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参考书目

2024-10-24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参考书目(共8篇)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参考书目 篇1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参考书目

《无机及分析化学》

(二)参考资料

1.《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徐勉懿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 年1 月; 2.《无机及分析化学》,陈虹锦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 年8 月; 3.《无机及分析化学》,张仕勇,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年9 月;

4.《无机与分析化学题解》,赵中一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年8 月; 5.《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徐家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7 月; 6.《分析化学核心教程》,孟凡昌等编,科学出版社,2005 年2 月。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二)参考资料

3. 《分析化学实验》,张广强 黄世德主编,学苑出版社,1998 年6 月;

4. 《基础分析化学实验》(第二版),北京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教学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有机化学》

(二)参考资料

1.《有机化学》,谷亨杰、吴泳、丁金昌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7 月; 2.《有机化学》(第4 版),倪沛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年12 月; 3.《基础有机化学习题解答解题示例》,邢其毅、徐瑞秋、裴伟伟编,北京大学出版,2001 年; 4.《有机化学》上、下,胡宏纹主编,高等教学出版社2000 年。

《有机化学实验》

(二)参考资料

1.《有机化学实验》(第三版),曾昭琼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仪器分析》

(二)参考资料

1.《仪器分析》,朱明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仪器分析》,吴谋成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

《应用统计学B》

(二)参考资料

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习题全解》,王丽燕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年9 月; 2.《环境统计》,蔡宝森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年1 月; 3.《生物统计学》,张勤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年2 月。《植物生物学》

(二)参考资料

1. 《植物生物学》,叶庆华、曾定、陈振瑞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年;

2. 《植物学(上、下册)(第一版)》,陆时万、吴国芳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年

《植物生物学实验》

(二)参考资料

1.《植物生物学实验》,刘宁主编,高教出版社,2001 年; 2.《植物学实验》,何凤仙主编,高教出版社,2000 年。《生物化学》

(二)参考资料

1.《生物化学》,周爱儒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年第五版; 2.《普通生物化学》,郑集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年第三

《生物化学实验》

(二)参考资料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王秀奇、秦淑媛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

《动物生物学》

(二)参考资料

1.《动物生物学》,许崇任,程红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无脊椎动物学》(第三版),江静波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动物生物学实验》

(二)参考资料

1.《无脊椎动物学实验指导》,张闰生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年; 2.《脊椎动物学实验指导》,郑光美,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年。

《微生物学》

(二)参考资料

1.《微生物学》,沈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5 月版。

《微生物学实验》

(二)参考资料

1.《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叶明主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09 年9 月版。《植物生理学》

(二)参考资料

1.《现代植物生理学》,李合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1 月版; 2.《植物生理学》,王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5 月版。《遗传学》

(三)参考资料

1.《普通遗传学》,卢龙斗主编,科学出版社,2010 年10 月第1 版; 2.《现代遗传学》,张建民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年7 月第1 版。《细胞生物学》

(二)参考资料

1. 《医学细胞生物学》,张瑾峰主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 年3 月; 2. 《医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陈诗书主编,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 年; 3. 《细胞生物学》,凌诒萍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年。《免疫学》

(二)参考资料

《免疫学》,P.M.Lydyard,科学出版社,2003 年第一版 《生态学》

(二)参考资料

1. 《生态学》,李博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2. 《普通生态学》,李博,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3 年。《分子生物学》

(二)参考资料

1.《分子生物学》,阎隆飞等编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7; 2.《分子遗传学》,李振刚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0;

3.《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F.M. 奥斯伯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5。《生物工程》

(二)参考资料

1.《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导论》,贺小贤,科学出版社,2005; 2.《现代生物技术导论》,瞿礼嘉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基因工程原理》,吴乃虎等,科学出版社,2004。《酶工程》

(二)参考资料

1.《酶与酶工程》,袁勤生、赵健,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年 2.《酶工程》,罗贵明 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年 《酶工程实验》

(二)参考资料

1.《酶制剂工业》,张树政编,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年 2.《酶工程》,郭勇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年 《生物专业英语》

(二)参考资料

1.《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专业英语》,邬行彦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年5 月版;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二)参考资料

1.《生物工业下游技术》,毛忠贵,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2.《膜分离技术》,刘茉娥,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3.《超临界流体萃取》,张镜澄,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天然产物化学》

(二)参考资料

1.《天然产物化学》,徐任生主编,科学出版社,1997 年;

2.《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与分离,》 徐任生等编,上海科技出版社,1989 年;

3.《天然药物成分提取分离与制备》,孙文基等编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 年; 4.《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书》(第二版),于荣敏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印刷,2007 年。《资源植物学》

(二)参考资料

《植物资源学》,董世林主编,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4 年12 月; 《植物资源学》(第二版),刘胜祥主编,武汉出版社,1994 年;

《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学》,张康健、王蓝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年1 月; 《中药资源学》,周荣汉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 年。《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

(二)参考资料

《天然有机化合物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汪茂田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年; 《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第2 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年;

《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分离与应用》,刘成梅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年; 《天然药物化学》,杨其蕴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 年。《中药药剂学》

(二)参考资料

1.《药剂学》,崔福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11 月版;

2.《药用高分子材料学》,郑俊民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年6 月版; 3.《药剂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崔福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年8 月版; 4.《中国药典》,2010 年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中药药剂学实验》

(二)参考资料

1.《中药药剂实验与指导》,赵浩如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 年10 月; 2.《药剂学实验指导》(第二版),崔福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药物制剂工程与设备》

(二)参考资料

1.《药剂学》(第四版),毕殿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中药药剂学》,沈雪梅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 年; 3.《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国家卫生部2010 版。《中药分析学》

(二)参考资料

《天然有机化合物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汪茂田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年; 《中药制剂分析》,梁生旺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年;

《现代中药制剂检验技术》(修订版),梁延寿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5 年版,国家药典委员会,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年。《发酵工程》

(二)参考资料

1.《发酵工程》,黄方一主编,高教出版社,2006 年版;

2.《发酵工艺学》,白秀峰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 年版。《发酵工程实验》

(二)参考资料

1.《发酵工艺》,孙俊良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2.《微生物实验》,沈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食品微生物检验》

(二)参考资料

1.《微生物学》,沈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版; 2.《食品微生物学》,朱乐敏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年版。《食品营养学》

(二)参考资料

1.《食品营养学》,孙远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6 年版;

2.《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国营养学会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年版。《食品质量管理》

(二)参考资料

1.《食品质量管理学》,冯叙桥、赵静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年版; 2.《食品质量管理学》,陆兆新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年版。《现代食品分析检测技术》

(二)参考资料

1.《食品分析》,孙远明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年版;

2.《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国营养学会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年版。《现代食品分析技术实验》

(二)参考资料

1.《食品分析实验》,张水华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食品化学综合实验》,黄晓钰、刘邻渭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版。《酒类酿造工艺学》

(二)参考资料

1.《啤酒工艺学》,陈宇主编,广西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 2.《葡萄酒工艺学》,朱梅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年版。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参考书目 篇2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生物参考区间,健康体检,珠海地区

血液流变学是介于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交叉学科。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异常改变及其改变程度,对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疗效评估及病情监测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学科及群体亚健康检查。血液流变学参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区差异、性别、年龄、血液自身因素等[1,2,3],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尚缺乏较可靠的基于上述影响因素在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生物参考区间,因此建立适合本地区人群的血液流变学生物参考范围是非常重要的[4,5,6]。该研究应用LBY-N7500B全自动血液流变仪对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 216例标本的血液流变学各项参数进行检测和统计学分析,旨在建立适合珠海地区的血液流变学生物参考区间,为临床的疾病诊疗和监测提供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自愿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血液流变学样本3 216名(入选标准为肝功能、肾功能、血脂检查、血常规检查均正常的样本)[7,8,9,10],其中男1 750名,女1 466名,回顾性分析其血液流变学参数(全血粘度低切、中切、高切值、血浆粘度测定值、红细胞压积值、血沉值)。

1.2方法

清晨空腹采肘静脉血,全血粘度测定用肝素抗凝5.0 m L,血沉和红细胞比积测定用枸椽酸钠抗凝3.0 m L每天所有样本采集后2 h内室温条件下用北京普利生LBY-N7500B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和LBY-NC4自动血沉仪进行检测。检查项目包括:全血粘度低切、中切、高切值、毛细管血浆粘度测定值、红细胞压积值、血沉值及其他计算值。对所有收集数据进行性别分组,再分别进行年龄段分组(间隔10岁为1个年龄段,即19~29,30~39,40~49,50~59,60~69,70~79,80~89)。

1.3统计方法

2结果

2.1珠海地区3 216名健康体检人群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

珠海地区3 216名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分析得到全血粘度(低切(10S-1)、中切(60S-1)、高切(150S-1))、毛细管血浆粘度测定值(ηP)、红细胞压积值(HCT)和血沉(ESR)的生物参考区间并进行不同性别间的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与厂家的参考范围比较也显示有所不同。结果见表1。

2.2珠海地区1 750名男性各年龄段血液流变学数据统计结果及生物参考区间

男性不同年龄段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0~29岁与40~79岁各年龄段之间的血流变学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69岁各年龄段的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79岁与0~69岁的各年龄段生物参考区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T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小,而ESR而正好相反。见表2。

2.3珠海地区1 466名女性各年龄段血液流变学数据统计结果及生物参考区间

女性不同年龄段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0~29岁与其他各年龄段的生物参考区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49岁的各年龄段与50~79各年龄段的参考区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趣的是HCT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而ESR也表现同样的变化趋势。见表3。

3讨论

血液流变学主要研究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规律,包括血液中有形成分(细胞)的变形性和无形成分(血浆)的流动性对血液流动的影响[11]。血液流变学检测已成为临床医学诊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12,13]。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饮食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1,2,4],可能导致红细胞的聚集性和变形性有所不同,红细胞的聚集性和变形性会影响血液的粘度[7],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值,可以反映红细胞的聚集程度,高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值可以反映红细胞的变形程度,由此导致不同地区健康体检人群的血液流变学参考范围与厂家提供的参考范围存在差异。该研究结果显示珠海地区男性全血粘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等的参考范围分别是:(9.87±2.55)、(5.63±1.22)、(4.73±1.06)、(1.35±0.29)、(45.24±5.92)、(7.09±11.66);相应的,厂家的参考范围是:(8.19±1.39)、(5.04±0.53)、(4.17±0.44)、(1.28±0.23)、(45.00±5.00)、(7.50±7.50),由此可见,除血沉外,男性其他各项指标的参考范围均高于厂家提供的参考范围。同样的,珠海地区女性的各项指标的参考范围分别为:(8.17±2.31)、(4.34±1.18)、(4.01±0.90)、(1.31±0.24)、(39.30±5.98)、(13.94±16.29),而厂家在参考范围则分别是:(7.88±1.38)、(4.90±0.55)、(4.03±0.38)、(1.28±0.23)、(43.00±6.00)、(10.00±10.00),结果显示女性的各项血流变指标中除了低切、血浆粘度和血沉等高于厂家参考范围之外,其他参数则低于厂家参考范围。金玲飞等[14]调查浙江玉环沿海地区健康人群血液流变学参考值的结果指出该地区测得的结果与仪器随带的参考值有较大差异,且同年龄男女组间各切变率的全血粘度值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该文结果相似。同处广东地区的广州市男女性全血粘度低切、中切、高切值、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参考范围分别为(10.55±1.41)、(6.28±0.65)、(5.20±0.53)、(1.36±0.12)、(44.38±3.02)和(8.96±1.32)、(5.47±0.57)和(4.50±0.50)、(1.38±0.11)、(39.60±2.99),与该文研究结果接近[15]。深圳地区的分组统计结果趋势也与该研究类似[16],表明珠三角地区的血流变学指标较北方有所不同,而同处沿海地区趋势相似,但随着时代和生活环境变迁,参考区间也呈动态变化。

比较珠海地区男女之间的参考范围显示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血沉外其它各项指标的参考值范围男性均高于女性(P<0.05),血沉则相反。因此进一步按性别分组、按年龄段进行统计和比较具有科学性,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参考区间也将更加准确实用。表2和表3的分类统计结果充分的证明了这一观点。李海平等[17]以及Zhang等[18]的研究也指出了解不同年龄和性别血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从男性和女性生理角度来看,男性不管红细胞数还是血红蛋白含量均高于女性,所以男性参考范围高于女性也就不难理解。血浆粘度是反映血液粘滞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影响血浆粘度的因素有纤维蛋白原、球蛋白、白蛋白、脂类和血糖等,血浆粘度的增高可以引起全血粘度增高[19],随着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比积的变化血沉也会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红细胞弹性减弱,变形能力下降[4],而血流变的各项指标都受红细胞弹性、变性能力的影响,因此在不同年龄段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珠海地区靠近海边,鱼类肉类饮食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因此相比较而言血浆粘度可能会比较高。而红细胞沉降率与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比积有关,全血粘度与血细胞处于聚集状态还是分散状态密切相关[20,21]。陆海明[1]、张雁[3]、张清文[4]、李海平[17]、洪流[21]等的不同地区的研究都有类似的结果,指出分别建立不同区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参考值,更能准确反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参考书目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 潜在功能 参考性

教材不仅是从事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而且体现着相应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向,起着明确导向和积极引领的作用。就高中生物学科而言,现行教材内容均以插图形式为导引,不仅如此,文本中还安排了为数不少的如“想一想”“课外读”“小资料”等小栏目。正常说来,这些并非在教学要求之内,而是为学生课外学习活动提供借鉴和参考。然而认真审视这些所谓的“参考性内容”,它在许多方面往往有着不容忽视的潜在功能,为课程教学尤其主体学习活动发挥承接、拓展的作用。那么,如何发挥这些参考性内容的功能和作用呢?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阐述。

一、发挥“参考性内容”的导入承接功能

新版《生物》教材在每章开头都编排了插图内容,而且带有相应的简要说明,其意义何在?一是作为知识背景来介绍有关概念,二是有助于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学科概念,三是为了说明某些概念与社会生活的相辅相成的现象。这些内容在整体上具有开宗明义的新课导入作用。此外,在教材中间编排的诸如“插图”“想一想”内容,能够起着上下过渡的桥梁连接作用。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作用”中的插图,从已学知识“水分代谢”入手,描绘了土壤溶液水分向导管实现移动的两种途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植物是如何吸收水分的”问题现象。再如,在“植物的矿物质营养”中教材设计的“想一想”问题,其主要目的就是在于以“矿质营养对植物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内容为铺路石,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植物体内矿质元素的重要作用,然后得出相应的结论性知识。如此推陈出新的形式,让这些参考性内容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发挥“参考性内容”的消化促进功能

在高中《生物》第一册“绪论”中,教材首先安排了“想一想”,内容如下:“将一粒石子扔进水里,水面会出现波纹。这与生物的应激性有什么不同?”这是帮助学生唤起对“应激性”概念已学知识的回忆,也是起着重新检阅的作用。再如,在“生物的个体发育”中,教材同样设计了“想一想”内容——“同一植物胚和胚乳细胞染色体数目一样吗?”教材做如此安排,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对于有丝分裂以及双受精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在“细胞分裂”部分中的“想一想”,则是帮助学生再次学习和巩固细胞周期的知识。从诸如此类的参考性内容中不难发现,教材文本中设计了这样一些“辅导性材料”,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把握并善于利用,都能引导并帮助学生在回顾反思中实现温故知新、促进消化的课时目标,从中赢得寓教于乐和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发挥“参考性内容”的有效拓展功能

与旧版教材不同,在许多章节内容后面,新编高中《生物》教材增加了“课外读”“课外科技活动”等内容,这是对正文的有效拓展和适当补充,在激发学习情趣、丰富课程内容、优化过程结构、发展学生智能、拓展活动视野和促进实践创新等方面,都能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诸如“红螺菌”“细胞识别的原理”“同位素标记研究法”等小资料,教材中特别设计了相应的课外阅读内容和科技性活动内容。不仅如此,它们当中的部分内容已经成为高考命题的良好素材。有鉴于此,执教者既要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感受它的存在价值,又要在拓展主体知识中让它能够充分显现潜在功效。

四、发挥“参考性内容”的引申探究功能

新课程理念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出了强烈的呼唤,素质教育本着战略指向和战术指导的原则也提出了相应的较高要求。在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的强烈感召下,教学大纲本着“生本化、学本化”的根本目的,还在新版教材中安排了一些专题性和综合性之类的许多参考性内容,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超越学科的创新意识以及知行统一的应用实践能力。比如,在光合作用中的恩吉尔曼实验旁提出了:“实验在设计上有什么巧妙之处?”在植物的其他激素(功能)中提出了:“在一箱未成熟的柿子中,放入几个成熟的梨,结果这箱柿子很快就成熟了。这是为什么?”在讲到“利用生长素能获得无子番茄、黄瓜等”时则提出了“能否用其他方法培育无子果实?”另外还安排了许多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等。这些问题虽然看起来形体较小,却能发挥有效调动和积极引领的良好作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既可掌握生物学研究方法,又能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五、发挥“参考性内容”的激励启示功能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参考性内容”,除了上述功能之外,在培育学生能力素养方面还能发挥不容忽视的激励启示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知识对比的激励启示。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和海中的鲸,它们的组成化学元素是否基本相同呢?各种化学元素在这两种生物体内的含量究竟有没有差别?”这是相同知识在异质结构方面的对比。

2.应用意识的激励启示。如:“医生临床时经常提议病人输入葡萄糖,这有什么作用呢?为什么?”此是应用意识上给人以激励性的启发。

3.解题方法的激励启示。如:“把一粒石子投进水里出现了波纹现象,与生物的应激性有什么不同?”这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在解题思路上的有效前移。

4.记忆方法的激励启示。如:“在人的一生中,体内蛋白质在什么时期合成大于分解?在什么时期分解大于合成?”这有利于激励和启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与强化记忆。

六、发挥“参考性内容”的寓徳于教功能

生物学新课标大纲指出:“对学生进行观念态度教育,要做到潜移默化,寓德于教。既要克服单纯传授知识、忽视德育的倾向,又要克服脱离学科教学内容空洞说教的倾向。”学生素养的发展主要分为“智能素养”和“人文素养”两类。注重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既是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学的根本要求,也是课程实践活动中的应有之义,更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内在需求。翻开现行的高中《生物》教材,从中能够充分感受到,在悠悠历史长河中,无数生物学家为了科学事业的延续和发展,他们上下求索、呕心沥血、前赴后继,无不为之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不仅令人敬佩和仰视,而且到了可歌可泣的境地。如在教材绪论部分对达尔文、孟德尔、沃森和克里克的推崇,在“新陈代谢”中介绍了斯巴兰让尼的发现等均是如此。此外,还有我国在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之时思考如何保护臭氧层等,所有这些,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人文道德素养都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优质性资源。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把“参考性内容”充分而合理性地融合起来,能够充分发挥最大化的“参考”价值。这是一项有利于教学相长的实践性课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黎杏新.新课程高中生物教学优化设计的若干心得[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3).

[2]何锋明.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改初探[J].科技致富向导,2010,(15).◆(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中学)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参考书目 篇4

初试参考书目(各专业):

计算机统考大纲/考试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

复试参考书目(各专业):

1、《离散数学》:耿素云等,北京大学。

2、《操作系统—内核与设计原理》:Willian Stallings,电子工业出版社。

3、《编译程序设计原理》:杜淑敏等,北京大学出版社。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课资料:

《2015厦门大学844自动控制原理专业课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5厦门大学846电子线路(含模拟和数字)专业课复习全书》(含真题与答案》

《2015厦门大学615普通物理学(含热、力、光、电)考研专业课复习全书》(含真题与答案》《2015厦门大学615普通物理学专业课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5厦门大学820量子力学专业课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5厦门大学820量子力学考研专业课复习全书》(含真题与答案)

《2015厦门大学844自动控制原理专业课复习全书》(含真题与答案)

《2015厦门大学846电子线路(含模拟和数字)专业课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5厦门大学820量子力学专业课全真模拟卷与答案解析》

《2015厦门大学615普通物理学(含热、力、光、电)专业课全真模拟卷与答案解析》《2015厦门大学844自动控制原理专业课全真模拟卷与答案解析》

《2015厦门大学846电子线路(含模拟和数字)专业课全真模拟卷与答案解析》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参考书目 篇5

一、小学科学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 1.小学科学教育的性质研究 2.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研究

3.小学生科学素质的内涵与培养研究

4.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与科学教育关系的研究 5.性别平等下的科学教育研究 6.不同文化视野下的科学教育

7.多元智力理论与科学教育关系的研究 8.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科学教育

二、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与课程建设的研究

1..小学科学课程实施中常见的问题及对应策略研究 2.小学科学课程运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3.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4.建设小学科学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体系的研究 5.科学课教学单元的教材处理探讨 6.对科学教材教参中的歧义之处的探讨 7.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衔接研究

8.国内外小学科学教育内容的比较研究

三、小学科学课堂创新与教学关系变革的研究 1.科学教学方式的主要变化与特点

2.小学科学新型课堂教学体系与模式的研究 3.优化课堂内外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效益的研究 4.小学科学交往式教育(互动式教学)的相关研究 5.新型小班化科学教学的机制构建与运行研究 6.小学科学教学理论探索与实验研究 7.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个案研究 8.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各专题教改实验研究

四、小学科学教师素质与教师培养的研究 1.小学科学教师专业行为构成要素与培养研究 2.小学科学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素质要求的研究 3.小学科学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

4.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质调查与培养对策研究 5.促进中小学科学课教师教学交流的研究 6.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科学教师角色变化的研究 7.谈科学新课程中的师生关系

8.小学科学新课程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五、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研究 1.小学生科学学习方式探讨 2.谈谈小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3.论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4.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

5.谈前概念对学生科学概念学习的影响 6.促进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活动 7.指导学生进行活动记录的方法

8.课程综合化趋势下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六、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的评价研究 1.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内容与方法 2.小学科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模式研究 3.小学生科学素质评价研究 4.小学科学学习评价体系的研究 5.谈谈小学生科学学习的有效评价 6.小学科学开放式试题设计与评价研究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参考书目 篇6

一.生物学教学与研究类书籍:

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刘恩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 7-04-011098-9

本书是根据新一轮生物课程改革的特点及其对生物学教师的要求而编写的,是一本旨在提高职前和在职生物学教师教学理论和技能的专业教科书。本书主编是全国生物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生物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刘恩山教授。其他参编者也均是多年从事生物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专家。全书共分12章,论述了21世纪新形势下中学生物学教学的目的与任务,阐述了新的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编写中力图体现学科的基础性、时代性和专业技能的实用性,注重为高师学生将来独立从事生物学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并指导在职教师如何面对新课程的挑战,进一步提高生物学教学的工作能力。本书可供师范院校生物学教育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供中学生物教师参考。

2.生物学教育研究方法与案例/刘恩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 7-04-013750-X

本书分为两篇,第一篇研究方法,共6章,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介绍生物学教育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不过分强调研究理论,而把重点放在实际操作上,便于读者在学习之后进行操作;第二篇案例分析。3.新编生物学教学论/汪忠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ISBN 7-5617-4676-8

4.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生物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ISBN 7-5343-5481-1

重点阐述了《标准》的研制基础,突出《标准》的基本理念,介绍了标准主要模块,并对《标准》的实施提出了教学建议,对高中生物学教育价值进行讨论与展望。

5.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活动与探究(必修)/施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ISBN 7-04-013638-4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活动与探究(选修)/施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 7-04-013223-0

本书是依据教育部颁布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进行编写。编写时突出以“探究与活动”为主题,针对内容标准,逐条挖掘其中的探究性学习资源,并使之转化为供教师实际操作可借鉴的教学案例。每个案例设计有课题分析、背景描述、教学建议、探究活动展开、分析讨论、深化拓展和资料搜索等栏目,全面具体地向读者呈现了开展探究与活动所依据的科学原理、教育理念、过程与方法,以及参考资料,因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6.科学课程教学论/周青.科学出版社,ISBN:9787030185334 本书根据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与《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设计思想与内容,结合高等师范院校科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以提高科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科学教学能力为宗旨编写而成,系统介绍了科学教育的意义、科学课程的设置、科学课程教材的编写与评价、科学课程教学及设计、专题教学研讨、科学课程教学测量与评价、科学教育研究和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等内容。全书由绪论和10章内容构成,内容突出“整合”与“探究 ”两个特点,以镶嵌式配以大量案例,使科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从基本概念上理解科学,通过理论与案例的学习,初步形成科学教育观念,培养从事科学课程教学与教育研究的能力。7.生物学教育心理学/胡继飞著.

本书的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学学习心理、教学过程心理、课程设计心理、测量与评价心理以及教师心理五大部分。

8.生物教育展望/陆建身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ISBN: 978-7-5617-2775-1

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学科教育目标、生物学课程与教材、生物学教育——目标、方法与模式、生物学学习及学习策略、未来生物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等等。

9.中学生物教学建模/查有梁,贺建 等.广西教育出版社,ISBN:754353 强调通过建模活动掌握教学模式建立的一般方法。本书建立的不是单一的教学模式,而是从课程、课型、教学内容三个维度建构完整的模式群。本书倡导“双向”建模,一是从教学实践出发,采用自下而上的思路建立模式;二是从教学理论出发,采用自上而下的思路建立模式。10.生物科学的哲学/桂起权主编.四川教育出版社,ISBN:7-5408-3822-1

本书对生物学中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及其与之相关的决定论与非决定论、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等关系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作者的基本立场是,不仅反对严格决定论,而且也反对完全偶然论,主张非完全决定论,即认为生物界是由因果与机遇联合支配的,即使机遇也是有规则的。同时,作者指出了进化生物学在定律、科学说明和预言等方面的特异性,从而揭示了传统的科学哲学的局限性。

11.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美]国家研究理事.科技文献出版社,ISBN:7502332235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于1995年12月颁布了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这一标准规定了所有学生都应该知道并能够去做的科学内容,并且提供了对学生学习这些科学内容所达到的程度进行评估的指导方针;详述了给所有学生以高质量的科学教育所必需的教学策略、专业人员发展和支持;描述了使科学教育计划具有协调性、连贯性和一致性所需要的方针政策。本书文字生动,尤其是提供了许多妙趣横生的科学教育实例。读者可从中获得不少启发,从而为提高我国的国民科学素养共同贡献力量。12.综合理科探究性实验80例/(美)布雷齐尔,(美)哈塔瓦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ISBN:9787533849009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实验安全、实验技能等知识;第二部分针对教材《科学探索者》编写了74个探究性实验,知识内容涉及生物、自然地理、化学和物理。本书的编写思想与我国当前进行的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理念非常吻合,即强调基础教育的重点应从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转化,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而提高其科学素养。

13.科学探索者/(美)帕迪利亚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ISBN : 9787533846220

它是一套极佳的科普读物,它是美国最权威的研究性学习教材,不仅涵盖自然科学各个方面的知识,而且以新的观念、新的教学法训练读者的科学能力,引导读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像科学家那样思考、观察和实验。此丛书尤其适合孩子阅读,因此成为美国中学普通选用的综合理科教材。

14.说课、听课与评课/周勇执行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ISBN 7-5041-2809-0 本书把对课堂教学的关注放在一个独特的角度,更多地从评价方面解读课堂。说课把握说课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关注说课的时态和实效。听课强调常态性听课。评课在全面评价课堂教学时,主要抓住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全书提供了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的相关性理论,并附有大量具体的兼顾学科、学段和课型方面的案例。

15.教育研究方法 专题与案例/刘良华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ISBN 978-7-5617-5521-1

本书作者将教育研究方法分成实证研究(描述研究)、理论研究(批判研究)和应用研究(变革研究)三大类型,并给予它们同等的重要地位,强调研究应该将日常真实的实践问题与相宜的理论问题有机结合。同时提供了大量著名案例,以帮助学习者领会其中的策略技巧和研究精神。16.校本教学研究/刘良华著.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ISBN:7540839198 本书建议用行动研究“方法”研究课程与教学的问题。要求研究者不仅需要用某种研究的“方法”,还需要有相关的“有效教学”的眼光。本书的写作方式和思维方式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作者尽可能地以这种“叙事”思维来谈论教学的理念与教学研究的方式。二是有意或无意是隐含了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维方式。这是一条从复杂中寻找简单,从杂乱中寻找秩序的思路。17.校本行动研究/刘良华著.四川教育出版社,全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追踪行动研究。主要介绍了行动研究的早期探索,第二代行动研究范例,第三代行动研究特征及行动研究在中国的尝试等。第二部分行动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阐述了批判理论视域中的行动研究,行动研究对解释学的解释及校本教师培训等。第三部分怎样做行动研究。详尽具体地介绍了行动研究的特征、过程,尤其是行动研究的途径和模式,行动研究中的“合作”与“对话”等问题。本书对中小学教师和校长了解、开展校本行动研究的具有较高参考价值。18.有效教学论/高慎英,刘良华著.广东教育出版社,ISBN:7-5406-5429-5

21世纪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有效教学意味着什么,有效教学有什么追求,有效教学的过程怎样,如何组织„„本书作者对这些问题都做了有益的探讨。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作者还对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和方法、策略进行了务实的讨论,对有效教学的方向及教学资源开发利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从而使读者明白有效教学实际上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追求的重要目标,是新课程最终能够成功落实的重要保证之一。19.教师行为研究/唐松林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ISBN:7-81081-179-7

该书分教师行为概述、理论思维、教师行为的基础系统、教师行为的动力系统、教师行为的效率系统以及教师行为的成熟与促进六部分内容。20.生物学教育测量与评价/项伯衡,郑春和.广西教育出版社,ISBN:754353178

本书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介绍中学生物学教育测量,阐述了教育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着重介绍了中学生物学试题的编制方法以及如何对试题和试卷进行分析,并对历年生物学高考试题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二是介绍中学生物学教学评价,概述了生物学教学评价的概念,并详细介绍了对生物学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学习心理活动进行评价的程序和方法。作者还对中学生物学教学目标分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21.每个孩子都是科学家——让每个学生都具备科学素养/(美)国家研究理事会.科学普及出版社,ISBN:7110060977

每个人都是天生的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充满了好奇和敬畏。保持孩子的这种好奇心是每个教师和家长的重大责任。

本书向你展示了美国教师和家长们是如何加入到对孩子的科学启蒙教育中心的。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今天,本书实为当代中国老师和家长们不可错过的,有价值的参考书。二.教育理论类书籍 1.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ISBN:7561727038

本书阐述了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放教育观念;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课程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综观中外教育改革,无不把课程改革放在突出位置。为课程改革提供理论支持。2.学习论/施良方著.人民教育出版社,ISBN:7107139517

本书通过对西方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概括,述评了刺激-反应理论、认知学习理论、行为-认知学习理论等主要理论流派,并述评了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习性学习理论带来的挑战。它以较大的篇幅阐述了一些新兴的学习理论,以期增进我国教育界对该理论领域发展新动向的了解。本书还侧重于对学校学习的研究,对学习的基本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理论概括,介绍了学习的原理与策略,以有利于读者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本书于1999年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成果二等奖。3.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施良方著.教育科学出版社,ISBN:750411610

它是我国第一本提供了课程理论分析框架的经典之作,同时也是深化与发展我国课程教学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标志。该书在梳理了课程理论的历史和现状之后,重点论述了四方面的基本问题:(1)课程的三大基础学科对课程理论的影响和意义;(2)课程编制的要素、过程及原理;(3)几种主要课程编制模式的理论和特点;(4)课程理论的基本问题及发展趋势。

4.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施良方、崔允漷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ISBN:7561720076

本书是上海普通高校“九五”重点教材之一。全书共分三部分十章,主要探讨了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对教学与教学理论,教学的基本问题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作了阐述。该书内容丰富,讲解深入浅出,通俗

5.教育心理学(第三版)/皮连生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ISBN:7532095320

由国家教委推荐使用的高校文科教材1988年出版至今已经十多年了。1997年作为全国和上海市“九五”重点教材修订出版。第二版问世以来,教育改革形式变化很大,而第二版修订时,打算编写的题库和参考答案始终没有落实。现根据形式发展,作全面修订,并配以电子教材配套发行。

6.学与教的心理学(第四版)/皮连生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ISBN:7-5617-0621-9

本书特点第一,体系新。采取了以学校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线索。根据我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介绍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第二,内容新。力求反映国内外学与教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就,尤其注意反映认知心理学对人类认知过程研究的新进展及其在教学设计中的运用,从而使新教材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代表性。四.生物学专业类书籍

1.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2版)/吴相钰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7040145847

本书是我国著名生物学家陈阅增先生主编的(普通生物学——生命科学通论)的修订版。本版的编写仍然遵循了陈先生编写第1版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按生物界的结构层次从低到高安排内容,同时根据近年来生物学科的发展趋势,对整体框架作了较大调整,全书36章中有33章重写,另有3章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全书共分7篇36章,涉及细胞与生物大分子,动物的形态与功能,植物的形态与功能,遗传与变异,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的进化,生态学与动物行为等内容。

2.生物化学(第三版).上册/王镜岩朱圣庚 等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7040110881

生物化学(第三版).下册/王镜岩朱圣庚 等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704011089

本书一方面力求与国际名著接轨,反映最新科研成果及现阶段热点问题;另一方面结合我国生物化学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章节上仍采取先“静态”后“动态”的安排。每章都附有提要和习题,书后附有生化名词英汉对照、常用生化名词缩写、名词索引等,便于读者查阅。

3.细胞生物学/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 704008614X

本书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翟中和教授,四川大学王喜忠教授,北京大学丁明孝教授主编。本书保持了翟中和主编、1995年出版的《细胞生物学》简明、实用、内容新的优点,在内容上、体系上均有很大创新。以细胞的超微结构及功能为主线,以细胞的分子生物学为视点,并加重了细胞重大生命活动的内容,既系统地阐述了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又反映了学科前沿,把经典内容和前沿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理、特征数的计算、概率和概率分布、抽样分布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平均数的统计推断、X2检验、方差分析、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可直线化的非线性回归分析、协方差分析、多元回归与多元相关分析、逐步回归与通径分析和多项式回归分析,同时对抽样原理和方法、试验设计原理及对比设计、随机区组设计、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裂区设计、拉丁方设计、正交设计等常用试验设计及其统计分析也进行了详细叙述。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对聚类分析、判断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典型相关、时间序列分析等多元分析也作了简要介绍。这两类生物大分子为主线,由浅入深地叙述了这些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及其表达、调控。考虑到全书在编排上的系统性以及内容的完整性,将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也做了简单介绍。本书共分13章,以较简明的形式概括了分子生物学的核心内容,全面重点地阐述了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突出介绍了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6.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导论/贺小贤.科学出版社,ISBN:7030158318 内容包括绪论、现代生物工程基础、基因和基因组、基因工程、细胞与细胞工程、酶与酶工程、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与农业和轻化工业、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与现代生物材料、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与生物医药、传染与免疫、生物多样性与环境治理、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安全性与社会伦理。教材内容的编排注重基础与前沿并重,深入浅出,利于读者理解。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可对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以及明确的认识,非生物专业的读者可找到生物工程技术与其本专业的结合点,学科交叉,促进创新。

7.现代遗传学原理(第二版)/徐晋麟.科学出版社,ISBN:7030133072 本书在参考了国外优秀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遗传学的发展情况及个人多年从事遗传学教学的经验编写而成。本书共24章,包括:绪论;孟德尔法则及其扩展;性别决定和性相关遗传;基因的连锁与交换和真核生物的基因作图;数量遗传;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重组;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染色体和基因;DNA的复制;转录;转录后加工;遗传密码和翻译系统;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和蛋白质组学;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噬菌体的裂解途径和溶原化途径的选择和调控;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突变与DNA损伤的修复;DNA与人类疾病;重组和转座;核外遗传;重组DNA技术;基因组学;发育的遗传基础;群体遗传学和分子进化。从经典的三大定律到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从遗传学原理到基因工程方法;从豌豆的杂交实验到克隆高等哺乳动物都作了系统的介绍和分析。书后附有遗传学领域诺贝尔奖名录、名词解释、习题参考答案。8.基础生态学/孙儒泳、李庆芬等.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 04-011027-X 本书由我国著名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儒泳教授主持编写。全书分基础和应用两部分。基础部分按有机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组织层次编写;应用部分包括全球变暖与环境污染、人口与资源、农业生态、生物多样性与保育、生态系统服务、收获理论与生物防治等内容。本书力求反映当代生态学发展水平,如有机体层次中把生态因子按能量环境和物理环境分别探讨;种群层次加进集合种群和空间异质性、行为生态学等;群落层次增加了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等。各个层次的内容、理论与应用力求保持平衡,各章都有小结和思考题以方便学生复习,并提供答案。

9.植物生理学(第五版)/潘瑞炽.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7040145952 本版教材在保持传统的逻辑性强、文字通顺、易于自学、紧跟时代等特色外,加强了分子植物生理学、信号转导、抗逆性生理、气候环境和化学条件提高农产品品质的生理生化原理、中国科学家(包括华裔科学家)近年来在植物生理学的重大贡献等内容。

10.微生物学/沈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

全书共分15章,内容包括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营养、代 谢、生长繁殖及其控制、病毒、微生物遗传、基因表达的调控、微生物与基因工程、微生物 的生态、进化、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感染与免疫以及微生物工业和 产品等。每章后含有小结和思考题,全书后附有“常用微生物名称索引”和“微生物学名词 索引”,方便读者查阅。从内容到形式均力求与国际先进教材接轨,反映微生物学科的最新水平。在注重加强基础的同时,突出教材的 新颖性和启发性,并体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以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五.名师著作类

1.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著

2.我和中学生物科学教育/朱正威.北京教育出版社

3.朱永新教育文集 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卷一)/朱永新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ISBN:710717425 该书由十卷组成,本卷是第一卷是文集的总论部分,是作者对教育宏观问题的思考和对教育理想宏伟蓝图的诠释。全书共分十章,分别为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和理想的父母。文后收录了《新教育实验的理论与实践》《朱永新学术活动年表》。4.教育的视界/肖川著.岳麓书社,ISBN:780665221

该书是国内知名的教育学者肖川博士近10年来的学术论文集,贯穿全书的是对人的价值的高扬和对人的神圣的、不可亵渎的尊严的守护。作者笔到之处充盈着对人性、对文化、对教育、对整个人类深切关注和洞察,字里行间跳荡着自由的精灵。本书中有多篇论文获奖。本书形成与确立了关于教育的信念体系。这个信念体系的核心是:学校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素质负责。5.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肖川著.岳麓书社,ISBN :780665178 该书是肖博士历时10年写就的一本教育随笔。书中收录的60多篇文章,涉及到了教育学众多的重要领域和主题,包括教育的真义、教育的价值、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生活、课程与教学、道德教育、师生关系、教师的学习与成长等等。它对教育中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学历上的阐释,并发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底蕴,从而收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以孔窥豹、洞幽察微的效果。帮助教师生成教育的智慧和提升广大读者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柔情。6.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肖川著.岳麓书社出版,ISBN:7806655** 本书为教育随笔文集,表达了作者对教育的智慧与真情的求学与感悟。7.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肖川著.ISBN:780665880

又是一本教育随笔集。真正的教育不仅应该具有效率和效益,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灵魂,具有坚定而明确的价值追求。使命与责任赋予教育以高度和灵魂。本书延续了作者在凝练、舒展的言说中表达深邃细密之思的风格,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触摸到教育的时代主题。本书力图反映教师的需要与趣味。为教师写作,和教师一道分享对历史、对社会、对人生、对教育的感悟和理解,是作者作为一个读书人的旨趣与追求。四.杂志类

1.生物学通报/中国科协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植物学会和北京师范大学主办,为全国核心期刊之一。本刊主要对象是:全国中等学校教师,并兼顾大专院校师生和一般生物学工作者。邮发代号:2-506刊号:ISSN 0006-3193 CN 11-2042/Q

介绍生物学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国内外生物科学进展及新成就、新技术;生物学课教学中加强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训练方面的经验体会、生物学教学改革的经验;介绍国内外最新中学生物学教材及参考资料;考试与命题;开展生物学课外科技活动的探索性题目及研究方法、简便的实验技术、教具制作;与生物资源持续利用有关的国内外参考资料;新书介绍及评价、问题解答以及有关彩色照片、电镜图片等。

2.生物学教学/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向国内外正式发行的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读者对象以中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生物学教师为主,兼顾其他生物学工作者。邮发代号:4-450刊号:ISSN 1004-7549 CN 31-1009/G4

介绍国内外生物科学的新进展、新成果;国家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理论和实践;现代教育理论研究、课堂教学实践、国外教育动态和多媒体技术应用等;当前3+X的命题和解题技巧有选择地刊登整张试卷;实验教学中优秀的思路和实验方法的改进;课外科技活动中成功的实践案例,尤其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探究式活动的实例等;问题征答,读者对教材的评价和建议等;另外,封面、封底刊登作者投寄的照片。3.中学生物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一份中等教育类教学期刊。邮发代号:52-124 刊号: ISSN1005-2259 CN61-1256/G4

教学参考反例有误与答案重建 篇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华东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9章82页习题29.2第5题:

ァ耙蛔槎员呦嗟龋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否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如果是,请给出证明、如果不一定是,请举出反例.”

ビ胫配套的《教师用书》数学九年级下册第96页给出的第5题参考答案是:

ァ安灰欢. 作△ABD,使△ABD的三边各不相等,不妨设BD最长,以BD为对称轴作△ABD的对称△CBD,则在四边形ABCD中,AB=CB,∠A=∠C,但四边形ABCD不是平行四边形.”

ノ颐潜缚巫樵在每周二,第三、四节数学教研活动例会上,对此作一专题进行过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参考答案中“不一定”正确,但所举“反例”有误,并进行了答案重建.

1 按参考答案作图分析

ネ1由对称性可知:如图1,AB=CB,∠A=∠C.

ザ鳤B=CB是“一组邻边”,这与习题中的题设“一组对边相等”不吻合,理所当然就不能说明习题中的结论了.

2 习题答案重新建构

シ掷嗵致郏

问题情景1 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AB=CD,∠B=∠D. 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 如图2,过A点作AE⊥BC交于点E,过C点作CF⊥AD交于点F,并且连结AC.

ヒ蛭狝B=CD,∠B=∠D(已知),而∠AEB=∠CFD=Rt∠(已作).

ニ以△ABE≌△CDF(AAS),所以BE=DF,AE=CF(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ビ諥C为公共边,所以由勾股定理可得EC2=AC2-AE2,AF2=AC2-CF2,所以EC=AF,所以BE+EC=DF+AF,即BC=AD.

ビ忠蛭狝B=CD(已知),所以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问题情景2 反例. 如图3,△ABC是等腰三角形,E为底边BC上一点,EB》EC,当∠EAC=∠AED,DE=AC时,△AED≌△EAC(SAS),所以∠D=∠C.

ゼ础螪=∠B,ED=AB(符合题设),但显然四边形ABCD不是平行四边形.

プ凵纤述:答案是不一定,反例为问题情景2.

テ涫担如果我们利用圆的知识加以刻画本题,将更加深入.

问题情景3 反例. 如图4,在鰽BCE中,作△ACE的外接圆O,再以C为圆心,CE为半径画弧与⊙O交于点D,则∠B=∠E=∠D,AB=CE=CD,但是四边形ABCD并不是平行四边形.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参考书目 篇8

(一)(生物的繁殖—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完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班级: 姓名:

一、选择填空。(每空3分,共45分)

1.C2.D3.A4.C5.D 6.C 7.D8.B9.C 10.A 11.A 12.C13.D14.A15.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遗传

进化

2. 自花传粉

和 异花传粉。

3.嫁接。

4.卵

、幼虫

、蛹

、成虫

5.睾丸,产生精子

卵巢

,产生卵细胞

。6.

遗传物质

,脱氧核糖核酸

,遗传物质的载体

。7.

基因

,基因, 显性

和 隐性。

三、认图。(共16分)

1.① 精子 ②

卵细胞

胚珠

④ 花粉管 ⑤

珠孔

⑥ 中央细胞 ⑦

子房壁

2.① 羊水, 使胎儿在母体内的环境保持恒温,还可以避免胎儿活动时受到碰撞

(2分)

② 胎盘 , 是胎儿和母体的主要联系物

脐带 , 胎儿通过脐带获得来自母体的氧和养料,并且把体内的二氧化碳和废物由脐带运送到胎盘,再由母体排出去

(2分)

四、简答题。(共19分)

1.什么叫植物的双受精作用,请简述其过程。(8分)参考新版教材P5或老版本P3 2.什么叫无性繁殖,试举例说明。(5分)参考新版教材P9 3.用图解的方式,简述其生男生女的过程。(6分)参考课本P38图6-2-11(老版本P28)

八年级(下)生物单元练习

(二)(生命的起源与进化—我们生活在地球上)

(完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班级: 姓名:

一、选择填空。(每空3分,共45分)

1.B2.C3.A4.A5.A6.B7.A8.D9.C10.A11.C12.B13.D14.A15.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核酸

。2.

生物遗体、遗物

遗迹。

3.由简单

到 复杂,由

低等 到高等,由

水生

陆生

。4.

适合者

生存

不适合者

5.生物圈

它由

大气层下

土壤岩石, 的生物

组成。

6.非生物

,生物

三、据图回答问题。1.根据下图解释长颈鹿长颈的原因。(8分)参考教材P61达尔文的解释(老版本教材P54)2.据图,拟出下列食物连。(10分)(略)

四、简答题。(17分)

1.人类的祖先是谁,请简述人类发展的大约经历。(4分)参考教材P66(老版本P60)

2.什么是生物防治,请举列说明。(4分)参考教材P87(老版本P77)

3.什么是温室效应,对自然界有什么危害。(9分)参考教材P106(老版本教材P92)

八年级(下)生物单元练习

(三)(人类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生物技术的发展)

(完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班级: 姓名:

一、选择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D2.B3.A4.A5.C6.D7.C8.B9.C10.D

二、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晚婚

、晚育

、少生

、优生。

2.环境质量的恶化

、退化

以及

生态平衡的破坏。

3.生物种群

非生物环境

, 能量转换

和 物质循环

4.生物

环境

,生物部分

和 非生物部分

,自我调节能力。

5.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

6.加热杀菌

、冷藏

、冷冻

、干燥

、真空包装

7.基因

,细胞

,酶

, 发酵

,蛋白质

8. 无性繁殖

,植物和动物。

三、根据下图找出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年代,分析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8分)参考课本P110(老版本教材P94)

四、简述题

1.简述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6分)参考老版本教材p99 2.简述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10分)参考课本P119(老版本教材P103)

3.生态农业系统是多种多样的,简述珠江三角洲及浙江的“桑基多塘”主体种养的生态模式。(6分)

参看老版本教材P107 4.简述家庭酸奶的简易制作。(8分)参考老版本教材P113 八年级(下)生物单元练习

(四)(综合练习)(完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班级: 姓名:

一、选择填空(每小题3分,共60分)

1.A2.A3.C4.C5.C6.B7.B8.D 9.B10.B11.D12.C13.C14.A15.B16.B 17.C18.D19.B20.D

二、填空题(每空10分,共20分)1. 有性生殖

。2.

不完全变态。

3.显性

隐性。

4.遗传学

,医学

, 遗传病

,缺陷的5.

原始地球上简单的无机化合物形成原始的有机化合物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为复杂的有机物

,③最后产生出具有新陈代谢特征,能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的原始有生命的物质。

6.臭氧层破坏

温室效应。

7.种内斗争

种内互助。

捕食

、竞争、寄生、共生

8.3月12。

三、根据下面提供的生态农业系统组成图,用箭头表示物质循环的过程。(6分)略(参考老版本教材P106)

四、简述题(14分)

1.简述植物体嫁接的简要过程。(3分)参考课本P11(老版本教材P8)2.简述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4分)参考课本P58(老版本教材P50)3.简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生长的作用及意义。(3分)参考课本P81(老版本教材P73)

上一篇:医院实习检讨书的下一篇:千课万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