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全国教学大赛有感(通用10篇)
观看全国教学大赛有感 篇1
感受优秀课例 促进专业发展
——2014年第七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选观摩有感
2014年12月7日至12月11日,“第七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选活动”在温暖如春的深圳市隆重举办并顺利落下帷幕。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我们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我们参加了这么高规格的观摩活动。本次活动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主办;深圳市教育学会承办;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深圳大学、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协办。与往届相比,本届活动有以下三大特点:一是参会人员多。全国有31个省、市、自治区参加了前期的录像课评选,在全国144节录像课((小学72节,初中42节,高中31节)评选的基础上,小学组72节录像课共选出21节音乐课参加了现场评选。而到现场观摩的小学教师也远远超过往届,达到了6000余人,我们分享着同行的教育智慧与先进理念,共同探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热点问题,这既是对教学视野的拓展,也是一种头脑风暴式的学习,相信参与了本次活动的每一位教师,或多或少都会对音乐教学产生新的理解和感悟。二是组织工作细,会务组充分考虑到了观摩教师人多,特意选定了能够容纳几千人的深圳大学的元平体育馆,馆内布置的井井有条,正面横幅写着“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选活动”,两侧的横幅是“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风采我展现”。会场的秩序也井然有序,不时有工作人员来回举牌温馨提示“不要来回走动,严禁吸烟”“不准摄像、摄影”,会务组还承诺为所有听课的教师赠送现场课录制的教学光盘。三是教学质量高。本次教学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关注了音乐的本体,关注了学生的发展,关注了歌唱教学的过程,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21节课,有很多很多足以让我们终身铭记的精彩,参赛教师们不同的教学行为、教学风格,以及课堂中产生的教学事件、表现出的教与学的关系、传统与创新的碰撞、形式与内容的契合、正与反的思索、情与理的交错,都不可分割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从一个侧面反应了我国基础音乐教育质量正在向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拓展和提升。具体体现在:
一、教学策略的选择与教学目标的实现紧密呼应: 教学策略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基础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的总体方案。此次评选课中,多节课教学策略的选择充分考虑所教对象的年龄特点,依据学生年龄的心里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规律,设计合理、适度的教学。有的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拍手、拍腿等方式体验音乐的基本节拍,再由此过渡到踏步走,单独拍手发展为两人对拍。这种简单易行、不断变化且极富规律性的游戏活动,极大地促使学生注意力把持高度集中地参与活动。同伴之间看似简单的拍手动作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即通过音乐活动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借助于音乐活动在人与人之间架起感情沟通的桥梁,进而推动人与人之间和谐人际关系的生成。这种以“动”为主的教学形式还充分尊重了小学生活泼好动、乐于参与的年龄特点。所设计的动作其实是为音乐、听觉、身体、情感、思维建立的一种迅速交流的通道;将学生对音乐结构、节拍、节奏、情绪以及音乐微差变化的感受和理解予以体现,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内心听觉和自重注意力的有效教学手段。活动中反复播放的音乐对于学生演唱歌曲、记忆旋律更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教学用具的合理有效使用与教学难点的突破达成一致:
解决教学难点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而选用合适的教学手段一定会对教学难点的顺畅解决起到决定性作用。多位教师将图形谱或旋律线呈现给学生,紧紧抓住音乐课程具有的“实践性”特点,通过这种直观体验的方式使学生直接积累感性经验,突破歌唱教学的音准难点,自然会变得水到渠成。《美丽的夏牧场》教师拍声势动作学生模仿,学生节奏稳定后,教师在低音木琴上演奏6316并哼唱,再一次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更是将学生的思维判断与兴趣培养统一起来。《母鸡叫咯咯》充分运用她的魔法棒——八孔竖笛,实施她的魔法,运用有效的咒语,剥笋式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歌曲,把课堂气氛一步步推向高潮,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音乐带来的愉悦,让我们看到每个孩子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多位教师选择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乐器(竖笛、口风琴、陶笛、儿童打击乐器、大鼓、木琴、三弦、唢呐、咔腔、口弦子、单鼓、吉他),无疑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保持积极、主动、自主、持久的学习兴趣提供了保证。而学生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对于丰富情感体验、解决教学难点、掌握相关技能、掌握歌曲的低声部、领悟音乐内涵、提高自身素养都会打下良好基础。准确而自然地唱准音调是歌唱教学的另一个难点。有些歌曲旋律的二度模进给学生演唱的精确度提出更大挑战,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多位教师采用直观教学方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学生身心发展和审美心理特点出发,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歌唱体验,鼓励学生运用各种直观的形式理解和体验音调的旋律进行。如:科尔文手势、指挥动作、卡片图谱、旋律线等从视觉化角度理解旋律,效果显著。可以见得,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设计与其相符的教学活动,巧妙运用适宜的教学用具,既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拓展与歌唱情感表达相统一:
众所周知,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度的音乐势必和当地的地理、历史、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乃至性格气质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其呈现较强的多元性。而音乐音乐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习和积累来自于世界各地的音乐、理解并渗透其丰富的文化意义、了解和尊重其背景下广阔的文化内涵。《美丽的夏牧场》《划龙船》《晨景》《暴风雨》《牧场上的家》《打麦号子》的教学音画结合、图文并茂地给学生呈现了来自于异国他乡的秀美风光、风土人情,无疑会给孩子们的想像插上高飞的翅膀,更会增添学生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蝈蝈和蛐蛐》老师播放“蝈蝈”与“蛐蛐”的图片,介绍老北京的“玩虫”文化,教师三弦的弹唱与学唱中“北京方言”“依字行腔”“说唱”“曲艺”等的渗透与练习,特别是教师自弹三弦自唱歌曲,将歌曲的依字行腔的韵味表现的十足,为学生感受和表现歌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由于现场课是经过专家评委们精心挑选后又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所以,本届的唱歌教学课较往届相比,更加强调了歌曲教学的教学过程,参赛教师在挖掘教材的深度与广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音乐作品的改编创新与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同步进行:
此次大赛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有的老师在尊重原作品的基础上,将作品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改编,以此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要素在音乐作品表现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感受体验音乐表现的多样性和审美性。《赶圩归来阿哩哩》在学生唱会歌曲后,欣赏了不同版本、不同风格、不同唱法的《赶》,“同样一首歌曲,歌手根据自己对它的理解,创作出来了不同的版本,我相信你们也能编创出一首属于自己的《赶》”,“请同学们将自己想象成为那群赶圩归来的彝族小伙伴,当走在家乡的青山绿水间时,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速度、力度、节奏、旋律等方面进行思考。“阿哩哩翻译成普通话就是高兴,我们高兴时说的是?”“吔”“我们用这个字运用缓慢的速度来唱一唱”“伴着一路抒情的歌声,大家已经回到了山寨。买回来这么多好东西,你最想干什么?”“分享”“将自己的快乐与大家分享,你就会收获更多的快乐。此时此刻,你想用什么样的风格和速度来创编这首歌曲?”“加快速度,有节奏感的”,通过添加休止符、击掌,增强了音乐的动感和快感。“唱着唱着,天色暗下来了。广场上人们聚在一起,燃起了篝火,正在庆祝火把节。你又想用什么样的风格和速度来表现最具民族风格的‘阿哩哩’呢”?利用休止符配合节奏与速度进行了编创。通过三次创编,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让学生懂得如何深入的欣赏音乐,编织音乐。
五、音乐教师基本功的完美展现与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和兴趣的培养同步进行:
此次现场课评选活动,最令人感动的是,首先是来自全国各地观摩听课的老师。与会人员6000多人,听课时几乎无人讲话、走动,还不时地为学生和教师的精彩表现送去祝贺、鼓励的掌声,很多老师每天都坚持聆听8节课,这种虚心学习,认真研究教学的态度,这种高度敬业的职业精神,说明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对音乐教育的高度热忱和无比的责任心,说明大家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有价值的、伟大的、值得尊重的。其次是来自参评授课的教师,他们具有很高的音乐专业素质和很强的音乐教学能力。例如: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夏湾小学解翔老师将竖笛与教材紧密结合,打破传统音乐课堂结构,以“魔法”为线索,以角色扮演为引导,围绕歌曲《母鸡叫咯咯》展开,在探究实践始终不断唤起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改以往的“要我学”为“我要学”;重庆市巴蜀小学马红磊老师在欣赏课《打枣》中,亲自用唢呐、咔腔、口弦子分别演奏了一段音乐,使学生更直观地参与到聆听当中,激发了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和乐器的喜爱与兴趣;为了让学生们幸福地歌唱,为情感而歌、为快乐而唱,浙江省杭州市德胜小学教育集团的刘志华老师将学生围成圆圈,自己坐在类似草地的地毯上,自弹吉他自唱《牧场上的家》,激发了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也为学习歌曲营造了氛围;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小学王睿老师用他娴熟流畅的钢琴演奏《春节序曲》导入到了作品《划龙船》中,课中又热情奔放地演奏了中国鼓,将学生带到热烈的赛龙舟会上,为学生感受作品的情绪和后面的表演做好了充分的铺垫„„他们的音乐专业能力及音乐教学能力确实令人赞叹和敬佩。我想,这不仅体现了他们个人具有很高的专业素养,也说明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一切使我们清晰地看到: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前景无比美好。
六、专家评委们的精彩点评,指引音乐教学发展之路
如果说21节课教师的精彩展示让我们感动,那么最后一天久久期待的专家评委们的点评让我们激动,使我们对今后的小学音乐教学有了更新、更深入的认识。有的专家对歌唱教学指出:
1、歌唱教学要关注唱歌的基本技能的训练,课标中都有要求;
2、要注重或关注唱歌教学的音准问题;
3、在演唱过程中大部分老师先唱谱后唱词,但我国的民族民间音调与方言有关,所以教法要因作品而定;
4、歌唱教学中要注意完整性、艺术性的整体要求,歌曲的完整性非常重要;
5、不能无效地使用一些手段或方法,如:图形谱、手势等,要用的恰当、适合。而欣赏教学提出了:
1、注意音乐主题的演唱,但有的器乐作品又不适合演唱等等;
2、注意完整的聆听,时间性和音乐的要素都是在整体中去感受表现的;
3、不要让孩子的想象拘于标题或形式。有的专家谈到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处理:
1、教学曲目的选择;
2、课件与音乐资源的选择;
3、辅助资源的运用。还有的专家给大家提出了建议:
1、遵循音乐的规律;
2、遵循认知的规律;
3、遵循自身的规律;
4、遵循教学的规律;
5、遵循艺术的规律„„
每三年一届的音乐课评选活动是教师深入研究教学的一种手段,目的是引导教师对教育教学做深入的思考,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让40分钟的课堂更有效、高效。通过这次评选课活动,将有效地促进了老师们对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探究热情,我们将力争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传承、创新,让孩子们真正获得走进音乐、融入音乐、体验音乐的乐趣。
观看全国教学大赛有感 篇2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2 0 1 0年全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案例大赛于近日成功落下帷幕。本届大赛共征集教学案例7 2 7份, 参赛教师覆盖全国3 0个省市区。
经过预审、小组评议、终审等多个匿名评审环节, 本届大赛共评选出获奖教案363份。其中, 高中组131份 (一等奖26份、二等奖65份、三等奖40份) , 初中组106份 (一等奖26份、二等奖4 3份、三等奖3 7份) , 小学组126份 (一等奖29份、二等奖57份、三等奖40份) ;优秀组织奖10个。详情请关注案例大赛网站 (case.ictedu.cn) 。
观看全国教学大赛有感 篇3
在才艺展示中,我发现老师们的才艺各具特色,真的很棒。有一位老师把朗诵,唱歌,跳舞融合在一块,很具特色。还有一位老师的毛笔字写得非常漂亮,他还和全班学生创作出版了第一部属于他们自己的书体法作品集。我相信这一个班的学生将来的字肯定都能写得非常的漂亮。从小让学生们把字练好,写一手方方正正的中国字,非常重要。我的字小时候没有注意写,现在还得每天花很多时间去练习写字,毕业之后要去教学生们学语文,如果老师字都写不好,怎么去教学生们写好字呢,一个好的示范真的很重要。
最精彩的还是课堂教学展示,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着自己的教学风格。在学习他们上课的过程中,难免也会发现一些小小的问题:
(1)上课关注学生写字的老师不多。小学期间抓好写字很重要,规范学生的写字很重要,但是这场比赛中,大概只有五位老师注意了这个问题。有一位老师在写字时,让学生们伸出小手一块跟着写,这样,就能减少他们笔顺写错的几率。还有的老师画田字格边写边分析字的结构和特点,这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有一位老师做了生字小卡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给他们排位置,找关系,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理解,又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2)老师范读课文的太少。我觉得语文课,应该有所示范,在学生去感情朗读课文时,老师应该适当地给他们示范朗读,这样学生容易更好地把握感情。一味地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情,自己去读,这样时间长了不利于他们朗读水平的提高。老师应在适当的时候多给一些指导,多做示范,学生才能把握好感情,读准语气,对课文中所表达的内容才会有更深的理解。
(3)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关注文章写法的不多。一篇课文有必要带若学生去关注写法,这样,学生才能从整体上去更好地感知,也有助于以后自己的写作。有一位老师在上《北京的春天》一课时,在黑板上列了一个表格,这张表格贯穿了整个文章,把一些事情都概括总结了,这样,学生们一目了然,就知道这篇文章的结构,思路更加清晰。
举办这样的大赛,真的很有意义,参赛的选手在比赛中学习着,我们也在观摩中不断地学习着。当一名语文教师就要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素质教育要靠一大批有思想的优秀语文教师去实现。大赛正好给我们提供了学习的平台、自我提升的平台。立足自身,苦练内功,丰富向我。愿我们每位教师都在学生心中去做一个德高身正、学识广博、身心健康、热爱生活、品位高尚,对学生有爱心的人。
声情并茂地朗读,端正规范地书写,扎实高效的课堂教学,思路敏捷的教学点评,这些我想也正是大赛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我们要自省,要日积月累,在教学中不断地锤炼自己,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观看主持人大赛第一期有感 篇4
看过美声届的“神仙打架”,看过舞蹈届的“神仙打架”,你看过主持界的“神仙打架”吗?时隔8年,“主持人大赛”近日改版重来。10月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大赛》(以下简称《主持人大赛》)迎来首轮对决,不仅34城收视率破1%,当晚实时收视反馈持续第一,节目更在微博热搜榜连登九个热搜词,引发全网热议――“神仙打架,全程高能”。许多错过了首播的观众近期也纷纷“补课”,让节目好口碑继续发酵。
精简节目流程获赞
作为今年中国电视界最高规格最受瞩目的一场赛事,《主持人大赛》从发布报名信息,到面试复试,就吸引了主持圈、高校圈和无数网友的关注。更何况,这档节目还有众多知名主持人、幕后制作人、学院导师组成的超强评委阵容:除了董卿、康辉、敬一丹、朱迅、刘欣、高博等主持人,还有央视大型节目中心副主任陈临春、央视新闻中心副主任许强、央视中国国际频道副总监王文昌、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俞虹、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院长李洪岩等行业人士坐镇。节目由撒贝宁担任主持,有意思的是,他也是之前在央视主持人大赛中夺魁的主持人。
看过了不少节奏拖沓、流程冗长的比赛选拔节目,《主持人大赛》首期一亮相,就从内容时长、节奏把控等方面赢得不少观众好评,大夸“良心”,“节奏不拖沓,完全没废话”。全长近1小时36分的节目,从撒贝宁登场作开场白,到依次介绍评审以及节目赛制,节目仅仅用了5分钟。
“宝藏”选手多堪称“神仙打架”
此次参加主持人大赛的选手都是主持界待发光的“金子”,经过层层考核,筛选出全国60强。不过他们当中的部分,观众可能也不会陌生。比如,首场在新闻类排名第一的选手邹韵,是拥有将近四年驻外报道经验的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出镜记者。之前的阅兵仪式上,她在1500人的军乐团前直播连线。这次在比赛中,邹韵带领现场“环球t望”,为大家呈现了一个越来越强大的中国形象。她用美国金融大亨吉姆・罗杰斯的女儿学习中国话、美国小伙麦杰飞爱上中国茶的事例引出中国融入世界、世界关注中国的深刻主题。央视主持人刘欣赞赏她:“我们真的太需要能为中国发声的主持人和记者。”
文艺类的选手中就有更多的熟脸了。这次在文艺类中排名第3晋级的选手尹颂,早前曾担任央视春晚江西分会场主持人。在文艺类中以排名第二晋级的李莎F子,参加过湖南卫视《一年级》《歌手》等节目。
观看全国教学大赛有感 篇5
主持人大赛第二期观后感
在碎片化、娱乐化、真人秀大行其道的当下,央视的一档《主持人大赛》。不仅牢牢锁住了大众的注意力,而且再次让人们看到了什么是“央视爸爸”。
央视的《主持人大赛》从节目形式上看,并不算一档什么新颖的节目,反而还有一些复古。因为这样节目,曾在很多前举办过。然而就是这样一档看上去颇有些复古的节目,却从开播以来就成为了网友们口中的良心综艺。整档节目节奏明快,内容饱满,同时还有着很强知识输出功能。因此,今年的《主持人大赛》也成为了很多人的必追节目。
目前,《主持人大赛》已开播两期。不管是第一期,还是第二期节目,参赛的选手都让人久久难以忘怀。尤其是第二期节目中的蔡紫,作为一位32岁的妈妈,更是吸粉无数。参赛选手的高水平,也被网友们称为了“神仙打架”。既然是“神仙打架”,那肯定得有资本。既然如此,这些参赛选手靠的是什么呢?当然是靠积累和高学历。
最近,2019年全国主持人大赛节目组通过官方微博发布了晋级决赛的全国60强选手名单,并附上了他们的毕业院校。由于主持人大赛节目中只简单的公布了选手的毕业院校,同时一些选手的个人资料在网络上还较少,我们很难知道每个人的具体经历。不过,他们的毕业院校信息还是有着很多看点。
众所周知,央视的很多知名主持人都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比如康辉、白岩松等等。而在此次新闻类全国30强的选手里,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选手最多。这不得不说,中国传媒大学就是我国传媒类大学中最好的高校。除去中国传媒大学,也不乏一些我国其它的顶级名校,比如复旦大学、兰州大学、吉林大学等等。这些高校都是我国的985、211名校,他们的学生实力强并不足为奇,毕竟高考时他们都有着很好的入口成绩。但是在此次新闻类30强的名单里,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二本院校,甚至独立学院的身影。这些选手的毕业院校背景,完美地诠释了靠着个人的努力,同样能够做到出类拔萃。目前新闻类中的第一邹韵,毕业院校是北京工业大学,多多少少让很多人感到有些意外,毕竟北京工业大学以理工见长。
新闻类中强手如云,文艺类同样也不例外。第二期节目中刷新开赛以来得分新高的蔡紫,本科和研究生都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人气选手龚凡则是一枚十足的学霸,龚凡的本科就读于山东大学,在大学的时候她就修满了三个专业,获得了保送清华、北大研究生的资格,但是她却选择了放弃,选择了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大学学习第四个专业。从公布的名单来看,文艺类还有来自清华、北大的参赛选手,他们的表现将会十分值得期待。
过去的《主持人大赛》是经典,现在的《主持人大赛》还是经典。经典靠的不是秀与被秀,靠得不是各种低俗的炒作。经典的魅力来自力度、深度、态度和温度。高学历,丰阅历的选手在一起比拼,想不成为“神仙打架”都难。
主持人大赛第二期观看心得
“去掉一个最高分,97.5分,去掉一个最低分,93分,最后专业评审团得分95.467分。”
在《主持人大赛》的评分环节,我们总会听到撒贝宁在宣读结果前说出这样一段表达。近年来的各种电视竞技中,这种打分方式我们很少听到。最好的成绩去掉了,最差的成绩也去掉了,这是为什么?
对“上了年纪的”观众应该对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并不陌生——央视主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每年都是按照这一模式进行打分。
和《青歌赛》一样,《主持人大赛》也是一个专业导向的比赛。所以也沿用了这一评分方法。
怎么理解这种“专业导向”呢?
就是说,比赛的评判标准不是单纯依靠现场观众投票,也不是靠场外的粉丝Pick,就是主要依靠专业人士对其专业表现进行评判!
这意味着,比赛的评判权掌握在少数业内人士手中。他们是谁?有总台每一个频道的资深主持人,有频道总监,有传媒学院的资深老师,还有造型团队的负责人……
那么,问题也随之而来了。
任何一个行业,大大小小都是一个“圈”。在唱歌界和主持界,都一样。坐在评委席的老师,通常都是业内的“大家”,而参加比赛的选手都是业内新生力量的佼佼者。他们中,有的是师生关系、有的是私交甚好的同行,还有的还有着“知遇之恩”。
就比如这位江西台主持人尹颂,他曾经主持过江西分会场的春晚,就是被坐在评委席的时任春晚导演陈临春选中的。
当时撒贝宁就调侃说,陈主任的分一会儿可能会被去掉。
果不其然被小撒言中,他打出了99的高分。
一旁的康辉也笑出了声。
而这位勇夺第一期新闻类第一名的选手邹韵,则是同样来自CGTN,是评委席刘欣的同行。
还有来自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参加比赛,而评委席上坐着的,就是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学院的资深教授。
可见,去掉一个最高分的意义多么重要!它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评委因为日常表现和社会关系,为选手打出超出比赛范围的“情感分”。
那为什么又要去掉最低分呢?同样,是为了避免专业评分时走向另一个极端。
仔细分析评委团队,你会发现,他们中有资深的新闻节目主持人,也有文艺类主播。更重要的是,还有学术界的力量,还有造型团队的专家。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
更何况,参加专业比赛的选手,通常还会有明显的类型区分。青歌赛会区分不同的唱法,《主持人大赛》则分成了新闻类和文艺类。
即便根源上是同一个专业、共同的理论基础,但在评判标准上还是有些许差距。根据实际情况你会发现,这两个大类里面其实还有很多垂直类型。例如文艺类中还有专门的少儿节目主持人“芝麻哥哥”,他的表达方式,和一般的主持人大不相同,你必须要放置在一个给“少年儿童”主持节目的语境去理解他的“专业”。
再比如,比赛时有的评委认为选手的基本功还不到位,但从造型的角度来看,选手展现的形象,的确是一个非常有天赋的文艺类主持人。
因此,去掉最低分,就可以避免因为选手的类型不同、评委的个人喜好不同,而给选手给出了个别的“极端否定”。
所以,别小看这个每一次评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和“去掉一个最低分”。去极值的背后,不仅仅是统计学公认的公平算法,背后还能规避掉观众量大最敏感的问题——
1.避免比赛中“关系户”效应
任何比赛,摆在导演组第一位的事情就是维持公平。围绕着比赛,观众最容易讨论的就是“黑幕”。
《主持人大赛》的打分环节是最严肃的环节,不仅每一个选手的评分实时公开,而且每一个分数都会对应到打分的评委。
公布最高分和最低分时,镜头还会给到打出相应分数的评委。
应该说,实名制评分,给了评委很大的压力,他们很难因为社会关系,去给出“感情分”,从而保证了节目公平公正。
2.避免比赛情绪化
没有感情分,并不代表没有“情绪分”。有的专家评委会出于“惜才”的考虑,多打高分,也会因为从不适合“为我所用”的考虑打出低分,这都是情绪化评分的表现。
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可以保证评委打分时处于冷静、理性的状态。如果多次出现由ta打出的最高分或最低分,那么这位评委就会自动调整自己的评判标准。
这是个好规则,它也意味着央视的《主持人大赛》不会被“情感充斥”,更不会被“情绪化”的判断左右比赛结果。
这也注定《青歌赛》永远成不了“超级女声”,它不会引起观众乃至粉丝的狂欢式参与,而是仅仅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专业大礼堂”,去冷静理性地分析小数点后三位的细微差距,一起让这个专业的舞台变得“好”和“更好”。
主持人大赛第二期观看感悟
自11年央视组织的《主持人大赛》结束后,整整八年央视都没有再举办过主持人大赛了,而前段时间《主持人大赛》再次举办,这一次的《主持人大赛》让很多观众无一不感慨央视不愧是央视,专业大赛太专业,比起网络综艺的演员比赛精彩多了。
由撒贝宁主持,康辉、董卿点评,还有央视各单位的领导和各位当家主持做专业评审。在现场有公证员在场公证,计分到小数点后三位。这场面专业至极,节目节奏也十分快,开场五分钟简单介绍完评委、嘉宾和比赛规则后,马上就开始比赛。
因为是主持人比赛,所以不管是参赛选手还是评委点评,吐字清晰思路连贯,就是没有字幕也能听得清清楚楚。十秒钟的自我介绍后,迅速开始三分钟的自我展示。三分钟的自我展示完成后,马上进入90秒的现场抽题考核。中间撒贝宁上台cue选题流程只花了20秒不到,选完直接现场开讲,选手大概只有不到10秒钟的时间思考题目。
评委点评也是十分专业,董卿三言两语的点评中,不仅能够在点评中引经据典,还能直中选手的问题,这场比赛实在是精彩。
像这样烧脑的比赛一定要多看几遍才行,这群严肃的主持人三言两语能够开个玩笑,也能在玩笑中瞬间严肃,这其中的转变又毫无违和感,这种时候真是让人感慨,想多吃一点核桃补补脑。
其实人吃一些坚果会变聪明的,因为我们在咀嚼的时候,大脑也会跟着动,所以在追这种节目的时候真的要准备一些坚果了,不仅味道美味,让我们的舌头开心,还能让我们的大脑获得锻炼,真是一举多得!
主持人大赛第二期观后有感
《主持人大赛》是2019年我国首档国家级主持人竞技平台,也是国内主持界最权威的人才选拔赛事。
在昨天的选拔赛中最让我喜欢的是文艺类的蔡紫,蔡紫出场让不少观众惊呼,她独一无二的气质,与众不同的魅力,还有让人超级舒服的亲和力!真的是眼里闪着星辰,嘴角带来春风,对我这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简直是暴击!
蔡紫的主持风格清新脱俗但是却亲和力满分。介绍虎符的故事,肢体语言表情真的是让人太爱看了。然而可爱的小孩儿故事和主题的关系却如此紧密,简直是量身定做,无缝地从自身推到了文物。90s即兴到有盐有味为止,我完全相信这是一个春晚分会场。不过后面两句有点让我回到现实。唯一有点微词就是,春节比起其他节目是不是有点简单,毕竟春晚最常见,素材和模仿相对容易许多。不过总之,在本期节目里高分第一名是没任何问题的。
蔡紫在本期节目中的成功是美貌与智慧并存!就像评委董卿所说的,有一种清晰脱俗的气质,天然的气质、天真的气质。也像康辉评委所说蔡紫一上台就有一种扑面而来的亲和力。她的自我介绍和九十秒的即兴演讲完美的印证了两位评委所说的。舞台为她而建,她为舞台而生!最后祝愿我的女神能够在下一期的节目中能够再接再厉拿到第一名!
主持人大赛第二期观看体会
对于有志于从事新闻行业的同学们来说,康辉、海霞、董卿、撒贝宁、陈伟鸿和尼格买提这几位优秀主持人都是当代大学生的榜样人物。2019年主持人大赛吸引了不少参赛者通过网络提交报名表并经由节目组审核筛选后,通过者经过在北京、上海、西安、重庆和长春进行现场面试。经过层层筛选共有113位选手参与复试,这些选手能力很强,甚至有些与自己的偶像相比并不差。
在本次2019主持人大赛中,节目组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晋级决赛的全国60强选手名单,其中包括新闻类30名和文艺类30名。
2019主持人大赛的比赛内容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为三分钟自我展示,第二个环节为90秒即兴考核,两轮结束后由评审团进行打分。17位专业评审分别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并与400位在线大众评审分别得出评审团平均分,累积双方平均分即为选手的最终得分。
在比赛中,目前有两位非常出色的选手,分别位居新闻类和文艺类的当前的第一名,她们分别是新闻类的邹韵和文艺类的龚凡。
新闻类的邹韵
邹韵目前是新闻类的总排名第一的选手,她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和剑桥大学,她在2009年加入记者行列,负责旅游战线采访工作。以记者身份奔波在国内外,虽然比赛前一天还发着烧,但她依旧获得了超过97分的好成绩。
邹韵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展示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为观众带来不一样的“中国之声”。她的表现不仅感染了现场众人,也获得了观众的认可,有网友称从邹韵身上明白了“厚积薄发,实力才是一切”的道理。
文艺类的龚凡
龚凡目前是文艺类的总排名第一的选手,虽然大家一直对于李莎旻子和迟茜的成绩提出异议,但是对于龚凡却是非常认可的。龚凡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理科生,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研究生她毅然放弃保送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为了寻求新鲜感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她研究生也就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
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文艺类选手龚凡是理工科学霸,曾在硅谷担任IT咨询师,4年前偶然参与的一次电视节目录制在她心里埋下了主持梦的种子。“情感能够用数据统计,数据促进了我们的语言表达”,非科班出身的她用自己设计的程序为撒贝宁现场作诗,活泼有趣的小诗逗乐了评委和现场观众,为冰冷的数字代码赋予人的情感和温度,也让人工智能更富“人情味”。
全国学生观看央视开学第一课有感 篇6
学者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观看了央视《开学第一课》专题节目之后,我才真正懂得了这句话的涵义。
《开学第一课》作为一档有着历史的老节目,历年来一直秉承着“教育”的宗旨,教育全国青少年,让我们学生在这堂“开学之课”中尽情学习,在九月份这个新的节点领悟新知识,带着希冀重新出发。
是《开学第一课》播出的第十三个年头,开始,一年举办一次,足以说明国家对开学第一课的重视程度,可见这档节目对于我们的重大意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决定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作为国家教育事业中的一份子,我们应该从自身出发,积极主动地投身教育,学习好《开学第一课》,并从中进行思考,思考它有什么?它教会了我什么?我又学到了什么?
“它有什么?”
首先,《开学第一课》有着特定的教育目的,旨在传递出积极健康正能量的观念,从而正确引导孩子们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节目邀请了主持人和嘉宾,知名学者以及有着重要贡献的人物……共同演绎了这一堂属于学生们的“开学一课”,这也是属于大人们人生的“开学一课”。
“它教会了我什么?”
在老师的要求下,在爸妈的陪同下,我观看了《开学第一课》。我想,我明白了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教育”话里的含义。今年的主题是“少年强,中国强”,与国家正在经历的大事息息相关。
亲自看了节目,亲身体验到嘉宾带来的爱国情怀,在民族大义面前,舍己为国。在苦难面前,全国人民永远在一起,共同抗击疫情,我们应该学习这种抗疫精神。
“我又学到了什么?”
《开学第一课》让我学到了理论知识外的东西,它没有生搬硬套的公式和死记硬背的古诗词,有的只是处于当前国家背景下,做好自身,投身学习教育,普及放疫知识,向所有优秀人物学习抗疫精神。
央视开学第一课二
今天是每年《开学第一课》播放的日子,在晚上八点的时候,我准时收看了这档节目。今天从这档节目里面,我明白了什么中国梦,所谓的中国梦,换而言之就是一个“爱”字。
那么什么是爱呢?可能不同的人对于爱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小孩吃上自己喜欢的食物时,可能就觉得这就是爱,一个辛苦加班的白领拿到自己的加班费时,也会觉得这就是爱。总而言之,能让人自己感觉到幸福的,那就是爱。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有了爱我们才能明白什么是美好。爱要学会分享,当你感觉到快乐的时候,将你的爱分享给你喜欢的人,你就能够用收获双倍的爱。但你感觉到痛苦的时候,将你的爱分享给你信任的人,那么你的痛苦就会减少一半。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爱更是必不可少的东西。只有我们爱这个国家,国家才能够发展,成为前进的最大作用力。
央视开学第一课三
随着暑假慢慢的流逝,我们也正式开始踏上返回校园的道路,在今天,也就是九月一号,央视每年九月开学季必播的《开学第一课》终于上映了,20《开学第一课》主题是“少年强,中国强。”全国所有的中小学生,都在这一天的晚上,一起等待《开学第一课》的正式播出。
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我们身负着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因此在每年的开学初,国家就会通过举办《开学第一课》节目的形式,像我们传递祖国发展所遇到的种.种光辉事迹。这不仅加强我们对祖国的爱国之情,也在观看这一个个光辉故事的同时,坚定了我们自身的向学之心。通过学习感悟英雄们的先进事迹,我们不仅能更加专注的投入与学习之中,也能在这种影响下,更加的热爱祖国,为祖国发展而不断学习奋斗。
2020年是一个不平常的一年,因为新冠肺炎的爆发,武汉经历了封城之难,人民的健康受到严重威胁,但在抗疫英雄们得带领下,虽然经历重重困难,最终还是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祖国虽然不断的面临各种困难,但在各个领导的英明指导下,与层出不穷的爱国英雄们,我们一定可以不断的战胜这一个个的困难,取得我们所想要的胜利。
祖国发展的道路总是面临着各种不同的难关,但在一代代先辈的不断努力抗击下,一步步的将祖国建设至今。因此对于中小学生们来说,我们虽然如今年纪尚小,但只要不断地努力学习,最终也是可以像《开学第一课》里面的各位先辈一样,为我们的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央视开学第一课四
通过《普及防疫知识,弘扬抗疫精神》开学第一课,让我想到了他们,在大家都安安分分在家中躲病时,却有一群人在向着疫情,向着危险大步前行。他们就是医护人员。有一个帖子,“晒”出了一个女军医脱下防护服,摘掉口罩的视频:视频中,空军军医学院医疗队第四护理副组长郭玮,在超负荷的工作后,浑身衣服湿透,长时间佩戴护目镜和口罩,她和很多战友的脸颊都过敏红肿。看到自己摘下口罩的照片,她转过身流下了眼泪。这些医护人员,不顾危险,不怕困难,一直在疫情“一线”奋斗着,为全国人民安心扛过疫情支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她们摘下口罩的瞬间,脸上写满了战“疫”过程中的忙碌与心酸。如果没有这场战“疫”,她们或许正与家人欢度节日,感受家庭的幸福。然而,此刻的她们不仅远离亲人,更是经历着一场生命的考验。“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郭玮留下的泪水,不是自怨自艾的泪水,而是催人奋进的光亮。在疫区奋斗着的她们是白衣天使,是迎战疫情最坚实的力量,是她们用赤子之心勾勒出了这个春节最为动人的风景!正如网友所说,“所谓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和死神抢人!”这种气概,这种精神怎能不让人心生敬意?让人情不自禁地向向她们学习?她们是这样的人!
在芸芸众生中涌现出的“时代英雄”,还有钟南山院士。他不顾84岁高龄逆行而上,挂师出山,成为稳住民心的定神之心盘,压顶之泰山。钟南山院士有着如此之大的贡献,挂在嘴边的却是:“我不过是一个看病的大夫。”这种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英雄气概,不禁让我们想向他们的精神靠拢。他是这样的人!
就像大家所说的那样: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不过就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当人民需要他们时,当国家需要他们时,这些“时代英雄”就会以一种“舍小我成大我”的抉择书写人间的大爱。这是何等的美丽,又是何等的伟岸!这是医者仁心的最美诠释,是家国情怀的最好注解,是奋斗精神的有力彰显,是舍己为人的真正体现!他们是这样的人!
而作为普通群众的我们更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医务人员减压,为国家助力:疫情肆虐期间,大家尽量减少外出或尽量不外出,出门带好医用外科口罩,尽量不去人群汇集的地方。在家,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注意室内通风。若有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迅速到医院的相应门诊就诊,治疗。我们也可以是这样的人!
万众一心,共抗疫情,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我想做这样的人,做一个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能第一个冲上去,“舍小我成大我”的人。“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他们是“时代英雄”,让每个人都赞不绝口的“时代英雄”!我,想做这样的人!
央视开学第一课五
俗话说,生命重于泰山,那么,又是谁撑起了这座山?是奋斗在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更是我们全社会人民的团结一致。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它在武汉爆发,非常之举阻击非常之疫。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武汉市民携手相助,同舟共济。许许多多感人故事,在这座城市演绎。
大年三十,志愿者服务车队成立,迄今已免费接送上千名医护人员;正月初二,一批农民工火速抵达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日夜奋战;正月初三,许多市民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国》,并一次次高喊“武汉,加油!武汉,加油!”正月初四,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救中心护士郭琴,患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痊愈后,返回工作岗位……
更有甚,疫情第一线就是战场。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单位发挥媒介和平台优势,直击疫情阻击战,让信息抵达最广泛的人群,用信心凝聚最广大的力量。
从大喇叭到小屏幕,从线上到线下,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单位火速集结传播防疫信息,鼓舞振奋人心,凝聚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磅礴之力。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春节前后,在国家广电总局的统筹部署下,全国广播电视紧急投入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各地广播电视媒体分别在主频率主频道、主要新闻节目,深入宣传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宣传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体现党和国家对疫情防控工作的坚强领导,展现各地各部门同舟共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具体行动。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众志成城、团结奋战,是赢得战役的硬核力量。在疫情面前,从田间地头的大喇叭到最先进的5G直播,从每天直播的新闻发布会到网络视听平台,网上网下争分夺秒,让信息抵达最广泛的人群,用信心凝聚最广大的力量。
犹记得那震撼人心的广播声,防线筑起。“喂喂,各位老少爷们,今年春节,都别互相走动了,还是以微信、电话拜年为主……”春节期间,这样的广播音视频不断刷屏。
你一定还记得吧?那些不为人知的女医生女护士为方便穿防护服剪下长发,医护人员长期佩戴口罩在脸上留下压痕血印,防护服里的衣服被汗水浸透……一个又一个细节被镜头捕捉,一次又一次感动着荧屏内外。更有从高铁车站、高速公路、居民小区维护秩序、测量乘客体温、检查来往车辆,到防疫物资运送、消毒药剂喷洒、防护用品工厂加班加点,画面一次次定格口罩背后的普通人,他们在这个特殊时期,舍小家、为大家,坚守岗位、默默付出。他们的身影、他们的声音、他们的故事,成了这场战役中最温暖人心的力量。
除此之外,我们要积极构建疫情防控命运共同体。要知道,世界各国在疫情面前是一个安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人类唯一的出路在于守望相助,越是病毒肆虐,越应该增加有效的国际合作。
观看全国教学大赛有感 篇7
1.高职高专院校英语写作上的问题
1.1学生对英语写作的认识有很大缺陷。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一般情况下知识的掌握水平不是太高, 对于英语的认识, 一般停留在语法的学习上, 这就导致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 过于重视英语语法的应用, 而忽略文章的整体性, 在竞赛中是一个很大的缺陷。
1.2学生英语的写作能力差。
由于目前各大高校的扩招, 使得高职教育招收的学生由原来的普招生变成了掺杂中专生、技能高中生等多种形式上的学生, 生源上的改变使得教师在教学中面临很多困难, 很多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汉化”的想象。西方人善于用抽象的事物来描述现实存在的事物, 中国人正好是相反的, 在英语写作中, 经常可以发现这种“汉化”现象的存在。
例如在句型结构中, 由于文化的差异, 这种“汉化”现象更明显。在“不知不觉间, 天色已晚了”的翻译中, 很多学生会把这句话翻译为:“We don’t know evening has fallen.”不能说这句话的翻译有误, 只能说翻译不符合英国文化的习俗, 英语重“形合”, 咱们国家则重视意思相同, 按照英语的习俗, 应该翻译为: “Evening came before we realized it.”除了在写作中普遍存在的“汉化”现象, 还有一点就是主谓宾的顺序, 由于习俗上的不同, 很容易造成学生翻译的语句不符合英文的习惯表达形式。
1.3教学中教师或是学校安排的课程有一定缺陷。
在英语的学习中, 对学生的要求是“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每个方面都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上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但是在英语教学中, 写作的教学一般是与其他的内容放在一起的, 在整个教学中, 英语分为好多的单元, 时间再长, 分为好几段后, 每单元所占的时间就十分有限, 在教学时,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往往会花费很长的时间进行精读上的教学, 写作方面的教学留的时间很少, 甚至仅仅用几句话描述, 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得不到系统性的理论知识。
2.基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英语写作项目的教学实践与改革
2.1提高教师及学生对于写作方面的认识。
从目前职校教师和学生的英文写作的认识看, 绝大多数人都对英文写作持“应付考试”的心理, 学生不明白为什么写作、为什么要考试, 甚至有些教师对这些也不太明白, 教师的不清不楚更是影响学生对写作的热情。
为了提高学生英文写作的能力, 学校首先要做的就是强
2.2提高学生对英语国家风俗的认识, 走出“汉化”难题。
在改革后的教学中, 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掌握英语词汇词形的同时, 比较同义的汉英词汇的一些差异, 让学生在学习单词的过程中掌握了解英文化的词语的用法, 避免词语使用时产生的“汉化”现象。具体举一个例子, 如“fall”的学习, 教师可以举出这个词的多种用法:Don’t walk along the top of the wall, you might fall;She fell asleep;The city fell to the enemy等 , 指导学生体会相同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差异。
在进行语句的讲解时, 教师要格外强调一些非常具有英文化特色的语句, 先让学生翻译成汉语, 教师再说出在英文中的具体含义, 然后对这些句子进行对比, 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体会到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如After you的翻译, 按照咱们国家的习俗, 它的意思应该是“在你后边”之类的, 但正确的英文翻译应该是“你先请”, 是一种谦词, 可以说学生翻译的意思与本意相差很多。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对英语国家风俗的认识,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背诵一些英文美好诗句, 摘抄一些篇章, 指导学生积累英语惯性用法, 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进行大量写作方面的训练。
2.3调整英语教学的一些教学内容。
上述提到英文教学课堂时间安排上有不合理之处, 因此学校或是教师应把英文写作列入教学大纲, 并作为硬性指导。同时, 英语写作的教学不能仅限于课堂教学, 课后指导也相当重要。在学生进行写作之后, 教师亲自且逐一对每位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修改, 这将大大促进学生对英语写作的重视, 提高学生英语写作的水平。另外, 将职业技能大赛中对学生英语写作的要求时常地贯通于平时的英语写作教学中, 适时地将职业技能和英语写作进行有效的合并, 以求得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除了上述内容上的实践和改革内容, 还有一项就是多媒体的应用, 不可否认,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着多方面的优势。因此在英文写作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如在讲解学生常犯的“汉化”时,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放一些英文电影片段, 让学生更好地明白词语的意境及用法。
3.结语
为了满足全国职业技校职业英语技能比赛的需要, 更为了适用于社会的发展, 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推进是必需的。在英语写作教学中, 把参与技能大赛作为契机, 将技能大赛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对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有一定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聂冬霞.基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英语口语项目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创新教育, 2013, 12:75.
观看全国教学大赛有感 篇8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今天上午9点在人民大会堂大礼堂举行,作为中青班的一名学员,很荣幸在这一天和各位领导干部以及其他学员集中在党校观看学习。
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回首5年历程,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指引,是我们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也是我们继续开创美好未来的根本保证;我们更加坚定这样一种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旗帜引领方向,道路决定命运。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是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报告都有一个醒目的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号”巨轮始终沿着正确航向劈波斩浪,驶向民族复兴的光辉彼岸。
风雨兼程百年路,初心不改中国梦,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惩腐肃贪、激浊扬清,我们党就会更加坚强有力,奋力开辟新天地、迈向新征程、创造新奇迹。
观看全国教学大赛有感 篇9
3月9日下午14:30,我在线与全国高校学生一同收看了“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直播。
课上回顾了许多防疫战疫一线的感人故事,让我不禁想到这场防疫战役中的中国速度、中国奇迹,让我们看到了从医务工作者到人民子弟兵,从公安民警到基层干部,从志愿者到快递小哥的奉献和担当,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今天的思政课让作为老师的我深受感动和启发,在这次防疫斗争中教师要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认识,也要在课堂上引导大学生群体担当历史使命,将青春梦想扎根祖国的广袤大地。
观看全国教学大赛有感 篇10
一、“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命题特点对英语演讲课教学的启示
英语公众演讲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因局限于大班授课,理论讲解多、实践机会少;又局限于校园学习,社会公众演讲机会少,让英语公众演讲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的演讲能力和素养的提高也止步不前。而每当笔者带领学生参加“外研社杯”比赛时,会明显感觉到大赛的要求,尤其是命题特点对英语公众演讲课有着重大的意义。我们发现“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具有命题的即席性、思辨性和综合性三大特点。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必将使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为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呈现带来崭新的思维和创意。
(一)即席性特点的启示
大赛即席性的特点让学生产生一种疑问:既然比赛都是即兴而为,那是否就不需准备了呢?在实际培训过程中,许多指导老师也倾向于指导定题演讲为主,而对于即兴演讲、辩论等环节却不够重视,总觉得无法准备。Bytwerk也指出,虽然即兴演讲是日常交流中使用最频繁的演讲方式,但它却是公众演讲教科书中最被忽略的部分[2]。
即兴演讲亦是已备演讲。大赛的即席性特点恰恰反映了平时的准备性需求。定题演讲的准备性自然不言而喻,就即兴演讲而言,虽然每年的命题主题都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话题的范围是相对稳定的,每年都会出现的话题包括大学校园生活、电脑网络科技、社会热点问题等。另外,话题的命题方式也呈现出一种稳定的趋势:在省赛区复赛多为短语与短句,在全国决赛则或为名人名言、或为录像片段,或为事件描述。回答问题虽是即兴的,但也是针对选手本人定题演讲和即兴演讲的内容而提出,至于总决赛的即兴演讲题目则在每年的大赛章程发布时就已同时公布了。
因此,在短短的几分钟准备时间之内(有些即兴问答环节甚至根本没有准备时间),选手需要对给出的题目进行现象描述和本质的分析,然后选取恰当的语言表现出来,可以看出,选手最需要做的是整理思绪,将题目与平时的积累联系,是已备知识的再呈现。如果平时没有积累,在赛场上即使有更多的准备时间那也是徒然。因此,大赛的即席性首先带给我们教学理念的更新,英语学习应是终身学习习惯的培养。
大赛的即席性也带给我们演讲课堂教学行动的更新,我们应以演讲的能力目标为单元进行训练。根据演讲的语言、结构、思路、论证材料等能力目标,在一个单元时间内(如1个月)给出同一演讲话题,要求学生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不同的演讲结构、不同的演讲思路以及不同的论证材料来进行循环训练。通过这样的训练模式,学生对大量的演讲话题都能做到有话可说,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观点多元。在课程的考试评价环节,我们也应考核学生的即兴演讲能力,而不仅仅是已备演讲能力。即兴演讲能力的考核也可以通过已备演讲来实现。因此,在演讲课程考核环节可以采用以下步骤:
Step1已备演讲(2分钟),考核前1-2周,老师提前给3-5个已备演讲话题让学生准备;考核时让学生从中临场抽取一个话题进行已备演讲。
Step2即兴问答(2分钟),老师临场针对已备演讲的内容提问,学生即兴回答;如果有必要,老师可以进一步提问。
Step3总结陈述(1分钟),学生对于已备演讲及即兴问答部分的表现予以总结陈述。
(二)思辨性特点的启示
黄源深早在1998年也指出了外语师生的思辨缺席问题[3]。文秋芳等也指出外方评委通常以听懂意义为前提来判断选手的演讲能力,而中方评委对选手所犯的个别低级语法错误给予过多的关注,有以点带面的倾向。同时指出中国教师对思想内容的交流重视不够[4]。近年来,虽然外语课堂对于思辨能力的培养有了一些关注,但重视度仍远远不够,尤其是对作为战略性沟通的公众演讲来说,thinkwhile we speak应是一种常态。这就给我们的演讲教学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的演讲教学如何体现思辨性的特点?首先,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与思辨习惯。学生不会思辨,首先是因为他们不知何为思辨,为何要思辨,思辨与演讲有何关系?因此,“思辨意识是第一步的,或先于思辨技能发展的。”[5]其次,我们要提供学生思辨训练的机会。一般情况下,英语公众演讲表现为演讲者在说,听众被动地听,最多加上一些互动反馈(feedback)与交流。而在笔者的演讲课堂则采用了以下步骤[5]:
Step1演讲前的准备环节,包括收集材料、整理归类、识别选择等分析过程;
Step2演讲稿的写作环节,包括提出假设、阐述观点、步步论证等推理过程;
Step3演讲的进行环节,包括以上分析与推理的应用与实现过程;
Step4听众的反馈环节,包括理解记忆、提问质疑、归纳总结、评价反思过程;
Step5演讲者的反思环节,包括改进与再创造过程。
以上五大步骤步步思辨,环环相扣,尤其是第4步听众的提问、评价与总结环节更是让学生充当的不仅仅只是一名听众,更是参与者、评价者、批判者。这也是有学者把critical thinking skills译为“批判性思维”的原因所在。正如白岩松坦言:“回想我的大学时代,有许多讲座开拓了视野,不一定是接受演讲者的观点,而是因为反对,才有了收获。”[6]
(三)综合性特点的启示
英语演讲比赛不仅仅只是语言的比拼,更是综合实力的竞争。王守仁教授,曾指导刘欣参加“21世纪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坦言:“对参赛学生来说,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是一种全方位的考验,要求具备出色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清晰的思辨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7]
针对外研社杯的综合性命题特点,我们的演讲教学应实现“两多”:
一是多读。读经典,看时尚。读经典,宿玉荣等人在《英语演讲比赛参赛指南》一书中就推荐了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汉默顿的《世上最伟大的思想精华》、林语堂的《孔子的智慧》等中外经典著作[8]。看时尚,关心关注生活中、社会上发生的时尚热点与焦点。立足传统,放眼国际。在阅读中,既要阅读China Daily,21st century等国内主流英文媒体,也要涉猎Times,Economist等西方英文报刊杂志。
二是多讲。针对大赛的综合性特点,我们应以演讲的话题为单元进行系统训练。在一个单元时间内(如1个月)给出不同演讲话题,话题的主题既要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要具备国际化的视野。既要勇于思考、又要善于思考,逐步形成良好的观点关注意识,并以恰当的语言予以表现。
二、结语
【观看全国教学大赛有感】推荐阅读:
全国消防日主题直播观后感个人观看心得11-03
全国青联第十三届全委会观看心得体会11-20
观第26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感10-25
关于组织学习观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电视系列片〈人民的好儿女〉情况的报告08-25
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09-09
观看《亮剑》有感07-09
观看建党伟业有感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