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复习

2024-10-06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复习(精选8篇)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复习 篇1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古今异义】1、儿女:古义:子侄辈的人,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

今义:指子女

2、因:古义:趁,乘,凭借

今义:因为

3、文义:古义:诗文

今义:文章的意思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括了谢太傅一家咏雪的背景,精练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事件“__________”等因素。

2、解释加粗的词。

(1)

寒雪日内集_________

(2)与儿女讲论文义_________

(3)俄而雪骤________

(4)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

4、“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5、兄妹两人一个把雪比作盐,另一个把雪比作柳絮,哪一个更好呢?说说你的理由。

6、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

二、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通“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古今异义】

1、去

古意:离开

今意:到、往

2、委

古意:丢

下、舍弃

今意:委屈、委托

3、顾

古意:回头看

今意:照顾

4、期

古意:约定

今意:日期

5、引

古意:拉

今意:引用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①中:________

②不:________

③引:________

④顾:________

2.给文中划线句添上省略的人称。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陈元方不再理会“友人”的原因是因为“友人”“________”又“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5.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诲女知之乎

B.学而不思则罔

C.路转溪头忽见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6.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填写序号)?

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

敬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谦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则故事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答:。

9.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2分)

答:。

10.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

三、《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每空1分,共4分)

①学而时习之()

②不亦说乎()

③吾日三省吾身()

④博学而笃志()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空2分,共6分)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③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孔子认为,只要温习了学过的知识,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

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谈论的是学习方法。

C.《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D.“四书”指的是《尚书》《论语》《大学》《中庸》。

四、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本文作者就

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答:

2、这是一篇充满力量的书:“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是的力量;“俭以养德”是的力量;“非淡泊无以明志”有的力量;诫子书只有

字,传递出的信息,比起长篇大论,诫子的效果必然要好得多,这就是简约的力量。

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答:

5、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6、请写出你读过课文后感悟。

7、请写出一句赞美诸葛亮的诗句和一条诸葛亮用过的计谋

(一)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4分)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二)填空(4分)

《诫子书》选自,作者是

字,他是三国时蜀国的政治家、家。

(三)翻译下列句子(30分)

1、非宁静无以致远:

2、静以修身

3、俭以养德

4、非淡泊无以明志

5、年与时驰

6、淫慢不能励精

五、《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

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

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

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

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对“其一犬坐于前”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

2.解释文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1)敌()

(2)意()

(3)()洞

(4)股()

3.翻译下面句子。(2分)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5.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2分)

6.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项()(多选!)

A.“径去”的意思是径直走开。“犬坐”的意思是像狗似的蹲坐在面前。

B.第4段中前三个“其”字的意义分别指:屠户、积薪、前狼。

C.第4段中三个“以”字的含义都是“用”。

D.“屠暴起”,写屠户的当机立断。“暴”,突然的意思。

E.“目似暝,意暇甚”的意思是:眼闭着似乎在睡觉,那神情善良得很。

F.“一狼径去”写狼另有图谋,“犬坐于前”写狼牵制屠户。

G.第4段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

H.第4段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7.加粗词词性词义相同的一组是(差别细微,要仔细分辨。)[

]

A.犬坐于前

前狼

B.以攻其后

自后断其股

C.久之

毙之

D.意将隧入

身已半入

8.为下面的句子选出正确的译文。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A.前面的狼假睡,后面的狼引诱敌人。

B.屠户这才明白前面的狼假睡,原来是用这个方法迷惑敌方。

C.才明白前面的狼假睡,用盖子引诱敌人。

D.前面的狼悟出假睡是为了诱惑敌人。

9.如果用“屠户遇狼”概括第一段的内容,后面三段的内容依次应为________、________和屠户杀狼。

10.从文中找出点明故事主题的句子,并用现代汉语说说它的意思。

句子:

意思:

11.写出两个带“狼”字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

六、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1、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国人道之。

B.闻之于宋君。

C.问之于丁氏。

D.得一人之使。

2、给加粗的句子加标点:

3、解释加粗的词:

及()闻()

道()

使()

4、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

5、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6、文中的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

7、对本文的寓意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不要轻信流言蜚语。

B.一家之言,经再三转述,往往会丧失原义。

C.对于别人的话,要注意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D.要勇于揭穿别人的谎言。

七、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②,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③,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④,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⑤,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⑥,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词语意思:

①崩坠()

②果()

③只使()

④四虚()

2、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这句成语。

3、翻译下列句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4、这则故事揭示的道理是?

5、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程度?后来杞人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

6、结合你的理解,评价“晓之者”的行为做法。

7、现实环境中的你,面对今天的环境,杞人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发?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复习 篇2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要说清楚这个问题, 我们必须首先厘清语文学科的核心目标和语文课的核心任务。夏丏尊、叶圣陶先生都曾说过:“中学里国文科的目的, 说起来很多, 可能最重要的目的只有两个, 就是阅读的学习和写作的学习。”就语文学科的核心能力, 钱梦龙先生也早有论述:“语文教学到底是干什么的?一言以蔽之曰:指导学生准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我们认为, “学会读书, 学会作文”既是语文学科必须达成的核心能力目标, 也是学生通过学习语文应该养成的核心素养。部编教材紧紧抓住这两个核心要务, 按主题组元, 从语文的具体现象出发, 以阅读与写作的操作流程和逻辑顺序编排, 双线交织, 整体推进, 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引领性。在试教中, 我们也紧紧围绕这两个核心素养, 读懂教材, 开掘资源, 形成每个老师自己的语文教材。

一、在继承与创新中, 找准“学会读书”的角度

重视阅读是文选教材的特点, 新教材在继承这一传统优势的基础上, 做出了很多新的尝试。

第一, 新教材仍然采用文选式, 但是选文更加注重学生角度。如新增篇目《窃读记》《动物笑谈》都极富儿童情趣, 《植树的牧羊人》《穿井得一人》《诫子书》都非常适合学生阅读, 并能带给学生生活的感悟和人生的启迪, 在试教中都有很好的学习效果。

第二, 新教材仍然采用主题组元, 但主题编排更加集中合理。如七年级上册六个单元的主题分别是亲近自然、体味亲情、学习成长、人生追求、人与动物、联想想象, 主题呈现阶梯递进的特征,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新教材将文言文学习、古诗词学习以及课外古诗词诵读也都编入单元模块中, 而且基本扣住单元主题, 极大地提升了单元主题的集中度。教师应利用这种编排优势, 引导学生在同一主题之下比较学习和感受不同的表达方式之美、不同的文学形式之美。

第三, 新教材强化课型意识, 将单元课文按课型分为“教读”和“自读”。此前的教材按照阅读方式分为“精读”与“略读”课文, 这是按阅读方法分类。从教学的角度来看, 按照课型分类更有利于教学实践。新教材还为自读课文编排了旁批, 并在课文旁大面积留白, 这样编排既是示范性批注, 也给学生随文批注留下了大量的空间;教读课课后练习是“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 而自读课则只安排了“阅读提示”和“读读写写”, 体现了两种课型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要求。教师应建立清晰的课型意识, 从教学目标来看, 教读课就是“导法学法”, 自读课就是“知法用法”, 两种课型之间是“导学”与“反刍”的关系, 教师既不能张冠李戴, 也不能越俎代庖。

第四, 新教材注重阅读积累, 通过勾连与拓展巧妙延伸到课外。在课外阅读这一点上, 课文采取了多种策略将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一是积累读。如课文《<论语>十二章》是旧教材中的课文, 但新教材编写中在“积累拓展”部分给学生举出“不耻下问”“当仁不让”“诲人不倦”“后生可畏”“温故知新”等从《论语》中演化并固定下来的成语, 让学生课外搜集一下类似成语。二是拓展读。如课文《动物笑谈》, 在课后“阅读提示”中就明确提出:“课文是从《所罗门王的指环》一书中节选的, 课下不妨把这本书找来读一读。”三是比较读。如课文《猫》, 在“积累拓展”部分明确提出请学生阅读夏丏尊的《猫》、靳以的《猫》和王鲁彦的《父亲的玳瑁》, 与课文进行比较, 体会各自作者的思想感情。无论是新增课文, 还是旧课文的重新编排, 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四是名著导读。新教材把名著导读直接编入单元主题学习中, 如第三单元后面编排了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实际上本单元编入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在学习完这一篇以后, 再读《朝花夕拾》, 以达到“学一知类”的目的, 是课内学习的有效延伸与拓展。五是自主阅读。新教材在“名著导读”后还增加了“自主阅读推荐”, “名著导读一”推荐的是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和沈从文的《湘行散记》, “名著导读二”推荐的是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和李汝珍的《镜花缘》。新教材在阅读内容的设计上形成了一个以教读为核心, 逐渐扩展的涟漪状阅读阶梯, 通过课内教读让学生学而得法, 通过积累读让学生学有所获, 通过自读批注让学生学而反刍, 通过类文联读让学生学有所悟, 通过拓展导读让学生闻一知十, 还为学而不厌的学生准备了“自主阅读推荐”。对于这些匠心独运的设计, 教师要绘制图谱, 列出书单, 明确每一项阅读活动的目标, 分层指导, 分类安排,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第五, 新教材注重学法指导, 阅读方法指导散点穿插于教材各处。新教材对阅读的重视还体现在阅读方法指导上, 其阅读要求、阅读方法指导与阅读内容适配且自成体系, 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如七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为朗读, 第三、四、五单元为默读, 第六单元为快速阅读;七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为精读, 第三单元为熟读精思, 第四单元为略读, 第五单元为比较读, 第六单元为扫读。这些系统的阅读方法本身就有很强的学科价值, 而且教材在每个单元的单元提示中对这些读法还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建议, 在每篇课文的预习提示中又有更加具体的指导与建议。不仅如此, 在名著导读中还辟出专门的“读书方法指导”,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读书方法指导。如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七年级下册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从标题上就提示出了读法建议。其实, 朗读、默读、思读、速读、精读、略读、跳读、扫读等都有其特定的方法和技巧, 教材通过穿插、点染、提点、批注等多种方式进行提示与讲解。如第一单元要求“重视朗读课文”, 接下来就给出了“把握好重音和停连, 感受汉语的音韵之美”的具体要求, 接着在第一篇课文《春》的课后练习第5题中运用题注的方式对重音和停连进行了解释。这些正是新教材的系列化、细致化和明确化的体现。当然, 就阅读方法而言, 有“大法”, 也有“小法”, 这就需要教师在“大法”的指引下, 开掘出更具操作性的“小法”。笼统地说, 朗读还不具有操作性, 我们又开发出学读、析读、品读、评读、听读、演读等多种课型;就品读一项来说, 我们又明确而细分教学角度, 仅拿第一单元品读角度来说, 就分为品用词之美、品句式之美、品修辞之美、品层次之美、品描写之美、品情景交融之美、品韵律节奏之美、品结构章法之美等。

有一些教材中提到了方法, 但并不全面完整, 也不够深入细致。例如, 新教材对“重音”和“停连”进行了注解, 但是, 我们知道, 朗读的方法绝不是这样的概念讲解就能掌握的, 还需要进一步的细化与开掘。仅就停顿而言, 我们就提出了“顺应标点的停顿”“显示层次的停顿”“指向强调的停顿”“区别语义的停顿”“表达音节的停顿”等。新教材有很多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但呈现的方式各不一样, 有的在单元导读中, 有的在随文批注中, 有的在课后练习中, 有的在综合性学习或写作指导中。这种散点多元、疏密互见的编排, 是教材编写的艺术, 教师就需要对之进行发现、连缀、补充、拓展、完善。例如, 朗读方法除了停顿、重音, 我们还通过小专题、小讲座的形式补充了语速、语流、语势、语调等知识和训练方法。

二、在整合与拓展中, 找到“学会写作”的门径

在阅读与写作分编多年之后, 人们逐渐看到了分编教材的弊端, 所以, 人教版课标教材就开始尝试添加写作指导的内容, 这一次部编教材在写作指导这一块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第一, 阅读、写作双线交织, 更加注重读写结合。新教材在课标修订版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对写作的重视, 而且单元作文实践的设计与单元主题基本一致, 体现了读写融合的思路。如第一单元主题是“亲近自然”, 单元作文实践第一题就是写季节变化的描写片段, 第二题又建议写“新的校园, 新的环境”或者“校园里有这么一个有趣的地方”, 都属于环境描写的写作要求, 体现了读什么就写什么的理念。再比如第五单元写作主题是“如何突出中心”, 在作文指导中, 编者结合《猫》这篇课文谈一线贯穿的方法, 再结合《猫》讲解安排主次和详略的方法, 然后以《鸟》为例谈开篇点出中心的方法, 又以《狼》为例谈结尾以议论的形式点题的方法。这样“跟课文学写作”的理念有利于学生积累语料, 现学章法, 模仿名作。

第二, 作文与学生生活相匹配, 更加注重生活价值。新教材在单元主题安排上富有生活的逻辑, 所以在作文主题的安排上也与时令合拍, 体现了过什么生活写什么作文的思路。如第一单元作文实践第一题:“片段写作:9月份, 由夏入秋, 天气转凉, 气候不同了, 自然景物、人们穿戴等方面也相应发生了许多变化。你注意到了吗?到生活中去细致观察、体验, 选取一个场景, 写一段文字, 描述这些变化。”还有第二单元写亲情故事, 第三单元写熟悉的同学或者偶像, 第四单元多事写一人, 第五单元写“餐桌前的谈话”等, 都是与学生初中生活合拍的一种合理安排。

第三, 作文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 更加注重序列化。作文教学究竟有没有序列, 是否存在着科学通用的序列呢?章熊先生认为, 写作是社会生活和个人感受在书面表达方面的反映, 它与写作者的经验密切相关。这是一个变量, 是随机的、不可预制的;写作教程所能定型和相对序列化的只能是它的技能部分, 它不可能覆盖写作教学的全部。一语道出了作文教学序列化的难点所在, 也道出了各个教学序列化尝试的病因所在。新教材最难能可贵的是做出了这种序列化尝试, 七年级上册的作文主题:“热爱生活, 热爱写作”“学会记事”“写人要抓住特点”“思路要清晰”“如何突出中心”“发挥联想与想象”从收集素材到用好素材, 再到写得有特点、写得有思路、写得有中心, 这就是按照作文成文的一般顺序安排的一个很有逻辑的序列。新教材在每个单元写作指导上也是有序列的, 如第一单元作文指导:第一步是“放下畏难情绪”, 第二步是“学会观察生活”, 第三步是“选择有意义的素材”。这些都是符合作文学习规律的序列化作文指导。

第四, 方法指导散点渗透在教材中, 更加重视梯度性特点。第1课《春》课后练习第3题:“你怎样理解这些比喻句?你还能发挥想象, 另写一些比喻句来描绘春天吗?”第2课《济南的冬天》课后练习第5题:“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 就你家乡冬天的风景写一个片段。注意抓住特点, 不少于200字。”第3课《雨的四季》在“阅读提示”中提醒学生:“这段文字从视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描写雨后的世界。”这些练习题设计既是写作思维的任务, 更是写作方法的指导。结合本单元主题写作来看, 这些设计也是后面的作文任务的片段练习。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散点, 把它连缀起来, 形成自己的作文梯度训练教程。

第五, 写作要求丰富多元, 更加注重多体写作。以第五、六单元为例, 第18课《鸟》要求学生仿照《猫》和《鸟》中描写动物外形、动作、声音等方法, 为熟悉的动物写一个“素描”———即为“绘画写生式”写作;第20课《狼》要求学生发挥想象, 充实内容, 增加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即为“五官刻画式”写作;第21课《皇帝的新装》要求学生改编为课本剧———即为剧本创作;第22课《诗两首》要求学生选择某一个天体, 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首小诗———即为诗歌创作;第24课《寓言四则》要求学生对某一则寓言重新设计情节, 赋予新的寓意, 改写成一篇新寓言———即为寓言创作。从这些不同的练笔要求可以看出, 新教材丰富了学生的写作体裁, 包括传统记叙文写作、剧本、诗歌、寓言等。同时, 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篇章结构意识, 在篇幅上, 从片段描写到小故事再到剧本。此外, 新教材还详细规划了学生写作技巧的梯度化要求, 如第五、六单元作文技法要求是:抓住某个动物特征素描写作———细致刻画人物描写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大胆在原作基础上改编, 可以颠覆原作进行大胆再创作。

总的来说, 新教材在读写结合上做足了功夫, 无论是单元写作还是课后练笔, 都充分结合单元课文来设计写作教学和练笔, 要求明确, 层次清晰, 可操作性强。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复习 篇3

关键词:部编辑 ;语文 ;注释; 通假字

2016年审定的“部编本”初中教材,伴随着新一轮的教改于2016年秋季开学正式使用。这是一部接地气的语文教材,已经使用在广大师生中受到很高的评价。从人教社到各地教育局、教研室都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活动,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了解和使用教材。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几个课下注释于前几套教材存在着一些差异,在此我本将其中两处拿出来讨论一下。

一、不,同否

“部编本”上册第八课《<世说新语>两则》中第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下注释⑦注解“尊君在不”句时,解释“不”为“不,同‘否。”而在2001年审定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同样选取了该篇,在注释改句时将“不”解释为“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两套教材分别用“同”和“通”两种不同的说法。

“同”和“通”是文字学上的两个术语,分别表示异体字和通假字 。下面我们试着从字形的角度来讨论一下两个字的关系。

“不”《说文解字》载“不,,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凡不之属皆从不。”段玉裁注释为“像鸟飞去而见其翅尾形。”“凡云不然者。皆于此义引申假借。”结合说文和段注来看,“不”是从地面仰视角度看到的鸟飞行的形象,假借为当否定词用的“不”字。这种解释看似合理却也有一些问题。我们检索更高的字形《甲骨文编》中收录“”,《金文编》中收录“”等字形。从字形看像“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其本义应该为:萼足。例如《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韡。”郑笺:“承华者曰鄂。”在使用过程中因为音近假借来表示“不”的含义。

“否”《说文解字》载“,不也。从口从不。”段玉裁注释为“会意。不亦声。”即从口从不得意的一个会意字,也就是徐锴所说的:“不可之意见于言,故从口。”就其产生的年代来看,检索字形甲骨文中尚未见到“否”字形,金文中可见到几个字形如“”。可见其产生年代应该晚于“不”字形。

从音韵角度上看“不”为“帮母尤韵”,“否”也为“帮母尤韵”,可见二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同音的。清代历史学家﹑汉语学家钱大昕首先提出的第一条汉语声母演变规律,“古无轻唇音”,是说上古时期的唇音声母只有“帮”组“重唇音”声母,没有“非”组“轻唇音”声母,就是只有双唇音声母“帮”、“滂[p']”、“并”、“明[m]”,没有唇齿音声母“非[pf]”、“敷[pf‘]”、“奉[v]”、“微[w]”。这种变化应该产生在中古以后。

由上可推知,“不”字形的造字义为花蒂的子房的象形造字,因为字音相同假借来表示否定含义的“不”;然后又新造专门用来表示否定含义的会意字“否”。这两个字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行使用,随着语音的演变在中古以后“不”字形分化为二:一为表不会、不是等含义的“不”;一为表示“不然,不是这样”含义的“否”。在此基础上意义虚化为句末语气词,表示一种询问的语气。两个字在语音上相同,意义上相近,且有同源关系,因此不应该将两者归为通假字,在表示“否定”这一含义上两者之间有着先后的顺序,并且在“否”字形产生之后,“不”字形很少用来表示这一含义,只是在文献中出现,因此两个字形之间应该是古今字关系,“不”为“否”的古字,“否”为今字。

二、说,同“悦”,愉快

“部编本”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下注释④注释“不亦说乎”时将“说”解释为“说,同‘悦,愉快。”而在而在2001年审定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同样选取了该篇,在注释改句时又先后两种说法:第一版解释为“说,‘悦的古字”;第三版解释为“‘说通‘悦,愉快。”

“说”《说文解字》载“,释也。从言兑。一曰谈说。”段玉裁注释“说释者、开解之意。故为喜悦。”“此从言兑会意”。检索暂无更早的字形。

“悦”《说文解字》未收录,为从心,说省声的形声字。

“兑”《说文解字》载“兑,說也。从儿聲”,甲骨文、金文中可见“兑”字形,如 。从时间上来说“兑”字形产生时间最早,然后是“说”字形,在之后是“悦”字形。

从意义角度来看,“说”为“此从言兑会意”的会意字,从“兑”字中得到一部分意义,从儿,从口,八象气之舒散。从儿从口即“兄”字。上为“口”,下为匍伏的人,象一人在对天祈祷。长兄即长子,是带领子弟们向上天、向祖先祷告的人。“兑”为长兄祷告时口中说话、出气的形状。祷告要说话,要把事情告诉给上天或者鬼神,取悦于鬼神,并希望鬼神能够赐福于人。所以将其与“言语”的“言”组合会意出新字形“说”。“说”字形自产生之初,就有了祷告的过程“说话”和祷告的结果“愉悦”两个方向,也就同时兼有两种含义,再加上“说”字形还肩负着“说服”这一含义,身兼数职。

为了表意明确在“说”的基础上增加“心”表示心情方面,也就是祷告的结果,使鬼神“愉悦”。从自行演变角度看“说”与“悦”存在着先后的产生顺序,而且在“悦”字形产生之后,“说”字形基本上不在表示“愉悦”的含义,只在文献中存在。

因此“说”与“悦”两个字形在表示“愉悦”这一含义的义项上应该是古今字的关系,“说”为“悦”的古字,“悦”为今字。

由此来看几套教材中关于“说”的解释2001年审定的第一版应该是更准确的,后几版以及“部编本”的解释是欠妥当的。

三、结语

“不”与“否”,“说”与“悦”两组字在产生时间上存在着先后,在特定义项上新字形产生之后,旧字形的这个义项逐步消失,最后只保留在传世文献之中,因此这两组字均应该为古今字关系。“部编本”教材对这两组字的解释是欠妥当的。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

[3]语文(初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一、二、三版.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复习 篇4

(本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及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伤(zhōng)澄澈(chãng)掺和(he)绵廷(yán)....B.缥缈(piāo)陛下(bì)显耀(yào)愚蠢(yú)....C.忙碌(lǜ)辍行(zhuì)充沛(pâi)梳理(shū)....D.放肄(sì)苛刻(kē)凸起(tū)笨拙(zhuó)....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A.这一幕还令人记忆犹新,其教训值得吸取。....B.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C.《中国新声代》的学员个个才华出众,对歌曲的精彩演绎令人回味无穷。....D.‚消法‛修正案将网络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等条款纳入其中,市民们对此纷纷随声附和表示赞成。....3.下列各项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好吧。‛他说,‚我相信你能行!‛

B.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等…… C.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在挫折和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4.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3分)A.随着粤剧表演及广彩制作等活动引入课堂,让更多学生受到了广府传统文化的熏陶。

B.随着管道制造业的发展,橡胶排污止回阀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C.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D.‚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5.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他父亲是一个受人尊敬的智者。

②父子俩在那里度过了整整四个月的旅游生活。

③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文、史、哲、艺等几乎无所不精。

④白天他们或步行或骑马,徜徉于自然美景和人文胜景之间。晚上他则坐在星空下,听父亲讲天文知识,欣赏美丽迷人的夜色。

⑤泰戈尔12岁那年,父亲就带他去喜马拉雅山旅游。

⑥泰戈尔的成长经历启发我们:一个人的茁壮成长不但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

⑦父亲对他的教育概括起来说就是:潜移默化、身体力行。A.①⑦⑤②④③⑥ B.①⑦②⑤④③⑥

C.③①⑦⑤④②⑥ D.③①⑦④⑤⑥② 6.古诗文默写。(5分)(1)海日生残夜。(2),仁在其中矣。

(3),非宁静无以致远。

(4)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游子悲苦惆怅的诗句是:。

(5)《〈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7.名著阅读。(4分)(1)沙僧也叫,原为天宫中的,被贬下界,在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2分)(2)孙悟空在取经途中有几次回花果山?分别是哪几次?结果如何?(2分)8.综合性学习。(6分)余秋雨有一篇文章叫《读书的5个秘诀》。书中说,读书是件很快乐的事,可现代人读书却很累、很痛苦。读书的5个秘诀是:减肥(不要滥读)、抬头(读一流的书)、排序(对要阅读的书目排队)、‚返己‛(也就是返回,不喜欢读的书就不要读)、‚脱敏‛(对流行的书要谨慎选择,真正的好书不是那么容易流行的)。

余秋雨、培根和马南邨对读书都有自己精辟的见解。现在九年级⑴班要开展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写出三种读书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2分)(2)传统阅读与网上阅读都有利有弊,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你认为哪种阅读方式好呢?为什么?(2分)(3)活动即将结束了,请写一句关于‚热爱读书‛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2分)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二、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9—12题。(11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选自《韩非子》)【注释】 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9.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期日/中 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

.(2)相委而去

.(3)方与之食

.(4)恐其自食其言也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2)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12.请结合【甲】【乙】两段的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13分)

坐在艾烟里的母亲

牧徐徐

出差正好路过老家,虽然已是晚上八点多了,我还是想来个‚突然袭击‛,回家看一眼母亲。

一起出来的同事把我送到村口,然后自己留在车里说:‚回来一次不容易,跟老妈妈多待一会,我睡在车里等你。‛我感激地向他点了点头,然后朝村里走去。

借着月光,我摸索着到了自家的屋前。可刚到门口,便闻到一股呛人的烟味,我赶紧敲门,但却无人应答。

‚不会是家里失火了吧?‛我连忙扒开门缝,眯上一只眼,朝里面看——屋内,灯光昏暗,而且有一股很浓的烟雾。再仔细一看,浓烟之中竟然坐着一个在打盹的人,正是母亲。在她的腿下面,放着一大堆‚半燃半灭‛的枯枝叶。

我一边使劲地摇晃着门,一边大声叫着‚妈,妈……‛母亲这才猛地惊醒了过来,连忙给我开门。

对于我的突然到来,母亲既惊又喜,‚我,我,我在用艾叶熏腿……‛母亲有些慌张地回应道。

‚腿上的关节痛又犯了?‛我忙问道,‚去年寄给您的进口止痛膏药,您不是说贴过很管用,腿早就不疼了吗?‛

‚是管用,但天一冷不贴就又痛了。‛母亲吞吞吐吐地说,‚我舍不得贴,多贵呀,十多元钱一张。用艾叶熏一下,也能止痛的。‛

我听后生气地问:‚有什么舍不得的?贴完,我再帮您买。再说,您要是真想用艾叶灸,那也得去中药店里买制作好的艾条卷呀,哪能自己烧这么一大堆艾叶。‛

‚药店里的艾条得花钱买。‛母亲反驳道,‚钱得省着用。‛

‚钱重要,还是命重要?‛我气愤地说,‚这浓烟对身体有伤害不说,倘若失火了,可怎么办?‛

‚不会的……‛母亲虽然嘴上不服输,但能看出来她已经认识到自己做法的不妥。

艾叶枝是母亲在端午时从山上砍回来,然后晒干,以便在冬季关节痛时,点燃焚熏的……

清理完艾叶枝后,我来到村口,告诉同事让他先回去,并帮我请个假,‚今晚我要住在老家,明天带母亲去医院……‛

如果这次不是来了个‚突然袭击‛回家,我是怎么也不会知道母亲居然用这

种方式来给自己治关节痛,她一直都在电话里骗我说,腿已经不痛了,让我安心工作……

一生勤俭节约,只为能把儿女们培养成人、成才,可等孩子们成才,远走高飞后,她还只愿待在乡下,并依然独自过着勤俭节约的生活,不愿让儿女们为她多花一分钱,为此甚至不怕坐在半燃半灭的枯枝叶中,任呛人的烟雾一点点侵蚀自己日益苍老的身体。

1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记叙了一件怎样的事情。(2分)14.选文的线索是什么?(2分)15.文章朴素的语言里情感丰富。请品味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所蕴含的情感。(4分)(1)对于我的突然到来,母亲既惊又喜,‚我,我,我在用艾叶熏腿……‛母亲有些慌张地回应道。...(2)‚钱重要,还是命重要?‛我气愤地说。..16.假如把文题改为‚说谎的母亲‛好不好?为什么?(2分)17.有读者认为,在文章结尾处加上一个精炼的语段,才能把文章表达得更全面。如果你来加,你会写点什么?(不超过30个字)(3分)(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问题。(16分)

啄木鸟精神 李青松

我是因为工作关系,一下喜欢上啄木鸟的。因为工作,常见啄木鸟,它羽毛并不光艳,叫声也并不悦耳。然而,(A)它有一双锐目,且嘴如凿,舌如钩,一看就是一副干大活儿的模样。

布封说:‚啄木鸟注定要做艰苦的工作,它不知道什么是散心和休息,即便过夜仍然还保持着白天艰苦工作的姿势。‛我甚至认为,在所有鸟类中,啄木鸟是最能吃苦的。

啄木鸟别称‚森林医生‛,雅号‚志木‛。一片10公倾的森林,只要有一只啄木鸟天天巡护,就不用担心发生虫灾。它‚干活‛有自己的章法:不图热闹,不做表面文章,讨厌夸夸其谈,讨厌漂浮游离。它对自身的要求是:扎实、精准、深刻。

我曾请教一位动物学家‚啄木鸟精神‛,他说提炼‚啄木鸟精神‛那是文人的事情,他所知道的啄木鸟就是四个字:凿洞捉虫。他说,如果再加几个字的话,那就是:生命不息,捉虫不止。

我虽然不是文人,但也试着对‚啄木鸟精神‛进行了提炼。一曰除害——这是‚啄木鸟精神‛的本质。森林‚虫口‛密度过大,会影响森林的健康。兴林必须除害,大自然赋予啄木鸟重要的使命。啄木鸟的锐目可以看到躲在树体内的害虫。啄木鸟所吃的食物都是森林害虫,如蠹虫、毛虫、甲虫、天牛幼虫、螟蛾等。(B)啄木鸟的喙强直而尖锐,像凿子一样,可以啄开树皮,并且能够凿洞,发出笃笃笃的响声,把树林内的害虫驱赶出来,擒之,食之。害虫不出来也不要紧,它就把长长的舌头伸进洞中,利用舌头上面的黏液和长钩,把躲在深处的害虫粘住,钩出。

二曰敬业——这是‚啄木鸟精神‛的特征。敬业就是专心致力于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尽职责。每天清晨啄木鸟就开始奔忙,一天能敲击树千万次以上,吃掉1500多条害虫。它在树干上螺旋式攀援搜寻害虫,往往把一整株树的害虫彻底消灭才转移到另一株树上。遇到虫害严重的树,就会在这株树上连续工作几天,直到害虫全部消灭为止,从不敷衍,从不退缩,从不放弃。

三曰仁厚——这是‚啄木鸟精神‛的品格。啄木鸟是鸟类中品德高尚的鸟,也是修养深厚的鸟。(C)它本来可以选择更省力的方式捉虫,不必深凿树干,不必整日笃笃敲击就可觅到食物,填饱肚子。然而,不,它绝不像麻雀那样糟蹋庄稼,偷食谷物,惹得农人生厌。更不像杜鹃那样鸠占鹊巢,阴险奸诈,‚损人利己‛。它终日捉虫,不占雕梁,‚无干于人,惟志所欲‛——但使千林蠹虫尽,腹馁又何妨。

四曰求是——这是‚啄木鸟精神‛的境界。啄木鸟是发现问题的能手,又是解决问题的高手。它每天的工作是繁重而复杂的,但它充满智慧。笃笃笃!(D)它像医生听诊那样通过树木的回声。判断树体内有没有害虫。它叩询,施计除虫。某株树,表面看上去躯干伟巨,健硕强壮,而啄木鸟则判定,其内里早已虫螨丛生,甚至已经蛀定。如果用来造船,船身必然断裂;如果用来造屋,屋顶必然坍塌——那是多少触目惊心的悲剧景象!啄木鸟则敢于对此‚说不‛。

罗曼·罗兰说:‚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我想,具有‚啄木鸟精神‛的人应该也是这样。

18.文章首段中说‚啄木鸟,羽毛并不光艳,叫声也并不悦耳。然而,它有一双锐目,且嘴如凿,舌如钩,一看就是一副干大活儿的模样‛。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3分)19.‚布封说:‘啄木鸟注定要做艰苦的工作,它不知道什么是散心和休息,即便过夜仍然还保持着白天艰苦工作的姿势。’‛文中引用法国著名博物学家、作家布封的话,有什么目的呢?(3分)20.本文主体部分从四个方面述说了‚啄木鸟精神‛的主要内容,请你从中提炼出‚啄木鸟精神‛指的是:()()()()。(每空限用2个字)(4分)21.文中画横线的4个句子(A)(B)(C)(D)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A.(A)B.(B)C.(C)D.(D)22.请你谈谈对文章最后一段话的理解。(4分)

三、作文(50分)23.人的成长需要丰富的物质养料,更需要丰厚的精神养料。失败让我们坚强,批评让我们成熟,艰难让我们上进,感动让我们珍惜,阳光让我们温暖……

请寻找成长中那些曾给你精神滋养的东西,以‚________也是一种养料‛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套作抄袭;④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答案: 1-5 BDBBC 6.江春入旧年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非淡泊无以明志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沙悟净 卷帘大将 流沙河 金身罗汉

有两次。一是唐僧刚收孙悟空为徒弟时,唐僧埋怨悟空残害生灵,悟空看不惯,逃回花果山,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又重新返回唐僧身边,菩萨赠唐僧紧箍咒;二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埋怨悟空乱杀无辜,一气之下,孙悟空返回花果山,后唐僧宝象国遇难,猪八戒用激将法将其请出。

8.(1)①要有选择性地读书;②读书时要根据自己的需求精读和略读相结合;③读书时可以作摘要或写读书笔记。

(2)示例1:我认为传统阅读好。因为:传统阅读可以让你触摸书本,感受书香,可以细细咀嚼品味,不伤眼睛,所以我认为传统阅读好。

示例2:我认为网上阅读好。因为:网上信息量大,查阅方便快捷,生动形象直观,所以我认为网上阅读好。

(3)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只要是激励人读书的名言或者学生自创的也可,学生自创的话语要凝练,不必写出作者同,共2分)9,C

10,约定 ;舍弃;才;害怕,担心

11.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太丘走后朋友才到。以前吴起外出,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饭。

12.示例:守信,是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附【乙】文参考译文:

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返程时再回来吃饭。‛吴起说:‚(我)等您一起吃饭。‛老友到了夜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等着他。第二天早晨,(吴起)让人去找老友,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吃饭。吴起不吃饭而等老友,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原因吧!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13.‚我‛出差路过老家,趁着夜晚来到家里时,看到因腿上的关节痛而又舍不得贴膏药的母亲,正在用燃烧的艾叶熏腿,百感交集。14.回家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15.(1)表明了母亲见到‚我‛时既惊喜万分,又生怕被‚我‛责备的矛盾心理。

(2)表明‚我‛对母亲为了省钱而不顾身体的痛惜与埋怨之情。16.不好;原题‚坐在艾烟里的妈妈‛不仅形象地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内容,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而且突出了文章的主题。而‚说谎的母亲‛虽然也切合题意,但呆板直露,缺少韵味,所以还是原题好。17.示例:她便是我的乡下母亲,值得我一生含泪去仰望的母亲。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复习 篇5

复习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1、知识能力掌握情况:

班中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拼读音节,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大部分学生具有初步的识字能力,能运用偏旁分析字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初步学会使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大部分学生掌握了问号、句号、叹号的用法。初步学会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能正确地给自然段标上序号,理解自然段的内容。听说能力有所提高,能看图听故事和讲故事,能看图较为连贯地说一段话。能阅读浅显的注音读物,了解大概内容。

2、后进生情况:

班中有个别学生字、词掌握得不够好,经常写错,总是多点少画,学过的生字极容易回生。有一部分同学,阅读短文有一定的困难。看图写话有时不够通顺,错别字较多。

二、具体措施:

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在复习时我制定了以下几条措施:

1、重点复习一些难写的字和一些错的字。通过形近字、音近字的比较,辨别差异。通过边读边写、试默自查、听写、看拼音写词语等形式,巩固所学字词,2、在课堂上,采用找朋友、夺冠军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提高学生复习的兴趣。

3、加强阅读训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多读,从读中感悟,指导学生阅读短文,让学生先学后练,先学习后知道,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加强后进生的辅导,查漏补缺。

三、课时安排:

拼音 三课时 识字写字 三课时 词语 三课时 句子 二课时 阅读 二课时 说话写话 二课时

拼音(3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字母表,能默写字母表。

2、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3、复习拼读音节,能正确、熟练地拼读音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母表(52页)

1、背诵字母表。

自由背诵—组内检查—台上展示(拼音接龙)

2、考查。

(1)将声母、韵母或整体认读音节补充完整。如:ao ou üe er(2)能挑出声母、韵母或整体认读音节。如:找出整体认读音节,用“ ”画出来。(3)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分类。如:我能送拼音宝宝回家。

二、能正确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1、分类。

翘舌音:zh ch sh r平舌音:z c s 单韵母:a o e i u ü

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特殊韵母:er 前鼻韵母:an en in un ün 后鼻韵母:ang eng ing ong

2、考查。

如:(1)出示绕口令,找出里面的平舌音和翘舌音。

(2)出示小儿歌,找出里面的前鼻音和后鼻音。

三、能准确区分形和音相近的声母、韵母。

1、形相近的声母:b—d p—q f—t 音相近的声母:z—zh c—ch s—sh l—n 形相近的韵母:ui—iu ie—ei un—ün 音相近的韵母:an—ang en—eng in—ing 音相同的声母与韵母: y—i

w—u

2、考查。

如:出示相近字母,指名拼读。

四、能正确拼读音节。

jù shú sú

qún lún xué

nüè

juàn tuán duī diū

zǒng zhǒng tóu tuó

五、把音节和词语连起来。

yè sè

马路 chuí liǔ

打鼓 zhé zhǐ

搭积木 dā jī mù

折纸 dǎ gǔ

垂柳 mǎ lù 夜色(书中出现的“我会读”的词语)

六、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打“√”。如:谁的尾巴最(zhuì

zuì)好看?

七、听写拼音。

八、拼音专项复习试卷。

识字写字(3课时)教学目标:

1、复习学过的笔画,掌握易错的字的笔顺。

2、复习偏旁部首,能给字加、去、换偏旁。掌握识字方法。

3、能区分音近字、形近字、同音字。

4、能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教学过程;

一、认识《识字表》中的300个汉字。(115—117页)考查方式:字不离词,不离句。

比如:词语与音节连线;选择合适的字号填入括号中;在正确的读音下画“√”等形式。如:睡觉(jào jiào)

二、知道36个常用偏旁部首的名称。(120页)

考查方式:圈出偏旁相同的字;加偏旁变新字;把字和部首连起来;也可以通过常用偏旁与音节连线的形式考查。

三、会认的字要求能辨析: 如:选字填空(只填序号)

① 小

②少

1、我是()学生。

2、你有多()支铅笔?

①吧

②吗

③呀

1、公园里的花好看()?

2、你自己去山上看看()!

3、我怎么看不见()?

四、会写《写字表》中的100个汉字,认识22个基本笔画。(118—119页)(1)准确掌握书中119页“汉字笔画名称表”,能将笔画名称与音节连线。[笔顺规则]

1、先横后竖:

十、下等。

2、先撇后捺:人、八、入、木等。

3、先上后下:

二、三等。

4、先外后内:如月、同等。

5、先中间后两边:小、水等。

6、从左到右:儿、林等(2)易错的笔画:

横折弯钩(几)、竖折折钩(马)、弯钩(手)、斜钩(我)、卧钩(心)

五、加一笔、减一笔、换一笔变成新字。加一笔或减一笔:

大—天

口—日(中)

了—子

月—用

日—目(白、田)目—自 牛—生

十—土

木—本 二—工(土)人—大 换一笔:大—个

日—中

儿—几 白—田 工—土

六、区分音近字、形近字、同音字。

1、形近字 :

鸟()

月()山()里()西()马()用()出()果()四()木()

日()

小()

本()

目()

水()

禾()

白()

少()

自()

2、同音字 :

目()

有()几()

木()

又()己()

3、多音字(也可以出现在句子中选择正确读音):

长 cháng()着zhe()地dì()数shǔ()zhǎng()zháo()de()shù()

七、按笔顺把字写得端正正确。

1、说说下列字的笔顺:

土、火、门、长、山、出、车、少、水、巴、己、里、果、雨、东、西、四、我

2、易错笔顺的练习:

“果”的第五笔是()“山”的第二笔是()“出”的第一笔是()车”的第三笔是()“心”的第三笔是()“水”的第二笔是()“牙”的第二笔是()“小”的第三笔是()“长”的第三笔是()“正”的第四笔是()“衣”的第五笔是()

3、看看生字表中有哪些难写的字,把你认为难写的字写一写。

八、听写生字。

九、生字专项复习试卷。

词语(3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的进行词语搭配。

2、能写出反义词。

3、注意词语的积累。

4、能把词语归类。

5、能用一些常用的词造句。

教学过程:

一、能正确的进行词语搭配。

1、数量词+名词:例:一(座)房子 一(双)眼睛 补充练习[数量词] 一头牛

一头蒜

一只猫

一只鸟

一群羊

一群人

一群鸡

一群鸭

一个苹果

一个桃

一个西瓜

一个人 一把伞

一把草

一把扇子 一把米

一把火 一支笔

一本书 一幅画

一堆土

一堆杏子 一朵云

一朵花

一双手

一双鞋

一条狗

一条尾巴

一张画

一张桌子 一颗枣

一颗心 一颗星星

2、形+名:例:(高高)的大树(美丽)的彩虹(温暖)的春天

3、完成练习[合适的词] 如:金色的(太阳)雪白的(浪花)快活的(小鸟)

二、能写出反义词。

反义词:63页“识字加油站”。

1、如:上--()大--()多--()去--()

2、连线:

里 远

3、补充练习:

黑--白

大--小

上--下

左--右

长--短

里--外

正--反

出--入 前--后

开--关

长--短

高--低

远--近

来--去

哭--笑

早--晚

有--无

三、积累词语。

1、照样子写词语。先练习后反馈。

2、词语补充完整,再读一读。

3、说说我们还学过哪些四个字的词语。

4、课后抄一抄这些词语。

四、给词语归类。

补充练习:

苹果 冬瓜 稻谷 电视机

五、词语专项复习试卷。

句子(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初步了解什么是完整的句子

2、能按要求写一个简单的句子。

3、学会理解简单的句子。

4、能按课文内容填空。教学过程:

一、学会几种简单句式,能将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1)沙沙在。(谁做什么)(2)有。(哪有什么)(3)弯弯的月亮像。

(4)

吗?

呢?

吧?

二、按要求写简单的句子

1、[谁干什么]

乐乐洗水果。

牛牛拍皮球。

沙沙跳舞。

文文读书。

明明踢毽子。

月月跳绳。

2、[---从---]

雨点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来。

亮亮从屋里跑出来。

小鱼从水里跳出来。

小鸟从窝里飞出来。

小马从山上走下来。

月儿从云朵里钻出来。

太阳从东方升起来。

3、[疑问句]

你去北京吗?

他去上学吗?

我的书包呢?

我的本子呢?

他就是你的朋友吧?

这就是你的书包吧?

4、[---越---越---]

雨越下越大。

天越来越黑。

飞机越飞越高。

风越来越大。

人越来越多。

鸟越来越少。

5、[---是---]

我是春天。

小明是一年级学生。

妈妈是一名医生。

他是少先队员。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

6、[---爱---]

我们爱北京。

我们爱爸爸。

7、[---有---]

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

屋子里有一台电视。

山上有一头牛。

8、[---画---]

小鸡画竹叶。

小鸭画枫叶。

我们爱五星红旗。

我们爱老师同学。

江上有一座大桥。

教室里有一位老师。

水里有一条鱼。

小狗画梅花。

小马画月牙。

三、读句子按要求填词。

1、读懂句子。

2、独立完成练习。要求学生看清问题,读一个提示对照句子做一题。

3、反馈、矫正。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复习背诵有关的课文。

2、按课文内容填空。考查方式:

如:古诗填空(课文中的古诗):

如:根据原文填空:

如:书中的语文园地和课外必背古诗:

(1)排序:

汗滴禾下土。()

锄禾日当午,()

粒粒皆辛苦。()

谁知盘中餐,()(2)古诗连线:

白毛浮绿水

粒粒皆辛苦

谁知盘中餐

红掌拨清波

3、交换校对。

五、句子专项复习试卷。

阅读(2课时)

教学目标:

1、建立完整句子的概念,知道“。?!”表示一句,会数句子。

2、感知自然段的形式,会数出共有几个自然段。

3、能够找出文章中都有谁或按要求找出相应的词语。

4、能通过读短文认识新的生字。

5、理解文章内容,会找出相应的句子。

6、能够正确划出人物或动物说的话。

7、根据文章内容判断、选择(√、×)

教学过程:

一、教师指导完成阅读短文。

1、读通短文,了解主要内容。反馈,抽生读。

2、对照短文完成课后练习。做一题,反馈讨论一题。

3、对照短文,检查一遍。

4、总结阅读短文的方法,讲讲应该注意的地方。

二、阅读短文,完成作业。

1、读短文按步骤独立完成练习。

2、讨论,校对。

3、纠错,找出错误的原因,以便在后面的练习中改正。

三、阅读专项复习试卷。

说话写话(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例句仿写句子

2、能看懂图意,写一句通顺、完整的话。教学过程:

一、照样子写句子。雨越下越大。___越____越______。

二、把句子补充完整。

天上有____________。

三、看图写句子。(写一句意思完整的句子,注意标点)

1、看看图,读一读提示,想一想图上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自己看图写一句话

3、小组讨论,看图说话。

4、抽生说一说,集体评议。

5、写下来,注意格式、标点符号,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写好后自己读一读。

6、批改订正。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复习 篇6

1.《观潮》

《观潮》记叙了作者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2.《走月亮》

《走月亮》是一篇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散文,描绘了一幅(如诗)、(如梦)、(如世外田园般)的月景图,体现了(温馨)、(快乐)、(幸福)的亲情。

3.《现代诗二首》

《秋晚的江上》描写了作者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所看到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花牛歌》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将(草地里的花牛行动景象)巧妙生动地展现,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4.《繁星》

《繁星》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依次写了“我”在三个(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发“我”由此产生的(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

第二单元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是一篇生动感人的(童话)故事,通过豌豆的(长大)和小女孩的身体的(好转),赞扬了平实、仁爱、(敬重生命)的生活态度。

6.《蝙蝠和雷达》

《蝙蝠和雷达》介绍了科学家通过对(蝙蝠飞行情况)的研究,找出了(蝙蝠夜间能顺利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从而激发了我们观察生活的兴趣,培养了我们认识事物的能力。

7.《呼风唤雨的世纪》

《呼风唤雨的世纪》讲述了(20世纪100年间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激发了我们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8.《蝴蝶的家》

《蝴蝶的家》通过“我”想象下雨时蝴蝶无处藏身而为蝴蝶(担心)的事,告诉我们要(关心弱小),帮助需要帮助的小动物。

第三单元

9.《古诗三首》

《暮江吟》这首诗描写了(暮江落日)和(露伴新月)的情景,格调清新,色彩明丽,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题西林壁》这首诗中,诗人抓住(庐山的姿态)谈感受,赞美了(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于写景中寄寓哲理。

《雪梅》这首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梅雪争春,突出了(雪花洁白、梅花馨香)的特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长处必然也有短处)的道理。

10.《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作者细致的描述,使我们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11.《蟋蟀的住宅》

《蟋蟀的住宅》围绕“蟋蟀的住宅”这个新奇的题目展开,通过描写(蟋蟀洞穴的特点)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表现了作者对(蟋蟀劳动成果)的极大赞赏。

第四单元

12.《盘古开天地》

《盘古开天地》讲述了(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地)的故事。作者用神奇的想象、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13.《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记叙了炎帝的女儿溺亡于东海之后,变为精卫鸟,(立志填平东海)的故事,赞扬了精卫(不畏艰难、敢于同困难斗争到底)的优良品质。

14.《普罗米修斯》

《普罗米修斯》通过写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为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

15.《女娲补天》

《女娲补天》讲的是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和(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第五单元

16.《麻雀》

《麻雀》讲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其免受伤害)的故事,赞扬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17.《爬天都峰》

《风筝》描述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

第六单元

18.《牛和鹅》

《牛和鹅》记叙了“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的故事,并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一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上小学时扮演老虎,因为不会豁虎跳而使演出失败的故事,表现了作者(求真)的精神和(对童年生活的眷念之情)。

20.《陀螺》

《陀螺》一文以(陀螺)为线索,主要叙述了作者的一只其貌不扬的陀螺战胜大陀螺的事情,并从中悟到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道理,体会到了成长中的快乐,从而表达了作者(对陀螺的喜爱之情)。

第七单元

21.《古诗三首》

《出塞》勾勒了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戍边战士的同情),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用人得当,巩固边防,使人民过上和平、安宁生活)的愿望。

《凉州词》是一首(边塞)诗。诗人描写了边塞将士出征前(饮酒)的情景,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抒发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以及(视死如归)的悲壮。

《夏日绝句》(借古讽今),借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偷生)、(逃跑妥协)的行径,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主要写周恩来少年时代目睹了中国人在租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感悟到(“中华不振”),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23.《梅兰芳蓄须》

《梅兰芳蓄须》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期间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蓄须明志,拒绝为(日本侵略者)演出的动人事迹,充分显示了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24.《延安,我把你追寻》

《延安,我把你追寻》以充满深情的笔触,生动形象地讴歌了延安精神,热情地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强调了(在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第八单元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不取道旁李》讲述的是王戎不尝李子而知其苦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看问题不要光看表面现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26.《西门豹治邺》

《西门豹治邺》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农业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27.《故事二则》

《扁鹊治病》这则故事通过写蔡桓侯不听扁鹊劝告,耽误疾病医治,结果病死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小病和小的缺点、错误要(防微杜渐),及时(医治、改正),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复习 篇7

近义词:

畔-边、随意-随便、固然-当然、感动-感激、凛冽-寒冷、扫兴-败兴、

灿烂-辉煌、茂盛-茂密、渐渐-逐渐、逼近-靠近、颤动-颤抖、

展示-展现、满足-知足、踪迹-痕迹、果然-居然、疑心-怀疑、

平日-平时、感觉-感受、倏忽-忽然、嫉妒-忌妒、粗糙-毛糙、

陆续-连续(连续) 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急急匆匆-匆匆忙忙 不可计数-不计其数 应接不暇-目不暇接 无边无际-一望无际

反义词:

清-浊、聒-静、愁-喜、随意-谨慎、黎明-傍晚、漆黑-雪白、朦胧-清晰、

闲逸-忙碌、和谐-**、扫兴-助兴、灿烂-暗淡、逼近-远离、

茂盛-稀疏、静寂-嘈杂、兴奋-平静、新鲜-陈旧、满足-贪婪

失望-希望、疑心-信任、嫉妒-羡慕、粗糙-光滑 心旷神怡-心慌意乱 不可计数-屈指可数 应接不暇-应付自如 清清晰晰-模模糊糊

多音字:

更 泊 晕 累

形近字:

停泊 愁绪 睡眠 榆树 湖畔 黎明 油漆 乌鸦 夜幕 空旷

大伯 怒火 眼神 愈合 伙伴 犁地 黏稠 鸭子 坟墓 矿物

怡情 捧着 和谐 拨动 船桨 榕树 应接不暇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复习 篇8

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注意:连线题。

1.墙角数枝梅

遥看瀑布挂前川

路人借问遥招手

更上一层楼

天苍苍,野茫茫

凌寒独自开

日照香炉生紫烟

怕得鱼惊不应人

欲穷千里目

风吹草低见牛羊

2.白日依山尽

手可摘星辰

飞流直下三千尺

侧坐莓苔草映身

遥知不是雪

黄河入海流

蓬头稚子学垂纶

疑是银河落九天

危楼高百尺

为有暗香来

3.千山鸟飞绝

笼盖四野

不敢高声语

独钓寒江雪

天似穹庐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上一篇:中国近代书法家排名下一篇:建筑工程进度计划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