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消防征文

2024-10-14

我心中的消防征文(共14篇)

我心中的消防征文 篇1

星期四下午,赵老师宣布了要消防大队参观的消息。我们听了都高兴得一蹦三尺高。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坐在去望城的车上。一路上,窗外露出许多田园风景,我们谈笑风生,不知不觉,消防大队就到了。

同学们兴高采烈地下了车。消防官兵叔叔排列成两队整齐的队伍,笔挺地站在大门两旁,鼓掌欢迎我们的到来。我们班的搞笑大王易毅唰地一声把手举起来,大声风趣地向叔叔们回敬了一声“叔叔们好!”他的幽默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消防叔叔首先带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卧室。他们的被子叠者整整齐齐,方方正正,像一块豆腐,有棱有角。他们柜子里的衣服也摆放得井井有条。同学们都不禁感叹一声“哇噻!”在家里,我的衣服总是乱七八糟地堆在一起,被子也又叠得歪歪扭扭,和消防叔叔比起来,我真是惭愧极了。

顺着楼梯往下走,我们看见了几件消防衣。消防衣表面好像只有一层,其实中间有三层。第一层防火,第二层防水,第三层保暖。消防叔叔请了三个同学上去试穿。他们穿上宽大的蓝黄相间的消防衣之后,像一只只胖胖的企鹅,可爱极了。其他同学还好奇地上去摸了摸,像欣赏稀奇宝贝似的。

一个消防叔叔又拿出一个机器剪一块坚硬的钢板。令人难以想像的是就像用剪刀剪纸一样不费吹灰之力。他又剪一根钢筋,就像剪头发一样轻松。有些同学不敢相信似的动手摸了一下,不禁感叹:“还是钢板!”我心想,这种机器可真厉害,可是作什么用呢?消防叔叔告诉我们,救援时,如果有钢筋之类的东西挡住了通道,就可以用它来清除。我这才恍然大悟。

消防叔叔又向我们介绍了消防的一件重要武器——灭火器。虽然,我们平日里在学校的楼道上见过灭火器,但却不知道怎么使用,现在我终于有机会知道了。只见消防叔叔用力拔掉灭火器上面的红栓子,拿起连在灭火器上面的黑色软管,对准火焰一冲,管子里冒出一股白色的烟雾。刚才还气势汹汹的火焰,在灭火器面前低下了嚣张的头颅。看到这般气势,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想亲身体验一下。

忙碌了一个上午,我们都非常辛苦,但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如怎样防止家里起火,万一起火了该怎么办。但我觉得消防员叔叔更辛苦,他们并没有因为我们是小学生,而我对我们敷衍了事,辛苦了一个上午也不叫累,我一定要向消防叔叔学习。

我心中的消防征文 篇2

一、为人师表

教师往往是学生心中的偶像, 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发展。在工作中,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增强学生前进的动力, 而且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例如, 学生打扫卫生时, 认真打扫的少, 打打闹闹的居多。于是, 我就和他们一起值日, 边干边教他们怎么做。慢慢地, 学生就能自觉打扫卫生, 不再需要教师安排和监督。课间休息时, 我会到教室里走一圈, 看见地上有纸屑, 我就弯腰捡到纸篓里;看见没有打扫干净的地方, 我就自己动手。时间长了, 学生耳濡目染, 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教室里总是很清洁。

二、爱岗敬业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阳光底下最崇高的职业, 我总以自己能成为教师中的一员而自豪。我热爱自己的学校, 热爱自己的学生, 做到教书又育人。在平时的工作中始终坚持以德育人, 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尊重每一个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儿童。”我为取得成绩的孩子感到高兴, 也能谅解学生学习中的失误, 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是他们学习上的好帮手和生活中的知心人。

三、热爱教育

师德的重要体现在于奉献。一个教师在对待学校工作时, 不光是锦上添花, 更重要的是雪中送炭。教师很少能干出轰轰烈烈的业绩, 但一批又一批学生在我的引导下成长、成才, 我觉得很骄傲。师德是教师的灵魂, 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 也是艰苦的, 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 这种付出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 要甘于寂寞、甘于辛苦, 受得住挫折, 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四、关心学生

教师要努力做到关爱每一位学生, 让他们都充分得到个性上的发展, 做到及时调查、发现, 及时沟通、反馈。尊重学生, 不打骂、体罚学生, 以“循循善诱”为主要策略, 让每一位学生心中感觉到教师是可以接近的, 是值得敬重、佩服的, 是一位合格的教师。

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只有尊重学生, 才能教育学生。在学生心目中, 具有爱心和渊博知识的教师才是“好教师”。教师要对学生保持一颗挚诚的爱心, 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在关爱学生时要严字当头, 爱字包容, 循循善诱, 去启发、去教育他们。

“我心中的里程碑电影”征文 篇3

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如果有人问我:想一想哪部影片对你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沙鸥》!

《沙鸥》讲述的是我国女排运动员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拼搏终于赢得了世界冠军的故事,公映于1981年,该片可以说是我国第一部具有电影语言现代技巧的“探索片”,声画对位长镜头,启用非职业演员等等,在当时是颇为“前卫”的,令人耳目清新。然而,更震憾我心灵的是片中所充溢着的百折不饶的拼搏精神。“拚搏精神”正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记得那时我正在读者大学三年级,沙鸥那“人生的真正幸福不在于达到目标,而在于达到目标的奋斗之中”的名言;那坐在轮椅上从电视中看着年轻的排球队员们实现了她为之付出青春,牺牲爱情,甘愿瘫痪却未能捧得世界冠军奖杯时百感交集的情景;都让我魂牵梦绕、感触良多。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提笔写成一首小诗:新星、名家、佼佼者/既靠勤奋/也不能完全否认“运气”。/我们将有多少成就/要看自己以及所把握的时机。/即使一生并不怎样,/也大可不必哀声叹气。/只要是——/你不懈地努力,/就应该喜从心起!我把拙诗寄给上海的《青年报》,参加“沙鸥用一生搏一块金牌值得吗?”的讨论,并得以发表。从此,沙鸥的那句名言也就成了我的座右铭,一直激励着我无论在何地、从事何种工作,都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追求,不断进取,并深深感到乐在其中、青春无悔!

一晃约十八个年头过去了,可至今只要一提到影片《沙鸥》,我依然会怦然心动。这或许就是拼搏的回响吧!愿《沙鸥》中所弘扬的拚搏精神在新的世界依然“回响”!

读者 钱峻崖

悲壮感人的英雄传奇

巍峨晶莹的雪山,辽阔壮美的草原,古老质朴的藏民族,这个纯净神秘的世界就是《红河谷》。影片为我们展开了一篇真挚纯美的爱情故事和悲壮感人的英雄传奇。片中的许多情节令人印象深刻。当藏族老头人面对外国侵略者,用五根手指比喻中华大家庭的各个民族,随即掌心一握说:“我们都是一家人,家里的事,外人就别管了。”这是何等的义正辞严!影片最后,被侵略军绑做人质的丹珠宁死不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唱起了古老的藏歌,雪白的裙裾在风中飘飞,就像传说中的女神珠玛。随即有千百人同声和唱,歌声回响在雪山草原之间,凄美宛转,荡气回肠……

影片以历史真实为基础,加入合理的虚构和想象,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手法,巧妙再现了当时当地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红河谷》体现了导演冯小宁一贯的风格,在以永恒的人性美人情美与观众做基本沟通的同时,注入了民族精神与爱国热情,具有悲壮之美。

中国电影步入九十年代遇到了一个新课题: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价值观的碰撞中使电影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商业性较好地融合为一。1996年冯小宁执导的《红河谷》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读者 张海涛

贺岁片的杰出代表《甲方乙方》

当我抱着一种对中国影片不屑一顾的心情观看这部《甲方乙方》时,一开始并未感觉到它与其它任何一部影片有何区别,但是渐渐地,一贯挑剔的我便被影片深深地吸引住了。这部由冯小刚导演,葛优、刘蓓等一大批影星联袂主演的贺岁片,片中精彩的言语对白、诙谐的故事情节皆令我意犹未尽、欲罢不能。最终的结果是:这部贺岁片我看了整整五遍。

从某种意义上说,《甲方乙方》这部影片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电影贺岁片的杰出代表:它的成功引起了中国内地更多贺岁片的出现,同时它也让我这个普通的影迷对中国电影的片面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那就是让我对中国的电影由漠然、失望逆转为热情与期盼。

《甲方乙方》——一部真正的优秀片;一部堪称里程碑的好影片。

读者 王春红

“替身杀手”再现英雄本色

在周润发所主演的电影中,其中不乏经典片段,让人难以忘怀,回味无穷。

一般观众提起周润发,就会想到很有代表性的经典动作,嘴叼牙签,紧闭双眼,双手托枪……把每颗子弹都愤怒的射向仇人。

在电影《英雄本色》中,当穷魂落魄的小马哥坐在街头的地上,手捧盒饭,啃着一块咸肉,蓦然看见他盼望和等待已久的大哥狄龙出现在眼前,那种小弟等大哥的热切之情,多年来不为人知的辛酸之苦,只用了两秒钟的时间,就在他的眼中全部作了交代。这一幕完全靠表情和眼神来表达的内心戏比之他用“来福”枪与泰国政府军火拼的动作戏毫不逊色而更加使人怀念。

如今,周润发作为中国电影人中的一员,凭借《替身杀手》这部动作巨片进军好莱坞。但他在影片中的经典片段,仍在中国影迷的心中。

既然要到美国去做“替身杀手”,也要把中国人的英雄本色展现出来。

读者 唐志平

潘虹和《人到中年》

1982年一部根据女作家湛容的小说改编的电影《人到中年》一经问世广获好评,大获成功。

《人到中年》描写了眼科大夫陆文婷“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以及对家庭、事业、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索,描写了知识分子的“甜酸苦辣”。潘虹接到剧本便到医院体验生活,她细心观察眼科大夫手术的举止眼神动作,同她们生活了一个月。把这些“小动作”运用到角色中去,与角色溶为一体。潘虹抓住了角色的神韵,调动了一双忧郁的眼睛,把陆文婷对事业的执著对丈夫儿女的愧疚勾画的淋漓尽至,以至于获得了湛容的首肯,“你演得陆文婷比我写得陆文婷要精彩得多。”

尤其是结尾一场戏感人至深,病塌前陆文婷拖着病弱的身躯向丈夫傅家杰“忏悔”,为了演好这场戏潘虹熬了几天几夜,显出陆文婷生命垂危的疲惫之态,使角色和观众产生了共呜,使观众为之感动地流下了热泪。

影片映出至今已十多年了,正是这部影片的问世,使知识分子得到了更多的关心更多的爱护,也使我这个影迷百看不厌常看常新,也使潘虹成为了新一代的“悲剧明星”。

消防安全在我心中征文 篇4

每次在马路上看到一起起的交通事故,小的是轻伤,大的是重伤甚至死亡,一想起这些,我就十分紧张,真害怕第二天我就遇上了车祸。

其实,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因为司机野蛮造成的,比如说轰动全国的哈尔滨“宝马撞人案”,“宝马”的主人实在是野蛮,人家不注意把葱挂在你的车头镜上,又不是故意的,再说也没有人员受伤,并向你赔礼道歉了,你干吗杀人灭口?就算人家弄得有人伤亡,也不该报复,应该让法律来处理才对。

二是司机酒后驾车,因神志不清导致交通事故,比如今年5月11日晚,着名演员牛振华驾驶一辆奔驰轿车,在北京西外大街与一辆大货车的尾部相撞,本人当场死亡。在此提醒广大的司机叔叔阿姨们,从中吸取血的教训,下决心引以为戒,更加自觉地严格遵守交通法规,避免交通事故给您带来麻烦。

三是司机的不良习惯造成的,比如自动挡车司机不扶方向盘、司机开车时抽烟、喝饮料、行驶时气囊上面摆放物品、加油灯亮继续行驶、不开大灯和老开大灯等等的不良习惯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根源。

四是有的交通事故确实是行人造成的,主要是行人不注意交通安全所造成的。原因之一是闯红灯或横穿马路造成的,交通信号红绿灯的发明是减少交通事故有效方法之一。

常言道“红灯无数次,生命只一次”,我们绝对不可以冒险过马路,哪怕两边没有车,也绝对不能穿过马路。原因之二是在马路上打闹、玩耍造成的,放学后几个同学在一起走,说说笑笑,时而把同学的东西扔到马路对面,那个同学便到马路对面去拣,由于着急,也顾不上环视四周的车辆就跑,如果这个同学有福气,那还好;可如果正好有一辆车经过,那后果可不堪设想。因此,同学们千万不要在马路上打闹,以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之三是行人翻越护栏造成的,请大家不怕麻烦绕过护栏吧!

消防安全记心中优秀征文 篇5

我们拿上了有水的布,捂住口鼻,便不快不慢的走到操场。你说是消防演习,对了!可是你只答对了一半。因为我们后面还有灭火表演看呢。

我忽然看见一股浓烟。李童便故意说:“着火了!着火了!”其实并没有着火,只是要开始灭火表演了。我看见一个消防员拿着放水的管子,“水大军”立刻扑向“火大军”。眼看“火大军”就要被扑灭了,于是就立刻反抗,可是一切都是徒劳,立刻“水大军”一举歼灭了“火大军”!

我心中的英雄征文 篇6

--海伦.凯勒

宋立成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伦。凯勒;她,是我心中的英雄。

起先,海伦。凯勒是幸福的,她拥有爱她的家人和她爱的阳光。但,在一场高烧过后,在那个清晨,上苍拿走了她的幸福。轻轻的,悄悄的,坚决,残酷。海伦只拥有19个月的光明和声音。她还那么小,那么需要爱与关怀……仿佛她的世界还没有完全展开就已安静的关闭了。

海伦有无数个理由理直气壮地成为父母的负担,理直气壮地以一个残障人的身份享受整个社会给予她的优待。她本可以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管,还可以依靠任何一个可以依靠的人。一切都因为上苍拿走了她的幸福,她就有理由用享受照顾来回敬不公平的命运。

但是,拿走了幸福,并不等于拿走了希望,她紧紧握着希望……在海伦6岁零9个月的时候,也就是1887年3月3日。上帝给海伦带来了另一种幸福,他给海伦带来了一名天使--安妮。莎莉文,海伦的家庭女教师。似乎从莎莉文老师走进海伦的生活那一刻起,海伦就注定被世人记住,崇拜。

每天,莎莉文老师都不断地在海伦手上拼写单词,让海伦认字。等到海伦掌握的差不多了的时候,她又让海伦触摸自己的嘴唇和面部表情,还让海伦感受应发出声音而产生的轻微震动……

终于,安妮。莎莉文成功了,海伦。凯勒在她的教育下考上了哈拂大学,后来又成为了一名作家,还和老师一起在美国巡回演讲。她把自己的那份不屈,顽强,执著和爱传递给了更多的人。

英雄,不一定要经过刀枪、血雨;英雄,不一定要毅然的选择死亡;就像她,用不平凡的生命铸就了那不平凡的英雄。

她,就是我心中的英雄--海伦.凯勒。

孟叔叔我心目中的英雄

陈爱雪

本来是孟叔叔最快乐的一天,但,就是那一天,他奋不顾身的悲壮一跳,实践了一名共和国军人的诺言,他以自己的行动灿烂了军章,在电视上,听着他妻子那撕心裂肺的呼唤,我禁不住泪流满面。风萧萧兮,江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真的仁者视他人的生命如自己的生命,真的勇者愿为他人的生命付出自己的生命。我们的英雄永远地走了,我们从不曾如此感动,我们从不曾如此哀痛,一位英雄的离去,牵动了金华和齐河百姓的心。泪流,为英雄的悲壮;默哀,为英雄的离去。

英雄惊世一跳已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孟祥斌将永远活在齐河人的心中,我们对他的追思也不会停止……

然而时间是无情的,当日子一天天过去,将来的我们,是否还能像今天一样,保持对英雄精神的至高崇尚?我们,该以怎样的方式延续英雄的精神;我们,该以怎样的形式让英雄的精神长存身边?作为一名学生,虽然我们不能做出像孟叔叔那样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我们一定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值此追念英雄之际,一、做一名爱国的学生。从每周的升旗仪式唱响《国歌》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坚决抵制一切危害祖国的行为,立志为

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奋斗终身。

二、做一名有正义感的学生。坚决抵制身边的一切不良现象,筑牢自身道德防线,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做一名善于团结的学生。多做关怀人、理解人、团结人、帮助人的好事,让团结友爱的种子在每一个同学心中扎根,把我们的集体建成温馨和谐的大家庭。

四、做一名知恩感恩的学生。要对生活、父母、老师、同学充满感恩之心。在学习生活中,少一点指责,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冷淡,多一点温暖;少一点欺骗,多一点诚恳!

五、做一名讲诚信的学生。对老师、对父母、对同学讲诚信。树立“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的观念,共同遵守诚信,缔造真诚社会。

希望全校同学以孟祥斌叔叔为榜样,加强思想修养,努力学习,刻苦锻炼,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做一个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的好少年!

航天英雄我心目中的英雄

陈青云

中国人,将首次在太空中留下自己的足迹——这一看不见的足迹,必将作为最难忘的前进步伐,永载中华民族的记忆之中。

实现太空行走,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航天大国,都是历史性的一步。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升空。这是中国在2008这个不平凡年份送给世界的又一个惊叹,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又一次绽放出的光芒。

刚刚进入2008年,我国南方局部地区就遭遇了一场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指挥下,我们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战胜了困难。这场灾难刚刚退去,汶川大地震又让整个国家和民族遭遇了历史上空前的挑战,灾区美丽家园瞬间被毁,数万同胞被夺去生命,重重困难摆在我们面前。正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再一次让我们挺起不屈的脊梁,谱写了一部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英雄史诗。

人们至今难忘,北京“鸟巢”上空熊熊燃烧的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火炬,点亮了世界感受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的灯塔,吸引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为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走到一起。各国运动员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在北京得到了新的升华,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交相辉映,为世界奥林匹克运动和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此刻,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遨游太空,航天员准备实施太空行走。3名宇航员的一举一动,时刻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探索宇宙奥秘的脚步吸引着全世界凝望。

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业绩,来自中国几代航天人50多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执著追求和不懈努力,也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与科学精神结出的丰硕成果。

从抗震救灾、北京奥运成功到神七飞天,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还是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课题、新挑战,世界总能从中国人身上得到一个相同的回答,那就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建立在民族精神基础上不断超越自我的发展与创新。

饱受苦难的中华民族。以资及的实力向世人宣告。我华夏民族是不可欺侮的。是世界最优秀的民族之一。

我心中永远的丰碑 篇7

黄先生是一位对我一生成长有着重要影响的师长。我在读大学本科时,他为我们班开设了老解放区教育、毛泽东教育思想等专题研究课。1964年我毕业留系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们曾在一起劳动改造(我始终尊他为“黄老师”)。1979年我又有幸被调到了黄先生所在的教育学教研组,从此便有了进一步向黄先生讨教的机会,开始与黄先生结下了长达近四十年的不解之缘。他给予了我慈父般的关爱、教诲和指导。

一、启发我如何为人处事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两次面临专业方向的再选择。一次是1982年,系领导决定推荐我去美国专攻教育哲学。当时我一方面很想得到这个出国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又不想放弃我的教学论研究方向而去开拓一个自己所不熟悉的领域,所以十分犹豫。第二次是两年后,系领导鉴于当时教育系从事教学论研究工作的已有多位教师,再次动员我转专业研究方向。我请教了黄老师,他认真听了我的述说,了解我的困惑后,没有直白告诉我取此舍彼,而是启示我如何去寻找思考问题定位的坐标而不至于为眼下短暂利益迷住了双眼,影响自己做出理性的判断。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系里评职称时,我自认为自己的研究成果已达到了条件,申报副教授职称应该没有问题,我也当仁不让。但因为指标紧张,有人劝我从全局考虑能否放弃这次职称申报,让给他人,当时我想不通,还给系学术委员会写了一封信。黄先生拿着我的那封信找我做工作,他语重心长的促膝谈心让我懂得了如何学会宽容、学会谦让,懂得了“为人正、为人真”的内涵,懂得了应如何真诚地去关爱他人而在群体中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尽管这一“让”影响了后来我解决正高职称的时间,但我无怨无悔,是黄先生让我懂得了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他就是一个楷模!

1992年,基于“人缘关系好”,我这个没有任何干部经历的副教授,突然被推上了北师大教育系系主任岗位。当时,领导班子中另三位副系主任劳凯声、史静寰和冯晓霞都是讲师,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不到42岁(我那年49岁)。说实在话,当时接这个活底气很不足。黄先生鼓励我们只要做到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一碗水见底”,大胆去做就一定能做好。我们很认真很敢干,也有很多新思路,常常几分钟就可以拍定一件大事,但带来的问题是工作粗漏不细,尤其是不会做人的工作。以黄先生为首的系里一批老教师成为我们的依靠,给了我们大力支持,为我们摆平诸多难事,使得系里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黄先生带头参加系里组织的所有集体活动,比如那年红五月歌咏比赛,他和许多老先生积极参与,结果教育系获得了全校一等奖。四年多的系主任经历,我当作是自己人生的一个磨炼。当我遇到难处、受了委屈时,我常会找黄先生倾诉,向黄先生求教,他总是耐心为我排解,给我安慰。正是黄先生和一批老先生的激励和支持,我们将工作做得还算有声有色,这一点被广为传扬。记得在上海的一次会议上,陆有铨教授笑着对时任华东师大教育系主任的施良方教授说:“您和裴老师最大的不同在于,她有黄济先生等一批老前辈的支持。”学习黄先生崇高的人品和境界,这是我逢年过节均带领我的学生去看望黄先生的根本理由。

二、引导我确立并开拓了教育研究方法这一专业方向

学会如何做教育科学研究,这是每一个年青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早在1987年,黄先生要我围绕教育研究方法写文章并参加在北师大召开的教育基本理论的年会,我遵嘱写成“谈谈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论问题”一文,他亲自和我逐字逐句讨论修改,此文后来发表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8年第3期。基于方法论对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黄先生提示我将教育研究方法作为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年多访学的两个研究议题之一(另一议题是研究美国的教学理论流派),我出国临行前他还亲自写条幅赠我。学成回国后他又亲自为我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一书(1993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作序。继后,他又让我承担了《现代教育论》一书中关于教育研究方法共3章的撰写。正是黄济先生睿智的思想成就了我教育研究方法这一研究方向。

在教育研究方向这一领域,鉴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起步晚基础薄弱的现实,黄先生要我站在高位总体关注研究的重大前沿问题。诸如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及其坚持与发展问题,教育科学的性质及研究方法的特点问题,关于教育对象——人的研究的复杂性和随机性问题,对历史遗产和外国经验的批判继承和借鉴问题,方法论与具体研究方法的联系与区别问题,等等。我们曾多次讨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指导以及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关系问题。黄先生指出,不站在哲学方法论的视角思考问题,就会就事论事,就不能很好处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方法论的关系、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异同、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一般方法与具体方法的关系及中外古今的关系等当前教育科研中的重要问题。

黄先生总是与时俱进,站在学术前沿。他提醒我要关注研究方法的多元、综合的发展特征,关注系统科学方法的运用,关注心理学、脑科学、社会学、人类学发展的影响和有关研究方法的移植。正是黄先生的点拨,以及他的教育哲学观,助我在教育研究方法这条路上一步步前行。

三、对主体教育实验研究的帮扶

始于1992年的我所主持的主体教育实验研究,始终得到了黄先生的倾力指导。他多次亲赴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天津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以及北京的几所实验项目学校进行指导。他的报告深入浅出,说理透彻。为节省科研经费(仅2万元的项目科研经费要维系三年的研究),黄先生和我们一起坐火车挤地铁乘大巴,住简陋屋子。一次到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调研,黄先生坚持要随我一起骑自行车去,往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对他说“不”。实验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为这样一位泰斗级人物朴素的衣着、谦和的话语而深受感动。只要他在场,我们也就感到有了主心骨。

黄先生得知主体教育实验研究被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非常高兴,亲自出席了2002年5月25日在四川成都召开的《主体教育与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开题论证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有王策三、王道俊、韩庆祥、腾纯、文喆、谢维和、连秀云、赖德胜、许燕、郝京华等众多专家学者,10所高校、3所科研单位及91所中小学代表参会。黄济先生为大会做了“主体教育研究应关注人的社会性和坚持辩证思维”的重要报告。他首先表明了他反对纯自然主义和绝对的相对主义的态度,重申对“什么是教育”的理解,强调要关注人的社会性。在此基础上,围绕课程的分科和综合、怎样认识和评价班级授课制以及师生关系问题,提出了他的意见和建议。黄先生的报告充满了辩证法。他认为,小学的学科,是一定能综合的,到了高中就需要以分科为主,以后到了大学,学科又是一种高级的整合,恩格斯讲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他希望不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非此即彼。就班级授课制的改革问题,黄先生告诫要重视历史,好好判断分析,做到改革要适宜要稳妥。要弘扬学生主体性,但这个过程不是任意的,不是自发的,需要教师很好的指导。最后,黄先生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是重视并认真总结历史经验;三是搞主体教育实验要考虑到我国的国情。黄先生分析,我国的地区差异很大,东西部发展很不平衡,教师的水平也有不少的反差。因此,虽然我们有了上位的高层的指导思想,但在做的过程中,要时刻牢记联系实际,脚踏实地,做稳做好。

我们的主体教育实验正是在黄济、王策三、王道俊先生等前辈倾心指导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去年八月家人转告,黄济先生几次打电话找我。我出差回来后立即去他家。原来他急于想了解关于学派的建构问题,我向他详细介绍了叶澜教授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派,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学派。我认为中国是到该出学派的时候了,否则不会带来理论研究的繁荣。黄先生听后又进一步追问了主体教育实验的情况。当听我介绍到一个大的团队,近年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所做的研究,研究成果扎根在土地上,尝试从主体性发展到“三力”模型(即决策力、领导力、学习力)构建中国基础教育未来发展之路时,他非常感兴趣,希望我们在扎根实践的同时要注意不断形成和提炼新思想新观点,他希望我抽时间多给他聊聊研究的进展,离开他家时他还将他的一份手稿送给了我。从这次深谈后我立即开始着手一方面继续向下扎根,另一方面加大对研究的向上系统总结梳理。遗憾的是以后再也不能得到黄先生的指点。

我心中的老师征文 篇8

一一一一题记

步入初中,我还是稍有不适,所以数学总是有些懵懵懂懂。当我放学到您的办公室订正作业时,看着那些同学一个个走了,最后只剩下我一个人时我是多么的焦躁不安,也想赶快回家,您好像识破了我的心思,安慰我说做数学题心不能急躁,我便埋头苦干起来。

记得有一次我再次来到您的办公室,心里无比的惭愧。“每次都到老师办公室来报到真的好吗?”我总是这样问自己,我尽力不让老师操心,但我还是没做到。当时您的办公室有很多人,您正在耐心地教一些学生不会的题目。于是我坐在了一个角落静静地在那儿订正作业。您的对面也有一位老师,她的脾气有点急。看着她的学生在遭受着批评时,我庆幸我是您的学生。暮色降临了,学校里几乎所有的人都走光了,唯独这间屋子的灯还亮着,您有些疲惫地批改着作业,我心里暗暗的有些难受,看着您衰老的身躯,那几根白发清晰可见。不久,您的妻子也来了,她带些不耐烦的说了几句走了。我连忙对您说“:时候是不早了,明天我再交给您批吧。”您无奈地点了点头。

我心中的老师的征文 篇9

沈老师没有夸张的发型,十分朴素,又黑又多的秀发,加上霸气的中分,十分女神范

!眉毛细细的,一双会说话的小眼,炯炯有神,挺拔的鼻子上架着一副令人发晕的眼镜,鼻子下面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

在我看来,沈老师是个循循善诱的好老师。高一下学期的时候,我情绪上产生了些波动,有了一些不属于我们这个年龄段该有的感情。上课时经常分心,渐渐地对学习没有了之前的热度,很希望有个人可以让我倾诉我学习上的压力。沈老师似乎也意识到了我的变化,与我进行了交流与谈话。沈老师一脸严肃的样子,看起来挺生气,但又控制住了自己内心的情绪,温和地对我说:“王晴洁啊,最近学习方面怎么样啊?跟得上节奏吗?”我看了她一眼,然后又默默地低下了头,抿了抿嘴巴,没有回答。过了几秒,沈老师摸了摸我的脑袋:“看你最近成绩方面起伏挺大的呀。老师知道你是个挺好的孩子,但是老师希望你在对的时间做该做的事。学习啊,精神啊,之类的可以跟老师交流......’’听着听着我的心颤了一下,沈老师一定是知道了我的心思,或许我做的真的不太合适。“老师希望你可以一门心思学习,把握这大好青春!”虽然沈老师有些“唠叨”,但我似乎感受到了她对我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情感,是发自内心的希望我变好。沈老师并没有剥夺我的自由或责备我,而是耐心教导,给我人生上了有用的一课。

第二天,妈妈被叫来学校。尽管当时觉得老师有点太严厉,不给我空间!但现在知道,把在学校的事告诉妈妈并不是主要目的,主要是希望让我明白,我还有老师,父母可以交流,让我觉得我并不是一个人。孤独无助是我有和蔼的老师,有温暖的家人。他们的爱让我感到幸福。

晚上躺在床上,想着想着,泪水就情不自禁地夺眶而出,打湿了枕头。我真心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年轻就是要拼搏,努力学习,而不是其他!她让我走出迷惘,重新找到了正确的人生方向!带着老师的殷切期盼,一路前行!

沈老师像蜡烛,照亮我们前进的路。平时同学们遇到什么不懂不会的问题都会问沈老师,沈老师都会耐心地教我们,直到我们弄懂。

沈老师,您给我们的一句话,就会使我们豁然开朗;您给我们的一个微笑,就让我们信心满满;您给我们一个眼神,就让我们找到了方向。

花儿要感谢阳光,因为阳光抚育它成长;鲜花要感谢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大雁要感谢长空,因为长空让它飞翔......而我要感谢沈老师,是您传授给我知识,让我成长!

我心中理想的教研组长 篇10

一、教研组长的个人素养

1. 教研组长应是有“担当”之人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 课程改革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比如在数学课上, 在教授新知识时, 教师不再“掐头去尾烧中段”, 而是注意创设恰当的生活情境, 增强知识的现实感与情境感, 变数学“冰冷的美丽”为“火热的思考”。然而, 课堂上有时就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比如评优课上, 评委们就教师的课堂表现给出各项量化评估指标, 常常就有一项“创设生活情境得分”。值得注意的是, 数学中有的内容可以创设出恰当的生活情境, 而有的内容纯粹是人类心智的产物, 如二项式定理、复数等, 生活情境就难以创设, 硬要创设生活情境只能是生拉硬扯、离题万里。

再如, 评优课常把教师是否使用多媒体课件作为一项量化指标。姑且不论是否所有的课都必须使用多媒体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单就目前的多媒体教学来说, 至少有一点缺憾, 即预设有余而生成不足。课堂上教师要按课件的预设流程教学, 它容易使课堂教学程序化, 而少了课堂的灵动与精彩的生成。针对诸如此类的现象, 教研组长, 应该有对这种伪科学认识说“不”、对长官意志说“不”的勇气与见识。教研组长身上应该多一些学究气与社会责任感, 多一些勇于担当的骨气, 少一些功名利禄之心, 不唯官、不唯财, 只唯学问、只唯教育, 对教学中的一些病态行为, 能够时刻保持警觉与旺盛的批判力。

2. 教研组长应是有“权威”之人

一名教研组长, 在精神与专业领域, 理应比普通教师拥有更高远的境界。其胸中要有一种“别才”, 眉下要有一双“别眼”, 在教学策略、教学机智上要比组内其他教师棋高一招。教研组长在组内的作用, 不应像肖川教授所批驳的那样, 是“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

教研组长要具备上述特质, 除了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 别无选择。古人说得好, “一天不读书, 心源如废井”。其道理很简单, 找律师打官司, 谁都愿意找一个知识渊博、与时俱进、通晓国家最新法律条文的律师;患者到医院看病, 如果医生告诉患者, 其看家本领全靠十年前大学课本所赐, 毕业后从来没订阅过任何医学杂志、没进行过任何后续学习, 恐怕患者是不太可能愿意把百十来斤的身体交给这位医生的。

教师与医生、律师一样, 是一种专门的技术职业。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从各个方面不断汲取营养, 如, 当前教育界和心理学界有什么研究成果, 最新教学理论如何应用于教学, 如何将教材把握得更加到位, 对题目如何讲解才能更有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专家有什么理论, 同行有什么见解, 等等。北京数学名师孙维刚的教学效果为什么那样好?因为他的格调高致, 他追求“把数学上出数学味、上出哲学味、上出文化味来”, 追求“漫江碧透, 鱼翔浅底;八方联系, 浑然一体”的教学境界。而“水积之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风积之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没有深厚的知识底蕴, 谁能有他这样“入乎其内, 出乎其外, 洞察其隐”的本领?所以, 苏霍姆林斯基告诫人们:一个现代的人, 如果没有经常与书籍的精神交往, 如果没有一种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尊严的愿望, 那么, 他的生活就是不可思议的。

关于对教学大纲的熟知与理解, 对于教师来说, 只是最起码的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的领域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 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中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梁实秋在文章《穷》一文中描述穷人道:“人穷则颈易短, 头易垂, 肩易耸, 须发许是长得特别快, 擦着墙边逡巡而过, 不是贼也像是贼。”这段话用来形容不读书的教师也再合适不过。所以常言说得好, “读书改变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读得多了, 其视野可以“观古今于须臾, 抚四海于一瞬”;其思维可以“有左右逢源之佳, 具融会贯通之妙”;其语言可达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之效;其神韵自然如幽谷之兰, 自内而外散发出从容之态、王者之气。

一个好教师应该是痴迷于书本的教师。作为组内学术带头人的教研组长, 更是要“三更有梦书当枕, 半床明月半床书”。只有读书, 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才能不断打开广阔的精神天地, 才能为组内教师树立一个身边的榜样, 才能准确有效地对年轻教师传授求知的方法与路径, 才能既传业务更传精神。称职的教研组长一定是始终把精神上的高远追求和自我完善作为安身立命之本的。

3. 教研组长应是有“梦想”之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 任何一个心智正常之人, 当他解决了温饱, 有爱、有安全感的时候, 无一例外地都将追求一种需要——“自我实现”, 这是人的本能。陶渊明在《饮酒二十首》中也说:“鼎鼎百年内, 技此欲何成”。意思是说, 人们要在这短短的一生之中完成自己, 在品格、情操、技能等各方面要真正地尽心尽力, 完成自己的整个生命。所以屈原要“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贾岛要“两句三年得, 一吟泪双流”。爱美、求好是任何一个正常人, 尤其是自古以来有良知的中国文化人的精神与行为追求。教研组长应该从骨子里透出一种自尊、自信、自谦、自持的品性, 应该一直追求这样的地位, 即在专业技能上 (包括上课、备课、命题、评课等诸方面) 成为同行中的翘楚。

奇·格拉泽与法尔曾列举了如下7个“专家工作的关键特征”, 教研组长在行为上、在行动的效果上, 应该尽量体现下述7个特质, 即使“身不能至”, 也要“心向往之”, 毕生追求, 刻意、主动地完善自己。

(1) 专家主要在其所从事的领域内表现出色。

(2) 专家能够在所从事的领域内知觉大量有意义的模型。

(3) 专家的反映敏捷, 专家能更快地操作该领域技能, 能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

(4) 专家表现出非凡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能力。

(5) 在专业领域内洞悉和表征问题时, 专家比新手更具原则性。

(6) 专家把更多时间用于分析问题的质的方面。

(7) 专家具有高度的自控力。

4. 教研组长应是有“大爱”之人

教研组长在完成“独善其身”的同时, 必须时刻用另一只眼关注组内成员的职业生存状况。教研组长对学校的本门学科教学的整体水平提升负有道义上的责任, 对本教研组年轻教师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通过示范课、评课、督导检查, 通过学术沙龙、课题研究等活动, 通过让年轻教师跟踪听课, 通过手把手的指导, 教研组长可以引领年轻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当年轻教师在为公开课、研讨课做准备时, 当年轻教师精心写论文准备参加省市级评比时, 如果他们在第一时间征询的是教研组长的意见与建议, 那就说明教研组长的权威得到了认可, 说明教研组长的人格得到了认同。这样的时候, 应该是教研组长最具成就感、最感欣慰的时刻。当然, 只有当教研组长能思精识卓, 其建议每每能予人以醍醐灌顶的作用, 其对组内教师能无条件地去关爱时, 教师们才愿意去亲近、去尊重他。

若有年轻教师工作中处于低潮, 其教学效果不被领导、同事、学生认可时, 教研组长要有一副慈悲心肠, 尽量尽快地帮助年轻教师找出问题症结所在, 提出妥善的改进意见, 帮助教师提升专业技能。

二、教研组长的个人作为

1. 成为校长的“显微镜”

校长管理着偌大一所学校, 中学仅文化课就有9门之多, 校长不可能门门精通。教研组长理应成为本门学科的“掌门人”。哪位教师教学有什么风格, 各备课组的团队风格是什么, 一体化教学方案是否把握住了核心知识……凡此种种, 教研组长都应该了如指掌, 积极为校长建言献策, 成为校长观察这门学科的“显微镜”。

2. 学习氛围的营造者

教研组长要力争成为本门学科的专家型教师, 能带领本组教师把握所教学段的核心知识。凭借自身的学识涵养, 教研组长影响、带动本组教师成为学习型教师。通过学习氛围的营造, 促使教师们拥有终身学习的理念与习惯, 逐步提升教师们的学识涵养与理论水平。

3. 研究行动的促进者

同行间的观课与评课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行为模式。在教研活动时间, 教研组长要有所作为, 要始终抓住研究课与评课不动摇。教研组长要对各种类型的研究课进行有系统、有规划的安排, 要针对本组教师的特点和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开设研究课, 如“同课异构”的比较, “微型课堂录像观察”,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研究, 等等, 教师们通过“俯而读, 仰而思”, 教育教学水平可以较快地得到提升。

教研组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 课题研究是“催化剂”。课题研究对于摆脱升学竞争的困扰、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建立教研组的共同愿景、营造团队系统学习与思考的氛围, 培养有思想、有反思批判力的教师, 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研组长要积极带领组内成员搞好课题研究。

4. 做好教研组的首席

我心中的合格党员征文 篇11

在我们心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正直勇敢、无私奉献,他们毫不利己,天下为公。战争年代他们冲锋在前,大义凛然;和平年代他们享受在后,吃苦在前。他们是我们心中的真英雄,他们就是共产党员。从学生时代开始,我们就已经知道“共产党员”是一个光荣而崇高的称号,是先锋战士的标志,是高尚人格的体现。像优秀党员看齐是我们一生的追求。是的,我们心目中的好党员不仅是一种原则、一种榜样,更是一种情感、一种渴望,一种生存的寄托。

党员,这两字在我们的心目中的含义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的,最初定格为一个符号、一个称谓,一种身份的象征,随着我们思想的成熟变化,生活经历的增加,它的分量在加重,轮廓更加清晰,可以说,它就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我们心中的党员应当是亲民的,时时与群众交流,以倾听群众意见,事事替群众着想,以关心群众冷暖,处处为群众服务以实现群众利益。正如《雷锋日记》中写到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我们心目中的党员应当是正直的,谦虚对待群众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诚心进行自我批评,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正直做人,正直做事。绝不骄奢淫逸,好大喜功。

我们心目中的党员应当是务实的,他们认识到对自身要求严格,工作认真、无私奉献,亲近群众、服务群众,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的共产党员才是一名既符合时代要求又符合自身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共产党员。

总之,正直、务实、亲民是我心中理想的党员形象。

我们有幸赶上了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新时代。我们正在书写着中华民族最美好的历史篇章,正在走向民族振兴的新时代。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凝聚在党的周围,融入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实践中去,才能真正实践党的宗旨,激发巨大的前进动力。我们献身这壮丽的事业,无比幸福,无尚荣光!毋庸置疑,拥有千千万万个无私奉献的优秀儿女,我们的党、我们的事业一定会更加生机勃勃,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不能阻止我们前进的步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应当是我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一贯宗旨,长期以来我们都应恪守着“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的人生格言。广大党员同志应当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高度自觉的精神,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加强党性修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当先进,做模范,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群众为打造“美丽中国”而努力奋斗!

党员同志们,火热的七月是激情燃烧的季节,是我们培育希望、创造亮点的季节。在这火热的季节里,我们正应放手一搏,让七月的阳光普照大地,让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让我们携手创先争优,争当优秀,在我心中的合格党员征文

努力中竞争,在竞争中进步,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心目中的共产党员不是什么神明,不是我们想让他们做到什么就能做到什么的,他们只是普通大众我们之间的一员,但他们能倾尽所有,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舍己为人。只愿我们的党会变得越来越强大,我们的每一位党员都是好同志,好党员。只愿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

我心中的英雄主题征文 篇12

妈妈是英雄,她是一位圣洁的白衣天使,每天早上七点半就已经不见了人影。她每天站在病人的生死线上,药方上如果不小心写错了一个字,哪怕是多一笔或少一笔,都有可能会危及到一个人的`生命。她工作负责,无论是对病人、对同事、对家人,都是一个样。她甚至可以让其他员工休息,一个人承担起三个人要做的事情或任务,我觉得妈妈就是一个英雄。爸爸是英雄。他是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每天站在讲台上,孜孜不倦地教导着学生们。他和学生们永远打成一片,同学们都喜欢亲切地称他为“老高”。但他对自己的学生毫不放纵,他每天都会按时收查学生们的作业,学生们有疑问,他总是会把问题重复地讲解,直到学生明白为止。学生有突发情况,他总是会饭才吃到一半就赶过去,就算在晚上也如此。我觉得爸爸也是一位英雄。

班主任陈老师是英雄。她同样是一位年轻的人民教师,总是喜欢亲昵地叫我们的小名,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电话中。但她对我们毫不溺爱。同学们有违规现象,她毫不留情地对我们严加批评。可是在运动会上,我们出现了失误,她并不会像我们一样掉眼泪,只会帮我们分析失误的原因,鼓励我们继续加油。在我心目中她更是一位英雄。

数学老师戴老师是英雄。数学课上课前,她总会细心地画好图,抄好题,好让我们学得清楚,看得明白。教学一个新内容时,她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掰开来细细地跟我们分析,直到我们理解为止。课余时间我们带着没弄懂的问题去找她时,她总是笑脸相迎、耐心讲解。在我心目中她也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我心中的语文“巴学园” 篇13

一、语文课堂要读一读

“读”是学习语文的最基本的方法,他引领你走进语文的天堂,是学习语文的不二法门。语文课堂的“读”可以有两个层面的内容。

(1)读课文。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思想深刻、词质优美的范文,都可谓是经典之作。我们要引领学生品读欣赏这些名家名作,引领学生去品味词语、鉴赏语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熟读。”读,就是将客观的文字信息通过眼、耳、嘴、手、脑的有效配合,转化为有声的画面,从而对文本进行全面解读。朗读除了正确和流利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感情,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才能把学生与文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韩军老师的“读”,一直是我奋斗的方向。播放《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片段。舒缓、悠扬的音乐响起,韩老师自然地进入了状态。他饱含感情地朗读着。时高时低,忽短忽长,时急时缓,忽悲忽喜,如入无人之境,又似在重演着文中的往事。不一会儿,就有人红了双眼,有人擦眼泪。全诗读完,全场掌声雷动。师:(微笑)我读得好吗?生:好!师:是艾青诗写得好,还是老师读得好?生:诗写得好,老师读得更好!师:诗写得好,老师才读得好。这么好的诗就该好好去读,满怀激情地去读,读出感情来。韩军老师的“读”紧紧地抓住了学生(包括听课的老师)的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课堂上要让学生读得有情,想读;读得自由,乐读。

(2)读经典。语文课堂不仅要读课文还要借助经典美文,举三反一,让学生在相同的作者或相似的作品中进一步体会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经典的美文也是对学生一种情感熏陶,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爱上阅读,爱上阅读经典。

二、语文课堂要争一争

课堂上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巧妙将隐性的问题抛给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适当地“挑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使双方的不同思想产生碰撞,在碰撞中凸显真理,将隐性的答案化为显性。这种充满“火药味”的课堂争论能激发思索、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它不但给每一个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更能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奋发的精神、充分的自信投入到学习之中。成功的课堂争论,可以使教学流程跌宕起伏、剪裁纷呈,使语文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三、语文课堂要笑一笑

有人用“欢‘生’笑‘语’”来概括愉快的语文课堂。有笑声就有兴趣,有兴趣就有努力,有努力就有收获。“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吧。怎样才能做到“笑”,做好“笑”呢?

(1)笑要师生共笑。这种笑是一种民主的、亲切的、无间的、发自内心的。她是融化师生、生生之间坚冰的熔炉,她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课堂气氛融洽、平和、愉悦。

(2)笑要抓住课堂资源。引起的笑料要结合课堂资源。它可以是文本中的字词、句段,也可以是课堂中的生成要素。

(3)笑要适时,要适度。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只能保持在10分钟~20分钟(具体的特性有差异),而后就会开小差,偏离认真听讲的轨道。这时,教师要适时进行有意注意,暗示学生集中注意力。笑就是很好的有意注意媒介。同时,笑不是讥笑,不是乱笑,不是俗笑,不能喧宾夺主。

四、语文课堂要演一演

小学阶段很多课文都是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而编排的。这些文章中既有鲜活的语言又有形象的动作,可以更加直观鲜明地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形象,必要的时候,就需要师生配合,将语言或动作用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学中演,在演中学,在表演中去理解和巩固文本信息,在表演中感受和体验语言的魅力。于永正老师在《狐假虎威》中的表演教学,是我常常不能忘怀的。师:“扯着嗓子说”的“扯”懂吗?(老师边说,边用双手做了个“拉”的动作。)生:是拉的意思。师:不错,“扯着嗓子”中的“扯”是拉什么呢?生:拉嗓子。(笑声)师:把嗓子拉长?(说着,双手做了个拉喉咙的动作。)这能受得了吗?(众笑)想一想,是把什么拉长?读一读就知道了。(学生朗读第二节,伸长脖子表演“扯着嗓子说”,教室内一片沸腾。)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只靠一些想法是不可能完全洞察它的真谛的。我们必须不断思考、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去完善和创新,打造自己心中的语文“巴学园”,让我们的学生流连忘返,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

摘要: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和效果使我对语文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名家的教学实践又让我耳目一新。我心中的语文课堂“巴学园”应该是“读一读、争一争、笑一笑、演一演”的,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争中化疑,在笑中培趣,在演中收获。

关键词:语文,课堂,巴学园

参考文献

[1]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M].海口:南海出版社,2011.

小学我心中的荣成征文 篇14

我一直喜欢把这座生我养我的城市叫做“小城”。除了它的人口面积外,更有一番精巧别致、玲珑可爱的意思在里面。

爱上一方水土需要时间的沉积与滋养,从认知到接纳到习惯,总要经过内心的一番比较和选择,在岁月的光阴里深深浅浅走过,才会豁然感悟,渐渐明了扎根灵魂的永远都是一份牵肠挂肚、无法割舍的爱恋。

每每去外地出差旅游,无论江南抑或塞北,几日走马观花尚可,日子稍长,随即生出思念,噬骨一般归心似箭。第一次置身拉萨,虔诚跪拜着它的空灵,唯美的不忍呼吸,只恐不经意间亵渎了一朵白云的纯净。倏忽间想起小城湛蓝如洗的天空一样会让人心生敬仰;伫立在滚滚的黄浦江畔,脑海里闪现的却是小城碧波万顷的大海,绵软的沙滩,洁白的浪花,翱翔的海鸥,还有沙滩上那些赤脚捡贝壳的孩子;苏州园林名甲天下,我却兀自感觉江南的娟秀温婉不及小城山海辉映自成一体的端庄大气。

小城还有更多其他城市根本就不具备的特征,比如味道醇正的海鲜,细浪簇拥的沙滩,微风扬起的海腥气息,民风纯朴的乡土人情……

每当给朋友介绍我的家乡荣成时,我总是用自豪的口吻形容小城特有的明净:阳光和煦,微风拂动,轻轻吸气都带着一股淡淡的清香,身着洁白的衬衣转上一天也是一尘不染。小城有国家级的湿地公园,芳草青青群鸟嬉水,是真正的世外桃源。

朋友,如果你有闲来到小城,我一定会带你沿着滨海公路走遍小城一千华里的海岸线,让蔚蓝的大海、细软的沙滩、柔情的海风诉说着不一样的缠绵。我会告诉你小城是中国海岸线最长的县级市,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高端海洋产业聚集区,海产品产量一直稳居全国之首。我会带你去成山头的“东天门”,告诉你这里是秦始皇、汉武帝东巡拜日的朝舞之地,也是中国大陆最早看到日出的地方。如果你喜欢海鸟,我会与你一起登上素有“鸥鹭王国”美誉的海驴岛,让你见识一下每天数万只鸥鹭遮天蔽日的奇观景象。我会带你参观五亿年前寒武纪燕山期火山岩凝成的“花斑彩石”,这可是我国海蚀地貌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哟。冬季,我们一起踏雪寻访烟波浩瀚的天鹅湖,小城拥有中国最大的大天鹅自然保护区。春季,我们在道教名寺圣水观的千年银杏树下许愿,一起参观记载着小城148位共和国将军丰功伟绩的将军碑廊,小城也是闻名全国的“将军市”。秋季,我们一起登上绵延巍峨的九顶铁槎山,看大海落日,观层林尽染,赏人间仙境。《封神演义》、《西游记》、《杨家将》等古典名著都对它都作过生动的刻画和描述。夏季,细雨霏霏的日子,我们在连结着中日韩三国人民友谊的法华院里聆听妙雨禅音,祈求着赤山大明神的庇护……

我多么希望每个走进小城的人不仅醉心于小城的美景美食,更热衷于探寻追求渔家文化的源远流长,你应该在“谷雨节”这天留下来过一次真正的渔民节,感受一下胶东渔民的热情、率直、朴实与豪气,这种厚道、纯朴实际是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滋养出来的做人处事的`态度,当你听说“荣成人最大的优点是实在,最大的缺点是太实在”的时候,这其实就是渔民文化的一个缩影;你应该在鸡鸣岛、苏山岛上的海草房住一宿,体验一下最原始的耕海牧渔生活,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胶东渔民的饮食文化,比如“大块吃肉,大碗喝酒”,那叫一个痛快一个爽呀;你应该在渔民出海或返航的时候,亲耳聆听渔民在劳动现场吼出的号子,那种浑厚、沙哑略带咸腥味的吼声,带给你的绝不仅仅是激动与震撼;你应该随着渔民一起出海,大海带给你的挑战与刺激会让你终身难忘并且受益无穷……

小城的一切就像一本经典的书卷成竹于我胸,我把小城当做自家的珍奇瑰宝,精心收藏保存。因为爱之深切,我不愿让任何人来亵渎它诋毁它。岁月沧桑,世事多变,经历人生的许多,小城让我越来越深切地感觉到它的无比珍贵。

上一篇:周汇报材料下一篇:《卖油翁》课堂实录