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的文化价值有哪些?彩陶的制作方法

2024-07-03

彩陶的文化价值有哪些?彩陶的制作方法(精选5篇)

彩陶的文化价值有哪些?彩陶的制作方法 篇1

界首彩陶秉承唐三彩遗风,又吸收了剪纸、木版年画的艺术风格,在制陶技艺中自成流派。在胎面的制作上,界首彩陶饰以两层化妆土,在刻画过程中表现出赭、黄或赭、白两种基本对比色。

在刻画题材上,除以生活中的花、鸟、鱼、虫为创作对象外,还着重吸取了传统戏曲中的艺术元素,以一幕幕场景的形式加以表现,卢山义的“刀马人”系列是其代表;在烧制方面,界首彩陶制作先除潮,然后素烧,温度一般在摄氏700至800度,成品为砖红色的刻画陶,素烧后可以釉烧,即涂以含铅、二氧化硅、粉土的釉料后放入陶制的匣钵内,逐渐加大温度,达到摄氏1000至1050度,烧两天两夜,成品为红底白花的界首彩陶。

彩陶造型装饰方面的独特艺术是由诸多要素所构成。诸如黄金率的无意识应用、空间的处理、画面的布局等等,其多元素的最佳组合,创造出了界首彩陶独特的艺术个性。但是,界首彩陶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社会生活中不断观察、不断发现、不断提炼和不断创造的结晶;从单纯的摹拟刻划到综合的艺术创造,从偶尔的发现到熟练的掌握,如此反复实践,受到启发,得到规律,才归纳总结出创造美的原理。

彩陶的制作方法

手制又可分为捏塑法、泥片贴筑法、泥条筑成法。捏塑法仅限于少量小型器物,以及器物上的附件,如耳、足与贴附在器物上成为附加堆纹的手捏泥条等。泥片贴筑法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地区,泥条筑成法是包括甘肃在内的黄河流域的主要制陶方法。

模制法即以模具为依托的陶器成型方法。它的初级阶段是模具敷泥法,我国最早的彩陶即大地湾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彩陶,就是以这种方法制成的。而成熟阶段的模制法则盛行于黄河中游的庙底沟、龙LLJ文化。两者的区别是,前者在模具上敷泥,后者却是在模具上垒筑泥条。

轮制法是用快速旋转的陶轮拉坯成型的工艺。据李文杰先生观察,只有转速达到每分钟90周以上,坯体才能迅速成型,低于这个速度,转轮只能用以修整坯体的工艺。可见慢轮虽已用于制陶,但因无法使陶器成型,因而只可作为辅助手段修整坯体,所以不能归人轮制法。根据研究成果,甘肃彩陶的成型方法主要为模具敷泥法和泥条筑成法。

彩陶的文化价值有哪些?彩陶的制作方法 篇2

一、造型的实用美

“彩陶的造型体现了人类进一步自觉地美化产品。”[3]94它的出现, 标志着人类智慧的进一步发展。马家窑彩陶是在仰韶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很多时候还只是实用器物。陶器作为生活用品, 首先要考虑实用, 马家窑彩陶的各种造型都是从属于器物的实用目的的。所谓实用, 一方面是指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马家窑彩陶的器形, 前期比较重实用, 腹多为球形及其变体, 这主要是增大容量及盛装东西的方便。甘肃兰州出土了马家窑类型的带盖彩陶罐, 盖上带钮, 可以避免在盛装热的东西时被烫伤, 而且也有利于拿起盖子。这些都说明人们很注重陶器在日常生活中实用性。而实用的另一面, 是一种礼用的需要, 或是其他的特殊用途。如瓮, 大多是作为二次葬时装尸骨的。这些实用的造型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精神特征, 流露出当时人们在对美的创造中的喜悦。彩陶造型的实用美完全不同于后来出现的青铜器。青铜器产生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的“祀与戎”服务的, [4]大部分被用作礼器, 普通民众很少能够拥有青铜器, 不像彩陶, 它是当时社会人们使用最普遍的用具, 没有等级的森严和地位的贵贱。

二、纹饰的生活美

美的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它直接呈现出感性形式如色彩、线条等, 在这些感性形式中凝聚着人们的劳动和创造。[3]47随着生产实践的发展, 美也在不断地发展。马家窑人自然而然地会吸收他们所观察到的雷、电、水、太阳、动植物, 并把这些现象转化为创作的灵感。从出土的实物可以看出, 彩陶上经常出现的是螺旋纹、水纹、蛙纹、鸟纹, 还出现了相关内容的组合, 如水纹与网纹、水生动物纹等相关内容组合, 这些纹饰的出现都与马家窑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是原始社会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认识与改造自然的一种写照, 他们将平时所见到的动植物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东西用绘画的手法表现出来。

马家窑彩陶的纹饰均来自人们的现实生活, 具有生动的、丰富的生活美。其纹饰的来源大体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直接反映自然的形象, 如鱼纹、鸟兽纹等, 它是人们在劳动中经常关心、熟悉和喜爱的对象, 在纹饰中通过洗练的形式表现了这些自然形象的特征。第二种是几何图形的纹饰, 这些图形大都是从自然和生活形象中提炼概括出来的。普列汉诺夫曾说, 所有一切具有几何图形的花样, 事实上都是一切非常具体的对象的, 大部分是动物的缩小的、有时候甚至是模仿的图形。[5]第三种情况是, 有些几何纹饰是和生产技术过程相联系的。在彩陶出现以前, 人类已经学会了编织。恩格斯曾指出, 可以证明, 在许多地方, 陶器的制造都是由于在编制的或木制的容器上涂上粘土使之能够耐火而产生的, 在这样做时, 人们不久便发现, 成型的粘土不要内部的容器。[6]如果说纹饰的生活美是马家窑彩陶纯自然美流露的一个方面, 那么看一下青铜器纹饰便能深刻体会到什么叫纯自然美。如青铜器上的兽纹, 往往面目狰狞, 给人以威严恐惧之感, 已经赋予了较多的等级和政治色彩, 相比马家窑彩陶动植物纹饰, 已黯然失去生活的美感。

三、笔划的简洁美

笔划的简洁美是一种形式美。马家窑彩陶纹饰从笔迹上看, 是用一种毛制的笔划出来的, 笔划非常简练, 如旋涡纹和螺旋纹, 粗细并不是很规整, 有的陶器在器口有水波纹或三角纹, 笔划很自然。有的纹饰感觉就象信手勾画出来的, 似乎有一点任意性, 就像我们在包饺子的时侯, 在饺子的边沿上捏出几道褶皱, 增加饺子的美感。可以看出陶器上的纹饰并不是中规中距, 但笔划简洁中又透露出一种细腻感。马家窑彩陶纹饰是由各种不同的线条组成, 有粗线、细线、齿状线、波状线, 这许多不同的线巧妙地组织在一起, 运用重复交错平行的方法, 虽然纹饰简洁, 但并没有杂乱无章之感。而且大部分彩陶下半部留出空白, 显得有虚有实, 更增加一种变化。这样美妙的纹饰仿佛是用线条奏出的交响乐。整体看起来非常自然, 审美效果非常好。

达尔文曾从生物学的角度做过许多研究, 某种形态、色彩和声音能够引起独特的性感, 这就是最简单的对美的感受。马家窑彩陶纹饰的笔划的简洁性、线条的写意性也非常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兴趣。对马家窑彩陶纹饰笔划的简洁美, 我们同样可以对照青铜器纹饰进行简单的比较。青铜器的纹饰也大量采用多种动物的形象, 有自然界中的动物, 也有一些属于幻想或神话传说中的动物, 它所勾勒的笔划要比彩陶纹饰笔划复杂得多, 也很威严, 比如涡纹, 图案近似水涡, 但笔划较之马家窑彩陶的一圈一圈的水波纹相对复杂。通过与青铜器纹饰的对比, 更能突出彩陶纹饰笔划的简洁美。

四、创作的自由美

马克思说, 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类的特征。美的事物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喜悦, 就是由于里面包含了人类的一种最珍贵的特性——实践中的自由创造。马家窑文化彩陶是当时的人们在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象征, 也体现了人类智慧、灵巧的品质。在其纹饰中, 曲线自始自终贯穿整个纹饰历史发展阶段。尽管也有其他形式诸如蛙纹、鸟纹等, 也都是通过曲线的形式生动地表现出来。我们从这些彩陶纹饰中可以清晰地看出, 彩陶生产者的地位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是平等的, 工作的环境是宽松的。所有这些纹饰都体现了新石器时代的特色, 这个社会里人们之间的关系是合作者, 而不是压迫和被压迫者, 纹饰中体现不出经济的不平等和等级的压迫。生产者是在为自己生产实用器物, 是在为自己或自己的部落生产的陶器上自由自在地进行创作, 把他自己对自然的理解、对生活的观察、对美的理解体现在彩陶的纹饰当中。

从创作的心态上看, 马家窑时期人们生产的陶器主要是作为生产生活的用具, 是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 不是非要生产出什么特别的产品来, 精神负担较小。这种创作的自由性为当时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实用器物。相比较青铜器的生产尤其是礼器的生产, 创作者多为奴隶, 其产品要符合统治者的要求, 体现某种政治符号, 虽然也不乏精美产品问世, 但已折射不出创作的自由美, 而更能体现的是等级的森严和权力的至上。

五、整体的和谐美

亚里士多德说, “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和明确”, 如图案中的对称、调和、对比、变化、多样统一等等。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形式的美在于表现要素自身的美, 也在于其纹饰形式组合方式的巧妙以及纹饰和器形巧妙的结合。整体的和谐美首先表现在对称和均衡的美。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 “美是和谐的比例”。人们觉得对称是美, 是因为对称符合人类的对称的生理结构, 而使人产生快感, 为美感提供了生理基础。马家窑彩陶纹饰无论采取什么样的组织方式, 大都离不开对称、均衡这两种构图形式。例如圆圈锯齿纹壶, 肩部等距离绘四个大圆, 间饰平行锯齿纹, 构成左右对称形式, 不论从哪个角度欣赏, 都给人以繁而不乱、有条不紊、整齐严谨的统一感。其次是变化与统一的美的规律。这种美的规律来源于自然界, 是陶器制作者在长期实践中认识的规律, 并把它引入彩陶纹饰之中, 使彩陶纹饰给人以美的享受。马家窑彩陶纹饰形式变化中有统一, 统一中有变化。变化的因素主要表现在点、面的大小和形象的方圆, 以及线的粗细、曲直和长短。最后是动感和静感的美。马家窑彩陶纹饰以静的格式为主, 追求动感, 多以流动感的弧线、弧形、波纹构成, 加以平行弦味的对比、圆点的呼应, 纹饰具有强烈的流畅飞动风格。

六、小结

马家窑文化彩陶是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精神价值的体现, 具有自然美的特征。所谓纯自然美的流露, 主要指马家窑时期的彩陶没有打上等级社会的烙印, 还保留了彩陶的质朴和单纯。在马家窑时期的彩陶中, 从器型上看不出生产者的拘谨;从纹饰上看, 其纹饰均以动植物或几何图形构成, 没有表达某一主题精神的造作。因而造型的实用美、纹饰的生活美、笔划的简洁美、创作的自由美、整体的和谐美构成了马家窑文化彩陶的纯自然美, 展现了这一历史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取向。这种对美的自然的表现不仅能促进现代美学的发展, 在对远古历史研究和考古学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马家窑文化彩陶时代, 人们正处于原始社会状态, 等级社会尚未形成, 社会成员之间自由平等, 因而当时的陶器不论是造型还是纹饰均没有表现出等级的烙印。从造型、纹饰等方面来剖析, 马家窑文化彩陶表现出造型的实用美、纹饰的生活美、笔划的简洁美、创作的自由美、整体的和谐美。人们的审美是无拘无束的, 这不仅仅指自然事物的美, 更是指原始社会时期自由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马家窑文化,彩陶,自然美

参考文献

[1]林少雄.洪荒燧影:甘肃彩陶的文化意蕴[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1999:47.

[2]陈烈汗.浅谈马家窑文化彩陶装饰形式[J].陶瓷研究, 1993 (1) :8.

[3]杨辛, 甘霖.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3.

[4]杜延松.中国古代青铜器简说[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7:11.

[5][俄]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艺术与社会生活[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160-161.

红山文化彩陶纹饰的应用 篇3

关键词:红山文化;彩陶纹饰;应用;传承

中图分类号:K8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1-0001-04

红山文化是一支分布在西辽河上游燕山南北、长城地带的新石器中晚期考古学文化,年代距今约6500至5000年。1921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发掘了锦西沙锅屯遗址,所得遗物包括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当时被认为是仰韶文化。1935年,日本学者对赤峰红山后进行了有计划的发掘,出土了一批石器和陶器。新中国成立后,尹达先生在《新石器时代》中将这种新石器时期遗存正式命名为红山文化。随着考古工作的逐步深入,红山文化遗址的发掘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红山文化资源。其中,陶器是当时先民对物质和精神追求的结晶,也是当时先民对艺术的表达形式。

一、红山文化彩陶纹饰的类型

目前,红山文化遗址已发掘的有赤峰西水泉,①赤峰蜘蛛山遗址,②胡头沟遗址,③东山嘴遗址,④城子山遗址,⑤那斯台遗址,⑥内蒙林西县水泉遗址,⑦牛河梁遗址。⑧出土的陶器陶质主要有泥质陶器、夹砂陶和彩陶。陶器器形主要有钵、盆、罐、瓮、碗、斜口器、瓶形器、豆、器盖、壶、盅、圈足盘等。红山文化彩陶主要是绘黑彩,少部分绘红彩。彩陶纹饰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直线形几何纹饰,有平行宽带纹、大斜三角折线纹(图1.1-1.2)。第二类是平面形几何形纹饰,如菱形、方格纹、三角形纹等(图1.3-1.5)。第三类是曲线形纹饰,如垂鳞纹、涡纹等(图1.6-1.10)。这些纹饰从艺术形式上来看,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重复。这种重复是以一个图案单元连续重复在陶器表面一周形成的封闭图案。这种封闭式的纹饰是“一种没有开始、没有终结、没有边缘的非常严谨的秩序排列”,⑨让人感到即美观又神秘。这种美观和神秘是我们的直观感觉,若是细细观察这些图案,就会发现每个的不同。若是以动静加以区分,平行宽带纹这种水平线图案具有静态感,而大斜三角折线纹和涡纹这种图案就给人一种流动感。同时,这些纹饰也代表着不同的个性,例如大斜三角折线纹代表着锐气和锋芒,四边形纹饰代表着规矩和整洁,涡纹代表着柔顺和永恒。

上述的纹饰是单一的图案,在红山彩陶陶器中,还有一些纹饰是以组合的形式出现,例如四边形纹和三角形纹(图2.2),菱形方格纹和涡纹(图2.3),涡纹和大斜三角折线纹(图2.6)等等。这些纹饰的组合在一起形成互相比较的状态,这也就是现代艺术设计中所说的对比之美。这些单一纹饰通过一定的秩序关系形成了一个整体,无论它们看起来多么和谐,都还是存在着差异。而这种差异也正是对比形式的存在,使得它们相互烘托,更加能够体现出自己的特点。例如平行线纹和月牙单沟纹的组合(图2.1),平行线纹的静态更加凸显月牙纹的活泼动感。在艺术设计中,图案的造型、大小、方向、色彩等都是对比的要素。涡纹和鳞纹都是具有动感的纹饰,当它们组合到一起时(图2.5),涡纹的水平流动感就与鳞纹的垂直动感产生了方向对比。平行线纹和四边形纹都是静态的纹饰,组合在一起(图2.4)形成了造型上的对比。

红山文化彩陶不但数量大,而且特色鲜明,它虽然受到了仰韶文化的影响,却有属于红山本土的特点,比如说鳞纹、涡纹。红山彩陶制作的相当精美,其背后所代表的含义也非常重大。在红山文化“以神为本”的社会背景下,这种精美的彩陶想来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些学者认为无底筒形器、塔形器和马蹄形玉器这种上下贯通的器物代表着死者灵魂的出入,在当时,是有人在死去后,灵魂依然在人世影响后人的想法。那么,彩陶上这种连绵不断的涡纹等纹饰,也可能是代表着灵魂生生不息、万世永存的理念。因此,红山文化彩陶的纹饰也是代表那个时代的一种符号。这些纯朴的图案背后所承载的内涵是我们不得而知的,红山先人创作出了属于红山人自己的彩陶艺术,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目前,红山文化彩陶的研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有的学者对红山文化的彩陶纹饰与其他文化的彩陶纹饰做对比,分析红山文化彩陶所受到的其他文化的影响。有的学者透过这些纹饰,探究其背后所承载的内涵。有的学者从美学审美的角度分析红山文化彩陶纹饰。不过,无论学者们从哪个方面来研究,共同之处是都会被彩陶纹饰的原始美感所折服。这些先人遗留下来的艺术需要我们去细细的品味和体会,并将它长远的传承下去。

二、红山文化彩陶纹饰的传承和应用

红山文化彩陶纹饰是中国原始的绘画,纹饰线条的流畅优美体现出古人在创作时平和舒适的心情。这种创作的意境一直延续至今,尤其体现在中国的绘画和书法。中国画追求气韵和意境,在创作时,心情平和能保证笔触的流畅,心无旁骛才能在宣纸上将自己的心中所想完美的呈现。这种遗传并不是刻意的,而是在人们潜意识中就自然而然的行为。除了思想行动上的传承,还有从古至今关于红山文化彩陶纹饰的演变应用。在中国古代的服饰中,经常用到回龟纹(图3.1)。若将其纹饰的棱角转化成弧形(图3.2),就会发现这种纹饰与红山彩陶的涡纹非常相似(图1.9)。还有汉代服饰上的纹饰(图3.3)与大三角折线纹(图1.2)很相像。在现代的家居设计中,也有很多纹样类似红山彩陶纹饰。比如说地毯,现代设计的地毯有很多都在边缘用到回形纹样(图3.4),将这个纹样曲线化(图3.5)之后做成地纹效果(图3.6),就与红山彩陶的涡纹如出一辙。还有近几年开始流行的壁纸,就有很多类似流水和浪花的曲线纹样(图3.7),将纹样加粗(图3.8)后加以变化形成的图案(图3.10)也与红山彩陶的涡纹(图3.9)很相似。在现代家居中,应用广泛的瓷砖纹样(图3.11)与红山彩陶中四边形纹饰(图1.4)大同小异。

这些现代图案纹样的设计者也许并不知晓红山彩陶,在设计时只是遵循着设计理念和艺术审美。但无论是设计理念还是艺术审美,都是从红山文化彩陶这一原始艺术一步一步演化而来的。从原始人类带着某种特殊意义的艺术绘画慢慢转变成现代人对艺术的审美定式,现代人在无意识中运用这些原始艺术来为现代生活增添色彩,同时也为现代艺术家门提供了艺术创作的灵感。

三、红山文化彩陶纹饰应用在文化产业中的创意

近几年来,文化产业的发展日益繁荣,利用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更是热点话题。目前,关于红山文化资源产业化的案例有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牛河梁博物馆、翁旗玉龙沙湖景区等。随着红山文化产业化的繁荣,文化产品也随之扩大了需求量。文化产品的设计依附于文化遗存,但是“艺术作品的即使是最完美的复制品也缺少一种因素:它的时间和空间的在场,它在它碰巧出现的地方独一无二的存在。艺术作品存在的独特性决定了它存在期间制约它的历史”。⑩红山文化彩陶也是如此,虽然我们无法复制出一模一样的复制品,但是我们却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和途径来使它达到某种程度上的“复活”。这种“复活”指的就是将彩陶纹饰提炼出来,合理的运用到产品设计中。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文化的发展,“图逐步由绘制图像演化为有心理活动含义”,{11}有心理活动含义的图像就是符号。正如赵毅衡先生对符号的定义“符号是被认为携带意义的感知”。{12}当我们为这些原始艺术的纹饰赋予了符合红山文化的感知时,就形成了红山彩陶纹饰独有的符号意义。例如红山文化彩陶纹饰中的涡纹,它看似一条连绵不断的水流,又像江海卷起的浪花,找不到源头也看不见终点。从古至今,水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古人傍水而居,红山诸文化的先民也是依辽河及支流西拉休沦河、老哈河、教来河而住”。{13}这种类似流水的图案是原始人类对水的情感表现,期盼着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水能源源不断、无穷无尽。可以说,涡纹代表的符号意义是永恒。将这些带着特殊意义的原始的符号转化成符合现代人审美观的图案,为现代图案设计提供独具特色的元素。现代图案是有装饰意味的纹饰,就是按照一定图案结构、形式美法则经过抽象、变化等方法而构成的某种对称或均衡、连续或综合的,具有一定秩序的图形纹样。图案的构成单元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纹样,例如三角形纹中的一个小三角形可以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将两个三角形当作一个单元。在现代图案设计中,将提炼出的纹饰单元做单向、双向、多向或旋转的重复排列形成新的图案造型。运用现代图案纹样的设计方法对红山文化彩陶纹饰进行分解整合,根据纹饰的特点来设计出美观的图案。

近日,文物局发布博物馆条例,提出要完善博物馆社会服务,加强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因此,笔者设计了一套红山文化礼品的包装盒(图4.1)和包装袋(图4.2)。涡纹纹饰的包装更符合红山文化的特点,利用流线型的涡纹来使包装外表看起来活泼有动感,材料选择牛皮纸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同时,它背后代表的意义深刻,送给家中老人寓意健康长寿;送给至交好友寓意友谊永久。红山彩陶纹饰的应用范围很广,可以将它运用到现代生活的各个地方,大到城市建设,小到名片印花。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它的符号意义,并能体现出它的文化含义,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红山文化。

四、结语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追溯中国文化的源头就从红山文化开始。红山彩陶不仅是祖先为我们留下的珍贵文物,也是先人智慧的结晶,并一代代的遗传下来。而我们要在这种无意识的接受中将中华文化继续发扬光大,红山彩陶纹饰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分支。希望彩陶纹饰的产业化应用能对现代生活有所影响,从生活的细节中体现我们宏大的中国传统文化。

注 释:

①刘晋祥.赤峰西水泉红山文化遗址[J].考古学报,1982(2).

②徐光冀.赤峰蜘蛛山遗址的发掘[J].考古学报,1979(2).

③方殿春.辽宁阜新县胡头沟红山文化玉器墓的发现[J].文物,1984(06).

④郭大顺.辽宁省喀左县东山嘴红山文化建筑群址发掘简报[J].文物,1984(11).

⑤李恭笃.辽宁凌源县三官甸子城子山遗址试掘报告[J].考古,1986(06).

⑥董文义.内蒙古巴林右旗那斯台遗址调查[J].考古,1987(06).

⑦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林西县水泉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2005(11).

⑧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1983~2003年度)上中下[M].沈阳:文物出版社,2012.

⑨王仁湘.史前中国的艺术浪潮——庙底沟彩陶纹饰研究[M].沈阳:文物出版社,2011.202.

⑩胡慧林,单世联.文化产业研究读本(西方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6.

{11}胡易容.图像符号学:传媒景观世界的图示把握[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7.

{12}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1.

{13}曹彦生.试论红山诸文化陶器纹饰[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3).

参考文献:

〔1〕郭大顺.红山文化[M].沈阳:文物出版社,2005.

〔2〕于明.中华文明的一源——红山文化[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

〔3〕张星德.红山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4〕张廷兴,岳晓华.中国文化产业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5〕于建设.红山文化十讲[A].第五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2010.

〔6〕王国华,李世忠.艺术设计创意产业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

〔7〕吴翔.设计形态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8〕胡易容.图像符号学:传媒景观世界的图示把握[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

〔9〕胡慧林,单世联.文化产业研究读本[西方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孙国军)

Abstract: The painted pottery is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ongshan culture, painted pottery of the Hongshan culture not only number, and very beautiful. Hongshan ancestors left for us precious primitive art ,At the same time left for us to explore unknown mystery These rich material heritage is need we go to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people. With the booming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cultural products demand is more and more.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from the artistic Angle, Hongshan painted pottery decorative design in its application in the design of the cultural products.

彩陶觚 篇4

目录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基本简介类型收缩展开中文名称:

彩陶觚

英文名称:

Painted pottery gu

基本简介

规格: 高15厘米 Height 15cm 出处: 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 Dawenkou Culture of the Neolithic Age

类型

大班艺术活动《大地湾彩陶》 篇5

设计意图:     秦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之一;有八千年历史的大地湾文化。但由于孩子们因活动范围、受教育程度所限,很多孩子对自己生活的地方了解甚少。要让孩子爱自己的家乡,首先就要熟悉自己的家乡,知道家乡有哪些引以为荣的历史功绩、物产等。因此,我以秦安享誉中外的“大地湾文化”为切入点,设计了《大地湾彩陶》这一活动, 让幼儿对古代先民的智慧有所了解,从而激发他们爱家乡的情感。  课时建议:一课时 活动目标:  1.通过向幼儿介绍大地湾遗址中出土的彩陶,使幼儿初步了解我国古代陶器的质地、用途。 2.尝试用压、搓、捏、镂空以及包胚的技能制作彩陶。  活动准备: 1.各种彩陶图片、模型。 2.红泥、太子奶瓶、不同形状的果冻盒、各色颜料、毛笔、牙签、小塑料刀、湿巾、塑料袋等。     一、观赏与思考:  (1)逐一出示几种彩陶图片,引发幼儿思考并讨论:图片上是什么?是用什么做的?是用来干什么的?亲幼儿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疑问:它是从哪来的?幼儿再次讨论后教师小结:这些都是我们秦安大地湾遗址中出土的彩陶,是八千年前的人们用来盛水或装东西的,是使用粘土烧制而成的。  (2)近距离观赏并触摸彩陶模型。   通过观赏讨论陶器的质地、色彩、图案等。   讨论后小结:大地湾陶器多为红陶,以黑彩占绝大多数;纹饰有花瓣纹、鱼纹、弧形三角纹等。    (3)观赏最著名的人头型彩陶瓶:     幼儿讨论它的形状。     教师小结:这是大地湾彩陶中最著名的一个,瓶口是一个女性人头形状的雕塑,头像前额梳着整齐的短发,头的左、右和后部均为披发,眼、嘴和鼻孔都镂空,五官的位置安排得比例恰当,给人以适当、舒服的感觉。    二、示范:   教师示范用大块泥包裹胚子成型的方法制作瓶身,瓶口(人头)部分用捏、雕刻、镂空的方法塑造。   三、提供并介绍材料让幼儿操作:  (1)让幼儿任选自己喜欢的陶器作为参照,从教师提供的瓶子或果冻盒当中选择和陶器近似的模具进行制作,或者自己思考用什么样的方法塑造出整体造型。    (2)启发幼儿用提供的材料表现陶器上的纹样。可以用毛笔蘸颜料画出纹饰,也可用小塑料刀刻出纹饰。 四、评议     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   教师全面总结幼儿的制作态度、制作过程中的积极思考、创新意识。  活动延伸: 建议幼儿将作品带回家,与家长共同欣赏自己的作品。并向家长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大地湾彩陶》。在家长的指导下查阅相关资料,丰富自己对《大地湾》彩陶的认识。

反思:陶器,在大地湾出土的文物中占多数,无论是形状、色彩还是纹饰都呈现出多样性,能够让孩子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孩子们天性爱玩,对玩泥更是情有独钟。本次活动我仍以孩子的兴趣为起点,引导他们通过了解彩陶来源、欣赏形态各异的彩陶,激发亲自制作的欲望,从而丰富幼儿的感性体验和情感体验。在活动中,孩子们表现的很投入,各种奇思妙想在他们的手中不断呈现出来。单从人头型彩陶瓶来说,有的在瓶口处捏了一个圆圆的头像作盖子,并且加了一条长至瓶底的辫子,有的在瓶身上用泥条拼成一张大大的脸······画上图案后陈列在一起,虽然有的歪歪扭扭,但还是能体现出孩子的创造性,从他们洋溢着满足感的脸上可以看出专注于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带来的快乐体验。

上一篇:带有歇后语的句子下一篇:刘孝绰咏素蝶诗阅读理解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