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教材一年级上册(共7篇)
部编本教材一年级上册 篇1
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整体分析
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影子》、《比尾巴》《青蛙写诗》《雨点儿》四篇课文,一个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以及一个语文园地。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以儿童的视角,对自然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生动描摹。充满儿童情趣,能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43个生字、10个偏旁(宀 女 月 扌八冖 刂 灬 彡 穴)(宝盖、女字旁、月字旁、提手旁、八字头、秃宝盖、四点底、三撇、穴宝盖、立刀)。和两个多音字(数、长),会写17个字(在、后、我、好、长、比、巴、把、下、个、雨、们、问、有、半、从、你)和三个笔画(斜钩 横钩、竖提)。
2、知道汉字有“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学习把字按结构进行归类”。
3、交流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成果,培养自主识字的习惯。
4、学会用“前后左右”四个方位词说话;积累一问一答的语言表达,积累由生字拓展的新词。
5、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人物说话的语气。认识逗号和句号,根据标点符号读好停顿,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
6、背诵课文《比尾巴》及古诗《古朗月行(节选)》。
7、根据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人交流,知道根据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人交流是文明、有礼貌的表现。
8、和大人一起读《谁会飞》,感受儿歌的生动有趣,了解动物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
三、单元重点难点
1、认识本单元要求认识的生字,会写本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及动物尾巴的特点。
4、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认识逗号、句号,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
四、单元课时分配 5《影子》2课时 6《比尾巴》2课时 7《青蛙写诗》2课时 8《雨点儿》2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语文园地六》2课时
五、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
下面我从“识字、写字、课文学习、口语交际、语文园地”等方面对本单元教学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一)识字:本单元要求会认的字共有43个:
第5课(11个):影 前 后 黑 狗 左 右 它 好 朋 友 第6课(11个):比 尾 巴 谁 长 短 把 伞 兔 最 公 第7课(11个): 写 诗 点 要 过 给 当 串 们 以 成 第8课(12个):数 彩 半 空 问 到 方 没 更 绿 出 长
教学建议:
1、读准字音。
(1)注意字的发音要准确,可以进行前后鼻音对比练读:5课中的“影、朋”是后鼻音,可以与学过的“音、本”对比着读,体会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发音区别。“左”是平舌音,可以回顾学过的“作”的发音,把“左”读准确。8课《雨点儿》中,有许多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字,如:半、问、方、更、长。教师可以将“半”和“方、长”,“问”和“更”对比范读,帮助学生区分。
(2)可以把几个容易混淆的声母放在一起,通过比较朗读帮助区分:7课《青蛙写诗》中“点、当”的声母“d”容易与“t”混淆,“过、给”的声母g容易与k混淆。
(3)8课的两个多音字“数”和“长”的认读,要结合字义进行。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的语境,体会“数”的意思是清点数目,“长”的意思是生长。从而让学生知道这两个字在课文中应分别读shǔ和zhǎng。
2、记忆字形:可以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字形。
(1)6课《比尾巴》中有新学的偏旁“八字头”,“伞”的人字头与“公”的八字头容易混淆,可以把“伞和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让学生仔细观察偏旁的不同。
(2)“巴和把”字音相近,可以利用字族识字,在认识基本字“巴”的基础上,结合偏旁提手旁的学习,认识“把”。
(3)“它、写和空”三个字中“宝盖、秃宝盖和穴宝盖”是本单元需要认识的三个偏旁可以编儿歌帮助学生识记。(房顶平平秃宝盖,加个烟囱是宝盖,住进八人穴宝盖。
(4)可以用熟字相加的方法来记:朋=月+月 好=女+子
(5)可以用熟字组成新词,再现生字,巩固生字。如,黑影、前天。(6)采用熟字换偏旁认识“问”,前面第二课《小小的船》中学过“闪”。
3、理解字义
(1)“长、短”是一组反义词,可以把他们放在一起识记。如让学生说一说哪些东西长,哪些东西短。
(2)5课中“前、后、左、右”是四个表示方位的词语。教学时,可以先结合课文语句观察插图,从直观上了解这4个词所表示的位置,然后让学生联系实际进一步认识这4个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前后左右都是谁,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来理解字义。
(3)可以采用对比识记。“半和彩”可以出示一张纸和半张纸,帮助学生理解“半”,出示一张黑白图片和一张彩色图片,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彩”。
(4)表示事物名称的生字可以组成词语让学生记,如:狗、伞、兔,可以分别组成“小狗、雨伞、兔子”,也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去理解,或者让学生结合图片去理解。
(二)写字:本单元要求会写的字有17个(5课:在、后、我、好 6课:长、比、巴、把 7课:下、个、雨、们 8课:问、有、半、从、你)
教学建议:
现在信息技术发展很快,很多地方打字取代了写字,但是孩子写字不能弱化,因此,部编本教材的语文园地中新增了“书写提示”,新教材要求学生在写字的时候,就要了解一些字的写法。所以,我们在教学生写字时,一定要注意指导字的写法。1、5课中要写的四个字中,撇的写法不一。“在”字中有长撇,“后”字中有平撇、长撇,“我”字中有斜撇、短撇,“好”字中有短撇。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注意书写上的区别。本课中新学的笔画斜钩,与卧钩比较相似,两者的主体部分都是斜的斜钩取纵势而弧度比较小,卧钩取横势而弧度较大,教师可以在范写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要领。2、6课中“长”有学习的新笔画竖提。竖提和3课学习的竖钩容易混淆,可以通过老师的范写强调二者的方向是相反的,还可以带着学生边念儿歌边做动作进行区分。(竖提竖提往右提,竖钩竖钩往左钩。)“比”中竖提和竖弯钩容易混淆,可以让学生反复书写加强记忆。“巴”竖弯钩要写得舒展。“把”中的“巴”写得略小写,横折起笔略低于提手旁的横。3、7课要写的4个字都有竖这个笔画,提醒学生竖要写得直。“下”从上往下书写,上宽下窄。“个”要从上往下书写,上宽下窄。“雨”上窄下宽“们”点的起笔要略低于撇,第四画的竖要略高于第二画的竖。4、8课中的前四个生字,要引导学生关注独体字作偏旁时,出现的字形变化。如:书写“有”时,“月”在下半部分时,撇变成了竖。书写“从”时,左边的“人”的捺变成点,右边“人”的撇要穿插在第二画点的下方。书写“问”时让学生关注笔顺,第一笔写点,同时注意门字框稍大些,给“口”留出空间。书写“半”时,指导学生注意第二横比第一横长,竖要写直,“你”的书写,要重点指导横钩的书写,注意与横撇、横折的区别。
(三)学习课文 1.朗读指导方面
课标要求重视朗读,不只是笼统地提出“朗读课文”,而是针对文本特点,提出朗读的不同要求。
(1)第5课《影子》总体的情感基调是欢快的,俏皮的,两小节的句式结构相似,比较简单。朗读的重点是指导学生读准字音。首先要把生字的读音读正 确。其次,课文中有一些需要读轻声的词语,如“影子、跟着我、陪着我、好朋友”,轻声的读法《秋天》一课已学,可以让学生回忆轻声的读法,再尝试练读。最后还要关注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停顿,避免唱读。教师可以范读,让学生感受词语之间的停顿,学生再反复朗读。朗读的形式尽量丰富一些,可以让学生边做动作边朗读,可以自由读、个别读、师生对读。
(2)第六课《比尾巴》的情感基调是轻松、欢快、俏皮的,就好像两个小朋友在一问一答,做猜谜游戏。因此,全文的朗读指导,除了让每位学生自由读外,还可以安排不同形式的对读,重点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可以先出示四个较短的问句和作为回答的陈述句,通过对比范读,让学生体会到问句末尾的语气要上扬。然后以“谁的尾巴长”为例,让学生练读,教师纠正后,再让学生读好其他的问句。接下来,教师可以出示两个较长的问句,通过对比范读较长的问句和较短的问句,让学生体会到在读较长的问句时,“谁的尾巴”后面可以稍作停顿,快速换口气,再接着往下读。
有些词语的读法需要注意,如,问句和答句的重音要放在“谁”和“松鼠、兔子”等词上,“的”要读得又轻又短,学会连读,不拖音。
(3)第7课《青蛙写诗》指导学生朗读第一小节时,可以结合课文插图,说说小青蛙是什么表情,它的心情怎样,让学生想着小青蛙的样子读第一小节,结合“我要写诗啦”这句话,启发学生体会小青蛙兴奋的心情,读出高兴的语气。
课文第二、三、四小节,语言形式大致相同,朗读指导和内容理解可以结合起来,通过讲、扶、放的方法,把句子读通、读顺,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最后一小节是青蛙写的诗,因为这首诗传达的意思可以有多样化的解读,所以可以让学生自己处理轻重、快慢,放手让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互相评一评谁读得更好听。
(4)第8课《雨点儿》是本册教材第一次提出分角色朗读的要求,所以需要重点指导。课文中有两个角色——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读小雨点的话时声音可以天真一些,读大雨点的话时声音可以稳重一些。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说的话,既有陈述句又有问句,可以让学生回忆学过的读问句的方法,读好问句。在完成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个性化朗读。如,如果小雨点和大雨点离得很远,他们会怎么说话?如果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都急着想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他们又会怎么说话?另外,在上一课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基础上,本课还要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要求学生不仅要注意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还要注意句中的停顿。如,“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没有花”和“没有草”之间可稍作停顿。
2、积累语言
积累语言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材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中除了通过朗读背诵课文来积累好词佳句外,还采用多种形式促进对语言的积累。
(1)《影子》一课,课后习题:你的前后左右都是谁?让学生学习在句子中运用“前后左右”等方位词,从而积累语言。
(2)《比尾巴》一课:照样子做问答游戏。让学生学习一问一答,感受问句与陈述句,这是又一种积累语言的方式。
3、学习阅读
课标的总体目标中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部编教材更加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比如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读整本的书等等,这方面在一年级上册就开始进行了适当渗透——训练学生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
本单元《青蛙写诗》一课中,课后有这样一道练习:青蛙写的诗里有逗号和句号,请你圈出来。
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始渗透训练学生找课文中的明显信息。
在本单元初步训练的基础上,在七八单元中,针对找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又安排了重点训练: 《11项链》: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12 雪地里的小画家》: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它们画了什么? 《13 乌鸦喝水》说一说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着水的?
从本单元的圈标点,到七单元的圈词,再到八单元的画句,这样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提取相关信息,从而促进阅读理解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解读文本时一定要要吃透练习设计的意图,了解教材编 排的语文教学的“隐在体系”,明确不同阶段的不同教学要点,从而有效地展开教学,分层落实语文素养构成的知识点、能力点。
(四)口语交际
本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是《用多大的声音》,这是本册教材的第三次口语交际,在“说”的要求上有了进一步提升。教材以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到底什么时候该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该小声说话。通过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场景图,引导学生具体感知所处的场合不同,说话的音量要不同。
教材呈现的三幅插图,均源自学生的真实的校园生活。教学时,可通过观察、模拟表演的形式,切身体验用多大的声音说话是适宜的。
第一幅图,可以让学生观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等。看懂图片内容,可以用一两句话说一说,如:阅览室里,一个小女孩在看书,一个小男孩走过来,问:“请问,这里有人吗?”如果学生没注意到墙上的静,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说说是否认识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再让学生思考,这样的环境里该用多大的声音呢?从学生的交流中得出:在阅览室里,声音要轻轻的,只要对方能听到就行了,避免打扰其他人。然后请一位学生和老师合作,开展模拟交际活动,直观感受声音的大小,全班就交际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既要关注本课的要求,还要关注前两次口语交际的要点。特别关注说话的人是否“说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
第二幅图,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说一说图片内容,如,小华捡到一块橡皮,跑进办公室交给老师。想一想在老师的办公室里该用多大的声音说话,以免打扰到其他老师办公。然后可以同桌模拟练习,再面向全班模拟表演,集体评价。
第三幅图,可以全班一起观察,再请一两个同学尝试讲一小段故事,感知面对大家讲故事要让同学们都听得见。
比较三幅图的三个不同场景,最后总结得出: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不同的场合要用合适的音量。
(五)语文园地 共安排四个板块的内容。
第一板块:字词句运用。包括“连一连”和“读一读,背一背”。“连一连”安排的内容与汉字结构有关,可以创设情境展开教学。首先,可以指导学生看图并思考:为什么将带有“星”字的苹果装入写有“花”的果篮里?为什么将带“地”字的苹果装入写有“花”的果篮里?得出结论:原来是按汉字的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进行分类的。
“读一读,背一背”安排的是一首关于辨别方向的儿歌,可以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可以试着圈出儿歌中的方位词,做小游戏进行巩固。可以背诵《影子》,可以借助图示,还可以带学生到操场,帮助学生弄清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
第二板块:展示台
本次展示活动是引导学生交流在生活中、从街道两旁的招牌上认识的字。这项活动要在本单元学习开始时就提示学生去做。课堂上,让学生口头说说自己从招牌上认识的字,展示交流可采用多种形式,尽量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识字的成就。
第三板块:《古朗月行(节选)》
可以让学生借助拼音把古诗读正确,可重点关注“青、镜”的后鼻音要发到位。通过教师范读、指名读、同桌合作读、小老师带读等方式进行朗读,把古诗读正确、流利。在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可采用指名读、同学推荐读、师生合作读、填空等方式练习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进行积累,还可以评选“背诗小能手”。
第四板块:和大人一起读
选入了一首儿歌《谁会飞》,这是一首轻松活泼,节奏明快的儿歌,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巧妙的介绍了动物的活动方式。本单元刚学过了《比尾巴》,可以借鉴课文的一些阅读方法,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这首儿歌的朗读中。如,可以合作朗读(一个问一个答),也可以拍着手读,还可以进行表演读,读完后,大人可以引导孩子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其他动物的活动方式。
部编本教材一年级上册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字形、看图片、动作演示、展示汉字演变等方法,识记“江、南、可、采、莲、鱼、东、西、北”9个生字,认识新偏旁“三点水”和“草字头”。
2.通过观察、比较等方式,正确书写“可、东、西”3个生字,学写新笔画“竖钩”和“竖弯”。
3.借助生动的画面,通过自由读、齐读、小组读、同桌合作读、表演读等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采莲人的欢快之情,体会江南的景色之美。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江南美景图片,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江”“南”:重点认识新偏旁“氵”,结合班级中学生的姓名认读“江”;指导“南”的读音。
二、走进诗歌,识字读文
1.自由读古诗,要求:边看插图边读古诗,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2.同桌互读古诗,学习圈出来的不认识的字,教师巡视。
3.教师呈现古诗,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预设“采”字的教学:
(1)卡片出示“采”字,指名学生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2)播放“采”字的微视频。
4.同桌互读古诗,读准字音。
三、学习诗句,感受美景
(一)学习前两行诗句
1.课件出示江南采莲的美景,提问:你最喜欢江南的什么风景?(莲叶、莲……)
2.交流反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
(1)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莲”,学习新偏旁“艹”:“莲”就是荷花,“采莲”就是采莲子;“莲”可以和哪些字交朋友?(莲叶、莲花、莲蓬……)
(2)指导学生感受荷叶“田田”的美景。
仔细观察莲叶的样子,用自己的话赞美莲叶———碧绿的、一张接一张的、层层叠叠的……莲叶这么多、这么密,就是古诗中的一个词———田田。
指导朗读:江南采莲时节,大大的、绿绿的莲叶一张挨一张、一层叠一层,多美啊!谁来美美地读给大家听?让我们配乐朗读,再一次美美地读一读这两句诗。
(二)学习后五行诗句
1.师:看着莲叶的美景,听着你们动听的朗读,湖中的小鱼也乐了。瞧,它们也来了。
图片出示红色的“鱼”字,学习“鱼”字。
2.读后五行诗句,小鱼儿在莲叶间干什么?
学习生字“东、西、北”。看图猜字:
3.创设情境,体会“戏”的快乐。
师:谁来当小鱼?这条小鱼,你想游到哪儿去?(反复巩固认读“东、西、南、北”)小鱼小鱼,你的心情怎么样?(自由自在、快乐)
小鱼这样自由快乐地在莲叶间游戏玩耍,诗句中用了哪一个字来表达小鱼的心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鱼“戏”莲叶间的自由快乐之情。
(三)游戏表演,熟读成诵
1.播放歌曲《江南》,加动作表演读。
2.用师生对读、同桌表演读、拍手歌等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3.看课文插图,背诵古诗。
四、字词盘点,指导书写
1.摘莲叶,读生字。
师:小鱼快乐地玩耍着,我们也来做一个游戏吧。(PPT出示)莲叶间藏着许多生字,谁认识它们?(北、江、可、鱼、采、莲、东、西、南)
2.出示“可、东”,认识新笔画“竖钩”。
观察比较,这两个字有哪些相同的笔画?认识“竖钩”,红线勾出竖钩在田字格中的不同位置。
教师范写,重点指导“东”字书写,边范写边说口诀:一横平平稳又稳,撇折折在横中线,左右两点齐对称。
学生书写,反馈评价,学生再写一个。
3.播放“西”的书写微视频,认识新笔画“竖折”。
教师范写—学生书写—反馈评价—学生再练。
【设计意图】
汉乐府《江南》是一首优美的采莲曲,富有江南水乡特色,语言生动活泼,格调清新明朗。整首诗短短七行,前两行写了江南水乡的美,是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了鱼儿在莲叶间游水嬉戏的情景,还配有淡淡的水墨画,孩子们很喜欢。学生在这之前只学了两篇课文,识字量少,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都有一定的困难。基于学情和第一学段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努力达成“识好字、读好文、写好字”这三个要求。
一、“多种方式”识好字
在教学中,我试图引领学生通过看字形、看图片、动作演示、观察汉字演变、摘果子等多种方式,来指导学生识好字。在集中识字环节,制作“采”字微视频,通过展示“采”字的演变,变抽象线条为生动图形;继而联系生活经验,点明“采”有“摘、取”之意,表示人用手去拿、取,又把“采”字放入果农摘果子的生活情境中(“爪字头”代表伸手去取,“木字底”代表一棵结满果实的树),这样学生识字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在巩固环节,我以歌曲、游戏的方式作为课间操复现,集课中放松游戏、识字、诗歌梳理于一身,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既消除了疲劳,又自然而然地背诵了课文,更为接下来的写字教学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朋辈互助”读好文
“朋辈互助”是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一条路径。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环节,借助“朋辈互助”的学习方式,同桌共读一首古诗。在朗读环节,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小组合作、师生对读、问答读、小组合作演读、情景表演等方式,运用角色转换入情入境,演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采莲人的欢快,体会江南景色之美。
三、“观察比较”写好字
部编本教材一年级上册 篇3
2012年,教育部开始组织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简称“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旨在发挥主流教材的示范引领作用。历经四年半时间,经过十多次评审,2016年秋季全国许多省市中小学正式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先认字再学拼音,新选课文,增加古诗文教学,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部編本”语文教材有了许多新变化,体现了很多新理念。从2014年起,杭州市下城区、江干区、桐庐县等部分学校已经先行试用“部编本”一年级语文教材,在两年的试用中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我们特地选编了一组文章,供大家学习借鉴。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共有八个单元,分识字、汉语拼音、课文三个板块编排,其中识字两个单元,汉语拼音两个单元,课文四个单元,写字和口语交际贯穿在这三个板块之中。“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编写中有哪些特点?如何针对课文的编写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
一、减少课文数量,加强课外阅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编写的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课文的数量减少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共有20篇,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只有14篇,但是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在第一单元中增加了“快乐读书吧”栏目,阅读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而有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给出了第一、二、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字、40万字、100万字的具体要求,在“教学建议”中又提出了“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实施意见。语文学习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靠读一本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部编本”语文教材减少课文数量、增加“和大人一起读”和“快乐读书吧”栏目,目的就是要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材,增强教师、学生、家长开展课外阅读的意识,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努力建构一个由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大语文课程体系,并通过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活动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组织好“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新栏目的教学,避免课外阅读流于形式,这在“部编本”语文教材使用中显得尤为重要。
“和大人一起读”在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共安排了八次,编排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之中。如何开展“和大人一起读”活动?首先,要落实“和大人一起读”中“读”的内容,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兔子乖乖》《剪窗花》等儿歌、童谣、儿童诗、儿童故事,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学情,采用“1+X”的方式,用一篇带多篇,适当拓展课外阅读材料。其次,要明确“和大人一起读”中“大人”的概念,可以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老师、邻居的大哥哥大姐姐等,泛指一切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的人。再次,要把握“和大人一起读”中“一起读”的方式,可以是学生读给大人听,也可以是大人读给学生听,还可以是大人和学生共同读。建议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读教材中的内容,教给学生朗读、诵读、对读、表演读等各种“一起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外用教师教的方法“和大人一起读”。当然,“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也可以和课文教学进行整合。如教学课文《秋天》之后,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本单元“和大人一起读”中的阅读材料《小松鼠找花生》,体现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快乐读书吧”编排在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目的是通过此栏目学习,拉开本学期课外阅读的序幕。一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中,呈现了“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故事书”“和同学们一起讲故事”“周末在书店里看图画书”“学了拼音可以读更多的书”四幅插图,很好地体现了“读书真快乐”的阅读主题。建议教师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的四幅图,交流课外读过的书,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并和学生一起讨论本学期的读书计划:读书的内容,可以是故事书,可以是图画书,也可以是课文拓展类的书,如学习课文《青蛙写诗》后引导学生读作者张秋生写的童书;图书的来源,可以是学校图书室里的书,也可以动员学生买一本书来进行图书漂流活动;读书的时间,可以每个月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会,也可以和教材中的“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进行适当整合;读书的成果,可以通过讲故事、朗读等比赛活动方式进行展示,也可以通过“读书存折”等档案记录方式进行呈现。总之,“快乐读书吧”一定要让学生真正读起书来,把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放在首位。
二、更新课文内容,关注儿童生活
翻阅“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文目录,就会发现课文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年级上册14篇课文中,保留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小小的船》《四季》《影子》《比尾巴》《雨点儿》《雪地里的小画家》六篇课文,把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课文《乌鸦喝水》提前到现“部编本”的一年级上册,新增加了《秋天》《江南》《青蛙写诗》《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小蜗牛》七篇课文,新选课文占全册课文的50%。
从新选课文的内容来看,“部编本”语文教材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强调的“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的要求。比如,用汉乐府《江南》替代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古诗《静夜思》。从教材试用的情况看,《江南》一诗中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清新优美的意境,更受学生喜欢。特别是第七单元中的三篇课文都是新选课文,《明天要远足》写出了孩子们远足前一晚上睡不着觉的激动期待之情,《大还是小》写出了一个渴望长大的孩子的真实想法,《项链》写出了孩子们在沙滩上嬉戏游玩的快乐场景,它们的时代性、生活性非常强,既体现了教材选文“以生为本”的编写思想,又体现了从课文阅读向学生生活延伸的教学理念。
在教材使用和课堂教学时,建议教师把课文阅读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首先,在读课文学字词中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要求识字300个,其中课文中识字147个。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是低年级课文教学的重要策略。识字的方法有很多,结合生活识字是重要的识字方法。如教学《秋天》一课中的生字“秋”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秋天的景色,结合高粱红了、庄稼丰收等生活场景,更加形象而有意义地识记“秋”字。
其次,在課文内容理解中联系学生生活。“部编本”语文教材很多课文后面的练习已经提示了阅读理解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的要求,如《明天要远足》的课后练习是“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和同学说一说”,《大还是小》的课后练习是“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等。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充分用好这些课后练习,在课文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交流,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改进课后练习,聚焦语文要素
与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练习的要求变得更加明确,语文的实践性、语用性更强。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后面的识字、写字、朗读三项基本练习,没有具体的指导要求,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后面的练习,明确提出了具体的指导要求。如《秋天》一课,识字中除了呈现要求认读的“秋、气、了、树、叶”等10个生字外,还在生字上面提示了本课重点学习的偏旁——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写字中除了呈现要求书写的“了、子”等4个汉字外,还在“了”字的左边提示了本课重点学习的笔画——横撇;朗读中除了要求“朗读课文”外,还提示了本课朗读指导的重点——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这次“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是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方式,一条是“内容主题”线,但不像原人教版语文教材那样每个单元都有一个鲜明的人文主题,内容主题相对来说比较宽泛;另一条是“语文要素”线,就是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因素分成若干个“点”(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备单元的课文导语或课后练习之中,并有梯度地螺旋上升。这样编写教材的最大好处是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学科性质,突显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便于一线教师把握课文教学目标,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教师在解读“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时,要从“人文主题”的思维中走出来,抓住课文后面的练习认真研究课文教学中的“语文要素”。
首先,要把握好同一篇课文在现“部编本”语文教材和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教学要求的区别。如《小小的船》一课,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课后练习的要求是“我会说:弯弯的月亮像
。蓝蓝的天空像
”,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船(小小的船)、月儿(弯弯的月儿)”,这样的练习设计更加符合《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目标。再如《比尾巴》一课,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把你喜欢的季节画一画”,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你喜欢哪个季节?仿照课文说一说”,这样的练习设计更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要求。
其次,要把握好同一目标在不同课文中呈现出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如朗读课文,这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中都是千篇一律的“朗读课文”四个字,看不出教学层次的变化。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将“朗读课文”这个要求细化成三个教学层次:第1课《秋天》的课后练习要求是“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第5课《影子》的课后练习要求是“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第8课《雨点儿》的课后练习要求是“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读好停顿”“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些要求很好地体现了从“读准字音”到“读好停顿”再到“角色朗读”的教学梯度。
再次,要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非常重视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如《青蛙写诗》的课后练习“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项链》的课后练习“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雪地里的小画家》的课后练习“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画了什么”,《乌鸦喝水》的课后练习“说一说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着水的”,从提取单个信息到提取多个信息,从提取明显的信息到提取隐含的信息,从直接提取信息解释到灵活选择信息解释,要求逐步提高。教师在课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课后练习,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根据问题在文中圈画关键词句等习惯,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简单推论的分析能力,为后续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整体感知、形成解释、作出评价、解决问题等能力打好扎实的基础。
四、美化课文插图,提升教育价值
“部编本”语文教材与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从原来的小开本变成了大开本,大课本、大汉字、大插图,显得特别大气优雅。“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插图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江南》等很多课文的插图,用的都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风格,饱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让人耳目一新。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科书编者根据课文内容精心安排并绘制的,对帮助学生学习字词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这次“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不仅增加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还增添了儿童的情趣,如《小小的船》和《四季》的课文插图中隐藏着带有笑脸的星星、荷叶等细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特别是第14课《小蜗牛》没有全文注音,和第1至13课不一样,课文中只有个别难读的字注音。为了帮助学生阅读,这篇课文采用了连环画式的插图绘制方式,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图文对照的方式进行猜字读文,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因此,在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时,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掘课文插图的教育价值。
首先,要善于运用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识字阅读。如教学《小蜗牛》一课,根据本课是连环画插图的特点,可以先让学生图文对照读课文,打乱课文中四幅插图的顺序,让学生重新排列,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明白课文主要写的是小树林里春夏秋冬的四季景色;接着让学生图文对照学课文,在欣赏每一个季节的美景时,在图画的帮助下猜读不会认的字,如“蜗牛”的“蜗”、“发芽”的“芽”,“草莓”的“莓”等生字;最后图文对照用课文,借助图画,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句,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的景色。
其次,要善于运用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如教学《明天要远足》一课,除了课文中说到的“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颜色吗”和“那地方的云,真的像同学说的,那么洁白柔软吗”之外,借助课文第2幅插图(高大的椰树、金黄的沙滩、漂亮的贝壳……),引导学生看图观察,展开想象,还有哪些美景也会让你睡不着?并进行说话练习:“那地方的
,真的像说的,那么
吗?”使学生在看图观察、语言实践、移情体验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主人公激动期待的心情。
部编本教材一年级上册 篇4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5 个板块的内容。“识字加油站”安排的是一组和天气有关的词语,旨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识字学
词,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并为学生指出一些在生活中识字的途径。“字词句运用”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读一读,记一记”,是字母表的呈现,26 个字母有序排列,大小写字母一一对应,为学习音序查字法作准备;二是“读一读,写一写”,通过区别前鼻音“ɑn”和后鼻音”ɑng”的生字,巩固前后鼻音的发音以及生字的书写;三是“读一读”,读儿童诗《祖国多么广大》,朗读积累,感受祖国的地域宽广,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书写提示”揭示了全包围结构的字“先外后内再封口”的笔顺规则,并书写
三个同类结构的字。“ 日积月累”安排了一组描绘春天景象的四字词语,有对春天整体特征的描写,也有具体的视觉上看到和听觉上感受到的春天。 8 个词语排列整齐,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学生积累语言。“ 和大人一起读”《谁和谁好》是一篇以友情
为主题的儿童诗,内容富有童趣,节奏明快,以问答的形式呈现,可以让孩子和“大人”一问一答进行阅读,感受共读的乐趣。
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
本次语文园地可以按照板块依次进行教学,也可以整合板块教学。注意根据板块内容,联系生活,注重实践运用。
板块整合:“读一读”和“日积月累”的内容都跟春天相关,教学时可以先读《祖国多么广大》,再迁移到与春天相关的四字词的诵读积累。
联系生活:“识字加油站”内容与天气有关,与儿童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联系生活说说通过哪些渠道得到“天气预报”信息,如何观看“天气预报”。
实践运用:1. 字母表的学习目的是为学习音序查字法作准备,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带字典,到字典音序表中找到26 个字母。2.“和大人一起读”可以和“大人”问问答答读,以这种互动的朗读形式使儿童喜爱阅读。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群、竹”等 10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着”的字音;会写“竹、牙”等 5 个 字和横折弯钩 1 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3.结合插图,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教学难点: 会写“牙、马、几”等字。教法:谈话法,引导法 学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
教具准备: 图片(竹叶、梅花、枫叶),田字格小黑板,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理解题意。
板书: 雪地里的小画家
1.“雪地”是什么样子的?(下大雪以后,地面上积了一层厚厚的雪,大地都变成银白色的了)
2.什么是画家?(绘画技艺很高的人)
3.课题讲的谁?(小画家)4.什么地方的小画家?(雪地里的小画家)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准生字的音。
1.学生自练看拼音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记住生字的读音要读通顺。(读几遍后教师检查,指名读)
2.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3.这篇课文有几句话?
4.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知识?(四种小动物的爪或蹄子的形状不同,青蛙是冬眠动物)
三、细读课文,理解词句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1句,问:小动物们要在雪地画画,看到下雪了高兴吗?你从哪里看出它们很高兴?这句话最后的标点符号叫感叹号,在这里是表示高兴的语气。你们自己练习读出高兴的语气。
2.读第2句,自由练读,指名读。
(1)这句话讲在什么地方?来了谁?(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2)“雪地”与上句有什么关系?(冬天下了大雪,才会有雪地)(3)“一群”是多少?(好多个)
(4)这一群小画家和“雪地”有什么关系?(雪地是小画家画画的地方)
3.读第3句话。自由练读,指名读。
(1)谁在雪地上画画?(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上画画)
(2)它们都画了什么?(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3)说说小画家画的画是什么?(是它们在雪地上踩出的脚印)
(4)为什么说小鸡画竹叶呢?(小鸡的爪子印出的形状像竹叶)其它小动物为什么画的不一样?
4.读第4句话。(自己练读后指名读)
(1)你们平常画画时要用什么?”
(2)这4位小画家是怎样画画的呢?(不用……不用……几步就成一幅画)
(3)“几步就成一幅画”是什么意思?
5.读第5、6两句话。想一想,青蛙为什么没有参加?它为什么大白天“在洞里睡着”了呢?(因为青蛙是一种冬眠动物)
四、指导朗读。
你们觉得这篇课文有趣吗?读出小动物的快乐的情趣。
五、进行创造思维训练。
除了课文中的四种小动物,还会有谁也会来雪地里画画呢?它们画了什么?
六、作业布置: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小组合作学会5个生字。
1.竹:zhú,拼读音节,读词语:青蛙(1)识记字形,自学后指名提问。(2)自己默记字形,同桌互相检查。
(3)口头组词语。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牙、马、用、几”四个生字。
三、指导书写。1.认识新笔画横折弯钩。
2.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教师示范,学生练写。
3.提示5 个字的书写要点。
四、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表演、朗读等形式,感悟动物们雪地“作画” 的快乐心情,体会课文的趣味和意境,启发学生展开想象。
五、实践活动
1.你知道哪些动物也会来雪地“画画”,还有哪些动物也冬眠,并说出自己是从哪里了解的。
2.如果在下雪天,可以带领学生去雪地玩耍,亲自感受。
六、作业布置:书写生字
七、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雪地里的小画家
小鸡 竹叶
小狗 梅花
小鸭 枫叶
小马 月牙 教学反思:
13乌 鸦 喝 水
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 11 个生字和1 个偏旁反文旁;会写“只、石”等 5 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认识反文旁;会写“多、出”等字。
教法:讲授法 实验法 学法:朗读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瓶子、石子、水。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谈话:出示乌鸦图,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知道它的一些故事吗?今天我们来认识一只聪明能干的乌鸦,你们愿意吗?(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组织学生自由读文,勾画出生字生词并自学。
2、认识偏旁反文旁。3.检查自学情况
(1)利用字卡,互相指读生字,适当组词,同学间相互评价,纠正读音。
(2)多种形式读文。
4、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5、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内容。
三、巩固识字,提高写字水平。
(1)再认生字,交流识字记字方法。如:谜语法、比较法、编顺口溜等。
(2)自选生字进行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写字。学生书写展示,组织互相评议。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多、出、见等。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课文
二、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1、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来体会乌鸦喝不着水,想办法的心情。结合进行朗读训练。
2.结合看图,理解乌鸦喝不着水的原因。指导朗读“怎么办呢?” 启发学生想象,说说乌鸦会想什么办法。
3、引导学生再看第一幅图,并要求学生思考:乌鸦想出什么办法? 这个办法是怎么想出来的?
4、利用第二幅图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
让学生上讲台做实验: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在瓶子里。要求学生看清楚水是怎么升高的。要求学生讲出瓶子里的水是怎么升高的,书上是怎么写瓶子里的水升高的,理解“渐渐升高”。并用“渐渐”说一句话。
三、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第一句用坚定的语气读“一个一个地放在瓶子里”。“水渐渐升高”要读得慢。“乌鸦就喝着水了”要用轻松的语气朗读。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试着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四、深化主题 拓展延伸
1、讨论: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创设情境,组织讨论,发展学生思维。)
2、学生讨论,合作交流,表达看法。
五、作业布置: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乌鸦喝水
水不多、瓶口小──喝不着
想办法:放石子──喝着水
教学反思:
14小蜗牛
教学目标: 1.认识“住、孩”等 12 个生字和王字旁 1 个偏旁;会写“对、妈”等 4 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法:谈话法,引导法 学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歌曲《蜗牛与黄鹂鸟》MV;制作蜗牛图片、生字词卡片和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头饰;查找资料了解四季特点,搜集描写四季的古诗词。(教师)
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了解四季的特点。(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蜗牛和黄鹂鸟》,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唱的是哪两种小动物。你们见过蜗牛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蜗牛的故事。(板书:小蜗牛)
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出示蜗牛图片)师生简介。
3.学写“牛”字。强调书写时要注意第一横短,第二横长,竖写在竖中线上。
4.这篇课文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2.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间互助认读生字。3.检查识字情况。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zhù zài hái zi wán quán biàn huí fā yá 住 在孩
子
完
全
变
回
发 芽
hǎo jiǔ wō niú wán bɑ
pá yɑ pá
好 久
蜗
牛
玩
吧
爬
呀 爬
指名开火车认读,师生正音,注意下列生字的发音:“子”是平舌音,在“孩子”一词中读轻声;“住、树”是翘舌音;“吧、呀”是轻声。有错及时纠正。
4.学习新部首王字旁。5.整体感知,学写生字。
导学: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课文,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同时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1)学生大声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师生以“五不”要求(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回读、不破读。)评议学生朗读情况。
(3)想一想,这篇课文是通过什么形式来向我们讲述这个小故事的?(3)(4)学写“对”字。
①观察“对”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教师范写,强调“又”变成部首时第二笔是点,不是捺,右边的“寸”要比“”低一点,最后一笔点写在田字格的十字交叉点上。
③学生动笔写一写。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小蜗牛和妈妈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你是怎么找到的?在学生的交流中,认识冒号、引号,并简单了解用法。
2.你能找到他们的第一次对话在第几自然段吗?指名朗读第2、3自然段,教师相机正音。
3.这次对话讲述的是什么时候?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哪干什么?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交流、汇报教师提出的问题。
(3)学写“妈”字。
①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这个字。
②观察“妈”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③教师范写,强调“女字旁”。
④学生动笔写一写。
4.从这个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小树发芽了。)你知道春天还有哪些特点吗? 预设: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小草从地下钻出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
5.图文结合,指导朗读。
导学:蜗牛妈妈是怎么对小蜗牛说的呢?
(1)看第一幅图,观察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在一起时的表情和姿态,想象一下,这对母子感情怎么样?(很好、很幸福)蜗牛妈妈会怎样对小蜗牛说话呢?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朗读,注意声音要轻柔,语速可以稍慢,读出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
(3)小蜗牛看到蜗牛妈妈说的景象了吗?(没有)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导读第3自然段第1句话。(“爬呀,爬呀”和“好久”要重读,而且语速要慢。)
(4)那他看到了什么?出示第二幅图,说一说小蜗牛看到的草莓什么样?(又大又红)
(5)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小蜗牛的话,要读出小蜗牛的天真无邪。(6)同桌分角色朗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并评出最优秀的到前面戴头饰表演。
6.小蜗牛在春天出发,爬了好久才回到家,告诉妈妈他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2.学生看图复述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
3.小蜗牛又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呢?让我们快到课文中去找找吧!
二、自主学习,感受四季特点
1.自然过渡,学习第二次对话。谁知道小蜗牛接着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请同学们读一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二次对话。你是从哪句话知道是夏天的,用横线画出来。
出示第二次对话内容: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夏天了!快去摘几颗草莓回来。”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它说:“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
(1)这部分是谁说的?请你读一读。你能用妈妈对孩子说话的语气来读一读这部分吗?
(2)理解“已经”一词,用“已经”说一句话。预设:我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我已经吃完早饭了。(指导朗读蜗牛妈妈的话,注意重读“已经”这个词。)
(3)从蜗牛妈妈的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预设: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几颗草莓。
(4)小组交流:小蜗牛摘到草莓了吗?为什么?它又看到了什么? 预设:小蜗牛没摘到草莓,因为草莓没有了,它看到了树叶黄了,地上长着蘑菇。
(5)指名全班交流。
(6)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注意读出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不同语气。
①自由练读。
②指名朗读。
③分角色朗读。
2.自主学习第三次对话。
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草莓,可它没摘到,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自学第三次对话。
(1)出示自学提示:
①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这次对话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②用横线画出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干什么的句子。
③用浪线画出小蜗牛说的话,多读几遍,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④从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之间交流,教师巡视。
(3)指名交流。
三、角色朗读,情境再现
1.三人小组合作分角色练读。提示:注意角色分配(一人旁白、一人小蜗牛、一人蜗牛妈妈)。
2.指名分角色朗读。
3.评选出最佳选手。
四、仿照课文,练习对话
导语:同学们,这篇课文通过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你能用对话的方式来介绍一下你眼中的四季吗?
小黑板提示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春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夏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秋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冬天了!”
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2.指名说一说,师生评议。
五、指导书写
1.出示“全、回”两个字。
2.尝试给生字组词。
3.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4.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书上描红,体验自己书写与书中不同之处。
6.学生再写,班级展示。
7.反馈交流,展示评议,评选“小小书法家”。
板书设计:
小蜗牛
春天 小树发芽了
夏天 小树长满了叶子,地上长着许多草莓 秋天 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黄了 冬天 地上盖着雪,树叶全掉了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 小兔运南瓜
教学目标:
1.乐于与别人交流,把自己想到的方法说清楚。
2.积极参与讨论,能选出自己喜欢的方法,并能说出理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借助简笔画、图片、关键词呈现搬运南瓜的方法
教学难点:把自己想到的方法表述清楚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想方法 1.可以让 学生先连贯地看 3 幅图,看懂图意,明白第二幅图中的大问号就是指小兔可以用哪些方法 把南瓜运回家。
2.引导学生针对南瓜的“大、重”,大胆想象可以有哪些方法。可以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借助简笔画、图片、关键词呈现搬运南瓜的方法。
3.指导学生用一两句话把自己想到的方法表述清楚。
二、讨论评议
1.学生小组讨论和评议黑板上呈现的运南瓜方法,哪一种最好,理由是什么。
2.进行全班交流,说说各自不同的想法。
三、实践活动
1.根据自己想出的办法,邀请同学分角色演一演小白兔运南瓜的故事。
2.同桌合作,讲一讲小兔运南瓜的故事。回家后,讲给爸爸妈妈听,听听爸爸妈妈 还有什么方法来运南瓜。
3.选一种运南瓜的办法把第二幅图画出来,在班里举办“小兔运南瓜”画展。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1.识记了 4 组表示职业和工作地方的词语,引导学生识记 5 个生字,会写“工、厂”两个生字;
2.扩展积累12 个词语并尝试写一句新年祝福的话;
3.了解汉字“先中间后两边”和“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按规 则书写汉字,培养学生按笔顺正确书写汉字的习惯;
4.朗读和背诵古诗《风》;
5.通过和大人一起阅读,了解春节的风俗,体会童谣中的淳朴情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识记 5 个生字,会写“工、厂”两个生字; 教学难点:了解汉字“先中间后两边”和“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按规 则书写汉字,培养学生按笔顺正确书写汉字的习惯;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好一张贺年卡,自己画好图案,留出写话的位置;生字、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通过读读说说,让学生感受职业和工作的地方之间的从属关系。2.结合词语认识“工、厂、医、院、生”5 个生字。3.说说自己知道的职业和工作的地方。
4.学生观察田字格,正确书写“工、厂”,注意利用横中线、竖中线在定位中的平分作用,把字写端正。
二、字词句运用
(一)读一读
1.读一读6组新词,说一说每组词语有什么共同点。(让学生知道不仅同一个字可以组成不同的词,在不同的词里它们的含义可能也不同)
2.多种形式的读,并让学生适当进行扩词练习。
(二)写一句新年祝福的话。
1.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张画好图案的贺年卡。
2.先想想自己想要祝福的人是谁,再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写的时候注意参照图示上的贺卡书写格式,把祝福的人写在左上方,自己的名字写在右下方,别忘了写上日期。
三、书写提示
1.指导学生书空同组的两个汉字,观察发现两个汉字共同的书写规则:“先中间后两边”和“先外后内”。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每个生字的位置,交流提醒关键笔画所在位置,再进行书写。3.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汉字中,哪些运用了“先中间后两边” 和“先外后内”的书写规则。
4.总结回顾本学期提示的 3 条笔顺规则:从上到下,先横后竖;从左到右,先撇后捺;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
第二课时
一、复习:认读词语
二、日积月累
1.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古诗,把诗读通顺。
2.感受风的多变,想象它在春天、秋天、水面和竹林间掠过的画面,用上不同的音量和速度来朗读。
3.简单交流读不明白的地方。
4.鼓励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想象画面,进行背诵。
三、和大人一起读
1.鼓励学生自己借助拼音,把这首童谣读通、读顺,并读给大人听,不正确的地方,大人再给予指导。
2.在熟读的基础上,了解春节的习俗,体会过年的快乐。3.读完以后,大人和孩子可以一起聊聊,说说现在过年的方式和童谣讲述的内容有哪些不同,大人也可以讲一讲自己小时候是怎么过 年的,还可以让孩子说说过年最喜欢哪些活动。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题
一、读拼音,写词语,看谁写得最漂亮。
zǎo shànɡ kāi xīn shū
běn shuǐɡuǒ
()()()()lì
zhânɡ
xiǎo dāo
chǐ
zi
zì ji
()()()()
wǒ men wǔ yuâ()()
二、我会写音节。
ú y y n
â
y sh z
ú 鱼
有
右
牛
业
影
谁
最
服 ìn
áng b sh l
ǐ sh h zh 进
旁
办
睡
绿
以
诗 很
找
三、我会变魔术
1.加一笔变成新字,再组词。
云()
目()
月()
2.加两笔变成新字,再组词。
口()
巴()
()
3.减一笔变成新字,再组词。
禾()
田()
()
四、我会按要求填一填。
1.“四”字共()画,笔顺是(),第四笔是()。
2.“地” 在“土地”中读(),在“慢慢地”中读(3.“书”字共()画,笔顺是(),第二笔是()。
4.“女”字共()画,笔顺是(),反义词是()。
5.“林”是()结构,“早” 是(日
白)。)结构。
6.“东” 共有()笔,第二笔是(),可以组词为()。
五、在正确的读音上画“√”。青蛙在洞里睡着(zhe zháo)了.
小猴子长(cháng zhǎng)一条长(cháng zhǎng)尾巴。
一(yī
yì)群大雁一(yí
yì)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排成个“一”(yī
yí)字。
六、比一比,再组词。
刀()去()木()作()
工()力()云()本()昨()
公()把()牙()自()力()
和()巴()芽()白()立()禾()
七、我会把下列的句子补充完整。
1.远看()有色,近听()无声。春()花还在,人()鸟不惊。2.锄()()当午,汗滴禾()()。谁知盘()餐,粒粒皆辛苦。
3.众人一条(),黄()变成金。
4、一()之计在于春,一()之计在于晨。
5、早晨起(),面向太阳。前面是(八、连一连,组成句子。
白马
在水里
小鸡
在草丛里
妈妈
在山坡上
子
弟弟
在学校
水牛
在家里
九、读一读,连一连。前
正
开
有
远 关
后
反
右
女
早
十、看图说话,不会写的字可以写拼音。),后面是(晚
近)洗衣 吃草 捉虫游泳 上课
左
无
男
部编本教材一年级上册 篇6
课文解析:
语文园地一安排了5 个板块的内容。“识字加油站”是一首谜语诗,将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巧妙地镶嵌在谜语诗中,易于学生诵读识记。“字词句运用”安排了3组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引导学生在比较字形中理解笔画的重要地位,让学生在区分中巩固。“书写提示”一是提示写字时的书写姿势,二是提示“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古诗《咏鹅》,引导学生学习积累经典诗文。“和大人一起读”,编排的是一首学生熟悉的儿歌《小兔子乖乖》,让学生在有趣的听唱活动中和大人一起读儿歌,体验课外阅读的快乐。教学目标:
1.朗读谜语诗,认识“
六、七”等5个生字;会写“
八、十”2个字。2.区分3组形近字。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尝试运用。
3.了解汉字“从上到下”和“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按规则书写汉字。4.朗读、背诵《咏鹅》。
5.在大人的帮助下,用听读、唱读的方式学习《小兔子乖乖》,能正确朗读。6.感受中国语言的趣味和魅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识字的兴趣。教学重点:
1.朗读谜语诗,认识“
六、七”等5个生字;会写“
八、十”2个字。2.了解汉字“从上到下”和“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按规则书写汉字。教学难点:
1.区分3组形近字。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尝试运用。2.朗读、背诵《咏鹅》。教学准备:
1.带有插图的课件。(教师)
2.“六、七、八、九、十”字卡。(学生)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引言:(课件出示语文王国图片)语文王国趣味多!今天我们就一起到语文王国去做客。
设计意图:从情境入手,上课伊始就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带着积极快乐的情感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二、情境活动,趣味识字
1.引言:孩子们,我们已经来到了语文王国的城门外,看,漫天雪花也挡不住那里的居民迎接我们的热情,听,那个孩子在吟诵什么呢?(动画演示:漫天雪花中一个孩子在吟诗“一片两片三四片……”)
2.教师放大动画音量,引导学生和动画里的孩子一同诵读小诗。3.教师利用课件出示这首小诗,指名领读,小组练读,齐声诵读。4.小组交流:你从这首小诗中读懂了什么? 5.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1)我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雪花。“一片两片……”是说雪花很多很多;雪花遇到水就化了,所以是“飞入水中都不见”。
(2)我发现这首小诗中有很多数字,“
一、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6.教师利用课件圈出10个数字,交流识字:
(1)你认识哪些数字,到前面指一指,再领大家读一读。
(2)还有哪些数字不认识,指给你的同桌或者小组同学看,请他们教教你。(3)你认为哪些数字的读音需要特别注意,请你到前面指给大家看,并领读。
(4)开火车读数字,并组词语,或者说一句话。7.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书写内容,交流写字:
(1)你会写哪一个生字?它的笔顺是怎样的?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把你观察到的和小组同伴说一说。(2)学生先描红,再练习书写。
(3)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的书写作品,师生评议:哪一笔写得好?好在哪里?
(4)根据老师和同学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书写。
第二课时
一、情境活动,对比差异
1.引言:瞧,天晴了!汉字王国的居民们在欢迎我们呢!(课件出示6个居民,身上分别写着:人、天、口、田、日、目。)
2.小组交流:看,每对双胞胎兄弟长得都很像,你能区分他们吗?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书空练习。
预设:“人”和“天”——一个“人”伸直胳膊,头上顶着一块木板就是“天”。一“人”不变,二人为“天”。
“口”和“田”——张开“口”,里面没有东西。“田”地中间有交叉的小路。“日”和“目”——太阳有一个中心,所以“日”里有一横。“目”是人的眼睛,眼睛里有两滴眼泪,所以“目”里面有两横。
3.猜字游戏。请一名学生上台,可以用故事、谜语、古诗、画画、表演等多种方法描述汉字外形,但不能读出汉字字音。由全班同学猜汉字。如:
“日”——高高挂在天空,发出万丈光芒,外形像个圆盘,好比一个火球。4.组词练习。根据汉字的字义,同桌分工,每人给一个汉字组词,如“男人、老人、行人、天空、天下”。通过组词,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5.巩固应用:请同学们大声说出这六个居民的名字,并选择喜欢的一组居民,分别组词语或者说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读读比比,了解汉字形近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同时,使学生明白只有仔细观察汉字的字形,才能把汉字写得准确无误。
二、书写提示,指导规则 1.课件播放动画。汉字王国里的教书先生正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
二、三”,学生认真观察教书先生的书写顺序。
2.集体交流:这两个字分别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上“先”“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来回答。
3.教师小结:书写汉字的第一条笔顺规则就是“从上到下”。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
十、禾”,学生观察后交流:这两个字分别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5.教师小结:书写汉字的第二条笔顺规则就是“先横后竖”。
6.互动活动:我们在写汉字的时候,除了要根据正确的笔顺规则认真书写外,还要注意书写姿势。什么样的书写姿势是标准的呢?请大家一边做动作,一边说。
执笔离笔尖一寸,大约两个手指距离;胸离桌子一拳;眼离桌面一尺,大约一个手臂的距离。
7.学生自主练习,先书空,一边书空一边说笔顺规则,再描红,最后练写。注意坐姿端正,握好笔。
8.利用投影仪展示作品,引导学生针对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笔画书写的长短进行点评。
9.教师小结:要想把字写得美观,不仅笔顺要正确,同时要注意笔画的位置,书写的长短等,这样才能把字写得美观、大方。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规范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写字姿势是否正确,学生写字的基本技能是否掌握,从细节之处明确要求,严格要求,才能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第三课时
一、诵读古诗,日积月累
1.教师播放教书先生正在教孩子读古诗《咏鹅》的动画视频,会读的同学可以跟着视频一起诵读。
2.学生自由练读古诗,要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3.小组交流学习情况,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直到全组同学都会朗读为止。
4.教师播放教书先生读古诗的视频动画,组织学生模仿教书先生的节奏和语调练习诵读。
5.想象交流: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写的。他在写这首古诗的时候,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6.课件播放《咏鹅》画面,学生一边欣赏,一边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7.齐声诵读,背诵古诗。
二、共同阅读,作业拓展
1.引言:下课了,汉字王国的小孩子们在一边拍手一边读儿歌呢!2.课件播放《小兔子乖乖》,学生一边听一边想:儿歌里都有谁?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自由读《小兔子乖乖》,遇到不会的字圈起来,问老师,再多读几次。4.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5.思考交流:第一次,小兔子为什么不开门?如果你就是小兔子,你怎样说这段话?第二次,小兔子为什么开门了?如果你就是小兔子,你怎样说这段话?
6.分角色朗读。
7.讨论:如果你遇到和小兔子一样的情况,你怎么做呢? 8.布置作业:回家和父母一起分角色表演这首小儿歌。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的能力。一年级的孩子虽有些小,但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交流和表达,教师应充分给予他们思考、表达与交流的空间。在交流中丰富语言,在交流中感悟内容,在交流中明白道理。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简析 篇7
(一)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使用这套教材,应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做到“有机渗透”又“润物无声”,减少说教,切忌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
(二)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把十多年来课程改革以及课程标准实施的得失状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总结,让“课改”的经验,包括这些年提出的“以人为本”“自主性学习”等新的教学理念,在语文教材中沉淀下来。注重了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
(三)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重视学界有关语文认知规律的研究成果,加以选择、吸收和转化,用来指导编写,因此本套教材更具科学性。
(四)课文选编更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注重适用性与实效性。
二、课文选编注重传统又与时俱进,特点鲜明
(一)课文选编四标准: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时代性。
(二)课文选编与内容较以前版本和其他版本的变化:1.和原来人教版作比较,课文数量总的是减少了。课文数量的减少并不等于教学总量减少,而是几个板块的内容调整,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2.降低了汉语拼音的难度,让拼音教学服务于识字教学。新教材一开始就是识字教学(5-6课),然后才学拼音,体现了识字的目的性,拼音的工具性特点。3.很多经典课文又恢复了,“时文”相对少了,教师的教学就更有了适从感,更容易把握教学的重、难点。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人文气息更加浓厚。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占有较大比重,大力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一条线是按照“内容主题”组织单元,但又不像以前教材那样给予明确的单元主题命名,便于教师教学内容的拓展,也给了教师和学生更多的文本内涵挖掘空间。另一条线是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分成若干个“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各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表面看起来这些“点”有点细碎,但实际上是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避免了学习过程中知识的“堆积”,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教材的体系结构
教材注重构建语文的综合实践体系,贯彻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册6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不同单元穿插安排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等栏目。部编教材的鲜明特色和全新的体系构建,对一线教师在备课、上课、教材研究、教法选用及学生辅导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重新学习研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了解掌握新的课程标准对各个学段内容目标的要求,特别是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这样,更容易准确把握住教材,有效使用教材为教学服务。
2.参考教师用书所建议的小学和初中的语文知识点和能力点的系列,可以把这个系列和课标的要求对照,互为补充,力求充实。教学过程力求简化,落到实处。
3.研究这些“要点”,包括知识点、训练点等,也就是讲课的重点,是如何分布到各个单元、每一课的,注意传授的时机,合理安排时间。要有梯度,螺旋式提升,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一盘散沙,以致毫无重点,要形成体系。
4.目前的教学中,普遍不太重视阅读技能的学习和指导。比如,精读、快读、浏览、朗读、默读,都有技巧,教材中又体现不够。教师在备课、设计教学方案时,就要想办法去细化这些方面,落实到方案中并分阶段性有效地实施。
【部编本教材一年级上册】推荐阅读:
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6《比尾巴》教案08-02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08-16
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10-06
部编版教材培训一年级05-24
部编教材一年级口耳目06-21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08-23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解读09-03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复习10-06
部编本教材培训心得体会10-06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