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一年级上册画

2024-08-19

部编一年级上册画(精选12篇)

部编一年级上册画 篇1

2018年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学设计

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偏旁字归类等方法,认识0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水、去”2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

3、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有一无”“远一近”“来一去”3组反义词。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引入新课

1、出示谜语。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再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2、出示课文,教师范读。让学生猜猜谜底是什么。

3、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正音,感知课文 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在插图的相应位置出示“山、水、花、鸟”4个字。

2、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来认一认。

3、引导学生看插图,读古诗,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4、同桌互读诗句。相互指出不正确的读音,互相教一教,读一读。

5。指名分行读,其余同学反馈评价,有错及时纠正。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读。

三、认读生字,指导朗读

1、指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

(1)出示:远、近、还。请学生带读这3个字。引导学生寻找这3个字的相同点。认识偏旁走之。用加一加的方法记记这3个字。(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远、近”。引导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在教室里,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远?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近?哪个同学离自己最近?哪个同学离自己最远?

(3)出示本课其余生字。提间:还有哪些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

2、指导学生用换一换的方法识字。

出示:米一来、无一天、爸一色、近一听,指导学生找找每组字的不同,在反馈的过程中认识斜刀头。

3、指导学生用反义词来识字。

(1)出示:远、无、来。让请学生说说和这些字意思相反的字。(2)课间操“说反话”。

4、复习巩固。

(1)在新语言情境中认字。学生认读:“远山、白色、远近、听说、无声、还是、还有、走来、走去。”

(2)发给学生字形相近的字卡,引导学生认读。(3)发给学生意思相反的字卡,引导学生认读

5、出示没有拼音的课文,学生齐读。

四、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1、学生观察范字“水、去”,注意田字格里的关键笔画。

2、教师示范“水、去”,提示书写要领,学生书空。

3、学生书写,写完一个反馈点评。学生对照自己写的字,再书写,写得不好的字可以多写几个,争取一个比一个好。

部编一年级上册画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字形、看图片、动作演示、展示汉字演变等方法,识记“江、南、可、采、莲、鱼、东、西、北”9个生字,认识新偏旁“三点水”和“草字头”。

2.通过观察、比较等方式,正确书写“可、东、西”3个生字,学写新笔画“竖钩”和“竖弯”。

3.借助生动的画面,通过自由读、齐读、小组读、同桌合作读、表演读等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采莲人的欢快之情,体会江南的景色之美。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江南美景图片,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江”“南”:重点认识新偏旁“氵”,结合班级中学生的姓名认读“江”;指导“南”的读音。

二、走进诗歌,识字读文

1.自由读古诗,要求:边看插图边读古诗,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2.同桌互读古诗,学习圈出来的不认识的字,教师巡视。

3.教师呈现古诗,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预设“采”字的教学:

(1)卡片出示“采”字,指名学生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2)播放“采”字的微视频。

4.同桌互读古诗,读准字音。

三、学习诗句,感受美景

(一)学习前两行诗句

1.课件出示江南采莲的美景,提问:你最喜欢江南的什么风景?(莲叶、莲……)

2.交流反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

(1)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莲”,学习新偏旁“艹”:“莲”就是荷花,“采莲”就是采莲子;“莲”可以和哪些字交朋友?(莲叶、莲花、莲蓬……)

(2)指导学生感受荷叶“田田”的美景。

仔细观察莲叶的样子,用自己的话赞美莲叶———碧绿的、一张接一张的、层层叠叠的……莲叶这么多、这么密,就是古诗中的一个词———田田。

指导朗读:江南采莲时节,大大的、绿绿的莲叶一张挨一张、一层叠一层,多美啊!谁来美美地读给大家听?让我们配乐朗读,再一次美美地读一读这两句诗。

(二)学习后五行诗句

1.师:看着莲叶的美景,听着你们动听的朗读,湖中的小鱼也乐了。瞧,它们也来了。

图片出示红色的“鱼”字,学习“鱼”字。

2.读后五行诗句,小鱼儿在莲叶间干什么?

学习生字“东、西、北”。看图猜字:

3.创设情境,体会“戏”的快乐。

师:谁来当小鱼?这条小鱼,你想游到哪儿去?(反复巩固认读“东、西、南、北”)小鱼小鱼,你的心情怎么样?(自由自在、快乐)

小鱼这样自由快乐地在莲叶间游戏玩耍,诗句中用了哪一个字来表达小鱼的心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鱼“戏”莲叶间的自由快乐之情。

(三)游戏表演,熟读成诵

1.播放歌曲《江南》,加动作表演读。

2.用师生对读、同桌表演读、拍手歌等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3.看课文插图,背诵古诗。

四、字词盘点,指导书写

1.摘莲叶,读生字。

师:小鱼快乐地玩耍着,我们也来做一个游戏吧。(PPT出示)莲叶间藏着许多生字,谁认识它们?(北、江、可、鱼、采、莲、东、西、南)

2.出示“可、东”,认识新笔画“竖钩”。

观察比较,这两个字有哪些相同的笔画?认识“竖钩”,红线勾出竖钩在田字格中的不同位置。

教师范写,重点指导“东”字书写,边范写边说口诀:一横平平稳又稳,撇折折在横中线,左右两点齐对称。

学生书写,反馈评价,学生再写一个。

3.播放“西”的书写微视频,认识新笔画“竖折”。

教师范写—学生书写—反馈评价—学生再练。

【设计意图】

汉乐府《江南》是一首优美的采莲曲,富有江南水乡特色,语言生动活泼,格调清新明朗。整首诗短短七行,前两行写了江南水乡的美,是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了鱼儿在莲叶间游水嬉戏的情景,还配有淡淡的水墨画,孩子们很喜欢。学生在这之前只学了两篇课文,识字量少,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都有一定的困难。基于学情和第一学段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努力达成“识好字、读好文、写好字”这三个要求。

一、“多种方式”识好字

在教学中,我试图引领学生通过看字形、看图片、动作演示、观察汉字演变、摘果子等多种方式,来指导学生识好字。在集中识字环节,制作“采”字微视频,通过展示“采”字的演变,变抽象线条为生动图形;继而联系生活经验,点明“采”有“摘、取”之意,表示人用手去拿、取,又把“采”字放入果农摘果子的生活情境中(“爪字头”代表伸手去取,“木字底”代表一棵结满果实的树),这样学生识字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在巩固环节,我以歌曲、游戏的方式作为课间操复现,集课中放松游戏、识字、诗歌梳理于一身,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既消除了疲劳,又自然而然地背诵了课文,更为接下来的写字教学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朋辈互助”读好文

“朋辈互助”是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一条路径。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环节,借助“朋辈互助”的学习方式,同桌共读一首古诗。在朗读环节,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小组合作、师生对读、问答读、小组合作演读、情景表演等方式,运用角色转换入情入境,演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采莲人的欢快,体会江南景色之美。

三、“观察比较”写好字

部编一年级上册画 篇3

关键词:部编辑 ;语文 ;注释; 通假字

2016年审定的“部编本”初中教材,伴随着新一轮的教改于2016年秋季开学正式使用。这是一部接地气的语文教材,已经使用在广大师生中受到很高的评价。从人教社到各地教育局、教研室都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活动,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了解和使用教材。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几个课下注释于前几套教材存在着一些差异,在此我本将其中两处拿出来讨论一下。

一、不,同否

“部编本”上册第八课《<世说新语>两则》中第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下注释⑦注解“尊君在不”句时,解释“不”为“不,同‘否。”而在2001年审定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同样选取了该篇,在注释改句时将“不”解释为“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两套教材分别用“同”和“通”两种不同的说法。

“同”和“通”是文字学上的两个术语,分别表示异体字和通假字 。下面我们试着从字形的角度来讨论一下两个字的关系。

“不”《说文解字》载“不,,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凡不之属皆从不。”段玉裁注释为“像鸟飞去而见其翅尾形。”“凡云不然者。皆于此义引申假借。”结合说文和段注来看,“不”是从地面仰视角度看到的鸟飞行的形象,假借为当否定词用的“不”字。这种解释看似合理却也有一些问题。我们检索更高的字形《甲骨文编》中收录“”,《金文编》中收录“”等字形。从字形看像“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其本义应该为:萼足。例如《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韡。”郑笺:“承华者曰鄂。”在使用过程中因为音近假借来表示“不”的含义。

“否”《说文解字》载“,不也。从口从不。”段玉裁注释为“会意。不亦声。”即从口从不得意的一个会意字,也就是徐锴所说的:“不可之意见于言,故从口。”就其产生的年代来看,检索字形甲骨文中尚未见到“否”字形,金文中可见到几个字形如“”。可见其产生年代应该晚于“不”字形。

从音韵角度上看“不”为“帮母尤韵”,“否”也为“帮母尤韵”,可见二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同音的。清代历史学家﹑汉语学家钱大昕首先提出的第一条汉语声母演变规律,“古无轻唇音”,是说上古时期的唇音声母只有“帮”组“重唇音”声母,没有“非”组“轻唇音”声母,就是只有双唇音声母“帮”、“滂[p']”、“并”、“明[m]”,没有唇齿音声母“非[pf]”、“敷[pf‘]”、“奉[v]”、“微[w]”。这种变化应该产生在中古以后。

由上可推知,“不”字形的造字义为花蒂的子房的象形造字,因为字音相同假借来表示否定含义的“不”;然后又新造专门用来表示否定含义的会意字“否”。这两个字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行使用,随着语音的演变在中古以后“不”字形分化为二:一为表不会、不是等含义的“不”;一为表示“不然,不是这样”含义的“否”。在此基础上意义虚化为句末语气词,表示一种询问的语气。两个字在语音上相同,意义上相近,且有同源关系,因此不应该将两者归为通假字,在表示“否定”这一含义上两者之间有着先后的顺序,并且在“否”字形产生之后,“不”字形很少用来表示这一含义,只是在文献中出现,因此两个字形之间应该是古今字关系,“不”为“否”的古字,“否”为今字。

二、说,同“悦”,愉快

“部编本”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下注释④注释“不亦说乎”时将“说”解释为“说,同‘悦,愉快。”而在而在2001年审定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同样选取了该篇,在注释改句时又先后两种说法:第一版解释为“说,‘悦的古字”;第三版解释为“‘说通‘悦,愉快。”

“说”《说文解字》载“,释也。从言兑。一曰谈说。”段玉裁注释“说释者、开解之意。故为喜悦。”“此从言兑会意”。检索暂无更早的字形。

“悦”《说文解字》未收录,为从心,说省声的形声字。

“兑”《说文解字》载“兑,說也。从儿聲”,甲骨文、金文中可见“兑”字形,如 。从时间上来说“兑”字形产生时间最早,然后是“说”字形,在之后是“悦”字形。

从意义角度来看,“说”为“此从言兑会意”的会意字,从“兑”字中得到一部分意义,从儿,从口,八象气之舒散。从儿从口即“兄”字。上为“口”,下为匍伏的人,象一人在对天祈祷。长兄即长子,是带领子弟们向上天、向祖先祷告的人。“兑”为长兄祷告时口中说话、出气的形状。祷告要说话,要把事情告诉给上天或者鬼神,取悦于鬼神,并希望鬼神能够赐福于人。所以将其与“言语”的“言”组合会意出新字形“说”。“说”字形自产生之初,就有了祷告的过程“说话”和祷告的结果“愉悦”两个方向,也就同时兼有两种含义,再加上“说”字形还肩负着“说服”这一含义,身兼数职。

为了表意明确在“说”的基础上增加“心”表示心情方面,也就是祷告的结果,使鬼神“愉悦”。从自行演变角度看“说”与“悦”存在着先后的产生顺序,而且在“悦”字形产生之后,“说”字形基本上不在表示“愉悦”的含义,只在文献中存在。

因此“说”与“悦”两个字形在表示“愉悦”这一含义的义项上应该是古今字的关系,“说”为“悦”的古字,“悦”为今字。

由此来看几套教材中关于“说”的解释2001年审定的第一版应该是更准确的,后几版以及“部编本”的解释是欠妥当的。

三、结语

“不”与“否”,“说”与“悦”两组字在产生时间上存在着先后,在特定义项上新字形产生之后,旧字形的这个义项逐步消失,最后只保留在传世文献之中,因此这两组字均应该为古今字关系。“部编本”教材对这两组字的解释是欠妥当的。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

[3]语文(初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一、二、三版.

新版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篇4

新版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1】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汉字积累量,不过对偏旁部首的认识还不熟。汉语拼音巩固率一般,音序清晰,这为本册的音序查字法打下了基础。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较好。本学期将进行每天中午半小时学生的自由阅读时间,再加大阅量。

二、教材分析

一年级下册教材包括两个识字单元和六个阅读单元,识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单元,穿插在阅读单元之间。在第一单元之后,安排了“快乐读书吧”。在全书最后,安排了几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和常用偏旁名称表。每个单元内部的具体安排如下:课文3-4篇、口语交际(间隔安排)、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 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三、教学总目标(听说读写能力的安排):

1.识字写字

(1)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汉字200个。

(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3)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学习使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4)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5)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4)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6)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3.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能记住并讲述主要内容。

(4)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5)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汉字200个。

难点: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教学措施:

(一)识字教学:

1.字理识字。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来看,文字学上有“六书”之说。其中的象形、会意与形声较容易为学生理解,教材对此作了相应的安排。一年级上册的《日月水火》《日月明》展示象形、会意的造字方法,增加趣味,又加深记忆。

2.开拓多种识字渠道,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3.以趣味性知识(主要是事物归类)和丰富的活动设计,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和求知欲。如《春夏秋冬》《猜字谜》。

(二)阅读教学:

1.重视朗读的指导。

2.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式。

3.重视学生个人的阅读感受,除了讨论书中的思考题外,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4.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引导学生选择好的读物。

(三)口语交际教学:

1.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景地进行口语交际。

2.重视日常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活动。

新版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2】

一、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43名,有6位学习后进生。本学期将进行每天中午半小时的阅读时间,再加大阅读量。但大部分学生已经能独立写两句以上的拼音作文(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既复习了学过的字,又巩固了拼音,孩子的写作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8个单元8个专题,分为8组: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我们身边的科学。8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每个专题内涵都必将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每组包括1课“识字”、4―5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包括词语、三字经、对对子、谜语、谚语、诗歌等多种形式。课文共34篇,内容丰富多彩。“语文园地”包括4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主要是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与专题联系,在双向互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所得的舞台。

8组之后有5篇选读课文,最后是两个生字表。

本册识字的编排,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认识的字。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习里有标明。此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认识的字。书后生字表(一),列出了全册要认识的字,生字表(二),列出了全册要求会写的字。

三、教学目标(听说读写能力的安排):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550个,其中25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初步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用音序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5、阅读浅近的童话、语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系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6、诵读儿歌、童谣、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

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文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8、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或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词文15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万字。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能简单写自己想说的话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用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同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部编一年级上册画 篇5

课题

天地人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天、地”等6个生字。

2、初步学习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生字。

2、读准“人、你、我”的字音。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词。(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进行“猜字谜”的互动活动。谜面:小时四条腿,中年两条腿,老了三条腿。

2、引导学生根据腿的数量猜测出谜底“人”。3、板书“人”,并小结补充课题“天”和“地”。

1、清楚地读出谜面、理解谜面,根据自己的理由猜测谜底。

2、根据教师提示“小时四条腿,中年两条腿,老了三条腿”,猜测出谜底是“人”。

3、齐读课题。

如果谜语猜起来有难度,教师可给予动作上的提示。

二、交流探究,识记生字(用时:20分钟)

(一)识记“天地人”。

1、出示“人”的字理图,引导学生观察“人”的字理演变过程。

2、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在哪里见过“人”字?

3、引导学生交流识记“人”字的好方法。

4、出示“天”的字理图,引导学生观察“天”的字理演变过程,进而认识这个字。

5、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天”字,教师相机点拨。

6、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交流识记“地”的好方法。

7、出示“草地、土地、沙地、雪地”的图片帮助学生联系生活识记生字“地”。

(二)识记“你我他”。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场景识记生字“你我他”。达到整体识记即可。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识记字音,了解字义,并在同桌之间交流。可出示“你我他”三张生字卡片,鼓励每三人一组选好各自的生字,然后上台做游戏。

3、引导学生汇报,请记忆字形方法巧妙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4、引领学生开展游戏活动,巩固生字。

(三)朗读感悟。

指导学生读文。

(一)1、观察图片,看清“人”的字理演变过程,了解人直立行走和有手的特点。

2、自由交流,借助生活场景图片,如男人、女人的图片等帮助学生读准“人”的字音和字义。

3、汇报识记“人”字的方法。

(1)数笔画: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是捺。

(2)猜字谜:春节放假三日。

4、认真观察“天”的字理演变过程。发现:“天”像正面站着的“人”,头顶上有一个方框,表示人头上是“天”。

5、汇报识记“天”字的方法。

(1)联系生活识字法:如,阴天、晴天、雨天。

(2)加一加变新字:“人”字加两横就是“天”。

6、认读,汇报识记“地”的方法。

组合法:土+也=地

7、开火车轮读生字,组词多且准确的小组获胜。获胜小组获得生字卡,当小老师领读。

(二)1、小组合作交流识记“你我他”。如:我是生活委员,你是班长,他是体育委员。

2、通过小组游戏识记“你我他”。如:我是×××,很高兴与你们成为朋友,你喜欢我吗?他是你的同桌吗?

3、交流时要认真倾听同学识字的好方法。如:用“比一比”或“换一换”的方法(地——他)识记“他”。

4、玩开火车扩词游戏。(三)朗读感悟。

1、学生在开火车组词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组不同的词,并有意识引导学生识记常用词。

2、学生带的.照片可以多样些,不要只局限于自己的全家福。

3、学生交流的识字方法只要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就要鼓励。要鼓励学生联系生活识记生字。

4、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时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归纳常见、实用的好方法,有助于今后的识字教学。

5、学生交流识记生字时,教师要重视纠正字音。

三、游戏互动,巩固识字(用时:10分钟)

摘苹果游戏:学生认读生字卡片,谁读对了“苹果”就归谁,看谁的“苹果”摘得多。

读生字,做游戏。

教师可先亲自示范游戏方法,并注意鼓励胆子小的同学参与游戏。

四、交流总结,拓展延伸(用时:5分钟)

1、总结:这节课你都学会了哪几个生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2、把你今天学会的生字及识字方法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1、汇报本课的学习收获。

2、根据教师的要求把自己识记生字的好方法说给爸爸妈妈听。

部编一年级语文课件 篇6

(一)重点字词。

1.应会读字:蜻、蜓、迷、藏、造、蚂、蚁、食、粮、蜘、蛛、网

2.识字方法:

(1)常规识字:

加一加:虫+青=蜻米+辶=迷虫+马=蚂人+良=食

门+日=间云+辶=运

换一换:晴-日+虫=蜻问-日+日=间吹-口+又=欢

(2)趣味识字(字理识字):

造字法:“网”是个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像一张渔网的样子。

归类法:蚯蚓、蚂蚁、蜻蜓,这些带“虫”的多于昆虫有关。

猜字谜:

爱织网子补虫子。(蜘蛛)

拉着大米走。(迷)

一口吞掉牛尾巴走了。(造)

送走关羽迎赵云。(运)

水淹土地。(池)

又欠了一笔账。(欢)

在内部错了又错。(网)

做动作识字:造展运

3.易读错字:蜻蜓(后鼻音)展(翘舌音)

4.多音字:藏间空结

5.应会写字:间、迷、造、运、池、欢、网

(1)写正确:间、迷、造、运、池、欢、网

间:“门”呈长方形,第二笔竖为垂露竖,长而直;“日”居中,横向笔画间隔均匀。

池:右部“也”横折钩的横向右上倾斜,折往左下倾斜,竖在竖中线上。

网:“门”略宽些,半包围结构里面的是两个撇、捺点,两个“ㄨ”略偏上,长短、宽窄相同。

(2)写美观:按规律分类指导书写:迷、造、运

6.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

蜻蜓展翅蝴蝶飞舞蚯蚓松土

蚂蚁搬家蝌蚪游水蜘蛛结网

(二)重点读背内容: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理解运用

(一)了解词意

1.需要重点了解的词语:展翅宫殿结网粮食捉迷藏

2.了解词意的方法:表演理解词意。

(二)重点问题:

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小动物?他们在干什么?

2.学生课前预习中质疑提出的问题。

(三)仿写句子(或造句)训练:

蜻蜓展开翅膀在空中飞来飞去。

蚂蚁在地上

小鱼在水中

三、情感体验:

部编一年级语文园地一教案 篇7

1.引导学生交流在生活中,从街道两边招牌上认识的字。

2. 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朗读中体会月亮的神奇、美丽。

教学重难点

1. 在认识各种招牌的过程中识记生字,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

2.熟读成诵,背诵积累古诗《古朗月行》。学习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展示台

1.小朋友们看,现在我们来到了一座小镇上,(课件出示活动三的情境图)小镇上可真热闹啊!不过,这些建筑物都是干什么的?你怎么知道的?

2.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招牌?能把它们的名字读给大家听吗?

(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介绍建筑物的名称和用途。)

3.引导学生自由地读一读招牌上的汉字,不会读的可以问一问同桌,也可以问老师。同桌互相考一考。

4.指名领读招牌上的汉字,并请生说说怎样记住招牌上的字?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在自读、同桌互助、请教老师的过程中主动识字,逐步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

二、日积月累

1.晴朗的夜空里,挂着圆圆的月亮,多美的夜晚啊!看到这样的美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了一首诗,想听吗?

2.教师范读、领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地朗读古诗。

4.指名读古诗,教师相机纠正字音,注意后鼻音“青”、“镜”。

5.结合书中插图,一边读一边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李白把月亮当成了白玉盘?

(2)课件慢慢出现圆圆的月亮,月亮中倒映着亭台楼阁,青云在天空中飘动。

过渡:圆圆的月亮像一个白玉做的盘子,瞧,月亮还像什么呢?

6.指导朗读。

小时候不知道圆圆的月亮是什么,把它叫做白玉盘。又以为它是梳妆用的镜子,飞到蓝蓝的云上了。多美的景色啊。让我们来把古诗美美地读一读吧!

(1)结合图画读古诗。

(2)给古诗划分节奏。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7.配乐诵读。

8.练习背诵古诗。

(1)同桌合作背一背。

(2)指名背诵。

(3)出示画面进行引导,全班齐背。

【设计意图】

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形象、直观的表象是理解古诗的桥梁,此环节借助多媒体,创设了丰富、生动的图像,既引起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又把图文结合起来,同时引导学生掌握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学习方法。

三、和大人一起读

1.过渡:又到了我们的读书时间了,今天我们要读的是一首儿歌,请大家齐读儿歌的名字“谁会飞”。

2.学生自由朗读儿歌,圈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字。

3.指名分小节朗读,纠正字音。

4.教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儿歌中写了几种动物?

预设:儿歌中写了鸟、马还有鱼。

5.引导学生思考:文中提出了几个问题,是怎样回答的?

6.再读儿歌,发现儿歌是一问一答的方式,巧妙地向我们介绍动物的活动方式。

部编一年级上册画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辶、”2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意思相反的词:“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

3、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辶、”2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意思相反的词:“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

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

1、教师呈现一幅彩色的课文插图。(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教师引学:同学们,大家看到了什么?

3、教师引问:会认这四个字吗?(引导学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再抽读。)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发现画上有题字或诗句。

5、仔细看画上题了哪些字。(题字是课文的四句诗)

6、学生读诗。

7、教师引学:四句诗中,你会认哪些字呢?读一读。哪些字不会认,请用铅笔标出来。

/ 4

二、初读古诗,正确识字。

1、学生朗读诗句,对于在自学过程中用铅笔标出的认识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充分朗读:同桌互读互考。如果发现同桌读错了,一定要教同桌多读几遍。

3、引导学生全班齐读,齐读之后轮读。考查学生是否都会读了。

4、学生读生字,教师检测。(1)学生自由读。

(2)重点抽读,用生字卡片抽读。

(3)抽读重点。平舌音、翘舌音、前后鼻音发音不准的学生。(4)全班齐读。

5、导学:我们已经认识了生字,让我们再来读读古诗,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次自由地大声朗读古诗,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

6、学生自由练习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读诗节奏,纠正字音。

7、导学:下面我们开展一次朗读比赛,比一比读古诗的时候,谁的声音最洪亮,句子读得最正确、最流畅。

9、学生先在小组内两两赛读,最后选出一名优胜者,然后每组派一名优胜者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赛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选出你认为读得最好的选手。

三、熟读成诵,感知大意。

1、教师导入:同学们朗读得很棒,我想很多同学都已经熟读成诵了吧,我们来比一比谁背诵得最快。

2、学生自由背诵。

3、教师抽背,表扬背诵得好的同学,鼓励背诵稍慢的同学。

4、教师引言:背得不错!你在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跟我们平时看到的现象正好相反。)

5、教师引问:是呀,真有点怪呢!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

6、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

7、学生正确朗读两首诗,比较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 4

8、教师总结引导: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引出课文题目。)

9、学生戴头饰,演一演下面几组反义词,然后再说一说,读一读。(1)来——去。什么是来,什么是去?找学生现场演一演,体会“来、去”的相反意思。

(2)高——矮。哪种是高,哪种是矮?通过演示,体会“高、矮”的意思。(3)远——近。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通过演示,体会“远、近”的意思。

(4)白——黑。什么东西白,什么东西黑呢?找学生说说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体会“黑、白”的意思。

(5)晚——早。什么是晚,什么是早?找学生说说知道的例子,体会“早、晚”的意思。

(6)同桌相互读一读每组反义词。

(7)教师引领学生做游戏:我们一起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吧,我说一个词,你来说它的反义词,看看谁先找到朋友。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古诗。

2、多种形式背诵古诗。

二、自学生字。

1、指导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认读生字。

2、小组内利用生字卡片识记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导学:拿出生字卡片,找同学说说是怎么识记的,说说识字方法。

4、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的偏旁。

5、同桌之间互相考查识字。

6、游戏:识字大转盘。

三、指导书写。

/ 4

1、呈现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这4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

2、教师整体范写,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

3、学生在书上先描红再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4、班级展示。

四、积累诵读。

1、教师导言:(充满激情地)这首诗可真有趣呀,短短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这么美的景象。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诗吗?(引导学生扩展背诗,激发其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2、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诗,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

3、搜集更多古诗,参加下周班级开展的“古诗诵读会”。

教学反思

部编一年级语文趣味知识练习题 篇9

一、猜猜是什么字,把谜底写在( )里

(1)人在云上走. ( )

( 2)人在门外站.( )

(3)门里有个人. ( )

二、连连看

勇敢的 可爱的 安静的

小兔 教室 小八路

三、去掉偏旁看是什么字,再组词

住 ( ) ( ) 海 ( ) ( )

纪 ( ) ( ) 让 ( ) ( )

四、反义对口词

如:甲:来来 乙:往往

甲:南来 乙:( )

甲:一上 乙:( )

甲:不冷 乙:( )

五、动脑筋猜一猜

一个布娃娃,喜欢爬上墙,玩得一身脏,屁股比挨打。(打一样学校用具)

六、连线找朋友,组成通顺的句子

在公园里 上课

我和小红 在图书馆里 观菊花

在教室里 看图书

七、汉字趣味练习

1、加一加。你能把下列汉字加一个笔画变成另一个字吗?看谁变得多!

万( ) 司( ) 一 ( )

小( ) 王( ) 大( )

乌( ) 问( ) 牛 ( )

木( ) 人( ) 丁( )

2、下列汉字加两笔会变成什么字?你能变出几个?

千( ) 山( ) 杏( )

干( ) 尺( ) 口( )

儿( ) 门( ) 十( )

力( ) 立( ) 人( )

与( ) 中( ) 又( )

3、减一减。下列汉字减一笔能变成一个什么字?你能变出几个?

龙( ) 伐( ) 戒( )

吉( ) 灭( ) 宇( )

荼( ) 查( )

4、移一移。下列的字,你能把他们的部件移动一下位置,使它变成另一个字吗?

部( ) 另( ) 吞( ) 呆( )

5、仿写。

从:(朋、羽、双、林)

晶:(森、品、众、磊)

6、日字加一笔

日:( )、( )、( )、( )、( )

八、找找无所不在的“口”。

(1)口在上:员、_____________

(2)口在右:_____________

(3)口在口中:_____________

九、填一填成语里的数字。

( )马当先 ( )里挑( ) ( )辛( )苦

十、请在括号里写出下面植物是哪个季节开花的。

桂花( ) 桃花( )

腊梅( ) 荷花( )

十一、课堂上产生的字谜

1、三人一日去看太阳。(春)

2、渴了要喝水,喝水要张嘴 (渴、喝)

3、身边有个和尚(躺)

4、太阳落到西边(晒)

5、半个月亮(胖)

6、一口咬掉牛尾巴。(告)

7、一人一口(合)

8、石头砸皮。(破)

9、竹子头下每人一口。(答)

10、一个人他姓王,口袋里装着两块糖!(金)

11、四张嘴,有头有尾 ( 申 )

12、四张嘴,没头没尾 ( 田 )

13、四张嘴,有头没尾 ( 由 )

14、四张嘴,没头有尾 ( 甲 )

15、口里吃个大玉米。(国)

16、手拿小药丸,愁的直流汗。(热)

17、二人拍手夹住了。(夹)

18、一位先生要走了。(选)

19、西边来了个小女孩。(要)

20、小区飞来一只鸟。(鸥)

21、海边看见一艘船。(舰)

22、一只小手拔萝卜。(扑)

23、一只小羊在喝水。(洋)

24、大王头上有一人。(全)

25、宝贝小口头上开。(员)

26、三人同日见。( )

部编一年级上册画 篇10

一、导入

1、首先,咱们来看看这些图片。(课外活动图片)这是你们课外活动的时候,老师拍下来的。大家有跑步的,有转呼啦圈的,有跳绳的。看,各种各样的活动,玩得多么快活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7课《操场上》,看看其他学校的小朋友下课时都在操场上做些什么?

2、现在请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大家一齐读一读。课题里面包含两个生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操:当动词的时候,有“拿着”的意思,组词操刀。另外,还有早操、体操。一起读。场:什么场?看看这三幅图分别是什么地方?天安门广场、菜市场、农场。再次齐读课题:操场上。

二、看图识字

1.瞧,操场上多热闹呀!这些小朋友都在干什么?大家仔细看老师圈出的孩子们在做什么活动?(生答:在跑步,师要适时指导说完整话,操场上的有的小朋友在打排球,如果孩子回答的就是完整话,老师要鼓励:你瞧,说的话多完整呀,而且还用上了有的这个词语,老师要奖励他一颗说话星)你们说的真棒!

2、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刚才你们说的体育活动中就藏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词语宝宝,咱们一起把他们喊出来怎样?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

现在我们男女生比赛读,女生先来,注意声音洪亮、整齐、不要拖音。这次谁胜出一局。

3、大家已经认识这些运动项目了,那么谁能到前面来演一演,让大家猜猜呢?下面的同学仔细观察。上面的三个,你来,你是个很棒的表演家。你可以当一名演员了,因为你的动作实在太形象了。

4.认真观察的孩子你们发现了么,第一个孩子的动作都是用什么来做的(手)所以这些 短语的第一个字 都 是(提手旁的)。读:提手旁、打球、拔河、拍皮球。(想一想你还能用手做出那些动作,还有那些字可能是提手旁的呢?)

第二个孩子的动作都是用(脚)完成的,这些短语的第一个字都是足字旁。读足字旁、跳高、跑步、踢足球。足字旁的自大多喝腿部运动有关比如蹦踹 等。我们认识了足字旁,其实表示脚部的足字并不是这样写的,你找到足字了吗?生答找到了,师 :对就是他,瞧,足字旁的下部是一竖一提,而足字的下部则是一撇一捺。(板书)今天认识了三个带提手旁的字:,三个带足字旁的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打”字。

刚才我们认的这些字是提手旁和足字旁的,以后我们认字时要记得把部首相同的字放在一起来记,这样记字会更加容易。

5、大家学的这么辛苦,咱们一起来放松休息一下,玩个游戏吧。“一脚射门”游戏:读对球上面的词语,球就会由小男孩一脚踢到球门里。大家每个词语都读对了,帮助小男孩顺利地把所有的球踢进球门里。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今天我们学的词语都是从操场上来的,有一个小朋友也喜欢这幅画,他把它编写成了一首儿歌。想不想听听?好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画面。

2、好听吗?有的孩子已经迫不及待要打开课本自己读了。现在请打开课本大声朗读,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学们读实在是太认真了,几个字宝宝也忍不住要跳出来和大家见面了,大家看这个字怎么读。先找位小老师来领读,拼读。小老师当的很称职,字音准确,声音洪亮。

4、这些生字你们都记住了吗?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哪个字的? 表扬: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如果孩子回答的不是完整话,老师要强调孩子把话说完整。

5、现在大家一起看看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铃和冷对比,我们认识冷,但是偏旁不同,可以用换偏旁法记住这个字。炼:看看它的繁体字,字源解说和造字本义,理解火字旁,最后一笔是点。

体育的体也可以和身做朋友,一起读身体大家看,体育的体右半部是本字,我们以前认识他,本字加上单人旁就读体,这叫做熟字加偏旁记字法。

6.和字宝宝交上了朋友,相信儿歌读起来一定能够更加顺利,自己大声的读一读

9.同学们学的这样认真,相信把这些字宝宝放在一起一定也难不倒你,自己大声读一读

10.我要找几个同学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小老师的声音一定要洪亮呀!(每人带读一个词语)

11.刚才认识的字宝宝很不服气,他们说,刚才加上了拼音你们都能认识我,现在我摘掉帽子,你们准不行,孩子你们行吗?(行)

12.指生领读(谁能带领大家读一读),读对了大家跟读,读错了,帮他改正一下。(2组分别找人领读,一组单人领读)

13.相信大家已经认识了这些生字,小火车开动起来,读一读吧(一行同学开火车读)老师评价,恭喜小火车顺利到达终点/哦误车了,谁能帮帮他。

14.小火车开的可真顺利,瞧美丽的鲜花都为你绽放了,老师相信你的心里一定美滋滋的,好,带着你的高兴再把课文读一读。

四、情感升华、付诸行动

这节课我们收获可真多,既认识了生字又学习了课文,懂得了体育运动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希望下课同学们能够继续巩固所学的知识,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再见

六、板书设计:

7.《操场上》

部编一年级上册画 篇11

【教材解析】

《江南》是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首古诗。课文语言浅朴自然,活泼轻快;插图采用中国水墨画,疏密结合,格调高雅。全诗主要展现了两幅色彩清新、动静相宜的插图河画采月,是静态的“荷叶田田图”,一幅是动态的“鱼儿嬉戏图”读起来有景、有情、有韵。

汉乐府民歌欢快明朗的节奏是培养孩子朗读能力的有效载体。教学本课时,通过观察插图、想象说话、反复吟诵等形式,引导学生层层递进,读好五个叠句,读出节节奏,理过明感受鱼儿的灵动和采莲人的欢乐。

本课的生字教学可以采用象形字演变、联系生活等方式识记生字,以建立音形义三者之间的有效连接。要求写的字“可”“东”“西”,写时注意笔顺和笔画,通过教师范写、书空练写、投影评价等方式加强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9个生字,认识新偏旁“三点水”和“草字头”。2.学写汉字“可、东、西”,写好竖钩和竖弯两个笔画。3.学习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背诵课文。

4.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场景,感受愉悦的心情和江南的美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江南,认识方向

1.借助地图,了解“江南”

(1)出示中国地图,了解长江及江南的大体位置。(2)认读“江南”这个词语,先拼读,再去掉拼音读。2.认识“三点水”。

“江”的左半部分叫“三点水”。你还认识哪些有“三点水”的字? 提示:有“三点水”的字大多和水有关。

3.聚焦方位词“东”“南”“西”“北”

(1)“南”表示方向,你还知道哪些方向吗?(2)认读“北”“东”“西”。

(3)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这些字?

(4)小组讨论,把“东”“南”“西”“北”四个字分别填入以下句子中。

太阳从_____边升起,_____边落下。

海南岛在祖国的_____方,哈尔滨在祖国的_____方。

(5)小结:“东”和“西”相对,“南”和“北”相对。

4.借助风景图,初步了解江南。

学生简述印象中的“江南”。教师指导:江南景色秀丽,气候宜人,鱼虾鲜美,稻谷飘香,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叫《江南》的诗歌。

二、初读诗歌,指导停顿

1.范读诗歌,初步了解汉乐府诗。

(1)教师配乐范读,引导学生感受《江南》,它和刚学过的《小小的船》都是诗歌。

(2)《江南》是一首古诗。“汉乐府”是汉朝时一个专门搜集和整理诗歌的机构,不是诗人的名字。

2.自读诗歌,读准字音。3.分句试读,指导停顿。(1)这首诗一共有几句话?

(2)指名分句读准,纠音,要求把字的韵母读饱满。你们发现哪些地方要有停顿?

出示范例: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提示:停顿的地方前一个字略微拖长,气息相连。

(3)全文朗读,初步感受古诗朗读的韵味。

提示:逗号处停顿短些,句号处停顿稍长。

三、精读诗句,体会诗意

(一)理解“采莲”,读好第一行。1.借助课文插图,认识“莲”。

(1)介绍莲,了解莲叶、莲花、莲蓬、莲子。

(2)认读“莲”,认识草字头。提示:草字头的字一般和植物有关。2.认读“采”。

(1)出示:采莲。指名认读,齐读。

(2)认读“采”:让学生了解“采”字从古体字到今体字的演变过程。

(3)引导学生做做“采”的动作知道上面的爪字头表示“手”的意思。3.图片出示,理解“采莲”。

要点:“采莲”指采摘莲蓬,收获莲子。拓展:还可以采什么?(采花、采蘑菇……)4.指导读好第一行。

提示:看到莲子丰收,人们的心情怎么样?读出诗句中包含的喜悦之情。(二)理解“田田”,读好第二行。1.理解“田田”。

(1)看插图,你看到了怎样的荷叶?(2)你能夸夸荷叶吗?

出示填空:荷叶真___呀!(多、绿、美……)(3)碧绿碧绿的荷叶,一片挨着一片挤满了整个池塘,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用诗中的句话就是——“莲叶何田田”。

(4)你还在哪儿看到过这样的莲叶?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2.教师指导朗读,可引导学生加上动作。

四、指导书写“东”“西”

1.出示“西”,认识新笔画:竖弯。竖弯和竖折、竖弯钩比较有什么不同? 2.范写竖弯,学生在田字格中写两个竖弯。

3.仔细观察,怎么写才能把这两个字写漂亮?(东:撇折从竖中线起笔,竖铂地着竖中线写。西:一横短,方框又宽又扁)4.教师范写,学生练写。5.投影展示,互动评议。

6.修正,再次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现生字,巩固识记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江南》,看,生字又和大家见面了。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二、游戏体会,诵读诗句 1.引入情景

(1)看插图,问学生:瞧,鱼儿们在干什么?出示:鱼戏莲叶间。(2)你能用这样的句子说一说吗?出示:小鱼们有的在(),有的在(),它们玩得真()!

2.组织游戏。

(1)你们想变成小鱼,和它们一起快乐地游戏吗?

请两三个学生戴头饰扮演荷叶,另两三个学生戴头饰扮演小鱼。(音乐响起,教师讲述:大荷叶在水中轻轻摆动。小鱼儿摆动尾巴,会 儿游到东面,一会儿穿到西面,一会儿钻到南面,一会儿又滑到北面,多自在呀!瞧,这条小鱼正和小龙虾比赛游泳,它游得多快呀,会儿就把小龙虾远远地甩在了后面。)(2)采访学生:可爱的小鱼,你刚才在莲叶丛中干什么呀?开心吗? 请你来读诗句后五行。教师指导个别读,引导学生读出快乐的心情。(3)你们还想游到哪个方向?想象说话。(去西边听青蛙唱歌,去南边……)(4)小结:大家玩得真是快乐、舒服、自在啊!我们就来快乐地读句子吧。

3.合作朗读。四人小组合作朗读后五行。

4.练习背诵。

请一位学生做鱼儿的“首领”,背诵“鱼戏莲叶间”,然后分四大排背诵后四句,比一比哪一排的“鱼儿”游得欢。

三、总结课文,吟唱古诗

1.配乐诵读整首诗。

2.吟唱古诗。(可加上简单的动作,成为课间操。)

四、复现生字,书写生字

1.出示“可”,认识新笔画:竖钩。

怎么写竖钩才能写得漂亮?(勾要尖尖的)范写竖钩。2.仔细观察,怎么写,才能把这个字写漂亮?

范写“可”,口写在竖中线左侧,竖钩写在竖中线右侧,笔画写直,不同于弯钩。

3.生练写,投影展示,互动评议。

4.修正,再次练写。

【板书设计】

3.江南

西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画》教案 篇12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辶、”2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意思相反的词:“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

3.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学习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辶、”2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意思相反的词:“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

学习难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过程

一、借助谜语,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已背过不少儿歌,现在我们一起背诵其中的一首(课件:出示谜语)《我会猜》)“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生说“手”)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谜语诗,看看谁能猜出来是什么。(课件出示)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观察这幅美丽的山水画,你来看一看都有什么?这些景你觉得美吗?美丽的景色就像画一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画》,这篇课文中也有山,有水,有花,有鸟,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篇课文是怎么描写的。

(引导学生从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三、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一)自学生字。(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轻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诗中画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2.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二)检查识字。1.课件出示课文,用红色标出生字。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1)学生自由读。

(2)教师加上拼音后指名学生领读,要求大声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3)开火车、齐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

(4)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以抢读方式检验学生掌握程度。3.交流识字方法(学生说,老师总结)。4.再用生字口头组词。

四、精讲点拨,理解诗意

1.指名读诗,把字音读准确。

2.学习质疑。(我们把诗读正确了,诗中有什么地方你还不懂的吗?)如:为什么山远看还能看得清楚颜色?为什么近着听,却听不到水的声音?为什么春天去了,花没有谢掉?为什么人来了,鸟不惊?等。你喜欢把哪句诗讲给大家听?

3.根据学生的提问,观看屏幕,理解诗意。

A.“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为什么山远看还能看得清楚颜色?(画上的山)用你的声音读出远山的美来。引读“远看——”

B.“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为什么你要这么读?谁也想来读?

C.“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人在画外看,却如画中游。谁能把这一行读好呢?

D.“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5.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出示古诗,注意停顿,不要唱)6.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7.找反义词。

师:同学们背得真好!在这篇课文中还藏着一些相反意思的生字朋友呢,你能帮忙找出来吗?请同学们再次去读课文,用圆圈把它们画出来。远—近有—无 来—去

8、反义词拓展

左—右 高—矮 来—去 哭—笑 白—黑 早—晚

四、书写生字,课外延伸。1.指导书写“水、去、来、不”。

(1)呈现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这4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2)教师整体范写,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

(3)学生在书上先描红再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4)班级展示。

五、课堂小结

师总结: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一首谜语,谜底是画(学生齐答)。孩子们,你们喜欢玩猜谜游戏吗?下面我出示谜语,你来猜一猜谜底是什么。(出示课件)头戴小红帽,身穿大白袍。走路摇摇摆,游泳稳又快。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

板书设计

远 看 山 有 色,山近听 水 无 声。水 春 去 花 还 在,花 人 来 鸟 不 惊。鸟

作业设计

1.熟背课文《画》。

2.练习册语文《新课堂》完成。

上一篇:202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高考专题复习-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下一篇:2023社区国庆节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