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电路》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7篇)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1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11篇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1
也许学生对有一些难度的探究活动具有更高的积极性,本节课学生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
在利用一个电池盒、两个小灯座和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探究活动中,前面两个班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的连接方式:
从两个灯座的两个接线柱上接出的导线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并联的一种方式)而课前我认为简单的,学生会首先想到的串联方式却没有出现。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后来找到了答案:
在这之前,第一个探究活动是利用一个电池盒、一个灯座和两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所以后来增添了一个灯座后,学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电路的基础上照样子又连接了一个灯座。在第三个班级课上,我在布置探究任务时就明确了,用三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再用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于是,那种串联的方式出现了。
课后回想这一环节,深深感到,我们经常说,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实上往往我们认为很简单的、学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实际教学中却迟迟不出现。只有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那么在实际教学中的引导就会越明确。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13
在教学过程中,第一个环节,我先讲解了电池盒、小灯座的结构和用法,指导学生认识了电池盒、小灯座后再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学生很快就能连接一个正确的、完整的电路。电池盒、小灯座都有现成的导线连接点,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将导线插到各个连接点就可以了。学生呢很快完成了第一个教学任务,并画出了简单电路图。
在利用一个电池盒、两个小灯座和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探究活动中,前面两个班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的连接方式:从两个灯座的两个接线柱上接出的导线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并联的一种方式)而课前我认为简单的,学生会首先想到的串联方式却没有出现。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后来找到了答案:在这之前,第一个探究活动是利用一个电池盒、一个灯座和两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所以后来增添了一个灯座后,学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电路的基础上照样子又连接了一个灯座。在第三个班级课上,我在布置探究任务时就明确了,用三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再用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于是,那种串联的方式出现了。
接着我又联系班级的日光灯使用方法解说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优点和缺点。并联电路可以分别控制、节能环保,但连接繁琐;串联电路可以统一控制、连接方便,但可能出现不必要的电能浪费。学生学得非常好,很快就可以举一反三找出:家中的各个房间的电路是并联电路;同一个吊灯中的很多灯泡,客厅中的某组装饰光源,这些是串联电路。
课后回想这两个环节,深深感到,我们经常说,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实上往往我们认为很简单的、学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实际教学中却迟迟不出现。只有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那么在实际教学中的引导就会越明确。
另外,学生对有一些难度的探究活动具有更高的积极性,本节课学生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所以只要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将课设计到位,引导到位,学生一定会带给你更大的惊喜。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2
这节课主要目的是:1、认识几种电路中常用的元件,2、知道开关的作用并能用开关控制电流。3、会连接简单的电路。
为此,课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地带领学生认识灯泡,同时观看灯泡的剖面图,为下面了解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地埋下伏笔。接着提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灯泡会亮?引出电源,告诉学生生活中插座中的电不可以做实验,因而引出电池再次思考:有了电池灯泡就可以亮了吗?引出导线。在学生充分认识材料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利用提供画好的电池和剪好的灯泡,设计一个可以让灯泡亮起来的电路。电路图设计好后,学生心中非常期待自己的设计能否成功,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利用提供的材料检验一下自己设计的灯泡是否能亮。让能亮的同学介绍自己的连接方法,从而找到他们连接的共同点:灯泡的两个锡点要分别和电池正负极相连接。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连灯泡就可以亮了呢?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情况。同时介绍通路,在通过查找不亮的电路图中相机介绍断路和短路。然后让学生对有问题的电路图再次修改并且检验一下。
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利用开关来控制灯泡的亮与不亮,同时介绍了两个好工具的使用方法,电池盒和灯座。再次让学生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从而对简单电路有了更深的认识。
需要改进的
1、生活中各种电池该向学生介绍一下,其实我已经做好了PPT可是在
课堂中给忘记了。
2、可以把灯泡换做其他的用电器如喇叭,小电机,让学生更能了解到
电的作用,丰富学生对电的了解。
3、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仔细地发现学生是否有用一根导线、一个小
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如果有的话应该向学
生开始一下。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只要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灯泡就可
以亮。
4、科学课堂的驾驭能力和科学术语的表达需要多加学习。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3
《简单电路》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要求要达到以下几点:
1、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
2、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3、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根据以上要求我是这样设计《简单电路》一课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的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式。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记录有关数据。
3、用简单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
每个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一个、一号电池一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教学流程:
一、导入
给学生一节电池和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 要求点两小灯泡。 由不方便从而引入解决的办法,导入到电池盒和灯座的使用。
二、讲解小灯座和电池盒的构造与用途。
我们知道了小灯座和电池盒的用途,现在就请各小组利用小灯座和电池盒来点亮你们的小灯泡,同学们边做试验边听老师的`提示。
学生操作 教师巡视
好,非常的棒,大家真了不起,各小组都把自己组的小灯泡点亮了,同时我们的手也解放出来了,请大家安静下来,做好位置。
对试验结果的记录是我们学习科学的一种很好的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科学本把我们刚才的电路用实物图画出来。
同学们在画电路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啊,是不是实物图不容易画啊?
为了解决实物图难画的问题,科学家们有一个办法能让它变的更简单,看起来更清楚,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办法吗?那就是画简单的电路图(板书课题:3.简单电路),请大家翻开课本的第7页。
指导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符号,(灯泡,电源)并说明它们分别表示电路中的哪一部分,再告诉他们用线段连接的方法,同时要求同学们指出电流是怎么样流动的。
同学们,大家看,我们用一节电池、一两根导线就能点亮一个小灯泡了。如果老师再给大家提供一个小灯泡和几根导线,那么你们能不能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呢?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相信大家都能够让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在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试验做的好不好,听老师的要求很重要。在这里试验中老师有几个小小的愿望:
1、希望大家合作,小声交流。
2、希望大家“先画电路图再动手操作”,完成一个“从想到做”的过程。
3、希望大家把自己试验过程中看到的,想到的问题记录在科学文件夹上。
现在各小组组长再来老师这里领取一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和几根导线,请大家根据本组的方案动手做试验。老师也请同学们在试验的过程中交流以下几个问题。(板书问题)
1、小灯泡亮了吗?
2、用了几种连接方法,那种方法更好,为什么?
3、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
4、画出电路图,指出电路中的电流是怎么流动的。
学生试验,教师板书要求,巡视。
同学们真的很聪明,我们不但点亮了一个小灯泡,我们还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了起来。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让更多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呢?生活中你有见过很多灯同时亮起来的情景吗?
四、让跟多的小灯泡亮起来(本环节主要给同学们课后交流)
五、小结
六、评价检测
关注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时的操作情况。
收集学生的电路图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4
刚刚上完教研课,一切按照自己的预设顺了下来,还在反思自己课堂上操作环节出现的问题,一直没想到课堂上拓展环节,却不小心说出了自己的错误观点——串联电路中,离电源正极近的灯泡就亮些,远的就暗些。(以前学过的早就忘没了)而课堂上操作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评课时组长帮我指出了课堂上的这一错误的观点。我虽然没敢争议,可心里还是信不踏实,于是上网查阅。(有点亡羊补牢的味道。因为教材中虽然涉及了串联和并联电路,但只要求学生认识,并不做深入探究,所以备课时根本没想太多,也没查过资料,只是和同事闲聊时曾提起,我们的观点是一致的,所以根本没想过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
查阅的结果真让我汗颜:灯泡亮暗是由实际功率决定的,实际功率大的就更亮,小的就暗些。串联电路中电流是一样的,P实=UI,I相等,即哪个灯泡两端的电压高,也就是哪个灯泡的电阻大,P实也就更大,也就更亮。
我觉得奇怪,我们课堂上做实验用的小灯泡是同种规格的,电阻应该是相同的,可是为什么亮度还是不一样呢?我继续查阅,结果终于让我无话可说——两个灯泡虽然是相同规格,但是每个灯泡的内阻还是可能有一点不同的,因此亮度大小不一,尤其不是同一家厂生产的,或不是同一批生产的产品。
真相终于大白了,我的确是说错了话,好在这只是拓展环节,而我也只说了一遍而已,我相信学生的印象也不是很深,只要下节课上课时纠正一下,我相信不会对孩子造成太大的影响。希望这亡羊补牢,真的为时不晚。
弄明白了问题,心里的石头也就落了地。看着这课题——《简单电路》,我问自己:简单吗?回答是否定的,但语气是坚定的:不简单!科学这一学科,要想弄明白,还真是不简单!我自认每节课都认真备课,做了充分的准备,可还是漏洞百出。幸亏有我们组内的三名同事和品德组的几位老教师帮我,否则还真不知道要费多大的力气呢。
每次翻阅教材,如果不细看,还真的以为很简单,每节课的内容,连文字带图片不过两页而已,如此简单的编排,却有着极深的内涵。再次翻看教材,不由自主地重复自己的观点:简单?非也!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5
《简单电路》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教材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前面的两个课时,主要介绍一些简单的电学知识,包括电的成因,以及如何利用电池和导线点亮一个小灯泡,而本课的内容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化,利用更多的电器元件,制作简单电路,并能够很好的记录下来,根据课程内容,我指定了一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
每小组小灯座2个、小灯泡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记录纸若干。
课堂的第一部分:给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个电池,一个小灯泡还有一根导线,把小灯泡点亮,学生动手的同时,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并对电路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有什么办法能够不用手按让小灯泡亮起来,并介绍电池盒和小灯座,(学生演示安装步骤)。同时让学生利用这些电器元件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
第三部分:反馈在制作简单电路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并确认安装注意事项:
1、电池的正确安装方法
2、小灯泡的安装方法
3、导电和电池座、小灯座的连接方法
第四部分:学生展示电路的实物连接方式,并给学生介绍电器元件的简单画法,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电路图。
第五部分: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给每个小组多提供一个小灯座,个小灯泡和若干到导线,尝试让两个小灯泡亮起来。
2、学生使用老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尝试,但尝试成功后再尝试其他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3、实验汇报(小组交流)
(有几种不同的连接方法,哪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能用不同的方法让两个小灯泡亮起来,它们有什么区别吗)
第六部分:课外延伸,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了人人参与,并尝试用了多种不同的连接方法进行尝试,,学生在使用电池座和电池盒的时候都没有遇到问题,学生整体情况良好,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电路的连接,电路基本上没有出现什么故障,在尝试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的环节,学生的想法很多,通过实践,发现仅有几种方案是可行的,认识到了要使小灯泡亮起来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通路。并用简单的电路图加以表述。
当然这堂课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的学习习惯仍需纠正,学生的合作和动手方面仍显欠缺,很多小组对于成员的分工都不是那么明确,需要一步一步完善,还有在学生的反馈环节,由于时间的关系,比较仓促,没有照顾到部分学生,学生的一些想法没有趣实践,也可能对今后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扰,这在以后的课堂中需要进一步关注。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6
也许学生对有一些难度的探究活动具有更高的积极性,本节课学生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
在利用一个电池盒、两个小灯座和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探究活动中,前面两个班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的连接方式:从两个灯座的两个接线柱上接出的导线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并联的一种方式)而课前我认为简单的,学生会首先想到的串联方式却没有出现。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后来找到了答案:在这之前,第一个探究活动是利用一个电池盒、一个灯座和两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所以后来增添了一个灯座后,学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电路的基础上照样子又连接了一个灯座。
在第三个班级课上,我在布置探究任务时就明确了,用三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再用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于是,那种串联的方式出现了。课后回想这一环节,深深感到,我们经常说,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实上往往我们认为很简单的、学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实际教学中却迟迟不出现。只有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那么在实际教学中的引导就会越明确。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7
我所设计的简单电路一课,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从日常的霓虹灯引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研究其中的奥秘,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学生大多知道是由哪些东西组装的,但对组装方法和灯泡为什么会亮等问题并不很清楚,由此引入教材的研究重点。学生利用基本的电路元件组装简单的电路并画出实物电路图,使学生由实物图向抽象电路图过度。老师选择几个连亮的连接图找连接方法的共同点,即导线接在哪里才能使小电珠亮起来,学生基本不知道原理是什么,此时再让学生了解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电池有正负两极、小电珠的结构等,从而明白其中的原理,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形成电流的通路,小电珠才会发亮。在了解了基本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拓展,在电路里加上开关(开关作为简单电路的控制器件,在电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两个人合作把开关加入电路中,并画出电路图。通过实验,让学生意识到电路是否工作取决于电路是否连通,而开关则是一个由人为控制电路电流的器件。学生制作红绿灯这部分我做了些处理,交给学生一个双向开关,把它连进电路里,让它分别控制两个小电珠的亮与灭,这样,就形成了整节课一步一步的递进,有了一定的层次感,学生思维达到了连贯性。四人小组合作,通过亲手做,增强对电路的认识,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深入探究的能力。
本课内容呈阶梯状分布,逐步递进,使学生在由浅到深的活动中逐渐认识简单电路,了解简单电路,学生从一个人动手做实验,到两个人合作动手实验,到四人合作动手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使学生的共同合作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样设计符合了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让他们在实验中发挥小组的合作精神。
这一课很适合开展探究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在教学中,我把注意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才能成功连接电路,学生预设猜测、思考的时间少了一点,所以学生在乎的就是电路有没有连接,至于为什么连接成功了,或者没有连接成功问题在哪里,不少学生都没有思考,还是不知其所以然。科学探究活动并不是为了热闹,而是通过活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这里不应该单单指科学知识、科学技能,还有科学方法、科学过程、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所以还需作一些改进。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8
去年参加培训时,西大附小的一位年轻老师选择上《简单电路》的第一课时,当时上得可以说不是很成功,我在听课时就在想,如果让我来上又该如何把握呢?
很久没有上过五年级的课,今年重新来一篇还是感觉挺有意思的,好多实验我自己也想重新做一篇。在进入《电与磁》单元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购置了新的电池,新的导线,新的小灯泡,自制了一块简单电路的演示板,为了让学生能有充分的活动时间与动手机会,我将小组分为两人一组,以便为课堂提供最大的保障,有经验的科学老师可能都有一个体会,准备不充分的科学课堂,真正上起课来会让自己都感觉很别扭的。
本课虽名为《简单电路》,但对学生来说实则不简单。如其中一个环节需要学生用导线、电池、小灯泡组成一个最简单的电路,并尝试点亮小灯泡,然后画出电路图。就这样简单的过程对他们来也是不易的,原因有二:一是现在的学生不像我们小时候一样,有经常去小商店买电池的经历,店主一般会用小灯泡与导线连好的简单电路来试灯泡,所以对如何点亮小灯泡是比较清楚的,但他们现在的生活中小灯泡基本不会用到了,也没有去买电池的经历,所以没有实际经验;二是小灯泡里面的结构学生们并不清楚,而且既便事先给他们讲清楚,因为没有通路的概念,他们也还是不能理解只有电流流过小灯泡才能点亮。记得前几年第一次上这一课时,我在提供材料时给学生准备了小灯座,孩子们很快点亮了小灯泡,但后来一研究教材我才发现,我多提供了一个材料却导致孩子们少了很多探索的步骤,少了思考的机会,于是在这次上课时,我重新整合了教材进行教学,并得到以下经验:
1.我只准备了小灯泡,导线和电池,让他们自己去试,看能有多少种方式可以让小灯泡亮起来。课堂上以两人小组的方式进行探究,学生很快得出了两种连接方式:一种是利用导线把小灯泡的一个接点和电池负极相连,小灯泡的接触点和电池负极相连。一种是把电池两极颠倒过来。还有一种方式:灯泡的螺纹处与电池正极接触,灯泡的接触点用导线与电池负极连接。而得出后种方式的小组极少,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思维习惯使然,学生们一般都习惯于把灯泡立于电池正极或负极上,把灯泡“横卧”在电池的正极或负极上则属于“另类思维”。但不管怎样,学生的探究热情非常高涨,很多人也许是第一次亲手点亮小灯泡。课
堂上我给足了他们时间,让每个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初步感受了简单的电路。应该说,这是他们本节课最大的收获。
2.本课的难点是掌握电流在电路里的流向。在认识小灯泡的时侯,根据小灯泡的解剖图,学生很容易就指出了电流从一个接点进入,通过灯丝从另一个接点流出。在组成简单电路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安装成功一个电路,就思考这个电路里的电流的流向。虽然在我的引导下,利用课件上的示意图学生勉强能说出,
但我清楚,能真正理解的学生不多。这个知识点虽不是本课的重点,不是一定要学生掌握的内容,但如果这个知识学生理解了,那么对于以后学生组装较为复杂的电路,是有帮助的。
课后我想,如果下次能把各种方式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向都做成动画课件,那就更形象直观了,也许这样对于学生的理解会大有帮助。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9
这节课主要目的是:1、认识几种电路中常用的元件,2、知道开关的作用并能用开关控制电流。3、会连接简单的电路。
为此,课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地带领学生认识灯泡,同时观看灯泡的剖面图,为下面了解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地埋下伏笔。接着提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灯泡会亮?引出电源,告诉学生生活中插座中的电不可以做实验,因而引出电池再次思考:有了电池灯泡就可以亮了吗?引出导线。在学生充分认识材料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利用提供画好的电池和剪好的灯泡,设计一个可以让灯泡亮起来的电路。电路图设计好后,学生心中非常期待自己的设计能否成功,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利用提供的材料检验一下自己设计的灯泡是否能亮。让能亮的同学介绍自己的连接方法,从而找到他们连接的共同点:灯泡的两个锡点要分别和电池正负极相连接。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连灯泡就可以亮了呢?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情况。同时介绍通路,在通过查找不亮的电路图中相机介绍断路和短路。然后让学生对有问题的电路图再次修改并且检验一下。
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利用开关来控制灯泡的亮与不亮,同时介绍了两个好工具的使用方法,电池盒和灯座。再次让学生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从而对简单电路有了更深的认识。
需要改进的
1、生活中各种电池该向学生介绍一下,其实我已经做好了PPT可是在课堂中给忘记了。
2、可以把灯泡换做其他的用电器如喇叭,小电机,让学生更能了解到电的作用,丰富学生对电的了解。
3、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仔细地发现学生是否有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如果有的话应该向学生开始一下。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只要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灯泡就可以亮。
4、科学课堂的驾驭能力和科学术语的表达需要多加学习。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4
每一次教学只要精心准备、用心执教,总会有着令人回味的片段。
1、以学生为本,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的重点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本着这一目的,我提供分层次的材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2、环节间的巧妙过渡、紧密的衔接。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的作用,从问题的引入、探究内容的层层深入,学生活动时的调控都能够自然、巧妙、精密,让学生不会感觉到紧紧被牵引,而是自然跟着去做,期待着继续前行。
这节课上完,感觉仍有一些不足,期待继续改进。
1、没有充分发挥实物展台的作用。只是就学生所画的电路图进行展示,其实完全可以将学生所连接的实物图作品展示,既可以起到相互学习的作用,也可以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2、展示学生作品时方法欠妥当。如果能够先展示正确的连接方法,让连接错误的学生“自行发现”、“自行纠错”效果会更好,同时还可以保护学生探究的欲望。
3、拓展活动应留充足的时间。尝试“用一节电池点亮两个灯泡”因时间已下课,所以只是匆匆做了一下,很多小组甚至没有没做出来,所以活动既然已经安排,就一定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尝试,这样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活动也不会流于形式。
总而言之,潜心专研,尽心尽力去备课、上课,积极做出深刻的反思,总会让课堂多一分精彩、多一分惊喜,少一分遗憾。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10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对于如何点亮小灯泡,学生已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在这节课中主要是使学生学会使用新的装置——小灯座和电池盒,用导线连接完整的电路。并在使用这些装置建立电路和探索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过程中,学生将获得更多地建立电路的经验。
根据这样的理念,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采取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设计组装点亮一个小灯泡的电路,掌握电池盒、小灯座和导线的安装和连接方法,画出简单的线路图,形成一个简单电路的概念。但是由于学具袋中的学具质量不是很好,导致很多学生在安装小灯座和电池盒时,时间用去了一大半,而且个别小组没有成功安装好,因为有些材料被折断了。后来让学生点亮一个小灯泡,并画出简单电路图时,大部分学生显得很是困难,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玩上面,根本没有按着教师的要求去做。个别画出来的电路图也是不准确的,导线没有画直,小灯泡画得不准确,电池盒也画出来。没有真正形成简单电路的概念,所以我只好临时改变教学流程,将下面的内容安排在下节课。
今天我承接上节课留下来的内容又上了一堂课,指导老师也来听我的课。总感觉整个教学流程不是很好,学生方应慢、交流部积极;而且对于上节课的知识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到位。存在的主要问题:1、指导组装用电器时,注意点强调未到位,使个别实验组在安装电路时小灯泡没有亮,未找出原因。2、学生在用不同的方法使多个小灯泡发亮的实验操作后,才展示其中一组连接的实物图,这并不能代表全班学生的做法,太过局限。学生的电路图画的不规范,没能及时的纠正。
所以在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怎样用不同的方法,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时,他们实验的很慢,显得交流的时间很紧迫。后来指导老师给了我一些意见:1、不要让一个小组中的一个学生来画电路图,让他们先都画着实是看,在让他们动手做实验;或者是让完成好的小组立刻上黑板画出电路图,接着跟大家一起交流画出来的那些连接方法是相同的,哪些方法是不同的,并指出不同在哪里,让学生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有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可使学生意识到使两只小灯泡亮起来可以有两种方法,并让学生尝试去试试第二种方法。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11
一、新授部分教学思路
1、认识部分电路元件
2、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
3、分析连接情况,说说电流是怎样“走动”的。
4、加入开关,重新连接一个完整的电路。
5、学习电器元件符号,学习画电路图。
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教学后,我立即发现大多学生不能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
2、认识了电流实验盒中的电池盒、小灯座后再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学生很快就能连接一个正确的、完整的电路。
三、反思
1、为什么学生有了电池盒、小灯座就能正确连接电路呢?
电池盒、小灯座都有现成的导线连接点,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将导线插到各个连接点就可以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基本没有开启智慧的思维。
2、为什么学生不易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
首先,学生很少接触未连接好的电子玩具,没有实践经验。其次,学生对灯泡的内部结构不清楚。最后就是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研究时间。
3、能否让学生先用电池盒和灯座进行实验呢?
我认为,虽然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能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次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思维中体验电路的意义。所以只要教师悉心指导,给予充分的时间,学生就能够摸索出其中的奥秘。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2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在第四章,学生已经学习了依据化学式的计算。在本章中又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依据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化学中定量研究的真正体现和具体应用。在本节课教学中,把三个知识点融合起来,引导学生以化学计算为主线构建新的知识网络,初步形成化学研究中定量研究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在学习了化学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的基础上,对化学知识进行定量分析。本节课的关键是使学生自己思考、探索得出定性到定量的方法,由已学的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入手,探究化学方程式中隐含的数量关系,从而归纳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思想方法,领悟元素守恒的思想,并了解化学计算在工业、实验中的重要作用。另外在计算过程中,对解题格式、解题步骤要严格要求,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认识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2. 通过阅读教材、板演示范等形式,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规范格式。
3. 利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正确计算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利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能正确计算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2. 教学难点
①结合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初步学习定量研究化学变化的科学方法。
②初步形成变化观、元素观、守恒观等学科基本观念。
五、教学过程
1.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引课:请同学们注意听!放一段现场声音,猜猜是哪里?(火箭发射场一段视频)
教师:液氢一种火箭燃料,助燃剂是液氧,当火箭点火升空时会发生什么变化?你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化学方程式;这个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个怎样的反应事实?(反应物是什么?生成物是什么?反应条件是什么?)(学生回答)
过渡:大家对这个化学反应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现在,我们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例1】在某次运载火箭发射前,火箭系统工作人员向燃料箱中加注了2吨液氢,若要使这些液氢完全燃烧,至少需加注液氧多少吨?(相对原子质量:H-1;O-16)
教师:请各小组成员相互协助,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进行化学计算。
教师:谁能帮助科学家解决这个问题?(邀请两位学生板演各自的解题方法。)
追问:能谈一谈你进行计算的依据是什么吗?(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关系或者物质间的质量关系等)
教师:(回答不出来)看来大家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还是有点模糊,我们能不能换种角度,做到有据可依呢?
小结:其实,对于一个化学变化,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主要是从定性的角度研究,但仅做到这一点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从定量的角度去研究。
教师:就这个化学方程式而言,它还能从质量的方面提供哪些信息?(阅读教材)
学生: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物质的质量关系)
设计意图及目标:关注身边的化学,寻求研究依据。从身边的情境变化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揭示知识背后的价值。通过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学生初步感受多角度研究的科学方法,通过分析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认识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2.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例题,归纳解题步骤,关注解答格式。(学生回答)
教师:投影。(化学方程式、单位、质量关系、比例式)
过渡:既然学习了解题的规范格式,我们能否完善一下上一道例题的解答格式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小结:依据化学方程式中相关物质的质量关系,由已知物质的质量计算出未知物质的质量的方法,是定量研究化学变化的重要方法。
设计意图及目标:注重过程指引,侧重学法指导。结合实际,引出问题,初步学习定量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利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能根据反应物正确计算出反应物的质量。初步学会结合文本阅读等手段获取信息,运用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能用文字或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
六、教学设计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围绕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及课堂教学目标,开展教学,重点是结合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间质量的关系,找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依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正确进行化学方程式计算。比如格式、步骤、注意事项等,体会化学变化中的定量研究对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的应用价值。
再探“简单电路”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实验材料;实验成功;简单电路
“简单电路”是苏教版五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电和磁”的第一课。本课将学会连接完整的电路,建立完整的简单电路的概念,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电学打下基础。
可是在第一节课上下来之后,却带来了深深的困扰。实验的成功率很低,学生也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小灯泡会亮。为此,我又重新审视了本节课内容以及学生的已有知识体系,从这几个方面做了些改进。
一、从实验材料的认识改进
电虽贴近学生生活,但是学生没有条件和机会去接触、分析电路。因此,别说电路了,就是电池、导线、小灯泡这些器材,学生也是缺乏充分认识的。
所以我在教学的时候,让学生拿着导线、小灯泡、电池好好认识一下这三样物体的结构,并说一说各个物体的每一处地方都起到了什么作用。比如小灯泡的认识,在灯泡的表面学生还是比较清晰地认识小灯泡上面是玻璃罩,保护着里面的灯丝,中间是金属皮,最下面是小锡点。但是对于金属皮、小锡点起到什么作用学生还不清楚,如果在这里没有认识清楚的话,所以在课前我就准备了一张被解剖的小灯泡图片,让学生知道小灯泡内部有金属丝,一根连接灯丝一端和小锡点,一根连接灯丝另一端和金属皮。
二、从实验材料的选择改进
“简单电路”是一堂很典型的实验课,对于实验材料的选择就要很重视。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我想着为学生提供方便,让他们的手不要太劳累,就把电池盒、灯泡座都放入在其中。在做实验之前还让学生好好认识了一番,可是在做实验的时候就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很多问题。第一,认识这些新工具、怎么使用它们花费了一些时间。第二,在做实验的时候,学生总不能很快接入,不是拧不紧使得电路的电流不能通畅流动,就是因为这些工具因为年代的长久,使它自己本身出现了生锈、松动而产生的接触不良,让小灯泡也无法亮起来。第三,这个电路工具的加入使对电流如何形成回路这个概念的建构又带来了很大阻碍。
所以我经过几番考虑后,放弃了这些工具的帮助,选择了最简单的实验材料:一号电池、导线和小灯泡。而且这三个实验材料的选择也有很大好处:
第一,为建构小灯泡会亮是因为电流形成回路这个概念打好基础。这三个材料虽然简单,可是在实验中却有多种连接方法,如果运用了电池盒和灯泡座反而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因为只有一种连接方法。而这三个简单材料却有5种不同连接方法,不仅减少成本,而且也充分开发学生的思维。
第二,这个简单的实验也能考验组内学生的合作意识。虽然材料简单,可是没有了那些帮助的工具,要让每个点都连接好,不能有接触不良,每一个学生都要齐心协力,否则实验就很难成功。
三、从实验成功后的分析改进
在平时的科学课堂实验探究活动中,发现学生在交流和结论时学生的思维参与不足,不能从表象出发探究本质。在这节课中我也犯了这样的错误,太过注重学生实验操作有没有成功,对于实验成功后的分析也就是这个小灯泡为什么会亮没有注重,使得下课后学生学会了怎样使小灯泡发亮,但对其原理是很模糊的。为此我在课中做了这几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简单电路”是因为电流形成回路这个概念。
1.在课前,我就用卡纸画了很多个小灯泡、电池。在认识实验材料结构及作用这个环节时,我就及时贴在黑板上,并且板书出灯泡、电池各个部分的结构名称,以便学生在分析成果时能准确说出连接的物体名称。
2.在第一次尝试连接,让小灯泡亮起来这个环节中,我把成功的连接方法和不成功的连接方法,都一一展示在黑板上,并让成功的组来说说他们是怎么连接的,找出相同点。让没有成功的组改正自己的连接方法。这样的集体分析,让学生马上就知道为什么连接错误的原因,效率也很高。
3.每个组都成功以后,解决我们这个课的一个最难的难点。“为什么电池的两极分别连接小灯泡的两个触点,小灯泡就会亮起来了呢?”这个时候应该充分给学生时间来进行讨论,而不是让他们想一想就完结的,有了思维的碰撞,学生的思考才会完整,这样也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在这个时候学生也会说到“电从电池正负极同时出发,经过导线在灯泡中碰在一起,灯泡就亮起来了。”可以看出学生还是很有想法的。可是有个科学性的错误就是电流的流动方向。电流又是那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我就想到借助多媒体这个平台,让无形的物质有形化,让学生对“电流从电池正极出发。通过导线、小灯泡回到电池的负极,形成电流的回路。”认识更为清楚。我相信对这个“小灯泡为什么会亮”已经分析得非常到位了。
比较前后两次课上下来,第一次设计虽然课堂很热闹,看似每个学生都在动手,可是又有多少真正的科学知识、技能在其中呢?学生走入课堂和走出课堂的提升不是很多。而第二次设计,不仅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更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 篇4
这是一节让学生动手实验较多的科学课。为了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为了让课堂充满活力,我本着由教师引导,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实验,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本课知识,并深刻体验到实验的乐趣。尽管课堂教学时间因放手让学生实验受到一定的影响,但能使学生从实验中学到知识并感受到乐趣就值!
在实验刚开始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没能将“电池、导线、灯泡”三种材料连接起来,当然,也就没能使灯泡亮起来。原来,学生平时很少进行实验,在课堂上大多数时候是听老师说实验。现在一下子让学生亲自操作,很多学生是手忙脚乱,甚至有些学生无从下手。这是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慌,而是与学生进行互动,一起动手操作。在我的指点下,学生很快就是使灯泡亮起来了。当时学生们激动得直喊:“我的灯亮了!我成功了!”
从学生们激动的情景可以看出,他们的探索欲望被激发起来了。我顺势引导学生按老师指导的方法将实验过程重新进行一次,再次体验成功的乐趣。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 篇5
新城区通济坊小学 郑小丽
教学目标:
在这一课中,学生将学会使用新的装置一小灯座和电池盒,用导线连接完整的电路。在使用这些装置建立电路和探索使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的过程中,学生将获得更多的建立电路的经验。
教学方法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某一个学生上讲台点亮一个小灯泡。
2、教师提问:为什么小灯泡被点亮了?(电是怎么流动的?)
3、你觉得这样用手按着小灯泡,方便吗?那你有什么好建议?
4、引入新课,用灯座等电器元件连接简单电路。
二、连接一个电池和一个灯座的电路
1、教师给每一个小组一节电池、一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一个电池盒、以及两根导线。
2、教师:我们一起来点亮一个带灯座的小灯泡,你们可以跟我一起来安装。记录员请你在记录纸上把你们小组的电路实物图画起来。
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安装在电池盒里。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把小灯泡安装在小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
3、指导不能点亮小灯泡的小组点亮小灯泡。
4、教师介绍简单电路上的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让其他记录员再利用刚学到的知识快速地画一个简单的电路图。
第二步的操作是为了强化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理解。学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够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对更复杂的电路的认识。
串联和并联相对来说串联较容易,学生容易想到。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提问:如果现在我再给你一个小灯泡和一些导线你能也一起把它点亮吗?
2、给每个小组一个小灯泡、一个灯座和几根导线,学生试使两个小灯泡都被点亮。记录员画出他们小组的电路图。
3、让一个小组上来演示他们的连接方法和电路图。
4、提问:是不是只有这一种方法呢?有没有不同的?提示:刚才是两个小灯泡是在同一条电路上的,我们能不能试着把它们连接在不同的电路上。
5、再请一个小组上来演示他们的并联连接方法和电路图,说明电是怎么流动的。
6、不会连接的小组再尝试。并做适当指导。设计意图:
提示学生,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如果都不会的情况出现就由教师演示和说明。各小组可以与教师同时进行连接。
四、结课
1、今天我们成功地用一节电池点亮了两个小灯泡,同学们真的是很了不起。
1.《简单电路》教学设计 篇6
1.简单电路
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认识常用元件;知道简单电路;了解电路的三种状态;认识简单的电路图。
科学探究:能对元件进行简单分类;能根据元件电路图拼装简单电路;能认识简单的电路图符号。
科学态度:喜欢拼装电子积木;善于大胆合理的拼装;保持热爱科学探究的强烈欲望;养成良好的拼装习惯。
二、教学重点:
认识并拼装简单电路。
三、教学难点:
认识电路图符号,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电子积木套材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小电子工程师 教学设计
(1)(出示城市夜景图片)教师提问:五彩斑斓的灯光是怎样亮起来的? 学生讨论:发电厂的电通过电线到了城市各处的电灯里。
(2)(出示电灯、电线、发电厂的图片,再出示汽车、公路、加油站的图片)教师讲解:电的输送其实和车辆在路上行驶有着类似的地方。谁来说说,这两组图片的相似之处?
学生回答:灯泡像汽车、电线像公路、发电厂像加油站。
教师小结:用电线把灯泡、发电厂连起来,让电在电线中流动,就像车在路上行驶一样,形成了电路。
2.动手操作: 活动1:
能试着用电子积木元件组一个你认为最简单的电路,让灯泡亮起来吗?(参考下图)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小电子工程师 教学设计
说说你的电路中用了哪些元件。(导线、灯泡、电池、开关)活动2:
试着换换电路中的元件,让灯泡亮起来,让电动机转起来。(参考下图)
操作要点:电子积木由透明的绝缘安装底板、各种彩色电子元件以及各种导线和垫片组成。每个元件都装有子母扣,绝缘安装底板上,等距离布置有若干个凸桩子扣,主要用来固定电子元件块和导线条。导线有不同的长度,操作时,可以把透明的底板覆盖在电路图上,用多彩的元件块组装出各种趣味电路,以此学到相关的电子原理和知识。
3.知识讲解:
教师提问: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用到了哪些电器元件呢?它们有何功能? 电池:一般指化学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它有一个正极和一个负极,内部装着电解质。当正极与负极用导线连接后,电池内部的电解质就发生化学反应,有电流流过导线;经充电后继续使用的称蓄电池或充电电池;我们的电子积木中还有新产品——太阳能电池,主要作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光能。
灯泡:利用电流使物体炽热发光的一种电器。白炽灯是最早的最常见的灯泡。“百拼”中的灯泡额定电压是2.5v和6v各一只。家用白炽灯炮是220v。什么样的电源电压,配什么样的灯泡。灯泡的额定电压比电源大,不能正常发光或较暗;灯泡的额定电压比电源小,容易烧坏灯泡。
电动机:俗称马达,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电器。电动机的种类很多。“百拼”中的是一种小型直流电动机。额定电压是3v,短时间使用6v电源不会烧坏,但容易烧坏把电流接到转动部分的换向器。
你能按照它们的功能把它们分类吗?能给每一类起个名字吗? 第一类:各种导线——导线
第二类:灯泡、发光二极管、电动机——用电器
小电子工程师 教学设计
第三类:电池、太阳能电池、手摇发电机——电源 第四类:电键、开关——开关
小结:电源、用电器、导线、一般还有开关,共同组成了最简单的电路。讲解:电路的三种状态:
观察三幅图,你有什么发现?
通路:合上开关,有电流通过灯泡,灯泡亮了,这叫做通路。断路:断开开关,电路中没有电流,灯泡灭了,这叫做断路。
短路:导线不通过用电器直接把电源的正负极连接在一起,这种现象叫做短路。
教师用导线直接把电池正负极连接起来,让学生摸摸电池,体验电池的温度。注意:短路时,电路中电流非常大,会发热烧坏电源和导线,甚至酿成火灾。因此,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避免断路。
4.电路绘图:
能把你组装的电路画出来吗?试着画画。
画图时,如果按实物画出来,既麻烦又不清楚,所以我们常用符号代表它们,这样画出来就是电路图。我们先来学习一下常用元件及符号。
小电子工程师 教学设计
试着用这些符号画出你的电路图。
5.实战演练:
拼装要求:用自己喜欢的元件,让飞碟飞起来。(参考下图)
(电动机可能正转、反转,导致有的学生的电扇无法变成飞碟,教师结合现象讲解电流的方向。)
6.创新设计: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电路的知识,你能帮老师设计一个电子积木电路,用它来判断某物体是否导电吗?(附操作报告单)
小电子工程师 教学设计
7.元件归位:
简单逻辑电路辅导 篇7
如图1所示, 数字信号在变化中只有两个对立的状态:一个状态是高电压, 一个是低电压.用“1”和“0”表示, 体现“有”或者“没有”.
而模拟信号变化则是连续的.
二、简单逻辑关系
1. 与逻辑关系和门电路
当决定一件事情的各个条件全部具备, 这一件事情才会发生, 这种因果关系我们称之为“与逻辑关系”.在日常生活中, 这种逻辑关系举目皆是.例如:保险柜的门要2把钥匙同时插入才能打开, 就是一种与逻辑关系.满足与逻辑关系的电路门称为与门, 这种门的特点是输人端口 (如图2中的A和B) 和输出端口 (如Y) , 通常输入端输入高电压时就称为接通状态, 用“1”表示, 输入端输入低电压时, 称为电路的断开状态, 用“0”表示, 输出端也是一样.只有所有的输入端输入高电压, 输出端才输出高电压.
2. 或逻辑关系
当决定一件事情的各个条件中, 只要具备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条件, 这一件事情就会发生.这种因果关系, 称之为“或因果关系”.譬如, 每家每人都有一把钥匙都可以独立开门, 这就是最简单的或逻辑关系.满足这种关系的电路门称为或门, 如图3所示, 这种门的特点是:当输入端中有一个端口输入高电压, 输出端就会输出高电压.
3. 非逻辑关系
非就是反, 就是否定, 满足非逻辑关系的门电路称为非门.如图4所示, 这种门的特点是:当输入端输入高电压时, 输出端输出低电压, 反之亦然.
三、生活中简单逻辑电路的应用
1. 宿舍楼内的应急灯
在学生宿舍等场所都有应急灯, 在电源切断的情况下提供照明.如图5所示为应急灯的原理图, 正常情况下R2两端处于高电压状态, 则在A点输入高电平 (即输入为逻辑1) , 通过非门后, Y输出为低电平 (即输出逻辑为0) , 所以继电器J处于断开状态, 应急灯不亮;当电源被切断时, A点为低电平 (即输入为逻辑0) , 通过非门后, Y输出为高电平 (即输出为逻辑1) , 继电器接通, 应急灯亮.
2. 车门报警器
汽车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方便、舒适, 但其安全性也很重要.如图6所示为简单的车门报警电路图.图中的两个按钮开关S1、S2分别装在汽车的两道门上.驾驶员离开汽车时, 两车门均处于关闭状态, 跟两车门对应的开关S1、S2均闭合, 即输入逻辑均为0, 那么输出也是逻辑0, 电流不通过发光二极管, 这时发光二极管不会发光报警;只要其中任何一个车门打开时, S1或S2就处于断开状态, 即输入为逻辑1, 那么输出也是逻辑1, 这时就有电流通过发光二极管, 使其发光报警.如果有四个门, 原理也是一样, 通过指示灯发光报警就可以判断门是否都关好了.
3. 简单防盗报警器
在工厂、银行等单位都会安装防盗报警器, 以防在财产被盗时即时报警.如图7是用一个逻辑电路和按钮开关、光敏电阻、蜂鸣器等元件组成的一个简单防盗报警器的电路图.该报警器的功能是:当放在保险箱前地板上的按钮开关S被脚踩下而闭合, A点为高电压, 用“1”表示, 同时安装在保险箱里的光敏电阻R0被手电筒照射时, 光敏电阻的阻值减小, 两端的分压减小, 则B点为高电压, 也表现为“1”, 当A、B都为高电压时, “与”门的输出端Y为高电压, 蜂鸣器就会发出鸣叫声.如果只是光照并不能使报警器发出声音, 所以用钥匙开箱时, 即使有光也不会报警.只有强行打开时, 报警器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便发生报警.
4. 自动控制路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 城市建设也趋于现代化、人文化、科技化, 城市道路两旁的路灯也成了一座城市独特的风景线, 其自动控制不但节省人力, 还节约了能源.如图8所示是自动控制路灯的逻辑电路原理图, 其中R0是光敏电阻, 光越强烈, 光敏电阻R0的阻值越小, R1与R0串联时R0所分的电压就越小, A点输入低电位, 通过非门后, 输出端Y为高电位, 所以路灯自动熄灭;光越微弱, 光敏电阻R0的阻值越大, R1与R0串联时R0所分的电压就越大, A点输入高电位, 通过非门后, 输出端Y为低电位, 所以路灯自动接通.如果要使天很黑时路灯才亮, 可以调节可变电阻R1阻值.原来黄昏时路灯就亮了, R0上就分得较大的电压;现在黄昏时路灯不亮, 也就是R0与R1串联时R0所分的电压还不够高, A点还没有处于高电位, 这时应调大可变电阻R1阻值, 这样R0不是很大时, R0与R1串联R0所分的电压就不高, 路灯就不亮.
5. 家用电热水器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及反思】推荐阅读:
简单电路不简单10-09
小学科学《简单电路》参考教案06-21
简单电路知识点总结06-30
《简单电路》说课稿 北京师范大学株洲附属学校(小学部)文时时10-16
电路设计及应用论文06-21
《简单的排列》的教学反思05-21
2024数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07-24
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学设计09-09
交通灯电路及原理分析08-08
CPU供电电路原理及检修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