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重要会议

2024-07-24

历史上的重要会议(精选8篇)

历史上的重要会议 篇1

中共历史上的重要会议总结

中共一大(1921):

宣告中共成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召开。大会的中心议题是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的无产阶级因此有了战斗的司令部,中国的劳苦大众从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国的革命从此焕然一新。

中共二大(1922):

民主革命纲领:反帝、反封、反军阀

中共三大(1923):

提出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 实现

八七会议(1927):

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目标:夺取城市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坚决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撤销了他的总书记职务。会议确定以土地革命和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为党在新时期的总方针,就国共两党关系、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古田会议

古田会议即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1929年12月28日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是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大会由陈毅主持。出席会议的代表100多人。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在于克服由于红四军的组织成分和长期处于艰苦的战斗环境而出现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

遵义会议(1935):

遵义会议结束“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挽救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危机而召开的。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肯定的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一次重要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即瓦窑堡会议。这次会议,是在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加深,大规模的抗日民主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为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革命策略而召开的。瓦窑堡会议是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发展。会议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既着重批判了“左”倾教条主义在政治策略上的错误,也警戒全党汲取大革命中无产阶级放弃领导权而导致革命失败的教训。

洛川会议

1937年8月22—25日,中国共产党在陕西省洛川县城北10公里处的红军指挥部驻地冯家村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洛川会议。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任务和各项具体政策,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抗战的正确方向。

中共七大(1945):

组织和保障全中国人民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民主和平联合政府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

集中讨论彻底摧毁国民党统治,夺取全国胜利,在新形势下党的工作重心实行战略转移,即从乡村转到城市的问题。1949 年 3月5~13日在中国河北平山县西柏坡举行,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委员34人,中央候补委员19人。毛泽东主持会议并作了重要报告。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点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阐明在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由农业国家转变为工业国家,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基本途径。

中共八大(1956):

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

庐山会议

庐山会议包括两次重要会议: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党中央在江西庐山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和8月2日至16日举行的党的八届八中全会。这次会议的原定议题是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指标,继续纠正“左”倾错误。毛泽东在会上讲了话,提出19个问题要求大家进行讨论。

七千人大会

1962年1月11日—2月7日在北京举行。毛泽东主持了这次有中央、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以及地委、县委、重要厂矿企业和部队负责干部近七千多人参加的中共中央扩大的工作会议。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作书面报告和讲话,对建国以来十二年的工作特别是对“大跃进”以来的工作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1月30日毛泽东在会上就党的民主集中制问题作了重要讲话,并作了自我批评,对几年来工作中发生的缺点、错误承担了责任。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彻底否定两个“凡是方针”,重新确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169人,候补中央委员112人。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篇章,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中共十二大(1982):

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三大(1987):

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中共十四大(199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五大(1997):

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定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中共十七大

时间: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

人物:党的十七大应出席代表2213人,特邀代表57人,共2270人。

意义:总书记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总书记指出,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万众一心,开拓奋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巩固练习:

1.中共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了,“新”的主要表现在()1.以马列主义为指导 2.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方法

3.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纲领 4.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A.123 B.234 C.134 D.124

2.1922年中共“二大”确定的中心任务是()

A.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B.明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C.确定中国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 D.中国工人运动高潮的出现

3.1923年,中共三大就国共合作问题决定()A.同国民党实行党外合作

B.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C.帮助国民党改组,使之成为民族资产阶级政党.D.必须坚持共产党在革命统一战线中的领导地位

4.从王明“左”倾错误的危害来看,八七会议()A.没彻底清除陈独秀的错误 B.没确立正确的革命方针

C.没探索出正确的革命道路D.反“右”的同时没注意反“左”

5.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事件是()

A.中共而大民主革命纲领得知定 B.遵义会议的召开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提出

6.中共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的会议是()A.瓦窑堡会议 B.遵义会议 C.洛川会议 D.庐山会议

7.中共在洛川会议上提出的中心任务是()A.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国共两党亲密合作,驱逐日寇出中国

C.发动群众斗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

D.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

8.中共七大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这主要是因为()

A.主张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B.主张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规定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9.七届二中全会上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理论问题中最重要的是

A.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促进全国革命胜利的方针()C.革命胜利后党的总任务 D.党的工作作风

10.中共八大上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

A.快速发展国民经济 B.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C.更快地处理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关系D.正确处理农轻重的关系

11.下列事件违背了八大精神的是()

1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2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3.1959年庐山会议4.八届十一中全会

A.1234 B.124 C.123 D.134

12.1962年党中央七千人大会主要体现了()

A.民主集中制的建党原则 B.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C.中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3.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定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A.解放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 B.实事求是

C.改革开放 D.民主集中制

14.十三大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本质是()A.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B.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D.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15.中共八大和十三大对中国国情的分析最重要的相似之处()

A.国内主要矛盾是社会生产力不能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的需要

B.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基本解决

C.人民内部矛盾已经开始处于突出地位

D.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6.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三次巨变。这三次巨变是()

1.辛亥革命 2.五四运动 3.抗战胜利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5.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A.135 B.145 C.124 D.1234

参考答案:CABDB ADCAB ABBCA B

历史上的重要会议 篇2

1998年4月17日, 中国科学家确定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最深的大峡谷谷

1907年4月18日, 芬兰数学家阿尔弗斯出生于赫尔辛基。阿尔弗斯于1930年获得博士学位, 其论文内容是邓若瓦猜想的证明。1935年他发表覆盖面理论, 震动了整个数学界。

1971年4月19日, 前苏联“礼炮”1号航天站进入太空,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航天站。

公元429年4月20日, 我国南北朝杰出的科学家祖冲之出生。他计算出7位小数的值, 比西方早一千多年。

1949年4月21日, 世界上第一架以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飞机 (法国) 首次试飞成功。

人类第一个飞出太阳系的宇宙探测器“先驱者10号”

雅鲁藏布大峡谷

1970年4月22日, 美国约200万群众首先发起了了重视地球环境问题的活动, 他们建议每年4月22日为“地球日”。

1838年4月23日, 英国轮船“天狼星号”今日首航抵达纽约, 这是英、美两国横度大西洋定期运输的开端。

1970年4月24日,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使中国成为继美、苏、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的国家。

1953年4月25日, 沃森与克里克在英国《自然》杂志上首先刊登了题为《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的一个结构物模型》的论文。他们把生物科学研究从细胞水平推向更深一层的分子水平, 这是一次生物学革命。

1989年4月26日, 我国第一台专用同步辐射装置建成并调试完成, 从储存电子采流到调试完毕, 仅用了23个小时, 为世界所罕见。

1993年4月27日, 首次“汪辜会谈”在新加坡开始,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简称海协会) 会长汪道涵受权和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 (简称海基会) 董事长辜振甫等两个协会的代表各10人参加了会谈, 这是海峡两岸授权民间机构领导人的第一次晤谈, 实现了海峡两岸高层人士公开接触商谈, 标志着两岸关系的历史性进展, 并推动了两岸事务性、经济性商谈。

2001年4月28日, 人类第一个飞出太阳系的宇宙探测器“先驱者10号”在与地球失去联系8个月后, 突然在112亿公里外的太空向地面发回信号。“先驱者10号”于1972年3月升空, 它是第一个毫无损伤地穿过在火星和水星之间的陨石带, 发回木星和土星的照片, 第一个抵达水星, 第一个飞越冥王星轨道、离开太阳系的宇宙飞行器。目前它离地球112亿公里, 正以4.38万公里的时速遨游太空, 预计将在200万年后抵达金牛星座。

1985年4月29日, 美籍华裔科学家王赣骏乘“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进入太空, 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华人宇航员。

1978年4月30日, 日本探险家植村到达地球最北端—北极点, 成为第一个独立到达北极点的人。

世界上第一架以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飞机

DOS历史上的10个重要时刻 篇3

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DOS系统的发展历程,在它经历过的28个年头里,发生过太多的事情——优异的升级、糟糕的升级、全新的起点以及种种法律困扰,这其中发生过的以下的10大重要时刻,使得DOS成为有史以来最为重要的操作系统。

1、DOS的史前时代

DOS起源于1980年,当时位于西雅图的一家公司开发了一套操作系统。那家公司不是微软,那套操作系统也不是MS-DOS。

Seattle Computer Products当时销售的电脑产品需要一个配套的操作系统,于是一位名叫Tim Paterson的程序员写了一个操作系统,并命名为86-DOS,也叫做QDOS,就是迅捷而粗劣操作系统的意思,命名也反应出了DOS是在多么仓促的情况下完成的。86-Dos有几分类似于Digital Research当时颇受欢迎的CP/M操作系统,但并不完全一样。

2、比尔的交易

同样也是在1980年,IBM正在秘密地计划着发布其首款个人电脑,闯入当时由Radio Shack、苹果和Commodore这些公司完全把持着的电脑市场。蓝色巨人曾就CP/M的授权主动与Digital Research商谈过,但协商未果。于是IBM转身找到微软——它当时是以编程语言而不是操作系统为人所知。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与保罗·艾伦预感到这或许会是一个机会,于是就收购了一个操作系统,也就是seattleComputer Products的86-DOS,并为此向后者支付了1万美元的非排它性授权费。这是人们用1万美元所能做出的最明智投资,QDOS被改头换面为PC-DOS,IBM这么称呼它,或者是微软命名的Ms-DOS。因为微软与IBM的合作是非排它性的,这就意味着在1981年在IBM销售原厂PC时,为数众多的其它厂商也能够挤入其中,在DOS系统机型中分得一杯羹。

最后的结果是基于DOS操作系统的电脑最终统领了整个行业,微软也从大量销售的电脑中攫取了丰富利润。

3、像1-2-3那么简单

没有丰富而实用的应用程序,操作系统也没有太大的价值。如果某个程序很好,人们愿意为它购买一台特殊的电脑,并配备特别的操作系统,就是为了能使用这个程序,这就是所谓的“杀手应用程序”。

DOS操作系统上第一款“杀手应用程序”毫无疑问就是Mitch Kapor的Lotus 1-2-3,它于1983年首次面市。这个电子表格程序相较Visicalc有许多优势,因此商业用户有了充足的理由选择DOS系统,而不是当时由苹果、Tandy或者其它主流厂商生产的非DOS系统。如果没有Lotus 1-2-3电予表格程序,DOS或许仍然会取得成功,但Lotus 1-2-3无疑给当时羽翼单薄的DOS一个跳跃式的开始。

4、DOS4.0的失败

DOS4.0有着和Windows Me一样的名声。升级到DOS4.0被描绘成一个巨大的进步,然而人们很快就发现它是一个糟糕的系统,日后回忆起它时总是不寒而栗。

IBM在1988年发布了PC-DOS4.0,一个拥有许多先进前卫功能的版本,比如彩色图形外观,支持鼠标,支持大容量的硬盘,甚至支持巨大的1GB硬盘。

当时的个人电脑用户对它的到来感到非常兴奋。然而很快他们就发现,新版本的DOS很不稳定,经常出现奇怪的问题,而且兼容性也不够好。几个月后,IBM发布了修正版的PC-DOS4.01,微软则完全跳过了MS-DOS4.0,直接发行MS-DOS4.01。

4.01版的DOS不算坏,但DOS4.X系列的口碑已经很差。因此DOS3.3继续流行了许多年,大多数个人电脑用户直到1991年DOS5.0面市才考虑升级操作系统。

5、进入WindOWS时代

那时候最为显著和出色的图形界面当数苹果在1983年推出的Lisa和1984年的Macintosh。但当时的软件公司企图阻止DOS的图形界面化。许多专家那时都认为市场上的领跑者和主要竞争者是Vision,它来自于开发Visicalc电子表格那家公司。就在1983年12月Vision发布的同时,微软也在大张旗鼓地宣传自己的Windows操作系统——它自己的图形界面化DOS。许多个人电脑用户都在等待它的最终发布。一直过了两年时间,Windows1.0才面市。所以Windows1.0被称为那个时代最臭名昭著的“雾件”(指新的软件产品已经广为宣传,却迟迟未能发布),而当时VisiOn早已退出了市场。

Windows早期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没有特色,与苹果的Mac相比缺乏吸引力,所以用户也不多。直到1990年Windows3.0发布,个人电脑用户的兴趣才被调动起来。而Windows3.0依然有着许多DOS下的限制,比如文件名最大只支持8个字符等。Windows3.0的流行让DOS系统再一次获得生机。当时普遍的观点是,个人电脑用户将会从DOS系统迁移到下一代的IBM OS/2操作系统。然而大多数人却逐渐从DOS转向了Windows。

6、竞争者的进攻

再回到1981年,当时IBM个人电脑的预装操作系统选择的是Dos而不是CP/M,这对于CP/M的开发商DigitalResearch来说不是件好事情,它因此做出了反击。1983年Digital Research发布了CP/M的多用户版,最终上市时被包装为与86-DOS差不多的产品。

1988年,Digital Research又推出了DOS Plus,它既可以运行CP/M程序,也可以运行DOS程序。在同一年,它还推出了一款与DOS兼容的操作系统——DR-DOS,DR缩写自Digital Research,不过人们更喜欢叫它“医生DOS系统”。有那么一段时间,人们会争论DR-DOS比MS-DOS更优秀这样的话题。因为它有一些MS-DOS所没有的特色功能,如“突破DOS下的640KB大小限制”等。此外它也更便宜,所以部分PC厂商更愿意销售预装DR-DOS而不是MS-DOS的电脑。DR-DOS不算是一个轻易的成功,但它的确是微软的一个威胁。

90年代中期以后,DR-DOS的全盛时期渐渐过去,不过它并没有马上一蹶不振。1991年,当时的网络设备大佬Novell收购了Digital Research,DR-DOS被更名为Novell DOS。1996年Novell把Novell

DOS卖给了Caledera,后者又把它命名为Caldera OpenDOS。Caldera还就反竞争条例起诉过微软,声称微软在其软件中进行了误导设计,只要当程序运行于DR-DOS时,就会弹出对用户进行恐吓的出错提示消息。微软在2000年结束了这场诉讼。

2002年一家创业公司买下了DR-DOS,并把它定位为轻量级的操作系统,适用于嵌入式程序。这一招使得DR-DOS在商业策略上能够比MS-DOS存活得更久一些。虽然DR-DOS算不上是笑到最后,但也有自己的价值。

7、DOS进入口袋

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还没有太多像智能手机一样的玩意,连笔记本电脑都是非常罕见的。不过人们还是想方设法把DOS机器做成适合放进口袋那样大小,并从中找到了商业潜力。Atari在1989年发布了售价400美元的Portfolio,另一家初创企业Poget也上市了一台售价2000美元的Poget PC。二者都非常像折叠后的笔记本电脑,配备有单色显示屏和QWERTY键盘,且都运行DOS操作系统,Portfolio使用的是DIP DOS2.11版,Poget PC安装的则是MS-DOS 3.3。

惠普也在1991年加入了微型DOS设备阵营,推出了一款售价699美元的95LX。这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袖珍掌上设备,不仅安装了DOS,还有Lotus 1-2-3以及其它桌面应用软件。DOS掌上设备的繁盛期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就结束了,但这些设备直到今日还有许多狂热的爱好者。8、磁盘空间竞赛

今天,用不了多少钱就能买到一块750GB的硬盘,价格适宜容量巨大。然而在上个世纪90年代早期,硬盘空间比现在要小得多,且价格非常昂贵。1993年一块250MB的硬盘(只有750GB的3000分之一)就需要大约500美元。所以Stac电子的Stacker以及其它压缩工具纷纷面市。这些工具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把文件压缩,并在磁盘里塞入两倍于其容量的数据。这样做也伴有一些缺点——在整个硬盘被压缩后,数据恢复就是一件很困难的工作,然而压缩工具在当时仍然非常受欢迎。 1991年Digital Research开始在DR-DOS 6.0里捆绑名为SuperStor的压缩工具。而作为对Digital Research捆绑作法的回应,微软在MS-DOS 6.0里也增加了名为DoubleSpace的压缩功能。这直接导致了Stac起诉微软,微软去掉了Ms-DOS6,1的Doublespace功能,却增加了DriveSpace特性,迂回地解决了Stack对MS-DOS 6.22的专利问题。

DriveSpace的最后一个全功能版本随Windows 98发行,但几乎没有人注意到它的存在。因为硬盘空间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珍贵了。

9、DOS日臻完善

1994年微软发布了MS-DOS 6.22。那时候主流的个人电脑用户正在使用Windows 3.1,所以DOs就像电脑和Windows系统的中间件一样重要。1995年Windows 95发布,它把DOS 7.0集成在了自身系统里,人们因此不再需要单独的DOS拷贝。只有在2001年WindowsXP发布时,消费者所使用的Windows才没有内附DOS系统。

MS-DOS升级到6.22以后已经足够好了,微软不再继续改进它,但仍然销售。同时IBM终于发布了升级后的Pc-DOs2000,这个系统用起来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好,几乎就是老旧的PC-DOS 7.0打上了几个补丁,解决了千年虫问题而已。

10、DOS今何在?

在2001年11月1日,微软正式停止销售MS-DOS,DOS时代也由此划上了句号。但DOS依然用途广泛,它还没有打算就此作别。在一些类似于干洗店和汽车维修公司中还在继续使用一些运行在DOS的程序。

历史上的爱茶帝历史故事 篇4

唐德宗是个嗜茶的皇帝。“皇孙奉节王煎茶加酥椒之类,求泌作诗,泌曰:旋沫翻成碧玉池,添酥散作琉璃眼。奉节王即德宗也。”唐李繁在《邺侯家传皇孙奉节王煎茶》中记载的这段话便是唐德宗嗜茶的一大佐证。唐代有庵茶、煮茶、煎茶、点茶四种饮茶方式,唐德宗应是煮饮的推崇者,煎煮时喜加酥、椒的“重口味”即可说明此点。

因酷爱茶,德宗爱屋及乌,对著有《茶经》的陆羽很是赏识。陆羽一生经历了玄、肃、代、德宗四朝,总结自己半生的饮茶实践和茶学知识,写出一部茶学专著《茶经》。虽陆羽未经过科举考试,但德宗仍破格录用无“文凭”的陆羽,诏命其为太常寺太祝(太常寺是中国掌管宗庙祭祀的机构,太祝职司不高,主管祝祷)。

关于茶叶,唐德宗有一个最具历史意义的举措。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德宗纳户部侍郎赵赞议,诏征天下茶税,十取其一,是为茶税之始。此举虽为唐朝开了财源,但另一方面又加重了百姓负担。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时任湖州刺史的袁高作《茶山诗》抨击茶政,备述贡茶乃扰民之害,德宗纳谏,减少茶贡以舒民困。

历史上的丐帮 篇5

(作者

浙江大学历史地理学

刘见华)

派别林立,没有统一的“帮主”

乞丐的历史由来已久,但要说起丐帮来,倒是与金庸小说《天龙八部》的时代一致,起源于宋朝。与小说不同的是,宋朝的丐帮并不厉害,只是江湖中的小角色。而且,丐帮自始至终都没有全国统一的组织,除了各地丐帮的帮主外,从来也没有像洪七公那样统率天下所有丐帮的帮主。

丐帮真正成为“天下第一大帮”,则是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几乎在每一地区,都有相应的乞丐组织,像北京的丐帮有“蓝杆子”、“黄杆子”两支,“黄杆子”是由破落贫困的八旗子弟组成,属于高级乞丐组成的丐帮,帮主由王公贵族来担任,相当于金庸小说中的净衣派;“蓝杆子”是由普通乞丐所组成的丐帮,帮主从乞丐中选出,可看作金庸小说中的污衣派。

加入丐帮,老师带徒弟

为什么非要加入丐帮?自己不可以乞讨么?答案是不行,尤其是在某个丐帮的地盘内,是不允许外人乞讨的。遇到陌生的乞丐,本地丐帮就会把他带来盘问,若是那个人已经加入了丐帮,就款待他三天;若是没有加入,就把他毒打一顿,然后赶走。

同小说或影视里一样,丐帮内部是有师徒关系的,就是老师带徒弟。徒弟先要跟老师学艺,要么乞讨,要么偷东西,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老师认为满意后再正式拜师。民国时武汉的丐帮拜师,徒弟要跪在一根木棍上,师父在桌子上摆了刀、锥子等刑具,向徒弟宣布帮规及违反帮规的处罚,然后徒弟向师父磕头,就是正式拜师,也算正式加入丐帮了。仪式完了后,在场的乞丐们聚餐。饭是讨来的,再花钱弄几样小菜,打点小酒,就是一次美餐了。

但丐帮的师徒不像小说里的江湖帮派那样徒弟还有徒弟,徒子徒孙无穷尽。若是徒弟自己也收了徒弟,就要和老师分家了。老师给徒弟买口锅,徒弟另起炉灶。

乞丐乞讨时,一般是住户给饭,商店给钱,徒弟要来的钱要交给老师,但老师也不能乱花,而是替徒弟保管。到大雨大雪天气不能上街乞讨时,老师要拿出这些钱来买饭吃;要是遇到师徒生病,就更要花钱了。逢年过节时,其它行业的徒弟都要给老师送礼,丐帮则恰恰相反,老师要给徒弟压岁钱,年三十徒弟还要给老师磕头,就跟我们过年时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磕头、赚压岁钱一样。

丐帮帮规:“兔子不吃窝边草”

丐帮门派众多,帮规也五花八门,民国时期武汉的丐帮帮规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个,他们有“十戒”,比如,不准偷乞丐住处周围人家或其他乞丐的东西,也就是“兔子不吃窝边草”;不准勾引其他乞丐的老婆;不准借其他乞丐的东西不还;不准在丐帮中挑拨离间;不准欺压丐帮中的老弱病残„„对于违反帮规的乞丐,处罚相当的严厉,轻者罚跪、用荆条鞭打,重者割掉舌头、剁去双手双脚,甚至活埋。

当然,其它丐帮并没有这么严厉。既然丐帮有师徒关系,多数时候的处罚是由老师监督执行的。像用荆条鞭打,往往是打十下,让徒弟挨一顿板子“长长记性”。

帮主的权力

自从有了丐帮,就同时有帮主了。只是因为各路丐帮没有统一的组织,这帮主的名称也就五花八门,有叫“当家的”,有叫“花子头”,也有叫“掌门”的。

这丐帮帮主虽然不会武功,生活却相当舒服,远不是小乞丐能比得了的。像清朝末年广州的丐帮帮主陈起凤,他妻妾成群,经常穿着华丽的丝绸衣裤,戴着金表金项链,裤子上还挂着名贵的玉石,活脱脱一个土豪。每当冬天,这个陈帮主喜欢吃狗肉,并宴请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一起吃肉喝酒,每次都要大醉而归。而北京的丐帮帮主更不得了,他出门时往往带上几十上百个乞丐,像官老爷巡游一样,见到衙门的小跟班时,帮主根本不把他们放在眼里,破口就骂,像轰狗一般。帮主上街时,一般人像见到阎王一样,避之唯恐不及。

那帮主为啥这么嚣张?因为,他有钱有势啊。帮主的收入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向乞丐“收税”,每个乞丐的乞讨所得都要上缴一部分给帮主;二是向地盘内的商店收“保护费”,如果店家不交,帮主就让乞丐去轮番骚扰,让人家做不成生意。每到逢年过节,如端午、中秋、春节,帮主还带领成群结队的乞丐上街,向市面上的商户们讨要“过节费”。若是哪家有结婚等喜事时,帮主也会去讨喜钱,人家还要请帮主坐上席、求关照呢。

因为怕他们捣乱滋事,官府对丐帮也通常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他们非但人数众多,并且一点都不怕被抓进牢里去吃公家饭,反正都是没饭吃嘛。为了搞好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按惯例,丐帮会将收入分为五份:帮主一份,乞丐合分三份,剩下那一份当然就用来孝敬当地官府了。

在帮内,帮主则有绝对的权威,当然帮主没有打狗棒,也不懂降龙十八掌,却有类似的“权杖”,即杆子或鞭子。比如前面我们说的哪家有结婚等喜事时,要请帮主坐上席,进门前帮主就把鞭子挂在大门上,乞丐们见到鞭子,就知道帮主在这里,绝对不敢在这家骚扰闹事了。

丐帮过年

在过去的中国,有三个节日最重要,就是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乞丐也要过这三个节,这时他们讨来的钱,不用上交帮主或老师,一般是集中起来自己“吃大餐”。因为在这三个节日,人们都要改善生活,乞丐们自然也不例外呀。

过年时,丐帮的人也要吃“团圆饭”,他们的酒肉饭菜和油盐酱醋都是乞讨来的。在民国时的河南开封,年三十这天,乞丐们到城里几十家肉铺讨肉吃,每个肉铺都会给个二三两肉,再到酒铺里,那时都是散装劣质酒,每家酒铺可以给一二斤。回来后,丐帮弟兄们聚在一起,一律吃大锅饭,不论什么菜,不论多少,都是一锅煮。虽然没有七碟八碗,也算是过一个肥年了。

中共重要历史会议 篇6

二、中国共产党会议总结

A—民主革命时期(1921-1949)一)党的创建时期(1921-1923)

1、“一大”(1921/7/23 上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二大”(1922/7 上海)

A: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a: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b:最低纲领--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民主共和国。

B:群众路线的方法。国共第一次合作------

3、“三大”(1923/6 广州)确立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二)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四大”(1925/1 上海)确立领导层建立工农联盟。(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2、“五大”(1927/4/27武汉)批评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3、“八七”会议(1927/8/7汉口)(1)背景:大革命失败

(2)内容: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3)意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4、“六大” ①: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会议(莫斯科)。

②:提出了错误思想(土地国有化)。

5、“三湾改编”(1927/9)第一次提出党指挥枪。6:“古田会议”(1929/12)①正式确立党指挥枪原则。②确立了军队政治建设原则。7:“遵义会议”(1935/1/15-17)(1)背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内容: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3)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8:“瓦窑堡会议”(1935/12)(1)背景: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2)内容:会议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等问题,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三)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

1、“洛川会议”(1937)通过《抗日救亡十大纲领》,决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2、“六届六中全会”(1938/9-11)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七大”(1945 /4/23-6/11延安杨家岭大礼堂)(1)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的***,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朱德《论解放区战场》,周恩来《论统一战线》,任弼时《关于党的历史问题》 ②制定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③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把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正式写入党章。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首次提出。(2)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四)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第三次国民革命时期

1、“七届二中全会”(1949 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1)内容: ①提出党的工作中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开始城市领导农村时期。②提出党的总任务是迅速恢复发展生产,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③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进攻。(2)意义: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北平)

(1)内容: ①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B—建国后召开的会议(1949-2013)

一)过渡时期(1949-1956)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②选举国家主席,任命国务院总理。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1、八大(1956/6))

(1)内容: ①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现状之间的矛盾。②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②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2)意义: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董必武提出加强法制建设。

2、八大二次会议(1958 北京)提出了忽视客观规律的总路线,推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展。

3、庐山会议(1959)错误地开展了对彭德怀等人的斗争,使“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

4、七千人大会(1962 北京)建国以来人数最多的中央工作会议,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初步纠正了“反右倾”运动的错误。三)“文革”时期(1966-1976)

1、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与八届十一中全会(1966夏 北京)标志着毛泽东对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展。

2、“九大”(1969/4北京)把林彪作为接班人写入党章(指导思想是错误的)。

3、“十大“(1973/8北京)稳定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地位。四)徘徊时期(1976-1978)

1、“十一大”(1977/8)粉碎四人帮,并没纠正错误。

2、全国科学大会(1978)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2013)

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1)内容: ①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②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全面纠正“左”倾错误,做出把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③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

(2)意义: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农村联产承包制是我国最早的改革

2、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建国以来重大历史事件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客观评价。彻底否认了“文化”大革命,第一次使用了“初级阶段”。

3、“十二大”(1982)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十三大”(1987)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三步走战略的提出。

5、“十四大”(1992)确定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十四届五中全会(1995/9月)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

7、“十五大”(1997)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第一次深刻地阐述了“依法治国”的含义。

8、十五届四中全会(1999/9)《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是指十二个省区(甘肃、陕西、宁夏、新疆、青海、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广西、内蒙)。

9、“十六大”(2002)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将“三个代表”写入党章。

10、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10)《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定》。这是党的文件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实现经济又(更)好又(更)快发展)。

11、十六届四中全会(2004/9/16-19)《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第一次提出了和谐社会。12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2006/3/4)委员讨论时胡锦涛同志首次提出“八荣八耻”。

13、十六届六中全会(2006/10/8-11)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14、“十七大”(2007)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和成功经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作了科学概论。阐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战略部署。并把科学观写入党章。正式提出“生态文明”。

15、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16、十七届五中全会(2010/10/15-18)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17、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8、“十八大”(2012)首次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新的阐述。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亮点一:两个“五位一体”构成

党和国家战略新布局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扩展为“五位一体”,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从认识到实践都达到了新的水平。早在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这一“三位一体”总体布局从党的十三大一直延续到十六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总体布局中增加了社会建设,拓展为“四位一体”。适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越来越迫切的期待,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纳入总体布局,拓展为“五位一体”。这“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权益。特别是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党和国家将在实现当代人利益的同时,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也是“五位一体”,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颇有深意的是,两个“五位一体”都有一项具有净化功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生态文明,体现着自然界的净化,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反腐倡廉建设,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党的肌体的自我净化能力。

亮点二: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定位,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是在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实现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三次与时俱进,第一次是将邓小平理论列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二次是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列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三次是将科学发展观列为党的指导思想。因而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最大的理论亮点和历史贡献。亮点三:“八个坚持”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个基本要求,分别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八条,不仅条条都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长远指导性,而且作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信念,必将极大地推进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亮点四:“两个百年目标”是夺取新胜利的两座里程碑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最早是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此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以及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都作了重申。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重申这两个百年目标,是要强调,此时此刻,我们正处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重要时刻,我们既倍加自豪,又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也可以这样说,这两个百年目标必将成为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两座里程碑。亮点五:从“五个方面”充实完善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建设”到“建成”,这一字之变,是个质的飞跃;这一字之改的“含金量”很高,为我们扎扎实实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阶段性目标,把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美好前景,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必将极大激发全国人民的奋斗热情。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分别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报告还提出了明确目标,即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到那时,全国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用水平将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将明显提高,教育现代化将基本实现,农民工子女将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城乡就业将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将会缩小,中等收入群体将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将大幅减少,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将加快,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将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老百姓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幸福感将普遍增强!

全面深化五大体制改革也在目标要求中全面呈现,明确了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在内的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用一个形象的概括,就叫做“高举旗帜走转改”,“高举旗帜”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就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转”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亮点六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重要内容

中共各大(1至17)的主要内容

1大: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主要内容有: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党的基本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研究与领导;党的组织方面的规定为,在全党建立统一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地方组织必须接受中央的监督和指导等。2大: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分析了国际形势和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和对象,指出:当前的中国革命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级、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也是革命的力量之一;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的前途是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宣言实际上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主要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3大:讨论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问题

4大: 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研究和讨论中国共产党如何加强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工人阶级如何参加民族革命运动以及党在组织上和群众工作上如何进行准备的问题。5大: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

6大:大会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同时批判了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明确了当时中国革命的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十大政治纲领:第一,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第二,没收外国资本的企业和银行;第三,统一中国,承认民族自决权;第四,推翻军阀国民党政府;第五,建立工农兵代表会议(苏维埃)政府;第六,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增加工资,失业救济与社会保险等;第七,没收地主阶级的一切土地,耕地归农民;第八,改善兵士生活,发给兵士土地和安置工作;第九,取消一切军阀政府的税捐,实行统一的累进税;第十,联合世界无产阶级和苏联。大会指出了当时国内的革命形势是处在两个革命高潮之间,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7大: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大会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强调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大会通过的新党章强调了群众路线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这次大会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为抗日战争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8大:大会通过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新党章。规定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次大会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9大:大会通过了政治报告和党章修正草案。九大通过的新党章,错误地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林彪“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进了总纲;对毛泽东思想作了歪曲的阐述;砍掉了原党章中党员权利一节,取消了党员的预备期,取消了中央书记处,取消了中央监察委员会等机构。九大自始至终被强烈的个人崇拜和“左”倾狂热气氛所笼罩。它加强了林彪、江青等人在党中央的地位,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更加合法化。实践证明,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10大: 大会通过了政治报告、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十大党章保留了九大党章中关于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基本纲领、基本路线等内容,在结构上作了些调整,条文部分改得不多。总纲中只取消了有关林彪的论述和林彪的论点。值得指出的是,十大党章在“左”倾错误方面的新发展,主要是充实所谓两条路线斗争经验的内容,把“批判修正主义列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长期任务”;片面提出“反潮流”原则,要求党员要具有反潮流的精神等。

11大:清算四人帮,回归经济路线,重新开始建设中国经济。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开始改革开放进程。

12大: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这就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报告从经济建设、思想建设、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完整系统地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纲领和各项方针政策。

13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改。它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的继续、丰富和发展,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精辟的理论阐释。据此,报告分别提出了发展经济战略、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中的党的建设、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等诸方面的基本方针。此外,报告还规定了6个方面的长远性指导方针。

14大:第一,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快经济改革步伐;第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多更好地利用国外资金、资源、技术和管理经验;第三,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农业,加快发展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和第三产业;第四,加速科技进步,大力发展教育,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第五,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加快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全国经济布局合理化;第六,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第七,下决心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切实做到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第八,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第九,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环境保护;第十,加强军队建设,增强国防实力,保障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

15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大会的议程是:(1)听取和审查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2)审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书面);(3)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4)选举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5)选举新一届中央纪律检查委7大: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大会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强调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大会通过的新党章强调了群众路线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这次大会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为抗日战争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8大:大会通过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新党章。规定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次大会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9大:大会通过了政治报告和党章修正草案。九大通过的新党章,错误地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林彪“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进了总纲;对毛泽东思想作了歪曲的阐述;砍掉了原党章中党员权利一节,取消了党员的预备期,取消了中央书记处,取消了中央监察委员会等机构。九大自始至终被强烈的个人崇拜和“左”倾狂热气氛所笼罩。它加强了林彪、江青等人在党中央的地位,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更加合法化。实践证明,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10大: 大会通过了政治报告、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十大党章保留了九大党章中关于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基本纲领、基本路线等内容,在结构上作了些调整,条文部分改得不多。总纲中只取消了有关林彪的论述和林彪的论点。值得指出的是,十大党章在“左”倾错误方面的新发展,主要是充实所谓两条路线斗争经验的内容,把“批判修正主义列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长期任务”;片面提出“反潮流”原则,要求党员要具有反潮流的精神等。

11大:清算四人帮,回归经济路线,重新开始建设中国经济。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开始改革开放进程。

12大: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这就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报告从经济建设、思想建设、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完整系统地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纲领和各项方针政策。

13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改。它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的继续、丰富和发展,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精辟的理论阐释。据此,报告分别提出了发展经济战略、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中的党的建设、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等诸方面的基本方针。此外,报告还规定了6个方面的长远性指导方针。

14大:第一,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快经济改革步伐;第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多更好地利用国外资金、资源、技术和管理经验;第三,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农业,加快发展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和第三产业;第四,加速科技进步,大力发展教育,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第五,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加快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全国经济布局合理化;第六,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第七,下决心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切实做到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第八,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第九,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环境保护;第十,加强军队建设,增强国防实力,保障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

历史上的今天 篇7

1905年10月23日

美国物理学家布洛赫出生于瑞士苏黎世。布洛赫主要从事原子物理、原子核物理及磁学方面研究, 并取得显著成就。最突出的贡献是1946年他和汉森、帕卡德一起研究发展核感应原理, 即用原子核感应的方法测量由于原子核磁矩旋所感应的电动势, 它的重大意义在于推动了磁场、晶体及各种物质磁性的研究。由于这一核磁共振的研究, 他和美国的珀塞尔教授共同获得195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1年10月24日

美国工程师贝克尔发明大视场的超施密特望远镜, 用于观察流星彗星及人造卫星。

1664年10月25日

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托里拆利逝世 (1620~1664) 。他发明了“托罗拆利真空”和大气压, 并发明了水银气压表。遗著有《几何导论》、《重体还动论》等。

1977年10月26日

世界上最后1名天花患者在索马里得到治疗。世界卫生组织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宜布, 天花已经在世界上绝迹。天花是一种急性病毒传染病, 曾经是世界上最可怕的疾病之一。仅1967年一年, 天花就使得200万人死亡。

1553年10月27日

西班牙著名科学家塞尔维特因发现并宣传了血液循环观点, 在日内瓦被教会认为冒犯神明而处火刑烧死 (1513-1553) 。他为探索人体血液循环开辟了前景。

1955年10月27日

中国自己设计、施工、制造的第一个自动化水电站是北京的官厅水电站的第一台发电机, 在今天开始运行发电。

1946年10月25日

美国著名化学家路易斯诞辰 (1875~1946) 。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一个律师家庭。先后提出了共价键的电子理论、化学反应的双分子碰撞理论等, 并将离子强度的概念引入热力学从而发现了稀溶液中盐的活度系数由离子强度决定的经验定律。有著作《化学物质的热力学和自由能》、《价键及原子和分子的结构》等。

1915年10月25日

我国第一个科学团体“中国科学社”由留美学生胡明复、杨铨、伍叔永等在美国组成。

1985年10月25日

中国第一个台图象计算机由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研究制成功, 今天在清华大学进行了国家级鉴定。该机达到了80年代国际同类机器水平, 并有自己的特色。

1970年10月28日

根据中国, 坦桑尼亚、赞比亚三国政府协定, 坦赞铁路于该日动工。这条铁路全长1860多公里, 沿线有深山峡谷和沼泽, 工程十分艰巨, 全线共架设桥梁320座, 开凿隧道, 明洞26个, 1976年7月14日全线正式通车。

1886年10月28日

自由女神像在美国纽约莎落成。当时的美国总统克利夫兰主持了揭幕仪式。这座自由女神像是法国人民在美国独立110年周时送给美国人民的礼物, 南北战争后, 法国历史学家德·拉布莱伊提出铸像建议, 由法国人民捐款, 雕塑家奥古期特·巴托尔迪主持建造, 自由女神像座落在纽约港口, 为了庆祝自由女神像落成一百周年, 1986年在纽约举行了盛况空前的庆祝活动。

1888年10月28日

历史上的“谣谶” 篇8

谣谶之信

《国语·郑语》记有周宣王时的一首童谣:“糜(yan)弧箕服,实亡周国。”(直译为:那卖桑弓、箭袋的人,就是使周灭亡的人啊)。历史应验了童谣之语,卖桑弓、箭袋的夫妇收养的弃婴,正是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之妃褒姒。《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记述了上自公元前947年,下至公元前453年各诸侯国的历史事件。其成书年代,或云春秋末期(《史记》:“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或云战国初期。以最晚而论,应该说在战国初期人们已经有了谣谶的信仰。

既为信仰之物,谣之所以成谶,源于两种基本的思维,一是相信语言的神秘力量。这一现象在中国文化中俯拾皆是,如古时候“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的农事咒语,后世“招魂”的呼唤辞、婚礼上的撒帐歌、祭灶的祷告辞等等。二是相信已知或未知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联系。人们总是试图破译这种神秘联系,先民龟筮之上是这种文化尝试的结果,后世“喜鹊噪好事到”的民俗认知也是这种思维的表现。相信谣谶的预言和相信卜筮的占验应该说基于同样的思维,只不过是所凭借的手段不同罢了。

上述信仰被战国邹衍和西汉董仲舒所利用,并进一步系统化。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根据西周以来解释自然现象的阴阳、五行,创立“阴阳消息”与“五德终始”(土、木、金、火、水五德循环兴替,德是属性)学说,用天事解释人世治乱,以之恐吓当政者,使其不敢不注意人事。首将儒家与阴阳家两种学说融为一体的是西汉大儒董仲舒,“董仲舒治春秋公羊,始推阴阳,为儒者宗”(《汉书》)。他提出“天人感应”说,认为天是有意志、有感情的人格神,皇帝是上天在人间的代理,皇帝的作为可以与天感通,上天通过“祥瑞”与“灾异”表达对皇帝的嘉许与惩诫。“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

邹衍、董仲舒的理论因此也成为了中国谶纬之学的渊薮。所谓谶纬,是古代谶书与纬书的合称。“谶”是秦汉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纬”是指方士化的儒生编辑起来附会儒家经典的各种著作。谶纬之学也就是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两汉谶纬之学由于皇帝的偏爱曾经盛极一时:“汉自武帝颇好方术,天下怀协道艺之士,莫不负策抿掌,顺风而届焉。后王莽矫用符命,及光武尤信谶言,士之赴趋时宜者,皆驰骋穿凿,争谈之也。”自魏晋而后,虽然谶纬之术屡遭禁绝,谶纬之学渐趋势微,但谶纬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却成了驱之不散的幽灵。

谣谶之谣

既名谣谶,有谣才有谶。何谓谣?古人认为,“有章曲曰歌,无章曲日谣”,“徒歌谓之谣”。也就是说,谣是没有音乐伴奏的歌唱形式。谣乃抒情这意之物:

“心之忧矣,我歌且谣。”除此而外,在古人的认识中,谣还有“辨妖祥”的作用。“风听胪(lu:传语)言于市,辨妖祥于谣。”意为听百姓的谈话,可以明政治得失;闻民歌童歌,可以知吉凶预兆。

事实上,最有可能成为谶谣的不是成人谣而是童谣。古人认为:“童子歌曰童谣,以其出自胸臆,不由人教也。”《左传》杜预注更直言童谣的鉴戒作用:“童龀(chen)之子,未有念虑之感,而会成嬉戏之言,似或有凭者,其言或中或否,博览之士,能惧思之人,兼而志之,以为鉴戒,以为将来之验,有益于世教。”童谣能成为谶谣,除了“出自胸臆”的“天籁之音”外,还有信仰上的因素。“凡五星盈缩失位,其精降于地为人。……荧惑降为童儿,歌谣嬉戏……吉凶之应,随其象告。”意思是说,五星早出晚出或失其位次,其精华降临到大地上,化为人形。其中荧惑星(火星,之所以名“荧惑”,取“荧荧火光,离离乱惑”之意)化为儿童,歌谣嬉戏,而其所歌即是吉凶的预兆。

《晋书·志第十八》里还讲了这样一则故事:三国东吴孙休(公元235~264年)年间,一群小儿聚在一起嬉戏玩耍,忽然有个奇异的小儿来到中间,唱起了?三公锄,司马如”的歌,唱过之后又说“我不是人,是荧惑星”,之后,升到天上。大家再看时,他好像拖着_条白色的丝带,顷刻间就消失了。这件事过后的第4年,蜀国灭亡了;又过了6年,魏国皇帝被废;21年后,孙吴国灭。这就是“三公锄”的谶言,而最终全部归于晋国司马一家,应验了“司马如”的事实。

谣谶之谶

日本学者中根淑认为:“支那周宣王时童女歌,厌弧箕服,实亡周国,为童谣之起源……其歌皆咏当时事实,寄兴他物,隐晦其词,后世之人鲜能会解。故童谣云者,殆当世有心人之作,流行于世,刷至为童子之所歌者耳。”历史记述同样也印证了这一点:秦末篝火狐鸣中“大楚兴,陈胜王”的起义谣谶,元末韩山童、刘福通“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造势谣谶等等,皆属“当世有心人”之作,其目的无非是借谣谶以实现其政治企图。

当然,在诸多谣谶之中,也不乏后世人们穿凿附会的作品。秦末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谣谶,关于这首谣谶的理解分歧不一,分歧的关键点是对句中“三户”一词的理解上。一解,“三户“乃指楚国屈、景、昭三大姓氏;又解,楚人怨秦,虽三户足以亡秦;三解,亡秦的决定性战役发生在三户水(今河北临漳西)一带。当然,历史最终给人们留下了足够的附会空间,大泽乡起义的陈胜是楚人,亡秦主力西楚霸王项羽是楚人,建立大汉王朝的刘邦也是楚人。

从内容上看,谣谶主要包括占验个人命运和历史事件两种。前者如西汉威帝时的童谣:“燕燕,尾涎涎(tingting,光泽貌也);,张公子,时相见。木门仓琅根(失门上的青铜铺首及铜环,代指豪门)。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这首童谣直译为:燕儿燕儿,尾巴漂亮,假冒张公子的皇帝,时常跑来把她看望,终于从木门飞入宫殿,啄杀皇孙;皇孙已死,燕儿啄矢。童谣以燕子为题,影射了汉成帝宠妃赵飞燕自寒贱而这显贵,由盛而衰,到最后死亡的人生经历。赵本是宫人,得成帝宠幸后,被立为皇后,后由于赵“执贼乱之谋,残灭继嗣以危宗庙,悖天犯祖”,被贬为庶人,自杀身亡。

而历史事件最著者莫过于王朝更迭了。这类谣谶有的是一语成谶式的简单判断,如“亡秦者,胡也”,也有的是对完整过程的叙述。如《左传·僖公五年》中记述的《卜偃引童谣》(卜偃,即以“偃”为名的占卜者):“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鹑之贲贵,天策焯焯,火中成军,虢公其奔。”童谣直译为:丙子目的清晨,龙尾星被日光夺照,军服威武美好,是夺取虢国的旗号;鹑火星闪亮耀眼,天策星暗淡无光,鹑火星下勒马整旅,虢公将会逃走。童谣预言了历史上有名的“假途灭虢”的故事:晋献公为取崤函要地,以美女、骏马贿赂虞国国君。虞国国君贪图小利,一意孤行,两次借道给晋国。晋国在灭掉虢国后,移师途中把虞国也给灭了。这首童谣表面上预言了晋灭虢国的事实,但也不无晋献公借童谣为其侵略行径寻找口实的嫌疑。

时至今日,谣仍在,人们仍会“心之忧矣,我歌且谣”;谶已无,以谣为谶的行为已难觅踪影。但如果就此说,相信占验、相信预言的谣谶式思维已从现代人的大脑中剔除干净却显武断。上世纪末,在日本人五岛勉《大预言》等所谓“世纪预言”的蛊惑下,有人对“世纪末人类将遭浩劫”的预言将信将疑;今年年初以来,有人在观看了罗兰·艾默里克执导的惊悚片《2012》后,又把现实中的诸多灾害与片中玛雅人的预言相互联系等等。我们不敢确定上述的疑虑与困惑是人们真实意图的流露抑或是茶余饭后的戏言,但我们倒是更愿意相信它是后者。(文章代码:101628)

上一篇:这一路里走来的信仰诗歌下一篇:标题-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政治江苏专版:课时达标检测(三) 多彩的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