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

2024-10-26

化石(共12篇)

化石 篇1

《化石吟》化石图库素材

昆虫是一种种类繁多而具有三对足且多数有翅的节肢动物。最早出现于古生代,中生代繁盛,新生代至今为鼎盛期。现在昆虫多达70万种。中国昆虫化石主要产于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及第三纪地层的页岩中。“热河生物群”的昆虫化石以其保存精美、种类齐全、数量丰富而驰名中外。已发现的昆虫化石已有20个目,120余种。

北票辽蝉

产地:中国辽宁省北票市上园镇炒米甸子村黄半吉沟

时代及层位:晚侏罗—早白垩世义县组二段

基本特征:同翅目、古蝉科。前翅长25mm、宽12mm。前翅三角形,具有1个显著的结脉,横贯翅面。后翅明显小于前翅。翅面具有清晰的色斑。该类昆虫成虫生活在裸子植物的树干之上,幼虫生活在土壤之中。

短脉优鸣螽

产 地:中国辽宁省北票市上园镇炒米甸子村

时代及层位:晚侏罗—早白垩世义县组

基本特征:直翅目、哈格鸣螽科。大型昆虫。中心体长45mm,触角长40mm。翅基部显宽于翅端部。前缘脉短,终止于翅前缘四分之一处。亚前缘脉具一系列分支,所有分支终止于翅前缘。触角细长丝状。腹部末端具有一个显大的产卵器。植食性昆虫,生活于温暖潮湿的森林中。

胡氏辽蝉

产地:中国辽宁省北票市上园镇炒米甸子村

时代及层位:晚侏罗—早白垩世义县组

基本特征:同翅目、古蝉科。大型昆虫,虫体长26mm,前翅长35mm,宽16mm。头小,具一对复眼和三个单眼。喙长,但不超过中胸背板后缘。前胸短于中胸。前翅三角形,后翅明显小于前翅。腹部具有6个可见腹节。该类昆虫成虫生活在裸子植物的树干之上,幼虫生活在土壤之中。

凌源额尔吉纳蚌

产地:中国辽宁省北票上市上园镇四合屯

时代及层位:晚侏罗—早白垩世义县组

基本特征:为软体动物门营河湖区底栖爬行或穴居的双壳类生物,其个体形态为卵形至长方形。壳体膨凸,壳壁较厚。壳顶突而较宽,位于壳长1/3前方。背边较平直,壳面仅具不甚规则的`同心圈,无效射饰,有一宽阔的后壳顶脊。

疹状花格蝉

产地:中国辽宁省北票市上园镇炒米甸子村

时代及层位:晚侏罗—早白垩世义县组

基本特征:同翅目、原沫蝉科。小型昆虫,虫体长12mm,前翅长10mm,宽5mm。头窄于前胸背板。复眼显著,触角丝状,有8节可见鞭节。前胸背板的长是宽的两倍。后足股节强壮。前翅长大于宽,端部圆形。腹部具9个可见腹节。

化石 篇2

突然它听到说话声。

穿越

“其实我早料到有“破石头!”今天,当初怎么没跟我们的孩子说‘家祭勿忘告乃翁’呢。”声音好像隔着什么东西,有些嗡嗡的。

“搞笑,写这首诗的人在你死后一亿多年才生呢!简直是在玩穿越!”另一个声音响起。

“哦……那我真的……太生不逢时了。”第一个声音又说。

“还有谁比咱们俩更生不逢时吗?”第三个声音像挤出来的,听着很别扭。

“嗯……那些费了一老鼻子劲刚把蛋壳弄碎,还没来得及伸出脑袋的家伙。”还是第一个声音。

中华龙鸟渐渐循着声音走去,没走两步就被绊倒跌了一跤,爬起来见是块石头,便骂了句:“破石头!”

“海。我可不是破石头,我是化石 珊瑚化石田那破有头嚷嚷起来。

“真是见鬼了:”中华龙鸟吓得没 命地逃窜,只听见“平”的一声,它整 个身体向局,四脚朝天撂倒在地.

化石私语

“嚷中华龙鸟中华龙鸟! 耳边此起彼伏的叫喊将中华龙鸟唤 醒,官一骨碌爬起来,发现周围羽亮了 很多。但一个动物也没有。-切看起来 都很陌生。

“谁在叫我?田中华龙鸟战战兢兢 地问。

“我,中华龙鸟化石,我就是你,你死后就变成我了!”

“你是鬼!我变的……鬼!”中华龙鸟吓得瘫坐到地上。

“我不是鬼,我是化石,著名的中华龙鸟化石!你走过来看看。”

中华龙鸟发现前面确实有不少石头,便赶紧走过去看个究竟。

“当心!”

话音刚落,中华龙鸟的头已经被实实地撞了一下。

“什么玩意儿呀?”中华龙鸟纳闷地问,“我看不见,却摸得着!”

“玻璃!玻璃!我们都在玻璃橱窗里。”

中华龙鸟贴着玻璃,看清跟自己说话的正是一块石头,一个中华龙鸟化石!上面的中华龙鸟的体态真的挺像自己。

“你刚才说你是我死后变成的?”中华龙鸟不由把眼睛一闭,“好可怕呀!”

“天呀,你怎么能害怕呢?太丢脸了!”中华龙鸟化石叫了起来。

“中华龙鸟,中华龙鸟,我是中国鸟龙,你还认识我吗?”旁边的一个中国鸟龙化石急切地问。

“不认识,我连我自己还没认出来呢。”中华龙鸟凑近看了看,“不过你看起来的确像中国鸟龙。”

“中华龙鸟,你看看右边墙上人类根据化石给我们画的复原图,很搞笑的,上面的动物都好像乔装打扮过在开化妆舞会。”中华龙鸟化石说。

一种叫人类的智慧动物

“认认哪个是中华龙鸟。”中华龙鸟化石说。

中华龙鸟仔细瞅了瞅,发现有一个挺像中华龙鸟,便问,“是下边那个鬼头鬼脑的家伙吗?”

“对,你觉得像我们中华龙鸟吗?”中华龙鸟化石问。

“的确……也就……有那么一点像,呵呵。”中华龙鸟很快又认出了北票龙、尾羽龙、中国鸟龙和孔子鸟等,最后它不禁笑了起来,“怎么回事呀,真有些离谱!”

“对了,你知道吗,我,也就是你,现在是最有名,也就是最红的长毛恐龙!”中华龙鸟化石不禁有些得意洋洋。

“嗨,你怎么还活着呢?恐龙都已经灭绝了!”没等中华龙鸟开口,中国鸟龙化石旁边的一个强壮爬兽化石插话了,中华龙鸟听出来它就是刚才第一个说话的那个。

“你胡说什么呢!”中华龙鸟说。

“知道吗?恐龙已经灭绝了,还有翼龙,我早就预见到了,现在天下是我们哺乳动物的了。不过……”强壮爬兽化石顿了一下说,“不是我这样的,而是一种叫人类的智慧动物。”

“人类到处破坏自己的家园,怎么能算是智慧动物呢?”说话的是一个蛋化石,蛋壳和里面的骨骼都保存得很好。

蛋化石

“不好意思,我看不出来你是恐龙蛋还是翼龙蛋。”中华龙鸟说。

“我既不是恐龙蛋,也不是翼龙蛋,我是鸟蛋!最早的鸟蛋化石!”蛋化石说。

“同志们,快别说话了,有人要来了!”有化石叫道。

“哎呀,你要被人发现了,肯定会被抓起来展览,那可就惨了。”中国鸟龙化石说。

“中华龙鸟,你赶紧到玩具厅,那儿有中华龙鸟的仿真动物,你就混到它们中间,等到有机会再逃。”中华龙鸟化石建议。

“你说的是什么地方,怎么走呀?”中华龙鸟问。

“有人开门了,闭嘴!”

不知谁惊呼一声,所有的化石都不说话了,中华龙鸟听到了脚步声。

小资料:

化石家族中的新秀——化学化石 篇3

人类发现植物化石已有二百多年历史了。最早的记载是1760年,自然科学家埃德沃德•庐赫怀德发现了印痕化石。它是大化石中的第一个成员,以后又相继发现了模型化石、压型化石和“过矿化”化石等。由于大化石不仅保存了植物的形态,而且有的还具有有机残骸,保存了植物的结构,因此,它在人类认识历史上是位赫赫有名的功臣。有了它,才建立了古植物学,才能再现植物进化的各种图象和各时代生机勃勃的植物景观。但是它们也有辛酸之处,由于这种化石不易完整地保存,变化又慢,因此在生物地层学上,始终是个配角。

为了弥补大化石的缺陷,本世纪初又出现了微体化石。这是植物化石家族中的第二代。微体化石个体小,分布广,因此对生物地层的研究特别有用,也为人类寻找石油等矿产解决了一系列问题,因此微体化石成了人类的宠儿。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能源研究的深入和生物化学技术的日益成熟,第三代化石——化学化石又应运而生了。最早研究化学化石的是德国化学家特赖布斯。他在1935年從石油、煤和油母页岩中,获得一些卟啉类的有机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在自然界仅仅在生物体内才能合成,因此它们实际上是人类发现的第一批化学化石,不过当时还没认识到这一点。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于发展生产的需要和人们认识的深入,才把保存在地层里的一些植物形态和生理活动有关的各种化学物质当做化石,这就是化学化石。

化学化石是化石家族中的小字辈,不像它的前辈都是有形态,有解剖结构,用物理方法就可以观察到的个体,而是由一群高分子的有机化合物,或特殊的无机物组成的化石,因而只能通过化学的方法把它们分离出来,并认识它们。化学化石的外形,也不像大化石或微体化石那样有个尺度范围,它大时可以成为一个巨大的矿体,如:煤、石油等;小时则只有极灵敏的化学仪器才能检验出来。因此,它不需要像大化石和微体化石那样,保持一定的外形和尺寸,而只需要很少的样品就能进行鉴别。大化石和微体化石通常用生物学的名称来命名,如准银杏、似苏铁、裸蕨等等,而化学化石则主要是用生物化学的名称来称呼,如:木质素、色素、角质、栓质、蛋白质、脂类等。

化学化石作为一种新型化石,不仅单独存在,有时也存在于大化石和微体化石之中,因此化学化石的分布非常广。据估计,大自然中约有9千4百亿吨有机碳,而其中的三分之二存在于地壳之中,所以由它们和某些无机物组成的化学化石在数量上是十分可观的,比大化石和微体化石要多千百万倍。

化学化石虽然问世不久,但由于它具备许多鲜明的优点,所以它在化石家族中已表现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碳的同位素是化学化石中最简单,最常见的一种。人们不仅用它来确定地层的年龄,而且根据碳12与碳13的比来确定沉积环境是海相还是陆相。最近美国科学家就根据这一点,科学地解释了陆相煤核成因的原理。

存在于大化石或微体化石之中的化学化石,又是帮助人们确定许多古植物之间亲缘关系的重要手段,通过生物化学分析所得的结果,有时比通过形态和解剖所得的结果更为可靠。

大自然把千千万万的生物体变成了化学化石,其中有的已成为人类必不可少的能源,而更多的包括存留在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一的有机碳,人类还无法把它们变成高效的能源或用于别的途径。所以化学化石的形成过程,也是值得人们探讨的。现在有些科学家正在探索直接用植物制造石油,可能就是从这里得到启示的吧。

由于化学化石的用途如此重要而广泛,所以科学家为了研究它们而专门开创了两门的新学科,即古生物化学和古化学分类学。(原载《聪明泉》)

(来源:中国公众科技网)

教案 化石 篇4

第一单元 生物的演变

化 石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生物是不断演变与进化的,了解进化的历程、规律和趋势。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化石和活化石,知道化石的一般成因。

2.能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应用观察、比较、演绎推理等科学方法探究化石的相关问题。

3.通过学习,对与化石相关的问题产生兴趣。

二、教学准备

相关的课件或图片(暴龙头骨化石、圆顶龙头骨化石图片;鸽子、鹰的图片)

有条件的学校利用课堂网络教学(此课利用网络上课比较好,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课本中的问题、探究个性化的问题或拓展性问题)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单元导入。

本课时是《生物的演变》的第一课时。安排一个头脑风暴式的讨论,调查学生关于生物的演变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⑴了解学生关于生物演变的认知基础。利用“人们是通过什么了解远古时期的生物呢?生物是怎样进化的?进化的证据是什么?生物为什么会进化?”引导学生谈出自己关于进化、化石等知识的前概念。

⑵收集学生对生物的演变最感兴趣的问题,并把问题记录下来。

⑶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探究问题的最佳方法。我们应该做学习的主人,主动探究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请大家思考应怎样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

2.导入新课。

了解生物的演变,必须研究化石。关于化石你们知道些什么?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炼出“什么是化石?化石有什么作用?化石是怎么形成的?”等问题,用于展开后面的教学。

3.解读“化石”概念极其作用。

⑴用“你见到过化石吗?化石看起来像什么?化石是什么?”等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的化石概念。

⑵探讨化石的作用。当今学生见多识广,适当引导,学生可以许多独特的见解。

化石是研究生物演化时的重要依据,是推算地质年代的基础,化石能估算化石年代,重现当时的自然环境,有很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许多造型美观的化石即是自然遗产,又是天成的艺术品,除了科学研究之外,化石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也很大。

化石还有经济上和工业上的用途。化石经常用来协助矿物和石油的勘探,微体生物的化石对于石油地质工作者作为指示化石特别有用,化石还有多种医用价值,龙骨、琥珀、玉器等都有独特的医用价值。4.了解化石的成因。

课本的几幅图较好地反映了化石形成的一般原因。教师可能需要回答的是,图片中原始森林的植物是什么。远古时期原始森林的植物也是不断演变的,早期出现的是菌藻植物、孢子植物,接着裸蕨植物、石松植物茂盛,后来苏铁类、银杏类、松柏类等裸子植物发展壮大。课本中图片显示的为桫椤、水松等原始植物,其中化石为桫椤叶化石。由于化石的形成与沉积的泥沙层层覆盖有关,所以化石一般保存在沉积岩中。

5.通过认识有代表性的几种化石了解化石的种类、特点及其关于化石的其他信息。

⑴看一看课本3页分别是什么生物的化石。关于这几种化石,你还知道一些什么? ⑵这几种化石与桫椤叶化石有什么不同?(下面内容选择学习)

⑶利用网络查一查,化石有那些种类?这几种化石分别属于哪一类?他们分别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还是遗物所形成?

桫椤叶化石属于实体化石,由植物遗体形成。

苔藓化石、三叶虫化石、尖齿特尔马叶化石属于模铸化石,由生物遗体在地层或围岩中留下的印模或复铸物。

琥珀昆虫化石属于特殊的化石。

另外,有学生熟悉的由遗物形成的恐龙蛋化石,学生可能会提到。教师还可以补充讲一讲什么是遗迹化石、化学化石。

6.学习应用已有的化石知识,推想鱼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要求学生对化石的种类、特点及成因试图作出解释,通过交流整理出一个令大家比较满意的说法。这一部分关键是指导学生应用已学的知识,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化,能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研究中,解决实际问题。

鱼化石的形成要经过三个阶段。

很久很久以菌,江河湖海中生活着鱼。

鱼死后沉入水底,被沉积的泥沙覆盖。由于水底空气被隔绝,又有泥砂覆盖,鱼的尸体不会腐烂。

经过亿万年的变动,又长期与空气隔绝,还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尸体上覆盖的泥砂越来越厚,压力也越来越大。又过了很多很多年,鱼尸体上面和下面的泥砂变成了坚硬的沉积岩,夹在这些沉积岩中的鱼的尸体,也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就是“鱼化石”。

7.布置学生查阅古代生物化石本及其相关信息。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了解人类研究化石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技术,探究古生物的外形特征、食性、活动特点及其当时的生活环境等。

检查学生搜集、查阅古生物资料的情况。1.以“化石能告诉我们什么?”导入新课。让学生懂得化石中蕴涵着丰富的古生物信

息,我们应该通过观察、使用各种恰当的技术手段研究化石所携带的信息。⑴请学生看一看课本4页的两个恐龙头骨化石分别是什么恐龙,仔细观察其牙齿有什么不同特点。

⑵根据其牙齿的不同特征,推测它们分别吃什么。

小结:具有锋利尖锐牙齿的是凶猛的暴龙头骨化石,由于其长有锯齿边缘的长牙齿,暴龙是肉食性恐龙中最为残暴的恐龙。

长着相对扁平,像勺子一样牙齿的是圆顶龙头骨化石,圆顶龙是草食动物,它吃蕨类植物的叶子以及松树,性情温顺,与同类友好相处。

2.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复习所学习的生物中还有哪些生物的形态特征与其食性、运动等生活习性有关。

这时可以组织学生充分利用以前的知识和实物标本,再对鸽子和鹰进行一次比较。主要比较鸽子和鹰的不同点:

⑴身体的大小不同,鹰的身体比鸽子的身体大,鹰的翅膀也比鸽子的翅膀宽。

所以它们的运动虽然相似,但有差异,飞行的能力不同,鹰比鸽子飞得更快、更高。

⑵嘴的形态不同,鹰的嘴是钩状的,鸽子的嘴没有钩;足的形态不同,鹰的足比较大、有长而呈钩状的爪,鸽子的足比较小,爪比较短,不呈明显的钩状。

所以它们的食物不同,鹰吃兔子、小鸟、鼠类等肉食,鸽子吃粮食、草籽等植物性食物;⑶性情不同,鹰凶猛,鸽子温顺。

3.关键讲解:

必须让学生了解,对化石的研究,除了一般的观察、测量、生理生化实验外,还必须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复原出古生物的外形,这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相关古生物的外形特征。图中提到的两种动物化石及其复原图分别为: ⑴ 内蒙古扎赉诺尔松花江猛玛象,它是我国最大的古象化石,化石全长9米,身高4.7米。

⑵辽宁西部北票中华龙鸟化石的发现,一举打破了德国在早期鸟类化石方面的垄断地位。

4.小组讨论。

围绕“你还知道哪些古生物?这些古生物的外貌是怎样的?”的话题,学生在小组内自由交流自己搜集的古生物资料,然后由几个小组的代表展示图片,讲解交流。

5.讲解活化石。

《化石吟》教案 篇5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二、学习重点:

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节奏韵律之美;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三、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结合生物课了解生物的进化;拜访教师或专家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化石,写篇介绍某种古生物的小短文。

四、教学设计:

一、课前延伸:

1.晋代葛洪《神仙传·王远》中写道:“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变为桑田。”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为大海。在地球的历史上,真的如此吗?如果真的这样,何以为证呢?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却被化石保存了下来。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化石的诗歌《化石吟》。

2.(《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说话„„它诉说善良„„它讲述美好”石头真的会向我们讲述美好的传说吗?让我们怀着好奇共同来研读科学抒情诗歌《化石吟》。)

3.检查学生预习字词的情况。

二、课内探究

1.自主学习

(1)明确学习目标。

(2)整体感知:

(3)范读课文(或放录音带)。

2.合作探究

学生体会,思考下列问题(投影显示)。

1)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赞美了自然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2)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结构上有何特点?(第1、2节为一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6节为第二层,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第7节为第三层,回应第1、2节。结构上首尾呼应。)

3.精讲点拨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特点。

学法指导:

阅读诗歌的时候需要有节奏,反复吟诵感悟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重点字词需要用心体会,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的情感。

发问想象——遐思飞跃——回答呼应

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

4.巩固检测

朗读3~6节,思考问题组:

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b.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c.“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你是怎样理解的?

d.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呢?(利用多媒体出示恐龙、猛犸的复原图片)

e、从诗歌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仔细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小组讨论以上题目,然后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作补充说明)。

齐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课后延伸

1、将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等办成手抄报,在班内交流。

2、当参观自然博物馆或在翻阅介绍古生物的资料时,你有何感想呢?能否也写一首小诗,来抒发你的思想感情?

化石吟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化石,积累有关化石的基本知识。

2、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感情美、节奏美、韵律美。

3、感受化石的神奇与科学的伟大;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发挥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有关古生物化石图片,引起学生兴趣(屏幕展示一些化石图片)

师:同学们,看到这些化石,你们有什么联想呢?你们知道这些化石中动物的名称吗?你们能想象到它们所什么生活的时代是什么样子的吗?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动物已经不存在了,变成化石了呢?有一位诗人也和我们一样看到了化石,他感慨万千,于是,诗兴大发并吟诗一首,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张峰写的《化石吟》。

2、解题

(1)教师查阅相关资料,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化石,它有什么作用。

(明确: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最常见的是骸骨和贝壳等。保存在地壳的岩石中的古动物或古植物的遗体或表明遗体存在的证据都谓之化石。研究化石可以让我们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我们确定地层的年代。)(2)从文题中大家能否感受到作者对能让我们了解生物演化的化石怀着何种情感呢?

明确:“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在这里是“赞颂”、“赞美”的意思,“化石”是赞美的对象,从这里可以得知作者对化石的赞美之情。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给加点字注音: 奇幻〔huàn〕 骸〔hái〕骨 潜〔qián〕行 葱茏〔lóng〕 ....裹〔guǒ〕藏 猛犸〔mǎ〕 引颈〔jǐng〕 ...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葱茏:形容草木青翠而茂盛。

奇幻:指奇异而虚幻,不真实的。

乌有:虚幻,不存在。

海枯石烂:水干涸、石头腐烂。形容历时久远。比喻坚定的意志永远不变。

日转星移:原指天上的太阳和星星都每天不断变动位置转来转去,后来用来比喻时光飞逝,事物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

三、朗读并感知诗歌韵律

1、听读课文(听朗读录音,注意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美)。

2、练读课文,画出朗读节奏,圈出诗中的韵脚。

(指导:诗都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朗读诗歌时要做到节拍鲜明,韵脚要突出。每节押韵的字分别是“巴”、“牙”、“花” ;“话”; “话”;雅、家。全诗的偶句都押“a”韵。)

3、指明学生朗读。(分别找学生读,读出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4、全班齐读(再次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四、细读课文,把握内容

1、此诗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示例: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2、全诗可分为几层?请概括各层大意。

示例:从诗的结构看,第一二节是诗人遐思;中间四节是诗人遐思的内容;最后一节照应开头的两节,回应发问,说化石讲的故事令人神往、惊讶。全诗的结构完整而紧凑。

3、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

示例:诗歌的第3、4、5、6节都是化石说的话。

五、精读文段,合作探究

分四个小组,重点朗读3~6节,思考下列问题:

1、“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示例:“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现了作者的思路。接下来就是写飞扬的思绪了。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示例:是因为化石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3、“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示例:不是写人。这句话应该是用来说明化石的形成历程和化石给后人提供的价值。)

六、品味赏析

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品味赏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可从遣词、修辞手法、标点符号等方面来进行)明确:(1)遣词。如:从 “吟、请、神往、惊讶”等词语中,可以窥见作者对自然文化遗产的尊重、珍惜、热爱。(2)修辞手法。

比喻:如“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作者把生命信息比喻成“生之灵火”“密码”,生动形象,赞颂了化石在历史上留下珍贵密码的伟大贡献,更是赞颂那些破译这些密码的科学家们。

拟人:“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排比:第一小节以四个问句开头,构成排比。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气势,强化了作者的情感。

标点:六个问号:第一节连用了四个问号,通过连接不断的疑问,打开了读者的思绪,将读者引入科学的殿堂。

七、思维拓展

1、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呢?(利用多媒体出示恐龙、猛犸的复原图片)

2、收集介绍古生物的资料。

八、教师小结

辽西化石资源的保护与旅游利用 篇7

辽西化石概览

中国辽西珍稀古生物化石的发现被科学界普遍认为是“20世纪末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辽西古生物化石约产于1.4亿年到1.2亿年前的地史时期, 这正是生命进化史上的关键时期, 鸟类开始出现, 恐龙面临新的发展, 哺乳类动物与被子植物刚刚出现, 辽西古化石为解决鸟类起源、被子植物起源、现代哺乳动物起源等提供了最珍贵的佐证。

(一) 价值巨大的辽西化石

自1987年起, 辽西的朝阳、阜新、葫芦岛、锦州的一些县 (市) 陆续发现了生活于中生代晚侏罗纪的各种鸟类及动植物化石, 这些中生代生物化石包括6个门、14个纲、20类以上的动植物化石, 构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热河生物群”。尤其是1996年“中华龙鸟”化石的发现, 被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称之为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 它使生命发展中鸟类起源与演化的研究迎来了曙光, 有可能取代占据教科书130多年的德国始祖鸟是鸟类祖先的地位。辽西化石群在世界古生物研究史上创造了6个“世界之最”, 即年代最早、鸟化石最多、属种最多、密度最大、含鸟化石层次最多 (共6层) 、未知领域最广 (含有千米以上陆相地层) 。以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著名古鸟类专家奥斯特隆 (John Ostrom) 为首的欧美专家考察队, 在结束对北票四合屯的考察后, 一致认为这里是回答鸟类起源与演化问题的最完善地点, 其国际意义是空前的。

(二) 类型丰富的辽西化石

以辽西义县———北票———凌源等地区为最主要产地的热河生物群, 是约1.4-1.2亿年前生活在亚洲东部地区的一个古老的生物群。热河生物群的化石数量丰富并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迄今已发现恐龙、鸟类、翼龙类、离龙类、两栖类、龟鳖类、蜥蜴类、哺乳类、鱼类、昆虫、蜘蛛、双壳类、腹足类、介形类、叶肢介类、虾类、鲎虫类、植物、轮藻等近20多个门类、近千种化石, 典型化石参见表1。

辽西化石分布

辽西热河生物群化石分布于朝阳、锦州、葫芦岛、阜新4个地级市所辖的各市县境内。其中有大面积化石分布的一是朝阳市凌源县, 化石遍及11个乡镇, 仅朝阳市级保护区面积就达2000平方公里, 其中核心地区达200平方公里;二是朝阳喀左县, 化石资源种类10多种, 所属17个乡镇均有化石资源, 产地达30个, 面积2000多亩, 详见表2。

辽西化石开发与保护现状

(一) 辽西化石保护现状

1.保护政策与规章

为避免珍贵化石流失, 2001年1月辽宁省制定了《辽宁省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管理条例》, 并于当年3月1日起实施。这是全国第一部省级化石资源方面的地方性法规。随后又以《条例》为依据, 制定了《辽宁省古生物化石资源勘查采掘管理办法》、《辽宁省古生物化石资源市场管理办法》等几个规范性文件。2005年, 辽宁省发布实施了《辽宁省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 取代了原《辽宁省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管理条例》, 对辽宁省的古生物化石提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保护标准。

2.保护组织与单位

为了有效地保护珍贵的辽西化石, 一些化石产地建立了化石自然保护区和地质公园。主要包括:辽宁北票鸟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义县古生物化石省级自然保护区、朝阳喀左古生物化石自然保护区、朝阳古生物化石群市级自然保护区、朝阳鸟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和宜州古生物化石地质公园。为了更加有效地促进民间对于辽西化石的重视和保护, 2008年7月2日葫芦岛市成立辽西古生物化石保护学会。

资料来源:孙革, 张立君, 周长付等.30亿年来的辽宁古生物.[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11:87-149.

(二) 辽西化石旅游开发现状

辽西化石旅游开发利用主要有建立化石博物馆和外地展出两种方式。辽西化石博物馆在化石产地分布的主要有: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宜州化石馆、锦州文雅博物馆、葫芦岛市科技馆 (葫芦岛辽西古生物化石博物馆) 、辽宁省凌源市古生物化石馆和建平博物馆远古野牛角化石等。另外, 还有在辽西之外的地区的两大辽西化石收藏博物馆, 分别是沈阳的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和大连自然博物馆, 其中大连自然博物馆收藏1400余件热河生物群古生物化石, 成为国内外收藏辽西化石种类最多、门类最齐全的单位。

在辽西化石旅游开发过程中, 在世界各地展出也是重要的途径。其中比较典型的海外展有2005-2006年在美国和加拿大举办的“辽西化石北美巡回展”, 在美国的犹他州、纽约、休斯顿、旧金山、圣地亚哥以及加拿大的多伦多等举办数十场展出活动。除了海外展览, 辽西化石在国内其他省市也举办了大量展览活动, 如:在天津自然博物馆推出的《辽西热河生物群化石》展览 (2006年) , “2011辽西古生物化石巡展” (2011年) , 在广东河源恐龙博物馆举办的“辽西古生物化石”展览 (2012年5月) 等。

此外,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的辽宁活动周, 辽宁馆的镇馆之宝为辽西典型化石, 包括“世界第一只鸟———中华龙鸟”、“世界第一朵花———辽宁古果”等14片古生物化石。2013年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特别设立了作为一大亮点的“恐龙馆”, 成功的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客。

辽西化石保护与利用问题分析

(一) 保护不力, 非法交易

1995年7月, 北票四合屯一个放羊的孩子捡到一块大雨冲出来的鸟化石, 卖给化石贩子一下子赚了8000元, 四合屯狼烟四起, 人们纷纷拿锹扛镐上山挖“财宝”。《华商晨报》2006年2月15日报道了朝阳小于沟化石保护地化石遭盗挖, 村里遍布暗哨, 上百人参与挖掘, 销往内蒙古、北京等地以及国外。辽西化石产地所在的市县均为贫困地区, 地方财政十分困难, 不可能拿出资金用于化石保护, 国土资源部门只能东挪西凑, 正常的保护工作经费得不到保证。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周忠和说:到目前为止, 至少有数百件孔子鸟化石, 流失到了日本、德国、美国等很多国家和地区。

(二) 重视不够, 价值低估

如前所述, 辽西地区热河生物群种类之繁、数量之多、保存之精以及科研价值之高堪称世界之最。世界上最早的陆栖鸟类是从辽西发现的, 辽西是最早发现长“毛”恐龙的地方, 也是发现最古老被子植物的地方, 辽西还是发现最早有胎盘哺乳动物的地方。辽西化石被称为“见证亿万年前的鸟语花香”。辽西化石本身巨大的科学价值背后同样蕴藏着丰厚的经济价值, 然而这些都没有被真正挖掘出来, 究其根本原因是对辽西化石的重视不够, 在旅游开发方面远远低估了其本身的价值。

(三) 模式单一, 知名度差

目前辽西化石开发以化石展览为主, 通过建设地质公园和博物馆向游客提供游览和观赏活动。单一的开发模式限制了辽西化石的市场影响力, 因此, 在大众旅游群体中辽西化石的知名度很低。

(四) 利用不足, 效益低下

尽管辽西化石目前在科学界已有了很高的影响力, 但是在开发利用方面由于模式单一, 规模有限, 合作不足等问题致使辽西化石目前的经济效益远远低于其本身蕴藏的资源价值。另外, 在海外和外省市举办的辽西化石展,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影响力, 获得了一部分经济收益, 但是没有带动辽西地区交通、餐饮、住宿等产业综合发展, 远没有实现旅游资源开发刺激地区经济高效发展的目标。因此, 辽西化石利用不足, 效益低下。当法国某报记者一行四人不远万里慕名来此后, 对其的评价却是“没有价值”。

(五) 条块分割, 各自为政

辽西热河生物群化石产地的分布范围按其行政区划包括锦州市、葫芦岛市、阜新市、朝阳市所辖的县 (市) 、区。化石产地出露面积很大, 东起阜新市的阜新县, 西到葫芦岛市的建昌县约2万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均有化石出露, 而且这些地方大都是远离村庄的丘陵山地。辽西化石分布在不同的行政区域, 产地点多面广, 地方偏僻, 地方政府在各自的行政范围内形成一个个地区壁垒, 使得有关化石的政令不通, 管理不顺, 各自为政, 相互竞争。

辽西化石旅游利用和保护建议

辽西化石的“保护研究”与“开发利用”并不矛盾, 针对辽西化石的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6条建议。

(一) 旅游开发与保护协调

地质遗迹是不可再生的, 不能以卖化石来代替开发, 而是应该打造化石文化, 开展地质旅游, 走“在保护中开发, 开发中保护”的可持续道路。如建设辽西一体化的“热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 既可以吸引客人旅游观光, 又可以吸引专家研究, 不仅能动旅游业发展, 还能把辽西建设成科研、科普基地, 在增加观光游览收入的同时, 带动当地住宿、餐饮、交通、娱乐等行业的综合经济发展, 实现化石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 社区参与, 增强民众保护意识

在全省范围内宣传辽西化石的重要意义和保护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 在辽西化石产地让“保护化石光荣, 破坏化石违法”的观念深入人心。除此以外, 还应该建立辽西化石保护基金, 对于在保护辽西化石过程中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员 (尤其是本地百姓) 给予经济奖励, 对辽西化石保护起到模范示范作用。在辽西化石开发过程中坚持受益于民的原则, 让老百姓通过化石开发获得经济实惠, 从而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保护辽西化石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保护的积极性。

(三) 严格控制开发, 保持垄断性

尽管辽西化石十分丰富, 但是毕竟数量有限, 如果过度开发还可能引起化石资源流失、破坏, 甚至假化石泛滥, 导致辽西地区资源优势的丧失以及声誉受损。因此, 要严格控制化石开发, 防止辽西化石, 尤其是国家一、二、三级珍贵化石流失到海外或者其他地区, 保持辽西地区对于热河群古生物化石的垄断性、权威性。

(四) 多样化利用保证效益

目前辽西化石的开发只是化石展览, 手段单一, 缺乏吸引力。应该在开发过程中不断创新, 与影视、动漫、游戏、玩具、文化、教育、主题公园等产业相结合, 推出特色产品, 丰富旅游活动内容, 扩大影响力。如拍摄3D电影《辽西侏罗纪公园》, 建立辽西热河生物世界主题公园, 打造虚拟旅游“1.4亿年前的辽西生物世界”等。

(五) 积极申遗增加影响

目前, 辽宁省没有独立的世界遗产项目, 现有的沈阳故宫、清初关外三陵、九门口长城以及本溪五女山城都属于世界遗产的扩展项目和合作项目。根据相关规定, 世界自然遗产必须具有“突出的全球性价值”;从科学或保护角度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学形态, 辽西热河生物群正符合这一原则, 具备申报的条件。2012年7月1日, 云南澄江化石地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给了辽西化石申遗示范作用。积极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不仅可以增加辽西化石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也有利于逐步建立完善的保护和管理体系, 有利于辽西化石的保护和科学利用。

(六) 联合开发, 打造品牌

由于辽西化石资源分布的地区从属于不同的行政单元, 化石开发上各行其是, 条块分割, 造成旅游产品同化、区内竞争、景点分散、经营混乱等问题。辽西各市必须实行区域合作, 把辽西化石作为辽西地区的特有旅游资源, 突破行政壁垒, 共同开发, 才能把辽西化石旅游资源打造成国际高知名度的旅游品牌。辽西完全可以凭借辽西化石这一特色资源打造诸如“辽西侏罗纪乐园”或“化石之乡”等旅游品牌招揽国内外游客。这也符合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品牌打造原则。

摘要:中国辽西珍稀古生物化石的发现被科学界认为是“20世纪末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 具有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保存完整的特点。但是该化石群的产地分布于4个地级市的交汇地区, 在保护和利用方面都存在问题, 阻碍了辽西化石的统一开发。为了促进辽西化石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文章指出了辽西化石在保护和开发过程中存在5个关键性问题并提出了6条建议。

关键词:辽西化石,保护,旅游开发

参考文献

[1] .赵毅宾, 张立军, 刘雪飞.辽西热河生物群化石资源的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利用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4, 21 (3) :33-36.

[2] .孙永平, 张婷婷.基于古生物化石资源的辽西地区旅游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31) :17759-17760, 17762.

[3] .郝文军.辽西化石旅游开发探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12 (4) :39-42.

[4] .孙革, 张立君, 周长付等.30亿年来的辽宁古生物[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11:87-149.

[5] .修璞, 雷广臻.朝阳化石[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42-72.

[6] .侯连海, 周忠和, 张福成等.中国辽西中生代鸟类[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1-20.

[7] .尹德涛, 金成洙.辽宁西部古生物化石资源开发利用的旅游评价[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5, 22 (3) :33-39.

“化石炮台” 篇8

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博物馆记录了海参崴这一军事重镇的海军战斗历史和筑城工事发展历史。博物馆的前身是别兹米亚纳炮台,以致于该馆现在也叫炮台博物馆。炮台始建于1862年,炮口朝向阿穆尔斯基湾海面,这里是整个城市要塞防御体系中的一个咽喉要地。1889年,海参崴正式成为一个军事要塞,也是沙俄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基地,经过几代天才军事工程师的努力,这里终于建成了一套坚固的岸防工事,复杂的地下和地上防御设施都集中在阿穆尔斯基湾海岸附近。1900年,所有土石结构的炮台用水泥混凝土进行了重修。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1905年,战争结束后,这里的防御体系得到了近一步的巩固,任何来自海上的进攻都不能对海参崴构成真正的威胁。直到1915年,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一直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沿海防御工事之一。

在“全俄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协会”滨海边疆区分会倡议下,为纪念俄罗斯海军成立300周年,1996年10月30日,以别兹米亚纳炮台为基础的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博物馆正式开馆,属于社会公共设施,当地人还形象地将该博物馆称为“化石炮台”。博物馆分为室内展区和室外展区。室内展区基本上就是炮台的三个独立掩蔽室,掩蔽室位于碉堡之下,里面陈列了很多展品,都是枪炮等武器,制作精美的导弹模型令人叹为观止,此外还有一些著名战役的沙盘模型和荣誉勋章等。室外展区分布在要塞的各个炮台之间,占地面积超过了1公顷,到处都是大小战车、火炮和超音速导弹,其中许多火炮仍然可以转动、抬高和放低,游人可以亲自体验一下操纵大炮的感觉。室外展区共陈列了80多门大炮,另外还有防御工事中需要使用到的其它装备。每天中午12点,两名英武的俄罗斯士兵都会准时出现在炮台上,鸣一响礼炮。

此外,城市中陈列的一些舰艇也被认为是要塞博物馆的一部分。苏联“斯大林”级潜艇被认为是二战中性能最好的潜艇的之一,该级中共有7艘潜艇被授予红旗勋章或近卫勋章,而S-56是唯一同时被授予红旗勋章和近卫勋章的苏联二战潜艇。1936年11月24日,S-56号潜艇在列宁格勒(今现在的圣彼得堡)马尔梯造船厂开工,建成后被分段运往符拉迪沃斯托克远东造船厂组装,它在二战中击沉了10艘德国舰船,成为苏联家喻户晓的“英雄艇”。S-56号潜艇于1955年3月14日退役,1975年5月9日拆除部分设施,现陈列于符拉迪沃斯托克金角湾码头,靠近俄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地方,游客可以购票进入舰内参观。与S-56号潜艇隔一条马路相望,停靠在岸边的红色舰艇则是苏联太平洋舰队的第一艘舰艇,它退役后也摆在海岸边,供游客参观。

鱼化石阅读答案 篇9

2.来历

3.第1节极力渲染鱼儿在成为化石之前的快乐、自由,更能反衬出遭受灭顶之灾后的不幸,突出了中心。作者在此寄托了同情、忧伤的感情。

4.最后一节

5.不能去掉。因为上一节有一句“在岩石层里发现了你,依然栩栩如生”,本节的“沉默”“不能动弹”与之构成了转折关系。

《化石吟》名师教案 篇10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用文学的形式来讲述科学知识,表达对化石的赞美。下面是《化石吟》名师教案,希望你能喜欢。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2、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节奏韵律美。

【教学难点】

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象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化石吟》是一首现代抒情诗,诗歌节奏鲜明,同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抒发赞 叹之情。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思想感情和音乐美。

2,联想想象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化石所展现出的一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3,讨论点拨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诗歌的内容要点和首尾呼应的结构美。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化石图片(恐龙、始祖鸟、鱼等),并解说(化石的概念及其作用),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赞颂化石的优美诗歌《化石吟》。(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悟

1、听录音,注意节奏和重音,并掌握以下字词:

奇幻、裹藏、葱茏、卓越、骸骨、潜行、躯壳、档案、猛犸、悄然

2、朗读课文,感知课文

这首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集体朗读。

(2)老师点评,师范朗读。学生再读。

3、让2—4名学生说出自己读完这首诗后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就诗歌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

1、请你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并划分层次。

明确:主要内容是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景象。

层次划分:1、2节(总领);3--6节(主体);7节(总结) (板书)

2、请你说说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明确:“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照应“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这样写,有放有收,前后照应,使全诗结构完整。

3、这首诗在创作手法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还运用排比、设问、比喻等。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显得自然亲切。全诗共5个“你”字,其中4个都用称呼化石,但第6节中的“你”却另有所指——大自然。

四、拓展延伸 。再读课文,思考

1、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描绘一下画面。

明确:诗歌的第6节就是都是一组画面。当然,学生也可以用生物课上或课外所获得的有关知识进行补充。

2、挑战思维极限,科学地猜想人类可能会进化成什么。

明确:学生自由发挥,言之合理即可。

五、课堂小结

科学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诗人张锋以一首抒情诗,饱含感情地赞颂了“会说话”的奇异化石,引领我们去遨游那远古洪荒、沧海桑田。遐思之余,我想,如何尽可能地去保护地球上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而不是让后世的人们在博物馆去慨叹、遐思,这更多地需要全人类珍爱我们生活着的这个星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词,一词两遍,并注音。

2、课后自己搜集到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写一篇介绍某种古生物的文章,字数要求在500字以上。

【本教案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所以我在教读本文时,一方面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通过反复朗读逐步理解诗歌内容,并细心体会诗歌的鲜明节奏,和谐声调,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另一方面又将学生的目光从诗歌本身引向古生物学和古生物考古学,以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使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也能积极感悟自然感悟自然科学。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地问题和探索问题,这就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拓展阅读:《化石吟》课文习题

课内检测

1.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骇骨(hái) 潜行(qián) 躯壳(ké) 一幅画(fú)

B.化石吟(yín) 窥见(guī) 腐朽(xĭu) 葱茏(lóng)

C.猛犸(mă) 引颈(jìng) 万载(zăi) 两栖(qī)

D.描绘(huèi) 卓越(zhuó) 档案(dăng) 裹藏(guŏ)

2.下列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窥见(偷看) 海枯(干涸)

B.葱茏(遮盖、罩住) 造物主(上帝)

C.卓越(高明、高超) 幽雅(美好、大方)

D.化石吟(赞颂) 骸骨(尸骨)

3.下列诗句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B.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

C.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D.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4.填空题。

《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__________诗。吟,是______________的一种名称,这里是___________的手法。这首诗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

5.诗歌以一连串的问句开篇,有什么好处?诗句中为什么用“你”而不用“它”?“你”代表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

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

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

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

②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③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

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

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④肉体虽早巳腐朽化为乌有,

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⑤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

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向近代进发。

⑥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

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

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

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⑦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

6.诗中“没下巴”的“鱼儿”是指_________;“嘴长牙”的“鸟儿”是指_________;“没有腿”的“最早登陆的鱼儿”是指__________;“不开花”的“最早的树儿”是指____________。

7.③节中的“你”指代的内容是( )

A.奇幻的神话 B.沉睡亿年的石头

C.刚苏醒的化石 D.逝去万载的世界

8.③节中“平凡的真理”指的是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9.“密码”的本义是________________,它在④节中的语境义是_____________。

10.④节中加粗的“珍贵”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⑤节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如果不用修辞手法,把它变换成平实的说法,应这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12.⑥节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诗中“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的本体是____________。

13.第②节与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创新

八大珍贵化石 篇11

侏罗纪蜘蛛化石是在我国境内发现的,是目前为止被发现保存最完好的蜘蛛化石,那可是1.65亿年前侏罗纪中期的蜘蛛喔!由于蜘蛛身体较脆弱,保存完好的蜘蛛化石非常罕见。

二、可吞食恐龙的史前巨蟒化石

1984年,印度地质学家丹纳杰·莫哈比发现了一条生活在6700万年前的巨蟒的化石。这条巨蟒盘绕在一堆恐龙蛋的旁边,在巨蟒包围圈中还有一只刚刚孵出的小恐龙。这个化石是人类第一次发现蛇类吃恐龙的直接证据。

三、鳄鱼粪化石

鳄鱼粪化石被发现在美国切萨皮克湾西海岸的沙滩之下。据考古学家说,1500万年前,鲨鱼在吞食鳄鱼时,鳄鱼肠内仍存有未排出的粪便,于是便形成了现在我们看见的鳄鱼粪化石。

四、源泉南方猿化石

科学家在南非发现了两具190万年前的灵长类动物骨架化石。这种灵长类动物被称为源泉南方猿,它们拥有较长的腿和向前突出的鼻子,还有超长的前臂和灵活的足。

五、史前巨鱼化石

史前巨鱼身长可达9米至15米,曾经占据着海洋生态系统的顶端。这种巨型鱼类曾经被认为只拥有很短的进化过程,不过,古生物学家对这些收藏在博物馆内的化石标本进行重新鉴定后才发现,它们是被冤枉了,这些动物可能拥有相当长的进化历史,大约生活在1亿年前的海洋中。

六、远古神秘生物体化石

一组被认为可能是地球复杂生命体最古老案例的化石可能属于21亿年前的远古生物体,目前我们还叫不出它的名字。这些化石呈扁平的盘形,直径约13厘米,上面有齿状边缘和辐射状裂缝。

七、巨型企鹅化石

美国古生物学家近日在秘鲁境内发现了一只生活于3600多万年的史前巨型企鹅化石。这种巨型企鹅身高达1.5米,体重约为54千克至59千克,全身覆盖着浅灰色和棕红色羽毛,以鱼类为食。与此前出土的其他种类企鹅化石不同的是,这种巨型企鹅保存完好的前肢上也有羽毛。这表明,这种史前巨型企鹅很早就进化出了鳍状肢,并已成为优秀的游泳健将。

八、蜂巢化石

化石 篇12

羌族建筑最大的、最为重要的特点就是:依山势而建, 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建筑的墙体主要由黏性很好的黄泥和片石砌成。羌寨民居建筑中各层各室分工明确, 住宅建筑功能通常分为:一层为“圈”, 饲养家禽及耕牛;二层为主功能区, 有堂屋、居室、客房、厨房等;三层楼主要为储藏室:由于通风好主要存放粮食、腊肉等杂物, 也有居室;四层羌人称之为“房背”晒场层:用于晾晒和加工丰收的农作物;五层为“神圣”空间, 是特别筑建的专门用于放置、供奉白石神———天神。

这些碉楼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年代久远的门窗大都窄小, 年代近的门窗宽大;大都墙体厚实, 整体由下往上渐渐内收, 逐渐形成底宽、顶端窄上轻下重的建筑力学原理;一般每座碉楼通高达二十至三十多米;内部空间大部分都为上下通体四方形、有通体圆形的但很少见;碉楼内部一般分设十多层左右不等, 每层前后左右都有射击孔兼观察孔, 孔形外窄内宽便于观察和射击;顶层最上方供奉白石神, 下面作观望平台。有的羌寨筑有四至五座碉楼, 多的则有十几座, 每座都是杰作, 结构没有瑕疵, 边角像刀刃一样笔直, 墙壁坚固平整。岷江上游的羌碉, 以建筑精美、风格各异、布局和谐、错落有致而著称。所以在川西高原有“无碉不成寨”之说, 碉楼集居住、防卫、防盗、防灾等功能为一体, 且星罗棋布, 一碉有警, 相互呼应。

在四川省理县桃坪村, 有一处当今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的羌族古寨, 这就是被专家学者称之为神秘的“东方古堡”的桃坪羌寨。

桃坪羌寨以古堡为中心筑成了放射状的8个出口, 出口连着甬道构成路网, 本寨人进退自如, 外人如入迷宫。寨房相连相通, 外墙用卵石、片石相混建构, 斑驳有致, 寨中巷道纵横, 有的寨房建有低矮的围墙, 保留了远古羌人居“穹庐”的习惯。民居内房间宽阔、梁柱纵横, 一般有二至三层, 上面作为住房, 下面设牛羊圈舍或堆放农具, 屋内房顶常垒有一“小塔”, 供奉羌人的白石神 (一块卵状白色石头) 。堡内的地下供水系统也是独一无二的, 从高山上引来的泉水经暗沟流至每家每户, 不仅可以调节室内温度, 作消防设施, 而且一旦有战事, 还是避免敌人断水并作为逃生的暗道。

寨内的巨大碉楼, 雄浑挺拔, 屹立于比肩走袂的村寨中, 高高低低, 从数米到数十米, 建筑形式有四、六、八角, 以土、石、麻筋、木为料, 有的仅用土木。寨子是一处石碉与民居合二为一的建筑群, 片石与黄泥砌成的坚固经历了无数的地震后仍完好无损。墙体和墙体之间的巷道深幽而神秘, 因一些巷道上搭建了房屋, 于是有了无数暗道, 走入其中就像步入了历史的迷宫。

施工时不绘图, 不测算, 不吊线, 信手砌成, 结构匀称, 棱角突兀, 雄伟坚固, 精巧别致, 是世界建筑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大奇观, 令人叹为观止, 因此, 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考察。

这个寨子里最古老的建筑是两千年前用黄泥、片石作材料建成的, 集数学、几何、力学为一体, 显示了羌族这个古老民族在历史上曾经的辉煌。

羌族建筑文化的装饰, 不仅具有装饰美化的作用, 同时也是羌民族建筑的构造理念和审美特征的体现。在建筑的外观设计与装饰上, 羌寨采用的是简单朴实的方式, 以朴实厚重为主要特征的羌寨村落, 疏散地像星星一样散布、镶嵌在岷江峡谷两岸的沟谷内和山腰间。羌寨建筑就地取材, 石砌与夯土既是其基本建筑结构, 又是其独特的装饰, 充分体现了材质本身的美感, 这一点正是现代环境艺术所强调的建筑理念。羌人在外装饰上强调少而精, 用白石灰在墙上画上图案符号, 既美观又是村寨族群的标志和符号, 房顶摆放供奉的白石与羌人原始崇拜的宗教有关, 而作为镇鬼之神的“石敢当”通常放置在寨门左右。

远古时代, 羌族祖先游牧到岷江上游后,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迁移中, 羌人就与岷江峡谷的石头结下了几千年的生死情缘。可以说羌族的历史就是用石头堆砌而成的, 是用石头打造出来的民族。羌族用石头造就了本民族独特而神奇的文化内涵、宗教信仰、勤劳勇敢的品格, 战胜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智慧。

摘要:羌族建筑文化中, 羌碉是最为代表艺术的之一。现存羌碉最早的建于元朝, 最晚的则建于20世纪的前半叶, 它们跨越了几个世纪的沧桑岁月, 见证了川西高原从战乱走向安定、从萧条走向繁荣、从贫弱走向富强的历史进程。灿烂的古羌文化中, 石砌建筑文化最为宏大、尤其突出、充满艺术的魅力, 是古羌文化的一种传承, 是羌族原始宗教、建筑艺术等多元艺术的综合体现, 被众多的国内外民族学者称为东方的“玛雅文化”。

上一篇:山行阅读理解及答案下一篇:乡镇规划建设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