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王忠利

2024-08-04

心得体会 王忠利(精选2篇)

心得体会 王忠利 篇1

山东省贫困村校长和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朱子小学 王忠利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校长,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山东省贫困村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班。在我参加过的培训中,这次培训给我的感受最深,这次的培训组织新颖,有教育专家的引领,一线教师的智慧,丰富的案例,媒体的整合,多样的评价,是一次高质量的培训。通过本次培训学习,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收获。

首先,在这次培训学习中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正确的认知,不管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如何,应该以教师这一职业为荣,我自身也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职业幸福感。而学习专家、名师的教育教学相关策略后,我用心去领悟教育理论观点,汲取精华,能积极主动思考,真心探讨。这次的学习培训,对于我来说,是值得珍惜的充电机会,面对当前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个教师面前的最现实问题;这次培训也给我们提供了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让我们能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体高。

其次,精心钻研、打造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是教师战斗的主阵地,学校教学的生命线。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从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认真上课,努力营造课堂氛围,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环节引导下,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他们思维,出色完成教学任务,提升学生能力。高效课堂的实现,还必须认真辅导学生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始终是我们教学最重要的部分,所以教学技能的提高势在必行.听了专家的讲座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为了提高专业水平,我们必须在课外大量地读书,认真思考;为了改善教学技能,我们必须在备课时仔细推敲,精益求精;为了在课堂上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我们在课外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交流,放下架子和学生真正成为朋友。专业知识是根基,必须扎实牢靠,并不断更新;教学技能是手段,必须生动活泼,直观形象;师生互动是平台,必须师生双方融洽和谐。这次学习,我的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找出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让差距和不足成为自己的动力,不断反思,不断研究,促进自己成长。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

第三、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一个好校长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老师、学生的表率,使他们从自己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校长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除此之外,校长还应和教师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他们畅开心灵,既可以向他们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他们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培训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我知道有更重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在后面。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工作在我们的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借这次机会,重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为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努力学习,为培养出更多创新人才努力工作。

心得体会 王忠利 篇2

关键词:王充,《论衡》,教育思想,“难问”

王充所生时代属于汉朝经学僵化时期, 其身份也较为平庸。但他潜心精研, 将逻辑思维与哲学理论相互结合, 再加之自身积累的经验, 将已经处于僵化状态的经学理念与传颂已久的封建思想推到了风口浪尖。他提出了“疾虚妄”的要义, 并广义“九虚”和“三增”。他还分析批判了当时社会上传颂已久的封建思想, 并写下了《论死》、《祭意》等16篇著作, 以此确立了我国封建社会著名异端思想家的地位。

王充对于当时的封建思想进行了批判, 并且明确了自己全新的哲学观点。他提出, 天和地应属宇宙本原所在, 天和地都是无意识的实体, 并蕴含多种气息。天和地释放的气息相互融合以产生世间万物, 这其中也包括人。这些都属于唯物主义思想天地本原论中的宇宙观。他对于人死后变成鬼大加批判, 并且以气息说明人类自身存在的形神关系, 他提出人的骨肉由阴气所组成, 而阳气则形成人的精神[1]238。把人的形神全部归结成气息, 这就形成形神一元说, 因此对于社会上普遍传颂的“天人感应”与“善恶终报”的说法予以否定。所以说, 王充所著《论衡》就成为我国历史上“围者余, 欲者而不绝”的一部奇书。王充所提出的众多理论都和现代科学思想非常相近, 并具备自身的合理性, 这属于科学现实思想的超前意识, 此超前理论思想也受到当今许多哲学家与科学家的推崇备至。

如果要说汉代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那就唯有《论衡》最为全面。书中涉及哲学、经学、科学、史学、美学、教育学、文学等等。我国著名天文学家李政风认为, 《论衡》将天文学与哲学实施了天然融合。英国科学家特里认为《论衡》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重要的科学著作”, 而且在自己的著作中引用了许多《论衡》原文。我们现如今在精研各类学科历史中, 通常都将《论衡》作为基础。我国的教育历史也不例外, 《论衡》中所涉及的教育理论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通过教育可改善人性, 提高自身能力

王充提出人性之善恶, 就好比肤色有黑有白, 身高各自不同那样。大善与大恶之人非常少见, 人类大多都是善恶并存的中性人。“人性之中道, 其所为焉。为善而得其善, 为恶而得其恶亦。”大多数人通过礼教, 都能做为善之人。孔夫子门生子路在拜入孔门之前就是甚恶之人, 在经孔子为善之道后“, 凡以政事, 序于六艺”, 成为当时有名的贤德之人, 这就是转变性格后改恶为善最为显著的事例[2]111。孔子门生七十有余, 他们全都得以孔子的为善之道, 并全都成为可任卿相之贤德人才。王充将孔子的为善之道当成是锻炼, 他提到“铁石之自然成也, 而未锻炼者质之常变, 人之常性使然, 贤能未之锻炼耳, 唯恐人性之不善哉”。其意为, 铁石于锻炼之后发生变化, 而人性于为善之道后同样会有所改变。

为善教育不仅能使人性弃恶从善, 而且还能提升人的智慧。王充认为学识属于人类最为重要的能力“, 任知为力”, “有学识之, 必具力也”“, 儒生以学问为力”“, 论以政道, 圣贤之力”。因此, 战国时期萧何的“以知为力”, 较之攻城拔寨的将军更为重要。人有了学识, 才具备更大的力量, 这样才能对社会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孔子门生“知能数余”, 这完全是受到孔子为善之道的结果。“教训之功而渐渍之力也”。社会环境的优劣对于人性变化的影响非常之大。王充提到“蓬生麻间, 不扶自直;白纱入缁, 不染自黑。此言所习善恶, 变易质性也。儒生之性, 非能皆善也, 被服圣教, 日夜讽咏, 得圣人之操矣”。因此, 社会风气教育人才一定要引起重视。

二、通过教育来反对封建思想, 倡导难问之解

汉朝时期以儒家为大, 而此时的教育界万象丛生。众多学生都认为儒学典籍都出自圣人之手, 正确且顺从, 也不容半点置疑。圣贤所讲解的经传也都完全正确, 使之背诵即可。历代传承下来, 就形成了习惯, 即经学传统。这就是汉朝时期教育界的弊端所在[3]92。因此, 王充于《问孔篇》之首就提到“儒家众生, 以师言即信之, 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 专精讲习, 不知难问”。圣人所讲言语, 所著典籍, 完全正确, 不容置疑, 只需背诵传承即可。王充却提出, 只管死记硬背无异于鹦鹉学舌, 却无法正确体会圣人之所意。“即徒诵读, 读诗讽术虽千篇以上, 鹦鹉能言之类也”。无法正确体会圣人之所意, 也就无法融会贯通, 正确应用, 更不用说体现其社会价值。因此, 知识须得“博通而能用”, 对于社会才能体现其价值所在。

王充还提出, 圣贤精心研究之著作也并非完全正确。“于仓卒之语, 焉敢皆是?”就算是圣人所言也必有失误之处。出现错误而无法驳斥, 将正确与错误一起混淆对待, 这绝不是学者应有的精研态度。贤者所言之精要, 通常是“意沉难见”, 其见解异常深刻, 凡人很难准确理解其意, 而一旦对此不闻不问, 那就无法正确体会贤者之意。因为无法做到难问, 因此“儒生之重, 本无以实道是非也”, 意指理论上的是非曲直无法深刻体会。

王充还提出, 在教学过程中, 师生之间需要相互讨论。研习古代典籍之时, 对于无法充分理解之处, 我们就必须要提出质疑, 甚至进行反驳。他还提到“:以学之法。无为于才, 以距师也, 核道实义, 理居是非也。问难之道, 非必贤德以生是非也。世间解以仁者, 非必贤德教之者, 安敢言之。是于不解之问, 追难孔子, 何伤于义?圣如传贤德之志, 距孔夫之言, 何逆于理?”[4]既然能拿出相应的根据和道理, 为何不能对孔子的理论提出质疑?汉朝时期儒术为大, 而孔子就代表了全中国的精神力量, 就连皇帝都对其推崇备至。王充却敢于“疑孔子所言”, 并对其提出了十七个质疑观点, 以此来难问圣人。王充又是哪来的这种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勇气?

王充之所以有问难圣人之勇气, 其实就是源于求实的态度, 他向来是弃虚伪而求实诚。为了达到自己求实的目的, 就算是孔圣人, 也“须任耳目以定情实”。因为世间万物与人类社会相互融合, 中间也充斥着复杂的假相, 因此, 单凭人的眼观耳听是极难分辨的。王充则认为, 想要明辨是非曲直“, 无需耳目之用, 必开心意”。一旦无法用心去考虑问题, 其结果必定是“具信闻所见, 定为效验章明, 必失实也”, 又或是“以实事为非”。加以问难和思考, 就可以得到自己正确的理解。

王充所著典籍主要是以“疾虚妄”再以“归实诚”为主。虚就是假意, 不符合正确的逻辑思维观点, 而实则为客观事实。王充评判是非的主要依据就是以客观事实为标准, 并将其放在最显著的位置, 以此来辨别圣贤典籍。所以我们可认定, 王充之批判勇气都是来源于客观事实与唯物主义, 以诚实来检验所有理论思想。这就是汉代思想家王充敢于“问孔”的勇气所在。反对封建思想和盲目崇拜, 并倡导以真实理论知识为依据, 他认为真实的力量是无穷尽的, 此乃所有朝代开明思想家的共识所在。两千年前的思想家王充, 六百年前的资本主义时期思想家培根, 还有近代许多无产阶级思想家, 都对此达成共识。此开明思想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

三、通过教育培养贤能鸿儒之才

王充为汉朝学识之才做了具体的分类。比如儒生与文吏的区别所在。儒生所学儒家典籍, 对于儒学的政治思想非常了解, 并且可以直接参与朝廷重大事件的决策。对于文吏来讲, 他们只是学习普通文化知识, 只能处理简单的文字工作以及处理平凡事物。王充对于儒生的作用则是非常重视, 他认为“儒生似金玉, 而文吏则如瓦石”。

王充认为儒生其思想成分较为复杂。有的自觉卑微, 有的墙头稻草, 有的志高深远, 而有的只是随波逐流。王充对于“志高之人”极为欣赏。如果以学问与贤能来划分, 那么儒生也能分出很多品类。可解译经书者, 通常资质平庸。可解译经书而又博古通今者, 实为通学, 不但能了解古今, 通识经书, 而且还可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如果可以深入研究古今疑难, 加以具体概括, 并且提出自己的现实思想依据, 最终再撰写精要专著, 那定是鸿儒。鸿儒乃最高层次知识学者, 属于“世之金玉也”[5]169。鸿儒是集思想家、教育家和哲学家于一身的贤能之才。历朝历代都缺乏鸿儒之才, 在王充看来, 孔孟、董仲舒、周长生之才学当为鸿儒。其特质就是可以独具思想, 标新立异, “万事立于胸中”, 此类贤能于理论思想方面必有所见地。

王充认为务实思想教育可以培养出道德高尚之人, 此乃鸿儒。他提倡门生具备“距师”和“难问”的思想意识, 必须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不可迷信古代典籍, 也不可盲从师者, 这都是为了培养鸿儒, 此乃王充培养贤德之才的最高宗旨。汉朝经学思想已处于僵化状态, 也只能培养“章句之生”, 今生只是得意于博论一本经书, “不晓前者, 不闻实事, 不尽然也, 无以是非”。王充是为了打破已经处于僵化状态的育人方式, 才提出培养有创新思维的鸿儒之才, 而此见解也正是对孔子启发式教育的一种传承。

参考文献

[1]辛润棠.我国古代唯物主义者王充的教育思想[J].江苏师院学报, 1962 (9) .

[2]郭丽平.王充教育思想对当代创新教育的启示[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1) .

[3]郑先兴.王充的教育思想——王充系列研究之三[J].南都学坛, 1995 (5) .

[4]尹文清.王充心理学思想新论——兼议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研究方法[J].心理学报, 1988 (2) .

上一篇:乡镇行政管理现状及对策下一篇:教师招聘信息技术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