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措施

2024-09-30

工伤赔偿措施(精选14篇)

工伤赔偿措施 篇1

西安工伤怎么赔偿?西安工伤赔偿标准是什么?西安工伤赔偿办理流程是怎么样的?西安工伤赔偿在哪里办理?请看本文详细了解。

医疗赔偿标准

一、停工留薪

1、标准: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

2、要求: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二、护理费

1、标准:(1)停工留薪期内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2)评定伤残后需要护理的,完全生活不能自理,按统筹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大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统筹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统筹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

2、要求:生活护理费需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工伤职工按月享受。

伤残赔偿标准

西安工伤伤残赔偿标准按照一到十级各有不同

死亡赔偿标准

1、丧葬补助金

标准: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算公式: 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25494元

2、供养亲属抚恤金

(1)按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工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

(2)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

(3)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

办理流程

1、申请工伤认定

2、经过治疗期后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3、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4、用人单位于每月15日前按照待遇支付项目携带相关材料进行工伤保险待遇的申请,

5、经办机构开具《工伤参保人员医疗资料收据》作为领取待遇的凭证。

温馨提示:如果有纠纷可以提起劳动仲裁

办理地点

陕西省社会保障局

地址:西安市建设东路1号/

电话: 029―85513737

西安市工伤(生育)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地址:西安市高新开发区工商银行9层

电话: 029―85752123

工伤赔偿措施 篇2

我是某运输公司职工。2010年9月初,我被单位指派跟随单位两台运输车前往外市办理运货任务。归来途中,所乘坐的货车因方向盘失灵故障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我严重受伤。经鉴定,左眼视力构成十级伤残。因在赔偿问题上与单位未能达成协议,起诉后经人民法院调解,公司赔偿我医疗费、伤残补助费等46000余元。期间,我向单位提出工伤认定未果后,随自行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认定,终被认定为工伤,后经伤残等级评定为九级伤残。近日,我想要求运输公司工伤赔偿、并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关系,能得到法律支持吗?

田宝贵

田宝贵:

你应当获得双赔偿。因为你所受到的伤害属于工伤;侵权赔偿与工作保险赔偿可以兼得。

你是被单位委派随运输货车办理运货任务,依据2011年1月1日起实施的《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五)项规定:"职工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既然是属于工伤,就理所当然应当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而且享受工伤待遇与获得交通肇事侵权的赔偿不相矛盾,法律并没有禁止受害人得到侵权人赔偿后就不得享受工伤待遇。恰恰相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因第三人造成工伤的职工或其亲属在获得民事赔偿后是否还可以获得工伤保险补偿问题的答复》中规定:"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四十八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之规定,因第三人造成工伤的职工或其近亲属,从第三人处获得民事赔偿后,可以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向工伤保险机构申请工伤保险待遇补偿。"该法律解释的立法精神是明确的,即在社会保险与第三人侵权竞合时,劳动者可以就包括医疗费在内的损失获得双份赔偿。

此外,还应明确的,给你造成伤害的侵权与赔偿人是他所在运输公司,而申请工伤待遇赔偿的主体是工伤保险机构,其赔偿主体并非是同一人。

工伤赔偿与侵权赔偿可以兼得吗? 篇3

去年年底,我出差途中发生交通事故,致我丧失劳动能力。受伤后,公司为我申报了工伤并得到了社保部门的认定。由于肇事车主只赔偿了20万元,不足以弥补我的损失,我遂要求享受工伤待遇。而公司认为,我已获得人身损害赔偿,无权再要求工伤赔偿。请问:公司的说法对吗?

读者杨自发

杨自发同志:

工伤待遇属于公法领域的赔偿,人身损害赔偿则属于私法领域的赔偿,二者不能混用,也不能相互替代。例如,工伤待遇中的“伤残补助金”是对工伤职工的“补助”,不是赔偿;人身损害赔偿中的“残疾赔偿金”是侵权人就受伤职工因丧失劳动能力而减少的未来收入作出的赔偿,且二者的计算依据也大相径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人身损害赔偿中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营养费等项目并不包含在工伤待遇中,法律也没有规定人身损害赔偿中的医疗费用应以工伤保险治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为限。因此,人身损害赔偿和工伤保险赔偿可以兼得。另外,最高法院在《关于因第三人造成工伤的职工或其亲属在获得民事赔偿后是否还可以获是工伤保险补偿问题的答复》中也明确指出:根据《安全生产法》第48条以及《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的规定,因第三人造成工伤的职工或其近亲属,从第三人处获得民事赔偿后,可以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向工伤保险机构申请工伤保险待遇补偿。据此,你在获得人身损害赔偿后有权主张工伤保险赔偿。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律师潘家永

工伤赔偿和劳动合同争议赔偿 篇4

8月份入职,与公司约定试用期一个月,试用期后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月薪和五险由公司为我负担,但是公司一直未给我购买五险,没有签订劳动合同。3月份工伤,造成我右根骨粉碎性骨折,公司给我发工资至207月份。此后因我的足肿胀疼痛不能正常上班(在单位是电气施工工程师),单位要克扣我的工资,我不同意。公司一直没有给我按时足额发放工资。期间我要求单位和我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单位以各种理由拒绝补签208月份以来的合同,但是同意和我签订一年的新合同,时间从年8月份开始,我拒绝签订这份合同,因为我的工伤不能涵盖在这份劳动合同中。2011年12月7日我做了钢板取出手术,医生要求休息3个月。我自己申报了工伤。目前正准备劳动能力鉴定。我想咨询这种情况我何时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如果伤残鉴定为九级,我能得到怎样的赔偿。因为公司劳动违法我是否可以要求双倍工资赔偿以及拖欠工资双倍赔偿,在公司拒不和我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公司的双倍工资赔偿持续到何时结束。工伤治疗期间是否和劳动合同的双倍赔偿工资产生冲突。请有过实际操作案例的律师或者亲身体会的网友给我比较全面和有法律依据的回答,谢谢!

[工伤赔偿和劳动合同争议赔偿]

工伤赔偿措施 篇5

南昌工伤赔偿标准:抢救和工伤认定

本文详细介绍了南昌工伤赔偿标准,抢救和工伤认定这一类情况。职工发生工伤,用人单位应及时送伤者到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抢救治疗,情况紧急时,应送最利于抢救的医疗机构抢救。更多具体内容请查看全文。

员工工伤赔偿协议 篇6

甲方:宁夏利泉特钢有限公司乙方:王建宁

王建宁于2012年1月17日在生产车间向炉内投料时造成眼睛烫伤,送至市医院、银川眼科医院、青岛眼科医院治疗结束,经劳动部门鉴定为七级伤残。根据乙方要求,甲方安排乙方于2013年1月6日工作。经双方协商一致同意,就相关费用补偿达成以下协议:

一、乙方在外就医及往返差旅费用总计24752元,工伤中心报销16186元,甲方支付8566元,个人无支付。

二、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由工伤部门已支付。

三、补助及补偿费用:

1、个人工伤工资应发放43131元(按工伤前个人平均月工资标准3921元计算)。甲方已随每月工资总计发放13548元,需补发29588元。(工伤工资发放时间:2012年1月21日至12月20日共11个月。2012年12月21日至2013年1月6日工资按3921元/月工资标准已补齐。)

2、补发乙方家属陪护工资一个月计3000元。

3、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差额补助17206元。工伤部门发放标准为2597.5元/月,公司按乙方工资标准补1323.5元×13月=17205.5元。

4、甲方给乙方额外补偿20206元。

以上四项共计发放29588+3000+17206+20206=70000元。大写柒万元整。此协议一式三份,乙方一份,甲方二份,未尽事宜按有关规定协商处理。甲方:乙方:

工伤赔偿措施 篇7

一、工伤保险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的差异性分析

相较于人身损害赔偿而言, 工伤保险赔偿体现了国家公权力的干预性, 工伤保险赔偿超越了私法的范畴, 二者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性。

( 一) 法律关系方面的差异性

工伤保险赔偿体现了行政法律关系的色彩, 其适用于劳动法、工伤保险法等法律法规, 其中包含了工伤保险法律关系和劳动法律关系。而人身损害赔偿则体现的是一种侵权的法律关系, 其适用于民事侵权法, 体现出了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平等性[1]。

( 二) 构成要件的差异性

对于人身损害赔偿而言, 其主要针对的是对于职工存在的违法行为, 必须要有违法行为对职工权益损害的事实, 对于工伤保险赔偿而言, 其不强调违法行为是否存在, 用人单位只要正常缴纳工伤保险, 不管用人单位是否出现违法行为都会对工伤职工进行赔偿。

( 三) 功能的差异性

工伤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其主要关注的是对工商损害的救济, 其并不注重对用人单位的追责, 在工伤损害出现之后, 用人单位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或只需要承担部分赔偿责任, 而工伤保险的经办机构则支付全部或大部分的工伤保险待遇, 这样就实现了用人单位工伤损害赔偿风险的转移。人身损害赔偿是一种私法范畴内的赔偿, 当权利人的权益遭到第三人侵害时, 其能够对不法行为进行追责, 让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 并将这种赔偿转移给权利人, 从而平衡双方利益, 其主要功能在于对不法行为的制裁, 同时能够提醒第三人要注重对职工权力的保护。

( 四) 赔偿范围与标准差异性

工伤保险赔偿的初衷是对工伤职工基本生存的保障, 其赔偿范围主要是针对物质损失的, 而不包括精神损失, 人身损害赔偿则针对的是违法行为对职工权益侵害的赔偿, 其中既包括物质损失又包括经济损失, 因此人身损害赔偿的范围更加宽泛, 赔偿标准更高, 且赔偿的金额也更大, 两相对比而言, 人身损害赔偿的数额要远远多于工伤保险赔偿[2]。

二、合理构建工伤保险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的适用关系

工伤保险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有着一定的差异性, 这种差异性是导致工伤救济出现混乱以及困境的重要原因, 这就需要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工伤保险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的适用关系。

( 一) 在用人单位无过错时采用取代模式

对于由于职工自身的原因或意外情况发生导致的工伤事故来说, 可以采用取代模式, 用人单位无过错, 则不能够对用人单位进行责任的追究, 因此不能要求人身损害赔偿, 只能要求工伤保险赔偿。

从工伤救济的角度来讲, 用人单位无过错则工伤救济的主要目的是填补损害, 而不对用人单位进行侵权责任的追究。在职工受到工商损害之后应当直接向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申请领取工伤保险赔偿, 以此来保证受害人经济救助的及时性,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 由于其本身对于工伤事故无过错, 且正常缴纳工伤保险费用, 则可以实现责任转移, 将赔偿责任转移到社会, 这就大大降低了用人单位的经营风险。

( 二) 在用人单位存在过错时采用补充模式

由于用人单位的过错导致的工伤事故可以采取补充模式, 工伤职工在依法获得工伤保险的应有赔偿后有权利向用人单位所要工伤保险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之间的差额部分金额以及精神损害赔偿。

用人单位过错导致的工伤事故指在现实相对普遍, 例如用人单位监管落实不到位、指导失策、强迫劳动等引起的工伤事故均属于用人单位过错, 从本质上来讲指的是用人单位主观上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不注重职工安全的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 可以采用补充模式。此外, 针对用人单位忽视劳动安全的行为, 应当发挥制裁作用。

( 三) 在第三人侵权时采用兼得模式

在存在第三人侵权而导致工伤发生的时候可以采用兼得模式, 职工既可以获得工伤保险赔偿, 同时能够向第三人索要人身损害赔偿, 这两种赔偿是相互独立的, 也就是说工伤职工有权获得双重赔偿, 但需要注意的是, 此种情况下工伤职工所遭受第三人的人身损害必须要获得相关工伤认定, 且工伤保险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之间不产生竞合关系。

三、结论

综上所述, 对于工伤职工的赔偿是对职工生存权利的维护, 就目前来看, 我国关于工伤保险赔偿和人身损害赔偿的关系上还缺乏统一的、科学的处理方式, 本文简要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差异, 并针对用人单位有无过错、第三人侵害以及用人单位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等四种条件提出了针对性的工伤保险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的关系构建思路, 旨在为完善我国的工伤赔偿提供参考。

摘要:工伤保险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是工伤救济制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两种救济方式, 二者之间的使用关系一直是法学界研究的焦点。本文简要分析了工伤保险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之间的差异性, 提出了构建我国工伤保险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适用关系的主要思路, 旨在为完善我国工伤救济制度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伤保险,人身损害,赔偿,适用关系

参考文献

[1]张新宝.工伤保险赔偿请求权与普通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关系[J].中国法学, 2007, 02:52-66.

典型工伤案例赔偿分析(上) 篇8

员工因工作受伤,是很多企业都碰到的问题,如何对工伤员工进行赔偿,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做法,不同老闆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不管怎样,结果都是「以钱了结」,至於企业「要花多少钱」、「应该花多少钱」才能摆平,就要看具体情况了。

在许多台商企业的諮询案中,笔者发现相关的工伤案件不在少数,这些案件有一个特色,那就是赔偿金多寡的问题,所有案例几乎都是:员工要求的赔偿金额,企业的算盘一拨,无法接受。企业是站在合理费用的立场,认為员工怎麼会需索无度?由於一些员工在当地黑律师的协助之下向当地的仲裁或诉讼机关投状控告企业,赔偿价码高的离谱。

然而在仔细研究案例内容,却又发现企业往往忽视法律的规定,让员工和黑律师有钻缝隙的机会,尤其是没有為员工办理工伤保险的问题最為突出。

工伤保险的劳动争议最為复杂,花样繁多,这牵涉到企业经营的人事成本与管理风险,因此企业对工伤事件处理,宜做好事前的预防管理与事后的处理程序,事前预防尤為重要。

以下带给台商读者有关工伤事件案例的分析,同时也提出评析与对策。特别注重在事前的预防管理,这与企业的操作规程、标準作业程序、规章制度、岗位职责等制度息息相关,此乃企业的硬实力,然而要完满执行硬实力则必须建立共识、专业的软实力,诸如企业文化建设、领导统御、沟通谈判技巧;至於工伤发生以后的处理,除了遵守法律程序(硬实力)以外,注意劳资双方在协商、等待期间的沟通与情绪管理(软实力),往往一件管理事件会「功亏一簣」造成无法挽回的遗憾,问题就出现在沟通过程。

广东省广州市的案例

「工伤职工辞职及其请求补偿金」

广州市一家台商企业,2008年有个员工因作业疏忽,被机器铣到手指,经评定為十级工伤,保险部分目前已给付了,公司跟员工约定公司协助处理各项保险工伤费用,并给慰问金(伙食费),每月基本薪资给付等,并签订书面协议书,不再追究公司之费用及责任,签订后各留一份存档,现该员工已正常上班四个月却自行提出要辞职,并向公司要求补偿金,该公司諮询,要再给付此笔费用吗?如必要,那要给付多少呢?怎麼给付?

专家评析

这是有关工伤保险待遇的问题,从这个案例来看,公司未為该员工办理工伤保险,这个风险很大。就本案例(十级伤残,且正常工作)来讲,企业要负担支付下列费用:

一、停工留薪期间的工伤医疗待遇(住院医疗、医药费用),若是有参加社会保险,则转由工伤保险负担。

二、停工留薪期间(工伤医疗期间)的工资100%支付以及住院期间的伙食费补助费(按企业因公出差伙食费的70%给付)

叁、鑑定伤残等级后,企业还要支付下列伤残待遇:

(一)10级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為6个月的本人工资。若是有参加社会保险,则转由工伤保险负担。

(二)一次性工伤医疗与伤残就业补助金。按照规定,7至10级工伤职工,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员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企业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準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这家公司位於广州,适用《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以本人工资為基数,发给:1.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该员工為10级计发4个月;2.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该员工為10级计发1个月,合计5个月。

另外该案例中也提到,企业与员工签定有关工伤赔偿的协议书,还是有风险的,不论企业跟员工签定什麼协议,但是来自企业与工伤保险基金的法定的赔偿标準还是要支付。若是有一天员工不承认,或是提出劳动争议仲裁,还是要按照法定的标準给付,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协议只是一种默契,但是不代表他有天不会翻脸不认人。最好的处理方式是工伤职工在经过工伤认定与劳动能力鑑定确定等级后,再签定有关工伤赔偿的协议书,对企业而言,比较有保障。企业要特别注意,未经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鑑定,企业与员工之间所签的补偿协议书是无效的。

这是有关工伤保险待遇的问题,从

杭州的台商

「工伤补偿问题」

某员工发生工伤,经判定是九级伤残,该工伤人员的工资条如下:

每月基本薪资1000元

每月工作责任奖金250元

生活困难补助600元

当月应发工资合计 1850元

由於该员工治疗后回到公司,工作一直不稳定,还会闹事。该工司老闆想要以一笔钱打发,负责管理的台籍干部对《工伤保险条例》的工伤待遇内容感到模糊有些不明瞭。

一、工伤的员工要不要支付伤残津贴?

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与一次性伤残就业补贴是如何发给,哪种情况下发给?是就医期间?还是要辞退时?这2种补助金可否2选1发给?

叁、若要私下和解,应该比较划算吧?

专家评析

这个案例显示出台商及负责人资的台籍干部对工伤保险极其相关的法律规定都不是很清楚,这事正常的现象,然而在大陆,劳动关係管理却是很重要的人资作业,其中的关键在於企业如何将劳动法律的条款规定转换法制管理,再融入為人资管理作业。所以对劳动法律的掌握与理解程度却是台商需要的知识,否则就会有风险。就本案例而言,上述问题对负责人资的干部来讲是基本的法律知识。我们从这家台商位於杭州,适用〈浙江省贯彻执行《工伤保险条例》有关事项〉

一、伤残津贴

一般而言,企业要支付伤残津贴只限在5至6级伤残,而且是难以安排工作的情况下,才由企业支付伤残津贴,其标準為:五级伤残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為本人工资的60%,所谓本人工资是指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案例员工是九级,仍然以正常工资支付即可。

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与伤残就业补贴金

该员工是九级伤残,可以领到4个月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贴金和4个月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贴金。这两笔费用的计算方式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為基数。假设工伤事件在今2008年发生,认定与鑑残程序也2008年完成,那麼按照杭州市2007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為2548元,该员工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与伤残就业补贴金為20384元。

什麼时候发给呢?当然是员工离职之时支付。在这裡要特别强调的是,必须是员工主动申请离职。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35条规定,属於7至10级工伤职工,当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员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时,由企业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换句话说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时不论那一方主动终止劳动关係或者员工本人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关係时,企业要支付上述的补贴金為20384元。

惟比较弔诡的是,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当企业主动终止劳动关係时,除了要支付员工补偿金外,还要按照《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3条规定另外给付经济补偿金。而当员工主动终止或解除时,按《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是不必另外支付经济补偿金的。

叁、切忌与员工私下和解

劳动工伤赔偿办法 篇9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九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职工治疗工伤应当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

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部门规定。

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0%发给住院伙食补助费;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所需交通、食宿费用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职工因公出差标准报销。

工伤职工治疗非工伤引发的疾病,不享受工伤医疗待遇,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处理。工伤职工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性治疗的费用,符合本条第三款规定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第三十条 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所需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第三十一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第三十二条 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生活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个不同等级支付,其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或者30%。

第三十三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4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2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0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三)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第三十四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4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第三十五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2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0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8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6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三十六条 工伤职工工伤复发,确认需要治疗的,享受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和第三十一条规定的工伤待遇。

第三十七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8个月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的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规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直系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直系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待遇。

第三十八条 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由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和生活费用变化等情况适时调整。调整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新疆工伤赔偿标准 篇10

新疆工伤赔偿内容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规定 第五章 工伤保险待遇

第十九条 申请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应当向经办机构提交工伤保险待遇申请表、工伤认定决定书。经办机构应当在15日内审核并确定支付相关待遇。

供养亲属申请享受抚恤金的,还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户口薄、身份证以及公安户籍管理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出具的生存证明;(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出具的主要生活来源证明;(三)民政部门出具的孤寡老人、孤儿证明或者养父母、养子女收养证明。

供养亲属无劳动能力的,还应当提交无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供养亲属无劳动能力的鉴定,由经办机构提请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

第二十条 受伤职工工伤认定前的医疗费用由用人单位垫付;工伤认定后符合工伤保险基金支付项目的,由经办机构支付。

第二十一条 职工治疗工伤,应当在与经办机构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经急救脱离危险伤情稳定后仍需要治疗的,应当转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

职工在未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急救的,用人单位应当自医疗机构急救之日起10日内向所在地经办机构报告。

第二十二条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间住院治疗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派员护理或者按月发给本人本单位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的护理费,住院治疗期不足1个月的,按1个月计发护理费。

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除本人自愿提出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其解除、终止劳动关系。第二十三条 工伤职工需要配置辅助器具的,经州、市(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到定点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配置。配置辅助器具的项目和费用标准,适用国家、自治区有关规定。

第二十四条 工伤职工需要康复医疗的,由本人或者用人单位提出申请,经州、市(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在定点的康复医疗机构进行。

第二十五条 康复医疗机构和辅助器具配置机构由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自治区规定的条件确定,并向社会公布。州、市(地)经办机构应当与自治区公布的康复医疗机构和辅助器具配置机构签订服务协议,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六条 长期在户籍所在地以外居住的工伤职工旧伤复发,经原居住地经办机构同意,可以在现居住地选择一至两家医疗机构治疗,享受原居住地的州、市(地)工伤医疗待遇标准。

第二十七条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依法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按照国家、自治区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按月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予以补差。按月领取的生活护理费及旧伤复发医疗费仍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按月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伤残津贴的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不符合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条件的,其伤残津贴继续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第二十八条 五级、六级伤残职工本人自愿提出与用人单位解除、终止劳动关系的,以解除、终止劳动关系时所在州、市(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由用人单位为其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并由工伤保险基金为其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五级伤残职工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分别按27个月和11个月计发,六级伤残职工分别按24个月和10个月计发。患职业病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在此标准基础上增发30%。

第二十九条 七级至十级伤残职工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以终止或者解除劳动(聘用)关系时所在州、市(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由用人单位为其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并由工伤保险基金为其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七级伤残职工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分别按21个月和9个月计发,八级伤残职工分别按18个月和8个月计发,九级伤残职工分别按15个月和7个月计发,十级伤残职工分别按12个月和6个月计发。患职业病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在此标准基础上增发20%。

第三十条 职工退休后诊断为职业病,退休期间未从事过职业活动,也未接触过职业危害因素的,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对其身份、原所在单位是否参加工伤保险等情况进行核实,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进行劳动能力鉴定。退休职工原所在单位参加工伤保险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金;原所在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由原所在单位支付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金。

第三十一条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标准由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自治区财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提出调整方案,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三十二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供养亲属享受抚恤金的资格,按职工死亡时的条件核定。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已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待遇,但待遇标准低于供养亲属抚恤金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未参保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第三十三条 定期领取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的工伤职工或者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因公死亡职工亲属,应当每年向所在地经办机构提供生存证明。

第三十四条 用人单位依法破产已参加工伤保险的,应当清偿下列工伤保险费用:(一)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应当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二)五级、六级伤残职工应当享受的伤残津贴;(三)七级至十级伤残职工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应当清偿下列工伤保险费用:(一)因公死亡职工供养亲属应当享受的抚恤金;(二)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应当享受的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旧伤复发医疗费用、配置辅助器具费以及应当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三)五级、六级伤残职工应当享受的伤残津贴、基本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配置辅助器具费、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四)七级至十级伤残职工应当享受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符合工伤保险基金支付项目的工伤保险待遇,继续由经办机构支付。

2016年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

2016年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2015年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

依据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故2016年度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31195元×20=623900元。

无劳动合同如何确定工伤赔偿? 篇11

2012年5月28日中午11点,张某骑自行车外出为工友买菜,在回砖厂的途中被一辆卡车撞倒在地,卡车司机逃逸,张某当场死亡。后经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卡车司机负事故全部责任,张某无责任。张某一直未婚,亲人只有一个姐姐,即赵平的妈妈。由于张某平时不爱说话,很少与人沟通和联系,因此,当交通警察联系到赵平妈妈告知张某的死亡信息时,距其死亡已有两天时间。赵平妈妈因受打击而病倒。

张某死亡后,赵平去砖厂整理其舅舅遗物时,砖厂不仅不予理睬,还表示张某早就不在砖厂干了,让赵平代张某从砖厂负责人刘齐处领了一百多块钱的工资,赵平问砖厂相关负责人:“我舅舅在这工作这么长时间,砖厂是否应该考虑对他进行赔偿?”但是砖厂方面表示,张某死亡与砖厂没有直接关系,不会对其进行赔偿。而后赵平通过张某的工友了解到,张某确实一直在此矿厂工作,砖厂未与任何工友签订劳动合同,也未交纳保险,请问:

1、在张某已经死亡的情况下,如何确定张某与砖厂的劳动关系?

2、张某可否申请工伤赔偿?

律师点评:

事实劳动关系是指无书面劳动合同或无有效书面劳动合同形成的劳动雇佣关系或口头协议达成的劳动雇佣关系。事实劳动关系的确认需存在雇佣劳动的事实。所以,赵平可向其舅舅工作砖厂所在地的劳动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以赵平的母亲为申请人,以砖厂为被申请人,确认舅舅与砖厂之间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合同关系。

但本案因目前没有能够证明赵平舅舅与砖厂之间存在劳动合同关系的证据,遂可以通过证人证言的方式来确定赵平舅舅是否在砖厂上班,从而达到证明其舅舅与砖厂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比如,赵平舅舅是2009年3月经李军介绍到砖厂工作,那么李军可作为证人出庭做证,证明赵平舅舅在砖厂工作的起点时间及工作内容,另还可找与其舅舅死亡前在砖厂一起工作的工友证明其舅舅工作的终止时间及工作内容,这样就确定了其舅舅被砖厂雇佣事实的存在,从而确定其事实劳动关系。

依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劳动关系成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所以,赵平的母亲向劳动仲裁委提起仲裁确定劳动关系的诉求是可以得到法律支持的。

工伤赔偿标准又称工伤保险待遇标准,是指工伤职工、工亡职工亲属依法应当享受的赔偿项目和标准。未参加工伤保险期间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司法实践中,没有书面的劳动合同,只有先确认事实劳动关系,才可以去依法申请工伤认定。因此,本案中赵平的母亲只有先确认事实劳动关系成立,才可申请工伤赔偿。

本案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2条、第39条及第62条的相关规定,若赵平的母亲申请工伤赔偿成功,可得到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在此,提醒广大打工者,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一定保留好劳动合同,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也要保留交纳保险、工资单、工作卡等相关证据材料,当争议发生时,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免因证据不足而无法得到法律保护。

交通事故引发工伤之赔偿问题分析 篇12

詹某系路之谱 (瑞金) 户外用品有限公司员工, 于2011年3月17日19时许在上下班途中因交通事故抢救无效死亡, 2011年5月3日经瑞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为工伤。死者父母从肇事司机处获得305000元的民事赔偿。后瑞金市医保局根据赣州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第37条之规定作出詹某工亡待遇核定工伤保险待遇时认为应扣除已获得的民事赔偿部分, 而原告则认为应当全额核定工伤保险待遇而非补差, 因此引发争讼。

二、本案争议的焦点及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实践做法

(一) 第一种观点认为, 交通事故引发的工伤, 受害人不能获得双重赔偿

1、国外主要存在三种模式或者做法, 一种是选择模式, 即受害人可以选择工伤保险待遇或者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 一旦选择了一种赔偿就排除了另一种赔偿请求。二是取代模式, 即工伤保险待遇取代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模式。当今主要是法国、瑞士、挪威等国采取此模式。三是补差模式, 即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与工伤保险待遇进行差额互补。当前采取此模式的主要有日本和北欧一些国家。

2、国内一些地方的类似做法:

(1) 江西省赣州市《赣州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第37条:“由于他人非工作行为引发的水运、航运、空运、铁路运输、地铁运输、公路交通等事故造成工伤的, 参保职工应当先按照该类事故处理规定获得赔偿, 所获赔偿总额低于工伤保险待遇的差额部分, 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事故当事人双方私下了结赔偿事宜的, 工伤保险基金不予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2) 河南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暂行办法第36条规定, 由于交通事故引起的工伤。公派职工在境外未参加所在地工伤保险的工伤, 或者职工工伤涉及其他民事伤害赔偿的, 应按照有关规定先取得民事伤害赔偿。获得民事伤害赔偿总额低于工伤保险待遇的, 根据所在单位是否参加工伤保险费用统筹, 由经办机构或所在单位补足差额。

(3) 天津市工伤保险若干规定第二十九条职工工伤涉及其他民事伤害赔偿的, 伤害赔偿总额低于工伤保险待遇的, 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部分, 其待遇不得重复享受。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获得赔偿后, 应当偿还工伤保险基金或者用人单位已经垫付的费用。

由此可见, 在以上所列省市的具体规定中, 对于交通事故侵权造成的工伤赔偿问题的处理原则与原劳动部《试行办法》是一致的, 即实行差额赔偿, 不能享有双重赔偿权的。

(二) 第二种观点认为:交通事故引发的工伤情形受害人可以获得双重赔偿

1、国外的代表性模式就是双重受益模式。

即受害人既可以依据民事法律相关规定主张侵权损害赔偿, 同时还可以依据工伤保险相关规定主张工伤保险待遇理赔。当前采取此模式的主要是英国。

2、国内而言, 据不完全统计, 上海、广东、浙江、江苏、湖北、山东等地已经执行双赔原则。

如:2009年7月31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工伤保险工作的通知 (浙政发[2009]50号) 规定“在遭遇交通事故或其他事故伤害的情形下, 职工因劳动关系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人身损害, 同时构成工伤的, 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如职工获得侵权赔偿, 用人单位承担的工伤保险责任相对应项目中应扣除第三人支付的下列五项费用:医疗费, 残疾辅助器具费, 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间发生的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这一规定适用于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发生的工伤事件。

三、我国交通事故引发工伤之赔偿应采取的模式——有条件的双重赔偿模式

所谓有条件的双重赔偿模式, 即受害人既可以依据民事法律规定主张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 同时还可以依据工伤保险相关规定要求工伤保险待遇理赔, 但因医疗费, 残疾辅助器具费, 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间发生的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客观上只已经实际发生且数额确定, 因此, 受害人只能享受一份。具体而言:

1、从学理上来看, 实行双赔有学理上的依据:

(1) 从规定名称来看, 工伤事故对应的是工伤保险待遇, 法律上从没有任

何规定将工伤保险待遇称为赔偿, 结合本案, 工亡待遇有三项, 名称为: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 从其称谓可见, 其根本就是一种职工的待遇, 而不是什么赔偿。而民事侵权对应的是民事赔偿, 本案件牵扯的项目包括:死亡赔偿金、被抚养人生活费、丧葬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

(2) 从支付程序看, 工伤保险待遇有按工资比例按月发放的伤残津贴及供养亲属抚恤金, 还有一次性发放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而民事赔偿, 法律规定原则上为一次性支付。本身两者支付的时间和期限有很大区别, 如果强行将两者扣减及补差, 则劳动仲裁部门及司法机关就存在自己造法并违法的行为了。

(3) 从计算参考数据看, 工伤保险待遇项目计算的参考数据与民事赔偿各项目计算的参考数据性质不同, 差距非常大, 民事赔偿赔偿考虑死者的户口是农业户口还是城镇居民户口的问题, 而工伤保险待遇则不考虑户口类别。死亡赔偿金以受诉法院所在地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作为基数来计算, 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以此类推, 无论是两者的总数还是各项都不具备扣减和补差的基础。由此可见, 该办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无论从法理还是法律规定的角度都缺乏依据, 缺乏基本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应归于无效。

(4) 从社会保障法的本位看, 符合社会利益的权利本位系社会保障法的立法本位。工伤保险是一种隶属于劳动法体系下的社会保险制度, 对职工而言是一种具有国家强制性的福利。受害人可以得到双份赔偿, 给予受害人享受双重赔偿的权利, 不违背社会公平原则, 也不违背工伤保险的制度目的, 第三人侵权赔偿并没有加重用人单位的赔偿责任, 因为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投保是其法定的义务, 也是劳动者应得的劳动待遇, 第三人的赔偿是其依法应当承担的民法上的侵权责任, 这也是法律规定的责任, 不存在有损社会公平的问题。从实际情况来看, 侵权人的赔偿能力往往不足以弥补受害人的实际损失, 如果规定受害人只能择一选择, 反而是难以掌握公平。目前法律上并没有明确规定受害人只能得到一份赔偿, 各地规定限制权利人的权利实属于法无据。

2、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相关规定来看, 实行双赔有立法依据:

(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依法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 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 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 告知其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第二款规定:“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 赔偿权利人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 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的规定。最高院副院长黄松有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答记者问里面明确提到:工伤保险实行用人单位无过错责任, 并且不考虑劳动者是否有过错, 只要发生工伤, 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就应给予全额赔偿。如果劳动者遭受工伤, 是由于第三人的侵权行为造成, 第三人不能免除民事赔偿责任。例如职工因工出差遭遇交通事故, 工伤职工虽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但对交通肇事负有责任的第三人仍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结合以上规定, 本案原告享有两种不同性质的权利, 即侵权之债请求权和工伤保险待遇请求权。两种权利并不冲突, 可以同时享有。因为从性质上讲, 一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债权请求权, 一种是不平等主体间劳动者保险待遇请求权。

(2) 《保险法》第46条之规定:被保险人因第三者的行为而发生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等保险事故的, 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给付保险金后, 不享有向第三者追偿的权利, 但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仍有权向第三者请求赔偿。此乃商业保险领域尚且对第三人侵权引发的人身伤害明确受害人可以获得双赔, 更何况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险领域呢。

(3) 《安全生产法》第48条:“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 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 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 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此规定也明显对受害人赋予了获得双赔的权利。

(4)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06年12月28日作出的[2006]行他字第12号《关于因第三人造成工伤的职工或其亲属在获得民事赔偿后是否还可以获得工伤保险补偿问题的答复》“……原则同意你院审判委员会的倾向性意见。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四十八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的规定, 因第三人造成工伤的职工或其近亲属, 从第三人处获得民事赔偿后, 可以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的规定, 向工伤保险机构申请工伤保险待遇补偿”。

据此, 从我国现有法律规定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看, 原告依法享有足额的工伤保险待遇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依据的。因此, 我国对交通事故引发工伤的赔偿问题应采取有条件的双赔原则, 既有利于最大限度的保护特定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 也是符合我国相关立法的精神。

摘要:在上下班途中, 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的, 属于典型的交通事故侵权与工伤保险待遇理赔的竞合, 受害人如何进行索赔, 具体赔偿范围如何?在司法实践中有较大的争议, 各地做法也不一, 笔者认为, 受害人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和交通事故侵权的有条件双重赔偿。

工伤赔偿措施 篇13

我是一家公司的员工。3个月前,我在上班期间操作机器时不慎被皮带挤伤右手,不仅花去4万余元医疗费用,还落下10级伤残。近日,我以公司没有为我办理工伤保险,导致我无法从工伤保险机构获取工伤待遇为由,要求公司承担对应的赔偿责任。但公司以其已为我投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我的医疗费用及残疾赔偿均已由保险公司理赔为由拒绝。请问:公司为我投保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就能免除工伤赔偿责任吗?

读者:邱某

邱某读者:

公司的观点是错误的,其仍然必须承担工伤赔偿责任。

一方面,工伤保险与意外伤害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工伤保险属于政府行为,具有强制性,不具有赢利性,员工一旦出现工伤事故,即可从国家统一管理的社会基金中支付赔偿金;而意外伤害险是从保险公司获取相应的赔偿,属于商业行为,不存在强制性,具有赢利性质,理赔费用来源于保险公司收取的保费,并不能达到工伤保险所具有的功能。任何用人单位都必须无条件地为员工办理工伤保险,而对于意外伤害险,用人单位可以投保,也可以不投保。

另一方面,公司无权以意外伤害险取代工伤保险。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参加商业保险中的人身意外伤害险后是否还应当参加工伤保险问题的复函》中规定:“按照《劳动法》第72条规定,中国境内的企业均必须参加工伤保险,并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人身意外伤害险不能替代工伤保险。企业在参加工伤保险的同时,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为职工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即公司为你投保的意外伤害险,虽为国家所倡导,但只能算是在法律强制性规定之外给你的一种福利待遇,并不能免除其继续为你办理工伤保险的法定义务。

工伤赔偿措施 篇14

关键词:补充模式;侵权;工伤赔偿

一、我国当前有关因第三人侵权造成工伤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现阶段发生的工伤案件越来越多,由第三人侵权造成工伤的情形并占有相当的比例。据统计,近年来重庆市每年受理的工伤事故1.5万件左右,其中第三人侵权造成的工伤案件约占10%;广东省佛山市2003年至2005年期间共发生工伤事故5.6万件,其中第三人侵权造成的工伤案件约占15%。对于第三人侵权造成工伤的赔偿问题,最高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人身损害解释》)第12条第2款规定:“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该司法解释对权利人是同时取得工伤保险待遇和民事侵权赔偿,还是工伤保险待遇只能按照差额支付并未明确。 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的《社会保险法》第42条亦仅规定第三人侵权造成工伤的医疗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并有权向第三人追偿,而对其他项目的赔偿究竟是同时取得还是按照补差支付也没有作出规定。

二、我国第三人侵权工伤赔偿的法律适用问题的分析及建议

1.当前第三人侵权工伤赔偿的问题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我国工伤保险立法主要是劳动部颁布的规章,立法层次较低,尽管许多省市制定了地方性立法,但是全国统一的强制性工伤保险立法一直未出台,这种状况远远落后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伤保险立法的制定便提上立法日程。而在我国新近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中,进一步扩大了工伤保险的适用范圍,使其适用于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及其职工。因此,关于工伤保险与民事侵权赔偿之间的适用关系将不再是一个个别问题,而是一个普遍性问题。解决这一难题,对于职工和用人单位双方利益至关重要。

目前,关于二者关系争论的焦点集中体现在,究竟是采用“相加”模式还是采用“补充”模式上。主张采用“相加”模式的理论出发点是:我国工伤保险和民事赔偿标准均明显偏低,采用“相加”模式允许受害职工获得双份救济,对职工甚为有利,较能保障我国劳动者的权益;主张采用“补充”模式的观点则认为,该模式既可以保障职工的利益又可以保障用人单位的利益,在公平的基础上兼顾效率,是合理有效的模式。由于理论上无法达成共识,将导致实际运作的困难。因此,应当尽快制定相关立法,明确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补充”模式之合理性分析

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保护弱者的立法规范往往不是简单的逻辑推理的结果,更多的是出于社会政策的考虑。就劳工损害赔偿制度而言,社会保险事业体现了现代国家对劳动者生存权的关照,雇主缴纳工伤保险费用,用是尽公法上之义务,劳动者在遭受工伤事故时,基于生存权的维护,请求给予工伤保险物质帮助,与雇主责任并无直接关系;雇主侵犯劳动者权益而向劳动者为侵权损害赔偿,系尽私法上之义务,二者并行不悖。但是,劳工损害侵权赔偿与工伤保险给付之间具体关系如何,则与各国具体国情联系甚密。

我国在工伤保险与工伤民事赔偿适用关系上,采用“补充”模式不失为合理选择,主要理由如下:

(1)符合工伤保险制度创设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工伤保险制度创设的目的主要在于替代雇主的民事侵权责任。其中有部分替代和全部替代两种思想,在制度设计上表现为“补充”和“免除”两种模式。如果允许工伤职工于工伤保险给付之外,可选择或可同时向雇主请求全部侵权损害赔偿,虽然对工伤职工甚为有利,但与工伤保险制度创设的目的相背离。若采取“补充”模式,则以工伤保险为主要赔偿机制,民事侵权赔偿只是作为补充,体现了部分替代的思想,与工伤保险创设的目的相吻合,且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工伤职工的利益。

(2)有利于工伤职工获得切实和完全的赔偿,同时有利于发挥工伤民事侵权赔偿法律机制的制裁和预防功能。由于工伤保险具有社会保险的性质,以社会连带为理论基础,目的在于保障劳动者的生存权,以实现社会正义,其对加害行为的惩戒和预防作用十分薄弱,因此通常工伤保险只能提供维持劳动力生存及再生产的经济补偿,而以不赔偿受害职工的全部损害为目的;相反,过错侵权损害赔偿机制以改正正义和道德责任为基础,旨在实现对受害人全部损害进行填补的目的,故其得请求的范围,不仅包括财产上损害赔偿,而且包括非财产上损害赔偿如精神损害赔偿。因此,从受害职工的立场出发,不应剥夺其因侵权行为获得完全赔偿的权利,而应当在获得工伤保险给付之外,保留获得民事侵权赔偿的权利;事实证明,那种主张以保险计划完全取代侵权赔偿的论调在理论和实践中都遭遇重重困难。正如有学者预言:“即使在人身伤害领域(它被认为是最有可能为综合的社会保险计划所取代的领域),侵权行为法仍将继续发挥作用,或者与社会保险计划共同发挥作用。

(3)从合理有效分配社会资源的视角观察,若采取“相加”模式,允许工伤职工就同一伤害获得双份补偿,从社会角度而言,是对有限社会资源的浪费,而且各国立法例多数明令禁止此种作法。相反,在“补充”模式下,工伤职工获得的赔偿虽然可同时来源于工伤保险给付和民事侵权赔偿,但其获得赔偿的总额不得超过其所遭受的实际损失,不会发生所谓的“溢出利益”或“意外收益”,造成社会资源不合理分配。

此外,将我国工伤保险待遇和民事赔偿标准明显偏低作为实行“相加”模式的理论基础并不是逻辑的必然。因为既然工伤保险待遇和民事赔偿标准偏低,那么最理想的途径应该是努力设法将其标准提高,而不应当是通过建立“双份利益”制度来予以纠正。

参考文献:

[1]吕琳.《劳工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5版

[2]沈明磊,王淳.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审理若干问题探讨——以江苏省的实践为例[J].法律适用,2005年12期

[3]葛承书,刘雁兵.工伤事故责任的侵权法救济[J].法律适用,2006年07期

[4]王洪亮.论事业单位的民事法律地位——以学校为研究范例[J].法商研究,2007年04期

[5]李理.论工伤事故多种补偿机制的适用关系[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李理.论强制机动车责任保险法的受害人直接请求权[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上一篇: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解读下一篇:总工会的经费请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