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学校调查报告的心得

2024-07-19

乡村学校调查报告的心得(精选9篇)

乡村学校调查报告的心得 篇1

一、西部农村教育现状

农村学生一直是受教育者中的弱势群体,近年来国家立志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保障适龄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但是实际上农村儿童受教育情况不乐观,有些孩子小学就辍学回家务农,有些读到初中,上完高中的就很少了能上大学的少之又少。限制农村教育发展的阻力有诸多方面。

首先学校基础设备差。与城市相比农村学校教学设施陈旧,教学设备缺乏,严重地限制了教师教学及信息交流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阻碍了学生拓展知识面。其中最为明显的农村学生英语水平远不及城市孩子,他们缺乏一定的硬件设施和交流的平台,视野不宽阔获得各方面信息的来源渠道少,这直接影响到学生视野的开拓。另外乡镇一下中小学教师严重缺乏,教师队伍老化程度严重,有的教师一人教授几门学科,新鲜的血液不能注入教师队伍中。

在学校建设方面,虽然说在学校的硬件设施较之前有很大改观,但主要在校舍方面。农村教师上课真正能用的还是一块儿黑板,一支粉笔。像幻灯片,电脑,电视等都是很少用得上的。

在经费上也有制约农村教育的发展,政府虽然不断增加了教育经费的投入,但是由于政府经济的落后和农村学校的收入有限,能投入到教学设备的经费有限,从而影响了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师资水平也是制约农村学校教育发展的因素,农村等学校师资比较紧张,室有限,所以一个班里的学生过多难以实现小班教学。农村学校部分学科教师短缺现象非常严重,但是相关部门却没有大量招聘相关学科老师。

这就导致教师课程聚多,教学质量肯定下降。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较低,由于学校的信息技术手段跟不上,教学中必备的报刊,系质,参考书等教学参考资料缺乏?教师难以及时获得相关的教学信息。这些都使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方法落后,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根据20xx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在我国小学,初中年龄段(6~15岁)人口中乡镇人口占全国该年龄人口的77%,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一直受到极大关注。20xx年中国人民大学"千人百村〃社会实践调查。全国各地100多个村在进行问卷调查和田野调查。调查获得大量关于农村民生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信息调查显示,无论是东部,中部还是西部的农村,离村庄最近的小学都在两公里左右,地区之间并没有太大差别。村辖区内没有小学的村庄所占比例都在40%以上,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要低5%的百分点,这是由于西部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比较复杂,交通不便人口分布较稀疏等原因。使得一个小学的服务范围有限,因而村辖区内拥有小学的比例较少。

此前由于现代化,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学龄儿童减少,乡村出现招生规模逐渐下降等现实情况,进行农村教育服务设施调查。撤点并存,但是撤并造成教育设施服务半径大幅度增长,家庭与学校距离扩大,这可能会给农村适龄儿童就学造成诸多不方便,分省来看,在十七省市区和十大名村的样本中,离最近小学平均距离最小的河南省为0.4公里,其次是十大名村,平均距离为0.7公里,平均距离最远为辽宁省和重庆市俩省的村庄离最近小学的平均距离为3.2公里。百分之二十九的孩子是在村里学校就读,百分之四十二的孩子在所属县,镇的学校读书,有百分之十五的孩子在别的城市学校就读。

由于小学服务半径较大,所以上学途中的安全问题成为农村教育的首要问题。父母需要外出或已经在外打工。很多孩子没法由父母接送上学必须选择住校或者交通工具到学校。对于低龄儿童来讲,不仅给家长增加了负担,而且也为交通事故埋下伏笔。现在农村对学生上下学安全问题重视远远不够。校车配置明显落后很多压根儿没有校车或者只是没有经过考核或监督的杂车。

二,教育功能不断减弱

农村父母们一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二是鉴于目前大中专毕业后需要自

谋职业的现实,对孩子教育的目的往往定位特别近视,对于升学有望的孩子就盼望成龙成风,跃出农门,否则就认为教育投入是浪费,因而在家庭教育管理上或娇宠过分或放任自流,这样使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偏离。家庭教育的失策给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给学校教育增添了障碍。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产生了许多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也给学校带来了许多问题。农村现在普遍存在一个现象,那就是父母出去打工,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导致孩子缺乏父爱和母爱家庭作业不做,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与习惯,有的甚至沉迷网络游戏,农村家长很多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没有尽力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些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知识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甚至违背学生成长的规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有些家长的教育思想不正确将教育的责任都推给校。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学校和教师的负担。

三、改变农村教育的对策思考

端正农村办学思想,要使农村教育健康发展更新教育观念还是关键。地方进行的领导,学校校长和家长学生要认识到为高等教育输送新生不应成为农村教育的唯一目标,而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会打下生存基础才是教育的重心。

具体措施一是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将先进的教育观念切实灌输到教育工作者的心田二是创造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三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沟通以形成素质教育的合力。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构建经费投入力度“一费制”的实施,规范了学校收费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同时也限制了学校的收入渠道,使政府投入成了学校投入的唯一渠道。为此应该通过强化教育投入法律责任改变当前中央和省级政府在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公共投资比例过低作用过微的情况过低于财政的标准的县乡要向农村倾斜可适当调整非义务教育城镇及富裕地区的投入比例,用于增加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经费投入。二是调整农村山区义务教育投资体质,健全政府对贫困学生的直接资助制度,普遍建立由政府公共经费负担的政府助学奖金制度,使贫困学生受到政府的特别关注,并获得较为充足的经费资助,优化学校人事管理。要建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教育内部有效且可行的

乡村学校调查报告的心得 篇2

随着“撤乡并镇”和城镇化的加速, 在“集中优质资源办教育”的主流思潮中, 小规模乡村学校在教育布局调整中迅速退出历史舞台。2000—2012年,全国小学数量从55.36万所减少至22.86万所,减少58.7%,其中绝大部分是被撤并的6个班以下的农村小学。同样,以浙江省奉化市为例,在2000—2012年,全市小学从120所撤并减少至40所,其中小规模农村小学从104所锐减为15所;到2015年,又减少1所,仅存14所。

近年来,小学过度撤并客观上导致学生上学路程增加,随之带来的校车事故频发等安全问题,使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重新审视小规模乡村学校的存在价值,即对解决学生在家门口就近入学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消除远距离乘坐校车上下学、低龄儿童住校等安全隐患问题。同时,一部分小规模乡村学校成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集中就学的学校,办好这些学校对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2012年、2013年国务院、浙江省人民政府先后出台《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要求“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对保留和恢复的村小学和教学点,要采取多种措施改善办学条件, 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从政策上明确小规模乡村学校的特殊地位。小规模乡村学校成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如何办好小规模乡村学校将逐步成为教育行政部门未来几年需要重要解决的问题。

一、奉化市小规模乡村学校青年教师队伍现状

浙江省奉化市是一个县级市,全市11个镇(街道)总人口4 8万余人,在校 (园)学生8万多人,拥有在编教职员工4 143人。2013年11月和2014年3月,课题组先后分两次,利用两周时间,对奉化市14所小规模乡村学校做了深入走访调查,与各学校校长、一线青年教师、各镇 (街道)教办副主任进行座谈交流,掌握了较为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奉化市现共有14所小规模乡村学校, 分布在8个镇(街道),在校学生4 098人, 在编教职工188人,其中50岁以上老年教师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仅占20%;35岁以下青年教师96人,占总教师人数的51%, 成为小规模乡村学校的主力军。

通过样本分析发现,奉化市小规模乡村学校青年教师的精神面貌总体比较好, 上进心比较强,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编制 不足 , 青年教师 缺口大 。 2010年前,全市小规模乡村学校很少会有新教师分配,中老年教师几乎全部占据小规模学校的“江山”。2010年起,该市陆续将70多名新教师直接分配到小规模乡村学校,但结构性缺编问题仍然很突出。英语、 科学、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等学科的专职教师尤为缺乏,新教师“教非所学、 学非所教”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他们在教学上无所适从。

二是条件不好,青年教师心不静。当前学校公用经费是按照学生人数多少来划拨的,小规模乡村学校在校人数少,且依附于中心学校,没有独立的财务预决算制度,所以往往面临教育经费和资源上的不足。大部分这类学校不仅地处边远山区,生活娱乐活动缺乏,而且办学条件不断老化,无法满足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需要,使进入这些学校的青年教师的期望值落差比较大,内心感到比较失落,无法实现对学校的深入认同。

三是待遇不高,青年教师身难留。从机关事业单位来看,教师职业待遇相对偏低;从青年教师本身来看,工龄短、职称低,收入相对也会低一些。以一名参加工作3年的青年教师为例,一年薪酬约5万元 (不含五金)。自己的收入与不断增长的CPI (consumer price index,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相比,教师个人承受的压力过大。本科毕业还不如初中毕业到工厂打工的同学收入高, 因此,青年教师想通过调动、公务员考试等途径改变人生轨迹的欲望比较强。

四是氛围不浓,青年教师成长慢。调查发现,奉化市小规模乡村学校没有1名高级职称教师,中级职称教师比例占52%, 骨干教师严重匮乏,老年教师水平有限。 个别学校青年教师比例高达85%,同时还面临着优秀中青年教师流失的问题。由于没有骨干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不少青年教师还停留在几年一堂公开课的阶段上,一起磨课研讨的教研活动很少。有些学校的全体教师在专业教学方面表现出相近的 “共同贫困”状态,不少青年教师工作未满5年就出现“职业倦怠症”。

五是机会不多,青年教师出门少。小规模乡村学校自身编制数量少,如溪口镇东岙小学、跸驻小学分别有6个班,但在编老师分别只有7名,“一个萝卜一个坑”,工学矛盾突出、经费紧张,青年教师往往疲于应付上课、备课、改作业等常规教学任务,加上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指标一般只分到中心级学校,依附于中心学校的小规模学校分到外出培训名额十分有限,因此小规模乡村学校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和业务提高的机会极少,这也限制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六是生源不一,青年教师上课难。调查发现,14所小规模乡村学校的学生,70% 以上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其中溪口镇畸山小学1 070名学生,仅有5名是当地人,且家境非常贫寒。承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成为小规模乡村学校的阶段性历史新使命。然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具有流动性大、文化课基础薄弱、与老家课程设置和进度不一致等特点,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青年教师们很难适应。

二、发挥优势积极推动小规模乡村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一年来,课题组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积极献计献策,做好参谋,努力从行政层面推动政策、资金、制度等方面有所突破, 促进小规模乡村学校发展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改善办学条件,力促青年教师静心工作。进一步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投入力度,制订实施“奉化市小规模乡村学校办学条件三年提升计划(2014— 2016)”,其中包括小规模学校教学条件改造工程、食堂改造提升工程、教师宿舍改造工程、数字校园建设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塑胶操场建设工程等6大类的56个项目,总投入预计达2 920万元。

二是提升工资待遇,力促青年教师安心工作。待遇是稳定之本。为此,该市在原有农村教师任教津贴的基础上,对全部小规模乡村学校在编教师建立“农村特岗教师津贴”,根据学校地理位置偏远程度和条件艰苦程度分600元 / 月、400元 / 月、 300元 / 月三类,平均每位教师每年增加了4 500元,每年财政多支付约100万元。同时,松岙镇还对在职教师实施“车贴”制度,每人每月享受500元车贴。这些举措的实施,较好地鼓励了小规模乡村学校教师安心从事农村教育事业。

三是实施牵手行动,力促青年教师精心工作。启动小规模乡村学校“牵手行动”,将教师进修学校教研人员分成几个行动小组,每个行动小组联系1~3所学校, 每位教科研人员联系1个教研组,各行动小组或教研员每学期活动3次,每次在对口学校蹲点2~3天,吃住在学校,与结对学校教师一起同生活同工作,全程参与教师的教学教育工作,以同伴的身份,面对面、心贴心地进行跟踪帮扶,促进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是启动教育实验,力促青年教师创新工作。为逐步提高小规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结合乡村学校自然小班化的实际情况,2015年年初,课题组研究制订《奉化市乡村学校小班化教育实施方案》,在4所小规模学校实施“乡村学校小班化教育实验”,组织相关校长到先行试点地区学习取经,组织业务人员开展小班化教育专项培训,强化“全科教师”培养,进一步重视培养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为他们的成长搭建实验舞台。

三、小规模乡村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建议

尽管课题组力所能及地依托当地有限资源,用一年多时间加强小规模乡村学校和教师队伍的建设,但总的来说还很不够, 需要从更高层面、更多维度来推动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发展,做优做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一是准确定位小规模乡村学校的教育地位。要改变小规模乡村学校青年教师队伍的现状,改变小规模乡村学校的边缘化地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要对其有一个准确合理的定位,明确其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价值, 以“发展”而不是“保留”作为其目标定位。只有以“发展”为目标,青年教师在学校工作才有“希望”、才有“信心”、才有“动力”。

二是加快确立小规模乡村学校的法人地位。在取消学校行政级别的宏观背景下,长期以来小规模学校依附于中心学校的管理体制,不仅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反而明显从经费、人事等方面束缚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只有赋予小规模学校独立法人资格,才能实现独立的财务账户、公平的机会竞争,才能真正进入教育行政部门的视野,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才有充分的资金保障和参与机会。在此基础之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还应严格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小学和教学点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对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小规模学校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并适度向其他规模较小的学校倾斜。

三是切实改变小规模乡村学校教师的配比制度。依前文所述,在乡村生源急剧减少的情况下,以“生师比”来配备教师的办法已经明显不符实际。建议以“班师比”来衡量确定实际需要的教师数更为科学合理,经课题组测算,100人以上的小规模学校1个班级应配备3名教师较为合理,100人以下的应配备1.5~2名教师较为合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小规模学校教师摆脱课堂的“束缚” 走出校门,保证普通学科和体艺课程的实施,空出青年教师的岗位。调查中还发现, 因小规模乡村学校在编教师少,在新一轮岗位设置中可评聘岗位受到限制,甚至出现 “高职低聘”现象。但增加或改变小规模乡村学校教师编制人数和管理办法,权限不在教育行政部门,而在人事和编办。

四是探索建立小规模学校定向循环交流体系。要摒弃“支教”“送教”这种蜻蜓点水、效率不高的帮扶模式,抓好做深义务教育城乡教师校长轮岗交流,把小规模乡村学校确定为定向交流类别,建立“小规模学校定向循环交流制度”。建议定期定量派遣城区、城郊和较大镇中心学校的优秀教师带着人事关系、工资关系,定向到小规模农村学校“种教”“换血”,扎扎实实干上3年,循环后可选择返回原学校。 经课题组测算,每所小规模学校每年接纳1~2名优秀教师比较合适,3年一轮就有3~6名优秀教师。同时,选派相当数量的小规模农村学校教师到先进学校挂职学习 (建议不转人事关系和工资关系)。这样既能保持学校传统,又能带动学校青年教师成长,激发学校发展活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五是积极搭建小规模学校教师多元发展平台。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单列“小规模乡村学校教师培训计划”,使优质培训机会直达小规模学校。建议教育行政部门专项举办小规模乡村学校教师教坛新秀、优质课等评比,设立专项荣誉和奖励,搭建 “向上的通道”,培养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议县级教科研部门探索实行“牵手行动”,每两年“牵手”1所小规模乡村学校,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帮扶。建议各地划片开展“研修共同体”活动,加强小规模乡村学校青年教师与其他学校教师的交流合作,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西部乡村学校撤并调查 篇3

4岁的文瑞,一个冬天都只能呆在家里。

去年前半年,家住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大同乡官坟嘴村的文瑞在村里的小学读学前班,9月村小撤并后,就只能到乡上的小学去上了。

“入冬后天气太冷,就没再送。”文瑞的父亲文欣说。文欣最操心的还是将来文瑞上小学该怎么办,总不能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吧?

学校撤并后,官坟嘴村的家长们每天早晨5点左右就把孩子喊起床。有条件的村民,骑摩托车送,没条件的就合伙租面包车送。有的干脆在乡上租房陪读,为此一个月要多支出七八百元。

像官坟嘴村村民这样因学校撤并而教育负担加大的现象,在西部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如火如荼撤并潮

陕西省西乡县城东南约80公里处有一个村叫新华村,村小学撤掉后,孩子要么去8公里以外的五里坝中心小学读书,要么到15公里外的高川中心小学读书。照理说学生可以住校,但低年级的孩子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于是,只能由家长接送。山区道路崎岖,家长骑不了摩托的,只能步行接送,小学生每天来回花在路上的时间长达3个小时。

村民觉得孩子还是在村里上学方便,但镇政府撤并该学校的原因似乎也很充分。

2004年,该村小五、六年级学生自然断层;2006年底,在校生只有54人。从出生人口统计情况看,每年出生人口在4人左右,除常年在外务工的,每年入学的将只有3人左右。鉴于此,镇上才不得不将学校撤并。

山区如此,关中地区也同样如此。

一位家在宝鸡岐山的朋友说,今年回家过年,发现很多村的小学都撤销了,三、四个村子的小学合并到一起,小学生上学也要走七、八里路。“农村新生人口下降趋势明显,现在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小孩,年龄大的农民也就两个孩子。村里的年轻人大部分到外地工作,我家那一片,6家中有3家的孩子都在西安、宝鸡工作。村里已经有不少人在镇里买了房,有的甚至在蔡家坡、宝鸡市买了房,住在村里的人越来越少。”

生源萎缩,是农村学校撤并的主要原因。从2004年到2007年,陕西省农村小学、初中在校生人数减少了94.2万人。与此相应的是,从2005年到2008年,全省中小学撤掉了约10500所,尤以小学减速最快,每年减少2000多所。

除了生源萎缩,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也是各地教育部门撤校并点的重要考量。

2002年,陕西省佛坪县中小学校总数为107所,到2009年底,仅剩33所,撤并率高达69.2%。佛坪县在“科学规划,合理布点,优化配置,提高质量”和“小学就近入学,中学相对集中”的原则指导下,撤并部分生源少、办学效益低的乡镇初级中学和村小学教学点,将农村中小学校并入交通较为集中和办学条件优越的学校。如此一来,佛坪精简中小学教师70人,减少财政支出170多万元。

来自当地教育局的说法是,撤并学校后不仅改善了办学条件,还促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与2002年比(撤并起始年),全县初中六科合格率、优良率分别提高13.5%和10.8%,小学合格率和优良率分别提高22.3%和18.6%,高考成绩逐年攀升,先后创建成省级“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合格县”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

甘肃省中小学布局调整是从酒泉、张掖等地试点开始的。

2005年底,酒泉市中小学数量为582所,现在减少为411所,撤并农村中小学171所,基本实现了高中(职中)全部集中在城区、初级中学基本集中在城镇、乡镇举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完全小学(即“一乡一校”)的办学格局。

2006年,张掖市共有中小学(含教学点)923所,经过几年调整,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中小学(含教学点)694所,撤并229所学校,撤并率达24.9%。

从今年起,在酒泉等市州中小学布局调整试点的基础上,甘肃在全省全面启动中小学布局大调整。其调整原则是“高中向城市集中、初中向城镇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教学点向行政村集中”。

云南省也推出自己的撤并计划。2009年11月9日,副省长高峰在云南省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工作会上提出:到2012年,云南省小学、中学將分别撤并三成和两成。

目前,云南省规模不足300人的完小多达12558所,其中规模在100人以下的有4057所;一师一校点8770个,这基本上都属于撤并对象。3年后,云南省将撤并现有小学校的30%左右。

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初中向乡镇集中已成为学校布局调整的方向,但是,不得不承认撤并速度不当,又会带来另外的问题。

不得不“圈养”的孩子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从1978年开始到2008年,我国小学的数量以年均3.76%的速度在减少,1990年以后减少的速度是5.06%;普通中学在1978年~2008年间也在减少,年均速度是2.6%,1990年以后下降速度有所放缓,年均速度为1%。

乡村学校撤并,山区孩子只好去距家更远的学校上学,住宿制便成为解决学生上学远的一项有效措施,但是,具体实施起来,人们才发现住宿制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一个孩子从头到脚天天关在一个地方,学校条件也不是很好,地方又不是很大,没有什么可玩的,天天都是6点50分起床,晚上9点30分熄灯,一直在读书,能不厌学吗?”梁晓燕这样评价住宿学校。

梁晓燕是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秘书长,近几年,她一直在关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情况,认为其中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营养缺失严重;二是寄宿制是一种“圈养”,学生心理发展出现很多问题:三是导致学生厌学。她认为,寄宿制学校不应该作为惟一的学校方式来推广。对于政府部门而言,

“一乡一校”的正面经验是能建好的校舍,管理成本大大下降,但对学生来说,求学成本大大上升了。

西部农村寄宿学校生活条件差并不是个别现象。有的地区出现45平方米的宿舍住进65个学生的情况,甚至还有两个学生挤一张床的现象。

覃力维是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白土乡德里小学的老师,他反映说,撤并村小确实也收到一定的成效。但是,一些偏远农村不切实际地滥“撤并”,也会成为阻碍农村教育发展的“绊脚石”。在他看来,寄宿就读的学生年纪尚小,有的不会自己洗脸、穿衣服,更不会洗衣服,有的半夜尿床或睡觉时常会因踢开被子而着凉感冒,孩子确实存在生活难自理的实际问题。而且,从小寄宿还导致亲人无法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管教,有的孩子因压力过大,造成厌学情绪或其他心理问题。

覃力维还指出,学校撤并也影响到

学生的安全。偏远山区村屯分散,离校较远,而乡下又缺乏理想的交通工具,孩子到中心校就读,周末往返全靠村里的“摩的”或拖拉机接送。有的“摩的”安全意识淡薄,通常搭三、四个孩子,而且山路险峻,存在很大危险性。

义务教育有名无实

全国人大代表王月娥经过实地调查走访后发现,陕西岚皋县四季乡近8年先后经历了3次布点调整,撤并了15个教学点,现在生源分别集中在麦溪小学和四季小学,其中麦溪小学服务于7个行政村,服务半径8公里。每平方公里47人的人口密度,决定了麦溪小学的学生以寄宿为主,全校共有136名寄宿生,占学生总数的68%。

据王月娥了解,麦溪小学的寄宿生,每学期总负担为750元,其中住宿费90元、生均交通费110元、伙食费550元。而且,全校只有20名学生享受生活补助,仅占寄宿生的15%。她的结论是,虽然农村义务教育免费了,但寄宿制却加大了原本居住在偏远地带农村学生的负担。

贵州省独山县校点撤并后,为方便学生入学,修建了一批寄宿制学校。有的寄宿小学生年纪小,不会照顾自己,学校食堂只能代为学生蒸饭,但绝大多数学生还是常常用油辣椒下饭,连最便宜的菜也吃不起,导致孩子营养不良。

孩子寄宿,农村家长的开支明显加大,伙食费、交通费等方面的负担,使不少贫困家庭无法承受,导致孩子不得不辍学。

有些不放心孩子在校住宿的,就只能无奈地选择随孩子在就读学校附近租房陪读。

宁夏西吉县回民中学对面的民房区,聚集了上百户的陪读家庭。陪读家庭都租住一个1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床上堆满衣物,锅碗瓢盆把小小的空间挤得严严实实,饭桌和床沿成了孩子们写作业的地方。来自将台乡的李老汉说,乡下学校质量太差,只得陪3个孩子进城就读。每学期4000元的开支让他很闹心。

在固原逸挥基金中学对面有一个陪读村,10平方米的房子月租金就达100元。家住三营镇的李永花去年就陪两个孩子进城就读,老公远在新疆打工,家里旱地都撂荒了,水地以每亩40元的价格租给别人。“城里非常费钱,学校不收学费了,可买菜买面、住房、给孩子辅导都得花钱,一个月七八百元只够生活。”

固原一中教导主任韩映顺认为,由于乡村学校合并裁汰,優势教学资源向县城集中,必然引发陪读现象升温,陪读成本也成为农村家庭的沉重负担,可以说是农民无奈之下的被迫之举。

前不久,教育部印发《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到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调整中小学布局时,要统筹考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未来人口变动状况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对条件尚不成熟的农村地区,要暂缓实施布局调整,自然环境不利的地区小学低年级原则上暂不撤并。规范学校布局调整的程序,撤并学校必须充分听取人民群众意见。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县长石春云日前在全国“两会”上也发表意见:“集中办学方向是对的,但撤并中小学校不能搞‘一刀切’。偏远贫困山区面临交通不便等制约,撤并学校可能导致部分学生辍学。”石春云认为,偏远山区的教育基础设施比较差,集中办学的教室和宿舍都不够用,保育员和卫生员也没有,继续撤并学校的时机尚不成熟。他在云南调研中了解到,有的学生家长表示,如果当地小学撤了,以后就没法送小孩上学了。

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自查报告 篇4

不经意间,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回看这段时间的工作,有惊喜,也存在着问题,需要认真地为此写一份自查报告。但是你知道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自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自治区文明办未成处:

我区自20XX年3月组织实施“乡村少年宫”项目建设以来,全区上下高度重视,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全力落实各项建设目标任务,建成了柳泉乡中心小学(原太阳山镇中心学校)和红寺堡区回民小学(原红寺堡镇回民小学)乡村少年宫2所。20XX年启动实施的红寺堡区回民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已完成前期启动工作,上级部门统一采购的12万元器材设备于20XX年12月底才陆续到位,加之学校正在进行第三期扩建工程,为保证师生的人身安全,原准备的少年宫大部分场地不能正常使用,预计到20XX年9月才能全面正常的开展各项活动。目前柳泉乡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有固定的活动及办公场所,配备了相应的设备及管理服务人员,各项活动开展井然有序,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现将“乡村少年宫”建设情况自查汇报如下:

一、项目建设经费和运转经费分配使用情况

(一)柳泉乡中心小学

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的首批20万元项目资金下达后,学校严格执行上级规定,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对资金使用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计划,将项目资金全部用于房屋修缮和装备配置上。

1.房屋修缮。

为了满足少年宫活动的需求,学校利用项目资金,对学校现在校舍进行了修缮改造。其中粉刷墙壁1185平方米、墙裙226平方米,改造门9套,修补地坪200平方米,铺地板砖431平方米。以上共投入资金60012元。

2.材料设备购置。

为确保美术兴趣小组的正常开设,我们购置了水粉纸、素描纸、刮画纸、彩色软纸、红纸、卡纸、生宣纸、熟宣纸、高丽纸、水彩笔、鱼珠胶、水彩笔水、国画颜料、油画棒、水粉、彩泥、白乳胶、清漆、剪刀、刀柄刀片、勾线笔、双面胶、水粉笔、透明胶(宽)等材料;购置了装裱机、笔墨、纸、砚、各种装裱材料等,投入资金15500元。

3、书法活动室装修

墙体粉刷、铺设地板砖、自制象棋桌、书法桌等投入资金37139元。

以上房屋修缮和材料共投入资金112651元,超出专项经费32651元。

二、20XX年度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柳泉乡中心小学充分利用现有房屋设施,改造学校现有教室、场所的功能,将学校空置房屋和场地改建成“乡村少年宫”活动场地。学校教室内配有较为先进的远教设施、图书架和学生课间活动必需的体育器材,课余时间作为少年宫书法、绘画、剪纸、棋艺、电子琴、舞蹈等兴趣小组的活动室;学校微机室现有电脑45台,用作电脑操作和电脑绘画兴趣小组的活动室;学校科学实验室作为科普活动小组的活动室;德育室,为开展德育活动和优秀作品展评提供便利;学校图书室拥有18500多册图书,可以满足少年宫开展课外阅读的需求。同时,学校投资整修学校体育活动场地,修补破损的地坪,进一步完善了少年宫活动场地。待建4个篮球场,1个标准化200米塑胶跑道。

红寺堡区回民小学少年宫上级部门统一采购的12万元器材设备于20XX年12月底才陆续到位,加之学校正在进行第三期扩建工程,为保证师生的人身安全,原准备的少年宫大部分场地不能正常使用,预计到20XX年9月才能全面正常的开展各项活动。

三、器材采购方式及配备情况

柳泉乡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设备由上级部门统一采购。配发的体育器材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台案等50余件,音乐器材2类20余件,美术用品30多件,科普类器材4箱,舞蹈类各种服装100多套;多媒体设备音响类1套,投影类1套,笔记本1台。图书近2000册,总价值十二万元。均已配备到位。加之学校原有各类器材设施,基本满足乡村学校少年宫各项活动的需求。丰富的器材设施,为活动开展提供了条件。

四、组织培训情况

柳泉乡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主要负责人2次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严格按照培训要求,认真学习了《乡村学校少年宫管理使用手册》。并把观摩学习的先进经验落实到学校中去,先后组织本校辅导员开展培训2次,参训辅导员64人。通过培训,进一步规范了项目管理,提高了活动实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项目运转使用情况

柳泉乡中心小学少年宫根据现有条件和学生的年龄、认知及心理特点,学校设置了6大类29个选择性兴趣活动小组,2个阳光体育运动小组,参与学生946名,参与率为100%,按照先满足在校学生活动需求,后辐射周边乡村的要求,扎实组织开展活动。

根据实际需要,少年宫活动时间安排在夏秋季正常上班期间:每周二至周四:下午16:30—17:30每周星期日:下午16:00—17:30。冬春季正常上班期间:每周二至周四:下午15:45—16:45每周星期日:下午15:30—17:00。

红寺堡区回民小学克服困难,不等不靠积极准备,积极拓展我校少年宫活动项目,该校除了专用少年宫活动楼外,还准备实现部分教室和活动室,教师和辅导员“一室(师)双用”,根据学校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配备,以及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精心设计,拟打算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主题实践活动,每周一至四下午3点50分至4点30分开展活动。

少年宫活动项目计划设置共20项,具体分类项目如下:舞蹈、绘画、书法、经典诵读、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围棋、象棋、军棋、跳棋、科普、剪纸、鼓号、空竹、葫芦丝、竖笛、电子琴、合唱、体育竞技。

以上20项都有专人负责指导和校外志愿者参与辅导。为使所分设项目有序开展,一是制定了“五有”、“四定”、“三落实”管理制度。本学期能基本正常开展的活动有电子琴、葫芦丝、竖笛、舞蹈、书法、合唱、绘画、经典诵读、鼓号等项目。其他项目到下学期9月份新楼竣工后能正常开展。

六、探索建立辅导员激励机制和保障项目长效运转机制情况

柳泉乡中心小学在探索辅导员激励机制和保障项目长效运转机制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学校着力突出“以奖代补”、“双向考核”的方式激励和促进辅导员工作不断进步;着力突出“建立体制”、“落实经费”的方式保障项目长效运转。

具体做法是:每月一考核,每学期一汇报,由考核领导小组按照考核细则进行评分量化,过程性考核占60%,汇报展示占40%。设立不同标准的.奖励标准,以奖代补的方式发放辅导员津贴,以提高各兴趣小组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还要保质保量的完成预定目标。将各项目考核同教师日常工作考核相结合,实现“双向考核”也能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尤其是在评优选先,职务晋升等方面同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开展情况紧密挂钩,有利提高了辅导员的工作效益。

七、制度及档案建立情况

1.为确保少年宫建设好、管理好、运行好,学校成立了乡村少年宫领导小组和考核小组,小组组长均由校长担任,并配备了3名兼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乡村学校少年宫运行管理、设备维护、项目实施、辅导员队伍建设、检查考核、财务管理、档案整理等工作。管理办公室细化了人员分工,明确了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领导小组制订完善了保障乡村学校少年宫正常运行的规章制度,包括主任、副主任、校内辅导员、校外辅导员、办公室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少年宫工作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考勤制度,档案管理制度,以及各功能活动室管理制度。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保证了少年宫的规范运行。

3.加强检查考核。“乡村少年宫”工作成效,采取月度考核和检查验收时的成果汇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将选择性兴趣班和阳光体育运动考核成绩纳入教师业务考核内容当中,纳入教师评优选先考核,纳入辅导员经费补助的考核。“书香校园建设”工作成效,采取月度考核和“校刊创办”、“经典诵读”、“必背古诗抽查”、师生同诵经典等形式的成果汇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将考核成绩纳入班主任(或语文科任教师)考核当中,成为班费发放,优秀班主任评比的首要依据。

八、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乡村少年宫建设时间短,底子薄,开展活动的条件还有待改善,特别是各功能室设备单一,体育场没有硬化,相关器材数量少,档次较低,实用性还稍差,急需要投资购进。

二是乡村少年宫活动专业人才缺乏,师资配备不足,学校教师中有特长的较少,尤其是音乐美术教师不能满足辅导学校活动的要求。聘请社会乡土人才等担任辅导员又无法解决报酬问题。

三是少年宫的特色还不明显。虽然组织开展了许多兴趣小组活动,但在挖掘乡土资源,丰富活动形式,进而创设具有特色的活动项目上还有明显不足。

四是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青少年参加活动时的往返路途安全存在隐患。

九、努力的方向

一是进一步完善少年宫机制建设,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设施建设,积极筹措“乡村少年宫”建设经费,争取上级部门对项目的投资,为“乡村少年宫”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二是加强师资培训,加强对外交流学习,广泛学习兄弟市县学校的先进经验,把乡村少年宫工作做得更加完善。

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5

少年宫是指某些国家少年儿童在校外进行集体活动的场所。本意上说少年宫是看节目、做游戏、做手工、学科学的地方。通俗之意就是一个孩子们玩的地方,就是孩子们的家。下面小编为您整理了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情况调研报告,请参阅。

近年来,****区始终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和希望工程来抓,把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坚持标准、突出特色,“建、管、用”紧密结合,相继在**中心学校、**区第二中学、协合乡中心学校、**中心学校、**森林公园学校、**小学建立了6所乡村学校少年宫,使少年宫成为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阵地、文体活动平台和社会实践基地,实现了以乐促智、以技促能、以读养德,社会效益初步凸显,受到广大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欢迎。

一、主要做法

1.强化组织领导,办规范有序的少年宫。为加强少年宫建设、运行和管理,一是健全领导机制。将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成立了乡村学校少年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情况进行统筹规划、协调指导和检查督办;制定下发了《**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实施方案》,将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纳入相关责任单位工作目标考核和文明单位考核评比的重要内容,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文明办牵头、教育部门具体实施、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健全投入机制。按照政府投资、社会捐助、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多种渠道筹措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和运行资金。目前,全区共整合投入建设资金100余万元,已建成的6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全部实现了有牌子、有设施、有活动。三是健全师资保障机制。全面加强辅导教师培训,提高学校教师一专多能的基本素质,推行特长教师的多校互聘,实行跨校教师“走教”,努力实现师资配置共享。积极整合利用各种社会公益性,吸纳“五老”人员、“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等担任辅导员,进一步充实了师资力量,丰富了授课内容。四是健全运行机制。以教育部门为主体,建立了一整套少年宫运行制度,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和辅导员岗位职责,规范了活动的程序、内容和标准,出台了辅导员管理、教学管理、痕迹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了工作有序开展。同时,要求各少年宫“就近、就需、就时”安排未成年人参加活动,确保了良好的活动效果。

2.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办有特色的少年宫。结合全区少数民族人口众多,民族风情浓郁,以“围鼓”“唢呐”“土家摆手舞”“白族仗鼓舞”“桑植民歌”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的实际,坚持从娃娃抓起,把各类别“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作为少年宫校外辅导员,开设传统项目课程,培养孩子们对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认知、兴趣和爱好。在**中心学校乡村少年宫,以“穿民服、唱民歌、跳民舞、学民乐、习民俗”为主线,积极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聘请李发成、向左海等当地民间老艺人进校园为学生传授围鼓、唢呐技艺,做到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受到“校园00后”们的追捧。学校少年围鼓队多次代表学校和镇政府参加各级各类汇报演出,取得不错成绩。学校还组织教师利用假期,查阅大量乡志资料,走访**及附近当地多位德高望众之民间艺人,选取了其中60余首围鼓词牌,精心修订编印《围鼓校本教材》,让“非遗”文化在校园中着实“火”起来。近年来,**区致力于推行传统文化进校园,确立“传统文化立校、民间特色兴校”的办学思路,打造“一校一品”精品化校园,办有特色的乡村学校少年宫。**中心学校少年宫的围鼓唢呐、协合乡中心学校少年宫的国学教育、**中心学校少年宫的稻草龙等“非遗”项目日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3.建设“一宫两阵地”,办有活力的少年宫。按照“整合、一宫两阵地”的建设思路,充分整合校内、校外,把少年宫的活动阵地从学校延伸到乡镇文化站,利用文化站的图书、文化信息共享、体育活动场所、“非遗”传习所等,极大地丰富了乡村学校少年宫的活动内容、活动载体和活动方式。一方面,乡镇文化站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另一方面,在寒暑假期间,文化站为有兴趣爱好的学生和留守儿童举办民族器乐、土家刺绣等培训,并组织文艺展演、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此外,整合薄弱学校改造项目、社会力量捐赠的物资设备,充实了少年宫活动所需的电脑等设备器材。通过整合、阵地延伸和活动拓展,形成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并重、学期与假期衔接、学校与家庭和社会教育相沟通的育人新空间,促进了农村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4.开展综合评价,办促进全面发展的少年宫。积极探索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评价,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结合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把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与学生素质教育相结合,对学生从学科知识、卫生习惯、学习习惯、课外活动、兴趣特长、劳动技能等方面提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坚持学生自评、教师评、学校评和区教育行政部门全面分析的“三评一分析”办法,每学期末组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评价,有效避免了重分数轻德育、重文化成绩轻能力培养等现象。

5.坚持抓小抓早,办立德树人的少年宫。育人先育德,育人必先抓小抓早,从娃娃抓起。**区以乡村学校少年宫为阵地,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做到实践育人、以德育人。充分发挥少年宫活动最接地气、覆盖面广、灵活多样的优势,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性和示范性与普遍性和广泛性有机结合起来,把树立未成年人的远大理想和满足现实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节水、节电、节粮”“美德少年”评选、道德讲堂、“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们的节日”“敬老尊老”“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五心教育”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未成年人走出校门、融入社会、感受乐趣、培养能力。

二、经验和启示

1.乡村学校少年宫成为促进农村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乡村学校少年宫根据学校师资力量和学生兴趣爱好,精心设计内容鲜活、形式多样、吸引办强的德、智、体、美、劳主题兴趣活动小组,做到了人人参与,人人有项目。并充分利用学校课余时间、周末和寒暑假免费开放,为未成年人提供了多样化的课外活动空间,让广大农村未成年人体会到了课余生活的乐趣,不再沉迷于游戏、吧,或三五成群无事生非,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2.乡村学校少年宫成为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区在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民族传统文化优势,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开办的土家刺绣、民族乐器、民族歌舞等兴趣小组,成为了少年宫参与人数最多、效果最好的活动项目。少年宫聘请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本地民间艺人担任校外辅导员,既有效解决了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又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找到了“传人”,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寓教于乐中得以传承和发展。

3.乡村学校少年宫成为丰富农村未成年人课余生活的重要舞台。据调查,大部分农村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枯燥乏味,缺乏家庭教育和关爱,做作业、看电视、干农活成了农村未成年人课余生活主流。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开放时间为平日放学后、节假日和寒暑假,活动项目丰富多彩,而且适合未成年人“口味”,这让农村未成年人娱有去处,并在集体活动中培养了兴趣特长,享受到充实快乐的课余生活,促进身心健康。

4.乡村学校少年宫成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乡村学校少年宫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结合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的要求,通过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们的节日”、经典诵读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家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在社会奉献他人,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培养高尚道德品质。同时,通过持续深入的开展活动,使农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有实在、可行的阵地和载体,让农村未成年人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践行者。

三、困难和问题

**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为:

1.建设经费不足。标准少年宫建设数量明显不够,目前**区得到中央、省、市项目资金支持建设的标准少年宫仅有6所,无法满足广大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设需求。

2.运转经费不足。有的乡村学校少年宫通过相关部门、单位的支持,虽然把阵地建起了,但运转经费不足,因此活动开展不是很经常。

3.师资力量不足。部分乡村学校少年宫因地理位置偏僻,校内有特长的师资缺乏,聘请校外辅导员较困难,因此课程设置较简单,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四、几点建议

1.继续加大彩票公益金项目支持力度。建议中央、省的项目多向有需求又有热情的地区倾斜,特别是向落后地区倾斜,让彩票公益金项目真正成为扶贫工程、实事工程、民心工程,办受学生、家长、教师欢迎的乡村学校少年宫。

2.整合,齐抓共管建好乡村学校少年宫。各级各部门要将落地到学校的进行整合,合理配置到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中,使配置发挥效益最大化,解决偏远乡村学校少年宫匮乏问题。

乡村学校调查报告的心得 篇6

根据《南昌市乡村和城市学校少年宫考核评比标准及评分细则(试行)》和《关于做好2013年乡村学校少年宫和城市学校少年宫督查考核评比工作的通知》要求,10月底,市文明办、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将联合对全市城市、乡村学校少年宫进行督查考核评比。本少年宫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南昌县三江中小乡村学校少年宫是依托县级示范学校——南昌县三江小学建立的。学校位于南昌县三江镇欢聚路,教学环境优雅,总占地面积8002平方米,现有2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00人。

本少年宫成立于2010年,设有音乐舞蹈室、文学社、趣味数学室、书法室、经典诵读室等5个功能完备的课外活动室。自建成以来,本着“育人为本、突出特色、德育为先”的管理理念,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宗旨,围绕加强教育阵地建设、深化实践活动、营造良好氛围等目标,坚持不懈地开展各种富于实践性、趣味性、教育性、灵活性的活动,吸引学生在课外活动时间、周末、节假日或寒暑假,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且从未收取任何费用,受到学生、教师、家长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为有效推进少年宫切实发挥作用,本少年宫在场所修缮、设备采购、制度建设、活动开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把少年宫变成了思想道德建设的阵地、文体活动的乐园、社会实践的基地。

(一)制度规范。本少年宫成立了以学校校长为主任、教导主任为副主任,相关教师为成员的少年宫办公室,制定并实施了组织领导机制、运行保障机制、科学管理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等,有效地保障了本少年宫发挥实效。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严格依据资金用途的分类及标准使用经费,不巧立名目套取经费。

(二)队伍保证。为保障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本少年宫在队伍建设方面下大力、找资源,广泛动员学校教师积极担任辅导员,采取各种办法充实壮大辅导员队伍。现已聘请本校教师7人,镇文化站、镇老年协会、居委会干部各1人为本宫辅导员,保证每一个项目都有辅导员,并尽可能地安排他们参加各级各类辅导员培训,保障了少年宫各项活动的开展。

(三)设施齐全。为满足学生需求的德育、艺术、文化、社会实践等类别的活动开展,本少年宫配备了5间活动室(均配有美观、醒目的活动室名称牌)及能满足100名学生同时开展活动的多项文体活动器材,并定期打扫、维护(活动场所、器材设备均整洁、安全)。

(四)活动正常。按照省、市、县文明办的要求,本少年宫广泛开展了艺术类、文化类、社会实践类活动,有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广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紧密结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我们的节日”“中华经典诵读”“红歌传唱”等主题活动,结合传承传统文化和本地民族文化,开设特色项目,让广大农村未成年人在活动中以乐促智、以技促能、以读养德。

二、存在的不足

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设与管理 篇7

一、乡村学校少年宫队伍建设

1.领导队伍建设

一个团队领导的思想决定了这个团队的高度和深度,所以首要任务是组建一支政治素养高、有较强感染力的领导队伍。在以校长为主任的前提下,可让本校有较高文学素养的教师担任文学类、德育类副主任,任命具有专业艺术水平的教师担任艺术类和体育类副主任等,以此更好地为各类别活动项目提出更专业化的建议和教改方案,给予更加系统的指导。同时这些副主任可分别兼顾少年宫的日常运行、活动开展、设备维护、辅导员队伍建设、财务管理等。

2.辅导员队伍建设

充分挖掘学校教师的潜质,针对专业教师和有特长的教师设置活动项目,如为动手能力较强的教师设置手工制作或车模、航模等项目;为女教师设置编织、刺绣、面塑等项目,若教师有兴趣但专业素养稍差,可为其安排专业培训。重点培养青年教师,因为青年教师精力充沛,思维活跃,爱好广泛,接受新知的能力较强,可担当专业性较强的活动项目。为应对部分少年宫专业师资缺乏的情况,可向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在具有专业素养教师的分配上侧重有少年宫的学校;或实行资源共享,在本乡镇选拔专业素养较强的教师到少年宫支教,在县里选拔各乡镇责任心强、专业技术较突出、政治素养较高的教师流动互换支教,并颁发证书,在评优评先中优先考虑,以此来增加支教教师的积极性。

另外可聘请校外辅导员,利用农村优势寻找民间艺人、戏曲爱好者或参加选秀出名的农民歌手,邀请他们为乡村学校少年宫的活动授课。本校少年宫邀请到一位搞专业摄影的学生家长,为学生讲授摄影技巧和电脑修图技巧等。所以如何选择校外辅导员,由各乡村学校少年宫根据活动项目而定。最大程度地发挥地域特点或民族特点,邀请能发扬本土特色的辅导员,既能促进特色文化产业的传承和发扬,又为少年宫提供了教育的素材。

二、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项目的组织开设

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之初,各种活动项目的开设是盲区,可先确定活动项目的几大类别,如:德育类、艺术类、体育类、科普类等,再为各类别丰富活动内容,为已确定的活动项目进行设施设备的采购,同时考量教师的专业素养,以保障各活动项目的有序开展。

在活动项目的开设上,既要考虑教师所长,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性开设活动。德育类活动,例如经典诵读、红色经典、关爱自然或孝亲敬老等,让思想道德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艺术类活动种类丰富,可选择性强,例如器乐组的口风琴、葫芦丝等,零基础依然可以很快实现独立演奏;也可开设舞蹈和合唱,有条件的少年宫可组建军乐队或民乐队。艺术类的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农村未成年人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力。体育类活动可以让农村未成年人更加系统地健身,在项目的选择上要注重安全简单,如乒乓球、排球、篮球、跳绳、毽子和呼啦圈等;开设棋艺,选择象棋、围棋、跳棋和五子棋等,寓教于乐的棋艺项目能磨练学生的意志,在斗棋的过程中增进友谊,增加交流,同时利用农村资源可开设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技巧、烹饪、动物饲养等活动。

各乡村学校少年宫可依托本地自然资源、人文优势,就地取材,开设富有特色的活动项目,例如新疆的歌舞、河南省的豫剧等,以加强未成年人对家乡的熟知和热爱。

三、乡村学校少年宫日常管理

规范健全的管理制度是维系整个乡村学校少年宫持续发展的保障和前提。各乡村学校少年宫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及师资力量,组织开展少年宫的一切活动,并组建自己的管理团队,由学校校长(即少年宫主任)为第一负责人,统筹安排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

1.安全管理

少年宫活动场地及各项目的实施应规避危险,辅导员应在课前检查活动场地设施、器材的安全性。乡村学校少年宫所面对的群体大多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学生疏于管理,安全教育不到位,这就需要辅导员教师在活动项目中开展必要的自护、自救、急救、防火、防溺水、防拐骗等常识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防止意外发生。

各乡村学校少年宫要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与辅导员签订《安全责任协议书》,规范辅导员在活动期间所应承担的安全管理责任。与监护人签订《学生安全责任协议书》,明确规定学生活动后回家的教育与监管,以及学生对故意损坏设施的赔偿,什么情况下少年宫不必承担的责任等。

2.财务管理

乡村学校少年宫是由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资助而建设,由省、市、县各级文明办协同财政、教育行政部门监督和检查,应有独立账户,必须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挪用[1]。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之初,由于级别不同,分别有10 万元到20 万元不等的起动资金,用于购置装备和修缮。修缮包括更换门窗灯具、平整地面、粉刷墙壁以及为音乐室、舞蹈室等配备必要的硬件设施。购买装备,主要为乡村学校少年宫配备各类活动器材,但严禁采购笔记本电脑、空调和单价5000 元以上的摄影器材或其他贵重设备。之后每年分别提供3 万元、5 万元、8 万元不等的运转资金。根据各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的需要,运转资金必须用于活动项目中器材的维护、修理或采购易损易耗物品、水电费、取暖费等。

各乡村学校少年宫在财务管理制度上要依据《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把少年宫的财产管理落实到人,建立进、销核查制度,严禁宫内物品外借,对需购进物品和数量要登记审核,由财务人员统一购买,做好宫内所有物品的清点工作,确保资金使用公开透明。

乡村学校少年宫属非营利性机构,每年平均有5 万元的运转资金须要做好规划。要做好日常必需开支及辅导员(包括校外辅导员)的补助和培训费用的比例,以免出现收支不均衡,运行不畅甚至难以开展活动的窘境。在资金使用上坚决杜绝铺张浪费,坚持节俭办宫的原则。

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发展应建立在稳定的经济基础之上,部分少年宫遇到了“经济瓶颈”,可向上级文明办、财务部门申请适当增加运转资金,将运转资金一年下拨一次改为半年或一季度一次,及时下拨并做好严格的报账和监督工作。

乡村学校少年宫是一面鲜明的精神文明旗帜,为农村未成年人提供了一个发展兴趣爱好、发挥特长、学习专业知识的平台;为农村未成年人打开了一扇通往自信和成功的大门;是农村未成年人课外活动的主要场所,所以乡村学校少年宫的构建与发展直接影响着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提高。加大投入和有效的管理能让乡村学校少年宫持续稳定地发展,让更多农村未成年人享受到这一文化惠民的福音。

参考文献

乡村学校调查报告的心得 篇8

近期,XX小学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就乡村学校青少年宫情况做了调研,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访谈了少年宫工作人员、中小学校辅导员,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场所服务能力

1、硬件设施建设配备情况:

学校少年宫自建成以来,陆续增设了图书室、计算机室、美术室、舞蹈室、、手工活动室、音乐室、器乐室等室内活动场所,约占总面积的40%左右;乒乓球活动场、篮球活动场、羽毛球活动场等室外活动场所,约占总面积的50%左右;办公区约占总面积的10%左右。

各个活动室根据活动需要分别配备了活动器材,能基本满足该活动片区的青少年活动需求。

2、师资配备情况:

学校少年宫均从本学校教师队伍中选拔出有专业知识和一技之长的教师,组建了一支有爱心、敬业、奉献的少年宫辅导员队伍。

(三)落实公益性情况(功能定位)

1、主要功能:以学校为基地,以活动为载体,利益课余时间、节假日组织广大少年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广泛开展一系列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法,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

2、组织活动功能:组织该片区社会公益活动、学科竞赛等,调动和激发青少年的各种兴趣,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3、培训功能:开办各类培训班,有兴趣的青少年均可免费参加;

4、教科功能:辅助XX小学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的校外教育科研工作。

二、服务措施

1、积极创设活动载体,促成养成教育。

少年宫在配合学校德育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创设载体,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例如少年宫陆续在周一至周五课外活动时间开设了舞蹈、器乐、书法、绘画、球类、计算机、手工制作等活动项目的培训,提高了未成年人远离网吧等自我约束的能力,养成了自觉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意识。

2、搭建展示自我能力的绚丽舞台,让青少年感受成功、增强信心。

如学校少年宫多次开展“六一晚会”、“光辉的旗帜演讲比赛”、“校园文化艺术周”等活动,学校少年宫多次开展象棋竞赛、“唱红歌、读红书”、“庆六

一、颂党恩”等活动,在这些才艺展示活动中孩子们赢得了掌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看到了自身发展的优势,增强了成材成长的信心。

3、以活动为载体,促进未成年人思想健康成长。

除抓好对青少年兴趣和特长培养外,还组织了清明节扫墓活动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图片展览、拒绝毒品教育、安全教育等活动,全面促进未成年人的思想健康成长,使少年宫成为未成年人重要的校外教育基地。

三、制约乡村学校少年宫发展的瓶颈和现实困难

1、运转经费困难。一是先期投入导致经费压力大,据调查统计,在推进少年宫建设时,仅简单投入设备和正常运转,已经花费十多万元,二是设备设施添置维修资金严重不足;导致资金缺口大,学校无法承受。

2、师资缺乏。现有的少年宫辅导员,大部分是本校教师兼职,而学校专业的师资力量有限,很多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和校外教育理念,达不到兴趣班的专业要求,不能满足少年宫专业活动开展的需求,若对外招聘专业教师又会增加学校费用负担。

3、安全隐患。农村少年儿童分散居住在学校周边不同的村,路途遥远,最远距学校15里,交通极为不便。

四、建议与设想

1、规范乡镇青少年活动中心管理体制。乡镇青少年活动中心须由县青少年活动中心进行管理、指导、评价,统一发展规划。统一活动程序和内容,统一建立健全制度和措施,统一组织和协调运转经费,统一组织教师培训,统一竞赛和评价。以达到管理有章有序、资源共享、互助共赢。

2、建立经费保障机制。一是由国家根据乡镇青少年活动中心发展规模和速度逐年提供运转经费,让所有农村留守未成年人在节假日参加活动,健康成长。

3、建立教师培训机制。由国家提供经费,分省、市、县三级定期对活动中心管理人员和教师进行短期培训。

乡村学校调查报告的心得 篇9

腾四中 韦玲

这再一次的培训是腾冲县教育局连同都江堰市光亚学校一起从上批33名教师中再抽调15名教师进行的提高培训。培训时间从2011年7月10日持续到8月4日。这次的中国乡村教师国际教育培训给我们英语教师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为期四个星期的学习, 让我开阔了眼界,领悟了新的英语教学理念,学习了新的英语教学方法,感受到了与众不同的英语教学风格,几天来的学习对提高我的自身素质,提升教育水平和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以下我就这次的学习做一些分享。

一、重新认识自己:

这次学习,我被来自几个国家的14位外籍教师们的敬业精神和渊博的知识所感动,我认为作为一位英语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英语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特别是我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更应当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在英语的探究过程中,我不仅要传授英语知识,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要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要和同学们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英语的道路上,我要成为学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真正成为学生英语探究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来自瑞典的卡特和来自美国的约翰讲课自有一套风格,他们诙谐、幽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他们身上体现出教师在课堂上,无论学生在自主观察还是在实验或讨论时,教师都要积极地看,认真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到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以学生为中心,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我想老师在课堂上,要对学生赞扬不断,要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培养学生足够的自信,要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今后我要给学生精神上安慰与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的热情更加高涨。我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同学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课堂上我要全程参与学生的任务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而非代替学生活动,代替学生思考。

二、课堂教学新的观点:

英语课是以语言为对象,强调以任务入手,教师要放眼看周围世界,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我通过这次培训,明确了英语课最终的落脚点是在知识上,要让学生能解决将可能遇到的问题,最终让学生通过学习英语来达到交流的目的,以此为最终目标。我作教师,对于教师课堂教学常规艺术,感受最深的是:每位教师在积极、热烈的气氛中讨论到教学节奏的调控艺术时的提纲挈领----波澜起伏的流程美,水到渠成的衔接美。那么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好习惯:(1)、养成根据发音规律记单词的习惯。初中教师教学中要教记忆单词的方法,使每个学生知道元音字母在开、闭音节中的发音规律、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音节的划分,促使学生养成按发音规律记忆单词的习惯。(2)、上课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大胆提问的习惯。进入中学后,有的学生因害羞、怕出错,发言逐渐减少,这时教师应告诉学生学好外语就要脸皮厚一点,不怕出错,积极参与,有问题大胆提出,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语言实践的机会,语言能力得到快速提高。(3)、课前预习、课堂记笔记、课后整理的习惯。英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前预习,找出问题;课内认真听课和做笔记,积极思考,讨论问题;课后整理笔记,及时复习,巩固提高的习惯。中学生普遍缺乏这方面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过度依赖老师。培养他们预习、记笔记、整理的能力可以促使他们学得更积极、更有效(4)、每天自觉听、读、背、说英语的习惯。要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必须强化听读说的习惯。每天至少半小时读背英语,使学生养成自觉说英语的习惯。

上一篇:马云手中的王牌:未来上市规模或超阿里下一篇:英语六十字作文 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