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共10篇)
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篇1
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各种传染病疫情在学校流行和蔓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一、处理原则
遵循“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知道你思想,坚持“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属地化管理,严格控制传染病,切断传播途径,减少发病人数,防治疫情扩散,积极救治病人”的原则,实行分级相应,快速处理的工作机制。
二、疫情报告
1、疫情责任报告人
学校的医疗卫生人员,分管校长方赛娟和校长陈一峰为疫情的责任报告人;校内的其他人员为疫情的义务报告人。学校一旦发生传染病疑似疫情和传染病疫情时,责任报告人立即报告所在地医院、疾控中心和教育局。
2、学生发生散发的乙类(除SARS、脊髓灰质炎、麻疹、肺炭疽、艾滋病、流脑、乙脑)、丙类传染病病例及疑似病例时,向责任医院报告,责任医院核实诊断后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3、学校短期内发生1例麻疹、流脑、乙脑或一个班内发生2例以上的乙类(除SARS、脊髓灰质炎、麻疹、肺炭疽、艾滋病、流脑、乙脑)、丙类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以及多例相同症状的病例时,立即报告责任医院、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局,责任医院立即进行现场调查处理,并将调查情况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有关法律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调查处理上报。
4、学校发现1例甲类传染病或乙类中的SARS、脊髓灰质炎、肺炭疽、白喉病例、疑似病例以及发生爆发性疫情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有关法律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调查处理上报。
三、“疫情分级响应”部分
1、一级响应:一个班级中发生散发的乙类(除SARS、脊髓灰质炎、麻疹、肺炭疽、艾滋病、流脑、乙脑)、丙类传染病病例及疑似病例时,由学校采取隔离传染源、消毒杀虫、预防服药、健康教育等相应措施,责任医院赴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并协助落实防治措施。
2、二级响应:学校短期内发生1例麻疹、流脑、乙脑或一个班内发生2例以上的乙类(除SARS、脊髓灰质炎、麻疹、肺炭疽、艾滋病、流脑、乙脑)、丙类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以及多例相同症状的病例时,学校应立即报告责任医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局,责任医院立即进行现场调查处理,指导学校开展扑疫工作;学校组织实施各项控制措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和省市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调查处理上报。
3、三级响应:学校发现1例甲类传染病或乙类中的SARS、脊髓灰质炎、肺炭疽、白喉或发生多例乙类传染病以及丙类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学校应立即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核实诊断,提出疫情控制建议,并立即上报市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执法所负责检查、督促学校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疫情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责任医院要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进行检诊,协助学校开展应急接种、预防服药等工作,并将工作情况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教育局和卫生局要立即到达现场,了解疫情概况,研究安排扑疫工作。
四、“部门职责”部分
1、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由一把手负总责的卫生防病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安排、检查、落实学校的卫生防病工作。
2、学校应建立由一把手负总责的卫生防病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晨检制度、因病缺课追踪调查登记制度、疫情报告制度、自查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传染病相关制度,制定学校、幼儿园卫生防病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疫情,立即启动预案,按规定报告疫情并做好以下工作:(1)、及时隔离治疗病人,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现场,防治污染扩大。(2)、学校的保健医生或保健教师询问病史,做好记录(包括症状、体征、发病时间、治疗经过、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目前去向等),必要时可要求提供病历、病情证明等。(3)、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应区教育局的领导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组织实施扑疫工作,稳定学生、家长情绪,维护正常教学秩序。(4)、学校应在市卫生执法监督所的监督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实施隔离、消毒、预防接种等控制措施,有关责任医院协助做好相关技术工作。
3、疫情期间,学校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加强晨检,落实疾控中心提出的各项防病措施,严格控制进出学校的人员。
4、学校不得擅自向社会公布疫情。
5、学校应按照市、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要求落实其他预防控制措施。
五、保障工作
1、组织机构:各级卫生、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应成立卫生防病的应急领导机构,落实人员,明确工作职责。
2、经费和物质保障:教育行政部门应责成学校落实卫生防病的专项经费并配置扑疫所需的器材和药品。
3、学校疫情监测网络:学校要建立健全疫情监测网络,应将学校校医、班主任、辅导员及学生寝室的室长等纳入监测网络。
4、培训: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组织开展常年卫生防病知识和应急技术的培训,卫生行政部门应积极配合,区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技术指导。
5、卫生防护:参与疫情现场调查处置的负责人员,均应配备必要的卫生防护措施,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工作,避免传染病的扩散。
6、总结:疫情控制后,学校应及时写出书面总结,发现薄弱环节,提出整改办法,总结报所在地疾控中心、卫生执法监督所和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卫生执法监督所要督促学校整改到位。
附件三:
成华区学校、幼儿园预防群体性 食物中毒事故工作方案
为了有效预防学校、幼儿园师生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切实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及教育部、卫生部、省、市教育卫生厅局关于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区的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
(一)、从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
分认识和高度重视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按照“学校卫生工作要以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构建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保障体系。
(二)、加强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增强责
任心和使命感,提高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建立起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的长效管理机制,将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划化的管理轨道。切实保障广大青少年儿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证学校、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
二、工作目标
(一)、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卫
生意识和卫生习惯,提高青少年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建立责任追究制。各学校、幼儿园均要建立起食品卫生安全的长效管理机制。
(三)、加强监督检查,做到:早发现问题、早采取措施、及时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杜绝重大恶性时间的发生。
三、组织管理
(一)、成华区教育局成立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规划、指导、培训和协调全区教育系统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主要工作职责:
1、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市、区卫生教育部门的
指导下,负责对全区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进行指导、协调、检查和督促。建立学校、幼儿园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制定学校、幼儿园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按照目标任务制定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责任制,对全区学校、幼儿园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进行督导考评。及时收集有关信息和工作情况,分析研究提出工作意见,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根据具体情况对全区学校、幼儿园教学安排及其它相关工作做出及时调整。
2、日常管理工作由区教育局德育教育科负责,监督管 理和审查工作由安检科负责。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由区教育局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指挥。
(二)、各学校、幼儿园应结合本校(园)的实际,成立由学校、幼儿园一把手负总责的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小组,与卫生部门密切配合,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保障本校(园)食品卫生的安全。主要工作职责:
1、根据本校(园)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符合本校(园)
实际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检查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对策和措施,杜绝群体性食物中毒的恶性事件发生。保证必要的经费投入,努力改善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的设施条件,保证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生)喝到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加强检测与信息反馈,发生食物中毒事故,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所在地的卫生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及时采取有力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2、各学校、幼儿园要建立起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的规章
制度,职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建立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各学校、幼儿园应及时启动应急处理工作预案,并组织协调,保证学校、幼儿园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稳定。
3、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切实抓好学校、幼儿园的
基础卫生和常规卫生,消除卫生死角,保持校园环境的卫生整洁。对人员相对集中的场所,要注意做好消毒和通风。
4、要认真执行报告制度,发生食物中毒事故时,要立 即上报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卫生部门。
四、经常性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宣传教育
各校、幼儿园要认真开展健康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师生员工公共卫生意识和习惯。
(二)预防措施
1、严格校园管理,坚持凭证出入和来访登记等制度,加强对食堂、小卖部、自备水源的管理,无关人员不能进入食堂、小卖部等场所,要有专人管理学校自备水源。
2、切实做好校园环境卫生保洁工作,改善学校卫生设施与条件,学校、幼儿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水龙头和放置肥皂(或洗手液、消毒液),教育学生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管理,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健康体检(学校、幼儿园开设食堂、小卖部必须取得合法有效的卫生许可证,食品从业人员必须佩戴有效健康证上岗)。
4、校医务室(或指定人员)要随时了解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情况,当好监督员和校长的参谋。
(三)物资保障与开展经常性的检查督导
1、各校(园)要按照《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检查指导意见》对本校(园)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进行经常性的定期与不定期督促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2、要为经常性预防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资、人员、经费保证。各校、幼儿园要对照《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改善设施条件、加强日常管理,保证为学生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和饮用水。
附件四:
成华区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 检查指导意见
一、卫生许可证:一点一证即食堂、小卖部、冷饮部、糕点房等经学校批准的食品经营单位都必须分别办理卫生许可证(学校如有几个食堂或承包人不同,须分别办证),不能超范围经营;学校自备水源必须符合卫生标准经卫生部门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要有完善的水源卫生防护设施,要有专人管理,必须提供当年的卫生检验报告。
二、健康证:食堂从业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并培训合格
后才能上网,在岗位上须将健康证或复印件戴在胸前(以便检查);每年必须复审;食堂管理人员每天到食堂进行例行检查,发现食堂从业人员如患病(皮肤化脓、腹泻等传染病),必须离岗休息,直至痊愈才能上岗;炊事员必须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穿工作服,帽子要将头发盖住。要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工作时不能戴戒指等首饰物品,专间人员必须戴口罩,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之前,必须洗手消毒。
三、食品库房:主食和副食应分开存放;只有一个库房
时,要分别设置主、副食区域。原料库房内不得存放杀虫剂和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资及杂物;食品要离地离墙存放在架子上;要有明显的标签(以免错拿);有无“三无”食品和过期、变质食品,一旦发现,立即销毁;不能用化肥袋和饲料袋等非专用食品袋装食品;要配置与库房体积相适应的通风设施;库房内不准住人;不准养猫等动物。
四、索证制度:要到信誉度良好的合法商店、单位定点 采购食品及原料,并让供应方提供有效的卫生许可证复印件及该项食品的卫生检验单(该项食品的有害成份检测报告单)、质检报告单复印件;要有食品入库的验收制度。
五、食品试尝、留样:供餐前30分钟,安排人员试尝
当餐所供应的所有食品,如无异常,才能向学生供应。试尝者、管理者在记录本上签字;将当餐所供应的所有食品每样至少取100克分别存放在清洁的容器里(不能用餐盘),要有盖子或食用薄膜封口,不能混装。将留样食品存放在冷藏柜(不能存放在冷冻柜和常温下存放),留置48小时后,无学生发生食物中毒才能处理。
六、制度:包括责任追究制;食品留样试尝制;食物中
毒应急预案;原料采购索证制度;库房管理制度;采购食品验收制度;食品添加剂使用与管理制度(如亚硝酸盐);粗加工管理制度;烹调加工管理制度;面食制作管理制度;配餐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餐具用具清洗消毒制度;卫生检查制度和餐厅卫生管理制度等。
七、泡菜坛要有专人管理,放在上锁的房间里或单独上 锁。
八、检查食堂的整体清洁卫生状况。
九、学校食堂要做好计划。当天的饭菜当天处理,不得 将剩菜留到第二天给学生食用。
十、检查学校食堂是否按要求不给学生提供皮蛋、凉拌
菜、四季豆、发芽土豆、豆奶、鲜黄花菜、野生菌等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
十一、食堂选址:必须远离污染源,距离暴露垃圾堆(场)、坑式厕所、粪池25米以上,环境清洁;不能在食堂内养猪、鸡鸭等。
十二、功能分区:要按照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加工顺 序予以布局,工艺流程要符合生进熟出的单一流向,体现由污染区逐渐趋向清洁区的加工顺序,避免造成生熟交叉污染。
粗加工间要分别设置肉类原料(包括水产品)和果蔬原料的洗涤间或池并有明显的标志,不能混用。
加工肉类原料(包括水产品)的操作台、用具和容器与蔬菜分开使用,并有明显的标志,不能混用。烹调间的食用具有专柜存放,柜内卫生状况良好。
餐具洗消间:要设置相对独立的餐具洗消区域,如使用化学消毒法应设置四联池(一洗、二清、三消、四冲洗),最好用高温消毒。应配备与餐具数量相适应的餐具保洁柜,且相对密闭。
售饭备餐间完全独立:
1、有预进间;
2、要有开合式窗口;
3、有更衣洗手设施;
4、有售饭台;
5、空气消毒设施;
6、有通风降温设施。
餐厅:要设置供用餐者使用的洗手设施,水龙头数量要充足。
十三、冷藏设施:有足够数量的冰箱(柜),生、半成 品、熟食品至少个一个,满足生熟分开存放的要求,并有明显标志。十四、三防设施:应配备纱门、纱窗或者塑料门帘或风 幕机;与外界相通的木门下端应装有60公分高的金属防鼠板;下水道出口处应有金属隔栅。
十五、更衣室:有从业人员更衣室(场所)、更衣柜,不能到处乱放衣服等个人物品。
十六、凡供应水果的学校、幼儿园食堂必须有专用水 池,切配台、刀、毛巾等设施,并设专间或专区。
十七、废弃物存放:各场所要设置密闭的废弃物盛放容 器并按规定管理废弃食用油脂。十八、一般要求:
1、粗加工过程中肉、禽、鱼与蔬菜
分开加工;
2、烹调后至食用前存放时间超过2小时的食物要重新加热;
3、有半成品加工区域;
4、加工后半成品、成品存放不得存在交叉污染。
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夷陵区8个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为应急演练效果评价对象。
1.2 方法
以学校突发流感疫情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背景, 并结合实际制订《夷陵区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流感疫情防控应急演练方案》, 同时以该方案为基础拟定下发指导性剧本。由各参赛单位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卫生部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报告及调查处理指南》等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在指导性剧本的基础上加以修改、补充和完善。区疾控中心专家组制定《夷陵区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流感疫情防控应急演练评分细则》作为评价的依据。
1.3 评价内容与标准
应急演练的评分标准分为6个方面, 总分为100分。分别为应急队伍精神风貌 (5分) ;疫情的发现与报告 (14分) ;疫情的控制与处理 (33分) ;疫点的消毒与处理 (28分) ;疫情的网络报告 (6分) ;其他技术资料 (14分) 。
1.4 评分结果的判定
得分在80分以上为符合要求, 得分在70分以上为基本符合要求, 70分以下为亟待加强和改进。
2 结果
2.1 应急队伍精神风貌
用于评估应急队伍参赛人员的着装、精神状态以及演练过程是否流畅, 平均得分为95分, 符合要求。全区共有8支基层应急队伍的76名参赛人员参加演练, 参赛人员对待演练竞赛的态度专注, 在参赛前均进行过较为充分的准备。
2.2 疫情的发现与报告
用于评价预检分诊制度的执行情况、发热门诊的规范运行情况和疫情信息的报告与记录情况, 平均得分为77.9分, 基本符合要求。其中电话疫情报告记录完整指标平均得分最低, 为50分, 主要问题在于未记录上报疫情过程中接听电话的单位和人员, 未记录疫情上报的时间;发热门诊接诊过程中的随时消毒环节平均得分为56.3分, 反映发热门诊医生在接诊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亟须强化。
2.3 疫情的控制与处理
用于评价应急队员的个人装备、穿脱防护服动作、洗手消毒动作演示、流调人员从污染区退回潜在污染区和清洁区操作演示以及初次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书写质量, 平均得分为63.4分, 亟待改进提高。其中流感样病例和采样病例的确定平均得分为0分, 反映出基层公卫人员对流感疑似疫情发生后对病例的定义、确定采样对象以及采样检测的目的这些技术环节未能掌握;初次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书写质量平均得分为56.3分, 提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的收集汇总能力欠缺, 文字综合能力有待提高;应急装备配备情况、队员穿脱防护服、洗手消毒以及在污染区和半污染区内的基本技术动作平均得分分别为96.3分、68.8分、100分和71.9分。从评估结果看, 应急装备配备情况和队员的六步洗手程序符合要求, 队员在污染区和半污染区内的技术动作基本符合要求, 穿脱防护服动作的规范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2.4 疫点的消毒处理
重点评价消毒人员穿脱防护服的动作演示、消毒人员的消毒装备、消毒过程中的技术操作、消毒记录的填写以及消毒后的卫生清理。平均得分为68.7分, 亟待加强和改进。消毒装备平均得分最高, 为97分;消毒人员在消毒过程中的技术操作平均得分为64.1分, 主要存在未使用现场警示标识、消毒过程中动作不规范、消毒结束后未对消毒工具进行消毒和污染物袋未打结密封等问题;消毒记录的平均得分为53.8分, 主要反映出队员在合理准确使用消毒剂的相关知识上较为欠缺。
2.5 疫情的网络报告
包括疑似病例的网络报告和病例的信息订正报告两项考核内容, 平均得分为89.6分, 符合要求。反映经过多年反复的传染病网络直报培训, 基层公共卫生人员传染病网络报告能力符合要求。
2.6 其他技术报告
包括疫情进展报告、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记录、疫情结案报告和修改剧本的逻辑性等内容, 平均得分为66.1分, 亟待改进和加强。疫情进展报告平均得分最低, 为6.25分, 反映出基层单位未能领会在传染病疫情处置过程中应向上级提交报告形式和方式;疫情结案报告平均得分为51.6分, 提示基层公卫人员在疫情处理结束后对疫情性质特点和处理效果评价的分析总结能力十分欠缺;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记录和剧本的逻辑性方面, 平均得分为83.9分。
2.7 总分
8个参赛单位中有2个单位最终得分在80分以上, 3个单位在70~80分之间, 3个单位在70分以下。
3 讨论
开展应急演练是检验和提高疾控人员在传染病突发事件处理中应急处置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演练, 提示基层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疫情的控制与处置、疫点的消毒处理和疫情技术资料的收集汇总等方面亟待加强和改进。一是各单位日常应急管理水平较低, 疫情应急准备不充分, 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反映出各单位对传染病疫情的综合应急能力不足;二是基层公卫人员的消毒处理基本技能水平不高, 体现在对消毒器械的使用和对消毒剂使用浓度知识不熟练, 缺乏必要的空气消毒设备;三是基层公卫人员的文字综合能力和疫情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4 对策
4.1 各单位应将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演练提高到与医疗业务“三基”训练同等重要的高度
定期开展培训并组织竞赛, 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水平。可以组织开展针对性和适用性强的培训, 利用常见和典型事件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开展教学培训, 促进基层公卫人员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处理类似事件的能力。
4.2 进一步充实基层公共卫生应急处理专业队伍
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是一项专业性强的业务技术工作, 需要高素质的应急队伍才能完成, 而且疫情现场处理工作具有紧急性和危险性, 因此卫生行政部门可要求各单位适当提高公卫人员准入标准, 提高和改善基层公卫人员待遇, 适当增加人力资源配备, 增强基层公卫人员做好卫生应急工作的信心。
4.3 卫生行政部门还应规范基层应急物资的贮备和管理要求
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篇3
交通运输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安全管理因其所属行业的高风险性和危险化学品品种的多样性、理化性质的复杂性、潜在的高危险性、事故高危害性而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如何提高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预案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提高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应急处理能力,使事故发生后能迅速得到控制并尽可能排除事故造成的危害,将事故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笔者认为,编制危险化学品运输应急救援预案应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要我编制和我要编制的关系
现在还有不少运输企业对编制危险化学品运输应急救援预案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把它作为应付交通行业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安全检查、年审把关、责任追究的挡箭牌。不少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对自身运输的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危害类型、造成事故的原因等缺少认真的疏理和分析,存在较严重的侥幸心理和无所谓心理,总觉得危险化学品运输要求高、监管严,出事故的机率低,如果真的发生事故,也只能听天由命,编制预案作用也不大。在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大多缺少化工方面专业人员或专业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为完成法律法规和交通行业主管部门规定的编制应急救援预案这一“规定动作”,而去拼拼凑凑,蒙混过关。近年来,随着重、特大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频繁发生,行业监管力度加大,要求提高,大多数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的预案编制工作都委托安全中介评估机构进行。由于现有的安全中介评估机构少且几乎都是从事化工行业工作的,缺少交通运输生产和管理经验,编制出的应急预案缺少交通行业特点,针对性不强。有的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完成后,没有认真组织单位从业人员系统地进行学习、消化,因而一旦发生事故自然束手无策,不知所措,逃之夭夭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编制危险化学品运输应急救援预案既是法律法规对运输企业的要求,也是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防止和减轻重、特大运输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援预案”职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客运经营者、货运经营者应当制定有关交通事故、自然灾害以及其他突发事件的道路运输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当包括报告程序、应急指挥、应急车辆和设备的储备以及处置措施等内容”。作为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一定要站在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高度,认识编制危险化学品运输应急救援预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实现从要我编制和我要编制的转变,这是搞好编制的前提。
二、场所固定性与移动性的关系
危险化学品运输是一种动态危险源,发生事故涉及面广,危害性重,对社会公共安全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既不同于单纯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储存企业场所相对固定,也不同于普通的货运企业,不涉及危险化学品,一旦发生事故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危险和危害。事实上,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发生事故的不确定性要复杂得多。既包括企业管理方面的因素、人的违章行为和失误因素、车辆技术状况及设施设备的缺陷、道路状况、地形、人群、天气的因素,还包括交通事故引发的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和救援不当导致的事故扩大等等。且运输距离越长,不确定性越多;企业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品种越多,不确定性越多;车辆变换运输的品种越频繁,不确定性越多。据统计,有50%以上的危险品运输事故是由交通事故引发的。装运危险化学品的车辆的技术状况是引起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技术状况不好会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导致事故发生。对可能导致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原因的全面分析,是确定危险源点,增强预案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场所相对固定的地方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和发生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需要社会救助时,对预案的要求也不同。前者一般只要有当地的消防、环保、安监、医院、行业主管部门的电话号码就足够了,而后者尤其是位置跨地区变化的车辆发生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需要社会救助时,就显得束手无策,特别是运输剧毒气体时,最好要有沿途县乡政府的电话号码,以便能在发生事故的第一时间里,通知当地组织有关人员紧急疏散、撤离。现在,不少运输企业在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时,没有对运输车辆的位置移动和移动过程中的复杂性给予充分的重视,对沿途危险路段调查不够,对不在运输企业所在地沿途需要经过的县市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环保等的联系的方式、方法未作交待,如果一旦在外地发生事故,运输企业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鞭长莫及,不利于及时抢险、救援和采取控制措施,常常会扩大事故后果。
三、应急自救与社会救助的关系
在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中,货物的多次搬运装卸,环境温度或压力的变化,操作不当,包装容器的反复回收使用,桶盖垫圈的失落,安全阀的变形断裂等等,都可能造成气体泄漏扩散,液体滴漏渗逸,固体破漏散落等危险化学品泄漏。及时正确的最初应急行动可以在事故升级前极大地降低事故的后果。由于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爆、易燃或毒害、腐蚀、放射性等特性,特别是在运输中容易发生燃烧、爆炸等化学危险品事故,如甲苯,实际上它同时具有易燃品和毒害品的性质,所以尽可能详细叙述针对承运的不同危险化学品发生泄漏事故及这些事故发生后的基本情况、危险因素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应当采取的控制措施、特别需要注意事项和回避事项及不同于其他事故应急的特殊步骤等对提高自救效率和成功率十分重要。相当一部分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对承运的不同种类危险化学品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事故的处理办法,重视不够,分析不够,交待不细。加之个别挂靠经营或承包经营的车辆安全管理不到位、投入不到位,没有按需要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一旦发生泄漏事故,往往只能是依赖社会救助,造成事故得不到及时控制。
四、应急预案与运输卡的关系
预防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篇4
学生抵抗疾病能力低,容易导致传染病发生、蔓延,一旦疫情暴发,将严重威胁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对学校、家庭和社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学校认识切实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启动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维护正常的教育秩序。
一、校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朱玉祥 全面负责防控工作
副组长:姚春 张少华 刘炀
具体分管防控工作 组 员:王庆平侯宝阁 杨登露 赵松花
具体负责防控工作,信息报送和电话回访
各班班主任 具体负责宣传和晨检
二、传染病预防
1、按照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学校人口密集的特点,容易在学生中发生的常见传染病,如流感,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肠道传染病等,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的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2、定期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师生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
3、定期组织力量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昆虫及其它传播传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危害。
4、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用水卫生条件。
三、传染病疫情报告
四、传染病控制措施
1、经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部门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安排在指定场所观察,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3、建立学生定期健康检查制度,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并采取相应的隔离防范措施,及时切断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途径。
4、对传染病人的活动环境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定期安排全校范围内的消毒工作。
5、做好学生缺勤,排查登记。各班班主任每天做好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的统计,并及时报告校专(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
6、做好已发病学生的电话回访工作,掌握已发病学生的病情,协同医院做好防止并发症相关工作。对治愈可复学的学生明确复学要求:康复后凭卫生院证明,方可返校复学。
7、做好学校的环境卫生,消除疾病传染源。注重教室卫生,及时通风换气对教室等公共场所严格按规范要求消毒,对发病较严重的班级用漂白粉液喷洒和过氧乙酸熏蒸双重消毒。
8、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制度。
9、本校区内教职员工和学生如发现短时间内出现多例有呕吐、腹痛、腹泻等类似食物中毒症状的病人时,立即上报校长,按有关规定上报市卫生局或市疾病控制中心、有关医院进行紧急处置。
五、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
学校对传染病的预防、治疗、监测、控制和疫情管理措施进行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并将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有关职责落实情况纳入综合评比体系中,根据工作要求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传染病预防工作措施不力,导致学校发生传染病流行或食物中毒事件,对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以及在发生传染病流行或食物中毒事件后不及时报告或隐瞒不报的,要依法查处直接责任人,并追究其的责任。
拐河镇第一中心小学
县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篇5
1.总则
1.1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传染病疫情(以下简称重大疫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与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全国救灾防病预案》、《陇南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陇南市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和《西和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
1.3疫情分级
根据传染病疫情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等因素,将传染病疫情划分为Ⅰ级
(特别重大)、Ⅱ级
(重大)、Ⅲ级
(较大)、Ⅳ级
(一般)等四个级别:
Ⅰ级(特别重大疫情)
1.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我县,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疫情有扩散趋势;
3.发生波及我县在内的多个地区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4.发生新传染病;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我县,并有扩散趋势;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在我县流行;
5.国务院卫生健康委认定的其它特别重大突发传染病事件。
Ⅱ级(重大疫情)
1.在我县区范围内,1个平均潜伏期内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相关联的疫情波及我县;
2.腺鼠疫发生流行,在我县范围内,1个平均潜伏期内发病20例以上;
3.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4.霍乱在我县范围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以上;
5.乙类、丙类传染病疫情波及我县,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6.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我县,尚未造成扩散;
7.国务院卫生健康委、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认定的其它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
Ⅲ级(较大疫情)
1.肺鼠疫、肺炭疽病例在我县发生流行,1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5例;
2.腺鼠疫在我县发生流行,1个平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病10例以上;
3.霍乱在我县范围内发生流行,1周内发病10一29例;
4.一周内在我县范围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5.国务院卫生健康委、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认定的其它较大突发传染病疫情。
Ⅳ级(一般疫情)
1.腺鼠疫在我县范围内发生流行,1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10例;
2.霍乱在我县范围内发生流行,l周内发病9例以下;
3.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百色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认定的其它一般突发传染病疫情。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县范围内发生甲、乙、丙类传染病疫情时的应急处置工作;我县周边地区发生传染病疫情时的紧急防控工作;我县或周边地区出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时的紧急应对工作。
1.5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快速有效、减少损失;依靠科学、规范处置。
2.组织体系及职责
2.1应急指挥机构
2.1.1县重大疫情应急指挥部组成成立xx县重大疫情应急指挥部,县政府分管卫健工作的副县长担任组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和县卫健局局长担任副组长,县卫健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民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住房和规划建设局局、县科技局、县生态环保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等部门领导为成员。
县重大疫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卫健局,县卫健局主管业务的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重大传染病疫情日常工作。
发生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传染病疫情时,县应急指挥部指挥场所原则上设在县应急指挥中心,县应急指挥部成员实行集中办公,统一和指挥处置工作。
2.1.2县重大疫情应急指挥部及办公室、成员单位职责
县重大疫情应急指挥部职责:研究部署全县重大疫情预防控制工作,指导有关单位制定与组织实施各类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指挥、组织和协调全县的重大疫情应急工作,决定和组织实施本预案。
县重大疫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负责突发重特大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衔接和协调,制订和修订《xx县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成员单位职责:
县卫健局:负责制定预防和控制重大疫情的各项技术方案;负责确定监测点及监测网络,及时掌握事件动态;负责组建专家组;组建培训应急队伍和医疗急救队伍,做好患者的调查和救治工作;对现场进行卫生处置,提出并落实控制措施;开展健康教育,保护易感人群;必要时,提请县政府对疫区采取疫情紧急控制措施;负责组织全社会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县发改局:负责组织应急疫苗、药品、医疗设备和器械、防护用品以及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储备和调度,保证供应,维护市场秩序,保持物价稳定。
县教育局:协助做好全县教育系统重大疫情的处置,做好学校、托幼机构的健康教育工作;负责落实学校内重大疫情的预防控制措施。
县公安局:及时封锁指挥部指定区域,负责做好疫点、疫区现场的治安管理工作;搞好交通疏导,保障疫情处理车辆、人员迅速抵达疫区;对病人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不予配合的,协助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严格互联网信息管理,实行24小时网上监控,及时封堵、删除有关谣言和歪曲报道,并依法打击和处理谣言制造和传播者。
县交通运输局:配合做好对乘坐公路交通工具的人员进行交通检疫、查验工作,防止传染病通过交通工具传播;承担全县处置重大疫情所需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等应急处理物资的紧急运输任务,确保运送应急处理物资的车辆及时到位。
县商务局:负责全县处置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物资的储备和供应;配合有关部门抓好市场秩序的整顿。
县农业农村局:负责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开展与人类接触密切的动物相关疾病的监测和管理工作。
县民政局:组织做好疫区群众的紧急转移、安置工作,负责对特困群众进行生活救助和医疗救助。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按相关政策做好参保群众的医疗救助工作。
县住建局:负责城镇垃圾、粪便的清运处理,配合爱国卫生运动,提高环境卫生水平;指导组织全县环卫系统强化环卫设施、装备的消毒预防工作。
县科技局:支持开展重大疫情应急相关科学技术研究,根据实际情况需要组织科研力量开展应急防治技术科研攻关。
县生态环保局:负责全县范围内医疗废水和医疗废物安全处理监督管理工作;依法对全县范围内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负责制订全县旅游行业处置重大疫情工作标准和措施,防止传染病疫情通过旅游途径扩散;督促涉外宾馆、饭店等落实有关工作措施。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职责范围内组织开展食品重大事故的调查;负责全县处置重大疫情所需医疗救治药品、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督,维护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正常秩序,依法打击各种违法行为,确保医疗救治药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依法开展对处置重大疫情所需物资的市场监管,把好市场准入关,维护正常的市场流通秩序。对药品、医疗器械以外的其他应急物资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保证产品质量。
县财政局:确保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必需的重大疫情防、控、治专项经费,筹集重大疫情防控工作经费。
2.2日常管理机构
县卫健局负责全县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的日常管理工作。
2.3专家咨询机构
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组负责对重大疫情和应急措施进行综合评估,为领导小组提供决策咨询、工作建议和参与应急指挥。
2.4疫情处理专业技术机构
2.4.1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县卫健局和上级疾控中心的要求,做好重大传染病日常监测与管理工作;督促落实县内监测点医疗机构做好疫情监测工作,及时上报监测信息;做好病人流行病学调查、样品采集工作,及时报告病例动态情况;承担疫情现场处置工作;确定密切接触者,指导落实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工作;确保生物安全的情况下做好样本的运送,以及开展防病培训工作和宣传教育。
2.4.2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建立由主要领导直接负责的防治工作小组,健全院内工作流程,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人。加强院内消毒等预防工作,做好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防止医源性感染。做好病例监测报告,对有可疑症状的病人在尚未明确诊断前要采取相应的临时隔离措施,预防疾病的传播,医院门诊根据疾病主要病症开展预检分诊工作。
定点收治医院:县人民医院为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要成立专家组,负责重大传染病留院观察病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的会诊、收治,积极救治病人;按时报告收治病人的动态情况;不断完善治疗方案,开展业务培训和指导。必要时,做好病人转诊和会诊工作。
2.4.3卫生监督机构:主要负责对医院、公共场所的消毒隔离、传染病报告的监督检查。
3.疫情监测、预警
3.1疫情监测
全县建立统一的重大疫情监测、预警与报告体系。包括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卫生监督、实验室监测、哨点监测和群众举报电话网络。各级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卫生计生监督所负责开展重大疫情的日常监测工作。
县卫健局要按照省市统一规定和要求,结合实际,组织开展重点传染病的主动监测,包括自然疫源性疾病疫情监测、自然灾害发生地区的重点传染病监测、主要症状和重点疾病的医院哨点监测等,并加强监测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保证监测质量。县卫健局、疾控中心和卫生计生监督所要向社会公布重大疫情报告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
3.2疫情预警
县卫健局要根据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计生监督所报告的监测信息,按照重大疫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迅速组织本级专家咨询委员会认真分析,及时向县应急指挥部和县政府报告或提出建议,由县政府审定公布。预警级别依据重大疫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划分为特别严重(Ⅰ级)、严重(Ⅱ级)、较重(Ⅲ级)和一般(Ⅳ级)四个级别,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表示。
4.疫情报告
4.1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4.1.1责任报告单位。
(1)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健部门指定的重大疫情监测机构。
(2)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3)各级卫健部门。
(4)其他有关单位,主要包括重大疫情发生单位、与群众健康和卫生保健工作有密切关系的机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环境保护监测机构、教育机构等。
4.1.2责任报告人。
执行职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人员、个体开业医生。
4.2
报告时限和程序
重大疫情监测报告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重大疫情,应当在2小时内向县卫计局报告。
县卫健局接到重大疫情信息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内向县政府报告,同时以电话、短信、书面专报三种形式向上级卫健行政部门报告,并立即组织现场调查确认,及时采取措施,随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县政府应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
4.3
报告内容
重大疫情报告分为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要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事态发展和控制情况及时报告事件进展。
首次报告未经调查确认的重大疫情或存在隐患的相关信息,应说明信息来源、危害范围、事件性质的初步判定和拟采取的措施。
经调查确认的重大疫情报告应包括事件性质、涉及范围、危害程度、流行病学分布、事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事件处理结束后要及时写出结案报告,并按程序上报。报告的具体要求按照国务院卫生健康委的有关规定执行。
4.4
网络直报
各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机构)可直接通过互联网上的专用系统报告重大疫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收到报告信息后,应及时审核、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并汇总统计、分析,按规定报告县卫健局。
5.应急响应
5.1疫情报告
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后,各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按照疫情报告规定的时限和程序报告。县卫健局接到重大传染病疫情报告后应迅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并按规定向县政府和市卫健委报告。
5.2疫情评估
县卫健局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成立重大疫情专家评估委员会,对重大疫情调查结果进行评估,初步判定重大疫情的级别,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县政府和市卫健委。
5.3疫情信息监测和处理
各级医疗机构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积极开展重大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对重大疫情医学观察病例数、疑似病例数、临床诊断病例数、实验室确诊病例数、疑似转为临床诊断病例数、死亡病例数、治愈病例数、仍隔离治疗数、排除病例数、排除疑似病例数有关信息进行收集、汇总、分析、评估,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5.4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必要时请求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技术支持,流调工作原则上要由两名流调专业人员共同完成。流调信息要及时向收治病人医院反馈,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调查时,要追踪调查该病例的所有密切接触者,掌握密切接触者与病人的关系、与病人接触的时间、地点、接触方式等,并做好记录,同时报请县政府实施隔离医学观察。
流行病学调查的质量控制和评价由县卫生计生监督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
5.5隔离治疗和医学观察
各级医疗机构对留院观察病例要就地隔离治疗,疑似病例及临床诊断病例由定点收治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要实行隔离医学观察。
5.6消毒处理
医院门诊、急诊、病房和放射科、转运病人的专用救护车、病人住所、公共场所等的消毒处理工作按照有关消毒规定执行。
5.7疫点、疫区确定及控制措施
疫点、疫区的确定及采取的控制措施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5.8医疗救治
在重大疫情发生时,应当立即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建立医疗救治调度指挥中心和专门医疗救治网络,确保病人及时得到接诊、收治和转运,全力救治重症病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5.8.1定点收治医院
县人民医院主要收治重大疫情的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同时参与组成专家组负责全县重大疫情的会诊工作。
根据疫情的发展,县卫健局可随时指定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为扩充的定点收治医疗机构,被指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必须按要求设置床位及其它必备设施。
5.8.2诊治及出院标准
对重大疫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推荐治疗方案和出院标准,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健康委制定的有关规定执行;若国家尚未出台,由县卫健局组织有关专家制定本县的相关标准。
5.8.3病情动态报告
定点医疗机构收治重大疫情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后,病人救治情况要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日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汇总后要报县卫健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健局汇总后报县政府和市卫健委;病人病情发生明显变化时,要随时报告。
监测点医疗机构收治重大传染病疫情留院观察病例后,也要按上述方式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日报告和随时报告。
5.8.4应急结束
如重大疫情的末例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发病例出现,可以终止应急反应。符合特大和重大的传染病疫情报请自治区卫健委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反应的建议,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或省重大疫情防控指挥部批准后实施,并向国务院卫生健康委报告。
符合较大的传染病疫情报请市卫健委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反应的建议,报市人民政府或市重大疫情防控指挥部批准后实施,并向自治区卫健委报告。
符合一般的传染病疫情,由县卫健局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反应的建议,报请县政府或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实施,并向市卫健委报告。
后期总结:当本期疫情应急响应终止后,组织对本次疫情的应急处理情况进行评估,完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患者救治情况、所采取措施及经济损失情况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调查报告上报上一级卫健委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应急保障
6.1应急队伍保障
县卫健局应建立各自的预防重大疫情应急处置队伍,当重大疫情发生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各医疗机构建立相应的疫情监测与报告、流行病学调查、消毒、物资供应、医疗救治等突发重大疫情处置分队。
6.2物资保障
县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做好物资储备、调运和调剂余缺工作,畅通疫区物资供给渠道,严格执行急需物品供应流程,保障疫区居民食品和生活用品的正常供应。所有防治物资、人力、财力由指挥部统一调动。
6.3宣传保障
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开展重大疫情处置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对公众开展重大传染病知识的宣传,增强全社会对重大疫情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6.4维稳保障
各政府组织要通过各种渠道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消除恐慌,安定人心。党、政、军所有公职人员要坚守岗位,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对有推诿扯皮、玩忽职守、拒绝调动、临阵逃脱等行为者要追究其行政、刑事责任。
7.附
则
7.1重大传染病疫情概念
重大传染病疫情是指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的发病率水平。
7.2预案解释、修订
本预案由县卫健局负责解释与修订。
7.3预案的实施
幼儿园传染病突发疫情应急预案 篇6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性传染病疫情事件的危害,保障全园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传染病防治的有关实施办法以及教委要求,结合我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传染病防治工作小组,小组成员明确职责,落实任务,杜绝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
1、传染病防治工作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园长 副组长:保健医
保教组长
后勤 组 员:各班班长
2、传染病防治工作小组主要职责
工作小组成员要统一认识,把握“预防为主,常抓不懈,健全体系,加强合作,立即报告,快速处置”的原则,提高全园师生员工防范突发传染病事件的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加强应急处置的培训与演练,一旦发生传染的疫情,应及时将患传染病的人员和接触人员进行隔离,并注意保护好现场,同时根据情况立即向地段保健科、朝阳教委报告。
二、预防办法和措施
1、加强宣传与培训。利用宣传栏、专题展板、告家长书等各种形式在家长中做好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宣传,定期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同时把好幼儿晨检关,增强全园师生抵御传染病的能力。
2、有效措施杜绝传染病发生。幼儿活动室、睡眠室和教师办公室等
保持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不共用茶具、餐具,注意增减衣物和均衡营养,加强户外锻炼,增强体质。
三、应急处置
1、在园内发现急性传染病的幼儿或教职工,应急小组领导应组织在第一时间内利用幼儿园隔离室进行隔离观察,通知家属,马上送医院诊治,同时立即上报地段保健科和教委学前办。
2、幼儿园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活动室或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幼儿、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并迅速切断感染源防止疫情扩散。
3、幼儿园一旦发现传染病,停止组织集体活动。
4、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人员前往探望,幼儿园应对病人作跟踪了解,病人病愈返校时须出示医院有效证明。
5、传染病发病期停止办理新生入园手续。
四、信息报告
传染病防治应急处理预案 篇7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从全局的高度、战略的高度、政治的高度、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认识其工作的重要性,按照 “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条条保证”的原则,快速、及时、有效地处置出现的突发性事故。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常抓不懈”思想,做到学校安全底数清楚,重点环节重点部位明确,措施得力,确保学校学生安全。
二、组织领导及责任分工
1、成立西册田中学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刘德厚〔校长〕
副组长;曹世忠〔分管安全的副校长〕
秦全祥(教导主任);
成员:各班班主任、2、责任分工:校长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辖区内传染病工作负总责,分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防治规划、明细的实施方案等全方位部署;分管安全的副校长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主要责任人,负责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具体管理、按期督查、随期抽查和上传下达工作,建立指导、排查、督查机制,做到了有计划、有总结、有检查、有反馈、有通报,并负责相关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教导主任负责传染病治防工作的具体落实;各成员是传染病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负责对每一个学生在校的每一个时段的安全实施监控,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同时规定所有科任老师均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间接责任人,对相应班级的安全管理工作负连带责任。
二、具体措施
1、各班应严格执行学生集体服用药品的有关规定,按卫生部门要求做好疾病防治工作。
2、各班按国家规定对学生常见病、传染病及某些重点疾病组织学生进行群体性预防的用药,应根据法律法规,按国家统一方案和指导原则进行。
3、任何单位、团体和个人不得以预防和保健等名义自行组织学生集体服用药品和保健品。
4、各班有责任抵制向学生推销药品或保健品的行为。
三、责任追究
1、班主任自始至终的坚持晨检制度,负责坚持对班级学生每天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查登记。
2、班主任负责对班级学生的身体素质、病痛状况进行全面的摸底、了解、核实。
3、班主任保证不中断与家长的联系。
4、班主任配合学校及卫生部门负责做好传染病的治防工作。
5、班主任做到在流感及其他传染病信息方面达3名学生就及时向学校和卫生部门反馈信息,做到不瞒报、不漏报、不迟报。
6、凡因晨检不力、不细,了解不透、核实不准,信息反馈迟缓等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将追究相关人员直接责任。
西册田中学
传染性疾病处理应急预案 篇8
一、工作目标
普及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完善传染性疾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疫情在教育系统的发生和蔓延。
二、组织管理
(一)传染性疾病防控组织机构
组长:宋军
组员:张扬、王秀英、班主任
(二)预防传染性疾病领导小组职责
宋军:指导和落实学校传染性疾病防控的各项工作;收集学校传染性疾病疫情信息和防控工作情况,分析、研究学校防控工作形势,提出学校传染性疾病防控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
张扬:指导师生加强传染性疾病防控的思想工作,确保校园秩序的稳定;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学校传染性疾病防控各项工作,收集学校传染性疾病疫情信息和防控工作情况;
王秀英及班主任:监测掌握、汇总上报传染性疾病病例发生情况;及时总结学校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的做法与经验。
三、防治措施
建立健全传染性疾病防控责任制度,并将责任分解到处室、落实到人;开展对学校师生的卫生宣传教育;建立每日学生缺课登记制度,查明学生缺课的原因;及时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对有传染性疾病症状的学生,及时督促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传染性疾病病人或疑似病人的隔离消毒工作;及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报学校师生传染性疾病病例发生情况。
疫情发生时,领导小组应根据学校的部署启动本校园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预案,组织落实各项传染性疾病防控措施。
1.按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求,校长作为学校疾病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工作,把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
2.学校分管领导要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报告制度,健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管理制度,检查措施落实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卫生资源及设施。
3.学校应建立各项卫生工作责任制,完善考核制度,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并指定专兼职教师做好每天晨检工作,认真填写学生日检统计表,保证学校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4.学校应普及卫生知识,通过各种形式,做好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并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加强有关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培训,教会师生防病知识,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5.食堂、教室、会议室、图书室、实验室、阅览室、微机室等人群较集中的场所,落实好以下防范措施:
(1)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2)课间要求师生到室外活动。
(3)学校应按规定定期消毒。
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篇9
为了维护学校稳定,确保全校师生饮食饮水卫生和身体健康,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预防饮水污染事故和水源性传染病防范应急处理预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切实做好饮水卫生工作,教育广大师生养成良好习惯,严防饮水污染事故和水源性传染病的发生,确保全校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
二、组织机构及具体分工
学校成立“预防饮用水突发事故和水源性传染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饮水卫生管理制度,健全饮水突发污染事故和水源性传染病应急处理预案,配备兼职饮水卫生管理员。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XXX
三、基本原则
1、充分认识饮水卫生工作的重要性,把预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维护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
2、谁主管、谁负责。学校主管校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各级领导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措施得力,齐抓共管。
3、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制度,采取有力措施,切断病从口入的源头,防患于未然。
4、发现饮水污染事故和水源性传染病现象,要立即停止师生的饮用水供应,包括饮用桶装水并保护好水源,等待有关部门前来检测。同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和卫生系统防疫部门,最大限度地减小损失。
5、成立饮水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速反应机制、信息报送制度和应急处理方案,加强统一领导。
6、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做好师生员工的思想工作,确保学校稳定。
四、饮水污染事故突发事件和水源性传染病应急处理措施
1、当发现3人以上师生饮用学校供水后轻度恶心、呕吐、腹泻应及时将病人送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同时上报有关卫生监督部门。学校领导做出相应安排,严密监控事态扩大。
2、当发现5人以上师生饮用学校供水后出现恶心、呕吐、发烧、腹泻甚至惊厥昏迷现象,由学校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立即启动“预防饮水污染事故和水源性传染病应急处理预案”,各部门成员接到通知后10分钟内到达预案规定的岗位,并马上开展相应工作。
3、学校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开展救治、护理工作,并与当地医院、120取得联系。对非饮用的生活用水进行消毒处理。
4、安全防范组:立即着手调查事件起因,停止供应水;改用桶装水供应,同时封闭水源,由专人保护水源,防止有人误服或恶意破坏,等待有关主管部门核实定论。如情况不明,通报全校,停止校内的一切供水。临时调集饮用水。因水源性传染病流行,应严格控制校内的饮用水供应、布置做好生活用水的消毒处理。
5、生活服务组:按照预案的要求,立即调集物资,做好更改供水方式的准备工作,待接到通知后立即更改供水方法;同时做好通讯、电力、车辆准备,保障抢救工作通讯、交通运输畅通;为病员和工作人员提供必需的生活用品与药品;为全校师生提供安全可靠的临时饮用水(可在外区调集瓶装矿泉水)。
6、宣传组迅速深入到学生中去,一方面积极配合治疗,另一方面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做好学生及家长的思想工作。领导门房等保卫人员,负责校园的安全保卫,稳定局面。
7、信息报送组:以电话和书面形式在两小时内向区教委、区疾控中心报告,内容包括发生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涉及人数(教师、职工、学生分别统计)、事件发生的可能原因、事态、病情的程度和发展趋势。采取的措施,目前存在的困难等等。记录、传达上级的指示要求。事件后期调查总结报告等。
五、责任追究办法
传染病应急预案 篇10
学校为了预防疾病,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特制定了以下的应急预案。
一、预防措施:
1、学校有效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卫生健康教育,组织力量消除鼠害和蚊、蝇等虫媒昆虫以及其他传播传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的危害。
2、学校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
3、学校配备设立专门的卫生室和校医,承担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和疫情管理工作。
4、学校响应防疫站的号召,定期为学生接种疫苗。
5、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
6、学校食堂符合食品卫生法的标准,建立严格的食堂管理制度,做到食物新鲜卫生,场所定期消毒并做好“除四害”工作。食堂人员都有健康证。
7、如学生或教师被认做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或者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来校上课或从事学校工作。
8、任何人在学校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都应当及时向学校校医或学校领导报告。医疗保健人员发现甲类、乙类和监测区域内的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卫生防疫机构发现传染病流行或者接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炭疽中的肺炭疽的疫情报告,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立即报告当地政府,同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9、学校有关主管人员和校医,不得隐瞒、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二、应急措施:
1、在学校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非典患者和疑似非典患者、禽流感患者以及疑似禽流感患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治疗单位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2、对除艾滋病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以外的乙类、丙类传染病病人,非典患者和疑似非典患者,禽流感患者以及疑似禽流感患者,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3、对疑似甲类传染病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4、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和密切接触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5、流行时,当地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地方政府决定,可以采取停课的紧急措施。
三、监督和责任:
1、学校上下人人重视,层层把关,领导起带头作用对传染病防治工作行使监督管理职权。
2、校医要对传染病的预防、治疗、监测、控制和疫情管理措施进行监督、检查。
3、如果因为某人的责任引起传染病大规模流行或引起相应后果的要受到学校或法律的相关处罚。
【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推荐阅读:
高校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06-17
景区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09-12
县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07-15
学校春季预防传染病疫情应急方案05-26
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09-24
4传染病疫情自查制度06-20
传染病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07-21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会议主讲内容07-29
传染病及疫情网报知识考试试卷及答案07-16
永安镇卫生院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