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的具体流程(精选10篇)
工伤赔偿的具体流程 篇1
一、工伤是什么?
工伤又称为“工作伤害” “职业伤害”,包括工业事故伤亡和职业病两种情况。工伤最初是指由于工作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事故造成的身体伤害,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职业病也被纳入工伤范畴。工伤需要通过法律法规程序进行认定。
二、何为工伤保险?
工伤保险又称职业伤害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之一,是指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所遭受的意外伤害,或是患职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劳动者及其供养亲属(遗属)能够从国家、社会得到必要的物质补偿。这种补偿既包括医疗、康复所需,也包括生活保障所需。
工伤赔偿具体流程
一、工伤报告程序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在工伤保险机构投了工伤保险的才有这个程序。
单位应当自工伤事故发生之日或者职业病确诊之日起15日内,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报告。
二、工伤认定程序
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工伤(亡)事故进行调查确定是否属工伤的程序,这是一般工伤必走第一步。但用人单位书面认可为工伤的,又没有投工伤保险的情况下,可以不走这一程序。
注意工伤认定的两个时间:单位没有提起工伤认定的,工伤者一定要在事故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部门提出申请。社保经办机构调查认定后,书面通知单位及伤者。
三、工伤鉴定程序
工伤鉴定是在申请工伤鉴定的职工被认定为工伤的基础上(即走完工伤认定程序后),在其医疗终结或医疗期满之后,由县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对其进行的评定伤残等级的行为。广义的工伤鉴定包括劳动能力鉴定和致残等级鉴定。窄义的工伤鉴定指致残等级鉴定。
四、协商赔偿程序
工伤鉴定以后,就可以依据鉴定的标准计算出赔偿数额了。单位投了工伤保险的,就直接由国家工伤保险机构依据标准发放工伤保险待遇。没有投保的(特指在工伤保险机构投保),则依据标准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
五、劳动仲裁程序
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不了的,则可以依据劳动仲裁法规提起仲裁程序。
六、法院审理程序
对劳动仲裁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对一审法院判决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二审法院提起上诉。
七、执行程序
仲裁或者判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不支付赔偿费的,则可以依据生效法律文书向法院执行局提起执行申请,由法院执行。
八、申诉程序
对生效判决不服的,则可以申请启动再审程序,但这一般很难。
工伤赔偿的具体流程 篇2
一、赔偿及赔偿责任的竞合
法律责任承担有惩罚、补偿和强制三种方式, 其中补偿是通过国家强制力或当事人要求责任主体以作为或不作为形式弥补或赔偿所造成损失的责任方式。作用在于制止对法律关系的侵害以及通过对被侵害的权利进行救济, 使被侵害的社会关系恢复原态[1]。赔偿则是补偿的主要方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 赔偿是指因自己的行动使他人或集体受到损失而给予补偿。主要分两类, 一是实际造成有形的损害产生的赔偿, 二是损害造成的无形影响产生的赔偿, 目前主要是精神损害赔偿。在法律中主要体现为人身损害赔偿、合同违约赔偿等。
法律责任竞合在法律上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具体是指行为人的行为触犯了两个或两个以上法律的禁止性规定, 行为人因此要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律的管辖, 并根据管辖法律的规定承担具体的法律责任, 权利人可选择适用相关的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法律责任的竞合, 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相应的赔偿责任竞合。当两个或两个以上法律责任竞合时, 究竟按照什么原则处理赔偿问题, 在法律领域争议颇多。处理民事责任竞合的原则, 一般是采取选择一种方式行使权力, 即在两个请求权中只能选择一个行使, 一个请求权行使后, 另一个请求权即行消灭。从上可以看出, 立法出发点是从保护劳动者权益的角度考虑, 使其所受损害赔偿获得对等的或者最大化的补偿。
二、工伤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的竞合处理模式
在工伤赔偿中, 单位和个人争论比较多的是工伤的形成是由于第三方侵权行为造成的, 单位可以说是完全没有责任。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赔付, 既保证劳动者的利益, 又将单位的损失降到最低, 法律规定不是太明确。
关于工伤赔偿与民事侵权责任的竞合处理, 主要有兼得模式和补充模式两种方式解决。兼得模式就是劳动者既获得工伤赔偿, 又获得侵权责任赔偿。如上海市《工伤保险办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因机动车事故或者其他第三方民事侵权引起工伤, 用人单位或者工伤保险基金按照本办法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先期支付的, 工伤人员或者其直系亲属在获得机动车事故等民事赔偿后, 应当予以相应偿还。补充模式就是劳动者在获得侵权责任赔偿后, 再根据工伤赔偿标准进行核算, 如果侵权责任赔偿高于工伤赔偿, 则不予工伤赔偿;如果侵权责任赔偿低于工伤赔偿, 则由工伤赔偿补足, 以达到工伤赔偿标准, 保护劳动者的利益。如河北省关于《工伤保险有关问题解答》第二十一条规定为职工的工伤事故兼有第三者民事赔偿责任的, 应当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对于工伤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的竞合, 两种模式首先都保障了劳动者的利益。但在能否兼得的问题产生分歧。支持兼得模式的学者认为, 工伤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是两种法律关系, 工伤体现的是公法对公民权利的保护, 其主体间是不平等法律关系。而民事侵权赔偿是平等主体间的侵权之债关系, 属于私法领域, 两种利益取得并不矛盾。法律并没有规定公法与私法竞合的处理。从保护劳动者角度来说更能保障其合法利益。支持补充模式的学者认为, 对于同一主体来说, 因受损害获得两种以上的利益, 一方面损害了单位的利益, 另一方面也侵占了部分公共资源, 造成法律上的不公平。法律调整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权益的制衡。因此, 对于工伤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的竞合, 笔者认为采用补充模式解决更符合立法的精神。这是因为:
(一) 《工伤保险条例》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 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 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 制定本条例。该条明确规定了工伤赔偿的用途是用于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 不能因工伤而获得其他额外利益。另外也明确是减轻用人单位的风险。
(二) 采用补充模式解决两者的竞合, 也有利于保护社会的公平公正。当前,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改革转型时期, 企事业单位用工难的问题很突出。在保护劳动者利益的同时, 也要保护用人的单位利益, 使用人单位敢用人, 积极解决就业压力, 创造经济效益。反之, 挫伤用工单位积极性, 在合法用工的基础上, 还要承担不必要的用人风险, 对用工单位来说是不公平的。
(三) 采取兼得模式, 也易导致少部分铤而走险者钻法律的空子, 采用不正当手段骗取工伤赔偿。
三、对于处理工伤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竞合处理的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 在处理工伤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竞合时, 笔者认为补充模式是比较科学的, 更符合立法精神的选择。
(一) 各省市应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立法精神制定本省的实施办法, 既充分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也保护用工单位的权益和积极性, 从法律的层面缓解用工难的问题, 构建和谐的就业与用工环境。
(二) 对于工伤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的竞合处理, 在法律中应予明确, 并且要详细制定出实施办法, 具有可操作性。主要从劳动者角度, 让工伤保险赔偿先行一步, 使劳动者最小程度地减少损失, 保障劳动者获得第一时间的医疗等救助。工伤保险机构和用工单位可以实施代位求偿请求权。
摘要:在工伤赔偿中, 最难处理的是由第三方民事侵权导致的工伤赔偿,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从自身利益出发, 都想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最大化。现行法律在处理工伤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竞合时没有明确规定处理模式。采取补充模式解决两者的竞合, 有利于维护法律的公平, 既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 又降低了用工单位的风险, 保护其用工积极性, 为社会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关键词:工伤赔偿,责任竞合,补充模式
参考文献
一起工伤引发的赔偿纷争 篇3
卫书文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因工负伤会引发这样一起长达8年的赔偿纠纷,而且还没有等来一个结果。
事情还要追溯到11年前。1996年,江苏省沛县第三建筑安装工程公司(以下简称沛县三建),因发展不景气,号召职工自谋生路。同年的7月26日、29日,公司分别出具介绍信、印章刻制委托书,给内部职工曹振华刻制了“沛县第三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第五工区”公章一枚,后因曹交不起管理费,第二年公司再没给曹出具过任何的手续,“五工区”也未参加年检。
1998年7月24日,铁道部大桥工程局第二桥梁工程处(以下简称大桥二处)下属蟒蛇河大桥项目经理部与江苏省沛县第三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第五工区(以下简称五工区)签订了一份建筑施工承包合同,合同约定:将大桥二处承包的盐城三支河小桥(不包括基础钻孔桩)交由五工区参与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人身事故等所造成的损失和事故处理费由五工区自理。
1999年6月1日,蟒蛇河大桥项目经理部应公安部门的要求为大桥二处盐城工地职工颁发了《上岗证》,为项目分包单位的务工人员(包括民工)颁发了《施工证》,卫书文和工友们都接收了这些证件。
1999年8月9日,作为钢筋工的卫书文,在施工工地安装钢模时被模板压伤,后经医院诊断,腰骨12节挫伤,致使压迫腰椎神经,造成受伤部位以下没有知觉,下肢不能活动。
同年9月11日,卫书文与五工区达成了补偿协议,协议约定五工区除支付卫书文住院期间的生活费、医疗费约1.4万元以外,再一次性补偿给卫书文3.5万元,卫书文亲属保证不再向五工区索要任何费用。
事情到这里本来已相安无事,怎知在2000年6月,经盐城市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卫书文的工伤已构成工伤伤残二级,需大部分护理。3个月后,卫书文以工伤争议为由向江苏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要求大桥二处支付工伤医疗费、医疗期间的生活费、护理费、一次性伤残补助费等费用共计23.02294万元。
2000年9月17日,江苏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下达了《仲裁裁决书》,裁决认为,卫书文在大桥二处承建的工地施工中因工负伤,依法应按国家规定享受工伤待遇,第三人沛县三建无桥梁施工资质且其下属五工区无独立法人资格,大桥二处与第三人签订的承包合同属无效合同,大桥二处应承担卫书文因工负伤的法律责任,第三人沛县三建应负连带赔偿责任,裁决大桥二处一次性支付卫书文工伤医疗费、工伤津贴、住院伙食补助费、一次性护理费、一次性伤残抚恤金、一次性伤残补助费、交通费共计21.27565万元,扣除第三人沛县三建已支付的4.9万元,实际应支付16.37565万元。
对于这份《仲裁裁决书》,大桥二处表示无法认可,于是向盐城市城区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撤消裁决,确认卫书文与第三人沛县三建之间具有事实劳动关系,由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
就在这年12月,盐城市城区法院受理了此案。
纷争
盐城市城区法院调查后认为,沛县三建资质等级为“建筑二级”,可承包30层以下、30米跨度以下的房屋建筑和高度100米以下的构筑物的建筑施工,其对承包项目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第三人沛县三建出具介绍信及印章刻制委托书,刻制了“沛县第三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第五工区”公章,后以此名义与大桥二处下属蟒蛇河大桥项目经理部签订承包合同,应视该工区为沛县三建的分支机构,签订合同行为属沛县三建的授权行为,而五工区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故沛县三建应承担五工区的行为所引起的法律后果,且大桥二处下属蟒蛇河大桥项目经理部与第三人承包合同中关于第三人一方人员的工伤责任的承担,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劳动规章的规定。卫书文虽未与第三人签订劳动合同,其在第三人所属的第五工区工作,第三人系受益人,是用工主体,故卫书文与第三人构成了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大桥二处与卫书文未签订劳动合同,也不构成事实上的劳动关系,第三人沛县三建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故应由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大桥二处不承担赔偿责任。
2001年9月25日,盐城市城区人民法院下达了[2001]城民初字第279号《民事判决书》,判决大桥二处与卫书文之间不具有劳动关系,而与第三人沛县三建具有事实上的劳动关系,第三人沛县三建应支付卫书文各项费用共计16.37565万元。
对于城区法院的判决结果,沛县三建表示不服,沛县三建认为,城区法院的判决无事实依据,更无法律依据,城区法院认定的沛县三建因为有建房资质,所以也应具有相应的建桥资质,是标准的用推理代事实,事实上沛县三建根本就没有相应的建桥资质,五工区与蟒蛇河大桥项目经理部签订的承包合同也没有获得公司的授权,而且在与蟒蛇河大桥项目经理部签订承包合同之前五工区的公章就已经作废,五工区既无公司的授权书,又无建桥资质,更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因而与大桥二处下属蟒蛇河大桥项目经理部签订的承包合同根本就是无效合同,苏劳仲案字[2002]第089号《仲裁裁决书》证实了这一点。
同样,沛县三建认为,卫书文与五工区并没有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卫书文是大桥二处下属蟒蛇河项目经理部原经理柯昌顺的弟弟柯昌席(又名张绪)以大桥二处的名义招来的工人,为此大桥二处还给了柯昌席5000元招工费,卫书文到了工地后,是大桥二处发给他《上岗证》和《施工证》的,卫书文在大桥二处的工地干了7个月,工资都是在大桥二处领的,在卫书文出事的前一个月,五工区的所有人就被赶回了家,在沛县三建与大桥二处签订的合同的第一条也明确规定,五工区与大桥二处的合作是参与施工,既然是参与,就说明该工程是两家,按工程款78万元分配,大桥二处掌握56万元以上的主动权,占了整个工程的70%,而法院判决赔偿时大桥二处却连“连带责任”都没有,只让沛县三建赔偿,他们认为法院的判决明显不公。
观点
针对这起工伤赔偿纠纷,著名法学专家、东南大学法律系教授张赞宁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工伤赔偿的具体流程 篇4
医疗赔偿标准
一、停工留薪
1、标准: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
2、要求: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二、护理费
1、标准:(1)停工留薪期内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2)评定伤残后需要护理的,完全生活不能自理,按统筹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大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统筹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统筹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
2、要求:生活护理费需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工伤职工按月享受。
伤残赔偿标准
西安工伤伤残赔偿标准按照一到十级各有不同
死亡赔偿标准
1、丧葬补助金
标准: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算公式: 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25494元
2、供养亲属抚恤金
(1)按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工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
(2)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
(3)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
办理流程
1、申请工伤认定
2、经过治疗期后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3、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4、用人单位于每月15日前按照待遇支付项目携带相关材料进行工伤保险待遇的申请,
5、经办机构开具《工伤参保人员医疗资料收据》作为领取待遇的凭证。
温馨提示:如果有纠纷可以提起劳动仲裁
办理地点
陕西省社会保障局
地址:西安市建设东路1号/
电话: 029―85513737
西安市工伤(生育)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地址:西安市高新开发区工商银行9层
非法用工难逃工伤赔偿责任 篇5
江苏扬中一个体业主为逃避职工工伤责任自曝是无照经营非法用工, 对于私营业主曝出的冷门, 法院该做出怎样的裁决呢?
女工下班车祸丧生亲属申请工伤认定
江苏扬中的何美华是为个体业主缪老板加工服装的员工。2009年10月5日21时41分左右, 黄良喜酒后驾驶小型客车沿238省道由南向北行驶至21KM+900路段时, 与加工服装后骑电动自行车下班回家停在东侧快车道的何美华相撞, 何美华及电动自行车被摔到西侧快车道, 又与杨里程驾驶的正常行驶的轿车相撞, 何美华因颅脑损伤, 当场死亡, 三车受损。2009年10月10日扬中市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大队认定黄良喜负事故全部责任, 何美华、杨里程不负事故责任。受害人何美华的丈夫、女儿、儿子、母亲和父亲张松、张埕萁、张力仁、王祝娣、何纪福五人共获得了交通事故侵权赔偿款共402400元。
交通事故发生后, 2009年10月17日, 张松等五人申请工伤认定, 扬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于同年12月10日作出决定认定何美华因工死亡。
缪老板不服, 于2000年2月8日申请复议。2010年3月29日, 镇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作出维持原行政行为的复议决定。缪老板仍然不服, 于2010年4月12日向扬中市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同年6月23日, 扬中市人民法院作出维持扬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的判决。在判决书中法院认定:何美华是多年来为缪老板加工服装的员工;缪老板领取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有效期至2008年12月9日止, 按计件制支付十余名员工的劳动报酬, 有效期满后, 未重新办理工商登记, 继续从事服装加工;2009年11月12日, 缪老板申请注销工商登记。
判决生效后, 张松等人向扬中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要求享有何美华因工死亡待遇。2010年10月19日, 该仲裁委员会裁决:1、缪老板支付张松等人工亡补助金、丧葬补助金计149028元, 扣减何美华借款5000元, 尚应支付144028元;2、缪老板支付张埕萁一次性抚恤金83160元, 支付张力仁一次性抚恤金98280元, 支付王祝娣一次性抚恤金128520元。
雇主自曝非法用工拒绝给付工伤待遇
缪老板不服, 于2010年11月5日向扬中市人民法院起诉。认为五被告的近亲属何美华因交通事故死亡以后, 已获得他人侵权赔偿款43万元。原告是无厂名无字号的纯自然人, 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 与何美华之间系雇佣关系, 不是事实劳动关系。劳动者不能既享受交通事故赔偿待遇, 又同时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扬中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仲裁裁决书中计算标准有误, 应予撤销或改判, 并应驳回被告提出的工亡待遇请求。
张松等五被告则共同辩称, 工伤认定合法有效, 被告获得的侵权赔偿与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是兼得模式, 故原告的起诉应予驳回。
根据缪老板提供的计件工资证明, 受害人何美华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期间的工资总额21811.50元, 月平均工资为1817.63元。在一审庭审后, 缪老板向一审法院提供补充意见, 认为其领取的营业执照已经有效期满, 未按规定重新办理登记手续, 继续从事经营活动, 应视为无照经营, 因此, 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的规定, 何美华工伤待遇按无照经营的非法用工进行赔偿当属无疑。
法院还查明, 何美华亲属已借缪老板15000元, 其中10000元系何美华工资, 其余5000元属于借款。
扬中市法院经过审理认为, 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受法律保护。受害人何美华因交通事故死亡, 张松等五人是受害人的近亲属, 可依法作为权利人主张权利。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的规定, 获得侵权赔偿与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并行不悖, 是兼得模式, 不适用补差原则, 只是工伤保险责任中应扣除侵权人已支付的医疗费、护理费、营养费、交通费、丧葬费等实际发生费用。具体而言, 何美华的丧葬费已在侵权案件中获得赔偿, 本案中不再理涉。缪老板营业执照有效期满后, 未按规定重新办理登记手续, 继续从事经营活动, 依据国务院《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四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 该情形已被直接认定为无照经营。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三条的规定, 无照经营单位的职工受到事故伤害的, 该单位向伤残职工或者死亡职工的直系亲属给予一次性赔偿。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第六条、第七条规定, 缪老板本应按职工死亡时扬中市上年度2008年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倍支付一次性赔偿金270960元 (2258元/月×12月×10) , 但是, 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三条同时规定, 非法用工情形下的赔偿标准不得低于该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此特别规定体现出保护劳动者并号召用人单位依法为职工参保缴费、分担风险的立法目的。按照该条例第三十七条及《因公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第三条第三项、第四项和江苏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 何美华的母亲、子女可从2009年11月起享有受害人本人工资30%的供养亲属抚恤金, 即王祝娣2009年11月至2026年10月为111238.96元 (1817.63元/月×30%×204月) , 张埕萁2009年11月至2020年5月为69251.70元 (1817.63元/月×30%×127月) , 张力仁2009年11月至2022年6月为82883.93元 (1817.63元/月×30%×152月) , 小计263374.59元;张松等人另享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135480元 (2258元/月×60月) , 合计398854.59元。此时, 无照经营的非法用工一次性赔偿标准低于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赔偿标准, 应以398854.59元确定为一次性赔偿金。缪老板的诉请与补充意见与法相悖, 不予支持。扣减何美华借款5000元, 缪老板尚应支付张松等人工伤保险待遇一次性赔偿金393854.59元。
据此2010年12月15日扬中法院作出一审判决:缪老板赔偿张松、张埕萁、张力仁、王祝娣、何纪福不低于工伤保险待遇的一次性赔偿金393854.59元, 限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一次性付清。
终审裁判工伤赔偿铁板钉钉
宣判后, 缪老板不服一审判决, 向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请求撤销、改判一审判决, 驳回被上诉人提出的工亡待遇请求。理由是:一、其是自然人, 无营业执照。虽然在2004年12月10日, 其申领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营业期限自2004年12月10日至2008年12月9日。但仅在2004年交纳了一年的工商管理费用。2005年以后未缴过任何费用, 也未年检贴花, 根据个体工商户管理条例及有关工商政策法规, 该执照2008年12月9日有效期满后已自行作废。因此其不是劳动用工主体, 没有劳动用工资格, 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上诉人是无照经营, 根据相关规定, 结合本案的具体情况, 即使赔偿, 何美华工伤保险待遇也应按《工伤保险条例》中细化实施的一次性赔偿办法, 计算为2258×12个月×10倍=270960元。二、何美华直系亲属在侵权案件中已经获得了402400元的赔偿, 远远大于工亡待遇。因此其也不应当再赔偿。三、其与何美华之间是雇佣关系, 非事实劳动关系, 所以不应该赔偿。四、事故发生后, 何美华亲属到上诉人家闹事打人, 不仅造成上诉人等人的人身伤害, 而且给上诉人的名誉和精神造成了极大损害, 被上诉人必须赔礼道歉, 恢复上诉人的名誉。并提出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已对工伤行政案件进行复查, 请求对本案中止审理。
被上诉人张松、张埕萁、张力仁、王祝娣、何纪福认为一审法院的判决依据法律得当, 程序合法。请求驳回上诉人的上诉。
针对上诉人缪老板的上诉理由, 镇江市中院经审理认为:
已经生效的行政判决确认了何美华系缪老板的员工, 缪老板与何美华之间构成事实劳动关系, 何美华在下班途中遭遇机动车事故死亡, 应当认定为工伤。缪老板认为其和何美华之间系雇佣关系, 与生效的判决相矛盾, 也与其一审时认为是非法用工的主张相矛盾, 本院不予支持。
因为何美华系工亡, 其直系亲属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 有权要求享受工亡待遇。根据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 侵权赔偿和工伤保险待遇是兼得模式。缪老板认为被上诉人已经获得侵权赔偿, 就不能再享受工伤待遇, 没有法律依据, 不予支持。因为张松等人已经在侵权案件中获得了部分赔偿, 在工伤案件中, 其依法享有的待遇为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和供养亲属抚恤金。
即使如缪老板所言, 其是无照经营, 其认为赔偿的数额应按《工伤保险条例》中细化实施的一次性赔偿办法, 计算为270960元。但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三条同时规定, 非法用工情形下的赔偿标准不得低于该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按照该条例及《因公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和江苏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的规定, 何美华的母亲、子女可从2009年11月起享有受害人本人工资30%的供养亲属抚恤金, 合计398854.59元。此时, 无照经营的非法用工一次性赔偿标准低于《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赔偿标准, 因此应以398854.59元为最终赔偿数额。
事故发生后, 何美华亲属的行为与工伤待遇的处理没有关系, 本院不予理涉, 缪老板可另行主张。本院对工伤行政案件的复查是依据缪老板个人的申请, 并未进入再审程序。缪老板以此为由申请中止本案的审理, 依据不足, 不予支持。
女性工伤赔偿面面观 篇6
非工作原因受伤,不予认连天工伤
2005年7月7日上午,李女士在工作期间与同事卫某产生矛盾。当天下午,李、卫两人在工厂浴室相遇,两人言语不和,互相谩骂并厮打,李将卫脸抓伤,致使卫第二天不能正常上班。7月9日下午,卫的男友张某来到李女士的工作处,找李论理,李骂张多管闲事,争吵中,张一拳将李鼻骨折,经法医鉴定为轻伤。11月19日,李女士向当地劳动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劳动部门经调查核实,以她系因私怨被他人打伤为由,未认定李为工伤。李不服,认为她受到暴力伤害的起因是事发前两天的工作引起的,属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履行工作职责受至曝力伤害,应当认定为工伤,遂起诉到法院。法院经审理,判决维持劳动部门不予认定工伤的决定。
点评:《工伤保险条例》中规定的“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应理解为他人固不服从履行工作职责的管理行为而实施暴力,对职工造成的伤害,该暴力行为与履行工作职责应有因果关系。从本案的事实看,李女士确实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受到暴力伤害,但该伤害与李女士履行工作职责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因为李女士与卫某的男友张某之间并不存在工作上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她之所以被打伤,起因是其与卫某之间的矛盾和争执打闹。两人的争执打闹也非固工作需要。因此,劳动部门和法院认定,李女士受到伤害的情形与《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不相符,不属于工伤。
相关发律链接:《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三项规定,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故事二
纺织职工洗澡滑倒摔伤,算工伤
某纺织集团女工刘玲下班后,像平时一样,前往职工浴室洗澡更衣,洗澡时因澡堂地面打滑摔倒,造成右髌骨粉碎性骨折,花去医疗费5200元。刘玲找单位领导,要求报销医疗费。单位以刘玲是下班以后受伤,与工作没有关系为由拒绝。刘玲向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该局依法认定,刘玲属于工伤。最终,单位进行了赔偿,维护了刘玲的合法权益。
点评:刘玲下班洗澡,当然非其本职工作;但是确系“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二项规定,因此造成伤害的,仍认定为工伤。“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即非本职工作本身,但是根据法律、单位规章规定或约定俗成的做法,应完成的预备性或后续性事务。还比如,按照劳动卫生法规规定,员工工作时必须穿工作服,因此员工上班前到更衣室更换工作服,下班后到更衣室更换便服,也属于完成预备性或后续性事务。
这里需特别注意的是,“下班洗澡”还需要考虑与工作的联系性。如矿工、环卫工等从事比较脏的工作,从事纺织等粉尘较严重的工作,从事有毒有害工作的,“下班后洗澡”和工作有密切联系,可以说是必要的,因此受伤才可以认定为工伤。如果“下班洗澡”和工作没有什么联系,只是单位提供的一种纯粹福利,职工洗澡受伤的,则不属于工伤。
相关法律链接:《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二项规定: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故事三
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认定工伤
2004年12月23日早上,郑州市二七区华美公司女职工邓莲骑摩托车去上班,行至淮河路时,由于速度过快,与一辆面包车相撞,造成邓莲盆骨、左侧腓骨骨折,多处软组织损伤。经交警部门认定,邓莲负此次交通事故的主要责任。2005年4月21日,邓莲向二七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请职工工伤认定。5月14日,劳动局做出“邓莲属于工伤”的认定结论。
点评:根据2004年1月1日新的《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只要具备在上下班必经路线上以及遭受的必须是道路交通机动车事故两个要件,规定的(囚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醉酒导致伤亡的、自残或者自杀的)排除事由,就应认定为工伤。邓莲发生的交通事故具备了以上两个条件,即使其负该事故的主要责任(或全部责任),也应认定为工伤。
工伤赔偿的具体流程 篇7
关键词:工伤赔偿制度;法律制度;法律适用
1.工伤保险制度的起源
自进入工业化以来,工伤事故就一直伴随着人类的生产活动。如何救济工伤职工,始终是理论和实务部门研究的重要内容。从最初在传统民法的侵权行为法范围内寻求权利救济至今,工伤法律救济制度经历了从劳动者自己负责制、雇主责任制到工伤保险制度,从民事侵权单一救济形式发展为多种救济手断并存的制度变迁过程。在所有救济手段中,工伤社会保险自问世以来,与以往任何一种工伤损害赔偿机制相比,就表现出它的优势,从而成为现代社会解决工伤问题的主要手段,它以保护雇员的利益为宗旨,同时兼顾雇主的利益,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适用的工伤赔偿制度。同时,工伤损害兼具民事侵权的特征,如何协调工伤保险和民事侵权赔偿的关系,也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2.工伤保险与工伤损害民事赔偿的协调关系
工伤保险待遇的享受与侵权损害赔偿,它们在基本思想、构成要件、归责原则、救济途经、赔偿标准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工伤保险待遇是以维护劳动者之生存权为其基本哲学,旨在保障工人最低必要之生活。侵权损害赔偿是以分配的正义为其指导原则,其基本思想在于填补损害,使被害人能够恢复发生前之原状。“于侵权行为而发生损害赔偿者,赔偿义务人应填补赔偿权利人所受之损害,以至于如同侵权行为未曾发生一样。”基于这种不同的立法目的,便产生了赔偿标准的差异。侵权损害赔偿的标准是使受害人因此受到的损失按其价值“恢复”、“填平”;工伤保险补偿在于使工伤职工能及时得到救治、经济补偿和职业康复,不能使受害人全部损失得到填补。而且工伤保险补偿仅限于人身损害,不包括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侵权损害赔偿的项目和标准也有别于工伤保险待遇的项目和标准。侵权损害赔偿中,受害人具有过错的可以实行过错相抵。而在工伤保险待遇中,工伤事故之发生,实行严格责任原则,用人单位或职工是否具有过错,在所不问。工伤职工对意外事故之发生具有过失(甚至是重大过失),亦不能过失相抵。“工伤保险补偿主要考虑的是事故处理而非过错追究”。承担工伤保险赔偿责任的工伤保险基金不可以向有过错的劳动者主张扣减,或者向有过错的第三人进行追偿。工伤保险补偿依据《条例》规定的程序进行,体现了极强的行政性。而侵权赔偿救济途经是与侵权人协商,或直接提起民事诉讼。
3.工伤保险补偿与民事侵权赔偿两种机制的适用
在工伤保险补偿与用人单位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关系上存在着一种竞合的关系,劳动法领域里的《工伤保险条例》,具体规范了工伤保险各项制度,但对于工伤保险待遇和人身损害赔偿的关系并未作出明确规定。民法领域里的《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文简称《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12条则规定,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賠偿责任的,告知其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由上面两种立法规定可以看出,工伤是由两种侵权模式产生的,一种是用人单位产生的,一种是第三人侵权产生的。
在用人单位侵权的情况下,多数学者认为“告知其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的提法,并没有否定劳动者的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劳动者有权按照不同实体法选择按照工伤保险赔偿或者人身损害赔偿。从我国现有制度来看,这种观点比较科学的。一方面从请求权基础进行分析,劳动者因为工伤事故导致民事权利(生命权、健康权等)受到侵害,有权利寻求侵权法上的救济。另一方面,工伤保险待遇的取得需要工伤确认为前提,如果用人单位恶意不申报甚至阻挠当事人申报工伤,或是劳动者由于自身素质不足错过工伤申请时效,法院再不接受劳动者以民事侵权为案由的起诉,将造成劳动者无从获得司法救济,让本来以便利工伤受害者为目的的工伤保险制度反而成为受害者的桎梏。再一个,从我国工伤保险待遇和普通人身损害赔偿标准来看,后者赔偿范围大一些(比如包括精神损害赔偿)且赔偿标准有较大的可选择性,一些相同的赔偿项目,依照后者标准计算出来的赔偿数额较高。
在第三人侵权的情况下造成工伤的,受害人可以请求损害赔偿责任,也可请求工伤保险赔偿。一部分学者认为,受害人可以同时请求双份赔偿,因为损害赔偿是属于私法领域内的,而工伤保险赔偿是属于公法领域,两种赔偿制度是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这种赔偿制度既没有增加用人单位的赔偿负担,而且保证受害者的损失得到充分的弥补。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在发生工伤事故后,受害雇员可以同时请求工伤保险给付和普通人身损害赔偿,但其取得的赔偿总额,不得超过其实际遭受的损害,这种赔偿模式又被称为“补充模式”。
工伤赔偿的具体流程 篇8
我丈夫是一家家装公司的装修工。三个月前, 公司安排他去拆墙, 但他没有遵守公司“自上而下拆墙”的操作规程, 而是从下往上拆墙, 致使墙体整块倒塌将他砸伤, 落下了九级伤残。事后, 我丈夫要求享受工伤待遇, 才得知公司从未给他办理过工伤保险, 而且公司以他违反操作规程为由拒绝作出赔偿。请问, 公司的理由成立吗?
读者:姚丽华姚丽华:
公司的理由不能成立, 你丈夫有权要求公司按照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一方面, 公司应为员工办理工伤保险。《工伤保险条例》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 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缴纳工伤保险费。”即只要有劳动关系的存在, 用人单位就必须为劳动者办理工伤保险。而劳动关系的建立, 始于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用工之日起。本案中, 公司已经对你丈夫用工, 不能否定彼此之间已建立了劳动关系, 公司无权不为你丈夫办理工伤保险。
另一方面, 你丈夫的情形构成工伤。《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 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你丈夫恰恰是在上班期间拆墙致残。该条例第十六条规定:“职工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 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一) 故意犯罪的; (二) 醉酒或者吸毒的; (三) 自残或者自杀的。”即工伤的认定并不过多地考虑劳动者是否存在过错, 只有具备其中上述三种情形之一时, 才不按工伤处理。除此之外, 不论劳动者是否有过错, 只要发生工伤, 都应给予工伤待遇。虽然你丈夫是违规操作, 但并不在上述三种情形之列, 所以仍应按工伤处理, 你丈夫有权从公司获得赔偿。《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 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即公司必须承担赔偿责任。
工伤赔偿的具体流程 篇9
2013年3月31日晚七时许,在为一包间的客人提供服务时,因不慎将沸腾的火锅弄翻,魏某的右手和右下臂被烫伤,老板江某及时将魏某送医院治疗,共住院治疗17天,江某支付了医疗费11000余元。因老板江某没有为魏某办理工伤保险,双方也没有签订劳动合同。魏某出院后,江某与魏某就烫伤赔偿问题达成协议,其主要内容是:魏某在工作中由于不慎被烫伤,江某承担了全部医疗费11000元,江某再一次性赔偿魏某8000元并解除劳动合同,烫伤问题即彻底了结,魏某保证不再就烫伤问题提出任何异议和任何要求。赔偿协议签订后,江某按约定一次性向魏某支付了8000元赔偿金。之后,魏某及家人总觉得赔偿太少,经过向律师进行法律咨询后,到司法鉴定部门进行了伤残程度鉴定,其鉴定结论为10级伤残。魏某委托律师对江某提起诉讼,要求撤消于被告江某签订的赔偿协议,要求按工伤10级伤残赔偿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等共计11200元(扣除已经支付的8000元)。法院审理后,判决支持了原告魏某的诉讼请求。
分析:
本案是一起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因工伤赔偿协议引起的纠纷,其焦点问题是该协议是否可以撤消。在本案中,原告的伤害属于工伤是没有争议的,双方通过协议的形式就工伤赔偿问题达成协议这在法律上也是允许的。但既然是协议,当然也应当遵守有关协议的法律规定。根据我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显失公平”的协议当事人是可以要求撤消的。因而是否应当撤消又取决于该协议是否属于“显失公平”之列的协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 “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等价有偿原则的,可以认定为显失公平”的规定,本案双方的赔偿协议明显违反等价有偿原则是很明确的,依法应当赔偿近两万元,而实际仅赔偿了不到一半儿。再就双方的优势和经验来说,就通常情况来说,我国是劳动力的买方市场,用人单位具有优势已经是常识,用人单位比劳动者有经验也是自不待言的。具体就本案来说,原告魏某是一名仅21岁的由外地农村来的打工妹,对法律不了解,对自己的伤残程度也不了解,并且也是人生地不熟的情况, 在种情况下,认为能得到赔偿8000元就很不错了。因而,双方之间的赔偿协议符合法律规定的关于“显失公平”的情况。所以,法院作出撤消该赔偿协议并按实际伤残程度进行赔偿的判决是有事实和法律依据的,是正确的。
工伤赔偿的具体流程 篇10
[关键词] 工伤 雇佣损害赔偿
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多种经济成份的并存,劳动用工主体和雇佣关系非常复杂。由于我国劳动立法滞后,这两类纠纷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市场调节的主导作用,营利性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等主体,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不惜降低预防成本,致使社会成本加大,工伤与雇佣损害赔偿问题已成为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由于劳动契约是从雇佣契约中分化而来,它们之间有近亲的渊源,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处理这两类纠纷时很难把握,导致当事人讼累。
一、 侵权损害赔偿到工伤保险
18世纪工业革命之后,劳工执行职务遭受意外灾害,原来只能依据侵权行为法的规定,向加害人请求損害赔偿。不符合侵权行为要件,劳动者当然没有请求权,即使具备侵权行为要件,主张权利实际上也有困难,其理由有二:一是侵权行为法是采取过失责任主义,被害人需证明加害人(尤其是雇主)的过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二是劳动者靠出卖劳动力谋生,欠缺提起诉讼的时间、精神以及能力。19世纪中叶之后,社会主义思想发达,工会运动兴起,各国政府为保护劳工,以谋社会安定,积极设法解决,大体上说,分为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改进侵权行为法;二是创设劳灾补偿制度。其中以德国、英国法制的发展最具有创设性以及模式性,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仿效。
然而,无过错责任并非万全之策,实践证明它的实行又引发了新的社会问题:一方面,无过错责任不以雇主的主观过错为前提,加重雇主赔偿责任,使得雇主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和竞争力降低,这对雇主是极为不利。尤其雇主为小业主时,无过错赔偿责任可能会令其陷入破产的困难境地。另外,由于雇员最终能否获得赔偿仍取决于雇主的经济能力,如果在雇主没有支付损害赔偿的资力时,即使根据无过失责任认定雇员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也不能得到满足的支付,从而成为有名无实的赔偿。
因此有建议应该修改法律,使雇主负有危险责任,并规定强制责任保险,以资配合。然而当时执政之宰相俾斯麦认为要彻底保护劳工之权益,必须实施广泛之伤害保险制度。因此,德国政府于1884年7月6日制定劳工伤害保险法。德国劳工伤害保险制度实行迄今将近100年,对德国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贡献。
二、劳动契约与雇佣契约的联系与区别
工伤与雇佣损害赔偿,其母体分别是劳动契约与雇佣契约。劳动契约,我国劳动法将其规定为:“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雇佣契约是指当事人约定,一方于一定或不定期限内为他方服劳务,他方给付报酬的契约。雇佣契约体现的是当事人缔结契约时自由独立自主的合意,当事人的地位平等,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平等,具有有偿性、继续性的特点。其目的在于给付劳务,以劳务本身为标的,不对劳务产生的结果负责。根据两者概念的阐述,劳动契约与雇佣契约主要有以下联系与区别。
1.其联系是:(1)都是私法上的合同。当事人地位平等,以双方当事人相对立的意思表示的合意而成立。虽然劳动契约的订立必须符合法律强行性规定,但合同内容所属私法上的法律关系。(2)都以给付劳动为目的。这两类合同的目的在于劳动者依约向雇佣人提供劳务的行为,而不在于实现雇佣人的预期利益。这是同承揽合同、委托合同不同的。在承揽合同、委托合同中,订立合同的目的在于实现定作人、委托人的预期利益,承揽人、受托人给付劳务的义务仅是作为手段性义务或附随义务。(3)都是继续性合同。作为给付劳务的合同,受雇人给付劳务不可能是一次性的,必须在合同存续期内持续的实施给付行为,因此是继续性合同。(4)都是双务有偿合同。这两类合同中,受雇人必须依约提供劳务,雇佣人必须依约支付报酬,双方当事人都负有义务,并且双方的义务具有对价性,任何一方从对方取得权利均需付出代价。(5)都是诺成合同。这两类合同经过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可以成立生效,而不以当事人一方的交付为成立要件。
2.其区别是:(1)主体不同。这是劳动契约与雇佣契约产生差别的根本原因。我国《劳动法》第2条规定了劳动合同的雇佣人,即用人单位,包括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雇佣合同无限制。企业、个体工商户、合伙、自然人均可以作为雇佣主体。(2)形式不同。劳动合同必须订阅书面契约,我国《劳动法》第19条明确规定,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这是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劳动合同是要式合同。雇佣契约没有形式要求,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既可以是书面合同,也可是口头合同,雇佣合同为不要式合同。(3)二者受国家干预的制度不同。雇佣契约作为一种民事合同,以是以意思自治为基本原则,合同当事人在合同条件的约定有很大的自主自由。而劳动契约,国家经常以强行法的形式规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敢干预劳动合同的内容的确定,当事人的约定不能超出法律的规定。(4)历史不同。雇佣合同自罗马法就存在,沿袭至今。而劳动合同则是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国家干预的结果。(5)解决争议的方式不同。雇佣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可直接向法院起诉。劳动合同发生争议,必须经仲裁才能向法院诉讼;(6)适用的法律不同。劳动契约解决时适用劳动法的特别规定,劳动法另有规定才能适用民法规定,而雇佣合同解决时适用民法。
三、工伤事故责任与雇员人身损害赔偿责任的区别与竞合
工伤是指劳动者因工作、执行职务行为或从事与生产劳动有关活动,受到的伤、残、亡或患职业疾病。雇员人身损害是指雇员按照雇主的意旨完成雇主交付的任务时自己的人身受到损害。
1.两者区别在于:(1)构成条件不同。工伤事故责任的构成前提是存在劳动关系,无论法定的劳动关系还是事实的劳动关系,发生因工伤害都应当按工伤来处理;而雇员人身损害赔偿责任必须存在雇佣关系。区分工伤事故责任与雇员人身损害赔偿责任的关键是区分劳动关系和雇佣关系。(2)适用法律不同。工伤事故责任是由劳动法强制性调整,在发生工伤事故后,应依据劳动法律法规来处理,具体的依据是《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和相关司法解释、规章的规定。雇员人身损害赔偿由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法律来调整。不久前公布执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雇员人身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标准做了比较详尽的规定。两者在赔偿的项目和标准上有很大不同。(3)赔偿主体不同。国家建立工伤保险制度,用人单位依照法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的,由工伤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工伤保险待遇费用;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的,由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自行支付费用。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4)解决纠纷的途径不同。工伤事故赔偿解决的途径,必须依据劳动法律法规来处理,劳动仲裁是处理工伤事故的必经程序,不服仲裁裁决的才可以通过诉讼程序来解决;雇员人身损害赔偿,当事人可直接起诉到人民法院。具体操作中存在着很大差异。如在确定损害程度的途径方面,有工伤认定资格的是劳动部门,对于工伤认定不服的劳动者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加以解决;而雇员人身损害赔偿,只要有鉴定资格的机构均可以确定其伤情等级,对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到鉴定机构重新鉴定,或通过民事诉讼程序向法院申请重新鉴定。在请求赔偿时效方面,工伤赔偿在认定工伤后,受害人必须在60日内申请劳动仲裁部门裁决,雇员人身损害赔偿则遵循《民法通则》人身侵权损害赔偿诉讼时效为一年的规定。
2.两者的竞合问题。解决工伤保险赔付与民事侵权损害赔偿的竞合,不是一个简单的法律竞合问题。在工伤保险赔付与民事侵权损害赔偿竞合问题上,可以做如下理解:其一,不属于《工伤保险条例》调整的劳动关系和工伤保险范围的,如果雇佣关系中的雇员遭受人身损害时,雇员有权向雇主或者第三人提出民事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无工伤保险赔付请求权。其二,依法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对用人单位仅享有工伤保险赔付请求权;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即对于雇主采用“工伤保险取代侵权损害赔偿模式”,对于第三人采用“补充模式”。具体来说,因雇主行为造成工伤的,工伤职工只能申请工伤保险赔付,不得向雇主提出民事赔偿;因第三人行为造成伤害,并认定为工伤的,在申请工伤赔付的同时可以依法请求民事赔偿。
工伤保险赔付与民事侵权损害赔偿竞合的问题,关系到工伤当事人所获赔偿的多少,直接影响工伤职工及其家庭成员的生活水平。其处理不仅与工伤当事人的切实利益息息相关,同时还必须考虑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企业的承受能力等因素,是一个涉及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因此实践中必须认真对待、慎重处理。
参考文献:
[1]王全兴:劳动法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74页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S].1995
[3]王泽鉴:民法债法总论[M].三民书局出版社,1993
[4]黎建飞庄仪表:工伤赔偿诸类型案例评析[J].判解研究,2003年
[5]黄成建郭振纲:劳动争议典型疑难案例精解[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
[6]郭捷刘俊 杨森:劳动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7]李力:劳动权益与劳动纠纷处理[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8]梁书文王卫:劳动事故损害赔偿及配套法律[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宁丽红:雇佣契约研究[J].载中国民商法律网
【工伤赔偿的具体流程】推荐阅读:
工伤保险赔偿流程详解01-02
工伤事故认定流程及赔偿标准11-26
工伤赔偿11-16
工伤赔偿问题08-30
工伤赔偿案例09-27
工伤赔偿措施09-30
工伤待遇赔偿与交通事故赔偿问题的紧急呼吁07-23
工伤事故赔偿仲裁10-30
工伤赔偿和解协议07-04
工地工伤赔偿协议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