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课万人总结

2024-10-24

千课万人总结(共11篇)

千课万人总结 篇1

4月12日至15日,在漫天飞舞的柳絮中,我们一行四人踏进了西子湖畔风光秀丽的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园,有幸参加了 “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数学研讨观摩活动。课堂教学研究永远是教学探索与改革的主要阵地。“新课标课堂”作为此次观摩研讨活动的主题,正是顺应了课程改革十年基础上回归课堂教学研究视点,努力从方法论层面给一线教师以引领和提供借鉴。短短的四天里,吴正宪、华应龙、黄爱华、徐长青、刘德武、张兴华、郑毓信等来自全国的59位名师、专家,开出33节观摩展示课,十五场专家报告,每天上午五节课,下午五节课,晚上3节课,秉承了“千课万人”活动大容量、大视眼的特点,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活动的广度与深度。正因为有这么多的,来自全国各地一直活跃在小学教学改革一线的专家、特级教师和教研员们的参与,无论在教改成果的引领性,还是在教学问题研究探讨的深刻性上,都给予参会的老师们以诸多的启发与思考。

本次观摩活动的研讨主题“新课标课堂”,主要内容是对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转型的探究。优质的新课标小学数学课堂标准是什么?山东省课程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郑庆全认为从课标角度讲它是基于课标、落实课标、超越课标的。从学生角度谈它是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从教师成长角度讲是有利于点燃老师专业成长激情的。优质的课堂应该展示执教教师:充满对教育生命的关爱,彰显人文底色;拥有宽厚的知识文化底蕴,体现学科本色;具备精湛的教育教学技能,展示专业亮色;富有创新的教育思想,凸显科研成色;充满教师发展的和谐之美,呈现人格特色。吴正宪老师对一节好的数学课也作出自己的界定:新在理念,巧在设计,美在实践,成就后续。对于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各位专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与见解。

管尤跃老师说:我们的数学教学,不妨像水,顺其自然,顺势而导,顺逆从容,顺应而生,顺流而下,正是道法自然。

郑毓信老师说:让我们共同提倡理论的实践性解读与实践的理论性反思。

黄世忠老师说:去掉浮躁,淡化形式,让课堂返璞归真,让课堂变成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

丁杭孆老师说:课堂可以慢一点,慢一点揭示,慢一点判断正误,慢一点讲解评价,慢一点,再慢一点,让思想追上知识,让灵魂追上身体,正是有了慢一点,阳光就有机会拥抱每一个人,照亮整个课堂。

罗鸣亮老师说:理想的数学课堂简约而不简单,灵动而富于魅力。运用最朴实的素材诠释数学的真谛。

曹培英老师说:为学而教,教是为了不教,回归了教学的本原;先学后教,为学而教,拨正了教学的逻辑。

钱金铎老师说:教师应该激励学生乐意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善于合作,让他们在学习思考中体验快乐,感受数学的魅力!

范新林老师说:“新课标”课堂追求自然。给学生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自然的状态下学习与探索;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暴露对新知识不完整的甚至错误的理解;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去完善与纠正;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与方法„„

我想教学是相通的,对于每门学科都应如此„新课标课堂,不再是教师自我展示的舞台,它倡导生命化教育,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与成全!它是学生生命自由、思考独立、主动表述、展现自我的乐土!

实践中,各位学域巨擘、教育魁首、杏坛翘楚、师门新秀以生动的课堂实践诠释着“新课标课堂”的真正内涵。他们或幽默、或理性、或朴实、或洒脱、或灵动、或大气、或完美,或微瑕。耳闻目睹他们高超但又看似朴实的课堂演绎,更多的还是惊叹于他们的教育智慧与思想,惊叹于他们先进的理论功底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惊叹于他们对教材深度地挖掘,对课堂生成资源独到的把握以及课堂驾驭的娴熟。正如孔企平老师所言,我们不学一招一式,要学大师教学文化。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用学习的目光、审视的目光、发展的目光、甚至批判的目光去解读名师!

华应龙老师--用数学谱写教师最美的生命传奇。

华老师说“我就是数学。”在华老师的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学。出门乘车,选择乘坐方式,他运用起“倒推”的策略,上班时选择的不同线路,穿越小区时走过的转角,他悟出“拐点”是至关重要的。他总是把对生活的热爱,迁移到数学课上,迁移到孩子身上,这是一种生活的文化的自觉。

此次华应龙老师展示的《台湾长什么样》一课,也是源自于其参访台湾前阅读的《畅游台湾》中一段文字: “台湾南北纵长约395千米,东西宽度最大约144千米,海岸线长约1139千米,面积约为3.6万平方千米”,因书中没有呈现台湾的地图,台湾到底长什么样子呢?引发华老师的思考。课上,他将问题抛给学生,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先从周长的角度猜想台湾的样子,再出示“面积约为3.6万平方千米”,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画台湾长什么样中不断进行自我修正,一次又一次完善自己的作品,让学生感悟周长、面积和形状之间的关系:周长一定时,面积可大可小;面积一定时,周长可长可短,周长和面积都一定时,图形的形状并不唯一!课堂呈现朴实无华,也有人认为不完美,但华老师从中向学生传递着的不要迷信他人,自己独立思考更重要;在学生心中种下批判的种子,用开放的心态、对话的方式面对世界的精神是多么可贵的呀!他让孩子们知道学习是一件美好与重要的事情,学会猜想远比学懂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

黄爱华老师—研究大问题,提供大空间,呈现大格局

黄老师和他的团队一直致力于“生命化教育视野下“大问题”教学模式”的研究。大问题是课堂的课眼,文本的文眼,课堂教学的主线。是用尽可能少的关键性问题或提问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这次“千课万人”有幸欣赏了黄老师《圆的认识》一课,他从“大问题---大空间---大课题”着手,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维的活动空间,时时挑逗着学生思维的神经,既巩固了新知,又发展了思维,使学生真实地体验到数学价值与魅力。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知识,教学时,老师通过设问“见过圆吗?在哪里见过?” 引出今天的探究:“下水道的地井盖为什么是圆的?”“为什么井盖怎么放都陷不下去?”,黄老师从不经意的生活素材中寻求数学学习的本质,让数学充满着乐趣与价值。我们从学生的表情及探究的过程声中真切的感受到:是真实有趣的生活情景让他们兴奋起来了,学生兴致勃勃,学情高涨,“因为圆的掉不下去。”“为什么圆的掉不下去?”“原来井盖的宽度不管怎么转,都不变,所以掉不下去”,之后再反例(椭圆形)中进一步强化了对圆的宽度一样(也就是直径一样)的认识。由此引出直径,并要求学生由直径这个概念引发思考,将自己所思所想用简单的文字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在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的答案的过程中提升概念的习得。黄老师给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及拥有讲台,获得自主表达、对话的机会,注意诱发学生积极体验,自己产生问题意识,自己探究、尝试,修正错误,总结规律,从而主动获取知识,在探究中使学生获得了发展。听黄老师的课,犹如品一壶上好的西湖龙井,尚未品之已闻其香;品饮茶汤,沁人心脾;品饮过后齿间流芳,回味无穷。

刘德武老师—迷倒众生,童真与智慧并存的邻家爷爷

刘德武老师的课堂教学呈现,可以用两个形象词概括:朴实无华、课如其人,这也正是对刘德武老师人品与课品的总结。朴实更显典雅和庄重,无华更增添了教学艺术返朴归真的魅力。此次刘老师展示的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他突破常规教学方法,给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及相关信息,先让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然后通过用面积单位去测量,让学生“在假设中排除”。而在面积单位测量得到平行四边形的公式之后,刘老师又告诉同学们数学是严谨的学科,教给孩子们“要想证明一个结论是正确的,我们必须至少通过两条不同的途径”的数学思想方法。继续将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平移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为辅,从多角度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让孩子们体会“在想象中转化”的数学思维方式。教学中有详有略,有主有次,既有方法的多样化,又注重方法的优化与侧重。新授之后展示的习题,极具梯度性。每一个练习都着眼于一个训练点,让孩子们在层层递进的练习中进行思维的拓展与拔节。

随着课堂的深入,老师们深刻感受到刘老师匠心独具的设计:回归学生的认知原点进行猜想,通过推理排除,逐渐接近数学真相。打破了原来老师们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操作、寻找联系、推导公式的教学模式,淡化了学生的操作活动,采用猜想加排除的方法以及直观操作,从两个角度进行面积公式的学习。在操作活动中,给予“平移和旋转”重要的学术价值。老师们不得不竖起大拇指: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还可以这样上啊!课堂上我们还看到数学思想的渗透:转化、极限,还有“出入相补”等数学文化的传承。在这节课上我们真正感受到“在图形的运动变化中研究几何图形”,真正感受到老师在读懂学生认知基础、读懂学生学习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课堂练习的设计触摸学生的思维深处,让孩子们在收获数学的同时收获着求实、责任、想象和创造,在心灵里不断埋下创新与发现的种子。

四天来,名师的睿智令人艳羡,名师的课堂令人陶醉。学习时间虽短,但名师们的风采和那充满亲和力的语言带给我们很多启发和思考。正如黄爱华老师所说:“心在哪里,课堂就在哪里,阳光就在哪里!”是啊,回顾自己的教学生涯,让我深刻地领悟到: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不仅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更应该锤炼理念功底,丰富文化底蕴,建构自己的教学艺术,把快乐、把阳光、把爱带给每一位学生!

千课万人总结 篇2

[活动地点]中国杭州(报名后告知确切报到及会议地点)

[活动主题]以学为本的课堂教学探究

[活动内容](每版块专家排列以姓氏笔画为序)

语文

课堂理念上:邀请教育部乔玉全、傅宜红处长,邀请高校教授王荣生、孙绍振、杨再隋、汪潮、施茂枝、巢宗祺、董蓓菲、潘新和,邀请张文质、崔峦、韩立福传递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目标的前卫理念。

角色定位上:邀请成尚荣、张丰、陈永华、陈金铭、周一贯、贺诚、黄国才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翻转作引领。

教学预设上:邀请清华附小团队王玲湘、张家龙、窦桂梅展示“1+X”语文课程,邀请王崧舟、孙双金、薛法根呈现“刚性预设”转向“弹性预设”的学案形态。

教学程序上:邀请张祖庆、林莘、赵昭、虞大明、管建刚突破传统的“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的学程翻转。

学习方向上:邀请张立军、诸向阳、蒋军晶展示“以教定学”向“以学定学”的学堂转型样式。

教学方式上:邀请王红、许嫣娜、李茜、肖绍国示范教师“单边讲解”向“合作讨论”的学法转向。

学习心态上:邀请台湾专家朱佩玲、李玉贵、何绮华、张子樟、龚淑芬呈现自主、合作、探究氛围,实现“被动接受”向“质疑探究”的学情转变。

能力培养上:邀请荷兰专家Annemiek Funneman、Christiaan Bloem,邀请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雪野、梅子涵,邀请何夏寿、陈琴、徐建顺、韩兴娥、薛瑞萍展示文学剧本表演、儿童作品写作、古诗文诵读、海量阅读,体现“单一书面答题”向“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的转变。

教学反思上:邀请王小毅、王中敏、毕恩明、肖俊宇、余小刚、张志刚、张敏华、陈宝铝、陈朝蔚、陆清华、林志芳、罗良建、施燕红、夏家发、夏循藻、谈永康、章师亚、赖正清、薛丽芬等教授、博士、教研员作现场课堂书面评点,提升教学的学术深度。

教学

课堂理念上:邀请教育部乔玉全、李水平处长,邀请高校教授孔凡哲、孔企平、刘加霞、孙晓天、张丹、郑毓信,邀请省级教研员刘莉、刘忠阳、李晓梅、宋显庆、姚剑强、高枝国、斯苗儿、彭晓玫、管尤跃传递前沿信息,引领以学为本的前卫理念。

角色定位上:邀请王永春、杨玉东、李一鸣、李嘉骏、张梅玲、殷现宾、曹培英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翻转作学术引领。

教学预设上:邀请华应龙、刘延革、吴正宪、张齐华、罗鸣亮、黄爱华呈现“刚性预设”向“弹性预设”的学案形态。

教学程序上:邀请朱乐平、刘德武、俞正强、徐长青实现传统的“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的学程翻转。

学习方向上:邀请新生代名师万睿杉、刘伟男、陈莹、黄碧峰、谢玉娓展示“以教定学”向“以学定学”的课堂转型样式。

教学方式上:邀请全国赛课一等奖获得者王开杰、李培芳、何桂、张裕、施银燕、喻巧月示范教师“单边讲解”向“合作讨论”的学法转向。

学习心态上:邀请台湾专家孙德兰、李孟柔、杨美伶、钟静呈现自主、合作、探究过程,展示“被动接受”向“质疑探究”的转型。

能力培养上:邀请特级教师朱国荣、胡爱民、顾志能、袁晓萍、唐彩斌、曾洁呈现“单一书面解答”向“综合运用”的转变。

教学反思上:邀请叶柱、田小勤、关蓓、刘自强、孙钰红、李加汉、张红娜、张良朋、张新春、陈力、陈亚明、邵虹、易虹辉、郑庆全、赵国防、胡桃根、姜荣富、费岭峰、潘红娟等教授、博士、教研员作现场课堂书面评点,提升教学的反思力。

[论文评奖]每位代表仅限一篇,一式两份,与会时提交组委会(需缴纳评审费)。

[光盘征订]请会后点击“千课万人”官方网站www.qkwr.net订购。

[活动收费]培训费650元/人。食宿、往返交通等费用回原单位报销,住宿标准:每人每天90-150元。

[报名咨询]参会单位须事先向组委会报名,未报名者谢绝参会。电话报名:(0571)86971080 86971084 8697104086971789 86971641短信报名:15958198815 15958188212 15958198116邮箱报名:qkwr@163.com官网报名:www.qkwr.net微信报名:qiankewanren QQ报名:2521566653 1658661567(备注:1.网络报名如两天内不见回复,请改用电话报名;2.本次研讨会将发给学员继续教育学分卡;3.日程安排于活动前10天在网站公布;4.示范课在同一会场举行,部分报告将以分会场形式进行;5.专家介绍请登录官网查询)

千课万人 篇3

“千课荟萃,万人共享”,浙江大学打造了这个品牌,为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此次活动汇聚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名师、教授。如:李力加、王来阳、朱敬东、冷莹、程明太、徐军、孙飒等。也聚集了五湖四海的优秀教师前来观摩。说实话,我十分庆幸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名师的课堂。

聆听着动人的音乐,伴随着倒计时的钟声,精彩的课堂序幕正在慢慢揭开······

首先给我们带来听觉盛宴的是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李力加教授。李教授耐心细致的为我们讲解了《美术课程标准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思考》专题报告。讲述了感知与创造在课堂中的重要性。他说:“感知活动!与创造,是美术学习永远的命题。美术家就是以独特的思维方式思考世界的人。”他的一番话让我顿时觉得能从事艺术教育事业是一件多么高尚的事。

紧接着,来自黑龙江的杨秀巍老师用精彩绝伦的魔术表演把我们带入了她的《点的集合》她字正腔圆普通话就像一杯沁人心脾的热茶给寒冷的早晨带来浓浓的暖意。在她紧而有序的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学生作业设计的多样性,连续性,对学生的学习是多么的重要。同样精彩的还有贾方老师的《中国民间玩具》、黄黎敏老师的《高耸的哥特》以及彭晓宁老师的《动物身上的斑点》。她们用亲切的笑容,从容的话语和丰富的表情为我们带来了一节又一节生动有趣的课。

在听了一天严谨大方的课后,周信达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十分愉悦的课堂气氛。他轻松诙谐的语调显得特别与众不同。周老师带来的是《飞流直下三千尺》,在课的开始,他先放映了一个篆体的“水”字,让大家猜这个字,学生们都能猜出来,这无疑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信。紧接着他让学生们学写这个字,且比赛写的越多越好。一开始我并不明白他的用意,可是通过不断的添加,画面上出现了一条自然又壮美的“瀑布”。这时大家都惊叹了!原来简单的一个个水字拼在一起正好凑成了气势磅礴的瀑布。正当大家为这个有趣的导入赞不绝口时,周老师又快速的拿出了一支炭条。以大写意的方式很洒脱的在瀑布的两边画上了黑黑的岩石,现在画面变得饱满充实。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里学生们也都完成了作业的大部分内容。当然,周老师的课有大气的地方,也有细致的地方。接下来,周老师就让学生们给画面添上小桥,树木,亭子还有人物。更巧妙的是,可以用橡皮在刚刚画的岩石里面擦出一条山间小路,自然大方,婉转灵动。最后,周老师选择了卷轴的方式来展示学生的作业,很符合山水画的大气写意气质。

在这紧凑的两天里,宗跃风老师带给我的震撼是最大的,她的每一举手一投足之间都透露着她浓厚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虽然接触到她的时间只有短短的40分钟,但她所呈现给我们的是她深厚的教学功底,精湛的绘画技法以及高尚的艺术情操。她的教学环节是真正的做到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难到易。她娓娓道来的讲述了中国画从用笔到落款的每一个步骤,细心的听取着学生的回答,用自己专业的美术语言将学生的答案进行概括。对学生的评价也毫不吝啬,只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就给予大力的肯定,加深了学生对国画的自信。宗老师是真正的将国画教学体现在课堂的每一个细节,她给学生准备的教学媒材都是画有写意国画的,这样能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她将学生的作业以画册的方式进行装裱,这无疑又教会了学生们国画的装裱形式,可以说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经过了仔细的推敲,都富有强大的知识性。在她的课上我从真正的意义上领略到了中国画的风采。仿佛真正的置身到了“鸟语花香”的世界。

朱敬东老师是一位非常值得敬佩的老师,他是真正的为了学生而教学。他对学生的关注淋漓尽致的体现在了他的课堂上。在课的开始他不是急着上课,而是观察了学生的位置,细心的将个子高的学生调到了后面,并精妙的夸其一句:“你是这一组的“长城”。”很好的缓解了学生不甘心的情绪。在课上,他亲切的称呼学生为孩子们,仿佛自己是家中的一位长者,正在给自己的孩子们讲故事,很好的拉近了与学生们的距离。朱老师对学生们的评价显示了他高深的文化造诣,比如:你真的读懂了塞尚。你有独特的审美眼光。你有一双很能发现美的眼睛。这些美的话语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孙飒老师带给了我们一堂非常高端的课,将数字美术完美的呈现在我们眼前,所有学生都是用平板来完成课堂学习,从自我收集资料到引发更高深的讨论,将绘画技法提升到了另一个高度。徐军的课,人生的课。他的学生是幸福的。听他的课的一种享受。听徐军老师的课,我总能收到惊喜。听到他为了上一堂课去了八次敦煌,我不禁为之赞叹,这就是对生活对工作虔诚。

“千课万人”学习心得 篇4

毕业之初的懵懂,憧憬至今日的碌碌无为,每天都重复着相同的教学,真可谓千篇一律。此次有幸赴杭州参加为期四天的“千课万人”观摩活动。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了人间天堂——美丽的西子湖畔。在这里我邂逅一场流光溢彩的文化盛宴,逢上一场精彩绝伦的文化之旅。驻足在“千课万人”的会场上,我被这恢弘的气势所震撼和折服,在这魅力无限的课堂里,我不但欣赏着小语名师的教学风采和精彩,更是在接受新课程,新理念的洗礼。

短短两天的学习,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什么是实效课堂?什么是生态课堂?名师们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设计,亲切自然的教态,幽默风趣的语言,张弛有度,那些经典的话语,我都来不及细细品味,只是一味贪婪地吸收着,感觉内心富足而美丽。

现就本次活动浅谈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对于绘本阅读,我一直有着很大困惑,那就是到底“阅读的兴趣”和“阅读后的知识累积”哪个更重要?在阅读中,教师该不该穿插一些语言训练或者写话练习。很高兴,在这次的“千课万人”活动中竟然有“小学语文低年段教学研讨会”这一环节。两天的活动下来,我逐渐对低段的绘本教学有了些许思路。平时,读绘本是囫囵吞枣为完成文字内容而讲故事,连自己都搞不懂意图,而通过本次的聆听,才知道原来可以这样读绘本。下面,我说说觉得很不错的两节绘本阅读课《纸马》《100万只猫》。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许嫣娜执教的《纸马》及李玉贵老师执教的《100万只猫》都让人有余犹未尽之感。由于紧张,都无法完整的记录整节课,但并不会破坏整节课给人印象深刻之感。教师总是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之后展示出来的仿写句子也很精彩。然后,师生愉快地读完后面的环节。回顾课堂,有师生快乐的阅读,有教师精心的设计,也有后面情感的升华。整节课,并没有听到教师传授写作技巧的术语,但却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浅潜易懂地明白了什么叫写作的具体,条理性及生动感,不枯燥、不乏味,彰显了教师教学的功底及魅力。师生完全在绘本的世界里边阅读边猜想,或者边表达自己的阅读想法。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保证了孩子的阅读,达到了低年段阅读教学的语言表达,这样的阅读,多么快乐,多么有效。

低年级学生正是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要让他们敢说,爱说,能够大胆说;教师要少说,让学生多说。说的多了,自然就会对写话,对以后高段的写作感兴趣了。不要一开始就写写,那阅读也就没兴趣了。让我们一起在绘本阅读的路上带给孩子更多的快乐吧!因为阅读,所以快乐!因为阅读,所以成长!

“千课万人”学习心得 篇5

怀着对名师的敬仰,我走进了“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我知道,这将是一次“拾宝”的过程,我准备了足够的工具——笔、本了、照相机。四天下来,我收获颇多。下面列举几项记忆犹新的收获。

一、文字、文学、文化,谋全面素养提升,构建“和谐课堂”的课堂展示。黄爱华老师以“三声”为特征的生态教学,是一堂三年级《比较数的大小》的课。在掌声、笑声、欢呼声中师生共同学演绎了生命、生本、生态的数学课堂。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同伴合作交流、沟通意见,在一起碰撞让知识形成认识归属。聪慧数学的角度了解世界河流之最,关注到数的大小排列,数学与生活相得益彰。

徐卫国老师简约中蕴含着睿智。《认识圆》是一节空间几何课,曾经有人调侃:几何几何,叉叉角角,老师难教,学生难学。可是徐老师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确了一些显而易见的知识,如:直径,半径等。留出大部分时间让学生动手探索,突破重点,学以致用。整堂课徐老师也没说几名话,更没有什么让人能记住的妙语,下是简约中蕴含着睿智,平实中彰显大气。

二、生命、生本、生态为幸福人生奠基,唯求“三生有幸”的名师讲座。李鹏老师提到了生态课堂要关注学生成长的自然规律。课堂上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及成长的规律。避免出现“拔苗助长”“杀鸡取卵”等得不偿失的做法。关注知识的建构过程,一方面要尊重知识本身原生态,同进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张丹老师认为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也就是说教育不像一部有序运转的机器,而更像是有机的生态系统。我们不妨把这种数学教育的生物模型称为“绿色的数学教育”。把学生学习看成了人这个生命体的自然成长。作为人,他们需要获得尊重和关注;作为未成熟的人,他们需要获得宽容和爱护;作为成长中的人,他们更需要鼓励和期待。学生将遵循着内在的生长规律,吸收着丰富的养料,从而快乐、健康、全面地生长着。这些养料不仅仅包括学习的数学内容,更包括这些内容所承载的对于人发展所具有的价值:包括所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知识探索、形成或应用过程中的思维价值,学习过程中对于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价值等。

张梅玲老师对生态课堂的理解是“童心”的课堂。俗话说的好“童言无忌”。说的是小孩子天真烂漫,说话没有忌讳,小孩子说的话是真话。“童心”的本质是真,这也应该是人类道德的本色。教育的本质功能是“育人为本”。正如陶行知先生所教导的:“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实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生命体与生命体之间的碰撞和交流,是师生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多边的交流流动。因此,课堂必能激发师生生命的活力。

三、我对方法、技巧、理念的理解与运用。

有人说,把你所学到的知识全忘了,留在脑子里的,就是你的智慧。我想留在我脑子里的是教育的智慧。并把这些智慧运用到教学中。教室布置方面:帮助学生无意识记忆。把一些知识要点展示在教室的空白的地方。并不要求学生一定要去读,一定要去记。每天在教师里走来走去,会在无意识中见到这些知识,久而久之,一些不好记、不好理解的知识,学生掌握情况有了明显的提高。课堂教学方面:减少花架子,对学生看书就能知道的知识,就让学生自己看书,不占用课堂时间,这样不仅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让学生在自学中获得了成就感;对学生能动手操作的知识,留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操作,这样不仅仅能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又能让学生在操作中获得快乐;对学习效率高的学生,求更高,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对学习效率低的学生,不放弃,细心夯实基础。

千课万人总结 篇6

一、大数据视野下,苏派当代名师的“全学科”影响

从萌芽到冠名,“千课万人”活动已历时15年。期间一直致力于自身品牌的打造,以其专业素养的蓄积,学校品牌的催生,教育理念的创新,前沿教改的探索而闻名全国, 可以说“千课万人”活动已成为全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风向标。选择这一品牌为切入点, 分析苏派当代名师的全国影响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和积极的研究意义。

2015年“千课万人”春季小学系列活动,共邀请包括台湾在内的23个省、直辖市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引领与实践示范。 从全学科来看,苏派名师在“千课万人”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举足轻重的影响。

1.苏派当代名师受邀人数的数据印证

2015年“千课万人”春季小学系列活动,除去大学教授、政府行政人员,共有一线特级教师、名师314人次受邀参加活动, 其中受邀人数大于或等于10的省份如下表 :

从表1可以看出,除主办省份浙江外, 苏派名师受邀人数最多,共有36人次,位居全国第二位。活动中,这些苏派名师有的聚焦当前的课改发展态势,用精彩的学术报告引领课改走向 ;有的聚焦课堂教学,用典型的课例诠释前沿的课改成果。这说明苏派名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了深厚的理论素养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在全国范围内深受欢迎,影响深远。

2.苏派当代名师学科覆盖的数据分析

2015年“千课万人”春季小学系列活动,共安排活动15场次,除去三场名校考察,还有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美术、体育、音乐、科学、班主任等8个学科12场学术研讨活动。在23个省份中出席5场以上研讨活动的省份如下表 :

从表2可以看出,8个学科12场研讨活动中,仅有江苏和浙江2个省份的名师受邀参加了全部的活动。这说明苏派名师以其开放兼容、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精神,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孜孜不倦地探求 ;他们以开放的视野、兼容的胸怀、探索的精神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都有所建树。可以说,苏派当代名师在各个学科领域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实践,各个学科在全国范围内均有深刻的影响。

3.苏派当代名师影响程度的数据比较

2015年“千课万人”春季小学系列活动,共邀请一线名师314人对生命化视野下的未来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不同地域不同风格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小学语文微课程建设、 小学低段语文“学本课堂”、小学数学“学本课堂”、不同地域不同风格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小学多元化习作教学、不同地域不同风格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等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其中作为独立版块进行专场研讨的仅有苏派名师管建刚1人。在管建刚专场活动中,执教示范课2节,学术报告1场。这说明,部分苏派当代名师在其研究的领域已经产生重要影响,其理论建树及实践探索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二、大数据视野下,苏派当代名师的“单学科”分析

以小学语文为例,2015年春季共举办了包括“全国小学语文微课课程建设专题研讨会”、“小学低段语文‘学本课堂’研讨观摩会”、“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学本课堂’研讨观摩会”、“小学多元化习作教学研讨会”在内的四场活动,共有129名一线学者、特级教师、名教师受邀参与活动。从语文学科来看, 苏派当代名师呈以下特点 :

1.苏派当代名师的教学理念暗合时代风向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应用,特别是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发展, 以微学习、微课程为标志的学习变革正成为未来课堂的新风向。在此背景下,“千课万人” 活动以微课程为切入点,组织了“全国小学语文微课程建设专题研讨会”,共有5个省、 直辖市12位特级教师、名教师受邀参加活动。具体如下表 :

从表3可以看出,除主办省份浙江外, 江苏受邀人数最多。说明苏派当代名师以其独到的眼光、敏锐的视角,开放的视野认识到未来的世界是微生活的时代,未来的教学是微课程的教学,从而把握到了教育发展的方向,并积极付诸于研究和实践。研讨会上, 苏州市盛泽实验小学的薛法根老师将微课程建设融入板块式语文课程的建构,以板块式教学的方式提升教学维度 ;苏州市吴江实验小学的张学青老师以整本书阅读课程的设计与实践构筑了共读文学经典课程 ;无锡市翔宇实验小学的诸向阳老师就微课程的研发作了精彩的报告,让与会老师们更为详细地了解了微课程的概念、意义及研发策略,引起了广泛的反响。

2.苏派当代名师的教学取向引领课改方向

正如著名教育专家成尚荣所说“研究和发现儿童”是“教育的大智慧”。课堂应该是儿童的学堂,学习应该是儿童的自主建构。 “千课万人”以“学本课堂”为专题,先后组织了低段语文“学本课堂”和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学本课堂”两场研讨活动。先后两次受邀参加活动的省份如下表 :

从表4可以看出,除主办省份浙江外, 苏派名师受邀人数最多。说明苏派当代名师立足儿童立场探讨“学本课堂”应有之义, 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广泛的知名度和重要影响, 且在帮助学生搭建解决问题、绽放思维、展示对话、合作学习的平台,打造最适合学生的课堂上具有一定的研究深度,涉及了小学的各个学段。苏派当代名师正身体力行着最前沿的教学理念,引领着全国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3.苏派当代名师的探索精神表现仁者志向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老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一直以来饱受诟病。 特别是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开启了“后作文” 时代的到来。新形势下,教师如何更新习作教学理念,指导习作教学,成为摆在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话题。“千课万人”以 “小学多元化习作教学”为主题,邀请了13个省、直辖市的35位名师进行了专题研讨。 其中受邀2人次以上的省份如下表 :

从表5可以看出,苏派名师对于习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处于全国前列,仅次于主办省份浙江和习作教学强省福建。活动中,吴勇、管建刚、诸向阳等苏派名师纷纷登台亮相。既有精彩纷呈的教学展示,又有发人深省的学术报告。体现了苏派当代名师面对艰难问题勇于探索的江苏精神和心系学子言语发展的仁者志向。

4.苏派当代名师的薪火传承体现衔接归向

以小学语文为例,共有19名苏派当代名师受邀参与了活动,其分布情况如下表 :

从表6可以看出,苏派老一辈名师老当益壮,依然活跃在教学的一线 ;薛法根、孙双金等特级教师正成为中坚力量,在全国范围内有着重要的影响 ;许嫣娜等新生代名师正崭露头角,逐步登上全国的舞台。苏派名师薪火传承,正在全国范围产生深远影响。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苏派名师登上全国乃至更大的舞台。

三、大数据视野下,苏派当代名师的独特魅力

通过以上数据的分析,我们看到了苏派当代名师的重要影响。这不是偶然,而是立足江苏精神的应然。

1.苏派当代名师积极进取的教育自觉

独特的地域文化,造就了江苏教育人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和“博学笃志、专心持恒、深造自得、见贤思齐、敬业乐群”的学习态度。他们都有一种教育自觉 :把教育纳入到人类生存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高度去思考与打量,以期重新确立教育教学与发展的新理念。从陶行知的 “生活教育”实验研究,到斯霞的“随课文分散识字”的研究,到李吉林的“情境教育”, 到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再到“千课万人”活动中管建刚展示的作文教学主张等无不体现着苏派教育人积极进取的教育自觉。 也正因为苏派当代名师积极进取的教育自觉, 才让他们在各个研究领域均有建树,进而在全国产生深远影响。

2.苏派当代名师敢为人先的实践精神

敢为人先是江苏教育人的实践精神,他们在超越自己的同时推动着教育向前发展。 查阅苏派名师教育思想的相关文献,时常会有这样的发现 :勇于探索的江苏教育人以敏锐的理论触角、坚实的实践行动,使自己始终保持理论和行动上的先进。从张謇深感 “一国之强基于教育”,创办的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到李吉林的“情境教育”,再到“千课万人”活动中诸向阳的微课程建设、孙庆博的“学本课堂”理念, 苏派教育人以“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精神书写着一个又一个教育传奇。基于文化的传承,苏派当代名师敢于在教育教学的未知领域积极探索、踏实实践,用行动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3.苏派当代名师儿童立场的教学取向

苏派当代名师的可贵之处更在于他们都有着共同的教育思想——一切为了儿童。从斯霞的“我爱孩子”;李吉林的“我,是一个长大的儿童”;于永正的“简朴的教学艺术, 本于对儿童真诚的尊重”;再到薛法根的“为儿童言语智能发展而教”……一代又一代的苏派名师,他们都把教育的目光聚集在儿童与儿童的发展上,“心与儿童一起跳动,教育的艺术性、创造性为儿童所展开”。所以,我们认为,苏派名师之所以在全国范围内产生重大影响与他们的儿童立场是分不开的。因为, 立足儿童、研究儿童、实践儿童的教学是教学的原点与归宿。

苏派名师立足江苏大地、心系学生发展、 着眼国际视野、引领课改发展,正以蓬勃的朝气发展着,正以向上的姿态壮大着,正以蔓延的趋势在全国乃至更大范围内产生重大影响。我们也相信务实进取、兼容开放、敢为人先的苏派教育一定会谱写更加灿烂的篇章 ;开放包容、勤劳智慧、勇于探索的苏派当代名师一定会奏响更加嘹亮的教育之歌。

摘要: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以2015年春“千课万人”活动为例,分析了苏派当代名师的“全学科”影响、“单学科”影响,探讨了苏派当代名师影响全国的归因。认为苏派当代名师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两方面在全国均有重要影响;且苏派当代名师的教学理念暗合时代风向,儿童立场的教学取向引领着课改方向,勇于探索的精神表现了仁者志向,薪火传承的衔接体现了发展的归向;并认为积极进取的教育自觉、敢为人先的实践精神、儿童立场的教学取向是苏派名师的独特魅力。

千课万人学习心得 篇7

我有幸参加了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举行的“千课万人”新课标课堂研讨观摩活动。这是“万人磨一课,千课磨万人”的盛会!此次观摩活动专家云集,名师荟萃,不仅有小学语文界的泰斗,更有目前活跃在小学语文界的知名特级教师,一位位大师的精彩讲座,学导课堂的精彩演绎,如同灿烂的阳光温暖着我,如同清澈的甘泉滋润着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我再次聆听于永正老师的课,倍感亲切,于老师《祖父的园子》的教学体现“一切从学生起点、发展做好准备”的观点,倡导“自学、共学、研究”的教学模式,交流后生成新问题,又解决问题,再生成,师生共同进步。精彩至极!

吉春亚老师的《绝对小孩》作文指导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教坛常青树的扎扎实实的风采,他的课没有复杂的课件,只有简单的板书;没有华丽的赞美,只有有效的评价与批评;没有夸张的表演,只有真实的写作。这才是真正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才是一线教师学以致用的课堂。而孙双金老师用“站着读书”的观点教学《匆匆》,又让我们眼前一亮。他在文章细节上挑战,在结构处挑战,对原文观点挑战,旨在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和自己的思想去读书,读出自己不一般的看法,练就学生高贵、独特的读书方式,这是多么高明的引导啊!他对文本深刻独到的解读,独具匠心的批判阅读尝试,是我追求的境界。

听千课万人有感 篇8

和县香泉镇中心小学

李俊

在县教研室和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关心下,我和学校课题组的几位老师于2013年11月26日-29日,有幸来到美丽如画的西子湖畔杭州市,参加“千课万人”华东六省一市第十五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千课万人”对于我来说是第一次,特别对于我们农村基层的小学数学老师来说,倍感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能够亲自来到“千课万人”的会场聆听大师们精彩纷呈的表演,我不禁心潮澎湃,激动不已,我们一行满怀期待地走进了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逸夫体育馆的观摩现场。虽然那几天天气气温骤降,但是我仍然热情高涨;虽然只有短短几天,每天都要听七八节课,坐得腰酸背痛,但是我累并快乐着。在这四天里,让我近距离的感受了大师们的教学魅力,耳闻目睹他们高超而朴实的课堂演绎,让我学习到了很多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

学习当中,我们时不时会有许多的惊叹与触动,对课堂出现的精彩片段仍记忆犹新,对数学教学的思考,也能在脑海中浮现出来。下面谈一谈对活动具体的感受。

1、会场的布置别具匠心,使枯燥的数学充满了生活气息

以数学术语为主题的竖幅对联彰显底蕴,以倒计时钟拉开大会的序幕,以经典音乐贯穿课间等等,使人一步入会场就会被浓浓的数学理性所包围,不禁感叹“千课万人”组织者的超尘脱俗的智慧。

2、课堂教学精彩纷呈,彰显大师们超人的智慧

大会交流的15节课使用的教材有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等不同版本,梳理成“数的认识”、“乘法计算”、“几何概念”、“面积教学”、“综合应用”五个板块。尽管课的领域不尽相同,但每节课的设计无不体现“以学定教”的核心理念——循学施教、因学设教、先学后教。

浙江省江萍老师的《千以内数的认识》通过大任务布置、分层次反馈的方式,利用0、1、4这三张卡片,把读数、写数、数数、数的组成等层层推进,步步为营,实现了新知与经验的无痕对接,知识与观念的相互融合,学生从“有所知”变为“知所知”;山东省杨永丽老师为了让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算理,创设了编织的教学情境,不仅仅直观上接近“网格”,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转译部分为单位“1”如何转译为整体为单位“1”;江苏省陈敏老师的《体积与容积》则是根据石子取出后水面下降的观察,就把无形的东西通过有形的载体加以直观,感受到物体是占一定空间的。江西省的刘才军老师和福建省的阮宁宁老师选取了“金牌”等素材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福建省的郑汛老师选择了分别为面积有明显差距、差距不大、同形状差距不大的三组素材,来说明面积比较的不同方法,并顺势引出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上海市的张连珍老师为了组合图形计算方法的多样性,选取了一个极富生命力的主题素材贯穿整课。上海市陈华老师的《折线统计图》让孩子们经历条形统计图变为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初步了解两种统计图都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后对新知进行深入探索;江苏省陆丽老师把小蚂蚁抽象为“点”,从“点的平移”类推到“线与面”的平移,使学生对于从原有的物化理解上升为本质理解。

亲眼目睹大师们的精彩表演让我震惊,原来数学课可以上得如此精彩,他们那幽默风趣的语言,时时吸引学生,也时时吸引着我。一堂堂课堂教学的精彩演绎,如同灿烂的阳光温暖着我,如同清澈的甘泉滋润着我,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专家引领思课辩课,让会场散发出浓浓的学术味

本次活动的专家大会互动点评。针对课的类型每半天围绕一个主题设置五个问题,先由上课的教师选择并回答,同时为会场的听课代表也留了问题,于是,会场上上课教师、与会代表和引领专家之间的对话和碰撞,使问题的研讨更加深入,给了与会者的思维不断的激荡与澎湃。

4、特级教师现场同课异构,让复杂的课堂变得简洁明了

本次活动每天有一位特级教师从一天的观摩课中,选择一节课进行现场同课异构,特级教师袁晓萍根据学生的导学案,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使《年、月、日》一课气势磅礴;特级教师俞正强借“主角”的虚像,为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离散”和折线统计图的“联结”埋下伏笔,逼问着学生去理解折线统计图的价值和意义;特级教师朱国荣则让孩子们干脆自己编学号,在不断的矛盾冲突中使课渐进,思路明晰。由于课堂的开放和对孩子的信任,课堂上频频呈现孩子们精彩而真实的回答„„

感悟“千课万人”生态课堂 篇9

黄骅市大街北小学 赵静

在这杨柳依依,春意盎然的时节,我们一行八人风尘仆仆地来到了美丽的西子湖畔,来到了美丽的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参加“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感受名师高效的生态课堂。本次活动从示范课到讲座,从理论到实际为参会老师奉献了一场丰盛的视听宴席。

所谓“生态课堂”是一种自然、健康美好和谐的课堂,是顺应学生天性而教育的课堂。它决不是作秀的课堂。四天的杭州学习,四天的教学分享,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高效的生态课堂,沉浸在名师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设计中,一次次为他们那种大器的设计流程而狂欢。如此亲切自然的教态,幽默风趣的语言,动静适宜,张驰有度,一个个都是个性的课堂,绚丽多彩。面对一节节给人无限启示的精品课,我都来不及细细品位,我贪婪地吸收着,感觉内心富足而美丽。

黄爱华老师风趣幽默,在《做一个主动的倾听者》的报告中,他用一个个鲜活的课堂实例,一个个生动的反面教材,说明教师学会倾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会场中不时响起会心的笑声,鼓掌声;张莉老师《秒的认识》一课中,思路清晰,顺势而行,因势利导,教学环节从旧知引出秒的概念,有从1秒过渡到5秒,过渡到10秒、30秒、60秒;俞正强老师《生活中的比》更是让我感受到大师的功底,没有华丽的情境,没有华丽的语言,却是那样的扎实、高效!正是这样朴素的语言,朴实地课堂,让我们见证什么是生态课堂;不知道张梅玲老师多大年龄,反正我觉得她的岁数至少六十多了,但是将近两个小时的报告,她都站在台上,她讲的泰迪的故事,我现在想起来仍历历在目,这个故事告诉我一个教师对学生的重要性;还有充满激情的柏继明老师、华应龙老师、幽默的刘松老师„„那么多的精彩怎么能一一列举得完!

千课万人听后感1 篇10

2012年11月

聆听课堂,历练成长

非常有幸与我校其他数学教师一行7人于11月9日至12日去杭州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千课万人”暨新课标课堂研讨观摩会。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逸夫体育馆内我们聆听了全国数学界著名特级教师、博士生导师的课堂教学及专题报告,此次观摩活动展示了31节示范课和20多个专题报告,并设立了4个互动点评环节。本次活动在名师们精妙的课堂安排下,看似平常的教学内容却被演绎得精彩纷呈,宏大的听课场面、全新的视角、精巧的设计、灵动的智慧、丰富的互动全方位地展示了数学课堂的魅力以及名师的风采。

在吴正宪老师执教的《认识方程》一课中,她借助——“纸制天平”这一直观形象的教具引入,利用天平,把天平左边托盘放进180克香蕉图片和未知质量的苹果图片,天平右边托盘放进300克的砝码,通过放进苹果,拿走苹果一连串的操作,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用数学语言(式子)来记录:x +180=300,x +180>300,x +180<300„„接着,老师指导学生把以上式子分类,通过分类,让学生在比较中归纳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让学生体会方程两边相等的含义。接着,吴老师引导:直观的天平没有了,你心中的天平在哪儿?再让学生逐步脱离天平这一媒介,在头脑中建构出平衡这一数学模型。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方程。课堂上,吴老师非常重视学生在同伴的对话中学习的指导,在对话中激发学习热情,促进思维。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吴老师在上课中不时的流露出很多激励学生评价语,让学生学习起来特

别有信心,如“真是服了你”、“恩,你真够水平”、“我喜欢认真思考的同学”、“你提的问题真有价值”、“我发现你回答得特别清楚”„„整堂课下来,不仅让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而且也让我在自己的课堂评价教学中得到了提升!

徐长青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以“变魔术”的形式导入课堂,徐老师拿一张纸在背后撕开,让学生猜撕成了几片?这里主要是让学生说撕成几片判断的根据。然后问:4片纸这样撕下去,能撕成2010、2011、2012片吗?最后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发现规律,应用规律:1、4、7、10、„„从而引出本课的指导思想:华罗庚的知难而“退”,即他强调要教给学生数学思想——知难而“退”,在本节课中就是知难而退、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在徐老师的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他给学生营造的民主、和谐的环境,充满童趣、乐趣的课,他轻松自然的体态,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着每一位学生和在座的每一位听课老师,我们从他的课堂中愉快地体验出了现代数学教学的理念。

在黄爱华老师《圆的认识》一课中,他首先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下水道井盖抛出问题“井盖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接着以“哪种抛圈游戏最公平?”、“汽车的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这些问题贯穿全课,引导学生探讨、自学、讨论,通过让学生折一折,初步认识圆心、直径、半径,接着通过找圆心、半径、直径概念的关键词,孩子们扎实透彻地理解了这三个概念的核心本质。在此过程中,黄老师还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请学生来当“小先生”,教学生要成为“真”老师,如教“小先生”

学说:“请大家听我说——”、“我要强调的是——”、“大家有什么问题想问我吗?”、“感谢大家听我的分享!”,就这样轻轻松松的带领学生把直径学会了。在让学生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半径都相等时,学生有了前面折一折的活动经验作为基础加上形象课件的演示,学生充分理解了为什么直径、半径都相等,为什么有无数条,为什么还要在同一个圆内,学生的生成自然流畅,理解的水到渠成。黄老师的这一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杭州“千课万人”培训学习心得 篇11

西寺小学

晏飞

5月11日我们赶赴于水波潋滟的西子湖畔,和来自天南地北的同仁一起,坐在逸夫体育馆里聆听全国各地音乐名师及专家学者的精彩讲座。为期三天的活动,听了来自全国顶尖级大师们的课及几位专家的专题报告,又在理论的高度上,为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再一次明确了方向。几位音乐教师的课堂,更是异彩纷呈,对比反思之中,给我们有效的指导和深深的启示,此次外出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国内各省出类拔萃的音乐教师的教学风采,也让我从中发觉到了在课堂教学方面自身的浅薄与不足。现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下我的学习心得及体会:

一、观摩内容“全”,自身受益多:

这次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内容很全面,他们在音乐表演、技巧与情感、音乐教师现状分析与建议、以及如何做智慧型教师等方面做了详细阐述。多方面的教学内容,开阔了我的教学思路,使我更好的学习了不同知识内容教学的新思想。通过听课,我对自己所教课本的教材要求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种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的听课,使我对自己教学的不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以后教学改进的方向,自身受益颇多。

二、课上展示“亮”,课下体会多:

讲课的教师大多是各省市选拔出的优秀音乐教师,因为优秀,所以有很多新理念;因为是代表,所以有很多特色。每一位上课的老师

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音乐课堂教学中生命的对话,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首先,精彩的导课非常重要。与会的教师几乎都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入,有的老师以录像,有的以小游戏、猜谜语等活动导入新课。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好的导课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的向师性更强,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其次,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良好的教师素养也同样重要。教学是一门艺术,尤其艺体类教育更是一门艺术。既然是一门艺术,那就要求任教老师必须具备较高的音乐文化素养。演、唱、弹、跳可以说是每位音乐老师必不可缺的能力。此次参加示范课的老师们的基本功都非常扎实,在她们的音乐课中,无论是教师的表演,还是教师的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节音乐游戏课。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就在教师也有一颗金子般的童心,善于揣摩学生的心理,使教学充满了童趣,激活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有情节、有形象的乐曲。这节课把孩子们最常见的实物小闹钟,通过打击乐器的模拟表现乐曲所描绘的音乐形象,去体验音乐的诸要素。此为本课的特点之一。教师还采用音画结合的方法,增强了教学的形象性、趣味性和创造性。课的一开始,教师以故事和动画吸引学生倾听音乐,引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做

动作,这是一种很好的情绪体验方式。通过表现音乐的高低、强弱、快慢,使学生对音乐的表现手段有了深一层次的认识。此为特点之二。第三个特点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随着音乐的流动,调动学生听觉的动,视觉的动,思维的动,手动、脚动、全身动。学生在动中感受音乐,在动中找到了情趣,在动中发展了想象,在动中愉悦了身心。

三,教师评价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

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你真细心”、“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你知道的可真多”、“你收集的资料很有价值”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我认为对于学生的评价不仅是“好”,还要对于他回答的问题给予一个准确的评价。才能让学生准确的评断和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及自己获得信息的准确性。

通过听课,我归纳了一下,要上好一节课,要做到如下几点:

1、要有新的教学理念

教学改革的成功往往取决于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情感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积极的探究。如果不能舍弃已有的固定模式和观念,就不会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上好课,必须在头脑里有新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会在课堂改革中注重能力、素质的培养。

2、真诚的赞扬

对于那些缺乏自信的学生,真诚的赞扬他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最能激起他的学习热情,仔细寻找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及时,适当地给予赞扬。如:你的嗓子真甜,你的声音真好听等等。尤其对于那些很少得到表扬的学生,真诚的赞扬会让他充分发挥内在的潜力,甚至会成为他的人生转折点。

3、中肯地分析

通过耐心细致又合理的分析,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也许别人在有些方面比你强,但你却在另一个方面要比他强。当学生在由于嗓音不佳,音唱不准或其他原因而不敢开口唱歌时,明确的告诉她,她的其它方面比别人强,鼓励他用其他音乐形式表现音乐,给学生增添勇气,战胜自卑。

4、多提供尝试的机会

在课堂上尽量为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潜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5、设计的要求不必过高

在音乐课上有意识的降低难度,增大成功的机率,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6、“快乐”教学,让学生愉快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收获快乐,找寻快乐元素,在放松愉悦的心境下学习。这种观念与新课标大纲提出的“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

个性发展”刚好吻合。“快乐”教学的具体实施办法。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一些著名的教学法。其中德国奥尔夫教学法是“快乐”教学的典范。它在创造性培养、团结协作精神、自信心提高、与他人的社交能力及其他优良个性的培养上都有着很大的帮助。我们还可以通过小型音乐剧、即兴表演等形式来对少年儿童的性格进行重塑。

上一篇: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参考书目下一篇:爸爸的领带美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