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共16篇)
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 篇1
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程序
一、各科室对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等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应立即报告感控科,感控科在收到报告后应立即行网络直报,不得超过2小时
二、对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急性病毒性肝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森林脑炎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应立即报告感控科,感控科在收到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行网络直报。
三、丙类传染病中的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风病、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包虫病、丝虫病、流行性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的病人,应立即报告感控科,感控科在收到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行网络直报。
四、相关科室应设置传染病登记本,记录已报卡的传染病病人姓名、诊断、报卡时间、报卡人姓名。
五、门、急诊科医生对可疑传染病患者,应按疑似传染病报告感控科科,并填写传染病卡和登记本,同时建立传染病监测病历,详细记录传染病史及接触史.立即请传染病科专家会诊,按照传染病分类管理规定进行留观,留观病房医师负责对监测病例采样进行血清学和/或病原监测,做好相关登记、记录并做好交接班工作,待实验室检查结果回报明确诊断后,在规定时限内报告医院感控科。
六、住院患者如确诊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医生应立即报卡,在病程中记录并登记在传染病登记本中。
七、上级医生应在每周查房日检查传染病报告情况。
八、科室护士长应为科室内疫情报告监督员,每日负责监督疫情报告.确保报告的及时性。
九、如为复诊的传染病患者,医生应在记录中注明。
十、检验科设置不同类别传染病登记本(艾滋病、梅毒),每日的检验结果中如出现阳性结果应立即通知开单医生,同时登记在相应类别的登记本中。
十一、放射线科设置传染病登记本,如发现可疑传染病的x光片,在做出诊断报告的当日,开三联单对病人进行转诊,同时应通知开具申请单的医生并立即上报感控科,并登记在册。
十二、报告卡填写要字迹清晰,地址详细,要求项目必填。
十三、感控科负责疫情监测报告的工作人员,负责核对检验登记、x线登记、CT室等上报的传染病卡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
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 篇2
1 重视法治教育
1.1 定期进行健康教育, 大力推进《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力度, 以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掌握此类疾病的相关防护知识。
1.2 在医护人员工作中, 对医务人员要加强法律教育, 不断提高他们
的法律意识, 提高执法意识, 加强防范意识, 明确责任, 严格执行医疗管理系统的工作, 操作程序, 以防止传染性疾病, 医源性感染, 医院感染, 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1.3 对新分配的医务人员要组织学习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规范学习填报传染病报告卡的规范法, 并定期向临床检查评估。
2 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传染病报告制度
2.1 传染病科医师或经治医师对于接诊和治疗的患者, 发现为法定
甲、乙、丙类传染性疾病, 必须按照国务院相关卫生部门的规定, 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在规定的时间限制内上报疫情。对发现的传染病患者登记姓名、单位、具体住址 (农村具体落实到村、组;城市落实到单元、门牌) 、联系电话, 填写报告卡送到防疫站。当发现大面积食物中毒的病例, 首诊医师需迅速逐级汇报, 在同一时间收集第一手资料, 并提供诊断参考。其他部门如化验室, 放射科和其他医疗部门, 发现检查结果为阳性, 需要在其化验单、照片单上加盖“关注疫情报告”印章, 再交于临床医师。并在本科室落实登记。对于遗漏, 隐瞒, 伪造疫情的情况, 一经发现, 应从重处罚, 造成严重后果, 在对相应的行政处罚, 情节严重,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2]。
2.2 传染病管理制度
基层医院应该明确规定全院的传染病管理,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第34条规定, 设定专门的传染病疫情管理员, 其职责范围为对传染病的监督环节、监测环节、登记检查、上报情况等以及漏报调查等工作。
2.3 消毒隔离制度
六盘水市人民医院建立并严格执行了门诊的随时消毒制度、病房的随时及终末消毒制度、血源管理规定、污水和污物处理制度, 多年来坚持卫生学监测、院内感染监测和传染病监控, 使传染病管理工作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2.4 加强和落实肠道门诊的具体工作
通过在医院门诊设立专门的肠道疾病门诊, 同时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 采取专门坐诊, 按照要求给予配套的设施。对甲类传染病重点监测, 做到早期发现、及时诊断、及时报告、早期隔离、及时治疗。
3 加强领导和检查督导, 有效控制疫情的漏报
3.1 定期组织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重点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
传染病防治法》和《实施办法》, 同时, 为掌握相关人员的掌握情况, 采取笔试, 不仅可以提高相关人员的重视程度, 同时使其真正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集体的工作中, 能够认真对待[3]。
3.2 应对临床各科及医技科室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督导工作, 每月检查
一次, 检查内容:病区传染病登记、各科门诊日记、传染病门诊就诊登记、检验科、放射科传染病阳性报告登记。发现未报告的, 除追究责任外, 及时给予补报。基层医院通过切实有效的工作和监管办法, 强化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监控报告重要性的认识, 基本杜绝了瞒报、漏报等情况。对传染病疫情的监控,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3 疫情管理员应该充分实施其职权, 对相关临床和辅助科室进行检
查督导工作, 检查内容主要包括病区传染病登记、各科门诊日记、传染病门诊就诊登记、检验科、放射科传染病阳性报告登记。及时发现错、漏报的情况, 通过多年切实有效的工作和监管办法, 强化了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监控报告重要性的认识, 基本杜绝了瞒报、漏报等情况。对传染病疫情的监控,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摘要:目的 抓好基层医院传染病规范化管理, 预防和控制疫情漏报。方法 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的规定, 以法律形式强化对传染病的监管, 提高各科室防治传染病的意识。采取督导与核查相结合的办法。结果 通过强化医院传染病规范化管理, 健全了传染病报告制度, 改善了疫情漏报情况, 完善了医院环境和更新消毒设施, 规范了传染病疫情上报程序, 提高了传染病防治水平。结论 强化对传染病的管理, 提高防治水平, 是预防传染病发生、传播的有效手段, 有利于传染病资料的有序管理, 做到一目了然, 在很大程度上, 有效避免了管理的混乱, 责任落实不到个人, 大大降低了错报、漏报、瞒报的发生。
关键词:基层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
参考文献
[1]韩永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构成要素和主要特征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6, 26 (6) :20-22.
[2]刘军, 袁德印, 路开顺等.医疗机构内部传染病报告卡流程分析[J].疾病监测, 2007, 22 (10) :699-701.
浅谈如何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 篇3
2004年1月1日以来,我国实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已长达7年多,国家针对传染病防治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完善的疫情网报体系保证了各医疗机构在发现传染病时通过大疫情网报系统第一时间上报,极大地提高了疾控部门对疫情的发现率和疫情处置的及时率。但是,目前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仍存在及时性和准确性等众多问题,这值得我们疾控专业人员思考,如何提高和规范传染病疫情网报工作,下面浅谈一下,仅供同行参考。
1建立健全疫情网报组织机构,细化分工与明确责任
健全的组织机构是任何事情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疫情网报同样需要健全的组织机构,责任分工,明确到人。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需明确管理人和责任人,国家规定此项工作疾控部门需要有专人且不少于两人负责医疗机构的网报审核与订正,每天不少于4次进行大疫情网的审核,发现问题及时向网报单位反馈,督促其订正或删除,第一时间减少网报卡片的逻辑错误,保证卡片的完整率和准确率。
2培训考核制度化,普及网报知识知晓率
培训作为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对疫情网报工作也同样适用,每一年所有医疗机构均需由疾控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共同举办一期疫情网报专业知识培训,且进行培训后考核,考核不合格者,继续培训,直到合格为止,医务人员参加培训后须对本单位新进人员和其他人员举办疫情网报专业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疫情网报知识的知晓率。
3疫情网报制度张贴化,强化报告意识
疫情网报制度作为传染病疫情报告的一种规范,疾控部门须按照网报要求制定出统一的疫情报告制度,下发至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求其统一张贴至接诊或检验传染病的相关科室,供其提示与警示作用,同时要求各医疗机构与传染病疫情相关的科室必须配备传染病登记本、疫情卡片与门诊日志,以便登记核查。
4完善奖惩制度,保障网报开展
各级医疗机构临床首诊医生和网报专业人员经过培训后,应该严格按照制度报告疫情,医疗机构应该对积极准确报告的医生给予奖励,惩罚漏报错报或不及时报告的医生或网报人员。网报工作不同其他的业务部门工作,每年中的节假日、周末、月末都需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报卡和审卡,尤其是月末、年末的最后一天审卡人员须守大疫情网到24点后,这就需要单位对网报工作做得较好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助,同时,对网报工作不力的人员给予一定的惩罚,通过奖励、补助和惩罚工作,保证网报工作的顺利开展。
5加强检查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加大通报力度,督促整改
疾控部门作为网报单位的业务指导部门,须对辖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网报工作进行检查指导,采取日常检查和年终漏报调查相结合,及时发现各医疗机构在网报中所存在的问题,对检查情况进行及时反馈至各单位和辖区卫生行政部门、辖区卫生监督所,从而要求其在第一时间进行改正,并要求实行院内通报制。
6各级疾控加强审核,及时了解辖区网报动态
大疫情网作为疫情网络报告的唯一途径,其传染病报告卡所规定的内容均能够反应网报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重卡率,这一指标也是各级网报单位考核的质量指标,负责网报管理的疾控专业人员须不定期和定期对网报的卡片导出进行分析整理,且每天进行查重,发现重卡经判定及时删除,对导出的卡片存在逻辑错误的、不准确的、不完整的,审卡人员在第一时间对网报单位进行核实,要求其进行订正,对辖区网报的质量及时进行分析并反馈给辖区医疗机构。
7开展漏报调查、全面了解网报质量
疫情漏报作为全面反映医疗机构的网报质量,其调查内容之多、覆盖范围之广为网报质量的重要途径,疾控部门须严格按照《疫情网报漏报调查方案》开展漏报调查工作,将漏报调查的资料进行分析、汇总,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为来年的网报工作中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从而极大地提高网报质量。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篇4
1、传染病报告实行准接诊,准报告的原则。报告传染病疫情是医师执业的责任与义务。
2、医生在门诊接诊病人中如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填写污染病报告卡或电话传真,报由当地负责传染病管理的卫生部门防疫中心。
3、如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应在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电话、传真)。
4、对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应在24小时内电话、传真报告或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5、对发热病人或疑似传染病者要及时送上级医院诊治。
佳健诊所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凡在门诊医疗处置过程中所产生的医疗废物、污物,要进行严格管理,集中销毁,不得乱丢、乱放、乱弃,更不能卖给废旧回收人员流入社会,污染环境。
2、在门诊治疗过程中,对一次性注射器或医疗器械用品用后要立即进行毁型,放进废物集中箱进行集中销毁处理。
3、对使用后注射器的针头要放进纸合或硬容器集中处理,每天要对废物污物进行清理,用废物包装袋包装后交由环卫或指定专人焚烧或销毁处理。
4、医疗废物、污物的放置和收集都要有容器,并标有明显的废物标识,集中存放,月月清理。
5、要认真做好医疗废物销毁处理登记,坚持做到交由专人集中销毁处理。
6、医疗废物的收集、包装、贮存、处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执行。
佳健诊所
诊室工作制度
1、热情接待前来就诊的患者,做到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全心全意为患者解除病痛。
2、关心病人,体贴患者,细心检查,耐心听取患者对病情的陈述,对小孩和老人要坚持测量体温和血压,综合分析,准确诊断。
3、合理用药,要了解患者既往史和有无药物过敏史,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和毒副反应,严密观察注射后患者,留观15至20分钟无反应后方能离开。
4、诊室要保持安静,不得高声说话,大声喧哗。
5、注意清洁诊室内外环境卫生,坚持天天打扫卫生,用消毒液拖地,擦抹诊台、桌椅、器械,保持诊室清洁、干净、卫生。
6、认真听取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和诊疗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篇5
1、医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医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3、报告病种:
甲类传染病 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 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包括人流感H7N9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血吸虫病、疟疾、登革热、甲型H1N1流感。
丙类传染病 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11种: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包括人流感H1N1禽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4、由预防保健科负责全院传染病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和查看工作,并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
5、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就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其它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
6、医院各门诊分别建立病门诊日志,肠道门诊设立肠道门诊日志,对各类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并填报病报告卡。住院部临床各科室要建立出入院登记簿,对本科所有入院传染病人进行详细登记,按照规定及时上报。
实验室应根据化验结果,对所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患者进行疫情报告。
7、对报告病人诊断变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 告,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发现漏报的传染病,应及时补报。
8、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黑色圆珠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楚。
传染病报告、疫情登记制度 篇6
制
度
为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传染病登记、核对检查和报告制度》。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
各班每天填好班务日志。
严格班务日志制度,负责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各班班主任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责任疫情报告发现有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必须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学校为责任报告单位。依照有关法规对责任疫情报告人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责任报告人在首次发现传染病病人后,应作好记录。
学校按照规定时限,以最快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
传染病登记报告核对检查制度
接到传染病报告的,学校应当立即组织力量对报告事项调查核实、判定性质,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调查情况。
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进行传染病疫情调查、采样
与处理。
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审核
1、每天应进行疫情信息网络监控;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例异常增加、罕见传染病病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相关公共卫生信息,及时向学校报告,并及时提供传染病疫情信息。
2、疫情工作人员必须24小时保持疫情电话通讯畅通,节假日将疫情报告电话转接办公室电话上,同时保证24小时信号通畅。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根据我校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各班班主任为责任报告人。
二、各班班主任发现传染病,及时按规定及时上报学校。
三、学校要对上报的传染病及时进行审核,对漏报、迟报传染病的现象进行纠正。
四、报告病种:
甲类传染病:(2)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8)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
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自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自延安市统计局。
1.2 方法
用Excel软件对疫情数据进行整理、统计,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2005—2010年延安市报告法定传染病26种,新增2种(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发病数40 619例,死亡34例,年均发病率为315.45/10万,死亡率0.26/10万,病死率为0.08%。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17种34 348例,年均发病率为266.75/10万;丙类传染病9种6271例,年均发病率为48.70/10万。6年中发病趋势起伏不定,2005—2007年呈下降势态,2007—2010年呈上升趋势,乙类传染病2005年发病率最高(313.95/10万),丙类传染病2006年发病率较高(67.60/10万),死亡率、病死率2005年最高,分别是0.76/10万、0.20%。见表1。
2.2 主要传染病发病情况
2005—2010年延安市主要传染病依次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流行性腮腺炎、梅毒等。病毒性肝炎、梅毒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2010年与2005年相比分别上升56.18%、82.67%;痢疾、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呈下降势态,2010年与2005年相比分别下降82.94%、90.25%;肺结核2008—2010年呈上升趋势。见表2。
2.3 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
2005—2010年报告法定传染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多,占39.59%;主要是肺结核和流行性腮腺炎。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占36.44%,呈逐年上升势态,以乙型肝炎、梅毒、淋病为主。肠道传染病占22.41%,以痢疾、手足口病为主。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占1.40%,以布病为主。见表3。
2.4 流行特征
2.4.1 时间分布
全年均有病例报告,以3—8月份报告发病数相对较高,占报告发病总数的60.28%,3—5月份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增多,6—8月痢疾等肠道传染病较多。
2.4.2 地区分布
全市各县区年均发病率在565.87/10万~190.29/10万之间,发病率居前3位的是黄龙县(565.87/10万)、宝塔区(474.08/10万)、吴起县(421.33/10万)。
2.4.3 人群分布
2005—2010年各年龄人群均有发病,20~24岁发病数最多,15~54岁发病数较高,占报告发病总数的58.52%。男女性别比1.55∶1。职业分布以农民、学生为多,分别占发病总数45.99%、16.25%;其次为散居儿童,占7.52%。
3 讨论
2005—2010年延安市法定传染病发病趋势起伏不定,2005—2007年呈下降趋势,2007—2010年又呈上升趋势。6年来威胁延安市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传染病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流行性腮腺炎、梅毒等。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并呈上升趋势,梅毒、淋病发病率也逐年上升,表明延安市传染病防治工作不容乐观,仍要进一步加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各种疾病的检出率不断提高,是传染病发病增加的一个原因[1]。病毒性肝炎以乙型肝炎为主,其发病率的升高与实验室检测技术的提高和发现病例数增加有关;也与市区流动人口增多及与传播途径未能得到全面有效的控制有关。肺结核发病主要以农民居多,以15岁以上人群发病为主,这与以前农村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工作未落实等因素有关;发病率居高不下与结核病控制项目的实施提高了肺结核的发现率有关,也与人群流动性增大,耐药菌株的增加有关[2]。梅毒、淋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与人员流动性大、高危人群增多、血清学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等因素有关;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人群为主,这与文化程度较低,性病防治知识匮乏和普及教育较少有关。
从时间分布看,3—5月呼吸道传染病增多,6—8月肠道传染病较多,对具有明显季节性的传染病在流行季节前应加强防范。从地区分布看,黄龙县年均发病率最高,是黄龙县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多所致,吴起县发病率高是其肺结核、痢疾、流行性腮腺炎多发引起,宝塔区人口相对密集且流动性大,人口流动性大也增加了新传染病的侵入,要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提高全民防病意识。人群分布男性多于女性,以农民、青壮年发病为主,该群体活动频繁,流动性大,增加了受感染的机会。
综上所述,乙型肝炎是延安市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提高农民、青壮年人群乙型肝炎疫苗接种覆盖率,加强血液制品和医院消毒管理等是预防控制乙型肝炎的有效对策。肺结核的防治要加强监测,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归口管理,严格执行规范用药治疗,在提高发现率的同时要提高肺结核的治愈率。梅毒、淋病的防治要加强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2008年新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的手足口病也呈上升趋势。因此,延安市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应加强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以及新发传染病的监测和控制。
参考文献
[1]姚志强,杨朝霞,冯玉娟,等.2000—2009年嘉峪关市传染病疫情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0,26(22):641-643.
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 篇8
卫生部公布2006年9月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卫生部公布了2006年9月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全国(不含港澳台)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354646例,死亡818人。本月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脊髓灰质炎和白喉无发病、死亡报告外,其余23种甲、乙类传染病均有报告。
公交车清晨禁播肛肠病类广告
北京的公交移动电视在早7点至9点之间将不再播放诸如肛肠疾病之类的广告,此举是为了避免影响此时段吃早餐乘客的食欲。
中国军事医学取得突破:B型血可转换成O型血
经过几代科技人员的艰苦努力,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先后研制出100多种药品疫苗和100多种特殊医疗救护技术,实现了B型血到O型血转换技术的重大突破。
艾滋病患者首次入医保
为保障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基本医疗需求,艾滋病患者首次纳入南京市医疗保险范畴,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实行病种准入制和定点医疗机构专科就诊制,6种治艾药品列入医保目录。
卫生部发言人表示坚决反对取消中医言论和做法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在谈到网上有人征集取消中医的签名活动时表示,卫生部坚决反对这样的言论和做法。
卫生部:禁吸戒毒须“以人为本”
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在全国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会议上指出,禁吸戒毒工作必须按照以人为本的思想,真正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并要求加强对青少年的禁毒教育工作。
卫生部:牙科医生紧缺 中国至少还需7万名
卫生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主任在出席世界牙盟2006年年会上表示,中国要缩小与发达国家在口腔卫生方面的差距,做到1万人1名牙医,至少需要13万名牙医,而现在中国注册口腔医生只有6万人,因此还需要7万名牙科医生。
计生委:我国奖励少生政策至少再执行二三十年
来自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消息,我国实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具有长期性、稳定性,至少要执行二三十年,不是权宜之计。和其他普惠性社会福利政策相比,奖励扶助制度更着眼于鼓励农民实行计划生育。
港澳台
香港再次将薯条产品列入致癌名单
香港消委会与食物安全中心发布的食品安全检测结果再次将麦当劳、肯德基等知名快餐店出售的薯类产品拉入“致癌名单”。这是最近一年时间中,洋快餐薯条类产品第4次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
香港采取措施遏止男同性恋者感染艾滋病上升趋势
香港特区男同性恋者感染艾滋病毒在香港呈上升趋势,特区政府卫生署在今年年中已开始在男同性恋社群中开展大型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他们对安全性行为重要性的认识,大力推广男同性恋者使用安全套。
国际
世卫组织称全球每年有87.3万人自杀
世界卫生组织(WHO)称,每年约有873,000自杀,占全球疾病负担的1.4%,其中非洲为0.2%,而西太平洋地区则高达2.6%。年轻人自杀尤为明显。
中美医学专家破解小儿肺炎致病病毒全基因序列
以中国医学专家为组长的跨国研究小组日前宣布,他们已破解了小儿肺炎的致病病毒基因——人博卡病毒(Hboe)的全基因序列。
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引发胃病的毒素
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一种能引发包括食物中毒等严重胃肠道疾病的毒素。该毒素由某种大肠杆菌产生的。
英国研究发现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控制乳癌发展
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研究人员发现患有乳癌的妇女体内拥有较低水平的维生素D。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控制乳癌发展。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预防前列腺、结肠和胰腺癌细胞的扩散。
美国研究称:长年进行激素治疗可能引发卵巢癌
美国拉瑟研究小组称,妇女接受无抑制雌激素治疗长达10年或以上,以及那些服用黄体酮5年或以上,有可能会导致其患卵巢癌的几率大幅增加。
德国研究显示过分素食也可能导致心血管病
传染病疫情报告培训制度 篇9
为了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医务人员要具备及时发现和识别各种传染病的能力,只有及时地发现传染病才能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使疫情不再蔓延,因此加强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至关重要,通过培训要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传染病报告的意识,做到及时、准确的报告传染病,现制定培训制度如下:
一、每年半年至少培训一次,培训中要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加强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熟练掌握传染病的上报程序和各种传染病的报告时限,正确填写报告卡片,做到不迟报、不漏报、不错报。
二、根据本辖区的传染病发病情况,做好对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重点传染病的培训。
三、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的规律进行培训,如夏季加强对肠道传染病的培训,冬季加强对流行性感冒的培训等等。
四、做好对新入院医生和实习生的传染病信息报告知识培训,培训后要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才允许上岗。
五、每次培训要有签到表,培训记录,相关照片,培训后要进行考核。凡有事情不能参加培训的要事先请假,事后进行补考。要求将培训信息通过通州区卫生信息网(OA)报送给疾控中心业务办公室。
六、培训后要对所有资料整理入档,并写出小结。
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 篇10
1.认真按实记载门诊日志
门诊日志为发现、检索传染病的基础资料。15岁以下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必须登记家长姓名、电话号码、学校年级及班级。
2.相关科室发现传染病阳性结果
检验科、放射科发现传染病的阳性结果时要询问并登记病人的详细住址和电话号码,同时电话报告防保科及首诊医生。
3.接到传染病报告卡
临床首诊医生在接到检验科或放射科的报告,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报告防保科
4.传染病疫情报告
传染病疫情报告实行首诊负责制,任何责任疫情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应立即填写新的传染病报告卡,卡上标记的星号必填,同时报告防保科。对于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在短期内填写传染病订正卡并上报防保科。
5.网络直报
办公室根据传染病报告要求,立即进行网络直报,并认真填写传染病登记簿和肺结核转诊登记簿,传染病报告卡保存3年。
6.特殊病例
对于15岁以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疾病病人应立即电话报告办公室,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要求询问患儿家长姓名、住址、电话号码。
7.报告时限:
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在2小时内上报,对乙类传染病和丙类传染病在24小时内上报。
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于2小时内向卫生局报告。
9.住院部发现传染病病人
住院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报告办公室。
10.发现传染病及时上报
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 篇11
【关键字】社区医院;传染病;预防
【中图分类号】R1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4-7484(2013)05-0893-01
传染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的疾病。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性大大增加的背景下,以前某些已经基本绝迹的传染病又有死灰复燃之势,而新的传染病又时有发生,如艾滋病和SARS等。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加强包括基层医疗机构在内的传染病管理相关工作越发显示出其重要性,全面提升医院传染病管理水平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通过抓医院传染病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监控制度,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类传染病的流行态势,有计划地预防、控制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发生和流行,将传染病控制在一定水平,把暴发疫情消灭在萌芽之中。我院的具体做法如下。
1 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1.1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所属街道范围内的传染病疫源地管理。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某种传染病就诊数突然增多,有可能发生暴发或流行;历史上未曾出现或本地罕见传染病;数天内就诊多例同一病症不明原因的急性疾病,均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进行网络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實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 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并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积极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1.2传染病管理制度
疾控中心成立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动员协调等,我院对疾控中心的管理工作进行配合。
1.2.1做好计划免疫工作的管理、计划免疫相关疾病发现、报告和调查处理。
1.2.2落实消毒和人员防护工作,制定院内感染的各项措施。
1.2.3制定腹泻病监测制度,每年的5月1日至10月31日开设肠道门诊,对所有首诊的腹泻病人做登记,上报区疾控中心,为其做好疫情防控提供信息基础。
2 加强领导和检查督导,杜绝疫情漏报、迟报。
2.1 中心成立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设立传染病疫情负责人,每日从门诊日志和化验单中筛查阳性患者,力争从多个环节入口杜绝传染病漏报。
2.2 加强各科室之间的协作
对阳性患者,门诊医生和化验室、影像室都要做详细记录,并将记录及时反馈给传染病负责人。传染病负责人对上报的阳性患者逐一核查,做好核查上报工作。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策略
成立了应急反应领导小组,组建专业技术队伍,针对当地传染病流行特点进行模拟演练,为有效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4 加强传染病学习,做好传染病健康教育工作。
4.1 针对各种传染病发病季节、传播途径等特点,定期组织职工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技能。
4.2积极在社区开展重点和多发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宣传。通过门诊、电话、入户、电子屏幕、发送宣传单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工作。
5 实行传染病疫情网络化管理,具体做法如下:
5.1 对疫情防控网中提供的所有患者全部实行隔离治疗,病情轻者居家隔离,病情重者转医院住院治疗。
5.2 对居家隔离患者,社区医生视病情轻重给予不同的监测,管理原则如下:
5.2.1关注管理类:告知患者为之服务的医务人员姓名和联系方式,询问患者病情,指导用药,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和预防工作。1-2天与患者进行一次电话联系,解除隔离时为其开具解除隔离通知书。
5.2.2高度关注类:告知患者为之服务的医务人员姓名和联系方式,询问患者病情,指导用药,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和预防工作。1-2天与患者进行一次电话联系,2天一次上门服务,告诉患者病情出现波动时及时通知医务人员。解除隔离时为其开具解除隔离通知书。
5.2.3重点管理类:告知患者为之服务的医务人员姓名和联系方式,询问患者病情,指导用药,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和预防工作。1-2天与患者进行一次电话联系,2天一次上门服务,告诉患者病情出现波动时及时通知医务人员。及早联系专家组对患者进行诊疗,并建议住院治疗,如专家组同意住院治疗,需与定点医院办理好病人交接手续。解除隔离时为其开具解除隔离通知书。
5.3督导学校
学校是传染病流行的高发场所,社区医生经常和校医取得联系,督导学校,对患病学生进行严密监测,未痊愈或隔离期限未到者一概不允许复课。社区医生每周两次到辖区所管辖的学校、托幼机构检查督导学生的隔离情况,同时对学校的晨午检制度落实情况、消毒隔离情况进行督导。
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 篇12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自我县2004—2007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年报数据。人口资料来自县统计局。
1.2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本县2004—2007年上报的甲乙丙类传染病发病趋势、分类构成及对主要传染病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
2结果
2.1发病情况
2004—2007年,全县无甲类传染病发生,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9种505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54.27/10万,发病率最高为2005年(371.79/10万),最低为2007年(332.71/10万),2004—2007年传染病发病率基本呈下降趋势。共报告死亡病例7例[艾滋病2例、狂犬病1例、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1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2例、新生儿破伤风(新破)1例],年均死亡率为0.49/10万,年均病死率为0.14/%。见表1。
2.2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
2.2.1血源及性传播疾病
乙型肝炎(乙肝)、丙型肝炎(丙肝)、艾滋病、淋病、梅毒共报告3337例,占总发病数的66.08%,年均发病率为232.12/10万,居各类传染病首位,其中乙肝3292例,丙肝27例,艾滋病3例,淋病6例,梅毒9例,报告死亡2例为艾滋病。
2.2.2呼吸道传染病
肺结核、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流脑、风疹共报告1391例,占总发病数的27.54%,年均发病率为96.76/10万,其中肺结核1252例,麻疹61例,流行性腮腺炎56例,百日咳17例,流脑3例,风疹2例,报告死亡2例为流脑。
2.2.3肠道传染病
甲型肝炎(甲肝)、戊型肝炎(戊肝)、未分型肝炎、痢疾、伤寒副伤寒、其他感染性腹泻,共报告203例,为第3位,占总发病数的4.02%,年均发病率为14.12/10万,其中甲肝34例、戊肝2例、未分型肝炎22例、疾疾138例、伤寒副伤寒2例、其他感染性腹泻5例。
2.2.4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
出血热、狂犬病、布鲁菌病(布病)、乙脑共报告19例,占总发病数的0.34%,年均发病率为1.32/10万,其中出血热4例、狂犬病1例、布病8例、乙脑6例,报告死亡乙脑1例、狂犬病1例。
2.2.5其他传染病
新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共报告99例,占总发病数的1.97%,年均发病率为6.89/10万,新破1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98例,报告死亡1例为新破。各类传染病构成见表2。
2.3主要传染病发病顺位
4年间传染病发病率居前5位的疾病依次是乙肝(3292例)、肺结核(1252例)、痢疾(138例)、麻疹(61例)、流行性腮腺炎(56例)。
2.4主要传染病的发病情况
2.4.1乙肝
4年间乙肝居法定传染病首位,累计发病3292例,占法定传染病总数的65.19%,占血液传染病总数的98.95%。
2.4.2肺结核
居法定传染病的第2位,累计发病1252例,占发病传染病总数的24.79%,占呼吸道传染病总数的89.94%
2.4.3痢疾
每年均有报告,年发病率最高为26.62/10万,累计发病138例,占传染病总数的2.73%,占肠道传染病发病总数的67.98%。
2.4.4麻疹
2005—2007年报告病例累计61例,占传染病总数的1.21%,占呼吸道传染病的4.38%。
2.4.5流行性腮腺炎
2004年发病最高23例,2005年开始降低,且2005—2007年位次后移且波动不大,占传染病总数的1.29%。
3讨论
台前县2004—2007年传染病发病基本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但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肝)和肺结核仍是危害较大的传染病。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措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纳入免疫规划管理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基本策略;同时提高成年人特别是青壮年乙肝疫苗接种覆盖率[2],也是控制乙肝病毒感染的必要手段。由于结核病的控制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的重视,随着2005年我县全球基金、世行贷款结核控制项目的启动实施,肺结核报告发病数在一定时间内将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利用项目优势在提高结核病发现率的同时,必须提高治愈率,只有这样,结核病才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痢疾每年均有报告,波动性不大,发病率相对较低,但下一步仍然要加强人民群众的饮食、饮水和个人卫生,做好“三管一灭”。麻疹从2005年以来均有病例报告且病例多为15岁以下儿童,提示下一步预防麻疹的重点是加强常规免疫,消除免疫空白[3]。流行性腮腺炎2004年排第4位,2005—2007年为第5位,提示今后在加强腮腺炎防治工作的同时,要利用2008年国家已将麻腮风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的政策,提高麻风腮疫苗接种覆盖率,降低腮腺炎的发病率。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虽维持较低水平,但2006年(2例)、2007年(6例)共有8例布病输入病例报告,8例病例均为在东北布病疫区作羊皮、毛生意的商贩感染,提示今后应加强预防布病宣传力度,利用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开展对公众的布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4]。
参考文献
[1]连志浩.流行病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2-21.
[2]苏华瑜.湛江市1991—2000年传染病疫情分析.华南预防医学,2004,30(4):34.
[3]聂占普.濮阳市2001—2003年麻疹暴发疫情特征分析.疾病监测,2005,20(3):127.
传染病疫情报告自查奖惩制度 篇13
传染病疫情报告自查奖惩制度
为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质量,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各医疗机构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二、报告时限: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医院防保科;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医院防保科。
三、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的质量要求:内容填写必须完整,不得漏项;填写各项目要准确,病人住址等要具体详细,字迹工整易辨认,填报人签名;诊断与报告日期必须为同一天。
四、医院防保科每半个月对门、急诊,妇产科等重点科室查门诊日志、住院登记本,核对传染病病例是否已报告,核实报告卡填写质量。
五、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四十条,执行职务的医疗卫生人员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或者吊销其执业证书。造成疫情播散或事态恶化等严重后果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六、为了杜绝传染病的漏报及迟报现象,同时保障传染病报告卡的质量,特制定奖罚措施:
1、对传染病漏报的直接责任人处于100元罚款,在每季度的效益奖中扣除。
2、对传染病迟报的直接责任人处于50元罚款,在每季度的效益奖中扣除。
3、对传染病报告卡填写漏项缺项的直接责任人处于50元罚款,在每季度的效益奖中扣除。
4、所扣奖金的金额,按每半个月抽查结果没有漏报、迟报,报卡及时、完整的科室和个人。每半年按传染病报告情况评出前三名,根据评分排序给予不同的奖励。
梁平县红十字
门诊医生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篇14
为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特制定我院传染病登 记报告制度如下:
1、传染病疫情报告员要积极参加地县卫生部门的培训,培训合格方可上岗,未经领导许可,不得随意更换。
2、传染病报告员有权对个人、科室进行传染病预防治疗实施监督,定期检查,有权对违犯《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提出处罚建议。
3、门诊医生发现传染病疑似和确诊病例时,要在门诊日志上认真登记,填写内容必须真实、准确、详细(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详细地址、发病日期、诊断日期、14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等)。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预防保健科。疫情管理人员接到报告卡后,做好记录,同时要在门诊日志相应位置注明“已报”字样。
4、门诊部各科室负责人要每周核查门诊日志,对漏报和误报的传染病要及时补报和订正传染病报告卡。预防保健科疫情管理人员每月要认真检查一次门诊日志,避免漏报和错报现象的发生。
5、对传染病疑似或确诊病人,门诊医生要询问病人流行病学史,疑似病人确诊后,要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订正卡上报预防保健科
6、要做好门诊日志的收集和保管工作,以备后查。
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 篇15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质量统计模块中“质量综合评价”中的数据。
1.2 方法
根据综合指数 (率) 评价传染病网络直报总体质量。综合指数 (率) = (不及时报告率+不及时审核率+重卡率+县区零缺报率) /4。
1.3 统计学分析
利用Excel电子表格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汇总。
2 结果
2.1 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情况
沈阳市2006—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网络直报100 388例, 不及时报告2808例, 报告不及时率为2.80%, 结果见表1。
2.2 传染病疫情审核不及时情况
沈阳市2006—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网络直报100 388例, 不及时审核222例, 审核不及时率为0.22%, 结果见表2。
2.3 传染病疫情重复报告情况
沈阳市2006—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网络直报100 388例, 重复报告2例, 重复报告率为0.002%, 其中2006年为0.007%, 2007年和2008年均为零。
2.4 各区、县 (市) 传染病疫情零、缺报情况
沈阳市2006—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零、缺报1次, 零、缺报率为0.19%, 其中2007年为0.26%, 2006年和2008年均为零。
2.5 各区、县 (市) 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综合评价情况
沈阳市2006—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综合质量评价指数平均为0.80%, 结果见表3。
3 讨论
沈阳市2006—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报告不及时率为2.80%, 低于谢忠杭等[1]、朱正平等[2]、郝福华等[3]的报道结果, 高于马祖芳等[4]的报道结果。报告不及时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主要原因是医疗机构公休日和节假日直报报卡工作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同时传染病网络直报硬件设施逐步完备。城区报告不及时率总体上低于郊区和县 (市) , 主要是因为城区大型医疗机构较多, 硬件设施配备较完善, 工作管理严格, 各项措施落实较好。
沈阳市2006—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审核不及时率为0.22%, 低于谢忠杭等[1]、朱正平等[2]、郝福华等[3]的报道结果, 高于马祖芳等[4]的报道结果。审核不及时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2008年审卡不及时率为零, 主要是落实了每日早晚各审核报告卡1次, 公休日和节假日值班审卡的要求。同时2008年各区、县 (市) 及开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均配备了可无线上网的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专用笔记本电脑, 提高了审卡的及时性。
沈阳市法定报告传染病2007、2008年连续无重卡, 主要是与各地区能够坚持每天上网进行传染病报告卡浏览、查重有关。结果低于谢忠杭等[1]、朱正平等[2]、郝福华等[3]的报道, 高于马祖芳等[4]的报道。
沈阳市只在2007年由棋盘山开发区出现过1次零、缺报, 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区划小, 医疗机构少且规模小, 接诊病人特别是传染病人少。沈阳市2006—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零、缺报率为0.19%, 高于谢忠杭等[1]的报道结果。
注:和平区、沈河区、大东区、皇姑区、铁西区为城区, 苏家屯区、东陵区、沈北新区、于洪区为郊区, 新民市为县级市, 棋盘山开发区、浑南新区为2007年成为独立区划的开发区。
注:和平区、沈河区、大东区、皇姑区、铁西区为城区, 苏家屯区、东陵区、沈北新区、于洪区为郊区, 新民市为县级市, 棋盘山开发区、浑南新区为2007年成为独立区划的开发区。
注:和平区、沈河区、大东区、皇姑区、铁西区为城区, 苏家屯区、东陵区、沈北新区、于洪区为郊区, 新民市为县级市, 棋盘山开发区、浑南新区为2007年成为独立区划的开发区。
沈阳市2006—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综合质量评价指数平均为0.80%, 低于谢忠杭等[1]的报道结果。传染病疫情信息综合质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主要是由于管理力度和不断加强、硬件配备不断完善、人员水平不断提高的原因。我们每年均举办疫情专业培训班, 及时介绍国家和省、市相关法规和技术规范, 介绍先进的工作经验和方法。我们还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和相关单位的领导重视, 不断提高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硬件设施。我们每月均进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质控考核和督导检查, 并将结果以质控简报的形式上报沈阳市卫生局有关领导, 同时发送各区、县 (市) 卫生局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领导, 从而使这项工作工作的受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城区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综合质量高于郊区、县, 主要是因为城区人员素质较高、硬件设施较完善, 管理比较严格。
尽管沈阳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综合质量不断提高, 但仍存在着不平衡性, 特别是传染病报告及时性仍需进一步加强。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督导检查, 特别是加强对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的督导检查, 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要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特别是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硬件设施水平。
参考文献
[1]谢忠杭, 欧剑鸣, 黄文龙, 等.2004—2007年福建省法定传染病网络报告信息质量评价.疾病监测, 2009, 24 (2) :144-148.
[2]朱正平, 李建平, 苏晶晶.南京市2006年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评价.现代预防医学, 2008, 35 (2) :261-263.
[3]郝福华, 赵桂金.2006年太原市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质量评价.疾病监测, 2007, 22 (8) :562-564.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篇16
一、每季度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增强医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报病意识,全、快、准报告传染病疫情。
二、门诊医生必须清楚完整填写门诊日志,不得缺项和漏登,缺填一项扣1元,漏登1人扣5元。
三、检验室、放射科必须按要求清楚完整填写检验、放射登记,不得缺项和漏登,缺填一项扣2元,漏登1人扣5元。
四、全院医务人员发现法定传染病人,必须按规定时限、程序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报院公共卫生科,不得迟报、漏报,凡漏报1例,扣当事医生20元,迟报1例,扣当事医生10元;每全年对无漏报、迟报医生奖励50元。
五、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领导小组每月组织人员对门诊部、住院部开展自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作好记录。
六、医院公共卫生科负责全院各科室传染病报告卡的收发工作,并作好记录;对所报传染病报告卡完整、清楚作好登记及时上报和进行网络直报;门诊部医生门诊日志填写完后交公共卫生科保管备查。
疫情报告制度
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牢固树立法规意识,加强传染病管理。
二、不论门诊或住院部医护人员凡发现传染病,必须及时详细登记,并且以最快方式、最快时间向防疫医生报告,同时填好疫情卡片上报(14岁以下的儿童应填写家长姓名)。
三、发现甲类传染病及其疑似病例时,应立即电话报告,并作好通报记录及填写疫情卡片。
四、发现乙类传染病及其疑似病例时,应在十二小时内报告。
五、发现丙类传染病及其疑似疑似病例时,门诊病人应在首诊时报告,住院病人做到当日报告。
六、食物中毒按乙类传染病报告。七、一切诊治病人的医务人员均为法定报告人,当确诊或疑似甲、乙、丙类传染病时,必须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按规定程序上报,并作好疫情的订正和死亡报告。
八、同一病人发生两种以上的传染病,须逐一填写各种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卡。
九、防疫医生综合本院疫情资料,按时完成月报、年报、总结、上报县疾控中心和本院办公室。
奖惩制度
为了加强传染病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范各项登记,提高疫情报告质量,经单位研究决定,制定以下奖惩制度:
一、未履行门诊登记,住院部登记,化验结果登记,放射结果登记的医生,发现一次扣人民币20元。
二、登记项目不全,每缺一项,每次扣人民币5元,漏登一例,扣人民币20元。
三、未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县卫生局规定时间报告疫情,发现一次扣人民币10元,漏报一例疫情扣人民币20元。
四、各项制度不健全,每缺一个制度,扣人民币20元。
五、未按要求完成其他传染病工作任务的,发现一次扣人民币20元。
六、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或受到上级部门表彰的,奖励人民币100元。
化验、放射结果登记制度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及市卫生局的有关规定,制定以下制度:
一、查出传染病病原体的病人或疑似病人,必须作好化验、放射结果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详细住址、检查内容、检查结果、检查时间、检查医师签名)。
二、化验、放射结果不得漏登、漏项、漏报。
三、有关传染病的化验、放射结果,按照规定时间向本单位报告,本单位公共卫生科接到报告修正后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四、作好登记保存,以便备查。
自查制度
为了加强传染病管理,规范各项登记,提高疫情报告质量,根据市县卫生局的有关规定,制定以下制度:
一、单位公共卫生科医生每天下午在下班前对本单位医生开展的门诊登记、住院部登记、化验结果登记等情况进行自查。
二、检查各医生登记的内容是否齐全,有无漏登、漏项、漏报,填写的疫情报告卡片是否完整及时。
三、公共卫生科医生每月应对辖区医疗单位开展的门登记、疫情报告、各项制度、计划免疫及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检查。
四、自查本院及辖区医疗单位的传染病知识培训、宣传等情况。
五、将每项自查的情况作好记录,以便备查。
培训制度
根据市县卫生局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传染病有关法律法规及传染病知识培训(学习)制度:
一、本单位领导或公共卫生科有关人员组织本单位职工每月或每季度学习一次传染病诊断、治疗、预防等相关知识。
二、由院领导或公共卫生科防保人员每半年组织辖区的乡村医生进行传染病防治法及传染病诊断、治疗、预防、隔离、疫 点疫区的处理等相关知识培训。
三、乡村医生、个体医生每月应自学一次传染病防治法知识。
四、作好报到册及培训(学习〉内容的资料保存,以便备查。
门诊日志登记制度
为了加强传染病的监督管理,规范门诊日志登记,提高门诊日志登记率,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及市县卫生局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登记制度:
一、普通门诊日志登记: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发病日期、就诊日期、诊断、初诊/复诊。
二、专科门诊日志登记: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详细住址、发病日期、就诊日期、主要症状、体征、初诊印象、检验结果、治疗方法。
三、凡是就诊患者必须全面登记,做到处方与门诊日志符合率100%,并保存处方备查。
四、门诊日志登记按项目填写,不缺项,不漏登,填定要清楚。
五、作好传染病转诊患者、食物中毒、农药中毒及不明原因中毒患者的登记。
六、诊断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报告疫情后,在登记栏内注明已报疫情。
疫苗领发与保管制度
一、各级均要建立疫苗领发手续,做到帐物相符。领发疫苗 登记应以支、粒为单位,登记填写项目齐全。
二、疫苗应按规定温度贮存、运输。
冻干卡介苗和百白破混合制剂(白破、白类),2-8度贮存和运输。
脊髓灰质炎疫苗和冻干麻疹疫苗:贮存期在三个月内,在零下20℃-820℃的条件下贮存;贮存期在三个月以上度的条件存,在零下20℃-820℃的条件下运输。其他疫苗按照“说明书”上要求温度贮存和运输。
三、疫苗应按品名、批号分别存放,并按进库先后、效期长短,有计划地分发或使用。疫苗贮存在冰箱内要摆放整齐,疫苗与箱壁、疫苗与疫苗之间应留有1-2厘米空隙。
病历保管制度
1、医院建立病案室,负责全院门诊住院病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工作。
2、门诊和住院病员应有完整的病案,病员出院(死亡)时,由医师按规定格式和要求填写,病案室应定期回收并注意检查首页各栏是否完整,同时要填好分类卡片,依序整理,装订成册,并按号排列后架存档。
3、本院医师借阅病案,要办理借阅手续,阅后按期归还。对借用的病案应妥善保管和爱护,不得涂改、转借、拆散和丢失,院外医疗单位一般不予外借,必要时,须持有介绍信,经医务科批准,可以摘录病史。
4、住院病案原则上应永久保存。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确保因就诊或住院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发生,根据《医院感染规范》的有关规定,制定以下制度:
一、单位感染科或组织应拟订本单位感染控制规划、工作计划,组织制定各科室感染管理制度,组织检查相关制度的落实情况。
二、医院感染组织对本单位及辖区工作人员开展预防控制感染知识培训和考核。
三、定期对本单位及辖区医疗单位的消毒、灭茵效果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开展调查分析,制定控制措施并督导实施。
四、监督管理本单位及辖区医护人员严格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卫生用品、消毒器械的技术操作规程。
五、定期向医院感染主管领导汇报感染动态,并向单位通报。
消毒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消毒管理,控制或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以下制度:
一、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械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 二、一次性医疗器械(卫生用品)由本单位统一进购,进货时必须索证,并有进货、验收、发放制度和记录;
三、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
四、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应及时毁形,并用加盖的塑料桶,用含氯制剂按照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分类消毒,作好记录,写明消毒时间,药名及浓度;
五、对各类诊室、病房、手术室、检验室、其它检查室、收费室、药房及周围环境等应定期的消毒处理;
六、传染病诊室、病房应有消毒管理制度,设置有洗手和消毒设施,配备有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消毒药(剂),并按要求使用。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控制或减少因医疗废物处理不当引起的疾病发生,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以下制度:
一、医疗废物管理组织,负责指导、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机构内处置过程中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及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负责及时分析和处理医疗废物管理中的其它问题。
二、负责组织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发生时的紧急处理以及相关人员的培训、登记,档案资料的管理。
三、各类医疗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即黄色塑料袋)分类包装,并标明警示牌。
四、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的封口紧实、严密。
五、运送人员每天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的时间、路线等要求运送至内部指定的暂时贮存地点。
六、对医疗废物运送、贮存、处置工具、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必须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
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制度
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卫生部《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制订本制度:
1、感染性和病理性废物装在黄色的防渗漏的专用塑料袋中,隔离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使用双层包装袋,并及时密封。
2、损伤性废物如手术利器和使用过的针头装进专用的利器盒中
3、医疗废物由产生科室的责任人,按规定程序交给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员,管理员按规定程序处理。
4、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感染病人排出的体液脓液,先加1/5量的漂白粉(粪便加2倍量20%的漂白粉溶液)搅匀后加盖放置4小时,再倒入厕所。
5、药物性废物除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外交由药剂科处理。
6、化学性废物,如放射科废弃的显影液、定影液、胶片等,由产生科室责任人按规定程序处理。
7、将医疗废物放在生活垃圾中或其他地方、将生活垃圾放进医疗废物专用袋中的,每发现一例扣除当事人现金50元,由此引起严重后果的追究刑事责任。
8、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移交人员在工作中必须穿工作服、带工作帽和口罩以及防护手套,工作中必须防止被刺伤或擦伤。
9、产生科室责任人和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员在移交废物时要严格执行危险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双方认真填写特制联单,院内联单由科室和医疗废物管理员保留,作为双方核对和备查的依据。
【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推荐阅读:
传染病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07-21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会议主讲内容07-29
金盆乡卫生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11-04
永安镇卫生院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07-24
高校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06-17
4传染病疫情自查制度06-20
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07-11
景区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09-12
县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07-15
学校春季预防传染病疫情应急方案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