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教育案例

2024-07-07

小学一年级教育案例(精选8篇)

小学一年级教育案例 篇1

毛毛的适应教育案例

叶圣陶老先生说:“教育就是

培养习惯。”素质教育既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帮助孩子取得学业成功的最有效的方式。

毛毛,今年7岁、男孩子,父母个体户,父母文化水平小学,家庭经济收入一般。这孩子主要表现:经常不交作业或不按时交作业,甚至不做作业;谎称作业做了落在家里忘带了;课堂作业拖拉,十次九次来不及完成;他的课桌和书包常是杂乱无章;书和本子也是“蓬头污垢”的;多动,贪玩,不遵守纪律。

二、情况分析

孩子在家里和学校都不能有条不紊的学习和生活。主要是注意力和自控力存在问题,口头表达能力差,父母忙。因而,使得父母和他缺乏沟通,父母对他的关爱也就非常少,他整天放学回家后,就独自呆在家里或和几个极熟的小伙伴在家随便玩玩,看电视、玩手机;不做作业。

三、教育对策

1.让孩子与小伙伴一起做作业或加入一个学习小组,家长和学习小组成员可以提醒孩子做作业,在他需要时还可以给他帮助。还可以按照交作业的及时程度给予他鼓励或奖励。

2.使用积极而及时的强化,定一个书面协议来规定具体的做法。

3.在家里规定一个位置做作业,并把学习用品摆放好。先要求父母平时多关心他,多与他交淡,多鼓励他,让他说一说学校里的事,要认真聆听孩子的表达。使他渐渐的敢于表现自己。对小孩的批评要有理有据,否则极容易自暴自弃或造成不健康的心理。4.每天课上积极关注,课下的时候就是老师的小助手,有什么活动都让他积极参加。只要他有积极的表现就奖励一颗小红星。有一次,他的坐姿表现特别棒,5分钟的坐姿检查,他能够坚持坐10分钟,同学们对他的表现也是刮目相看。

四、教育效果:

经过辅导,我发现孩子比以前开朗多了,现在和我在一起也活泼多了,特别是通过与同龄伙伴交住,进步非常明显,他的交往能力,自我理解,评价能力和集体观念,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和伙伴游戏中他学会和同伴相处,合作,而且他的一些不良的习惯也得到小同伴的制约,帮助而自觉改正,这使得他的个性得到完善,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许多,其次是家长和老师的积极配合,通过家长和老师对他表扬,不约束他,现在作业能自觉完成,课堂上也能遵守纪律了。他有进步就给予肯定,这样他的性格就相应的外向起来。使他变得自信,变得灵活多了,而且成绩也有了进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可以等待“习惯成自然”,也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的说教,习惯的形成是个人与环境、行为相互影响的结果。我们应能动地以社会的价值取向引导

学生有意识地加以训练,寓教育于具体的、生动的活动当中去,融教育于课堂之中去。

小学一年级教育案例 篇2

案例过程:“Colours”这一课的主要目标是学习掌握七个颜色单词:red、yellow、blue、green、orange、purple、pink.在进行完新知识的教授后, 学生基本上能够准确地认读这几个单词, 并且能反映出单词的中文意思。然后我设计了一些练习活动, 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对这几个颜色单词的掌握, 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能让学生了解到一些课本以外的知识, 开阔眼界, 使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中感知语言, 学习语言, 受到美的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片段:

(1) 教师根据教材情景, 出示若干个气球, 然后对学生说:Do you like balloons? 等学生做出反应, 教师接着问Which balloon do you like? Red? Yellow? Blue? 这时学生会有表达的愿望, 教师可以教给学生相应的表示颜色的英语单词。为加深学生对颜色单词的印象, 教师还可以接着问学生Do you like red? 然后把气球送给学生。

(2) 教师举起彩色笔对学生说:I've got some colourful pencils.This pencil is red.This pencil is yellow.然后问: Have you got a red pencil? Show me your red pencil.Show me your……, 接下来可以做TPR练习, 然后再让学生跟着教师说颜色单词。

(3) 教师指着自己的衣服对学生说:Look at me.I'm wearing pink today.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此句的含义, 教师应出示粉色纸 (注意:在这里为避免学生对语言的错误理解, 不要出示相同颜色的物品) 。反复说: Pink, pink, pink.Who is wearing pink today?这时听懂的学生会有所反应, 教师可以再接着说:Pink, please stand up! Do you like pink? 然后把纸做的粉色花给学生。

在学生听录音的同时, 教师应根据录音内容出示相应的彩纸。也可以要求学生与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彩色笔。反复几次之后, 在理解的基础上, 让学生试着跟录音说。如果学生不能说完整, 教师也不要作过高的要求, 能说出单词即可。因学生年龄小, 一种活动做得时间过长, 注意力就会分散, 就会产生厌烦情绪。所以教师应注意让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学习。组织学生进行group work或pair work, 一人说英语单词, 其余的人出示单词卡片。或是一人出示单词卡片, 其余的人说单词。教师进行现场记录。Pair work:活动结束后, 可让学生指着图上各种颜色的花, 用学过的语言表达出来。如:A red flower.A yellow flower.

活动目的:一是让学习巩固对新词的记忆, 二是让教师了解前半节课的教学效果。做之前, 可以让学生先复习一下数字单词。

最后我想, 如果利用一些国旗设计一些活动, 既能巩固学到的颜色单词, 又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帮助学生了解国旗的知识,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我图片出示各个国家的国旗, 先让学生观察每个国旗的图案和颜色, 然后提问:what colour is it? 然后引导学生用所学单词和举行回答。当出示中国国旗时, 先告诉学生这是我们国家的国旗, 我们是中国人, 这是中国国旗, 再让学生认真观察国旗的颜色和图案, 告诉学生:There are five yellow stars in it. It is yellow and red.它的名字叫五星红旗。每周一的早上, 我们学校都会举行升旗仪式, 都会把这面五星红旗升到高高的蓝天, 国旗代表一个国家, 是国家的象征, 我们要热爱祖国, 热爱国旗, 在升旗仪式上要庄严、肃穆。。告诉学生在任何地方看到国旗都应该立正、敬礼。简单介绍国旗的知识, 如:国旗颜色为什么是红色的, 一颗大的星星代表什么, 五颗小星星代表什么。告诉学生, 国家的象征不仅有国旗, 还有国歌、国徽。放国歌的录音, 让学生初步感知。出示国徽, 让学生初步了解。让学生知道热爱国旗、国歌、国徽是热爱祖国的表现。让学生拿处事先准备好的彩笔和纸, 学画国旗。

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中, 要求教师设计好教学内容, 设法将教材内容转换成生动活泼的语言交际情景, 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语言实践。同时, 我们还强调教师要重视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 设法激励学生的情意因素, 以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学习热情和创造意识。精心设计活动课, 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原则。一节成功的活动课往往需要教师的周密思考, 在课程设计中, 教师要尽可能多地考虑师生的共同参与性与互动性, 操练过程中的趣味性和交际性, 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性。

小学一年级计算题启蒙教育的策略 篇3

一、正确建立数的概念是培养计算能力的基础

10和20以内各数的认识是计算的基础,只有学生理解了数的含义以后,才能顺利地进行计算。如认识数“1”,不只是教给学生读法和写法,还要使学生从具体的事物(一本书、一个书包、一张课桌……)中抽象出:凡数量是1的事物就用“1”表示,比1多1的数就是2,所以2在1后面,3比2多1,所以3在2后面……认识了每个数的含义,又掌握了数序,学生就可以由一个自然数求出它后面的自然数,如计算3+1,就想4比3多1,所以3+1=4。

数的组成和分解知识也是学习加减计算的基础。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自制的△、○、□卡片等直观教具进行演示。比如教8的组成和分解,学生一面摆卡片,一面讲解:7和1组成8,8可以分成7和1……有时可让学生讲数的组成,如教师讲:“8可以分成几和几?”甲生讲:“1和7”;乙生讲:“2和6”;丙生讲:“3和5”;丁生讲:“4和4”。又如:一个学生讲:“1和7”,另一个学生马上接下去答:“合成8”。看谁讲得又对又快。学生掌握了数的组成和分解的知识,学习10以内的加减计算就比较顺利了;掌握了10的组成,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的速度也可以大大提高。

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

课本中是结合认数引入学习加减法的。在认识“3”后学习加法;认识“5”后学习减法,以后每学一个数就出现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学时,可以通过直观教具或集合图,使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学习计算时,应首先讲清算法和算理。如10以内的计算是利用数的组成和分解去想结果。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用凑十的方法计算,而且,课本上讲的是在大数上加小数的方法,如果遇到小数加大数时,可以根据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的道理,算出结果。也可以在小数上加大数。如5+9,想成5 + 9 =14,只要方法正确,教师就应加以肯定。20以内的退位减法,课本是指导学生利用加减之间的互逆关系来计算的。如计算15-7,就想7+8=15,所以15-7=8。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后,要加强练习,逐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三、加强课堂练习,注意提高练习效果

当学生知道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法和算理之后,必须通过练习使计算能力提高。如学完得数是14的加法后,先集中练得数是14的加法,再练得数与14相近或有联系的题目,如9+5、9+4、9+3、8+6、8+5、8+4等,使新旧知识相联系。实践证明,在这20个题目中,9加几的题和两个相同加数相加的题,学生错误较少。难题只有9个题,即:8+3、8+4、8+5、8+6、8+7、7+4、7+5、7+6、6+5等。教学时要反复出现,加强对比练习(如8+5与7+5,8+6与7+6等),化难为易。

对于学生计算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应该加以分析、比较,找出原因,如有的学生把16-7=9错误地算成16-7=11。错误的原因是6减7不够,学生把两个数对调算成7减6,即把加法中两个加数调换位置得数不变的知识用于减法。为此,要讲清道理,还要把两类易混的题目进行对比练习。如:

12-3=913-2=11

11-2=912-1=11

14-5=915-4=11

……

又如,有的学生对连加、连减的题目掌握不好。有时忘记或记错中间的结果,有时丢掉第一个数用后两个数进行运算等。教师应及时加以纠正。

四、结合计算能力的培养,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讲解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如学习用凑十法计算9+2时,教师可先用教具演示,然后再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实物(小棒或圆纸片等),通过实践活动使他们明确:因为9和1能凑成10,所以要把2分成1和1,9加1等于10,10再加1等于11。由于计算方法和结果都是从具体到抽象概括出来的,所以以后遇到9加几的题目,或其它两个一位数相加的题目,如8+7、7+5等,都可以按照这个规律去思考。

在计算的过程中,应启发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分清相同点与不同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观察五角星图:☆☆☆☆☆☆ 列出两个算式:4+2=6,2+4=6,通过分析、比较可以看出:它们的不同点是一个算式4在前2在后,另一个算式2在前4在后;相同点是相加的结果都是6。这样使学生获得加法交换律的初步知识。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篇4

本学期我教的是一年级。现在孩子各种各样,性格智力身体发育程度都各不相同,有很多学生还像幼儿园小朋友一样,根本没有做好上小学的准备。有的性格内向腼腆。一上课就想小便。上课如果是老师点名回答其问题,声音很小,有时还发抖,只有自己充分准备好了才敢回答。有的在老师讲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眼神飘忽不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玩各种文具等等。还有的下课总是自己一个人转悠,看其他小朋友玩,研究各种教室里的物品。仔细想一想,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家长没有做好学前培训,孩子在心理和生活学习习惯上都没有做好准备。现在的孩子独立性差,信赖心太强,没有主见,以至于他们缺少信心。学习行为不良,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力不够集中,缺少训练和培养。

从幼儿园到进入小学开始全新的学习生活,一开始难免会有不适应。但是有些学生很快就能进入状态,可是有些学生就迟迟难以达到一个小学生的标准。这跟每个学生的心理都是息息相关的。有的学生会产生缺少信心的心理现象。缺少信心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一旦收到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这种状态持久持续下去,就会产生相当大的心理阴影。有的注意力不够集中,缺少训练和培养。

为什么会有差距,我想这和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是有关系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里少有人和他勾通,经常一个人在家里玩。平时跟外界的交流也很少,自己做自己的事。我和几个这样孩子的家长沟通过,家长们给出的答案是大都这样的:现在的孩子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家里,白天夫妻都上班,孩子白天都是和老人一起的,老人不怎么和孩子交流,孩子都是自己做游戏、读书,久而久之孩子的思想就开始脱离实际生活,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在孩子的心里没有沟通这个概念,除非有什么实际的需要,否则很少有孩子能主动的开口。而且老人带的孩子,往往比较溺爱,自主能力比较差,在心理上有依赖别人的现象。我班有个学生对妈妈的依赖性很强,离不开父母,所有的事情都是家长包办。导致她他没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她的妈妈抱有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的教育理念,在幼儿阶段没有对孩子进行过任何常识知识方面的教育,入学前也没任何学前培训教育。导致现在孩子不知道上学应该做些什么。学不好时,会有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就形成自卑心理,不安、烦恼、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这样就会使孩子没有自信心。而家长更加包庇,形成恶性循环。要解决孩子心理上的缺乏自信,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教育环境与方式。而且关键在于她的父母,因此我通过电话,经常和家长沟通,反馈情况,共同商量对策。比如:在家里,多给孩子发表见解的机会,多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让他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平时周末多带孩子出门,走访同龄同学或参加社交活动。多鼓励做家务,提高自理能力,从自己做事的实践中锻炼与家人交往的能力。及时对她的进步表扬和肯定。让孩子独立完成自己的事,并说明自己这样做的原因。

在班里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取得好成绩就给予表扬得喜报。多给孩子和同学交流的机会,比如让她发作业本,管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让她感受到自己在班里还是很重要的,使他慢慢地放大胆子。学校给孩子们组织的集体活动种类多样,集体活动让孩子的课余生活更丰富多彩,每个孩子似乎因为这些活动更加活泼。刚开始时让活波的同学带带这样的孩子一步步,鼓励其主动参预到活动中。活动中不仅提高了孩子的协调能力,更是提供了很好的同学间交流的机会。有些孩子比较内向,不愿意和同学老师交流的问题,于是我开始经常和他们谈心,并鼓励其他小朋友找他玩,但更多的是让其它小朋友主动的带动他们,慢慢的我发现他们开始主动的找其它的同学玩了。

典型案例1小学一年级语文 篇5

力,典型案例2小女孩学拉小提琴:每一个孩子的潜能都是无限的,但是这种潜能的激发却需要每一位教育者无条件的关注与呵护。否则,潜能也只可能永远沉睡不醒。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诲人不倦的情感,将给予学生巨大的支持,因此,请不要吝于你的鼓励和赞美,你的学生也可以“拉的不错”。

典型案例3: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德学生,后来罗素落伍了,因为他没有问题了,他的学生却超过了他: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二是一个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教师通过引导和启发,促成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主动建构好而理解,养成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从而有助于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回顾中国课堂,教师 在下课时总不忘问一句:“还有问题吗?”并为学生整齐划一的回答感到骄傲。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只能局限于课堂所学,形成思维惰性。

典型案例42008年两名学生在课堂打架,其中一名口吐白沫到姻缘不治身亡,教师杨某米有参加救人继续上课至下课,因此老师杨某被冠以“杨不管”,最后学校。老师。和当事人家长达成协议赔偿当事人父母20.5万元,老师杨某承担10万元的赔偿:“杨不管”事件的核心是教师的道德和职责问题,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对人灵魂的教育与塑造,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学生在课堂打架,教师有责任对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加以制止。然而仅过半年,暴力事件又一次发生在该校,这不仅让人质疑悲剧事件中学校补课推卸的责任。过度强调应试教育,对教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忽视,反映出这所学校教育思想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在知识学习的同时,只有一学生为本,以老师为本,通过心灵教育,疏导缓解学生的压力,改善师生关系,才能穿凿出一个和谐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

典型案例5 不止是表扬 写的不错小时候达尔科夫生性极为内向、胆怯、和害羞老师在他作文的空白处写下“写的不错“让他受到鼓舞,在中学时代写了大量短片小说,后来成了某著名出版社的主编。”答的对“纽约大学医疗中心儿童神经外科主任爱泼斯坦,在他是学生的时候有这严重的学习障碍,又一次在他满是错误的卷子上老师说:”为什么我们不再来一次呢“结果他全部回答正确了:”皮革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教师的期望会对学生的成绩产生影响,并使得学生向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应充分发挥皮革马利翁效应的作用,相信每个学生都会成功。并善于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在努力中获得快乐,完善自我,不断创新。方法就是要多鼓励,多表扬,让学生从心理上获得成功的喜悦,绽放生命的光彩。典型案例6:不是为了生气而种花的 讲的是一位大师嘱咐地看好兰花,一夜狂风大作,地址看着一片狼藉后悔不已,大师回来说我不是为了生气二中兰花的。假如我是孩子 一家玩具店选择医学孩子们喜欢的玩具放到店铺里,但孩子们对玩具不屑一顾,老板灵机一动:“假如我是孩子。。“吧自己的高度降低孩子的高度,才发现孩子看不到玩具,于是把玩具掉正位置,很快店里的生意好了起来。平常我们所讲”蹲下来看孩子”和“换位思考”,强调也是孩子 视角来看问题。:影响教学的不仅有教师的能力素养,更有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学的成功不仅考研者教育者的教育能力,更考验着他们的品行和智慧。这个案例提出了教师两个优秀 的人格品质,首先,作为教师,宽容不可缺失。教师如果时刻审视自己是否太过于拘泥一种二陷入死胡同,并努力塑造一种良好的心态,就不会受不良情绪的困扰。当你以快乐的心态面对一切的时候,就会惊奇的发现:工作是快乐的,教学时幸福的。其实,当你为叫徐中某个问题感到无助时,不妨转换一下视角,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真正了解学生的需

要,采取合理、恰当得教学方式。典型案例7 你否定了什么?片段一老师让学生吃芒果,然后让学生说出芒果的味道,学生说了麻、涩铯,学生说了甜的之后,老师狂他是细心地孩子,一双双高举的销售在否定声中落下了,片段二老师让写关于理想的作文,一位同学花了一夜时间去写,结果老师洗了个“差”学生不服。数年后让老师看到自己的梦想实现,老师悔恨的说:“当年的自己就像小偷偷走了很多孩子的梦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老师中无疑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回调一个天才”试问:有多少老师正在投孩子的梦呢?》:“培养每个学生创造性”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学的主旨不仅仅是告诉学生一种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案例中的教师 用一种机械、固定、狭隘的观念导致教学过程成为一个简单的传授标准答案的过程,从而使教育滑入教条主义的泥潭,束缚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

性。

事实上,正式教师对传统观念的突破,才会出现变动不拘、充满生气、人性化的课堂,才能那个真正培养出油创造力的学生。我们的教学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二是了解学生发展的需要,挖掘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精神。

典型案例8教材质上 学生不喜欢文章,老师认为只要是教材的都是好文章,不喜欢就不会学了:建构主义认:“教材是例子”,学生是主动地信息建构者,学习是知识建构的过程。无论专家选出的文章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学生总要以自己的经验和方式五理解它。建构主义的观点引发了新一轮的教育观念变革。新观念要求我们呢尊重学生,发展学生独特的个性,造就健康有序、宽松和谐、激励上进的新型教育,鼓励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建构学生独立的意义。荣国我们总是以一个固定的模子去框住学生的思维,势必学生丧失个性、丧失自我、丧

失创造性。

典型案例9“鉴”的解释 上海特级教师,在讲《藤野先生》里的鉴时,作了深浅不同的两种方法。既讲了他的本义有讲了引申义,使基础好的和基础差的同学的语文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师保证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根据恶声的个别差异性为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当代著名教学改革家卫先生说过:学校、班集体绝不是采用同种方法制造统一型号、统一规格的升学零件的机器。而于漪老师的做法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突破,她创造了充满生气、充满人性化得课堂。她实现了因材施教的要求,给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了契机。

典型案例10课堂上“捉翠鸟”的故事 讲的是学生上课打哈欠和说话,老师让他回答问题:在课堂上,常常可以遇到学生违反纪律的情况。如果老师点名直接批评学生,则往往会上海学生的自尊心,破坏和谐的师生关系。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为了达到教学的目的,则要心照不宣的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又要给学生承认错误的勇气,让他在宽容的气氛中接受教育。”老师应该用期待和呵护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发现错误,并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在本节课中,于老师对学生的错误采取谅解宽容的态度,没有挡住批评小庆,而是借助这样一个和谐幽默的措施,将学生带到一个探索的氛围。这种犯非法很值得广大老师

学习。

典型案例11 拭亮孩子的心灵

老师让学生写出其他学生的名字和好处 孩子们之间变得互相和睦和友好。:新理念倡导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学生是成长中的人,是有发展潜质的。学生与老师在人格上市平等的,老师不管采取何种教育方式,最起码要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而且,赏识的教育作用是巨大的,它不仅能激发学习的动机,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天性和自信心。

典型案例12 法人深思的谜底 一位学生每逢考试就会间歇性精神错乱,后来考上了中国人名大学,后来他节考谜底,不让他的成绩进行排名,所以他不在收到父母苛求他的成绩,转而开始担心他因回学习而熬坏身体,他的生活变得轻松,心情变得舒展,学习效果也就更好了。:目前,学校教育仍然是以发展认得单方面素质为母的的教育活动,或以帮助学生通过各级各类的选拔考试为根本目的。这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因其只是把单纯地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学校的唯一宗旨而成为片面教育,而且他也成为学生更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绊脚石。作为教育者,不仅要引导和启发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应试心态,还要注意素质教育,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劳上全面发展。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老师也要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考试不是判断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试金石,成绩落

后的学生也可以在某些方面有所建树。

典型案例13 顺水推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年少无知的孩子,对于学生的一些小毛病教师最好不要“上岗上线”。而应该给予积极地引导,让学生主动地改正错误。案例中的老师没有当场批评丢扫帚学生而是巧妙地给了一个台阶,收到老师信任的学生主动改正了错误,改版也由此形成了良好的风气。课件教师的宽容和信任对塑造学生的西欧你哥哥有

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典型案例14 妻子的智慧 教育,在一定意义也是在养孩子,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老师们有时候难免会像案例中的丈夫一样,大动肝火,批评教育,甚至训斥和嘲讽。侮辱、体罚的非教育行为也不乏为例。这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和咨询你,催产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是的师生关系恶化。与其这样,不如老师换个角度来对待学生的错误,像案例中的妻子以昂扬,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去包容他们,迎来师生良好关系的春天。

典型案例15 来时,你看到了吗?:案例中的老师面对学生不友好的提问,的确很机智,巧妙地挽回了自己的威信,但教学效果如何呢?一方面,学生们对老师的回答不过一笑了之,并没有争强意识获得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教师随口说出的话也可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消学生的求知欲。适当的教学幽默不但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而且会提高教学的形象感,加强学生的印象,教师应灵活运用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典型案例16 老师对待优等生和后进生的不同态度

案例中的李老师 存在偏见,他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优等生和后进生,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形象,教师作为教育者,要面向全体学生,一视同仁。一方面,教师应该尊重和爱护后进生尽量发掘后进生的闪光点,平等对待后进生,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提升自身修养,为人师表,诲人不倦处事公平,奖惩得当,才会赢得学生的信任,老师才会更有威信。

小学一年级教育案例 篇6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材分析:

《分类》这节数学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对同种物品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对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分同一类物品,理解对于同一类物品,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分,分得的结果是不同的,从而进一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逛超市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超市购物吧!生:(非常开心地)耶!课件一:(动画)超市里,商品琳琅满目,各种商品整齐的放在柜台上,同学们愉快的在超市里购物。

师:看到这儿,你们有什么话要说啊? 生1:超市的商品真多呀。

生2:超市的商品摆放的很整齐。

师:超市的商品是怎么样摆放的呢? 生3:把相同的东西摆在一起。师: 你们说得真好。

师:同学们,像你们说的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呀,我们叫做分类,板书:分类。

二、小组活动,单一分类 师:同学们,你们会分类吗? 生:(大声地)能!

师:把学具袋的东西倒出来,把这些分分类。比一比,看谁找得准。(学生活动)师:现在我们有几个小组了,可每个小组缺个组长,请每个组赶紧选出一个最爱发言、声音响亮的同学当组长。(学生活动)师:哪个小组长说一说,你们小组都有些什么? 师:你们小组的名字想好了吗?

生:我们组的东西有各种图形,就叫图形类吧。

师:开动脑筋想一想,你们小组的这些东西还能再分类吗?(动手操作)师:我们来参观一下各小组分类的情况。请各小组的小组长给大家介绍你们组是怎么分的,其他小朋友可以说说你们的看法。第二组:我们组分的是数字卡片。

第三组:我们把单根的、成捆小棒放在一起,分的是小棒。

生:老师,我们第一组还可以把这些图形按是否是立体图形分成正方体是一类、三角形、圆形是一类。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三、活动,巩固分类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把这些按立体图形分成正方体、按平面图形分成三角形形圆形都是把同一类物品进行分类,分得比较细,现在看你们每个桌上都有一把铅笔,看看你们能不能把这些铅笔再分一分。

a.请同桌合作,先观察,然后一边分一边说,你们是怎样分的。b.同桌合作分铅笔。(教师巡视,指导。)C.汇报。

问:哪组同学愿意向大家介绍,你们是怎样分的?

生1:我们是把花色放在一起,红色放在一起 „„(即按颜色分)生2:我们是把有橡皮头放在一起,没橡皮头放在一起。(按有没有橡皮头分)生3:我们是把用过的放在一起,没用过放在一起。(按有没有使用过分)生4:我们是把笔杆是圆柱形放在一起,六边形的放在一起。(按笔杆的形状分)„„

四、举例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通过动手操作,我们将同一种物品——铅笔进行了分类。想一想,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分类的情况? 生1:有,妈妈把我衣柜的衣服按不同季节分类存放,方便我找衣服。

生2:我把书、本子分类整理,我想拿语文书时就不用翻来翻去,一下子就能找到它。

生3:水果店的老板把水果分类便于做生意。生4:„„

师:看来,分类摆放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它。

五、课堂作业设计

师:你能用这节课学的知识完成练习6中的1~6题吗? 生:能。(略)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实践作业

1、整理自己的小书包。

2、回家把自己的玩具分分类。

反思:

一、创设问题情景,初步感受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景。所以,我非常重视起始课上环节的设计与处理。因为这一环节设计得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便很容易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小学一年级教育案例 篇7

1.1教育游戏的教育性优势

教育性是教育游戏区别于其他游戏的本质特征。教育游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中的教育性优势主要表现在教育游戏的某些操作正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 教育游戏能够为学生的知识运用创设情景以及能够促进学生良好常规的养成。

(1) 教育游戏的操作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

教育游戏都具有实践操作的特征, 其某些操作本身就是基础性特征较强的小学信息技术课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编着的《信息技术》一年级上册“第三课 小小鼠标作用大”一节的教学为例, 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掌握鼠标左键单击、双击和拖动的操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运用《火眼金睛》、《救救小兔子》和《打扮芭比娃娃》3个教育游戏, 不仅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更能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内化知识, 锻炼技能。

(2) 教育游戏创设学生运用知识的情境

知识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和创新, 特别是对应用性特征明显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游戏不仅以其华丽的呈现方式吸引学生, 更重要的是其具有的内容能够为学生的知识运用创设逼真、生动的情景。以《信息技术课》一年级上册“第七课 移动和复制图块”的教学为例, 在实现知识技能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会运用“任意形状裁剪”工具编辑图像以及区分其与“选定”工具异同的过程中, 与传统的教师讲授演示方法相比, 让学生在画图软件中自己运用“任意裁剪”工具完成“青蛙垃圾桶”的拼图游戏就能更好地实现知识学习向教育游戏内容的巧妙转化, 教育游戏也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生动的知识运用情景, 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游戏理念。

(3) 教育游戏促进学生良好常规的养成

低年级学生入校后, 需要较长一段时间进行阅读、倾听、作业等常规的养成。传统以说教为主的教育方式, 虽然能通过表扬优点、批评缺点的方式达到常规养成的目的, 但容易让学生产生精神疲倦, 甚至是厌烦和抵触情绪。充分发挥学生喜爱的教育游戏的教育性, 以游戏为载体训练学生认真阅读, 仔细倾听等常规, 然后将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拓展, 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常规的养成。例如, 在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常规时, 在学生开始《装配机器人》教育游戏之前, 不是教师讲述游戏规则, 而是将游戏规则用简单的语言写入游戏帮助中, 并告诉学生游戏规则的重要性和认真阅读的需要, 否则在游戏任务的完成中就会遇到很大困难, 甚至会导致游戏任务的失败。出于完成游戏任务的强烈意愿, 学生就会自觉地认真阅读。那些因不认真阅读游戏规则而无法进行游戏的学生, 则更能体会到认真阅读的重要性。

1.2教育游戏的娱乐性优势

娱乐性是教育游戏外在形式的价值体现, 也是教育游戏与其他教学媒体最显着的区别。教育游戏的娱乐性优势主要表现在交互性强、健康娱乐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

与其他教学媒体相比, 交互性强是教育游戏的突出特性之一, 也是教育游戏最能体现学生参与主动性的优势之一。正是由于教育游戏对学生操作进行及时信息反馈所凸显的强大交互性, 深深吸引着学生, 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与其他形式的游戏相比, 教育游戏具有的健康性、科学性和教育针对性是使它具有游戏特性的同时获得教育性本质的砝码。学生在教育游戏中不会看到暴力和血腥, 不会遇到杀戮和色情, 但同样能够获得教育游戏带来的娱乐, 这就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从教育游戏中获得了更多的健康。

教育游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需要说明的是, 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原本就带有浓厚的兴趣, 但这种兴趣更多的是出自于对计算机和互联网强大功能和丰富资源的好奇心, 而非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教学内容。学生在熟识计算机之后, 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兴趣会逐渐变淡, 而这正需要运用具有卡通形象、具有丰富色彩和强大交互能力的教育游戏来调动和提高。只有将知识融入到教育游戏的内容中或将游戏操作与教学目标进行对接时, 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游戏的价值, 才能真正实现“学得快乐, 导得轻松”。

2教育游戏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建议

2.1提升驾驭力, 实现教育游戏应用最优化

首先, 教师要提醒学生学习的重点。教育游戏以其活泼的形式和趣味性吸引学生, 而学生出于自身的年龄特点, 其认知、自律和自学的能力还不足, 容易被游戏本身吸引而忽略对游戏承载和传递的知识的学习。教师在应用教育游戏进行教学时, 更应当积极引导, 不时提醒学生学习的重点。

其次, 教师要对教育游戏的选择要慎重。教师在选择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教育游戏时, 首先要明确教育游戏也是一种教学媒体, 它的引入只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 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其次教师要根据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的分析选择教育游戏, 并亲自进行试运行;最后要严格检查教育游戏知识的准确性、正确性和科学性。

最后, 教师要精心做好教学设计, 实现教育游戏最优化。只有具备了将教育游戏看作是服务于学生学习的意识后, 精心进行教学设计, 紧扣各个教学环节, 做好应对教育游戏应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准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不会因教育游戏而耽误教学进度和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引导, 不会出现对教育游戏进度的无法控制, 才能做到教育游戏应用的收放自如, 学生心力学习的收放适当。

2.2寻求团队合作, 保证游戏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目前,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的教育游戏多是教师从互联网上直接下载的免费资源。由于经验、资金和工作压力等方面的原因, 小学教师团队尚无能力开发出连续性的、整体性的教育游戏资源供教学使用。但互联网上的游戏资源除了免费的优点外, 其教育的针对性、游戏内容和游戏形式的连续性等参差不齐, 不能够很好的发挥教育游戏本身的优势。因此, 积极寻求与研究教育游戏的公益组织、高校机构及其他团体开展团队合作, 才能较好的保证教育游戏价值的充分发挥。

2.3家校沟通, 转变教育观念

受游戏沉溺负面宣传的影响, 家长对学生接触游戏和对教师运用游戏进行教学, 多是有所担心的。虽然教育游戏具有不可抹杀的教育性, 但它毕竟是游戏的信念在家长心中挥之不去, 家长对孩子沉溺于游戏的担心更是不可避免。这就需要学校与家庭之间增强联系, 一方面向家长开放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育游戏, 传达正确的应用理念, 另一方面需要联合家长对学生课下的游戏时间和游戏内容进行适当的监管和控制, 逐步转变家长的传统教育观念。

参考文献

[1]赵海兰, 祝智庭.关于教育游戏的定义与分类的探析[A].第十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会议 (GCCCE2006) 论文集[C], 2006.

一年级快速跑教学案例 篇8

跑是人体最基本的活动技能,是体育课中锻炼身体的重点项目。它对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有着积极作用。水平一阶段跑的教材都是一些最简单、最自然的奔跑,主要是培养学生跑的正确姿势,使学生学会用前脚掌着地(脚尖向前)自然地向前快跑。在保持跑的正确姿势和能跑成直线的情况下,逐渐加快跑的速度,但教学时距离不宜太长,应保持在30米左右。

本节课在组织教学的活动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了能上好这一简单的教材,教师设计了情境教学,以“我们去郊游”为主要情景,带领、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教材的重难点,运用情境教学达成教学目标,同时使学生掌握本课的学习内容。

案例介绍一、学习内容

①沿直线跑。②游戏:开火车跑。

二、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两点之间跑成直线距离最短。

2.运动技能目标:学会用前脚掌着地(脚尖向前)的快速跑。

3.情感目标: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前脚掌着地沿直线协调、自然地快跑。难点: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流程

1.活跃情绪阶段:⑴课堂常规:①指挥学生集合队伍。②师生问好。⑵队列练习:①立正。②稍息。⑶去郊游:采用走跑小游戏(音乐伴奏)进行。教师语言导入:“小朋友们,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游,好不好?”接着学生兴高采烈地跟教师乘上“大巴士”,向郊游的目的地前进。⑷教师模仿驾驶员开着大巴士带领学生走跑练习。⑸在走跑练习过程中,教师指挥学生听信号做“抱团”游戏。⑹当“大巴士”开到一片平坦的停车场上,教师带领学生做彩带热身操。教师语言导入:“小朋友们,我们的车停在了停车场,来!拿出你们的彩带跟老师做彩带热身操。”

评析: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根据设计的“郊游”情境,教师带领学生在乘大巴士的过程中,着重复习已经学过的走和跑教材,同时穿插“抱团”游戏,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巩固旧知识。当车来到一块平坦的停车场时,学生跟老师做热身活动——彩带操,以达到活跃身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本环节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发展了学生运动的基本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

2.合作、自主创新阶段。⑴邀请同学表演开汽车(团结协作走和跑)。⑵教师介绍前脚掌部位,学生之间用彩贴相互贴一贴前脚掌。⑶组织学生体验前脚掌着地跑。过渡:语言导入:“小朋友们!我们上车继续向目的地前进。”当车开到目的地,教师对学生们说:“小朋友,我们分小组来开‘汽车’,比一比,看哪组小朋友最团结、开得最稳。”学生们激情高涨,跃跃欲试。

评析: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带领大家到了郊游目的地。教师运用小组开“汽车”的形式,让学生们展示“团结合作”,重点巩固走和跑教材,接着自然过渡到直线跑教学。教师向学生讲清快跑是脚前掌着地,学生们用彩贴互相贴脚前掌,以此明确脚前掌的部位,最后学生在快跑中体验脚前掌着地的动作。⑷组织学生放“风筝”。⑸学生用彩带作“风筝”,举过头顶,在快跑中让“风筝”飞起来。⑹教师巡视,辅导个别学生快速跑,让他们手中的“风筝”飘起来。⑺教师请学生演示,评价直线跑的动作,表扬激励。⑻组织开“火车”跑游戏。⑼学生在画好的“轨道”上分小组开火车。

评析:这一环节,教师主要启发、诱导学生如何使“风筝”飞起來。学生利用学具——彩带进行创意,在快跑中让手中的彩带飘起来。教师适时帮助跑得不快的学生,通过努力,他们手中的“风筝”也飞了起来。学生在放“风筝”的过程中,再次体验直线快速跑,使他们感觉到“跑”不是那么单调,而是充满了乐趣。这样既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又掌握了直线跑的技能。最后,教师引领大家做开火车跑的游戏,又一次通过游戏教学教育学生,让他们懂得:只有团结协作,才能使火车开得又稳又快。

3.稳定情绪,身心恢复阶段。⑴放松性活动——我们都是一家人(音乐伴奏)。⑵教师站在圆心,学生围成同心圆,与老师一起跟音乐节奏做放松舞蹈。⑶学生边唱边做动作:“我们都是一家人……”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教学反思

课程改革多年来,一线的体育教师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能紧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应和时代改革的强音,在教学中既有优秀传统的继承,也有改革创新的脚印。进一步加深了我对新课改的认识和课标精神的理解。

1.尊重儿童人格,重视儿童个性发展。本节课教学活动,教师教学时非常注意尊重儿童人格,培养学生的个性。个性的培养是新课标理念的体现,更是教育面向未来的重要内容。由于传统教育价值观的消极影响,过去的教育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强调共性,忽视个性的发展。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于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统一方法。教学时为了“统一”所做出的种种限制,从某种意义上讲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本课设计“郊游”情境,倡导游戏教学,对学生启发诱导,反对注入和灌输,强调发展学生的兴趣,无疑有利于学生个性健康的发展。

2.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学习乐此不疲。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是通过运动参与的形式得以实现的。陶行知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本节课“我们去郊游”的情境设计教学中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游戏、共同参与等,无不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因此,学生在学习、练习的过程中,一直保持较高的学习情绪,对练习乐此不疲。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练,在合作学习中不断创新。

3.体育活动的过程,它不仅是身体完成动作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高度思维活动的过程,伴有大量的认知活动。本课中对“脚前掌”的认识,学生可以通过贴一贴、相互贴来认识运动肢体的部位,从而纠正脚尖就是脚前掌的错误概念。学生通过各种运动体验,会使他们知觉敏锐、观察准确,判断能力得到提高。

上一篇:模具设计个人简历表格下一篇:MBA英语面试经典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