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月传染病报告分析(精选14篇)
医院月传染病报告分析 篇1
**医院2015年第2季度传染病报告数据分析
一、重点传染病提示
范例:本阶段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好发时期,各科室应重点关注发热呼吸道症状患者,严密排查是否为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加强疫情报告,同时做好发热病例的转诊和登记工作,防止出现院内感染。
本阶段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时期,各科室要加强腹泻病例的院内转诊工作,肠道门诊要做好腹泻病例的登记、采便、送样工作,做到有泻必采,有样必检。(乡镇:腹泻门诊要做好腹泻病例的登记、采便、送样工作,做到有泻必登,逢疑必采),防止出现疫情扩散。
本阶段是手足口病好发时期,各科室要加强手足口病的院内诊治和报告工作,做到专室就诊、专室输液,防止出现院内感染。乡镇卫生院发现手足口病需转诊至县级医院进行诊治。做好辖区手足口病病例的随访工作。
二、院内传染病报告情况
1、检查第2季度门诊日志、住院病人登记日志、影像检验科室,共调查??例病例,其中发现了??例法定报告的传染病病例,漏报病例??例,漏报率为??%;漏报的病种为??,计?例。漏报科室为??
2、抽查第2季度填写的50张传染病报告卡中(乡镇不足50张的单位全抽),其中医生填卡及时的卡片共??,及时率?%;医生填写完整的卡片共??,完整率?%;医生填写准确的卡片共??,准确率?%。
3.第2季度已报告的??例病例中,门诊日志登记项目缺项有?例,缺项率??%,所缺项目为???;有??例病例的门诊日志与传染病报告卡的内容不相符,不相符的内容有:姓名(?例),初(复)诊(?例),诊断病名(?例),发病日期(?例)。此外,有?例病例未见门诊日志登记。
三、住院病人登记情况
大部分住院患者年龄填写不祥,只写数字,分不清具体年龄;有相当多的住院患者已出院多日甚至几个月,其出院诊断为空白。
四、检验及影像等科室登记情况
检验及影像科室登记项目填写不全,未填写开单医生和科室名称,造成结果不能及时反馈。
五、传染病应急处置情况
第2季度本辖区发病的法定传染病共??例(指按现住址的病例),其中需要现场调查处置的传染病??例,已完成调查处置??例。
六、建议整改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防保科提出以下整改措施,以供参考:
1、在全院职工会议上将科室传染病报告管理存在问题予以通报。
2、加强疫情责任报告人的法律报告意识,提高医疗安全防范意识。要求责任报告人熟悉掌握法定报告的传染病病种、分类、报告时限,明确我院疫情报告的程序并加以协调理顺。
3、建议院办组织人员立即对今的门诊登记、住院病人登记报告情况进行一交彻底自查,要求责任到人。
4、进一步加强我院门诊日志、住院登记日志的填写规范工作,做到各种登记资料的一致性。
XX医院防保科 2015-7-8
医院月传染病报告分析 篇2
1) 从空调效果看, 采用VRVⅡ分体空调系统由于介质为氟里昂, 其特点是冬天在室外温度低于-10℃时制热效果不佳, 在夏天温过高时, 高于35℃时, 制冷效果不佳, 在北方地区不适合采用这种空调形式, 而中央空调对其室外温度的变化要求不明显, 其空调供给能力稳定;
2) 从运行成本上看, 而现设计的VRVⅡ分体空调系统在冬天是通过电加热器进行采暖, 运行成本会增加;
另外VRVⅡ分体空调在冬天必须增加一套采暖系统, 才能保证冬季的采暖, 这样必然会使初期投资增加, 也会增加运行管理的难度。而采用中央空调形式的热源由室外城市热网来提供, 在机房设置换热器, 再通过加压水泵送至各楼区, 运行成本低, 另外换热后的凝结水可二次利用, 可作卫生热水的热源, 采用外网蒸汽也可以提供职工食堂用的热源;
3) 从冷热源的供给形式上看, 中央空调采用的是集中供冷、供暖, 冷、热源是通过加压设备,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水泵, 经加压后把一定温度的水送至各空调末端设备;VRVII分体空调采用的是分散分组供冷、供热, 故具有分散性;
4) 从运行和维护角度上看, 采用中央空调形式, 其冷热源和集中控制。末端可以根据室内要求逐台控制开启度, 便于管理也便于进行节能控制, 而采用VRVII分体空调形式, 由于冷热供给的分散性决定, 其冷热源分别布置各区, 不便于管理, 故障点多, 总体上看, 中央空调的运行费用要比VRVⅡ分体空调低。
我们这里还要向业主阐明的是, 关于中央空调的专业特点, 形式, 并在每楼群、每楼层、每分护理单元, 分别设置独立的新风, 排风系统, 新风须经集中供冷供热的冷源, 热源处理后送至各用户单元, 这样不会使室外新风的过冷过热气流直接送至室内, 使人体不适。这里建议的“风机盘管+新风”空调形式中的风机盘管, 在结构形式上与VRVⅡ系统的室内机相似, 也可以通过各房间的温度要进行灵活地调节以达到节能作用。在本工程中, 各病号楼之间的距离为40m左右, 冷热源可通过地沟敷设的管道输送至各楼群, 可通过设置机房里的分水器上各分支管道阀来调节各楼区的供水量。末端采用一套系统, 冷、热源通过阀门切换形式, 来达到冬天供热、夏天供冷的目的。
为了便于直观地分析比较, 现将102号病房楼所设计的VRVⅡ空调系统与假设采用中央空调形式的初投资和其它方面进行简单比较:
1) 采用VRVⅡ空调系统形式的空调设备投资为200万元;采用中央空调形式的空调设备投资为175万元;
2) 采用VRVⅡ系统形式, 室内机冷媒如果泄漏对环境会造成污染, 采用中央空调形式的空调;室内末端冷媒为水, 如果泄漏不会造成多大影响。采用VRVⅡ系统形式, 冷媒泄漏不易发现;采用中央空调的形式, 冷媒泄漏在施工时就可发现。
从以上分析, 不难看出, 针对本工程采用中央空调形式要比采用VRVⅡ空调系统, 更具有优点。
摘要:通过一传染病专科医院的空调采用形式从卫生要求, 以及对中央空调和VRV空调形式使用特点和供给空调优缺点的对比分析, 阐述了针对本工程采用中央空调形式要比采用VRVⅡ空调系统, 更具有优点。
关键词:气流组织,洁净式全风系统,VRV空调,使用成本,运行维护
参考文献
[1]梅自力.医院建筑空调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1, 11.
[2]沈晋明, 孙光前.洁净与空调技术.煤炭技术, 2000 (4) .
医院月传染病报告分析 篇3
卫生部公布2008年10月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2008年11月10日,卫生部公布2008年10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全国(不含台港澳,下同)共报告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327841例,死亡1027人。除鼠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白喉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外,其余22种甲、乙类传染病均有报告。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肺结核、乙型肝炎、痢疾、梅毒和淋病,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89.23%。报告死亡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艾滋病、狂犬病、肺结核、乙型肝炎和新生儿破伤风,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2.70%。该月,四川地震灾区无重大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专家提醒“生吃螃蟹长力气”不可信
因为听信长辈“生吃螃蟹长力气”的说法,重庆开县敦好镇10岁男孩小磊(化名)5年来生吃了百余只螃蟹,因此患上了肺吸虫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肿瘤外科主任王珊教授说,“生吃螃蟹长力气”的说法在偏远农村地区流传很广,许多居民有生吃螃蟹的习惯。事实上这种说法并不科学。由于螃蟹等淡水类食品往往是肺吸虫的中间宿主,一旦生吃,不但使人难长力气,反而极易导致寄生虫病。
进口食品也非绝对安全
国家质检总局发布通报:仅2008年1~7月,就有2719批次不合格进境食品、化妆品被拒之门外,包括带菌奶粉、“哈喇”杏仁、搁了罂粟籽的饼干……可见,进口食品并非绝对安全。
心理压力可诱发感冒
每年秋冬季,许多上班族饱受着感冒频发的困扰。为什么上班族容易感冒?除了平时不注意体育锻炼外,其工作繁忙、心理压力大无疑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西班牙研究人员调查了1149例大学职员,发现心理压力可以使感冒发病率增高1.9~3.7倍,提示心理压力是导致感冒发生的危险因素。美国研究人员在394例健康志愿者鼻腔中滴入感冒病毒,另在26例健康志愿者鼻腔中滴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并对他们的心理压力程度进行评分。结果发现,心理压力程度越高,病毒感染率和感冒发病率越高。
上班族如何预防感冒?体育锻炼、劳逸结合和营养均衡都必须注意,喝点红葡萄酒也有一定的益处。
女性手上细菌多
人们普遍认为女性比男性更爱清洁,但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却发现,女性手上的细菌比男性还多。
研究人员在科罗拉多大学校园内随机找来51名大学生,在他们手掌上提取了细菌样本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女性手上的细菌种类和数量比男性多很多。
女性手上为什么更容易“藏污纳垢”? 研究人员说:“这与皮肤的酸碱度有关”。男性皮肤更偏向于酸性,手掌上的细菌在酸性环境中不易生存。女性手上细菌多,还与她们经常用化妆品、皮肤较薄,以及激素分泌等有关。
□声音
1.“冬天最好戴条围巾。”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吴夏勃近日指出,颈部是人体的“要塞”,无论体质多强壮,在冬天也要注意颈部保暖,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戴条围巾。戴条围巾就能避免感冒,消除脑疲劳,缓解在冬季容易加重的颈椎病、高血压、心血管病、失眠等。
2.“口味反映身体的需要。”
——著名中医学家、央视《健康大讲堂》主讲樊正伦说,五味入五脏,在日常生活中,口味常常预示着身体的需要。当你自己特别想吃某种东西的时候,中医的原则是想吃的东西就可以吃。
3.“胆石症不必见蛋生畏。”
——胆石症患者必须限制油腻食物,包括油煎鸡蛋或蛋炒饭等,但并不等于鸡蛋不能吃。山东老年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于峰说,若改用其它不用油的烹调方式,如炖蛋、煮蛋等,还是可以的。胆石症患者每天或隔天吃1个水煮蛋或炖蛋、蛋汤等,是既安全又能保证营养的措施,且不会发生胆绞痛现象。所以,胆石症患者不必望蛋生畏。
4.“吃苹果不宜过快。”
医院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 篇4
一、建立法定传染病疫情三级管理监控网络
(一)由业务副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医务科、门诊部办公室负责人组成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
(二)各科室(病区)领导应把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列入医疗质量管理内容,各科室(或专科)要有一名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二、门诊各科均要设门诊日志,简单登记初、复诊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及疑似传染病患者的详细地址或电话;各病区要认真填写住院患者《住院患者出入院患者登记本》的各项内容,对住院期间所发生的合并症一定要如实填报。此项工作由区长及护长监督执行,每月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进行检查、登记。
三、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登记与报告:
(一)报告病种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广州市传染病防治规定》中规定的三种传染病:水痘、恙虫病和肝吸虫病。
(二)病例分类与分型
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五类。其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阳性检测结果仅限采供血机构填写。
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分型报告; 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
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五类; 梅毒分为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五类; 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 肺结核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四类; 乙型肝炎、血吸虫病应分为急性和慢性。
(三)报告时限
(1)对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立即电话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并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送至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进行网络直报,同时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电话报告区CDC。
(2)一些少见或容易引起暴发流行的传染病:如流脑、乙脑、登革热、布鲁氏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等应于2小时内电话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3)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送至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进行网络直报。
(4)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区卫生局报告。
(四)对在我院就诊中所发现的传染病患者,不论其是否曾在其他医院就诊均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对接触传染病较多的科室:内科、儿科、急诊科、妇科门诊、皮肤科门诊、感染性疾病科还要登记《传染病初诊患者登记本》,报告卡应在规定时限内由所属科室病区的工人送交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签收。
(五)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指定专职护士及时对各科室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登记、核对和网上报病,并于每月底作传染病病例和性病病例的统计、分类,按规定的时间分别向疾控部门和广州市性病防治所上报。
(六)有下列情况须填写《传染病初诊患者登记本》及《传染病报告卡》:(1)传染病患者;(2)疑似传染病患者;(3)传染病携带者;(4)疑似病例确诊后订正。感染性腹泻患者还需填写《腹泻患者登记本》。
(七)对未能排除伤寒、痢疾的病例而作肥达氏反应和血液细菌培养、大便痢疾杆菌培养者,按照伤寒、痢疾疑似患者要求,均要在《传染病初诊患者登记本》上登记及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以防漏报,最后确诊再报订正卡。
(八)按规定我院不得开设结核专科门诊,对需住院治疗的肺结核患者,市区内的可转送广州市结核病防治所(如同时合并危及生命的非传染性疾病,则待病情稳定后再转送结核病院治疗);非住院治疗的患者一律转至当地的结核防治机构进行统一的检查,督导化疗管理。
(九)结核性胸膜炎按规定作疫情报告,但无需转诊;其它肺外结核病患者,无需填传染病报告卡,也无需转诊。
(十)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全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监督工作,每月定期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及迟报、漏报情况的检查和统计,收集整理资料备查,并把检查结果反馈给各科室领导及主管医生,各科接通知后如有异议须在三天内与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联系,否则,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则将检查结果交由质控科进行处罚。
区医院传染病管理疫情报告制度 篇5
区医院传染病管理疫情报告制度
文档编号:115419
区医院传染病管理疫情报告制度
一、认真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加强对传染病管理,由副院长分管,防保科具体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及监督管理。
二、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服从省、市各级卫 生行政部门的监督和各级疾控中心的业务指导、监督管理。
三、凡诊治病人的中、西医务人员、检验、放射人员均为法定报告人,法定报告人,必须熟悉国家规定的法定传染病病种和报告方法。
四、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发现法定传染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传染病人 时,要立即按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不迟报,不漏报,不错报。并要做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1、发现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中的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炭疽病人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立即报告防保科及院领导,并同时填好传染病报告卡交防保科,防保科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市疾控中心。
2、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立即填好传染病报告卡,报防保科,防保科于6小时内网上直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
3、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也必须填好传染病报告卡交防保科,防保科于24 小时内网上直报国家CDC。
4、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立即报防保科及医院领导,医院以最快方式向市疾控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5、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时,要提高填卡质量,要做到:字迹清楚,项目填全。
6、在门诊日志上详细填写患者的家庭住址,城镇填写到门牌号,农村填写到村。并详细询问流行病学相关资料及联系方式(电话号码)等,住院病人还需详细记录身份证号码。
【精品文档】
五、科室发现传染病病人,该转院的要及时转院,不能转院的应根据病种及时采取相应的隔离、治疗和控制传播等措施,并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做好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六、按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时间,按时按规范开设肠道门诊和发热预检诊室,并做好相应的消毒隔离工作和标本采检工作。
七、各科室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有关防止传染病的管理制度、诊疗护理操作规范、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理等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八、切实做好病人保密制度,不准将就诊的淋病、梅毒、麻风病、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原携带者及家属的姓名、住址和个人病史公开。
九、防保科要经常深入科室督促检查疫情报告执行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提 出整改意见予以纠正,保管好传染病报告卡至三年,以备查验。
医院月传染病报告分析 篇6
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制度
为了对我院传染病进行有效的监测,规范传染病的报告管理,杜绝传染病漏报、迟报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要求,按照我院的实际工作情况,制定此制度:
一、各临床科室通过化验、放射等检查方式,对于30%门诊就诊病人及70%住院病人进行传染病筛查。
二、医院在重点传染病流行季节开展肠道门诊、发热门诊、手足口病调查采样、麻疹调查采样、AFP等监测工作。
三、相关科室要严格遵守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限,按甲类(包括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2小时,乙、丙类及重点监测传染病24小时进行上报。
四、临床医生必须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首诊负责制,对诊断的传染病在规定的时限内采用医院内网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的方式向公共卫生科上报传染病,并按照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卡说明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五、各临床科室要建立《传染病登记本》,对科室报告的传染病进行登记,并由科室主任审核签字。登记时不能缺项,字迹清晰,按年装订成册。
六、门诊医生在就诊病人时,要认真登记门诊日志,传染病病例应用红笔进行标注;住院医生要认真登记出入院登记本。
七、放射科要及时填写传染病阳性结果反馈单,由公共卫生科每日收取,认真核对后录入电脑,在全院共享;公共卫生科每日在LIS系统内导出检验科传染病阳性结果,整理汇总后在全院共享。
八、疫情报告员对医生上报的传染病报告卡认真审核后,要严格按照报告时限,及时录入国家疫情报告系统。
九、公共卫生科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科室的传染病报告情况进行督查,在每月汇总分析后,以简报形式将传染病报告情况公布全院。
十、各科室不得以任何借口漏报、迟报、瞒报、谎报传染病疫情。
医院月传染病报告分析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太原市2007年1~6月各区、县 (市) 疾控中心 (卫生防疫站) 及所辖医疗机构 (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 报告的法定传染病报告卡 (不包括已删除卡) 。
1.2 方法
将报告卡导出EXCEL格式进行以下内容的统计分析。报告及时性:未及时报告情况 (诊断到网卡生成>1天) 。信息审核情况:未及时审核报告卡情况 (网卡生成到审核>1天) 、重卡情况。报告卡填报逻辑错误:诊断到填写报告卡时间<0天, 填写报告卡到网卡生成时间<0天。报告卡填报完整性:填卡医生姓名空缺、工作单位空缺、14岁以下患儿家长姓名空缺、学生和托幼儿童工作单位填写等情况。
2 结果
2.1 报告及时性
未及时报告卡片数为2 550张。未及时报告率以娄烦县和清徐县最高, 迎泽区和古交市最低。迎泽区和古交市的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人员对传染病报告及时性的重视程度较好, 娄烦县和清徐县的医疗机构的传染病报告人员对传染病报告及时性的重视程度较差。 (表1)
2.2 信息审核情况
太原市2007年1~6月传染病网络直报未及时审核卡片总计为155张, 未及时审核卡片率最高为清徐县, 最低为迎泽区;全市无重卡。
2.3 报告卡日期填写逻辑错误
从诊断到填卡时间出现逻辑错误的卡片数总计80张, 除尖草坪区、晋源区和娄烦县未出现错误外, 其他区 (县、市) 均有错误发生, 清徐县错误率最高;填卡到网卡生成时间 (因卡片订正后诊断时间和填卡时间改变, 而网卡生成时间不随之变化导致订正卡出现逻辑错误, 故只评价原始卡) 大部分区 (县、市) 未出现错误, 只有晋源区有错误发生。综合评价报告卡填报逻辑错误情况:尖草坪区和娄烦县最好, 清徐县和晋源区最差。报告卡填报逻辑错误的发生反映医疗机构网络直报人员对本单位传染病报告卡的内部审核不够认真。 (表3)
说明:诊断到填卡逻辑错误的卡片均为结核卡, 填卡到网卡的6 张逻辑错误卡片均为非结核卡。
2.4 报告卡填报完整性
填卡医生姓名空缺卡数总计267张, 空缺率以娄烦县最高, 小店区最低;工作单位空缺卡数总计1 610张, 空缺率以娄烦县、清徐县最高, 最低为万柏林区;14岁以下患儿家长姓名空缺卡数总计320张, 除娄烦县无空缺外, 其他区 (县、市) 均有空缺, 空缺率清徐县最高;学生 (托幼儿童) 工作单位填写不规范的卡片 (包括空白和填写为“无”的卡片) 921张, 不规范率娄烦县最高, 迎泽区最低。
3 讨论
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启用提高了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对及时发现传染病发生、流行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要充分发挥直报系统的优势, 还需要各直报单位和各级疾控机构及时、准确填报, 认真审核。通过对太原市2007年1~6月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进行评价, 发现各区县报告质量有很大差别。因此, 要求各区县疾控机构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加以改进,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各级报告人的培训, 使他们熟练掌握填报技术规范[1]和时限要求。一支素质高、稳定的疫情报告队伍是提高疫情报告质量的关键[2], 这就要求各直报单位和各级疾控机构配备专门人员进行网络直报的管理并给予一定的支持, 只有领导重视, 工作人员认真填报, 才能不断提高太原市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宇, 主编.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试行版:11-15.
医院月传染病报告分析 篇8
关键词:湖北省各级各类医院;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
中图分类号:R19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2197(2007)12-088-03
医院是传染病防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负有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或责任地段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和疫情管理等多方面职责。卫生监督机构应加强对医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控制措施、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和医疗废物处置情况的监督检查。2007年5~9月,湖北省开展了各级各类医院传染病防治工作监督检查,此次检查工作是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后第一次有关传染病的重点专项检查。通过检查,总结成绩,发现问题,促进各级医院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开展与完善(检查结果见表1、表2、表3)。
1 卫生监督执法的依据及内容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各地卫生监督机构对照检查项目,通过查阅档案资料,现场考察,检查全省17个市州各级各类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发热呼吸道门诊是否启用、运行情况,肠道门诊启动及运行情况,传染病预检分诊,传染病人隔离治疗措施、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置等情况。
2 医院传染病防治工作现状
2.1 医院传染病防治工作管理组织健全
本次检查三级医院34所,二级医院96所,一级医院137所。100%三级医院、99%二级医院、93.4%一级医院均成立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部门,并配备人员负责这项工作。100%三级医院、96.9%二级医院、83.9%一级医院有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人员,符合要求设置医疗废物处置监控部门或人员的三、二、一级医院的分别为93.9%、94%、83.2%。
2.2 医院传染病防治工作管理制度完善
100%三级医院、94%二级医院、85.4%一级医院建立了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制定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培训、自查、奖惩等制度的三、二、一级医院分别为100%、94%、85.4%。97%三级医院、90%二级医院、85.4%一级医院建立了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暂存、交接登记制度。
2.3 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工作良好
疫情网络直报单位网络直报系统通畅的三、二、一级医院分别为97%、99%、80.3%,执行首诊负责制的三、二、一级医院分别为97%、95%、85.4%,使用疫情报告登记本的三、二、一级医院分别为100%、97%、83.4%,使用传染病报告卡的三、二、一级医院分别为100%、97.9%、83.2%,按要求保存传染病报告卡的三、二、一级医院分别为100%、98%、75.2%。
2.4 医院消毒措施执行情况良好
有医疗器械、用品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记录的三、二、一级医院分别为100%、98%、89.8%,有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记录的三、二、一级医院分别为100%、79.2%、86.9%,对消毒产品、一次性医疗器械进行索证、验收、登记的三、二、一级医院分别为97.1%、94%、84%。
2.5 预检分诊制度执行不到位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具体负责本医疗机构传染病的分诊工作,并对本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组织管理。执行预检分诊制度的三、二、一级医院分别为88.2%、77.1%、60.6%。
2.6 传染病病例处置工作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有传染病病例处置工作制度的三、二、一级医院符合要求率分别为85.3%、79.2%、69.3%。
2.7 一级医院医疗废物处置不规范
建有集中处置单位地区交集中处置单位处理的符合要求率为58%,无集中处置单位地区按要求自行处置符合要求率为57.5%。
3 加强医院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的建议
医院传染病防治监督执法基础薄弱,为推动医院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的发展,要重视采取以下措施。
3.1 强化执法队伍建设
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是一项专业面广、技术含量高、政策性强的公共卫生工作,要求卫生监督员必须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知识和相关卫生专业技术以及综合分析能力,同时,作为卫生执法人员,还必须熟练掌握相关的卫生法规和执法程序。对监督员进行有针对性、分层次的系列性卫生专业技术培训,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卫生监督队伍执法水平和综合素质。
3.2 加强执法力度
一是加大处罚力度。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法制建设的基本原则,而严格的监督执法管理是法律实施的前提和保障。《传染病防治法》第68、69、70、71、72、73、74、77条分别对违法行为如何处罚作出了规定。为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威慑作用,卫生监督机构应加大处罚力度,依法惩治违法行为,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和尊严,塑造卫生监督执法崭新的社会形象,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二是加强对基层医院的监督。基层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机制不健全,没有专门的感染控制管理机构和传染病专科门诊,对医院感染控制制度落实不到位,对医护人员传染病相关知识缺乏系统的培训和考核。卫生监督机构应树立服务意识,在加大监督力度的同时,对基层医院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技术督导,真正发挥卫生监督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监督作用。
3.3 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置
医疗废物是由医疗机构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垃圾,不仅包含使用过的医疗卫生用品、手术残余物,还包括病人的生活垃圾。医疗废物的特性是具有感染性、毒性或其它危害性。如果医疗废物处理不当,不但可以造成对水土、空气的污染,甚至可以导致人群传染病流行和暴发。因此,卫生监督机构应高度重视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以免造成人为灾难。督促医院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制度,落实培训,医疗废物应分类管理,医疗废物收集、转运要如实记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S].200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S].200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200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废物管理办法[S].2003.
[5] 黄仙钟.卫生监督机构在传染病防治中的职责及存在问题初探[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5,12(4):305-307.
[6] 喻达,李翾,刘民.医院应对突发传染病的能力及预备状态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2):89-91.
[7] 郭林春.论传染病防治中的卫生监督执法工作[J].中华医学与健康,2007(1):37-39.
医院月传染病报告分析 篇9
一、查2013年元月至10月10日网报106例,重报1例实报105例,信息错报2例,姓名崔卫军报成张卫军,姓名谢庆武报成谢文武,105例中疾病名称填写不规范、肺结核、淋病填成其他疾病,缺卡40份,未报4份,其中结核未痰检1例,乙肝3例。
1、中医科8月18日前无专用传染病登记本,住院病人传染病未作补充诊断,8月18日以后正常运行。
2、内科上报79例,重报1例,姓名填错、报告信息、错误3例,无卡未登记的29例,住院病人传染病未作补充诊断。
3、外妇科无传染病登记记录,住院病人登记从2013年3月19日至9月22日缺失,住院病人传染病未作补充诊断,无法核查。
4、门诊各辅助科室填写不全,缺报情况较多,未注明处理情况。
二、临床医护人员对传染病报告流程及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登记本的填写不清楚不认真,传染病登记本与住院病人登记本信息不一致。
三、科主任、护士长监督不到位,特别是外妇科,要加强力度做好本项工作。
医院月传染病报告分析 篇10
按照福山区卫计局烟福卫计妇幼函〔2018〕32号和烟台市卫计委烟卫妇幼〔2018〕9号文件要求,对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了自查、排查工作,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以医院感染管理重点科室和重点环节为自查排查重点,实行边自查、边整改,力求杜绝医院感染隐患,保障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良好运行。现将此次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自查排查及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健全,职责明确:
我院实施三级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科室有医院感染监控医师、监控护士,有相关工作制度、职责。医院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管理,有一名副院长分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二、有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订的各科室各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预防控制措施等,并根据新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本院工作动态,不断修订和完善。
三、医院感染管理科认真履行职责,每年对当工作进行总结,针对工作情况,制订下一工作计划,并力求有效落实。
四、人员培训与教育: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年制订医院感染培训计划并组织落实。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培训。主要的培训方式有:
1、组织讲座,有课件并现场进行试卷考试,考试成绩进行全院通报。
2、培训课件上传至医院微信群,以便值班人员等未能参加讲座的人员学习,及全院工作人员深入学习,力求培训覆盖率90%以上。
3、对一 1
些常用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及管理制度、措施、流程如手卫生、医院环境清洁消毒流程、无菌物品、消毒物品、一次性使用物品管理等,实行在科室现场培训,力求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不断提升,并使工作人员通过培训,掌握医院感染知识,提高对医院感染的重视,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本已完成的培训讲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讲座及现场演练)《新上岗人员岗前培训+全员继续教育》(医院感染知识应知应会及本院环境、物品清洁消毒管理及方法)。不定期将往期培训课件上传医院微信群,方便工作人员巩固学习。
五、加强医院感染控制质量与安全管理,切实落实医院感染防控基础性措施,重点加强医院感染控制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的管理,每月不定期到重点科室检查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医疗废物管理和职业防护措施等的执行情况,对执行不到位的科室,提出整改意见,共同探讨有效改进方法,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为了督促科室掌握医院感染管理各项制度要求,对检查方式有目的的进行改进,由原来的随机进行,改进为现在的每月先下发检查内容(表格版,内容直观),以便于工作人员边迎接检查,边学习,强化工作人员掌握制度措施等要求。
六、加强和督促科室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手卫生制度落实情况自查,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检查科室自查情况,并将科室自查纳入医院感染管理科检查内容。
七、加强手卫生管理,每月对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和配备的手卫生用品进行检查,科室每月对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自查,有记录,2
力求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和洗手正确率。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督导整改。通过加强管理与培训,目前我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有较好的提高。
八、环境清洁消毒: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物体表面、地面,无明显污染时,使用湿式清洁,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吸湿纸)去除可见污染,再进行清洁消毒。有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遵循WS/512-2016要求,对我院环境清洁消毒制度、操作规程进行了修订,按风险等级进行清洁消毒。督导科室严格执行拖把、抹布分区使用,用后清洁消毒。拖把有标识。并加强保洁员管理,两位保洁员分别由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进行管理及培训,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年培训一次。
九、安全注射:督导科室严格遵守安全注射原则,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一消毒或使用一次性止血带。使用后针头不回套针帽,确需回帽应单手操作。
十、可复用医疗器械灭菌管理:我院的可复用医疗器械均统一送福山区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清洗消毒灭菌。使用科室有可复用医疗器械进行区域性消毒灭菌操作流程并严格执行。十一、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和消毒药械管理:我院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和无菌医疗用品,消毒药械,均由采购科统一购进,对购进的产品按要求严格证件审核,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年对购进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器械、无菌医疗用品、消毒药械进行资质审核,采购科严格把关。医院感染管理科不定期到使用科室检查质量、3
有效期等。一次性无菌器械、无菌医疗用品严格一次性使用。
十二、医疗废物管理:医院设立医疗废物处置管理领导小组,医院法人代表为第一责任人,有相关制度,职责、操作规程,有医疗废物意外流失、泄漏、扩散事故应急处置流程和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发生应急处置预案。医疗废物严格执行分类收集,按要求包装、封口,出科记录及时。损伤性医疗废物使用锐器盒。医院设有密闭医疗废物暂存间,有专人对医疗废物暂存间进行上锁监管。与烟台市圣洁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签订《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合同》对医疗废物进行集中处置。
十三、存在问题:
1、部分工作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仍不够重视,如不按规定进行戴帽子、口罩。
2、手卫生意识仍需加强,如部分工作人员对手卫生指征掌握不熟练,连续操作时未进行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3、因条件所限,医院门诊人流室、检验科等科室,建筑布局不合要求,人流室空气消毒应使用动态消毒器。(手术室、产房、妇产科病房未运行工作,故本次不在排查内)
4、因条件所限,医疗废物运送管理不合要求,集中收集不合要求。
5、医院感染知识培训:部分工作人员不够重视,培训讲座不参加不到位。
6、因条件所限,我院清洁用拖把、抹布清洗消毒后不能有效干燥。科室内放置区域不合理。
十四、改进措施:
1、对工作人员加强督导力度,多培训,多督导,多宣教。力求提高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重视。
2、条件所限问题目前暂无法改进。
福山区妇幼保健院
医院月传染病报告分析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对贵州省人民医院2005~2009年传染病患者进行统计, 共接诊法定上报传染病首诊病例12 203例次, 疫情数据资料均来源于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用Excel软件对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与死亡情况
2005~2009年该院报告法定传染病12 203例, 其中无甲类传染病报告, 乙类传染病7 280例, 丙类传染病3 351例, 其他传染病1 572例, 分别占报告总数的59.66%、27.46%和12.88%, 其中死亡43例, 分别是艾滋病及HIV 14例、狂犬病12例、肺结核6例、肝炎4例、乙脑3例、其他传染病2例、新生儿破伤风1例、疟疾 (未分型) 1例, 死亡率为0.35%。2008年丙类传染病数量增辐较大, 和手足口病暴发流行有关。详见表1。
2.2 发病位次及构成
2005~2009年该院共报告法定传染病31种, 前5位依次为乙肝 (2 793例, 占22.89%) 、肺结核 (1 862例, 占15.26%) , 其他感染性腹泻 (1 137例, 占9.32%) 、流行性腮腺炎 (580例, 占4.75%) 、水痘 (492例, 占4.03%) , 这5种传染病占总报告数的56.25%, 是主要传染病防治病种, 其中乙肝新发病例正以每年超过26%的增幅上涨。见表2。
2.3 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
根据传染病传播途径分类,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3 735例, 占30.61%;呼吸道传染病3 294例, 占26.99%;肠道传染病2 551例, 占20.9%, 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73例, 占0.6%, 其他传染病2 550例, 占20.9%。见表3。
3 讨论
在39种法定报告传染病中, 该院报告的病种就有31种, 分布在全院各科室, 在接诊时若无充分的警惕性, 极易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染病漏报。因此对传染病疫情的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健全和完善管理班子, 健立健全规章制度, 加强硬件设施的投入; (2) 对医护人员进行广泛、多形式的培训, 使传染病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 及时审核已填写的传染病报告卡, 加强检查, 减少错报、迟报与漏报; (4) 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与研究, 做好上传下达, 并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流程, 促进传染病管理工作质量的持续提高[1,2]。
从分析结果显示, 血源性及性传播疾病占各类传染病之首, 乙肝位居前列, 提示除常规的疫苗接种外, 要做好预防乙肝医院感染发生的工作。由于无症状病毒携带者较多, 传染源的管理非常困难, 预防重点应在于切断传播途径, 具体措施包括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针头、针灸针和采血针等医疗器械或医疗器械经高压蒸气消毒后使用, 非必要时不输血和血制品, 防止输血后肝炎发生。接触患者后用肥皂和流水洗手[3]。
呼吸道传染病在各类传染病中位居第二, 其中以肺结核居多。人口增长和流动性大, 耐药菌株的产生, 卫生服务的不健全[4]均可造成肺结核的再燃, 而预防控制肺结核的关键是及早发现和治疗。因此, 作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理, 按要求做好转诊工作, 让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 控制肺结核的传播。
肠道传染病在各类传染病中排第三, 其他感染性腹泻占44.57%, 主要是通过饮食、水源和生活接触而传播, 与人们的饮食习惯以及免疫能力等因素有关。近几年各省自然灾害不断, 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更是任重道远, 我们应加强防治宣传, 抓好肠道门诊的救治工作。
2005~2009年, 该院法定传染病的就诊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这与医院的救治水平不断提升, 人们的就医意识不断提高密不可分, 而对逐年增加的传染病就诊量, 应做好医院的双向防护, 勉强交叉感染, 保护人群的健康。
参考文献
[1]陈捷, 胡琴, 李建平.综合性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浅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4, (23) :12-13.
[2]蒋武.基层医院疫情报告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医学, 2003, 25 (7) :1331-1332.
[3]徐秀华.临床医院感染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444-445.
传染病报告数据分析 篇12
我院第一季度网络报告各类传染病共
例,其中一月份
例,二月
例,三月份
例。
本季报告的传染病其中流行性腮腺炎 例,其它感染性腹泻病 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例(写本月具体报告病种),其它传染病本季无病例报告。
地区分布本季报告的传染病现住址都为本乡,职业分布本季报告传染幼托儿童 例,散居儿童 例,学生 例,农民 例,其它职业无病例报告。
本季报告主要传染病(有报告数量较多的病种就写,如:本季报告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较多,且多发与幼托儿童和学生,应加强对学校和幼托机构腮腺炎的防控指导,防止该病的暴发。)
医院月传染病报告分析 篇13
一、疫情概况
根据各科室上报到公共卫生科的数据统计,第一季度全院共上报传染病卡110张,网络直报的110人,肺结核患者与早期病例报告20人次,报告法定传染病8种110例。
甲类传染病无报告。
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6种48例,占发病总数的9.82%,无死亡病例。发病病种具体是:乙型肝炎22例、菌阴4例、菌阳3例、未痰检13例、梅毒3例、丙肝1例、菌痢2例。
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1种62例,占发病总数的1.26%,无死亡病例。具体病种发病数是感染性腹泻62例。
其他法定管理的传染病0种0例.二、各类传染病发病构成情况
1、肠道传染病:发病64例,无死亡,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56.36%,病种为感染性腹泻病、菌痢2例。
2、呼吸道传染病:发病20例,无死亡,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18.18%,病种为未痰检13例,菌阴4例,菌阳3例。
3、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0例,无死亡。
4、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26例,无死亡,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23.63%,病种为:乙肝22例、隐性梅毒3例、丙肝1例。
5、新生儿破伤风、AFP、霍乱、非典、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无病例报告。
三、传染病疫情分析
本季度报告的传染病未痰检13例,约占报病总数的11.81%,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减少,符合该病的流行趋势。腹泻病发病率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增多,与该病的流行季节相符,而乙肝的发病报告率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增加,与孕产妇增多发病现状相符;其他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
四、第一季度传染病管理检查情况通报 4月1日下午,根据工作计划进行了全面考核,在主管院长的带领下,预防保健科对出入院登记本随机抽查与网络报告病例对照的办法,对儿科、内科、门诊部、检验科、放射科等传染病管理重点科室进行第一季度考核,考核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如下:
1、大多数门诊医生不填写门诊工作日志,或填写不全,看的病人多登记的少,只为了应付检查,每天象征性的登记几个病人。
2、部分医生填写传染病卡不用心,预防保健科多次口头或书面形式指出的缺漏项、逻辑关系混乱等错误仍然比比皆是。如不在“首次报告”项、诊断分类项打钩,个别医生甚至连患者性别项都不填; 而对学生、幼托儿童等反复强调要在“工作单位”栏填写具体学校班级的却只打钩不填写;无论强调多少次,就是不能把住址具体到“村组”,个别医生的卡片在“村组”栏直接编个门牌号,有的卡片甚至只填写到乡镇一级。3、14岁以下的儿童填卡时明确要求必须填写家长姓名和联系电话,但儿科个别医师 没有填写。
4、肺结核患者,不论是门诊或住院,都要求必须填写联系电话,外科医生只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无填写转诊卡,并且上报不及时。
5、死亡病例不能按规定及时将《死亡医学证明书》上报。
五、整改措施
1、加强培训教育宣传,完善登记门诊工作日志,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增加检查力度,发现不登记者,给予口头批评。
2、死亡病例、按规定填写相应的报告卡,但由于数量太少的关系,卡片下发科室,有的科室就丢失,发现此类病例,主管医生要及时和预防保健科联系所要相应卡片,并及时填写上报。
预防保健科
2016年4月2日
2016年第二季度传染病疫情分析及自查报告
一、疫情概况
根据各科室上报到预防保健科的数据统计,第二季度全院共上报传染病卡70张,网络直报的70人,未痰检12人次,报告法定传染病8种70例。
甲类传染病无报告。
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6种40例,占发病总数的0.33%,无死亡病例。发病病种具体是:乙型肝炎17例、未痰检12例、梅毒2例、丙肝2例、布病2例、菌痢5例。
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2种30例,占发病总数的0.29%,无死亡病例。具体病种发病数是感染性腹泻9例、手足口病21例。
其他法定管理的传染病0种0例.二、各类传染病发病构成情况
1、肠道传染病:发病30例,无死亡,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42.86%,病种为感染性腹泻病9例、手足口病21例。
2、呼吸道传染病:发病12例,无死亡,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17.14%,病种为未痰检13例,菌阴4例,菌阳3例。
3、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0例,无死亡。
4、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21例,无死亡,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30%,病种为:乙肝17例、隐性梅毒2例、丙肝2例。
5、新生儿破伤风、AFP、霍乱、非典、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无病例报告。
三、传染病疫情分析
本季度报告的传染病未痰检12例,约占报病总数的17.14%,与上季度相比略有减少,符合该病的流行趋势。腹泻病发病率与上季度相比明显减少,与该病的流行季节相符,而乙肝的发病报告率与上季度相比明显减少,与发病现状相符;其他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基本与上季度持平。
四、第二季度传染病管理检查情况通报
7月5日下午,根据工作计划进行了全面考核,在主管院长的带领下,预防保健科对出入院登记本随机抽查与网络报告病例对照的办法,对儿科、内科、门诊部、检验科、放射科等传染病管理重点科室进行第二季度考核,考核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如下:
1、大多数门诊医生不填写门诊工作日志,或填写不全,看的病人多登记的少,只为了应付检查,每天象征性的登记几个病人。
2、部分医生填写传染病卡不用心,预防保健科多次口头或书面形式指出的缺漏项、逻辑关系混乱等错误仍然比比皆是。如不在“首次报告”项、诊断分类项打钩,个别医生甚至连患者性别项都不填; 而对学生、幼托儿童等反复强调要在“工作单位”栏填写具体学校班级的却只打钩不填写;无论强调多少次,就是不能把住址具体到“村组”,个别医生的卡片在“村组”栏直接编个门牌号,有的卡片甚至只填写到乡镇一级。乙型肝炎不填写急、慢性,诊断日期不能具体到时间。3、14岁以下的儿童填卡时明确要求必须填写家长姓名和联系电话,但儿科个别医师没有填写。
4、死亡病例不能按规定及时将《死亡医学证明书》上报。
五、整改措施
1、加强培训教育宣传,完善登记门诊工作日志,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增加检查力度,发现不登记者,给予口头批评。
2、死亡病例、按规定填写相应的报告卡,死亡人数量太少,卡片也发到各科室,主管医生要及时填写上报。
预防保健科
医院月传染病报告分析 篇14
关键词: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锐器刺伤,职业防护
锐器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致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1], 其相关的伤害已成为医务人员一个非常严重的职业性健康问题。尤其是传染病医院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各种污染的锐器刺伤是医院内传播乙型肝炎病毒 (HBV) 、丙型肝炎病毒 (HCV) 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等的重要途径,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感染的危险性大为增加。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 建立健全职业防护培训制度、锐器刺伤后上报制度, 特对我院医务人员锐器刺伤性感染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临床护士、医生、医技人员及实习进修医师、护生与后勤人员等进行锐器刺伤后调查。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锐器刺伤个案调查表, 内容包括:刺伤人员的一般情况、伤害时间、刺伤锐器类型、操作环节、伤口处理、预防用药、血源性传播疾病有关抗原抗体调查;患者血源性传播疾病有关抗原抗体本底调查, 并附锐器刺伤后伤口应急处理流程与处理方法。
1.3 报告及处理
在对全院医务人员实施乙肝疫苗接种的基础上, 实行医务人员上岗前预防职业性伤害防护培训教育, 考试合格后上岗。开展医务人员锐器刺伤性感染目标性跟踪监测, 建立刺伤后上报制度。上报程序:刺伤者本人填表上报, 科室负责人证实签字, 刺伤后24 h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医院感染管理科设专人参加预防感染评估与用药及相关感染跟踪调查。
2 监测结果
2.1 锐器刺伤人员的科室分布见表1.
2.2 锐器刺伤人员的职业分布
28名刺伤人员中, 护士20名, 医生3名, 技师4名, 工勤人员1名。
2.3 锐器刺伤时的操作环节
拔针14名, 回套针帽6名, 抽血4名, 注射3名, 整理用物1名。
2.4 锐器刺伤人员刺伤后的处理情况
28名刺伤者中, 25名刺伤后立即采取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出血、流动水冲洗并消毒伤口;2名立即流动水冲洗并消毒伤口;1例医疗废物运输工人刺伤后只进行简单冲洗处理。28名均为使用过的锐器刺伤, 19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4例丙型肝炎抗体阳性, 3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 1例梅毒抗体阳性, 1例为狂犬病 (临床诊断) 。以上27名刺伤者 (除狂犬病本院不能监测抗体外) 均查相应抗体, 6名刺伤者均注射高价免疫球蛋白, 5名乙型肝炎自身抗体低于保护性水平者及时注射乙型肝炎疫苗, 1人及时注射狂犬疫苗。
2.5 锐器刺伤后发生感染情况
锐器刺伤人员刺伤后观察至今, 并监测相关抗体, 最长观察5年时间, 最短2个月, 均未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 局部伤口亦无感染发生。
3 讨论
由于职业的关系, 护士是发生锐器刺伤及感染的高危人群[2]。本组28名刺伤人员中, 护士20人, 占到刺伤人员的71%.其中, 抽血、拔针、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等与患者治疗、护理密切相关的行为占锐器刺伤原因的75% (21/28) , 整理用物、运输医疗废物占3.57% (1/28) , 回套针帽等违规操作占21.43% (6/28) 。这类锐器均是污染性的针头, 穿刺抽血、输液的针头, 套管针针芯因管腔内较多的血液, 刺伤的危害较大, 针头越粗、刺入越深, 感染的机会就越大。由于工作的特殊性, 护士接触锐器的机会比较多, 同时由于多数护士防范意识薄弱, 对锐器损伤的认识不足;操作不熟练、缺乏实践经验;工作环境噪杂、操作空间狭窄;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等都是发生锐器刺伤的主要因素。
3.1 锐器刺伤的原因分析
3.1.1 缺乏自我防护意识
由于工作人员缺乏经验, 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粗心大意, 认为在工作中锐器刺伤不可避免, 意识不到锐器刺伤的严重性。
3.1.2 操作不规范
未按操作规程操作或随意放置锐器是锐器刺伤的重要原因[3]。如:使用过的针头未及时放入利器盒。
3.1.3 个人习惯不良
如整理、分离使用后的注射器和针头;将使用后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护士徒手掰安瓿也是锐器刺伤发生的常见原因。本次调查中, 有62.99%的护士对患者进行侵入性操作或进行危险性操作时不戴手套, 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回套针帽等违规操作占21.43%.
3.1.4 工作环境因素
发生锐器刺伤的环节中以操作后处理废物时发生率最高, 除与病房护士工作繁忙和对锐器刺伤的认识与防护不足有关外, 还与特定的工作行为、工作环境及本人的心理压力有一定关系。2006年2个月内在艾滋病科发生3起锐器刺伤均与工作环境、心理压力有关系。
3.1.5 缺乏标准防护知识
标准预防是由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颁布的一项预防血源性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对标准预防知识缺乏而导致依从性不足是发生锐器刺伤的一个危险因素[4]。
3.2 锐器刺伤的防护对策
3.2.1 建立健全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并监督落实到位
做好预防接种, 定期为全院医护人员体检, 对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者注射乙肝疫苗, 以有效预防HBV感染的危险性。加强宣传教育, 落实“标准预防”的原则。制定锐器的安全操作守则与相应的图标警示, 增强防范意识。建立锐器刺伤报告及反馈制度, 以便及时跟踪调查。对阳性被刺伤者及时注射免疫球蛋白及针对性治疗, 尽量杜绝由此发生的医院感染。
3.2.2 强化职业安全防护培训, 改变医务人员不安全行为,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是减少血源性感染最积极有效且较容易实施的预防措施。医院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锐器刺伤的危害性, 把职业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医院工作人员应正确认识职业危害因素, 对新参加工作的医生、护士与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进行岗前教育, 如:预防锐器刺伤专题讲座、发生刺伤后的处理原则、进行相应的体检、疫苗预防接种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培训中强调防护用物如:手套的应用、锐器的处理、锐器刺伤后的处理等, 以强化其自我防护意识, 纠正不安全行为, 做好职业防护。制定并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及各种安全防护制度。对低年资的医生和护士要求进行操作前示教, 规范操作规程, 加强基本功的训练。不允许护生单独进行操作, 以免发生意外伤害。
3.2.3 改善医疗操作环境
据报道, 安全的操作规程、环境能有效地减少医务人员被刺伤的概率, 故医院应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提供安全器具, 保持操作者在工作时光线充足、空间宽敞。采用安全针头注射器或负压标本试管采血, 减少锐器刺伤的发生。
3.2.4 加强锐器废物管理
科室配备锐器盒, 放在随时使用的地方, 尤其是整理用物和恰当处理用后的各种锐器至关重要。按规范程序处理医疗废物, 避免重新整理医疗废物时的损伤。血源性疾病患者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严格按照消毒隔离原则处理。
3.2.5 重视医护人员的心理调适
培养良好的心态, 保持愉快稳定的情绪,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保持精力充沛和注意力集中, 确保安全操作。
总之, 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长期接触传染病患者, 相对其他医院的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大, 职业暴露的潜在危险性也很大。实施医务人员疫苗接种制度、锐器刺伤及时上报制度与医务人员自我防护培训制度是减少锐器刺伤及血源性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只要严格实施标准预防的各种措施, 职业暴露基本上是可以避免的, 即使发生暴露也能通过补救措施最大程度地保护医护人员, 因此, 预防职业暴露和暴露后的预防处理对医务人员来讲同等重要。希望医护人员不断增强防护意识, 掌握防护知识, 保障自身安全。同时呼吁医院管理者在关注医院经济效益的同时, 要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关注, 为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提供必要的物质、资金和制度保障, 保障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 减少职业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绍玲, 杨芸.医务人员锐器刺伤性感染跟踪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 2010, 24 (1) :26-27.
[2]贾丹, 姜华生.急诊室护士发生锐器刺伤的原因与防护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14) :153.
[3]王小琴.护士针刺伤相关因素分析[J].家庭护士, 2007, 5 (2) :5.
【医院月传染病报告分析】推荐阅读:
医院传染病防控自查报告11-11
传染病医院设计06-03
医院传染病管理07-30
综合医院的传染病管理论文11-29
2023医院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总结08-29
医院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制度10-08
郫县中医院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制度09-11
传染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08-29
医院财务分析报告医院财务分析报告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