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名校名师的感受(共8篇)
学习名校名师的感受 篇1
学习名校名师的感受
经过对现行教学的彷徨期后,在网络上阅读过许多的相关文章,我终于得到了在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下,要想获得好的教学成绩,那就要比其它人更加应试!
洋思教学模式、杜郎口教学模式,无不折射出应试教育的强大的影子。最近被衡水中学的作息时间表吸引,它的成功吸引力之处就是骄人的高考成绩,从而让我们关注。
再看一看自己身边的名师,他们的身上都有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一点是大家公认的。这种无私奉献表现在他们所担任的班主任工作上,从早到晚,一直如此执行,关注学生,守着学生,强迫学生进行一种学习的状态中。其它班主任只是应付着一些日常工作时,他们主动地给学生布置比其它班更多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做到别人有他更加有,别人无时而我有的这种精神状态。比如上午七点半上课,他要求学生七点二十进教室读书,中午二点半上课,他要求二点进入教室读书,晚上六点半上课,他要求六点二十进入教室。在作息时间上,总是比学校的早一点,比其它班快进一步;并且他要学生到的同时,他自己也会以身作则。体育节时,大家在操场上,他要求没有项目的同学进入班上学习,不管年级管理者的批评,其实年级领导看到肯定会十分高兴的。周六下午晚上休息,他会要求没有回家的同学到教室自习,他自己也会过来陪同。这种无私奉献,学生虽然有怨言,也会被吞进肚子中去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成绩提高的最好的体现!
我不是名师,我不敢实行他们这种制度,因为我没有他们这种彻底的无私奉献。我并不一个以校为家的人,我还有自己的小家。当看到名师时,我除了敬佩,还是敬佩!因为这是一种无私奉献精神的体现。我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有效的管理办法,学生的成绩提高才是最有效的管理。
名师出成绩了,那么我该怎么办?如何在名师辈出的学校获得好的成绩?这就是我思考的一件事!
那就是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取得更大的学习效率,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好的成绩!这要求学生懂得,如果学生不能体谅,那么也是一句空话。那就要实行名师占时间,强行占有学习时间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好的成绩!
如果我不是名师的老师也来占时间,抢时间,最怕的人就是名师了。他们又将思考更加有效的方法来保住名师的名声。
我时常在想,名师天天如此,累不累?我看到都累。或许是我个人的想法。因为名师已经把工作当作十分有意义的任务。我可能是以小人之心而度君子之腹。
名师的出现,他是研究透了应试教育的精神。要想出成绩,多化一点时间与学生在一起,学生多占用时间在此科上,成绩自然而然会提高的。这是我屡试屡爽的最简单的方法!这不需要你的教学水平的高低,只有我们肯化时间在学生方面就行!
2012年3月14日,九山初中一行17人赴xx二中观摩学习,我有幸身在其中,深感荣幸。以下是我的几点感受。
一、名校并不一定是现代、豪华建筑的代名词。走进xx二中校园,映入眼帘的楼群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豪华,走进教室,内部装饰也不现代(没有重新装修)。但是整个楼群布局非常大气,教室内的教学设施比较完备。有一个细节:每个教室内挂着一支教鞭!这也许给追求现代教育的一些教育者一定的启示。
二、校园文化氛围浓厚,班级文化建设丰富多彩。每一座楼都有一个富有文化气息的名字(海纳楼、笃行楼、敏学楼、唯真楼、启智楼),每一个班级都有一个彰显班级特色的班名(宏志八班、问鼎二班、追梦五班„„),学校的宣传橱窗内,各班走廊的展示墙,教室内的黑板旁,讲台边,书架上,学生们的书籍、笔记本的扉页上,甚至在洗手间里„处处都有励志的话语,处处都有教育的体现,处处都在彰显学校的文化!每个班级外的班级文化长廊都是由学生自己搜集材料制作而成的,内容丰富,富有时代气息、生活气息,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风貌和特色。教室内的班级文化同样精彩纷呈,角角落落都有励志格言、班级宣言以及学校、学部、级部、班级的活动材料。这与有些学校为保持教室内的整齐划一不让随便张贴东西形成鲜明对比。
三、成型的“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实用的师生共用学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271”高效课堂的内涵
(1)学习内容方面:20%的知识——自学能会,70%的知识——合作学会,10%的知识—老师教会。
(2)学生组成方面: 20%学生—特优生,70%学生—优秀学生,10%学生—待优生,(3)271课堂模式的时间分配及内容安排:
20%(约10分钟)—教师指导、点拨、答疑 ;70%(约30分钟)—学生自学、讨论、展示;10%(约5分钟)—学生自结、巩固、检测
(4)“271”高效课堂的五个基本步骤:预习自学,自主探究;完成学案,训练应用;分组合作,讨论解疑;展示点评,总结升华;清理过关,当堂检测。
在xx二中271的高效课堂上,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策划人、导演,总之课堂完全的交给了学生。在这种课堂中师生情感交融、共同创造、共同提升,教学相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学习成为享受,快乐写在脸上,学习效益当然大幅提高。xx二中的师生共用学案(预习学案、课堂学案、检测学案)也是非常实用的,并非一日之功,这需要学校经济基础上的强力推进,需要全体教师高度的责任心和持之以恒的钻研教材、不断总结的耐心。否则,课堂不敢成为开放的课堂。我认为要想成型至少需要3年。
四、精细管理。有几个细节:学校办公室外张贴着“今日值班安排”,从带班领导到值班水电工都在“今日值班安排”上,这样,有何事就可直接与这些人联系,便少了很多中间环节,提高了效率。学校的塑胶篮球场地外贴有“塑a胶篮球场地使用规定”,厕所内张贴“厕所使用规定”。所有这些,无不体现出学校管理之精细。
xx之行,开阔眼界,然何时始于足下?必须从我们的教学实际
出发,针对学生实际,制定适合自己学校的切实可行的素质教育计划。先转变观念,再付诸于行动;先学形式,再加内容;加强学生、老师的情感教育,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细化管理,持之以恒,才能打造出我们九山初中自己的高效课堂,才能打造出我们自己的九山初中!
学习名校名师的感受 篇2
因此, 沈阳市第六十三中学的办学终极目标应该是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 有利于学生在学校获得今后走向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生存能力, 把学生从“课堂上被动地听老师讲, 课堂外埋头于书本, 专心做大量与实际生活严重脱离的练习”中摆脱出来。
一一、立足现状, 明确发展方向
沈阳市第六十三中学始建于1927年, 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多年来学校办学思想端正, 立足于农村特点, 坚持实施素质教育, 依据新课程标准, 深化课程改革,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为农村经济腾飞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合格加特长的人才。
几十年的风雨兼程和辛勤耕耘, 在上级领导、社会各界的关怀和支持下, 六十三中学留下了一串串辉煌的足迹, 获得了沈阳市教育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沈阳市东陵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沈阳市科技工作先进单位、沈阳市花园式学校、辽宁省“七巧科技”《校本课程》示范学校、辽宁省九年义务教育先进单位等40余项奖项和荣誉。
2008年12月, 经东陵区区委区政府统筹规划, 投巨资修建了第六十三中学新校舍, 新校教学设备一流, 环境优美, 引入校园网, 电化教育设施完备, 教育资源全省领先。以此为基础, 六十三中学立足课改, 夯实基础, 在抓好常规教学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特点, 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 实施教学“二三四”工程, 同时承办国家级课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亦小有所成, 至2011年底进一步丰富为“一二三六优质课堂”教学模式, 把教育教学改革推入深入发展时期。
如今, 第六十三中学的硬件实力得到了跨越式提升。学校总占地面积56695平方米, 建筑面积23032平方米。现有教师135人, 其中专任教师121人, 高级教师16人, 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
根据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 结合沈阳市东陵 (浑南) 新区工作会议精神, 2012年初, 六十三中学专门召开了治学工作务虚会, 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共同努力下, 集中群体智慧, 形成了六十三中“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打造省级甚至国家名校”的办学总目标, 提出了“提高认识, 营造氛围, 提升质量, 打造名校, 感受幸福”20字办学总方针, 要着力从教学、德育、体艺、管理、质量5个方面入手,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培养人民满意的学生, 建设人民满意的学校。
二二、传承文化, 打造书香校园
一个学校要可持续发展, 必须塑造自己独特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凝聚在学校的面貌、理念、制度、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和精神气氛之中, 具有历史性、传承性、前瞻性和先进性。学校特色, 就是学校通过长期有意识的不懈努力而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浓郁的文化氛围, 它影响着学校的所有成员, 深入到学校的所有课程和一切活动之中。
六十三中学80多年的历史, 不应成为沉默的语言。一所好学校, 一定有她不可替代的学校文化, 激励着师生一直向前。六十三中学在经历过多年的沧桑变革之后, 逐步形成了“诚朴、励志、乐学、敦行”的校训, 形成了“团结、和谐、务实、创新”的校风, “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的教风, “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学风。这些积淀下来的文化, 要与六十三中学的未来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让文化活起来, 让文化动起来, 让文化形象地扎根于六十三中学所有人的心中。
因此, 用文化凝聚人心、用制度驾驭人性,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每一棵树都说话, 让每一件物都发言, 让每一个教室都成为学生作品和思想表达的窗口, 是六十三中学打造书香校园的总体思路。
打造书香校园, 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做起。外在方面:要建立一些能够体现传统文化和学校文化、凸显六十三中学特色的标志性建筑。设置一些古代大家和现代名家的雕像, 激励学生传承他们的精神, 弘扬他们的大志。内在方面, 可以组织校内教师通过科研的方式, 结合学校实际, 弘扬传承国内外著名教育家、哲学家的思想。除此以外, 还要建立六十三中学的文化标示系统, 包括校标、校旗、校服等, 充分体现学校统一的文化思想。校史馆作为重要的文化展示场所, 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六十三中学80多年的校史, 如果挖掘阐释到位, 就是一部绝好的思想教育教材。校刊、校报作为思想和言论的园地, 可以彰显和宣传学校的文化。校刊主要刊登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经验论文及科研成果;校报主要刊登校内新闻、学生社团活动、模范学生事迹、优秀学生作品等, 是学生社团活动和相互交流的平台与载体。
三三、突出特色, 延伸教育力量
现代学校并不仅仅体现在硬件设施上的现代化, 还要展示素质教育背景下“人性化”的现代办学理念。对六十三中学来说, 不以分数作为学生唯一的考核依据, 不以中考作为教学的指挥棒, 而以学生自身的特点, 因材施教才是真正的人性化教育。要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学习, 学习审美、学习创造。因此, 学校结合新课程改革, 把这六项目标, 纳入到课程改革当中, 以丰满“现代学校”的灵魂。
六十三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开始于2008年, 由最开始的教学“二三四”工程丰富为现在的“一二三六优质课堂”。教学“二三四”工程, 即课堂要突出两个重点:“提高学生的课堂的参与度、提高教师的课堂激情”;教学常规要争取三个突破;“教育科研要突破、学教氛围要突破、跟踪辅导要突破”、学教模式要遵循四个步骤:“自学—预习交流、助学—合作展示点拨导学、促学—达标测评、广学—适度拓展”。
在逐步完善教学“二三四”工程的基础上, 六十三中学的课程改革主要体现为打造“一二三六优质课堂”。“一”即明确一个中心, 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二”即抓住两个重点:一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二是明确教师主导地位, 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三”即实现三个突破:第一突破口, 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第二突破口, 创新教学方式;第三突破口, 实施发展性评价。“六”即遵循六个环节:精彩一练, 点评指导;创境激趣, 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交流探究;展示生成, 点拨导学;达标测评, 总结提高;预习布置, 强调任务。目前, “一二三六优质课堂”已通过中央教科所审批, 成为“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 指引着六十三中学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课程改革。
为与第一课堂密切配合, 共同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能力, 以“三个一”社团模式为主的第二课堂必不可少。每个学科, 至少成立一个与其学科相关的学生社团;每一名任课教师, 成为相关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每个学生社团, 每学期至少搞一次大型展示活动。社团活动绝不流于形式, 有固定的活动室, 每周要有两个下午的固定活动时间, 许多社团除了本校指导教师之外, 还可以外请专业教练。
航模社团、机器人社团、手工制作社团、科普 (航空知识为主) 社团等彰显科技特色的学习社团, 能够激发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创新意识。国学传统文化社团、文明礼仪规范社团, 结合学校的养成教育, 体现六十三中学的精神风貌,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美术、书法、陶艺等陶冶情操、锻炼动手能力的社团, 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田径社团、足球社团、篮球社团、乒乓球社团等, 在满足体育要求的同时, 更为学生们提供了健康成长、挥洒阳光的平台。
课堂教学改革, 结合各种社团, 突出学生个性化发展, 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带动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四、严抓管理, 保证办学质量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是重建制度, 即改革学校管理制度与教育评价制度。一所学校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品牌、良好的口碑, 这是一种无形资产, 是学校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产生的社会效益。所以, 六十三中学的学校管理必须始终在提高教育服务质量上下功夫, 尽最大努力保证每一位服务对象满意。
坚持不懈抓教学常规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是教学管理的核心, 制定教学计划应遵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着力抓好高效课堂管理。要始终把课堂教学摆在教学管理工作的第一位, 将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学校整体改革的切入点。要坚持走进课堂听课、评课, 把目光聚焦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要建立教师互相听评课制度, 写好听课记录和课堂观察评价。
要切实抓好学生的作业管理。对学生家庭书面作业实行总量控制, 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 三、四、五年级每天各科课外作业总量不超过45分钟, 初中书面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1.5小时。不得全部以教辅资料替代书面作业, 坚决禁止机械性、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班主任负责班级每天作业总量的反馈与调控, 建立教师、学生、家长作业反馈制度。
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与质量管理机制。加强考试管理, 规范考试流程, 建立能够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性考试评价制度。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对命题、组织考试、制卷、阅卷、质量分析等考试环节进行过程管理, 保证质量。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学评价制度。
利用校本教研和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采取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校本教研方式, 提倡叙事研究、案例研讨、说课、理论学习、网络研讨、教研沙龙等教研方式,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立足点, 注重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研究和行动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感受名师之“真” 篇3
“开卷有益”是几乎所有人都耳熟能详的一个成语。对于为人师表的人民教师来说,阅读以及由此带来的知识积累和更新,与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紧密相联。对教师来说,阅读重要,写读后感更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写读后感是教师反思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一个必要环节。本期我们刊登几篇教师读过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所写的读后感。
最近有机会品读了语文出版社“名师讲语文”丛书之《武凤霞讲语文》。先前,与武老师并不熟悉,属于“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的那种。但是读完了她的书,武老师的这本书、这个人,以及她的“生命语文”却再也挥之不去,一个“真”的武凤霞便栩栩如生地立在我的眼前,仿佛在对我讲述,仿佛在与我对话,渐渐的,我被她感染,被她感动!
真实:一朵野百合的春天
在不少小学语文教师的眼中,武凤霞可能是一位令人仰视的名师。可是读了她在本书中“我的语文人生”章节,却带给我们一个真实的武凤霞。她在成长过程中的艰难与挣扎,似乎在经历着童话故事中“灰姑娘”的遭遇。幼年的贫困,童年求学的艰辛,成年后在濮阳实验小学磕绊不断,甚至面临限期调离的尴尬境遇,让人难以与当下声名卓著的武凤霞等同起来。可以说,在成为一位名师之前,她没有特别的潜能,更没有特殊的机遇,她就是一朵生长在山间平凡的野百合!即使她怀揣春天,渴望绽放,但是这个冬天却特别漫长,特别令人窒息!
读到这里,我们也许都可以从当初的武凤霞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并觉得她就是我们身边默默无闻的邻家女孩,就是在我们教研组中一个不谙世事、努力想把事情做好却渐渐搞砸的“愣头青”。与我们不同的是,虽然她是一株稚嫩的枝丫,却永远梦想着成为参天大树。后来她发现,从一条宽广大路出发的人常常走投无路,从一条羊肠小道出发的人却能够走到遥远的天边。而语文教学虽然路广却太难走,于是她选择了“走窄门”,从少先队工作入手,希冀走出困境。
随着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的成功,她渐渐站稳了脚跟,心中那个“要上课,要上精彩课”的梦想又情不自禁地重新燃烧起来,她卧薪尝胆,细细琢磨活跃在当时小语教坛的名家课堂,苦背唐诗宋词等经典篇章,为自己的腾飞蓄积力量。第一次获得送教下乡的机会,她非常珍惜,教案几易其稿,竟然用去了整整一本备课笔记;为了磨练自己的教艺,她竟然每天将自己的课堂向同年级组教师开放,这种众目睽睽的课堂生活,竟然长达一年!“默默地努力,悄悄地前行,不为别的,只为明天不再在语文教学中沉默。”正如武凤霞自己所期盼的那样,她终于迎来了语文教学的春天,一次次荣获特等奖,一次次赢得赞扬的高层次教学观摩,使她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顺,最终成为一名拥有各种光环的名师。
纵观武凤霞的成长历程,可以发现,她不只是一个焕发圣光的成功者,她更是一个真实寻常的人。她的成功之路,可以在每个教师身上复制:只要你怀揣梦想,只要你具有不服输的性格,只要你学会了坚持,所有和她一样的“野百合”都会迎来春天。所以说,武凤霞的成功不只是个案,其实更具有草根价值和普遍意义。
真诚:一滴水折射大海
行走在《武凤霞讲语文》的字里行间,你看不到教育专著中的晦涩文字,你读不到“为赋新词”的牵强,你听不到不着地面的高调,带给你的只有“真诚”——一个大姐姐的真诚,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的真诚,一个教育名家的真诚。
她会告诉你如何让语文课“迷人”;她会告诉你“课堂讲解”的技巧;她会告诉你富有“语文味”的课怎样上;她会告诉你公开课怎么“磨”……
这一点一滴,让武凤霞的“真诚”跃然纸上,你觉得她绝不是在居高临下地进行“传经布道”或“长辈告诫”,而是邻家大姐正在与你促膝谈心,和蔼可亲,意味深长。这与当下的一些热衷于“空中表演”的名师相比,武凤霞老师一言一行,更多了一些“根”的地气,让人在行动层面可操作,在精神层面可生长。
这一点一滴,更可以折射出武凤霞心灵世界的敞亮。当下的语文教学正处在一个理念交错、挣扎、厮打的变革时期,山头门派众多,即使一些已经成为小语教育界共识的“公共话语”,在一些专家和名师的报告和课堂中也变得闪烁其词、摇摆不定。而武凤霞老师以一个河南人的直爽和执著,不断挑战教材和教学中的“禁区”和“误区”,在旗帜鲜明地表达着、演绎着,站在人性的立场上消解着、建构着,这就是真诚的勇气,这就是真诚的力量!
真挚:为了生命应有的高贵
许多人认识武凤霞可能是从《检阅》一课开始,很多人欣赏武凤霞也是从《检阅》一课开始。也许这节课就是她“生命语文”最强有力的注解,也许这节课就是她走出“人为语文”走向“为人的语文”行动的一个最真挚的样本。
呼唤文本场景中儿童最真实的声音,倾听课堂现实中儿童最真诚的声音,成了武凤霞老师《检阅》教学中最强烈的意义选择。“接受检阅,有没有征求残疾的博莱克的意见?”“队长为什么要把博莱克放在第一排?”“如果你是博莱克,你选择参加不参加?”这样的柔软而敏锐的教学追问,可能与传统意识形态中坚硬而僵化的主流话语有些相悖,但是“对教学内容多了一份人道视角的审视,把尊重每个生命的权利渗透在自己的教学细节中,就是使每个生命获得应有的高贵。”(赖配根,《人民教育》2006年第1期《自由、人道与儿童》)这样的追问,看似不经意,甚至对文本解读有失“尊重”,但是它将文本的教学价值、教育价值提升到一个关乎生命思考的平台,不能不说这份善良、这份仁爱、这份虔诚,是武凤霞对人、特别是对儿童的一份执著而真挚的人性情怀。
采访名师的感受 篇4
我心中的名师就是对我学习、生活、以及为人处事等影响力大的老师,然而黄斌老师就是恰恰其中的一位。今天很荣幸能把黄老师请到我们教室进行个人专访,不仅让同学们更加了解黄老师也让我从中学到不少知识。
首先,介绍一下黄老师:他是1955年出生,1982年河南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本科毕业,1996年赴德国北部画家村费舍胡德艺术交流,现为洛阳师范学院美术系副教授。从1993年11月在德国费尔登市历史博物馆进行个展以后,一直持续到2006年他的个展没有中断。在德国、奥地利等国家办画展10次,2000年还在河南师范大学办过一次展览。
其次,黄老师是1977届也就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第一届学生,在他学习绘画的时候还是中学时期。当时学习绘画并不是像现在一样盛行,年代不同,现状也不同。黄老师还下乡到工厂干活,后来由于会画画,每天画毛主席的头像能挣1块2毛钱。而当时在河南大学上学的时候,他们同学之间的年龄差距很大,而且学生就十几个。当时他们老师画画没有学生画的好但是能指点他们画。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影响以及自己画画的教训都是使绘画进步的动力。当时生活条件没有现在的好,吃上红薯面,玉米面就是不错的,现在黄老师见到红薯和玉米还不想吃,可能当时吃烦了。但这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就是他们当时的自学意识:进入教室,没有一个人说话,大家都在画画,如果知道明天有新的课程,座位都是抢的,有些类似于圈地运动,不过这正是证明了他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学习名校名师的感受 篇5
孙彦峰
每每听到周围县市有名师课堂展示的消息,许多像我这样正处在课堂教学摸爬滚打阶段的老师们总是非常渴望能一睹名师的风采,到现场感受名师的课堂。我一直在思考,名师课堂何以精彩,为什么他们能成为名师?是课前灵动的预设,是名师诗意的语言,是师生默契的交流,还是借助美轮美奂的课外资源开发的教学课件?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我鲜有机会能深入到名师的课堂当中去,感受名师别样的风采。于是我只能借助与书本,在广泛深入的阅读中感受名师的教学魅力。
最近我拜读了教育专著《名师怎样观察课堂》,读后感慨很深。这本书阐述了编者对于各学段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教学策略的思考,又向我们展示了许多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在这里名师能和我们进行推心置腹的对话,是对我们小学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学探索的一种专业引领。读后你不得不佩服专家那理性的思考、深入浅出的剖析、以及高瞻远瞩的目光„„ 在读这本书时,我总是感叹于名师挥洒自如的课堂风范和教学艺术,自问名师的课堂何以如此精彩,是课前灵动的预设?还是师生默契的交流?是师生彭湃的语言?还是名师诗意的语言?是学习材料的引进?还是精美的课件?
读完这本书后,我仿佛与这二十五位名师进行了一次对话,感觉是他们把知识教给了我、是他们给了我课堂教学的建议„„
这本书在新课程、新理念的背景下,具体展示了名师授课的过程,对新课改形势下教师的教学有示范与指导作用。这本教育专著使我深入了解在各个学段,我们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哪里,应该用什么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精彩课堂”中展示的精彩课例,让我亲身感受名师在教学环节上的准确把握,每节课后的教学反思,更是剖析深刻。这样的内容和形式安排,意在对教师起到举一反
三、名师引路的作用。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有“方法阐释”的形式,闪烁着名师智慧的火花,宛若沙滩上的贝壳串起了每一节课堂上的教学
亮点,值得我们去咀嚼、品味。不论是具匠心的课堂设计,一针见血的教学评价,还是对教材深入简出的剖析都让人十分佩服。特别是书中展示的精彩课例,让我亲身感受名师在教学环节上的准确把握,每节课后的教学反思,更是剖析深刻。这样的内容和形式安排,意在对教师起到举一反
三、名师引路的作用。其实,一堂课往往是一位教师综合能力的集中表现,我们更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尤其是名师的课堂,其教学风格和艺术往往就是通过一个个的教学细节表现出来的,课堂观察就是将细节放大,细细地琢磨、耐心地品味,从而领会到其中的教学奥秘。”
书中展示的名师课例无一不显示出课堂教学的‘趣”和“活”,但无论教学内容如何安排,教学环节如何设计,名师课堂都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课堂教学始终都能紧扣教学目标,把握住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如:张奇华《好课是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
一堂好课,应该是数学教师全部数学素养在某个特定课堂情境中的自然挥洒。正如我所坚持的,好课是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
一堂成功的课,往往不是教师教学技艺与技巧的简单叠加与拼凑,而是其多年来学识、功底、经验、技巧、智慧、个性乃至人生阅历等在特定教育情境下的一种自然勃发与流淌。
他所讲到的“全部数学素养”也就是在数学方面的综合素养,讲得更广泛一些,也可理解为教师全面的综合素质。所以给我的启示是:要提高数学教学的境界,应从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做起,这样才能“厚积而薄发”。
黄爱华《课堂——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让我明白了教师要创设一个学生喜欢、充满思维活力、促进心灵成长的理想课堂环境,应该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1、引趣——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身边的事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解决或解释某个实际问题的愿望转移到学习新课的认知兴趣上来。
2、启智——充分挖掘教学素材的智力因素,把问题情境用“够”通过多层次的设问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
3、应变——在教学中面对学生提出的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或出现的错误时,教师要有耐心,及时引导,巧妙“纠正”,诱发学生积极思考。
4、呵护——尊重学生的生活感受,以爱心和善意去理解学生的行为,让学生“体面”地坐下。
5、唤醒——引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不仅仅停留在快乐学习的状态,而且进入真正创造性思维的境界。
6、欣赏——发自内心地欣赏学生的成长,分享学生成功的快乐,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在“观课品课”版块中,我再一次阅读了张兴华老师的《重提数学教学心理学》一文,文章论述了数学教学中出现的一些现象、问题与学生心理规律、心理特征之间的一些关联,以及如何根据心理学知识设计和指导我们的日常教学。这就是我们日常“观课品课”中应该着眼的一个重要方面。
当我看到孩子身上天真而烂漫的童真时,我感觉任重而道远。这本书中需要我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做为老师我一直在努力,通过这次阅读,使我解开了许多教学中的困惑,教会了我如何和孩子相处,如何在课堂上调控,如何为孩子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和自由健康的成长空间。
读书,真的会使我们的人生收获一份真实而奇妙的美丽。
现在我们很多老师的课堂,也包括我自己,往往也不乏“趣”和“活”,但是常常是有些“东施效颦”的味道。很多老师试图将其“原样”复制,让这份精湛和美感同样绽放于自己的课堂中。然而,无数类似的努力往往都以失败而告终。从表面上看一堂课下来,说唱逗演 3
是样样俱全,学生的思维也非常活跃,回答问题也非常积极。但也名师课堂比较起来,却让人总感觉不是滋味,其实缺乏的就是课堂教学的“实”。上课要让学生实实在在学好基础知识,练好基本功。加强双基是我国传统教育的精华,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在本书中指出的一些教学误区,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曾经出现过,真是让人汗颜。
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单一的主角,而且还包括学生。新课标中也要求我们老师要转变角色,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而我在平时的备课时想的都是如何把课堂内容有效地向学生传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仅仅从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去设计教案,而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历。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如果我是一名学生我会喜欢怎么样来学习课文,我会喜欢老师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会出现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兴趣低落,课堂教学失去实效。因此 我们教师需要一双孩子的眼睛,需要一颗孩子的童心,了解学生成为我们备课时应该考虑的因素之一。
曾经有一段时间许多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老师们的课堂教学是花样百出,一味地最求花里花俏的外衣。老师们热于翻新教学形式,多媒体课件滥用让学生们看得是眼花缭乱,虽然也帮助了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但是也常常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时候一语文节课成了信息技术课,大量的影片、声音、图片充斥了整堂课,课堂教学反而失去了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课堂教学失去最根本的时效性。反思我自己的课堂教学,曾经有段时间就走过这样的弯路。现在我们教学的关注点逐渐从热热闹闹的形式回归到实实在在的本质时,以一种冷静的眼光观察我们的课堂。我们需要的是切合学生实际有效的教学手段,而不是盲目地跟风。
读完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思考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语文课。前辈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名师并不是一朝一夕练就而成的,需要不断地努力、探索。真如书中所说的那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少一些台前的风光,多几分台下的平等参与;少一些明确 4
走近名师,感受数学智慧 篇6
为期两天的全国第十届“相约名师,聚焦课堂”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于10月19日-20日在厦门六中举行。研讨会上张齐华、刘延革、张兴华、强震球等几位名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受益匪浅。在活动里,无时无刻弥漫着数学味道,名师的风采尽显无疑,课堂的魅力冲击着每一个人,数学那独特的气息回转在所有人身边。
张齐华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用幽默的语言把孩子们的思维带进了字母世界里,用他独特的构思,巧妙借助储蓄罐,经典地解释了a 5=a 5:左边是数量关系而右边则是结果,使人大开眼界,深受启发,值得借鉴。刘延革老师的《认识周长》在开始时创设了小明锻炼的计划:绕运动场跑一周,采用“慢镜头”的手法分别出现没有绕边线跑、没有跑完一圈和正好沿边线跑一圈的三种情形,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图形的“一周”。把抽象的内容转变成具体的生活知识,在学生思维过程中强化抽象概念。强震球老师的《圆的认识》致力于突出圆的科学概念的本质,不让孩子们的数学学习停留于实际操作的层面,而是必要的重构。
学习名校名师的感受 篇7
【课例1】有效设问, 生成方法, 建构新知。
例:北京市昌平城关小学柏继明执教一年级《统计》, 在有效设问中,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 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参与活动中建构初步的统计知识。先出示西红柿、菜花、菠菜、茄子四样蔬菜图片——
问:你最爱吃什么菜?怎样知道这个班爱吃哪种菜的人多?哪种菜人少?
生:举手、站起、站队…… (得出用站队的方法)
师:请学生按爱吃什么菜站队, 你们怎样知道每队多少人呢?
生:数、报数…… (组长组织。课件显示站队人数, 再改写成直条)
引出分类、数数、填表、统计 (由过程到结论, 得到统计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
在小结阶段, 比较吃什么菜人多?什么菜人少的同时, 播放视频资料, 说明这几种蔬菜含铁、锌、钙及维生素含量情况, 利用这一素材, 渗透不挑食、营养搭配等, 又可感受名师在教学的每一步都极尽考虑预设组织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利用性, 而非随意为之。
在练习中, 指导分类、调整、摆整齐等方法的指正, 更可见教师随时随处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意识与方法。
亲切自然、朴实无华。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 有效设问, 赋予学生自由创造 (统计的方法都是在教师的有效设问中, 由学生创造, 在经历过程中自然建构) , 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这样的教学, 学生学得快乐, 又包容了多维的教育因素。
【课例2】利用经验, 分析理解, 建构新知。
例: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张齐华执教《负数》, 基于经验寻找, 生成要学内容。围绕生成内容, 由表及里逐步分析其内涵, 感受其外延, 学生是在学, 更在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中学会了思考。
首先基于经验寻找。课始提问:“你在哪里见过负数?”, 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 寻找生活中的负数, 这种基于经验寻找, 生成要学内容, 也是培养学生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有效教学行为, 开课就深深地吸引着学生, 让学生想学。
其次, 利用生成理解。1) 指定范围写负数。楼层温度海底银行卡欠款
生展示:-1层 -14℃ -1849米 -2000元
在小组内说清这4个负数表示的意思。
2) 用示意图表示, 用自己的理解表述。要求完善示意图, 完善的过程是更贴切、准确的过程。
3) 汇报交流。逐步理解负数是以0为界线, 细节追问深入理解。
第一幅图:为什么要标出“0”?西安最低是负几层?
第二幅图:指不同的位置说正负度数, 追问:正、负的关键是什么?
第三幅图:用红笔把海面标出是什么意思?
第四幅图, 充值1000元, 显示会是什么, 充值2000, 显示……
4) 抽象:去掉单位, 成为具体的数。
比较共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 认识“负号”读数、比较大小、写正数。
追问:“负号”能去掉吗?
5) 用数轴表示, 中间数0, 两边等距离。
问:“–1”写在哪里?
无论是对“负数”的写、说、表示、阐述, 还是抽象中的读、比较大小、用数轴表示, 都让学生能学。
再次, 有意设疑拓展。1) 设疑:儿子身高“-2cm”, 可能吗?
讨论交流:“-2cm”是怎么回事?
议论辨析得到:五年级男生150 cm, 儿子身高148 cm, 可用“-2cm”表示儿子身高。
2) 联系实际理解。老师 (逗趣) 启发:我身高可以看做0, 你们身高是?
老师:请负数同学再见! (逗趣)
这种“究深”的方式, 这种融入自我与学生的调侃, 都让学生还想再学。
亲切的语言, 生动的表情, 轻松愉快。在知识生成过程中做足文章。如课中由指定范围写负数、用示意图表示、用自己的理解表述、汇报交流;抽象去掉单位, 成为具体的数等环节, 由表及里, 一步一步深入、深化, 透彻分析、深刻理解……。随后的设疑拓展“-2cm”是怎么回事?“我身高可以看做0, 你们身高是?”学生如痴如醉——思考、交流、究深, 更重要的是学生融入其中, 感受数学知识生活化,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有趣境界, 真是一节“生活味、数学味”十足, 师生、生生真正交往互动的富有灵性的数学课。
【课例3】问题导引, 操作感知, 建构新知。问题导引是数学教学的主要方式, 恰当的问题导引是诱发学生思维, 促进学生对新知认识和理解的有效途径。对于低年级教学而言, 在问题导引下进行操作感知, 更是建构新知识的有效手段。
例: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徐斌执教《倍的认识》, 以问题促操作, 以操作促认知, 在经历过程中建构新知。
首先谈话设置情境——花坛、三个小朋友玩耍,
找出条件:蓝花2朵、黄花6朵、红花8朵
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比×多、×比×少。
还有学生:×是×的几倍……
师设疑:什么是倍?倍是怎么产生的?
学生不是一片空白, 总有学生听说或大概知道“倍”, 但“倍”的意义是什么?本质是什么?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组织活动来促进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所以教师精心预设, 有效组织学生操作演示, 通过圈、拿、画、摆、涂色等一系列活动, 突出“一份”, 建立“倍”概念, 并通过设置不同形式的练习, 感受“倍”的本质, 深化对“倍”概念的理解。
教学稳健厚实, 融“正气、才气、底气、雅气”于一身。借助直观, 问题导引, 善于挖内涵, 追寻无痕教育, 学生通过参与广泛的数学活动, 在做中逐步理解和建立“倍”概念, 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又深化感悟“倍”概念, 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和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达到“教无痕, 学有迹”, 在淡墨无痕和春风化雨中发展思想、培养精神。
【课例4】观察实践, 体验感知, 建构新知。
例:陕西师范大学大兴新区小学王传斌执教《体积与容积》, 对于“体积”教学, 抓概念的核心、难点。重点围绕体积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的难点——“空间”组织数学活动。
首先观察魔术表演:同样的杯子, 一杯装满水, 另一杯空着, 将装满水的一杯倒入另一杯。
设疑:再倒回去能倒下吗?
(穿插魔术, 遮挡两杯, 往原杯中放进一个小球)
倒入, 结果未倒下。
问:怎么倒不下了?谁占了位置?这个小球到底是占了什么?
引起学生思考, 让学生畅所欲言。
生答: (略)
初步感知小球占据了空间, 水倒不下了。
然后实践操作:将桌兜东西拿出, 用手摸摸, 感觉空间的大小。再放回, 感觉此时桌兜内空间的大小。
学生在观察实践中, 真实感受“占据空间”、“空间大小”。结合生活, 富有创意, 在体验感知中建构新知。
感受名校真本 反思教育差距 篇8
王克斌 戴小军 受升虎
2012年4月4日至5月4日,在平凉市教育局的统一组织下,受学校委派,我们一行三人赴古都西安学习考察。4月5日上午,在碑林区教育局四楼会议室举行“平凉市校长及骨干教师赴碑林区交流学习”启动仪式。平凉一中副校长朱耀明及平凉七中教师李丽代表培训学校作了表态发言,铁一中党总支书记庆群代表碑林区各学校做了表态发言。会上碑林区教育局党委书记、纪委书记汤伟华介绍碑林区教育现状,就平凉市学习小组来碑林区考察活动做了具体的部署和安排。平凉市教育局杨维周局长作了重要讲话,并对学习人员提出了具体要求。会后平凉市10所学校学习小组分赴各自交流学校,我们三人也随后赴对口学校西安市第三中学考察学习。
一、西安市第三中学简介
西安市第三中学是一所公办省级标准化高中,位于西安市东门外长乐坊。学校现有教学班62个(含初中),学生3350余人,教师235人,其中省市区骨干教师85人,高级教师56人,研究生38人。其中高中班29个,女教师担任班主任占80%以上。
学校前身是1903年创办的尊德中学,源自《老子》中:“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尊道而贵德”是三中百年教育理念的积淀,百年历史形成了“尊德、守纪、笃学、创新”的校训。西安市三中占地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校园古树掩映,绿草遍地,学校有办公楼、教学楼、综合楼、实验楼各一栋。实验仪器齐全,实验室配置档次较高,走在西安市各中学的最前列。学校有球类运动场、田径运动场各一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在2011年高考中,600分以上人数96人,一本升学率76.72%,二本升学率92.13%,均在碑林区公办省级标准化高中名列前茅。
近年来学校荣获全国“德育实验学校”、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示范家长学校”、西安市“绿色文明校园”、西安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碑林区“先进集体”等各级各类荣誉40余项,连年荣获碑林区“重点高中教育质量优秀奖”,2009年成为“陕西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副理事长学校”。
作为窗口学校,被西安市教育局列为与美国、英国、新加坡及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友好合作交流的名校。
二、活动及思考
一月来通过和校领导、教师、学生交流座谈、参观各功能室、深入课堂听课、全程参加各种会议和学校各项活动等,对西安市三中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总体感受是:百年名校,底蕴深厚,名师荟萃,人才辈出;领导示范引领,教师爱岗敬业,学生勤奋好学;处室分工明确,办事及时高效;课堂求真务实,课改强力推动;教师培训形式多样,学生活动丰富多彩。具体而言:
1.机制灵活 经费充足
西安市三中在办学机制上采用“双轨制”,即公办与民办相结合(初中部33个班,高中部12各班全为民办),公派教师与招聘教师相结合(初中部全为招聘教师,高中部120多个招聘教师)。这种机制既解决了办学经费困难,保证了高中生源,又形成了良性竞争机制,使整个校园沉浸在勃勃生机之中。
2.制度齐全 按章办事
西安市三中用制度来管理,以评价来激励。有各类“岗位工作职责”文件49个,管理规章制度78个。全方位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学校 各项工作行之有据,评之有规,有序推进。正如邵校长所说:对照制度教职工如不白加黑,5+2工作,就出不了成绩,没有成绩,就没有声誉,也就失去了利益。所以自豪感也是一种福利。
3.教师培训 形式多样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重心之一,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学校采取多项措施,克服困难,强化管理干部与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努力提高全体教职工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1)请进来培训。邀请全国课改专家为教职工和班主任作报告,进行专题讲座,并和老师面对面交流。
(2)走出去培训。派中层管理干部到南京一中、北师大附中驻校研修,并将学得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之中。(3)积极参加各级骨干教师培训和网络远程培训。
(4)校本培训。以课堂为载体,以教研组为单位,实施“五段式”校本教研模式:“校本教研”基本程序包括:个人备课-主题讨论-个人反思-教师上课-总结提炼等五个环节。每周周一下午第1节为语文、数学、英语教研组研讨时间;第2节为语文、数学、英语备课组集体备课时间。每周周三下午第2节为物理、生化、政史地、音体美、信息教研组研讨时间;第3节为各备课组集体备课时间。每学期都举办新教师过关课,青年教师汇报课(邀请省市教科所专家当评委,逐科逐人听课评课,面对面的与青年教师进行交流,帮助青年教师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效的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教研组长示范课,骨干教师观摩课等。所有研讨活动要求教研组老师全员参加,老师跨学科推门听课(教导处检查记录),课后随即展开研讨,并反复观摩新模式课例及导学案编制体例。通过各类培训和学习,开阔了全体教职工的眼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锻造了精英队伍。如在中国语文学会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展评活动中,西安市三中石敏、曹阳老师获得全国语文教师教学优秀课例光盘评比一等奖,全国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展评现场授课二等奖;闫荣老师被授予省级教学能手称号,并入选省教育学会专家库,董康红老师获得陕西省理化生实验技能大赛一等奖,并被授予碑林区教学能手等。
4.课堂教学
务实高效
西安市三中从实际出发,创新课堂模式,形成年级教学特色。高三年级主推“精讲多练模式”,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引导教师研究考纲,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二年级提倡“研究性课堂模式”,结合学生对选修课的学习和校本课程及研究性学习的需求,引导学生关注课堂学习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关注社会发展和人生目标关系,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培养独立思考意识和创新精神。高一年级结合新课改,强力推行“三段六步自主课堂模式”(三段:课前-预习自学,课中-高效课堂,课后-训练拓展;六步:读书自学自主探究--导学案引领二次探究--分组合作讨论解疑--展示点评拓展提升--总结反刍当堂检测--自我完善训练提升),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的能力。课堂上学生大胆的展示、质疑、点评,老师适时地点评、点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原动力,课堂充满活力。
5.学生活动 特色鲜明
西安市三中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张扬个性特点,提高综合素质。学校每学期都要精心组织艺术节、合唱节、学科节、跳骚市场,辩论会,课本剧展演和以群众体育为特点的运动会,组织以绘画、摄影、征文比赛为内容的主题 活动,在全省首家举办“中学生模拟法庭”,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等。学校的社团活动也很有特色,学校在西安市最早开办“中学生业余党校”,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和党的知识教育,十余年间已有1500余名同学参加党课学习,每年均有多名优秀学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学校被授予“碑林区中学生业余党校示范校”光荣称号。
学校还成立了摄影社、动漫社、足球社、心理社、文学社、美术小组、舞蹈小组、合唱队、诗歌朗诵小组,环保创意社、模联社等15个社团;特别是结合八仙庵地域文化特色而组织的三中学生庙会,形式多样,已成为西安市三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新的亮点。
6.心理教育 凸显特色(在整个碑林区做的是最好的)
西安市三中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一个亮点。为了缓解师生压力,学校招聘专业的心理指导老师,开设心理健康课,在单双周的不同时段对学生、老师进行心理调适。学校设有专门的心理健康调适室,购买了先进的心理调适设备,(插图,“心巴克”----心理辅导室)。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学生进行心理调适活动,如高三每次模拟考试后在操场组织减压活动,高
一、高二年级在中考结束后分年级组织学生到乾陵、昭陵等进行春游,使学生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缓解了师生压力,收效显著。
7.师生共管 检查细致
西安市三中常规管理从学生出勤、跑操、眼保健操、卫生、自习纪律、集会、班会、财产管理、住校生管理、学生仪容仪表十个方面入手,师生共同管理,突出特点是学生参与度高,处室与学生检查交替进行,分工明确,全面细致,工作尽责。
5(1)年级学生检查小组(每班一人),实行年级对调检查。每天检查内容为:班级学生出勤人数;跑操(人数、队列、校服、班主任跟操);眼保健操;班级卫生;集会纪律。汇总后在当日内交校医室和政教干事分块统计。
(2)教导干事每天逐教室、逐节检查早读、教师上课情况,当日汇总公布。
(3)政教干事每天上午7:30(到校时间)、中午2:00逐班检查班主任的到位情况,并通过班主任或执勤学生登记缺课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确保学生安全。
(4)办公室主任对教师参与的各种集会进行考勤。
(5)公寓楼管理员每人管理一个年级,除打扫楼道卫生、负责每个宿舍通风(上下午各一次)、检查学生午休和晚上就寝秩序外,还负责住校生晚自习管理(通校生不上晚自习)及周末节假日住校生集体自习秩序和考勤工作。
(6)食堂管理严格。生、熟食物分类放置,油、面等材料定点采购,零食、饮料不上出饭窗口,定点位置专卖。工作人员服务热情,窗口、餐桌干净,饭菜可口,花样众多,师生称赞。毕业生感言中提及,“我们不能忘记香甜可口的餐厅饭菜”。
(7)学校保安除全天执勤外,还负责学生上下学期间,临街校门口秩序的维持、车辆的疏通,登记上下午迟到学生。
8、值日领导在校园内巡查各处室的工作情况,负责处理突发事件,晚上住宿学校。
各块检查表项目设置具体、明确,每天能及时汇总,并在第二天早上对检查结果在行政楼前的黑板上及时公布,且在下周一的国旗下讲话中对上周 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对一些突发的并且需要及时处理的现象和问题在大课间活动时,召开班主任会或者召集学生大会做具体要求。
8.校际联手 资源互补
西安市三中非常重视师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始终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制定了《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职责》、《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评估办法》和《学生思想行为道德要求要点》等制度,同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师生德育活动,丰富师生的精神生活,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如在我们学习期间,以三中为中心组织召开的大学区德育工作研讨会,参会的周边学校有九十中、理工大附中、西安工大附中和尊德中学。研讨会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四月十三日下午召开,聘请第四军医大学教授王家同作《加强压力管理,适应职业环境》的报告,会后学校组织全体班主任赴黄帝陵活动减压,为期两天。第二阶段在四月二十五日下午三节课后召开,主题是班主任经验交流,五所学校所有班主任参加,每个学校有两人发言,每个人的发言切口小,都从自己当班主任的点滴感受谈起,发言中穿插日常班会、班级文化建设等幻灯片,进行细节展现。使人感到班主任谈的就是实实在在做过的事,没有假话、空话和大话,达到了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享德育资源的效果,使与会班主任很受启发和教育。
9.考试严密 奖励及时
西安市三中的期中、期末考试,完全按照高考模式,每考场30人,安装屏蔽仪、金属探测仪。异地出题,高一高二对调监考,对调评卷。整个考试组织严密,监考严格,评卷、复查细致。每次考试后召开三个会议,一个年级教师分析会,一个学生鼓动会,一个学校奖励会。每一次考试结果都依据学校《半期奖励考核方案》进行奖励。以过程考核奖励推动过程教学与管理,真正体现了一年高考三年抓。10.课改务实 保障有力
实施新课改以来,西安市三中加强领导,精心部署,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工作推行力度大,收效明显。
(1)学校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引领新课改活动,制定了一系列确保新课改顺利推进的规章制度。
(2)设立新课改专项资金,加大对课改工作的奖励。如对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的奖励、对课题研究的奖励、对各级论文获奖者奖励及对课改中的先进个人、教研组进行奖励等,三年来共投入科研经费40万,极大地促进了老师们投身教学改革的热情。
11.校本研究 成果丰富
西安市三中加强备课组功能,以课题研究解决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学校要求各备课组要把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问题、教材教法研究中的问题、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方面的问题等作为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开展课题研究。引导教师自觉地将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小问题”转化为“小课题”,做到研究内容来源于教学,研究过程植根于教学,研究成果服务于教学。近两年来,有1个国家级、9个省级、18个市区级课题获得专项并部分结题。成功组织了三届学校学术论坛,征集研究论文200多篇,编印《教师论文集》《学生作文集》《研究性学习论文集》等,完成23本校本教材的开发。目前正为学校第四届学术论坛做筹备工作。12.加强交流 提升层次
学校先后接待了甘肃天水二中、临潼铁中、长安六中等多所学校的交流、挂职学习;安排学校管理干部和教师分别赴南京一中、北师大附中等10多学校学习交流;分期分批组织近百位教师到陕西宜川中学、河南永威中学、山东昌乐二中等课改先进学校考察、学习、观摩、体验;学校先后接待英国沃 灵顿教育代表团、美国犹他州民间国际交流团的访问、交流;先后和英国沃灵顿中学、韩国光星中学、論峴中学等结为姊妹学校;2011年暑假、寒假组织了师生赴韩国、日本参观交流,出访教师60余人、学生70余人。对外交流活动的开展,开阔了师生视野,感受了外地和异国文化的差异,吸收了外地和国外教育的精粹,提升了师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启示与建议
一个月的交流学习,让我们受益颇多,深受启发,回想我们以前的教育教学理念,操作环节,我们需要借鉴的还很多,现在就我们的粗浅认识,提出以下几点不成熟的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1.增加教学投入 改善办学环境
现代教育,拼的不仅是教育理念、科学的管理,更是经济实力。希望各级政府通过各种途径为教育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用来改善办学条件,增强激励措施,让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把主要精力花在教育教学上,使其成为教育教学的真正研究者、实践者。
2.加强教师培训 提高教师素质
要让我们的教师具有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对教师进行培训,尤其让教师更广泛地走出校门,更深入地考察学习教育发达地区的成功做法,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提高我们教师群体的素养。
3.开展心理教育 培养健全人格
由于多元文化的影响,社会关系的错综复杂,生活、工作、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需要心理健康调适的不仅是学生,更应有教师,建议学校招聘心理健康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调适室,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缓解师生压力,使师生轻松愉快的工作和学习。4.更新教育理念 改进教学方法
新课改的推行势在必行,逃避和消极对待只能使我们更加被动,要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建议我们教师下狠心调整教学策略,思想上主动向新课改靠拢,行动上积极探索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5.加强校际联系 共享德育资源
从西安市三中组织的大学区德育研讨活动来看,各校都有适合自己的成熟教育经验,为了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我们建议联合静宁二中等城区学校,适时开展德育研讨活动,让班主任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成功经验,达到德育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管理水平。
6.开展校本研究 体现学校特色
没有办学特色的学校,是一所不完善的学校,西安市三中在校本研究中,以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问题、教材教法研究中的问题为切入点,做到研究内容来源于教学,研究过程植根于教学,研究成果服务于教学。许多校本研究成果已经结集成册。我们建议,以后我校的校本研究就去研究课改中迫在眉睫的问题,回避套用理论讲经验,避免虚化,把校本研究落到实处,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7.重视及时表彰 体现激励效果
西安市三中对于获得各种竞赛奖励的师生,能在第二天大课间活动中集合全校师生,当众颁奖,表彰先进。我们以前的表彰工作,奖品往往积压半学期,甚至一些奖品没有颁发下去。获得荣誉与颁发奖品间隔时间太长,发下去也起不到应有的激励效果。建议今后师生获得的各级各项竞赛奖励,能 10 在最短的时间,利用周一晨会发到师生手中,让荣誉来激励师生,带动更多的师生争取更大的进步。
8.充实管理队伍 调整管理结构
下大决心调整班主任队伍,大胆大量启用责任心强,有组织能力的女教师担任班主任,既可以解决我校班主任紧缺现象,同时解决女教师职称晋升条件不足的障碍,也为学校班级管理带来新的活力。
9.调整优化资源 提高服务效能
综观西安市三中管理细致全面,无盲区,无漏点。各处室工作人员职责明确,工作具体,都能独当一面,在我们深入接触的一月时间内,无论走到哪个处室都有工作人员热情接待,详细讲解,全面展示,无需学校提前安排,让我们深受感动。建议学校加强处室建设,整合人力资源,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都做事,提高服务效能。
西安市三中以“做细教书育人,以细致成就学生个性,以扎实造就美好未来”为育人准则,以“严、细、实”为教学的准则,坚持不懈,扎实工作,成就了名校特色。通过本次交流学习,我们既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又深深感受到我校与西安市三中在教育观念、管理等方面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总结,并结合我校的实际,努力把学到的宝贵经验运用到工作中去。
由于认识水平有限,以上粗浅的看法和建议,仅供领导和各位老师参考。
【学习名校名师的感受】推荐阅读:
世界名校学习网站10-22
赴名校学习考察报告06-06
全国九所课改典型名校学习模式学习笔记06-08
浙派名师学习感受06-08
名校的气度11-06
名校的三个条件11-12
世界名校的座右铭08-21
33所世界名校的百年校训08-20
择校名校的八个原则09-25
普通学校与名校的学生差距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