入NBA才使中国报纸上出现NBA专栏,李宁偶像化成名后开设体育用品公司促进体育发展。

坏处:偶像和实力是两个相对应的东西,如果体育明星偶像化,可能导致球员赛场外的因素较多,影响体育明星的正常训练和比赛,还有体育明星偶像化后可能使体育健儿心态发生一些变化,在日常训练上可能投入没有那么专注。1,体育偶像化使得体育竞技精神不再纯粹,2,偶像化也使得部分体育明星忘记自己的使命责任,3也误导人们的观念,及抱着功利心盲目的去运动去锻炼,4偶像化的出现必然导致一些幕后操作,暗箱利益等一些不和谐因素的泛滥,会恶化竞技风气。1.偶像化的定义 2.体育事业发展良好的标志或者什么体现了体育事业的良好发展要找到这个标准达到这个标准就是有利于如果和这个标准无关那就是无利于

3.体育事业发展良好的标志:当初中国提出运动的时候好像是毛爷爷他提出要全名运动,要强身健体让新中国全民素质更强可见体育事业的一个作用就是带动全民运动从而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从这一点上来讲明星偶像化是有利于体育事业的发展多少少男每天因为乔丹打篮球多少健儿每天都在练跨栏想延续刘翔的梦想我喜欢周杰伦所以唱他的歌所以我喜欢体育明星也就自然爱上了运动关注了运动从而通过运动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全民素质

4.体育事业发展的标志--还有一个就是硬件设施原来中国什么设施都没有去参加奥运会拿个零蛋现在鸟巢水立方体育场都成为了世人感叹的杰作水立方是霍英东投资的其他也是有很多商家投资的可见明星偶像化可以让更多的商家投入到体育事业中这是一种互惠模式对于商家是一种宣传而对于国家就是一种硬件的提升所以有利于国际体育事业的发展

5.大势所趋从美国到中国体育不仅是挥洒汗水的赛场更是一个疯狂追星的赛场

1984 美国承办奥运会简直出现了尴尬的局面因为那时候的奥运会都是奥委会给钱没有任何赢利没有任何广告后来改变了历史变成了商业运营不仅没有没落反而越来越火到现在中国奥运会 N个广告已经见怪不怪

一方面,体育明星拥有超乎常人的体魄。完美的身体+坚韧的性格,本身已经是众人争相相仿的对象。他们频繁地曝光于公众视线之下,对于国民可以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偶像化不可避免。这对于建设一个和谐健康的社会,是有好处的。另一方面,体育的现行体制漏洞百出,这就造成了所谓的“体育明星”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现象。现代社会追求片面胜利的恶果,在体育明星身上体现的恐怕最淋漓尽致了。服用违禁药品、贿赂裁判,以及赛场之外的种种出格举动实在让人难以接受。泰森就是个例子。美国的琼斯夫妇称霸奥运之后,被树立为偶像,风光一时。时过境迁,被查出服用禁药,被迫道歉,身败名裂。体育明星的偶像化,显然必须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结果:投机取巧的伎俩会使民众的迷梦随时破碎。这很可怕。就我看来,体育的本质,应该是面对大众,提高全民体育素质;而体育明星偶像化则显然是在淡化、甚至颠覆这一本质。体育明星偶像化,不可避免地会忽略广大参与者的伟大作用。片面强调第一名的作用,造成一将成名万骨枯的局面。这与奥运“重在参与”的传统精神是相悖的,也不利于我们国家体育运动的发展。事实上,时下的中国体育正在沿着这条危险的路走下去:重奖牌,重成绩,轻参与,轻文化综合教育。像驯兽一样,打小就圈养一批体格强健的畸形儿上运动会上去摘牌子。不重视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培养,更不重视国民基础体育教育的培养。这就是为什么前些日子居然出现了“前奥运冠军去做搓澡工”的怪现象。这一悲剧的出现,反映出中国体育教育的很大弊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除了体能训练,对社会认识近乎于零。体育偶像化无疑是在鼓励这一恶果的膨胀

一辩立论

观点:1.体育明星偶像化有利于体育大众化,让更多的人关注体育运动,推动了体育运动的普及

2.体育明星被偶像化的前提是他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所以被偶像化的体育明星一定是有着一种值得我们学习,模仿的东西

3.体育明星偶像化促进了体育的商业化,也使体育界获得了更多的商界投资,使更多的人可以使用上免费的体育设施。

4.体育事业发展良好的标准:参与人数的多少、体育设备投资的力度、社会的关注度。

相关数据

体育场地: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体育场地169.46万个,用地面积39.82亿平方米,建筑面积2.59亿平方米,场地面积19.92亿平方米。以2013年底全国总人口13.61亿人(不含港澳台地区)计算,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2.45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46平方米。与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截至2003年12月31日)相比,十年来,全国体育场地数量增加84.45万个,用地面积增加17.32亿平方米,建筑面积增加1.84亿平方米,场地面积增加6.62亿平方米;人均场地面积增加0.43平方米,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数增加5.87个。

片段二:模仿偶像PK向偶像学习 篇3

张超:老师,我没感觉到我的头发长啊,我想留到像迪克牛仔的头发那样的长度,那样的头发多帅气,又有風度,往舞台上一站,光彩照人。他要是把头发剪了,说不定他的歌就没人听了。我要向偶像看齐呀。再说了,头发留多长也是每个人的自由吧!

班主任:学校有学校的纪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生活在一个集体里就要遵守集体的规则。要知道,你在学校里不只是学习知识,更是学习将来在社会上生活的基本态度。刚才你说向偶像看齐,我问你,除了知道迪克牛仔的头发长,你对他还有哪些了解?

张超:我……我……还真说不上来。

班主任:中学生崇拜明星很正常,但我们要知道我们应该向明星学习什么,我们应该崇拜他们为了实现梦想而百折不挠的精神。长发只是一种外在的东西,如果迪克牛仔唱歌功力不行的话,头发再长也不会有人看重他,也不会有人听他的歌。比尔·盖茨的头发并不长,到哪儿都穿的是简单的夹克衫,戴的手表仅仅几十美元,但他却是无数创业者的偶像,他的成功激励了无数年轻人走上创业之路。

张超:老师,我看事情有些简单了,谢谢老师的指点。

班主任:快回去把头发剪了,重新定位自己的目标吧。

体育偶像 篇4

1 体育偶像的内涵

1.1 体育偶像的定义

体育偶像是指在体育界成就卓越、表现突出, 为大众所瞩目的杰出人士, 主要指运动员、教练员等。体育偶像作为一个特殊群体, 是市场的产物, 历史的产物, 他们拥有无限的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和商业价值。体育偶像是体育舞台上的佼佼者, 他们有着高超的技能、良好的素质、优异的成绩, 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2 大学生体育偶像的主要特征

大学生体育偶像的主要特点包括:首先, 他们大多是比较年轻, 拥有较好的运动成绩, 他们拥有传奇的运动生涯;其次, 他们具有很独特的个人标志, 如叛逆的性格、很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有坚定的人生信念等等;再次, 他们多是一些新兴体育项目或是在世界性的热门体育项目中有骄人的战绩, 或是开创性的成就;最后, 他们拥有很高的体育运动智商, 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2“林书豪”现象

现年24岁的华裔球员林书豪, 毕业于哈佛大学。进入NBA一直只是板凳球员, 因队友受伤首发上场, 却屡次刷新其职业生涯得分新高, 演绎了“一球成名”, 他火爆势头不仅席卷美国体育界、华裔圈, 林书豪的名字甚至享誉整个北美和全体华人世界。美国人创造了一系列跟林书豪相关的英文新词, 如“林来疯”, “林效应”表达林书豪的轰动效应。与此同时中国也正被“林书豪现象”所席卷, 很多国内的大学生也对林书豪特别关注, 在网站观看他的比赛视频, 转载国外对他的采访, 成为他的微博的粉丝, 关注他的最新情况。他的微博的粉丝从开始不足一万猛然增加到几百多万人, 很多在校大学生都视他为新的体育偶像, 他也是继姚明之后最受大学生关注的篮球明星之一。

3 大学生对林书豪狂热崇拜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析

3.1 大学生在接受先进教育的同时, 受美国文化的影响, 特别是被美国娱乐体育文化吸引, 关注顶尖的的N B A

篮球是在中国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 据有关的统计表明, 国内有2.5亿人参与这项运动。NBA作为美国最成功的篮球联赛, 作为世界篮球的殿堂, 拥有世界水平最高的运动员和巨大的影响力。它早就不再是一种纯粹的球类运动, 它成了一种混杂着商业、传播、体育, 并具有超乎寻常的社会群体效应的通俗文化。促使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大学生, 去追求的新的“时髦”。他们很关注NBA赛事, 与同学对比赛评析, 而作为篮球新秀的林书豪的良好表现自然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 成为他们新的偶像。

3.2 大学生正处于求学阶段, 面临着就业压力的复杂心态, 通过观看自己喜欢的明星的比赛调节不良情绪

由于学业、生活压力造成当代大学生的压力较大, 也导致一些不良情绪甚至心理问题, 利用体育进行调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大学生通过对体育明星的品质以及观看比赛来排解负性情绪, 进入正性情绪状态。大学生是步入社会的前一站, 从学业到创业都需要有自信、拼搏、持之以恒的精神, 体育偶像的成功给予了他们极大的激励。

3.3 美国N B A的商业宣传和包装, 作为华裔的林书豪是继姚明之后顶尖的篮球联盟的黄皮肤, 是打开亚洲市场的秘密武器

多年以来, NBA联盟的推广策略之一就是制造明星, 因为明星就是焦点, 就是热点、就是媒体关注点, 最终转化为卖点。林书豪的崛起, 正是NBA寻求的契机。NBA在姚明退役后, 曾为中国和亚洲球市的萎缩感到焦虑, 因为中国是NBA最大的海外市场和最大的海外收入来源地。林书豪的凌空出世, 及时弥补了姚明留下的空缺, 让NBA热得以继续在中国、亚洲、乃至于全球燃烧。

3.4 林书豪本人的哈佛求学经历以及成长奋斗史都是对国内大学生传统思维的冲击

中国的很多大学生长久以来受到的家庭和学校教育多与学习和体育是相冲突的, 无法解决的矛盾。如果你想在体育方面成功, 也就间接宣布你放弃了自己的学业, 体育只是个兴趣, 无法成为你从事的职业, 家长多反对孩子参加专门的体育训练和赛事。但是林书豪却给了我们一个不同的答案。他的优异的学习成绩和体育能力, 使他成功进入哈佛主修经济学, 他也成为NBA联赛中为数不多哈佛毕业的运动员。他的传奇也被很多国内大学生所津津乐道, 让他们看到了新的可能性, 在发展自己体育爱好的同时也可以很好的完成学业, 甚至可以成为全球瞩目的明星, 实现自己个人价值。

3.5 集合诸多娱乐元素的成熟的美国体育产业, 与相关体育产品的合理开发, 满足了大学生球迷渴望与偶像近距离接触的愿望

为了吸引球迷而精心设计了赛场的点点滴滴, 让人在欣赏比赛的同时, 参与赛场互动, 尽情的投入到NBA的赛场文化中, 随着林书豪火热风暴的推进, 他的球衣和其他相关产品价格上涨, 销售量大增。很多华人大学生篮球迷, 随着林书豪人气的提升, 开始更多的关注林书豪在NBA赛场上的表现, 观看国内对于他比赛的转播。不仅能看到喜爱的NBA球星的篮球表演, 而且能切身体味到NBA赛场气氛给你带来的欢愉。

3.6 价值的认同感, 特别是作为改革开放后的新一代——9 0后大学生显示出更强的自信, 以及对国家未来建设的雄心。

虽然中国在奥运会中的金牌数名列前茅, 但在大球方面, 却鲜有世界级的巨星, 姚明的退役, 让这个问题凸现出来。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 急需要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人物作为自我的代表, 作为努力追求的将来形象, 具有很强社会效应的体育偶像 (优秀的外形、出众的运动能力、为国家争得荣誉和可观的经济收入等) 便为大学生提供了参照的榜样, 满足了大学生希望成为偶像那样的人物的一种自我理想。

4“林书豪现象”的启示

4.1 利用大学生对体育偶像的兴趣调动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大学生对体育偶像有强烈的关注, 容易对该体育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要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充分利用好他们对体育偶像的浓厚兴趣, 来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如在教学中有机地穿插讲解学生熟悉、感兴趣的体育偶像, 让学生互动起来。通过组织体育比赛或观摩明星的比赛, 实现由关注体育偶像到参与体育运动的转变。

4.2 鼓励大学生学习体育偶像的优秀品质,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体育偶像在竞赛中所表现的崇高精神、顽强意志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大学生个性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有利于大学生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 培养刻苦、顽强、拼搏、协作的精神, 学会公平待人, 互相帮助和团结友爱;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借助日常教学中的偶像教育, 使得大学生对自己所关注的明星有更深刻的了解,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提升审美能力。形成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大学精神文化。

基于体育偶像和大学生两个群体的特殊性, 认真审视体育偶像的积极影响和不良因素, 多渠道发挥体育偶像的正面作用, 同时避免由于体育偶像的异化行为而导致大学生出现消极或冲动等过激行为, 这对构建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良好的大学健身氛围、激发大学生的锻炼热情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岳晓东.青少年偶像崇拜系列综述 (之一) [J].青年研究, 2007 (3) :8-14.

[2]雷开春, 孙洪彬.关于青少年榜样教育与偶像崇拜的心理调查及思考[J].青年研究, 2000, 5.

[3]卢耿华, 黄聚云.体育公众人物形象的社会学探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5 (6) :34.

[4]岳晓东, 严飞.青少年偶像崇拜之心理机制探究[J].中国德育, 2006 (12) .

[5]刘少华.大众文化时代的体育明星——姚明为中心[J].体育文化导刊, 2003, 6.

[6]朱宗震.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塑造新的人文精神——从姚明现象说起[J].探索与争鸣, 2004, 9.

[7]马瑞.中学生体育精神教育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 2008:28.

[8]曹勇, 葛耀.从社会文化角度解析《姚明现象》[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10 (3) :86-89.

[9]增光, 林书豪.美国成长的华裔之光[J].当代体育, 2012 (2) :28-29.

立论(体育明星偶像化是否正确) 篇5

历经商业化的争论,与平民化的探讨,走过数千年岁月的体育究竟去往何方才是真正的发展呢?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点,其一,看台下要有更加牢固的民众基础,其二,赛场上要有更出色的竞技对抗。下面我方将从这两方面为各位解释。【20s】

首先,明星偶像化的辐射性与渗透性能大大降低民众喜欢上体育的门槛。随着现代体育竞技比赛名目日趋多样,规则日趋繁复,场上热情澎湃的运动员与只能徘徊在看台之外的观众之间,永远隔着一道屏障。正如对被称为“绅士运动”的斯诺克来说,规则,判罚,技巧等专业知识会将大量观众拒之门外,而偶像化的到来让明星创造了更多的可能带我们走入体育的世界。今年5月“台球皇帝”亨得利赴甘肃兰州参加中式八球大师邀请赛,立即在兰州掀起了一桌难求的台球热。偶像化为热衷于拼搏较量的人提供了机会在球场上一堵明星的风采,也为不喜欢紧张竞技的人开辟了另一种方式将体育渗透到生活,体育不再是传说中那些体质出众者的孤独游戏,而是现实中能给我们所有人带来酣畅快感的大众狂欢。【60s】

接下来我们将视线转向赛场内,经历了从明星到偶像的升华,运动员本身的自我展示欲望将驱使他们付出更多的努力。高调的关注度往往带来强烈的求胜心,无论是训练场上的辛勤汗水,还是竞技场上的饱满热情,前所未有的荣誉感都转化为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不竭动力,激励着运动员不断提高竞技水平,打造精益求精的优良赛事。【25s】

同时,体育偶像被热烈追捧也意味着将有更大更好地舞台供其驰骋。只有不让运动员受到场地、设备的局限,才能呈现最理想的竞技水平,才能满足所追求的观赏效果。国内为例,当稳健四垒王冰玉在08世锦赛掀起了东方旋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女子冰壶队的四朵“冰花”,获得了足够知名度的中国冰壶队才将队员的训练才从普通的滑冰场解放出来,建设了接轨国际的场馆设备,拥有了苏格兰天然花岗岩制作的冰壶,以及水和牛奶打磨出的光滑冰道。放眼国际,当小贝降临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后者立即赢得了4年8000万美元的转播合同和阿迪达斯10年1.5亿的赞助合同,华盛顿特区甚至为了和银河队的比赛更换了更大的主场。如此全面的升级,不仅服务了偶像,更是惠及了整个运动领域的参赛者和爱好者。【60s】

偶像的黄昏 篇6

八月七日下午5点45分,在数以亿计的电视观众耳边,央视体育解说员杨健像是一个忠心耿耿的崇拜者看到偶像跌落,哽咽难言。沉寂良久,他终于可以在抽泣中挣扎出一句:“刘翔用一种我们可能能够预想到的最残酷的方式结束了伦敦的比赛”。

“悲情英雄”的基调从网络媒体延续到了次日出版的中国每一份奥运特刊上,吻别栏架的瞬间被放大在各个封面上,“再见,刘翔”、“谢谢侬”、“刘翔伤离别”、“战士刘翔”、“刘翔别哭”、“悲情亦英雄”、“你的痛我们懂”、“就这样伤别,您还是英雄”的大标题催人泪下,东方卫报在黑白图片烘托下为他诵读“风萧萧兮易水赛,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但如果仅是这样,人们又怎么常常叹息时光残忍?4年,不仅飞人已经没法跨过奥运会的第一个栏架,也有太多中国同胞已经没法谢谢他,没法心疼他,没法原谅他。誉满天下的另一面,其实就是谤满天下。

刘翔多少是在为“父亲”偿还代价。作为“国家的儿子”,他付出了青春和形象,收获了荣誉与金钱。可是,在两度折翼后,他就被异议者握住了阿喀琉斯之踵,与“举国体制”钉在一起,作为傀儡示众。陪绑的是“品牌帝国主义”,伊利、耐克,或者可口可乐。体育评论员董路认定,刘翔早已变成一个这双重利益操纵下的工具、木偶,不论是2012还是2008,从体育总局、国家田径队、地方体育局、孙海平教练到耐克、宝马、可口可乐,都早就知道飞人无法如愿获胜,是他们迫使或引诱刘翔来到奥运跑道上,以这种“把利益损失降到最低”的悲情方式实现软着陆。政治力量要的是民族主义的旗帜,商业利益要的是广告价值的兑现。

只是,那些刘翔崇拜者难免要奇怪,为什么他只是难得失败,甚至在不到两个月前还创出年度最好成绩,现在却有那么多声音从四面八方冒出来,说他“演戏”?

或许也怪不得敌人不肯原谅。2008年退赛以来,对刘翔的不满情绪日益滋长,虽然还称不上主流,但确是一种无法忽视的情绪。而当他4年后摔倒在“同一条河流”里,这种“蹊跷”就连一些曾经为他欢呼的观众也难免开始狐疑。尽管忠心“粉丝”仍然在为偶像遭遇的“诋毁”眼眶通红,但这确实远远称不上一个体面的谢幕。

既然是“国家的儿子”,那么就确实没人能比他更有资格享受最高规格媒体这样的安抚了,伤退后单腿蹦跳完全程的表现甚至增加了砝码:除了把《刘翔赛场表现彰显奥林匹克精神,刘延东致电亲切慰问鼓励》放在特刊头条,《人民日报》还为他在头版发表评论《拼搏展示着中国价值追求》,声称在网络评论中“理解和宽慰成为最浓重的色调”,宣布“已经尽力了”的刘翔“能感受到祖国的期待与包容”。

只是,《人民日报》的评论员也要承认,“这无疑是一届‘话题奥运’。不光是赛场风云、榜单起落或是明星八卦,更有人的价值、规则伦理、赛制反思……肇始于奥运赛场的讨论,已远远越过竞技的边界,扩展到整个转型期的中国。”

一届中国代表团已可争夺霸主地位的奥运会,一届由欧美国家接力北京举办的奥运会,一届微博自媒体兴盛后的奥运会——一系列因素使得伦敦话题高热不退。只不过,与4年或者8年前相比,对赛事成绩的关注在消退,代之以对场外事件的争论分歧。政治,是那支兴奋剂。举国体制,就是那块被争夺的关键高地。

首先当然是开幕式。周六凌晨4点起床收看直播的中国人看到了与4年前张艺谋作品迥然不同的手法,赞美其“平民化”“展现自由”的声音陡然响起,2008年鸟巢里的那场盛大演出被贬为“团体操”。但即使是在“右派”知识分子主导风向的互联网上,也有一些人受不了对北京一面倒的贬损,认为“妄自尊大固然不对,妄自菲薄也要不得”。

然后是云南《都市时报》一夜成名,因为就“周俊失利是耻辱一败”标题致歉。在那些举重选手因为失败落泪“愧对祖国”后,哪家媒体如果不安慰一声“败亦英雄”,恐怕都不好意思出版。

厌恶“金牌至上”的人们批评中国的集训机制不仅泯灭人性,而且劳民伤财,却又无助于全民健身,其间激进者因此早早就宣布罢看奥运。但当他们试图将这种理念传授给那些仍然会为金牌激动的国民时,激发了反弹,因为那股“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清高和虚伪”。

新华社试图平息“五毛”和“公知”之间的对峙。在《别以为欧美国家不在乎金牌》中,记者强调:“网上也有另一种极端的言论,认为奥运金牌一钱不值;只有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才在乎金牌,而欧美发达国家根本不把奥运金牌当回事儿。如果我们从‘金牌至上论’的‘极左’滑向‘金牌无用论’的极右,那就是从一种谬误走向了另一种谬误。还奥运金牌应有的位置吧!没必要把它供在神坛上,也请不要把它踩在脚下。”

但只过了两天,深圳的《晶报》倒可以不用担心重蹈同行覆辙,大胆指斥“中国羽球最耻辱一败”——这一回是女双头号选手自己先“置体育道德于不顾”。新华社记者杨明“输球又输人,丢人丢到家了”的斥责在第一时间就被网络编辑推荐出来。

但是,在听闻故意输球是为了避开强手,并就此了解本届奥运会实施的新赛制后,一些人决定要为中国羽毛球队鸣冤,这其中包括白岩松。双方势均力敌,一时间,国家至上论、赛制作恶论、合理利用规则论、观众契约论、伪装底线论、假球普遍论、教练责任论、运动员无辜论、道德大棒论……成了一堂超复杂的伦理课。

天才少女叶诗文则是青春作伴好还乡。为这个游泳金牌双料冠军喝彩的人们,愤起反击西方媒体上的兴奋剂猜疑。与之相配合的,是中国媒体从开幕第二周起对各项“乌龙”和“不公”的集中揭发。对“偏见”的抨击出现在新闻联播里,这档央视新闻节目在6号晚间向亿万城乡观众讲述“伦敦奥运会多项赛事判罚引争议”,记者何润峰发表短评:“这些争议性判罚的背后往往存在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偏见。”

但中国青年报评论员曹林认为这其实是受害者心态。继《瓦解举国体制,从打破举国关注开始》后,他在7日发表文章宣布,羽毛球女双因让球被罚、“国旗居然屈居韩国之下”以及自行车金牌被取消后申诉反被罚,都“不必想像背后有一个黑手专门针对中国人”:“一个开放的世界,和平时期的奥运赛场,没有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联合起来‘迫害’另一个国家,没人迫害中国,也迫害不了中国。”

骂不还口不是一个好作风。环球时报的胡锡进总编8日即以社评《受到不公平时,太豁达了就是装》反击:“中国现在比较敢骂也会骂的,受西方价值观思潮影响的人士居多。但他们更热衷批评国内体制,对批评西方没有兴趣。他们当中最激进的人士视西方为绝对榜样,反对对西方的任何批评。”

最终,还是请一个党报主持大局。在已经可以预估“金牌40枚将成中美角力分水岭”的收官时刻,《人民日报》8日发表《举国体制与奥运辉煌》,以最高党报之尊,开始为这个两周来被明嘲暗讽了无数遍的名词辩护。

比起之前《北京日报》的《适合中国的体制就是好体制》,这份正在因为下属微博和网站表现而受到民间普遍好评的党的中央机关报,显然吸取了经验教训:“我们必须了解,举国体制与全民健身并非对立的两面;我们更要看到,优秀的体育竞技人才必须经过特殊的专业训练。现在,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举国体制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积极作用更大而弊端越来越少。”

双语偶像剧 篇7

熏和贝贝同时发现了伍暗房里的秘密,那是熏和伍初次见面的时候伍拍下的熏。伍要选照片去参加比赛,贝贝出人意料的拿出了那张照片。当伍和贝贝亲密地站在比赛现场的照片前时,熏明白了,这就是贝贝的爱情密码,爱不是占有,而是理解。

本期内容简介:“我喜欢你”,这几个字对伍而言是那样轻易。而当熏问道,“那贝贝又算什么”时,伍却迟疑了,答案不再那样轻易。爱情的路上,熏迟到了,无望的她选择了逃离。

Chapter 15: Late 迟到

Morning, Danshui

Xun opens her door setting out for school. She is startled to see Wu sitting on his motorbike.

Wu:I've been waiting ①for ages. (Patting the seat) I'll give you a lift to school.

Wu's smile and movements were so natural, it all seemed so right.

Xun: ...Why?

Wu: (Pointing at the camera hanging on his chest) I came to Danshui to photograph the sunrise...so I thought I'd ②come by.

Xun: (Interrupting suddenly) I didn't ask that...why? Why should I go with you?

Xun ③looked closely at Wu, causing Wu's smile to fade. Then he looked solemn.

Wu: Because I like you.

Xun was shocked, and along with her shock she felt even more heartache.

Xun(OS):I don't understand. The one thing I am unable to say, Wu just goes ahead and says. He does it so lightly...what about Beibei?

Xun: But...you also like Beibei...don't you?

Wu looked blank and remained silent for a while.

Xun (OS): My heart is clear, following Wu's answer I have to escape! Before my heart loses control I have to get away from Wu, get away from this pain...

Unable to bear Wu's searching gaze, as if fleeing disaster Xun turned and hurried away.

Wu could only watch speechlessly.

A train rattled past on its rails.

Xun sat on the train, her expression distant and aloof, fists clenched tight...

Wu (OS): Xun!...Xun!

Hearing the faint sound of Wu calling out, Xun was astonished. Putting her head out of the window, she discovered Wu was riding his bike along the road by the train, face displaying anguish.

Xun was amazed. Her hair was spraying in the wind, loose and ④all over the place.

Wu: Xun, listen to me...Xun! Hear what I have to say!

Xun: There is nothing you can say, Wu... (Clenching her teeth) I turned up too late! Love came too late for me.

The train's whistle blew out sudden and abrupt, piercing the ears.

Xun sat down in the train, face covered with tears.

Xun (OS): Perhaps when it comes to love it isn't a case of first come first served. But among the three of us I was doomed to be the latecomer.

As the train crosses Guandu Bridge, where the rail line meets the road, Wu stands unable to prevent himself watching the train pulling away into the distance.

Xun (OS): Because I was late, I took a knife and plunged it into my screaming heart.

Xun sat on the edge of the train's window, watching the increasingly distant and evermore blurred Wu.

Xun: (sobbing) Bye Wu, goodbye. There is just no way I can face you as you are at the moment.

Wu stopped his bike by Guandu Bridge. He stared blankly at the disappearing train.

Subtitles: Arriving too late, mine was a futile love.

It was easy for Wu to say "I like you". But when Xun asked about Beibei, Wu hesitated, he couldn't answers as easily. Xun was a latecomer to love's road, without hope she chose to flee.

清晨,淡水。

熏开门准备上学,竟愕然发现伍倚在摩托车旁。

伍:等你好久了。(拍拍车坐垫)载你去学校。

伍的微笑与动作如此自然,彷佛一切天经地义。

熏:……为什么?

伍:(指了指挂在胸前的相机)我来淡水拍日出,所以……顺便就过来了。

熏:(猛然打断)我不是问这个……为什么?为什么我要和你走?

熏盯着伍追问,这令伍收起了笑容。之后他的神情严肃起来。

伍: 因为我喜欢你。

熏震动,然而随着震动而来的,却是更多的心痛。

熏(旁白):我不懂。对我而言怎么也说不出口的一句话,伍居然可以说的。他还是那样轻松……那贝贝呢?

熏:可是……你也喜欢贝贝……不是吗?

伍愕,一时间说不出话了。

熏(旁白): 我心里很清楚,伍的答案,所以我只能逃!在我的心失去控制的最后一刻之前,狠狠地逃离伍,逃离痛苦……

熏再也承受不住伍深情的注视,像逃难般转身匆匆离去。

伍,只能默然。

火车奔驰在铁轨上。

熏坐在火车上,满脸决绝与逞强,拳头握得紧紧……

伍(旁白):熏!……熏!

隐隐传来伍的呼喊,熏一愣,探头出窗,这才发现伍骑着摩托车,一路跟在火车旁边,脸上全是焦灼。

熏愕然极了。她的发丝飞在空中,无助而纷乱。

伍:熏,你听我说……熏!……你听我说啊!

熏:……什么都不用说了,伍……(忍痛咬牙)因为我早就迟到了!爱情的路上我已经迟到了。

火车气笛声猛然响起,既刺耳又震慑。

熏坐在火车中,满脸都是泪。

熏(旁白):爱情的发生,也许没有先来后到。可是三个人的关系里,我却注定了是迟到的那一个.

远景——火车来到关渡大桥时,火车轨道和马路分道,伍无奈看着火车渐行渐远。

熏(旁白):因为迟到,我亲手拿起了刀,刺进了我呐喊的心。

熏倚在车窗旁,看着愈来愈远,愈远愈模糊的伍。

熏:(呜咽着) 再见了,伍……再见。我实在无法面对现在的你。

伍的车停在关渡大桥旁,怔怔目送火车远离。

字幕:迟到的我,爱的徒劳。

那几个字对伍而言是那样轻易,“我喜欢你”。而当熏问到贝贝的时候,伍却迟疑了,答案不再那样轻易。爱情的路上,熏迟到了,无望的她选择逃离。

剧终

写在最后

亲爱的读者们,十五集的《9:03之风之舞鹤》本月就要和各位说再见了,大家是否还沉浸在这美好而凄厉的故事里呢?

从冬季到夏季,在这8个月里,我们和熏、伍、阿森和贝贝一起品尝着那甜蜜而酸涩的初恋滋味。我们都不会忘记1991年8月9点03分的台北火车站。或许是因为前世注定的缘分又或是9:03分出现的火鹤,熏、阿森、伍相遇了。我们也不会忘记阿森和熏一次又一次的让人揪心的错过。当阿森终于抓住了那个在他梦境里频频出现的背影时,熏已经爱上了伍。我们更难忘记熏为伍落下的一次次泪。伍说他喜欢熏,那贝贝呢,伍又迟疑了。在爱情的路上,熏不得不承认自己是迟到了,同时迟到的还有阿森。

这一切的一切,仿佛真是前世注定,那一年,他们还未满20岁,渴望爱,而又不懂爱,于是,注定了要受尽爱的折磨。

青春是一只火鹤,在每个人心底燃烧。我们无法回避也无法逃离的,就是跟随着它,坐上属于我们自己的命运列车。

关键词

startle / `st3tl / v.震惊

blank / bl2Mk / adj.空白的;没有表情的

gaze / Gei / n.凝视

rattle / `r2tl / v.发出卡嗒卡嗒声

aloof / 9`l6f / adj.孤零的;冷淡的

anguish / `2MGwiH/ n.痛苦;苦恼

doom / d6m / v.注定;判决

好用句

① for ages 很长时间

A: I have been studying Chinese for ages but I still can't understand the news.

我学习中文已经很久了,可还是听不懂新闻。

B: That is probably the most difficult thing to master.

那可能是最难掌握的语言了。

② come by 从旁走过;经过

A: Come by after work and I'll show you my photos.

下班后来找我,我想给你看看我的照片。

B: Cool, I'll be there around 7.

好,我7点左右去找你。

③ look closely 仔细观察

A: It's a beautiful picture.

这画真美啊。

B: Look closely and you can see hidden images.

仔细看的话,你会发现一些隐藏形象。

④ all over the place 不好:差劲

A: What happened to you? You look all over the place!

你怎么了?你看起来样子很差!

B: Sorry I had a lot to drink last night.

上一篇:声音信号处理下一篇:艺术模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