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部编本八年级上册最新《苏州园林》导学案

2024-09-18

18.部编本八年级上册最新《苏州园林》导学案(精选3篇)

18.部编本八年级上册最新《苏州园林》导学案 篇1

18.苏州园林

国学名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学习目标

1.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2.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3.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学习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学习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轩榭、败笔、邱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2.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3.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自主突破

1.给下列形近字注音、组词。

榭()鉴()(1)(2)谢()签()沼()嶂()(3)(4)昭()障()峋()墙()(5)(6)殉()蔷()

2.根据下面的意思,填上合适的成语。

(1)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________(2)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________(3)独有的巧妙的构思。________(4)重重叠叠的山峰、峭壁。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作者认为“苏州园林的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现在常用来指经过处理而保存原形的动物、植物、矿物等实物样品,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2)苏州园林总的特征是________。

(3)本文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语言特点是________。

(4)常见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

4.辨析近义词,选恰当的填入括号内。①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_____。(标签 标本 标志)

②谁如果要_____(欣赏 鉴赏 鉴别)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③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_____(完好 美好 完美)的图画。④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而不仅是_____。(技术艺术 方法)

⑤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_____(赞扬 赞颂 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5.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

①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②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③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国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④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答案:

xiâ轩榭jiàn鉴赏zhǎo沼泽(1)(2)(3)xiâ感谢qiān签名zhāo昭雪zhàng叠嶂xún嶙峋qiáng墙壁(4)(5)(6)zhàng障碍xùn殉职qiáng蔷薇 1.2.(1)因地制宜(2)自出心载(3)别具匠心(4)重峦叠嶂

3.(1)典范(2)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3)总分简明朴实(4)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程序顺序 逻辑顺序 4.①标本;②鉴赏;③完美;④艺术、技术;⑤赞叹 5.①作比较;②摹状貌;③举例子;④打比方 合作探究】

6.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7.抓住了苏州园林建筑上的什么特征(共同特征)来写的?

8.苏州园林为了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从整体上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局部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

9.“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中四个“讲究”的次序能不能调换次序?为什么?

答案:6.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7.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8.整体:四个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局部: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门和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

9.四个“讲究”的次序不能任意调换,因为前后有着从主体到“配合”到“映衬”,并由近而远的关系。如果调换,就会使文章条理不清,影响表达效果。拓展延伸

10.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为了创造人与周围环境的谐调美,是怎样刻意追求自然之趣的?结合课文中的例子说说你的感受。

明确:

1、突出自然之景地位;

2、增添或仿造自然之景;

3、人造景点力求“自然之趣”。个人感受:各抒己见,只要体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思想即可。当堂测试

阅读下列选段,回答文后问题。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选文第1段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说明对象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 ____。

(2)第1段中“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所选文段采用的说明结构是什么?选文第2段中“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选文第3段“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一句中的“往往”能否去掉? 答案:(1)苏州园林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2)排比。一气呵成,说明设计者和匠师们为达到其一致要求,是如何设计园林的。(3)总分结构。做比较。说明苏州园林的建筑与其他建筑的区别是绝不讲究对称。(4)不能去掉。“往往”指一般情况,特殊情况除外。用在这里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河道都安排有桥梁,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总结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2.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自主突破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池沼(zhāo)嶙峋(xún)

砌砖(qì)着眼(zhuó)B.琢磨(zhuó)邱壑(hè)

镂空(lóu)蔷薇(qiáng)C.轩榭(xuān)庸俗(yōng)

模样(mú)松柏(bǎi)D.斟酌(zhēn)一幅画(fù)

对称(chèn)阑干(lán)答案:C 2.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工细

丘壑

闲适

因地治宜

B.败笔

雷同

明艳

自出新裁

C.鉴赏

彩绘

嶙峋

重峦叠障

D.堆叠

阅历

蔓延

俯仰生姿

答案:2.D 解析:A项:“治”应为“制”。B项:“新”应为“心”。C项:“障”应为“嶂”。3.根据句意,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1)谁如果要()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2)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

(3)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A.欣赏 榜样 插 B.赞赏 模范 栽 C.观赏 代表 种 D.鉴赏 标本 补 答案:3.D 解析:(1)苏州园林是杰出的建筑作品,用“鉴赏”合适。(2)“标本”与苏州园林的地位一致。(3)根据“单调”,用“补”合适。4.运用了作比较说明方法的句子是()

A.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B.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C.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者几棵芭蕉。

D.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答案:B 5.按合理的顺序排列下列句子,将字母写在横线上。

A 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B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C 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D 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答案:B、D、A、C 合作探究

6.本文的语言准确、周密。读下列句子,注意体会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2)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3)梁和柱子以及门窗阑干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4)第4段“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中“往往”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7.本文的逻辑思路是怎样的?课文为什么采用这样的顺序分项说明?

8.揣摩语句,理解语句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多媒体显示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

(3)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

(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9.本文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何用呢?

答案:6.(1)“很少”表示池沼或河道边沿砌齐整石岸的极少,但不是没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2)“几乎”表示不是全部,但已接近全部。准确地说明了在园林适当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在增加园林层次上的作用。(3)“大多” 表明苏州园林多数门窗阑干漆广漆,但不是全部漆广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4)不能,“往往”指一般情况,特殊情况除外。用在这里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河道都安排有桥梁,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真实性。

7.本文介绍的不是苏州某个园林的情况,而是所有园林的共同特色,因此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全局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而不显眼的事物,分项进行说明。全文的脉络是这样的:先说明苏州园林总体上的特色,然后就形成这个总体上的特色,在布局、配合、映衬、层次等方面具体说明,并捎带谈到一些次要的特色(门、窗、梁、柱的特殊风格),最后结束全文。8.(1)“标本”原指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用这个词非常简练地说明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广泛影响。(2)不能,原句突出了“苏州园林”。(3)不能去掉,“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强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4)“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9.本文以说明为主,还兼用了描写和议论。比如文章的开头就以议论的笔调总述了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位。第五段为了说明花草树木映衬“着眼于画意”这一特点,作者就运用描写、议论、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使得文章给人无以言传的美感。文章采用多种表达方式是为了更准确地说明苏州园林的“画意美”,使说明对象的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另外,也使得其语言更富有表现力与生动性,彰显出个性为文的独特魅力。拓展延伸

10.班内开展了以“话说苏州园林”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巧对对联】苏州园林的美景令人陶醉,同学们为了表达对它的赞美,拟写了一副对联,请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上联:桂林山水甲天下 下联:

(2)【诗句还原】下面是一首吟咏苏州园林“怡园”的诗歌,次序已被打乱,请结合课文第4段的顺序将它还原。

①水芝开出似车轮 ②便有红鱼跳绿萍 ③石幢一夕桃花雨 ④叠石疏泉不数旬

原诗正确的顺序是:

(3)【拟写标题】学校电视台拟拍摄《话说苏州园林》的电视片,请结合你所了解的苏州园林的有关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该电视片计划从“建筑”“历史”“文学”“旅游”等角度各拍一集,请你参照已经定好的一集标题(四字语),在其他三个角度中选写两集电视片的标题。

“历史”:自然遗风

“ ”: “

”: 答案示例:(1)示例:苏州园林冠江南(2)④①③②

(3)示例:建筑 巧夺天工 文学 诗词沃土 旅游

登临胜地 当堂测试

北京的四合院

①北京的四合院历史十分悠久,是一种传统的而且建筑形式比较成熟的住宅。在高楼四起的北京它仍是我们生活的重要部分。

②四合院,顾名思义是四面围起的院落。现在大多数四合院已经很残破,里面的结构也因居民多年改造而失去本来面目。但是只要我们多观察几个院落,仍可发现四合院比较显著的特点和独特的建筑形式。

③四合院是一种封闭的住宅,房基基本是对称建造的。这样的居处,能给人宁静、平静的舒适感,它的砖瓦、门窗等,到处都有中国汉民族的特色。

④最常见的四合院有三进院落,整个布置在一条轴线上。它的院墙一般是灰色的,也是白墙黑瓦,开门的一面墙上均匀地开一排窗,墙头有脊瓦,很明显,墙的另一面就是一排住房。门开在墙的东边一侧,它几乎可说是整个院子最鲜艳、最讲究的地方。大多数门漆为朱红色,一般是两扇,门前有台阶来抬高门基,这样下雨时水不易流进去。门上方是饰有砖雕的顶盖,圆瓦上的花纹很优美。大门的左右往往有石狮、石墩等石雕。四合院的大门着意表现了院主的身份气派。从它来判断当年住家的贫富,一目了然。

⑤进门是影壁,上面也有优美的砖雕,起压缩空间和隔绝内外的作用,壁前常有石台和花木装饰。

⑥影壁后就是第一进院落。那一排坐南向北紧靠院墙的房屋,叫做倒座。倒座对面是垂花门,很华丽,比起大门来要精的多。我们就可以知道门里必是四合院的主要部门—第二进院落了。此院里过去为院主人家眷所居,院里空间比第一进大了许多,比较平整讲究。正面朝南的大屋是正屋,两边有厢房,气势就比正屋小多了,体积也缩小了,尊卑高下是极容易判断的,显然正屋是一家之主的房间,厢房是子弟所居,院里有齐整的砖路,并栽有树木花卉,环境幽静,有居家气氛。⑦第三进院落在正房后面,有门相通,也有一排坐北朝南的小房,叫罩房。第一、三进院是仆人和仓库所在,对正院有一种围护和陪称的作用。

⑧四合院集中了中国民间住宅结构的精华。它的门、窗、影壁采用了巧妙的木雕砖刻,实用美观,恰到好处地分割了空间,不能不说是居住的良好环境(当然不是指现在院内拥挤的状态)。

⑨四合院也反映了中国封建制度的森严等级观念和对人的禁锢。它高墙深院,与世隔绝,无论从房间大小、位置还是装饰,无不体现家庭中的老少尊卑。但是,这种住宅从大到小、都渗透了中国的民族的特色,不愧为一种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

⑩现在那造型古拙、构图优美的四合院越来越少了,我们要尽量保护一部分,以便欣赏研究。

1.“四合院比较显著的特点”和“独特的建筑形式”指的是什么?

2.概括第④段的内容。说一说这段文字依次介绍了哪些内容?

3.第③段中“封闭”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4.这篇文章主要使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

5.从四合院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这种建筑也体现了中国封建制度的等级观念? 答案:1.四合院是一种封闭的住宅,房基基本是对称建造的。

2.介绍北京四合院的建筑布局。依次介绍了其布局的特点、院墙、窗、门、雕饰等。3.住宅四面有高墙围起,与世隔绝。4.空间顺序

5.第二进院落为院主人家眷所居,院里空间比第一进大了许多,比较平整讲究。正面朝南的大屋是正屋,两边有厢房,气势就比正屋小多了,体积也缩小了,尊卑高下是极容易判断的等。总结反思

18.部编本八年级上册最新《苏州园林》导学案 篇2

课文是一篇“词串”形式的识字韵文。整篇课文是围绕一年四季的季节特点来安排词串的。课文配有精美的插图,为学生了解四季特点和识字识词创设了情境。为了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本课教学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将识字、写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指导学生通过想象,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等多种方式来识字识词。本文词串韵律感强,画面感强,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识记生字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口头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制作本课生字卡片。(师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儿歌导入,初步识字(用时:10分钟)

1.播放儿歌《四季》。

2.板书课题,指导学生朗读,教学生字“春”“冬”。

(1)指导观察。

(2)示范书写。

(3)指导学生书写。

3.指导组词。

1.听儿歌,说说从儿歌里听到了什么。

2.跟着老师朗读课题。

3.学写生字“春”“冬”。

(1)观察字的结构。

(2)观察老师书写,跟着老师书空,说笔顺。

(3)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进行描红。

4.联系生活给这两个字组词,交流自己识记“春”“冬”的方法。

1.猜字谜。

(1)三人看日出。( )

(2)又戴半边帽,脚蹬两只鞋。( )

二、图文结合,朗读词语(用时:15分钟)

1.出示课文中的插图,相机出示“春风”“夏雨”“秋霜”“冬雪”,指导学生借助拼音朗读词语。读准“风”和“霜”。

2.出示词组。“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词组。

3.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朗读词语和词组。

4.出示插图,指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画上有什么。出示词语“青草”“红花”“游鱼”“飞鸟”和词组“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5.指导学生用不同形式读好词语和词组,读出韵律美。

1.学生自由朗读词语和词组,读不准的字音可以先圈起来,再请教老师和同学,最后再读几次。

2.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自主练习,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请读得好的同学示范,其他同学听一听怎样读出节奏感。

3.采用不同方法朗读词语和词组。可以分开读,也可以组合读。

4.观察课文插图,按照顺序说说图画上有些什么。

5.借助拼音朗读好第三组词语和第四组词组。

6.说几个像“春风”“夏雨”“春风吹”“夏雨落”这样的词语。

7.男女生比赛朗读。

2.看图写词语,用上本课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多种形式,自主识写(用时:15分钟)

1.出示本课的生字,指导学生识记。

2.重点强调“霜”和“雪”,“飘”和“风”,指导学生观察字形,认识部首“雨字头”。

3.指导学生区别做部首时的“雨”和汉字“雨”书写上的不同。

4.指导学生积累其他带“雨字头”的字。

5.示范书写“雪”“风”。指导学生观察结构。

6.指导学生书写,巡视。教师批注

姓氏歌

设计说明

本课通过节奏明快的儿歌,把生字的组成规律和中国的百家姓结合在一起,为识字创设了一定的情境。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自主识记生字,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课文短小,在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的经验来理解儿歌,也可以通过组织游戏来帮助学生在趣味中诵读,在诵读中感悟,培养语感,读出韵味。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本课生字卡片。(师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用时:3分钟)

1.师生谈话,互相介绍自己姓什么。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其他姓。

3.板书课题,指导朗读。

1.说说自己姓什么。

2.交流自己知道的其他姓氏。

3.跟老师朗读课题,注意“姓”的韵母是后鼻音。

1.我会读《百家姓》。

赵 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

冯 陈 褚 卫

蒋 沈 韩 杨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用时:10分钟)

1.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小组合作情况。

(1)指名朗读生字。相机正音。

(2)开火车读。

(3)齐读。

(4)指导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两遍。

2.找一找课文,圈出“姓”。

3.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1)小组内抽读生字,不认识的,互相帮助,看谁记得牢。

(2)小组内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读,进行评议。

(3)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比一比,编顺口溜,编儿歌等识字方法。)

2.给下面的字注音。

姓( ) 氏( )

李( ) 张( )

古( ) 吴( )

赵( ) 钱( )

孙( ) 周( )

王( ) 官( )

三、诵读课文,领会感悟(用时:15分钟)

1.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组织拍手游戏进行问答,指导背诵。

3.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后,运用课后“照样子做问答游戏”的练习题中的方法介绍自己和别人的姓。

(可以用把字拆分部件和组词的方法。)

4.引导学生运用其他的方法进行介绍。

5.引导学生质疑。认识复姓。

6.指导学生朗读,知道省略号表示什么。

7.总结。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师生进行拍手游戏,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老师的指导下模仿句子来介绍。(先小组内,再班内交流。)

(1)你姓什么?我姓张。

什么张?弓长张。

(2)你姓什么?我姓方。

什么方?方向的方。

4.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介绍。

5.认识复姓,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复姓。

6.了解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这样的复姓。

7.齐读,背诵。

3.读一读下面的名字,圈出名字中的姓。

曹操 诸葛亮

东方朔 姚明

毛泽东

4.按照要求写一写。

我还知道这些单姓:_________

我还知道这些复姓:_________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重点示范指导比较难写的字。(姓、国、双)

3.教师范写生字。

4.检查学生描红本。

1.保持写字姿势正确。

2.认读生字。

3.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该怎样写好生字。

4.说说这些字的笔顺。

5.观察老师范写生字:姓、国、双,边看边书空。

6.进行描红。

7.投影仪展示,进行点评。

五、布置作业,拓展知识(用时:2分钟)

1.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1)制作姓氏卡。

(2)认读《百家姓》。

(3)了解姓氏背后的故事。

1.说说本课的学习收获。

2.制作姓氏卡:用彩色笔写出自己知道的姓,注上拼音,写好后在小组内交流认读。

3.课后在家长的帮助下认读《百家姓》,了解姓氏背后的故事。

5.读一读,写一写。

6.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小青蛙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并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去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本课的设计力求体现“快乐学习、自主学习”的理念,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才能的天地,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

2.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词卡、字卡。(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谈话:请同学们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

2.板书课题,注意观察“青”的写法。

3.教师引问:你们喜欢小青蛙吗?为什么?(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1.学生汇报。

预设1:图上画了一只小青蛙。

预设2:小青蛙在禾苗中捉害虫。

…………

2.识记“青”字,齐读课题。

3.汇报交流。

预设1:我喜欢小青蛙,因为它长得很可爱。

预设2:我喜欢小青蛙,因为小青蛙能捉害虫。

………… 1.我会填。

(1)“青”的部首是( ),组词( )。

(2)我喜欢小青蛙,因为它能。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用时:12分钟)

1.出示自学要求。

(1)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自由读课文,将容易读错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为止。

(3)同桌互相学习生字:圈出生字并交流识记方法。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卡片。

(2)齐读生字卡片。(3)开火车读字,并组一个词。

3.指导学生观察“清”“晴”“睛”“情”“请”的特点,相机通过偏旁识字。

4.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带有“青”的形声字。

5.指导学生当小老师识记其他生字:眼 保 护 害 事 让

(1)出示学习要求:教大家读读字音,说说字的意思,讲讲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些字的。

(2)指导学生按要求汇报交流。

1.小组内根据自学要求进行讨论、交流。

(1)学生读生字。

(2)自由读课文,根据注音读通句子。

(3)同桌互相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2.在教师指导下交流汇报。

(1)学生个人读生字卡片。

(2)齐读生字卡片。

(3)开火车读字,并组一个词。

3.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生字“清”

“晴”“睛”“情”“请”,了解偏旁特点。

4.汇报带有“青”的形声字。

预设:蜻 婧

5.学生当小老师教组内学生识记其他生字。

(1)组内按要求学习生字。

眼 保 护 害 事 让 病

预设:

加一加:眼 保 护 让 病

形声字:护 让 病

字谜:事 害

…………

(2)学生交流自己记忆生字的好办法。

2.比一比,看谁能够把儿歌读得正确、流利。

3.我的发现。

“清、晴、睛、情、请”这几个字的右边都是( )字,“清”的左边是( )旁,说明和( )有关;“晴”的左边是( )旁,说明和( )有关;“睛”的左边是( )旁,说明和( )有关;“情”的左边是( )旁,说明和( )有关;“请”的左边是( )旁,说明和( )有关。

4.我能送字宝宝回家。(连一连)

眼 保 护 害 事 让 病

更多免费资源下载

上下左右半包围独体

结构 结构 结构 字

三、巩固生字,指导写字(用时:17分钟)

1.要求学生开火车读会写字并组一个词。

2.引导学生观察“青、清、晴、情、请”,并注意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3.教师范写生字,重点讲解“请”的写法。

4.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5.实物投影,展示优秀作业,组织评议。

1.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闯关游戏,巩固生字。

2.仔细观察字形,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

3.边看教师范写边书空,感知“言字旁”的写法。

4.认真描红,临写生字。lspj5.欣赏同学写得好的字,并说说好在哪里。

5.我会漂亮地写字。

四、再读文本,感知内容(用时:6分钟)

1.引导学生再读儿歌,思考:为什么要保护小青蛙?找到相关的词句画一画。

2.教师导学:你喜欢小青蛙吗?

3.指导背诵儿歌。 1.学生组内读文,边读边圈画相关词句。

2.学生汇报,了解小青蛙是益虫。

3.在教师指导下比赛背诵儿歌。

6.你知道为什么要保护小青蛙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能把儿歌背给喜欢的人听。

猜字谜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和朗读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本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充满趣味性。根据所学内容和学情特点,本着激发学生猜字谜的学习兴趣的目的,故采用猜字谜导入,自主识字,探究新知,拓展延伸的教学策略。

课前准备

搜集字谜。(学生)

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词卡、字卡。(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猜谜游戏,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字谜。

(1)玉被口吃掉。

(2)“玉”上五瑕疵。

2、板书课题:猜字谜。

3、教师引问:你们喜欢猜字谜吗?

(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1、学生猜字谜。

(1)国。(2)王。

2、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感受。

1、我能找几个字谜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用时:10分钟)

1、出示自学要求。

(1)初读儿歌,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更多免费

(2)自由读儿歌,将容易读错的生字多读几遍,直到读通为止。

2、指导交流。

(1)出示生字。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难读的生字。

(2)教师相机指导“遇”是整体认读音节:“纯”是翘舌音。

3、同桌交流识记方法。

4、汇报交流。相机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鼓励学生用猜字谜法识记生字。

5、巩固生字。

(1)摘苹果。课件出示苹果,上面是不带拼音的生字。

(2)识字大攀岩。课件出示攀岩的图片,上面有层层向上的生字。

6、学习词语。

(1)用横线标识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边标边读。

(2)指生领读词语。

1、小组内根据自学要求进行讨论交流。

(1)学生读生字。

(2)自由读课文,根据注音读通句子。

2、在教师指导下汇报交流。

(1)当小老师领读难读的生字。

(2)再次明确整体认读音节及翘舌音的读法。

3、在教师指导下同桌交流识记方法。

4、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5、在教师指导下巩固识字。

(1)进行摘苹果游戏。

(2)多种形式进行“识字大攀岩”比赛。

6、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词语。

1、按要求标词语并练读词语。

(2)多种形式领读词语。

1、汉字迷宫

猜字谜。

白担心。

今天出点汗。()

2、唱反调。写出下面字的反义词。

静--()

左--()

3、把会读的词语涂上喜欢的颜色。

相遇喜欢纯净

互相感动最怕

三、趣味猜谜,学习课文(用时:17分钟)

1、学习第一则谜语。

(1)指导学生多种形式读谜语。

(2)指导学生猜谜。

(3)揭示谜底。

(4)交流猜谜方法。

(5)指导感情朗读。

2、学习第二则谜语。

(1)指导学生多种形式读谜语。

(2)指导学生猜谜。

(3)揭示谜底。

(4)交流猜谜方法。

(5)指导感情朗读。

1、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第一则谜语。

(1)多种形式朗读谜语。

(2)在教师指导下猜谜。

(3)朗读谜底。

(4)感知猜谜方法。

(5)有感情地朗读谜语。

2、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第二则谜语。

(1)多种形式朗读谜语。

(2)在教师指导下猜谜。

(3)朗读谜底。

(4)感知猜谜方法。

(5)有感情地朗读谜语。 4、答案我知道。

(1)第一则谜语的谜底是()。

(2)第二则谜语的谜底是()。

18.部编本八年级上册最新《苏州园林》导学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其实就是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知道宪法内容,对宪法规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及公民基本权利内容有初步了解,这些内容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知道我国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2.知道很多国家机关名称里有“人民”二字的原因;对宪法基本内容的认识和了解。学会通过不同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等,提高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能力;提高对人权内涵的认识,自觉维护个人的人权。

3.增强对宪法基本内容的认识,热爱宪法;认识人权、珍惜和热爱自己的人权;对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做法产生敬意。

教学重点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2.对宪法基本内容的认识。3.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教学难点

1.对宪法基本原则与国家性质的理解和认识。2.对人权内涵的认识和理解。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精心准备宪法内容、国徽幻灯片及教材上教学展示所用幻灯片。2.认真备课,熟知本课时两大板块内容之间内在联系。学生准备:1.预习新课中探究问题。

2.提出新问题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环节与同学共同探讨。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场景激趣

故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由来及含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清华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接受了中央政府命令,分别成立了国徽设计小组,执行新中国国徽的设计工作。

经多次咨询研究,最后确定了国徽的图案,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其意是用天安门图案作民族精神的象征;用齿轮、麦稻穗象征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用国旗上的五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大团结。国徽图案交由清华大学小组的教授高庄最后完成设计加工与塑造国徽模型。1950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在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在祖国的海关,在人民的法庭上,每当我们看到庄严美丽的国徽,心里便会荡起一种崇高的爱国之情。

国徽呈圆形,圆形的中间上方是璀璨夺目的五颗金星,下方是雄伟端庄的天安门城楼,天安门城楼的正下方是一个金色的齿轮,齿轮两边的稻穗对称地向上环抱,至居中的顶部相合,齿轮的中心又系着两幅红绶,呈弧形伸向两边,而后向下垂挂,使圆形的国徽有了坚定、稳定之感。国徽的基本色彩是红、黄两色,热烈、美丽、崇高、庄严。

天安门图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具有民族特色的雄伟端庄的天安门城楼的正面图景,横贯国徽的中下方,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威武不屈的英姿。

齿轮、稻穗象征着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金色的齿轮,仿佛带动整个国家飞转向前,硕大的麦稻穗,也同样象征着人民的幸福,祖国的繁荣。

国徽上的五颗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大团结,正上方的一颗大星,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党是灯塔,是太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四颗小星在一面呈半圆形环抱,象征亿万人民,心心向着共产党,坚强团结,众志成城。

故事二:中国国徽图案的绘制方法

1.两把麦稻穗组成正圆形的环。齿轮安在下方麦稻杆的交叉点上。齿轮的中心交结着红绶。红绶向左右绾住麦稻而下垂,把齿轮分成上下两部。

2.从图案正中垂直画一直线,其左右两部分,完全对称。

3.图案各部分之地位、尺寸,可根据方格墨线图之比例,放大或缩小。4.如制作浮雕,其各部位之高低,可根据断面图之比例放大或缩小。

5.国徽之涂色为金、红二色:麦稻、五星、天安门、齿轮为金色,圆环内之底子及垂绶为红色;红为正红(同于国旗),金为大赤金(淡色而有光泽之金)。

故事三:国徽及国徽法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及其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零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以后历次宪法均予以确认。

为了维护国徽的尊严,正确使用国徽,1991年3月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当天国家主席杨尚昆签发主席令予以公布,并自1991年10月1日起施行。

故事四:宪法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一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第三节 国务院

第四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

第五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第六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第七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第四章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教师可根据需要,选取其中一两个故事讲述给学生听或制成幻灯片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国徽和相关法律规定,由此引入新课的学习。

二、问题导读,新知研讨(一)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3页“运用你的经验”,请学生着重思考下面两个问题:(1)为什么这些国家机关和场所要悬挂国徽?

(2)为什么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 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老师可视情况组织同学展开讨论。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

教师总结:(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2)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表示我国的国家性质也就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2.宪法的基本原则的表现

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第3~5页内容,在预习新课的过程中了解我国宪法是如何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

对这一内容的教学,建议教师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请学生回答“我国宪法是如何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这一问题。第二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可以播放提前准备的幻灯片,具体顺序如下: 第一张显示“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第一章 总纲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二张显示“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这一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一制度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

第一章 总纲

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七条 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第八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中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参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经营自留地、自留山、家庭副业和饲养自留畜。

第三张显示“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第一章 总纲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第四张显示“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第一章 总纲

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第三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教师补充:“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教师总结: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3.对中学生的要求:

教师可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5页“探究与分享”,思考提出的问题:中学生通过撰写提案参与到国家事务中,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在学生思考回答基础上作小结。

教师总结: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故事拓展】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教师出示幻灯片或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6页四幅插图,思考问题:(1)以上图片分别说明公民享有什么权利?这些权利是如何实现的?(2)请列举自己感受到的国家改善公民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实例。

教师总结:(1)分别是受教育权、生命健康权、文化权、劳动就业权。(2)示例:高中、大学贫困家庭学生助学金制度等。

2.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

教师出示提前制作的幻灯片:内容为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过渡语】既然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那么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国家机关应怎样尊重和保障人权呢?为此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权的主体和范围。

3.人权的主体和范围

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第7页中间一段文字,然后请学生回答人权的主体和范围分别是什么?

教师总结:(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4.国家机关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做法

(1)总体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2)具体要求:

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方法小结】对这一块内容的教学,老师先安排学生自学为主,而后对个别机关的做法进行拓展延伸。如教材第8页两个“探究与分享”材料及问题的解答,可加深学生对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的做法的理解和认识。

【知识拓展一】教材第9页最上面的“阅读感悟”,中国人权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知识拓展二】教材第9页最下面的“拓展空间”中介绍的扶贫方式的变化,教师也可以在网上搜集相关图片制成幻灯片播放。

【思维提升】中国正在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国家为什么大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你认为国家应该如何帮助贫困人群? 教师在学生思考、举手发言后作出小结:(1)扶贫工程是尊重和保障贫困地区人口人权的有力措施。(2)优先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特别是尽快建立农村的最低保障制度和完善城市的低保制度。在解决相对贫困的问题时,要把重点放在建立一个公平的竞争平台,减少机会不公平的现象。在就业、基础教育、基本卫生、市场准入以及公平执法等方面下功夫,投资金。最后,政府的政策还要更偏重于解决未来的收入不公现象,如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民工进城、加快城镇化发展等。同时,政府要促进教育公平,使大学生不能因家庭贫困而不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最后,政府要通过税收、财政、货币、土地等各方面措施,防止出现房地产泡沫,防止通过财产的快速增值使未来收入分配的差距扩大。

三、课堂小结

上一篇:最美告白情话英文短句下一篇:市课程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