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学习

2024-05-31

向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学习(精选12篇)

向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学习 篇1

向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学习的心得体会

杨圩小学教师:黄炳荣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集中体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祖国、服务人民,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师德和无私奉献精神,是教育系统的杰出代表。我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以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为榜样,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爱岗敬业、立德树人,严谨笃学、刻苦钻研,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努力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以优异的成绩感恩党的栽培,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十位楷模之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南宁市第二中学的徐华老师,他以“耐住寂寞,坚韧做人”的态度长年坚守在教育教学一线,连续21年担任班主任。他带了7届学生,每一个班级均被评为市、区优秀班集体。作为“八桂名师”,他在广西区内外作了近百场专题报告,感染和激励了许多教师。“教学生三年、想学生三十年、想国家民族三百年”,这是他对教育事业的情怀与承诺,也是他在教学科研中一步步践行着的誓言。

楷模的事迹充分说明,敬业成为习惯的力量何其之大。无论时代怎样变化,爱心与责任,始终是人性最绚丽的底色,始终是心底最坚实的认同。不管你身处何方,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只要心里坚守着一份爱心与责任,即便没有一刹那的绚丽绽放,你也是真的英雄,你在大家眼中依然是最美。

从今天起,我不再好高骛远,不再怨天尤人,爱岗敬业、踏实认真地对待工作,期待在平凡中成就伟大。

向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学习的心得体会

杨圩小学教师:韦克周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集中体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祖国、服务人民,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师德和无私奉献精神,是教育系统的杰出代表。我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以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为榜样,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爱岗敬业、立德树人,严谨笃学、刻苦钻研,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努力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以优异的成绩感恩党的栽培,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十位楷模之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南宁市第二中学的徐华老师。“有一种精神,鼓舞我们前进。有一种梦想,叫做教师情怀。”,“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这是国家模范教师、南宁市道德模范徐华的真实写照。从教23年来,徐华以爱执教,严谨治学、甘于奉献,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展现了一名优秀教育工作者的高尚品德。

“他用爱陪伴孩子成长”

在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徐华始终坚持因材施教,让学生自然成长。他相信,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于是,课内课外,他总会留心观察,创造和学生接触的机会,用心倾听,多方面了解。谁外向、谁内向、谁爱打球、谁会弹吉他、谁口语好、谁语法较弱、谁的词汇量有限、谁最近在英语学习上有困惑、谁有考上清华北大的梦想……用心关注、用心陪伴,使他成为学生心目中“可爱的徐老师”,更成为学生成长的好导师。正在南宁二中就读高三的学生唐珑珂,曾以第一名的成绩代表广西参加第三十届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并荣获一等奖,是广西历年来在此项竞赛中获得的最高奖项。“徐老师对他的影响很大。”让唐珑珂的妈妈黄玲更感慨的是,从徐华老师身上,孩子不但获得了学业上的优秀成绩,性格方面也更坚韧成熟了。“徐老师总是以甘于寂寞、坚韧做人的品格来教育孩子,我们从孩子身上能够感受到这些优秀品质。孩子的成绩背后,是徐老师影响着他,甘于寂寞地一道题一道题地做、一本书一本书地看。”

楷模的事迹充分说明,敬业成为习惯的力量何其之大。无论时代怎样变化,爱心与责任,始终是人性最绚丽的底色,始终是心底最坚实的认同。不管你身处何方,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只要心里坚守着一份爱心与责任,即便没有一刹那的绚丽绽放,你也是真的英雄,你在大家眼中依然是最美。

从今天起,我不再好高骛远,不再怨天尤人,爱岗敬业、踏实认真地对待工作,期待在平凡中成就伟大。

向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学习的心得体会

杨圩小学教师:石中琪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集中体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祖国、服务人民,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师德和无私奉献精神,是教育系统的杰出代表。我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以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为榜样,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爱岗敬业、立德树人,严谨笃学、刻苦钻研,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努力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以优异的成绩感恩党的栽培,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十位楷模之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南宁市第二中学的徐华老师。从教二十四载,徐华严谨治学、敬业勤业,倾心奉献,立德育人,用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厚的人文情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知识、有理想、有智慧、有抱负的优秀学子。

淡泊名利 爱生如子

“在学校无论做什么样的工作,首先不要忘记你的第一身份是老师,职位是暂时的,而你从事的这一职业才是一辈子的事情”

南宁二中高二特训班的学生林为透露,徐老师曾对他说过一句话:“你没有别人聪明,没有别人优秀,为什么不能比别人多勤奋一点, 多坚韧一点?”

严谨治学 教育如盐

“教学生三年,想学生三十年,想国家民族三百年”

每个人对好老师的定义都不相同,但在南宁二中的校园里,提到“好老师”,学生会不约而同地说出同一个名字——徐华。“徐老师非常有教学经验,讲课特别有条理,感觉备课非常充分”“徐老师让我佩服,他的解题方法最大的特点是有固定模式,所有的题目在他这个体系当中都会找到解法”……在二中校园里,随口一问“徐华”,学生们的“点赞”特别多。

24年来,徐华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研究与反思型的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逐渐形成了独有的“准确、简练、深刻”的教学语言风格、探究与反思的教学模式和“重思维、重体验、重个体”的教学特色。

站在三尺讲台上,徐华不只教书,还注重育人。他把德育教育比作“盐”,直接吃不好吃,需要把盐渗透到菜里,渗透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中。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教育是一场修行,既是在修学生,又是在修自身,修行者负重前行,我们身上肩负的就是成就未来的责任”

9月7日,在北京举行的表彰大会上,徐华从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的手中,接过“2016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荣誉证书。此时,他思绪万千:作为城市里的教师,他们在享受城市的便捷与文明的同时,也遇到了不少诱惑,甚至会产生困惑、迷茫,这本证书,不只是沉甸甸的荣誉,更是莫大的激励和鞭策。

从今天起,我不再好高骛远,不再怨天尤人,爱岗敬业、踏实认真地对待工作,期待在平凡中成就伟大,甘守三尺讲台,争做“四有”老师.

向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学习 篇2

做一个教学上的“不倒翁”

徐英杰出生于教师家庭, 1993年从天津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时, 他成绩优异。那时, 他就喜欢了解新事物, 爱琢磨、学习新知识, 然后讲给别人听。命运让他迈入天津市电子计算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校园, 而计算机专业正是不断变化与发展的学科, 会给学习者提供无限的探索空间。头脑灵活、爱琢磨事儿的徐英杰发现了自己的兴趣点, 义无反顾地投身于计算机职业教育。初为人师, 他即坚定一个想法——让学生问不倒, 做一个教学上的“不倒翁”。那时他的一个朴素的想法就是不能对不起学生, 学生有问题问老师, 老师不能讲不出来或者讲错了。他不断地学习充电, 紧跟知识的更迭、技术的革新, 然后将专业技能更好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默默地享受计算机教学带给他的成就感与满足感。有学生感到奇怪, 问他:“徐老师, 你怎么什么都懂、什么都会啊?”他回答:“有的是常识问题, 你们要常看书、上网了解新发现、新方法等, 然后弄明白、搞清楚, 也一样能解决了。”有的学生头脑很灵活, 其中不乏计算机“高手”, 会挑战一下老师, 徐英杰则密切关注学校网站的维护, 发现问题随时解决。

给徐英杰留下很深印象的是, 小时候上课, 当学生有不同思路、不同的解题方法时, 老师总是先弄懂学生的想法, 如果学生的想法对, 就让他讲给全班同学听。而现在有的年轻教师之所以不认同学生的不同方法, 主要是专业知识不足, 害怕学生有不同的思路。徐英杰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灵活地组织教材。通过对教材的剖析, 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增删, 然后重新组合, 使其形成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因到果的教学过程, 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同一门课程, 在不同的学期、不同的年级甚至不同的班, 他讲课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如, 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 有的班他侧重于原理的讲解, 因为这个班的学生好问为什么;有的班他侧重于实践指导, 因为这个班的学生好问怎么做。

学生们最爱问老师的一句话就是:“老师, 我学这门课有什么用?”所以, 徐老师讲一门课时一定会告诉学生, 学习这门课在实际生活中有何用途, 通过学习会掌握怎样的能力。在讲解模拟电路时, 徐英杰展示了自己亲手制作的收音机, 并对学生说:“学完这一课, 你们也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个同样的收音机, 到时候, 咱们还要比一比看谁做得最棒, 怎么样?”天性爱玩的学生在徐老师的带领下跃跃欲试, 各种电路的结构、电感和电容的原理是制作收音机的基础知识, 有了想亲手制作收音机的这个动机, 原以为很难掌握的知识难点竟然在边做边学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学会了知识不是目的, 可喜的是学生们真的将知识转化为了“生产力”——一台台亲手制作的收音机是最好的证明。

徐英杰在自己的职教生涯中更加注意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选择, 爱玩游戏的学生, 徐老师邀他比赛, 几番较量徐老师都轻松取胜, 学生甚是气馁之时, 徐老师自曝获胜密笈——原来, 聪明的徐老师利用自己精湛的专业知识修改了游戏程序。不服输的学生肯定是充满好奇的, 趁此时机, 徐老师从引导学生使用修改器入手, 传授一些计算机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天, 有个学生提着一台坏电脑来求助, 徐英杰只用几分钟便轻松搞定, 事后讨论问题出在哪里时, 徐老师适时点拨:类似的故障在课堂上已经讲过, 课本里面也有解释, 学生听后很是惭愧, 并从此养成有问题查看书籍的习惯, 逐渐成为电脑维修高手。

倒排课程、串行模块化授课和闭环培养模式

问及对教师工作的理解, 徐英杰对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感触颇深, 他认为教师归根结底是为学生“传道, 授业, 解惑”。他认为古人长期积累的教育教学思想有重要的存在价值和意义。而在注重传承的基础上, 徐老师也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天津计算机职专在全市的职业学校中一直小有名气, 这片职教沃土也为徐英杰专业成长提供了充分的营养。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职教教师不仅是教学能手, 还要具备精湛的实际操作能力、高超的技术开发能力, 要勤于琢磨、善于思考, 徐英杰的性格特点正契合了这些, 他深深热爱自己的专业, 虽然计算机行业知识更新很快, 而且学生中不乏这方面的高手, 但他有信心做好做优这个专业教师。

近些年职业教育改革, 中等职业教育的学制由4年变更为3年, 学制不仅整整缩短了1年, 而且在这3年中还要完成半年的实习, 如果原有的教学架构和教学内容不及时调整的话, 教学效果就会背离了职业教育改革的初衷, 而且学习内容也会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有差距。基于这样一个状况, 经过积极探索, 徐英杰提出了以用人单位要求为目标的倒排课程的思路, 即在学生入学前, 先预计他们毕业时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然后根据这个需求, 决定培养学生什么样的技能, 掌握这些技能要排哪些专业课, 这些专业课要以哪些文化课做基础。这样从第三年的课程往前排, 根据社会需求的预期, 反推学校该排的课程, 让专业课的培养目标更清晰, 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更有针对性。

学骑自行车, 是每天教10分钟连续教1个月好, 还是集中教3天好?技能课的特点就是短时间强记忆, 强化记忆的效果比长时间弱记忆好。经过自己再一次的教学智慧总结, 徐英杰认识到, 技能需要连贯, 练习需要强化。与其让学生每周上一两次课停顿一周, 倒不如将课程连贯起来, 短时间内高强度不间断地学习与练习。以往几门课都是到期末才结课, 在徐英杰的革新倡导下, 学生们现在一段时间只学一门技能, 学一门、结一门, 对于技能锻炼来说, 给了学生充分的吸收消化掌握的过程, 学生出色的技能课学习效果, 成就了徐英杰串行模块化授课的教学思想。学知识就像串糖葫芦, 一门门地串起来, 不会散也不会乱。

在实训教学中, 徐英杰又尝试采取了“闭环培养模式”, 即设立学生的个人学习档案, 建立一套反馈机制, 在技能课上, 学生们人手一本手册, 上面记录每堂课教师讲了哪些知识, 自己学会了什么, 还有哪些地方没有掌握或者留有疑问等, 这样每节课都有个小反馈, 下一次上课的时候教师就会根据上一堂课的学生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以免等到学期末才发现学生哪些知识掌握不好, 造成亡羊补牢的被动局面。根据每堂课后学生手册上的信息反馈, 教师可以及时修订自己的教学计划, 避免了学生带着学习上的不足步入社会, 造成知识上的欠缺。

教无止境, 徐英杰在专业教学方面的头脑风暴总是不断地掀起, 爱琢磨事儿的特质注定他凡事都精益求精, 唯其如此, 才有了他在中职教学方面的才华横溢。

“修罗数字媒体工作室”与技能大赛

“学到知识不是目标, 关键是学到方法。”徐英杰经常用这句话教导学生, 他深知职业教育需要教会学生一项生存技能, 让他们将来可以在社会上立足, 职业教育者应搭建一个从知识“仓库”到知识应用的桥梁。在类似“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些实践课程中, 徐老师制作的课件运用“虚拟现实”技术, 让学生在计算机上练习主板部件的安装和设置, 这样既为学校节省了实习的费用, 又使学生学到了操作技巧。运用自己掌握的各项计算机相关技术, 他指导学生动手实践, 学校的计算机设备从来不用送出去维修, 什么样的技术难题到了“老徐”那里都不是问题。学校新机房的建设, 由他带领学生完成;学校网络系统的维护, 由他指导学生参与。“老徐”教出来的学生个个专业技术过硬, 实践能力强, 用人单位来学校物色毕业生时, 经常是点名要徐英杰班里的学生。

一次, 学生们找到校长, 要求增加实践机会。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实践, 使学生毕业后与所从事的工作顺利衔接, 徐英杰在计算机职专各级领导及部门同事们的大力支持下, 带领学生成立了“修罗数字媒体工作室”, 鼎盛时期工作室有几十人, 甚至上百人。工作室在学校张贴海报招募成员, 集中培训, 考核录用。工作室也有经理, 是能力最强的;经理选拔骨干, 技术必须过硬, 一年级学生也可以当学员。工作室完全按照企业的运营模式来管理和运作, 学校为学生营造环境、氛围, 教师支持帮助。学生们完全独立运作, 有问题、有困难, 徐英杰作为顾问进行指导。工作室不仅在校内担负起了计算机组装维修、各种会议活动媒体支持和特长生培训等工作, 还对外承接项目, 有效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的对接, 指导学生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 成为职校学生自主创业的先锋。

“普教有高考, 职教有竞赛”,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职教系统普遍认可的教学成果检验方式, 每到技能大赛期间, 徐英杰便带领他的学生们积极准备, 经常忙碌得废寝忘食, 准备的过程虽然辛苦, 可也是他们最快乐的事, 因为这是检验教师教与学生学成果的难得机遇。2007年, 在第二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 包括徐英杰在内的四位教师带领的天津代表队一举夺得一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虽然之后两年的比赛成绩都超过了那一年, 但谈到那次比赛, 徐英杰依然难掩自豪之情:“初次参赛, 对赛程、对手都不太了解, 我们就按照自己的想法一点点‘抠’比赛的要求,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最后所有参赛人员全部获奖, 我们对这个结果已经很满意了。”

关注“学困生”, 树立自信心

徐英杰分析, 学生学习进步首先要有兴趣的支撑, 其次要对自己有信心, 最后要获得成就感。而培养学生的自信主要靠教师的夸, 夸什么?夸进步。学生考试今天得60分, 明天有提高, 教师就要夸。学生开始做的东西不成型, 教师夸, 还好;第二次有进步, 就要夸他的成长。教师要经常表扬学生, 在学生的进步之时表扬, 表扬学生的进步之处。

如今, 有些职校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成绩不理想, 是教师与同学眼中的“学困生”, 学习方面没有自信。这时候, 职教教师往往先要在心理上做好疏导, 结合每个学生的兴趣特点引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 带领他们回归到理性、平等的原点, 争取激发他们自身学习的原动力。很多教师反映中职学校有的学生学习底子薄, 行为习惯懒散, 而且与老师还经常对着干, 他们总认为所有的老师都把他们当作后进生, 因此经常有自暴自弃的念头。对此, 徐英杰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其实很多孩子还是相当肯学的, 我的经验是, 首先, 不要把他们当成坏孩子, 能说服的就不批评, 不是原则性的错误就不要纠缠;其次, 就是要多一些耐心, 对于听不进课的学生, 不能急, 要逐渐了解他们、改变他们。对待这些敏感的孩子, 要多发现他们的优点, 多多夸奖,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一名教师对学生再有看法, 当他和别的学生站在一起时不应有任何表现, 要一视同仁。徐老师认为, 学生没有好坏之分, 只是方法掌握没掌握。有的学生很聪明, 但是成绩不佳, 那他的才能没能很好地展现。

有一届班里的一个女生, 上课天天拿着小镜子看了又看。徐老师问她:“你为什么爱化妆?”“我就喜欢这个。”她回答。徐老师说:“看你的妆画得还好, 学电脑与学化妆你更喜欢哪个?”学生说:“我就是想当造型师。”“咱这个专业课还要学, 我对你的要求是及格就好, 晚上如果有时间可以去上课学学造型, 因为这是你喜欢的。”还有一个学生, 总跟老师说对学习没兴趣, 还说:“学这些有什么用呢?”徐老师温和地问他:“那你对什么稍微有点兴趣呢?”他想了想, 说:“我就对学英语还挺有成就感。”徐老师鼓励他说:“那你一定要学好英语, 那将是你的一项特长。”毕业后的一天, 这个学生来校看望老师。他说:“徐老师, 在您的鼓励下, 我英语学得可好了, 四级、六级高分通过, 现在做英语辅导工作了。”“好学生、‘差’学生不是单纯用学习成绩来衡量的。”执教职业教育多年, 徐英杰对此深有体会, 在他的眼中,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 关键在于教师的发掘。他充分尊重每个学生, 用自己博大无私的关爱带给学生自信与动力, 鼓励他们乐学、好学, 帮助他们成才、成功, 在社会上立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身有所长的重要性, 因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连年举办, 天津海河教育园区的投入使用, 更因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中涌现出的像徐英杰这样的领军人物, 使得职业教育之苑枝繁叶茂、姹紫嫣红。徐英杰, 以及很多像他一样埋头苦干、积极进取的职业教育工作者正在用自己绵薄之力夯实职业教育基础。

链接:徐英杰, 天津市职教系统最年轻的脱颖高级教师, 教育部聘任的计算机专业设备与实训规划的特聘专家, 全国职教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多年来, 徐英杰孜孜以求, 积极进取, 教书育人, 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他积极探索, 勇于实践, 取得了突出成绩, 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首届职教名师、天津市“十五”立功先进个人、河西区学科带头人、河西区优秀共产党员标兵, 曾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向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学习 篇3

一、“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内涵及其人物魅力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之所以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与它丰富的内涵是分不开的。首先,从评选目标来看: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弘扬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发展实践,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其次,从评选程序来看:由省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推荐候选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刊登候选人名单及简介,教育部门户网站、人民网、新华网等开辟专题网页刊登候选人名单及详细事迹,面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投票。根据投票结果,评选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评选,最终确定10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和22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获得者。层层筛选的推选流程体现了全社会对优秀教师的价值判断,表明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是我国1600万人民教师的杰出代表,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对教师的期待。最后,它将全国教育的工作会议精神具体化,是教育部创新新闻宣传工作的新尝试,是建立激励机制的有效措施,也是时代对教师楷模的呼唤。楷模身上凝聚着教书育人、淡泊名利、恪尽职守的奉献精神;严谨笃学、刻苦钻研、求真务实的敬业精神;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这些精神特征正是我们时代的特征,是全教会和教育规划纲要倡导和要求的精神特征,他们以卓越的业绩和突出的贡献,为教育工作者树立了榜样,昭示了努力的方向。

纵观成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这些教师,他们的魅力主要体现在师德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思想觉悟和品格素养构成高尚的师品

在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中,无不彰显着教师必须具有为祖国培养现代化人才的责任感,要忠诚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坚守高尚情操,遵纪守法,廉洁从教;发扬奉献精神,甘为人梯,教书育人。“中国的霍金”金展鹏,疾病虽然摧垮了他健康的身体,但他的学术思想和师德素养,始终站立在高处,卓尔不凡。作为导师,自1981年以来,他先后培养出40余名博士和硕士,其中有近一半是他患病后培养的。他们都相继成为国际相图界的骨干,在美国相图委员会中,就有4名金展鹏的学生。金展鹏常说:“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愿我的学生都超过我。”吴绍萍从事幼儿教育工作27年来,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把所有的爱全部倾注在幼儿身上。汪金权主动放弃在黄冈中学的工作机会,扎根山区回报家乡;扶贫济困甘守清贫。在这些楷模身上都体现了“身正为范”的力量,教师高尚的师品具有榜样的作用。

(二)教师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热爱谱写伟大的师爱

师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只有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才能面向全体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刘佳芬、周小燕、黄金莲等用实际行动诠释大爱,用细心关怀展现博爱。宁波达敏学校的校长刘佳芬凭着女性特有的慈爱和一名共产党员的情怀,20年来她用爱呵护一群特殊的孩子,给予他们走向未来的勇气,让那些迟开的花朵拥有属于自己的春天。上海音乐学院终身教授、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周小燕常怀爱国情,一贯坚持的原则是:中国歌唱家要首先唱好中国歌。“我不能承受没有学生的生活,他们就是我的生命”这是周小燕发自肺腑的一句话,爱祖国、爱学生、爱音乐就是是她生活的全部。她从事“妈妈”事业;她把特别的爱献给特殊的教育;她当好孩子的耳朵、孩子的眼睛;她就是孩子们的“校长妈妈”。她就是黄金莲,一名从事残疾人教育的特殊教育工作者。汪秀丽以17年如一日的坚守和奋斗,倾尽全力为山城孩子的美好未来铺路奠基……尽管教育对象、工作环境、文化程度、年龄各不相同,然而在他们的教育经历中,都突出地表现了一项共有的特质,那就是对事业、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因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教师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水平见证高超的师能

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领域知识,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技巧和教育技术,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积极开展教育和科学研究,在耕耘中拓展视野,在执教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石雪辉、李吉林、黄希庭、刘开吉等教师用他们孜孜不倦的追求、严谨笃实的态度累积了丰富的科研成果。“葡萄教授”石雪辉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攻克了欧亚种葡萄在南方高温、高湿地区高效无公害栽培的技术难题,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无公害栽培;并身体力行,数十年风雨奔波,分文不取地示范、讲学,将致富的钥匙交给农民朋友。李吉林为了更多儿童的发展,使情境教育走向大众化,潜心研究,开发情境课程,她用自己的“情境教育”,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书写了有鲜明特色的教育诗篇。著名心理学家黄希庭50年来,坚守学术前沿,开创了中国时间心理学和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研究,走出了独特的学术轨迹。编写多本中小学生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材,在心理学的应用与普及上成果显著。重庆警察学院教授刘开吉,20年如一日地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当中,而今,他已经取得了3个国家级、5个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和其他学术成果。

(四)教师的学风,教风和作风汇成良好的师风

教师不仅仅是言传的代表,更要用身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既学到知识,又学会求知、做事、做人。贺红岩、张金波、莫振高、谢小双等正是用他们自身的魅力感染了无数的学生和教师。贺红岩就是学生们心中的妈妈和朋友。22年了,凡是贺红岩教过的学生,大部分至今还和她联系着。大学毕业了,找女朋友要请她把把关;读到博士,结婚时要请她当证婚人。因此很多学生叫她“贺妈妈”。张金波感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对学生最大的影响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通过赏识教育和言传身教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达到让学生会学习、会工作、会生活、会创新、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对自身要求“坚持学习”、“坚持思考”、“坚持自我否定”,不断充实自己、修正自己。莫振高正是通过自身的影响让很多他的学生也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人民教师的道路。在师生们的眼中,莫振高是个特别有爱心的“爸爸”,爱校如爱家;同时又是个铁面无私的“黑脸包公”,在“前门”为贫困生入学大开绿灯,自家的“后门”却堵得很严。

二、弘扬“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人物的先进事迹,促进当代师德建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是新时期对人民教师职业精神和道德修养的集中概括。这些人物蕴涵着崇高的理想信念、真挚的爱、无私的奉献等,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说服力、震撼力。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重要资源,对当代教师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意志和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一)引导教师关爱学生,以生为本

师爱的力量是伟大的。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伟大的师爱对个人的影响是终生的。”因为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会促进学生的成人与成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转变。所以,教师要拥有一颗关爱的心,以生为本。

教师要用纯洁而真挚的爱走进学生的内心,用阳光和爱给学生们勇气和希望。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学生,他们之间性格、才能、爱好、成绩等都是有差异的,教师不能用一个方法、标准去对待、衡量所有的学生。教师就要尊重他们之间的差异性。桂贤娣老师的“因生给爱十法”就值得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其次,教师要理解学生。理解是教师关爱学生的前提条件,盲目的关爱会导致溺爱,学生自我为中心,不能将教师的关爱之情内化为自己的品质。通过用心交流,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解决好学生的担心和顾虑,让学生在融洽、活跃的氛围中学习、成长。最后,教师要信任学生。信任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桥梁。信任本身也有很强的暗示功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能维系一生。学生的自信一开始的形成就是外界对他的信任,因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教师发自内心的信任是对学生最大的肯定。

(二)引导教师严谨笃学,开拓创新

教育是继往开来的事业,只有在继承中创新,才能推动人类文化和整个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刘延东在接见北师大师生和校友代表时也强调,广大教师要有笃学之风,要有创新之勇。教育家夸美纽斯曾尖锐指出:“不学无术的教师,消极地指导别人的人,是没有躯体的人影,是无雨的云,无水的源,无光的灯。”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在“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中”李吉林、桂贤娣、孙明霞等就是用他们严谨的笃学态度、开拓创新意识披荆斩棘开创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当代教师就要以他们为精神明灯。第一,严谨治学,培养科学素质。教育是一门育人的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精心组织教学、大胆管理和精湛的讲课技艺都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也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此基础上的不断探索和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就能都日臻成熟和完善。第二,善于学习,优化教学模式。陶行知反对教师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教师要广泛利用互联网、局域网等现代化工具,利用共享资源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利用国内国际的教育资源,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有益教育经验,优化教育教学模式。第三,与时俱进,提高创新能力。教师是要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学生,本身就要有创造精神。教师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好奇心,发挥学生主动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

(三)引导教师淡泊名利,乐于奉献

近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被人们誉为“人之模范”,他甘愿抛弃教授之位,放弃舒适安逸的城市生活亲自到贫穷落后的农村创办“乡村教育”。陶行知先生一生“以身立教”,辛勤耕耘,培养桃李,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继承了陶行知先生的精神,他们一生扎根山区,做麦田里的守望者,只为孩子们能够自由翱翔。大山里走出的魅力“土老师”的范妹锁、“我不留下谁留下,我不坚守谁坚守”的普琼、“水泥地板”上承接起山村教育的希望的左相平等。

作为一名教师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首先,树立崇高理想和抱负。将自己的生命融于人类和民族的发展历程,磨练意志,不因现实社会存在着的某些阴暗面,而放弃自己的理想与信念、怀疑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明确高度的责任心。时代赋予教师要承担起为实现我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化的责任,面对教育处境优劣不等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是长期坚持的,尤其是工作在艰苦贫困的广大教师就要有在高度责任感的指引下,心系祖国,无私奉献。再者,锻造坚强不屈的精神。广大教师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利益时,不能随波逐流;在挑战和困难面前,不能一蹶不振。

(四)引导教师自尊自律,追求卓越

师德作为教师的行为规范,主要通过教师内心的信念起作用,主要依靠教师在师德修养过程中的自我意识和自尊自律。在自身独处时且存在多种道德选择的情况下,能够自觉地、自愿地、主动地自己限制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纠正自己,能够始终如一地严格按照道德要求行事,不是出于勉强,而是出自内心的要求,也就是我国古代伦理道德中强调的“慎独”的境界。

要达到“慎独”境界,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追求。首先,“静”中体悟。作为教师,应能时常处于“静”的状态,即人的身体、心灵处于祥和、安宁的状态。“非宁静无以致远”,教师只有学会“静”,善于“静”,才能体悟人生的真谛,文化的真谛。其次,“思”而不罔。教师应当具有自觉地“思”的意识,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另外也要学会“思”,既要掌握科学的方法,也应学会非科学的诸如宗教的、艺术的、常识的、直觉的方法等。其中,尤其要学会和运用哲学的反思。最后,“行”而自发。教师只有身体力行,在做中见证学生和自己的成长,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亲身体会酸甜苦辣,认识其中的价值和意义,继而把教师工作视为生活和生命的目的和意义。通过“静”“思”“行”的不断循环进步,以真实的“我”的生存去影响学生,去实现知识的传递和文化的传承。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学习心得 篇4

演讲团共有11位教师,这其中有个民喜的同事高迎雪。她是去年考上编制的,并直接分到了县城。她是很适合在公共场合演讲的人,口才很棒!老师们演讲的内容都是生活的小事,与学生之间发生的点点滴滴,他们的付出与奉献。有的叙述自己的舍弃小家照顾学生,有的讲自己为了工作而忘记了自己的孩子,有的给自己的校长唱赞歌……听到他们的事迹,就觉得是自己的事,就是自己的经历,但还是一次次被感动了。尤其听到倪集卫庄小学的老师讲她们的姐妹情深共渡难关的故事,我不禁潸然泪下。

我被她们的事迹感动着,也为自己的付出感动着,更为教师这个群体的无私奉献感动着。在听课过程中有位老教师栽倒了,后来听栗主任说那位老师有脑梗。我又为老师的健康担忧了。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学习心得 篇5

离开军营生活虽然已经26年,但时至今日,叶海辉使用的大部分密码都还是当年军队的番号。“在军中的三年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三年,也是对我后来的工作生活影响最大的三年。这三年磨炼了我,也造就了我。”如同不变的密码一样,在军营生活中锻造的吃苦、战斗、奉献精神也成为了叶海辉生命中不变的主旋律。

4月,叶海辉在体检时查出腹部长了一个五六公分的肿瘤。但当时,他正带初三毕业班,体育中考在即,考虑到中途换人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发挥和成绩,叶海辉干脆把医院诊断书藏了起来,直到体育中考结束后,才把病情告诉家人并入院治疗。术后又由于肠梗阻并发症意外出现,不得不再次住院治疗,直到开学前一天才出院,此时,叶海辉的体重也由69公斤锐减到了57公斤。开学后,他选择了隐瞒病情,没有请假,仍常常忙到深夜才回家,继续着生病之前的工作常态……

从教27年来,叶海辉的日历里没有寒暑假与休息日,早上7点到校、晚上22点离校已成为日常。“都说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但随便撞和认真撞,其实区别很大。”叶海辉说。

初疫情暴发后,叶海辉更加意识到,这“钟”必须得撞好。

为了让学生们足不出户就能锻炼身体,叶海辉立刻召集了工作室全体成员线上讨论,集思广益,创设了一套“宅家”运动活动方案。

但正值疫情高发期,人员管控,要如何拍摄?叶海辉一家三口齐上阵。他们以家里餐厅与通道的结合处为拍摄“主阵地”。一家三口身兼数职,既是编导又是道具师,是演员也是摄像师,大家都是新手,常常一个镜头就要花费几个小时甚至一整天的时间来拍摄。“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拍摄《居家乒乓球》时,设计了一系列由易到难的居家乒乓球练习方法,最后一个内容是‘最强挑战’,要用拍面和拍边交替垫球,虽然提前预练过,但开拍后仍然出现了不是掉球就是幅度过大等问题。断断续续地,一共拍了近20次,才有了满意的镜头。” 这样的用心与细致,也让叶海辉家庭获得了玉环市同心战疫“最美家庭”称号。

拍摄完成后,随之而来的却是一个更大的挑战——制作微课。由于工作室成员对视频剪辑软件不熟悉,一个时长约为5分钟的微课视频,往往要花上3、4个小时进行制作。但成员们并没有放弃,边学边做,边做边学,陆陆续续地,30多节《中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指南》微课在“叶海辉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和省名师平台上进行了推送,赢得了家长师生的广泛好评。叶海辉还专门为台州市全体中小学生开设了一节《中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指南》的直播课堂,在线观看和点播回看人数累计超过60万人次。

“看着家长学生们的点赞,心中无比幸福和骄傲,真正验证了‘过程是艰难的,结果是美好的’这句话,但同时这个过程也在提醒着我们全体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努力提高自己,做一名与时俱进的老师。”叶海辉和工作室成员们说到做到,越来越多制作精良的视频走进了千家万户。

为“心系荆楚,名师驰援:特级教师助力湖北公益送教”活动倾力打造的6节《居家锻炼健康战疫》课程,得到了学习强国、菁体育、浙江之江汇教育广场、移动宽带电视、台州市教育局、玉环电视台等20多家单位及媒体分享推广,并被全国众多省市县的学校直接运用于线上教学,据不完全统计,至今课程总点击阅读量达700多万次。寒假,叶海辉继续携手工作室成员精心制作推出15个《中小学寒假体育锻炼指南》系列视频,深受全国广大师生的喜爱,全部视频登上学习强国平台。

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心得体会 篇6

学习教书育人楷模任维鼎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期末,学校组织学习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任维鼎老师的先进事迹,在大会上学校领导宣讲了任维鼎老师的先进事迹,并强调全体教职员工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深入学习任维鼎老师的高尚师德和奉献精神,学习他默默耕耘的奉献精神,甘于平淡,扎根教育教学一线;学习他爱生如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用真情、真心、真诚关爱每一名学生;学习他不惧艰险、奋勇当先的崇高品质,在危难面前,挺身而出,抢险救灾,全力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去,学习教书育人楷模任维鼎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最后要求全体教职员工面对楷模,寻找差距。

任维鼎老师在大地震发生时,首先想到的是学生、同事,他不顾个人安危,不计个人得失,冒着生命危险紧急疏散和抢救师生,勇挑重担行使我深受感动。

地震发生那一刻,任维鼎老师正在操场上,准备组织本班学生参加下午的体育测试。他立即奔向宿舍楼,与校长和当日联合值日教师呼喊学生逃生,组织学生有序向操场疏散。当任维鼎奔至学校操场和其他几位老师组织好学生后,向教学楼一望,他立即想到,南教学楼三楼供电房还住着班上三位学生!救人要紧!只见他奋不顾身地向废墟冲去。他大声呼喊回应压在废墟下的三位学生,叫他们不要慌,要镇定,老师们一定会救他们出来的。在他的呼救声中,又有几位勇敢的教师和在场的几个群众前去协助。没有工具,他们就用双手刨,找来身边的简易可用器材,几经努力,终于救出三个学生,他们只受了点轻伤。

“平房的废墟中还有两名特岗教师!”不知是谁在呼喊。任维鼎又一次冲入废墟之中,和其他几位教师一起,奋力拨开废墟中的残砖断瓦,争分夺秒地搜救两名女特岗教师。一次次地竭尽全力,终于从废墟中刨出了两位特岗教师,她们得救了。

稍有喘息机会的任维鼎老师这才才意识到女儿此刻正在南坝小学生死未卜。当他赶到完全倒塌的小学废墟时,女儿已被压在乱砖断板中,他妻子根本无法救出女儿。任维鼎一边呼唤女儿的名字,一边告诉女儿要坚强些,一定会有办法的。在好心人的协助下,他们好不容易才抬走了压在女儿身上的建筑重物。同时,他从废墟中抱出了6名其他被埋的孩子。他的女儿身受重伤,左足严重拉脱,后转入绵阳中心医院,再到重庆潼南医院医治,由于当时失血过多,加之感染,被迫截去四根脚趾。

任维鼎老师那种身而出,奋勇当先的精神永是我学习的榜样。

读“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十位教师的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

最近学习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十位教师的先进事迹后,我深受感动,深深地体会到优秀教师的平凡和伟大,明白了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的光荣之处,他们的品质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进一步发扬。他们把爱献给了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工作中铸就了闪光得师魂,为我们树立了新时期人教师的光辉榜样。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优秀教师那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事业为重的高尚品质,对工作一丝不苟的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乐于助人的高尚职业道德,而这些正是我们这些年轻老师有待学习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多多发挥这些精神,提高自己。

这些优秀教师都有着共同的特点:热爱教育事业,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他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他们都有着同样的心——爱心。这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他们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学生的学习更是“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他们还共享同一种精神、同一种信念、同一种态度和同一种操守,那就是甘于寂寞、甘于奉献、甘于钻研和敢作人梯,是在用生命的全部激情认真对待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

教师工作是教师的基本职能。身边的优秀教师给我们树立了楷模,他们的事迹看似平凡、普通,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但感人至深,令人尊敬,同时也催人奋进。我们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向他们学习,向他们那样无论做人、做事、做学问,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都有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高贵品质,不断加强自身师德建设,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有用人才。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教育创新,全名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导力量,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我们不光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对学生的人格成长发生影响,对学生的爱是教师的特有情感,学生是教师的生命,失去了学生我们教师就变成了一眼枯泉,因为这种对学生的爱可以让迷途的羔羊知返。我们就要用这种特有的情感去鼓舞、感化、教育我们的学生,让他们从一棵稚嫩的小树,成长为参天大树,成为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向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学习 篇7

本人立足于自己的岗位,做到爱岗敬业、立德树人,严谨笃学、无私奉献。不管任何情况下,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的心里装的,永远是学生。从来没有一句抱怨,有的只是默默地奉献。

在教育教学中我立人为先,教会学生做人。我认为教学工作既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人生理想,是一个需要以整个生命去拥抱的伟大事业。她始终认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 浇花要浇根, 育人要育心。因此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信念,使学生成长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每个学生都满腔热情,教会学生追求真善美,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因为他们知道今天的学生质量,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更是后天的民族竞争力。想想自己的平时教学,对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爱答不理,深恶痛绝,这无形中拉大了学生和自己的距离,无形中剥夺了他们学习知识机会,现在想来,深感惭愧。

他们的人格是高尚的,他们居安思危,永不满足现状,而是不断的开拓创新,始终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他们克服浮躁,登高望远,用明天建设者的要求,指导今天的教育。他们勤于学习,开拓进取,努力奋进,始终站在时代的制高点,是他们的追求的目标。自己和他们相比,缺少这种使命感,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这样下去,终将会被社会淘汰。多一份责任,多一份使命,才是我们永远前进的方向。

他们的人生境界是高尚的。他们在教育这块圣土上以青春的奉献演绎着精彩,以生命的投入创造着美丽,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竭尽全力。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历尽艰辛,默默奉献,大力弘扬着教师永恒的师德魅力。在教育工作中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自己对教师的深刻理解、深厚挚爱和无悔追求,是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楷模。他们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事事起带头作用。她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洒一腔热血,育一代新人。

向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学习 篇8

中国教育部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12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除钟南山、张伯礼外,其他入选者还包括: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东北师范大学教授高夯,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汴河中心小学教师孙浩,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教师魏亚丽,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胡豫,海南大学教授张云阁,四川省泸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肖敏,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城关镇中心幼儿园教师何梅,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中教师张桂梅,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马栏齐心九年制寄宿学校教师丁海燕。

这12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涵盖高教、职教、基教、幼教、特教等各级各类教育,同时兼顾了地域、民族、性别、年龄等因素,既有在抗疫中表现突出的名师大家,也有在乡村默默奉献的一线教师。

自以来,教育部会同有关单位每年遴选10名师德表现和教育教学实绩突出、在社会上有良好声望的优秀教师作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今年考虑到抗击疫情的特殊情况,增加2个名额,共计推出12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教师节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心得 篇9

1、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懂得,中央提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对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推动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本次的学习,对我的触动很深,体会也很深刻。面对新的形势与任务,在全体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创先争优活动是广大党员教师提素强能、学管理的有效载体,因此,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们既要身体力行地投入到此次活动中来,又要立足自身的实际,真抓实干的工作;不断的加强自身的素质,不断的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好的学习能力;在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树立坚强的党性原则,服从纪律,服从组织召唤,顾全大局;在工作中,坚持自己的原则、善于团结同志尤其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应牢记党的宗旨,发扬优良传统,要认真学习楷模勤耕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思想,永远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政策,教好书育好人。

作为新时期现代教师来说,对于“创先争优”的理解应该更加深刻一点。总的来说,“创先争优”是一种激励我们继续奋勇向前的方法和动力,是对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表现突出、工作业绩突出的一种鼓励。因此,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获得各项荣誉称号既是上级领导和同志们对我本文们过去一段时间工作成绩的肯定,更是对继续做好下一阶段工作的鞭策。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学习政策法规、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严格遵守教育教学常规和学校管理的规章制度,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崇高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人;二在教学中深入研究教学业务,不断拓宽知识视野,及时掌握现代教育技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学识丰富、教学水平高、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2、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少说多做,真抓实干,把内在的师德素养外化为自己积极的实践和行动;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勇于创先,争做师德标兵。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做到认真学习,潜心钻研,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创造出色业绩。

在当今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我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自己对信息的收集、梳理、吸收能力,不断地完善、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为更有效地引导、启发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不竭的源泉。在新知识、新问题层出不穷的当今时代,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加强学习,学会学习,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不断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

向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学习 篇10

在学生们的眼中, 刘志伟是一名“科学家”,除了自己一直在创新发明,间,他培养出了过百名“小小创客”,其中一些“小小创客”已经毕业,在各自从事的领域进行科技创新。他们之中,有些人在大型的科技公司从事科研工作,有些人有了自己的科技创新小团队。

1994年,刘志伟从家乡饶平到了南海九江镇初级中学,成为一名生物老师。而他真正与“科创”结缘,则是从开始。随着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实施,刘志伟从开始的应付参赛到后来的“科创”常态化。

“喜欢动手的学生,我就鼓励他们进行发明;作文写得好的,就让他们去写科学小论文;画画好的,可以去画科幻画;电脑好的则鼓励他们进行动漫创作。”在如何从小培养“创客”方面,刘志伟主张按照学生的爱好去培养,个性化发展,并主张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老师的作用更多的是引导和鼓励。”现在,他也将这种在发明小组所探索出来的思路用在了自己的生物课堂上,强调多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作为广东省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他带领和培养创新团队发展,目前已培养出多位省市名师、特级教师,有的还成为世界冠军或金奖教练。去年11月,由刘志伟带领的发明团队,在纽伦堡国际发明展上,凭借作品“智能种植养殖系统”获金奖,其设计理念是在智能手机环境下控制种植和养殖功能,包括种植系统、养殖系统、水循环系统、智能监控系统,可实现固定占地面积上种植和养殖一体化生产、智能化管理,达到提高养殖面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效果。

在今年的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20广东省中小学4·26知识产权教育宣传活动”在九江镇初级中学进行网络直播,刘志伟编写的《中小学知识产权教学指引》新书,在活动中进行首次发布。这也是我国第一本中小学知识产权教师的教学指导用书,将为老师们把握教学规律和指导实践提供参考。

如今,刘志伟有一个新的“目标”,那就是到全国每个省市做一场以上关于科技创新的公益讲座。他认为,今天的科技教育决定着明天的创新竞争力。他决心为推动创新教育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向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学习 篇11

他哭了

2月14日,钟南山院士受记者采访时,忍不住哭了。他热泪盈眶,眼圈有一点儿泛红,虽然在哭,但也能看出,平日里他的刚强。他为什么哭呢?他在为他的病人而心疼,他说:“我实在没有想过,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会这么强!这让我十分的意外。”从他颤抖的声音可以听出他很悲痛。他继续说着:“所以我推测,这种病毒应该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只是一种没有被他人注意的新病毒。”说着他抹了抹眼泪,不想让他人看见,接着抿了抿嘴唇,觉得非常不甘心。

他笑了

2月18日,广东省新型冠肺炎疫情发布会上,钟南山院士终于笑了!他正在通报,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研究的最新发展。他很欣慰,他很高兴,所以他笑了!这是他投入“抗疫”以来,第一次面露出笑容。我觉得这是最治愈的笑容,没有之一。这笑容让人心中一暖,让人十分的快活。

钟南山院士,也敢于讲实话。就算全世界的人都反对他,他也会一无反顾地站在正确的那一边。他十分的公正,并且,总是全心全意的为自己的病人着想。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去爱护、关照。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奉献无止境。——钟南山”我觉得钟南山院士写的这一句话正好可以用来形容,他自己……一个八十四岁还奔波在与疫情拼杀的第一道壕堑的人,一个年逾古稀还勇敢地升起注定在巨浪中颠簸的风帆。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篇12

事迹简介:

吴邵萍,女,汉族,45岁,中共党员,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中学高级,特级教师。从事幼儿教育工作27年来,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把所有的爱全部倾注在幼儿身上。注重青年教师培养,主动做好传、帮、带,言传身教,5年中在各地上示范课100多场,取得了显著成绩。曾获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先进事迹:

吴邵萍,女,1965年1月生,江苏省南京市人,大学文化程度,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中学高级教师,1983年7月毕业分配到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开始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先后担任音乐、语言、科学、美术、体育等各学科教师、年级组长、业务园长、园长。27年来,她刻苦钻研,勤学苦练,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把所有的爱全部倾注在幼儿身上,把所有的情全部洒在幼教事业上,结出了累累硕果,取得了显著成绩。她曾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十佳青年教师称号‛、‚首届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第二届学科带头人‛、‚南京市千名岗位教师称号‛、‚南京市名教师‛、‚玄武区首届中青年拔尖人才‛、‚玄武区第二届中青年拔尖人才‛、‚玄武区第三届中青年拔尖人才‛等称号。她主编了两本书,参与编写了9本书;在省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72篇,其中在国家级刊物发表6篇;参加省以上研讨会获奖论文10篇,其中获全国奖6篇。

一、‚爱‛,是她勇于攀登的不竭动力

1、爱孩子赛妈妈。吴邵萍同志就是因为喜欢孩子才选择了教师职业。她27年来始终立足于幼教第一线,遵循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对孩子一视同仁,无私奉献,促进每位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发展。她常说,孩子的心灵最纯洁,每个孩子都是一朵最美的花,教师应该热爱每个孩子,爱孩子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教师要将爱心倾注在每一位孩子身上。她不仅是这样说,而且也是这样做。1983年,她刚踏上工作岗位时,班上有一位叫小凯(化名)的小朋友,因年龄小,每天哭着不肯上幼儿园,睡午觉就做恶梦惊醒,她就象慈母一样,每天早上从家长手中热情地抱过孩子转移其注意力,并和他共同游戏增进感情。午睡时抚摸陪伴直至睡着,小凯梦醒时常常大哭,她就长时间地抱着他在园内转悠,为了不让哭声影响到其他孩子的午睡,她就长时间抱着孩子。尽管胳臂很酸,但她从不厌烦,直到孩子再次入睡。就这样整整过了一个月,小凯终于能愉快地入园了。那时,她班上还有个叫小雯的孩子,说话不清,各项能力明显低于其它儿童,连园领导都认为此幼儿‚无可救药‛了,而她不灰心,总是充满希望并耐心细致地辅导她,和家长密切联系,采取一致的教育计划,三年后,小雯也达到同龄幼儿的水平。

2、爱园胜爱家。27年来,她从未因家庭原因而影响工作。1997年,正值幼儿园创建南京市市级示范园时,她的父亲因车祸住院。白天,她在园兢兢业业的工作。夜晚,她还在医院一边陪伴昏迷不醒的父亲,一边翻阅整理幼教资料,准备第二天的工作。她父亲住院近一年直至去世,她从未请过一次假。在工作中,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叫苦叫累。平日总是起早贪黑,早到迟走。在她的眼里,幼儿园胜似自已的家,园里建设比家还重要。

3、爱同事似姐妹。由于园里年轻人较多,作为青年人的领头人,吴邵萍时时处处事事爱护她们、关心她们。在创建江苏省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时,青年教师每天加班到深夜,为了她们的安全,吴邵萍每天‚打的‛挨个将她们安全送回家。然后,自己才回家。这段时间,吴邵萍总是在深夜1、2点钟最后一个回到家。

二、‚学‛,是她刻苦钻研的永恒追求

好学、勤学是吴邵萍的挚爱追求。她始终认为学习使人前进,学习是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她身上真正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27年来,她从未间断过学习,从一个中师毕业生一直学到大专、本科、研究生课程班,自理了近万元的学费。为了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她总是利用假期参加各种教育研究的前沿信息培训,从未完整地休息过一个寒暑假。1999年暑假,她的痔疮刚开完刀两天,当她得知有一个全国音乐心理学学习时,立即前往学习,一连7天下来,影响了伤口的恢复,又到医院进行二次开刀,在家休息10天后,又去参加全国音乐教育研究培训,这次为了不影响伤口的恢复,每天听完报告后,她就痛苦地趴在宿舍的床上,一直坚持到学习结束。平时,抓紧点滴时间,博览群书。自加压力,自定读书计划,每月读10本杂志、每季读完1-2本理论书籍。收集整理了30本资料册,做了多本学习笔记。目前,她读完了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家长工作、课程理论、亲子教育等各类理论书籍近百本,广泛的学习促使她飞速的成长,成为本领域的领先者,智慧型园长。

三、‚研‛,是她开拓创新的重要法宝

做一个研究型、专家型教师,一直是吴邵萍追求的目标。因此,吴邵萍受聘担任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专项课题《早期儿童音乐教学法的心理研究》科研基地负责人,担任《中国早期儿童音乐舞蹈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实验基地负责人,是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幼儿教育特约研究员、南京市第五届幼教专业委员会理事、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学科教学视导员、玄武区教育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玄武区小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

她钻研、善研,始终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和科学探索,醉心于课题研究。八五期间,她参加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许卓娅领导的国家级研究课题《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改革》。九五期间,她不仅参与了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许卓娅领导的‚九五‛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早期儿童教学的心理学研究》和江苏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建构中国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及实践体系的研究》两个课题的实践研究,她个人还独立承担了江苏省教育学会科研课题、南京市‚九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幼儿园创造性韵律活动设计与指导》的研究。她在幼儿音乐教育改革上进行大胆实践与研究,《幼儿创造性韵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研究》、《幼儿园舞蹈欣赏教学初探》《舞蹈欣赏教学》、《开放的幼儿音乐教育》、《以素质教育为指导,开展大班合唱教学的实验研究》等多篇论文发在表国家级刊物《学前教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幼儿教育》或在国家级、省级论文一、二等奖,形成了具有个人独特见解的幼儿音乐教育思想和方法。

十五期间,她独立申报、负责并完成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立项课题《幼儿园开放性课程的建构》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纬度来探索幼儿园是否需要、是否能够及如何建构自己的园本课程展开全方位的研究,重视从理论的高度上提炼、升华自己的丰富实践经验。同时,她还参加了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博导负责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生活化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张俊教授的《后现代主义的幼儿科学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教育部重点课题《基础教育课程开发与推进的比较研究》子课题《区域性多元游戏课程开发与推进的研究》。

十一五期间,她独立主持了江苏省教育科学重点规划课题《实现良性多维互动,促共同体和谐发展》的研究。她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进行钻研,展开系统研究,有效解决了一些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前沿问题。经过五年的研究和探索,《幼儿园开放性课程的建构》课题得到了江苏省课题规划专家组的一致好评,他们认为:‚该课题选择开放性主题课程活动在幼儿园园本实践的角度展开研究,将课程研究与幼儿园的特色教育活动,与促进儿童更加主动全面的发展,与家庭、社会教育资源的整合,与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密切结合,进行了拓展性的研究,立意新,切入点准确,反映了课题负责人敏感的研究视野、认真的研究态度和扎实的研究功底,反映了课题幼儿园良好的实践基础。课题以儿童的主动发展为基础,充分体现遵循儿童为本,教师为本,促进富有个性发展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在研究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对研究观点的反复论证与实践反思。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大大提升了教师的研究水平与综合素养,特别是对教育实践活动的反思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该课题具有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中专著《开放性课程在行动》为近阶段园本课程实践研究中不可多见的专业著作。‛在进行课程建构过程中,她出版了研究成果《开放性课程在行动》专著,主编了《托班课程》上、下册。这些研究成果的出版,为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幼儿的观察、分析、评价提供了直接的参照和支持,为教师设计可展开课程设计和教学提供了范本。

研究过程中将园长的管理与教师的成长、与幼儿园的发展结合,从理论和实践中都进行了很好的总结,‚理论学习必须借助教育情境‛、‚鼓励教师成为家长合作伙伴‛、‚不做理论的奴隶‛、‚为老师的发展提供服务‛、‚管理应变他控为自控‛、‚要使教师的发展可持续‛、‚不要轻易否定教师的想法‛、‚问题是园长管理的契机‛等系列文章均发表在江苏省《早期教育》和浙江省《幼儿教育》上。而‚开放性课程‛各阶段研究论文也连续发表在江苏省《早期教育》上。这些成果均对一线的园长和教师如何展开课程研究、课题研究、如何进行管理和教师的成长具有指导作用,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她重视从理论的高度上提炼、升华自己的丰富实践经验。根据幼儿园园长开展教育科研的需要,2009年,她又在《早期教育》杂志连续发表了具有很强的应用和开发价值的《再谈常规管理》系列指导文章,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四、‚传‛,是她尽心履职的真情流露

长期以来,吴邵萍主动做好传、帮、带。无论是园内还是园外,她认为每一位幼儿教师都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力量,培养他们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因此,她总是不厌其烦,毫无保留,全心全意地帮助所有幼教同行。她承担了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实习指导工作,她对待这些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实习工作耐心细致地指导,总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不厌其烦地接受每位学生的访谈、问卷等课题研究工作。

对园内的青年教师,她更注重言传身教,在平日工作中,她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下班听取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后还与她们逐一反馈和互动,同时还定期上示范课给全园教师观摩。她指导青年教师严格细致。既有理论上整体框架的指导,又有操作过程中具体环节的指导。从不放过每个细小的教学环节。如教具演示,收放顺序都一一指导到位。在她的指导下,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在她的带动下,每个教师个个有特长,人人都是骨干,园里教师个个被邀请在全国各地上示范课,在全国各类研讨会上上观摩研究课。这些做法和经验,经常吸引全国各地的同行到该园跟班学习。该园的办园水平和先进的管理方法,也被同行当做学习的榜样。

她重视发挥特级教师的示范作用,每学年对区园长、市青优开放示范课,她每学期都上多节示范课和举办讲座。还承担了市区的带徒任务,她总是竭尽所能地给予他们帮助和指导。目前,她已培养了1名特级教师、1名南京市名教师特级教师候选人、2名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和多名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更为可贵的是,南京市内无论哪个区、哪所幼儿园,只要找到她,她都及时前往指导,并毫无保留地传授她的教科研成果。在国内,经常到深圳、温州、澳门、大连、杭州、河南、广州、南宁等地,为全国性、全省性及各市开设的培训班讲课。同时,她还在《全国音乐研讨会》上向全国各幼教同行开讲座,并上示范课。每场讲座,听众均在1000人以上。近五年,她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讲课近100多场,为幼儿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汪金权先进事迹

事迹简介:

汪金权,男,汉族,47岁,湖北省蕲春县第四中学高级教师。23年前,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放弃在黄冈中学的工作机会,主动申请调到山区学校任教。不断探索教书育人的新方式、新方法,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快乐学习,指导学生发表作品百余篇,他的课深受学生欢迎。先后从微薄的收入中拿出10多万元,资助200多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无私指导青年教师。曾获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道德模范、湖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先进事迹:

一、扎根山区 回报家乡

1963年,汪金权出生在蕲北山区狮子镇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1983年,立志做一名传道授业解惑人民教师的他,跨进了华中师范大学的校门。

1987年,作为当时华中师大唯一一名黄冈籍的‚优秀毕业生‛,汪金权还是选择了故土,选择了教育,被分配到了蜚声中外的黄冈中学。仅仅工作一年后,面对当年教育过他的恩师沉重的感慨,以及对家乡教育的忧虑,他在黄冈中学师生们的挽留和惋惜声中,毅然回到了蕲春四中,并坚守至今。

二、扶贫济困 心地善良

在此后长达23年的教学生涯中,汪金权的工资从最初只有几十元,到而今也只有2000多元,但是,他却资助学生达十万多元。

汪老师来四中后不久,就开始当班主任。1989年春季开学,汪老师发现有些学生因家贫没来。他一家家去劝家长:‚让伢们去上学,学费我先垫着。‛

以后,这些孩子们的学费从他工资里扣,有时因垫付得太多,到月底时工资都快扣没了,财务人员只好一次少扣点,有时一直要扣到年底。而这些垫付的钱,数目到底有多少,学生还了或是没还,汪老师从不介意。

有的学生没钱吃饭了,汪老师也几十上百元的给。上世纪90年代初,他月工资仅百余元,因帮助学生,常自己借钱吃饭。22年来,汪老师每年都要帮一二十名学生垫学费或生活费,至今累计数百人。后来,一些学生考上大学了,甚至就读研究生,他仍然继续资助,有时一月要寄上千元

2000届的一对兄妹,父母久病,家境困难。父亲下岗后,家中的生活更加困难,兄妹俩因此非常自卑。发现他们低落的情绪后,汪金权主动找到他们,亲切地说‚你们是我的学生,也就是我的亲人,你们只管好好学习,学习费用我来负担。‛在汪老师的帮助下,2000年兄妹俩顺利地考上了武汉大学和咸宁学院。接到通知书的时候,家里又陷入了苦恼:兄妹俩一万多元的学费怎么办?就在他们一筹莫展时,汪金权再一次主动上门,借给他们两千元钱。兄妹俩知道,汪老师平时省吃俭用,这可是师母和汪老师儿子治病的本钱,说啥都不能要。汪金权生气了,摔下钱,扭头就走。就这样,汪金权先后借给兄妹俩的学费和生活费就高达6800多元。而今,哥哥成长为一名光荣的大学教师,妹妹也有了理想的工作。

有位学生自高中到大学到研究生阶段(现在已经研究生毕业),都是依靠汪金权一手垫付学费的,他说‚我欠都是良心债,老师的恩情这辈子都还不了!‛而汪老师还表示要资助他读博士。

他还资助一些初中家庭贫困学生。一次汪老师看到一名初中女生蹲在张榜中学校门口掉眼泪,便关切地询问原因,得知那名女生是因为无钱读书时,便掏出身上仅有的一百元钱给她,并让这名女生以后每个月的这一天都来校门口接受他的资助。这一坚持就是二年多。

汪老师对学生的好是出了名的。无论谁遇上困难了,谁没有钱了,不管是不是他班级的,只要找来了,汪老师每回都是‚有求必应‛。不仅如此,他还把一些贫困学生安排在自己的宿舍里,‚全方位‛帮扶学习和生活。2002年以前,汪老师还是住在学校的出租平房内时,条件非常艰苦,房间窄小的只能摆下一张短小的木床,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汪老师的房间内依然有几口学生用的木箱。2002年,汪老师搬进了集资楼,于是在汪老师的宿舍内,简陋的房间内更多的摆满了学生们的高低床和学习书籍。多年来,学生与汪老师同吃同住已成为四中一景。最多一次,他安排了8名学生住进了自己宿舍。他把自己的全部空间和时间,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山区的孩子们。

尽管这样,汪金权老师还认为‚我做得太少,回报太多‛。汪老师的感人事迹被媒体曝光后,受到社会普遍关注。各级领导、各个部门以及社会各种团体,纷纷上门捐赠慰问。对于慰问金,汪金权都是一笔笔用信封装好,标明日期,交给学校。甚至捐赠的物资,他也经常赠送给那些来看望他的贫困家长和学生!5月24日下午,黄冈市副市长梅香雪一行刚刚离开蕲春四中,汪金权就将收到的一个信封交给该校教研处副主任,里面装着8000元慰问金。这是一周以来,汪金权第三次上交慰问金。2010年,蕲春县‚四大家‛领导专程请他为全县干部群众作师德师风报告,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到学校看望他,县长给予2000元的奖励金和一部手机,但是汪金权收下后,一转手就将钱物资助给了学生。县总工会知道他的事迹后,赠给他两部手机,他也全部送给了大学生。6月份的某一天,大同镇一个学生的家长只身来看望汪老师,离开时,深知他家困难的汪老师强行让他带走一壶油和一袋米。这样的事情也不是第一次。

他说:‚我只睡得下六尺长的床,每个月300元的生活费足够!‛ 为了切实减轻汪金权的经济负担,大儿子就读的孝感学院新技术学院决定免除其读书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还有热心企业资助了他2万元的生活费。在父亲的影响下,他拿出1万元爱心款去帮助身边的贫困同学。

汪老师自豪地说,20多年来,自己亲手培养1000多名孩子考上了大学,他们中的很多人出身贫穷,如今分布在全国各地,事业有成,‚这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三、甘守清贫 乐观向上

他不但没能撑起自己的家业,反而成了全村最贫困的人——湾落里外出打工的、在家务农的都先后盖起了楼房,汪家住的还是20多年前的土坯房。不仅如此,墙壁斑驳、摇摇欲坠的家里没有一件电器、没有一把像样的家具,来个客人,捧起的只有老式的‚土瓷碗‛。汪本人唯一一套拿得出手的衣物还是他去黄冈市领奖时学校为他买的一套西服,而且一穿就是近十年。70岁的老母亲、刚跨入大学校门的大儿子、患严重智障的小儿子、患精神分裂症的妻子,这些既是汪金权的依靠,也是他心底不愿触及、示人的永远的痛。镇委书记说‚这些年真的是难为了他,汪老师是他们村最伤心(可怜)的人啊!‛

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汪金权总是习惯于买书看书,在他不大的学校的居室里,最值钱的也是唯一一件的电器就是学校配备的收音机,床上、桌上散落的都是各类图书,光是整理出来的图书笔记,堆起来就足有一人高。没有一件其它电器,房子是学校的,没有装修,还是黑水泥墙面,地面是水泥的。但他精神饱满,从不抱怨条件的艰辛。每天精神抖擞,全心微笑教学。因为他心里认为不能把任何不高兴的事带进课堂。

四、勤恳教学 言传身教

汪老师通过言传身教,扎根山区高中22年,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召学生,感染学生。从不打骂学生和体罚学生,像爱护眼珠一样爱护学生自尊心。从不求人人上名牌大学,但要求个个先做合格公民。

提倡学生轻松学习。从不布臵课外作业,每天只练一页字。教学目标是教学生四会---会读书,会写字,会说话,会作文。

每一节课给五分钟时间让两到三名学生上台演讲,每个月给每个学生一次演讲机会。组织学生长年累月练书法。

组织学生每人每月买一本课外读物,放在班内书架上,这样就组成一个活动书库。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悟,在悟中赏析,并且在朗读中,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互比互评,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产生了自主创新、自由进取的意识和愿望。

在汪金权老师的言传身教下,陈卓彬等20多名学生在国家和省级中学生作文竞赛荣获高中组系列奖项,陈未鸣、张玉成等100余名学生的千余篇诗文习作在《语文报》、《中国校园文学》等报刊发表。指导学生陈卓彬(92年省一等奖)张先龙(97年省一等奖)张有良(99年黄冈市二等奖)范绪枝(2009年省特等奖)多人次有各级各类作文比赛中获奖。

对待学生如此,对待同事同样不遗余力进行帮扶。语文老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找汪老师;英语老师发现学生不愿意记单词可以找汪老师;同事朋友的论文写得不好也可以找汪老师……等等这些,只要有同事提出要求,汪老师还真做到了‚有求必应‛。对于刚刚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往往会在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上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都会鼓励这些教师,并热心地帮助这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改善管理方法。而在教研教改方面,既不是领导,又不是教研组长的他肯定会参与,并以十二分的热情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甚至亲自示范。

在他的帮扶下,一个个青年教师变得自信成熟,一次次教研活动获得成功。他指导的青年教师在县青年教师公开课比赛中获一等奖;他指导的县一中青年教师才两年,就成为各自学校骨干;他的几个学生大学并非中文专业,受影响也改行在三中、大同中学教语文课……

独特的教学方式、出色的教学成绩、较高的教学素养,使他在当地语文教学界渐渐形成了权威。2009年,汪老师接受邀请到黄冈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讲授德育课程。

在工作中,汪金权老师遇到‚好事‛,总会推让再三,经常把评优评模的机会让给别人。本人先后两次获得评选高级教师的机会,但是都他让给了其他教师。有人不解,问他为何放弃好不容易才有的机会,他憨厚一笑‚年长的老师干了一辈子,得有个盼头;年轻的老师刚起步,要帮一把;我还有机会。‛直到2002年,执拗不过校长的再三要求,他才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

五、领导关怀

汪金权老师的事迹经报道后,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和关心。

省委书记罗清泉批示:‚汪金权同志扎根山区、爱岗敬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优秀品德,为全省广大教师和党员干部树立了光辉榜样。要深入组织对汪金权同志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的学习。‛

教育部副部长郝平说:‚汪金权老师二十多年来扎根山区,倾心育人,将青春和心血奉献给农村教育事业,精神可贵,事迹感人,充分展现了湖北和全国教育战线广大教师的光辉形象,不愧是新时期人民教师的优秀代表和师德模范。‛

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张昌尔在汪金权事迹相关材料上批示:‚汪金权同志的事迹令人感动,不愧为师德楷模,应大力开展学习宣传活动。‛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李春明批示:‚汪金权老师以其大别山下22年的坚守,以其照亮他人的‘电线杆’情怀,以其承责负重的‘桥梁’精神,为人师表、奉献社会,堪称时代楷模!‛

……

湖北省教育厅、黄冈市委市政府、蕲春县委县政府及各级单位都纷纷发文,号召单位职工向汪金权老师学习。

22年以来,他先后获得各级各项荣誉和证书共计65项。今年五月份以来,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满意教师‛、湖北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他‚湖北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湖北省总工会授予他‚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省教育工会联合授予他‚湖北师德标兵‛荣誉称号,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财政部教科文司、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联合授予他‚优秀助学教师‛荣誉称号,华中师范大学聘请他为‚华中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导师‛。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黄金莲先进事迹

事迹简介:

黄金莲,女,汉族,55岁,福建省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中共十七大代表。她坚持争创一流,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在一片荒地上建起了一座花园式的学校。在全省率先开展‚分类教学实验‛,结合残疾学生身心特点,既抓好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又注意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对残疾孩子倾尽爱心。学生多次在各类文体艺术竞赛中获奖,毕业生除部分升学外,就业率100%。学校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本人获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先进事迹:

黄金莲同志是一名从事残疾人教育的特殊教育工作者。她常说:‚这些年来,我只做了我应该做的,只是因为我从事了一份特殊的职业,面对一群需要特殊帮助的孩子,我给了他们特殊的关爱,让他们能同正常孩子一样健康成长。说实话,这十几年来,自己确实吃了不少苦,但我觉得这段时间是我人生中最具有意义的一段时光……‛。黄金莲同志正是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展示了高尚的师德、师风,为特殊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执掌特教谱新篇

一个人的一生要面对无数次的选择,对黄金莲影响最大、感慨最多的是走入了 ‚特殊教育‛这个平凡而伟大的职业。1991年,在组织调她来三明特校担任首任校长之前,黄金莲已经在梅列区洋溪学区工作了近二十年,工作条件好,当了8年的校长,工作和生活已经很稳定了,所管理的学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个人的成绩也得到了肯定,取得不少的荣誉。当组织要她去创办‚三明市聋哑学校‛时,她很清楚自己要接手的是一项怎样的工作,虽然同是教育,但教育对象却全然不同,这也将意味着自己要面临着全新的课题。当时,有的同志劝她别去接手这项工作,说去教那些哑巴,出不了什么成绩,如果干不好,还会抹杀了以前的成绩。当时,黄金莲有过动摇,但她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怎能知难而退呢?从教十几年的性格也促使她下决心:一定要把特教事业干好,填补三明市特教事业的空白。

学校创办之初,黄金莲与十几名教职工挤在从三明师范借来的一间只有三张办公桌的简陋办公室里,开展办学的各项准备工作。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黄金莲带领全体教职工克服家校距离远、交通非常不便等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的各项筹备工作中去。教学楼、办公楼刚刚竣工交付使用时,学校四周还没有围墙,为了学校的财产安全,为了让其他老师能够回家与家人团聚,她主动承担了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三的值班,当时这幢楼还没有通水通电,只能点蜡烛来照明,煮饭用煤炉,用水就到隔壁的园林处去挑,晚上就住在教学楼里,她这种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精神,激励着广大教职工积极献身特教事业。随后,黄金莲本着‚宁可多跑一段路,也要为学校节约一分钱‛的思想,跑遍了全市的许多工厂买来又便宜又优质的办公用品和教学设备,她还带着男教职工乘坐拖拉机到乡下去搬运课桌椅。1993年3月,学校筹建时遇到经费困难,她到国家教委汇报工作,得到国家教委的支持,为了赶回来补办有关申请资金补助手续,头一回到北京的她,无暇在北京游玩,当天就买了火车票带着疲惫的身子赶回三明,立即按程序准备好报送的材料寄到北京,得到国家教委25万元的补助资金。

十多年一晃而过,回顾创业的艰辛,黄金莲有过在一个月内吃了三箱快熟面的日子,也有过因工作不能回家过年而被婆婆责怪的辛酸。而今,当她看到这所从荒地上崛起的美丽校园时,心里也就有了一丝的欣慰。目前,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总占地19亩,有20个教学班,188名学生。这些年,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特殊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省文明学校‛、‚省巾帼文明岗‛、‚省教工之家‛等数十项荣誉称号。1997年8月,学校被中央教科所确定为‚全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实验学校‛,黄金莲被中央教科所聘为国家教委重点课题组的主要成员。

二、无私奉献甘做爱心妈妈

在特校工作的这些年来,黄金莲深深地感到要干好特殊教育,首先必须有一颗博大的爱心。学生们吃住都在学校,家长开学送来,放假带走,最小的才7岁。从吃饭到洗澡,洗衣服,都需要老师的帮助。遇到民间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等,黄金莲就组织老师包粽子、买月饼,与学生一起共度佳节,让学生感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十几年来,她凭着女性特有的慈爱,对残疾儿童的健康成长倾尽爱心。黄金莲心中装着的是教师,是那些需要特殊关爱的残疾学生。她提出要用爱心、耐心、信心、诚意、愿意来对待工作,她这样做了,也要求老师们这样做。

1998年,有一位来自永安的残疾孩子因父亲突然病故,家庭没有了经济来源,他母亲来到学校要求让孩子退学。黄金莲得知这一情况后带头捐款,全校教职工积极响应,纷纷慷慨解囊,为孩子解决了学费。母亲激动地对孩子说:‚你是妈妈生的,但你是老师们培养的,你就认黄校长做妈妈吧!‛

1995年8月,黄金莲到将乐招生,当她了解到有一位叫江华的盲童,因为家境贫寒面临上街乞讨的情况后,她为江华减免了所有学费,让他进入学校学习。由于长期压抑,这个孩子变得很孤僻。为了能让江华彻底融入这个大家庭,黄金莲经常找他谈心,帮助他树立自信心。这位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用六年的时间修完了所有的课程,于2001年考入河南中医学院。后来,这位同学经常给黄金莲写信,他在信中常常讲到:‚校长妈妈,是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永远不会忘记您……‛

2002年12月的一个星期天早上,5位聋生向学校请假到校外购物,不谙世事的孩子没想到被外地的聋哑人骗走,患病中的黄金莲亲率部分教师到南平、福州、厦门等地寻找,在厦门得到信息,孩子可能被骗到湖南长沙了,他们又马不停蹄赶赴长沙,终于找到孩子们,还帮助长沙市公安部门破获了一个外地聋哑人盗窃团伙,解救了全国各地被骗的在校聋哑学生200多名(其中,福建就有56名)。长沙市公安局还赠送了一面‚警校携手破案,情牵残疾学生‛的锦旗。公安局负责人还说:‚我们以前也破获过聋哑人犯罪团伙,也知道一些被骗的聋哑人还是在校读书的学生,但是却不知道往哪里送,你们学校由校长带队来找学生,还是第一回遇上呢!‛。

2003年3月,一位原是弃婴的聋生患病住进了三明市第一医院,医院向学生家长发出病危通知。患病学生的养父母在尤溪县边远山村,无力支付医疗费,准备放弃治疗。黄金莲立即发动全体教职工捐款,很快捐了3700多元送到医院,使这位聋生得到救治。这位聋生痊愈后,学生家长给学校送一封充满感激之情的感谢信,称赞‚特校老师是残疾孩子的再生父母!‛

十多年来,她还为学生筹积善款百余万元,在她的倡议下,每年的‚六一‛节、‚助残日‛或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学校老师都自发地为孩子捐款捐物,讫今为止,老师为孩子们捐款6万余元还有大量的衣物。老师们的爱心换来了孩子们的希望。

三、刻苦钻研结硕果

虽然不是学习特殊教育科班出身,但黄金莲有着扎实的特殊教育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及很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她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得全国、省、市级嘉奖,共有30多篇论文在国际、全国的特殊教育研讨会交流及在各学术刊物上发表。她还代表福建省先后出席过‚全国特殊教育研讨会‛、‚中美特殊教育研讨会‛、‚第六届亚洲太平洋地区耳聋学术大会‛、‚国家教委‘九五’规划课题研讨会‛、‚21世纪聋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等一系列高级别的学术会议。在黄金莲的带动下,学校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80多篇。1998年,黄金莲还被中央教科所聘为国家教委重点课题组的主要成员。经黄金莲培养的青年教师中获国家、省、市级奖励的有30多人次。学生个性特长有发展,近年来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各级奖励共100多人次,其中市级以上奖励70多人次。

在办学过程中,黄金莲紧紧抓住创新发展这一主题,努力拓宽办学思路,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根据残疾儿童的身心特点,在传授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积极为学生开拓就业门路。在有关部门和厂家的支持下,历届毕业生中,除12人考入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美术系(本科)、河南中医学院按摩专业等大专院校外,其余毕业生全部得到就业,他们有的进了福利工厂,有的依靠在学校所学的职业技能干起了个体户,成为社会有用人才,有的还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在成绩的背后是说不完、道不尽的辛酸苦辣,创业道路上,充满着荆棘、坎坷和风风雨雨,作为三明特教领路人的黄金莲校长只是继续挺直着她的腰膀,执着地走下去,成功将属于这位坚定执着的特教开拓者。党和社会对她给予了充分肯定,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社会教育突出贡献奖‛、‚福建省先进工作者‛、‚特级教师‛、‚福建省中小学优秀中青年校长‛、‚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优秀德育工作者‛、‚福建省中小学优秀校长‛、‚2007年感动福建十大人物‛、‚福建省十佳爱心助残人士‛、‚第五届福建省十大杰出女性‛等光荣称号。

上一篇:中考满分作文秘籍下一篇:幼儿园国旗下讲话爱国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