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九所课改典型名校学习模式学习笔记

2024-06-08

全国九所课改典型名校学习模式学习笔记

全国九所课改典型名校学习模式学习笔记 篇1

全国九所课改典型名校学习模式学习笔记

文章来源:原创 加入时间:2010-11-12 14:33:00 修改时间:2010-11-15 9:42:00 点击次数:761次

2010年4月8日,由中国教师报和郑州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新闻发布会在河南郑州举行,中国教育报刊社常务副校长,中国教师报总编辑刘堂江向全国郑重发布了《中国教师报》近年来发现和培养的九所课改典型学校。九大教学范式自此响彻全国。人们惊奇的发现,这九所学校都无一例外地来自一个名叫“中国名校共同体”的课改合作组织。

“课堂聚义,搂抱发展,相互借道,共同成长”,伴随着九大名校的崛起,今天的中国名校共同体已经成为推动中国课改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1、高效课堂

杜郎口中学 “10+35”模式

杜郎口模式被一代教育称为“高效课堂模式”。也是中国名校共同体在“临帖实验”阶段推崇的课堂“帖子”。

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10分钟用于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杜郎口中学因“改”而名扬天下,成为当下中国教育最火爆的风景。“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杜郎口的经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杜郎口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的把课堂还给学生,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杜郎口模式到底有多大的可操作性,它是不是真正具有普适性。

《中国教师报》试水课改的“田野研究”,在杜郎口中学挂牌成立了第一个《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为学习和研究杜郎口课改经验的学校和单位提供针对性服务。以鲜明的“行动研究”特色,秉承“问题即课题”的务实态度,追求课堂理想和理想课堂的建设,全情致力于课堂教学教育改革“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推广。

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服务,和予以点波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立+合作+探究”。“10+35”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在课堂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10+35”模式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今天的杜郎口,已经成为了中国课改的代名词,一所乡村学校所创造的教育神话,再一次告诉我们“改”才有出路。

2、高效课堂

昌乐二中 “271”模式

昌乐二中“271”法则:①第一个含义是对时间的划分;“2”是课堂上老师讲不能超过十分钟;“7”是学生自学(自学、讨论、展示)30分钟;“1”是5分钟当堂检测。②第二个含义就是学生的组成划分,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教师在课堂上既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优生学生资源,又要给优秀学生提供“自助餐”保证他们学的更好;通过小组互相讨论,促进中间学生的向上“分化”,把其中的20%转化为优秀生,以此扩大优秀生的比重,而把原本10%的后进生向着70%的群体推广。③第三个含义是对学习内容的划分;20%是不用讲学生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老师的强调、点拨、反复训练才能会的。“2”就是自己学会的,“7”是讨论巩固学会的,“1”是同学帮助、老师点拨学会的,这样就都学会了。

远在课改之前,山东省昌乐二中就是闻名遐迩的高考名校了,被外界称为“山东省领跑高中”,昌乐二中,这样已经“功成名就”的名校竟然也课改?重新出发的昌乐二中,从研究学生,重视自学开始,从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里找到出路。如今送孩子进昌乐二中上学,早已成为当地许多家长的一个梦想。

在昌乐二中,几乎所有人都不屑于谈论升学率,如果你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那他们会说,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高考其实就是考人品,考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

“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等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27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每一间教室里都有三个“小组”:一个是行政组,一个是科研组,一个是学习组,称为学习动车组,此模式强调“两案并举”。两案即导学案和训练案,导学案要实施“分层要求”,分层学习,分层目标,分层达标,分层训练。昔日的高考名校,今日的课改名校,在昌乐二中,有一句赵丰平校长的名言:“高考就是考人品,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他们依靠课改找到了升学的秘诀。

3、高效课堂 兖州一中

循环大课堂

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循环大课堂模式即“三步六段、35+10课堂循环”模式。“三步六段”是课堂的组织形式,即“一课分二段”(35+10),“三步为一课”(课前---课中---课后)“35+10”就是35分钟展示+10分钟预习。展示的内容是上节课10分钟加课下预习的成果,预习的内容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每节课的起点在上一节课的最后10分钟,这与传统意义的一堂课“预习+交流”的分配恰好是倒置的。简单的改变却盘活了课上课下的对接,使得兖州一中的课堂形成了“课上——课下——课上”的环形结构。

“循环大课堂”模式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时间结构、空间分布、课堂角色、教学资源、呈现方式(教、学、评价的方式),实现了四个统一:两种高效学习状态的衔接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学生发展与教师发展的统一,学校教育与育人功能的统一。

杜郎口经验适合高中吗?高中课改如何选择切入口?课改如何应对和满足升学的挑战与要求?山东兖州一中在“师法”杜郎口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高中教学的特点,逐渐形成了 “循环大课堂”模式,通过改变课堂结构,一改传统的课后辅导,写作业练习这样的旧制。后段变前段,前置变成了预习,课后变成了课前,“把练习变成预习”,从而创造性的解决了课下低效的难题。

“循环大课堂”注重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走进课堂,通过独学、对学、群学形成“!”,然后再通过展示交流把新生成的“?”最终变成“。”

兖州一中的突出亮点是围绕着课改构建“课改文化”,尤其是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和“主体”作用,他们不仅把学习权交给学生,甚至连学校的管理权也交给了学生。

“循环大课堂”把课分为两截。“35+10”即“展示+预习”,其中的“三步六段”是课堂的组织形式,前35分钟的课堂展示内容是上节课的后10分钟,加课下的自主预习的成果,而预习的内容正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

导学案是“循环大课堂”的核心要素,一般要进行以下的要素:“学习目标、学习任务、重点难点、学法指导”;做到四化即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

导学案一般要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别。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B级为理解类,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够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从改变学生学习状态入手,走出了一条光明的道途。

伴随课改生成的“学生自治”管理文化,重新解读了教育的目标是“使人成为人”。

4、高效课堂

江苏灌商南新知学校

“自主·交流”学习模式

新知学校“自主·交流”学习模式:自学是最大限度保证学生的思维,保证学生面对文本,面对世界,这是一个无声的世界,也是一个执着的世界,交流是最大限度的保证学生思维的成果——尤其是思维的过程——真实、生动地展现在同学和老师面前,保证学生面对“他者”的思维,面对生命;这时,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横向碰撞,求证、纠偏或补充、质疑,丰富或拓展,欣赏、激发或鼓励……构成师生学习共同体,构成课堂生活的狂欢。

新知是中国名校共同体组建之后的第一所“实验校”,最早接受《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的全面课堂技术培训,也最早获得成功。校长徐翔认为:仅仅像杜郎口不行。他说新知识的学习不光要“临帖”,还要“入贴”直至“破帖”。所谓“破帖”当然是破茧成蝶的生成,于是“自主·交流”模式在新知诞生了。

在这套模式里,自主是核心,而托起自主的是学生的自学和交流。然而随着“自学·交流”模式的实施,“主体”被唤醒了的学生,在学习中发挥极大的能动作用,这也无形中将教师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有个别教师的步子总比学生慢半拍,有意无意地成为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甚至失去了自己的角色,他们渐渐成为“边缘人”,当然也有另一种情况,个别教师,渐渐跟不上学生学习的节奏,他们的知识半径笼罩不了学生的求知范围,怎么办?徐翔说,那就干脆一改到底,再“偏激”一次,完全把学习的权利和课堂时空还给学。怎么做?不准教师进课堂。

徐翔校长说,不管是什么的教育,只要开始尝试着去遵循本质和规律,那就一定会在路上“遭遇”杜郎口的。从提前一天将“学案”发放给学生,新知学校就开始了解学生自学的过程,把原属于学生的思维权利通过“自学”还给学生,通过“交流”表达自我的权利。

新知对学生的自学有三个层次的要求,一是完成学案上老师预设的问题,了解学习文本需要掌握的知识,考查的技能等;二是要对学案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对未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补充,丰富完善;三是敢于否定书本中即成的结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结论。

作为最早提出“临帖”概念的学校,新知学校已然成为连云港市的第一名校,独有的“自学·交流”模式把课完全交给学生,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能力,最大可能地保存了学生的思维成果。

5、高效课堂

河北围场天卉中学

大单元教学

天卉中学大单元教学;大单元模式具有三大特色:大整合、大迁移、大贯通。大整合,又分为按照学科内容进行“单元”归类,打破学科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限制,把相关联知识上挂下联,“左顾右盼”以“大学科”予以围扰归整。

大迁移即跨越学科、学期、学年的界限,实现迁移、对接,形成知识链条的完整性,形成从点到面的迁移;其颠覆了传统知识教学中的片段性、片面性,实现知识教学的有序性、整体性、完整性。

大贯通,即弹钢琴,把三年的教学计划和规划当成一首完整的曲子来弹奏,在教学流程上,要求教师先“消化”知识,然后再重新编程,把“营养”反刍给学生,再经过学生“自主消化”,转化成能力和成果。

大单元教学模式体现出高效、减负的特点,较为巧妙地处理好了“主体与主导”的辨证关系,既充分发挥了教师无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位,较好地规避了“任由学生自主”而导致的课堂无序,效益不好控制等现象。

学校在次年的中考中,不仅一举在全县夺魁,而且有四门主要功课成绩竟然名列全承德市第一。如今,天卉中学每天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参观学习,其“临帖”杜郎口而“破帖”形成的“大单元教学模式,因其更具课程的变革意义,愈发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被誉为“当代最先进的课改理念”。

学生这样评价,“这种新的课堂,让我感觉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了,过去怕上课,现在我怕下课,在这种课堂里,不但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胆识和表达能力,现在只要放假一天,我就立刻想回学校。

天卉中学,最突出的还有他们独创的“高效课堂班级文化巡展,”每到周五下午,他们借助各种文艺手段,说学逗唱演,比的正是谁的班级文化更出彩。“大单元教学”模式具有三大特色:大整合,大迁移,大贯通,其具体表现形式是“三型六步一论坛”,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中,核心是“展示教育”,仅仅在展示课型上就有预习展示课,提升展示课,巩固展示课三种。

“预习展示课”环节先期让学生达到掌握70%---80%的目标,并在小组内部由组长带领,要求每个成员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

“提升展示课”是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展示,通过教师的追问,质疑,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拓展联系更多的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达到提升的目的。

“巩固展示课”则是追求知识的“再生成”,教师要善于利用某些奇思妙想,让有“创见”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独到思维见解,通过学生“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的过程,达到对知识的再认识和巩固的“目的”。

天卉中学“大单元教学”模式立足于“破”,对传统教学中的“教材编排”、“课时按排”、“学期计划”、“学年任务”等进行重新组合,实现了对教材的整体感知与把握。

6、高效课堂

辽宁沈阳立人学校

整体教学系统

立人学校整体教学系统: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根本,以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与构建为核心,以学生自我价值展现为动力,以老师的启发、引领、点拨为激活方式,以激励评价为手段,以整体整合教材形成学科系统知识导图为突破口,从整体呈现知识导图出发,到整体验收形成学习导图结束,实现整体高效大循环教学。

其具体流程包括课前:整体整合教材,编制导学案;课中;运用“124”教学模式,贯彻“一课、两型、四步”教学原则,依据课堂教学标准科学运作,完成教学目标;课后:通过整体验收,整体评价与整体反思,不断改进完善,提升整体质量。如果说功在课前,效在课中的话,那么果就在课后。从而获得“功”、“效”、“果”,“三程合一”的整体教学功效。我们把整体教学系统当做一首“交响乐”,由师生共同弹奏。

教育绝不可单纯以成绩论英雄,但立人学校在升学成绩上的“不讲理”,却在沈阳市成为“美谈”,这所学校的中考成绩,竟然超出了全县平均分273分之多。立人学校的高升学率来自于他们一直研究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高效。

立人首先立的是“人”,立人敢于实现“零作业”是因为他们早就自信,课上发挥了每一分钟的效能,用不着再“堤内损失堤外补”了。

立人课堂变成了“六个变身”,变教师“讲”为学生“做”,让学生在“做”中思考,主动探究,变教“书”为教“学”,变灌输知识为指导学习方法,变集中精力批改作业为集中精力备课,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学生走上讲台展示,教师下海精选习题,学生上岸探究创新。

中国教育学会初中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李锦韬说:立人的课堂处理好了三个度,一是活与实,二是动与静,三是收与放,立人学校的整体教学系统包括,“整体整合、两案呼应、两型四步”三大模块。

“整体教学”是“三加工”“三导”循环式的教学过程,一是教师加工知识导图,编制导学案,以图导案;二是教师加工导学案,实施教学,以案导学;三是学生加工学案,理解、应用、归纳总结,形成学习导图,以学导图。

“整体导学”包括整合教材、整体呈现、整体组合、整体包干、整体验收五个方面。“124”模式,“1”即整合后一节课的教学内容,“2”即自学课和验收课两种课型,“4“即四大教学操作环节,目标明确,指导自学,合作探究,训练验收。

从整合教材,整体呈现,整体组合到整体包干,整体验收,立人学校的整体教学体系,使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享受课堂,从而使课堂走向重生。

7、高效课堂

江西武宁宁达中学

自主交流式学习模式

宁达自主交流式学习模式:“自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去发现新知识,掌握新概念、解决新问题,进而获取经验,发展能力。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开放”,既指教学理念开放,也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开放,其核心是学生思维空间的开放。学生在课堂上唱主角,思维活跃,勤思、善问、能议、敢评,从而使创新能力得到提升,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自主式、开放型课堂”在操作上的改革主要有两块:一块是备课模式改革,另一块是课堂模式改革。

类似于“杜郎口旋风“江西武宁宁达中学的崛起,被媒体称之为“宁达现象”,宁达到底有什么样的经验,宁达的经验是不是“二手货”,是杜郎口的“翻版”,还是对杜郎口经验“继承与生成”的持续性发展,宁达的经验其实就是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张项理校长说过的“名言”是教育必须完成进化,既然要课改,就不做拖着尾巴的“类人猿”。他七下杜郎口,全面接受《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的培训,和大多数中国名校共同体的校长一起达成共识。

要提交办学质量,就必须在“高效课堂“上做足文章,唯有“课堂”优质,才能真正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模式里“解救”出来,他们提出“把问题学生当成生病的孩子”这样的育人理念,他们想方设法激活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努力成为学习的主人,现在只要随意走进宁达中学的任何一间教室,都如同走进了人声鼎沸的“学习超市”,这里几乎就是杜郎口中学的“孪生”课堂。

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在操作上主要包含了四个模块:自学,交流,反馈,巩固拓展。

课堂划分为三个模块,预习、展示、测评。课堂三模块大致按照时间划分为15分钟+20分钟+5分钟,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合作单位,每间教室分为9个小组,每个小组依据好、较好、一般三个层次组合,每组6到8人,设立小组长和副组长两名。

宁达中学预习课,则围绕学习目标叫“课堂指南”。“课堂指南”主要由五部分构成,一是学习目标,二是重点、难点,三是学习过程,四是当堂测评,五是拓展提升。

宁达中学曾被认为是“捡破烂儿的学校”,但今天它已经成为全国课改名校,成为了当地学生人人向往的理想学校。“自主与开放”是其核心价值,他们真正做到了让每一个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8、高效课堂

郑州102中学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

郑州102中学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模式”这种课堂模式的核心是“道德与自主”(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鲜活的生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做学习的主人),价值是“安全和合作”(心理安全,人格安全,话语安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共赢,共同成长)。

其课堂教学模式由“预习、展示、调节、达标”四个环节组成。预习:课前预习,课堂预习,和释疑;展示:组内的小展示与全班的大展示;调节:利用郑州市教育局“调节教学”理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达标:当堂学习的小结;检测、知识达标和正向评价。

这是一所藏在闹事区的老牌铁路学校,却又有小学生一般的谦虚和虔诚,主动邀请《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培训教师“打磨”课堂。今年两会期间,香港《交汇报》曾以《郑州102中学课改事件调查》为题大篇幅报道了102中学的课堂改革,引起了相关领导的高度关注。班额过大,如何实施课改?崔振喜校长说,何不找一种东西取代黑板,这种东西就叫交互式电子白板。他们巧借地处省会,硬件条件好的优势,把杜郎口模式的“预习展示、调节达标、教学探索”,通过电子白板技术呈现出来,从而生成了郑州市102中学具有自主特色的“交互白板环境下的高效课堂”。

崔振喜校长说:这种交互式电子白板,充分发挥了电子计算机、投影、音响、实物展台和校园网络等多媒体设备的功能,推进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新的课堂模式,师生的交互合作成为一种常态和现实。人机互动,师生互动,远程互助成为现实。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模式,由“预习、展示、调节、达标”四个环节组成,学生们把预习好的导学案及课堂展示的内容,课前上传,板书、展示、表演、提升,上课时不用忙着记笔记和在黑板上临时书写,挤出的大量时间可以用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借助白板的快捷、方便,展示过程可以十分紧、高效,而且交互式电子的白板还有储存、记忆功能,自由调用,学生巩固和反馈也变得十分方便快捷。

每个班级的电子白板还依托网络充分连通,“班班通”每一节课后,包括老师的课件,学生的解答过程、修改过程、教师的讲解圈注等都可以储存下来,自动上传至校园网络,供全体教师调阅、反馈、总结、互动。

依托交互式电子白板,102中学推进新课程理念下新的课堂模式,使师生的交互合作成为一种常态和现实,人机互动、师生互动、远程互动成为现实。102中学很好地回答了一个问题,硬件条件好的省会学校应该如何学习杜郎口,他们把高教课堂的先进理念与现代技术嫁接,生成了自己的模式和课程,实现了新技术与新文化的高度融合。

9、高教课堂

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

五环大课堂

铜都五环大课堂:围绕着“结构”和“方法”两大原点自主构建起“三模五环六度”高教课堂模式,既保证课堂导学的紧张有序,又彰显出开放性课堂的生动活泼。

“三模”是指“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三大导学模块;“五环”是指导学流程中要经历“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归纳”五大环节;“六度”是要求教师导学设计及课堂操作过程中要重视学习目标的准确度、自学指导的明晰度、合作学习的有效度,展示提升的精彩度,拓展延伸的合适度,当堂反馈的有效度。

因为同样位于安徽省创新课堂,成绩显著的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被人们习惯地称为课改的“小岗村”,校长盛国友给学校的改革确立了16个字:立足校本、自主构建、经营课堂、内涵发展。而在具体的行动研究中,他们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构建并完善了一系列应对新课程背景,符合现代有效教学理念的校本科研体系,“三模五环六度”高教课堂模式因此诞生。

原创性、高瞻性、本土化的教学模式一经问世,旋即引发了巨大的效应,有人说他们在安徽大地上有掀起了一场革命。如今的铜都双语学校已经因其课改而成为全国名校,每天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

人们评价说铜都双语学校的课改破解了民办学校教师流动性大的难题,变“留人才”为“选人才”,使学校具有了师资自主再生能力,突破了民办学校“生源基础差”的瓶颈,变“选学生”为“育英才”,使学校具有了“促进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核心教育能力。

“五环大课堂”建构起“三模、五环、六度”课堂运行机制,其中“自学指导”、“互动策略”、“展示方案”三大课堂核心元素的设计,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化为高效课堂的实际生产力。

自研课,展示课、训练课、培辅课、反思课等五种课型的滚动循环,真正架构起高效的“五环大课堂”。“三模五环六度”模式在操作上,“结构”和“方法”是两大原点,“三模”是指“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三大导学模块,“五环”是指导学习流程中要经历“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归纳”五大环节,“六度”是要求教师导学设计及课堂探作过程中,要重视学习目标的准确度,自学指导的明晰度,合作学习的有效度,展示提升的精彩度,拓展延伸的合适度,当堂反馈的有效度。

被誉为课改的小康村的安徽铜陵双语学校,破解民办学校教师流动性的瓶颈,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成为当地课改典型。

曾经在周老虎事件之后,把华南虎委托非洲的一个什么组织,去做华南虎的野外生存能力的驯养、驯化。

这个片子我看了之后,我有几处震惊:第一处是把华南虎拉到非洲,打开笼子的门,华南虎的爪子刚接触到地面的时候,华南虎一下子就像抓住了烙铁一样,“啪”缩回来了,因为连续七代华南虎全是在笼子里长大的,它的基因当中已经忘记了泥土是什么。在水泥地上行走已经七代了,它忘记了泥土是什么,用一个月的时间,华南虎才走出了笼子门,敢于踏踏实实的行走在泥草地上,这是一幕让我震惊的。

第二幕,华南虎一直在吃牛肉,切开的牛肉、成块的,饲养员放了一只活鸡给华南虎,结果华南虎吓得到处乱跑。后来饲养员饿了华南虎三天,还是不知道鸡可以吃,然后把鸡杀死,把毛去掉,把内脏弄出来,剁碎掺在牛肉里,华南虎才开始吃。

所以我们今天的孩子,名义上还顶着“虎”这样一个称谓,但实际上已经失去了老虎的本能和本领,而课堂教学,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是帮助老虎找回虎威,找回本能。课堂的命门,高效课堂有三大命门,:第一,取决于是不是真正的发挥学生的主人地位和主体意识,还是那句话,可以这样讲,开放决定了一切,开放的程度决定了教育的高度。

我们今天的教育不管你怎样做,你怎样去改革和探索,必须回到原点上来。要立足于一个字“人”。

第二,再一次将学校的产品是课堂,我们要制定课堂的标准,我们要淡化教师的艺术。我们要知道,靠某几个特级教师,包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更何况,很多的特级教师是传统的课堂造就出来的------讲师,嘴皮子上的功夫。第三,我们必须注意新问题,我们必须尽快的完成模式的“着陆”。没有模式的学校,没有课堂教学模式的学校,永远不可靠真正的高质量。

“课改聚义,搂抱发展,相互借道,共同完成”,一项“从课改出发”波及全国22个省市,由40家发起校,400家成员校,“共同”组成的课改实验,引发很多人的关注。他们团结在为“中国各校共同体”的民间课改研究机构中“聚义”在“高效课堂模式”大旗下,以“探索课改的途径和方法”为追求,以“课堂实现„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为宗旨,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改变师生共同的生命状态,并最终促进“新名校”的快速成长。

两年多来,随着这项“行动研究实”实验的“风起云涌”,杜郎口中学“中国各校共同体”,《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和“高效课堂”等词汇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

今天,每天前往杜郎口中学参观的全国各地教师已达到近千人,继杜郎口培训基地之后,《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已经拥有了遍布全国的十大基地。

今天已有超过20万人次的全国中小学教师,接受过“高效课堂”技术操作培训,中国名校共同体已经拥有了遍布全国22个省的400家成员校。

今天《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杜郎口“课堂驾校”,七日研修班,已经迎来了百期生日,《中国教师报》全国各大基地联于高效课堂“驾校”,累积培训各地各校领导,骨干教师已达到1200人次,今天以“高效课堂”为品牌,以遍布全国各地的成员校为依托,中国名校共同人体已经把高效课堂系列会议带到全国各地,仅2009年下半年,中国名校共同体高效课堂一共走进全国14省的33个市县,与当地教育局合作,累积培训教师达到19800人,随着国家区域均衡教育目标的提出,今天中国名校共同体已经尝试以区域为单位,全面推进区域课堂教学的变革。

我们欣喜的看到:广东省东莞市黄江镇,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湖北省应城市等一批区域,已经通过主动求变,成为区域课改,区域均衡教育的典型,而正在组建中的全新课改合作组织,“中国区域课改共同体”已经蓄势待发。

200个区域教育局的联合,200名教育局长的课改集体行动,“共同共享,共生共好”,以“课改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宗旨,一股强劲的课改旋风已经“风起云涌”,正在形成席卷全国之势!

徐辉

2010年11月11日择抄

上一篇:中华少年教学案例下一篇:王河小学校园垃圾强制分类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